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你们该效法我」紧接上一章,指「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十33 ))。这正是「效法基督」,「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五25 ))。 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应该把自己隐藏在基督里,不让自己出头,唯一显明出来让人「效法」的榜样,就是「效法基督」。「效法我」不是为了高举「我」、显明「我」,乃是为了高举基督、显明基督,让基督在众人里面居首位。
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各人」原文是「每个男人」。「男人是女人的头」也可译为「丈夫是妻子的头」(英文ESV译本))。 现代人通常认为「头」代表「权柄」,但古人以为思想发自于心,「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 ))。古代希腊人所说的「头」通常并非指「权柄、控制」,而是指「源头」(弗一22 、西一18 ))、「首位」(太二十一42 、徒四11 ))。因此,「男人是女人的头」,很可能指「男人是女人的源头」,因为女人是用男人身上取出来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1-22 )),所以说「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节 )),正如基督是男人的源头,而神又是基督的源头。 「头」是「权柄」还是「源头」,解经家并无定论,但即使「头」是「权柄」的意思,本节也并不表明教会中的弟兄可以用来辖制姊妹,因为属灵的权柄不是根据人的地位、出身,而是因着人顺服基督、甘心做仆人而来的:「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二十26-27 ))。
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或译: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出土文物和当时的文献表明,古罗马异教祭司在主持祭祀时,有蒙头的习俗(Capite Velato))。当时犹太人在敬拜时也可能已经开始了蒙头的习俗,现代正统派犹太男人在祷告或敬拜时,还要在头上戴上小园帽(Kipa)),披上祷告巾(Tallit))。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毁之前,犹太教和基督徒还没有完全决裂,保罗也没有刻意改变犹太教的传统,他写完本信后,还按照犹太教传统回到圣殿行了洁净的礼(
徒二十一26 ))。但保罗却教导男人不可蒙头,与犹太和罗马的传统相反,表明这不是为了尊重习俗,而是有属灵的理由。
「基督是各人的头」(
3节 )),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
创一26-27 )),「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诗八5 )),所以男人代表「神的形象和荣耀」(
7节 ))。因此,男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不蒙头,代表彰显「神的形象和荣耀」,完全地显露、高举基督。
男人「羞辱自己的头」,可能指羞辱基督,因为「基督是各人的头」。
上图:献祭时蒙头的罗马奥古斯都皇帝,现在已经出土了许多蒙头的奥古斯都雕像。献祭时蒙头的行为被称为Capite Velato,古罗马的祭司在献祭时都要蒙头。罗马时代的作家维吉尔(Virgil)和普鲁塔克(Plutarch)解释,这是为了避免触怒神明、或招惹神明嫉妒。因此,当时一个男人进入寺庙时蒙头,等于宣称自己是主持献祭的祭司长(Potifex Maximus),希腊文化背景的哥林多信徒很熟悉这种异教习俗。
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6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保罗要求姊妹在聚会中守秩序,不要随便乱说话(
十四34 )),在生活中不要越过本位去教导和辖制丈夫(
提前二12 )),但并不反对姊妹在公开敬拜时「祷告或是讲道」(
5节 )),只是要求她们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旧约预言将来男人女人都有「说预言」的(
珥二28 、
徒二18 )),传福音的腓利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
徒二十一9 ))。
当时犹太妇女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都蒙头,但希腊罗马妇女并非都必须蒙头。同时,保罗单单提到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却没有强调在别的场合要蒙头,并且反对男人按照犹太、罗马习俗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
4节 )),表明这教导并不是为了尊重习俗,而是有属灵的理由。
「男人是女人的头」(
3节 )),「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8节 )),代表「男人的荣耀」(
7节 ))。因此,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代表「男人的荣耀」不可在神面前显露出来,承认只有神是配得荣耀的(
启四10 ))。
女人「羞辱自己的头」(
5节 )),可能指羞辱男人,因为「男人是女人的头」(
3节 ))。
「就该剪了头发」(
6节 )),指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若不蒙头,就等于「剪了头发」一样羞耻。
上图:古罗马浮雕上的一系列妇女形象,表明当时希腊罗马妇女并非都必须蒙头。左一是婚礼的场面,其中新娘蒙头,伴娘不蒙头;左二是一位蒙头的已婚妇女;左三是一位不蒙头的哺乳母亲;左四是一群不蒙头的玩耍女孩。
8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9 「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所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亚当是神直接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的(创二7 )),而夏娃是用亚当身上取出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1 )),所以说「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8节 ))。 在神起初的安排里,男人是为了完成神的计划而被造的(创一26 )),而女人是为帮助男人执行神的计划而被造的(创二18 )),所以说「男人不是为女人所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8节 ))。如果人看不见神的心意和托付,只看见自己的才干和条件,把人的自己放在神的心意前面,以致颠倒了神安排的属灵次序,无论家庭还是教会都会受亏损(士四4-9 ))。 「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0节 )),指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5节 ))时蒙头,代表人要接受神的权柄、在神面前隐藏自己的荣耀;这就在天使面前显明,神已经在教会里得着了祂所要得着的人。 「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0节 )),原文是「在头上有权柄的记号」(英文ESV、NASB、KJV译本))。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但却可以在教会中「祷告或是讲道」(5节 )),所以她们需要新的权柄,而神就把蒙头当作「权柄的记号」(10节 ))放在姊妹的头上。因此,女人蒙头是「权柄的记号」,而不是顺服男人的记号;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和男人一样,都是在神的权柄之下。这记号提醒所有的弟兄姊妹:教会必须高举神的荣耀、隐藏人的荣耀。
11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在「主的安排」(11节 ))里面,绝不是男尊女卑,乃是彼此平等、互相配搭、不可或缺的。而在基督里的新造,一切都更新了(林后五17 )),人过去认为十分重要的男女地位之别,也不再重要了(加三27-28 ))。 从被造的角度看,「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节 ));从生育的角度看,「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12节 ))。但保罗提醒我们,男人女人实际上「都是出乎神」(12节 ));因此,男人不可夸耀自己首先被造的身分,男女都应该从神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在神计划中的角色,顺服神对自己的安排。
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14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15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保罗再次强调「女人祷告神」(13节 ))时的蒙头,表明他不是关心风俗的问题,而是关心属灵的问题。 就「本性」(14节 ))而言,男人的头发都比女人短。古代希腊人也有男人蓄长发的。 古希腊斯多亚派的哲学家喜欢依据「本性」(14节 ))来论证,所以保罗也用「你们的本性」(14节 ))来向哥林多信徒论证。就当时哥林多人所习惯的「本性」而言,男人的头发都比女人短。虽然古代斯巴达人和犹太人中的拿细耳人都蓄长发,但一般来说,男人与女人的头发样式、长度都不同,可以分辨男女。男女有别才符合神造男造女的本意,男女不分则违反了神创造的心意,在神眼中便是「羞辱」(14节 ))。 15节的一种理解是:长发是女人的荣耀,因此女人应该在「祷告或是讲道」(5节 ))时蒙头,不要在神面前显露自己的荣耀。另一种理解是:神既然已赐给女人天然的「盖头」(15节 )),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就应当蒙头。
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
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保罗是先称赞(2节 ))、后批评(17节 ));先从正面造就人,再从反面挽回人。 保罗之前所提的「分党」(一10 )),是以不同的属灵领袖而分;现在所提的「分门别类」(18节 )),是以贫富阶层而分。 「稍微地信这话」(18节 )),表示保罗并不是完全相信,因为所传闻的可能有夸大渲染。 「有经验的人」(19节 )),意思是「经过考验的人」。教会中那些「分门结党」(19节 ))的人,目的是要显明自己是神特别赏识、特别验证的人。
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主的晚餐」(
20节 ))又称「主的桌子」(
十21原文 )),不但包括现代教会的擘饼聚会或圣餐,也包括爱筵(
彼后二13 、
犹12 ))。
「吃的时候」(
21节 )),指吃爱筵的时候,而不是指圣餐。「各人先吃自己的饭」(
21节 )),指信徒按贫富分成不同的群体各自吃喝,贫穷者没有什么食物可吃,以致饥饿;富有者吃饱喝足,甚至酒醉。这样的聚会没有爱心合一的见证,失去了爱筵的意义,实际上是「藐视神的教会」(
22节 ))。
上图:耶稣时代犹太人的逾越节筵席落座方式示意图,他们都斜躺着,表示脱离埃及奴役后的自由。
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24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有古卷:擘开)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主的晚餐」(
20节 ))带给信徒何等的能力与安慰,但竟然是始于因人性的丑恶使「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
23节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爱筵上省察自己的罪(
28节 ))。
「饼」(
23节 )),指犹太人逾越节筵席第一杯酒之后藏起来的半块无酵饼,象征主耶稣无罪的身体,只有圣洁无罪的主才能代替我们赎罪。
「擘开」(
24节 )),象征基督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成就代赎的工作。因此,圣餐只能用「一个饼,一个身体」(
十17 )),神的儿女「分受这一个饼」(
十17 )),是象征「同领基督的身体」()十16),借着在基督的身体里的交通联结成灵里合一的「一个身体」(
十17 ))。
「这是我的身体」(
24节 、
可十四22 、
太二十六26 、
路二十二19 )),关于这句话在教会史上有以下不同的理解:1、罗马天主教的「变体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就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2、马丁·路德的「同体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基督就隐藏于、存在于、联合于它们的成份里面;3、加尔文的「属灵福分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它们的里面有属灵的能力和祝福,必须借着吃饼喝杯才能得着;4、慈运理的「象征说」认为,饼、杯本身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记,信徒借着吃饼喝杯记念主,以激发他们里面所原有的信心、爱心和盼望。
「如此行」(
24节 )),原文是现在进行式,表示不住地如此行。
「记念」(
24节 ))就是思念,我们擘饼、吃饼、喝杯,都是为了思念基督为我们流血、受死。「记念」原文就是来十3中的「想起」,旧约赎罪日的祭物是叫人「想起罪」(
来十3 )),圣餐的杯、饼却叫人「记念」那位借死设立新约的耶稣;在新约里,神不再「记念」祂子民的罪(
来八12 、
来十17 )),因为福音已经让我们将「想起罪」变成了「记念」神的恩典。
上图:一位犹太人在逾越节晚餐的第一杯酒以后,把三块无酵饼中间的那块Yachatz掰开,其中大的一半称为Afikomen。这半块Afikomen要藏起来,等吃完苦菜、羊肉,喝第三杯酒之前让孩子去找出来。这半块无酵饼被掰开、藏起来、又被找到,岂不正指着主耶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吗?这半块无酵饼叫Afikomen,源于希腊文「那将要来的」,岂不正指着那将要来的弥赛亚主耶稣基督吗?
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杯」指犹太人逾越节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这杯是一个「福杯」(
十16原文 ))。主耶稣用这杯设立圣餐,杯里的葡萄酒代表「立约的血」(
太二十六28 、
可十四24 )),杯本身代表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
路二十二20 、
耶三十一31-34 ));「血」是立约的方法,「杯」代表所立的新约。圣餐中的饼、酒和杯三样都有属灵的意义,把神的儿女更深地带进恩典的认识里。
「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表明圣餐的杯里面所装的葡萄酒代表主立约的血,也是主耶稣为人的罪所流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太二十六28 ))。这血是神所赐的:「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
利十七11 )),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来九22 ))。主的血给我们开了那条引到神施恩宝座前的路:「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
来十19 ))。
上图: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Passover Seder)上要喝的4个杯。这4个杯分别称为「成圣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Kiddush)、「释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赞美之杯」(Cup of Harrel)。中间那个大杯是「以利亚之杯」(Cup of Elijah),是给先知以利亚留着的,因为玛四5预言以利亚要在弥赛亚基督之前先来。施洗约翰就是这位基督的先锋以利亚,他很可能是在逾越节期间出生的。但犹太人没有把主耶稣当作基督来接待,所以现在他们每个逾越节晚餐还在继续等待以利亚到来。
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表明主的死」,指饼和杯把基督的死「表明」在人面前,提醒我们,主耶稣基督已经彻底解决了我们的罪:「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 ))。神既在基督身上追讨了我们的罪,便不会在我们身上作第二次追讨,因此主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约六54 ))。 「直等到祂来」,指饼和杯不单提醒我们主为我们受死,也提醒我们预备向祂交帐;不单记念主在十字架上的救恩,也等候与主一起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9 ))。我们当警醒预备自己,以便在主再来的时候能向主交帐(太二十五19 )),因此「主的晚餐」(20节 ))不是一场宴乐大餐,而是信徒省察自己、承认信仰的机会。
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既然圣餐有如此神圣和重要的意义,如果信徒在圣餐中态度随意轻慢,不「自己省察」(28节 )),「不分辨是主的身体」(29节 )),不但不能「表明主的死」(26节 )),反而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必然会「被主惩治」(32节 ))! 「省察」(28节 ))原文是「试验」,往往用在试验金属上。圣餐是主所设立的严肃的仪式,我们在领受圣餐之前,必须「自己省察」,是否真正明白了圣餐的意义(24-26节 ))。 「分辨是主的身体」(29节 )),就是认识圣餐是吃喝「主的身体」,神的儿女「分受这一个饼」(十17 ))就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十16),借着在基督身体里的交通,联结成灵里合一的「一个身体」(十17 ))。我们若看见了基督的身体,肢体之间就不会「分门结党」(19节 ))、「嫉妒、纷争」(三3 )),高举人、破坏基督的身体教会。 「吃喝自己的罪」(29节 )),指对圣餐的轻慢态度,会使我们陷自己于罪中。
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
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是神的管教,但哥林多教会有些信徒软弱、患病甚至死亡,是「被主惩治」(32节 ))的结果。神赐给哥林多教会「医病的恩赐」(十二9 )),也借着难以医治的软弱和疾病来管教信徒,把信徒的灵性带到健全的地步。因此,信徒每当患病,首先应该在神面前省察、承认、悔改自己的罪。 「分辨」(31节 ))原文是过去未完成式,表示习惯的动作,即时常省察自己,分辨自己的光景与神的心意的差距,调整我们的生活为人,以致能通过基督台前的审判,「就不至于受审」(31节 ))。 虽然有时主对信徒的惩治很重,甚至是疾病、死亡,但仍然能叫我们脱离永远的死亡,免得我们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和世人一同定罪」(32节 ))。
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从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对西方世界的现代人看来,是整部书信中,最难了解的部分;不过这四章也是最有兴趣的部分,因为它们所论的是在哥林多教会中所发生的有关公众崇拜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看到幼稚期的教会,在采用怎样崇拜神的方式算合适的问题上,争执的情况。为使本段经文易于了解,分别列举其组成之各部分。(一 )十一章二至十六节 讨论在崇拜时,女子蒙头的问题。(二 )十一章十七节至 二十三节讨论因爱筵(Agape爱佳箔 )发生的问题。爱筵为基督徒每星期举行一次的聚餐。(三 )十一章二十四至三十四节 讨论圣餐礼的正当方式。(四 )十二章讨论各种不同的恩赐,怎样结合成一个和洽的整体。在这里我们看见一帧教会为基督的身体的伟大的图画,每一会友为此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五 )十三章是指引人最妙的道──爱的伟大圣诗。(六 )十四章一至二十三节 讨论说方言的问题。(七 )十四章二十四至三十三节 坚持在公众崇拜中必须要有秩序;并在初生教会热情洋溢中,力求法纪。(八 )十四章二十四至三十节 讨论在哥林多教会中,妇女在公众崇拜中的地位。不可缺的谦逊有礼(十一2) 这一段经文,纯粹是有关当时当地的情景;粗看起来,它们似乎只是引起对于研究古时事物的人的兴趣,因为这些事对于我们已经不再合用;其实像这样的经文,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对于早期教会本身的事务及问题给与很大的光照;凡有眼可见的,它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保罗解决问题所用的原则,是有永恒价值的。这问题是在教会里,妇女是否可以不蒙头参加聚会,担任祷告或讲道。保罗单刀直入的这样说蒙头乃是顺服的记号,较低级的在较高级的面前的表示;在男人为一家之主的观念下,妇女的地位较男人为低;因此,男人在公众崇拜时蒙头是不对的,相同的,妇女在公众崇拜时不蒙头也是不对的。在二十世杞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大会接受这妇女地位较低,为男子下属的观念。但是我们必不可以拿二十世纪的景况念这一章,我们必须以第一世纪的最况读它。我们在读的时候,必须记得三件事。(一 )我们必须记得在东方蒙头的重要性。就是到今天,东方妇女要戴上‘约希麦’(yashmak ),这是一种长的面巾,只露出头额和眼目,其长几乎到达脚边。在保罗的时代,东方的面中更是隐蔽。它从头到脚,只为眼睛开了一个孔。一个有身份的东方妇女做梦也未曾想到在人前不戴面巾的一回事。在海丁五(Hastings )所编的圣经辞典(Dictionary of the Bible )中,台维斯(T. W. Davies )说,‘在东方的乡村或是城巿,没有一个有身分的妇女出去不戴面巾的,不然她会受到误会。在埃及工作的英美籍宣教师对本人说,他们自己的妻子女儿,在外出时最好也要带上面巾。’面巾含有两重意义。(甲 )这是较低级的记号。(乙 )不过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第十节很是难译。‘因此女人……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依中文和合本 )不过在希腊按照文字的直解,其意义应当是一个妇女应当保持‘其头上的权柄’。蓝赛(Sir William Ramsay )作这样的解释──‘在东方地区,面巾是妇女的权柄,尊贵,威仪。妇女戴上面巾可以安全的到任何地方,接受尊敬。她不为人见;瞪大眼睛看街上戴上面巾的妇女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她不理不睬。周围的人,对于她,视若无睹;她,对于周围的人,也是如此。她在众人中,犹如鹤立鸡群。……一个妇女没有戴面巾,就变为贱货,任何人都可以侮辱她。……一个妇女的威仪与神圣,随着她抛弃的面巾,烟消云散,一些不留。’在东方,面巾是万分重要的。这不只表明她应处于较低的地位;同时也是她的谦恭贞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保护。(二 )我们必须记得妇女在犹太人眼中的地位。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妇女远较男子为低。女子是从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2、23) ;她的被造为的是做男子的配偶帮助他(创二18) 。在拉比的作品中,有一段想象的解经,说:‘神没有取头颅造女人,恐怕她要骄傲;没有取眼睛,恐怕她要多欲念;没有取耳朵,恐怕引起她的好奇;没有取口,恐怕她会喋喋不休;没有取心,恐怕她嫉姤;没有取手,恐怕她贪得;没有取足,恐怕她来来往往好管闲事;而只取出一条肋骨,它是老是隐藏的;因此谦恭是她主要的淑德。’不幸的在犹太人的律法中,妇女不过是一件东西,为丈夫产业的一部分,他有权处置一切。譬如说,就是会堂中,妇女不能担负甚么崇拜的节目,她们只能处于和男子完全隔离的楼座或房屋的另一部分。在犹太的律法和习俗中,妇女要求和男子平等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第十节,有一种稀有的说法,妇女要‘为天使的缘故’蒙头。我们不能确定其意义,或许这是追溯创世记六章一 ,二两节的故事,天使因妇女的美貌着了迷,因此就犯了罪;很可能这意思是说,不蒙头的妇女,甚至天使也受到引诱,因为有一种拉比古老的传说,这是妇女美丽的长发使天使受到引诱。(三 )我们必须记得,这情形是发生在哥林多 ,或许这是在那时最淫乱的城市。保罗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宁可过于谨慎,过于严格,远较被教外人批评基督徒太宽,或使基督徒遭受诱惑,为佳。如果我们把蒙头的一段经文,认为应当普遍的实行,那完全是错误的了。这样做,对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是非常合理的,不过这对于妇女在礼拜堂里应否戴帽,是毫无关系的。不过这一件对于本地实施有重要性的事包含着三件永久的重要真理。(一 )过分严格常较太过放松为佳。为着避免作别人的绊脚石而放弃自己的权利,远较坚持自己的权利为佳。诽议传统是一件时髦的事;不过在公然侮蔑之前,必须经过三思,以免令人震惊。是的,人不可以做传统的奴隶,但是传统之成为传统,并非无因的。(二 )即使保罗着重妇女的顺服,他却强调男女之间乃是重要的伙伴。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要有顺服的话,这是使二者之间的伙伴更可爱,能收更大的效果。(三 )保罗在这段经文的结束,他斥责人只是为好辩而争辩。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异见,但是在教会里没有好辩的男女。有时我们要站在基本的原则上;但是从不可以有好辩的争辩。人可以有不同,但仍可以和平相处。不正当的宴会(十一17) 在古代的社会中,在许多方面,社交的机会,比我们今天为多。有一种经常的习俗,许多人集合在一起聚餐。特别是有一种宴会,称为以拉诺斯(eranos )的,每一参加的人,带他自己的一份食品,然后放在一起,大家共食。在旱期教会中,有像这一样的习俗,称为‘爱佳箔’(Agape )或‘爱筵’(Love Feast )。全体基督徒带了他们的食物来,放在一起,坐下共餐。这是一种可爱的习俗;这堹习俗的消逝,对于我们是一种损失。这是一条产生和培养基督徒团契的途径。不过在哥林多的教会,可惜爱筵却变了质。在教会中,有富裕的,有贫穷的;有的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有的却不能带甚么来。在事实上,有许多贫苦的奴隶,爱筵是他们在一星期中,唯一好好的一餐。不过在哥林多,这种分享的精神已经没有了。有钱的并不分享他们的食物,只有富裕的人组织小组,赶快的吃完,怕与穷人分享,而在旁边的穷人却没有甚么东西吃。这一餐本应消除在教会中阶级的不同,结果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分歧。保罗毫不犹疑地,毫无宽容地,斥责这件事。(一 )在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包含着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原是一件好事。有一位伟大的学者曾经说过,‘有宗教的热心,而无宗教的派系,是真正虔诚的明证。’当我们的思想与人不同的时候,如果继续的与他交通,推心置腹的说明一切,我们会可能及时的了解他,甚至和他表示同情;如果我们与他隔绝,组成自己的党派,把他留在外面,我们永远不会希望可以相互的了解。--《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 Ⅵ集体敬拜中的乱子(十一2~ 十四40) 哥林多人向保罗问及有关敬拜的某些事,从十二1 “论到”可见。保罗也谈到其他方面,可能是哥林多人信上问及的,或者是到访的人(十六17) 回报保罗的。 A妇女蒙头(十一2~16) 哥林多有些“解放”了的妇女47 ,明显地在公开聚会中已不再蒙头了,保罗分辩说她们不该如此。犹太妇女在第一世纪时代,一向是在公开场合蒙头的,但其他地方的习俗如何则不肯定。A. Oepke 认为各地风俗不同( TDNT , iii, p.562),但康哲民却说,“希腊妇人中有教养的,也十分有可能会在公众场合蒙头。”若是这样,哥林多基督徒妇女这种作风,势必触动公愤。保罗截然反对这事,信徒在世生活,绝不应该无端地违反公认的传统。 2.保罗一开头就称赞他们,也许因为他们说记得保罗的吩咐,他表示欣慰。传给你们的( paradoseis )指“传统”,是早期基督徒承袭的口头传授的教训,对早期基督徒是非常重要。这些教训不是保罗自己的,是一直传授到他手上,他又再传授下去的。这字眼特别着重那教训是传递下来的,尤其是福音方面(十五1 以下)。并不是从教师丰润的思想创出来的(参 TNTC 帖下二15 ,p.138)。 3.这一节头字的解释,很容易解得太肯定。我们常用头字表示在上有权柄的人(参“国家首长”),可是在古代却未有这个用法(除了七十士译本中有几段)。LSJ 指出 kephale{ 有用这字指全人、生命、尖端、顶端(如墙或柱),源头等等,但从没有指一班人中的首领。 S. Bedale 提醒我们,古时的人并未晓得中央神经系统的功能。他们以为思想发自腰部,叫做 phre{n ( JTS , N. S. V, 1954, pp.214~215)。因此,头并不是控制的因素(如 GNB 译作“统管”之意思);我们必须从别处找出它的重要性。“头”是“源头”之意(有如河流的“源头”),LSJ 引用一段很合适的话,“丢斯(Zeus)是头,丢斯是中间,在丢斯里一切完备”(Ⅱ. d;他们发现 arche{ ,“开始”,在某些抄本是 kephale{ 的变体字)。似乎这里正合用这“源头”的意思(相同看法的 Bedale,巴勒特,布鲁斯等; H. Schlier 说:若非 kephale{ ,一字有较重人际关系的意味的话,保罗必然也会用 arche{ 的, TDNT ,iii. p.679)。保罗在此是说:女人从男人而产生(创二21~22) ,正如男人从基督而来,而基督又从神而来。不过,我们千万小心不可过分强解,因为这里引用的关系中,没有一个是与其他两者完全相同的。有的译本作“丈夫”(如 RSV、GNB),不过这里明明是指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是丈夫与妻子。这里没有提及婚姻。保罗上面用过这字指各人,显然是指人类,不是指丈夫(参八6) 。况且,若女人是指“妻子”的话,那么独身的女人又如何?她们是否也要在敬拜中蒙头?所以,保罗必然是指“男人”而非“丈夫”了。 4.创造的次序,在敬拜中有影响的因素,但保罗真正的用意却不容易明了。NIV 与其他不少译本,认为是希腊文不常用的解法,意思是蒙着头。可是,保罗说的是“从他的头披下”( kata kephale{s echo{n ),又有几个见解认为是指“长头发”(从头上垂下来)。J. Murphy-O'Connor 赞成长头发的解法,更准确一点,是“不合男性的发型”,可能带有同性恋的意味( CBQ , 42, 1980, pp.482~500)。可是,这里4节可以用希腊文的长头发解释,到下面几节经文提到“盖头”“不盖头”的用法时,就产生问题了。总括看来,似乎保罗是指男人头上的遮盖。下面说男人是“神的形像和荣耀”(7节),若男人讲道或祷告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他既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就不该在敬拜时蒙住那荣耀。这里所说蒙羞辱的头,很可能指男人身体上的头,同时也指基督而言,“基督是各人的头”(3节)。讲道(“说预言”)见十二10 。 5.这一节明明可见有些哥林多女人在公开敬拜中,有祷告和讲道。保罗并没有指摘这种做法,反而定下规矩,女人做这些事时合宜的穿着,表示他接纳这事(这又引起十四34~35 的问题了,见注)。这里他指出女人祷告及讲道时该蒙头,否则就羞辱她的头了(似乎是指肉身的头)。如人不蒙头而祷告讲道,则有如剃了头一样羞辱。莫法特引出妇女剃了头的耻辱的证据(包括 Menander(希腊喜剧作家,343?~?291BC编注)以哥林多为背景的作品)。 6.保罗总括以上的话,女人若不蒙头,就等于剪了头发。若她视剃头或剪发为羞愧,就该明白敬拜中不蒙头,是同样的羞耻了。 7.男人不蒙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创世时,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创一26~27) 。创世记中并没有申明性别,但保罗却特别指明是男人。创世记中并没有提及荣耀 (只是诗八5 ,及其他经文把希伯来文的“荣耀”译作“心”或“灵魂”,参诗十六9 ,五十七8) 。人比其他万物更表彰神的荣耀;这一句特别要指出人堕落前的光景。人敬拜的时候,这至高的尊贵身分必须表明出来。神的荣耀在神的面前,必不能被蒙蔽(把带着神荣耀的头蒙盖了)。女人不是按男人的形像造的(按亚当形像造的是塞特,不是夏娃,创五3) 。她与男人的关系,有异于男人与神的关系。她有自己特有的位置,不同于男人的位置;她与男人的关系,是完全与别的不同的,因此她称为男人的荣耀。正因她是男人的荣耀,在神的面前就必须蒙头。在敬拜中,只有神该得荣耀。 8~9.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 ek 表示源头);他乃是神直接创造的。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指夏娃从亚当的肋骨而造的(创二21 以下)。同一经文也解释了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二18 ;柯德纳(D. Kidner)说明:“两性是互相补足的:这里用的字眼表明了真正的配搭”, TOTC ,创世记,p.65)。女人不论在起源,或被造的目的,都不能自称有优先的位置。 10.这一节十分难明,保罗的大意是说“女人应该在头上有权柄”,但多半版本都作服权柄之解(JB,“蒙头表示在上有权柄的记号”;RSV,“蒙头巾在头上”,这些是加写而不是翻译)。但 exousin 是“权柄”,不是“臣服”;说一个人“有权柄”,并不等于说那人服在别人以下。W. M. Ramsay 对这话解作女人要服权柄,大大不满,认为这说法“大为荒谬,希腊学者必嗤之以鼻,只有新约圣经才会这样用法”(见 Robertson 和 Plummer)。保罗其实在说,基督教对女人有了新的观点,她们再不像古代那样被视为次等的族类了。在基督里的新造,一切都更新了(林后五17) ,人认为十分重要的,就如男女之别,也不再重要了(加三27~28) ;保罗在第11节强调男女的平等,他说到女人在敬拜中祷告及讲道(5节)。为此她们需要权柄;她们蒙头,正是权柄的记号。正如 M. D. Hooker 说:“女人蒙头,绝不是顺服男人的记号,而是保罗所说,权柄的记号:女人祷告及讲道时,就如男人一样,正在神的权柄之下”( NTS , 10, 1963~64, p.416)。 犹太教中,女人的地位低微;在会堂中甚至不计数在必须的人数之内(必须有十位男性才可)。基督教给她们新的地位,她们蒙头,正是这新权柄的表记。创造中的分别仍然存在;保罗并不是抹煞这个,但他很清楚相信,基督徒妇女有权柄。此外,若女人蒙头是表示对她的丈夫的顺服,还有一个难题:她祷告讲道(“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是顺服神而做的,何以要在做这些事之时表示对男人的顺服呢?她蒙头,是她在祷告讲道时的权柄,是要把“人的荣耀”遮盖(7节)。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为天使的缘故。保罗的意思可能是,敬拜时不单是眼见的人在那里,还有好的天使在其中。天使在那里观看,女人不该在她们面前行得不正48 。这是合体统的,因为天使服事信徒(来一14) ,并不背弃自己的职责。有人认为保罗指坏天使,会对不蒙头的女人起欲念(正如创六2) ,这似乎不大可能。天使一词没加上形容词,不该作邪灵。况且,这等天使也无理由只在敬拜时才被诱。 11.保罗说得很清楚,他的意思并不是要女人千依百顺的屈就。在主里男女之间互相配搭,两者不能或缺(NEB“在基督里的契合,男人需要女人,正如女人需要男人一样”)。男人切不可夸耀他首先被造的身分。基本上两者是平等的。 12.保罗再说一遍,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8节),在此加上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依字面说得更明白,就是“男人是透过( dia )女人而来”。这话不再是引创世记了,而是指一般生产的过程(NIV 同)。这样说来,每个男人都是“透过”女人而来的。万有都是出乎神,是保罗典型的提醒,提醒人把神放在大前提。出乎( From )是 ek ,指来源;万物与人都来自神。男人女人都不是独立的;这样,应用在行为上就更明显易见了。 13.保罗要求哥林多人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怎样才合宜。你们自己在位置是强调式,同时在 hymin 加上 autois 就更加强了。他们必然能够分辨什么是正当的,不用保罗来指导。 14~15.保罗接着用本性来印证,女人天然是比男人长发的,发型上普遍上可看出来。虽然不是普世如此。古代有些希腊人蓄长头发,就如斯巴达人和哲学家。但一般而言,男人本性上蓄短发,来与女人分别出来。第一世纪哥林多人及相识的地域,也必然习惯如此,否则保罗就不会拿这些话来支持他的教训了。反之,长发是女人的荣耀,到底有多长则不相干,保罗只是说比男人的长便是,这被公认是她的荣耀。本性也提醒女人在某些场合,应当蒙上头,她的头发本来就是给她作盖头的。 16.保罗并无意与那些好争辩的人辩驳( contentious , philoneikos ,一字指那些好争吵的人)。这种人会把辩论无止境地拖长。对于这种态度,保罗引用基督徒惯常的规矩;没有其他的规矩可援。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不能肯定;也许是保罗自己,也许是指使徒整体,也许是写时与他在一起的人。不过后面加上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表示他所陈述的教训,是教会通行的作法。 这段引起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社会当时的习俗,与基督教道德规条之间的关系。保罗教训背后的基本原则,是信徒必须行事合宜:“凡事都当按规矩次序而行”(十四40) 。这个原则应用在第一世纪哥林多,则女人在敬拜时当蒙上头。原则是恒久合用的,但应用在当今的世代,却不一定表现出同一的作法。换言之,今日社会风俗完全不同,我们完全接纳这里所说的原则,却未必要求二十世纪西方妇女要在祷告时戴帽。“我们必须记住,保罗在哥林多的信上说到女人的问题,他是面对古代最纵欲的城市。在这样的地方,行径检点是必须提倡,加倍提倡的;若把一个地区性的规矩,从当时的背景抽出来,变成一般性原则,是不公允的”(巴克莱, Letters to the seven Churches (SCM, 1957), p.75)。
47 新约时代哥林多女人参加运动会竞赛,这是个特出的标记。Murphy-O'Connor 提及一份石雕上,有几个女人名字,其中有个可疑的Hedea,她在公元四十三年哥林多地峡运动会中,赢了战车赛,在其他两次运动会中,赢了二百公尺竞走,此外又在青年琴手赛中获奖( SPC , p.16)。
48 J. A. Fitzmyer 指出死海古卷中,说人若有任何残疾(如瘸腿,患病等),不准当兵,也不出席集会,因为有天使在场( NTS , 4, 1957~58, pp.48-58)。任何不合宜的都不能出现在他们面前。
B主餐(十一17~34) 1错误(十一17~22) 我们视主餐为最庄严慎重的聚会,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这一段经文出现,就相当突兀了。在第一世纪的哥林多,这聚会一点也不造就人,更谈不上庄重。这是有关主餐聚会最早期的记载,意味重大。同时,在主餐的教义上,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7.希腊文中没有 following (NIV、RSV、GNB 等译本);保罗说,“现今吩咐你们的话”,“话”自然是指前面所说的(参 NEB,“In giving you these injunctions”)。然后,他接着说下去。动词吩咐( parangello{ )是权威性的;他并没有提供一番学术性的意见,而是强硬的指示。下面一句是对任何敬拜聚会最严厉的指控: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们的主餐不但得不到最高的造就,反而是破坏招损。 18.第一,保罗没有说到“第二”或类似的字眼。 church (中文作“聚会的时候”),没有用冠词,有人认为这里用这字,是“集会”(assembly)的旧有用法(如徒十九32、39 、41),是指信徒集合在一起的意思。保罗听闻他们集合的时候,分门别类( schismata )。这字在一10 也有用过,不过分门别类的含义可能不一样。前面是指对教师的效忠,这里是指财富上的(有的人有食物,有的人没有)。我也稍微的信这话,表示保罗不大相信这事,他认为所传闻的可能有夸大渲染,但也可能确有这样不幸的事实。 19.他承认有差异( differences , haireseis 中文作分门结党),是难免的。这字有选择的意思,代表一班选择相同的人,例如撒都该人(徒五17) 、法利赛人(徒十五5) 、基督徒(徒二十四5、14) 。但这选择可以带来破坏作用;“属肉体的作为”(加五20) 。这里正是这意思。这字与18节的“分门别类”division(18节)没有多大分别。不过,那些凭己意选择某一党派的人,用心要使别人看出他们是神特别赏识的( hoi dokimoi ,“经过考验的人”),要使自己崭露出来。 20. kyriakon 这形容词(新约只有这处与启一10 出现),强调与主的关系。哥林多的混乱情况非常严重,以致根本不是主的晚餐;他们吃的餐已变了质(参十21) 。屈梭多模指出,属于主人的,就同属于所有仆人;变了质,就等于不再属于主人了。 21.古时的会社常有聚餐,有时是公款支付的。各人领的食物,可能质料不同,分量不同,也是常有的事。Theissen 引出证据说,负责人员明文规定可以比其他人多得,有的一倍半,有的两倍,甚至三倍(p.154)。他又指出有时作主人的,特别为贵宾奉上佳品(pp.156以下)。哥林多的主餐显然是一顿晚餐,称为“爱筵”(犹12;有些抄本彼后二13 亦同)。可是,哥林多的情况就完全把爱扭曲了。有钱的会友自然供应了大部分食物,这本该是信徒爱心合一的最佳表现,可是情形刚好相反。穷的要做完工才能来,做奴隶的更难以准时来到。有钱人那里肯等,就在他们的集团里吃喝了(“分门别类”见18节),各人吃“自己的饭”( idion deipnon )。穷人来到时,食物已吃光了!这个饥饿,那个酒醉。饥饿的穷人,连起码的食物也没有,与醉酒的富人,多尖锐的对比啊。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分享,没有真正一同吃饭49 。 22.接着是一连串典型的严辞质问,指斥他们的差错。家,是满足饥渴的地方;他们这样的表现,是藐视神的教会,藐视穷人(留意穷人与教会的关系),根本没有可称赞的余地。
49 甚至可能根本分开聚会。住宅地方有限,教会可能要在饭堂或庭院(或两者都用)聚集。见十六章19节 的附图三,哥林多住宅图。普通的大屋若要容纳五十人,也不容易( SPC , p.158);因此,大有可能先到的(家主的有钱朋友?);就坐在饭堂,迟来的就屈就于庭院里了。
2提醒当初设立的原意(十一23~26) 这一段是设立圣餐的最早记载,也是保罗手笔下,提及耶稣口授教训的最早记载;耶稣在地生活的事迹中,这是保罗引述的几件之一。这段记载了一些别处经文没有的要点,例如主吩咐门徒要如此行,“直等到祂来”(26节)。 23.领受和传两动词( paralambano{ 和 paradido{mi ),是承袭传统,传递传统的技术性字眼(参2节)。这句话依一般理解来看,保罗的意思是“我接受的传统直追源于主自己”,多半解经家都取这观点。可是,与这说法相违的,是那强调式的我 ( ego{ );保罗何以要说“我从主领受”,而事实上是“我从其他人领受了这传统,追源至终是从主而来的”?保罗也曾直接得启示(徒十八9 以下,二十二18 ,二十三11 ,二十七23~25 ;林后十二7 ;加一12 ,二2) 。从字用 apo 而不用 para ,并不一定表示间接传述(虽然是吻合的),因为有时这字也用在直接传达上(西一7 ,三24 ;约壹一5) 。保罗似乎指直接的启示(参 Craig,“保罗可能仍在坚持,他对主餐的诠释,是直接从复活的主而来的”)。主餐的始源,是在主被卖的那一夜 on the night he was betrayed (“he was being betrayed”较好)。保罗指出一个悲痛的事实,这爱筵的设立,带给信徒何等的能力与安慰,竟然是人性丑恶的罪,把救主卖给仇敌的时刻。 24.马太和马可说到饼,用“祝福”,路加则用保罗的动词。说到杯时,三者都用“祝谢”give thanks。其实没有多大分别,因为谢恩的祷告开头也是说,“神啊,我们称谢你”Blessed art Thou, O Lord(见十16) 。耶稣把饼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莫法特,“这代表我的身体”)。这句话成为几许教义争论的据点,就如化质说和同质说,把饼与耶稣的身体作同等看待。可是,这 This 是中性的( touto ),不是阳性,因为若指饼( artos )而言,必须是阳性才对。这字可能指全句的行动而言,正如第二个这字。再者,是字可以指明许多不同的项目(见约八12 ,十9 ;林前十4 等等)。况且,下一节中的杯不是“我的血”,而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从字眼上,对主张这理论的人,支持并不大。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这些字眼缩减成“慈运理的”(Zwinglian)观点,认为主餐的聚会只是记念基督,别无其他用意。在这礼仪中,实在有救主实质的赐与,即或基本上是属灵的含义,也不等于不真实。“这圣礼是我们与基督的身体和宝血相通的媒介,基督受死的荣耀功效,透过这些实质的媒介,使我们的信心得着祝福”(爱德华滋25节注)。 这身体是为你们的(有的抄本作“为你们擘开”,或“为你们舍的”,但保罗实在没有用这些字眼)。这话的重点在基督代赎的工作;祂身体上所受的,是为我们的。祂的受苦是有目的的,是为祝福祂的子民。如此行,是现在进行式,“不住如此行”。若与路加二十二19 相比,这话并非本来有的字眼,那末这里便是唯一的记载,吩咐我们继续守主餐(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初期教会一开始就已经常进行这事。徒二42) 。记念( anamne{sis )是思念的意思。我们擘开饼,吃饼,就思念基督为我们受苦。 25.希腊文中没有拿起(参 RSV);这里的语气精简生动。我们所得的印象,是在饭餐的中途,就擘饼而吃,杯则留在最后。立约( diathe{ke{ )引起很复杂的疑难,在此讨论不了50 。简单来说,一般希腊文是“最后遗言和见证”,但旧约的希腊文本中,则经常用来翻译希伯来文的“约”(277次)。如今问题是,在新约里, diathe{ke{ 究竟是作一般希腊文的字义解呢,还是依旧约希腊文?也许有时这个解法,有时另一个解法。这里是解作约,特别指“新约”(耶三十一31 以下)。约在旧约占很吃重的位置,人与神立约(出二十四);他们是神的子民。可是,他们不断毁约,耶利米便寻求一个新约,以赦罪为根基,把神的律例写在人的心里。耶稣说祂流的血,正是为立这新约。祂的血叫罪得赦,开路给圣灵进入信徒的心。整个犹太系统被基督取代了,一切集中在主的死;因祂的死设立了新约。 26.这节的钥字是表明( katangello{ ),这字有时被人用来印证某观点,就如 W. Bright 的诗中所说的: 我们在父神面前供奉,展开, 独一无二的祭,在你眼中完全无瑕, 纯一不朽的祭。 可是,这不大合乎圣经教训。主餐里,我们接受基督,并非向父神供奉祂,也不是供奉祂的牺牲。我们只能供奉自己。 katangello{ 是“宣告”的意思,新约里大部分用作宣传福音。这字指向的对象,必然是人,从没用来指向神的。圣餐庄严的礼仪,生动地表明基督的死;以字句和实物表征,把基督的死摆明在人眼前。“圣餐是一篇行动的讲章,把所记念的死,用行动宣告出来”(Robertson 和 Plummer)。Deluz 提醒说,“我们听一篇讲道,往往没有把自己投入多少,但守主餐的人不但投入自己,而且承认了自己的信念”。直等祂来,展望主的再来。圣餐带有未来的展望,将来新天新地就不用再这样行了。在等待的期间,这就作为我们的提醒,不单记得主第一次来为我们受苦,也记得祂将第二次来,领我们归祂自己。A. C. Thiselton 认为那放纵的哥林多人没有领悟这一点,他们必然以为圣餐是“弥赛亚的末世大宴”;其实,主的晚餐“有一个很明显的过渡性质”( NTS , 24, 1977~78, pp.521以下)。其中有一分“尚未”,也有一分“如今”的意味。
50 这个字的研讨,见本人著作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of the Cross 第二章(丁道尔出版,1955),亦见 The Atonement 第一章(IVP, 1983)。
3应有的后果(十一27~34) 保罗接着说到守主餐的人应有的态度。他对这礼仪的诠释,表示这是个很严肃的仪式,是主自己设立的,意义深厚神圣。因此,守的人该绝对敬虔庄重。 27.所以( ho{ste )引出后果来。主的晚餐既如保罗上述所说的,就当十分慎重地履行。当然,一方面我们全都不配领受,因为没有人能完全堪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成为配受的,只要用信心,合宜地遵从。若忽略这一点,就是不按理而来,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这样,我们不但没有表明主的死,反而误用了死的表记,在把耶稣处死的人的罪上有分了。参八12 。 28.省察是 dokimazo{ ,是“试验”之意(往往用在试验金属上)。圣餐并不是普通聚会,是个严肃的仪式,是主自己设立的,充满深奥的含义。参与聚会以先,该进行深切的自省(参林后十三5 以下),以免参与时有差误(27节)。顺道一提,留意这里说及饼(不是“身体”),否定了化质说的理论。饼在吃的时候仍旧是饼。 29.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是个难解的句子,动词 diakrino{ 意思是“分别”,“分辨”,“分开”,就是把主的晚餐与别的饭餐分别出来;干犯的人“没有紧记摆在面前的餐,是何等的重大”(屈梭多模)。有人以为身体是指教会(主在某些较佳的抄本中是没有的)(见十二13 ;西一18) 。不过,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把第27节的意思,在这里改变了。同时,整段强调主餐聚会的集体性,也强调每一个人的责任。 30.属灵的恶疾也会带来肉身的后果。哥林多人有些患病甚至死亡,实源于属灵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酗酒所致(21节);不过,保罗似乎不是指放纵的天然后果,而是指主的手施行的管教(32节)。他不是说所有疾病都是神的管教,另有其他原因,只是这里却真有其事;虽然哥林多人有“医病的恩赐”(十二9、28) ,仍然发生在他们中间。 31~32.保罗指出,“分辨”自己是很要紧的,我们要经常习惯这样行(那动词是过去不完成式有这强调的力),要时常“分辨”自己(又是 diakrino{ ;见29节注解),就是分辨我们的现况,和该达到的景况。巴克莱译作:“若我们真能分辨出自己的景况”,就不至于受审( krino{ ),指30节的审判。被主惩治,意思是这等审判并不是无端临到的噩运,而是一种神爱的表露,要把我们从歧途带回来,不致和世人一同定罪。 33~34. Ho{ste (所以)带出顺理成章的结论。吃餐时,要彼此等待,消除21节争先恐后的丑态。主的晚餐虽然形式上是吃餐,但目的却不是为肉身的饥饿。若有人真个饥肠辘辘,可以在家里。先吃这样,聚会的时候就不致招审判了。 主餐还有不少要谈的事,但不及这一点紧急,可以等到保罗来哥林多时再说。 When 是不定词 h{os an ;保罗会来,但不知何时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林前十一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纪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传给你们的(paradoseis )指“传统”,是早期基督徒承袭的口头传授的教训,对早期基督徒是非常重要。这些教训不是保罗自己的,是一直传授到他手上,他又再传授下去的。这字眼特别着重那教训是传递下来的,尤其是福音方面(十五1) 。并不是从教师丰润的思想创出来的(二15 ,p.138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16 】
在这一段圣经里,没有一次题起弟兄或姊妹的问题。你所看见的,乃是男人和女人的问题。因此,这里所题起的,不是基督里地位的问题,乃是神在创造里安排的问题。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
我们常用头字表示在上有权柄的人(参“国家首长” ),可是在古代却未有这个用法(除了七十士译本中有几段 )。LSJ指出kephale有用这字指全人、生命、尖端、顶端(如墙或柱 ),源头等等,但从没有指一班人中的首领。S. Bedale提醒我们,古时的人并未晓得中央神经系统的功能。他们以为思想发自腰部,叫做phren(JTS- N. S. V- 1954- pp.214~215 )。因此,头并不是控制的因素(如GNB译作“统管”之意思 );我们必须从别处找出它的重要性。“头”是“源头”之意(有如河流的“源头” ),LSJ引用一段很合适的话,“丢斯(Zeus )是头,丢斯是中间,在丢斯里一切完备”(Ⅱ. d 他们发现arche “开始” 在某些抄本是kephale的变体字 )。似乎这里正合用这“源头”的意思(相同看法的Bedale 巴勒特 布鲁斯等 H. Schlier说若非kephale 一字有较重人际关系的意味的话 保罗必然也会用arche的 TDNT iii. p.679 )。保罗在此是说:女人从男人而产生(创二21~22) ,正如男人从基督而来,而基督又从神而来。不过,我们千万小心不可过分强解,因为这里引用的关系中,没有一个是与其它两者完全相同的。有的译本作“丈夫”(如RSV、GNB ),不过这里明明是指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是丈夫与妻子。这里没有提及婚姻。保罗上面用过这字指各人,显然是指人类,不是指丈夫(八6) 。况且,若女人是指“妻子”的话,那么独身的女人又如何?她们是否也要在敬拜中蒙头?所以,保罗必然是指“男人”而非“丈夫”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3 】
『神是基督的头』。注意这里不是说父是子的头,这不是神格中三而一的父神和子神中的问题。这里乃是说到被神差遣来到地上,受神膏油,作神的基督的那一位,神和祂的关系的问题。
―― 倪柝声《初信造就》
『基督是各人的头』。这里也不是指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乃是指基督和各人的关系。
―― 倪柝声《初信造就》
今天我们在世界里,是要维持祂的见证。所以在这里,给我们看见三种不同的元首:神是元首,基督是元首,男人是元首。在神的政治制度里,神设立基督作祂的代表,设立男人作基督的代表。这是神在政治里的定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3 】『基督是男人的头』(原文 )。头并不含有欺压的意味,乃在照顾、主理。―― 牛述光
【林前十一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注“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 ),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保罗是指男人头上的遮盖。下面说男人是“神的形像和荣耀”(7节 ),若男人讲道或祷告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他既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就不该在敬拜时蒙住那荣耀。这里所说蒙羞辱的头,很可能指男人身体上的头,同时也指基督而言,“基督是各人的头”(3节 )。讲道(“说预言” )见十二10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4~5 】
蒙头的意义是说,我服在神的政治底下,我接受那一个地位。我绝不敢说,我蒙了恩典,我可以取消神的政治。我连想也不敢想,我反而接受这一个。基督如何接受神作头,各人也如何接受基督作头。照样,在代表上,女人也如何接受男人作头。蒙头的意思就是说,好像我没有头一样,我把头遮了,好像没有头。请记得,在实行上,女人蒙了头。但在实际上,基督在神面前是蒙头的,各人在基督面前是蒙头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在这里,我要对作基督徒的女人说,神定规男人是女人的头。今天在不认识神权柄的日子当中,只有在教会里,主要求这样的事。所以,这变作是作不作基督徒的问题。神在教会里,要求基督徒接受神在政治上所定规的制度。神叫女人蒙头,乃是要把神的政治在地上彰显出来。女人的蒙头,不只为着自己,也是为着代表。为着自己,是因为我是女人。为着代表,是因为代表各人,也代表基督。神特别要求这一件事,就是在女人祷告和讲道的时候,要她们蒙头。她们为着神到人面前去讲道,为着人到神面前去祷告,凡与神有关系的,都得蒙头。男人不许蒙头,因男人是代表基督。男人蒙头反而是承认说,各人不该在基督面前蒙头,基督反而该在各人面前蒙头,这是羞辱了自己的头。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5 ,6妇女蒙头有何意义?今日教会要实行么?】
答①在保罗的时代,妇女蒙头原是当时希腊人的一种风俗习惯,凡是妇女外出行路时,或在公共场所,都要用一种薄纱头巾蒙着头,以表示顺服谦卑,惟独那娼妓不贞洁的女子,如在哥林多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公共场所是不蒙头的。此外剃发又是淫妇所受的刑罚,在犹太人中间,蓬头散发的妇人,是被丈夫疑为行淫的妻子(民五18) ,剪去头发是哀悼的妇女(申二十一12-13) ,保罗曾对哥林多的信徒说:「凡妇女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iu如同剪了头发一样。」(林前十一5) ,这里所说不蒙着头的,是指女人身上的头;羞辱自己的头,乃指她丈夫的头,意即因丈夫是妻子的头,有管辖妻子之权(林前十一3 ,创三16) 。此节按保罗的意思,妇人若不用帕子蒙头,就等于剃了头发的妇女一样,不但是表明妇人离开其丈夫而独立,不肯谦卑顺从,也是仿佛不贞洁的女子,这样就是羞辱他的丈夫了。
②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是极为混乱,纷争结党,常有各种罪恶淫乱的事发生(林前一10-11 ,五1) ,所以保罗才对他们的妇女由此特别的吩咐,劝勉妇女们在聚会中乃要蒙头,以表示谦卑顺服的态度。但他只对此处教会说作这样的吩咐,至于其他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帖撒罗尼迦等教会,因无此种问题的发生,他就未再提及此事来作同样的要求,所以我们今日大多数教会,是没有实行妇女蒙头的事。
③现今与些少数称为地方教会的监督和长老们,他们特别强调妇女蒙头是服权柄的记号(林前十一10 ,参二一九题 ),就权柄和地位而论(林前十一2-16) ,妇女应该完全顺服下来,且不许妇女在会中祷告或发言,他们为了表明蒙头的重要,所以要求在聚会时,有的教会妇女是在头上带了一块白沙网帽子,以示顺服的记号,同时他们根据16节的话,认为这是地上众教会所当行的,不容许有的人辩驳。
我们从上面所说的情形看来,就现今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以及时代潮流而论,与保罗的时候,迥然不同,相去千里,变化多端,姑且不辩论别的,就现今教会内外男女发式而言,有留长发披肩者,有修剪短发的,千奇百怪,按说这已不合保罗时代的教训了,试问我们如何能以教会要求信徒,立下一个外面遵守的事为标准呢!明乎此,笔者认为今日教会妇女蒙头与不蒙头,都无关紧要,要紧的乃是要领受这蒙头所表示内在顺服谦卑敬虔的实意,那就无可辩论是非了(西三18 ,多二4-5 ,撒上十六7 ,提后三5)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一5~15 】
主张蒙头者认为长头发和剪了头发,只不过是保罗用来作比喻而已。因为当时的社会,除了妓女以外,一般女人都是留着长头发的,教会里面更是如此。如果说长头发就是蒙头的话,哥林多教会里的妇女已经蒙头了,既然是已经蒙头,保罗何必对她们说要蒙头呢?
而且女人在祷告和讲道时才蒙头,平时并不蒙头。她们在祷告或讲道时蒙头,乃是对神、对人表示她们不出头的意思。圣经上所说的都是真理,没有甚么风俗上的限制。若受风俗的限制,很多地方我们大可不必去读了。
第十节『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在保罗的书信上,常常提到『天使』这两个字。我们今天很少注意到天使,天使乃是服役的灵,一直在边,我们看不见。在聚会的时候,也有天使在中间,我们所作的他们都看见(林前四9) 。至于给天使看见有甚么重要?圣经上却没有说明。我们只能在彼前一12 上说『…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知道一点点。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林前十一6 】
保罗的意思是说,没有一个女人可以不蒙头,而把头发留在那里。女人如果不蒙头,就得把发剪掉、剃掉。如果你觉得剪发、剃发是羞愧的,你就要蒙头。要彻底,不要只作一半。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6 ,15】
我们把这两节合起来读就相当清楚了。神把女人的头用头发蒙了,所以接受神权柄的人,就应当再用东西把头发蒙了。如果你不蒙,倒不如把神所给你的都剪了。换一句话说,你如果接受神的,你就要加上你的。你如果不接受神的,你就要把神所给你的取消。六节是说不蒙头就得剃头;不要剃,就得蒙。十五节是说,神既然给我蒙了,所以我自己也要蒙。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男人不蒙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创世时,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创一26~27) 。创世记中并没有申明性别,但保罗却特别指明是男人。创世记中并没有提及荣耀(诗八5 ,及其它经文把希伯来文的“荣耀”译作“心”或“灵魂” 诗十六9 ,五十七8) 。人比其它万物更表彰神的荣耀;这一句特别要指出人堕落前的光景。人敬拜的时候,这至高的尊贵身分必须表明出来。神的荣耀在神的面前,必不能被蒙蔽(把带着神荣耀的头蒙盖了 )。女人不是按男人的形像造的(按亚当形像造的是塞特 不是夏娃 创五3) 。她与男人的关系,有异于男人与神的关系。她有自己特有的位置,不同于男人的位置;她与男人的关系,是完全与别的不同的,因此她称为男人的荣耀。正因她是男人的荣耀,在神的面前就必须蒙头。在敬拜中,只有神该得荣耀。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7 】
『女人是男人的荣耀』,说出教会也是基督的荣耀。教会不但是基督的丰满(弗一23) ,教会也是基督的荣耀;因为丰满就是荣耀的内容,荣耀就丰满的彰显。教会的内容就是基督的丰满,教会的见证就是基督的荣耀。
――《读经指引》
男人不该蒙头的理由,因男人是代表神的形像和荣耀。女人若不蒙着头,就不能显出男人是头。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8~9 】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e祂表示源头 );他乃是神直接创造的。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指夏娃从亚当的肋骨而造的(创二21) 。同一经文也解释了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创二18 ;柯德纳(D. Kidner )说明:“两性是互相补足的:这里用的字眼表明了真正的配搭”,TOTC,创世记,p.65)。女人不论在起源,或被造的目的,都不能自称有优先的位置。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8~9 】
这里清楚的讲到政治的问题。创造的时候,次序不同:女人是由男人而出,并且是为男人造的。所以为着创造的缘故,女人也要服,也要蒙头。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她们需要权柄;她们蒙头,正是权柄的记号。正如M. D. Hooker说:“女人蒙头,绝不是顺服男人的记号,而是保罗所说,权柄的记号:女人祷告及讲道时,就如男人一样,正在神的权柄之下”(NTS- 10- 1963~64- p.416 )。
犹太教中,女人的地位低微;在会堂中甚至不计数在必须的人数之内(必须有十位男性才可 )。基督教给她们新的地位,她们蒙头,正是这新权柄的表记。创造中的分别仍然存在;保罗并不是抹煞这个,但他很清楚相信,基督徒妇女有权柄。此外,若女人蒙头是表示对她的丈夫的顺服,还有一个难题:她祷告讲道(“讲道”或作“说预言” 下同 )是顺服神而做的,何以要在做这些事之时表示对男人的顺服呢?她蒙头,是她在祷告讲道时的权柄,是要把“人的荣耀”遮盖(7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0 】
撒但原为天使长,因要高抬自己与神同等而背叛神(赛十四13~14) 。撒但堕落的时候,拖了三分之一的天使,一同堕落(启十二4) 。换一句话说,在神面前没有服在元首的权柄之下而想出头,这是天使的堕落!今天女人蒙头,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就是要作给天使看。它对堕落的天使,乃是一个最好的见证;对于没有堕落的天使,也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见证说,神在教会里得着了祂所要得着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应当在头上有权柄』(原文 )。―― 牛述光
【林前十一10 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有服权柄的记号何意?】
答:保罗说:「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这里的「因此」意即指因二节的「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和「女人乃是为男人而造的」(林前十一8-9) ,所以女人尤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意即应当蒙头(头巾或帕子 )。至于何以要为「天使的缘故」而蒙头,这是令人费解而难明的一句话,有人认为这天使,乃指当时的教会教牧者领袖而言,妇女必须蒙头,表示自己是已婚的妇女,对丈夫贞洁,对教牧者的顺从(启二1) 。有人以为是指异邦政府所派窥探教会信徒言行之差役,并且以为天命常赴信徒之聚会,因而妇女要蒙头,表示自己对其恭敬之意(提前五21 ,王下六15-17) 。但最合本节要旨的解释,天使是指天上的使者而言(参十六题 ),它在神面前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是以表示尊敬,谦卑顺服,为女人的榜样(赛六2) ,所以妇女为了效法这种样式而蒙头。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一10 女人要为天使的缘故、在头上应有服权柄的记号是何意?】
这是许多人感觉困惑的一节圣经,因为很难明白哥林多教会的妇女蒙头与天使有何关系。下面是三个解释;
一、天使原文与使者同。“使者”一词,指当时的教会领袖而言,启示录二至三章提及神吩咐约翰写信给七教会的使者,便是指着七教会的领袖而言。保罗认为哥林多教会的妇女应凡事“合乎女圣徒的体统”,在领袖面前表现自己是正经妇女,必须蒙头,表示自己是已婚的妇女,对丈夫贞洁,对领袖顺服。
二、天使既然指使者而言,则保罗心目中的“使者”,可能指当时罗马政府派来的密探,他们时常被派到教会中侦察基督徒的行动,如发现有什么不轨,即报告政府加以干涉。因此保罗认为妇女应在头上有顺服的妇女记号,即蒙头。
三、天使是指天上的使者而言,天上的特殊使者有六个翅膀,其中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表示在神面前顺服、谦卑(赛六章2节 )。所以,基督徒妇女必须和天使一样,对丈夫表示谦卑、顺服而蒙头。
可是“服权柄”三字,原文在此只有一个字,即“权柄”EXOU-SIA(矢oua ta )而已,“服”字是译经者加上去以作解释。所谓“权柄”乃是当时妇女“头巾”的专称,“头上应有权柄”,意即女人头上应有这种称为“权柄的头巾”,等于日本已婚妇女背后都背着一个贞洁记号的“包袱”,又等于印度人头上均有“缠头布”(TURBAN )或中国北方人的“帮腿带”,只要一说出来,大家都明白,妇人头上应有“权柄”,即该种头巾的名字,哥林多妇女一听便明白,我们却要费脑筋去解释。
所以为着天使(或使者 )的缘故,女人头上应有“权柄”一语,上述三个说法,都可采用,但真正的解释,则要问保罗了。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林前十一10 ,15】
女人长发,乃是神的主宰;女人蒙头,乃是人的阿们。所以女人若不蒙头,就是不阿们神的主宰,也就顶撞了神的主权。神安排基督降世为人,基督就紧紧以『人子』自居;这就是基督在神面前蒙头的实际。我们也该在凡事上服于主的安排之下,才算尊重基督的主权。荣耀基路伯从天使长堕落为撒但,就是因为不服神主宰的安排(赛十四12~15 ,结二十八16~17)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0 ),作相反的见证,来定罪牠,羞辱牠。
――《读经指引》
【林前十一11 】
『虽然』不是然而,『无』是轻视的意思。『因为』当译为『正如』。―― 牛述光
【林前十一11~12 】『然而』说出蒙头不过是外面的见证,至于里面的事实,并不是这样呆板。实际上,『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女人也不能说她有特别,男人也不能说他有特别。因为,在伊甸园里的时候,女人是从男人而出;但今天,男人需要从女人而出。没有一个男人不是女人生的。所以,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骄傲,也没有一个女人可以自暴自弃,在凡事上都站在盲目顺服的地位上。说来说去,万有都是出乎神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
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8节 ),在此加上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依字面说得更明白,就是“男人是透过(dia )女人而来”。这话不再是引创世记了,而是指一般生产的过程(NIV同 )。这样说来,每个男人都是“透过”女人而来的。万有都是出乎神,是保罗典型的提醒,提醒人把神放在大前提。出乎(From )是ek,指来源;万物与人都来自神。男人女人都不是独立的;这样,应用在行为上就更明显易见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你们自己在位置是强调式,同时在hymin加上autois就更加强了。他们必然能够分辨甚么是正当的,不用保罗来指导。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4 】
『你们的本性』是指教会的感觉。保罗在这里用教会的感觉,来断定蒙头这一件事。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4~15 】保罗接着用本性来印证,女人天然是比男人长发的,发型上普遍上可看出来。虽然不是普世如此。古代有些希腊人蓄长头发,就如斯巴达人和哲学家。但一般而言,男人本性上蓄短发,来与女人分别出来。第一世纪哥林多人及相识的地域,也必然习惯如此,否则保罗就不会拿这些话来支持他的教训了。反之,长发是女人的荣耀,到底有多长则不相干,保罗只是说比男人的长便是,这被公认是她的荣耀。本性也提醒女人在某些场合,应当蒙上头,她的头发本来就是给她作盖头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5 】
整个世界的女人,都宝贝自己的头发,都看自己的头发是可贵的。头发是女人的荣耀。换一句话说,神就是将长头发给女人作盖头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5 】
『盖头』原义是周围绕着头的。―― 谢模善
【林前十一16 】『若有人想要辩驳』,并不是指人一般性的好辩,而是指人想要辩驳一至十五节蒙头的问题。『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我们』是指保罗和使徒们,在使徒们中间,没有姊妹不蒙头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按着当日的风俗,犹太人进入会堂,男人和女人都要蒙头;希腊人进入他们的庙宇,男人和女人都不蒙着头都露头的。惟独男人不蒙头,女人要蒙头,乃是神的众教会所独有的规矩。这里保罗不讲道理了,保罗的意思是说,若有人想要辩驳没,有一个使徒赞成你的意见,也没有一个教会赞成你的意见。所有的使徒,所有的教会,都是这样相信,你不能辩驳。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希腊文中没有 following(NIV、RSV、GNB等译本 );保罗说,“现今吩咐你们的话”,“话”自然是指前面所说的(参NEB-“Ingiving you these injunctions” )。然后,他接着说下去。动词吩咐(parangello )是权威性的;他并没有提供一番学术性的意见,而是强硬的指示。下面一句是对任何敬拜聚会最严厉的指控: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们的主餐不但得不到最高的造就,反而是破坏招损。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
分门别类(schismata )。这字在一10 也有用过,不过分门别类的含义可能不一样。前面是指对教师的效忠,这里是指财富上的(有的人有食物 有的人没有 )。我也稍微的信这话,表示保罗不大相信这事,他认为所传闻的可能有夸大渲染,但也可能确有这样不幸的事实。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8 】
保罗对关乎哥林多教会的传闻,虽然无法否认,却只『稍微』相信,只信『一部分』(另译 )。是的,我们对是非的传闻,不可完全忽略,但也不可完全相信。凡对传闻的话,取谨慎而超越态度的,才能避免也卷入传闻的漩涡中,也才能居在一个超然的地位,来解决传闻中所有的难处。
――《读经指引》
【林前十一18 】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人只能在教会里犯分门别类的罪,不能在教会之外的地方犯分门别类的罪。所以分门别类,是教会里的事,不是在宗派里的事。
―― 倪柝声《初信造就》
【林前十一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他承认有差异(differences-haireseis中文作分门结党 ),是难免的。这字有选择的意思,代表一班选择相同的人,例如撒都该人(徒五17) 、法利赛人(徒十五5) 、基督徒(徒二十四5、14) 。但这选择可以带来破坏作用;“属肉体的作为”(加五20) 。这里正是这意思。这字与18节的“分门别类”division(18节 )没有多大分别。不过,那些凭己意选择某一党派的人,用心要使别人看出他们是神特别赏识的(hoidokimoi-“经过考验的人” ),要使自己崭露出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9 】
神许可教会中有难处发生,乃为将『那些被称许的人,显明出来』(另译 )。哦,两千年来,教会中所有的难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来的,都是厉害的『显明』。
谁是真蒙主称许的,平安时看不出来;难处到了,混乱产生了,得胜者见证的光辉,就越发照耀﹗――《读经指引》
【林前十一19 】『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在雅一1~12 ;罗十六10 译『被试验』,意思是教会一分门结党,许多人就要受试验。―― 牛述光
【林前十一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kyriakon这形容词(启一10) ,强调与主的关系。哥林多的混乱情况非常严重,以致根本不是主的晚餐;他们吃的餐已变了质(十21)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0 】
『主的晚餐』。晚餐乃是工作都完了,要休息了,没有事情了,全家的人安安逸逸地在那里吃,是这一种的味道。主在这里设立祂自己的晚餐,就也是这样,祂是要叫祂的子民在全地上,看见说,这乃是在神家庭里的一餐。没有工作的思想在里面。不是要你去作事,乃是把安息摆在你面前。―― 倪柝声
【林前十一20~21 今日的圣餐,每人只喝一点点酒或葡萄汁,何以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会喝醉?】
这是腐败的哥林多教会罪行之一。
根据传统,初期教会的信徒,先举行“爱席”,然后举行“圣餐”,正如主那稣先吃逾越节的筵席,然后设立圣餐的情形一样。
在哥林多,正如在别的外邦教会一样,在举行圣餐前先举行爱席,各人携带食物到聚会的地方一同分享。富者多带及带来美味可口的食物,贫者少带或不带,即使带来也是粗糙的简单食品。大家放在一起为一家人。可是哥林多人有些自私份子,带来美酒佳肴,只顾自己享受,甚至喝得酩酊大醉,那些穷人则捱饥抵饿,羞愧无地。所以保罗责备他们“藐视神的教会”。
“爱席”记于犹大书一12节 ,该节也是责备有些人在爱席中有错误的表现。在彼得后书二章13节 所说的“同坐席”,也是指此爱席而言,原文该字》aoApe(。 … ),与“理智的爱”同一字。教会初期每在主日均举行此种爱席。使徒行传二章46 所说的“擘饼”,实为此种爱席的开端,该种“擘饼”并非今日的“圣餐”。
纪元后200至300年间,这种爱席举行渐少,只在每年特别“的节日如复活节或纪念众使徒的生日等节期中举行。有些教会则在主日早晨举行圣餐,晚间举行爱席。纪元后363年在老底嘉大公会议中,主张禁止举行此种引起混乱的爱席。纪元后418年在迦太基会议中,天主教完全禁止举行爱席。在迦太基大公会议中有人主张举行圣餐时应该禁食,所以不应再举行爱席。
英国的韦斯利约翰一度再提倡此种爱席,现今也有不少教会一年一度在降生节或复活节举行。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林前十一20~22 哥林多教会信徒聚会时何以会有醉酒的事?】
答:哥林多的教会十分混乱败坏,分门别类,信徒在举行圣餐的时候,个人先带自己的食物,到聚会的地方彼此分享,但那些富足的,存心自私自利,不肯与贫穷的人分享他们所带来的佳肴美酒,甚至穷者忍饥挨饿,富者酩酊大醉,所以受到保罗的责备,认为他们这样虽然是吃擘开的饼,喝葡萄酒,却算不得是吃主的晚餐,因这是不合乎圣经的精意(林前十一2329) ,他们是藐视神的教会了,是以他们个人是先吃自己的食物,非指圣餐,乃指以后所谓的爱筵(徒二46 ,犹12 彼后二13) 。这种爱筵聚会,至今仍有教会时常举行的,以示信徒在主内团契交通,彼此相爱如一家之意。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一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领受和传两动词(paralambano和paradidomi ),是承袭传统,传递传统的技术性字眼(参2节 )。这句话依一般理解来看,保罗的意思是“我接受的传统直追源于主自己”,多半解经家都取这观点。可是,与这说法相违的,是那强调式的我(ego );保罗何以要说“我从主领受”,而事实上是“我从其它人领受了这传统,追源至终是从主而来的”?保罗也曾直接得启示(徒十八9 ,二十二18 ,二十三11 ,二十七23~25 ,林后十二7 ,加一12 ,二2) 。从字用apo而不用para,并不一定表示间接传述(虽然是吻合的 ),因为有时这字也用在直接传达上(西一7 ,三24 ,约壹一5) 。保罗似乎指直接的启示(参Craig “保罗可能仍在坚持 他对主餐的诠释 是直接从复活的主而来的” )。主餐的始源,是在主被卖的那一夜on the night he was betrayed(“he was beingbetrayed”较好 )。保罗指出一个悲痛的事实,这爱筵的设立,带给信徒何等的能力与安慰,竟然是人性丑恶的罪,把救主卖给仇敌的时刻。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3 】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应该翻作『主耶稣被卖的同一夜』。英文是说That same night,希腊文里有一个『同』字,是『那同一夜』。―― 倪柝声
【林前十一23~26 】很希奇,圣经总是题饼和杯。饼和葡萄汁,或盘和杯同题才对称,但圣经的称呼有顶深的意义。圣经每逢题到饼,总是和生命发生关系(约六33-35) 。饼说出主已将生命分给我们了,我们不只与主是一体的,并且我们大家也是一体的我。们在这里不只与基督有交通,也与所有属基督的人有交通。照圣经看,杯就是分。我们在神面前所该得的分,原是神忿怒的杯(启十四 ),主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喝了那一个杯(约十九28 ,诗二十二 )。如今祂用祂的宝血给我们买了福分,就是神是我们杯中的分(诗十六5) 。所以杯是我们的福分,是我们的享受。我们有生命的饼,也有福分的杯。―― 倪柝声
【林前十一24 直到主来“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为什么耶稣基督要命令门徒守圣餐呢?因他希望我们能记住: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并等候他的再来。 当他擘开饼时,他说:“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林前1124 )接着,他拿起杯来,说:“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林前1125 )那饼提醒我们“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 )、三位一体中的圣子,他担当了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彼前224 )。那杯表明他流的血为要“使罪得赦”(太2628 )。 因此,我们都应持谨慎的态度,以免“不按理”来守圣餐(林前1127 )。犹如使徒保罗所说:“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林前1128 )每当我们同守主圣餐,我们更应纪念耶稣基督为我们舍身,我们当竭力寻求主,并来到他面前认罪。 但愿称呼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人们,能谨守且信守他的诫命及圣餐“直到他来”(林前1126 )。 若不是这饼与圣杯, 我已忘记我主竟是如此甘心地为我舍命—— 至高的爱与牺牲。 谨守主圣餐能使我们的心怀意念远离乖僻。
──《生命隽语》
【林前十一24~25 】
『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主要我们记念祂,不止因为我们会忘记,并且主自己觉得说,,祂需要我们记念祂。换一句话说,主不愿意我们忘掉祂。主是大到一个地步,祂可以让我们忘掉祂;祂超越过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倍,祂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位主,按规矩祂可以不在乎。但是主是降卑祂自己,欢喜来得着我们的记念。这是祂爱的要求,不是祂大的要求。―― 倪柝声
你绝不能记念你所不认识的人,你也绝不能记念你所没有经过的事。主要我们记念祂,乃是说,我们遇见过祂,我们在各各他遇见过祂。我们是蒙祂的恩典,所以我们今天是在这里记念祂所成功的事。我们今天是回头来记念,像犹太人记念逾越节一样。―― 倪柝声
【林前十一24~25 】擘饼聚会的意义乃是记念主。这记念与一般世人记念古人完全不同;世人记念古人,不过追思他已往的丰功伟绩;我们记念主,乃是重在用我们的心灵来『吃』主的身体、『喝』主的宝血,享受祂的丰满,吸取祂的肥甘,使祂的一切,成为我们属灵的供应,这才是有价值的。
――《读经指引》
【林前十一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希腊文中没有拿起(参RSV );这里的语气精简生动。我们所得的印象,是在饭餐的中途,就擘饼而吃,杯则留在最后。立约(diatheke )引起很复杂的疑难。简单来说,一般希腊文是“最后遗言和见证”,但旧约的希腊文本中,则经常用来翻译希伯来文的“约”(277次 )。如今问题是,在新约里,diatheke究竟是作一般希腊文的字义解呢,还是依旧约希腊文?也许有时这个解法,有时另一个解法。这里是解作约,特别指“新约”(耶三十一31) 。约在旧约占很吃重的位置,人与神立约(出二十四 );他们是神的子民。可是,他们不断毁约,耶利米便寻求一个新约,以赦罪为根基,把神的律例写在人的心里。耶稣说祂流的血,正是为立这新约。祂的血叫罪得赦,开路给圣灵进入信徒的心。整个犹太系统被基督取代了,一切集中在主的死;因祂的死设立了新约。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5 】实在在擘饼的时候,用酒是对的,用葡萄汁是错的,绝没有人守逾越节是用葡萄汁的。这是因为外国人禁酒,禁到主的桌子面前来,所以葡萄酒变成了葡萄汁。我们是中国人,没有外国人的风气。在犹太地,都是用葡萄酒。所以,擘饼时该用葡萄酒,不该用葡萄汁。―― 倪柝声
【林前十一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直等祂来,展望主的再来。圣餐带有未来的展望,将来新天新地就不用再这样行了。在等待的期间,这就作为我们的提醒,不单记得主第一次来为我们受苦,也记得祂将第二次来,领我们归祂自己。A. C.Thiselton认为那放纵的哥林多人没有领悟这一点,他们必然以为圣餐是“弥赛亚的末世大宴”;其实,主的晚餐“有一个很明显的过渡性质”(NTS- 24- 1977~78- pp.521以下 )。其中有一分“尚未”,也有一分“如今”的意味。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6 】
『每逢』有『常』的意思。主设立晚餐的缘故,就是要他所救赎的人常在他的死里记念祂。祂豫先看见,许多人要以祂的十字架为陈旧,所以祂就命令祂的门徒时常在晚餐里记念祂的死。主就是要叫祂的十字架常新在我们的心灵和思念中。如果十字架在我们的心目中不是陈旧的,我们对于我们的主,就必定有更亲密的交通。―― 倪柝声
『表明主的死』,『表明』可以翻作『陈设』或『陈列』,意思就是把它陈明、陈列出来。就是把主的死摆出来给人看。―― 倪柝声
为甚么饼和杯是表明主的死呢?因为血是在肉里面,当一个人身上所有的血和肉分开的时候,你只有一句话说,这一个人死了。今天血和肉分开了,血在杯子里,肉在饼里。―― 倪柝声
饼是谷作的,英文是Corn。当你看见一个饼的时候,就看见谷碾碎才有饼。这就明显的给我们看见死在这里。一挂葡萄,如果不是榨了,就没有酒。你喝这一个已经榨过葡萄,这就是表明主的死。―― 倪柝声
『直等到祂来』。晚餐是天黑之后,末了吃的一顿饭。二千年来,天仍是黑的,天没有亮;教会一直没有吃过早饭。当我们面对面看见我们的主,这件事就过去了。―― 倪柝声
【林前十一26 】饼和杯,乃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1 )这说出饼杯的意义,乃是包括,从基督降卑受死,一直到祂最终丰满的彰显――再来,这其间所有丰满的意义。(2 )这也说出,擘饼的稳固根基,乃是钉十字架的基督;擘饼的荣耀盼望,乃是最终丰满彰显的基督。(3 )这也是说出,所有擘饼的人,也都是『与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 。
――《读经指引》
【林前十一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所以(hoste )引出后果来。主的晚餐既如保罗上述所说的,就当十分慎重地履行。当然,一方面我们全都不配领受,因为没有人能完全堪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成为配受的,只要用信心,合宜地遵从。若忽略这一点,就是不按理而来,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这样,我们不但没有表明主的死,反而误用了死的表记,在把耶稣处死的人的罪上有分了。参八12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7 】『不按理』当译『不该吃的人吃主的饼』,不是规矩的问题,乃是人的问题。―― 牛述光
【林前十一27~29 】吃主的饼、喝主的杯的时候,顶要紧的是配。在英文里,是Unworthily,所以要吃得配。这一个字的意思,不是说人配不配,是说态度。如果是人,早不成问题,因为你若不是神的人,怎么能够来呢?配不配的问题,在这里发生,是说有的人在那里吃的时候,那一个态度不对。我们领受这一个身体的时候,如果随便的吃,不尊重主的身体,就不应该。―― 倪柝声
【林前十一27~35 】教会不该接纳任何人而不审判他明显的罪,或是不顾他的异端的道理。但是究竟谁真能有交通,这是圣灵定规的,不是我们人能说的。但这个人也应该省察自己,他自己该在主前负责省察,他对于交通有否问题。―― 倪柝声
【林前十一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省察是dokimazo,是“试验”之意(往往用在试验金属上 )。圣餐并不是普通聚会,是个严肃的仪式,是主自己设立的,充满深奥的含义。参与聚会以先,该进行深切的自省(林后十三5) ,以免参与时有差误(27节 )。顺道一提,留意这里说及饼(不是“身体” ),否定了化质说的理论。饼在吃的时候仍旧是饼。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自己省察的事项:(1 )我们还有未得到赦免的罪吗?如果带着罪来记念主,岂不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吗?(2 )我们是否仍旧分争?(3 )我们是否还轻看别人、憎嫌别人﹖―― 谢模善
【林前十一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是个难解的句子,动词diakrino意思是“分别”,“分辨”,“分开”,就是把主的晚餐与别的饭餐分别出来;干犯的人“没有紧记摆在面前的餐,是何等的重大”(屈梭多模 )。有人以为身体是指教会(主在某些较佳的抄本中是没有的 )(十二13 ,西一18) 。不过,似乎看不出有甚么理由要把第27节的意思,在这里改变了。同时,整段强调主餐聚会的集体性,也强调每一个人的责任。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29 「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有多少谦卑与诚挚的人在主的桌子边享受。他们却不明白使徒所描述的罪;他们可能以为使徒所说的太严重了,但还是认真地谨慎,也不冒这份险。
我们若明白哥林多教会的混乱,以及在主餐钱爱筵的错误,就不难了解他们的问题。他们应该各人自行带来食物,,一起分享。但是在哥林多,富有的人吃得很讲究,而完全不顾那些穷人,这样到共守主餐的时候,就失去这礼仪的意义是真切地纪念主了。
不分辨主的身体,吃喝完全不值得了。这里所提说的主所破碎的身体,乃是指教会:「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哥林多前书十章十六、十七节 )我们吃喝自己的罪,因为我们没有分辨那些穷苦软弱的是属主的,也是属我们的,他们与我们同作肢体,应该分享恩典,为荣耀我们大家的主。如果我们不肯表示在身体内的爱,参加纪念主受死的爱,就不够资格了。
【林前十一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注“死”原文作“睡” )。」
属灵的恶疾也会带来肉身的后果。哥林多人有些患病甚至死亡,实源于属灵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酗酒所致(21节 );不过,保罗似乎不是指放纵的天然后果,而是指主的手施行的管教(32节 )。他不是说所有疾病都是神的管教,另有其它原因,只是这里却真有其事;虽然哥林多人有“医病的恩赐”(十二9、28) ,仍然发生在他们中间。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31~32 】
保罗指出,“分辨”自己是很要紧的,我们要经常习惯这样行(那动词是过去不完成式有这强调的力 ),要时常“分辨”自己(又是diakrino 见29节批注 ),就是分辨我们的现况,和该达到的景况。巴克莱译作:“若我们真能分辨出自己的景况”,就不至于受审(krino ),指30节的审判。被主惩治,意思是这等审判并不是无端临到的噩运,而是一种神爱的表露,要把我们从歧途带回来,不致和世人一同定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33~34 】
Hoste(所以 )带出顺理成章的结论。吃餐时,要彼此等待,消除21节争先恐后的丑态。主的晚餐虽然形式上是吃餐,但目的却不是为肉身的饥饿。若有人真个饥肠辘辘,可以在家里。先吃这样,聚会的时候就不致招审判了。
主餐还有不少要谈的事,但不及这一点紧急,可以等到保罗来哥林多时再说。When是不定词hos an;保罗会来,但不知何时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一1 选对领袖“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我在麦当劳喝咖啡时,看到有个拿白色拐杖的男人走进来,他的手放在一个男孩的肩上,表现出他完全信任男孩的带路能力。 耶稣曾说过,有的领袖是不能信靠的,他称当时的那些宗教领袖是“假冒为善的人”和“瞎眼领路的”(太157~14 )。文士和法利赛人教导的是人的传统,而不是神的诫命(3~9节 )。 今天,有许多的声音,高喊着:“来跟从我,我有真理!”这些令人迷惑的杂音往往会领人误入歧途。使徒约翰写道:“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约壹41 ),约翰的确是有先见之明。 我们要如何“试验那些灵”?可借着下面的几个问题来看:这位传道人的生命是否反映出基督的生命?这位传道人是否传扬救恩是神的恩典?可靠的传道人和教会领袖总是将我们指向耶稣,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146 ),而不是他们自己。不然的话,他们只是瞎子领瞎子罢了。 让我们谨慎选择所跟随的领袖吧! 进一步查经: 读约翰壹书2章4节 ,3章18至17节,4章2至3节 我们如何能辨明真伪? 神如何帮助我们?(44 ) 好的领袖不但认识路,而且亲身力行。
──《生命隽语》
【林前十一5 】
我们必须记得在东方蒙头的重要性。就是到今天,东方妇女要戴上『约希麦』(yashmak ),这是一种长的面巾,只露出头额和眼目,其长几乎到达脚边。在保罗的时代,东方的面中更是隐蔽。它从头到脚,只为眼睛开了一个孔。一个有身份的东方妇女做梦也未曾想到在人前不戴面巾的一回事。在海丁五(Hastings )所编的圣经辞典(DictionaryoftheBible )中,台维斯(T.W.Davies )说,『在东方的乡村或是城巿,没有一个有身分的妇女出去不戴面巾的,不然她会受到误会。在埃及工作的英美籍宣教师对本人说,他们自己的妻子女儿,在外出时最好也要带上面巾。』
【林前十一10 】蓝赛(SirWilliamRamsay )作这样的解释──『在东方地区,面巾是妇女的权柄,尊贵,威仪。妇女戴上面巾可以安全的到任何地方,接受尊敬。她不为人见;瞪大眼睛看街上戴上面巾的妇女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她不理不睬。周围的人,对于她,视若无睹;她,对于周围的人,也是如此。她在众人中,犹如鹤立鸡?。……一个妇女没有戴面巾,就变为贱货,任何人都可以侮辱她。……一个妇女的威仪与神圣,随?她抛弃的面巾,烟消云散,一些不留。』
在拉比的作品中,有一段想象的解经,说:『上帝没有取头颅造女人,恐怕她要骄傲;没有取眼睛,恐怕她要多欲念;没有取耳朵,恐怕引起她的好奇;没有取口,恐怕她会喋喋不休;没有取心,恐怕她嫉姤;没有取手,恐怕她贪得;没有取足,恐怕她来来往往好管闲事;而只取出一条肋骨,它是老是隐藏的;因此谦恭是她主要的淑德。』
【林前十一18 洁净成一体“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 在俄罗斯南部的马卡加拉市,十四位新受洗的信徒和几位传道人在一间小公寓里聚会,纪念主的最后晚餐,他们分享见证、唱诗又祷告,房间充满了属灵的能力和欢乐。当他们了解到饼和杯所象征的意义时,他们彼此对望,轻声说:“这样我们就洁净了,我们众人成为一体了!”他们再次思想耶稣在十架上为他们受难而死和他们所得到的饶恕,就对在基督里合而为一有了更深的认识。 使徒保罗说,哥林多信徒们感觉不到这种合而为一的力量。他们纪念主的最后晚餐,是各行其事,互不关心。带食物来的人竟让那些没有食物的人挨饿。有些人则喝得酩酊大醉(林前1121 ),所以保罗警告人们,要他们自行省察(28节 )。 没有比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所提供的饶恕,更能使基督徒合而为一了。难怪他在赴十架就义之前,要办一场特别晚餐,他知道我们需要时时被提醒:他所作的是为了洁净我们,使我们合而为一。 祈求我主,向我训示, 彼此不和,是因我故? 同声赞美,爱神之子, 合而为一,乃你所愿。 基督徒的合一始自十架。
──《生命隽语》
【林前十一21~22 】在古代的社会中,在许多方面,社交的机会,比我们今天为多。有一种经常的习俗,许多人集合在一起聚餐。特别是有一种宴会,称为以拉诺斯(eranos )的,每一参加的人,带他自己的一份食品,然后放在一起,大家共食。在旱期教会中,有像这一样的习俗,称为『爱佳箔』(Agape )或『爱筵』(LoveFeast )。全体基督徒带了他们的食物来,放在一起,坐下共餐。【林前十一24 毋忘我】你读过诗一〇三篇吗?如果没有的话,你就失去一次上帝祝福的机会。在我印象中至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家父在每年的感恩节总要领全家大小诵读这诗。照例,他在第二节停一停,然后复述一遍:「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父亲解释道:「我们虽然不能记住上帝的一切恩惠,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上帝的一切恩惠。我们既然不能以一一记住,但应尽可能的去记。」我们虽可能忘记,但上帝缺永远记住我们的需要。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忘记某事而感到尴尬,比方说我们碰到一个人,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不过这也是人所同有的现象,不必太感到难堪。我想上帝也不会要求我们每样事都记得;或许他还希望我们把一些不重要的事予以忘怀呢,但有一点就是我们绝对不可把上帝忘记。
耶稣深知人们容易把上帝忘记,因此祂把主的晚餐订作一种纪念的办法,借着这种行动唤起我们对上帝的注意。耶稣说:「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有一个关于花的小故事(这是一个童话 )说:上帝最初把花一律造成绿色;后来上帝的手指头蘸了天上的彩虹,便把花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一一加以命名。有一种被染为蓝色的花,和它的朋友回到原野之后,它的朋友问它叫什么花,那花竟答不上来,因为它把自己的名字忘了。它一脸羞愧地回到上帝面前坦白承认:「上帝我忘了自己的名字。」上帝温和地告诉它有些人比较没有记性,然而上帝不会忘了它们。上帝又说:「不论你做什么,要紧的是不要把我忘了。」从此以后,那种深蓝色的小花,被世人称作「毋忘花」。这花的小故事提醒我们「不可忘记上帝的一切恩惠。」特别在领主的圣餐的时候,我们要称颂耶和华,因为祂记得我们每一位!
今天请你背记约拿书二章七节 。凡人受到别人的好处,请不要轻易忘记;当你有机会行善之后,却不必常记在心头。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