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示巴」:字义是「七」或「誓约」,一般认为示巴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可能是位于也门。距离耶路撒冷2250公里左右,要几周才能到达。公元前900-450年是一个商业兴盛的王国。
◎此处的「示巴女王」没有名字,但是亚述的文献显示公元前第七、八世纪,阿拉伯曾有五个女王执政。因此此处的记载就很可能是真实,而非杜撰的。
●「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这一段原文仅有「所罗门的名声、耶和华的名字」,所以就产生很多翻译的可能:「所罗门王因上主赐福而得的盛名」、「所罗门为永恒主耶和华的名所造成的名声」等等。我们只知道跟所罗门的名声跟耶和华的名有关,但是谁是因、谁是果,就不确定了。
●「难解的话」:「谜语」、「令人困惑的谚语或问题」。
●「试问」:「试验」、「证明」。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经文并未记载女王之名,通常的习惯是注明其出处而非注明其名。难解(REB 作「谜样」 )的话(英译作「问题」h]i^d[o^t )并非如一样的「谜语」,而是包括外交及伦理等类的难题。根据约瑟夫的记载,希兰也作过同样的造访,并非学术上的操练,而是要察看所罗门是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可以提供援助的可靠盟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示巴女王”。亚拉伯南部萨比恩人(Sabeans )的统治者。她骑骆驼行了一千二百英里(1-930公里 )来探访所罗门王,大概由于所罗门在亚卡巴湾,威胁那些使亚拉伯南部致富之商旅路线。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一般认为示巴是亚拉伯西南端的一个国家,或为今也门。圣经上常常提到示巴人为经营黄金、香料和其他名贵货物的商人,,,他们将货物从印度、非洲等地运到以色列和叙利亚销售。所罗门的海上商队经营贸易,成为示巴商人的一大威胁。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示巴女王: 。所罗门因着耶和华的名而得到的荣耀: 在登基后,在统治方法、对外政策等方面上,经历了耶和华的帮助,并由此而在国内外蒙受了极大的荣耀。如此看来,所罗门所享受的一切富贵和荣耀的源泉在于神,应该谦卑地依靠主。但是,在如日中天时,所罗门却陷于狂傲和放肆,以色列百姓因他也陷于极大的困境中(11章以后 )。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示巴是何地方?示巴女王是谁?行事如何?】
答:示巴--意即誓言,为古时含族人之后裔,其地又为以撒的井所起的名,因此该井的所在地名别是巴,,参30题 ),为西缅境中之一邑,是亚拉伯之一部落,。示巴人长于经商,以黄金、香料、宝石为贸易,可称为富足之国,,,,。示巴女王朝见所罗门王时,就带了这些黄金、宝石、香料为礼物送给所罗门王,亲自觐见,要聆听王之智慧话语。凡她向王所发问的,王都答上了。她对王的智慧和福分极为诧异,深表颂扬。她所求于王的,也能得到,且获所罗门的厚意馈送。所罗门对于示巴女王的优待,或是因她所属的国家商务兴盛,想与她立约通商,也未可知。据示巴国的条例,立为王的,都是前王在位的时候;大臣家有首生的儿子,逢着这个机会,方可以承继王的国统。关于立女王的事情,不知是什么缘由,据古典书上说,女王来的时候,与所罗门的妃嫔同居,后来由所罗门怀孕回国,所生的儿子在非洲东北边的阿比西尼亚(今名埃塞俄比亚 )为王。该国的史记说,女王的名字叫民革大,一直传到如今的国王,都是她的嫡裔,有书证明这事说,阿比西尼亚国的人民,实由示巴国迁移而来的。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所罗门的智慧有多吸引人,看示巴女王的反应可知一二──】
示巴女王亲自来见所罗门,要察看所听到关于王的一切是否真实。古人常使用谜语与格言来考验人的智能,藉此一比高下。示巴女王可能也同样考问所罗门(10:1-3)。她看出他极有智慧与财富,诧异得神不守舍,不再出难题反而佩服得五体投地。天下列王与贵族来见所罗门的(4:34),都与她有同样的体验。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示巴位于阿拉伯南部,居民以财富、智慧出名。示巴女王风闻所罗门的声望,便慕名而来,结果所罗门的智慧与荣华使她惊叹不止。
――《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女王的拜访: 因着繁荣的交易往来,尤其海上贸易的发达,使所罗门帝国富强,所罗门卓越的智慧,扬名于外邦列国中。示巴女王的来访可以从这一角度上理解。示巴女王的访问,可能包含着在政治、经济上要与日益繁荣的强大新兴国所罗门帝国建立同盟关系的意图。但可以明确的是示巴女王要亲眼目睹一下早有耳闻的所罗门卓越的智慧,并为受教导而来访的(4-6-8节 )。古代亚拉伯看重智慧,东方传说中以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智慧而闻名。耶稣通过运用本文的故事,。试图给顽梗的犹太人晓谕以下的事实:①所罗门预表基督耶稣(比所罗门更大 ),他是万王之王,从不拒绝向他呼求的人,向人启示光和真理,6:37)。示巴女王不仅成为顽梗之百姓的警告,也是所有信徒的榜样。本文没有明确表明示巴女王悔改,认罪,归向神。但是根据本文和前后文脉等,可臆测到她是作为外邦人,成为神子民中间的一员。尤其从示巴女王不顾2,000km的限难旅程而访问所罗门的行为上,可学习到对真理的追求的态度,。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跟随她到耶路撒冷的人甚多,又有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她来见了所罗门王,就把心里所有的对所罗门都说出来。」
●「香料」:这种香料盛产于阿拉伯的西南面。
◎所罗门在以旬迦别展开红海的贸易之后,跟示巴就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此处示巴女王用骆驼队带礼物过来,大概表示示巴是以陆路贸易为主的商业管道。因此此处示巴女王来,可能还有商业与政治相关的意图。
◎如果示巴与以色列以往没有接触,而这次是要谈贸易合作的事宜,这样示巴女王出一些难题来了解一下未来贸易伙伴的智慧、人品也是正常的。送的礼物、带的人数,也要显示出贸易伙伴的诚意与实力。――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通常造访君王必备礼物。这里提及的数量显示很有可能这是一个贸易性的造访,参:10及13节。旅行商队(h]ayil )乃指一群人(RSV 之翻译「随行人员」较佳 一如 NIV 在第13节之翻译 )。骆驼早已由主前三千年起便成为阿拉伯半岛负重之动物,在此驮着香料(b#s*a{mi^m 「有香味之物」 )。这种奢侈品可能包括她国内所买卖之没药和乳香231。
──《丁道尔圣经注释》
示巴女王的随从用骆驼运输货物,可见仍靠驼队经亚拉伯沙漠商道前来,殊难和所罗门王的船对抗衡。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所罗门王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
●「答上」:「声明」、「让人知道」、「说明」。
●「明白」:原文是「隐藏」。
●「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没有一件太隐秘是王不能给她解说的」(吕振中译本 ),或者是「没有一件是王隐藏不为她解说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示巴女王见所罗门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
【】「席上的珍馐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和酒政的衣服装饰,又见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或作“他在耶和华殿里所献的燔祭” ),就诧异得神不守舍,」
●「珍馐美味」:原文是「食物」。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不会是平常的饮食。
●「台阶」:原文可以指「阶梯」或「燔祭」。此处选「燔祭」应该是比较妥当。
●「诧异得神不守舍」:原文是「她的灵不在她里面」。
◎示巴女王不只由所罗门的言论,更由他的建筑、食物、文化、管理(群臣分列而坐 仆人两旁侍立 )、信仰里面看到神给所罗门的智慧。我们的信仰生活是否太过重视信息、祷告,而忽略了文化、管理、行政方面的素养?以致别人没办法由我们的生命中看到神的生命?
◎其实金钱、学问等单方面的突破很容易,通常只要努力即可。但是生命全面的健全、有条有理,让人看出神的同在,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里的排场可能是指奢华的宴乐(食物 ),按官阶而入席(NEB作「坐在他四周的群臣」 )之座位(mo^s%ab )、以及他的臣仆之衣服装饰。「仆人两旁侍立」(m#s%a{r#t[i^m )「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NEB ),指的是臣子而非仆人,酒政亦非供应饮料之仆人,而是高级官员232。燔祭(`ola{t[o^ )必定数量惊人,,然而有些学者认为这里是指「台阶」(NIV 边注 AV 作 `a{la^ 「上去」 ),或是指通向圣殿的楼梯(REB 。这条通路可能便是后来的「所罗门的廊下」,。
女王因此而「神不守舍」(MT 参NIV 译为「不知所措」 ),并称赞(6-7节 )所罗门的成就、智慧及财富(t]o^b 「福分」 有学者将此解释为「富足」 AV、RSV、EBN 读为 t]u^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那是指燔祭,或指引往圣殿的台阶。“神不守舍”,因为示巴女王发现自己不能胜过所罗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上耶和华殿的台阶」:大概是指所罗门上圣殿时,有护卫兵拿着金盾牌(17 )站在两旁,构成灿烂夺目、非常可观的场面。
「诧异得神不守舍」:原文作「她里头再没有气魄」,此句可能是指所罗门的压倒性优势使她无从招架,于是女王认定所罗门所拥有的财、智是从耶和华而来(9 )。
――《串珠圣经注释》
【】「对王说:“我在本国里所听见论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实在是真的。」
【】「我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
●「福分」:「好东西」、「利益」、「福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 示巴女王从远邦耳闻关于所罗门卓越的智慧之后,因难以置信而亲自来访所罗门,结果她赞叹说百闻不如一见。同时,本节使人联想到拿但业找腓力的事情。起初,拿但业听腓力的劝诫时疑惑地问“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但是,当他遇见耶稣,听他讲道之后,不得不承认耶稣就是神的儿子。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
●「有福的」:原文是放在句子最前面,作为强调用,意思是「幸福」、「福气」的感叹语。翻译成「福气啦!你的人,福气啦!你的仆人」。
●「你的臣子」:原文是「你的人」,这个「人」是阳性复数型态,所以翻译为「臣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她的话不但称赞了所罗门属灵的丰富,也称赞了他的神。「有福的」('as%re{ )一词并非祝福,而为赞叹。有些学者将之读为「妻子」(RSV、NEB ),认为一位王后不会说「你的人」(和合作「臣子」 ),那是指公民及家人的一般性用语,同时又另有提及他的仆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 关于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就不必过多强调。在一国之君至上的古代世界里,若君王追求智慧,那么对臣仆和百姓的影响也大。本节表现出示巴女王不能常期留在所罗门身边听他智慧话的遗憾之情。今日信徒通过基督耶稣的话语——圣经,可永远听到神智慧的话语。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国位。因为他永远爱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义。”」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这应该只是外交辞令,承认以色列的国神能力很强大,跟 5:7 推罗的希兰王用法一样。
◎「使你秉公行义」:可以看出示巴女王认为当时所罗门的王朝是神为了「行公平正义」设立的。这就显示当时所罗门王朝还尚未严重的堕落,也显示「行公平正义」是示巴女王观看所罗门的统治是否得宜的关键。不过这也是对所罗门的警告,当他不再行公平正义时,他的能力也就成了虚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后似乎得闻许多有关所罗门之事迹:他被选立为王,、以色列人对王的概念、王需要倚靠神秉公行义以彰显神对以色列永远的爱及关顾。这包括维持法治及秩序,。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表示承认以色列国的神之存在,但并不一定表达她个人的信心。主人通常会有临别赠礼(一如13节 ),但大量的金子(10节 )却显示可能有一个贸易甚至宗主国条约的订定。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于是,示巴女王将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
●「一百二十他连得」:约4080公斤,约等于2.2亿美金(以黄金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
●「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不一定是指示巴女王以后再给的,有可能指以后其他国家给的香料。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一百二十他连得”: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
“一百二十他连得”。大约十四万四千安士(4.5吨或4公吨 )。“檀香木”(或作乌木 )。大概是紫檀木,其高度可达二十英尺(6米 ),现在仍被用来制造乐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希兰的船只从俄斐运了金子来,又从俄斐运了许多檀香木(或作“乌木”。下同 )和宝石来。」
●「檀香木」:这应该是黎巴嫩与俄斐都生产的一种木头。
代下 2:8――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希兰的船队从俄婓运来的货物中有檀香木(又作乌木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印度出产的著名檀香木,有美丽花纹,带异香。据此,他们推测俄婓或在印度。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俄斐」:见9:28注。
――《串珠圣经注释》
【】
◎ 10:11-12 可能是一个补述,因为提及示巴女王给的香料空前绝后,就让作者想到希兰王给的檀香木之数量或质量也是空前绝后。――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里附带插入希兰在贸易方面的参与,显示另外一个成功的协议。这些奢侈品包括檀香木(参乌加列文 ~lmg 亚喀得文 elammaku ),并非可自利巴嫩取得的「檀香木」,可能是紫檀233或是 Red Saunders,由印度及锡兰进口,可用以制造乐器\cs18234。琴瑟显示很早期时圣殿已有音乐诗歌,一如我们所已知的拉斯珊拉(主前1300年 )及米索不达米亚(主前2300年 )一样235。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所提到给王的金子、宝石和木材,可能是与示巴女王的礼物有关。
――《串珠圣经注释》
【】「王用檀香木为耶和华殿和王宫作栏杆,又为歌唱的人作琴瑟。以后再没有这样的檀香木进国来,也没有人看见过,直到如今。」
「栏杆」:或作「台阶」。
――《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女王一切所要所求的,所罗门王都送给她,另外照自己的厚意馈送她。于是女王和她臣仆转回本国去了。」
●「自己的厚意」:原文是「君王的权势」、「王的派头」。
◎ 10:13 可能表示所罗门与示巴签订通商协议。有些古老的传说,说女王想由所罗门得到后代,此处表示女王已经怀了孕。又说所罗门与女王生出来的小孩很神勇、成为某个国家(衣索匹亚 )的国王一类的,当然这种说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按照自己的厚意」馈送她一切所要求的,确证他们之间贸易的协议。
──《丁道尔圣经注释》
「自己的厚意」:指王室丰裕的厚礼。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连得。」
●「六百六十六他连得」:约22644公斤,约等于12.4亿美金(以黄金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
◎此处列的金子应该就是所罗门每年收的贡物,还有经商所得。有些人怀疑所罗门所取得的金子数量,不过当代的文献纪录其他君王每年取得的金子数量也都有相当于十公吨以上的规模,因此掌握经商管道的所罗门王,的确是有可能收集大量的金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六百六十六他连得”。接近八十万安士(25吨或23公吨 )。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
所罗门的财富:所罗门每年的收入约十九公顿(二十吨 )黄金(14 )。它的来源包括各项税收(15 )及诸王的进贡(25 )。所罗门用这些黄金制造了盾牌(16-17 )和金器皿(21 ),并以金包裹宝座(18 )。
――《串珠圣经注释》
【】
所罗门的财富和荣耀: 本文起到联接前面内容与11章内容的作用。也就是说本书作者具体地见证了所罗门的财富和荣耀,同时暗示所罗门逐渐踏进堕落之路:①用象牙制造的王的宝座,体现出所罗门统治下的灿烂之财富和荣耀,和犹太人向往太平世界的想望;②9:6-9中提示了所罗门和以色列百姓堕落的可能性,而本文描述了他们的犯罪过程。例如,23节中先记录“财宝”,后记录“智能”,26节中的军备扩张给人一种无理的印象,如此看来,所罗门经历了荣耀和耻辱,识破人生的虚无之后,领略到惟有敬畏耶和华才能蒙真正的福份,12:13)。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另外还有商人和杂族的诸王,与国中的省长所进的金子(“杂族”作“阿拉伯” )。 」
●「杂族」:「混合物」、「混杂的人」。 代下 9:14 说这是「阿拉伯」。这样「杂族的诸王」就是阿拉伯的众酋长。
●「国中的省长」:原文是「当地的省长」,可能是指阿拉伯的省长而非以色列的省长。
● 10:15 直译是「另外还有商人,货品的交易,和杂族的诸王与当地的省长」。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LXX 译作收入(me{`ons%e{ MT 为 me{'ans%e{ 「人」 )来自「税吏征收的税以及外贸及贡物的收益」(NEB ),或是来自商人(ta{ri^m 乃安排运回货品者 traders s#h]ar 可能是所罗门自己的销售人员 四处去贩卖货品者 )237。参:「巡回销售商及批发商」(Delitzsch )。亚拉伯诸王可能是指当地与所罗门有过往的酋长。有关分区首长,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杂族的诸王”:作“亚拉伯诸王”,指那些和所罗门有商业来往或借用商道的大商贾。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所罗门王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挡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
●「锤出来的金子」:这用语在圣经中只用于描述所罗门制造的盾牌与挡牌,这些器具应该是用于重要典礼中上且有展示所罗门财富的作用。「锤出来的金子」可能是指「金子的薄片」。
●「挡牌」:「大盾牌」,指能够遮蔽全身的长方形盾牌。
●「六百舍客勒」:6.8公斤。不过原文仅有「六百」。舍客勒是一个推测,因为舍客勒是最普通的重量单位。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挡牌”。大盾牌。每个盾牌约有十五磅(6.8千克 )的金子。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挡牌」:指遮盖全身的盾牌,每个重约七公斤。
――《串珠圣经注释》
节庆用挡牌。挡牌(大盾牌 s]inna{h )能护住整个人,小而圆的盾牌饰以锤出来的金子(s%a{h]u^t] ),重九公斤(假设未写明的度量衡「舍客勒」被省略 一如叙利亚早期的亚拉拉克泥版一样 )。这些盾牌可能是在节庆时使用。大卫的宝物已经被奉献给新的圣殿,但却被归入宫廷库房中,后来被示撒掳走,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
──《丁道尔圣经注释》
“挡牌”为能遮护全身的大盾牌;“盾牌”是小型的护身牌,可以穿在左臂上。这些盾牌后来都被埃及王夺去。“黎巴嫩林宫”:看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又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弥那,都放在利巴嫩林宫里。」
●「三弥那」:1.7公斤。
◎ 王上 14:25-28 记载埃及王示撒劫掠耶路撒冷的事迹时,曾经提到示撒夺去这些盾牌,又提到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取代它们。这些盾牌应该是用木头制造再包上金箔。――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盾牌”。较小的盾牌,每个重约五磅(2.2千克 )。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盾牌」:体积较小,重约贰一公斤。
「利巴嫩林宫」: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王用象牙制造一个宝座,用精金包裹。」
●「宝座」:原文是「大宝座」。――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象牙: 在古代巴勒斯坦地区象牙是极罕见的昂贵物品。因此,所罗门用象牙制造宝座,又用“精金”包裹,显示了所罗门的富丽堂皇。然而,他荣耀之王权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相反,荣耀的和平君王耶稣,以卑贱的身份降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神却使他复活,坐在永不衰败的荣耀之宝座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宝座。暗示有用宝座。精品家具通常都是用象牙制造,用精金(或作「乌法精金」 包裹,以沥青固定之。宝座乃在台阶的顶端,其建筑风格亦为后来的巴比伦人所沿用,成为六层宝塔,庙宇建在宝塔及祭坛的顶端。并无明确证据显示有宇宙的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宝座有六层台阶,座的后背是圆的,两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两个狮子站立。」
●「后背是圆的」:原文是「后面是圆的头」,许多译本翻译为「后面是牛头」。这是修改原文元音的结果。――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座的后背是圆的」:原文作「座的背后有圆顶」。希腊文译本则作「座的背后有牛的像」。
――《串珠圣经注释》
【】
狮子: 狮子作为百兽之王,象征统治和审判,,本文中的两只狮子也应该如此理解。然后,台阶左边的十二只狮子象征万民之王和拣选为祭司的以色列,启16 5:10)。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六层台阶上有十二个狮子站立,每层有两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在列国中没有这样作的。」
【】「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子的;利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
其他地方也有一种货币(银子 )因为另一种较稀有货币(金子 )增加而贬值的情况(如亚述的亚述巴尼帕王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利巴嫩林宫”。参看至至12节的脚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因为王有他施船只与希兰的船只一同航海,三年一次,装载金银、象牙、猿猴、孔雀回来。」
●「他施」:字义是「黄色的碧玉」,一般认为是指「西班牙」。
●「船只」:「舰队」。
●「他施船只」:指的应该是「能够航行到他施的船只」,而并非是「他施造的船」或「他施拥有的船」。这是一种古代的大型商船。
●「象牙」: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与 10:18象牙是不一样的用字。有人认为是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猿猴」: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有人认为是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孔雀」:可能是指孔雀或狒狒、猩猩。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有人认为是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可见当时的海上商业可以为国家带来众多的收入,让所罗门的财富累积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今日的商业,也可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我们是否善用这些财富呢?――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商船是指「他施船只」(MT ),曾有学者认为这是指腓尼基人于主前约八百年时在葡萄牙与他特萨斯(Tartessus )间的贸易往来。这个理论如同「精制船只」,(源自rss 「精制」 ),以及在以旬迦别有精制厂的假设一样,现在均受到质疑。此词乃用于大型的航海船只240。三年一次亦即「三年的旅程」,意思是头一年启航,用一年来进行商业活动,沿着阿拉伯、印度或非洲的海岸从事贸易,购买奢侈物品之后,第三年回程。象牙(s%e{n-18节为「牙齿」之意 )可自叙利亚买到,此处所用的字是罕见的字(s%enhabbi^m 「大象的牙齿」 ),可能是指长牙及乌木(s%e{n w#hob[ni^m 。猿猴(埃及文 g3f 亚喀得文 uqupu )及孔雀(NIV 译作「狒狒」 NEB 译作「猴子」 tukki^yi^m 有些学者解释为「孔雀」 )241为外来语(qo{p{i^m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施船只”。特大而适用于航海的船只。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他施”不一定指地方,可能是航走海洋大型船只的名称,来往俄婓和以旬迦别之间。也有人认为他施为西班牙西南的一个海港,腓尼基人与此海港有海上贸易,推断所罗门和希兰可能在地中海也有船队活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他施」:原为欧洲西部的地名,以出产金属矿物闻名。
「他施船只」:可能泛指一切运载金属条块的船只,不一定指来往他施者。
「孔雀」:原文意思不详,可能是指「狒狒」。
――《串珠圣经注释》
他施船: 当时,他施因金属生产和加工而闻名,他们主要与腓尼基人,即推罗人进行交易,。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王的财宝与智慧,胜过天下的列王。」
【】「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
●「神赐给他智慧的话」:指「所罗门的智慧是神赐给他的心的」,所罗门等于是神智慧的出口。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关于拥有属神之智慧的所罗门的名声,请参照4:34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24~25神给所罗门的智慧,居然能够为所罗门带来可见的经济利益。我们朋友之间互相馈赠礼物在所难免,但礼物收到可以列入收入预算,那是何等的数量阿。――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他们各带贡物,就是金器、银器、衣服、军械、香料、骡马,每年有一定之例。」
●「贡物」:「礼物」、「赠品」、「贡物」。
●「每年有一定之例」:原文是「年年有一定的数量」、「年年有这些事」。意思不是那些王年年进贡,而是那些君王带礼物来听智慧的事情年年都发生,而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聚集战车马兵,有战车一千四百辆,马兵一万二千名,安置在屯车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里。」
●「马兵」:原文是「马」或「骑马者」。通常战车每辆需配置三匹马,两匹拖拉,一匹后备。
◎大卫时代并没有发展骑兵, 撒下 8:4 还记载大卫打败哈大底谢时,也不劫掠马匹,只留下可以拉100辆车的马,其他的马都砍断蹄筋。到了所罗门就预备大量的马车和马匹了。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有关一万二千匹马,请见。马同时也可解作「马兵」,战车(rekeb 集合名词 )也可解作「战车驭者」(NIV 边注 )242。
──《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兵」:或作「马」。
――《串珠圣经注释》
战车一千四百辆,马兵一万二千名: 神曾嘱咐摩西“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那是为了使以色列百姓:①不要依靠兵马,乃依赖耶和华神,33:17-19,;②防备侵略战争。本节中涉及到的军备是过多的数目,可视为反映所罗门显示武力的欲望。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26~29此处一面表明所罗门的国力与威势,却也暗地陈述所罗门王违反 申 17:16-17 的禁令,不可增添马匹与金银,也不可多立妃嫔。――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的战车骏马:所罗门置备马车,作为军事用途。
――《串珠圣经注释》
【】「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
有关大量珍贵金属之流通导致通货膨胀,请见21节。此处是与海岸(Shephelah )平原繁多的桑树相比(Ficus Sycomorus ),此树之木头极为有用,其果子却无甚用处243。
──《丁道尔圣经注释》
银子多如石头: 一般货币经济不发达社会通用的都是以银为货币。虽然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体现古代经济富裕“银”极多,表明统一王国的荣耀达到了高潮。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的马是从埃及带来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着定价买来的。」
●「埃及带来的」:「带来的」原文可以解释成「聚集」或「古厄」(一个地名 位于基利家 )。后者比较可能。
●「一群一群」:原文是「聚集」或「古厄」,后者比较可能。――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节上半亦译作“所罗门所有的马是从埃及和古厄买来的”。古厄(Kue )在小亚细亚的基利家,有的人认为“埃及”是今土耳其的一个名叫“摩苏瑞”(Musri )的地方。此字希伯来文发音和“埃及”接近。
所罗门有经商的智慧,通过“王的商人”从北方购入马匹卖给南边的埃及,又从埃及买战车,转卖给北方诸王,所以说“经他们手买来”。“赫人”:今叙利亚北部及土耳其的居民。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埃及」:在原文这词的字母可指「慕斯列」,此地在小亚细亚赫人之邻。
「一群一群」:本作「库羽」,乃地名,位于基利家地。
此二地均出产马匹。
――《串珠圣经注释》
一群一群: 有多种解释: ①根据原文记录在;;中译为“一群一群”(company )之意;②KJV译为亚麻丝;③NIV和RSV译为Kue(地名 )。根据本文的文脉,三种见解中第三个是最妥当的。因此,本节下半节译为“王的商人按着定价买来的”更为恰当。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
◎28~29有文献认为当时最好的战车是埃及制造,最好的马匹,是基利家(小亚细亚 )繁殖的,所罗门将最好的车和马买到手。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的贸易盈余是由于他能够控制自埃及进口的马车(可能是昂贵的仪式用马车 见其价钱-29节 )及自 Kue(JB 作「基利家」 )进口的马匹,再出口至西北(赫人之地 )及东北(亚兰 )之盟国。有些学者认为埃及(mis]ra{yi^m )应作 Mus]ru,在亚述西北 地点不详 ),但这也并不能提供更好的解释244。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埃及买来的车,每辆价银六百舍客勒,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所买的车马,也是按这价值经他们手买来的。」
●「六百舍客勒」:6.8公斤,约7795.54美元(以白银每盎司32.5美元计算 )。
●「一百五十舍客勒」:1.7公斤,约1948.9美元(以白银每盎司32.5美元计算 )。
●「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指以色列北面与东北面的亚兰人建立之王国。
◎ 10:29 显示北方与东北方的潜在威胁,因为主要武器必须经过所罗门的手,等于是被箝制住了,难以强大成为以色列的威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从代理这进出口的业务而取得利润。一辆进口的“车”值十五磅(6.8千克 )银子,一匹“马”值3.75磅(1.7千克 )银子。
――《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十章 )】
1示巴女王为何到以色列?参1节。她有什么收获?参9节。由此看来,所罗门除了注重建设、外交、防卫之外,在宗教上还有什么建树呢?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时刻以荣耀见证神为生活目标?
2所罗门王所得的贡品极多(参11-12- 24-25 ),他怎样运用这些财富呢?你认为这手法是否属挥霍、奢侈?参18-21节。
3新旧约圣经对财富有什么看法?; 112:1, 3; 。财富会引来什么危险呢?, 18; ; 。
4主耶稣和保罗如何处富与贫?; 。你对财富是否也抱他们的态度。
──《串珠圣经注释》
「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
所罗门王朝极为荣华,不仅宫室营造雄伟,臣仆衣饰礼制合宜,而且金银宝石丰富辉煌。示巴女王看了,印象甚深,以至诧异得魂不守舍。但最使她敬佩的,不是看得见的物质。
示巴女王…对王说:“我在本国里所听见论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实在是真的…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喜悦你…永远爱以色列…”)
在所罗门的时代,正是以色列富强的颠峰,国势鼎盛,跟他打交道的人很多。不过,许多人是趋炎附势,希望得到些利益。示巴女王不是没有见识过金子和宝石;但她显然知道,财物与智慧的比重。在朝中所见到的体制器用,已经表现出王的欣赏力,绝不是庸俗的暴发户可比,足以“使她诧异得魂不守舍”,羡慕不已;但听到王的讲论之后,她更嫉妒起所罗门的臣子来。如果说:“嫉妒是最真诚称赞”,女王羡妒所罗门的臣子,该是最高的称赞了。她不羡慕谁的升官发财,或是甚么科技成就,而羡慕人能有机会听智慧的话。
圣经说:“你们当受我的教训,不受白银;宁得知识,胜过黄金。因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听了智慧话的女王,钦慕的表现是奉献,自己甘愿把“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
常听到人说:“余生也晚,失去听某名人讲道的机会!”言下不胜惋惜。当然,要早生好多年,还要地点对,机缘好,才可以听到所罗门讲论。其实,所罗门的植物学分类,已经算不得最高深的学问,他的武器已经远落在时代的后面,宫殿设计更够不上现代化;但他受圣灵感动所写下的圣经,仍然可以感化人,教导人,明白神的旨意,过敬畏神的生活。
更要知道,我们有主耶稣基督,比所罗门更大,祂的话更有智慧,并且祂对我们所说的话,不仅对肉体有益,而且“就是灵,就是生命”,,使人信而得永生,听主的话自然更重要得多,能够听祂的话更有福。
但现在并不算晚。主的话在圣经里面;藉圣灵的光照而读经,就听到主的声音。当有渴慕的心,领受祂的话。── 于中旻《圣经研究》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喜悦你。」】
所罗门登上王位,有两种理由。第一,神爱他,第二神爱以色列,我们称颂救主,也有类似的心情,正如示巴女王赞扬所罗门王。
我们也该欢然称颂王,祷告是好的,但是祷告太多为自己的需要与愿望,感谢是合宜的,尤其在我们领受了许多的好处,但是称颂是最好的,因为心灵完全忘记地上空间与时间的事,只思念恩主。
我们称颂神子主耶稣,祂是人子,却是以马内利,在一切时间之前,在荣耀中已与父同在。祂在地上成为人,为背负世人的罪,为我们受苦。因此今日得赎的教会应称颂,天上的万军都该俯伏,因为祂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我们永远不会有足够的称颂。我们的思想必达不到属灵的实际。祂的智慧与荣华远超祂的名声。没有什么问题是祂不能答复的,没有什么愿望是祂无法供给的。所以凡常在祂面前的必然蒙福。愿我们经常寻求祂,在心里上与祂相交。
──迈尔《珍贵的片刻》
【示巴女王向所罗门献上所有的财物】
示巴女王对所罗门王有了真实的热爱和全然的爱慕,因此她把所带财物全给了所罗门王。圣经上说有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相当于四公吨的金子,此外,还有许多的宝石香料。但在所罗门王面前,这些都不算什么。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来当传道人,以前事业家庭不是两得意!弟兄姊妹,当你遇见主时,你不仅觉得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你把这一切都给了主,甚至愿意把自己这个人交给主。你对主的爱慕让你整个人、生活都有全新的提升。
从经文可看出,所罗门王是极其富有的。13节说:「示巴女王一切所要所求的,所罗门王都送给他。另外照自己的厚意馈送他。于是女王和他臣仆转回本国去了。」不要觉得我们来到神面前要付上代价,其实再大的代价都值得,因为神把新生命赐给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买生命的。当我们领受到神丰沛的爱,就会全然投入祂的怀中。── 区永亮
【 世人公认所罗门的财富智慧是神赐的,我是否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神赐的?】所罗门向神求智慧,神把财富与尊荣也一起赐给他(3:13),这几节说明他的财富举世无双。以色列不再是二流的国家,兵力与财富已达到巅峰。所罗门的威望远近闻名,多国君王显要都来聆听以色列大君王智慧的话。耶稣后来也提到“所罗门在极荣华的时候”。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圣经为甚么那么注重所罗门的财富?】
在旧约时代,财富被认为是神赐福以及人生活正直的明证。传道书与约伯记以更广义的看法说明这种观念。神若管理人的一生,在理想的情况下人自然兴旺发达,但并不保证一定会如此。新约时代,人的财富并不证明他在神面前过的是正直的生活,贫穷也不表示人犯了罪。
实际上,人在逼迫患难之中仍然为神而活,才是蒙福的凭证,13:13)。最贵重的“财宝”不是属地的,乃是属天的,19:21,。神给人最宝贵的礼物是无价可计的,那就是祂白白赐下的救恩。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环境改变也不影响与神与人的关系,才是成功者,所罗门的教训是──】
所罗门积聚战车马兵,妻妾成群财富无数,违背了神对王者的命令。神为甚么不准以色列君王拥有这些呢?因为祂知道这些事会伤害国家的政治与人的灵性。所罗门的宫庭越是奢华,他就越发征收重税,横征暴敛。人心不安,时机成熟就会爆发革命。所罗门有了心里想望的一切却忘记神,因他宠爱外邦的妃嫔,容许她们将异教的影响带进宫庭,加速了全国灵性的败坏。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