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前书 第1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2「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哥林多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希腊城市,虽然保罗传福音时很注意「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但人的智慧在这里还是大有影响力。尽管哥林多信徒已经接受了福音,重生得救,但有些人还是没能透彻地认识复活的真理,因着希腊哲学的影响而怀疑「死人复活的事」())。因此,保罗在回答了哥林多教会信上的问题以后,特地把复活的真理详尽地阐明出来。
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正因为福音是真实的、有功效的,是「神的大能」()),所以他们才「不是徒然相信」()),才能「领受了,靠着站立得住」()),又能「持守」())、「因这福音得救」())。
「若」())字并非表示他们的救恩有疑问,也不是说他们要能坚持到底才可以得救,而是强调:如果没有复活,他们就根本没有救恩。「徒然」())原文意思是「随随便便地」。

3「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4「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5「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6「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保罗所传的福音,并不是他自创的道理,而是他「当日所领受」())的。「第一」())指福音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当时新约圣经还没有完成,「圣经」())指希伯来旧约圣经。基督被钉十字架,不是神的计划出了意外,而是神在万世以前就已经计划好的,并且早已借着旧约圣经向人启示了。基督的受死())、埋葬())、复活()),都是「照圣经所说」())的应验的。历史告诉我们,神的话说了就永不改变,人的智慧却不停地在变;神的话必然会应验,人的智慧只能叫我们迷乱。因此,我们的信心只能根据神的话语,不能根据人的道理。
这福音哥林多信徒既然能「领受了,靠着站立得住」()),他们的经历就能证明这福音是真实的。能证明基督复活的不但有旧约圣经的预言())、信徒的经历()),也有一批亲眼目睹基督受死、埋葬和复活的见证人())。这些见证人为基督的复活舍命作见证,若基督没有复活,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实际上,基督若没有复活,就没有教会,因为胆怯的门徒在祂死后就会作鸟兽散())。
「矶法」())是使徒彼得的亚兰文名字。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时间,大约是主耶稣复活之后25年,这「五百多弟兄」())在保罗写本信时「一大半」())还活着,并活跃于各地教会中。如果反对者能找到其中任何一位目击证人证明保罗说谎,就不会有今日的教会了。教会就是基督复活的证据,基督的复活是教会的根基、信仰的根基()),也是撒但千方百计想要抹杀的事实())。主耶稣复活的事实证据确凿,有的门徒起初不敢相信,后来因证据明显而不能不信());他们的经历并非只是个别人一次的幻觉或冲动,乃是有「许多的凭据」())。

7「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8「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雅各」())可能指主耶稣的肉身兄弟雅各()),他起初不信主()),很可能这一次显现使他信主())。雅各信主是主耶稣复活的一个重要证据。
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看到复活的基督())。「未到产期而生的人」()),可能指保罗认为自己不象其他使徒跟随过主耶稣,在跟随主的时间上比不上十二使徒。
 根据全部新约的记载,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的详情如下:

9「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

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11「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使徒中最小的」()),指保罗原来逼迫过教会()),使他觉得自己「不配称为使徒」())。其实使徒并不分大小,所以保罗后来又说:「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神的仆人若甘心比别人「格外劳苦」())事奉,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爱主,乃是因为「神的恩」())与他同在,让他能与「神的恩」同工。因此,基督复活的最终证据,不是过去的文件、证人,而是复活的基督今日仍然借着「神的恩」与我们同在,让我们在生命中能经历祂。
「我们如此传」()),指基督的复活是所有使徒共同传扬的福音,并非保罗自己发明的道理。「你们也如此信了」()),是提醒哥林多信徒:不传复活的,就不是纯正的福音。

12「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哥林多外邦信徒是希腊文化背景,当时希腊哲学有三种主要流派:伊壁鸠鲁派的享乐主义、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享乐主义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禁欲主义认为人死后身体化为元素,而灵魂则回到上帝那里,被上帝的烈火吸收,人性就消失了。柏拉图主义相信灵魂不灭,但不相信肉身的复活,他们认为肉身是人类软弱和犯罪的源头,死亡是灵魂从肉身得释放的好事,毕达哥拉斯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坟墓」。
因此,当时希腊人对待自己的身体有三种做法:第一是放纵身体,反正不管身体做了什么,都不会影响到灵魂;第二是漠视身体,就是设法除掉生活中的欲望;第三是崇拜自己的身体,打造一些身材完美的雕像,希腊雕像都是裸体,运动员也是裸体比赛。

13「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在哥林多教会中传异端的假师傅不敢否认基督的复活,因为当时还有很多目击的见证人。但他们借着否认「死人复活的事」,拐弯抹角地把人带离真理,实际上是要否认基督复活。「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若基督没有复活,也就没有审判,更没有永远的灭亡,这样,人就可以完全不用理会神,永远伏在撒但的手下。
哥林多信徒可能受柏拉图主义影响,相信灵魂不灭,否认身体复活,认为肉身复活只会让灵魂再一次受到囚禁,要永生就必须抛弃身体。所有否认复活的理论,都是人的智慧的产物;人的智慧若不是向着神,就成了撒但所使用的工具,替撒但来抵挡神。
今天,也有人认为信徒既然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那么如今信徒的生命就已经是复活的生命,仅此而已,并不需要身体复活。新派神学更是认为,基督并不是身体复活,而是精神复活、心灵复活。

14「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复活」是福音的关键,「若基督没有复活」()),福音就没有真实的内容,传的、信的都是白忙乎,并且所有使徒都成了说谎的。
「枉然」())意思是空洞无物、没有实质内容。「明显我们」()),意思是「我们被发现」。「为神妄作见证」()),意思是「作见证与神敌对」。

16「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7「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8「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如果基督没有复活,说明祂自己都在死亡中不能自救,怎么能救别人呢?怎么能证明祂是神的儿子呢?这样,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就没有什么意义,信耶稣就成了信道德说教,实际上都是「徒然」())没有功效的。因为不能复活的基督并没有资格为全人类赎罪,所以信徒「仍在罪里」()),一样要「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对于世人而言,死亡是一切的完结;对于信徒而言,死亡只不过是「在基督里睡了」()),因为基督已把「死的毒钩」())除去了,死亡只是我们回到天家的门户,所以保罗「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但「基督若没有复活」()),信徒的死亡就和世人一样,也是「灭亡」())、与神永远隔绝。
「灭亡」())原义不是指不再存在,而是指不再妥当地存在,完全丧失了被造的目的。

19「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20「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世人不必考虑永生,只管今生尽情享乐;但信徒却要为着永生的缘故,忍受今生各样的逼迫和苦难())。因此,信徒若没有复活的盼望,「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成了一班可怜的梦幻者,不但最终和世人一样只是一场空,并且「比众人更可怜」())。
「但」())字表明,信徒绝不是人间的可怜虫,复活的事实改变了一切。保罗说得又简明、又肯定,半点疑惑也没有。他信主后的一生,就是基督复活的见证;每个信徒在基督里的经历,也是基督复活的见证。
主耶稣在逾越节后的「安息日的次日」初熟节复活())。初熟节所献的是第一天的收割,「初熟的果子」())是庄稼中第一捆禾穗,要带到圣殿献给神())。「初熟的果子」是以后众果子的保证和标本,初熟的果子熟了,就保证其余的果子即将成熟;「初熟的果子」形色和质地如何,就表明以后也必更多地结出同样的果子。基督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祂已复活进入丰满荣耀,就保证所有的信徒也必随祂进入丰满荣耀,和祂完全一样。
逾越节叫我们看见羔羊的死,但是只有死去的羔羊复活了,那救恩才有把握,所以如果没有初熟节的复活,逾越节的果效就没有保证。

21「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死既因一人而来」()),指亚当的犯罪带来的刑罚()),包括灵性的立即死亡和随之而来的身体死亡。「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指如果亚当的犯罪有这样长远的后果,基督的复活就更该如此了。死从亚当进入世界,同样,生命透过基督来到世界。
「因一人」())这句话,强调了基督道成肉身的真实,祂不但是神,也是和亚当一样的人。基督是第二个亚当,保罗后来在哥林多城写的罗马书里阐述得更详尽())。
在亚当里,众人一出生灵性就是死的()),身体也迟早会死,所以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在基督里,我们的灵性都被重生,成了新造的人,将来身体也都要复活,所以说「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两个亚当分别是旧造和新造的总代表。
有人利用22节来教导普救论,认为那些在亚当里死了的人都会在基督里得救。但保罗的意思是说,只有在主耶稣基督里的信徒,才会从死里复活、与祂永远在一起。

23「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24「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次序」())原文是个军事用词,指一队军人。当时凯旋夸胜的军队的次序是:前面是官长,其次是军兵,最后是俘虏。同样复活的次序是:首先是基督,其次是千年国度前的信徒()),最后是千年国度后的人())。初熟节所献的是第一天的收割,基督是第一捆「初熟的果子」());五旬节所献的是第一茬的收割(夏收))()),教会是五旬节第一批「初熟的果子」());而最后一批是打场后剩下的无用糠秕())。
「那时」())指千年国度之后())。「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指撒但和牠的使者())。「毁灭」())指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国」())指神的国度,这国原是基督从父神得的()),基督是这国度中人与神之间的中保());当基督对付了祂的仇敌撒但,完成了中保的工作,就把这国度交与父神,与父神一同做王直到永远())。

25「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

26「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27「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祂,明显那叫万物服祂的,不在其内了。」

28「万物既服了祂,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祂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基督必要作王」()),表明这是神的定意,绝无改变的余地。世上的权势不管有多威猛,恶势力不管有多么嚣张,最终基督必然掌权。25节引自诗一百一十1。
「死」())是我们最后的仇敌,因为魔鬼是掌死权的,牠借着死奴役罪人())。死亡倚赖撒但和罪恶而存在,当撒但和罪恶被对付尽了,死亡这最后的仇敌也必然消失。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保罗则回应说「将来不再有死亡」。
「祂」())指基督,「那叫万物服祂的」())指父神。圣子的复活,使祂在圣父的手中得了高举,经过了国度,进入新天新地。「万物」())包括神的一切仇敌,连死也包括在内,将来都要服在基督的脚下。27节引自诗一百一十1。
复活是为了叫圣子升高,让父神的荣耀与权柄得以彰显:「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29「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30「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31「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32「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保罗从哥林多信徒的行事())转到一般信徒的经历,尤其是使徒的经历。如果人生到头来一死了结,没有死后复活,我们又何必「时刻冒险」())坚持信仰、传扬福音呢?
「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意思不明,可能指保罗以哥林多信徒夸口。
当时的文学作品常用「同野兽战斗」())来比喻遭遇敌对势力,哥林多信徒应该知道「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具体指什么事,但我们已经不能确定。
如果没有复活,保罗整个人生、尤其是在以弗所这事件上,就全属枉费了,而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保罗引用的谚语「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但保罗遇见了复活的主,所以从极力逼迫教会,转过来极力传扬基督。保罗并不是无知,他有思想、有见识,不会为了要得着一件虚无的事牺牲自己的前途;他是真实地见到复活的基督,所以放弃了属地的前途,一生甘愿为主劳苦。保罗的改变,正是基督复活大能的明证。
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5,000人。至今仍可使用。这里曾发生过反对保罗的骚乱(徒十九23-41)。

33「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34「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保罗在本信中再次警告「不要自欺」()),指出哥林多信徒怀疑复活,是因为自以为刚强,所以没有原则地与不信者交往,以致被他们影响。「滥交是败坏善行」())是一句希腊格言,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信徒若交友不慎,就会偏离真道、败坏我们的见证。
「醒悟为善」())原文意思是「酒醒过来」。这些怀疑复活的人自以为思想清醒,保罗指出他们才应该醒悟过来。
「不要犯罪」())提醒我们,复活并不只是教义问题,否认复活必然会引致生活上的失败和犯罪。
「不认识」())不是指知识上的无知,而是在经历上的无知。保罗不轻易叫人「羞愧」()),这里却特地强调「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可见这事是何等严重,他们不能不醒悟回转。

35「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36「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37「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38「但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按照人的常识,死人的身体已经腐烂掉了,能复活出怎样的身体来?反对者按着人的智慧,认为一提出这个问题就能驳倒复活的信仰())。
「无知的人哪」())原文是「蠢才」,保罗毫不客气地贬斥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反驳:正如种子必须先落在地里死了,然后才能长出生命来;人原有的肉身也必须先死了,然后才能长出新的形体来。「若不死就不能生」()),并且死去的与生长出来的,完全不相同())。
正如植物并不是自己决定要复活的,也不是偶然如此,而是「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人的复活也是一样。

39「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40「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41「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42「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43「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44「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朽坏」())是指今生的血肉之躯会腐烂,包括道德的朽坏。「不朽坏」())指将来生命的品质。当时典型的希腊人反对身体复活最大的理由,就是因为身体是会朽坏的,所以灵魂需要另找归宿在「不朽坏」的情况下存在,不再受腐朽身体所牵绊。而保罗指出,「复活的是不朽坏的」()),能「脱离败坏的辖制」())。
一个终究会腐烂的身体是「羞辱的」()),不管怎样锻炼也是「软弱的」()),死亡正是软弱的结局。但复活的身体却是「荣耀的」()),正如植物长出来远比种子美丽,复活的身体也是「强壮的」()),不像今生的身体那样受到许多限制。
「血气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并非邪恶或可耻,但只适合今生地上的生活。「灵性的身体」())并不是非物质的()),而是能完全表达灵性、完全被灵控制的身体,不必再「有一根刺加在我的肉体上」来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自高」()),并且能适合将来新天新地的生活。神既然给我们「血气的身体」来配合「这世界」())的辐射、磁场、重力、气候,也必然会给我们「灵性的身体」来「配得那世界」())的荣耀。
保罗的教导与犹太教思想迥然不同,当时法利赛人相信复活,但相信复活的身体与死去的身体完全一样;撒都该人则受希腊思想的影响,不相信复活。

45「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译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47「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首先的人亚当」())是「有灵的活人」,但不是全然是灵,有土的掺杂。「末后的亚当」())基督是「叫人活的灵」()),没有土的掺杂,因为祂是出于天的。
「末后的」()),表明不再有其他的人类始祖和代表了。在神的眼中只有两个人类的代表,一个是亚当,一个是基督,所有的人都分属在这两个不同的人里面,这两个人就是所有人的源头和原型,属亚当的旧造的人就像亚当一样,属基督的新造的人就像基督一样。基督复活之前,以利亚、以利沙、主耶稣自己都曾使人复活,但都是回到亚当里,身体会再次朽坏。将来的身体复活不是回到亚当里,得着亚当一样「血气的身体」()),而是进入基督里,得着基督一样「灵性的身体」())。
无论是基督,或是将来要复活的信徒,都是先领受一个会朽坏的「属血气的」身体,然后得着不会朽坏的「属灵的」身体,所以说「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犹太哲学家腓罗(Philo))认为神先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属天的人」()),后来才造了「属地的人」()),可能保罗是要纠正犹太人的这种教训。
「头一个人」())指亚当,他是神用地上的尘土造的()),所以源头「出于地,乃属于土」())。「第二个人」())指基督,祂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所以源头是「出于天」())。

48「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49「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亚当是他所有后裔的代表,全人类都是「属土的」())。亚当犯罪堕落,人类也犯罪堕落,亚当的结局是归于尘土,人类的结局也是归于尘土。在一般希腊人心中,所有人都是「属土的」,我们的身体是属土的身体,必然会朽坏的。
「属天的」())指本性属天。信徒不只是「属土的」,更是「属天的」())。我们既从亚当的生命承受了「属土的形状」()),将来必然从基督的生命承受「属天的形状」())。因为我们有了基督的生命,所以「必要像祂」()),「属天的」基督必「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50「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51「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52「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53「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54「这必朽坏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主再来的时候,有些信徒不需要经过死亡,而会活着被提()),但身体「都要改变」()),成为「不朽坏的」())身体,好承受神的国。
「奥秘」())指在旧约时代还没有完全启示出来的真理。「睡觉」())指身体死亡。
「一霎时,眨眼之间」()),指活着的人身体改变是一下子骤然出现的。
「号筒末次吹响」()),指神最后一次召聚祂的百姓()),可能就是启示录中的第七号()),这号声是为着召聚神的百姓())。神除了用号筒来召聚祂的百姓,也指示在每年七月初一吹角节())、禧年的赎罪日())吹角,旧约里也用「角声」来描述神出现时的威严可畏())和争战())。
「变成」())原文是「穿」,比喻身体并不是真正的本人,只是衣服而已。复活的灵性身体是神给我们生命的另一套衣服。
「死被得胜吞灭」()),指死亡完全被打败了。54节引自赛二十五8。
从我们出生开始,身体就走向崩解,我们的牙齿、头发、皮肤、记性都在告诉我们:死亡、朽坏是必然的过程,无药可救。然而,神要给我们穿上一个新的身体,不再有朽坏、死亡,那一刻死亡就被吞灭了,那一刻是死亡的终点。

55「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56「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毒钩」())可能指刺棒())或蜜蜂、蝎子的刺())。「死」())是个恶毒的仇敌,但基督已经除去了它的刺,它已经不能伤害属神的人了。55节引自何十三14。
「罪的工价乃是死」()),死亡借着罪在人身上获得权柄,所以说「死的毒钩就是罪」())。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把人该达到的标准摆在面前,但我们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罪就利用律法来控制我们,「借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引诱我,并且杀了我」())。因此,「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现在,主耶稣已经解决了罪的问题,死就没有了伤害人的「毒钩」,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基督同在」())的门,对信徒不再是损失,却成了「益处」())。

57「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58「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57节原文以「但是」开头。基督已经胜过了死亡()),并且「已经把死废去」())。「基督既为我们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为我们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使我们的罪得赦免,使恩典代替了罪作「王」()),因此就把「死的毒钩」())拔除了。我们也有分于基督的「得胜」()),所以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得胜的生命。
复活的真理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信徒只有相信复活、盼望复活,才有可能真正「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自己的劳苦在基督里有永恒的价值。凡是对复活的真理没有兴趣的人,不管在人看来多么热心、积极、刚强,都只是出于肉体的暂时现象。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耶稣的复佸与我们的复活

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是新约中最伟大,也是最难懂的一章。不单是这一章本身的难懂,并且也由它提供给信经里的一句话,令许多人很难宣认。这句话就是主要的从本章里得到的观念──身体复活。不过我们如果从研究本章的背景着手,可以大大的减少他的难处,并且对于信经中扰人的一句话,在知道保罗的原意以后,也能迎刃而解,成为清晰,易于接受。因此在我们研究本章之前,心里要先知道某些事。

(一 )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必须记得,哥林多人否认的并不是耶稣基督的复活,乃是身体的复活;保罗却坚持,如果人否认身体的复活,也就否认耶稣基督的复活,那么基督教真理的讯息,基督教人生的实际,都将成为虚空。

(二 )在早期的教会中,所有一切教会都有两种背景──犹太的和希腊的。

第一,犹太的背景。撒都该人否认死后的生命。在犹太人的思想中,有一派完全不信灵魂的不灭及身体的复活。在旧约中死后再无希望。依照旧约壹般的信仰,人死后,无分彼此,都到阴间里去。‘阴间’,常被误译为‘地狱’,是在地下一个幽晦的地方,在那里死者仅似幽影般的存在,没有力气,没有光明,与人与神隔绝。旧约里有许多描述死后凄寂,可怖的惨状。

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甚么益处呢!尘土岂能称赞你,传说你的诚实么?

死人不能赞美耶和华;下到寂静中的,也都不能。

求你宽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前,能享受一点儿安乐。

神何尝喜爱阴间死亡的人呢!他祇欢喜生存而赞美他的人。(便西拉智训

但是我知道我的维护者还活着;
他最后要来为我伸冤。
即使我的皮肉被疾病侵蚀,
我虽然不以此身,仍将觐见神。
我要亲眼看见他,
他对我并不陌生。

一个圣徒会确切的觉得,就是在今生此世,神和他的关系是这样的亲切宝贵,就是死亡也不能分开。

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

不错的,在似色列民中也开展永生的希望。有两件事有助于这种发展。(甲 )以色列为选民,不过他们的历史却有继续不断的灾祸。人们开始觉得需要另一个世界去弥补缺陷。(乙 )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个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神是国家民族的神,个人是不重要的。在时间不断的飞逝中,宗教愈成为个人的。神不再是国家民族的神,祂是个人的朋友;人开始隐约的及本能的觉得当一个人承认神,也为神承认以后,所造成的这种关系,甚至死亡也无法分裂的。

(三 )在论及希腊世界时,我们必须坚决把握住一件事,它是这整章的背脊。希腊人有一种天生的死亡恐惧。尤里披蒂(Euripides )写着说,‘世人担负无数病痛,但仍然酷爱活命。他们渴望明日的来临,喜欢承受今生他们知道的事,不喜欢面对死亡未知的世界。’(散秩813 )。不过大体上,整个希腊及受希腊思想影响的世界,都相信灵魂的不灭。不过在他们看来,灵魂的不灭与身体是完全分开的。

他们的谚语这样的说,‘身体乃是墓穴。’其中有一句说,‘我是一个可怜的人,受这必朽之体的捆锁。’辛尼加(Seneca )说,‘我以愉快的心情,追问灵魂的永恒不灭──哦,不,不是追问,乃是深信。我将自己寄托在这伟大的希望。’他又说,‘有一天要到,这属人和属神相混在一起的必要分开;在那时我要发觉,我要离开我的身体,而我自己要回到神那里去。’伊比克德写着说,‘当神不再供给必需的时候,祂发出引退的讯号──祂已经开启了门,对你说,“来!”不过到那里去呢!不是甚么可怕的地方,到你从那里来的地方,到你眷爱亲属的地方,到你原有质素的地方。在你里面的火归回火,土归回土,水归回水。’辛尼加谈到临死时的东西,‘还原成为它们原有的质素。’在柏拉图看来,‘身体与灵魂对立,它是一切懦弱的源头,与惟一能独立并行善的灵魂相对’。我们能够从斯多亚派的信仰上最易看到。在斯多亚派的人看来,神是如烈火般的灵,比世上任何东西都来得纯洁。给人的生命乃是这圣火的火花,来住在人的身体中。人死后,他的身体化成在他成为身体时的原素,而那神圣的火花归回到神那里,为原有的神的烈火吸收。

对希腊人看来,永生不朽就是要抛弃身体。对希腊,人来说,身体复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人的不朽实在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所接受的生命,再被生命之源的神吸收。

(四 )保罗的看法完全不同。我们只要先提一件重大的事实,其它的也就清楚了。基督教的信仰,死后个人还是存在,就是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重大的事。对希腊人来说,身体不能列为圣品;这是物质,一切罪恶的渊源,灵魂的囚牢。不过对基督徒来说,身体并非罪恶。耶稣,神的儿子,取上人身,因此它并不下贱,神却住在其中。在基督徒看来,将来生命乃是涉及整个的人──身体与灵魂。

人们很容易误解及讽刺身体复活的教义。克里索(Celsus ),大约主后二百二十年时人,强烈反对基督教者,就是这样的人。他诘问,人死后,这同一的身体怎样能复活呢?‘这真是虫蛆的希望罢?人的灵魂有甚么原因还要这腐烂的身体呢?’我们很可以从车祸中压得粉碎的,或是因患癌症与死亡挣扎的人身上举出例子来。

不过保罗并没有说这复活的身体就是与原来的身体一样。他坚决主张我们要有一个属灵的身体。他实在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人格要继续存在。没有了身体,我们几乎不能设想一个人格是怎样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表显在他的身体上。保罗所欲争取的是死后个人的不灭。保罗并不承受希腊人轻视身体的观念;他相信整个人的复活。他仍然是他自己;他这个人要存留。这是保罗身体复活的意思。凡是属于身体及灵魂的每一件使人成为人的东西都要存留,不过同时,一切东西要成为新的,身与灵一样,与地上的东西完全两样,因为他们都是圣的了。

复活的主

保罗扼要重述以前他传给哥林多信徒的讯息。这并不是他为自己创出来的讯息,这是起初有人传给他的,这是复活主的讯息。

在第一,第二两节,保罗说及与这好喜讯有关的一系列非常有趣的事。

(一 )这是哥林多教会所领受的。没有人能为自己自创福音;就某一意义而言,没有人能为自己发现福音。他是领受的。这样,传达福音正是教会的功能。教会领受福音,同时要把领受的好讯息传达出去。正如有一位教父说过,‘没有人可以有神做他父亲,除非他有教会做他母亲。’好讯息乃是在一团契内所领受的。

(二 )这是哥林多教会靠着站立得住。好讯息的最重要的功用是使人站稳。在溜滑的世界上,它保守他不失足;在充满引诱的世界上,它能给他峻拒的力量;在常刺伤人心的世界上,它使他能以承受一颗创伤的心,或是一个痛楚的身体,但是不屈服。说,‘你的话使快要跌倒的人得到鼓励,使衰弱疲乏的人坚强。’(根据、现代中文译本 )这正是福音所要做的。

(三 )这是他们因着福音得救。这里所用的‘得救’的希腊文是现在式,不是过去式。在翻译的时候,决不能译作过去式。得救乃是从荣耀上加上荣耀。得救在这世界上不会完结。今生有许多东西会用罄的,拯救的恩典却不会用罄的。

(四 )这是一个人必须持守的。人生有许多事会令我们丧失我们的信仰。我们及其它的人的遭遇有许多不能令我们了解;在人生中,许多难题不能解决,许多问题没有答案;人生有它黑暗的一面,似乎我们不能做甚么带来光明。信心常是一种胜利,灵魂的胜利,持守不变,紧紧的握住神。

(五 )这必不可以偶然的,无日的的。如果这相信不过是偶然随便的相信,并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没有深思熟虑,那相信必然是空洞没有实底。这种相信必会倒坍。(第二节‘徒然相信’、现代中文译本译做‘空空洞洞地相信’──译者注。 )我们中间,许多人的信仰很是肤浅。我们接受只是因为人家对我们说;我们所有的只是二手货。如果经过我们费心的恩考,有许多东西或许必须放弃,那存留下来的,实实在在是我们的,没有任何东西会令我们抛弃。

在保罗列举复活主的显现中,有两件特别的有趣味。

(一 )向彼得显现。在最早复活故事的记录里,在空坟里的使者说,‘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门徒们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这是可惊奇的事,这否认主的门徒,却在复活主最先向他们显现的门徒之中;正可以显明耶稣基督恩典慈爱的奇妙。其它的人或许会永远怀恨在心,不过耶稣惟一的愿望是要挽回这犯错误的门徒,促使他再站起来。彼得对耶稣犯了错误,内心忧伤哭泣;这一位奇妙的耶稣惟一的愿望是要安慰在忏悔痛苦中的人。爱心能够使他不想到自己所受的创伤,使他更能想到使他难受的人忏悔而引起的忧伤。

(二 )祂向雅各显现。没有疑问,这雅各就是我们主的兄弟。从福音书中所说的,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耶稣自己的家庭不太了解他,甚至对他带有敌意。告诉我们,他们实际上想要阻止他,因为他们想他是疯狂了。告诉我们,他的兄弟不信他。有一本最早的福音书没有放在新约圣经里,称为‘希伯来福音’。现在仅存片断。有一页是耶柔米(Jerome )保存的,在上面写着,‘在主把细麻布交给祭司的仆人以后,就到雅各那里,向他显现“因为雅名发誓从最后晚餐饮主的杯以后,不再吃饼,直到他看见他从死人中复活。”’于是继续的往下说,‘耶稣到了雅各那里,对他说,“摆上桌子和饼。”他拿起饼,祝谢了,擘开,递给那称为公义的雅各说,“我的兄弟,吃你的饼,因为人子已经从死人中复活。”’我们只能猜想在这故事后面的实情。很可能在耶稣最后的日子里,雅各从轻视转变成钦羡,在最后日子临到时,他对于以前怎样对待他的长兄,万分的悔恨,他立誓宁愿挨饿,除非他回来赦免他。这里,我们又看到基督奇妙的恩典与爱。他来安慰以前称他疯狂,且又反对他的人,现在却是忏悔忧伤的人。

这是在耶稣从坟墓中复活以后,在一切故事中最感人的事迹,他最先显现的是向两个以前使他伤心而现在懊悔的人。耶稣欣然接受悔改的心。

最后,这段经文对于保罗自己的品格,给我们鲜明的光照。在他看来,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就是耶稣也向他显现。这是在他一生中的转折点,也是富有动力的时刻。从九至十一节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他的事。

(一 )它们告诉我们他十分的谦卑。他是使徒中最小的一位;他不配有光荣担负这样的职位。他从不说他之有今日是凭借着自己。他之所以成为他,是出于神的恩典。他甚至愿意承受人家的侮辱。他似乎是一个矮小,气貌不扬的人。或许一般犹太人的基督徒要把律法的重担放在外邦人基督徒的身上,他们厌恶白白恩典的教义,声称保罗离开重生有一大段的距离,保罗乃是一个畸形儿。至于保罗自己,他深觉自己的不配,他能够承受人对于他的任何批评。哥尔(Charles Gore )有一次说,‘从一般的人生来说,我们很少会觉得人家对于我们的批评是错误的。’保罗就有这种感觉。他并不傲视一切,对人家的批评及侮辱不起反感,他却谦卑承受,配受人家的批评侮辱。

(二 )同时它们也告诉我们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知道他劳苦工作,超过其它各人。不过他的自谦并不虚伪。就是在劳苦工作方面,他并不夸口自己的成就,乃是藉着神,他方才能够如此行。

(三 )它们告诉他的团契精神。他并不把自己视为孤独的现象,只有他才有独特的讯息。他和其它使徒宣扬同一福音。这是他的伟大处,他把自己更亲密的结合在基督教的团契里;我们常常看见有的人缺乏这种伟大的精神,把自己与别人分离。

基督若不复活

保罗攻击在哥林多反对他的人的中心地位。他们断然地说,‘死人不再复活。’保罗的回答是,‘如果你们采取这个立场,这意思说耶稣基督没有复活;如果这是正确的话,整个基督教的信仰要破产了。’

保罗为甚么把耶稣的复活看得这样重要?这里包含着那些伟大的价值和伟大的真理?这证明了四大事实,它们使一个人对于生和来世的看法,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 )复活证明真理强于虚假。在约翰福音书里,耶稣对他的仇敌说,‘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耶稣带来了神和良善的正确的观念;他的

仇敌要把他置之死地,因为他们不愿见到他们错误的观念消灭。如果他们最后成功地除灭了耶稣,那么虚假比真理强。有一次苏格兰的摄政,摩登伯爵(Earl of Morton )差人叫那伟大的宗教改革领袖麦尔维(Andrew Melville )来。摩登说,‘如果不把五六个像你这样的人处绞刑或放逐国外,这里将无安宁的日子。’麦尔维说,‘咄!先生,你这样地威吓奉承的人。至于我,无论是被处绞刑,或是流放外地,都无分别。……不过神是当受赞美的,你没有权力把真理处绞刑或把它流放。’复活是真理不可磨灭的最后保证。

(二 )复活证明善强于恶。再一次引用第四福音里的话,耶稣代表神向他的仇敌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罪恶的势力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如果没有复活,这些罪恶的势力便得到胜利了。伟大的史家佛路德(J. A. Froude )说,‘历史可以说一再重复以清晰的声音告诉我们一个功课,只有一个功课,历史是建造在道德的基础上,良善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罪恶至终必遭失败。’不过如果没有复活,这原则要受到动摇,我们不能再确定善强于恶。

(三 )复活证明爱强于恨。耶稣是神爱的化身。

我听见两个兵丁,
从这凄寂的,阴郁的,严肃的,
阴沉的各各他山上
走下谈话,
一个兵丁说,‘黑夜已深,
那两个强盗不太容易断气。’
另一个说,‘我觉得胆战心惊,
可是我不知道甚么缘故。’

‘一切人类都欠死亡的债,
在所有的人中有谁会知道
明天还活着呢?
命运行过的途径没有留下丝毫足迹。
人穷其技无法获得知道。
现在听着!学习我的指导,
吃喝快乐;
过一日算一日,其它交给命运罢。’

修西的底斯(Thucydides )告诉我们,当致命的瘟疫流行雅典的时候,居民犯着无耻的罪恶,追求享受肉欲的快乐,因为他们相信,他们在世的时日短促,他们犯的罪,又不会遭遇甚么刑罚。霍勒斯(Horace:诗集Odes2:13 13 )说出他的哲学,‘当环境,时间,及三姊妹(指命运 )黑色的线,还让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拿来醇酒,熏香,及即将凋残的可爱的玫瑰花。’在拉丁诗人加塔拉斯(Catullus )在他所写的世界著名的一首诗中写着说,‘我的蕾斯皮亚(Lesbia )呀,让我们生活,让我们相爱,让我们珍惜只付半辨士就能听到那朴素的老人的故事。太阳下山,接着又上升,至于我们,我们短暂的光辉收敛以后,只有永续的长夜,我们必得沉睡。’

除去来生的思想,今生便会失去了价值。除去今生是来生更伟大生活的准备,就会使道德和尊贵的人生松弛。你说这样是不对的,人之为善,不只是为着将来的酬报。这种争辩是毫无用处的。事实还是这样,凡是相信只有今生世界的人,都是以为只有今生的事才是紧要的。

因为保罗坚持哥林多的信徒必不可与不信复活的人为伍;因为这会蔓延到全部人生。说没有复活并不表示他有崇高知识的记号;这是对于神完全无知的记号。保罗解开了束缚,使彷徨歧途的人,归回正路。

血气的和灵性的

在我们开始解释这段经文之前,当记得一件事──保罗在这里所讲的,实际上是没有人知道的。他并不是要证实这些事;他乃是要用信心说明这些事。他尝试想要表明所不能表明的,描述所不能描述的。他尽其全力,利用他所能有的工具──人的语言和人的观念。如果我们记得,这会帮助我们避免浅薄的以字面的意义去解释,而把我们的思想与保罗心里的原则连系起来。这段经文,保罗论人的议论说,‘即令承认有身体复活,复活后的身体又是那种身体呢?’他的答案提出三个基本的原则。

(一 )他以种子作类此。种子放在地里,死了,经过一段时间,又再生;再生的与先前所撒的种,属于另外一种身体。保罗指出同时能有解体和相异,但仍有继续性。种子是解体了;当它再生的时候,与先前的身体有极大的相异;但是虽然经过了解体和有所相异,还是一样的种子。因此我们地上的身体要解体;身体复活后有不同的样式;不过还是同一个人。死的解体,复活的改变,但是我们还是存在。

(二 )在这世界上,按我们所知道的,有各种不同的身体;每一受造者都有其自身所有的身体。神在创造中,给每一受造者合乎他用的身体。既是这样,这是非常合理的,神也要给我们适合复活生命的身体。

(三 )在生命中有发育生长。第一个人亚当是从土造的。耶稣却远超过以土造的人。他是神的灵的道成肉身。现在,在旧的生活之下,我们与亚当合一,分担他的罪,承受他的死,有他的身体;不过在新的生命之中,我们与基督合一,我们将分享他的生命和他的真体。这是实在的,我们开始有一个属血肉的身体;不过这也是实在的,有一天我们有一个属灵的身体。

在这整段经文中,保罗保持虔敬明智的缄默,没有描绘这身体到底是怎样的;只知道是属灵的,这是神知道我们的需要而给的,我们要像基督。不过在四十二至四十四节中,我们从保罗例举的四种对比中,对于我们将来的状况,得到些光照。

(一 )现在的身体是必朽坏的;将来的身体是不朽坏的。在这世界里,一切东西都要改变和消灭。正如沙孚克理斯(Sophocles )说,‘青年的华美凋残,成年的荣耀衰退。’不过未来的生命是永久的,他的华美永远不会失去光辉。

(二 )现在的身体是羞辱的;将来的身体是荣耀的。或许保罗的意思,今生有七情六欲,易于引人堕入羞辱自己的陷阱中;不过在将来的生命中,我们的身体不再是七情六欲的奴仆,而纯粹作为服事上的工具。这是无比的荣耀。

(三 )现在的身体是软弱的;将来的身体是强壮的。今天很是时兴谈到人的强壮能力;不过实在堪注意的是他的软弱。一缕气体,或一滴流质,能致人以死命。只不过因为身体的有限,我们今生受到很大的限止。我们身体的结构常常对我们的视觉及我们的计划说,‘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再远了。’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常常受到挫折。不过在将来的生命中,一切的限止便会消除。在这里,处处都是软弱;在那里我们要穿上能力。

‘一个如此伟大,如此神圣的希望,
有价值为它承受苦难;
基督既是这样的纯洁,
洁净灵魂,除去罪欲。’

――《每日研经丛书》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

Ⅶ复活

保罗这封信论到最后一个大问题。57有哥林多人否定人死后复活(12节)。他直截地指出,这否定一刻也绝不能宽容,因为信徒复活是信仰的基要。信徒若到了时候不复活,他们就悲惨极了;“比众人更可怜”(19节)。保罗先从基本原则着手,基督复活是福音的基要,然后指出基督的复活延伸在基督徒身上。接着讨论反对的理论,指出这众说纷纭的反对理由,无法成立。这一段是基督教论复活的经典之作。

57 W. Schmithals 力争这一章该是保罗反驳诺斯底主义的高峰( Gnosticism in Corinth , pp.156-285)。可是,其实诺斯底主义在新约时代这样早的时期,亦有出现,除此之外,Elaine H. Pagels 认为诺斯底主义者并不觉得林前十五章与他们的观点,有相违的地方,反而是支持他们的,虽然解经上的论调是正统派不能接纳的( JBL , 3, 1974, pp.276-288)。
A基督的复活

1.保罗不是把已传给他们的福音,再提醒他们,虽然有些近代译本这样译法,因为他的动词 gno{rizo{ 是“叫人知道”的意思(参莫法特,“我要你们知道”)。这话稍带责备的语气;哥林多有些信徒其实一点也不体会福音的真义。但他们已经接受了福音(简单过去式表示是肯定的行动),又承认这信仰的立埸,站立得稳(。不错,他们认识福音是基要的,却没有透彻地体会。

2.因这福音应作“藉这福音”( dia ),这前置词表示福音是基督成就救恩的途径。得救是现在进行式的。救恩一方面是一次过完成的(正如第1节“领受了”),另一方面又是进行式的(。我们当初信主的时候,并未经历救恩的全面涵义,救恩乃不住增进,力上加力,荣上加荣。字眼的次序很不寻常:“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的”(by what word I preached the gospel to you if you hold fast),这里有些困难出现,有人提出两种解答。(a) 这结构是有条件性的,“if”句放在后面,用以强调前面的,意思可能是这样:“假如你们持守我传给你们的福音的条款。”在希腊文结构上,这是不大自然的(并非不可能);这解法的缺点是,保罗要求他们不但持守福音,还要按照他传讲的字句来持守(参莫法特,“若你们按照我铺陈的话而信”)。(b) 可以把“我所传给你们的”,与“告诉你们知道”(1节)连接起来;这样,意思就是“我所传给你们的……我已使你们晓得了……”。这说法的困难在“你们若能持守”,保罗不是吩咐他们要持守,而是指他们的态度。也许“你们若持守”是作注解式的附加句子,也许是附加在“就必得救”上(顾思壁,RSV,等作此用法)。又或,这条件句子是当作已经实现的,“你们已实在持守了”。结构上虽然有困难,但还是以第二个解释较好。并且,保罗说“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最末的字是 eike{ ,意思可作“不加思索,随随便便”(BAGD)。人若自称相信福音,但未经过思想考虑,信什么,有什么要求,那么他实在并未真信主。他的信仰是没有根基的,空洞的,没有得救的信心。

3.这里强调福音是承受而来的,保罗传给他们的福音,并不是他自创的,他只是把所领受的传给他们(动词注解见。这是传统交替的公认字眼,下面就是最早期教会传统教训的纲要。保罗并不是把自己构思的道理传给我们;他不过是把人家传给他的,告诉我们。这就是 ke{rygma ,“宣讲的道”,早期传扬的福音。保罗视为最要紧的,没有了这些,就没有了基督教基要的立场。第一点,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就是说,他的死是代赎的死,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照圣经所说,表示这不是后来加上的;基督代死的拯救,在圣经上老早已明言。这不是普通的死,而是圣经预言,教会宣扬的拯救大功。保罗没有指出心目中哪一段经文,但必然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等类经文。

4.在这样短的句子里,立即提到基督被埋葬,似有点出奇(参使徒信经)。初期教会对耶稣受死的真实性,丝毫无疑问,被埋葬就是明证(四福音都有记载)。保罗没有明明提到空坟,但这句话就是前奏,暗示空坟。从埋葬,说到第三天复活。埋葬对复活也有所暗示;“祂若埋葬了,那末复活就必然是尸体活过来了”(巴勒特)。复活( ege{gertai )是被动式,重点就在父的作为,父叫儿子复活了(新约壹般都是这样,参15节)。而且用的是完成式,表示永久不变,“用尽一切加强的手法,强调这件事恒常不变的功效”( Prolegomena , p.137)。基督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这样用法的完成式,在这一章还有六次(12、13、14、16、17、20),其余新约经文另外只用过一次。也许照圣经所说是连接复活,而不是连接第三天(正如麦子格, JTS , n.s.viii, 1957, pp.118~123)。旧约提及第三天的印证极少(虽然有人引用,至于复活,则就很清楚预言了(其中提到死后的活动,在早期讲道中的引用)。

5~7.保罗开列耶稣复活显现的场合,这清单并不齐备,例如向妇女显现一次也没提及,我们只可推测其中理由。首先是向彼得显现,本来是作“矶法”的,这是亚兰语的名字,但 NIV 改作希腊名字(保罗只在以下用过)。这次显现只在出现(。我们推测这是主对这位三次不认祂的仆人的怜悯,为要保证他已蒙饶恕。十二使徒(只有保罗提及),必然是概括而论,因为就大不在其中,又若指复活当天晚上的显现以下;以下),那么多马也不在场。

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也只有这里提及(除非指以下,那也有可能)。这一次十分重要,因为这么一大群人见证主复活,再没有别的场合了。保罗强调这班人大半还在,表示他很有把握可以获取他们作证,可以向他们查询印证。留意他说那些死了的人写得多美。死亡是无人能抗拒的大敌,古代人大多看为可怖的事,在信徒却看作睡觉罢了(再参 TNTC 以下,pp.89~91)。

这清单提及的第二个名字是雅各(在以下也是与矶法连用)。到底哪一个雅各,不能肯定,多半认作主的兄弟雅各。很可能这一次显现引致他信主,然后其他兄弟相继信主。耶稣在世时,他们并不相信,但早在,他们就已出现在信徒当中了。若非这个原因,何以有突然这样的转变呢?众使徒张调众字(BDF 275 (5));没有一个缺的。这也许是指以下这样的显现,但也更可能指升天前的显现以下)。

拉了这一大班见证人出来,表明保罗对耶稣的复活极之重视。他在下面要指出复活对基督徒信仰的影响,所以在此铺好根基,陈明相信复活是大有根据的。他并未引述全部见证人,但已足够表示证据确凿了。这些证据如此可靠,必须接纳。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8.保罗把自己在大马色路上的异象,与其他复活的显现同列。他自视为最后一个看见主的人,自称为未到产期而生的人( to{ ektro{mati ,“堕胎”,“小产”)。这样强烈的字眼有许多解释,有人认为是指十二使徒与耶稣同行多年,而保罗突然诞生在他们的行列中,没有一般孕育阶段。这说法侧重过程上的不正常。又有人认为这字是“刺耳的字”(He{ring),是用来辱骂的(参 BAGD)。保罗不是个英俊的人,抨击他的人把外貌与他“白白称义”的教义,一并辱骂,说“他并没有重生,不过是堕胎而已”(巴克莱)。下面他陈述自己如何不配,就更支持这想法了。也显给我看在希腊文放在最末,有某种强调的意味,表示连保罗这堕胎的,主也向他显现了。

9.我这代名词是用强调的形式,特别引人注意基督的伟大,和祂对人的俯就。复活的主连保罗,这使徒中最小的,也向他显现。这不是把使徒分了阶层等级,因为他在别处又说“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他以同样的气慨,甚至指斥彼得。保罗所说的,是他逼迫信徒的身分,令他成为使徒中最小的;甚至不配作使徒。保罗持守两件事,第一,他持定作使徒的尊贵位分,从几段经文可见(参九章)。使徒是教会中最高的位置,而保罗是十十足足的使徒,因为基督呼召他。其次,是他深深知道自己不配,他在罪人中是个罪魁,他不配作使徒,因为他逼迫教会,那是神的教会。

10.保罗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全然归入神的恩中。他由一个逼迫教会的人,改变成热心的传道人,全是恩典;若非恩典,他也不会以使徒身分出现在哥林多人面前,这全是神在他身上作的工。这恩典不是徒然的( kene{ ,“空洞”,“没有内容的”),这恩典使他比别的使徒格外劳苦。他用的劳苦( kopiao{ )意思是“工作到疲惫不堪”。戴斯曼说这句“来自工匠完成工作那种欣悦”( LAE , p.313)。保罗强调说他承担这使徒的职分,劳苦作工;他并不是说他比别人更有成就,而是说他比别人更劳苦。比众使徒可以当作“所有使徒加起来”,或“任何一个使徒”。他在此特别夸耀神的恩,所以前者的意思就更合适了,而且照事实看来,这也是事实。他的出身虽然不甚可观,但神的恩却使他成就了宏大无比的工作。这话很易被认为保罗邀功,所以他立即加上这原不是我,不是人,乃是神的恩的功效。他用恩典与他同在,而不是说神的恩“在他里面”等等。这样写法好像恩典是个同工的伙伴,与他相伴作工,由此强调功劳不在保罗。

11.这一番言论,目的是指出只有一个福音,不管是谁传出去的。他一再说他领受了这福音,不是他始创的(3节)。他在上面列出了使徒信息中的重点,尤其强调复活的印证。如今他可以直言,这就是传道者共同的信息(参诺克斯,“这是我们传的道,我的,也是他们的”)。传是现在进行式;表示这是保罗及其他使徒经常传的道,是正统的福音,所有使徒惯常传扬的道。你们也如此信了,提醒哥林多人,这是他们信仰的基要。他们当初信主作基督徒,就是相信这个信息,任何别的都属偏离正途。

B否认复活的事

那些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的人,到底持怎样的观点(12节),并不清楚。也许属于典型的希腊观点,认为灵魂不朽,而躯体则不会复活。对他们来说,死亡就是灵魂的解放,脱离了身体的囚禁;他们视身体( so{ma )为坟墓( se{ma )。他们看已死的人的景况,是活在阴间的“影儿”。他们否定身体复活,也许是要与犹太人的观点抗衡,犹太人相信人死时如何,复活时也如何。又或认为信徒既已与基督一同复活等),那么如今信徒的生命,就已是复活的生命,只此而已。可是,保罗一口咬定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是核心的要点。他指出哥林多人的立场,在神学推论上的结果。若死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若基督没有复活,基督徒的信仰就是虚无的。反对复活的人,直捣信仰的核心。

12.前段总论基督教传统信仰,特别强调复活一事:基督复活是福音的中心。保罗说“既传基督从死里复活……”(不是若传基督从死里复活……);传基督,就是传复活。接着他问,从这亮光看去,怎能否定复活呢?死人一字没有冠词,是一般性的用法,“死人复活”,是论复活的概念,而不是论“所有死人”(BDF 254(2);这一章里只有29、35、42、52节中, nekros 一字有用冠词。)

13.保罗继续阐明“死人不复活”的结果。若所有死人都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Oude (甚至连)即“亦不”的意思(BAGD)。保罗的论据是,基督既是十足的人,也像人一样死了,那么若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4.这番逻辑毫不留情地直追下去,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那指示式(inferential)的分词 ara (NIV 删去,RSV 作“then”)表示下文是前文的必然后果。枉然( kenon )放在前头,表示加强语气,这字是“空虚”(empty)的意思。若基督没有复活,那么传道就是枉然,没有实质的,不但保罗所传的,更是所有使徒所传的(11节)也属虚空。复活表明神在基督身上活现,若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个骗局。传道( ke{rygma ;见注)不是指传道的行动,而是指所传的信息内容。下一句“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的次序也是把“枉然”(empty)放在前头,表示强调的语气。哥林多人的信心是从福音引发的,若福音是个骗局,那么所产生的信心也是虚谎的。

15.还有一个后果。若没有复活,所有使徒都成了骗子。明显我们是“我们被发现”之意(莫法特,“我们被查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都是诚实人,真心真意把善道劝戒人,不过后来发现所说的不如理想罢了。基督教不是套忠告,传道者不是教人如何活出善行来。传道者乃是传一件真实发生的事:神叫基督复活了。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福音,神为人做的一件好消息。传道者的功能,是作神救赎作为的见证人。这就是使徒的工作,他们见证神叫基督复活了。可是“若死人不复活”,那么死了的耶稣并没有复活,说神叫祂复活了,就是说谎。保罗其实是这样说:“基督真复活了,否则,我们都在说谎”。为神妄作见证意思是“作见证与神敌对”,说神做了某事(几乎等于指控神),而其实祂没有做。若( eiper ara ; if in fact)这词的组合很特殊,“if”是强调式的,再加上另一层含义,指这是他人的见解,即“假如,正如有人这样说”(BDF 454(2))。

16.保罗重申他在13节的话,把“没有复活”改作死人若不复活(即“被神”复活过来)。再说一次,把重点再加强了。哥林多人必须体会他们所持的立场,逻辑上带来怎样后果。

17.上面重复了13节,这里重复14节。“枉然”变成徒然( mataios ),与枉然一样放在强调的位置上。若你们仍在罪里,那么信基督就全无功效。“仍在罪里”一句相当特别,耶稣说过“死在罪中”,保罗说过“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如果人仍在罪里,那么“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3节)有何意义?这样,耶稣的死一无所成。“死而不复活的基督,是个定罪的基督,不是称义的基督,祂怎能使人称义?”(Godet)。信心也就属徒然。这话还有第二层意义,基督若没有复活,信徒就与任何异教徒一般,仍活在罪中。可是,信徒实在有胜罪的能力,是从相信活着的基督而来的;那么,基督必然已复活了。

18.还有一重后果,是关乎已死的人的。早期基督教的特点中,改变人对死亡的观点,可算是最吃重的了。对异教徒,死亡是一切的完结,是个大敌,人人都败在它手下。对基督徒,死亡不过如睡觉(见 TNTC 以下,pp.89~91)。基督已把死的毒钩除去了(55节),死亡如今是有益处的,保罗宁愿“离世与基督同在”。所以,信徒死了,不必视作永逝而哀伤,他们乃与基督同在了。不过,保罗着重地说,必须有复活才是这样。若基督没有复活,他们也不会复活了。若是这样,他们是灭亡了(RSV 作“沉沦”)。爱德华滋加强了简单过去式:“‘灭亡’,他们以为在基督里睡了觉。”其实却灭亡了。

19. e{lpikotes 的完成式表示“我们有指望并且继续指望”,只在原来在句子的末后,最好应用在全句来解:“若我们今生把指望放在基督身上,只此而已”(有人认为意思是“若今生只有盼望,那我们只不过是盼望者而已”)。这样,我们就算比众人更可怜。若没有复活,基督徒就是一班可怜的梦幻者。他们把盼望放在一位主身上,以为祂能给他们更丰盛充实的人生,谁知他们与别人不同的,竟是与众不同的艰苦(以下以下)。当然,保罗没有忽略信徒在今生所获得的补偿,就如内心的平安等等,但若只有今生的话,信徒就只是“幻像的殉道者”(He{ring>。任何人都比他胜一筹(这是显而易见的)。

C基督复活的结果

从一连串的假设句(一共七个若),保罗一转笔调在肯定的事上:基督复活的肯定性和后果。他说基督复活,表示信徒也必复活,然后陈述末后的日子的演进次序。一切都要服在基督之下,连死也销灭了。他大笔一挥,把神最终最完全的权威绘尽无遗。归根结柢,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20.“但事情不是这样!基督实在已从死里复活”(莫法特)。但是反义字:信徒绝不是人间的可怜虫,复活的事实改变了一切。保罗说得又简明,又肯定,半点疑惑也没有。他用的是现在完成式已经复活(见4节),真真确确用尽了“完成”的含义。基督不但在历史上某一天复活了,而且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初熟的果子是禾稼中第一捆禾穗,要带到圣殿献给神以下);这一捆叫全部庄稼成圣了。还有,初熟的果子也指后来的果子,两个意思都适合。基督并不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祂曾亲自叫一些人复活,可是他们日后还是死去了。基督的复活却是不再死的生命;这样,祂是跟随祂的人的先锋;“基督的复活,是属祂的人复活的保证”(Hodge)。睡了之人是现在完成式分词,指信徒离世后保持的状态(以睡作死的说法,见18节注)。

21.这一段的论调以基督为第二个亚当,在罗马书第五章更详尽。死因一人而来,指第一次犯罪带来的刑罚,不只是肉身的死,但也包括肉身在内。“人犯罪后,进入一种新的状态,被死所控制,以死为标记的状态。属灵的死与肉身的死,多半不是分开来看的,两者互相牵连。”(莫理斯, The Wages of Sin (丁道尔出版,1955),p.12)。亚当的罪不但叫自己遭殃,也带给一切后代。可是,如果亚当的罪有这样长远的后果,基督的复活就更该如此了。祂的复活不只涉及祂自己,也临到相信祂的人。死从亚当进入世界,同样,生命透过基督来到世界。保罗一再说因一人,强调了道成肉身的真实。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亚当一样。因此,因一人全人类被毁,也因一人而夸胜,这是合理不过的事。

22.这观念继续引申下去。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指出人类因为与始祖的关联,是必死的。不过,这肉身的死只是一个记号,一种刑罚,这观念引申更深远,是属灵的恶果。我们与亚当在罪咎上联合了。换言之,人类在这事上一律承当了。但正如亚当的罪带来无比的罪果,基督的作为同样带来无比的善果。不过,在亚当里的众人,与在基督里的众人不是相同的。“两个亚当各担任了一族类的头旧的和新的族类”(He{ring),不是每个人都属于新的族类。这一节并不表示认同世界大同主义,保罗是说,在亚当里该死的,死了;在基督里该活的,活了。都要复活,不单指复活,而且包括基督赐给属祂的人丰盛的生命。

23.这生命的赐与,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Tagma ,NIV 译作 torn (中文作“次序”),原是个军事用词,指一队军人,后用途渐普遍。第一个次序 tagma 是基督,初熟的果子(一个 tagma 只有一个人,不太常用,巴勒特提议作“阶级”)。其次是那些属祂的人,或更正确地说“基督的人”。在祂来的时候('at his coming'),显然是指主再来。保罗用 parousia ,基本的意思是“来”或“在”(如,后被信徒专用作主再来的意思。戴斯曼( LAE , pp.368~373) 举例说明这字通用作皇帝御临,基督徒用这字指至高的王来临。

24.再后( eita ),不一定指“接着”,乃指上述的事发生后,在某一个未指明的时刻,下面的事就会出现。有人认为(如 Deluz )末期是第三 tagma 或“次序”。第一是基督,第二(“主再来时”)是蒙救赎的,如今到第三段,是未信的人。这解法似不大可能。末期一字是 telos ,这字从没有指一班人的(若指第三 tagma 就必然是一班人)。He*ring 说“在圣俗文献中,全找不到 telos 有这用法的。”它的意思是结局,或目标,是有目的的,是万事的结局,是高潮,一切都指向这个时刻。无论如何,保罗在这章里,讨论的是信徒的事,完全没有涉及恶人的结局;他只提及两种“次序”,基督和信徒;然后就紧接论到最末后的阶段了,一点也没提及未信者的际遇。那时是 hotan 的不定式;时间不知道。希腊文 basileia (国度)译法有很强的含义;是“统治”而不是“疆土”。保罗心目中是想到将来基督终于完全统管万有万民;祂必作王掌权(以下)。然后,祂要将权位“交给”父神。一切与神对抗的,都被制服了。因此,保罗描写基督把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这三个字也许并不一定指三种不同的权位,而是统称所有有权有位的,到那日没有一个不服在基督之下了。毁灭( katargeo{ ;见注),基本上是“作废无用”,“无效用”,很合这里的意思。保罗在此不是说有战争,也不是统治者下台,而是一切在基督以外的权位,都完全不生效用了。虽然这一句在“交给父神”之后,事实上却发生在之前(从希腊文的时态可见,中文次序正合)。

25.保罗说必要,有种在所必行的神权气势。神已决定了这样,再无可商榷的余地。地上地下的权势不管有多威猛,信徒对恶势力不管有多恐慌,到了历史的高峰时刻,惟有基督掌权,且是必然掌权;除祂以外,再无别人。祂统治,是征服的胜利,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这些仇敌并没有列出名堂,只有26节提到“死亡”。他例外地提到“死亡”,也许表示他心目中的仇敌,是邪恶的势力,不是恶人。

26.严格来分析,死亡(前有定冠词)是句子的主语,而最后的仇敌(没有冠词)是述语:“死亡被毁灭了,它是最末的仇敌”。这里强调死亡,是我们的仇敌,且是最末的仇敌。毁灭是 katargeo{ ,如24节一样(见注)。时态是现在式,用现在式来描述未来的行动,特别显得逼真实在。死亡要失掉一切威势。Lensk 认为死亡既有赖撒但及罪恶而存在,那么,这些既对付净尽了,死亡这最末的仇敌也必然消失。12节“有人”说“没有复活”,保罗回应说“将来没有死亡”(参 Findlay)。

27.有人认为他是指基督,但看来是指“父神”更有可能(参 RSV)。开头的字句与很相似,那里指神所赐给人的统管权,人是创造的高峰。这儿却只用在基督身上,意思更广远,因为依经文背景看来,一切包括了“父神”以外的万有;“万物”是强调式的。这里很特别,时态有了变换。神叫万物都服在( has put )是简单过去式,指一次过完成的归服,但都服了祂( hes been put under Him )却是现在完成式;就含有一种永久性归服的意味。“那叫万物服祂的”( Who put )又再用简单过去式,再指第一个动词所说的行动。因此保罗的意思是,父神把统管一切被造的全部主权,无限量地给予子;当然,这并不表示父神自己的权势有任何亏损。对保罗而言,这是明显的(de{lon)。

28.NIV 译本这一节的译法,与上一节的意思衔接得不清楚,因为它用 When he has done this Will be made subject 来翻译同一个动词,而这动词在27节里,三次都译作 put under(服)(本节下半同一动词也作此译法)。保罗在两节里,共用了这字六次之多,把他的心思说得透彻极了。“服”的过程到了子服在父之下,就达到了高潮(保罗唯这一次这样称呼耶稣)。有人觉得这很难接纳,似乎三位一体的神,有一位低于另一位。但要记住,这里保罗不是谈到父或子的本质,而是说基督所成就并将要成就的事。祂为我们死,复活了,将要再来,毁灭一切与神为敌的。这一切工作的顶峰,是当祂把国度归给父,父是万有之源。当祂成就这一切时,祂是个人,有着某种顺服,是这分任务所必须的,一直等到功成圆满。这一切的目的( hina ),是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他说“神”,不是“父”;“神”的意思原是这样)。这句话很重,因为到那日,一切原归祂的,都要完全归回至高者。加尔文说,“一切都要归回神,神是万有的始与终,使一切都与神连结。”

D信徒经历的印证

话题在此突然转了方向。保罗从基督,转到基督徒身上,指出不论哥林多人或他自己,有某些事例,都顺理成章地表示有复活。哥林多人对洗礼的看法,保罗传道的工夫,若是没有复活的一天来临,这些都无法自圆其说。

29.“不然……将来怎样呢?”这开头的话有点突兀,用的是将来式,又用 do 这动词。也许意思是“有什么价值呢?”不过,上半段的话为死人受洗到底怎样解,把上述的难题掩盖过去了。最自然的想法,就是指替身式的洗礼。哥林多有些信徒也许曾代表已死而未及受洗的人受洗(我们绝不能相信他们为未信的人受洗,若是这样,保罗绝不会这样若无其事地提这问题)。Parry 说:“从字句上很明显是指哥林多人有代表别人受洗的做法,必然是为一些死了未及受洗的信徒”。他认为其他解法都是“逃避……全由于不肯承认有这样的惯例,更因为圣保罗竟提及这事而不加指责”。保罗有这能耐用自己不赞同的惯例来理论,另一次例子是他论到在偶像的庙里坐席,一点也没有指责这有什么不对,虽然在下一段中却把偶像的筵席与魔鬼相提并论以下)。不过,要留意,保罗虽然没有停顿来指责这事,却明明把自己隔离出来(那些;比对30节用“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他提这事,因为是真有其事,他问他们这样做,若没有死人复活,做来有何意义。为死人代受洗的作法,在第二世纪的叛教徒中确有出现(屈梭多模说马吉安派(Marcionites)实行这事)。若哥林多人有这样的做法,就更支持保罗对复活的辩证了。

不过,第一世纪却未有这情形出现,正统信仰中也没有。哥林多竟出现怪事,也许连哥林多人也吃不消这样的怪事。因此又有人推测当时有信徒死了,活着的人尚未入教会的,就受洗以求日后可与已死的人会合。又有人认为与洗礼的象征以下)相关,不过这句话很难看出与身体复活有何相干。又有人认为与殉道者有关(“血洗”),或另一种做法“为死人展望复活”。还有许许多多建议58。正如康哲民说:“解经的新奇创意,简直疯狂。”我们根本无须为那些较有可能的见解说什么话,这一句的字眼是指代表人受洗,若不接纳这个,则只有流于虚测了。

30.保罗从哥林多人的行事,转移到一般信徒的经历,尤其是使徒的经历。他们经常在危难之中,即或没有官方的逼迫,也不能幸免。如果到头来一死了结的话,人何以会加入这样的宗教,冒这样的险呢?

31.希腊文把“天天冒死”放在先,是为加强语意。保罗的危险是千真万确的,而且是经常的;他从未脱离凶险的威胁。他用的是肯定的 ne{ (多用在起誓;新约只在此见),接下去是“指着你们所夸的口”,这句很不容易明白。可能指保罗以哥林多人夸口:“因你们已得的光荣(或夸口)”,把“你们”当作受位(正如。又或指哥林多人以保罗夸口:“我从你们所得的荣耀(或声望),因为你们是我事奉的果子”。NIV 取前者,也许是不错的。莫法特把这意思说明出来:“我没有一天不涉死门关!弟兄们,我以你们对我的夸耀发咒这样说。”保罗虽然有许多事责备他们,却仍表露这种满足之情,的确令人希奇。

32.有人主张这一节按字面解释,保罗真的在斗兽场与猛兽抟斗,时间大概是他在亚西亚遇险的那段日子以下,以弗所就在该省。)这主张有人反对,因保罗是罗马公民,不会被逼抟兽的。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连罗马贵族也间有出现在兽斗场的。例如 Acilius Glabrio 这位有名的罗马人,就被多米田(Domitian)逼迫斗兽。不过若保罗有这遭遇,他就会失去公民资格,而使徒行传却证明,在后期他仍保有这身分。还有,他绝不会在追述困境遭遇时以下),略掉这一项。况且,若他真被丢在斗兽场,就不会仍活着了。可是,“与野兽战斗”却往往用作比喻,例如伊格那丢(Ignatius)写给罗马人说:“我从叙利亚直到罗马,不论海陆日夜,都不断与恶兽抟斗”,接着解释说:“我被x在十个豹子中间,就是那队兵士”;赖富特注译)。A. J. Malherbe 表示,先师们描述遭遇敌对时,常随意使用这样的语句( JBC , lxxxvii, 1968, pp.71~80)。再者,R. E. Osborne 亦同意比喻式的用法,引用昆兰相类的句子( JBL , lxxxv, 1966, pp.225-230)。保罗在此必然是用作比喻。简单过去式表示过去某一时刻,不过我们无法知道是何时。哥林多人是知道的,因此就能体会这话。如果没有复活。保罗整个人生,尤其是在以弗所这事件上,就全属枉费了。如果没有复活,最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就该依保罗引用的谚语,随随便便过活便是。戴斯曼指出,“死期临近了,劝人痛饮一顿”,是有名的“古代盛行的礼教惯例之一”( LAE , p.295)。

33.不要自欺引出一句格言来,就如在 Menander 所见的话( Thais , 218;有人认为早在优里皮底斯(Euripides,希腊悲剧诗人,480~406?BC编注)已出现)。 Homiliai 译作 company (交友)大概是正确的;不过这字多半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尤其是谈话的沟通(英文的 homily(训诫)从此而出)。善行( character )译自 e{the{ ;复数,译作“习惯”更贴切(BAGD)。保罗说,交了不良的友朋(那些不信复活的人),会败坏信徒的行为习惯,叫人偏离真道。

34.你们要醒悟为善,是 ekne{psate 的意译。这动词本意是“酒醒过来”(参 Weymonth,“从醉乡醒来”)。“叫他们醒悟过来”,实在再合适不过了。Robertson 和 Plummer 认为“这些怀疑复活的人,自以为思想清醒,指信复活为狂妄”。若是这样,保罗用这动词就更切合了。不要犯罪提醒我们,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是互相关连的。表面上看来,保罗在讨论教义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事实上,保罗所有书信中,一直强调教义要正确无偏差。因为教义引进行为,偏差的教义,至终引致犯罪的行为。因为表示保罗把生活上的失败,归咎在思想上的不正。有人不认识神是“ have agno{sian ”(就是“执意无知”;这名词不是指知识上的无知,而是在宗教的范畴无知。在神秘宗教里,这是指“没有宗教经历,或没有灵的辨别能力(BAGD)。保罗所关注的错谬,基本上由于不认识神(其他许多偏误也是如此)。保罗定意写这信给他们,是要叫他们羞愧(与对比一下),可见他对这事看得何等严重。“我对你们说,‘羞耻啊!’”(Orr 和 Walther)。

58 Ernest Evans 说有二百多解释;见其编写的特土良的 Treatise on the Resurrection (SPCK, 1960), p.312。K. C. Thompson 也同意这估计( Studia Evangelica , ii (Akademie-Verlag, 1964), p.647, n.2)。
E复活的身体

保罗把话题转移到复活身体的特质上。显然有人对复活存嘲讥的态度,问人复活后的身体是怎样的。“人的身体已腐坏无存了,怎可能复活起来呢?”这似乎是当时人反对的理由,现代人对这话也绝不陌生。保罗的答辩,用的是禾稼的奇迹;种子埋葬了,却以新的更荣美的形体活过来。接着引申到不同的身体,就有不同的荣光。到了高潮,说到我们的身体虽然“撒种”在败坏软弱中,却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荣美的,有能力的。神既预备适合我们在地上生活的身体,也必预备适合属天生活的身体。保罗不厌其烦地强调身体的生命,这一点不容忽视。因为不少相信灵魂不灭的人,却否定身体复活,人在死后的世界只是幻影式无声无气的存在。对保罗来说,来生一定比今生更荣美,这是必然的,最基本的观念。这样,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体,给这个复活的生命活着,因为若非有某一种形式的“身体”,似乎无法有个别性与自我表达。不过,保罗这“身体”并不是原始式的,他用的形容词是“灵性”的身体(44节),着意地与“血肉”的身体分别出来(50节)。他这思想与犹太教思想迥然不同,他们相信复活的身体与死去的身体完全一样。《巴录启示书》( Apocalypse of Baruch )的作者问,人复活后的身体有什么改变,回答是“大地必然把死人复苏过来……形状不会改变,他本来怎样,就恢复本来的样子”;作者认为后来才得“荣耀”)。保罗一点也不同意这个观点(见42节以下,52节等)。当然有可辨别的身分,但也必有改变与分别。

35.有人认为保罗用辩士式灵活的口吻,提出这问话来,也有人认为他在回答哥林多人发出的问题。我们无法知道。 But (或)是强烈的反义字 alla 。有人(这字是一般性的)根本不理会保罗上面陈述的行为态度,就提出对质。保罗可能在引述某人的话,也可能想像反对者会说这样的话。死人怎样复活?是质问进行复活的技巧方法;带着什么身体来呢?则问会有怎样的形体。这些希腊质疑者以为身体一下子就会腐化,只要提出身体如何,就把复活这想法变成笑柄。一堆腐化了废物,能复活出怎样的身体来?

36.对此等反驳,保罗直斥不讳;他一开口就说:“无知的人哪!”(蠢才),现代译本多半把它软化了,RSV 作“You foolish man!”,NIV 把它变为非人化的惊呼(多笨啊!)JB 则把这贬斥的字眼,从发问的人转用在问句上:“这是个蠢问题。”但其实保罗是不客气直斥的。他毫不留情地表示这种辩驳不值一提。他用的你是强调式。他用这人称代名词,本身已是强调式,再出乎寻常地把它放在关系代名词之前:“蠢才!你啊,你所种的……(Fool! You, what you sow……)”。这话的作用,是要明明白白地指出,他所谈的复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反对复活者也时常做的事上,都不乏相类的例子出现。他们只要用心想一想自己日常的操作,必能对所反对的找出答案。他们撒的种子,朽坏了,至少本来的形状朽坏了。撒种(“埋葬”!)与人死后很相似,保罗很自然地说种子死了(。这比喻继续下一步,种子生长了,是新的生命,若种子不先“死”,就不会出现新生命。种子必先被毁,新生命才长出来。我们对花稼的收成太熟悉,把希奇赞叹冲淡了。不过,若我们没有这知识,又怎会想到一粒种子撒埋在地里,会产生一棵生长的植物呢?这样看来,人死后改变,何以认为不可信呢?AV 译 zo{opoieitai 为“is quickened”;动词是被动式,不是关身。种子不是自己活过来的,是神给它生命。NIV 用 does not come to life 失却这个意思。保罗在为下面的句子铺路,说明神怎样赐新生命(38节)。

37.死去的与生长出来的,完全不相同,这是很重要的。一粒枯萎毫无生气的种子埋在地里,长出来的是青葱的,生意盎然的,美丽的植物。撒下去的,不是将来的形体。保罗接着描述,长出来的身体,比那埋下去的身体更荣耀,在此他只作暗示。朽坏的身体不但不成为复活的障碍,而且叫我们更体会复活的身体,比埋葬的身体更加荣美。植物的生命随时作我们的功课,种下的不过是一子粒,粟米也好,其他种子也好;所有种子都是一样。下种的时候,完全没有茎叶花果的迹象;可是,始终会出现。在此有一种身分与差异的混合:种子与植物大有差异,但也有相同的身分,因为某种子必然生某植物,不会生出别的来。

38.虽然保罗只在这一句明明提及神的主权,统管住整个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把它视作保罗一贯的观念。植物(人也是一样)并不是自己立意要复活的,也不是偶然如此,而是神如此命定的。这里动词的时态转变了。神给是现在式;表示一种经常的作为,神经常给植物这样的身体。神随自己的意思,是简单过去式,表示一种决定性的行动。神一次计划停妥,万物就依照祂的计划延续下去(现在式有继续的动向)。神的计划展开,是经常的,却不是形式一律的,因为神叫各等子粒有自己的形体。

39.从子粒和植物,转论到肉体( flesh )来。肉体也不是一律的。人,兽(这字严格来看是“买来”的意思,因此是指家畜,驮重的动物,牛羊等,但这无关重要),鸟,鱼,都不一样。保罗在为下面的论点铺路,说明我们复活前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是有分别的。

40.同样,天上的形体与地上形体也有分别。我们用“天上的形体”代表星,有人认为保罗正是这意思,但对骑行者而言,星星是活的。不过保罗可能没有这意思。他在下一节再提及星,“天上的形体”是指星体,相对的是“地球”,不是地上的形体。天上的东西有身体,至少一部分有,这是公认的事实,保罗的论点是,它们的身体正适合天上的事物,而地上的有不同的身体,适合地上的事物。事物不同,荣光也就不同。

41.在此要考虑到我们对天体的意会了,日,月,星,各有其荣光,各与地上的万物不同。甚至星与星之间也有分别,荣光各有差别。保罗环顾四周,这个原则处处可见。在这奇妙的宇宙里,神安置许许多多东西,荣美的东西,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42.从形体不同,荣光不同这一贯的道理,就可以明白复活的道理。死人有指定的冠词(指“已死的人整体”;见12节)。下面的动词并没有加上主词,但必然是指身体(NIV 加上去了;希腊文原是没有的)。保罗用的例子很广阔,有各种现象,不同的身体,天体等等。不过种字表示他主要引用撒种的例子,说明结出来的,是新的,有生命力的个体(36节)。他为要指出现在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的分别,首先提出朽坏与不朽坏的问题。NIV翻译腐坏( perishable )及不腐坏的( imperishable ),严格上是指 Corruption 及 incorruption(朽坏及不朽坏)。“朽坏”主要是指身体会腐烂,但是当然也包括肉身与道德朽坏两者之间的比喻。“不朽坏”一字,常用来代表将来生命的品质,在这里就更贴切了。对于复活的教义,典型的希腊人最大的反对理由,就是因为身体根本是会朽坏的,它的本质是必然腐败的;他要找一个灵魂的归宿,不再受腐朽身体所牵绊,那样,灵魂就可以在“不朽坏”的情况下存在了。保罗却把这“不朽坏”的状况,与复活的身体合拼起来。他也同意,肉身的本质是会腐朽的,肉身将进入坟墓去。可是,他深信身体从坟墓里复活出来之后,必然是个改变了的身体(,“复活成为不朽坏的”。一般希腊人心目中,认为这品质与身体无法相提并论。他只想到今生血肉的身体,保罗却看出复活身体的特质。

43.保罗继续描述肉身的某些品质,这些品质令希腊人认为复活是荒谬的。保罗说这些品质与复活的身体毫不相干。羞辱译自 atimia ,这字有好些不同的用法。有时指失掉公民权利;有时指一具尸体,没有任何权利。此外,身体也有“不体面”的部份,人死了,则整体都不体面了。再者,犹太人认为死尸是不洁的。无论如何,一具放进坟穴的腐尸,绝无荣耀可言。可是,复活的身体却完全无关,乃是荣耀的身体,正如植物长出来,远比种子美丽,复活的身体也远超乎今生的身体。希腊人因为今生肉身的羞残景况而怀疑复活,这想法是没根据的。复活的身体是荣耀的身体。

还有,今生的身体是软弱的,这是它的特征。人不管怎样操练它(希腊人确实着重身体的锻炼),它仍然是个软弱的器皿,比之身体里的脑筋差得远了。它的死亡(主要是指身体死亡),正是无能的最佳表征。可是,复活的身体却不似今生身体那样受限。今生的身体必然是软弱的,同样,复活的身体将是有能力的,因这是它的特征。

44.血气译自 psychikon 一字,指“灵魂或生命”( psyche{ );康哲民译作“psychical”,NEB 译作“animal”;Thrall 解说,“人类被视为天然世界的一部分”。包括今生的每一方面,尤其用来与超然的生命对比(用来指“天然”人)。血气的生命并没有什么邪恶或可耻(除非人可以活得更高尚,而偏故意要活在低的层次中)。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如今的身体,适合今生的生活。与 psyche{ ,就是生命的情理原则相配合。可是,这个身体对于未来的世界,则全不合适了。那时,需要一个属灵的身体,适合灵性的生活。这不是指一个“用灵造成”的身体,而是能“表达灵性”的,“切合灵性需要的”身体。经文末了,保罗总结说,既然有血气的身体,就必然有配合灵性的身体。灵性的身体当然与人的灵密切相连,正如现今的肉身与在世的生命密切相连一样。

45.保罗一贯的作风,喜欢引用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表示这不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不过要注意,他没有用一般引用的方程式, katho{s gegraptai ,“如经上所记”,而用 houto{s kai gegraptai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这可能表示不是十足的引用。保罗引用(在人之前加上首先,之后加上亚当)。他的用意似乎是说,起初人的特点就是 psyche{ ,“soul”(NIV 作活人),亚当如此,他的后人也如此。第一个亚当把本性传给以后的人。这节经文并没有提及保罗的第二点,也许他只用经文支持第一点,第二点是他自己加上的。也许他以圣经整体,见证基督就是叫人活的灵。又也许他认为经文中已暗藏这意思,也就是说,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因此他的特质已铸在全人类身上了。同样,基督是末后的亚当,是属灵族类的始祖。现代常用“第二个亚当”一名,但保罗从未用这字眼(他曾用“第二个人”,47节)“末后的亚当”有种总结的意味:“不再有人类的始祖了”(Robertson 和 Plummer)。他既是末后的亚当,就把他的特质印在属他的族类身上了。第一个亚当暗示末后的亚当,第一个亚当的工作,也暗示末后的亚当的工作,基督这职位的特质,就是叫人活的灵。祂不但是属他的人的模式,也是保罗所说,人“灵性身体”的根源。此外,我们要明白成了的意思,保罗说基督在拯救罪人的工作上,成了叫人活的灵。有人将这意思局限在道成肉身,或复活(这章里论得最多),或主再来。但保罗其实并没有指明。

46.保罗十分强调事情的次序轻重,用很强的反义字 alla (但)。这有点奇怪,因为下面的话与上面并不相违(也许因此 NIV 删去了)。也许保罗用下面“全面性的宣告”,与上面的细节对比(Ellicott)。又或者保罗的意思是,“叫人活的灵”虽本在万有万人之先,但从创造的次序来看,看不出与属灵性的生命有什么关系;所见的,只是今生今世的血气生命。我们先得看“血气”生命,然后才可以进入灵性的生命,在此要一提,腓罗(Philo)主张神先创造了一个“属天的人”,是按祂自己形像造的,后来才造“属地的人” De Opif. Mund . 134; Leg. Alleg. i, 31以下.)。也许保罗针对犹太人的教训,纠正他们。

47.头一个人,当然是亚当,他是 ek ge{s ,“出于地”( ek 代表起源),他是 choikos ,“属土”(用尘土造的)。第二个人是基督,再与亚当对照;这次对比的不是所成就的工作,或本性的成分,而是对比起源。基督虽然出现于世上,生活,死亡,复活在世上,却不可当他起源于地上,如亚当。祂是出于天,有人在此回望道成肉身,也有人展望祂再来。不过,保罗其实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方面,他只不过拿基督属天的源头,与亚当属地的源头来作对比。

48.那属土的怎样,再一次提及亚当,他是所有后裔的模式。他的本性怎样,他们也就怎样;这样看来,全人类都是“属土的”( choikos )。对比的,是“属天的”(这与47节一样,指出于天的那位)。这儿用“属天的”这形容词,而不用“出于天”,表示他的本性属天,而不是指他的来源。不过,最要紧的是结论,凡属天的也就怎样(希腊文“the heavenly”)。其实,在保罗心目中,在哥林多人心目中(包括一般希腊人),所有人都是“属土的”;我们的身体是属土的身体,就有一切属地之物必然的品质,就是必朽坏的。不过,基督徒不只是属土;他们更是“属天的”,因为他们与基督有了关系。这就是说,他们必会像祂(。基督复活的身体,使我们稍为体会信徒将来复活后,在新世界中的生命是怎样的。那时,祂要叫我们这“卑贱的身体”,变成“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49.我们既有译自动词 phoreo{ ,比一般 phero{ 更加强有力。后者意“带有”,而前者指经常不断的带有(常用在穿衣上;参53节)。因此,这里用这字很合适,保罗是指我们经常的状态。所用的简单过去式,Parry 认为是指其始源,“开始穿上”;又或从复活的角度来看,可视地上的一生为一整体。这句话所指的“有”,是指整个生命,不只是一部分。形状( likeness eiko{n )更好是用形像 image 用于指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这字可以单指代表性(例如银币上帝王的像( eikon{ )亦可指更准确的形像。这里所说的,是与原本吻合的复本。大部分古抄本在本节下句用 let us bear“让我们要具有”,而不是必然有( We shall bear )。若接纳这个说法(正如 Findlay, Williams 及其他),则保罗在此劝告哥林多人,要穿上属天的形状,循序渐进地让这品质成为己有(正如顾思壁说,“让我们学效那属天的一位”)。这样听来,似乎人可以自己努力达到这目的,与保罗一贯的立场大有距离;所以“让我们要具有”很可能是文士起初弄歪了,为了作一番道德性的劝勉,而不弄清楚保罗本意如何。从上文下理看来,必然有才是正确的读法,有权威性版本的支持,就如梵谛冈抄本(Codex Vaticanus)。因此,保罗要说的是,我们今生经常带有亚当的形状,同样,来生则必带有主的形状。前者既属必然,后者也必然如此。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保罗引申所得的结果,十分肯定。

F胜过死亡

本章来到一个辉煌的高峰。保罗说得清清楚楚,复活后的身体不再是血肉之躯,乃是“改变”了的身体,那日仍存活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体不再死亡朽坏。保罗用诗人的文笔,歌颂基督胜过死亡。接着是向神感恩,祂是胜利的源头。最后劝勉信徒要坚定持守。

50.我告诉你们说一句,加强了下面的重要性。用血肉之体指今生的生命,是常用的字眼。“血肉”是身体中两种最重要的成分,最易于朽坏。因此,这话最适合用来提醒我们,生命短暂,躯体软弱。这话并不是指道德上的脆弱,单用肉体( flesh 一字则有时指道德上的弱点(屈梭多模指出这用法包含“恶行”的意思)。但血肉( flesh and blood )连在一起用,在新约里似乎全指身躯方面。这句说得很突兀,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截然否定了复活的任何指望。因此,承受永生的,不是这个躯体。耶利米亚(J. Jeremias)肯定这话不是指已死者的复活,而是指基督再来时仍存活的人( NTS , 2, 1955~56, pp.151~159)。顺带一提,不能是单数的;血肉当作一单位看待。承受一字不该过分斟酌。严格来说,这字是指“承袭而得来的”,但新约有时用来包括一切拥有的东西,不管是承受的或其他方法得来的。朽坏和不朽坏请参看42节注解。血肉与朽坏的连在一起用,表示主再来时,不论活着的或已死的,都不能以本来的样式进入神的国,必须经过改变才可以。

51.保罗继续用强调的语气(英文作 Listen ,原作 idou ,即“看啊”,中文作我……告诉你们),这话叫人注意下面。奥秘见注。凭人的思考,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主再来会发生什么事,但神自己启示出来了。睡觉,见18节。有人以为保罗说他在世的日子,主就要再来,不过这未免屈枉了他的意思。若用同样的方法考究他另一些句子(如,岂不又认为他那时已死了!其实,保罗往往把自己列入所描述的人当中,但并不等于他是该种人(。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何时出现,他一点也不知道,他也从不表示自己晓得,这是很明显的。当他说我们,是指“我们信主的人”,“那时活着的信徒”。有人会不经死亡。但不论我们是在“不死”之列,抑或那日之前已死,总之,我们都要改变。这显然是指变得不同了,但不可忽略其中有“身分”的含义。身体并非毁灭了,或弃掉了,而是改变了。留意帖撒罗尼迦人的难题,刚好与这里的相反以下)。在那里保罗向读者保证,主再来前死去的人并不会受亏损,他们必先复活。这里的难处却在于仍活的人,因为保罗刚说过,“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那么,他们怎能进天国呢?答案是我们都要改变。早期文士对这句产生很大的疑难,有好几种不同的句法。其中一个最重要,打进了武加大译本去,因此代表了罗马天主教的观点。至于诺克斯译作,“我们都要复活,但不是人人都经历我所说的改变。”有人认为末句表示,未得救的人也要复活,但并不经历保罗所说的改变。不过,NIV 所沿用的版本较可取,诺克斯在注脚中也这样指出(较近期的 JB 也如此说)。

52.这改变不是长期的演变。死人复活就如种子慢慢生长,而活着的人改变,就一下子骤然出现了。一霎时译自 atomos ,“不能分割的”,指最微细的单位(我们的 atom“原子”从此而出),表示最短的时刻。眨眼( rhipe{ )一字与“投掷”有关。眨眼之间表示目光一投,或眼睑一翻的时间。号筒与旧约有关,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也出自当时犹太教对末世的观点( TNTC , p.93注)。号筒通常在庆典凯旋中出现,这里两者都合用。号筒吹响,似乎是叫死人起来。末次不是指一连串号筒(如拉比的看法),而是指世事的末了,是末世的记号。死人要复活成不朽坏的,保罗接着再说我们也要改变。他再三阐明,我们再也不会像如今的生活了。

53.保罗提出将来改变后的某些品质,特别提及“朽坏”将不复存在(朽坏就是会腐败的身体),同时不再死亡。这两者与来生的生命完全不相合。为了强调今生与来生的连续性,他用了四重“这”字(本节及下一节):“这”必朽坏的,“这”必死的(NIV 四者都删去了)。他要强调同是这必朽坏的和这必死的,将要穿上不朽坏的和不死的。变成可作“穿上”,“穿”的比喻指出身体原不是真正的本人;它只是衣服而已。将来的生命真人要穿上另一套衣服,这是比喻的说法。不死的( athanasia )在新约甚少出现(只在54节;及

54.保罗从其中看出圣经预言的应验。这是他一向的作风。神老早计划的,又已向仆人先知启示的,就必然成就。被得胜吞灭,指死亡完全被打败毁灭了。

55.保罗引用类似的经文,歌颂将来的胜利。他并非用经文作论据,不过用经文的语句来赞颂,死亡已完全失败了。 kentron (毒钩)可能指刺棒(如,也可以指蜜蜂的刺,或蝎子等(。“死”是个恶毒的仇敌,苦害着人。但基督已把它的刺除去,对属祂的人已无能为力了。

56.道德问题才真正可怕,死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罪的工价”是死,这就严重了。死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主面对面同在,原是益处,不是损失。罪若赦免了,死就没有了毒钩。但若罪未清除,那就完全不同了,死就是恶毒的仇敌。毒钩不是死;罪才是。此外,罪另有一位意料之外的同谋和能源,就是律法。律法原是从神来的,保罗亦说过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可是它无法叫人得救(以下,以下,。事实上,律法把我们该达到的标准摆在面前,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律法就成了罪的堡垒,使我们全成了罪人,一律定了罪。

57.保罗说但是(中文没有)(巴勒特认为“这是个大大的但是”),引入完全相反的方向,是打败死亡、罪恶和律法的大胜利。基督胜过死亡;而且把它废掉了。祂满足了律法的要求,因为“基督既为我们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他使恩典作“王”,代替了罪作“王”以下);祂把毒钩拔除了,所以保罗能够说感谢神!(。这里用现在分词(NIV 用 gives ),可以表示赐人胜利,原是神一贯的性格,也可以说,我们如今有分于这胜利,而且每日都享用它。屈梭多模用这问句说:“这一切既已成就,死亡还有什么得胜的余地呢?”回答说:“靠律法么?不,律法已解决了;因罪恶么?不,它已完全消除了。”基督徒的生命本质,是胜利的生命。这里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完全的称谓,加强了祂的威荣地位。基督徒能胜利,惟靠基督所成就的途径。

58.说完了这一番话,就引入对信徒的劝勉鼓励,叫他们要坚定不移。 Hedraioi (坚固),在用作“决定了”;意思是坚定的意向,不轻易动摇更变的,因为整个人的方向支持着他(。不可让任何事物摇动你就是这个意思。哥林多人是善变的,不问情由便会转移立场。若他们对复活的真理,神对万人万事的最终计划,掌握得稳定,就不会这样随风摇摆了。 ginesthe 是命令式的,“be”(NIV stand )可译作“变得”(become)保罗为他们铺陈的景况,离他们的实况很远,因此劝他们要继续向目标努力。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AV、RSV)。信徒的生命是丰盛的,真正的信徒经历绝不狭窄局限;爱德华滋说,对复活的信心,会带来“无限止的工作能力与感受”,又说“信徒的生命中,青年的美梦,绝不会萎缩衰老成平淡无奇的。”因为知道似乎不是“Knowing”的最正确译法。它是与上述的话并行的,不是提供原因(原因必然是保罗一直阐述的复活真理);信徒劳苦( kopos ,劳力至困倦),不是徒然的( kenos “空的”;莫法特,“永不会丢弃”),是因为复活的真理,是神最终的胜利,是信徒通过死亡的不朽。戴斯曼从这句话有另一种感受,“就如一份工作被人拒绝了,说做得不好,人家不接收不付款,这种失望灰心的颤栗”( LAE , p.314)。信徒不会面临这样的失望,他的劳苦是在主里的,在主里作的绝不会徒然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因为他的动词gnorizo是“叫人知道”的意思(参莫法特 “我要你们知道” )。这话稍带责备的语气;哥林多有些信徒其实一点也不体会福音的真义。但他们已经接受了福音(简单过去式表示是肯定的行动 ),又承认这信仰的立埸,站立得稳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我们领受福音,并非欣赏一篇空洞的理论,乃是把复活的基督接受到我们里面;让祂作我们的主,在凡事上都依靠祂,就能站立得住,不致跌倒。

――《读经指引》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因这福音应作“藉这福音”(dia ),这前置词表示福音是基督成就救恩的途径。得救是现在进行式的。救恩一方面是一次过完成的(正如第1节“领受了” ),另一方面又是进行式的。保罗说“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最末的字是eike,意思可作“不加思索,随随便便”(BAGD )。人若自称相信福音,但未经过思想考虑,信甚么,有甚么要求,那么他实在并未真信主。他的信仰是没有根基的,空洞的,没有得救的信心。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就是说,他的死是代赎的死,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照圣经所说,表示这不是后来加上的;基督代死的拯救,在圣经上老早已明言。这不是普通的死,而是圣经预言,教会宣扬的拯救大功。保罗没有指出心目中哪一段经文,但必然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等类经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福音的基础有主为我们的罪死了;(2 )埋葬了;(3 )复活了。―― 牛述光

】基督的死葬是『照圣经所说』,基督的复活也是『照圣经所说』。这说出基督的死而复活都是预定的,也是主动的。

仇敌所有的打岔、拦阻,全归徒然;基督永远是居首的,永远是得胜的﹗――《读经指引》

我们信主最要紧的,是信主的死而复活。主的复活一面有圣经的记载,一面又有看见之人的见证(3~7 ),实在是可以确信无疑的。主若没有复活,也就和别的教主一样,自身都在死亡中不能自救,怎能救我们呢?所以我们若对主的复活信得不够坚定、彻底,那么传福音的也是枉然,信福音的也是枉然(14 ),大家都『仍在罪里』,根本没有来世的盼望,比世人更加可怜,还不如吃吃喝喝,胡涂过一生,因为反正都是死了就了了,一切都完了(17-19-32 )。

――《读经指引》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初期教会对耶稣受死的真实性,丝毫无疑问,被埋葬就是明证(四福音都有记载 )。保罗没有明明提到空坟,但这句话就是前奏,暗示空坟。从埋葬,说到第三天复活。埋葬对复活也有所暗示;“祂若埋葬了,那末复活就必然是尸体活过来了”(巴勒特 )。复活(egegertai )是被动式,重点就在父的作为,父叫儿子复活了(新约壹般都是这样 参15节 )。而且用的是完成式,表示永久不变,“用尽一切加强的手法,强调这件事恒常不变的功效”(Prolegomena- p.137 )。基督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这样用法的完成式,在这一章还有六次(12、13、14、16、17、20 ),其余新约经文另外只用过一次。也许照圣经所说是连接复活,而不是连接第三天(正如麦子格 JTS- n.s.viii- 1957- pp.118~123 )。旧约提及第三天的印证极少,至于复活,则就很清楚预言了(其中提到死后的活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显现乃为证明复活。所以每一次主在我们灵里的显现,都是为叫我们对复活的基督有更完全的认识。

――《读经指引》

】雅各起初不信,他所以相信乃因主向他显现了;所以雅各归主,就是主复活的一个证据。―― 牛述光

】保罗悔改作使徒,并且肯格外劳苦,也是主复活的明证。―― 牛述光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这恩典不是徒然的(kene “空洞” “没有内容的” ),这恩典使他比别的使徒格外劳苦。他用的劳苦(kopiao )意思是“工作到疲惫不堪”。戴斯曼说这句“来自工匠完成工作那种欣悦”(LAE- p.313 )。保罗强调说他承担这使徒的职分,劳苦作工;他并不是说他比别人更有成就,而是说他比别人更劳苦。比众使徒可以当作“所有使徒加起来”,或“任何一个使徒”。他在此特别夸耀神的恩,所以前者的意思就更合适了,而且照事实看来,这也是事实。他的出身虽然不甚可观,但神的恩却使他成就了宏大无比的工作。这话很易被认为保罗邀功,所以他立即加上这原不是我,不是人,乃是神的恩的功效。他用恩典与他同在,而不是说神的恩“在他里面”等等。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我们今日的光景,没有一件不是神的恩典所使然。

――《读经指引》

你有否在你一生之中,因神作工的方法而深切的受感动呢?你有否注意神的行动和道路,竟然在千万人中,拣选你特为属神的子民呢?哦,我常常这样想,当我作学生的时候,神便拯救了我。在那四百多位同学中间,神的拣选竟落在我的身上!这件事怎会如此发生呢?我只是那一大羣青年人中的一份子,神却从那一羣里把我挑选出来!怎会这样呢?当我们想到神的恩典,如何借着奇妙的方法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只好俯伏在祂面前敬拜,并承认祂是神,只有祂是独一无二,独行奇事的神。

或者你要问,神为甚么要拯救你呢?让我告诉你,因为祂乐意拯救你,因为祂需要你,便拣选了你,并亲自把你带到祂面前来。所以我们既然如此的白白蒙恩,除了虔诚的敬拜祂以外,真是无话可说,也没有甚么可作的了。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传是现在进行式;表示这是保罗及其它使徒经常传的道,是正统的福音,所有使徒惯常传扬的道。你们也如此信了,提醒哥林多人,这是他们信仰的基要。他们当初信主作基督徒,就是相信这个信息,任何别的都属偏离正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传基督,就是传复活。接着他问,从这亮光看去,怎能否定复活呢?死人一字没有冠词,是一般性的用法,“死人复活”,是论复活的概念,而不是论“所有死人”( BDF 254(2 );这一章里只有29、35、42、52节中,nekros一字有用冠词。

)——《丁道尔圣经注释》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Oude(甚至连 )即“亦不”的意思(BAGD )。保罗的论据是,基督既是十足的人,也像人一样死了,那么若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那指示式(inferential )的分词ara(NIV删去 RSV作“then” )表示下文是前文的必然后果。枉然(kenon )放在前头,表示加强语气,这字是“空虚”(empty )的意思。若基督没有复活,那么传道就是枉然,没有实质的,不但保罗所传的,更是所有使徒所传的(11节 )也属虚空。复活表明神在基督身上活现,若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个骗局。传道(kerygma不是指传道的行动,而是指所传的信息内容。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复活的基督,乃是我们传扬的中心;『我的信息是耶稣』。复活的基督,又是我们信心的中心;除祂以外,所信的尽都徒然。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见证的中心;若不以祂为一切,我们就是『妄作见证的』(14~15 )。不只如此,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脱离罪的能力;若不是祂,我们将『仍在罪里』。复活的基督,又是我们永远的盼望;若没有祂,我们就『只在今生有指望』,那『就算比众人更可怜』(17-19 )。

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人生的意义;若缺少祂,一切都是虚空,那么『我们就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32 )﹗――《读经指引》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仍在罪里。』保罗没有说,罪案没有除去;因为基督已经死了,罪案是已经除去了。但是,基督若没有复活,就要仍在罪中,就所得的救恩只有一半。在这里,你看见复活的紧要。―― 倪柝声

只在今生「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今天世上不信基督的人很多,许多人过得也不错,而信主的人生活并不一定比别人好, 并且可能有因信仰而来的难处。所以若只在今生有指望,那真是比众人更可怜,没有什么好处,若不是为着来生的好处,又何必信呢?

圣经对此讲得很清楚,主耶稣一开头就是传「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 )为主受苦的有福了。因为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 )。人信主就是为的不至灭亡,反得永主(约316-36 )。自古以来的圣徒都是羡慕一个天上更美的家乡(来1116 )。保罗所传讲的中心就是信主得救,盼望主来(林前152 腓320 )。雅各、彼得也都非常注重主来,盼望神国(雅57-8 彼前14-7-13 彼后111 313-14 )。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更完全讲到未来的事,看到圣城新耶路撒冷的荣耀(启211-10 221 )。

因此,一个信徒什么时候失去对将来的盼望,失去对属天永远的追求,他什么时候就堕落,属灵的情况就完全不对了,那就是离开了信仰,背离了神的旨意,入了迷惑,被今生、肉体、世界上的事所吸引、缠紧、捆住了。不在属灵的清醒状况中,过的是虚空的日子,心中也不会有平安和喜乐,惟独对来生有盼望,追求属天永远的事,等候主来,才比别人更为有福。

──《每日天粮》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但是反义字:信徒绝不是人间的可怜虫,复活的事实改变了一切。保罗说得又简明,又肯定,半点疑惑也没有。他用的是现在完成式已经复活(见4节 ),真真确确用尽了“完成”的含义。基督不但在历史上某一天复活了,而且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初熟的果子是禾稼中第一捆禾穗,要带到圣殿献给神;这一捆叫全部庄稼成圣了。还有,初熟的果子也指后来的果子,两个意思都适合。基督并不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祂曾亲自叫一些人复活,可是他们日后还是死去了。基督的复活却是不再死的生命;这样,祂是跟随祂的人的先锋;“基督的复活,是属祂的人复活的保证”(Hodge )。睡了之人是现在完成式分词,指信徒离世后保持的状态。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这些话实在是有超越的含义!多么令人兴奋与感动!它们使人思想,感到话语有何等尊贵的价值。这实在不是人的口舌与头脑所能产生的,却带着天上的记号。

那一天主耶稣复活,成为初熟的果子,成为圣殿中大祭司摇动禾捆的初熟稼穗,代表在田间千万禾稼的收获。这既是代表性的,就可包括所有的一切。复活的主代表所有的信徒,他们的身体因主复活的形象而更新了。

祂是典型——祂的身体外形仍旧一样,凡认识祂、爱祂的人仍可认得,甚至祂的声调也是没有改变的。祂的身体是祂心灵的表现,不再回复到朽坏的肉身,不再有疾病与痛苦,所以信徒可以享受同样的经验。

祂是凭据——祂不只是复活的主,也与我们众圣徒联合起来。神的能力怎样在祂身上,也必在我们身上。在主里面睡了的人必与祂一起活过来,在地上还存留的人就都被接到天上。凡被主买赎的圣徒无论怎样卑微都蒙拯救,在神的天使号角吹响的时候,大地所拥有的,都好似胚种一般在收获的时候成为成熟的庄稼,信徒的复活也是这样。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基督复活】

问:读《基督人报》第十一期「问答」,见漳州简君问题「旧圣徒的复活」,请解:「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是否与:「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有冲突?

阁下之回答,言主耶稣并不是头一个复活的人,更言以利沙与主耶稣皆曾叫人复活。虽末了说明「主那样复活,只有祂一人」。然如此问答总不免起人误会,恐人以为主之复活,与以利沙及主耶稣所使之他人复活相同了。鄙人的见解,以为以利亚、以利沙及主耶稣所使之他人复活,并非将来灵体之复活,乃是人死过以后,灵魂又回来,复归人肉体;在世上又活若干年;末了,仍归于死与他人一样。主耶稣之复活,实是头一个复活的人,即灵体复活之头一个(林前十五 )。而所言之圣徒,愚窃以为亦系灵体复活。观第五十三节,说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方能从坟墓里出来可见。无论何人皆不能在主耶稣复活之先。且「显现」二字亦证明非系肉体,乃系灵体,更可见死亡之权,主若不打破,他人纵能从坟墓中起来,却不能出来。或有人以为如此解,与号筒末次吹响圣徒方复活之语有冲突。愚窃以为此乃圣经中变例;乃神特使之为主复活作证据耳。至于常例必待号筒吹响之时,信徒方一齐复活。是否有富,伏候尊裁。

答:旧约先知和主耶稣在世所复活的人,以及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之圣徒,到底是否已得?灵体,乃神最通博的仆人们,所不能意见一致的。所以,究竟也难说定。并且这点在我现今的经历看来,与灵命尚无若何的关系。所以,我们只可放之。先生以为有灵体复活者,主耶稣乃是第一人。若然,则先生所说的,就是证明我「像祂那样复活者,只有祂一人而已」的话了!如此的回答,就是表明主和以利沙及主所使复活之人的复活就是不同的。「那样」就是特别。赞美主,因祂在诸事上居首位!―― 倪柝声

】『初熟的果子』,乃是以后众果子的保证和标本。初熟的果子熟了,就保证其余的果子即将成熟;初熟的果子形色和质地如何,就表明以后也必更多的结出同样的果子。感谢主,基督就是我们初熟的果子。

祂已复活,进入丰满荣耀;就保证我们这信祂的人,也必随祂进入丰满荣耀,和祂完全一样﹗――《读经指引》

主复活那天,正是初熟节献禾捆当作摇祭的日子,表示不久将有更大而全面的收成;所以主复活也就是我们必复活的明证。―― 牛述光

基督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何意?】

答:圣经记载耶稣曾称已死了的人为睡了的人,祂在世未受死以前,曾经使拉撒路,拿因城寡妇之子,及睚鲁的女儿这三个人从死里复活,为了是显出神迹来,使人来信祂归荣耀于神,但这些人复活之后,是灵魂回来,还是有他们原来的身体,并不是得了灵性的身体,(参五五题 ),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从旧约所记以色列人的初熟节意义,他们献上初熟的大麦一捆,此节是在逾越节后之第三日,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所以保罗作此称谓也,既因初熟的果子是基督,将来照样一切信祂的人也必都要复活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保罗称那稣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意即主耶稣是第一个复活的,但那稣在世时也曾叫三个人复活,他们的复活与耶稣的复活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在路加福音八章已经研究过,请参阅。主那稣在世时,曾叫三个人从死中再复活,即成人拉撒路,拿因寡妇的独生子、是少年人,及睚鲁的十二岁女儿。但他们再活以后,再过几十年,又离开世界再死,所以他们的再活,只能称之为“还魂”或“回灵”。但

主那稣是第一个真正复活的人,因为真正的复活乃是活了以后不再死,而且复活后的“灵体”不受时间、空间与物质的限制,可隐可现,可食可不食,主那稣复活后便是如此。所以主那稣的复活,是真正的复活,保罗称他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如果上述三个人的再活也被称为复活的话,主那稣便不是“初熟的果子”,因为除了上述三人以外,旧约也有人“还魂”,王上十七章,以利亚使寡妇之子还魂;王下四章,以利沙使书念妇人之子还魂再活。以利沙死后,有人葬埋死人,那死人因为碰着以利沙的骸骨而再活。此外,主那稣被钉十字架之时,也有许多圣徒“起来”,到那稣复活之后,才从坟墓中出来,向人显现。这些人都是“还魂”,但并非主那稣那样的复活不再死。

因此,主那稣的复活是真正的“复活”,别的人是“还魂”。说:睚鲁女儿的“灵魂回来”。在说:那小孩的“灵魂仍人他的身体”,均表示“还魂”或说“回灵”,可是再过几十年,他们仍与别人一样再死。

主那稣真正复活了,以后不再死,我们将来也要享受同样的、不再死的荣耀复活。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因一人而来,指第一次犯罪带来的刑罚,不只是肉身的死,但也包括肉身在内。“人犯罪后,进入一种新的状态,被死所控制,以死为标记的状态。属灵的死与肉身的死,多半不是分开来看的,两者互相牵连。”( 莫理斯,The Wages of Sin(丁道尔出版-1955 ),p.12)。亚当的罪不但叫自己遭殃,也带给一切后代。可是,如果亚当的罪有这样长远的后果,基督的复活就更该如此了。祂的复活不只涉及祂自己,也临到相信祂的人。死从亚当进入世界,同样,生命透过基督来到世界。保罗一再说因一人,强调了道成肉身的真实。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亚当一样。因此,因一人全人类被毁,也因一人而夸胜,这是合理不过的事。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指出人类因为与始祖的关联,是必死的。不过,这肉身的死只是一个记号,一种刑罚,这观念引申更深远,是属灵的恶果。我们与亚当在罪咎上联合了。换言之,人类在这事上一律承当了。但正如亚当的罪带来无比的罪果,基督的作为同样带来无比的善果。不过,在亚当里的众人,与在基督里的众人不是相同的。“两个亚当各担任了一族类的头──旧的和新的族类”(Hering ),不是每个人都属于新的族类。这一节并不表示认同世界大同主义,保罗是说,在亚当里该死的,死了;在基督里该活的,活了。都要复活,不单指复活,而且包括基督赐给属祂的人丰盛的生命。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Tagma,NIV译作torn(中文作“次序” ),原是个军事用词,指一队军人,后用途渐普遍。第一个次序tagma是基督,初熟的果子(一个tagma只有一个人 不太常用 巴勒特提议作“阶级” )。其次是那些属祂的人,或更正确地说“基督的人”。在祂来的时候('at his coming' ),显然是指主再来。保罗用parousia,基本的意思是“来”或“在”,后被信徒专用作主再来的意思。戴斯曼(LAE- pp.368~373 )举例说明这字通用作皇帝御临,基督徒用这字指至高的王来临。

——《丁道尔圣经注释》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末期一字是telos,这字从没有指一班人的(若指第三tagma就必然是一班人 )。Hering说“在圣俗文献中,全找不到telos有这用法的。”它的意思是结局,或目标,是有目的的,是万事的结局,是高潮,一切都指向这个时刻。无论如何,保罗在这章里,讨论的是信徒的事,完全没有涉及恶人的结局;他只提及两种“次序”,基督和信徒;然后就紧接论到最末后的阶段了,一点也没提及未信者的际遇。那时是hotan的不定式;时间不知道。希腊文basileia(国度 )译法有很强的含义;是“统治”而不是“疆土”。保罗心目中是想到将来基督终于完全统管万有万民;祂必作王掌权。然后,祂要将权位“交给”父神。一切与神对抗的,都被制服了。因此,保罗描写基督把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这三个字也许并不一定指三种不同的权位,而是统称所有有权有位的,到那日没有一个不服在基督之下了。毁灭(katargeo,基本上是“作废无用”,“无效用”,很合这里的意思。保罗在此不是说有战争,也不是统治者下台,而是一切在基督以外的权位,都完全不生效用了。虽然这一句在“交给父神”之后,事实上却发生在之前(从希腊文的时态可见 中文次序正合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基督既是这样一位得胜的君王,所以我们无须害怕撒但的攻击,因为牠早已被主击败了。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主,就能凡事胜过魔鬼。

――《读经指引》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死亡(前有定冠词 )是句子的主语,而最后的仇敌(没有冠词 )是述语:“死亡被毁灭了,它是最末的仇敌”。这里强调死亡,是我们的仇敌,且是最末的仇敌。毁灭是katargeo,如24节一样。时态是现在式,用现在式来描述未来的行动,特别显得逼真实在。死亡要失掉一切威势。Lens祂认为死亡既有赖撒但及罪恶而存在,那么,这些既对付净尽了,死亡这最末的仇敌也必然消失。12节“有人”说“没有复活”,保罗响应说“将来没有死亡”(参Findlay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有人认为他是指基督,但看来是指“父神”更有可能(参RSV )。开头的字句与很相似,那里指神所赐给人的统管权,人是创造的高峰。这儿却只用在基督身上,意思更广远,因为依经文背景看来,一切包括了“父神”以外的万有;“万物”是强调式的。这里很特别,时态有了变换。神叫万物都服在(has put )是简单过去式,指一次过完成的归服,但都服了祂(hes beenput under Him )却是现在完成式;就含有一种永久性归服的意味。“那叫万物服祂的”(Who put )又再用简单过去式,再指第一个动词所说的行动。因此保罗的意思是,父神把统管一切被造的全部主权,无限量地给予子;当然,这并不表示父神自己的权势有任何亏损。对保罗而言,这是明显的(delon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服”的过程到了子服在父之下,就达到了高潮(保罗唯这一次这样称呼耶稣 )。有人觉得这很难接纳,似乎三位一体的神,有一位低于另一位。但要记住,这里保罗不是谈到父或子的本质,而是说基督所成就并将要成就的事。祂为我们死,复活了,将要再来,毁灭一切与神为敌的。这一切工作的顶峰,是当祂把国度归给父,父是万有之源。当祂成就这一切时,祂是个人,有着某种顺服,是这分任务所必须的,一直等到功成圆满。这一切的目的(hina ),是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他说“神” 不是“父” “神”的意思原是这样 )。这句话很重,因为到那日,一切原归祂的,都要完全归回至高者。加尔文说,“一切都要归回神,神是万有的始与终,使一切都与神连结。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难解的经节,有的认为在此是指当地的一种风俗。有人替那已信主但未受洗的去世亲人或朋友施洗。据所知道,在第二世纪确有这种洗礼,但这些多半与异端有关系。保罗并没有说他们是对的,只不过引这个来说明复活这件事情。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比较好一点。就是保罗在这里所指的『死人』,就是指一班受洗时是活的,现在已经死了的人。『死人』就是『已经死了的人』。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为死人受浸究竟意思如何?】

答:保罗说:「那些为死人受浸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他们受浸呢。」这里所提为死人受浸的事,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解经家们曾经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皆无确切的圣经根据,因在全部新约中此处提及为死人受浸之事,所以综合言之,可作一下之几种解法:

①有人以为这是指活人代替那信而未受浸的已死亲人或朋友受浸,据说在第二世纪,确有提倡这种浸礼,但该时代系晚于保罗一世纪,并且在使徒时代的历史中,也无这种洗礼的规矩,可见出于当时的异端迷信,故此不能采纳。

②有人以为这是教会主持人为死人施行浸礼。希望他能得救,据说在哥林多教会曾经有人如此荒谬之举,而保罗就以他们这种错误的事,来反驳指斥那些不信从死里复活之真理的人。

③人有以为「为」字在原文没有代替之意,所以不是指活人替死人受浸,乃是活人为已死的信主的亲戚朋友缘故,自己立志悔改信主而受浸,如有些女儿因母亲临时之前,劝他们信主,希望将来在天堂里可以再会,为了这缘故,其儿女以后就信主而接受浸礼,若然,则保罗所说本节的大意,即若已死的亲戚朋友总不复活而得永生,那些为亲戚朋友的缘故而受浸的人,将来怎么样呢!岂不是失望么?因何要为他们受浸呢,此解较为合理。

④有人以为处「受浸」二字,非指信徒平时加入教会时所受的浸礼,乃从保罗说的「时刻冒险,天天冒死」语意来作解释,系指传道者为那些死在罪恶过犯中的,带领他们归主所受的苦,如同主耶稣所说:「我有当受的浸」,其意即指祂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死所受的苦(参九十题 )。保罗在此述说传道人为领人归主所受的苦,其目的是要使他们得永生,若他们死后仍不能复活得永生,那为他们如此牺牲,冒死受苦的浸,岂不是都归徒然无益处,此解更为合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为死人受洗”到底如何解释?】

全部新约圣经只在此提及“为死人受洗”之事,解经家对此语颇为头痛,他们的各种解释如下:

一、“为死人施洗”,即该人已死,教会主持人仍然为他施洗,使该死人的尸体行礼如仪。据说哥林多教会有人如此“胡闹”,正如在他们教会中有种种胡闹的坏行为一样,这不过是一种败坏的行为而已。但保罗正好“将错就错”,利用他们这种“死人也受洗”的事来驳斥那些不相信复活真理的人(参阅使徒行传十七章雅典人以保罗所传、那稣复活之事为怪 ),意即如果那些人不相信信徒将来会复活,却为死人施洗,希望他们得救,将来也有权利享受复活的荣耀,岂非矛盾?

但保罗并非同意“为死人施洗”的荒谬之举。

二、有些为子女的已经信主,但父母未信主。哥林多教会竟有人“发明,,活人代替死人受洗的方法,使已受洗信主的儿女为新近死去的父母“再受洗”一次,是代替已死的父母受洗,希望未信而死的父母因活人的“代洗”而得救,将来也可享受复活的权利。

保罗就利用他们这种事实,来驳斥不信复活的人,其理由与第一解释相同。

三、第三解释法是“灵意解”,谓“死人”与保罗在下文所说的“我是天天冒死”及“明天要死”,均带着浓厚的属灵意味,并非指身体的死,因此这里“死人”一词,是指保罗在罗马书所提过的“与主同死、同葬、同复活”,或歌罗西书所提及的“你们已经死了”,又“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西三章 )等同意,指一个受洗归主的人,在属灵的地位上,对世界已死。

所以这里“为死人受洗”,是指一个信徒看自己是死的,他们希望受洗归主后,将来有权利享受复活的荣耀。但哥林多竟有人不相信死人复活,保罗用此语作驳斥的论据,意即“如信徒不会复活,何必要受洗,而自视为已死的人”?

四、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眼睛及读经读得太快所欺骗。这里是说“为死人受洗”,不是“为死人施洗”。“受洗”是指自己接受该洗礼,“施洗”是指主礼人替信的人行洗礼。

如果是“为死人施洗”,即上面第一说的情形,一个信了主而未接受洗礼的人,既然死了,主礼人仍然行礼如仪为死人的尸体施行洗礼,使他完成“信而受洗”的程序。

但“为死人受洗”则意思完全不同。上述第二个说法是其中一种解释,即活的人为死者的缘故“接受洗礼”,不过这第二解释则有“重洗”的嫌疑,哥林多教会是否真有人为此实行,并无左证足以证明。

最合理的解释乃是这样,这里可举两个例:

①一个为妻者信了主,受了洗,后来死了,她那个未信主的丈夫因为希望将来有机会在复活的时候与所爱的妻相会,或说大家在天家能相会,于是未死的丈夫“为着已死的妻子”也信了那稣,也接受洗礼。

因此,中文圣经如果改译为“那些为着已死的人而接受洗礼的……因何为他们而接受洗礼呢”?则意思清晰得多。请注意,保罗的原意乃是:

并不是,替死人施洗”或“替死人受洗”,乃是“为死人之故而自己接受洗礼”。

②当时,罗马皇帝已开始迫害教会,在罗马城外的斗兽场中杀害许多基督徒,这些基督徒甘冒生命的危险,仍然热心事主及带领人信主。有些基督徒被捕而殉道之后,那些被他们带领归主但仍未受洗的人也不怕危险,竟然接受洗礼,他们是为着那“带领自已归主,已为主死的人”而接受洗礼,哥林多教会称之为“为死人而受洗”。他们受洗的目的是希望将来也享受复活,与带领他们归主的人再相会。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希腊文把“天天冒死”放在先,是为加强语意。保罗的危险是千真万确的,而且是经常的;他从未脱离凶险的威胁。他用的是肯定的ne(多用在起誓 新约只在此见 ),接下去是“指着你们所夸的口”,这句很不容易明白。可能指保罗以哥林多人夸口:“因你们已得的光荣(或夸口 )”,把“你们”当作受位。又或指哥林多人以保罗夸口:“我从你们所得的荣耀(或声望 ),因为你们是我事奉的果子”。NIV取前者,也许是不错的。莫法特把这意思说明出来:“我没有一天不涉死门关!弟兄们,我以你们对我的夸耀发咒这样说。”保罗虽然有许多事责备他们,却仍表露这种满足之情,的确令人希奇。

——《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在以弗所有同野兽战斗的事情吗?】

答①保罗说:「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这里已很明显的是他以寻常世俗的人作比喻,他们中为眼前名利和荣耀,去参加斗兽冒险的运动,而未能顾及来世永生之事,保罗认为若存这样的观念和盼望,冒险传福音,只为今生肉体名誉和吃喝享受为目的就要完全失望,一无所得,反要遭受打击了。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的事,也并非指保罗实在被仍在如罗马皇帝为迫害教会信徒所设的斗兽剧场中,乃指他的仇敌逼迫他如同吼叫的狮子猛烈的野兽一般,因保罗是罗马籍的公民,不能被仍在剧场内,并且他在以后所说的各样苦难中,也未提到此事

②从保罗曾经数次提到在场上赛跑,得奖赏,得冠冕,较力争胜,斗拳等这些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名情词形看来,似乎也有可能他是一名运动员,可能在以弗所和别人一样参加过斗兽运动项目,但笔者总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出于一种臆测,不过保罗是以他当时哥林多人所熟悉的运动情形,来作比喻讲明属灵的战争,其勉励信徒应当如何努力奋斗,求得将来天上的赏赐为目的而是矣,参二一四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你们要醒悟为善,是eknepsate的意译。这动词本意是“酒醒过来”(参Weymonth “从醉乡醒来” )。“叫他们醒悟过来”,实在再合适不过了。Robertson和Plummer认为“这些怀疑复活的人,自以为思想清醒,指信复活为狂妄”。若是这样,保罗用这动词就更切合了。不要犯罪提醒我们,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是互相关连的。表面上看来,保罗在讨论教义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事实上,保罗所有书信中,一直强调教义要正确无偏差。因为教义引进行为,偏差的教义,至终引致犯罪的行为。因为表示保罗把生活上的失败,归咎在思想上的不正。有人不认识神是“haveagnosian”( 就是“执意无知”;这名词不是指知识上的无知,而是在宗教的范畴无知。在神秘宗教里,这是指“没有宗教经历,或没有灵的辨别能力(BAGD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

(34 ),我较喜欢美国标准译本的解释,所有基督徒都是「活?」的(22 ),而不是所有基督徒都是「醒」的。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But(或 )是强烈的反义字alla。有人(这字是一般性的 )根本不理会保罗上面陈述的行为态度,就提出对质。保罗可能在引述某人的话,也可能想象反对者会说这样的话。死人怎样复活?是质问进行复活的技巧方法;带着甚么身体来呢?则问会有怎样的形体。这些希腊质疑者以为身体一下子就会腐化,只要提出身体如何,就把复活这想法变成笑柄。一堆腐化了废物,能复活出怎样的身体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切生命的子粒,『若不死就不能生』,这是宇宙间的定律。同样的,我们所得属灵的生命若,要达到将来复活的荣形也,必须经过长时间死的阶段。凡肯与基督一同受死之苦的,也必与祂一同得荣耀

――《读经指引》

荣光有别「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当我们看到人死的情况是非常可悲的,所有的盼望都完了,与世长辞,与亲人永别,自己不知何往,只有坟墓是他的下场,人间的快乐不能再享受,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再也看不见,生命终结,身体朽坏,永归灭亡,岂不可悲!

然而在基督里的人却不如此,有复活的盼望, 并非与世长辞,亲人 并非永别,身体也非灭绝。当主来的那一天,都要复活(帖前413~ 18 ),这必朽坏的要变为不朽坏的,这必死的要变为不死的(林前1552-53 ),主要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 )。那是属天的形状,是属灵的,荣耀的,强壮的,不朽坏的身体(林前1542 ~49 )。

但天上的荣光也有不同,那时义人在神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太1343 ),智慧人必发光如星(但123 ),而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照样,将来复活后的荣耀是不同的,有大小之别,亮度不同,色彩不同,可爱的程度也不同。这不是一件小事,乃是永恒的差别,将来荣耀的分别,是根据今生圣洁,谦卑,受苦,像主的程度(约壹32-3 太184 罗817 )。既然神是随意给一个形体。那么,讨神的喜悦,凡事遵行祂的旨意,就必蒙祂赐更荣美的形体。

──《每日天粮》

将来在永世里的荣耀,并非单调的一律,乃是各有各的荣光――『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这样才显出基督的荣耀乃是丰丰满满的荣耀。因此今天在教会中,应该容许各种的不同的和谐的存在,那才显出基督的丰盛;若是伸出人工的手,硬性作成一律,那就违反了神永远工作的原则。

――《读经指引》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死人有指定的冠词(指“已死的人整体” 见12节 )。下面的动词并没有加上主词,但必然是指身体(NIV加上去了 希腊文原是没有的 )。保罗用的例子很广阔,有各种现象,不同的身体,天体等等。不过种字表示他主要引用撒种的例子,说明结出来的,是新的,有生命力的个体(36节 )。他为要指出现在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的分别,首先提出朽坏与不朽坏的问题。NIV翻译腐坏(perishable )及不腐坏的(imperishable ),严格上是指Corruption及incorruption(朽坏及不朽坏 )。“朽坏”主要是指身体会腐烂,但是当然也包括肉身与道德朽坏两者之间的比喻。“不朽坏”一字,常用来代表将来生命的质量,在这里就更贴切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今日的肉身和将来复活身体的对照:(1 )必朽坏的――不朽坏的;(2 )羞辱的――荣耀的;(3 )软弱的――强壮的;(4 )属血气的――属灵的。

――《读经指引》

】拉撒路复活了,但不是荣耀的复活,他还是死了;他复活时蒙着布、捆绑着、带着死人的样子,圣经还称他为死人:『那死人就出来了』。我们将来的复活,是更美的复活,是荣耀的复活我,们的身体要改变成为荣耀的;荣耀的样子乃要像主。―― 谢模善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血气译自psychikon一字,指“灵魂或生命”(psyche );康哲民译作“psychical”,NEB译作“animal”;Thrall解说,“人类被视为天然世界的一部分”。包括今生的每一方面,尤其用来与超然的生命对比。血气的生命并没有甚么邪恶或可耻(除非人可以活得更高尚 而偏故意要活在低的层次中 )。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如今的身体,适合今生的生活。与psyche,就是生命的情理原则相配合。可是,这个身体对于未来的世界,则全不合适了。那时,需要一个属灵的身体,适合灵性的生活。这不是指一个“用灵造成”的身体,而是能“表达灵性”的,“切合灵性需要的”身体。经文末了,保罗总结说,既然有血气的身体,就必然有配合灵性的身体。灵性的身体当然与人的灵密切相连,正如现今的肉身与在世的生命密切相连一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记着说:第一个是属于地,第二个是属于天。第一个是属血气的,第二个是属灵的。圣经中最希奇的,就是神在圣经中常常拣选第二个的人。为甚么呢?林前十五章是讲身体的复活,但按属灵的原则来看,就是凡属灵的是在后,凡属血气的是在先。这就是神为何拣选在后的、拒绝在先的缘故。并且神不要第一,而要第二的,这是因为凡生出来就有的,就是属第一个的;第二个的就是本来肉身所没有的,从圣灵生了才有的。这里我们就树立了『第二的原则』,或称『第二的律法』。―― 倪柝声

】基督是『末后的亚当』,说出祂结束了整个亚当的族类;基督是『第二个人』,说出祂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类。凡在基督里的,也都在末后的亚当里结束了,又在第二个人里活在神面前。阿利路亚!基督乃是全人类的转折点。

――《读经指引》

】「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末后的亚当』,是指在肉身里的主耶稣;『叫人活的灵』按原文是『赐生命的灵』,当然是指圣灵。这里清楚告诉我们,主耶稣经过死而复活,就成了赐生命的灵,化身成为另一位保惠师,就是真理的灵(原文『实际的灵』 ),来与我们同在,且要在我们里面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头一个人,当然是亚当,他是ek ges,“出于地”(e祂代表起源 ),他是choikos,“属土”(用尘土造的 )。第二个人是基督,再与亚当对照;这次对比的不是所成就的工作,或本性的成分,而是对比起源。基督虽然出现于世上,生活,死亡,复活在世上,却不可当他起源于地上,如亚当。祂是出于天,有人在此回望道成肉身,也有人展望祂再来。不过,保罗其实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方面,他只不过拿基督属天的源头,与亚当属地的源头来作对比。

——《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这儿用“属天的”这形容词,而不用“出于天”,表示他的本性属天,而不是指他的来源。不过,最要紧的是结论,凡属天的也就怎样(希腊文“the heavenly” )。其实,在保罗心目中,在哥林多人心目中(包括一般希腊人 ),所有人都是“属土的”;我们的身体是属土的身体,就有一切属地之物必然的质量,就是必朽坏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亚当是神用泥土造的。我们从前怎样如同亚当有罪、会死,现今既已成为属乎基督的,也必怎样如同基督复活、荣耀。

――《读经指引》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我们既有译自动词phoreo,比一般phero更加强有力。后者意“带有”,而前者指经常不断的带有(常用在穿衣上 参53节 )。因此,这里用这字很合适,保罗是指我们经常的状态。所用的简单过去式,Parry认为是指其始源,“开始穿上”;又或从复活的角度来看,可视地上的一生为一整体。这句话所指的“有”,是指整个生命,不只是一部分。形状(likeness eikon )──更好是用形像image 用于指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这字可以单指代表性( 例如银币神王的像(eikon )亦可指更准确的形像。这里所说的,是与原本吻合的复本。大部分古抄本在本节下句用let us bear“让我们要具有”,而不是必然有(We shall bear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我告诉你们说一句,加强了下面的重要性。用血肉之体指今生的生命,是常用的字眼。“血肉”是身体中两种最重要的成分,最易于朽坏。因此,这话最适合用来提醒我们,生命短暂,躯体软弱。这话并不是指道德上的脆弱,单用肉体( flesh一字则有时指道德上的弱点(屈梭多模指出这用法包含“恶行”的意思 )。但血肉(flesh and blood )连在一起用,在新约里似乎全指身躯方面。这句说得很突兀,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截然否定了复活的任何指望。因此,承受永生的,不是这个躯体。耶利米亚(J. Jeremias )肯定这话不是指已死者的复活,而是指基督再来时仍存活的人(NTS- 2- 1955~56- pp.151~159 )。顺带一提,不能是单数的;血肉当作一单位看待。承受一字不该过分斟酌。严格来说,这字是指“承袭而得来的”,但新约有时用来包括一切拥有的东西,不管是承受的或其它方法得来的。血肉与朽坏的连在一起用,表示主再来时,不论活着的或已死的,都不能以本来的样式进入神的国,必须经过改变才可以。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一霎时译自atomos,“不能分割的”,指最微细的单位(我们的atom“原子”从此而出 ),表示最短的时刻。眨眼(rhipe )一字与“投掷”有关。眨眼之间表示目光一投,或眼睑一翻的时间。号筒与旧约有关,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也出自当时犹太教对末世的观点,TNTC- p.93注 )。号筒通常在庆典凯旋中出现,这里两者都合用。号筒吹响,似乎是叫死人起来。末次不是指一连串号筒(如拉比的看法 ),而是指世事的末了,是末世的记号。死人要复活成不朽坏的,保罗接着再说我们也要改变。他再三阐明,我们再也不会像如今的生活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提不是一件历史上所忽然发生的,乃是逐渐的一天一天走到被提的地步。这里所说的一眨眼之间的改变,是指着身体说的,不是指着生命说的。被提是同行,不是飞。是与主同行到荣耀里。一个基督徒在主里的经历是连环的,是死,而活,而被提。一环过一环,至终走到荣耀。多少时候,一件事是顶难顺服的;但是多一次的死,主的生命就多一次的充满,被提也进了一步。―― 倪柝声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注“变成”原文作“穿”。下同 )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变成可作“穿上”,“穿”的比喻指出身体原不是真正的本人;它只是衣服而已。将来的生命真人要穿上另一套衣服,这是比喻的说法。不死的(athanasia )在新约甚少出现(只在54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变成』当译作『穿』;复活的人带来一个灵性的身体,活着的信徒神给他一个灵性的身体,一穿上就立刻改变了。―― 牛述光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被得胜吞灭指死亡完全被打败毁灭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所等候的并不是死,我们所等候的乃是那早晨――复活的早晨。―― 倪柝声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死亡已完全失败了。kentron(毒钩 )可能指刺棒,也可以指蜜蜂的刺,或蝎子等。“死”是个恶毒的仇敌,苦害着人。但基督已把它的刺除去,对属祂的人已无能为力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死』原文为『哈底斯』,意即『看不见的世界』。―― 倪柝声

】罪仗着律的权势,把人钩入死亡中;但赞美主,复活的基督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因此我们若还活在律法之下,以致被罪钩入死中,那是何等愚昧。

我们若活在复活的基督里,就能欢然夸耀说,『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读经指引》

这里前两节说到罪,说到律法,说到死,然后下文就说神把得胜赐给我们。得胜,不只胜过罪,也胜过律法;不只胜过律法,也胜过死亡。这里有一个福音,就是神把得胜赐给我们每一个人。

――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道德问题才真正可怕,死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罪的工价”是死,这就严重了。死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主面对面同在,原是益处,不是损失。罪若赦免了,死就没有了毒钩。但若罪未清除,那就完全不同了,死就是恶毒的仇敌。毒钩不是死;罪才是。此外,罪另有一位意料之外的同谋和能源,就是律法。律法原是从神来的,保罗亦说过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可是它无法叫人得救。事实上,律法把我们该达到的标准摆在面前,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律法就成了罪的堡垒,使我们全成了罪人,一律定了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他使恩典作“王”,代替了罪作“王”;祂把毒钩拔除了,所以保罗能够说感谢神!。这里用现在分词(NIV用gives ),可以表示赐人胜利,原是神一贯的性格,也可以说,我们如今有分于这胜利,而且每日都享用它。屈梭多模用这问句说:“这一切既已成就,死亡还有甚么得胜的余地呢?”回答说:“靠律法么?不,律法已解决了;因罪恶么?不,它已完全消除了。”基督徒的生命本质,是胜利的生命。这里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完全的称谓,加强了祂的威荣地位。基督徒能胜利,惟靠基督所成就的途径。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一节中文译得不顶好,照希腊文当译作:『感谢神,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得胜。』得胜是神郁备的一件东西来赐给我们的。我们的得胜,是白白得来的,不是自己用力赚来的。我们有个顶大的错误思想,就是以为得救是白白得来的,而得胜却靠自己。

――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多作主工「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我们所有的信徒都像仆人一样,将来要在主面前交账。我们怎样用主所给我们的一生光阴,才干、金钱,以及一切所有的;怎样过我们一生的生活,究竟为主作了什么,如果整天闲站,虚度光阴,白占地土,就要受至惩罚,更不用说犯罪作恶,随从肉体情欲,违背神的旨意了。

许多信徒也觉得不该糊涂的度日,一生白白地过去,却不知道作什么才好,似乎没有目标。工作的方向,找不着门路来事奉主,我们究竟能作什么呢?

首先应当确定的,就是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主,完全为主用,不再为自己。凡不是为着主的就不作,凡所作的都是为主而作,有了这个基本的原则以后,就要求主指示我们当为祂作什么,能为祂作什么工作。如果不知道,就当每天多读圣经,多祷告求主指示。我们从圣经中会渐渐清楚,应当为主作什么,主的工作在那里。例如传福音,作见证,领人归主,帮助软弱的肢体,寻找迷失的羊,服事众圣徒,为万人代祷,以及各种施舍、行善、荣耀神的事、借着祷告求圣灵引导,环境的安排,预备机会。如果有心想要为主作工,是不会找不到工作的,若无心,遇见机会也要错过。

──《每日天粮》

『所以…你们务要坚固…多作主工…不是徒然』。这『所以』就是说出,我们能以坚固不动,我们的劳苦作工不致徒然,其根本都是在于复活的基督。基督乃是我们站住的原因基,督乃是我们劳苦的价值。

――《读经指引》

保罗对于弟兄姊妹的劝勉,最终归结在两点上:(1 )要靠主『坚固不可摇动』;(2 )对工作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这两件事都有永远的价值。

――《读经指引》

例证


信心根植于历史“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


奥立华·史顿(OliverStone )制作了一部有关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 )的电影。他杜撰事实,之后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故事中“想象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或他对事实的诠释是很重要的;而历史的精确度却毫不重要。
第一世纪有些宗教领袖显然就用了类似的战术来描述基督的复活。他们受异教的信仰所影响而贬低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他们说耶稣复活是指属灵上,而非形体上。
对使徒保罗而言,这个想法是异端。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提到要有历史之真凭实据的重要性。他提醒他们说,复活的耶稣已显现给彼得,也给其他使徒、雅各看,同时也显现给其他五百多人看(林前155~8 )。这些目击证人大多数仍然活着,也可以证明耶稣复活的身体是与他死前一样地真实存在,只不过拥有了新的能力。
历史的正确性对于基督信仰的真实性是很重要的。那实实在在形体的复活证明了耶稣的神性,他为人类赎罪而死的能力,以及那永生的盼望。在耶稣里的信心是在真理里的信心,而真理即根植于历史。
我们的历史是被到处充塞的书记载着,
那是我们曾经想过,说过及做过的;
但是有一本书:圣经,揭开了正确的路,
是述说救主,神之子的事。
认识基督就是认识真理。


──《生命隽语》


为永生而活“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不可知论者罗勃·安格索(RobertG.Ingersll )在写给他兄弟的信里,反映出他对生命的看法。他写道:“我觉得我们已经越过了人生辉煌的高峰,日子越走越快,生命的里程碑越来越逼迫,我偶而会瞥见在生命道路尽头的高墙。不久前,我曾奋力前进,现在却又畏缩不前。年轻时,我们追求未来,像拥抱新娘般地拥抱它。到了年老,我们谴责它是个美丽的谎言,并且惊讶自己为何如此容易被骗。我们追求不可捉摸的事物,专注于逐渐消失的东西,对不可能的事抱着希望,等知道它真是不可能时又心生悔恨,并害怕事实必定如此,而力图去挽回那些爱情的幸福,也是徒劳无益的。而这朵有红花蕊的白花,也有着‘生命无法持久’的悲哀。”
拿这些沮丧的言语与保罗的话语做比较,可以看出保罗是因为认识基督,所以在面对生命临近末了时,能那么有自信地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提后47~8 )
你承认耶稣为你的救主吗?你是否为他而活?若是,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荣耀的未来。
神因他名的缘故,引领我们走义路,
而当我们在义路上行走,就知道它终将通往天堂,
在那荣耀的日子里我们的灵魂将升到天堂。
我们现今所追求的,
就决定了我们将来的去向。


──《生命隽语》

今生指望】

“谁知人倒欢喜快乐﹐宰牛杀羊﹐吃肉喝酒﹐说﹐我们吃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
有一位女子﹐自从信主之后﹐心中充满平安和快乐﹐生命有了很大的改变。她极盼望丈夫也能悔改信耶稣﹐虽然百般苦劝﹐他都无动于衷﹐总是硬心不信﹐他的妻子为他可惜﹐只有暗中不断为他祷告。由于妻子的好行为﹐并在生活上把最好的先让给丈夫享用﹐尽量的体恤﹐一天﹐丈夫觉得很不过意﹐就问她说﹕“你这样克己待我﹐究竟为什么﹖”妻子回答﹕“因为你的福气只在今生所以要让你多享受些﹐而我不要紧﹐因为今生是短暂的﹐我还有来世的永生之福﹐那是永永远远的。”丈夫想想说﹕“我也要信耶稣﹐让我们一起享受永生之乐吧﹗”
保罗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复活的次序:采取当时军队凯旋回来的情形作比方:前面是官长,其次是军兵,最后是俘虏。复活的次序先是基督,次是千年前的信徒,最后是千年后的人。一个是初熟,一个是收成,一个是打场后剩下的无用东西的焚烧。―― 牛述光

提及为死人受洗;其意如何?】

讨论死人复活的问题;真信徒盼望以肉身复活,能否实现?初期教会当时,希腊哲学家、知识分子以及撒都该党的犹太人都不赞成死人会复活;他们认为人一旦死亡,肉身就不能复活。耶稣钉死十字架后,葬在耶路撒冷的旧约圣徒复活显现,是当时很多人看见的。但撒都该人认为这纯粹是出于人类幻觉,又因为人迷信就将死人复活的消息传播散扬。综览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使徒以基督自己肉身复活作为凭证,指出信徒于末时必定亦以肉身复活。

循着这条脉络,保罗继而讨论每个信徒都欢欢喜喜地盼望复活。年老信徒久病不愈,自知离世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召心爱的后辈来到床边,若他们未悔改,这老信徒就敦促他们归向神。老信徒会说:「亲爱的年青人,我快要离开你们了,但我希望在天堂再与你相见,谨记在那里见我啊!但请记着,若不借着神的儿子,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将你们自己交托给主耶稣罢!」

年青人带着沉痛的心情离开病榻,深受感动,时刻惦记着老信徒诚恳的教诲。未信主的,可能会更加留意福音,甚至接受耶稣为救主及生命的主。还怀念着刚离开他们的老信徒,他们时刻愿意公开在人前作见证,在教会内受洗,一方面公开作见证,另一方面也是「为死人的缘故受洗」(前置词hyper应解作「为……缘故」 不是单单的「为」 )。

第一世纪的信徒看这段经文,绝不会错解保罗的意思;hyperton nekron乃「为死人的缘故受洗」,却非指世上信徒的信仰能算入已死但未信者的账上,无论死者与活信徒有何亲属关系也不能。综览整本圣经,救赎之恩只会给予信徒自己,信仰不能由这人赠给那人。然而,后辈受长辈临终敦促,深受感动,因而反省已罪、悔改信主,也就获救赎之恩,盼望将来以荣耀之身与敬畏的长辈相见了。保罗于29节所说的正是此意:「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第30节更以引伸:「我们又为何要时刻冒险呢。」到了第32节,保罗更加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

换言之,若死人复活只是人类一厢情愿所虚构的,基督也不会从坟墓里复活了。若基督不曾复活,整套福音便是凭空捏造,人也不能脱离罪恶、死亡与地狱了。「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因此,肉身复活的教义并非基督徒虚构出来的,却是得救赎的基本要素。然而,人只有悔改,响应主的呼召,才得救。救恩绝不能转让,人也不可代别人悔改。圣经绝无提及替人悔改,使人得救之理,这种理论完全歪曲了圣经在救恩方面的教导。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不要自欺引出一句格言来,就如在Menander所见的话( Thais, 218;有人认为早在优里皮底斯(Euripides 希腊悲剧诗人 480~406?BC--编注 )已出现)。Homiliai译作company(交友 )大概是正确的;不过这字多半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尤其是谈话的沟通( 英文的homily(训诫 )从此而出)。善行(character )译自ethe;复数,译作“习惯”更贴切(BAGD )。保罗说,交了不良的友朋(那些不信复活的人 ),会败坏信徒的行为习惯,叫人偏离真道。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滥交』两个字,应该翻作『不正当的交通』,或作『失当的来往』。『败坏』两个字,在英文里是朽坏的意思,像木头一样,朽坏了,生虫了。『善行』这个词,轻一点可以翻作『好的礼貌』,重一点翻作『善行』;原文的意思就是在这两个中间。你说它行为是太重,你说它礼貌又太轻,两个折中一下。意思就是说,我们在神面前有我们好的外表。我想或者翻作『外表』好一点。这里可以这样说,失当的交通,败坏了我的好的外表。―― 倪柝声

『滥交是败坏善行。』英文翻得很好:Evil communication corrupt good manners。失当的交通,和好的外表,是对峙的。一有不好的交通,就败坏了好的外表。例如本来我们在神面前是很敬虔的,碰着一个不信的人讲一句不三不四的笑话,我们笑了起来,就破坏了我们基督徒的体统。―― 倪柝声

复活又如何】解决了死人是否复活的问题后,保罗继续讨论另一项难题,就是:「死人怎样复活,带?甚么身体来呢?」(35 )。正如麦子是由一粒子粒长成,橡树是由一颗橡果而来,我们「血气」的身体也会这样死去,取而代之的是「灵性」的身体(14 )。由这段经文及其地经文看来,这个新的躯体有两个特点:

1. 独一无二:我们不是化为一个「世界灵魂」,也不是与神的神性合而为一,而是各有分别的独立个体(41 )。我们可以知道并且认识其他人,正如耶稣所说的比喻中财主认识拉撒路一样。

2. 连绵不断:正如毛虫的生命在变成蝴蝶后得以延续,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不是重新开始,而是带?所学到的功课和所做过的事,由我们离开的那处继续下去;并且我们死的时候,最后不是写?「完」这个字,而是「下回待续」,因为死亡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它只是第一册的结束。

故此,我们既有永生的盼望,又已得胜死亡和罪恶的权势──律法,便当奋起,在今生短暂的时光中,竭力为主作工,打美好的胜仗。

――《新旧约辅读》

升华】

经文:“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为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1551—53 )
在池塘里生活着一只水虿,它整天与水族为伍,游哉悠哉,颇为自得,认为这个小天地对它来说还顶不错,也为它所喜爱。假使有谁告诉它;这并非是你久居之地,只不过是你暂时的客旅和寄居。它一定会对你说:那有这回事?如若你再进一步对它说:你不久就会离开水中生活,身上还会长出一对翅膀,那时候自由飞翔在另外一个世界,那它更加不肯相信你的话是真的。
日月推移,水虿脱去了十几次皮以后,便觉得在水中闷得难受,总想尽力冒出水面方能痛快。有一天它想出办法从水生植物的枝条爬出水面,奇妙的事出现,它蜕化成为蜻蜒,真的,他一下子眼界扩大了,展开双翅,海阔天空任飞翔,这时它真的恍悟了。
有信徒问到人死了,有的是土葬,有的是水葬,有的是鸟葬,有的是火葬,这个身体都消失了,怎样使他重新再复活?复活的身体是怎样?和我们旧有的身体有何区别?一方面我们若能懂得一点物质不灭律,就晓得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并没有总量上的生灭增减,一般所谓生灭增减,并非物质本体的生灭增减,而是物质分解结合的变化形态而言。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能产生以上种种问题,完全是由于对神的大能没有足够的信任。我们若深信神是无所不能的神,祂既能从无造有,在祂岂有难成的事吗?那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正如水虿如何从水下生活转为陆上生活,如何从爬行,蜕化为飞行,从水虿变为蜻蜒。这完全是它本身所无法可以理解的。
从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教导:知道复活的身体是不朽坏的,是荣耀的,是强壮的,是灵性的身体(参林前1542-44 )
主耶稣也指示过我们:“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必须郑重指出:凡真正信主的人,复活得生,不信的人复活定罪。

──《为甚么要用比喻》

不畏惧死亡!】

在加拿大多伦多医院实习的一群医学生选择了服侍垂死病人,作为他们研究课程的一部份。当院方的心理学家问他们何以作这样的决定时,他得到一些很奇妙的答复。事实上他们都承认本身对死亡的畏惧,但他们希望借着和一些垂死的病人接触,以便帮助自己克服对死亡的不安。就和一般人一样,这些习医的年轻人对于死亡也是怀着畏惧的心理。

相反地,基督徒则以满有自信和希望的态度面对死亡。当伟大的改革家诺克斯病得要死时,他要求他的妻子诵读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当他的妻子念到那提到基督徒复活的经节后,他对她说:「这章书很安慰人是吗?」虽然圣经把死亡视作仇敌,但主耶稣已经拔除了死亡的毒刺

既然救主已经消除了死亡,死亡对基督徒再也不能构成任何的威胁,因为主知道「死荫的幽谷」是通达永恒生命的途径。

——P.R.V.——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为主辛苦】

"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有位少女谢绝一切交际应酬,整天躲在家中缝衣绣花,朋友问她:“整天作这些事,难道不觉得乏味吗了”她说:
“绝不!因为这一件是我结婚的衣服。”难怪她专心不懈越干越快乐。
有位农民,年过七十,还是跟经常一样下地干活儿,勤劳不倦。有人劝他休息,因为儿孙皆已长大且能够工作了。他说:“人生好比一把快刀,不用会生锈烂掉,太多用而不加保护也会磨损,我为着不使它锈蚀,不能不继续操练。”
基督徒应当勤劳,不但要尽属世的本职,也要抓紧机会为主工作,如果不常操练,就会变得无用,属世工作远不及为主劳苦,因为主是我们所爱的。

──《为甚么要用比喻》

还有七年去作善工】

英国亨利马甸(HenryMattyn )牧师拟赴印度传道。行前请求医生检验及格。检毕,医生说:『你的身体太弱,住在印度气候不适,恐不能久留人世。』马甸牧师说:『照你豫料,我还能在世几年?』医生说:『至多七年。』牧师听了非常喜乐说:『我有七年光阴,还能去作许多善工哩!」遂于一八○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前往印度麻特拉斯城,由此再往卡利古打城.将新约译成身都斯坦语。一八一一年在波斯布道,又将新约译成波斯语。译毕打算回国,行至小西细亚之多吉城,病重而死。时一八一二年十月十六日。马甸牧师在外国作工共六载有半。时问虽短,所作之工却不少。『你们务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