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列王纪上 第2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2「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3「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4「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亚哈与亚兰王便·哈达的和约维持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可能发生了主前853年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入侵亚兰,在奥伦特河(Orontes River))畔的夸夸(Qarqar))与十二王联盟会战。撒缦以色三世的库尔德石碑中描述,以色列和亚兰是联盟中实力最强的两国。亚哈派出两千战车、一万步兵,提供了联军一半的战车和六分之一的步兵。十二王联盟成功地击退了亚述,所以亚哈可能自信心爆棚,认为只要与犹大王约沙法联手,就可以从亚兰王手中收复「基列的拉末」())。
「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是因为犹大的首都是耶路撒冷,比撒马利亚的海拔高。犹大王约沙法敬畏神()),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却与亚哈家结成了儿女亲家,为犹大国埋下了隐患())。
「基列的拉末」位于约旦河东,是迦得支派境内利未人的城()),后来落到亚兰人手中。神两次帮助亚哈战胜亚兰()),亚哈却违背神的旨意与亚兰王立约,想取回所有被夺的城市())。但亚哈聪明反被聪明误,亚兰王显然没有完全履约。现在亚哈又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来夺回「基列的拉末」,但为时已晚;因为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神要使用亚兰作为审判亚哈的器皿。
「你我不分彼此」()),原文是「我就像是你一样」。约沙法与亚哈结亲,约沙法的儿子叫约兰,孙子叫亚哈谢()),亚哈的两个儿子也分别叫亚哈谢和约兰()),表明双方确实关系密切。敬畏神的约沙法,却与悖逆神的亚哈「不分彼此」()),还没有求问神,就决定帮助亚哈,所以先知耶户责备约沙法「帮助恶人,爱那恨恶耶和华的人」())。
上图: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的库尔德石碑(Kurkh Stela),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碑文记录了主前853年亚述王与反叛的亚兰联军进行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兰联军有十二个王,其中就有北国以色列王亚哈,他率领两千辆战车和一万名士兵。亚哈常与亚兰王争战(王上二十1-43),只有最后三年与亚兰没有战争(王上二十二1),在此期间与亚兰联盟抵挡亚述。

5「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6「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虽然约沙法愚昧地与亚哈联手,但他毕竟是敬畏神的,所以要求在打仗之前「先求问耶和华」())。
亚哈招聚的四百个先知,可能是没有上迦密山的四百亚舍拉的先知())。此时的北国信仰混杂,既敬拜金牛犊、又敬拜巴力,所以这些假先知含糊其辞地说「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拜「巴力」的人可以认为「主」就是巴力,拜「亚舍拉」的人可以认为「主」就是亚舍拉。今天所谓的「万教归一」,也是想让不同宗教的人按着自己的想象各拜其「主」,维持表面的和谐,这正是撒但的诡计。

7「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9「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约沙法显然了解北国的信仰混杂,所以觉得这四百位先知不太可靠,想找一位「耶和华的先知」())。但这四百人很快就投其所好,改口称「耶和华」())了。
「米该雅」())可能就是在亚哈放走亚兰王后宣告审判的先知()),已经被亚哈所囚禁())。

10「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马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11「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12「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古代的「城门口」())是重要的公共广场,君王都坐在那里施行审判。
「西底家」())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公义的」,他的名字虽然属灵,但却是一个「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的假先知。西底家口称「耶和华」()),只是为了迎合约沙法王,说的实际上是自己的话。
「必然得胜」()),原文是「使昌盛、带来成功的结果」。假先知的特点就是媚俗、媚世,只说大众喜欢的成功、财富、健康、和平、博爱。他们之前回避使用「耶和华」,而使用众人可以自由解读的「主」())。现在既然知道约沙法喜欢「耶和华」()),就立刻改用「耶和华」()),完全没有原则。
上图:撒马利亚卫城挖掘出来的白色王宫遗址,可能就是亚哈所「修造的象牙宫」(王上二十二39),于主前721年被亚述摧毁。城墙厚约五英尺,用当时最上等的工艺筑成。亚哈王进一步加强城防设施,加建了厚度超过三十英尺的夹壁城墙。

13「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14「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15「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16「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米该雅的语气显然带着讽刺,所以亚哈听出了,要求他立刻「说实话」())。
活在肉体里的人想听「实话」,但又不爱听坏话。所以假先知只要说些好听的假话,就可以讨好、欺骗大众;而真先知「说实话」,则要为真理付上代价。

17「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

1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米该雅现在改成了严肃的语调,按照亚哈的要求向他「说实话」()),预言亚哈将会被杀,他的军队将四散())。
亚哈想听实话,却又不爱听逆耳的实话,这是亚当的后裔与生俱来的矛盾:想知道真理,却又恨恶真理;不肯改变自己来顺从真理,只想改变真理来迎合自己。
今天,许多信徒也只想听「吉语」()),不想听「凶言」()),只想听神的慈爱与恩典,不愿听神的公义和审判。爱是基督生命的见证,所以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爱也是运用属灵恩赐的道路,所以保罗说爱是「最妙的道」());但爱不是吸引人信主的方法,未蒙拣选的亚哈三次领受神的慈爱和怜悯,还是不肯回转。而对于蒙神拣选的人,最能唤醒他们的不是「吉语」,而是「实话」;最能使他们回转的,不是人所说的「耶稣爱你」,而是主耶稣自己所传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19「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祂左右。」

20「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21「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22「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23「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神「不试探人」())。米该雅所见到的特殊异象,是警告亚哈不要相信假先知,而不是说神会派灵去「引诱」())亚哈。实际上,米该雅已经清楚地警告了亚哈,但亚哈仍然选择相信那些假先知。因为亚哈的决定是出于自己的肉体,不是因为假先知的「引诱」,所以他爱听假先知的假话,不爱听真先知的真话。
「他众先知」())、「你这些先知」()),都是表明这些先知并不是神的真先知。

24「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25「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26「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27「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28「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借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严密的屋子」())原文是「房间的内室」。这是预言亚哈阵亡以后,假先知将会被追究责任,所以西底家将「进严密的屋子藏躲」())。
「将米该雅带回」()),可能指把米该雅带回囚禁他的牢房。
「邑宰」())是治理城市的官员。「王的儿子」())可能是一种官衔())。
「众民哪,你们都要听」()),是呼吁众人作见证,而不是呼唤他们悔改。
米该雅奉神的名说预言,西底家也自称是被「耶和华的灵」())感动说话,而且表现得非常属灵,表面上好像真假难辨。但实际上,亚哈对真假心知肚明()),只是因为真话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愿承认而已。因此,「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并不是很难的事,人只要有愿意遵行真理的心,就能辨别真理。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29「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30「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31「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32「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33「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34「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35「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36「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亚哈和约沙法都想听实话()),却又不肯顺从与自己的愿望相反的实话,所以最终还是「上基列的拉末去了」())。但是,亚哈又不敢完全不信,因为他的内心深处知道米该雅是真先知,担心米该雅的预言成真,所以「就改装上阵」()),想尽一切努力去阻止预言的实现。古今中外,许多人在福音的呼召面前,也是这样自欺欺人。
「三十二个车兵长」()),可能指亚兰王的32个职业军官())。
「呼喊」())原文是「呼求」,是向神求救。所以「约沙法一呼喊,耶和华就帮助他,神又感动他们离开他」())。
「随便开弓」()),指任意朝敌人射箭。当时的盔甲是用金属片编织连接起来的,「甲缝」())指两个金属片的连接处,正是军装无法保护的地方。神使用了亚兰弓箭手随意射出的一箭,又「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成就了祂早已命定的旨意。在神的手中,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下,没有「偶然、恰巧」。
「抵挡亚兰人」()),原文是「对着亚兰人」,指亚哈站在车上维持军队的士气。但属肉体的人再有勇气,也不能蒙神喜悦。最后亚哈战死())、军队解散()),应验了米该雅的预言())。
上图:主前10世纪的亚兰弓箭手玄武岩浮雕,出土于叙利亚东北部的Tel Halaf。

37「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马利亚,就葬在那里;」

38「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马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39「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40「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象牙宫」()),可能指亚哈的王宫里有大量象牙的装饰品。
神曾经三次宣告对亚哈的刑罚:第一次是他放走亚兰王的时候()),第二次是他抢夺拿伯的葡萄园的时候()),第三次是在开战之前())。但亚哈却不顾先知的警告,一意孤行,最终遭遇死亡。
今天,神已经多次多方地警告世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但许多人也像亚哈一样冥顽不灵,在灭亡之路上始终不肯回头。这是因为人在身体死亡之前,灵性早已「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让我们这些蒙恩的罪人能够回转接受基督。因此,只有神「爱我们的大爱」,才能领人归主;而信徒的爱只是基督生命的见证,就像约沙法不能影响亚哈一样,并不能改变人心。
上图:考古学家在撒马利亚遗址发现了几百片主前9-8世纪的象牙物品碎片。亚哈的象牙宫里可能有大量的象牙装饰品,包括腓尼基和埃及的艺术风格。当时的象牙是从亚兰进口。

41「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42「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43「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44「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45「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46「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约沙法的事迹详细记录在《历代志》中()),但在《列王纪》中只是配角,对他的记录都是为了突出人的全然败坏。
「亚撒所行的道」()),指亚撒的敬虔())。约沙法敬畏神,并不是因为看到迦密山的神迹,而是效法他的父亲,「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并且清除了亚撒没有清除完的「娈童」())。约沙法已经做到了天然人敬虔的极限,但亚当的后裔都无法完全,所以「邱坛还没有废去」())。
约沙法最初「奋勇自强,防备以色列人」()),但可能为了恢复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外敌,所以当他「大有尊荣资财」())以后,「就与亚哈结亲」()),不顾北国的偶像崇拜,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王和好」())的犹大王。「与以色列王和好」的结果,为南北两国赢得了将近三十年的和平时期,双方开展了密切的军事())和经济())合作,但代价却是使约沙法的儿子、孙子都效法亚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差点使犹大的王室被耶洗别的女儿剿灭())。因此,神并不喜悦这样的联盟()),阻拦了他们合伙造船的计划())。

47「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48「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49「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50「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当时以东可能是犹大的附庸国,由犹大王所派的「总督」())治理,所以犹大王约沙法与以色列王亚哈谢可以合伙在以东的「以旬·迦别」())造船())。
「他施」())可能位于地中海最西边的西班牙,以出产金属矿物闻名())。「他施船只」()),可能泛指可以远洋航行的大型船只。
「以旬·迦别」是以色列最南面红海亚喀巴湾的海港,位于以东的南端,是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所罗门也在这里造船())。
「俄斐」())的地点不能确定,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或非洲,以出产金子著称())。
「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财政并不缺乏()),并不需要俄斐的金子,神也不喜悦约沙法与拜偶像的以色列王密切来往,所以借着先知以利以谢宣告:「因你与亚哈谢交好,耶和华必破坏你所造的」())。而约沙法的第一批船被神破坏以后,就明白了神的心意,所以立刻顺服,当亚哈谢再来邀请时()),就不肯继续与他和合伙造船。
约沙法是一位敬畏神的王,他与亚哈父子交好()),却无法给他们带去正面的影响,带起他们同样敬畏神。信徒若与世人交好,只能倚靠信仰的妥协和表面的包容来「求同存异」。若没有神的拣选,我们即使像约沙法那样,掏心掏肺、「不分彼此」())地帮亚哈父子的忙,也不能使别人信主;我们若想倚靠爱心、和睦来领人归主,最终可能发现对方只是亚哈,自己反被连累())。人只有先「与神和好」()),才能与人和好;因为只有神才能「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然后「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因此,主耶稣传讲「天国的福音」()),并不是从「爱」开始,而是先传「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51「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5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53「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怒气。」

亚哈谢「作以色列王共二年」()),实际上是两个半年,总共只有一年。
亚哈谢「效法他的父母」()),表明耶洗别对他的影响很大。耶洗别使南北两国都始终无法根除敬拜巴力的恶行()),约沙法这样的属灵榜样却不能使他们回转向神。因为亚哈谢和百姓堕落的根源并不是耶洗别,而是人悖逆顽梗的天性,耶洗别只是引动了他们的肉体,所以人学坏容易、学好却很难。
正如「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神在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历史中的作为也是要叫人知罪,而不是为了完成拯救和复兴。因此,神允许耶洗别影响南北两国,不断地暴露百姓的肉体本相,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在救恩上已经「全然败坏」())、无能为力,无论是神迹(王上十八章))、恩典(王上二十章))、律法(王上二十一章))、还是榜样(王上二十二章)),都不能使我们自我救赎。「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音拉之子米该雅

(一 )

有好几章,经文中没有提及犹大了,现在我们读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拿以色列与犹大在东约但的军事结盟做背景。历代志作者也保留一个几乎相同的大行动故事:上半与历代志下十八章的故事几乎完全相同。这件事实令开头几节经文的变化显得更有趣。

本章开头(1-4节 )继续第二十章所谈的以色列及亚兰之关系。这里没有解释犹大王约沙法来以色列的事;但他立刻同意以色列‘解放’拉末的要求。称这地方为基列的拉末是强调以色列对边界城镇的主权。这个名称可能仍然保留在位于今日约但与叙利亚交界的蓝达(Ramtha )。历代志作者在最初三节指出约沙法取得财富后便与亚哈结亲,而后者在一个盛大宴会中迫他加盟进攻亚兰。约沙法的回答是‘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这一点两处经文都有记载,但是只有历代志作者提及有关的背景。但是,这种热诚显然是适宜于对客人表达而不能作为最后的官方决定,因为约沙法后来提议先求问耶和华。这一点是为音拉的儿子米该雅的引进安排机会。

谎言的灵(续 )

(二 )

米该亚故事的叙述带着很大的幽默成分──也像许多幽默故事一样,十分偏颇,对以色列及以色列王的一般性先知预言加以嘲弄。亚哈王已经将他的政策征询他自己的臣仆(3节 )。为了满足他的犹大‘兄弟’,他现在招聚一般人认为是神的仆人──人数约四百。他们答允神会全力支持。约沙法要他先求问耶和华;亚哈则征召先知。现在,约沙法特别要求一个‘耶和华的先知’(7节 )。

从名字看(意是‘谁像耶和华?’ )米该雅像是合适人选,而他的对手西底家(耶和华是我的公义 )不幸没有与神名字的含义配合。米该雅已往的敌对记录令他见弃于亚哈王。在约沙法温文有礼的要求之下,亚哈王只好召见米该雅。召见米该雅时,以色列王与犹大王在撒玛利亚城门前,激发了表达忠君爱国之士的热诚的集会,西底家与‘所有的先知’(12节 )则排演预期中的胜利场面。

米该雅听见来召他的使者所说的话,便态度庄严的表示他会向耶和华忠。令人惊奇的是他到达会场会见四百名‘先知’时的赞同对应(15节 )。是他的勇气尽丧呢?抑或他的回答事实上表示了他对神的计划效忠?以色列王,像许多受娇宠惯了的孩子一样,有一分精明的预感,知道顺应自己的方式和听自己喜欢听的话对他并不是最有利的(16节 )。

另一个问题是米该雅的积极神谕并不合适,这不仅是指他对亚哈王的支持与他自己的‘动态记录’不相符合。耶利米书以故事形式作极类似的讨论,说明如何分辨真假预言。耶利米当着祭司和众民面前,对哈拿尼雅预言巴比伦劫数令耶路撒冷圣殿中的一切器皿及大卫王的后代得以归回的事,作了以下的回应

当犹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弥迦对犹大众人预言说: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
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
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

上主啊!你愚弄了我;我上了你的当;
你比我强大,你胜过我。
人人都嘲弄我;
他们整天把我当作笑柄!

在各种行动进行之后,有一个灵上前来,说他愿意在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21-22节 )。这里有两点值得强调。耶路撒冷圣经正确地提出‘这个灵’而有别于标准修订本所说的‘一个灵’,我们也可以译它为‘这股风’,甚至‘这股力量’。然后又说这些欺诈的先知是‘他的’,即是说是亚哈的,不是耶和华的。不可忘记前面在‘众先知’与‘耶和华的先知’米该雅之间的区别。

西底家比标准修订本的译者更领会到灵或风或力量是一体不可分开的(24节 )。但他却不懂米该雅的话意,且拒绝耶和华的灵已离开他,却未离开米该雅这一狂妄的意见,又处罚米该雅。米该雅当然说神灵的确藉西底家说话,但说的全是刻意的谎言。米该雅担心他们要经历的灾祸,证实他所说可怕的话。情况果是如此。

米该雅讽刺地描述西底家抖缩在后面房间以躲避灾祸,促使以色列王将米该雅囚禁在撒玛利亚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直等到王平安回来。米该雅并不就此畏缩,他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28节 )。到此为止,这是最后提及本章重要角色的事了,至于他的结局,或他工作的另一阶段,再没有提及。他已完成他应做的事。圣经中不少重要先知只是出场一次,我们也都是只被选派一次去做真正重要的工作──当机会出现时,但愿我们对这暗示有所回应。

(五 )

本章的最后部分(29节以后 )将一些未完成的细节连结起来,但也开始另外一些细节。即使亚哈企图掩饰自己的身分(以致令容易受骗的约沙法陷入险境 ),也无法避免遭遇歹运。他与他列祖同睡,由他的儿子承继王位(40节 );他以前虽曾谦卑认错,正如第二十一章末了部分所期望的,但仍无法说是逃避他所应受的惩罚。同样的,有撒玛利亚的狗去餂干净他那染了血的马车,并不与杀害拿伯的耶斯列现场相配合。但是,对这些细节来推敲,会令我们在讨论旧约圣经中的预言目的时失去重心。在本章里,米该雅的责任是去探查而不是去预告。

我们只在亚哈一生事业的总结(39节 )才第一次得到有关他的纪念碑及美丽建筑物对以色列文化传统的贡献(见以利亚与亚哈 ),但是这段经文不能算是称赞。本章最后几节经文对亚哈的南面战友约沙法作了简介(41-50 ),也将亚哈的儿子亚哈谢介绍给读者(51-53 )。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列王纪上第二十二章

i. 亚哈与亚兰人最后的争战

参:历代志下十八章。这是第三次战役,由开始,应验以利沙的预言说他们将三次击败亚兰。有关此战役是在约主前八五三年前 Crontes 河畔的夸夸战役之前还是之后,解经家还没有共识。当时亚述人点名指出亚哈是叙利亚联盟中的强有力因素,导致他们向西推进的困难。有些解经家企图将先知的传统与政治及战争记录分割而不果,因为整个叙事一气呵成不可分割。另外有些解经家主张此为合并约哈斯及亚哈谢分别在基列的拉末两种不同战事的异文汇编,或谓约沙法之资料被加入以强调较为优越的犹大神学角度(Miller、Jones),但是持此类观点的解经家间亦无共识。三年的和平(1节)可能是为了准备夸夸之役,届时亚哈将需要保护以色列的南翼。他必须把握与女婿约沙法定条约的机会,来实行亚弗战役强加诸便哈达身上的条约,按其规定,基列的拉末乃属于以色列的,但迄今尚未归还。

(1)亚哈召问先知

2~4.经文在此并未指出以色列王为何人,但必定是亚哈无疑,如第20节所示。有关他与约沙法之间的相交请见:。基列的拉末位于亚兰及以色列交界,为现代的 Tell ar-Ramith(Gluec祂)而非 Irbid 东南的 Husn-`Ajlun(Gray),后来在耶户的时候丢在叙利亚人的手中。目前纯粹是一场亚兰人及以色列人的冲突(Oded),“你肯同我去攻……吗?”(4节)暗示犹大及以色列并无尊卑之分,也并非如一些解经家所假设的是要求犹大与以色列合并。约沙法的回答:“你我不分彼此……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乃当时平等条约双方常用的字汇,这里应用于一个联合军事行动之上,后来先知为此责备犹大不守亚撒与亚兰所结的联盟(

5~6.当时的惯例是在大型战役以前求问(“求教”,JB;希伯来文 da{ras% )国家神o,若要使此战役作为“圣战”则更不可缺少此一步骤。约沙法清楚表明他不是敬拜巴力者,因此他要求问耶和华,而非像他的战友一样,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自己的神o赐下好兆头(参:。此处强调的是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寻求神旨意的重要性。四百“国家主义的先知”可能集中于伯特利,这个数目并非夸张。他们绝对顺服于以色列王,他们的合一也使人怀疑他们所说的话只是为了要取悦于王,而非宣告真理。他们宣称耶和华神必赐胜利,这也是以前的战役致胜之因

(2)米该雅预言亚哈遘灾

作者在此又一次的强调犹大的观点。犹大及以色列对于何为真预言的看法有所不同(参:耶二十七,二十九)。米该雅(“谁能像耶和华?”乃一常见的名字)在此系扮演属神之人的角色(以利亚后来会再次出现)。解经家认为他就是曾经预言亚哈将会遘灾的先知。真正的先知只说神所说的话(14节),在此处可能是灾祸;而假先知则如同今日的占卜之人一样,只以取悦求问之人为目标(18节;

亚哈召来米该雅。 9.差派一个地位高的臣仆去请先知来并无不妥之处(AV 作“军官”;希伯来文 sa{ri^s ,亦即亚述文之 s%a re{s%(i) s%arri ,不一定是如 JB 与和合所译的指“太监”)。

10.二王穿着朝服(LXX 作“全副披甲”),其意义可能并非指“穿着耀眼的盔甲”(NEB;“穿着制服”,Gray),而是按着公开正式场合的规矩穿着朝服。城门前的空场(AV 作“广场”;NEB 作“入口”)乃用来作大型群众聚会之用。有关其露天法庭请见:

11.西底家用模型来强调他们的信息,铁角代表可以驱逐亚兰离去的能力(如的约瑟)。耶利米便常常使用演出或象征式的方式来说预言~12,“瓦瓶”,,“轭”;参:结四,描绘出被围攻的城市),栩栩如生地强调他的信息。

米该雅之警告。对亚哈而言,两次求问先知乃是想要寻求确据时常用的方法(如在马里,在战役前寻求好兆头一样)。当米该雅仅仅重复假预言时,可能只是戏谑性地试验亚哈的诚意。由整件事看来孰真孰假十分清楚,这并不是后人为了带出真假预言的对照而作的添加。

16.亚哈希望得到奉耶和华的名起誓的权威性预言,米该雅则用一个故事性的异象预告亚哈将死,军队将溃散(17节)。请注意他同时也把握机会询问是否应“避免”(参15节)攻打或是寻求订立和平条约(而非如 JB 所译之“不干扰”)。

17.没有牧人的羊群形容没有领袖的情况,最终必导致分裂及毁灭的下场

第二个异象。这比第一个更直接,而且更有责罪意味。它说看见至高神隐秘处宝座的景象(如。真先知不只描述神所说的话(14节),也包括他自己所看见的。“天上的万军”不是指星宿诸神,或什么乌加列神话里的天庭,而是神的使者在执行祂的命令。

22~23.许多解经家认为谎言的灵(21节的灵乃奉差遣去引诱,NIV、NRSV;参:JB 译为“诡计”或是“欺骗”;参:与神的道德本性相违背。此处并无证据显示这便是敌挡神旨意的谎言之父撒但,或视之为启示之灵(DeVries)。这应当是拟人化的预言之灵,因为即使是假先知都可能受超自然灵力的控制,而非只限于人理性所可以理解者。这个谎言之灵代表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说出与真理不合之谎言的力量、17)。圣经中也有其他地方利用在撒但里的谎言之灵。真理之主不但定夺善事,也掌管恶事(23节,“灾祸”,。以利亚曾经预言亚哈的结局,这次神使用假预言的目的也是要强调神控制万事,包括对不信者最后的审判。神已经放弃亚哈(参:,但仍然给他机会使用他的自由意志去选择悔改。亚哈的自欺欺人只能够使他沉沦、毁灭得更深,成为他自己的教训

24.“打脸颊”(RSV)比打脸译得更好,因为这是久已存在的合法行动,象征公开要求被打之人说出真话(如耶稣基督,。他的问题: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可能是质问米该雅的预言来源,或是暗示任何人都可以如此编造谎言(参:。希伯来文的经文极为难解,LXX 及历代志可能是对原文的解释(“哪一种灵?”)。

25~28.结局将证明米该雅是对的。当神的话语宣告出审判之声时,人常常会想要去制止,米该雅如同耶利米一样,不是第一个,也将不是最后一个因此被监禁的先知。邑宰及“王子约阿施”(JB,除此以外我们对亚哈这个儿子一无所知)受命严严地监管先知。并没有那个时代的证据可以证明所谓王的儿子只不过是指一个小官(26节,NEB 边注作“代表”;参:等有关代表王室监禁先知事件)。“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MT)可能是一个胜利宣言的结尾,并非仅是安全(NEB、NIV)归来。米该雅的回答将会得到历史的证实。有些解经家认为“众民哪!你们都要听”(LXX 的历代志无此句)此句乃为了要视米该雅即弥迦而加。这是很自然的呼吁,成为阶下囚的先知作出这种挑战,藉着即将发生的事实(亚哈将无法平安回来,35节)可以印证他的预言之真实性。

(3)基列的拉末之役

接下来的记述乃极其自然的发展,不需因其与列王纪下约兰王情况相似便以为后者的记录影响到这里的记述,二者实有极大的不同,约哈斯之死没有被重述,约兰之血也没有被狗所(参38节)。我们无法确知亚哈改装( hit[h]appe{s* )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不注意到他,以图避免预言中的噩运,还是出于迷信而如此行,以图使灾祸远离他。马勒梅认为此字可以解为戴上盔帽以使人认不出来是他297而非指“朝服”(JB,然而有些希腊文抄本读为:穿上我的袍子)。

31.省略了此三十二车兵长,但我们无需因此认为这是抄写文士根据而作的添加。此数目字可以说是强调亚哈在上两役放过这三十二个人实属下策、24)。

32.擒贼先擒王以打乱军心,这是古老的战略,亚哈王却无所顾忌地现身于战场上直到晚上(35节)。约沙法见自己被包围便呼喊,可能是想要指出自己的身分或是要呼求援助。将之解释为向神发出的祷告,神应允他的祷告“帮助他”,使战车兵长离开他。约沙法因参与此战而受到责备

34.有一人随便开弓(“随便”AV作“胡乱”,带出希伯来文“无意中”之意思,亦即并无特定的目标而开弓),便将预言必死的对象射中要害(NRSV 作“未发觉地”)。由拉吉、努斯文件及伊拉克的宁录所发现的盔甲乃是由小块金属片联系而成,此处可能射入是铠甲(希伯来文 d#b[a{qi^m )及护胸之间的隙缝。赶车的必须急转弯(希伯来文为“转过你的手来”),显然车上并无第三者手持抵御的盾牌,好像当时有些叙利亚战车的作法一样

37~38.有些版本(LXX)将王既死了视为丧钟哀哭之一部分(36节)。第37节细节应验了以利亚的预言。撒玛利亚的池可能是出土的王宫园中十尺长五尺宽的池子(见: IBD ,1377页之图),他们在那里洗他的车(38节),狗来他的血,妓女也在那里洗澡(按希伯来文次序)。我们不需要视此为“一位过分激进的编者来添加的”(Robinson)或是“一位敬虔编者拙劣的手法,想要保证原来的预言中没有一个细节不得应验”(Jones),特别因为这里只是部分的应验(见。若我们视此为“妓女洗澡的地方”,则可能是另外一处地方的池子。有些解经家想要澄清,指出妇女为了多产而用王的血洗澡,或认为她们是在洗他的盔甲(希腊文)或武器(NIV 边注),则必须要将 MT 改动。

j. 亚哈王朝的结束评估

这里接续的介绍。亚哈修造(39节,可能是“重修”或“加强”)一个新的宫殿,并在撒玛利亚(第II层)及米吉多(第IVb、Va层)大事改造,同时将以前被称为“所罗门的马棚”建为仓库。他同时使夏琐扩大两倍面积。这一切的工程加上耶利哥的复兴都显示这个时期是极度繁荣的时期。

“象牙宫”(MT、AV、NEB)并非镶嵌象牙的宫殿,而是如同此时期其他的地方(宁录、Arslan Tash)一样,以其刻有腓尼基、埃及及当地风格主题的象牙镶嵌于其珍贵的物品、家具及摆设之上。这是极为富裕的标志,但就我们所知,并没有整个房间或外部皆以象牙为嵌镶板的例子。

亚哈与他列祖同睡(40节)虽然通常用来指和平死亡者,但在此并非作者的笔误,所有以色列王中,除了被暗杀而死者以外,均用此句形容。

278 M. Seale, 'The Black Arabs of the Jordan Valley' , Exp. T 68, 1956~1957, p. 28,参:Wenham, p. 121.

279 F. Rosner (Rosen), Medicine in the Bible and the Talmud (Ktav: Sanhedrin Press, 1977), p. 216; D. J. Wiseman 在 B. Palmer 之上引书,42页。

280 Long, p. 137;尽管他分析经文中有八十九个文学次单位。
281 J. P. Ross, 'Jahweh s]#b[a{~o*t[ in Samuel and Psalms', VT 17, 1967, pp. 76~92.
282 A. Malamat, 'A Forerunner of Biblical Prophecy: The Mari Documents',载于 P. D. Miller 等人编辑的 Ancient Israelite Religion:Essays in Honor of Frank Moore Cross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7), pp. 33~52.

283 参第4节、35,
284 见 J. J. M. Roberts, 'A New Parallel to 2 Kings 18:28~29', JBL 89, 1970, pp. 76~77.
285 乌加列经文(RS 20.24; RS 1929 No. 17)列出众神之名,包括八个巴力,被称为 'the Baals of the hills' ( s]pn )、Baal (H)adad Ⅰ-Ⅶ(J. Nougayrol, 'Textes Sume*ro-Accadiens des Archives et Bibliotheques privees d~Ugarit', Ugaritica V, 1968, pp. 44~45).
286 G. I. Davies, The Way of the Wilderness SO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63~69.

287 记载有以利沙( ~lys%`` )之名的亚扪人印信已经被 P. Bordreuil 发表于 'Trois sceaux nord-ouest se*mitiques ine*dits', Semitica 24, 1974, pp. 30~34; A. Lemaire, 'Nouveaux sceaux nord-ouest se*mitiques', Semitica 33, 1983, pp. 20~21, pl. IIno. 6( `z~ bn `lys%`' );同时也取自 Ur , C. L. Woolley, Ur Excavations IX (London: British Museum, 1962), pl. 30, U. 16805;参:K. Galling, 'Ein hebraisches Siegel aus der babylonischen Diaspora', ZDPV 51, 1928, pp. 234~236, Taf. 17C 'Saul son of Elisha'( s%`l bn ~lys% %),二者均为新巴比伦时期。
288 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将“以色列人亚哈”与哈马口的 Irhuleni、Shizana 的 Adunu-Ba~al、亚发的Matinu-Ba~al、阿拉伯的 Gundibu~、亚扪的 BA~asa 及基利家人 Mus]ru、Uqanata、Usantu 共同列举为他的敌人(ANET, pp. 278~279)。在 Zakir 的另一处碑文中哈马口王说亚兰王哈薛之子便哈达(Bar-Hadad)联络十个王,包括 Cilicia 王 Bargush, `Umq, Gurgum, Sam~al, Milid,在 Hatarikka 围攻他(Zakir 碑文,取自 Apish, ANET , p. 655)。
289 同时请参考所引用之谚语“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由马里、叙利亚( Archives royales de Mari I, 1:5) 亚马拿、埃及的外交通讯中都发现有相似的谚语:'When ants are struck they do not take it passively but bite the hands that strike them'(Letter 61, ANET , p. 426)及亚述〔L. Waterman, Royal Correspondence of the Assyrian Empir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30~1936),亚述及巴比伦信件第37, 403:4~7, 13~15; 595, r. 3~6; 652 r. 9~13〕。
290 R. E. D. Clark, 'The Large Numbers of the OT', Journal of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Victoria Institute 87, 1955,82页起;J. W. Wenham, 'Large Numbers in the Old Testament', TynB 18, 1967, pp.19~53; A. R. Millard, 'Large Numbers in Assyrian Royal Inscriptions',载于 M. Cogan 及 I. Eph~al 所著之 Ah, Assyria, Scripta Hierosolymitana. (1991), pp. 213~222,该文指出,除了精确数点之外,也使用整数。
291 M. Elat, 'Trade and Commerce', WHJP V, pp. 184~186; M. Elat 在 Lipin*ski 所编之 State and Temple Economy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II(Louvain: Editions Peeters, 1979 ), p. 543.

292 A. Malamat, Mari and the Early Israelite Experience (London: British Academy, 1989), pp. 70~75.

293 D. J. Wiseman, The Alalakh Tablets (London: British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t Ankara, 1953) No. 17; ANET , p. 546.
294 D. J. Wiseman, 'Mesopotamian Gardens', Anatolian Studies 33, 1983, p. 139.
295 F. I. Andersen, 'The Socio-Juridical background of the Naboth Incident', JBL 85, 1966, pp. 46~57.

296 N. Avigad, 'The Seal of Jezebel', IEJ 14, 1964, pp.174~176.
297 A. Malamat, 'Josiah's Bid for Armageddon', Journal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Societ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5, 1973,278页,注35。

D王朝其余的历史

i. 犹大的约沙法

作者在此回复他惯用的简介及对照性历史年表公式(41~42节);对王朝的评估乃以王的改革为基础(参:增注),在此罕见的记载到有一王所行的乃为正(43~45节)。他的王朝细节乃分开记载(1~26节;代下十七~二十;参:约瑟夫《犹太古史》ix.1-3),在此并未赘述。作者强调约沙法正面的作为,也并未遮掩其失败的地方。结束公式(45~50节)乃长而坦白的补充(46~49节)。

41.此处所指的乃是他独自作王的开始(主前869年),他的统治可追溯至亚撒王朝第三十九年〔,亚撒王朝共为期四十一年〕。约沙法可能受他父亲的影响,因此也没有除去邱坛

44.因亚哈将女儿亚他利雅许配给约沙法之子,而使他们之间的联盟(和好)更形坚固。以色列王可以指亚哈或亚哈谢或约兰,但此句可能是要强调自罗波安以后,约沙法是第一位与以色列和谈的王。

45~46.约沙法“怎样争战”(RSV;NIV 作“战绩”)以东及亚扪,以及他的司法、军事改革均记载在列王纪下十七~十九章。他继续亚撒的改革,除去娈童(见

47.以东在所罗门手下称臣,现在可能重新被取得,受治于听命犹大的总督手下,惟有任以旬迦别(Tell Kheleifeh)剥削而无防御能力。以旬迦别乃位于红海的港口,在这个时期有一层厚墙及与米吉多(第IV层)相似的三道门防御。当时在南地已有其他的营寨被建立,别是巴也加上了一道新墙为防御(第Ⅲ层)。

48.他施船只(AV、NIV 边注;NEB 作“商人”;NIV 作“商船舰队”)乃远涉重洋至俄斐从事贸易的商船(见。这些船的“破坏”(MT、AV)并不一定表示它们“失事”(NIV、现中)。它们建造乃是为了便于获得腓尼基技术的亚哈斯实现他的贸易条约,但是根据以利以谢的预言,这些船只却从未派上用场(参;

50.有关约兰,请见及历代志下二十一章。以旬迦别未能成为港口可能与以东插手干涉有关( POTT ,p.236)。

ii. 以色列的亚哈谢

参:;约瑟夫的《犹太古史》ix.2。亚哈谢作王两年,包括在约沙法第十七年(=主前854/3年)及约沙法第十八年的一部分,他的继任者在同一年登基。七十译本的“第二十四年”乃顺着而作的更动。

a. 王朝总评

总评简介追述亚哈之子的恶行与他前面的列王不相上下(。有关敬拜巴力惹动神的愤怒,请见

增注:约沙法的改革

作者集中笔墨描述约沙法与北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只在一节经文中正式提及约沙法的改革,作为他行得正的例子(43a节),此经文中提及他除去娈童,并要欲知详情的读者参考犹大列王纪(45节)。约沙法即位之初便担起教导的使命,带领人民归向神,开始了宗教上的复兴,并呼吁除去腐败,改革司法,以主要的防御城市甚至更大的居住地为中心,重新任命地区或省级法院审判官。他所选立的审判官都是能够根据耶和华神所吩咐有关行政之律法来主持民事(税收)及军事(征召)事务的人(参:。我们并不清楚以前的支派及长老制度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然而,耶路撒冷的法院则被承认为全国最高法院,加上其中的祭司,可以从事宗教及个案的审判;参:298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年代小注:夸夸之战】

亚哈和便哈达在第二十章末结盟之后,至今已有三年。学者一般假设他们继续作为盟友,是因为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逐渐西侵所构成的威胁。在主前八五三年,他终于入侵亚兰南部。西方十二国联盟与他在夸夸会战。撒缦以色将以色列王亚哈和亚兰王便哈达,列为哈马王雅胡莱尼(Iarhuleni )领导下之联盟中实力最强者。夸夸位于奥朗底河畔,大马色以北约壹百五十哩,但在哈马以北则只有二十五哩。撒缦以色虽然宣称战胜,研究日后历史却发现西方联盟成功地达到了他们的目标。撒缦以色要到十至十二年后,联盟开始瓦解之时,才开始有控制该区的迹象。对付撒缦以色大致成功,很可能是亚哈有自信对亚兰人采取军事行动,试图收复基列的拉末的原因。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约沙法与亚哈合攻基列拉末:亚哈与亚兰王便哈达立约 后三年,战事再度爆发。原因是以色列人要从亚兰手中夺回基列地的拉末 (3 )。 此地位于约但河东,地势险要,掌握当时重要之商业通道。亚兰王大概已答应将它归还以色列,但一直没有履行承诺。有关犹大王约沙法与以色列王亚哈的联盟,见本章44节注。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和亚兰之间的第三次战争: 本文内容的焦点在于亚哈王悲惨的结局。与耶洗别一起疯狂地蹂躏神政王国传统和律法的亚哈,是以色列诸王中极恶的典型暴君。本书通过五章的篇幅描述在他统治期间所发生的事件(16:28-21),而本文详细描述了照神的预言他所遭受的悲惨结局(20:42,21:29)。在第一、二次战争中我们领略到神特别的护理。我们应深思以下几点:①战争的原因(废弃亚弗条约 ):通过亚弗条约(The Aphek Treaty )以色列不仅得到在大马色的交易权,而且还得到其他地区,包括经济军事要地基列的拉末(20:34)。但是,亚兰王便哈达脱离危机后,便无视当初的条约;②南北同盟:犹大王约沙法因着在信仰、经济、军事上的坚固基础,为恢复长达60年之久处于断绝状态的南北关系,采取了极自信的措施。本章的军事同盟就应该在这种背景下理解(48节 。关于本同盟的目的和意义的详细内容,请参照的注解;③真先知米该雅的活动在肆行不义和虚假的事态中,见证神道,敬虔地遵守律法,成为恶人眼中的一根刺(8-24节 ),显示出为义而受苦之先知的形象(27节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约沙法」:字义是「耶和华已审判」。

●「下去」见:犹大首都是耶路撒冷,比撒马利亚高度高,因此用「下去」来形容约沙法的行动。――《蔡哲民查经资料》

犹大王约沙法是个敬畏神的君王,但他和亚哈家结亲,两国交好。看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犹大王约沙法下去: 意味约沙法亲自对亚哈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之前,约沙法和亚哈就已联姻,从时间上的顺序就是与亚兰的第二次战斗的胜利——拿伯的葡萄园事件——亚哈和约沙法之间的联姻——本节的访问。约沙法之所以积极努力地改变与亚哈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当时周边形势的迫切,或约沙法对南北联合的渴望,及亚哈的态度的转变等因素。也就是说,虽然亚哈的悔改是暂时的,但此消息(27节 )却使热衷于拥护耶和华信仰的约沙法极其喜乐。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经文在此并未指出以色列王为何人,但必定是亚哈无疑,如第20节所示。有关他与约沙法之间的相交请见:。基列的拉末位于亚兰及以色列交界,为现代的 Tell ar-Ramith(Glueck )而非 Irbid 东南的 Husn-`Ajlun(Gray ),后来在耶户的时候丢在叙利亚人的手中。目前纯粹是一场亚兰人及以色列人的冲突(Oded ),「你肯同我去攻……吗。

」(4节 )暗示犹大及以色列并无尊卑之分,也并非如一些解经家所假设的是要求犹大与以色列合并──《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基列」:指的是约但河东的地区。

●基列的「拉末」:字义是「崇高」,位于约但河东的雅穆河附近,但详细地点并不确定。

●「静坐不动」:「表现无力的」, 「不活动的」、「表现沉默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列的拉末在约但河东雅穆河附近。此城建于所罗门王时代,后落入亚兰人手中。北国曾与便哈达订约,可以取回此城,故有权要求。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基列的拉抹”。显然这城在的条约之后并没有归还以色列。约沙法愿意参与亚哈这场战役。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你我不分彼此」:「我就像是你」, 代下 19:2 记载先知耶户为此责备约沙法。

◎一般认为亚哈王在夸夸之役之后自信满满,因为他不但军力强盛,可以跟十二国联盟打败亚述,而且半数以上的军队都是他的。因此只要犹大王再支持一下,打败亚兰拿下拉末,应该是没问题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你肯同我去攻取……吗: 历代志作者刻画了亚哈竭力拉约沙法一同参与战争的热心。当时,约沙法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因此亚哈要达到征服亚兰的计划,不得不求助约沙法。你我不分彼此: 约沙法对亚哈的请求也表现出极赞同。约沙法在此犯了重大的错误。结果他等于助耶和华仇敌一臂之力。约沙法不晓得神曾两次从亚兰的侵袭中救出以色列,现在又要把亚兰作为器皿来打亚哈的旨意。约沙法急于解决复杂的周边形势和民族团结问题,未向神求告就盲目地下了决定。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请你先求问耶和华」:原文是「请你现在寻求耶和华的话」。

◎约沙法是个敬虔的国王, 代下 17:3-9 ,因此打仗前希望求问神 22:5 。

――《蔡哲民查经资料》

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约沙法应该先求问耶和华关于战争之事,求问是否建立军事同盟。因为只要下定决心就难以收回,事实上他参与罪恶后不顾先知的警告,继续陷进了泥潭。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当时的惯例是在大型战役以前求问(「求教」 JB 希伯来文 da{ras% )国家神祇,若要使此战役作为「圣战」则更不可缺少此一步骤。约沙法清楚表明他不是敬拜巴力者,因此他要求问耶和华,而非像他的战友一样,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自己的神祇赐下好兆头。此处强调的是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寻求神旨意的重要性。四百「国家主义的先知」可能集中于伯特利,这个数目并非夸张。他们绝对顺服于以色列王,他们的合一也使人怀疑他们所说的话只是为了要取悦于王,而非宣告真理。他们宣称耶和华神必赐胜利,这也是以前的战役致胜之因

──《丁道尔圣经注释》

米该雅与假先知:二王在出发前咨询先知的意见(5-12 )。四百个亚哈所聘用的先知大概都是事奉耶和华的 (见11-12 ), 但约沙法看出他们只是顺王的意愿说一些称心的话,并非从耶和华得着示,所以最后召了米该雅来。

――《串珠圣经注释》

】「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我可以上去进攻基列的拉末吗?或是停止呢」。

――《蔡哲民查经资料》

“先知”。不是耶洗别那四百个巴力先知,而是耶和华的先知。然而,他们都受亚哈的俸禄,便说王喜欢听的话。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23节所记的话,描写谎言的力量,这四百假先知只知媚世,不敢说真话,有若在谎言之灵的控制下,说的全是假话。

当属伯特利敬拜金牛犊的庙宇里的一群人。西底家是他们的首领(11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这些先知是神的人吗?】

这四百个先知可能是亚舍拉的祭司,以利亚在迦密山上虽然杀了四百五十个拜巴力的先知(18:19-40),这批人却没有被杀。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 22:7 显然约沙法觉得这四百位先知不太可靠。作者似乎很谨慎的把这些先知 22:6 与「耶和华的先知」 22:7 分开来,他们也奉耶和华的名发言,但作者并不称呼他们是「耶和华的先知」。此时北国的信仰是混杂着巴力与耶和华信仰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音拉」:字义是「神所充满的人」。

●「米该雅」:字义是「谁像神」。犹太古史的作者约瑟夫说这个米该雅就是 20:35-43 那个没有记载名字的先知,当时被囚在监狱中。

●「恨」他:「恨恶」。

●「不必这样说」:「不要这样说」。――《蔡哲民查经资料》

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 从此来看,米该雅已屡次斥责过亚哈王。本节反映了亚哈歪曲的想法:①认为米该雅反感自己。亚哈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与神的旨意背道而驰,所以无视神的真理之道 ;②亚哈相信先知的祝福和咒诅:亚哈期待先知的祝福(民22章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太监」:原作「官员」。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空场」:「打谷场」。

●「朝服」:「外袍」。――《蔡哲民查经资料》

二王穿着朝服(LXX 作「全副披甲」 ),其意义可能并非指「穿着耀眼的盔甲」(NEB 「穿着制服」 Gray ),而是按着公开正式场合的规矩穿着朝服。城门前的空场(AV 作「广场」 NEB 作「入口」 )乃用来作大型群众聚会之用。有关其露天法庭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空场”。一个空旷的地方,或一个大的打谷场。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基拿拿」:字义是「经商者」。

●「西底家」:字义是「耶和华是公义的」。

●「铁角」:「铁制的犄角」。代表「坚强的力量」。――《蔡哲民查经资料》

西底家用模型来强调他们的信息,铁角代表可以驱逐亚兰离去的能力。耶利米便常常使用演出或象征式的方式来说预言,「瓦瓶」,「轭」 参结四 描绘出被围攻的城市 ),栩栩如生地强调他的信息。

──《丁道尔圣经注释》

「角」:乃军事势力的象征(参串7 )。

「抵触」:即「刺伤」。

――《串珠圣经注释》

造了两个铁角: 角象征能力,92:10,。用铁造角表明任何力量都不能比的威力。假先知夸张的吹捧,反而给亚哈的蛮干火上浇油。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必然得胜」:「使昌盛」、「带来成功的结果」。――《蔡哲民查经资料》

】「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亚哈嘱咐使者无论如何要说服米该雅。因为亚哈熟知约沙法极关心先知的预言(7-10节 )。于是使者试图用两个事实改变米该雅的心:①所有先知的见解都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米该雅的确有些孤立感;②从后来结果来看“说吉言”,含有威胁之意(27节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米该雅没有正面回答使者的要求,只是表明了必按照神的旨意而行的坚定意志。本节所包含的意义如下:①成就预言的是神,米该雅只不过是神的代言人;②擅自指着耶和华的圣名说预言的必得到神严厉的惩罚。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米该雅的语气和表情显示他在说讽刺的话(比较16节 )。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初时他仅重述其他先知的意见,约沙法可能从他说话的口吻中知道这话是带有讽刺含意,并非属实。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嘱咐」你几次:「使之起誓」、「严令」。

◎ 22:16 可以看出米该雅说话的语气一定很明显显出他并非真诚的传递预言,以致亚哈立刻要他说实话。――《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哈希望得到奉耶和华的名起誓的权威性预言,米该雅则用一个故事性的异象预告亚哈将死,军队将溃散(17节 )。请注意他同时也把握机会询问是否应「避免」(参15节 )攻打或是寻求订立和平条约(而非如 JB 所译之「不干扰」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王的问题可知先知米该雅所说的(15节 )乃语含讽刺的反话。他预言亚哈的死,北国将陷入一片混乱中(17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嘱咐你」:原作「叫你起誓」。

――《串珠圣经注释》

】「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

◎ 22:17 是以亚哈为以色列人的牧人、主人,主人死去,羊群就四散回家了。因此,米该雅是预言亚哈如果出战将会战死。――《蔡哲民查经资料》

没有牧人的羊群形容没有领袖的情况,最终必导致分裂及毁灭的下场

第二个异象。这比第一个更直接,而且更有责罪意味。它说看见至高神隐秘处宝座的景象。真先知不只描述神所说的话(14节 ),也包括他自己所看见的。「天上的万军」不是指星宿诸神,或什么乌加列神话里的天庭,而是神的使者在执行祂的命令。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事实是亚哈将会被杀,他的军队四散。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米该雅从神得到启示。

「牧人」:经常用来代表君王。整句的意思是:以色列王亚哈将会被杀,军队解散(见36 )。

「平平安安」:指战事结束。当时亚兰人只针对亚哈王(见31 ),并没有进攻以色列的野心。

――《串珠圣经注释》

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样: 这种描述摩西曾使用过。此外圣经多处都把百姓和领袖(王 )之间的关系描述为羊和牧人的关系。任何人都晓得本节意味以色列军队的失败及其指挥者之死,好牧人耶稣引领自己的羊群到青草地,甚至为他们而献了宝贵的生命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 22:18 中,亚哈执意要出兵,但是米该雅作负面的预言,因此亚哈必须用「米该雅习惯讲不吉祥的话」来影响犹大王不要相信米该雅的负面预言。

本节赤裸裸地揭露亚哈虚假的悔改(21:27)。亚哈具有不成熟的小孩般的性格(21:4),所以,即使是神的命令,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不听从,其结果是坠落死亡之深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

● 22:19 米该雅的话一开始有「因此,你要听.....」。表示亚哈王不信这个预言,所以米该雅要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预言。

――《蔡哲民查经资料》

米该雅继续指出:亚哈的阵亡,甚至先知的假话,都是出于耶和华,因耶和华已定意降祸在他身上,21:19)。神是借着恶魔对人的引诱和陷害施行刑罚,18:10,19:9,

――《串珠圣经注释》

米该雅的预言: 本文与是平行句子,主要反映了被掳归回之后的默示文化要素。对本文中的“神灵”的解释多种多样,即天使、恶灵,比喻神的事工等,但在此可视为恶灵。米该雅向亚哈和聚集的众人明确介绍天上会议的意图:①亚哈的死是不可避免的。即这是对缺乏属灵洞察力而越来越堕落的亚哈之命运的最后宣告;②为了警告假先知。因为撒但也能装扮成光明的使者,所以要有属灵的分辨力。在此刻画的主题如下:①世界万物和人类都在神的掌管下,人们通常把所遇到的事,视为偶然,但是若没有神的旨意,一只小鸟也不会掉在地上。其实,神此时也在天上鉴察我们,甚至最隐蔽之处,引导我们,所以要时刻省查自己;②撒但疯狂的杀害、毁灭,是向神告发人的离间者。所以,脱离神怀抱的人必倒在撒但的网络中,相反安居在神怀抱中的人即使受撒但的诽谤也因着神的帮助,足以能克服一切苦难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引诱」:「劝服」、「瞒骗」。

●「阵亡」:「仆倒」、「死于非命」。――《蔡哲民查经资料》

「阵亡」:原文可译作「进攻」。

――《串珠圣经注释》

】「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神灵」:原文就是「灵」,而且是阳性型态。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容许“谎言的灵”控制众先知,使他们为亚哈提供错误的意见。然而,亚哈必须为所作的选择负责任,因为米该雅已经给他提出警告了。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他众先知」口中:「他的众先知」,表示这先知是「亚哈」的先知,而非「神的先知」。

●「谎言的灵」:「虚假的灵」、「欺骗的灵」。――《蔡哲民查经资料》

说谎的灵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许多解经家认为谎言的灵(21节 )乃奉差遣去引诱,NIV、NRSV;参:JB 译为「诡计」或是「欺骗」;参:与神的道德本性相违背。此处并无证据显示这便是敌挡神旨意的谎言之父撒但,或视之为启示之灵(DeVries )。这应当是拟人化的预言之灵,因为即使是假先知都可能受超自然灵力的控制,而非只限于人理性所可以理解者。这个谎言之灵代表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说出与真理不合之谎言的力量。圣经中也有其他地方利用在撒但里的谎言之灵。真理之主不但定夺善事,也掌管恶事(23节 「灾祸」 。以利亚曾经预言亚哈的结局,这次神使用假预言的目的也是要强调神控制万事,包括对不信者最后的审判。神已经放弃亚哈,但仍然给他机会使用他的自由意志去选择悔改。亚哈的自欺欺人只能够使他沈沦、毁灭得更深,成为他自己的教训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许多人讨论 22:19-23 的神学问题:神到底会不会派灵来欺骗人?我们可以想象即使天上真的有这种讨论会,一定也不是人眼可以看见的,这一段经文应该是神让米该雅看见一个特殊的异象,表示只要让亚哈的先知一起说出亚哈喜欢听的谎言,一定能够让亚哈去阵亡。至于是不是神要欺骗人,这应该是笼统的表达「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意思,而不一定表示整个细节就如米该雅说的那样。――《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打....的脸」:「打....的脸颊」。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打脸颊」(RSV )比打脸译得更好,因为这是久已存在的合法行动,象征公开要求被打之人说出真话(如耶稣基督 。他的问题: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可能是质问米该雅的预言来源,或是暗示任何人都可以如此编造谎言。希伯来文的经文极为难解,LXX 及历代志可能是对原文的解释(「哪一种灵?」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米该雅的权威受到西底家质疑的时候,这位真先知预言说,当以色列被打败的时候,西底家便看见实情了。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当时假先知代表的西底家打米该雅的脸,与耶稣在公会受大祭司的非难场面极相似。总之,米该雅宁愿受耻辱也不要向不义妥协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严密的屋子」:「房间的内室」。

◎当亚哈阵亡,追究责任的时候,西底家就危险了,因此他会躲藏起来。简单说,米该雅的意思是「预言实现时」,你就知道神跟米该雅说话,没有跟西底家说话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米该雅的意思是:以色列军战败就是预言应验之时,到那时西底家便自然明白神的灵究竟向谁说话(24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进严密...... 藏躲」:指被敌军击败。

――《串珠圣经注释》

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我们可以把此句与王后耶洗别的话相关联起来,也就是说,她听到亚哈阵亡和以色列失败的消息之后,必向假先知大发雷霆,而假先知忙于逃命。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结局将证明米该雅是对的。当神的话语宣告出审判之声时,人常常会想要去制止,米该雅如同耶利米一样,不是第一个,也将不是最后一个因此被监禁的先知。邑宰及「王子约阿施」(JB 除此以外我们对亚哈这个儿子一无所知 )受命严严地监管先知。并没有那个时代的证据可以证明所谓王的儿子只不过是指一个小官(26节 NEB 边注作「代表」 。「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MT )可能是一个胜利宣言的结尾,并非仅是安全(NEB、NIV )归来。米该雅的回答将会得到历史的证实。有些解经家认为「众民哪!你们都要听」(LXX 的历代志无此句 )此句乃为了要视米该雅即弥迦而加。这是很自然的呼吁,成为阶下囚的先知作出这种挑战,借着即将发生的事实(亚哈将无法平安回来-35节 )可以印证他的预言之真实性。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带回」:看起来米该雅真的是被监禁,所以此处原文用「带回」。

●「邑宰」:「城市的统治者」。

●「亚们」:字义是「具有技能的工匠」或「熟练的工匠」。

●「约阿施」:字义是「神的赏赐」。――《蔡哲民查经资料》

米该雅此时或已在囚禁之中,是在监牢中把他召来(参8~9-27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邑宰」:即统治城市的官员。

「王的儿子」:可能是官衔,指王的亲信,38:6)。

――《串珠圣经注释》

】「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原文是「吃饼困苦、喝水困苦」,意思的确是「吃喝不足」。――《蔡哲民查经资料》

吃不饱喝不足: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众民哪,你们都要听!」:呼唤旁听的众人作为见证的意思。

◎其实米该雅已经依照亚哈的命令,向他说真实的预言。22:16 显示亚哈想听真实的预言,但 22:26-29 中亚哈和约沙法的反应,又显示出他们并不想听真实的预言。我们会不会也跟这两王一样的矛盾?一面想听真话,一面又只想听好话。――《蔡哲民查经资料》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亚哈的死: 本文按照米该雅的预言(17节 ),记载了亚哈悲惨地阵亡,以色列百姓如无牧人的羊群那样四处散开,逃回故乡。尤其通过以下两个事实,更加刻画出神成就预言的必然性:①亚哈千方百计地想无视米该雅的预言,但却不能除去内心深处的恐惧感。于是,装扮兵将上阵,其结果仍未躲过神的弓箭;②随便开弓(34节 ):致死亚哈的箭并非有意瞄准他的。但是在神的里面并不存在偶然。由亚兰兵随便开弓将箭射入亚哈的甲缝里,我们切实地知道脱离神的防备是多么可怕。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亚哈阵亡:约沙法和亚哈终于上阵作战。亚哈始终不敢漠视米该雅的警告,所以改装上阵(30 ),希望能逃过大难。亚兰人只想杀亚哈,虽然认不出他,却无意中把他射死(31-35 ),应验了先知的预言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 22:30 显示亚哈并非完全不相信米该雅的预言,比较奇怪的是约沙法怎么会完全不相信米该雅的预言。――《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哈这种胆怯的做法,显出他暗暗地惧怕米该雅的预言可能是真的。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亚哈改装,以为可以避过敌人的注意,令米该雅说他将死于战争中的话失效。他虽易服,却为一个“随便”开弓的亚兰士兵所射死(34节 )。神罚难逃,可为任性犯罪不知悔悟者的殷鉴。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我要改装……仍穿王服: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三十二个车兵长」: 20:1 记载亚兰有32个附庸国, 20:24 记载用专业军官替代这32个附庸国王,此处可能就是说这32个专业军官。

● 22:31 亚兰王的命令直译是「无论小的大的,你们都不要攻击,只要单单(攻击 )以色列王」。亚兰王也没有要车兵长非要杀死以色列王不可,他大概是想报 20:31-34 的仇。――《蔡哲民查经资料》

省略了此三十二车兵长,但我们无需因此认为这是抄写文士根据而作的添加。此数目字可以说是强调亚哈在上两役放过这三十二个人实属下策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此句暗示亚弗条约时便哈达受亚哈的羞辱(20:34)。可能,他为了报负而卧薪尝胆。结果,亚哈因着自高自大坠落于自己设下的灾祸而致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呼喊」:原文是「呼求」, 代下 18:31 将此「呼喊」解释为向神发出的祷告。――《蔡哲民查经资料》

擒贼先擒王以打乱军心,这是古老的战略,亚哈王却无所顾忌地现身于战场上直到晚上(35节 )。约沙法见自己被包围便呼喊,可能是想要指出自己的身分或是要呼求援助。将之解释为向神发出的祷告,神应允他的祷告「帮助他」,使战车兵长离开他。约沙法因参与此战而受到责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呼喊」:可能是指约沙法在战场向士兵所发出的口号。

――《串珠圣经注释》

约沙法便呼喊: 这与其说是惊讶,不如说包含有向神耶和华祈求帮助之意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随便」开弓:「单纯」。表示这人是没有特地瞄准谁,仅仅是任意朝敌阵射箭。

●「甲缝」:「军装接缝」。当时的军装是用金属片编织连接起来的,射中接缝,正好是军装无法保护的地方。

●「受了重伤」:原文仅仅是「受了伤」。――《蔡哲民查经资料》

有一人随便开弓(「随便」AV作「胡乱」 带出希伯来文「无意中」之意思 亦即并无特定的目标而开弓 ),便将预言必死的对象射中要害(NRSV 作「未发觉地」 )。由拉吉、努斯文件及伊拉克的宁录所发现的盔甲乃是由小块金属片联系而成,此处可能射入是铠甲(希伯来文 d#b[a{qi^m )及护胸之间的隙缝。赶车的必须急转弯(希伯来文为「转过你的手来」 ),显然车上并无第三者手持抵御的盾牌,好像当时有些叙利亚战车的作法一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随便”。没有特定的目标。神竟然使用意外的事件来成就祂坚决的旨意。“甲缝”。即盔甲的夹缝处。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甲缝里: 原意“联接处(joints )和胸部之间”。当时,由铁制作的甲能盖住胸部和肋骨,为盖住腹部而在甲上系了许多金属片。“甲缝”就是指这两个金属片的连接处。 我……拉我出阵吧: 指挥官的阵亡足以让全体军兵陷入恐惧中。于是,自己受致命伤的亚哈,想悄悄地出阵。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抵挡亚兰人」:原文是「对着亚兰人」。大概是要让士兵看到以色列王还在阵上,以免打击士气。

●到「晚上」:「傍晚」、「日落」。――《蔡哲民查经资料》

「抵挡」:原作「面向」。亚哈勉强站在车上,大概是要维持军队作战的士气。

――《串珠圣经注释》

越战越猛: 原文是达到“高潮”(increased )。战斗就越来越猛,亚哈受了重伤却处于无法退阵的状态。当审判之日来临时,无视神恒久忍耐的人必避免不了审判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亚哈的悲剧给世人甚么教训?】

亚哈的死应验了先知的预言(20:42)。亚哈悲剧的详情,请看第19章对他的人物介绍。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最后战争结束,军队解散,应验了米该雅的预言(17 )。

――《串珠圣经注释》

】「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玛利亚,就葬在那里。」

他们把亚哈葬在撒玛利亚。

――《串珠圣经注释》

有些版本(LXX )将王既死了视为丧钟哀哭之一部分(36节 )。第\cs1637节细节应验了以利亚的预言。撒玛利亚的池可能是出土的王宫园中十尺长五尺宽的池子(见IBD-1377页之图 ),他们在那里洗他的车(38节 ),狗来餂他的血,妓女也在那里洗澡(按希伯来文次序 )。我们不需要视此为「一位过分激进的编者来添加的」(Robinson )或是「一位敬虔编者拙劣的手法,想要保证原来的预言中没有一个细节不得应验」(Jones ),特别因为这里只是部分的应验。若我们视此为「妓女洗澡的地方」,则可能是另外一处地方的池子。有些解经家想要澄清,指出妇女为了多产而用王的血洗澡,或认为她们是在洗他的盔甲(希腊文 )或武器(NIV 边注 ),则必须要将 MT 改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玛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 ),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 22:38 应验了 21:19 所记载以利亚的预言,不过指的应该是「城外」,因为拿伯死在耶斯列城外,亚哈的血在撒马利亚城外被狗舔。――《蔡哲民查经资料》

关于亚哈之死的预言, 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有关此节与以利亚预言的冲突,见注。

「妓女在那里洗澡」:指不洁净的地方。有学者认为根据亚兰文的用法,此句可译作「他们又洗武器」。

――《串珠圣经注释》

洗在撒玛利亚的池旁: 在古代近东地区,几乎每一个城邑都备有一个以上的水库,但一般设在城门外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撒玛利亚的池】

撒玛利亚遗址的挖掘,在西北角的城墙里面,王宫的旁边,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水池(16×33呎 )。然而这池是否本节所述的水池,却无法肯定。究竟经文是说妓女在池子中或在血中,还是在两者之中洗澡,也不清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象牙宫」: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撒马利亚的象牙宫,内墙与家具都铺上象牙。这显示亚哈年间,以色列的国势与经济能力都很不错。――《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哈修造(可能是「重修」或「加强」 )一个新的宫殿,并在撒玛利亚(第II层 )及米吉多(第IVb、Va层 )大事改造,同时将以前被称为「所罗门的马棚」建为仓库。他同时使夏琐扩大两倍面积。这一切的工程加上耶利哥的复兴都显示这个时期是极度繁荣的时期。

──《丁道尔圣经注释》

“象牙宫”。亚哈的宫殿被发掘时,考古学家发现许多象牙制品。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象牙宫」:指以象牙嵌饰的房屋。

――《串珠圣经注释》

象牙宫: 是否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建筑,就不得而知,根据亚哈和耶洗别的贪婪,可能是他们的别墅。对此的文学表现可参考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象牙宫】

这时代十分流行以象牙作为家具和护墙板的镶嵌材料。牙的主要来源是从亚兰进口的象牙(当时叙利亚象仍未绝种 )。象皮、象牙、活象,有时都包括为贡品的一部分。亚述巴尼帕在卡拉(Kalah )的王宫,发现了一些十分精美的象牙雕刻,用来装饰墙壁。在主前九至八世纪撒玛利亚的遗址发现了超过五百块象牙残片,其雕刻包括了好些腓尼基和埃及艺术主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亚哈谢」:字义是「耶和华掌握」。

◎即使亚哈巧妙变装,还是逃不过巧合的一箭,神的审判终于临到亚哈。但亚哈至少是被盛大埋葬的(与他列祖同睡 ),他的王朝却很快就灭亡。――《蔡哲民查经资料》

】「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此处所指的乃是他独自作王的开始(主前869年 ),他的统治可追溯至亚撒王朝第三十九年〔,亚撒王朝共为期四十一年〕。约沙法可能受他父亲的影响,因此也没有除去邱坛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49节讲约沙法效法他父亲亚撒行在正道上,并和北国和好,通商且结婚盟,娶了亚哈的女儿为媳。

此事不为神所喜。47节说以东没有王,可能此时臣属犹大国。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约沙法作犹大王:约沙法效法父亲亚撒事奉耶和华,只是没有废去邱坛

――《串珠圣经注释》

贤君约沙法在犹大执政(主前873至848年 )的事迹,在历代志下第十七至二十章有更详尽的记载。他的儿子约兰娶了亚哈与耶洗别的女儿亚他利雅为妻,为犹大打开了巴力膜拜之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犹大王约沙法的事迹: 本文与:1形成平行句子,历代志作者极高度评价约沙法的功绩,用四章的篇幅记载了约沙法(17-20章 )。若察看他的主要业绩就是:①主导信仰复兴运动;②增强军备;③审判制度的系统化等。如此看来,虽然约沙法是敬畏耶和华的信实之王,但因着统治期间所犯下的几个失策而表现出人类的软弱性。即:①与亚哈结亲;②与亚哈建军事同盟;③未除掉丘坛;④与亚哈谢建立商业同盟等。一言以蔽之,虽然约沙法因着复杂多端的周边形势和人的局限性,有几次重大的失策,但作为犹大三大贤王之一,是对耶和华信仰具有敬虔之心的人。关于本文中的约沙法失策,请参照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有关约沙法的详情,请看历代志下17章至20章中所记他在位的政绩。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阿苏巴」:字义是「被遗忘的」。

●「示利希」:字义是「武装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作王二十五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考证,约沙法的在位日期是主前八七二至八四八年,其他计算系统都只有两年以下的差异。至今未曾发现古代近东提及过约沙法其人的经外碑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约沙法大概由公元前872-848年作王,前三年是跟亚撒一起执政,公元前869年才单独执政。

●「邱坛」:「高地」、「高处」。这是地方性的宗教圣地,通常形状为平坦的、岩石凿成的平台,有献祭用的祭坛或处所。

●「邱坛还没有废去」: 代下 17:6 记载约沙法「他高兴遵行耶和华的道,并且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显然约沙法应该是有「除去邱坛」的行动,但是并不完全。――《蔡哲民查经资料》

只是丘坛没有废去: 这种现象与亚撒的情况相同(15:14),我们从中可领悟两点:①从士师时代开始,丘坛礼拜与以色列宗教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确立单一圣所之后丘坛也仍然存在,尤其分裂王国之后更是那样;②凭着人的力量,是很难跟随神的命令。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事实上约沙法是耶罗波安以来第一个与北国以色列关系良好的南国君王。甚至还为他的儿子娶了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

――《蔡哲民查经资料》

因亚哈将女儿亚他利雅许配给约沙法之子,而使他们之间的联盟(和好 )更形坚固。以色列王可以指亚哈或亚哈谢或约兰,但此句可能是要强调自罗波安以后,约沙法是第一位与以色列和谈的王。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和以色列王结盟。这良好关系引致他们之间的联合军事行动(本章2-4 )、商业合作和王室通婚。耶和华并不喜悦这样的联盟,甚至从中破坏他们合伙造船的计划(本章48

――《串珠圣经注释》

与以色列王和好: 本节生动地表现出约沙法对民族团结的信念。他为共同抵抗周边势力威胁而努力,对南北分裂之后越来越强烈的相互排斥而担忧。于是把民族的团结视为赋予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改善南北关系的努力有以下两方面的错误:①过于性急:如当初南北分裂是出于神的旨意一样(12:24),约沙法实施团结意志之前,应该认真求告耶和华;②倾向于人为的,表面的势力:约沙法不顾北国以色列的偶像崇拜,只是谋求军事,经济同盟。我们当铭记不能与作恶的妥协,而且只有在神的爱里才能完全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纪上。」

】约沙法「怎样争战」(RSV NIV 作「战绩」 )以东及亚扪,以及他的司法、军事改革均记载在章。他继续亚撒的改革,除去娈童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娈童」:「在神殿里的男娼」、「男庙妓」。这是为了女性崇拜者预备的「男庙妓」,相对于为男性崇拜者预备的「女庙妓」。都是为了敬拜者用性交的仪式来敬拜巴力。

◎ 王上 15:12 记载约沙法的父亲亚撒已经除去娈童,此处指的应该是亚撒没有清除完毕的余孽。――《蔡哲民查经资料》

「娈童」: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娈童】

有关祭仪娼妓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本节所用的字眼兼以阴阳二性形式出现,可能是以委婉方式,指为分别出来担任特定职务的人。

同一个字眼在亚喀得文学中,是指分别为圣在神庙或庙宇服务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包括了娼妓,但亦包括乳母和收生婆。男性所担任的是何种职务却不清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总督」:「行政长官」。

●「有总督治理」:原文是「总督作王」。亦即以东受犹大的统治。

◎ 22:47 的意思是当时以东国势比较弱,所以约沙法可以在南部的以旬迦别造船。――《蔡哲民查经资料》

以东在所罗门手下称臣,现在可能重新被取得,受治于听命犹大的总督手下,惟有任以旬迦别(Tell Kheleifeh )剥削而无防御能力。以旬迦别乃位于红海的港口,在这个时期有一层厚墙及与米吉多(第IV层 )相似的三道门防御。当时在南地已有其他的营寨被建立,别是巴也加上了一道新墙为防御(第Ⅲ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东当时乃犹大的附庸国,所以没有王统治。

――《串珠圣经注释》

那时以东……有总督治理: 本节说明约沙法的船可往以旬迦别(9:26-28)的背景。所罗门死后不久,以东曾为独立而谋叛过(11:25),但根据本节和,22来看,可能再一次附属于犹大(可能由约沙法 )。“总督”可能是从犹大差遣去的官吏。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阻止与拜偶像者的交通: 因着神主权之护理,约沙法和亚哈谢之间的商业同盟关系彻底断绝。神之所以破坏去俄斐的船,是因为:①为阻止约沙法与拜偶像者亚哈谢有亲密的交往。也就是说,神担忧因着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可憎的偶像崇拜势力也在南犹大猖獗;②为除去过分的物质欲。与历代犹大王相比,约沙法的财政并不缺乏。于是,神希望约沙法满足现有的。结果,虽然约沙法当初的意图成为泡影,但通过这种失败和逆境,他在信仰上更加成熟,也得到更深的内在福份(49节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他施」:字义是「黄色的碧玉」,一般认为是指「西班牙」。

●「船只」:原文是复数型态,应该是「一队商船」而非一艘船。

●「他施船只」:指的应该是「能够航行到他施的船只」,而并非是「他施造的船」或「他施拥有的船」。这是一种古代的大型商船。

●「俄斐」:字义是「变成灰烬」,位于阿拉伯南部,或非洲。是所罗门时期黄金贸易重镇。很多人认为索马里兰Somaliland是最可能的地点,因为物产与圣经中的俄斐相近。

●「以旬迦别」:字义是「人的骨干」,位在以拉他附近,是亚喀巴湾头的港市,也有可能是在法尔昂岛(珊瑚岛 )上 。水下考古工作的发现比较支持法尔昂岛是以旬迦别。考古研究发现这港口曾经为埃及船只所用,海港建筑的方式与推罗所用的相似。――《蔡哲民查经资料》

他施船只(AV、NIV 边注 NEB 作「商人」 NIV 作「商船舰队」 )乃远涉重洋至俄斐从事贸易的商船。这些船的「破坏」(MT、AV )并不一定表示它们「失事」(NIV、现中 )。它们建造乃是为了便于获得腓尼基技术的亚哈斯实现他的贸易条约,但是根据以利以谢的预言,这些船只却从未派上用场(参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施船只”。特大的船只。参看的脚注。关于“俄斐”的位置,参看的脚注。“破坏了”。即不知怎样被毁坏了(参看)。“以旬迦别”。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他施船只」: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船队】

海船通商在主前第三千年纪初叶已经出现。主前第二千年纪中叶乌加列船队已有一百五十艘。一艘沉没商船(位于土耳其乌卢布〔Uluburun〕沿岸 )被捞起,让人略窥当时所载的货物种类。主前第一千年纪的商船是设有桅杆瞭望台的单桅船只,排桨有一至二行。典型长度约为五十呎,但亦有较大的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俄斐】

卡西勒遗址一个主前八世纪的碑文曾经提及俄斐的金子。惟此地之确实位置不明。金子从以旬迦别进口显示此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但学者亦有考虑印度和东非等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旬迦别】

以旬迦别是亚喀巴湾头的港市。它可能是克莱费遗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以拉他 ),也有可能是在法尔昂岛(珊瑚岛 )上,这是本区惟一具有海港遗迹的地点。水下考古工作为第二个看法提供支持的证据,巨墙、码头(但不属铁器时代 ),和少量铁器时代的陶片,都在发现之列。建筑这个人工海港所用的科技,与腓尼基的推罗所用的相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约沙法的船队在以旬迦别遭破坏。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列王纪上二十二章与历代志下二十章是否有冲突?】

约沙法在红海的港口以旬迦别建造往远洋通商的船只(他施的船只 ),目的是与俄斐通商(与俄斐通商 是上一世纪所罗门在位时开始的 所罗门从这条贸易路线获得大量收益 。在这方面的记载,完全吻合。两段经文则同时指出以色列王亚哈谢(亚哈的儿子 )有参与其事。原本由北国和南国两位统治者都同意的,显然是一个共同投资的商业活动,由两个政府均分成本与收益记载:「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他的仆人坐船同去罢,约沙法却不肯。」然而,提供了一些颇令人感兴趣的资料;虽然亚哈的儿子亚哈谢是个道德败坏的巴力崇拜者,约沙法不应与他合伙,但约沙法最初极乐意与亚哈谢在出海通商这事情上合作。而只在多大瓦的儿子先知以利以谢施加压力,预言这次合作是神所厌恶的,约沙法后来才背约。记载,以利以谢预言耶和华会将约沙法所建造的船只全部破坏。后来,神果然使强风吹袭以旬迦别的港口,约沙法的船只悉数毁坏。

虽然上述两段经文可能有不同的重点,但基本上是没有冲突的。然而,我们仍未能肯定约沙法于那时候通知亚哈谢不合伙,究竟是在暴风吹袭之前或之后。假如是在暴风吹袭后才通知亚哈谢,那么,约沙法断不会再与亚哈谢合作重建商船出海了。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 22:49 可以参考 代下 20:35-37 ,大概是约沙法和亚哈谢造的第一批船破坏了,亚哈谢再邀约沙法造船,约沙法就拒绝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约沙法却不肯: 根据,37约沙法与亚哈谢合作造了他施船只,但按照以利以谢的预言,此船最终被破坏。此事件之后,可能亚哈谢再一次提出造船提案,但约沙法却惧怕神的审判而拒绝了亚哈谢。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约兰」:字义是「耶和华是被称颂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有关约兰,请见及历代志下二十一章。以旬迦别未能成为港口可能与以东插手干涉有关(POTT p.236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本节至53节简介了亚哈谢作北国王的事,但记事一直到才告结束。此王的行径未脱乃父亚哈和乃母耶洗别的本色,且学效耶罗波安,敬拜偶像,任令异教之风流行。《王下》接着便要讲他和先知以利亚的事。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比较。作者从最坏的角度来描述“亚哈谢”。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亚哈谢作以色列王:亚哈谢并没有离开父亲亚哈的恶行,导致神的审判临到他身上。列王纪下将继续叙述他的收场。

――《串珠圣经注释》

亚哈谢的统治: 简略地罗列了北国以色列第八代王亚哈谢的罪行。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效法他的父母」:「行他父亲的道和他母亲的道」。看起来耶洗别的影响力颇大。――《蔡哲民查经资料》

效法他的父母: 亚哈死后,耶洗别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亚哈谢。在以色列地拜偶像之根之所以深深扎根,也是因着耶洗别,这并非言过其实。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侍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怒气。」

◎亚哈谢王朝较详细的资料纪录在 王下 1:1-18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本书的最后一节指出亚哈谢拜偶像,并非是偶然的,这是为了自然地与王下1章的内容相连接起来。即亚哈谢作为神政国家的一国之君,应该敬畏神,并具有以主的诫命教导百姓的职责,但是他却拜偶像,最终受到神严厉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思想问题(第二十二章 )】

1在神藉基督赐下的产业当中( ,6:12-14),有那些是信徒静坐不动,不肯争取的呢?

2西底家为何对米该雅的一番话(参17-24 )反应激烈(24 )呢?当别人与你不同或指出你的错误时,你是否也会为了面子问题,不惜一切维护自己、贬抑他人呢?

3试比较两位君王求问耶和华的态度。参3, 5节。你寻求神旨意时用那一种态度?是「临渴掘井」的功利手法,还是为自己早作安排后才寻求呢?那一种比较可取?从他们失败的例子中,你学到什么教训?

4亚哈为什么如此恼怒米该雅?参8节。这种错误的做法带来什么后果?

5亚哈王在出征一事上流露什么弱点?你是否也使用人的方法,设法逃避神的旨意,而不直接与神接触求解决呢?

6亚哈王虽然犯了拜偶像之罪,性格上也多有弱点,但他仍有可取之处(参35 )。他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可否成为你的榜样?

7自以色列民分属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之后,两国有什么不同的发展呢?这对教会或团体的领袖有何启迪。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辨别真假先知的标准是甚么?】

约沙法知道异教先知与“耶和华的先知”之间的区别,所以他问是否还可以再问一个人。尽管亚哈不愿意,约沙法显然想做当做的事。可惜这两个王都不理会神的信息,只听异教先知的话。

――《灵修版圣经注释》
吉语与凶言】

「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

吉与凶,是要从哪一方面看而决定。一件事,在某一方面看是凶的,另一方面看来却可能是吉。亚哈王知道米该雅是耶和华的先知:“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换一个说法是:米该雅单指着我说“凶言”。莫怪王不喜欢他。
其实,先知米该雅并不是“单说凶言”。世界上恐怕没有那种人。而是“他指着我〔亚哈王〕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对凶人,说凶言,并没有不对;而且不是他自己说的,是耶和华吩咐他说的,他就忠心传讲,世界需要这种人。
很多人都相信“鹊鸣吉,鸦鸣凶”的说法。喜鹊成了人喜爱的鸟,乌鸦则被人恨恶。这实在是冤枉了乌鸦的好意,表明人只喜欢听好话,却不知道所需要的正是乌鸦的警告:听到了恶信凶言,不应该恨报信的使者,所需要的是立即省察,悔改除去恶行,就可以趋吉避凶,得福免祸。
亚哈所喜欢的,是听人奉承他英武善战,功业盖世。假先知最善于提供这种服务。他们听到王要兴兵光复基列的拉末失地,没有人愿意扫他的兴,拣王爱听的说。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表现得最为出色,他造了两个铁角,用来表演逼真的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其余的假先知也都参加了谎言大比赛,丑态百出。只有米该雅不肯苟同。他说:“必然得胜!”但亚哈听出他话中的讽刺意味,继续问他;米该雅才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他更肯定的说,王不能平安回来。
先知米该雅的信息,给他带来了牢狱的苦难。但他从神来的预言,都一一应验。可惜,亚哈不了解他“凶言”的价值,失去了最后悔改的机会。那些说好话的人,哪里去了?
如果行神的旨意,必然是吉,没有疑就没有问的必要;如果神仆人说是凶,正该悔改免祸。虽然人不欢喜,却是需要的信息。先知所受的苦难,不久就过去了。他忠于神的托付,留下了永远的榜样,在天要得荣耀冠冕。在这背道的时代,我们多么需要米该雅:“耶和华对我说甚么,我就说甚么。

”── 于中旻《圣经研究》

米该雅也说王爱听的话了吗?】

米该雅从前曾起誓说,他只讲神吩咐他讲的话,为甚么又告诉亚哈可以去攻击亚兰人呢?他可能是冷嘲热讽,把异教先知的信息当作儿戏,以表明他们只将亚哈王愿听的话告诉他。他的语气令人人都听出他是在讥讽异教的先知。到他正正经经说话的时候,他就预言王必战死,这场战争必败。亚哈虽曾一时悔改(21:27),但仍然保留着一批假先知,而这些人正是导致他败亡的陷阱。

――《灵修版圣经注释》

是吉语﹑还是凶言﹖】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么﹖’”“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一个有钱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得很﹐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想听到一些吉利话。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的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也讨主人喜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挨了大家一顿痛打。
其实﹐孩子将来要死﹐是必然的事﹐只是说出来却挨痛打﹐至于发财做官﹐都是渺茫无定的奉承话﹐反而得人欢喜。自古以来﹐人不论贫富贵贱﹐都须低头走进坟墓。“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只有在基督里﹐才能获得罪的赦免﹐罪得赦免的人才能向死亡夸胜得享永生。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作领袖的怎样辨别身边的人,亚哈的教训给人甚么警戒?】

米该雅所见的异象,或许是天上的真实情景,或许是在地上发生的事情的比喻,说明假先知的诱惑会成为神惩罚亚哈的原因之:23)。不管是不是神打发使者去引诱亚哈,祂总让假先知使亚哈陷在自己罪的网罗里。谎言之灵预表假先知的为人,只讲亚哈王爱听的话。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不很了解全能的神,但我愿认识和追求神……】

神是否容许天使引诱人去作恶呢?要想明白邪恶,首先要了解神。(1 )神本身是良善的。(2 )神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但因人的犯罪使它败坏了。(3 )神将来要重新改造这世界,使它变成良善的。(4 )神的能力远胜过邪恶。(5 )神暂时容忍邪恶,其实祂绝对能控制邪恶。神没有创造恶,而且乐意助人去胜过恶。(6 )神使用万事──包括善与恶,以成全祂的美意

圣经告诉我们,有一位恨恶邪恶的神,将来有一天,祂会将邪恶完全除尽,直到永远。祂绝不引诱任何人去作恶;但是,一心一意作恶之人,神可能会暂时任凭他犯罪,等到恶贯满盈之时,就使他们受到应得的惩罚,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的埃及法老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我们不需要知道神工作的一切细则,来建立我们的信心,确信祂对邪恶的权柄和对我们的仁慈。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有一个人随便开弓。」】

我们所遇见的人都佩有武器,所以随时防御别人的攻击,来抵挡人们怪责的暗箭,但是我们常想来自圆其说应付,「别人可以做,我也可以。」「我看不出有什么危险!」「我的先祖也这样做。」「我是不得已的。」这些都成为挡箭牌,我们在事奉上失败,也因为我们以挡箭牌自足,以为这样应付就可以了。成功的见证人应该知道人性的软弱,而乘虚而入,专攻其弱点,但是真正明白人心的,还是圣灵的恩膏。我们看出那里是最好使人知罪的,然而敦促他明白神恩惠的福音。今日最大的需要,是刻意分析罪的性质,使别人知道他们怎样损坏了神的律法。一般人大概同意神在圣经中提出对人的要求,但不能认清他们自己在那一方面达不到神的标准。你一定要打得中,用不同的方法使人们看见他们怎么在神的 审判之下。

有几项条件必须符合:第一,明白自己的心;第二,细读圣经中的传记,由圣经作者加以刻划人性的真相;第三,向圣灵敞开心灵,你就有分辨的能力,正如主一样,祂完全知道人心,也教导你怎样将灵与魂,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

──迈尔《珍贵的片刻》

乔装可蒙骗人的眼,却逃不脱神的手,我有过愚蠢之念……】

亚哈逃不了神的审判。亚兰王派三十二个精选的车兵长,专门为除灭亚哈。他以为可以逃脱,所以改装上阵,但是在车兵长追逐约沙法王的时候,有人随意开弓便射中了他。他以为脱下王服改装就可以逃脱阵亡的厄运,实在愚不可及。人有时想乔装来掩饰自己──改变职业、搬入新居、甚至离婚重新嫁娶,以逃避现实。但是神察看每一个人,也衡量他的动机。一切的伪装皆属徒然。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世无完人,约沙法有哪些功绩和局限?】

约沙法像他的父亲亚撒与祖先所罗门一样顺服神,只是他还没有将邱坛废去──那是异教徒在山上所建拜假神的祠堂。在那里敬拜偶像是违背神的律法的。他起初想除去这些,但是拜偶像已过于普遍,所以执行起来有困难。他虽然对全国的灵性、道德、以至物质财富的增长都有许多贡献,却未能除去邱坛,实在是美中不足的事。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上告诉了我们哪些历史的经验教训?】

列王纪上开始的时候,以色列人在历史上最敬虔的君王大卫领导之下,有一个统一的王国。但是到书卷的末后,则以分裂了的王国和历代君王之中最邪恶的亚哈王之死作终结。究竟为甚么这样不同呢?因为百姓忘记了神是他们最高的领导者。他们指派人作高官将领,可是这班人却不理会神,于是人民就随从这些行恶的领袖,仿效他们的生活方式。偶尔犯错却不正视,就会逐渐地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对于他们的严重罪行,只有神的审判才能对付。祂容许敌国兴起,与以色列及犹大国争战,并打败他们,好作为对他们犯罪的惩罚。甚么时候我们不再承认神是我们最高的领导者,那时就是走向败亡的第一步。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