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以色列的末路临近,
(一 )
第十五章所包括的年数比经文节数长。乍看起来像是主要记载又称乌西雅的犹大王亚撒利雅。只是我们对他所知极有限。他正式统治年期超过半个世纪的事实,使他的名字在记载邻国以色列策立五王时提了五次。
至于这位王为甚么有两个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历代志作者只用乌西雅,当然他的子孙也在此名下接续下去,以赛亚看见异象也在乌西雅王崩那一年。两个字的拼法(不是字意 )在希伯来文上较英文更为类似。亚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华所帮助的’;而乌西雅是‘神的力量’。作者在这两个名字上都透露了一件带讽刺意味的资料,说王长了大痲疯,他的儿子约坦代他管理家事,治理国民(5节 )。
当然,有关于这位王更详尽的记载,多少把他的统治来阐明‘骄者必败’的箴。它报导的几乎全是军事上的胜利。这故事的最后部分说‘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这说法就像是两个名字的解释。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在标准修订本里的‘住在别的宫里’的说法不详。希伯来文是指‘独立’或‘自由’,像获释了的奴隶或解开绳索的‘野驴’。这是否说明亚撒利雅的病令他获自由不受公务所牵制?或是我们应该记得古代迦南的乌加利(Ugarit )诗歌用‘地上自由之居’作为地狱的委婉说法?事实上,从这一点看,我们或应将有同一个字的句子翻译为‘被随意丢在死人中的人一样’。在那情形之下,这位王的‘自由之居’可能是描绘他是处于活死人的状态。
(二 )
以色列的独立自主日子接近尾声时,她的政治局势就越显得不安定了。在乌西雅的后期开始,以色列经过了五王的统治,其中有三位的统治年期不到三年。耶罗波安二世的儿子撒迦利雅的统治期只不过六个月。他的篡夺者沙龙自己只能掌握王权一个月便被米拿现推翻了。
米拿现的意思是‘安慰者’。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在那些看到他从得撒到他普亚地区的‘镇压’行动上产生了一些反面批评(16节 )。他用的方法包括野蛮行为,正如阿摩司冀望听众会放弃这种即使是用来对付异族人也嫌难以忍受的野蛮行为,我们的作者并没有把报导夸大。是他认为他的几句话就能令我们战抖而产生激变?抑或他是那么心无二念的只用持续性的标准罪状──‘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那罪’来标明米拿现,便认为满足。
米拿现虽是残酷横蛮,也许正因为如此,他要向亚述王进贡巨款以求坚定国位。他作王十年,便由儿子比加辖承继,而比加辖在位只有两年,便被背叛他的将军比加所杀,两个名字很相同,只少一个字,令人感到混乱。他以刀剑夺取政权,二十年后自己也死于刀剑之下,还在丧命之前被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夺去他的大部分土地(29节 )。何细亚击杀他篡了王位,成为最后一位以色列王。
(三 )
乌西雅的儿子约坦作犹大王期间,几乎没有特别事情发生,但有以色列与亚兰军队第一次联盟进攻犹大(37节 )。谈及他儿子亚哈斯的事情很多,以赛亚书第七章提及大卫家使人厌烦。
以色列与亚兰经过了好几百年的交恶之后,现在连手对付亚述的威胁。为了巩固后阵,他们尝试迫使犹大作后援,但都失败了。他们无法攻陷耶路撒冷。亚哈斯向亚述王求助,且上大马色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从他丧失南方土地的事可以看他自己的不利处境。而他则以金钱和宗教方式向亚述王酬谢。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十七年,犹大王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登基,」
●「亚撒利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帮助」。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 15:13 。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有关亚撒利雅与耶罗波安二世之关系,请见:导论ⅢC「共同执政」。作者在此以登基之日为年代开始,有关对照历史记载可以用亚撒利雅与其父亚玛谢共同执政二十四年来解释,如此他乃于约主前七六七年开始(NIV )独力摄政。他正式在位的半年都当作一年来计算,亦即他约于主前七九一/○年至七六七年与父共同执政,如同他与其子约坦共同执政,而约坦则于主前七四○年下半年开始独立执政,约主前750-740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亚撒利亚是个怎样的王?有何贡献?】
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在历代志下26章对他有更详细的叙述,6:1)。在他登基以前,以色列王约阿施打败犹大,掳去亚玛谢王、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约184公尺之多(14:13,。亚撒利雅作王的五十二年间,犹大重修了京城的城墙,安置好防御工事并巩固城防,不受以色列辖制。他对神专一敬虔,使犹大国享受到继所罗门作王以后仅有的繁荣安定。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亚撒利雅作犹大王: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 )本是英勇的君王,但因为长了大麻疯,便由儿子约坦代为摄政。
――《串珠圣经注释》
【】
本文简单提到了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 )的事迹。1-4节记录了新王的即位,5-7节则记录了有关亚撒利雅生大麻风病以及他死后的一些事。对于亚撒利雅的52年(2节 )的统治来讲,这段记录未免过于简短。幸好与这一部分并行的代下26章,对亚撒利雅的善政(1-8节 )、修建事业(9-10节 )、大麻风病的发病原因(16-21节 )等提供了补充资料。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他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亲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
●「耶可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有大能的」。
◎亚撒利雅同时的亚述王的是阿达德尼拉里三世、撒缦以色四世、亚述但、亚述尼拉里五世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这些亚述王的大部分都很衰弱,加上犹大和以色列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统治者还算英明,所以这两国可以繁荣、扩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亚撒利雅(即乌西雅 )作王52年(主前792~740年 ),是南、北两国诸王在位最长的一个人。
不过这52年包括与他父亲亚玛谢共同秉政的时期在内.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十六岁」:见注。
「五十二年」:包括亚撒利雅与父亲一同摄政的时期。
――《串珠圣经注释》
他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 亚撒利雅自B.C.790及其父亲亚玛谢7年开始摄政,至B.C.739在犹大作王52年。他正式登基的时间是亚玛谢死后的B.C.767。所以他真正在位的时间是28年(14:21,。本节记录的16岁登基是指他开始摄政的时间,摄政时间23年。他在16岁的时候登基,治理国家52年后,于68岁时死的。关于亚撒利雅长时间(23年 )摄政的原因,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可能与百姓对他父亲的不满情绪有关(14:1-20)。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亚撒利雅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亲亚玛谢一切所行的,」
◎「效法他父亲亚玛谢一切所行的」:似乎暗示他如他父亲一样晚节不保。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
历代志作者另外添加了亚撒利雅其他的错误,这里则只记载他没有将邱坛废去。亚撒利雅的病被描述为是神所加于他身上的,这是圣经时代对疾病常持的观点。他患上「可怕的皮肤病」(GNB )或是痲疯病(AV、NIV ,因为他不守律法,妄行祭司的职分在圣殿祭坛处烧香,。他不能够再继续进行王室公开的活动,因此必须「自己住在自己的家中,一事不问」(GNB )。
别的宫里(RSV、NIV' )是一个很难解释的字(希伯来文 be{t[ hah]op{s%i^t ),实际上希腊文只不过是加以音译。此字可能与免受奴役,,,乌加列文为 hpt 亚喀得文为 hups%u )、免受征税赋役之「自由」有关。没有证据显示此字乃指一处与世隔绝的孤立地方(JB「他被禁足于自己的室内」 ),更有可能的是指他为一个「在家不问政务」的王。Aharoni 在耶路撒冷西南的 Ramat Rahel 发现一处小型精巧的王宫,他认为那便是乌西雅王后来去住的地方。撒玛利亚及米吉多较早时期也发现过相似的石屋。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邱坛」:原文是「高处」、「高地」、「山脊」。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后,仿效当地的习惯,在山冈的高处建立祭坛敬拜神。
●「献祭烧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烧祭物」。
◎一般认为此时这些邱坛还是用来敬拜神,不过到了后来有些邱坛就变质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邱坛: 其字面意思是指“高处”,由指动物“脊背”语派生而来。圣经从两个立场记述了邱坛。一是否定的立场,把邱坛视为拜偶像的地方。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神命令拆毁迦南人的邱坛。邱坛的历史可追溯到B.C.3000,迦南人在此献幼儿或小孩作为偶像的祭物,甚至以宗教仪式的名义以淫乱为业。进入迦南后,以色列人应该彻底拆毁外邦人的邱坛,但是直到南北王朝双双灭亡,这一命令仍没有贯彻执行。除了希西家王清除邱坛外,其他诸王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而受到了列王纪作者的谴责,22:43,。二是肯定的立场,即耶路撒冷圣殿建成之前,邱坛作为敬拜的场所。在B.C.1075左右发生的亚弗战役中,约柜被夺走,中央圣所示罗被毁坏之后,以色列就没有了敬拜的场所,所以只能利用邱坛作礼拜。撒母耳、大卫或所罗门似乎都不得已而选择了邱坛,,。但是所罗门到了统治末期变得堕落腐败,自从把神的邱坛移到耶路撒冷以东高地之后,对邱坛的肯定的观点便丧失了意义。先知以西结甚至讽刺说“你们所上的那高处叫什么呢?”,以辛辣的语言谴责了以色列过去所犯的邱坛祭祀。其实敬拜的场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敬拜的人的态度,真正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的人,就象耶稣基督一样,努力保持敬拜场所的圣洁,,。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耶和华降灾与王,使他长大痲疯,直到死日,他就住在别的宫里。他的儿子约坦管理家事,治理国民。」
●「降灾」与王:「击打」。
●圣经中的「大痲疯」是一种集合名词,泛指各种慢性皮肤病,当然也包括今日医学上的痲疯病。不过此时今日所谓的痲疯病还不流行于当地。圣经中对于此病症的规定,可参考 利 13 利 14。事实上巴比伦人也是视这些皮肤病为不洁,又是神明的惩罚。
◎ 代下 26:16-21 记载乌西雅王意图取代祭司的职分在圣殿祭坛烧香,导致神降下大痲疯。
●「别的」宫里:原文是「分开的」、「隔离的」、「独立的」。
●「约坦」:字义是「耶和华是完美的」。
◎此时距离亚撒利雅去世只有三、四年。――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乌西雅长“大麻风”,因为他侵夺了属于祭司的职务。“住在别的宫里”。即被隔离。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神降祸于亚撒利雅是因为他僭夺了祭司的圣职,自己在圣殿中献香。后因染大痳疯,由儿子约坦主政,父子同时治国,直到死时。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亚撒利雅长大麻疯,是因为他擅自进入圣殿烧香。
――《串珠圣经注释》
使他长大麻风,直到死日,他就住在别的宫里: 亚撒利雅虽身为王,因患了大麻风病,也不得不被隔离,大麻风病是神对他的诅咒。根据律法,大麻风病患者必须与其他人隔离,独居“营外”。因此亚撒利雅不得住在王宫内。总之,亚撒利雅身为王,却不能居住王宫,也“不能处理事务”,独居别宫。亚撒利雅被诅咒的人生从侧面反映了所有背离神、在罪恶中孤单独守的人的一生。亚撒利雅虽然地位显赫,拥有物质财富,生活无忧,却在神的可怕的诅咒中度日,他的灵魂早已死了。因为罪会阻隔与神的交通。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 列王期间父子共同执政的事例不少,其好处是──】
约坦与父亲亚撒利雅共同执政有十年之久。父子一同执政的原因可能是:(1 )父亲年纪老迈需人帮助。(2 )父亲想训练儿子,领导全国。(3 )父亲患病或被掳。在列王时代有许多共同执政的事;亚撒与约沙法;约沙法与约兰;亚撒利雅与约坦;约阿施与耶罗波安二世;亚哈斯与希西家等。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撒利雅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纪上。」
亚撒利雅其他的事迹可由略窥一二。他战胜非利士人,控制约但河东的阿拉伯人,并自亚扪人收取贡银。他控制南地,立一连串的「沙漠守望塔」(其中有一处是在昆兰 后人在其上建城居住 ),使他的名声远传至埃及364。以拉他的重建及以旬迦别的扩展均在此时,他与阿拉伯人的良好关系有助于贸易。他加强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装备了最新进的防卫炮火,军队也被重组、重新装备。经济上一切都顺利,但当乌西雅功成名就之后,他的骄傲使他不忠于神,以致跌倒失败。然而在他死时,耶和华却呼召以赛亚,主动向他启示有关祂自己的新异象,。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别的」:原文字根作「自由」。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免除他一切君主的职责。
「家事」:原作「王宫」。
――《串珠圣经注释》
【】「亚撒利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坦接续他作王。」
◎ 代下 26:23 补充「乌西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王陵的田间他列祖的坟地里;因为人说,他是长大痲疯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记载他被葬在王陵的田间与他列祖同葬,这与此处的记载并无冲突。因为他是一个痲疯病患者,因此他不是被葬在王陵中,而是在大卫城中靠近(NIV )王陵的地方。主前第一世纪亚兰人的碑文记载他后来被迁葬:「我们带着乌西雅的骨灰,不可打开」365。有关约坦之治,请见:第32-38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大王亚撒利雅三十八年,耶罗波安的儿子撒迦利雅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六个月。」
◎撒迦利雅执政的六个月可能横跨两年,也可能他与父亲共同执政一段时间。
◎耶罗波安二世死后,北国以色列进入了一个内乱的时期,总共有五次的改朝换代。这个后期的内乱频繁时期,与 王上 16:8-22北国早期的内乱时期前后相呼应。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处与似乎有冲突,这是因为(i )亚撒利雅与他父亲共同执政,或是因为(ii )撒迦利雅的六个月横跨两年(主前753-752年 ),参:。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撒迦利雅作以色列王,沙龙篡位:撒迦利雅是耶户的第四代子孙。耶户的朝代在北国的历史上是最长的一个;应验了神给他的应许 。 可是这朝代一旦结束,北国的辉煌日子便一去不复返。在耶罗波安二世死后的短短三十年后,北国便亡于亚述。期间,北国的王位共易手五次,而其中四次是流血政变。
――《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了耶户王室的结束,如神所预言,耶户王室四代80年的统治拉下了帷幕(10:30)。本文讲述了两件事:①坚守立约的神:圣经就是记录神与他百姓的立约以及神如何成就他的约。神之所以坚守约是因为:i.神无所不能,ii.神是历史的主宰。虽然我们都亏缺了神的荣耀,之所以能够在救恩中不失落,是因为神与我们立了约,只要相信就可以得救。②神对罪恶的必然审判:神的审判有时即刻实现,有时也因神的忍耐而推迟,。耶户王室就是如此,神长久忍耐,直到时候到了才审判了他们。对于所罗门也是如此,神甚至推迟到他的儿子罗波安时期才作了审判。因此信徒不应当因恶人得志而失望,我们要坚信神的审判必然降临,要坚持不懈地行善。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所行的,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用牛犊上面的神来代表耶和华神,以北国的圣所代替耶路撒冷的圣殿来敬拜耶和华。 王上 12:26-31
有关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NEB 其相关分词乃指耶罗波安 而非指罪 后者乃 RSV 之立场 )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比的儿子沙龙背叛他,在百姓面前击杀他,篡了他的位。」
●「雅比」:字义是「干地」。
●「沙龙」:字义是「报应」。
◎「在百姓面前击杀他」:表示这个王不是被暗杀,而是在公开场合被杀死。因此如果不是沙龙准备缜密,就是这个王已经不得民心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雅比的儿子沙龙可以解作「一位雅比人」。圣经有时会记载谋反之地点(25节 ,但并非必然(30节 )。因此 NIV 在百姓面前(qa{ba{l `a{m 参 NRSV「当众」 )虽然是不寻常的动词形式,却是有可能的。另一种读法(RSV )读为「在以伯莲」(吕译 希伯来文 be yibl# `a{m ),支持这种读法的证据却不多〔LXX(L )〕,然而耶户王朝本身也是始于暗杀,因此导致此种读法。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北国的第五次弑君纂位。雅比的儿子沙龙登上王位只一个月,又为米拿现所弑。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北国自耶户王朝败亡,政治极不稳定,除了米拿现作王长达十年,和被亚述掳去的何细亚之外,其余诸王都是以弑君始,又为人所弑终。耶罗波安第二的中兴景象一去不复返。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在百姓面前」:有古译本作「在以伯莲」。以伯莲正是耶户血腥暴行的地点,他的朝代最后一位继承人即在此被杀。
――《串珠圣经注释》
【 撒迦利雅的死应验了──】
先知阿摩司曾警告撒迦利雅,他必很快死亡,耶罗波安二世的王朝也将随之终结。
――《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迦利雅其余的事,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这是从前耶和华应许耶户说:“你的子孙必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这话果然应验了。」
●「直到四代」:参考 10:30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四代”。正如所预言的。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你的子孙必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 耶户是北以色列建国以来推行最强有力的宗教改革的君王(10:15-27)。但他也没有离开耶罗波安所犯的拜金牛犊的罪(10:29)。结果,神宣告耶户的王室只存续到耶户以后第四代而告终(10:30)。神的审判性预言到撒迦利亚即位6个月后便应验了。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耶户在神面前行了一些正直的事,才得以在以色列统治了四代共80年的时间。可见神顾念耶户一人的微不足道的善行,,赐福与他的子孙。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犹大王乌西雅(就是“亚撒利雅” )三十九年,雅比的儿子沙龙登基,在撒玛利亚作王一个月。」
●「乌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一个月之希伯来文为「一个月的日子」,可能是指一整个月。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王一个月: 人一心为了得到权力,甚至违背百姓的意愿,无视神的旨意,不顾一切去行,却不知权力如晨雾般容易消失。以色列政治史上多位君王的命运毫无保留地揭示了人的贪婪欲望所造成的丑陋及虚无。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乌西雅为何又称为亚撒利雅?】
答:乌西雅--意即耶和华是力量,为犹大王亚玛谢的儿子,又名亚撒利雅--意即耶和华是帮助。他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被叛党所杀,众民就立他为王,自主前八○八年,至七五六年,在位五十二年。他在晚年的日子,因狂妄自大,越权擅自在耶和华的殿烧香,又未能废去邱坛,遭神降灾于身上,长大麻疯,直到死日,,。在乌西雅名字下有小字「就是亚撒利雅」,,同样在亚撒利雅名字下有小字「又名乌西雅」。王的名乌西雅在旧约用了23次,名亚撒利雅用了9次,这是犹太人很普通用的两个名字,写书者为了避免王的名亚撒利雅,与阻挡王在圣殿烧香的祭司亚撒利雅同名的缘故,所以常用乌西雅此名较为适当。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沙龙作以色列王,米拿现篡位:沙龙作王仅一个月便被米拿现杀死。
――《串珠圣经注释》
【】
本文记录了在神面前不断犯罪的以色列受神的审判而灭亡的历史。以色列灭亡的过程如下:①不断叛逆(15:10-14):北以色列政权交替的特点之一,就是谋反夺权的情况频频发生,几乎与和平即位的次数相当。尤其到了末期,耶户王室以后仅有过一次和平交替,其余都是通过叛乱夺权。在这样的政局下,北以色列国力因:i.社会的混乱,ii.宗教腐败的加深,iii.经济的萧条及官吏的偷税漏税(15:20),iv.政治的腐败等原因而越来越削弱。这些也是世界任何一个走向衰退的国家都存在的现象。②周边国家的强盛:均衡势力一旦被打破,必定此消彼长。神为了审判不离弃罪恶的以色列,使亚述强大起来。过去神允许亚兰欺压以色列,但现在神为了最终审判以色列而兴起了更强大的帝国亚述。在这期间,以色列仍没有悔改,最终受到了神的审判,从此救恩便临到了外邦人。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迦底的儿子米拿现从得撒上撒玛利亚,杀了雅比的儿子沙龙,篡了他的位。」
●「迦底」:字义是「我的财富」。
●「米拿现」:字义是「安慰者」。
●「得撒」:位于示剑东北十一公里的法尔阿遗址。耶罗波安、巴沙、以拉、心利、暗利应该都是以此为首都。――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米拿现(「安慰者」 )可能是在得撒(在撒玛利亚城以前的以色列首都 ,的一名游击队领袖。有关他的任期,请见:第17-22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得撒是以色列国暗利王朝的国都,米拿现是此城驻军的指挥官。他弑君自立为王,历二代而亡。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 米拿现是甚么人?】
古代文献说米拿现是耶罗波安二世的元帅(14:23-29,记述耶罗波安二世作王时的情形 )。耶罗波安二世的儿子被暗杀(15:8-10),米拿现可能认为应当作以色列王合法继承人的,是他而不是沙龙。
――《灵修版圣经注释》
【】「沙龙其余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那时,米拿现从得撒起,攻打提斐萨和其四境,击杀城中一切的人,剖开其中所有的孕妇,都因他们没有给他开城。」
●「提斐萨」:字义是「穿越过」。在所罗门王王国东北边界的一个地方; 位于幼发拉底河旁 (4:24)。不过没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以色列国土地有这么广大。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北国境内的一个地方。
◎将孕妇剖开,通常是恐吓敌国百姓的一种方式,米拿现拿来用在自己的国民身上,令人觉得惊讶。圣经中除此处之外,都只记载外国人用这样残忍的手段屠杀以色列人 王下 8:12摩 1:13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米拿现(有关他的统治 请见下面17-22节 )对提斐萨居民的酷行在以色列人中是空前绝后的。这可能显示以色列周围的国家对以色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这正是亚兰人、亚扪人及亚述人这些外国人加诸以色列人身上的酷行。有些人认为若提斐萨(MT、NIV )乃远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 Thapsacus 此事方为可能,这是一块重要的「浅滩地」(希伯来文 tip{sah] ),位于所罗门王国的版图边境。虽然政治情况使这位置成为可能,但是没有其他的证据显示以色列人远征至这么远的地方。因此有些解经家采取一个罕见的希腊文 'Tappuah' ( RSV; LXX(L )),此乃位于示剑以南的以法莲边境之上,距离得撒(现代的 Sheikh Abu Zarad )不远。若我们接受这个读法,则这显示出为争夺王位而演出的剧烈斗争。另外有解经家认为这可能是指一处鲜为人所知的地方,当地的居民是沙龙的支持者(参JB 'Tappush'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提斐萨”。位于撒玛利亚之得撒附近的城镇。不是的提弗萨,那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上。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提婓萨在以色列境,位于以法莲与玛拿西的边境,,米拿现如此残酷对待同胞,为历史上罕见。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提斐萨」:属玛拿西支派的城邑,与之「提弗萨」不同。有学者认为它便是的「他普亚」,位于玛拿西与以法莲的边境。米拿现的篡位可能与这二支派之间斗争有关。
「剖开...... 孕妇」:是灭绝后代的残暴行为。――《串珠圣经注释》
【得撒】
得撒是耶罗波安王的住处之一,大概从巴沙王开始,更成为北国的首都,直到暗利迁都到撒玛利亚为止。学者把它考证为示剑东北七哩,前往伯珊路上的法尔阿遗址。此地高度适中,水源可靠(两道水泉供水给法尔阿干河 ),处于商道的战略性位置之上,并且很容易便可到达亚当城旁的约但河渡口。城门和防御设施是重建于中铜器时代遗迹的上面,遍布城中的新住宅有中央计划的痕迹。示撒入侵巴勒斯坦时,攻取城市的名单中提到这城,足见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提斐萨】
提斐萨(或他普亚 )可能后来称为叙利亚的撒普萨库斯(Thapsacus ),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合本「伯拉大河」 )北部的河曲。撒普萨库斯一名要到主前四世纪才在希腊史家色诺芬(Xenophon )的著作中出现。提斐萨也被列为所罗门的城市之一,提弗萨 )。提斐萨与以色列的距离,显出米拿现在亚述的衰落时期有很大的影响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犹大王亚撒利雅三十九年,迦底的儿子米拿现登基,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十年。」
●「迦底」:字义是「我的财富」。
●「米拿现」:字义是「安慰者」。
◎「米拿现」的名字曾经出现在亚述编年史中。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米拿现之名出现于亚述编年史中( me-ni-hi-im-me a{lsa-me-ri-na-a )366他们知道他不属于任何王朝(亦即他并非「暗利之家」王朝 Bit-Humri )。此名出现于主前七四三至七三八年间一进贡者名单之中。亚述人于主前七四五至七四○年间每年长途跋涉到Arpad收取贡银,此时应当为此段时期中的早期367。
──《丁道尔圣经注释》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考证,米拿现的在位日期是主前七五二至七四二年。与以往三位以色列王一样,他也是与犹大王亚撒利雅同时。他的任期亦与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领导下的新亚述帝国有部分的重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米拿现作以色列王:米拿现实行亲亚述的政策,当亚述入侵以色列时他以重金向亚述言和。
――《串珠圣经注释》
【亚述碑文中的米拿现】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西方战役(主前734~732年 )】亚述年表描述米拿现和其他黎凡特地区的君王,一同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又称普勒或普卢〔Pulu〕 )缴纳极重的贡礼。他的名字又出现于近日在伊朗出土的一座亚述石碑上。所列的贡品包括了银子、金子、锡、铁、象皮、象牙、蓝紫色和红紫色的衣物、彩色的细麻衣服、骆驼。米拿现大概只送上了所列的部分贡物,没有每样都送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即位(主前743年 )不久,便在叙利亚积极活动,试图控制行经这个在经济上极具战略价值之地区的商道。到主前七三八年,他已成功地从本区大部分重要邦国(包括大马色、各港市、撒玛利亚 )手上收纳了贡物。接下来几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乌拉尔图(北方凡湖一带 ),到主前七三五年时,他已控制该区。主前七三四年他发动了所谓第二次西方战役。他最初的目标是率兵贯穿全区,沿大干道直下迦萨,以炫示军威,重新行使其控制权(特别是商道的控制 ),和收纳贡物。一切史料都没有提到他遭遇任何抵抗。主前七三三年亚述大军重临,大马色是其主要攻击目标。亚兰人虽伤亡惨重,大马色却成功地抵受了亚述军四十五日的围攻。提革拉毘列色转军南下以色列地区,吞并了大片的以色列领土,立为亚述行省;夏琐、米吉多等设防城皆被摧毁。以色列人被外迁了一万三千人,但没有迁入新居民。以致下加利利人口衰竭了几代之久。战役的最后阶段发生在主前七三二年,大马色城陷而被吞并。以色列王比加被处死,代之以亲亚述的何细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终身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用牛犊上面的神来代表耶和华神,以北国的圣所代替耶路撒冷的圣殿来敬拜耶和华。 王上 12:26-31――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亚述王普勒来攻击以色列国,米拿现给他一千他连得银子,请普勒帮助他坚定国位。」
●「普勒(亚述文为 Pulu )」:字义是「分辨」,是提革拉毗列色于公元前729年在巴比伦登基之时所取的巴比伦名字。
●「一千他连得」银子:34000公斤、3百万舍客勒。大约值美金3500万。
●帮助他「坚定国位」:直译是「使国度在他(指米拿现 )手中坚立」。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普勒就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 ),这是圣经首次直接提到亚述王。普勒是他的巴比伦名字。此人纂了亚述王的位,重振国威;南犯以色列国应在主前743或738年,迫米拿现称臣纳贡。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普勒」:即本章29节的「提革拉毗列色」。普勒是他登上巴比伦宝座时的称号。
「一千他连得」:重约叁一十公吨。
――《串珠圣经注释》
【】
普勒(亚述文为 Pulu )乃提革拉毗列色于主前七二九年在巴比伦登基之时所取之名,亦出现于,参:多利买的 Canon 中的 Poros。一千他连得等于三百万舍客勒,约为三十七吨或是「三万四千公斤」(GNB )。一家出五十舍客勒,这是当时亚述奴隶的市价368,必须要有六万户才能付清(赎回 )普勒的威胁。这个数目是索要而得,银子乃是大富户(gibbo^re{ hah]ayil )所出,否则他们就得派人出去打仗。「所有有地位的人」(JB )不及\cs9大富户或「有钱人」(GNB )那么传神,这些付得起钱的人应当是尚未被欺压的人。这次的征赋显然有助于米拿现指定他儿子比加辖为继承人,因为以色列人畏于亚述可能再来侵犯,因此减少了背叛的可能性。
──《丁道尔圣经注释》
“普勒”。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III 主前745~727年 是取得亚述政府治权的将军,他把军队训练成一副有效率的战争机器。“一千他连得”相等于三百万舍客勒。因此,约有六万人在这次征税中作出贡献。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 亚述羽翼渐丰,终于扑向以色列……】
普勒(15:29)登基作亚述王,亚述帝国成为世界强国,亚兰、以色列与犹大的国势尽皆衰落。这是在列王纪下第一次提到亚述。普勒在公元前743年入侵以色列,使以色列沦为亚述的附庸国,米拿现被迫向他们纳贡。这是亚述三次入侵中的第一次(15:19,17:6)。
――《灵修版圣经注释》
【】「米拿现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户索要银子,使他们各出五十舍客勒,就给了亚述王。于是亚述王回去,不在国中停留。」
亚述王要索的贡银为数基鉅。一他连得相等于三千舍客勒。一千他连得银子(19节 )等于三百万舍客勒。每一富户出五十舍客勒,须有六万富户来分摊这笔大贡款。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五十舍客勒银子大概是当时一个奴隶的身价。若每户付出此数则共需要六万户才够给亚述王。
――《串珠圣经注释》
一切大富户索要银子: 米拿现甚至下令剖开同族中怀得撒人孩子的孕妇(16节 ),如此之凶残的米拿现为了填充亏空的财政,巩固自己的王位,大肆搜刮富人的钱财。这表明当时以色列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非常混乱。当社会陷入困境时,昏庸的统治者和官吏急于为自己谋财,而贤明的统治者和官吏则为了克服困难,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米拿现忙于从富人那里搜刮钱财,可见他只不过是一个贪婪而无赖的统治者。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如果统治者如此,那么国家不可能复兴。所以信徒有义务规劝领袖要立足于神的公义治理国家。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米拿现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米拿现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比加辖接续他作王。」
●「比加辖」:字义是「耶和华看见」。
【】「犹大王亚撒利雅五十年,米拿现的儿子比加辖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年。」
●「比加辖」:字义是「耶和华看见」。
◎米拿现于亚撒利雅三十九年登基,作王十年,那就是做到亚撒利雅四十八年,但比加辖要到亚撒利雅五十年才登基看起来朝廷中有相当严重的权利斗争,导致比加辖无法很顺利即位。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
比加辖作以色列王,比加篡位:比加是北国中反对亲亚述政策的代表。在米拿现执政时已自立一派,伺机夺位。米拿现死后便向他儿子下手。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比加辖】
这是短暂的统治,作者记载了简介(23-24节 )及结束公式(26节 ),并报告了一个谋反事件(25节 ),引进继承他的比加。比加辖显然遵守他父亲的亲亚述人策略,导致他被杀。
这里的年代资料亚撒利亚五十年与本章的资料相合(8、13、17、27节 )。比加辖(「耶和华开了〔眼/母胎〕」 )一名出现于一个巴勒斯坦印之上(pkhy )369,刺杀他的人可能是他的将军(希伯来文 s%a{li^s%「第三人」 军长 ,有些人认为后者是基列族一党派首领,认为比加辖代表不正统的王室,因此反对他。
实际暗杀发生的地点不详。亚珥歌伯及亚利耶可能是人名,一如 NIV 所示,也可能是护卫军单位名称370,甚至有可能是地名,;RSV 将此省略,认为这是第29节误放至此的。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指门口的鹰(~rgb )及狮子(~ryh )的雕像。根据亚述巴尼帕的记录,西拿基立便是在两个保护性雕像中间被杀的371。然而在此若包括这么细节的记载将是不大可能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用牛犊上面的神来代表耶和华神,以北国的圣所代替耶路撒冷的圣殿来敬拜耶和华。 王上 12:26-31――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比加辖的将军、利玛利的儿子比加背叛他,在撒玛利亚王宫里的卫所杀了他。亚珥歌伯和亚利耶并基列的五十人帮助比加,比加击杀他,篡了他的位。」
●「将军」:此字原本是指战车上的第三名队员,这人的职责是持盾保护驾车者和弓箭手。后来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行政事务中作王辅助的人。
●「利玛利」:字义是「为耶和华所保护」。
●「比加」:字义是「被打开」。
●「卫所」:「城堡」、「要塞」。
●「亚珥歌伯」:字义是「土堆」。
●「亚利耶」:字义是「狮子」。
●「基列」:指约旦河东一带的地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是北国的第七次纂位,建立了一个一代而亡的“比加王朝”。
比加在撒玛利亚城杀死继米拿现为王的比加辖,有基列人助他。有人据此推想,比加可能是约但河东基列地的实际统治者,并且和叙利亚的亚兰王利汛关系友好。他表面效忠比加辖,骨子里十分反对他的亲亚述政策,终于叛变。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卫所」:指内宫或堡垒。
――《串珠圣经注释》
【王宫里的卫所】
「卫所」一语也使用过,并在对句中与「华美殿」对偶。这字在该处经文,似乎是特指在王宫场地之内的一个建筑物。这建筑物很可能是某种防御工事。亚述君王建筑的大型宫殿经常称为「王的堡垒」。这些防御工事能够在城被攻破或发生叛乱时,在城内提供可供防守的阵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加辖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犹大王亚撒利雅五十二年,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十年。」
●「利玛利」:字义是「为耶和华所保护」。
●「比加」:字义是「被打开」。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亚撒利雅五十二年与第33节相符。希伯来经文省略了他作王一词,但这可根据通常的公式而得。若与亚述的记录相对照,二十年的统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373。然而上述立场却通常是以米拿现于主前七三八年开始进贡为根据,现在则发现应当为约于主前七四三年(见17节 )。解决的办法应当不需要在没有手稿证据时仍删去这里及第\cs1630节的二十,而可能是比加的头十二年与米拿现重迭十年,与比加辖重迭两年,因此那些年份没有算进去。因此比加的「统治」可能始于主前七五二年,而他「独力的」统治则始于主前七四○年。基于此立场,比加是与他同期的两任君王的敌对势力,正如心利、提比尼、暗利的情况一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比加杀死比加辖后实际上只作王二年。
「二十年」可能是由米拿现执政时开始计算,当时比加已自立一派反抗朝廷。
――《串珠圣经注释》
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十年: 对比加的20年的统治时间不少学者提出了疑问。首先年代与本章30节和16:1的记录不相吻合。又根据17:1,比加之后的何细亚王的统治时间是9年。那么从比加登基的B.C.740到撒玛利亚沦陷就有29年的时间,而撒玛利亚沦陷的时间也应该是B.C.711。但事实上撒玛利亚是在B.C.722沦陷的,因此比加作王20年的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同一时期的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B.C.744-727 )的在位时间只有17年,而据亚述的文献记载,他的活动年代是从以色列的米拿现王时期到何细亚王统治末年。这些记录也对比加20年的统治提出了疑问。然而若按以下方法推算,可以得到解决。即,比加在B.C.740-732的9年时间里作王治理了以色列,但在此之前在基列地区治理了11年时间(25节 )。换言之,他在耶罗波安二世死后,在B.C.752年左右开始控制了基列地区,并一直在寻找机会抢夺以色列的统治权,终于在B.C.740得到亚述的支持起义成功,并登上王位。因此加上在基列的统治时间,那么他的统治时间便是从B.C.752-732,20年的时间。所以本文的“在撒玛利亚作王20年”应理解为“在撒玛利亚作王,并治理了20年”,这样就比较接近当时的情况。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年代小注】
经文指出亚撒利雅统治犹大最后一年,比加成为以色列王,作王据称二十年。按照蒂利的考证,他的在位日期是主前七五二至七三二年,换言之他与米拿现和比加辖同时。若然,则这期间有超过一人自称为王,吻合列王纪下的作者(们 )对这动荡时期的形容。列王纪下的作者(们 )可能从约但河东另立王国之时开始计算比加的王祚。这个复杂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加是否真的统治了撒玛利亚二十年?】
记载:「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主二十年。」这节经文出了问题,因为比加于七三九年谋杀了米拿现的儿子比加辖,在这时候,比加才在撒玛利亚设立了治理以色列的总部。但到了七三二年,比加便被何细亚谋杀篡位。由此看来,比加在撒玛利亚管治以色列国只有八年,而非二十年之多。
要了解经文所说「二十年」的意思,我们必须回头看看主前七五二年所发生的事情。在那一年,耶罗波安第二的儿子,以色列王撒迦利雅被统领军队的沙龙谋杀。但沙龙作王只有短短一个月,因为米拿现从得撒出发,进攻撒玛利亚,杀掉沙龙而篡位。七四五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攻打以色列,米拿现向亚述进贡,送出一千他连得银子,于是米拿现得到亚述的「承诺」,成为受亚述摆布的傀儡皇帝(19节 )。可能是因为米拿现当时要面对国内的反对势力,所以需要亚述方面的支持。事实上,米拿现面临这种困境,早在七五二年撒迦利雅被杀之时,利玛利的儿子比加早已有野心于以色列的王位。比加更于基列设立总部,管理以色列国于约但河东岸的领土。比加显然一直以来都与米拿现争持不下,直至主前七四二年米拿现去世之时,那时候,他必定与米拿现的继承者比加辖达成协议,条件是比加管理撒玛利亚的兵权。到了后来,比加与五十个从基列而来的支持者密谋策划,在王宫内杀死比加辖。于是,比加自立为王。
那么,中间相隔的「二十年」又怎样定断呢?撒迦利雅(或沙龙 )被杀后,比加在约但河东设立起自己的政府。不过,他肯定没有足够力量赶走西岸的米拿现。但在比加自己的心目中,他的政府是以色列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他当然有权在撒玛利亚设立国都。最后,在七四O至七三九年间,他设计杀害了比加辖,正式在撒玛利亚设立了政府。但在理论上,比加在撒玛利亚作王的期间,应由七五二年开始计算。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
“比加”登基一年后,犹大王乌西雅便死于大麻风病,这时以赛亚看见那记载在以赛亚书第六章的异象。由于犹大不肯与以色列联盟对抗亚述,于是受到以色列的侵袭。以色列几个月后的第二次侵袭并不成功,因为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三世 )约在主前733年攻击以色列北部(29节 赛七 ),并且标志北国衰亡的开始。傀儡王和以色列的最后一个王何细亚试图与埃及联盟,却被亚述人囚禁了;亚述人围攻首都撒玛利亚,在主前722年把它攻陷,并且结束北国以色列的历史。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比加作以色列王,何细亚篡位:比加登基后,联同亚兰合力抵抗亚述,不肯求和,结果导致主前七三三年亚述举军南下,灭了亚兰, 并将以色列北面的国土夺去。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年谱亦有提及此事。当时以色列不致亡国,是因为亲亚述的何细亚及时背叛比加,夺了国位,向亚述求和。亚述王曾写道:「以色列人推翻自己的王,而我将何细亚放在王位上」。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是耶和华神为王的神权国家,与南犹大国不同的是,神并没有立一个象大卫家那样永远作以色列王的君王。因此,在那里似乎谁都可以去竞争王位,时局混乱,权力的争夺异常激烈。神通过亚述向混乱的以色列发出了警告。但以色列民族却没能齐心协力克服危机,却逐渐走向了瓦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用牛犊上面的神来代表耶和华神,以北国的圣所代替耶路撒冷的圣殿来敬拜耶和华。 王上 12:26-31――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以色列王比加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来夺了以云,亚伯伯玛迦、亚挪、基低斯、夏琐、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将这些地方的居民都掳到亚述去了。」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即位(公元前743年 )后不久,便开始在叙利亚境内积极活动,意图控制该地区的商道。公元前738年,他已成功地降伏该区大部分的国家,让这些国家向他进贡。大马色与撒玛利亚都向他进贡。到了公元前734年他发动了第二次西方战役、大军一直开到迦萨,公元前733年亚述大军重临,大马色是其主要攻击目标。大马色意外地成功阻挡亚述军四十五日的围攻。亚述王转而南下以色列地区,吞并了大片的以色列领土,立为亚述行省。夏琐、米吉多等设防城都被摧毁。以色列人被外迁了一万三千人,并且没有迁入新居民。导致下加利利人口衰竭了几代。到了公元前732年,亚述再次挥军攻击大马色,终于攻下,亚兰被亚设吞并。而以色列王比加被处死,代之以亲亚述的何细亚统治以色列。亚述于公元前731年攻下大马色后,也攻击了邻近的以色列北边的领土,此处就是指这件事情。
●「提革拉毗列色」:字义是「你将会发现这美妙的结合」。
●「以云」:字义是「毁灭」。
●「亚伯伯玛迦」:字义是「玛迦家的牧场」。
●「亚挪」:字义是「他休憩」。拿弗他利境内的城。
●「基低斯」:字义是「圣所」,位于以萨迦境内。
●「夏琐」:字义是「城堡」,此处指的应该是Tell el-Qedah,位于迦南地北方。
●「基列」:指约旦河东一带的地区。
●「加利利」:字义是「一带」、「行政区」。
●「拿弗他利」:字义是「摔角」,此支派分到的土地在加利利西面。
◎ 15:29 记载的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被亚述人掳去。亚述的文献记载提革拉毗列色三世自己说是他立何细亚替代比加的。当然,有可能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命令何细亚杀死比加并取代之。――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提革拉毗列色(Tiglath-Pileser ):( 更正确的拚法应为Tiglath-pileser,参:亚述文Tukulti-apil-es%ar(ra ))及(26节 )、的 Tilgath-pilneser 应当只是希伯来文不同的拚法374。
以云(Tell ed-Dibbi^n )、距其南方十四公里的亚伯伯玛迦(T. Avel BetMaakha )、及夏琐(T. el Qedah] )乃是一连串的坚固防御城,位于往南直抵以色列的路上。这些地方于犹大早期呼求帮助时被亚兰人所占领。夏琐的毁坏程度(VA )显示一陶瓷碎片上刻着 lp{qh] smdr(「给比加 semader[-oil]」 IBD p.1181 )。亚述人由西上达基低斯(Abu Qedes 靠近米吉多 而非米伦湖以北的 Tell Qades )及亚挪(亚柯东北的 Yanuh ),切断了以色列人北上向亚兰人求助的可能性。因此加利利及基列全地都失守,以色列人被迫退守「以法莲」山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比加取得北国王位后,走自己的路线,和亚兰王联盟对抗亚述、并强迫犹大国加入。犹大未允,以色列武力相向。
这是先知以赛亚和弥迦在犹大工作期间。
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19节注 )应犹大王之请,发兵进攻以色列,深入加利利和基列,以解犹大之危。军队所至,庐舍为墟,并掳去不少百姓,后挥戈攻大马色,杀了利汛,掳走其民。北国国土被侵,百姓被掳,盟邦亚兰已亡,国运岌岌可危,时为主前732年。十年后,以色列国终为亚述所灭。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这里所提到的地方皆属北加利利一带。
――《串珠圣经注释》
比加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来: 提革拉毗列色在B.C.744-727的在位期间多次远征周边国家。他在B.C.743年首次远征亚兰,并从亚兰王利讯和以色列王米拿现收取了庞大的贡品(19节 )。之后在B.C.735年,以色列王比加和亚兰王利讯组织反亚述同盟,攻打了犹大,犹大王亚哈斯便向亚述请求了救援。提革拉毗列色便在B.C.734年进攻了巴勒斯坦全地,并占领了以色列的大部分城邑。他又在B.C.733-732年大举进攻了大马色。有关他的出征路线请参考的地图。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乌西雅的儿子约坦二十年,以拉的儿子何细亚背叛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击杀他,篡了他的位。」
●「以拉」:字义是「橡树」。
●「何细亚」:字义是「拯救」,与「何西阿」相同。――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何细亚(「救主」 )一名亦出现于提革拉毗列色之编年史上:「他们推翻他们的王比加(pa-qa-ha ),我立何细亚(a-u*-si-~i )为王治理他们。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贡银十他连得金子及一千(? )他连得银子,并将他们带到亚述。」376列王纪的记载显示这是广泛的革命,而亚述历史的记载则强调他们在此变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述王没有杀以色列王比加,杀他的是何细亚。此人为北国中的亲亚述派。据亚述史料,何细亚得登王位乃获亚述支持,这是以色列国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纂位。何细亚王朝只维持了九年,为北国最后一位王。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何细亚是北国以色列的末代君王。
――《灵修版圣经注释》
【】「比加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以色列王利玛利的儿子比加第二年,犹大王乌西雅的儿子约坦登基。」
●「约坦」:字义是「耶和华是完美的」。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 与乌西雅同时代的先知有──】
在比加作王一年以后,犹大王乌西雅(又称为亚撒利雅 )逝世,先知以赛亚看到神的圣洁,又看见以色列将来败亡的异象。详情见以赛亚书第6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约坦(「耶和华是完全的」 )于十年的共同执政后,于比加第二年开始独力统治,他的统治共长达十六年。他母亲的出生地被省略未记,可能是因为撒督的祭司头衔暗示应指耶路撒冷。将她的名字读成耶路沙。一块在以拉他(以旬迦别 )出土属于约坦的印,显示有携带风箱者,显出当时在亚拉巴铜工业之重要性。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当北国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濒临灭亡之际,在南国犹大约坦结束摄政,正式登上了王位。根据历代志下27章的记录,有关他的事迹可总结如下:①修建事业(35节 :作为信仰耶和华神的标志,约坦建了圣殿的上门,修缮和新建了几个城邑,并建筑高楼以防备外来的侵略。此举对内来讲是宗教的振兴政策,对外则是强国政策。而关键是他的这些事业均以对神的信仰为出发点,所以才得以成功。②与亚扪的战争:约坦在与亚扪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从而收取了3年的贡品。关于取胜的原因,历代志的作者认为,是因为他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6节 )。可见真正依靠神,并行正路的人,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混乱,有神作他的避难所。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
约坦作犹大王:在犹大方面,约坦接续父亲亚撒利雅(即乌西雅 )作王,依然行神视为正的事。
――《串珠圣经注释》
【】「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亲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儿。」
●「耶路沙」:字义是「霸占者」。
●「撒督」:字义是「公义」。身份不详,有人认为他是祭司,所以其女儿耶路沙的出身也就不多加说明。不过这指是一种臆测。――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处说约坦作王十六年,但30节则说他在位二十年时,何细亚弑以色列王比加后纂位。其间的四年出入应为他与父亲乌西雅(即亚撒利雅 )共同主政。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撒督」:属祭司家族。
――《串珠圣经注释》
【】「约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亲乌西雅一切所行的,」
【】「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约坦建立耶和华殿的上门。
●「邱坛」:原文是「高处」、「高地」、「山脊」。以色列人迦南之后,仿效当地的习惯,在山冈的高处建立祭坛敬拜神。
●「献祭烧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烧祭物」。
◎一般认为此时这些邱坛还是用来敬拜神,不过到了后来有些邱坛就变质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上门」:可能是指圣殿东北的便雅悯门 亚 14:10 ,或便雅悯高门 耶 20:2 。事实上 代下 27:2 记载约坦不进入圣殿,但他还是注意到并积极去满足圣殿的需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上门」于原文与的「高门」为同一字,是圣殿朝北之门,又名「便雅悯门」。
——《串珠圣经注释》
重建的上门可能是圣殿东北的便雅悯门,亦即所载面向北边的便雅悯高门。历代志作者加上其他的建筑事工,例如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在犹大山上建造城邑,在树林中建筑营寨和高楼,这是当时防御叙利亚/以法莲工事之所需。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上门”。在圣殿的北面。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上门”为圣殿向北的“便雅悯高门”,。记有约坦王的一些建设工程。建殿宇的上门,加强俄婓勒城上的墙和国中其他的防御,都是为了对付亚兰王和以色列王的联合攻势的措施。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上门」:于原文与的「高门」为同一字,是圣殿朝北之门,又名「便雅悯门」。
――《串珠圣经注释》
【】「约坦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纪上。」
【】「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使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去攻击犹大。」
●「利汛」:字义是「稳固」。
◎这时候北国与南国的战争,已经不像一开始两国追求统一,而是北国把南国当成一个邻国来侵略了。
◎当时因为约坦不愿意加入亚兰和以色列同盟去抵抗亚述,于是亚兰和以色列就联盟攻击犹大。事实上同一时间非利士与以东也一起起兵攻击犹大,正好约坦也去世,亚哈斯向亚述求援解围。――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利汛和比加开始攻击犹大,此节乃对35节的解释,到了亚哈斯时代才发展成为全面的敌对,但约坦知道他父亲时代耶路撒冷被侵一事的影响,因此没有掉以轻心。利汛(Rezin )乃亚兰/大马色最后一位君王,在亚述编年史及以赛亚书,,中均有提及此名。此名另一拚法为利逊(Rezon ,有解经家认为这是一个头衔(参ro{ze{n 「统治者」 ),亚兰不止一位王拥有此名。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约于主前七三八年记录 Ra-hi-ia-nu 之名(Rahya{n Razyo^n 亦即Rezo^n 以前被误读为 Ra-s]un-nu )于一进贡者名单中,排名于撒玛利亚的米拿现之前377。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以及都将亚兰王利汛和比加攻击犹大国,说是亚哈斯作王时的事,证明约坦和亚哈斯在位的时期必有重迭,亦即父子二人有一段时期同时主政。33节说约坦作犹大王16年(主前750-735年 ),亚哈斯作王应为主前750-740年。约坦可能在主前735年逊位给其子亚哈斯。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亚兰与北国合攻犹大的事件,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约坦与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祖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亚哈斯接续他作王。」
●「亚哈斯」:字义是「他已掌握」。――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十五章 )】
1以色列国内弑君篡位的流血政变和列国的战争,使你对现今国际政治舞台有什么联想?你对人类历史有什么体会?
2以色列这段历史和各君王的表现,与他们起初要求撒母耳为他们立王时,耶和华对他们的警告,有什么关系?本章37节说明神和人类历史的关系,这对你的生活有何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 在事奉中怎样跟随主,效法主的榜样?】
亚撒利雅虽然建树良多,但未能将邱坛除去,就是犹大设立异教庙宇的地方。他父亲亚玛谢与祖父约阿施也未能清理邱坛。他从小就留意仿效前任贤王的所作所为。他的父亲与祖父虽然已算是贤君,但在关键之处仍不足以为表率。要想免受不良影响,必须选择好的榜样。主基督是完美无瑕的榜样。不管你背景如何,受过何种教育,你都可以效法主基督的榜样,一心一意地照祂的行事为人而活,努力向上。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为何以色列各王都效法耶罗波安,使百姓犯罪呢?我们如何与罪的传统抗争?】
【罪根与恶果】撒迦利雅是个昏君,他鼓励国民犯罪及敬拜偶像。罪恶在我们生活中是严重的事,鼓励别人犯罪不顺服神,更是罪大恶极。我们若影响别人,使人败坏,是罪责难逃的。必须小心,千万不要罪上加罪,因为这不但伤害自己,由于鼓励别人犯罪,也使他们受伤害。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耶户王朝的第三代,耶罗波安二世,是英武有为的王。他四十一年的统治,是北国以色列最长久的安定时期,因而国势强盛,经济起飞。这是出于神的恩典和怜悯,给败坏的以色列最后的机会,正如祂在回光返照的犹大国,赐下约西亚王的复兴。只是从耶罗波安一世开国以来,北国十支派也建立了一个“罪统”,虽然迭经篡夺递替,也经过复兴,却没有更改,从分裂建国,一直流传到亡国被掳,就是拜金牛犊的罪。圣经似乎厌恶提到那事,常说“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智者所罗门的观察,果然不错:“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
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有声有色,并没有能拯救以色列。以后,就越过了回头的机会,急速的走下坡路。
耶户王朝传到撒迦利雅而止,被沙龙所篡。一个月后,以暴易暴,米拿现武装叛乱,从他的根据地得撒出发,夺了撒玛利亚城,杀了沙龙,并一路杀去。“那时,米拿现从得撒起,攻打提斐萨和其四境,击杀城中一切的人,剖开其中所有的孕妇,都因他们没有给他开城。”他的残暴过于外邦仇敌;他唯一的律法,是“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虽然,周围的环境,国内的条件,是部分决定国家兴亡的因素,但开国君王耶罗波安,有领导全国敬畏神的机会,他却背离耶和华,建立了拜金牛犊的“国教”,成了北国以色列的附骨之疽,总不能除去。在政治上,他们则仰望亚述的威势,曲意奉迎,却不肯回转倚靠神。亚述王来支持米拿现作王的代价,是索要贡银;耶罗波安二世安定发展的业绩,造成了六万富户,竟各出五十舍客勒银子,搜刮穷尽,作为一千他连得的赔款。还不止此,亚述又来掠地掳人,不止息的欺压。这都是背叛神的苦果,也是亡国的先声。
历史上创业立国的人物,大都是英才。不过,他们所留下的传统,不论是好是坏,同样的可以存之长久;他们的脚踪或正或邪,后人都将追随他们踏出的路径。耶罗波安留给他的国家,是偶像崇拜和咒诅。我们要跟随主,谨慎所行的脚步。── 于中旻《列王纪下笺记》
【,18,24,28「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本章预言北国最后的败亡。由于人民的腐败与混乱,以后成为亚述轻而易举的掳物。以后王位只成为傀儡的政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朝代不断地更迭。四次曾提及他们随从耶罗波安的罪行,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二百年前撒下的种,最后必须收成,导致国家的败落。所以归纳来说:罪既长成,就生出罪来。
在论述以色列国的史实,曾有十二次论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当时他设立牛犊的偶像,无非谋求政治的策略。但这事既违反了神的律法,道德的错失也必导致政治的错失。房屋的根基若经不起考验,必定站立不住。以色列的国度必然倾覆,日后只是证实那沙土般的根基,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
为什么耶罗波安被称为「尼八的儿子」?为什么父亲必须负责儿子的事?但是父亲必须负责,儿子的罪他怎可置之不理呢?也许尼八曾管制儿子,要他敬拜神;但是也可能父亲没有留下好的榜样,才会有这样的后果,父母是在有责任帮助儿女敬虔,在主的道上养育他们。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从米拿现的残忍表现,也可看出他的人品──】
米拿现和他先前的列王一样,“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作君王的竟会留下这样可怕的臭名!国家元首对国民影响极深,他们的榜样和政府架构,可以鼓励人民敬畏神,也可令民众离弃神。优秀的领导人不会阻碍别人信靠神过敬虔的生活。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约坦有何功过?能不能相抵?】
约坦作犹大王虽有不少政绩,但是他未能完成最重要的事──除去邱坛,显然违背神的第一条诫命。我们也可能和约坦一样,一生做了不少的善事,却忽略了做最重要的事。即使我们一生行善顺从神,但是如果在最重要的事上犯错,也是无益。真正信从神之人,要凡事都将神放在首位。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