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56 A. Malamat, 'Kingship and Council in Israel and Sumer. A Parallel', JNES 22, 1963, pp. 247~253,记载着古代近东可能有的相似例子。
【】「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示剑」:看起来罗波安在政治地位上比大卫弱。 撒下 5:1 记载以色列众支派来到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示剑是北国的重要城市。罗波安选这位置谈判把自己立于危险的境地,也有可能当时以色列已经有分裂的危机,罗波安才不得不去示剑,而非各支派到耶路撒冷去。
◎这时大约是公元前931年。此时罗波安大约41岁14:21 。
――《蔡哲民查经资料》
“示剑”。首次在提及,这城位于以法莲境内,邻近今天的拿布勒斯(Nablus 。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一个王国分裂为二,各有自己的君主和政制,是以色列民历史上的空前大事;史家观点不同,评价也便大异。从北方诸支派的立场来看,分裂势在必行;但从犹大人方面来看,传统政教中心都在耶路撒冷,国家统一不易,不可轻言脱离;凡倡言分裂的与叛乱无异。本章将南、北两种不同意见都予容纳。但在24节记下神藉示玛雅说的话:“因为这事出于我”,叫人想起神在所说的话。
示剑为以民宗教圣地,,位于以法莲地的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之间。罗波安去到示剑会晤北方以色列的领袖,证明国家分裂的危机迫于眉睫;否则,这些人会来耶京谒见他。罗波安移动樽就教,本带有安抚之意,可是他的傲慢使北方诸民越见疏离(16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人要立他儿子罗波安为王:
「示剑」:位于以法莲山地,原是迦南地的异教中心,但在以色列宗教生活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约书亚曾在此与以色列人立约,约瑟的骸骨亦葬于此。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往示剑去: 。罗波安是亚扪女人拿玛所生,是所罗门的独子,所罗门死后,无疑继承王位(14:21-31,。但是他与智慧的父亲截然不同,既笨拙、又小气,并没有继承王位的能力,于是颇让所罗门担忧。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罗波安为何往示剑?】
罗波安在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十六公里的示剑被立为王。以色列人通常会在首都耶路撒冷膏立新王,但是罗波安与耶罗波安之间产生纠纷,所以他到北方去,想与那里的支派保持良好关系。他选择去示剑的原因,可能因为那是古时立约之处。国家分裂以后,示剑暂时成为北国的首都(12:25)。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王国的分裂: 本文记载了所罗门统治末期统一王国的衰退和分裂。因着许多因素以色列分裂为南北两国,本文指出南北王国的王罗波安和耶罗波安的执政欲就是王国分裂的直接原因:①罗波安的愚昧处世:他急于满足作为王的自尊心和绝对主权的贪欲,没有正确掌握事态,就盲目地决定施行强压政策。其实,这种决定的背后有阿谀奉承的诸奸商的作用,罗波安无视真正担忧国家前程而直言的忠臣,反而更加听信甜言蜜语;②耶罗波安的权利欲:耶罗波安试图怂恿百姓对犹大支派反目和不满,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手段(11:26-40)。总之,耶罗波安就是拒绝神对以色列的统治权。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王国分裂的原因何在?状况如何?】
答:所罗门王娶了许多外邦女子,有妃七百,嫔三百,多为外邦公主,是崇拜偶像的女子。在所罗门年老的时候,乃被她们诱惑去随从别神,且为假神,在圣城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献祭,与妃嫔同行。这样,已使大卫光荣的世纪,以色列的黄金时代,蒙上了黑暗的阴影了。所罗门之晚年昏沉背道,得罪真神,遭神发怒,神要把他的国夺回,赐给他的臣子。先知亚希雅也曾豫言,他的国必分裂为二国。及至所罗门死后,其子罗波安继位,作了犹大王,十二l。他因违弃老年人之好主意,不用好话回答以色列人代表的要求,减轻百姓的负担重轭;反而信听少年人之计谋,用严厉的话来回答,要使百姓负更重的轭,并受更重的责打,以致百姓失去信赖,背叛罗波安王而去拥立耶罗波安为王。事实上所罗门王的臣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早有背叛王的计划。他听到所罗门王死亡的消息,就从埃及迅速回来,又因罗波安的愚昧自大,便乘机做了以色列的王,。从此王国就开始分裂,形成了南北两国对峙的局面。在希伯来王国统一的时期,扫罗作王四十年,大卫四十年,所罗门四十年,共历时一百二十年。自所罗门死后,约于主前九三三年,王国即分裂为二,有十个支派归附北因为以色列国,这国至主前七二一年,历时约贰一百余年,亡于亚述(参王下十七章 )。其余犹大与便雅悯两个支派,归入南国为犹大国,,至主前五八六年,历时约叁一百余年,亡于巴比伦(参王下二十五章 )。自从王国分裂以后,北国共有十九个王,每个王都拜金牛犊,有几个还事奉巴力,全是恶的,没有一个想带领百姓归向耶和华,且常有争权夺位之事发生,其中有八个王是暴毙惨死的。南国共有二十个王,多数王是崇拜偶像的,只有八个王是善的,敬拜耶和华。现将王国之分裂以后诸王名次,任期年数,善恶之分,胪列于左,以供读者一目了然。
南国犹大诸王
罗波安、17 年、恶多。--亚比央、3年、恶多。--亚撒、41年、善。--约沙法、25年、善。--约兰、8年、恶。--亚哈谢、1年、恶。--亚他利雅、6年、如恶魔。--约阿施、40年、善多。--亚玛谢、29年、善多。--乌西亚、52年、善多。--约坦、16年、善。--亚哈斯、16年、坏。--希西家、29年、最善。--玛拿西、55年、最恶。--亚扪、2年、最恶。--约西亚、31年、最善。--约哈斯、3月、恶。--约雅敬、11年、坏。--约雅斤、3月、恶。--西底家、11年、恶。以上共20个王。
北国以色列诸王
耶罗波安、22年、恶。--拿答、2年、恶。--巴沙、24年、恶。--以拉、2年、恶。--心利、7日、恶。--暗利、12年、特别恶。--亚哈、22年、最恶。--亚哈谢、2年、恶。--约兰、12年、恶多。--耶户、28年、恶多。--约哈斯、17年、恶。--约阿施、16年、恶。--耶罗波安第二、41年、恶。--撒迦利雅、6月、恶。--沙龙、1月、恶。--米拿现、10年、恶。--比加辖、2年、恶。--比加、20年、恶。--何细亚、九年、
恶。以上共19个王。
1.约兰--A犹大国第五个王,是约沙法的儿子,约沙法年迈时,让位给他。
B以色列国第九个王,是亚哈的儿子,接续他哥哥亚 哈谢作王,。
2.亚哈谢--A犹大国第六个王,是约兰和亚他利雅的儿子,又名亚撒利雅,
又叫约哈斯,。
B以色列国第八个王,是亚哈和耶洗别的儿子。
3.约阿施--A犹大国第八个王,是亚哈谢的儿子,,。
B以色列国第十二个王,是约哈斯的儿子,。
4.约哈斯--A犹大国第十七个王,是约西亚王的儿子,在位三 月被废,,又称为沙龙,。
B以色列国第十一代的王,是耶户的儿子。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 )」
“耶罗波安”。参看至40节。他成为发言人,把百姓的苦况上达于王。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耶罗波安听见所罗门已死,从埃及回来,以色列人举他为代表,和罗波安王谈判。北方诸族当年曾和大卫立约,支持他作王。作王的对待百姓须如牧人爱护羊群一样,服侍人民如仆人(7节 )。他们要求罗波安覆约;后来谈判破裂,此约也毁(14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住在那里」:有古译本作「从埃及回来」。
――《串珠圣经注释》
逃往埃及,住在那里: 平行句子记载为“从埃及回来”。无论是考虑到耶罗波安的品性,还是本文的文脉,的是更恰当的。也就是说,耶罗波安在埃及避难时,也苦苦等待作以色列王的日子,虎视眈眈地寻找机会,因此可能所罗门一死去就立即回到以色列。七十士译本和RSV,NIV,把本节译为“从埃及回来”(returned fromEgypt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以色列人向罗波安请愿:要求他减轻百姓的负担,因所罗门在世时为了建筑圣殿和国家其他的庞大开支,曾使以色列人服苦役,及向他们征收重税。这请愿团从埃及请了耶罗波安来作发言人。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 12:3 大概是以色列人请耶罗波安当作谈判代表来与新王罗波安会谈。
【】「“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侍奉你。”」
◎ 撒下 5:2 以色列众支派的长老来立大卫为王时,就是说明神立王是为了要「牧养百姓」,而非奴役百姓。
●「重轭」:「严厉的轭」、「艰难的轭」。
◎可以想象所罗门年间,为了国家的重大建设,百姓已经负荷过重了。现在新王执政,国家的建设也大致完成,当然希望能够减轻赋税与劳役。「我们就事奉你」其实是一个威胁,意思是如果继续执行沉重的赋税与劳役,以色列人就不会事奉新王。
――《蔡哲民查经资料》
轭为牛马在田间耕作时所负,“重轭”在此喻君王加在人民身上的苦役和重税。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 “轭”是牵动物时,套在肚子上的器具,,,也象征奴隶的屈辱或苦役,,。所罗门为了建造圣殿和王宫,及其他建筑,无理地给百姓施加了过重的赋役和税金(5:14-17,10:14)。可见,本节中的不平绝非是毫无根据的,本节中的百姓的态度也包含有许多问题:①所罗门当时的繁荣贸易促使百姓的收入水平日益向上。于是,需要提供劳动力;②在所罗门的建筑业绩中,虽然也有盲目的部分,但大部分都是为了向万邦表明神的荣耀和王国的繁荣。因此,百姓当参与这种举国的行动时,不计算个人的所得;③即使统治者犯了罪,也不应该图谋叛逆,反而该为他向神献上祷告。因为他们听过神对大卫王朝的应许,应积极地顺服。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4~5两节指出,北方诸民要另行立国的唯一理由,就是所罗门加在他们身上的“重轭”。通常新王登位,为示爱民,常宣布减省赋税、徭役,大赦罪犯。罗波安在锦绣中长大,不象耶罗波安曾历民间艰苦生活,因此毫不体恤民众疾苦,反要百姓负更重的轭。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看起来罗波安完全不知道以色列人的状况,所以他并没有足够的准备,导致需要三天的时间来想对策。百姓听见罗波安这样的响应,可能也觉得蛮有诚意的,所以就没有立刻发难。――《蔡哲民查经资料》
【】「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罗波安求教于朝中元老的,不是舒解民困之策,而是怎样对付民众。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老年人: 希伯来语这是对以色列长老的称呼,与8节中的少年人形成鲜明对比。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罗波安征询朝廷上各臣子的意见:年老的参谋官早已察觉百姓对先王政策的不满,便劝他暂且顺从民意,以得民心(6-7 )。但与罗波安同辈的臣子则主张以强硬态度对付百姓,甚至加重他们的负担(8-11 )。
――《串珠圣经注释》
【】「老年人对他说:“现在王若服侍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好话」:「令人愉悦的话」、「美善的话」。
◎ 12:7 中那些有经验的老臣知道「王为民仆」、「公仆」的观念,当君王服务百姓,百姓就永远臣服。其实我们当平民百姓,也很容易就了解这个道理,无奈罗波安以为百姓跟君王不同,使用威吓就可以继续奴役百姓。――《蔡哲民查经资料》
「王若……如仆人……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若王使用权柄及能力来服事人,必定会引发人的忠心。耶稣身为弥赛亚仆人,是最好的例子,。若罗波安按着对权柄的正确认识采取响应,服事人民,可令他们愿意以一起服事王为目标,后果自然不同,分裂可能绝对不会发生,因为神的子民应当是合一的。他的犹疑不决显示他不知道立刻采取行动(现在 )可以造成永远(希伯来文常常 )的影响。罗波安是否担心他自己的地位?长老要求「好话」或好意的说词,亦即要求怜悯,而非独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 此句表明已预感到罗波安的独裁。这些元老们通过长期积累的丰富之经验,预见了将要面临的悲剧,于是不顾身边的危险如此直言,但对罗波安而言,这是一种耻辱。因为罗波安亲自去示剑已感觉不痛快。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少年人」:「小孩子」、「男孩」、「年轻人」。
●「商议」: 12:8 原文是连续两个「咨询、讨论」,以加强语气。12:6 原文只是一个「咨询、讨论」。显示罗波安去问老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
◎ 12:8-10 重复出现「同他长大的」,显示这些少年人应该深刻了解罗波安的性情,所以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很可能非常吻合罗波安的意图,因此获得采用。如果我们问别人的意见,只是想听到赞同的意见,那也就不用浪费时间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长老(NIV、NEB 而非 RSV 或和合所译之「老年人」 )的身分在以色列一向是特殊的、受尊重的。我们不确定少年人是否代表某一特定的团体,为公认之立法议会的一部分(此乃 Malamat 之理论 )256?还是与「老资格者」相对照的「新人」(DeVries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关于罗波安此时的年龄,传统有二说:一是16岁,一是41岁。说他作王时妻妾甚多,有子28人,女60人,证明41岁为可信。
这里称与他一同长大的人为“少年人”,乃与前节的“老年人”对照而言。这些总角之交现在“侍立”王前,都当在朝廷中有了官职,可以和旧臣分庭抗礼。从他们说话的高傲粗鲁(“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可见只是一班纨绔子弟,毫无处世经验。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少年人」:指较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既与罗波安同辈,此时年龄应有四十岁。罗波安终于接纳后者的意见,拒绝了百姓的请求(12-15 )。
最后作者就此事的发展作出解释:耶和华要藉此实现先前有关国家分裂的预言。
――《串珠圣经注释》
一同长大……少年人: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小拇指头」:原文是「小指头」或「小」的意思,有人认为这是暗示「性器官」。――《蔡哲民查经资料》
“少年人”。年约四十岁。“我的小拇指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比我父亲还要大”。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我的小拇指头”中的“小拇指头”在有的古卷中作“我的小东西”;语近猥秽;意思都不外说:“我的本领比我父亲大得多”。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小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用比喻手法是对罗波安王能力的夸张。元老们的忠言是出于丰富的智慧,而小人对他则是阿谀奉承。如果王听从了元老们的忠言,那么愤愤不平的百姓也不会叛逆,罗波安也可避免助长王国的罪行。撒但就是如此在我们的周围寻找机会。这是对罗波安施行王权之前的一种试验,可惜他却倒在撒但的诱惑下,表明他不适合做以色列的国王。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负更重的轭」:原文是「增添你们的轭」。意思是所罗门只给他们背负一个重轭,罗波安要让以色列人背负多过一个的轭。
●「蝎子鞭」:原文是「蝎子」,指「鞭梢附有金属或玻璃的碎片的一种鞭子」。
――《蔡哲民查经资料》
“蝎子鞭”。系倒钩或金属碎片的鞭子。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蝎子鞭”为鞭头装有铁刺的皮鞭。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何意?】
【】「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答:蝎子Scorpion,本是一种无脊椎动物的小虫,类似蜘蛛。背部有大小单眼数对,生八足,前有两钳如虾爪。尾部有节,能屈曲至背,末节略大,中藏毒液囊,外有刺孔。蛰人作剧痛,—10 )。在巴勒斯坦最多,犹大南部旷野中亦常见之,长约八寸,呈黄褐色。当所罗门王之子罗波安Rehoboam(意解放 )作王时,以色列人会众要求他减轻百姓的苦工和重轭。他不但不肯依从民意,反而变本加厉的说,「我父亲使你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这是王对待百姓一种更为厉害威哧的话。或将以此指为有刺之鞭,用来鞭打责罚百姓,是他们受痛苦,以致以色列人背叛了罗波安王,此后形成南北两国分立的局面。。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
【】「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看起来罗波安很快就安插了他自己的亲信在国家重要的位置上。
――《蔡哲民查经资料》
【】「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这「事」乃出于:「事情的变更」。――《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要使用这些事件去成就祂的旨意。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 耶罗波安、罗波安是怎样的王?】
耶罗波安与罗波安都只求自己的益处,完全不顾人民的利益。罗波安十分严厉,不听百姓的声音;耶罗波安建立新的拜偶像之地,使人民不再去京城耶路撒冷敬拜神。他们二人都自讨苦吃,罗波安的行动使国家分裂,耶罗波安则使人民偏离神。好的领袖都是先为信任他们的群众谋求福祉,再求自己的好处,若所作的抉择单单为自己,必然祸及己身,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没有「关涉」:「产业」、「基业」、「地业」。
●「我们与与大卫有甚么分儿呢?....自己顾自己吧!」:与使用一样的措辞。
●「回自己家里」:「回自己的帐棚」。意思是四散回家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
「关涉」:原文作「产业」。
――《串珠圣经注释》
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 这与“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具有相同之意。即本节是为避免相同句子的重复而使用的对偶表现法,强调了十个支派百姓的反感情绪。每当人们反叛大卫王朝时,都呐喊此口号,这也是因为以色列根深蒂固的支派意识而引起的。本节暗示了聚集而来的群众信仰的堕落,他们与大卫断绝关系,等于废弃了神与大卫立的约。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以色列叛离】
通常一方的冥顽不灵会逼使另一方采取冲动的决定。以色列众民(不论是以色列全民或是他们的代表 )的回答乃是一个严肃的宣言。他们激烈的语气(「我们与大卫无分」 而非「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呢?」-16节 );成语式的解散令(各回各家去罢 tent 未必是指真正的帐篷 都显示这是指完全的决裂,无转圜的余地。马勒梅(Malamat )认为这并非是反叛的宣言,而是对示剑群众要求怜悯而非独立(DeVries p.158 )的回答,他的理论颇为合理。
罗波安的优柔寡断及矛盾心理可表现于他为了补救局势而采取的不同手段。他先尝试外交手段(18节 )不果,转而诉诸暴力(21-24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背叛罗波安:百姓见罗波安的态度强硬,便决定脱离他的统治(16-19 )。
――《串珠圣经注释》
【】「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可能指便雅悯人,或者是前来归顺的利未人等。――《蔡哲民查经资料》
【】「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亚多兰」:由大卫、所罗门到罗波安,这人都是管理劳役的事情。 撒下 20:24王上 4:6 5:14 。
●「急忙」上车:「自我警戒」、「下定决心」的意思。――《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多兰(希伯来文Adoram,,和合作「亚多尼兰」 )实为下选,因为他以严厉地管理服苦之人(mas`o^b[e{d )著名,而耶罗波安却代表不征收重税的人(se{b[el ),民众当时面对的可能是两种国民义务的选择。
──《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波安不知道那是最后一次的失败,他差遣最差的代表“亚多兰”(即的亚多尼兰 )去;亚多兰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一直负责掌管服苦役的人。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亚多兰即亚多尼兰,是位老臣子,继续作罗波安管理苦役的大臣,,。罗波安昧于时势,仍叫他去向北方的以色列人征服苦役,遭到反抗,给石头打死;罗波安也自示剑逃回耶京。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罗波安差派亚多兰镇压是次叛变,但亚多兰竟被百姓杀死,罗波安于是逃回耶路撒冷。
「急忙」:或可译作「振作精神」或「醒悟过来」。
――《串珠圣经注释》
亚多兰: 从大卫时一直担当负责服苦役的大臣。因此,在职责上他与以色列百姓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因着过重的征税和赋役十支派宣告将独立时,罗波安派亚多兰去以色列,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行强压政策的决心。关于差遣亚多兰的原因请参照,11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罗波安这个纨裤子弟无法识别情况的险恶,导致国家的分裂。我们或许觉得奇怪,有智慧的所罗门王怎么会选这个没有见识的儿子当继承人?不过一个国家经过四十年的平安富强,如果没有特别的恩典,恐怕要出什么有忧患意识的王子都很困难。我们自己也要谨慎是不是太过安逸,已经变成何不食肉糜的人了。
「今日」乃指此叙事写成的日期,必定是在撒玛利亚沦陷以前(主前722年 )。背叛(pa{s%a`' )在别处乃指得罪神,。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关耶罗波安的归回,见:上面第2节。他的得势可能要归功于埃及的支持257。
──《丁道尔圣经注释》
“除了犹大支派以外”。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国从这时起开始分裂为二。耶罗波安做了新的十支派组成的以色列国的王。关于便雅悯的事,看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百姓都拥立耶罗波安为王,惟有犹大人和便雅悯人仍归从罗波安。
「犹大支派」:这里包括便雅悯人在内。
――《串珠圣经注释》
请他……立他作……王: 罗波安的愚昧使北方10个支派脱离大卫王朝。按照北方支派的民意,在公会中决定邀请亡命者,并立他作王,这与大卫——所罗门统治下百姓不能随意发表意见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人看来,以色列具有民主意识,但从选民以色列和神之间的立约关系来讲,他废弃了与神立的约。他们强调自身的主张。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以色列是何时分裂的?之前有征兆吗?】
这事标志以色列国家分裂的开始,之后好几百年未能统一。十个支派拥护耶罗波安,称自己的新国家为以色列(即北国 );其余的两个支派忠于罗波安,称为犹大(即南国 ),不过他们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分裂的。早在士师时代,因为支派之间的嫉妒,尤其是北方最有影响力的以法莲与南方的主要支派犹大之间的对立,已显出分裂的征兆。
在扫罗与大卫以前,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大部分是在以法莲境内,所罗门建造圣殿的时候,将以色列的宗教中心迁往犹大的耶路撒冷,终于使支派之间的争竞达到分裂的程度(关于以色列各支派间的疑忌及其影响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
●「十八万」:原文是「一百八十千」。七十士译本作「十二万」。「千」是一种军队的单位,不一定是「一千人」,当成「一队」看待比较适当。
●「挑选的战士」:「年轻人」的意思。
――《蔡哲民查经资料》
除犹大支派之外,以色列众支派中惟便雅悯支派追随了大卫王朝。以色列王权从扫罗家族转移到大卫家族时,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之间就不和睦。南北分裂时,惟有便雅悯支派忠诚于大卫王朝,其中地理位置的因素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两个支派的居住地是相临的,尤其以色列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地的耶路撒冷大部分位于便雅悯支派的境内。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罗波安召集十八万精兵企图收复失地,但先知示玛雅奉耶和华的命令阻止了这场内战。
――《串珠圣经注释》
阻止战争的神: 在示剑受到极大的侮辱后,慌忙逃到耶路撒冷的罗波安,为决以死战而招集了兵马。罗波安可能各处招募“为驱使统一王国分裂的以色列10个支派而参与战争的人”。但在出战之前,神通过先知示玛雅表明了自己的旨意,阻止了残酷的同胞相残。罗波安之所以放弃决战,不是因为敬畏耶和华而是为了讨好民意。与大卫时代的犹大支派的总兵力50万相比,追随罗波安的军兵是极小的数目(18万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但神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神人」:原文就是「神明的人」、「有神性的人」。撒母耳 撒上 9:6 、摩西 申 33:1 、以利沙 王下 4:21 等人都被称为神人。通常指奉神命令向特定的人传达谕令者。与先知并不完全一样,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
●「示玛雅」:字义是「被上主听见」。――《蔡哲民查经资料》
“神人”即先知。示玛雅是罗波安作王时候的先知,他奉神命严厉警告不可以和耶罗波安及北方的支派作战,去夺回脱离的疆土。示玛雅写有罗波安王的史记。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神人示玛雅: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犹大、便雅悯全家,并其余的民,说:」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
◎罗波安虽然是个看不清时势的国王,但是却还听神的话。示玛雅应该事先就很受大家尊重,所以一说话大家就认定这是神的命令,而且也愿意遵循。――《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
●「毗努伊勒」:位于疏割东边8公里处。此处是雅各与神相遇摔跤之处 创 32:30 ,位于约旦河东岸。
◎耶罗波安也很快的建立示剑当首都,也将毗努伊勒建立成第二首都或行宫,用以控制约旦河东,这件事情也显出其治国的干练。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罗波安首先重建示剑,考古出土显示在他统治之时当地的城墙及两道门被重建。此城成为北国的第一个首都,后来在边境又加上其他地点以加强防御,减少众支派对耶路撒冷的倚赖。毘努伊勒(Peniel NIV 边注作 Penuel Tell ed-Dhahab esh- Sherqi^yeh )在约但河东的基列地,可以防御亚兰人及亚摩利人之入侵,且在面临示撒由西入侵之压力下可以作为一块预备地。得撒后来亦成为另一个首都。诸如此类的细节都会被保存在当时新开始的「以色列诸王记」中。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毗努伊勒”。为于约但河东,保护住在那里一带的众支派,免受罗波安或示撒的入侵。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北国选择了示剑作首都,耶罗波安修建此城以增加防守力量。他又修筑约但河东雅博河上的毗努伊勒为都城(一说他放弃了示剑 迁都来此 ),很可能他作王初期,一共设了三个政治中心:示剑、毗努伊勒和得撒,同时使用。在毗努伊勒设都恐怕意在防阻河东的人顾念旧情去支持南国犹大;更可能是增强其地防御工事,以防北方亚兰人和亚扪人的攻击。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耶罗波安的统治: 本文介绍了北国以色列初期王耶罗波安的统治。他为了巩固王权,肆行悖逆耶和华,不顾先知给予的警告,更加刚硬起来。如此看来,他的统治暗示北国以色列的历史将陷于堕落的状态。本文中有以下两个事项很重大:①在黑暗中,神的光仍然光照。因着耶罗波安的宗教政策,北国以色列全然陷进拜偶像的罪恶中,并且伯特利沦为偶像崇拜的中心地。于是伯特利受到神彻底的遗弃(13:9)。尽管如此,神仍差遣先知去伯特利,宣布警告之言,从中可见神直到最后仍然对以色列充满了爱;②最终的胜利在于神。约西亚是与耶罗波安全然相对的人物,预表战胜撒但恶势力的耶稣基督。从创世以来,撒但诱惑神的子民,使其堕落的诡诈从未停止过,每当这时神派自己的仆人,除去这些恶势力,最终宣布通过耶稣基督的全然胜利。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修筑示剑】
耶罗波安选择示剑(巴拉塔遗址 )作为他第一个首都的因素,包括其战略性地点(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叁一十哩 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的狭窄山隘中 )、水源供应,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其地点使它能够支配路经以法莲地区的所有贸易和军事活动。耶罗波安重建的防御工事已经没有什么现存的考古证据,只是有证据显示遗址第九重文化层的夹壁城墙和城楼,是沿着晚铜器时代的防线建筑。结束第九、第十两层的毁灭层,可能都是埃及法老示撒入侵的结果。有关示剑早期的历史,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毘努伊勒】
毘努伊勒按考证是约但河东面五哩,雅博河畔的达哈布遗址,意即「金堆」(又名达哈布谢基叶遗址 )。耶罗波安可能是在示撒入侵巴勒斯坦时迁都至此。然而位于卡纳克的示撒攻取城市名单却也包括了毘努伊勒,证明此城不足以为远遁之地。耶罗波安可能利用本地的城堡,来控制这个本来是大卫统治的外约但地区(基列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耶罗波安另设敬拜中心和礼仪:耶罗波安脱离了大卫家,作以色列十支派的君王,便致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分别在约但河西面和东面,选择了示剑和毗努伊勒二城作为据点(25 )。此二城在耶罗波安之前已存有 (参串15-16 ), 他只是在这些险要地方加强防御设施。在宗教方面,耶罗波安造了两只金牛犊,安放在以色列南部的伯特利和北部的但,作为百姓敬拜的中心,免得他们要下到犹大的耶路撒冷献祭 (26-30 )。 根据埃及神只的传统,此牛犊乃神的座位,并非代表神自己。
――《串珠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登上北国以色列王位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外设立堡垒防止仇敌的入袭,对内则实行极恶的政策,使北国以色列人与南犹大百姓彻底分离。以色列百姓不同于其他民族具有共同的信仰。因此,信仰的变质意味彻底的分离。耶罗波安的这种政策不仅毫不顾虑众民的信仰,反而把敬虔作为谋利的手段。尤其,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耶罗波安不惜一切手段,把信仰视为谋取政治利益工具。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
●「归大卫家」:「返回大卫家」。――《蔡哲民查经资料》
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 从大卫时代开始,耶路撒冷作为信仰的中心,使全以色列百姓的心集中在此。因此,把示剑和毗努伊勒视为首都耶罗波安慌恐不安。对敬虔的人而言,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是重大的挑战,其中相当多的人为了纯正的信仰,决定不顾生死地逃亡。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耶路撒冷和大卫家的关联】
由于耶路撒冷是大卫所攻取,当地的圣所又是大卫和所罗门所建立,神的家和大卫家在意识上密切相连,两者和耶路撒冷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关耶路撒冷是大卫王朝私产的资料 。耶路撒冷圣殿所供奉的,正是确立大卫王朝的耶和华。立约的耶和华是领他们出埃及,赐他们土地的神。耶罗波安必须在不干扰这个传统关系的前提下,设法打断耶路撒冷的耶和华崇拜的政治关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耶罗波安的罪不仅止于另立对立的首都,更因为他不相信神藉亚希雅给他的应许而罪加一等。他是在征询意见(28节 ),或作「筹划定妥」(和合、NEB 参NRSV 作「商议」 )之后才作决定,可见那是有意的、自卫性的。尽管由亚伦的前例可见金牛偶像的无能,但是以色列人对于象征多产的两只牛仍然奉若神明。有些学者认为金牛乃不可见之神祇所站立之台架(参亚述显然有视神祇为站立于其牛之上的风俗 )。设立金牛的目的是为了要使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从事敬拜,为新的王国立下疆界。耶罗波安本身开始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打算采取任何反耶和华的举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
【】「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
●「筹划定妥」:「一起磋商」、「交换意见」。
●「实在是难」:「大量的」、「充足的」、「已经够了」。
◎这金牛犊,不由得让人想起亚伦的金牛犊 出 32:2-8 。不过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耶罗波安并非真的要推翻耶和华信仰,他只是要扭转耶路撒冷圣殿为核心的耶和华崇拜。于是他把金牛犊当成神的坐骑,神则是金牛犊上方看不见的神。然后又把圣殿放置于但和伯特利,把祭司改由非利未人担任,移动节期的时间。以让北国的宗教活动和犹大的耶路撒冷脱勾。――《蔡哲民查经资料》
“两个金牛犊”。也许百姓起初并没有膜拜那些金牛犊,只是以为神骑在牛犊之上。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耶罗波安为了团结其民,在北国建立敬拜中心,以消除百姓去耶路撒冷圣殿的意向。他造了两只金牛犊,很可能是仿亚伦当年的牛犊而造。这牛犊不象迦南人的神像(神站在牛的身上以显示力量 ),而是混合埃及的圣牛与以色列人对神的敬拜于一炉,好像他们看不见的耶和华是骑在这牛身上,要百姓拜这牛,因为“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耶罗波安为了政治上的近利,牺牲了他本可长久得到的国位。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筹划定妥」:原文作「与他人商议」。
「难」:可译作「太麻烦」或「太多了」。
――《串珠圣经注释》
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 在中也涉及到此句,怂恿百姓拒绝与神所立的约。在西乃山下,铸金牛犊的以色列百姓,不仅不承认摩西是牧者,也拒绝了通过摩西与耶和华所立的约。在本节里,耶罗波安有意使百姓纪念摩西当时悖逆的情景,从而怂恿他们明目张胆地拒绝与神的立约。耶罗波安向亲眼目睹到所罗门末期的腐败和罗波安暴政的百姓,鼓吹神所立的约不再具有其价值,这种为了权利的利益,亵渎神的行为绝不能逃避其刑罚,27:3-10)。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金牛犊】
这些金牛犊和约柜,同样不是偶像。约柜和牛犊的功用,都是作为神的宝座或高举祂荣耀的座台。这些牛犊所反映的是混合宗教。引进迦南人的宗教和文化,是以色列普遍的问题。公牛和牛犊在乌加列文献中,与神祇巴力和丰饶崇拜有关。伊勒神经常称为「公牛伊勒」,又有一个故事描述巴力和亚拿特结合生了一只公牛犊。此举取悦接受调和耶和华和巴力崇拜之意象的以色列人,耶罗波安很可能视之为精明的政治策略。考古学家在好几个遗址(基利波山、夏琐、亚实基伦的公牛场址 以及示罗发现的一个陶制的小像 ),都挖掘到青铜或其他合金制造的公牛或牛犊小像。但这些小像的长度都是只有三至七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牛犊作宝座】
耶罗波安的动机是在耶路撒冷以外提供另一个崇拜中心,故此这些神庙必须设有足以和约柜分庭抗礼的宗教标志。牛犊在主前第二千年纪的迦南文化中的著名标志,代表丰饶和大力。但为了避免被视为偶像,学者辩称这些牛犊是耶和华的宝座。这说法的根据,是迦南和乌加列的雕塑和浮雕,描绘神明站在公牛的背上。此外,美索不达米亚的月神辛和南纳尔(Nannar )在圆筒印章和宗教文献中,都取公牛之形,或被形容为跃立的「狂暴公牛」。因此耶罗波安将金牛犊安置在但和伯特利神庙的用意,有可能是作为看不见之耶和华的宝座和座台。部分学者发现在主前第三千年纪的图画(主要是圆筒印章 )中,神祇是站在有翼的复合生物(一如基路伯 )背上。要到主前第二千年纪的叙利亚,公牛才成为主要的「座台动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牛犊与耶和华的关系】
大部分学者都公认,耶罗波安的金牛犊与耶和华之(混合宗教 )崇拜有关。这论点的根据,是并没有其他神祇的名字与这些牛犊相连,以及「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一语。耶罗波安与埃及虽有联系,后者却似乎排除了牛犊与埃及公牛神祇亚皮斯有关的可能。乌加列的对应例子显示牛犊与巴力和伊勒都有关系。有人尝试用大量的经文和考古证据,证明这些牛犊是与哈兰、吾珥的月神辛,以及约瑟支派内部祖先宗教的遗迹有关,但都不过是臆测而已。牛犊不论原意是为何制造,有什么背景,它最后和以色列社群的虚假崇拜牵上了关系。所触犯的若非第一诫,就是第二诫;但后者的可能性较高,即使一个世纪后耶户从以色列中铲除巴力崇拜时,也没有对牛犊采取行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
●「但」:位于北国以色列的北部。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位于北国以色列的南部。
――《蔡哲民查经资料》
伯特利(现代的 Beitin )在以法莲南界的便雅悯境内,座落于朝圣的路上,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九公里处。此城早已是敬拜圣地,并成为王室的圣所,NIV边注。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聪明地把一只金牛犊安在“伯特利”位于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距离耶路撒冷约十一英里(17.7公里 );另一只安在其领土北端的“但”。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耶罗波安把两只金牛犊分别放在耶路撒冷只16公里的伯特利(以色列人历史上著名的敬拜神的地方 );另一放在北疆的但,靠近黑门山。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耶罗波安选“伯特利”和“但”为偶像崇拜地,具有两个理由:①对以色列百姓而言,这两个场所是神圣之地,“伯特利”是亚伯拉罕和雅各筑坛的地方,13:3-4,28:11-19,31:13,35:1);②这个地区位于南方和北方的境界,所以可能是为北国以色列的百姓提供交通上的便利而决定的。同样的理由未选示罗,而选择但。也就是说,示罗在许多方面比但更加神圣,,但出于交通不便的原因,所以没有被选。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但和伯特利】
耶罗波安选择以这两个地点作为王国的宗教中心,是基于两地昔日与祭仪活动的关系。伯特利是雅各见神显现和筑坛的所在。但则在成为但支派的神庙。从地理的角度,这两城位于王国的两端,对百姓朝圣和献祭很有帮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
◎无奈,一般老百姓怎能了解这种繁复的神学,谁会去拜牛犊上看不见的神而不去拜可见的牛犊?更不用说埃及、迦南地已经存在拜牛犊的习俗。现存的圣殿敬拜,的确是最能避免偶像崇拜的体系,耶罗波安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自己想一套替代的敬拜方案出来,也难怪「百姓陷在罪里」。我们这些搞学术的、弄神学的,会不会也为了自己的成就或论文,想办法弄一套让人容易混乱的体系出来。我们是出名了,毕业了,听我们的就「陷在罪里」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但」(Tell el Qadi )位于约但河上源(近黑门山 ),因地利之便成为北部的中心。「众民都往但去」(MT ),可能表示他们排队前行(JB 作此译法 )。考古出土物显示在耶罗波安一世的时代在但所建筑的一块圣地及一处邱坛258。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要众民拜金牛犊,公然破坏诫命,领导进入邪神的崇拜,为以后诸王背离神开路。后人变本加厉,到亚哈王时,以色列几成为拜偶像和巴力之国。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全节可译作「这事成了(百姓的 )罪,因为百姓去到远在但地的那一只(牛犊 )面前(敬拜 )」。
此外,耶罗波安自立殿宇、祭司和节期(31-33 )。
――《串珠圣经注释》
【但】
请参看:的注释。从腓尼基殖民时代,到日后但支派迁居至此,但(拉亿 )素有祭仪中心的传统,耶罗波安以此作为基础。位于极北面腓尼基和叙利亚边境之上的但城,大概是条约谈判的地点,还兼作边城哨站。然而地处偏僻的黑门山麓,与以色列的权力中心撒玛利亚相距亦远,却可能是它在耶罗波安年间之后丧失地位的因素。
考古学家在但城挖掘到耶罗波安为牛犊兴建的邱坛。神殿的场地长一九五呎,宽一四五呎,有一大型的祭坛和露天的殿院。出土对象包括主坛的大型坛角,和一个较小的有角祭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
●「凡民」:「末端的百姓」、「从全部当中的百姓」。意思是「一般的百姓」。――《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罗波安也起用非利未人担任祭司。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之外,又在各地建邱坛,仿犹大的传统定出一个比住棚节迟一个月的节期献祭,并设立凡民为祭司。所有这些无非想建立一套宗教制度,来取代耶路撒冷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凡民」:原指所有各种各样的人民。
――《串珠圣经注释》
【邱坛的神庙】
由于耶罗波安政策背后动机是政治,他认可继续使用传统之地方性神庙和「邱坛」,是很自然的事。此举响应扩大地方自治的盼望,支派领袖的请求 ),并且也是赚取民心的作法,因为它容许「通俗宗教」在没有过度管制的情况下,在迦密山、吉甲、米斯巴、他泊山等地自由发展。这些地点有些是露天的祭坛,但「建殿」一语显示有些是都市中心的大规模祭仪设施,。宗教活动缺乏中央管制,自然只会助长混合宗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新祭司】
古代近东也有将不同的祭司社团的轻重地位加以改换的先例。例如埃及法老亚肯尼亚顿曾经尝试击破亚孟神祭司的权势,独尊亚顿一神。同样,新巴比伦之王拿波尼度亦以月神辛取代玛尔杜克,作为帝国所崇拜的主神。在上述两个案例之中,都是受贬祭司的报复,导致当政王朝失势。利未人在新王国所得的待遇,证明耶罗波安对他们并不信任。耶罗波安相信任命非利未人为祭司,才能保证他的政策(伯特利和但的神庙、金牛犊、邱坛的使用、新的宗教历 )毫无问题得以执行。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把持着相当的政治影响力,故此,耶罗波安觉得有必要任命向他效忠,靠他得位的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像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他在伯特利也这样向他所铸的牛犊献祭,又将立为邱坛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
●「八月十五日」:原来「住棚节」是「七月十五日」,耶罗波安将之延后一个月。也有学者认为这不是住棚节,而是等同于「献殿节」的节日。――《蔡哲民查经资料》
“节期”。大概是住棚节,却迟了一个月守节。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节期」:指住棚节,本来百姓应在七月十五日守节(参串2- 5 ),但耶罗波安私下将时间改迟了一个月。
――《串珠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把7月的住棚节改为8月,其理由两点:①可理解为图谋与南犹大彻底的分离;②北国以色列的粮食成熟,比南犹大晚一个多月,因此可能为了赶上其收获期而改了住棚节的日期。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新节期】
八月(玛黑什温月〔Marchesvan〕 )相等于公历的十至十一月,比耶路撒冷的主要节期──新年和住棚节的庆典──晚一个月。住棚节是个收获节期,因此有学者提出耶罗波安更改日期,是反映以法莲的秋收果子的日期比犹大为晚。另一个可能,是七月的节期可能牵涉了一些政治因素。
清楚证明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在这段时期奉献。巴比伦以新年为庆祝国神和君王登基的时机。由于圣殿奉献代表耶和华在圣殿登基,不免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这节期所庆祝的若是王权,庆典在耶路撒冷举行,焦点必然是大卫王朝蒙神拣选的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为以色列人立作节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坛烧香。」
●「上坛烧香」:「自己上去在祭坛旁烧香」。
◎ 12:33 显出耶罗波安已经向当地其他的君王靠拢了。基本上犹大的君王不自己介入敬拜仪式(那是由祭司处理 ),但是以色列周遭的国家,国王也就是祭司,耶罗波安在自己定的节期日子,已经自己执行敬拜仪式了。出于人的信仰与崇拜,很快就会堕落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十二章 )】
1罗波安在决定是否依从耶罗波安的要求时,明显犯了那一项错误?罗波安的老年臣仆和少年侍从在资格上有何不同?他们的建议有何基本差异?
2圣经常教训人要听年长者的教训。你认为年老的人有什么优点?对他们的经验,你是否虚心求问?。
3耶罗波安的请求与罗波安答复是否偶发事件?这段记载对他们的性格和神的主权有何提示?
4照本章记载,以色列民原本相当从领袖(参1- 24 ),但他们为何反叛罗波安?参3, 16, 20节。领袖对百姓有什么影响?你若在教会负责职事,你的言语行为是否更要小心呢?
5耶罗波安夺权后推行那几项措施呢?目的何在?见25-33节。照人的常理而言,耶罗波安在政治上算是杰出人物,但他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参30节; 。
6你认为神人示玛雅这次传神的资讯是否轻易的事?若你知道某件事是出于神,你愿否顺服?。
──《串珠圣经注释》
【 听人的意见,应怎样衡量它是否正确?】
罗波安虽然请臣仆献策,但并未虚心听从。假使他深思熟虑的话,必定会看出长者的劝告比他同辈的建议智慧得多。衡量别人的劝告,要看它是否切实可行;再看采纳后的结果是否公平,是否令情况有积极的改善。要寻求有经验、有智慧的人的谋略。但无论如何,只有符合神的标准的建议才有益处。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分裂之路】
「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
罗波安登位作王,穿上所罗门的鞋,是非常难为的事。如日中天的以色列国,要再升高一步都不容易;盛极而衰,走向下坡,人民会比较,说他不如前王,却是极自然的事。
以色列人到了示剑,那是以法莲支派的城,是与神立约更新的城,如果推想是耶罗波安拥护者的意见,该不会远离事实。他们要在那里立王。所罗门那么智慧的王,竟然没有留下清楚的遗旨:不知是他以为人民自然会接受罗波安,或是他体会到民意分歧,愿意让他们自决。事情不同寻常的是,他们立大卫的后裔罗波安作王,并不立即表示效忠,却是有条件的,要先经过考试,看他是否有足够的才慧;如果他不像所罗门,并不出乎任何人意外,也该自己知道,另有其处事待人的方法。群众有了替他们说话的领袖,提出了条件,是该警觉的事。这是第一面红旗。
他们对那将要登位的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这请愿是人民不满情绪的信号。他们当面抱怨,这是第二面红旗。
罗波安应该慎重处理。幸而他有可顾可问的人。他向听过所罗门智慧话的老臣,请问如何应付的艺术。老人家说:“现在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这话听来平常,使罗波安怀疑他们是否值得付给薪俸。但其中却有圆熟的智能:1.他们提出了“服事”的观念,作领袖不是发威生风的工作,要顾到人民福利;这是大卫所作的;神的儿子基督耶稣到世上来,是大卫的子孙,也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到现在国家的机构,不称衙门,而称“服务”(Service );大臣是“服事者”(Minister )。2.“用好话”,有口无心是虚假,不可取;但有心无口则是愚昧。3.作仆人换得人民永远归心作仆人。
罗波安觉得这回答不够王者气派,不肯采纳。采用了跟他一样的少年人的建议,说了些严厉空夸的话,得意神气,却失了民心,失了国土,成为夜郎不大;他派出惯用鞭子的亚多兰去,更被石头打死。何等的鉴戒。── 于中旻《圣经研究》
【;;;满途荆棘】
【】这几节经文告诉基督徒一个处于特殊遭遇和逆境中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
主曾告诉门徒说:跟从他的道路是狭窄的,要遵行他的旨意就要遭受难处。
圣灵借着使徒的口曾对教会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又说,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从此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跟从主的道路,肯定是满途荆棘,多有艰难的。但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呢?许多时候一碰到具体问题,我们就迷糊了、软弱了,心灵也发昏起来;因此就难免忧愁、悲哀、恐惧、怨尤,甚至要设法逃避、推却、退后,直到陷入黑暗的深渊,以失败告终,悲惨至极!
究其原因,都是只看事物的外表现象,没有认识其本源,只抓住现象,不了解本质,难免不受迷惑了。
所以,当一切事临到我们,都是出于神。不是定命,就是许可,我们要能正确的认识并解决问题,就是回到神面前去;何时我们与神之间的问题弄清楚了,何时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神那里得着解决,既或凭自己的智慧、聪明、才干、力量、人情、物质等等的方法,自以为得着了解决,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它又出现了,问题又来了。也有时或许会换个姿态现出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根本不能使问题得着真实的解决,因为惹事的根乃是在乎他。
所以我们必须将我们整个的人生,都纳入神的轨道,凡事依靠他、通过他、顺从他,这才可使我们的心得安息、得着亮光、得着能力,只有生活在如此的景况里,才能荣耀神。
主阿!凡在你预定中叫我们走的、受的、忍耐的,不管是荣耀或羞辱、顺或逆,都是为造就我们、校正我们;故此,求你保守我们,使我们能在患难中得胜,享受安息。阿们。
—— 李慕圣《晨光》
「这事出于我。」
“得意暗藏在失意之中”——福克斯牧师
我的孩子,今天我有一个信息传给你;好叫你上面的黑云消散,前面岖路变平。这个信息是很短的,只有五个字,但是我要你铭刻心中;又把它当作一个枕头来安放你疲倦的头,使你真能高枕无忧。这个信息是什么呢?就是“这事出于我”。
你有没有想到过︰凡与你有关的事,也与我有关?因为︰“摸你们的,就是摸我眼中的瞳仁”;“我看你为宝,为尊”(赛四十参︰4 )。所以,我特别喜欢训练你。
当试炼攻击你,“仇敌好象急流的河水冲来”的时候,我要你知道“这事出于我”,你的软弱需要我的刚强,你的平安在乎让我替你争战。
你是不是正在艰难的环境中,四周的人都不了解你,都不遂你的心意,都看不起你?“这事出于我”。我是管理环境的神。你所处的境遇并非偶然的,都有我的美意在其中的。
你不是曾求我给你谦卑吗?你看,我已经把你反在一个学习谦卑的学校里了,你所接触的人和环境是被我利用来成全我的旨意的。
你是不是正感觉经济缺乏呢?“这事出于我”,因为我是经营你用度的,我要你向我支取,完全仰赖于我。我的供给是无限的。我要你证实我的应许,我不愿意你“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神”。
你是不是整夜忧愁呢?“这事出于我”。我是忧患之子,常经忧患,深知怎样担当忧患的。当你向世人寻求安慰时,我故意叫他们不给你同情,好叫你转向我寻求永远的安慰/17 )。你是不是渴望为我作些伟大的工作,结果倒反卧病在床呢?“这事出于我”。在你忙碌的日子,我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力来;我要你学习一些更深的功课。事奉不是体贴自己的热心,乃是遵行我的旨意。我有许多顶心腹的仆人,都是关于最冷僻的地方,用祷告事奉我。
今天我把这个信息当作一瓶香膏送在你手里。你可以自由敷用。我的孩子,不顺的环境,扎心的毁谤,无故的逼迫等等,临到你的时候,你就敷上这香膏。如果你能在一切事上看见“这事出于我”,所有的痛苦便会立时消失了。——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司诺【一切在神「因为这事出于我。」】
我们常不明白所遭遇的各样事情,有的是非常痛苦,不幸的事,烦恼,伤心的事,有许多事令我们不愉快,不称心,感到忧愁、恐惧、愤怒、不平。怎么办呢?我们想冲出来,与之对抗,但结果常是更陷入苦恼,失败之中,达不到所想望的目的。不然就是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这不但无用,也只更增痛苦和罪过。
这时最要紧的是心中平静下来,听听圣灵的声音和神的话语。我们会听到有声音说,「这事出于我。」不管事情如何都是出于神。虽然许多事不是神直接作的,是人所加给我们的,甚或出于撒但的攻击。各种的试探,但都有神的许可,也可以说都是出于神。否则不会临到我们,好像约伯遭遇的不幸一样(伯112 21 210 )。耶稣受试探也是出于神(太41 ),因此当顺服神,服在祂大能的手下,相信神的意思是好的(创458 5020 )。
不过我们也应当明白神的意思,为什么叫我们遭遇这一切的事,好叫我们得到其中的教训和益处,改正我们的错误,有些事不能明白,只有相信顺服,等到神的时候,就明白了(约137 )。
──《每日天粮》
【 有些建议,看似实用,却诱人离开神,有时我也有点迷惑……】
神吩咐所有的以色列男丁,要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的圣殿守节,但是耶罗波安设立自己的敬拜中心,并且告诉百姓说,长途跋涉地去耶路撒冷太不方便,就在这里敬拜好了。顺从他的人就是不顺从神。有些建议看来很实用,却可能引诱你偏离神。不要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说道德行为无关紧要,使你不做该做的事。不管是要你付上时间、精力、名誉或是财富资源,你都应当去做神要你做的事。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现实生活中拜偶像比亲近神更容易,为甚么?】
古人以牛犊作偶像,是丰收与力量的象征。迦南人的神明常常被描绘成站在牛犊或母牛身上。耶罗波安精巧地将两只金牛犊放在两个要冲之地──伯特利和但,伯特利在距耶路撒冷以北十六公里的主要通道上。他引诱人民到那里就止步,不用再南下到耶路撒冷去。但在以色列国的最北部,所以住在离耶路撒冷很远的北方之民,为求方便就会被吸引到那里。耶罗波安作为北国的领袖,只想建立自己的敬拜中心,耽心他的人民经常去耶路撒冷,会有损他的权威。这种以假乱真的宗教崇拜使人民很快就远离真正的信仰。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在犯罪的事上,我是否也不时忘记教训而重蹈覆辙呢?】
耶罗波安与策士们没有从以色列人拜金牛犊的悲惨历史中汲取教训(参出32 )。他们也许不知道圣经的记载,或者根本是明知故犯。查考圣经,就会使你留意神在过去的审判,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以史为鉴,就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耶罗波安妄为更改神的律例,预示甚么结果?我有此行为吗?】
在以色列人先祖时代,伯特利是象征他们对神献身的地方,雅各就在那里再一次把自己献给神,耶罗波安却把它变为以色列的宗教中心,想与耶路撒冷抗衡。不过伯特利的宗教以拜偶像为中心,终于使以色列走向灭亡。伯特利以后成为邪恶和偶像之城邑。何西阿与阿摩司先知看到伯特利的罪,就谴责这城,因为他们过着远离神的生活,10:8,。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私自所定的月日。」
】
耶罗波安的行动是很会取巧的。人民若经常到耶路撒冷礼拜,会使我们不能充分效忠于祂的治权,反而叫他们想要恢复民族的合一。这种属世的智慧使王设立偶像,置放在伯特利与但。其实他这方面的政策日后促成国度的衰亡。他如果依靠神的应许,照先知亚希雅所说的,神的目的可能仍使他王权得以继续,然而他只以取巧的方法,设立敬拜的日子,终于导致灾祸(十四章 )。
我们也容易私自定规事情,以为凭自己的聪明与卓见作事。结果作些事情是神所不能同意的,以后悔恨无穷。最好专心等候神,让他发展计划,照祂所预定的目的,到了时候,必然成全。所以靠自己的,自以为是的,实在愚蠢不堪。要靠在神的面前,结果自陷泥脚,无法自拔。我们无论作什么,总要照山上的样式,从神所指示的时间来定规。试比较耶罗波安与人子。人子不为自己作什么,祂的眼目注定在父的日咎上,他知道祂的时候还没有到。祂常注意父神的旨意,看神为祂成就的事。我们要以父神的旨意成为引路的北极星,我们要像主那样说:「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遵行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