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前书 第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1节的「执事」与三5的「执事」原文不同,原意指在大船下层摇桨的奴隶。
「管家」原文指管理主人家业的奴隶。
「神奥秘事」,即神预定的救恩计划())。
神的仆人首先应当对自己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他们不是人所高举、追随的对象,而是基督的奴隶。「管家」不会受主人日夜的监督,如果主人要凡事监督,何不自己动手做?因此,「管家」 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忠心」。神对自己仆人的要求,不是要他们有多少才干和恩赐,而是要求「有忠心」())。
上图:主后3世纪马赛克画上的罗马管家,他捧着几个钱袋子,每个袋子里是1000得拿利乌(Denarius)银币。

3「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4「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5「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神的仆人唯一的主人是基督,别人对他的「论断」())、自己对自己的「论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对他的「判断」())。「论断」虽然能伤人,但也可以检验出被论断者的事奉是否单单做在神面前。真正的神的仆人固然会因为「论断」而伤心,却不会因此而动摇。
人对自己的事奉果效很难作中肯的评估,事奉的忠心与否,最后的「判断」在于主耶稣,而不是人自己的良心。基督的「判断」不单根据外在行为,也根据「人心的意念」()),包括人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暗中的隐情」()),这样的「判断」才是最真实的。
因此,神的工人不必介意在人前被称赞、被高举、还是被论断,只需要忠心事奉,因为「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这是唯一有价值的称赞。

6「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指圣经由始至终都强调神所要的是合一身体的见证,而哥林多信徒高举人,分裂了身体的见证,因此「过于圣经所记」。
「转比」原文又可译为「改变形状」())、「装作」()),这里的意思是「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为例,阐明我要教你们的功课」。

7「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8「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10「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11「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12「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13「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当时的希腊文化蔑视劳动,看作奴隶的分,保罗却「亲手做工」())。「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这样的行为对希腊人来说是懦弱。12-13节是保罗把使徒与希腊文化的价值观作对比,结论是:使徒是世人眼中的「污秽、渣滓」())、一文不值。
哥林多信徒要升高,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却甘愿降卑;哥林多信徒在争夺人的荣耀,保罗和同工们却甘心为主受苦())。这个比较显明了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和没有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的差别,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只求神的荣耀和神心意的满足,没有十字架经历的信徒就只求人的荣耀和人的满足。

14「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16「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师傅」())指当时罗马人雇来陪伴照料孩子的奴隶或差役,其职责是教导、看护孩子。这种「师傅」对孩子的爱当然比不上孩子的生身父亲。
保罗使用使徒的权柄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就像父亲一样。
保罗一面指明效法人「不可过于圣经所记」()),以致高举人、依附人;一面指出,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要能让别人效法自己()),如同自己「效法基督」()),从自己的身上看到属灵的路该如何走。

17「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18「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19「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20「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保罗的计划是先打发提摩太去哥林多()),然后自己前去处理教会内部各种问题。哥林多教会有些人却因此以为,保罗不敢到他们那里去面对那些敌视他的人())。这些人可能口才和知识都很好,所以「自高自大」())。但保罗关心的却不是他们的「言语」()),而是「他们的权能」()),也就是他们的生活能不能彰显圣灵的大能。
福音并不只是告诉人应该行道,而且赐能力让人能够行道。因此,人行道的光景,显明了圣灵的「权能」())在自己身上通行的程度;而人接受了多少圣灵的「权能」,生命才能彰显多少属灵的「权能」。因此,一个人属灵的「权能」,不是根据地位,也不是根据「言语」()),而是根据他顺服圣灵「权能」的程度。我们越被十字架减少肉体的成分、越被圣灵增加基督的成分,就越能顺服神、越能显明属灵的「权能」。
「神的国」())就是神施行权柄的范围,不是根据人的热心或恩赐,也不单倚靠「言语」的传讲或表白,而是「在乎权能」())。信徒虽然都知道应该听道、行道,但「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必须倚靠圣灵的「权能」,才能既听道又行道,顺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进入「神的国」中。因此,圣灵的「权能」通行到哪里,神的国才能临到那里())。

21「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三种批判

保罗劝谕哥林多信徒不要把亚波罗,矶法,和他自己,当作党派的领袖;他们都只是基督的奴仆。他用的奴仆一字很有趣味。希腊文是huperetes,其原意是在古时的三层战舰里,在下层的桨座上,划桨的奴仆。有的解经家有心要注意这件事,以耶稣为船上的驾驶人,指挥船的航行。保罗只是奴仆,接受驾驶人的命令,依照他主人的吩咐行事。

在此保罗又用另外一幅图画。保罗想他自己和他传道的同工为管家,管理神要启示给祂自己子民的奥秘的事。管家(oikonomos )就是总管家(major& domo )。他负责一切家庭的行政或家产;他管理职员佣人;他购置一切用品;不过,不论他管理的有多大,在他主人看来,他仍然是一个奴仆。不论一个人在教会中的地位如何,不论他的权力如何,不论他的名声如何,他仍然是基督的奴仆。

这使保罗想到批判的问题。做管家的第一件事是可靠。他有许多可以自作主张的独立行动,他有许多重大的责任,使他的可靠性更显得重要。这样,他的主人才可以绝对的依赖他。哥林多的信徒,在他们之间,分门别类,有各种党派,批判派系的领袖,以决定归属那派。所以保罗在这里提出的,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三种批判。

(一 )他必须面对的批判。在这方面,保罗说,他毫不在乎。不过其中含有一层意思,就是人不可以把别人的批判,置之不顾。奇怪的是虽然人家的批判有时根本错误,但是好多时候却是正确的。其原因是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天性里,倾慕节操,诚实,可靠,慷慨,牺牲,仁爱等的美德。安蒂斯兹尼斯(Antisthenes ),犬儒学派的哲学家,常说,‘有两种人,对于你自己,能对你讲实在的话──一个是大发脾气的仇敌和一个是十分爱你的朋友。’当然,这是对的,你不应当因着别人的批判,改变了你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过另一方面,也是对的,别人的批判比你想象的更正确,因为他们在本性里倾慕美德和可爱的事。

(二 )他必须面对自己的批判。保罗也不把它放在心里。他知道得很清楚,一个人对自己的批判会被自我的满足,自我的骄傲,自我的自欺所蒙蔽。不过实在说来,一个人必须面对他自己的批判。在希腊基本的真理规律里,其一为‘人呀,认识你自己。’犬儒学派主张一个真实的人的第一质量是‘立身处世的能力’。一个人不能撇开他自己,如果他失去了自尊,生活将成为一件不堪设想的事。

(三 )他必须面对的批判。经过最后的分析,这是唯一真实的批判。保罗等待的批判,并不是任何人的日子,乃是主审判的日子。神的审判是最后的审判,有两个理由。(甲 )只有神知道一切的境况。祂知道一个人的挣扎;祂知道一个人不可告人的隐秘;祂知道一个人可能跌下的深渊,祂也知道他可能爬上的高峰。(乙 )只有神知道一切的动机。‘人看的是行为;神看的是意念。’许多行为,在外面看,非常的高贵,可是很可能是出自最自私,最卑贱的动机;许多行为,在外面看,没有甚么价值,可是出于最高贵的动机。只有那创造人心的神知道,并且加以批判。

我们当紧记两件事──第一,即使我们能逃避人家的批判,或是闭着眼睛不去看它,我们不能逃避神的批判;第二,批判属于神,我们最好不要批判任何人。

使徒的谦卑和非基督徒的骄傲

保罗所说,有关他自己和亚波罗的话,不但对他们说来是真实的,对哥林多信徒也是真实的。不只是他和亚波罗,当他们想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人的批判,乃是神的批判,必须保持谦卑,哥林多的信徒也要行在谦卑的道路上。保罗以一种十分谦恭的方式,把自己也包括在他所警告与斥责的人中。一个真的传道人很少用你们,而常用我们;他并不是训谕人们;他和他们坐在一起,和他们有一样的情感。如果我们真要帮助人,拯救人,我们态度并不是责备,乃是恳请;我们的语调并不是批评,乃是同情。这并不是保罗自己的话,要哥林多的信徒努力,达到好处;这是神的话,斥责一切骄傲。

接着,保罗问他们最贴切,最基本的问题:‘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奥古斯丁在这一句简单的句子里,看到了整个恩典的教义。奥古斯丁有一个时期只有想到人的成就,不过结果他却说,‘要解决这问题,我们为了人意志的自由,努力工作,不过结果人的努力徒劳无功,神的恩典却得胜了。’没有人能认识神,除非神启示祂自己;没有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拯救;一个人不是拯救他自己;他乃是被拯救。只要我们想我们所行的及神为我们所成就的,骄傲便会消声灭迹,只是留下谦卑的感戴。哥林多信徒的基本错误是他们忘记为灵魂的得救而感谢神。

于是到了一处,富有爆炸性的描述。这是在保罗的书信中所常遇到的。他以痛切讽刺的话对哥林多信徒讲话。他把他们的骄傲,他们的自满,他们自高的感觉,与使徒的生活相比。他拣选一幅鲜明的圆画。在一个罗马的将军获得大胜之后,他可以率领他胜利的军队,在城中街市上游行,展示他的战利品;这行列称为‘凯旋大游行’。在行列的末尾,有一小队将受死刑的俘虏;他们被带往竞技场,与猛兽博斗,结果死在场中。这一般骄傲嚣张的哥林多信徒,犹如胜利的将军,展示他凭大能而得的战利品;使徒们则好像将受死刑的俘虏。基督徒的人生对哥林多信徒说来,乃是夸示他们的权益,及数算他们的成就;对保罗看来,则是谦卑的服务,及准备为基督而死。

在保罗所宣称的使徒们一系列的遭遇里,有两个特别有趣味的字。(1 )他说他们挨打(kolaphizesthai )。这一个字用在虐打奴仆上。莆鲁塔克(Plutarch )告诉我们说,一个见证人要证明一个奴仆属于某一个人,他的证据是因为他看见这一个人虐打他。保罗所用的就是这一个字。他愿意为基督的缘故,承受像奴仆一般的遭遇。(2 )他说,‘被人(loidoresthai ),我们就祝福。’我们或许不会了解,当外邦人听见这一句话的时候,会觉得怎样的惊奇。亚理斯多德宣称一个人最高的道德是megalopsuchia内心高大,心宽量大的质量;他说明这种的道德乃是由于人们不能承受外来的侮辱。在古代的世界里,基督徒的谦卑,完全是一种新道德。就是这种行为,在人看来是十分的愚拙,乃是神的智慧。

信心的父亲

保罗把这段经文作为直接对付哥林多分门别类,结党纷争的一段的结束。他好像父亲一般来写的。在第十四节里,他用警戒(nouthetein )一字,常用于表明一个父亲训诫他的儿女。他的语气或许是严厉的,然而这亦非是使一个倔强的奴仆驯服的严厉,而乃是使一个愚蠢的儿子从歧途上归回正路的严厉。

对待哥林多教会,保罗感到他是处在独特的地位,师傅并不是小孩的老师。他是一个年老可靠的奴仆,他每天把小孩带到学校,训练他的伦理道德,当心他的品德,使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孩童可以有好多位师傅,不过他只有一个父亲。在未来的日子里,哥林多信徒可能有多位师傅,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人能做保罗为他们所做的事;没有人能在基督里生出他们,获得新生。

接着保罗说出一件惊异的事。其大意是他说,‘我要求我的儿女们效法他们的父亲。’很少有父亲能这样说。因为大多数的父亲把自己志愿所未能完成的,寄托在他们儿女的身上。我们中大多数的人教导子女时,不是说,‘效法我所做的’,而是说,‘遵照我所说的去做。’不过保罗,毫无骄傲的含意,完全出于忘我的精神,要求他的儿女,在信心中效法他。

于是他向他们说几句微妙恭维的话。他说,他要差遣提摩太往他们那里去,提醒他们,他行事的方式。在事实上,他说,他们所有一切的错误,并不是出于有意的反叛,乃是由于忘记。那是很合于人类的本性。好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反叛基督,只是我们忘记了祂。好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有意的抛弃祂,只是我们忘了祂是在万事之中。我们中间大多数的人需要的一件事──有意努力的意识到在生活中有耶稣基督的同在。不只是在举行圣餐礼的时候,就是在每天的每一时刻中,耶稣基督对我们说,‘要记念我。’

保罗接着向他们挑战。他们不需要说因为他差遣了提摩太,他自己不会到他们那里去。如果得到主的许可,他会去;那是他们受试验的时候。这些哥林多的信徒能够说得很多;但是这并不在乎他们夸大的话;乃在乎他们的行为。耶稣从没有说,‘因着他们的话,你们可以知道他们,’祂说,‘因着他们的果子,你们可以知道他们。’世界上充满了讲说基督教的话,可是所做的一件比千言万语更有价值。

最后,保罗诘问他们;他来时要带着责罚来呢,还是带着慈爱来!在保罗所写的每一封书信中,我们都可以觉得他对于他的在基督里的儿女的爱的激动。不过这不是一种盲目的,溺情的爱;这一种爱知道有的时候必须要责罚,并且随时在必需时,加以执行。有一种爱,闭目不看一个人的错误,结果毁坏了他;有一种爱能够使一个人改过自新,因为他能够以基督的目光清楚的看见一个人的一切,加以校正。保罗的爱是那一种的爱:它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使一个人受苦,才能使他改正。

保罗已经讨论了哥林多教会里分门别类的问题,现在他要继续论到几个实际的问题──几种传来的教会中十分严重的情况。这一段包括第五章及第六章。所论的是乱伦的情况。力劝对于淫荡的加以惩诫。所论的是哥林多的信徒往法庭互相控告。着重保持纯洁的必需。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四章

2神的称许最要紧

保罗从他们荣耀无比的产业,转入传道者本身来。他说人(包括分党分派的哥林多人)对传道者的评价,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或站住或跌倒,是向神的,只有神的审判是公正合理的。

1.(英文有 so then 开始),既然如此,从上述的论点引出来,信徒的事奉既然基于这等真理,对使徒就有以下的看法:人应当看他们为基督的仆人(执事),这仆人与 diakonos )一字不同,而是 hype{retes,(保罗只在这处用这字)。这字原意是 underrower,即在大船下层摇桨的人。从此引伸作一般事奉,虽然更通用于较低层的工作(“subordinates”,NEB),是受人指挥的。传道者承担了神奥秘的事。受委托是 oikonomoi 译出来的,是指一个管大家宅的人(He{ring 作“行政人员”;顾思壁作“经理人”)。富户若想免因管理奴仆而疲于奔命,就必须雇人替他照管家业常务,这个人就叫做 oikonomos 。他是个有职责在身的人,在其他人之上,指挥日常操作。不过,他服在主人之下,而且通常是个奴隶。对主人来说,他是奴隶;对其他人来说,他就是主人。奥秘事(myste{rio{n)见。传道者承受的职责范围,是神的启示。

2.保罗引用当日对 oikonomoi 的惯例来申明:依这里的例子来说,这人不会受主人日夜的监督;因为主人若要凡事检察,何不自己动手做?因此, oikonomos 的主要条件,就是要忠心(“可信赖”trustworthy, NEB)。这不单用在使徒身上,所有信徒都是如此,这字也用在一般信徒身上

3.希腊文中把“To me”放在前头,是强调的用意;保罗把自己的态度与哥林多人作对比。他们十分看重人的评价,保罗视若等闲。传道者固然是作哥林多人的仆人,但是哥林多人却不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唯一的主人是神。因此,哥林多人怎样看传道者,实在无关重要,其他任何人怎样看,也无关重要(。论断是译 anakrino{ 这字的,在以下也有用,(见注)。严格来说,这不是指最后审判,而是初步审查,引进那大审判(莫法特,cross-question)。保罗对从人来的初步察探,并不放在心上,他宁可等大审判者来临。被人论断( Human court )是个奇特的用词,字面解是“人的日子”(human day)(,在第二、三世纪的护身符上出现过(见 BAGD),依我所知就没有别的地方用过了。“日子”似乎是指审判的日子(;参当今所说“上庭的日子”)。保罗是说,人对他的判断,实无足轻重,“不过,并不是说人家批评他,他不伤痛,而是他不因此摇动”(Wilson)。

他从而引入一项合理的结论:他自己的判断也无关重要。当然,人对自己的成就,是很难作中肯的评估的;保罗说,无论如何,这根本无关重要。他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他的看法,同样无关重要,审判信徒的是主。内省不是前进的途径,人往往以为很清楚自己的属灵状况,又很清楚自己事奉神的果效,其实这样做的后果,不是令人沮丧无比,就是骄矜不已,两者都无足轻重。判断不是仆人的任务,他只要不断事奉神便是了。当然,这不是说完全不用自我省察,为叫更全心更有效的事奉;保罗所否定的,是人预定了神的判断。

4.NIV 译本删去了“for”(因为, gar ),这字是连接上面的论据的。保罗觉得在他的事奉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差错,但他并非因此而自信。因此得以称义译自 dedikaiomai ,是个法律用词,是宣判“无罪”(acquitted, JB)的意思。保罗很喜欢用这字表示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是“称义”的通用字。这里也许并不是用在法律上的意思,保罗是说,他事奉忠心与否,判语是主颁布的,不是他自己的良心。判断是 anakrino{ ,这里虽然没有强调是指初步审查,但这动词的含义也表示,最后的审判在下一节才出现。主,保罗一般称“主”就是主耶稣(

5.从这番话引发保罗劝勉人不要早早作判断( krino{ ),这里 me{ 与现在命令式合用,可能表示哥林多人已经有这样的行为了。这话的语气就是:“停止判断”! heo{s an 译作只等( Till ),是假设语气,这句法表示主必然再来,但是不知什么时候。神的审判是完全的,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新约里暗中带有道德性的意味,保罗可能是指罪恶的事;不过,这里似乎当作现今隐闭未显露的事更为贴切。人心的意念(G. Schrenk, TDNT , I, P.635 作“人心最深藏的动机”),是指隐秘的意欲,包括好的和坏的。只有主才能审判隐秘的事(,这个审判才是当真的。因此,得称赞的是得神的称赞,唯一有价值的称赞。康哲民认为这称赞“是奖赏,不是功德”,并指出这字是法庭上用的。从( apo{ )是指来源,就表示是最终的审判,是从神发出的,再没有上诉的余地。

3学习保罗与亚波罗

保罗一直在谈论传道人的工作,尤其是他自己和亚波罗,因此有人以为他的重点是对传道人说的,叫他们知道怎样看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但其实不然,他的用心是要教导哥林多人,下面的话就看得清楚了。

6.转比这动词( metesche{matisa )很独特,意思是“改变形式”,“改造”,也可用作“假扮”。这里的意思是,保罗似乎在用一种比喻方式( sche{ma 这名词多用在修辞性的形象上),说:“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为例,阐明我要教你们的功课。”(BAGD;参腓立斯,“上述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作范例”)。保罗称哥林多人弟兄们,这亲密的称呼印证他所作的是为你们的缘故。

保罗加上一句,强调他的目的;不过可惜我们看不出他引用的是什么(康哲民说希腊文“不清楚”,He{ring 及其他人则把它删去了)。NIV 很通顺,不过加插了 go 字,是原本没有的。保罗大概是说:“你们效法我们,‘不可在记载之外’”,那冠词表示下面的字句是人所皆知的,可能是哥林多人常用的,或保罗在哥林多时所用的一句话。无论如何,必然是保罗及读者常挂在口边的话。“经上所记”是保罗引用圣经时常用的方式,但可惜旧约中没有一处经文是这样的,有人则认为可能是引用别的著作。Parry 根据蒲纸古卷,认为这话意思是:“‘不要过了规限’,即作教师的职任”,参 GNB,“依循正规”。这些都大有可能,不过保罗很可能是引用圣经,虽然没有特定一段经文。M. D. Hooker 认为他在引用上述的一段话;而哥林多人在简单的福音上加插了自己的哲学与润饰,就超越了“所记”的准则了。( NTS , x, 1963~64, pp.127~132)。保罗说,只要细细想想他论自己和亚波罗的话,就可以体会圣经叫人顺服的教训了。圣经由始至终高举神,而哥林多人抬举教师,就把人高抬过分了。保罗不想他们贵重这个,轻看那个,并以此沾沾自喜。当然,信徒对领导他们的属灵人,满心赞赏喜爱,原是应当的;但若喜爱某一个领袖,以致反对另一个的时候,就越出正轨了。这就是分党派之祸。动词自高自大( physioo{ , to be puffed up“高傲”)在这信中出现六次一次在歌罗西书,新约再没有别处出现了。保罗显然觉得这字用在哥林多人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他们沉浸在骄傲的罪里,比别人更甚。分党的作风,根本上与自大狂有何分别?

7.保罗在此用单数的你,他是假设对一个“自大”的哥林多人说话,使……不同这动词( diakrinei )意思是:先“寻出分别”,然后“自居优位”。这里可能是用第二个意思(参 Robertson 和 Plummer)。这句词锋尖锐的问句,有第二句接上去,提醒他们没有一样与生俱来的才干不是从神来的;接着第三句问话指出,若全是神所赐不是个人的成就,自夸实在愚不可及。这里重复强调要摒弃属世的智慧;依属世眼光看,哥林多人可能的确有可夸之处,但信徒并不接纳世上的标准,他们知道凭自己一无所有,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属世的自吹自擂,全无立足之地。

4使徒们受的试炼

既解释了原则,保罗引述使徒所忍受的试炼,表明他们位分何等低微。他用的手法,是拿使徒的磨炼与哥林多人相形之下的安逸作对比。这段文章激情充溢、尖刻刺骨,有人认为保罗不可能是在对全教会说的。他们指出全信中没有这种语气,便说他可能针对领袖而言。不过,这假设未免轻率,因为这里看不出保罗在对另一班人说话,全教会必然有分听这封书信;因此,字句间若没有明明对别的人的称呼,就当视作一律看待。

8.你们已经饱足了( kekoresmenoi este ),原本的动词是指食物的(例,表示饱满了(LB 作“你们已有了一切属灵的食物”,有种满足的感觉。若拿耶稣说有福的人来对照一下,(“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哥林多人则自觉一无所缺。下面两个动词说:已经丰富了和作王了,表示哥林多人甚为自满,再不需要什么,正陷于危机中(;比较。莫法特说得对,他引用了斯多亚派的口号(戴奥革尼倡导的):“只有我富足,只有我掌王权”;又参腓罗(Philo),“圣人的国度,是神的恩赐”( On Abraham , 261)。哥林多人不但没有在信仰上进步,反而跟随了斯多亚派自视自足的尺度。有人认为不用我们是“不用我们帮助”的意思,但看这一节下半部,意思其实是指“不用我们在场”。哥林多人以为已有相当身分,不再凭藉保罗或其他使徒了。保罗说他倒希望他们真有那自以为有的尊位,那么他和同工们也可以沾点光呢!保罗用的句法表示这愿望根本未实现:“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事实上并不)”。

9.这里说到使徒身受的苦难。保罗觉得神特意把他们放在这景况,他并没有因这厄运而呼冤,只心平气和地接受神所作的。这句里不住提到“如今”(一直到13节),可窥见保罗在以弗所经历的苦难(以下)。列在( apedeixen )这动词,意味着神特意把他们放在如今的地位,那比喻取自竞技场,如莫法特的写法:“神要我们使徒最后出场,像场上死路一条的竞技员!” Epithanatious ,定死罪的囚犯,是个罕见的字,显然是指定了死罪的犯人,公开示众,受人唾骂。他们是一台戏给人看( theatron 就是“戏院”,指“人在戏院看的东西”)。使徒在大舞台上展览,给整个宇宙( kosmos )看,也给世人和天使看(天使是人世百态的观众,;约壹51;,等等)。天使和世人合起来,就包揽了一切有位格的存在。

10.保罗继续阐述什么叫作公开的一台戏。第一点就是使徒为基督的缘故算为愚拙。他再一次摆明世人的智慧,与信徒所看重的,完全无可比较。他在上面已经说过不少次了,但这一次他用一个奇特的对比,说哥林多人在基督里真是聪明!聪明这字( phronimos )与本书信前面用的( sophos )不同,但意思上没有多大分别(康哲民说是“修辞上的变化”而已);不过,也许保罗变化一下字眼,就把收信的读者与前面指责的属世聪明分别出来了。也可能暗示“这教会与世界融洽得近乎危险了”(Findlay)。他并不是说哥林多人真的聪明,不过他们自夸的聪明才智,是保罗自己也不会自称具备的,此外,他们又自恃强壮荣耀( endoxoi ,是“显赫”,“威荣”),保罗却自知软弱,被藐视(;他用的字 atimos ,“没有尊荣”,有时用在剥掉公民身分的人)。

11.至此保罗不再比长较短,集中描述使徒经受的苦难。他不是述说陈年往事,而是直到如今还不住发生的事。使徒饮食衣物都有缺乏(与8节“你们饱足了丰富了”成强烈对比)。又挨打一字( kolaphizo{ ),保罗是用描写耶稣受虐待的字眼。施密德(K. L. Schmidt)认为这字包括虐待与侮辱( TDNT , iii, p.819, n.5)。

12.保罗曾好几次表示,他自食其力维生(例。由于希腊人蔑视劳动的工作,看作奴隶的分,这话就更意味深长了。这里所说的,是真真操劳的工作,动词表示操劳到疲累万分。保罗在这一带中间,改变了句法,把注意力放在使徒对患难的反应。被人咒骂(也是用在基督身上的字,,他们的反应是祝福(,注意28节)。被逼迫,就忍受。

13.被人毁谤就善劝,这样的行为对希腊人来说,毫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懦弱,全无男子汉之风。这一段经文中,保罗用基督徒与属世希腊人的价值观,作尖锐的对比。末了他用两个很逼真的字眼:污秽、渣滓,成为这一句的高峰。污秽一字是 perikatharmata 的复数,意思是“大扫除后清除的东西”,即彻底清洁后抛弃的垃圾;渣滓, peripse{ma ,意思也不相上下,稍为详细一点而已,“洗擦后抹除的东西”。除垢就是洗净,两字就带上了“代赎牺牲”的含义,就是洗除罪污所献的祭。这字不是用在一般的献祭上,而是用在某些地方实行的人祭。这样看来,似乎这字就高贵了一点,其实不是;被献为祭的人,是最没用处没地位的人,在社会上最卑下最没有价值的人。F. Hauck 说, perika{tharma 一字写出三股意义来,“代赎的祭,人家不看在眼里的,被丢掉的”( TDNT , iii, p.431);此外 G. Stahlin 说 peripse{ma 一字有许多解释,其中有“贫贱无用的人……把自己的性命不合情理地弃掉的人”( TDNT , vi, p.90)。因此保罗在此指出,使徒被看为一文不值(。直到如今(希腊文放在末后),再一次指出他们的受苦并未过去,乃是当时使徒们的处境。哥林多人也许自以为处境优越,但保罗对自己在世上的身分,却绝不存妄想。

G保罗个人的请求

写到这里,保罗的语调有很明显的转变;不过,要记得保罗的信是真的信件,不是系统神学的文件。真的信件突然语调转变并不希奇,这里就是这样。

14.保罗的严厉变为温柔。他上面所说的话,骤看来似乎是要叫哥林多人自觉羞愧。有时保罗的确会这样做,但这里却不是。他对他们如同亲爱的儿女,充满温情,他一心要警戒他们。他用的动词( noutheteo{ ),确有责备错失的含义(多半译作“劝戒”),不过这一节很明显是充满爱的批评。这字的同根名词,是用在父亲对儿女的责任上的

15.从保罗和哥林多人之间独特的关系,看出他对他们的眷爱之情。他们尽管有一万个师傅,但没有一个是他们的父,而保罗藉着福音充当了他们的父。 paidago{gous (NIV,译监护人,中文作师傅),这字不易翻译,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没有相等的位分。这字指的是一个奴隶,却负责看管一个男孩。“ paidago{gos 是伺候男孩的私人差役,带他上学、回家,听他背书,教他礼貌,照顾他起居;他有权要求人尊重他的身分,人们也尊重他”(布鲁斯)。他当然是个很吃重的人,但是 Craig 指出,他可能是个无足轻重的奴隶,而且别人也可以取代他的。他和作父亲的,分别就很大了。保罗既然亲自苦心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就在基督里有为父的身分(;门10)。这样,清楚看出两要点:第一,保罗对他们的爱深厚异常,这是很自然的事(参屈梭多模,“他在此不是争取尊位,而是摆明他极度的爱”)。第二,不管他们从别人的工作受益多少,他们受于保罗的仍然最多;因此他们必须听从他的训勉。

16.所以,他劝他们要效法他(。他不是希望跟从他的人依附他;这就与他全段的论调相违了;他要他们效法他,从而学习效法基督(。也许在今日的环境下,传道人不敢叫使徒效法自己,但福音若要传扬出去,必须因为我们身上透发着福音的能力才可。

17.提摩太访哥林多之行,所知有限(见导论26~27页)。保罗必然察觉事态不妥,就差提摩太去澄清。NIV 把书信体的简单过去式当作进行式, I am sending (有未来的意思),但多半当它作过去式,保罗已经差他去了。从信开头问安中,没有提摩太的名字,就有了证据(比较。保罗差提摩太,是要提醒他们,记得保罗“在基督里的行事为人”(NIV 作生活态度)。这里再一次提及保罗的榜样;“行事”ways 一字,大概是反映出他的犹太背景,因为“在希腊文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意味”(巴勒特),而犹太人则很看重拉比式观念里的 halakah (根据圣经而定的守则)。保罗再清楚表明,他不是单对哥林多教会如此要求,而是在各处各教会中同样教导人(。他在哥林多的言行,与在别处一样,因此,他也指望他们有同样的反应行动。

18.有人自高自大(见第6节“自高自大”的注解)。他们肯定了保罗不会再来他们那里的了,一心认为提摩太会来,保罗不会来,因为他不敢再面对他们;这样,他们依附保罗就毫无补益,反对他也无须顾忌了。

19.保罗指出他们这假定是错的,他很快就会来,只在乎主若许我(及注释)。他不自作主张,乃由主指示去向。主可能认为这时候不给他开路去哥林多,这个他也明白;但他要指出,只有神的阻拦才能阻止他来。保罗有个特色,就是他很能分辨出人口讲的,和实在行出来的。哥林多反对他的人,可能口才横溢,但他们有权能么?福音并不只是告诉人该怎样做;神赐能力使人可以做得到。保罗的对手尽管说得天花乱坠,无关重要;要紧的是他们有没有显出神的大能来,“是一种属灵的效能,被赋与的人传授神的话时,衷诚热切”(加尔文)。

20.神的国是耶稣教训中最常出现的主题,在新约其他经文则较不突显,保罗在本书中用了几次。这国度在乎神的权能,就如赶鬼的能力,这里正是强调这种能力。神的国不单是一番好教训,不单是口头的言语,“一个人口若悬河,却空无一物,实在不值一顾”(加尔文)。其实,人本知道该怎样为人的,问题是明知道善却行恶罢了。人需要神的能力,才配在神的国中生活。这里可能故意与第8节哥林多人自夸的话对照,这才真是王者之风。

21.问题不在保罗来不来,而是怎样来,他把这问题摆明在他们面前;他可以带着刑杖来,以及严正不苟,要管教责备;他也可以存慈爱温柔的心来。不过,这就在乎他们能否接受得来,取舍全在哥林多人手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英文有so then 开始 ),既然如此,从上述的论点引出来,信徒的事奉既然基于这等真理,对使徒就有以下的看法:人应当看他们为基督的仆人(执事 ),这仆人与(diakonos )一字不同,而是hyperetes,(保罗只在这处用这字 )。这字原意是underrower,即在大船下层摇桨的人。从此引伸作一般事奉,虽然更通用于较低层的工作(“subordinates” NEB ),是受人指挥的。传道者承担了神奥秘的事。受委托是oikonomoi译出来的,是指一个管大家宅的人(Hering作“行政人员” 顾思壁作“经理人” )。富户若想免因管理奴仆而疲于奔命,就必须雇人替他照管家业常务,这个人就叫做oikonomos。他是个有职责在身的人,在其它人之上,指挥日常操作。不过,他服在主人之下,而且通常是个奴隶。对主人来说,他是奴隶;对其他人来说,他就是主人。奥秘事(mysterion )见。传道者承受的职责范围,是神的启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在何意?】

答:保罗说,「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这里所指的「执事」,不是平时所称的长老执事,乃是指「教牧」而言,在原文字是指( )(注 ),与之执事( )一词不同,是表示教牧与教会的关系,耶稣基督论到自己也曾用过此字,参一九二题 )。在本节的执事二字,意即在下面汤桨的船奴,齐按船主打锣之声而同时汤桨,所以此字即有完全服从的意思,用之于教牧,即表明教牧与主的关系,乃在绝对服从,教牧本身没有权柄,乃要专以主的吩咐之事为念。「神奥秘的事」就是神所启示关于人得救福音真理,与「神奥秘的智慧」意义相同(参一九八题 )。「管家的」是保罗用于教牧的另一名称,表明教牧与真理的关系,教牧要将神所启示的奥秘真理,按时分灵粮给人,要有忠心,万不可掺杂人的智慧,加赠自己所发明的新道理,也不可随意减少神的话语,这是作一个教牧者忠于主所当应守尽职的本分。

注:执事——( ),意汤舟之人,服役之人,衙役‘仆、协助者,其字源是由( )在下,与( )汤桨夫役,相结合而成的。

执事——( ),意服役者,执事,会役。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3 )。在那样是非混乱之中,他能如此超脱,是因为他实在认识主的主权――『但判断我的乃是主』(4 )。他只求自己在主面前『忠心』(1 ),能『从神那里得着称赞』(5 ),就够了。

――《读经指引》

这里译作『执事』的字,原文不是doulos或diakonos(仆人 ),而是更绘影绘声的字眼huperetes,原指『下层桨夫』;在使徒时代,地中海上的越洋大船都由奴隶划桨,这类奴隶桨手,有些是安置在底舱,是在又热又脏的环境中作苦工,必须完全听从主人的命令;他们就是被称作huperetes。

── 蔡伟贤《学习领导──属灵领袖典范》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保罗引用当日对oikonomoi的惯例来申明:依这里的例子来说,这人不会受主人日夜的监督;因为主人若要凡事检察,何不自己动手做?因此,oikonomos的主要条件,就是要忠心(“可信赖”trustworthy- NEB )。这不单用在使徒身上,所有信徒都是如此,这字也用在一般信徒身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判断不根据才能、恩赐,乃根据忠心;人能忠心,就是已达到了神要求的顶点。―― 谢模善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论断是译anakrino这字的,在以下也有用,(见注 )。严格来说,这不是指最后审判,而是初步审查,引进那大审判(莫法特 cross-question )。保罗对从人来的初步察探,并不放在心上,他宁可等大审判者来临。被人论断(Human court )是个奇特的用词,字面解是“人的日子”(human day ),在第二、三世纪的护身符上出现过(见BAGD ),依我所知就没有别的地方用过了。“日子”似乎是指审判的日子,参当今所说“上庭的日子” )。保罗是说,人对他的判断,实无足轻重,“不过,并不是说人家批评他,他不伤痛,而是他不因此摇动”(Wilson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但判断我的乃是主。』如果有一个外面的是非,我们就很容易断定我错了,或者我不错。保罗不凭着外面的是非,所以他只能说我不论断我自己。论断我的乃是主,祂是我里面的生命,在我里面引导我。―― 倪柝声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NIV译本删去了“for”(因为 gar ),这字是连接上面的论据的。保罗觉得在他的事奉上,并没有甚么重大的差错,但他并非因此而自信。因此得以称义译自dedikaiomai,是个法律用词,是宣判“无罪”(acquitted- JB )的意思。保罗很喜欢用这字表示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是“称义”的通用字。这里也许并不是用在法律上的意思,保罗是说,他事奉忠心与否,判语是主颁布的,不是他自己的良心。判断是anakrino,这里虽然没有强调是指初步审查,但这动词的含义也表示,最后的审判在下一节才出现。主,保罗一般称“主”就是主耶稣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从这番话引发保罗劝勉人不要早早作判断(krino ),这里me与现在命令式合用,可能表示哥林多人已经有这样的行为了。这话的语气就是:“停止判断”!heos an译作只等(Till ),是假设语气,这句法表示主必然再来,但是不知甚么时候。神的审判是完全的,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新约里暗中带有道德性的意味,保罗可能是指罪恶的事;不过,这里似乎当作现今隐闭未显露的事更为贴切。人心的意念(G. Schrenk- TDNT- I- P.635作“人心最深藏的动机” ),是指隐秘的意欲,包括好的和坏的。只有主才能审判隐秘的事,这个审判才是当真的。因此,得称赞的是得神的称赞,唯一有价值的称赞。康哲民认为这称赞“是奖赏,不是功德”,并指出这字是法庭上用的。从(apo )是指来源,就表示是最终的审判,是从神发出的,再没有上诉的余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这里说出如何能不论断人,以及被人论断时而不生气的秘诀,那就是认识主耶稣二次再来时的最终显明。是的,若我们只求主的显明,只让主来显明,就不会去论断人,也不因被人论断而感不平了。

――《读经指引》

「只等主来……」】

审判的情形有四种:

别人来审判——我们的行为常被别人眼光来鉴察与审判,我们自己不知道,却逐项都受检查,有邻居、同事、同工、仆人等。他们来评论我们,将我们的信仰与生活来比较,一方面也设法来原谅他们自己,不必苛责自身的缺点。究竟他们所审判的未必能使我们大受影响,而且也不会有持久的力量。

信徒来审判——我们常常被唤至教会同道面前受审判,有时不一定是我们言行不一致,或者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走快一步。太热心,太殷切,太特别,也一样会受许多批评。真实,我们若确实知道神的灵感动,就不必右顾右盼地顾虑同道们的评论。

良心的审判——我不论断自己。我们常看自己的宽容的态度,与比我们差的人衡量。可见论断自己常不准确。所以良心的审断还还得在最高法院最后的判决。

上主的审判——主必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但愿那时个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转比这动词(meteschematisa )很独特,意思是“改变形式”,“改造”,也可用作“假扮”。这里的意思是,保罗似乎在用一种比喻方式(schema这名词多用在修辞性的形象上 ),说:“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为例,阐明我要教你们的功课。”(BAGD 参腓立斯 “上述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作范例” )。保罗称哥林多人弟兄们,这亲密的称呼印证他所作的是为你们的缘故。

保罗不想他们贵重这个,轻看那个,并以此沾沾自喜。当然,信徒对领导他们的属灵人,满心赞赏喜爱,原是应当的;但若喜爱某一个领袖,以致反对另一个的时候,就越出正轨了。这就是分党派之祸。动词自高自大(physioo- to be puffed up“高傲” )在这信中出现六次一次在歌罗西书,新约再没有别处出现了。保罗显然觉得这字用在哥林多人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他们沉浸在骄傲的罪里,比别人更甚。分党的作风,根本上与自大狂有何分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16~17】

『效法』前面弟兄姊妹,若只效法他们身上那些基督的成分――『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就不会发生难处,因为基督总是叫人合的;若是效法得太过了,越过他们身上基督的成分,而效法到他们个人的习性、旧造的色彩等,就会导致不和,因为基督之外的人、事、物,总是叫人分的。为此使徒才沉重的嘱咐说,『效法我们不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为着一个吹嘘,而抵挡另一个』(6节末句直译 ),以致产生宗派的难处。

――《读经指引》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

保罗在此用单数的你,他是假设对一个“自大”的哥林多人说话,使……不同这动词(diakrinei )意思是:先“寻出分别”,然后“自居优位”。这里可能是用第二个意思(参Robertson和Plummer )。这句词锋尖锐的问句,有第二句接上去,提醒他们没有一样与生俱来的才干不是从神来的;接着第三句问话指出,若全是神所赐不是个人的成就,自夸实在愚不可及。这里重复强调要摒弃属世的智慧;依属世眼光看,哥林多人可能的确有可夸之处,但信徒并不接纳世上的标准,他们知道凭自己一无所有,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属世的自吹自擂,全无立足之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我们与别人并没有甚么不同,我们之能有今天的光景,都是神恩典工作的结果。

――《读经指引》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聪明这字(phronimos )与本书信前面用的(sophos )不同,但意思上没有多大分别(康哲民说是“修辞上的变化”而已 );不过,也许保罗变化一下字眼,就把收信的读者与前面指责的属世聪明分别出来了。也可能暗示“这教会与世界融洽得近乎危险了”(Findlay )。他并不是说哥林多人真的聪明,不过他们自夸的聪明才智,是保罗自己也不会自称具备的,此外,他们又自恃强壮荣耀(endoxoi 是“显赫” “威荣” ),保罗却自知软弱,被藐视,他用的字atimos “没有尊荣” 有时用在剥掉公民身分的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又挨打一字(kolaphizo ),保罗是用描写耶稣受虐待的字眼。施密德(K. L. Schmidt )认为这字包括虐待与侮辱(TDNT- iii- p.819- n.5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保罗曾好几次表示,他自食其力维生。由于希腊人蔑视劳动的工作,看作奴隶的分,这话就更意味深长了。这里所说的,是真真操劳的工作,动词表示操劳到疲累万分。保罗在这一带中间,改变了句法,把注意力放在使徒对患难的反应。被人咒骂(也是用在基督身上的字 ,他们的反应是祝福,注意28节 )。被逼迫,就忍受。

——《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这是我们对于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所该有的态度(不该是以牙还牙的报应 )。但这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能作得到的,乃是主的生命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能活出来。

――《读经指引》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这一节末了他用两个很逼真的字眼:污秽、渣滓,成为这一句的高峰。污秽一字是perikatharmata的复数,意思是“大扫除后清除的东西”,即彻底清洁后抛弃的垃圾;渣滓,peripsema,意思也不相上下,稍为详细一点而已,“洗擦后抹除的东西”。除垢就是洗净,两字就带上了“代赎牺牲”的含义,就是洗除罪污所献的祭。这字不是用在一般的献祭上,而是用在某些地方实行的人祭。这样看来,似乎这字就高贵了一点,其实不是;被献为祭的人,是最没用处没地位的人,在社会上最卑下最没有价值的人。F. Hauc祂说,perikatharma一字写出三股意义来,“代赎的祭,人家不看在眼里的,被丢掉的”(TDNT- iii- p.431 );此外G. Stahlin说peripsema一字有许多解释,其中有“贫贱无用的人……把自己的性命不合情理地弃掉的人”(TDNT- vi- p.90 )。因此保罗在此指出,使徒被看为一文不值。直到如今(希腊文放在末后 ),再一次指出他们的受苦并未过去,乃是当时使徒们的处境。哥林多人也许自以为处境优越,但保罗对自己在世上的身分,却绝不存妄想。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他对他们如同亲爱的儿女,充满温情,他一心要警戒他们。他用的动词(noutheteo ),确有责备错失的含义(多半译作“劝戒” ),不过这一节很明显是充满爱的批评。这字的同根名词,是用在父亲对儿女的责任上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paidagogous(NIV 译监护人 中文作师傅 ),这字不易翻译,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没有相等的位分。这字指的是一个奴隶,却负责看管一个男孩。“paidagogos是伺候男孩的私人差役,带他上学、回家,听他背书,教他礼貌,照顾他起居;他有权要求人尊重他的身分,人们也尊重他”(布鲁斯 )。他当然是个很吃重的人,但是Craig指出,他可能是个无足轻重的奴隶,而且别人也可以取代他的。他和作父亲的,分别就很大了。保罗既然亲自苦心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就在基督里有为父的身分,门10 )。这样,清楚看出两要点:第一,保罗对他们的爱深厚异常,这是很自然的事(参屈梭多模 “他在此不是争取尊位 而是摆明他极度的爱” )。第二,不管他们从别人的工作受益多少,他们受于保罗的仍然最多;因此他们必须听从他的训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待哥林多教会,保罗感到他是处在独特的地位,师傅(paidagogos 现代中文译本翻译为监护人 并不是小孩的老师。他是一个年老可靠的奴仆,他每天把小孩带到学校,训练他的伦理道德,当心他的品德,使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孩童可以有好多位师傅,不过他只有一个父亲。在未来的日子里,哥林多信徒可能有多位师傅,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人能做保罗为他们所做的事;没有人能在基督里生出他们,获得新生。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纪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提摩太访哥林多之行,所知有限。保罗必然察觉事态不妥,就差提摩太去澄清。NIV把书信体的简单过去式当作进行式,I amsending(有未来的意思 ),但多半当它作过去式,保罗已经差他去了。从信开头问安中,没有提摩太的名字,就有了证据。保罗差提摩太,是要提醒他们,记得保罗“在基督里的行事为人”(NIV作生活态度 )。这里再一次提及保罗的榜样;“行事”ways一字,大概是反映出他的犹太背景,因为“在希腊文并没有甚么道德上的意味”(巴勒特 ),而犹太人则很看重拉比式观念里的halakah(根据圣经而定的守则 )。保罗再清楚表明,他不是单对哥林多教会如此要求,而是在各处各教会中同样教导人。他在哥林多的言行,与在别处一样,因此,他也指望他们有同样的反应行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有人自高自大。他们肯定了保罗不会再来他们那里的了,一心认为提摩太会来,保罗不会来,因为他不敢再面对他们;这样,他们依附保罗就毫无补益,反对他也无须顾忌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他很快就会来,只在乎主若许我。他不自作主张,乃由主指示去向。主可能认为这时候不给他开路去哥林多,这个他也明白;但他要指出,只有神的阻拦才能阻止他来。保罗有个特色,就是他很能分辨出人口讲的,和实在行出来的。哥林多反对他的人,可能口才横溢,但他们有权能么?福音并不只是告诉人该怎样做;神赐能力使人可以做得到。保罗的对手尽管说得天花乱坠,无关重要;要紧的是他们有没有显出神的大能来,“是一种属灵的效能,被赋与的人传授神的话时,衷诚热切”(加尔文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一临到人,人总必认罪、悔改、重生、改变,因为神有权能;一个多认识神、亲近神的人,也必多有权能。―― 谢模善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神的国是耶稣教训中最常出现的主题,在新约其它经文则较不突显,保罗在本书中用了几次。这国度在乎神的权能,就如赶鬼的能力,这里正是强调这种能力。神的国不单是一番好教训,不单是口头的言语,“一个人口若悬河,却空无一物,实在不值一顾”(加尔文 )。其实,人本知道该怎样为人的,问题是明知道善却行恶罢了。人需要神的能力,才配在神的国中生活。这里可能故意与第8节哥林多人自夸的话对照,这才真是王者之风。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问题不在保罗来不来,而是怎样来,他把这问题摆明在他们面前;他可以带着刑杖来,以及严正不苟,要管教责备;他也可以存慈爱温柔的心来。不过,这就在乎他们能否接受得来,取舍全在哥林多人手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四综合】

使徒作见证说,他们『好像定死罪的囚犯』,『为基督的缘故』,成为『愚拙』、『软弱』、『被藐视』、『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就祝福,被人逼迫…就忍受,被人毁谤…就善劝』,被人『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渣滓』(9~13 )。这正是基督和十字架实际的彰显,也就是他们作神『奥秘事』『管家』的『忠心』(2 )。但更宝贵的是,『直到如今』(11-13 ),他们还是这样;没有中途变节,没有遇难思迁,没有从十字架上下来。所以他们能一直保有属灵的『权能』(19~21 ),也能刚强的叫人效法他们(16 ),因为他们实在就是基督的彰显,基督的见证。

――《读经指引》

【林前四综合】

保罗说他是:(1 )管家(1~5 );说到自己的忠心,不可妄加批评。(2 )使徒(6~13 );说到他遭受的苦难,他是劳苦的,不可轻看。(3 )父亲(14~21 );说到他属灵的权柄,不能反抗,该接受他的警戒和管教

例证

管家的希腊文词oikonomos英文翻作经理(manager ),而管家职分oikonomia翻作管理(management )。今天英文steward一词使人联想到的是在客轮或飞机上的男女管事(包括空中小姐 ),即那些照料乘客的需要的人。在英国,同一职名是指那些监察大竞赛,像赛马和格兰披治赛车之类的人。希腊文oikonomos原意却指一个管理家务的人。在新约时代,富有的人家雇用管家去督管奴仆和管理家里的事务,管家本身通常也是一个奴隶,不过他已赚取得家主的尊重和信赖,所以家主将他擢升到受尊重的地位。

── 蔡伟贤《学习领导──属灵领袖典范》

X光名称的由来】

经文:“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主后一八九五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光线,这光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木材,人体,纤维等不透明物体,并将骨髓都照透。当时对这光无以命名,就根据《圣经》这段话的意思,取希腊文基督字母的首字X为名,称为X(爱克斯 )光即基督光。
这是多么有意思的命名。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那是X光无法可以比拟的。
X光虽强,但强不过基督之光。X光只能照到人的五脏六腑,但基督之光能把人的内心世界,心思意念都穿透,宛如赤露敞开,了如指掌,明察秋毫。“也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
希伯来书告诉我们“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地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2-13 )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

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为甚么要用比喻》
水的故事】

不管我们把工作做得多好,距离完全的理想仍然很远。路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即使我们遵照救主的要求全力以赴,我们只是尽责而已,并无功劳可夸!如果我们的动机纯洁,做事热心,有一天,上帝会夸赞我们的。

有一个故事说,某人在沙漠中旅行,发现一处的泉水清新无比,于是他决定带一壶回去呈献给君王。在他喝完之后,他的皮袋盛满了清凉的水,便启程回去。当他把水呈献给王时,那水因为在沙漠烈日照射下和在容器中起变化的变坏了。国王尝了一口,仍说很好。在他离开后,群臣也过来品尝,觉得那水根本就不好,他们正在大惑不解时,国王解释说,我赞美的不是这水,而是那人的爱心和对王的敬意。同样,我们为主做工可能做得并不理想,但主是「查看我们的动机」的,不管别人怎样批评我们,主仍欣慰于我们的忠心。

让前述「水的故事」鼓舞你为主效命的热诚。我们虽是无用的仆人,但终有一天,上帝还是会赞美你的!而真正存心为耶稣的缘故做事的人,是不在乎有没有酬劳和赞美的。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16】我们效法主的仆人,但不可过于圣经所记;每个人都有缺点、特点,如果我们过于效法他们,我们就必落到人里面去。保罗又求我们效法他,到底怎样效法呢?乃是我们效法他,如同他效法基督,也就是效法他身上的基督。每一位神的儿女都有像神的一点,我们每人就是要学他们的这一点,如此我们也就要像基督。正如有一个故事:许多儿子们找一个画家,要为他们故去的父亲画像,但是没有照片。画家就照他们每个像父亲的那一点画出像来。―― 谢模善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你们已经饱足了(kekoresmenoieste ),原本的动词是指食物的,表示饱满了( LB作“你们已有了一切属灵的食物”,有种满足的感觉。若拿耶稣说有福的人来对照一下,(“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哥林多人则自觉一无所缺。下面两个动词说:已经丰富了和作王了,表示哥林多人甚为自满,再不需要甚么,正陷于危机中。莫法特说得对,他引用了斯多亚派的口号(戴奥革尼倡导的 ):“只有我富足,只有我掌王权”;又参腓罗(Philo ),“圣人的国度,是神的恩赐”(OnAbraham-261 )。哥林多人不但没有在信仰上进步,反而跟随了斯多亚派自视自足的尺度。有人认为不用我们是“不用我们帮助”的意思,但看这一节下半部,意思其实是指“不用我们在场”。哥林多人以为已有相当身分,不再凭借保罗或其它使徒了。保罗说他倒希望他们真有那自以为有的尊位,那么他和同工们也可以沾点光呢!保罗用的句法表示这愿望根本未实现:“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事实上并不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列在(apedeixen )这动词,意味着神特意把他们放在如今的地位,那比喻取自竞技场,如莫法特的写法:“神要我们使徒最后出场,像场上死路一条的竞技员!”Epithanatious,定死罪的囚犯,是个罕见的字,显然是指定了死罪的犯人,公开示众,受人唾骂。他们是一台戏给人看(theatron就是“戏院” 指“人在戏院看的东西” )。使徒在大舞台上展览,给整个宇宙(kosmos )看,也给世人和天使看(天使是人世百态的观众,约壹51,,等等 )。天使和世人合起来,就包揽了一切有位格的存在。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一个罗马的将军获得大胜之后,他可以率领他胜利的军队,在城中街市上游行,展示他的战利品;这行列称为『凯旋大游行』。在行列的末尾,有一小队将受死刑的俘虏;他们被带往竞技场,与猛兽博斗,结果死在场中。这一般骄傲嚣张的哥林多信徒,犹如胜利的将军,展示他凭大能而得的战利品;使徒们则好像将受死刑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