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
● 6:1 一般认为所罗门圣殿的奉献日期是公元前九百六十六年。至于这个480年,引起很多学者的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12代的一个象征性年代,有人认为是真实年代。前者就会把出埃及的年代定于公元1290年左右,后者认为出埃及年代是1446年。
●「西弗月」:这是以色列历法中的二月,相当于阳历四、五月之间。 6:2 特别指明西弗月就是二月,可能表示以色列人也不熟悉西弗月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对外使用的官方称号。「西弗」字义是「明亮」。――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日期是主前967年,而“西弗月”就是第二个月(四、五月间 )。关于这个日期跟出埃及日期的关系,参看出埃及记的简介。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传统计算亚伯拉罕到大卫的年代,都以本节为重要根据,因为这里说,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480年,为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所罗门在位40年,死时为主前930年。据此,以色列人出埃及应为主前1446年,而建殿则开始于主前966年。
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480年乃按一代40年,乘以12代得出,不能作为计算历史年代的可靠根据。
犹太史家约瑟夫说圣殿奠基是在推罗王希兰第十二年,因此主前957年才是开始建殿之年。有的则将圣经大事与中东大事对照,依迦太基在主前825年立国推算,建殿应在主前968与967年之间。有的学者从埃及法老在位年代推算,认为出埃及应在兰塞二世之时,故为主前1290年前后事。依此,则建殿开始年代也须推迟。
因此,所罗门建殿之年颇难确定。(《启导本》依据一般接受年代 将出埃及放在主前1446年 所罗门建殿在主前966年。 )
“西弗月”:约在阳历四、五月间。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指出所罗门动工建殿的日期:是他登基后第四年(约主前九六六年 )。按此计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期应为主前一四四六年。有学者认为「四百八十年」这数目仅为十二代之整数(以四十年为一代 ),而每代实际相隔约贰一十五年,因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期距离所罗门建殿之时便只有三百年,即主前一二六六年。
「西弗月」:源自迦南人的历法,即犹太人的二月(阳历为四至五月间 )。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 如果把开始建造圣殿的所罗门4年西弗月(犹大历2月-农历4-5月 )视为B.C.966,那么出埃及的年代视为B.C.1446更恰当些,这期间有:①旷野40年;②16年迦南征服期及平静期;③340年之久的士师时代;④扫罗的40年统治;⑤大卫的40年统治;⑥所罗门的4年统治期,共是480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关于建殿详情,请参看的注释。
――《灵修版圣经注释》
【年代小注】
这个有关所罗门兴建圣殿的年代小注,是出埃及和征服日期论战的核心(见有关出埃及日期的附论-111页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所罗门圣殿的奉献日期是主前九六六年。这日期加上四百八十年,就表示离开埃及的年分是主前一四四六年。鉴于考古学上的难题,和主前十五世纪埃及对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控制,这日期受到质疑。以致不少学者如今视×12=480 )为某种规格化的数字,象征十二士师或十二代,每人或每代四十年(典型的约整数 )。按照希兰一世的年代,和腓尼基人在迦太基成立殖民地的年代,圣殿兴建最可能发生在主前九六七年至九五七年之间。这小注所用的,是腓尼基人的典型措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西弗月】
这是迦南和以色列历法中的二月,相当于公历四月和五月之间。本节指明西弗月就是二月,可能表示这月分以色列人也不熟悉,而是针对较广泛之非以色列对象所用的官方称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假如兰塞大帝(Rameses the Great )是以色列人那时当政的法老。那么,怎能被接纳为真确的记载呢?】
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王作以色列王,第四年……」因为所罗门王在主前年作王,他作王第四年就是主前九六六年。而九六六年之前的四百八十年,即是主前一四四六或一四四五年。(这里所指出的年份 ,出埃及的日期应界乎一四四七至一四四二年。 )那时候,统治埃及的法老应是亚门诺斐斯二世(Amenhoteo II )。根据一般学者的估计,他的统治期是一四四七至一四二一年O近期有某些讨论,倾向于将出埃及的年代拉得较近现代一些,但这些意见未被普遍接纳。)
在圣经学者的圈子中,最被接纳的出埃及日期是主前年左右,或是兰塞二世统治初期。所有最受人欢迎的关于出埃及事迹的戏剧,通常都假定较晚的出埃及日期为正确。施素德美(Cecil B.DeMille )的「十诫」(The TenCommandments )就是其中的表表者。赞成晚期出埃及理论的论据,有下列数点:
1 根据的记载,希伯来人要做苦工,兴建「兰塞」城——这预设了有一位兰塞王,而这城以他命名。
2 因为在雅各下埃及时,埃及受许克索斯王朝统辖(最低限度 犹太史家约瑟夫持此意见 ),亦因为许克索斯王朝在年以前可能未攫取权力,因此,就排除了出埃及日期为一四四五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指出,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四百三十年:将年减去年,就得出一三二O年——这年份更接近第十九王朝的兰塞二世,而与十八王朝的阿门诺斐斯二世相距较远。
3 出埃及记开首几章,预设了当时埃及王室的居所接近歌珊地,而歌珊在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第十八王朝的京城是底比斯,远在歌珊南面五百里之外。然而,兰塞在尼罗河三角洲建泰尼斯,作为他的北方的首府,亦可以充当进攻巴勒斯坦及叙利亚的军事基地。
4 考古学方面也有证据。从发掘巴勒斯坦重要城市遗址的结果显示,拉吉、底壁及夏琐等城都是主前十三世纪陷落的,而不是主前十四世纪。这正符合晚期出埃及理论。而且,贾尼逊(Nelson Glueck )曾在约但河东岸地区作广泛的考古发掘,研究该区多个土堆的古城遗迹。他的发掘结果显示,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于旷野漂流的时候,没有居民盘据于约但河东岸,如摩押、希实本及巴珊等地方。然而,民数记二十一章及申命记一 章,却记载了摩西如何率领以色列人战胜西宏和噩的军旅,在此之前,这两族已在约但河东安居乐业。
5 若依照早期出埃及的理论,士师记所记述的事情应发生于主前十四世纪末及十三世纪。但士师记没有只字词组提及埃及人于当时进侵巴勒斯坦,这正是明确有力的证据,显示在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时,埃及的侵占已成历史陈迹了。
上述五项论证,极容易引导人认为是不真确的。假如出埃及发生于一二九O年,那么,这节经文所记的数字应是三二四年,而非年。那些坚信晚期出埃及理论的福音派学者,认为四八O只是一个「虚构」的数目,其用意不外乎表达在出埃及与建圣殿之间有十二代,而每代有四十年(采纳四十这个数目 是因为在摩西及约书亚这些伟大领袖的生命中 「四十年」有着显著的含义 )。然而,每一代的平均年数是三十年,而不是四十,因此,正确的数目可能是三六O,却非四八O。圣经学者夏理逊亦持相同意见(参R.K.Harrison Old TestamentInrtoduction-pp.178-79 )。
不过,若我们细察晚期出埃及理论的各方面证据,就会发觉这理论站不住脚。不单只明言出埃及的年份是一四四五年,也是有力的证据(在订定旧约年代时 「象征」或「虚构」的年份这种假设是没有客观证据支持的 )。士师记这章经文记载亚扪人侵略以色列的疆土,要求取得约但河东的土地,而耶弗他向亚扪侵略者说:「以色列人住希实本和希实本的乡村,并沿亚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经有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之内你们为什么没有取回这些地方呢?。因为耶弗他存活的日期,大概比扫罗早五十年,故此,与亚扪人争战的日期必定是主前——OO年左右。由此看来,耶弗他的说话暗示了以色列人攻占迦南的日期是一四OO年,这年份刚好符合一四四五年出埃及的理论。耶弗他随口引述的年份,是敌人所熟悉及承认的,因此,这年份是支持早期出埃及理论的有力证据。
支持的经文,不只有,还有。这节经文记载了保罗于彼西底安提阿所说的一番话:「既减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给他们为业。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这段经文明确道出,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占迦南地,以迄先知撒母耳的功业完结了(膏立大卫作王 ),其间相距四百五十年。换言之,出埃及与大卫建立圣城耶路撒冷,相隔四百五十年左右:由主前一四四五至九九五年。
由此看来,假如一二九O这个晚期出埃及理论是正确的话,我们就必须指证三段经文是错误的:除,还有其余两段。而且,人们亦因而会认为圣经所记的并非史实——甚至基督救赎的事迹也是假的。因此,考核由旧约两段经文及新约壹处经文(徒十三 )所指明的,一四四五年这个出埃及的年份,就非常重要了。针对晚期出埃及理论,证明其错谬,我们第一点要讨论的,是提及以色列人为建造兰塞城而作苦工。在此要指出,纵然是对于晚期出埃及理论来说,上述经文也可被视为年代误置(以后来通行的名字取代了这段工程进行时这城的名字 )。经文记载这段工程进行,早于记载摩西出生的事迹,而到了出埃及的时候,摩西已八十岁。兰塞于一三OO年开始统治埃及时,摩西还未出生,因此,在十年后,他无可能已经八十岁。照此推论下去,所提及的那段时间内,那城也不会被称为「兰塞」。由此看来,以作为支持晚期出埃及理论的证据,其力量已大大被削弱了。无论如何,据我们对圣经的了解,应用后期的名字取代了摩西当时那城的原有名字,也不会是难以理解的。圣经曾记载基列亚巴为希伯仑,而该段经文正记述在此城改变名称之前所发生的事。与此相同的是,英国历史也会记载罗马的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usI )胜利攻入「约克郡」,而当时那地方尚被称为「以布拿甘」(Eboracum )。人们也不会因这个时代误置了的地名,而认定此段英国历史不真确。
反对晚期出埃及理论,第二点要针对的是:雅各下埃及与一四四五年以色列人出埃及之间,相距没有四百三十年。我们承认上述意见是有力的。假如许克索斯王朝(Hyksos )约于主前年开始统治埃及,那么,一四四五年出埃及这理论当然不能成立。然而,我们必须立刻补充,根据出埃及记与创世记的记载,约瑟在埃及居留时,统治埃及是一个出自埃及本土的王朝;不可能是许克索斯王朝——尽管这意见与约瑟夫的截然不同。请考虑下列因素:
1 当时统管埃及的王朝,轻视由巴勒斯坦来的闪族人,禁止他们和埃及人同抬进食( ;「埃及人不可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埃及人所厌恶的。」。但许克索斯王朝的人原来也是从巴勒斯坦往埃及的,他们和希伯来一样说闪系语言(因此 许克索斯王朝的第一位王名叫萨鲁提斯[Salitis] 代表闪系语言中的sallit。他们也依照迦南地中的好些地名为埃及的城市命名 如疏割、巴力洗分和米吉多 )。由此看来,假如他们认为从巴勒斯坦来的访客是下贱之民,那就太令人难以理解了。不过,土生的埃及人却肯定有这种态度,他们的大量文学作品也流露轻视之情。
2 约瑟向埃及的当权者承认自己的家人是牧人时,显然是很不自在的。假如当政的是许克索斯王朝人,约瑟就不会有这种顾虑。日后,当埃及人(如马尼度[Manetho] )回想许克索斯王朝时,也把他们与牧羊人扯上关系,并起了「许克索斯」的名字,意思就是「牧人之王」。因此,在许克索斯王朝统治期间,不可能仇视牧羊人。
3 约瑟死后,经过了一段时间,而雅各的家眷也早已在歌珊安居下来了。那时候,有一位「不认识约瑟」的法老。我们可以根据这节经文,假设这位新王才是许克索斯王朝的一员,而不是埃及的新法老。因为记载他极关注希伯来人口的迅速增长,说:「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埃及的总人口,当然会远超过二百万以色列人(而且 要待多年以后出埃及之时 以色列人口才达到这个数目 )。然而,借着超卓的军事组织来控制埃及本土人的许克索斯战士阶层,当然没有如此庞大的人口数,故此,他们说出像的话,并不是夸张的(许克索斯王朝当然会害怕以色列人和埃及本土人联合起义。—10记载「来罢 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 恐怕他们多起来 日后若遇什么争战的事 就索合我们的仇敌攻击我们 离开这地去了」 )。到了后来,亚模西士将许克索斯人逐出埃及之后,第十八王朝亚门诺斐斯一世(Amen-hotep I )承袭了许克索斯王朝的高压政策,奴役以色列人( 至于亚模西士自己,则容让以色列人安居于歌珊地,因为他们一向都效忠于埃及本土人卜以色列人在歌珊地繁衍众多,令亚门诺斐斯觉得以色列人是心腹大患,便设法用奴役来压抑他们的人口增长。最后到了摩西出生时,更实行杀婴的措施。假如第十三节所记载的情况,正是第十八王朝施行奴役政策的开始。那么,我们就必须理解许克索斯正是压迫以色列人建比东及兰塞二积货城的王朝。在这情况下,应要指出「兰塞」此名有着许克索斯王朝的渊源。兰塞二世的父亲名叫「薛提」(Seti )山意即「塞特神的追随者」(Follower of Seth ),或Sutekh,这是「巴力」(Baal )的埃及名字,「薛提」是许克所斯王朝的守护神。许克索斯王族中,许多成员的名字都有“Ra”(「锐」 )字尾,这“Ra”就是埃及人的太阳神(以“Ra”作字尾的名字 例如Aa-woser-Ra Neb-khepesh-ra Aa-qenen-ra等 )。亦有采用“Ra-mose”作字尾的名字(“Ra-mose”是第十八王朝时出现的名字 ),意即「锐神之子」(Born Of Ra )。「兰塞」的埃及文是Ra-mes-su,正确的意思是「他是锐神所生的」,但有着重大意义的,是兰塞二世花费庞大人力物力来重建许克索斯王朝的首都亚华里斯,而依照自己的名字改称此城为兰塞。
综合上述三项因素看来,无论如何,约瑟及其家人极不可能于许克索斯王朝时下埃及。因此,根据约瑟下埃及的时间来反对一四四五年出埃及之说,是没有份量的。晚期出埃及说的第三项证据,是第十八王朝法老的京城远离尼罗河三角洲,在歌珊地以南五百里之遥。假如我们搜罗碑文铭刻方面的资料,就知道上述论证是站不住脚的。下述碑文方面的资料可作支持:
1 杜德模西士三世(Thutmose III 他可能是压迫以色列人的法老 )在纥流波里的锐神(Ra 或作Re' )庙宇前面立了两座方尖石碑,碑石上刻有字句,形容他自己是「纥流波里之主」。纥流波里位于三角洲的底部,因此离歌珊地不远。杜德模西土三世必须在三角洲内建立军营及装置各种军备,作为进攻巴勒斯坦及叙利亚的基地(他曾进攻这地区最少有十三次 )。有鉴于此,我们若假设杜德模西士必须从三角洲中取得奴隶来作苦工,也是合理的。
2 曾在三角洲底部发现到的蜣螂雕刻,上面记载亚门诺斐斯二世(Ainenhotep II )出生,这种蜣螂雕刻也曾在孟斐斯发现过。我们可以据此假设杜德模西士三世曾一度在孟斐斯有宫殿。
3 在一个亚门诺斐斯自己建立的石碑上(由Pritchard翻译 载于ANET P.244 ),他讲及自己常常从孟斐斯的马房出发,骑马往吉萨(Gizeh )的金字塔附练习射箭。夏尔斯(W. C.Hayes The Sceptey ofEgypt 2 vol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1965]-2141 )认为,亚门诺斐斯在秘伦弗(Perwennefer )建造大宅(Perwennefer是孟斐斯附近的造船厂 ),他在这里居留了一段颇长的时间。上述证据,都显示出第十八王朝的帝王不只是居于南部的底比斯(Thebes )。
晚期出埃及理论的第四项论点是考古学上的证据,研究拉吉、底壁和夏琐于主前十三世纪的陷落层遗迹,所发现的结果都不支持约书亚攻占迦南的事迹于十三世纪发生。( 圣经记载约书亚攻占迦南的事迹时,有提及拉吉、底壁和夏琐的陷落一在士师统治期间,迦南地的社会情况混乱而不安宁,基甸之子亚比米勒将示剑楼的人杀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当时,像示剑楼的事必定常有发生,然而流传下来的记载很少,使我们无法鉴别发动恐怖事件暴徒的身份。至于旧约耶利哥第四城陷落的日期,我们可作如下分析:虽然那堵崩塌了的墙的建筑日期,远比主前一四OO年为早(这结果是甘仁女士发表的 她曾研究那堵崩塌了的墙的泥土碎块 ),但当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围困耶利哥时,所攻陷的亦可能是上述的那堵墙。在今日的法国,有一堵墙围着迦基逊尼(Carcassonne ),亦有一堵墙绕着西班牙的亚维拉(Avila ):这两堵墙已建成数世纪之久了,它们仍然屹立着。因此,用以建成这两堵墙的土块,当然会是数百年前的物料,而不是本世纪初期的了。
将耶利哥陷落的日期定为主前十五世纪末叶,最有力的证据可见于下文:与耶利哥第四城同期的公墓里面,发现了很多蜣螂雕刻,上面刻有第十八王朝的埃及法老的名字,但没有一个名字后于亚门诺斐斯三世。若根据早期出埃及理论,耶利哥就是亚门诺斐斯三世统治期间(主前一四一二至一三七六年 )陷落的。根据靳约翰(John Garstang )所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耶利哥第四城发现了超过十五万件碎片,但其中只有一块带有迈锡尼风格。迈锡尼的商品要待一四OO年稍后被带到迦南。因此,我们必须下结论说:耶利哥第四城于十四世纪初叶刚过去的时候被毁。靳约翰曾说过有关耶利哥陷落的一番话:
我们认为耶利哥约于一四OO年陷落,但与此相反的各种观点,也颇多刊印成书了。但在这些观点之中,很少会建基于考古发掘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都没有合逻辑的推理,而只基于它们晚期出埃及理论这先入为主的观念。持晚期的出埃及理论的释经家当中,没有一个曾参考我们在考古学上的发现,而这些发掘结果已刊载于利物浦考古学年报里面(Liverpool Annalsof Archaeol-ogy ),没有证据支持耶利哥第四城在亚门诺斐斯三世之后仍存在……因此,在我看来,就没有必要讨论耶利哥陷落的日子了(The Story ofJericho [London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1948] p.xiv )。
行文至此,可能要加插指出,根据的记载,以色列人将耶利哥的铁器也收集起来当战利品,这节经文不足以支持耶利哥乃于铁器时代陷落的论点(铁器时代开始于主前十二世纪 )。事实上,这节经文却刚好反驳上述论点。在铁器时代,用铁造成的对象不会与作为贵重战利品的金器或银器相提并论,因为在铁器时代,用铁造成的器皿已颇常见了。远在O年之前的近东地区,铁器已非常普遍,因为阿斯玛土堆(Tell Asmar )已发现了铁器的日期约主前二五OO年(17:59-61)。「铁」的希伯来文是barzel,相等于巴比伦文的parzillu,这字可能源出于古代的苏默文,而「铁」的苏默文是naAN.-BAR(Deimel SumerischesLexikon Heft 2 )。
此外,贾尼逊(Nelson Glueck )的研究结果也常被引用。据贾尼逊的研究,主前十五世纪的约但河东岸,没有人类定居。但最近的报告(不是正式的 )显示,贾尼逊所发现并不能确定其年代的碎片(他在报告中没有提及 ),这些碎片之中,有一些可能是在主前十五世纪的(参看H.J.Franken and W.J.P.Power Glueck'sExplorationin Eastern Palestine in Light of Recent Evidence" VT9[1971]119-23 )。最近三十年的考古发掘结果显示,较早期学者所认为于十五世纪没有人定居的区域,其实已有人类定居于此,近期发掘的地点,已被证实是主前十五世纪的城镇。根据夏加兰的报告(G.LankasterHarding BiblicalArchaeologist February1953 ),在安曼(Amman )发现一个古墓,其年代约为主前一六OO年,坟墓里有各式各样的器皿,包括绘有黑点纹的陶器、花瓶、长颈油瓶和蜣螂刻。夏加兰亦曾记载,在尼波山及鲁亚(Naur )曾发掘出有铜器时代中期特色的陶器,还有其他人造的对象(参Anti-quities ofJordan.1959 p.32 )。一九六七年,又于比拉(Pella )发现了一个十六世纪的古墓(ASOR Newsletter December 1967 )。一九五五年,在安曼机场的跑道下面,发现一间属铜器时代晚期的庙宇。范克勤(Franken )于底雅亚拉(Deir Alla )及何沙费(SiegfriedHorn )于希实本的考古学发掘,都显出约但河东岸的陶器,迥异于同期约但河西岸的陶器。贾尼逊忽略了上述事实,于是,当他计算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年份时,便出了错误(参E.Yamauchi于ChristianityToday的专文-22 Deceember 1971 P.26 )。 学者通常认为现在的艾特尔(E-Tell )就是圣经中的艾城,根据考古学的发掘结果,此地于主前至年(或稍晚时期 )无人居住。要否定Et-Tell就是圣经中的艾城,可以列举出很多理由。但因为Et-Tell无人居住的期间与早期或晚期出埃及理论都不吻合,故母须于此作任何讨论。奥伯莱(W.F.Albright )则认为约书亚记第七章的经文曾被窜改,在那时,使以色列人遭受挫败的是伯特利,而不是艾城。但奥伯莱没有解释伯特利的探子如何侦察出以色列人是否在假装败逃,他也没有提及为什么伯特与艾这「两」城的居民都出来追杀以色列人。至目前为止,艾城的真正位置仍未能确定,但待深入发掘,考察后铜器时代该遗址的证据(这是极有可能做到的 )完成后,那时,从Et-Tell所得到的证据,才会有助于订定入迦南的日期。
另一方面,在提米力绿洲(Wadi Tumilat 即古时的歌珊地 )作考古发掘所得到的证据,都断言否定出埃及事件发生于埃及第十九王朝。因为在十九王朝时,兰塞二世在希伯来人定居的地方大兴土木。但根据圣经记载,埃及国内在出现十灾之时,歌珊地的居民全都是希伯来人。,所详尽记述的蝇灾、雹灾及黑暗之灾,都说明了希伯来人在他们定居的地方,免遭受这几次灾祸;所有埃及人都要承受这些灾祸,就显出那时没有埃及人住在歌珊地。但在埃及第十十八王朝,杜得模西士三世及亚门诺斐斯二世期间,提米力绿洲一带都没有埃及人的建筑活动。最低限度,就我们目前的资料看来正是这样。
支持晚期出埃及理论(即主前一二九O年左右 )的第五项论点,是士师记从没提及埃及的薛提一世及兰塞大帝进攻迦南的事迹。这论点的份量不重。在兰塞二世死后,以及希伯来人的王朝建立之前,士师记没有记述这段时间里埃及人对巴勒斯坦的侵略行动。兰塞二世的儿子马尼他于「以色列石碑」中(现陈列于开罗的埃及古代博物馆中 ),记述他在一二二九年风卷残云地扫荡赫人之地、但(Laish-Dan )附近的隐罗暗(Yanoam )、亚雅仑各附近的基色、非利士地的亚实基伦,亦向以色列人及何利人采取攻势。不过,纵然是接纳了晚期出埃及理论的日子,埃及人的侵袭行动都会发生于士师记所包涵的时期里。
士师记亦没有提及十二王朝的兰塞三世(1204-1172 )的攻势。兰塞三世自己的碑文(刊登于Pritchard ANET P.262 ),记载他征服了Tjeker(巴勒斯坦 ),以及将非利士的城镇烧为灰烬。兰塞三世的纪念碑上的一些浮雕,刻绘出他胜利地向北迈进,前往Djahi(腓尼基 )。在以斯德伦平原东面尽头处的伯珊,更发现了一条纪念石柱,证明他于此区的统治权。上述例子都显示了,无论埃及侵迦南的事件发生于士师记的任何期间,希伯来圣经作者都认为,把埃及的侵略记录下来,是不适当的。至于圣经为何对这些事件保持缄默,我们不大清楚;但无论如何,若认为士师记没有提及埃及的侵略,是支持晚期出埃及理论的证据,是没有理由的。
靳约翰(John Garstang )和佩恩(J.B.Payne )都认为,士师记要以色列人的「太平」时期,与埃及人称霸统管巴勒斯坦的日子吻合。那时候,埃及人掌握了巴勒斯坦的主要大道及重要的堡垒(strong-hold ),因而使米所波大米、摩押、亚扪、或非利士人都无法侵略以色列人。故此,摩押王伊矶伦死后,以色列人的八十年太平时期,可能是因为薛提一世及兰塞二世平定了迦南。底波拉及巴拉击杀耶宾与西西拉之后的一段和平时期,亦可能是兰塞三世紧握着巴勒斯坦的治权的结果。那些由神差派的「黄蜂」,将迦南人在希伯来人面前赶走,,,可能是暗指埃及的权势。因为在象形文字的拼法中,黄蜂是下埃及法老(kins of LowerEgypt )的代号。无论上述推测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若根据希伯来人的记载,直至所罗门的时代以前,都从未提及埃及有进侵迦南地。
上文已陈述了在圣经、历史及考古学上,有关出埃及日期的证据,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一四四五年这出埃及日期才能成立。记载:「你要回埃及去,因为寻索你命的人都死了。」摩西杀了埃及工头,为要逃避法老追捕而躲在米甸。这位法老显然一直都在位,直至摩西于米甸寄居四十年将完结时,才去世。出埃及记第二章的上文下理,使我相信,所记载的法老「过了多年」死了记述 )。除了杜得模西士三世,没有其他法老合乎上述条件,只因他在位期间有如此长(一五O—-—四四七 ),统治包括摩西逃难至他将返埃及的那一段时间。
杜得模西士的儿子亚门诺斐斯三世,无疑是希望和他的父亲看齐,有同样军事实力。但事实证明,他只能进行了几次温和的攻势,那时是他统治的第十五年及十七年(或第十九年 )。孟斐斯石碑记载他于统治期的第七年首次发动战争,第二次战役则在第九年,但亚孟第石碑则记载他的第一次战役发生于统治期的第三年(参J.A.Wilson’s footnote inPritchard ANET P.245 )。由此得知,在亚门诺斐斯统治期间,发生一些大灾害,譬如在过红海时丧失主力军队(参出十四 ),就是削弱埃及侵略外国的攻势的一个因素。
至于亚门诺斐斯二世的儿子,亦即是继承王位的杜得模西士四世,从他的「梦的石碑」(Dream Stela )的记载显出,杜得模西士四世并非长子,本来无权承继王位。「梦的石碑」上记载着(这些记载显然已遭损毁 并于后来修补过 ),狮身人面神,即Har-emakht)向这位青年的王子显现,对他说,假如他将那些被沙堆积着的神庙修理好,清除沙堆,使人可以在庙里敬拜,狮身人面神就使杜得模西士四世登上埃及的王位。假如杜得模西士四世是长子,那么,母须神明显应许,也会在父亲死后承继王位,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据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合理的推论:亚门诺斐斯二世的长子,因某些意外或疾病而夭折了,导至他死亡的,可能是第十灾。
还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一四四五年出埃及之说,并驳倒一二九O年出埃及之言,介上文文所陈述的,已足够支持早期出埃及理论了。(详参本书作者的另一本著述 Survey of OldTestament Introduction [中译本《旧约概论》 香港种籽 页]。Bimson Redating theExodus pp.35-146 Leon Wood ASurvey )of Israel’s History,GrandRapids:Zondervan,1970,pp. 88[中译本:《以色列史综览》,台湾华神]。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
建造圣殿: 为建造圣殿而准备就绪(5章 )后,正式开始了建造工作(1节 )。本章分别介绍了外部建筑工程(2-10节 )和内部装饰工程(14-36节 ),并且在中间插入了神的安慰和劝勉(11-13节 )。本段包含的属灵教训请参照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殿,长六十肘,宽二十肘,高三十肘。」
●「肘」:等于44.45公分,六十肘就是26.67公尺,二十肘就是8.89公尺,三十肘就是13.335公尺。
◎圣殿设计基本上是仿照会幕之规格,但面积则是会幕的四倍(长、宽都加倍 ),体积是会幕的十二倍(有三倍高 )出 26:15-2536:34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正常来说,一肘是十八英寸;然而,可能显示这建筑所用的是较长的肘(20.9英寸 )。无论是那一种计算方法,圣殿都不是一座很大的建筑物(2-700~3-675平方英尺 ),长度为九十至一百零五英尺(27~32米 ),宽度为三十至三十五英尺(9~10.6米 ),高度是四十五至五十二英尺半(13.5~16米 )。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圣殿的结构可看注,一肘等于44.5公分。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肘」:为膀臂弯曲之处至中指尖端之长度,约为四十五厘米(一英尺半 )。这里显示圣殿长约贰一十七公尺(九十英尺 )、阔九公尺(三十英尺 )、高十三点五公尺(四十五英尺 )。但根据,当时所用的标准可能是古代的尺码,每肘须另加一掌,即共五十二厘米(二十英寸半 )。
――《串珠圣经注释》
圣殿和会幕在其设计上相似,如都朝向东边,各由柱廊,圣所、至圣所三部分组成。若指出其差异,那么就是圣殿设有会幕所没有的廊子和窗棂(6:2-4)。但是在其大小上,圣殿的规格比会幕大两倍。这表明圣殿继承和发扬了会幕的属灵意义。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殿前的廊子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阔十肘。」
殿前的廊子即大堂,和殿的阔度相同,为圣殿三大部分之一。其他为至圣所(内殿与圣所(外殿。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廊子」:位于殿的前面,长度和殿的阔度相等。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个廊子像一个大的门廊。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又为殿作了严紧的窗棂。」
●「严紧的窗棂」:原文是「关闭框架的窗户」。吕振中译本作「窗户、有内宽外窄的窗格子」。主要是这个词是建筑专有名词,但是实际意义并不确定。
通常被翻译为窗棂的专业用语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定义(MT 作 hallo^ne{s% #qup{i^m ~@t]umi^m ),可能是开于两边墙高处的狭窄天窗(NIV 参RSV ),好像中古世纪城堡的楔形窗口,外窄内宽198。但并无考古证据显示这个时期已有这种窗口。希伯来文中 h]allo^ne{ 被认定是叙利亚/亚述的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在主要建筑物(bi^t hila{ni )的前面有精巧的门廊、旁屋、圆柱(参亚述文 t]immu )、有门楣及门柱的门坎(亚述文为 askuppatu )、窗子及露台199。作者在此可能也就是指这种建筑。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严紧」:或作「狭窄」。
「窗棂」:可作「窗框」或「天窗」。
――《串珠圣经注释》
窗棂是在近墙顶处的窗子,使光可以透入圣殿中央。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严紧的窗棂】
由于希伯来原文所用的建筑用语是专门的术语,其确实意义已不可考。有人提出所建造的是外面窄,里面宽的窗户;所指的亦有可能是有格子(棂 )的窗户(和合本 )。然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庙宇没有窗户,却是所罗门圣殿不见天日的反证。达拉泉('Ain Dara )的庙宇则在石上刻了假窗,有窗棂设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靠着殿墙,围着外殿内殿,造了三层旁屋。」
●「造了三层旁屋」:吕振中译本作「对着殿堂和内殿他四围造了厢房」。现代中文译本作「建造了三层厢房」。另外原文在此另有建造「床铺」或「平台」的记载,但这个可能是旁屋的结构一部分,因此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旁屋”:供祭司及贮物用,后不敷用,曾加扩建。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外殿」:指圣所的大堂。
「内殿」:原文作「后部」,指至圣所(参串3 )。此节原文并无「三层」二字。所罗门在殿周围造了一个设有房间的平台或建筑物。
――《串珠圣经注释》
旁屋: 是圣洁的屋子,具有重要的用途:①旁屋共为30个,祭司和利未人就居住在这里,是“夜间站在耶和华殿中”事奉的地方;②又是祭司吃至圣之物的地方,同时也是为献祭而保管至圣物的场所。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六个厢房】
由于本节一般译作「旁屋」或「翼」的希伯来用语含义不明,圣殿建筑的这个部分亦随之隐晦。这些地方可能是圣殿最初建成的部分,初时用作储物,后来随着圣殿的增大亦向上扩展。它本来的用意是否作为永久建筑或扶墙已不可考,建筑材料亦不能肯定。同时代建于达拉泉的庙宇之大堂两旁筑有高身的走廊,本节所述的,可能正是这种走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旁屋乃是一种建在一个平台之上的「建筑」(NIV ),可能是一如扶壁拱架一样的内凹(希伯来文 sela{ ` a^t 'ribs'「拱肋」 亚喀得文为 s]illu 「拱形物」 因此 NEB 译为「拱廊」 )以作为通道之用。这可以解释这些旁屋倚墙而造,拱肋与外墙间的距离如何随着每一层而拓宽。托梁的架或「榫头」(REB 9-10节 mig{ra{`o^t 「减少」 )全都搁在正殿外墙周围,以避免将圣所的墙穿洞(7节 )。这个储物区的总面积有三千零六十肘,乃为了库存供物,是圣殿本身内部的敬拜区面积的两倍200。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三层高的旁屋支撑殿墙,屋内有螺旋的楼梯可登上第二和第三层(8节 )。“内殿”(5-19-21~23-31节 )即至圣所。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下层宽五肘,中层宽六肘,上层宽七肘。殿外旁屋的梁木,搁在殿墙坎上,免得插入殿墙。」
◎由外面看起来这三层旁屋宽度一致,但是因为墙壁的厚度越高越薄,所以内部空间就越高越宽。参考 结 41:5-7
●殿墙「坎」:「槽口」、「壁架」。――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些房间共分三层,各层均较上层的狭窄,因为下层的墙壁较厚,突出之处用以支持横的梁木。这样做法便避免梁木插入圣殿的墙。
――《串珠圣经注释》
【壁阶】
随着高度的递增,靠着圣殿外墙的厢房亦逐渐偏置。对于这个建筑设计,胡罗维茨(V. Hurowitz )有两个诠释:(一 )圣殿外貌彷佛「香柏木箱」(香柏梁木是平放在墙壁上部厚度减薄形成的壁阶之上 );或(二 )「倒塔」外形,圣殿外貌看来越高越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建殿是用山中凿成的石头。建殿的时候,锤子、斧子和别样铁器的响声都没有听见。」
●「铁器的响声」: 申 27:5书 8:31 记载建立祭坛时不可以用铁器。――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对一个圣洁的建筑而言,铁制的工具被视为不敬,因此凿石必须在采石场(NIV、新译 )中进行。
──《丁道尔圣经注释》
石头取自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外围开采的石矿场。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指出石头既已在耶路撒冷城外凿好,又不用把梁木插入墙中,整个工程便不需动用铁器。古时神叫以色列人筑石坛,亦不可动用铁器,,,以免把坛污秽。
――《串珠圣经注释》
建造圣殿时,没有铁器的响声,是因为: ①圣殿是象征神的居住,神与人之间和睦、圣洁、和平之场所,因此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严肃性和圣洁性;②为了工作的便利。为了不至在建造现场发出混杂的燥音,事先雕琢,从而使得工作可有条不紊地进展。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用工具】
建殿场地不动铁器,但却显然在石矿使用,可见避免在建筑圣坛或圣屋时使用铁器的禁忌,,严格程度及不上从前。描述古德为他神建庙的早期苏美记述,说他坚持建筑庙宇时附近一带不可听到噪音。石匠用大型的尖嘴锄(重30至35磅 )采石,再用小型的锄头(重12至\cs1615磅 )加工。出土的工具皆有木柄,铁头形状则各有不同。铁头的大锤和长型两柄的锯子,亦出现于亚述浮雕之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殿右边当中的旁屋有门,门内有旋螺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从第二层可以上到第三层。」
旁边的储物室乃作为储藏设备、供物及可能包括祭司服饰用具之用,其通道乃经过南面的一个入口或是「右边角落」(JB 希伯来文ket[ep{ )进入底层(NIV 及 RSV 译为 'lowest'「最低层」 )。MT 的「当中」显示楼梯(lu^lli^m LXX、Vulg.、Targ. )引至此处,接着引至楼上(参JB 及叙利亚版本之「天窗」 )。「螺旋的楼梯」(NEB、和合 )可能受到一个亚拉拉克庙宇的建筑特色之影响。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右边」:原文可作「南面」。
「当中」:有古卷作「下层」。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建殿,安置香柏木的栋梁,又用香柏木板遮盖。」
●「所罗门建殿」:原文是「完成了圣殿的建造」,没有「所罗门」,不过此处的「完成」,意义应该是「主结构」完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建殿」:原文作「完成圣殿的结构」。
――《串珠圣经注释》
【】
完工后的圣殿有屋顶,内部并有香柏木贴墙(可能也有枞木及丝柏木 参8、14-16节 )。木工包括平(spn )的地板及成列(s*#de{ro^t )的栋梁屋顶,形成拱形(希伯来文ge{b[i^m )。
──《丁道尔圣经注释》
【】「靠着殿所造的旁屋,每层高五肘,香柏木的栋梁,搁在殿墙坎上。」
◎这些厢房或旁屋都是用来当作库房使用。――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耶和华的话临到所罗门说:」
【】◎11~13在圣殿建造的记载中,为何插入这一段?是很多学者讨论的中心。有一说颇有意思,是说神回头提醒所罗门:「圣殿不是重点,建圣殿的人才是重点」,要所罗门在关注工程进行之余,更要关心自己是否谨守神的律法。我们的服事常常也是如此,服事的人的心态与动机,远比事工本身重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段指出建殿与神给大卫的应许之关系:此应许包括神住在他们中间,坚定大卫的国位,及完成建殿的工作。
――《串珠圣经注释》
神对所罗门的应许: 神鼓励所罗门圣殿的建筑工作,因此,再一次确认与他立的约(3:14),这约包含有重要意义:①首先,神是为了使因着许多费用和辛苦而筋疲力尽的所罗门,重新得到力量和勇气。尤其内部工程需要相当量的金,及极精巧的技术,因此结束外部工程之后所罗门足以陷进一时的消沉中。总之,在最恰当的时刻,神向担当圣工的人,赐予最需要的话语;②神再一次提示了建造圣殿的意义。神担心所罗门和百姓忘却圣殿的神圣之意,只是恋于建筑本身,或因着参与了圣殿建筑的工程而自高自大。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论到你所建的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典章,遵从我的一切诫命,我必向你应验我所应许你父亲大卫的话。」
【】「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并不丢弃我民以色列。”」
【】「所罗门建造殿宇,」
●「所罗门建造殿宇」:原文是「所罗门完成了圣殿的建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圣殿矗立至主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破坏的时候。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 所罗门建圣殿的目的是──】
所罗门一心想建造圣殿,主要是为神造一个宫殿,其次才是作人民敬拜的地方。作为神的住所,金碧辉煌能够尽显荣美。殿内面积并不大,因为敬拜的人多是聚集在外面。
──《灵修版圣经注释》
【】「殿里面用香柏木板贴墙,从地到棚顶,都用木板遮蔽,又用松木板铺地。」
●「棚顶」:「天花板的墙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松木”即杉木或丝柏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内殿,就是至圣所,长二十肘,从地到棚顶,用香柏木板遮蔽(或作“隔断” )。 」
●「至圣所」:是一个立方体的空间,长宽高各8.89公尺。是会幕的长宽高的两倍。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内殿(REB 译为 'shrine' )在此的定义便是至圣所(REB 译为「最里面的部分」 )202,与外殿(he^k[a{l )是「分开」(NEB )、遮闭的。内殿一字(d#b[i^r )惟一的意义便是指圣殿建筑203,也可以指其与「后面」的部分有关(希伯来文 Ⅱ da{b[a{r 「背向」 亚喀得文为 daba{ru ),而非「神谕」('oracle' 希伯来文 Ⅰ da{b[a{r 「说」 AV 及 RSV 之译法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应作「在殿的最深处用香柏木板(从地到墙顶 )隔开了二十肘长的后部,作为至圣所」。
――《串珠圣经注释》
【】
“至圣所”占据圣殿内部的三分之一,而圣所占三分之二。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圣所和至圣所面积比例是二比一,与会幕中的比例相同。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内殿前的外殿,长四十肘。」
●「内殿前的外殿」:原文是「(至 )圣所前的殿」,指的就是通称「圣所」的地方。――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殿里一点石头都不显露,一概用香柏木遮蔽,上面刻着野瓜和初开的花。」
●「野瓜」:「葫芦形装饰」。
●「初开的花」:「绽开的花」。
◎「殿里一点石头都不显露」,当地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建成,能够做到「一点石头都不显露」非常不容易。――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七十士译本没有这句有关木工的总结,与第19-22节对贴金之描述也无甚相关。野生水果的图案(NIV 与现中作「葫芦」 和合作野瓜 ,及初开的花(NIV JB 作「玫瑰花饰」 LXX 作「百合花」 )不一定是多产的象征,乃那个时代常用的装饰主题。
──《丁道尔圣经注释》
【】「殿里预备了内殿,好安放耶和华的约柜。」
【】“内殿”。至圣所。“坛”是香坛。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
圣殿的主要部分都由“精金”装饰,这一事实蕴含着以下的意义。①金象征光和纯洁。神的光,居于光中;②金象征不变和高贵。渴望亲近神的信徒,应当竭力持有如金子般不变的心;④由精金装饰的圣殿象征新耶路撒冷,即永远的天国。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内殿长二十肘,宽二十肘,高二十肘,墙面都贴上精金。又用香柏木作坛,包上精金。」
●「精」金:「封锁的 (贵重稀有之意 ), 只用于圣殿的器具与装饰」。
●「香柏木做坛」:对应于会幕的「金香坛」 出 30:1-6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精金或最好的「红」金(参NEB )象征过去的荣耀、绚烂及纯洁;圣殿像会幕一样亦都使用纯金。其他古代建筑物可以证明如此广泛的使用纯金作装修的风俗,甚至连地板都贴上金子(30节 ),绝非夸张207。
──《丁道尔圣经注释》
至圣所的尺码,成一正立方形,它的实际高度比外殿矮了十肘(见2 ),可能是因为抬高了地面之故。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用精金贴了殿内的墙,又用金链子挂在内殿前门扇,用金包裹。」
●「金链子」:原文是复数型态,可能是用来挂遮住至圣所入口的幔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金链子(ratti^qo^t 惟在此处出现 )可能是挂或拉幔子(或帐幕 )所用,,。挂在(希伯来文意为「使经过」 ),被 NEB 解释为「用金链子拉帐幕」。
──《丁道尔圣经注释》
【】「全殿都贴上金子,直到贴完;内殿前的坛,也都用金包裹。」
●「直到贴完」:意思是「整个圣殿都贴完」。――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里的坛是为了盛香而设,。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用橄榄木作两个基路伯,各高十肘,安在内殿。」
●「基路伯」:约柜上面已经有两个基路伯,这是另外建造的两个。比较特殊的是这基路伯是用橄榄木制成。橄榄木是以色列本土木材,并非进口的,质地应该也没有香柏木好,所罗门可能是想用应许之地的木料来建造代表神同在的基路伯。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约柜上木已有两个基路伯,现在加造两个,用橄榄木外包纯金造成。基路伯是天使的一种,人面,有二翅,高5公尺,(殿高15公尺 )。说,神要在至圣所二基路伯中间向摩西说话。有的人误以为这等于说神住在那里,殿决不会被毁。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
「二基路伯」在此可能指带有叙利亚/腓尼基风格的有翼狮身人面像,或是指非人类的保护者(亚喀得文为 kuribu ),保卫宫殿及神殿通道的入口,随时准备赶走恶魔,也可能是指作出赞颂姿态的物体(亚述文为 karibu )。另有人认为这是支持性的物体,神无形的坐在其上,,类似君王宝座椅臂上的有翼物体(参米吉多或宁录的象牙 )208。它们可能与有十肘高,展翼遮盖眼睑或「施恩座」(AV ,、其翼相连,阔及内殿全部宽度的物体不同。它们的位置不详,可能是在约柜的两边,也可能是在墙尾面对幔子。实际上它们可能代表神无所不在的保护及荫庇之翼。
──《丁道尔圣经注释》
描述在至圣所内的基路伯:在摩西所造的帐幕里,二基路伯遮盖施恩座和约柜。圣经描写他们为耶和华宝座的支柱,耶和华是坐在他们上面作王,,99:1)。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个基路伯有两个翅膀,各长五肘,从这翅膀尖到那翅膀尖,共有十肘。」
【】「那一个基路伯的两个翅膀也是十肘,两个基路伯的尺寸、形像都是一样。」
【】「这基路伯高十肘,那基路伯也是如此。」
【】「他将两个基路伯安在内殿里。基路伯的翅膀是张开的;这基路伯的一个翅膀挨着这边的墙,那基路伯的一个翅膀挨着那边的墙,里边的两个翅膀,在殿中间彼此相接。」
【】「又用金子包裹二基路伯。」
【】「内殿外殿周围的墙上,都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的花。」
内殿及外殿(NIV 及 RSV )乃译自希伯来文的「由外到内」(AV 译为「内及外」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内、外殿的墙上刻有基路伯、棕树和花。这也是早期犹太人会堂的装饰,使人想起人类祖先亚当、夏娃所住乐园美丽和平情景。现在人能献祭赎罪,圣殿如同乐园。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基路伯: 。 棕树: 是生命的象征,代表所有植物赞美神。 初开的花: 视为象征丰满的生命。总之,本节强调神是生命的源泉,;圣殿是充满生命的地方。同时,在这里我们可纪念成为真正生命的圣殿——耶稣基督。神拆毁了充满虚妄和死亡的旧圣殿,三日内又建立了永恒的新圣殿。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内殿外殿的地板都贴上金子。」
【】「又用橄榄木制造内殿的门扇、门楣、门框,门口有墙的五分之一。」
●「门口有墙的五分之一」:原文是「第五门柱」。出 26:37 提及「要用皂荚木为帘子做五根柱子」。可能此处就是类似的结构。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内殿和外殿之间有门相隔,门扇包金,后面可能还挂有一层幔子。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门口...... 五分之一」:应作「作五角形」。
――《串珠圣经注释》
【】
门乃是由橄榄木(NEB 译为「野橄榄」 希伯来文为 `@s]e^-s%emen )作成。雕刻细节一再重复乃古代清单中常见之风俗,因此不应只视之为无用的注释。门有四面侧壁,或作「门楣及门柱形成一个五角形」(RSV ),也可能是指门至内殿的距离乃全宽的「五分之一」(AV 四肘等于大约贰一公尺 )209,正如门至外殿的距离是其宽度的四分之一一样。较大的门有折迭的门板而非有型的门楣。这些都折入石头凿出的门枢(希伯来文geli^li^m 亚喀得文为 gala{lu 「每一门扉有两个回旋门闩」 REB )。这些表面都贴有薄金(ya{s%ar 参RSV 非如 NIV 所译之「均匀地锤在上面」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橄榄木的门把至圣所和圣所分隔(那里显然还有幔子 ,进入圣殿的门也与它们相配衬。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
◎31~36至圣所(内殿 )的门也是用橄榄木制成,外殿的门、门柱都是用橄榄木制成,但是门扇用松木制成。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在橄榄木作的两门扇上,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的花,都贴上金子。」
【】「又用橄榄木制造外殿的门框,门口有墙的四分之一。」
●制造外殿的「门框」:原文是「门柱」。
●「门口有墙的四分之一」:可能是「第四门柱」或「四方形的门柱」。――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应作「至于外殿的门,他照样用橄榄木制造四角形的门框」。
――《串珠圣经注释》
【】「用松木作门两扇:这扇分两扇,是折迭的,那扇分两扇,也是折迭的。」
● 6:34 意思是外殿的门是松木做的折迭门。两边各分成两页可以折迭的门。――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在外殿的门口作有两扇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上面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的花,都用金子贴了。」
【】「他又用凿成的石头三层,香柏木一层,建筑内院。」
●「内院」:也就是「祭司院」,最接近圣殿的院子。
● 6:36 的结构不明,一般认为是石头层中用香柏木间隔构成,这种结构可以防震。――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内院的存在表示还有一个更大的外院,,参「上院」 。这种将一层木头置于两层石头之间的建筑技术已经因叙利亚几处建筑物的出土而被证实,这种方法也可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伤害210。
──《丁道尔圣经注释》
“内院”指圣殿的前院,放置祭坛、铜盆。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凿成的石头三层】
【】「所罗门在位第四年西弗月,立了耶和华殿的根基。」内院墙壁每三行石头平放一块香柏木板(在已知的例证中 板厚约为四吋 )的设计,大概是缓冲地震的设计。这些木板亦能抵消石块大小和平滑程度略有不同的问题。乌加列、全安那托利亚及克里特岛诺索斯(Knossos )的一个宫殿,和其他迈锡尼文化的遗址,都可找到这风格的例证。它在被掳归回后的第二圣殿的应用,则可见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西弗月”:看注;为以色列宗教历二月,时值春天。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
殿和一切属殿的都按着样式造成,共费时七年。这是指着「按一切说明(dbr )及一切计划」(希伯来文 mis%pat] 吕译 )。布勒月按旧历便是第八个月,参:第1节。所罗门由头到尾都用当时最好的技术及材料为他的神作工,这显示他当时对神的委身,这是所有真正敬拜神的人应有的态度(参7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经过7年6个月的时间,圣殿终于在所罗门在位第十一年布勒月完工。因此,建造时期为从太阳历B.C.966春(4-5月 ),到B.C.959秋(10-11月 )。在如此短的期间里,建造如此雄伟之圣殿(埃及的金字塔是20年-以弗所的神殿是200年 ),表明所罗门王动员了庞大的物力、人力建造圣殿献给至尊之神,实现了他为神建殿的心愿。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到十一年布勒月,就是八月,殿和一切属殿的都按着样式造成。他建殿的工夫共有七年。」
●「布勒月」:「布勒」字义是「加增」、「生产」。大约是阳历的十、十一月。
●「样式」造成:「基准」、「规矩」、「计划」、「设计」。
◎建造圣殿的总时间事实上是七年半。七年只是个大约的数目。――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七年后,在“布勒月”(十、十一月间 ),圣殿竣工了。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布勒月”:为迦南人对八月的称呼,今阳历十至十一月间。37节的第四年和本节的第十一年,都是指所罗门登基后的年分。他若在主前970年继大卫为王,第十一年应为主前959年。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属殿的」:应作「有关细则」。
――《串珠圣经注释》
【布勒月】
本节所用的是迦南历法的名字,以及月分的古名(yerah 意即「月亮」 )。布勒在腓尼基碑文中,也是月分的名称。这字的意思是「湿气」,指地中海气候秋天的雨季。它是第八个月,相等于公历的十至十一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六章 )】
1建造圣殿时,除了外邦人外,以色列民也要负担工作。但所罗门不把吃重的工作分配给以色列民。(9:22,新约的教训里,信徒是否也获分配工作?; ; ; 20:21。教会内肢体是否获优待?; 。
2圣殿乃是神居住的地方,但有神同在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参11-13节。
3圣殿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至圣所又有怎样的装饰呢?由此看来,建圣殿是等闲的事吗?这对新约信徒有何启迪?, 14-16; ;6:19。
──《串珠圣经注释》
【「锥子斧子和别样铁器的响声都没有听见。」】
在极大的寂静中,好似沙漠中的棕树,这伟大的建筑物在十足均衡的状态中完成了,在材料集中建筑时,有许多锥子斧子的捶打与凿刻。
圣殿建筑过程的寂静,是教会进步的象征。那是从使徒时代开始奠基,经过相当年日而终于完全。在国族的兴衰之中,教会建立起来。每一个心灵都好似砖石般堆砌起来,筑成高墙。有一天这世界会惊奇地看见那新耶路撒冷从神,自天而降。神最有能力的工作,往往是寂静的产物。
你我现在就在被锥打之中,被锯锯开,被钉子穿过。但是你要放心!这不会太长久的。不久那预备的工夫就可完毕,我们就成为永恒建筑物的一部分。在天上不再有锥子、斧子和别样的铁器。试炼的事已成过去,忧虑与哭泣也已飞逝而过。使徒保罗必别人更懂得试炼与痛苦,很肯定的说:我知道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神的城正在十足的美丽中照耀,那墙是救恩,门是赞美,响起得赎者凯旋的乐歌。愿颂赞尊贵荣耀权能归于那坐在宝座的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迈尔《珍贵的片刻》
【建造教会须用神的蓝图】
在密歇根有一位承包商正在建造一间房子,第一楼的建造很顺利。但是当他们开始建造第二层时有极大的麻烦。从木材厂送来的材料没有一件是合适的。然后他们找到原因──他们正使用两种不同的蓝图!一旦他们不用旧的一种,一切都很顺利,他们建了一幢可爱的房子。
基督徒常常阻碍教会的建造,因为他们随着错误的计划。所罗们建造圣殿时,他的工人细心地按图而建,以至于在建造场上一切都很合适。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按神的蓝图而做,依神的话语,我们就可以排除不和谐而一起工作,来为祂的荣耀建造教会。
──华伦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 我们对教会,有以色列人对圣殿那种崇敬仰慕的态度吗?】
为了尊敬神,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时,建筑场地听不到锤子与别的铁器声,所有的石头都是在很远的石矿场开凿出并打磨后运来的。民众在建造敬拜神殿宇的诸事上,表明对神的尊崇。圣经记载这一段,不是教我们怎样建造教堂,而是告诉我们,对神和祂的圣所表明关心和尊崇是相当重要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神必住在以色列中间,神必住在我们里面!但人总说被神离弃,其实……】
【建殿工程】这两节经文总结出建造圣殿的主要目的。神应许以色列人,若能符合祂的一个条件,就是顺服祂的律例,祂便永远住在他们中间。看到他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律法,我们可能认为神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是以色列人跟我们现在的光景极其相似:他们并未因不能遵守律例典章的细则就与神隔绝;不论他们犯了大罪或小过,神都提供充分的赦免。你读到以色列诸王的历史时,就会看出他们之所以违背律法是因为他们与神疏远,君王首先从心里弃绝了神,自然很难再遵守律法。当我们一心拒神于千里之外的时候,祂的大能和荣光也就离开了我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并不丢弃我民以色列。」
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看外面的东西,以为看得见的才是重要的,真实的。其实,最重要的质量,不是外面的:爱是内在的,和睦也是内在的,都是看不见的。
木头和石头的建筑材料,出自山林中。同样的材料,用来建造成普通居住的房屋,或用来建造成圣殿,原没有差别;甚至还可以用来造成偶像。所以圣殿的可贵,在于使它成为圣的神。在所罗门开工建殿的时候,神就加以申明。耶和华的话临到所罗门说:“论到你所建的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典章,遵从我的一切诫命,我必向你应验我所应许你父亲大卫的话: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并不丢弃我民以色列。”
外邦人崇拜偶像,把所建造的庙宇看为非常重要,因为偶像住在庙里,没有庙,也就不能崇拜。圣殿是神立名的居所,不是实际住在中间。如果把创造宇宙,无限的神,限制于一个建筑物里面,不仅是可笑,也是亵渎的想法。神并不住在圣殿里面,而是住在以色列人中间。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这就像是宇宙间有电;如果人的条件对了,可以与电相连接,就能从而得到光,热,声音和影像等;但电并不限定在某一个地方,只是某种条件下能发生的事实。当然这个比喻有明显的缺点,似乎是泛神论,而神是有位格的。不过,可以说明神的无限和不具形体,所以不能,也不需受物质的限制。当然圣殿的存在,也绝不能保证神的同在。
圣殿像会幕一样,分为三进:外院,圣所,和至圣所,就是内殿。殿内周围用香柏木作墙板,再用精金贴上;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的花。这仿佛是乐园的景象,表明神与人相交。内殿有约柜,其中有法版,有包金的基路伯,张开翅膀遮掩约柜;表明神与祂的话同在,照祂的话施恩。人借着耶稣基督的血,才可与神相交而蒙恩。
在新约时代,教会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重生得救的人合成的教会中间。从个人来说,圣徒是神的殿:“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
圣徒不要重外面,重物质和礼仪,而靠耶稣的宝血洁净,藉圣灵与神相交,永远同住。── 于中旻《圣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