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希西家临危不乱,对神忠言,谦卑地来到神面前,求先知向神祷告。
看注及.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撕裂衣服,披上麻布」:是自卑及悲痛的表现(参串2- 3 )。
――《串珠圣经注释》
撕裂衣服,披上麻布: 请参考及本;18:37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
希西家求问以赛亚:希西家面对敌人的威吓,便去求问耶和华,差人叫以赛亚代祷。以赛亚安慰他,指出亚述王必会退兵,并且被杀。
――《串珠圣经注释》
【】
本文记录了希西家面对亚述的宣战,如何克服危机,整顿混乱时局的过程:①谦卑自己,进神的殿(1节 ):他撕裂衣服,披上麻布,以此在神面前谦卑自己。而且他没有去找谋士或军长,而是进了神的殿。这就是面临危机或困难的人所应采取的首要步骤。因为神施恩与谦卑之人,,,而且不会离弃寻求神的人。②求先知向神祷告(4节 ):先知的预言就是神的旨意。因此希西家求以赛亚向神祷告,是为了寻求神的旨意。可见希西家决心忠于神的旨意。与之相似的例子是,当时以色列和犹大的联军去攻打以东的途中,在旷野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时,犹大王约沙法为了克服危机而寻求过先知(3:4-27)。信徒也要如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立足于神的道,并依靠神的旨意,而不要灰心,。③他自己也祷告(14-19节 ):希西家率先示范,在百姓面前向神祷告。而且祷告的内容虽然简短,但却有很深的意义。i.承认神是天地惟一的主宰(15节 )。亚述打败的列国的神是假神,而惟有耶和华是天地之主宰。可见希西家深信神会从亚述的手中拯救犹大。ii.求神拯救自己(16-19节 )。即呼吁神惩罚亚述,以示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神。这一呼吁与以利亚为了对抗巴力的先知,在迦密山顶向神祷告的内容相似。也就是希西家虔诚的信仰使犹大不动刀动剑,而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强大的亚述。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使」家宰以利亚敬:「差遣」。――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先知以赛亚一生在南国犹大侍奉,是王室信任的先知;他说的话甚具影响力。以赛亚不主张向埃及求助,反对和埃及结盟,。本书首次提到他,但早在乌西雅、约坦和亚哈斯王时,已很活跃。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基路伯是大能的天使。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记舍伯那】
舍伯那是希西家年间一位高级官僚。他曾作王室的「家宰」,其职事不明,但可能是政府中地位最高的大臣。经文多次提及这官职,一系列的官印和它们的封泥都反映其存在(见耶三十二的附论 )。舍伯那后来降级为文书或书记(相信是由于某种丑闻 )。耶路撒冷附近发现了一个古墓,其中有部分的人名(结尾是耶和华 )和王室家宰的官阶。部分学者相信这是提及的舍伯那之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急难」:字义是「艰难」、「困难」。
●「责罚」:原文是「指责」、「争论」。
●「凌辱」:原文是「藐视」、「凌辱」、「亵渎」。
●「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原文是「婴孩将要从子宫出来」。
◎「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表示这是很危险的状况,婴儿跟妇人的生命都遭遇危险。――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妇人没有力量生产,大概是当时通用的谚语,比喻痛苦无助的情景。
――《串珠圣经注释》
【】
本文是希西家向先知以赛亚传达的话,可分为三个内容:①人的能力已达到了极限(3节 ):绝望之人的心已死。但信神的人绝不会如此,因为靠着那加给力量的,凡事都能作,。②亚述军长亵渎神(4a节 ):希西家再次记起了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恳求神为他自己名的缘故拯救犹大脱离绝境。非利士的军长歌利亚也曾因亵渎神的名而被少年大卫所杀。③恳求先知为余剩的民祷告(4b节 ):46个城邑已被亚述占领,如果犹大也灭亡的话,那么不仅以色列的12支派全部沦陷。更重要的是神要坚固大卫之位的应许将落空。希西家用“余剩的民”表达这种危机意识。他深信神不会抛弃他们,立约的神是信实的。这一信仰在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企图除灭大卫后裔时,祭司耶何耶大把约阿施藏起来,继承大卫王位的事件中也充分地反映了出来(11:1-12)。因此信徒要坚信以神的道为根基的信仰必能战无不胜。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或者耶和华你的神听见拉伯沙基的一切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神的话,耶和华你的神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发斥责」:「责备」、「判断」、「判决」。
●「余剩的民」:原文是「存留的剩余」。
●「扬声祷告」:原文是「举高祷告」。
◎「余剩的民」:亚述攻击到只剩下耶路撒冷城,的确目前存活的犹大人都算「剩下」的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永生神”,跟至35节那些不存在的神形成对比。参看的类似对比。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余剩的民」:指当时困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参本章30-31 ),与以赛亚书所提的「余种」,有别。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亚述王的「仆人」:以赛亚不用「元帅」,而用「仆人」、「侍从」来描述亚述的狂妄使者。原文是复数型态,翻译成「仆人们」。――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仆人」:原文与「臣仆」不同。此字可指「下人」。
――《串珠圣经注释》
不要惧怕: 这是圣经的独特用语,是神要求自己的百姓在他里面平安时所使用的话语,向信心之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书亚说过,在新约中为了安慰信徒也多次说过,,,。神之所以要信徒“不要惧怕”,是因为神与信徒同在,会守护和引导信徒。所以信徒要铭记神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并象约书亚一样要刚强壮胆地应对所有的困难。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 )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风声」:「消息」、「报告」。
●「我必惊动他的心」:原文是「看哪,我必放一个灵在他里面」或「看哪,我必给他一个敌对的灵」。对照上下文后,用前者的译法,意思是「放一个灵在他里面,使他听到消息后心意改变,转回本地」;用后者的译法,则是「差遣一个敌对的灵来攻击他」。多数的英译本(包括NIV、RSV、JPS )采用第一种译法。这句原文是的顺序分别是四个字:「hen」(SH2005 ):原文是「看哪」。「nathan」(SH5414 ):原文是「给」、「放置」、「设立」。「be」(SH9002 ):原文是「在…里面」、「在其中」 、「敌对」(这个介系词其实很少用「敌对」的意思 26:17)。「ruwach」(SH7307 ):原文是「灵」、「风」、「气息」。
● 19:7 是说神要让亚述王(原文是单数 不是指亚述王的使者们 )回去本地,倒在刀下。这个预言在公元前681年实现,如 19:37 所记载。
◎神要希西家不要「惧怕」,其实这样的状况还真的很可怕,如果我们遭遇这种状况,真的能够不怕而信靠吗?――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以赛亚的预言(20-34节 )提及亚述将自犹大及耶路撒冷(8节 )撤军,并预告西拿基立将于二十年后(主前六八一年 )被暗杀,此乃他亵渎耶和华而招致的刑罚。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预言,采用心理攻势的亚述王西拿基立,自己要为“风声”所困,回师北返。这风声可能是国内有变,也可能是埃及王特哈迦率军来援(埃及此时由尼罗河上游的埃提阿伯〔即古实〕人作王 )。据西拿基立的记录,他放弃耶路撒冷,调大军在以革伦附近的平原上迎战埃及,把埃及人打败。
西拿基立回国后为自己的儿子刺杀,应了以赛亚所说“倒在刀下”的话(37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风声」:或作「报告」。
――《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惊动他的心: 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此句很难理解。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胆怯的灵,畏惧的灵,神以此惊动他的心。西拿基立可能是听到有关亚述军队的传闻后,受了很大的打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原来他早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
西拿基立进攻立拿(位于迦特及拉吉之间 可能就是 Tell Burnat )409,目的可能是为了要防止埃及人派兵前往耶路撒冷。尼尼微出土的亚述浮雕显示犹太人约于此时由拉吉被掳。
──《丁道尔圣经注释》
“立拿”。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立拿在拉吉附近,靠近非利士地边界。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全节或译作「当(或由于 )拉伯沙基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他便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
「立拿」:位于拉吉之北约十六公里(十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西拿基立攻打立拿】
立拿位于犹大的萨非拉,城堡拉吉东北八哩;大概是贝达丘废墟或(再往西行5哩的 )博纳特遗址。这城筑于泽塔干河畔,把守海岸通往希伯仑的最佳途径,因此极具战略价值。亚述年表描述西拿基立围攻迦特和亚西加,而尼尼微的浮雕壁画主题则是拉吉之围。立拿也是在这附近,显示亚述王正逐步逼近心目中的猎物:耶路撒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述王再威吓犹大:亚述王由拉吉上立拿,从那里再派使者劝犹大投降。 由于9节的特哈加在主前七○一年仍未作古实王, 再加上此段似乎重复18:19-35之内容,一些学者认为19:9之后的经文是记载十三年后 (主前六八八年 )的另一次战役 (18:16,18:17)。 但史载特哈加在主前七○一年时已代表当时的古实王(特哈加的兄长 )外出作战,所以此段仍可能是指同一次战役。
――《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了亚述王听到传闻后,开始动摇的情景。但亚述王并不知道这是以赛亚预言的应验,还再次派使者威胁耶路撒冷的百姓。可见无知的人就会靠人的力量装腔作势,却不知胜败已定。撒但也同样不明白因基督的救赎而自己的命运已定,而顽固地叛逆神,作最后的挣扎,。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亚述王听见人论古实王特哈加说:“他出来要与你争战。”于是,亚述王又打发使者去见希西家,吩咐他们说:」
●「古实王」:其实就是埃及王,可能是埃及二十五王朝的第六名法老。这个王朝是由上埃及的古实人建立的。
●「特哈加」:字义是「他寻找敬虔人: 他寻找等候的人」。此时特哈加还不是法老,直到公元前690年才成为法老,此段写作时间应该在公元前681年以后,因此会称呼特哈加为王。
●打发「使者」:原文是复数型态的「使者」。表示派遣不只一个使者。――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特哈加”。若这里是描述主前701年西拿基立对犹大的一次战役,当时特哈加只是一名将军;虽然经文称他为王,但那是后来的事。假若(尽管可能性较低 )那里是两次不同的战役(在中间相隔十三或十四年 ),特哈加便是王。无论如何,这个从埃及而来的威胁使西拿基立催促犹大快快投降。“古实”是今天埃及南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北部。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古实」:位于埃及尼罗河之北部。亚述王大概是为了埃及的威胁更加迫切地要使犹大投降。
――《串珠圣经注释》
古实王特哈加: 位于尼罗河上游的特哈加王国于B.C.700开始将其势力逐渐扩大到了埃及,因此与当时企图控制埃及的西拿基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特哈加】
特哈加(努比亚语塔哈尔卡〔Taharqa〕 )是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古实籍君王(主前690~664年在位 )。有关古实的地理位置,可参看:的注释。虽然经外文献未有左证,圣经中「古实王」可能是他仍是太子之时所得的称号。他在埃及大事建筑,修筑庙宇,重建孟斐斯(他的首都 )、底比斯、纳帕塔(Napata )的城墙,并且在埃及各处留下无数碑文。主前六七四年以前特哈加在黎凡特从事多场战役。该年亚述王以撒哈顿进攻埃及,但被特哈加击退。然而以撒哈顿三年以后攻取了孟斐斯,埃及王只得向南逃亡。主前六六六年亚述军再度入侵,逼使他逃往努比亚。他在主前六六四年驾崩时仍是公认的埃及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是给希西家的第二个信息(又打发 )与之数据源不同,但并无矛盾之处。MT 作「回去后又打发」,强调其重复,1QIsa(及希腊文 )读为「当他听见后(参7节 )便打发」,都是大同小异。这封信显示西拿基立的态度越来越骄傲,可能也因压力而越来越心急,并非如有些解经家所说,认为这段经文是后来一位编者所添加的神学评语。请注意这里所使用的是亚述人标准的书信形式:「你们对……如此说」。他的立场仍然是相信神不能够拯救耶路撒冷城。「你怎能如此听凭你的神欺哄你?」(R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对犹大王希西家如此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说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欺哄」:「欺骗」、「诱惑」。亚述王居然说神欺骗、诱惑希西家,很可能以赛亚的预言已经传到亚述王耳中。――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本节记录了亚述王攻击希西家的信仰。他攻击希西家的原因是,希西家不顾军力处于绝对劣势,依然坚信耶和华神,始终拒绝归降。如果当时希西家果真如西拿基立所愿,放弃了自己的信仰,那么西拿基立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耶路撒冷,这样一来也可以把兵力集中到与特哈加的战争中。今天撒但也用同样的方法攻击信徒的信仰,试图使之归降,,,。对信徒来讲信仰的考验是最大的考验,但同时也意味着撒但黔驴技穷了。耶稣也经受了这一考验,最终以复活战胜了撒但。因此当信徒受到试探和攻击时,要以坚固的信心去战胜撒但,。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难道你还能得救吗?」
●「尽行灭绝」:「完全地毁坏」、「完全地毁坏」、「为了毁坏奉」。旧约用这个字来形容神要求以色列人进迦南消灭所有的迦南人。亚述也是这样对待他所征服的国家。――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处列出遭亚述人尽行灭绝(希伯来文h]e{rem 「灭绝」或完全毁灭 RSV )之国家。及城市名单提醒读者,以色列人并非惟一在战争时采用此方法的国家,。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列祖所毁灭的,就是歌散、哈兰、利色,和属提拉撒的伊甸人,这些国的神何曾拯救这些国呢?」
●「歌散」:字义是「切断」,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 在幼发拉底河靠近中游之处,流亡的以色列人被安置在这里。王下 18:11 。
●「哈兰」:字义是「交叉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旦亚兰。
●「利色」:字义是「热石」。位于幼发拉底河以南,哈马东北。
●「提‧拉撒」:字义是「亚述的山丘」,位于美索不达米亚。
●「伊甸」人:字义是「乐趣」(SH5729 ),跟「伊甸园」 (SH5731 )相近,可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西北部。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歌散」(Tell Halaf )于主前八○九年被亚述攻陷;
「利色」可能是指大马色东北的 Rezafeh,于主前八四一年城陷;
「伊甸」乃亚述的一省 Bi{t-Adi{ni,位于哈兰以南,提拉撒可能为其一城,亦即位于幼发拉底河岸的 Tell Assur 或 TellBassar。这些都是亚述的丰硕战果,是为巴勒斯坦人民所知的。有关第13节的其他地名,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散”:看注。“哈兰”:看,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为往叙利亚商道上的重要贸易中心,主前1100年即属亚述帝国。“利色”:介于幼发拉底河南和哈马的东北之间。“伊甸人”:住在哈兰南边的居民。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此节所提的地方位于亚述之西,近叙利亚边境。
「伊甸」:即的「伯伊甸」。
――《串珠圣经注释》
【】
详述西拿基立从前的战绩。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列国名单】
歌散位于叙利亚,以色列人被外迁至此。哈兰在歌散以西,在今日土耳其境内,巴利克河河畔。利色(又作拉萨帕〔Rasappa〕 )最有可能是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畔,埃玛尔以东,马里以西,后来成为亚述一省省会的城市。叙利亚西北部名叫比特阿迪尼(伊甸 )的亚兰部落从前被撒缦以色三世(主前858~824年在位 )征服,并且被迁往提拉撒定居。后者最有可能是今伊拉克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 Range )迪雅拉河(Diyala River )附近的蒂尔亚述里(Til-Ashshuri 意即「亚述人丘」 )。哈马和亚珥拔都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在位 )所攻取的主要亚兰城邦,位于叙利亚。西法瓦音暂时考证为尼普尔南面的西皮拉尼,但叙利亚的沙巴伦仍是另一个可能。希拿和以瓦位置不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哈马的王、亚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哈马」:「堡垒」,位于叙利亚北部。
●「亚珥拔」:「我必得伸展 (或得支持 )」,也是位于叙利亚北部。
●「西法瓦音」:「两个 Sipparas」,位于巴比伦北方。
●「希拿」:字义是「烦恼」,位于美索不达米亚。
●「以瓦」:字义是「废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
◎显然亚述王认为战事拖长会增加他被埃及攻击的危险,而拉伯沙基撤军恐怕会让犹大心存侥幸,所以他希望利用书信继续发动心理战攻击犹大,让犹大早日投降。――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此节所提及的地方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看完了」:原文是「大声朗读」,不仅仅是「看完了」。这样做应该是为要读给其他的臣民听见。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看注及。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书信」:上次亚述王派使者在城外大声呼喊,今次以书面作为对犹大的最后通牒。
――《串珠圣经注释》
【】
希西家在这个充满稚子之心的祷告里,承认神的主权(15节 ),提到西拿基立对神的藐视,并其它神明软弱无力(16~18节 ),并且恳求神加以拯救(19节 )。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求告耶和华:希西家求神鉴察他的处境,并救犹大脱离亚述的威胁,藉以证明耶和华不像假神无能为力。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你是天下万国的神,你曾创造天地。」
●「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原文的顺序是「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坐在二基路伯上的」。
●「基路伯」:一种保护神宝座、四张脸四个翅膀的天使,参出 25:19-20结 1:5-14代上 28:18 。
●「天下万国的」:原文是「整个地上国度的」。
●「创造」:原文是「做」、「制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坐在二基路伯上,亦即与祂的子民同在,见:,。这个祷告的灵感可能来自圣殿,也可能来自以赛亚的经历。唯独你是神(参吕译 ),因为祂的统治遍及普世,也是普世的创造者。
──《丁道尔圣经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上基路伯是有翼的活物,与以色列的约柜和耶和华的临在有关。耶和华在天上出行时,也有基路伯随同。亚述的神话文献称之为卡里布(Karibu ),即天使性的代求者。他们在亚述艺术中以各种复合生物的形态出现,有一个或多个面孔(人、牛、鹰、狮 ),两条或四条腿。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其实是在施恩座之上,二基路伯则在两旁,。
――《串珠圣经注释》
【】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 为了帮助信徒对祷告的理解,在此对祷告的要素和形式作简单的说明。①祷告的要素:信徒祷告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i.敬拜与赞美:这是荣耀垂听我们祷告的神的名,也是我们信徒的本分,相当于主祷文中的“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ii.与悔改,,:悔改等于打破神与人之间的隔墙,,因为承认自己的罪,就是在神面前谦卑自己。这相当于主祷文中的“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iii.恳求与祈愿,,:要注意的是,祷告时不仅要讲明自己的意思,更是要求神的旨意。这相当于主祷文中的“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iv.为他人代求,,,,,:信徒为自己祷告固然重要,但也要经常为他人祷告。v.感恩:是指相信神必然应允而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②祷告的形式:i.屈膝祷告,,,,,,,,。ii.站立祷告,,。iii.低头祷告,,12:27,34:8)。iv.希西家的祷告(14节 20:2)。v.以利亚的祷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神的话。」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它。」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独你耶和华是神!”」
●「知道唯有你」:原文是「知道因为唯有你」。
◎ 19:19 希西家的信心,应该是来自他相信 19:6-7 中神的应许。所以他勇于请求神实现他的应许。――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求你救我们(「拯救我们」 RSV )能蒙垂听的惟一管道便是向荣耀的神发出这一呼求。「惟独你耶和华是神」被称为是「标准的承认公式」,我们不需要因为以西结书中应当常常使用此句,却从未以此形式出现过,,而视此为被掳后时期之用法。这是求神向人彰显祂作为的祷告根据。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就打发人去见希西家,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我已听见了。’」
【】在回答中,神向希西家保证:(1 )西拿基立只是神手里一件工具(20~28节 );(2 )有一群余民将得以存活(29~31节 但他们会失去两年的收成 );(3 )耶路撒冷不会落在亚述人手里(32~34节 )。关于西拿基立作为神的工具的说法(25节 ),参看至19节。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以赛亚预言亚述必败:耶和华答允希西家的祷告,藉以赛亚宣告亚述王必蒙羞引退。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锡安的处女」:原文是「锡安的处女女儿」。
●「嗤笑你」:「嘲笑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耶路撒冷及其居民被拟人化称为毫无防卫能力的处女。「摇头」(RSV NIV 作「甩」 )乃表示轻视的姿态,。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处女」与「女子」:乃代表当地的居民。
「摇头」:表示羞辱和讥诮(参串28 )。
――《串珠圣经注释》
锡安的处女: 希西家以后直到耶路撒冷灭亡之前,先知常用这种拟人化方式称呼耶路撒冷,,。即把在频繁的外来侵略中,直到希西家为止未曾被占领过的耶路撒冷比喻为处女。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
【】「你藉你的使者辱骂主,并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山顶,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我必上极高之处,进入肥田的树林。」
此处的希伯来文极为难解。上山顶可与亚述年谱中所记载去到高不可达、无人曾经登上的山区之夸口相比。NEB 作「我将我的战车开上高山」,加上「且大行奇事」(并非 MT 而只有一些 LXX 抄本 )。砍伐其中……的香柏树乃军队要进入黎巴嫩地区的快捷手法。极深之处或「极远之角落」(REB )或高处,「最稠密的树林」(RSV 「最好的树林」 REB ),是从 MT「他的迦密山树林」修订而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极深」:或作「极高」。
「极高之处」:原作「最远之住处」。
「肥田」:或译作「最佳」。
――《串珠圣经注释》
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进入肥田的树林: 亚述军队进攻巴勒斯坦地区时,有砍伐山区树木的习惯。其目的除了害及百姓,使之陷入困境之外,也为了获得建筑用木材。在本节中特别提到伐木的情节,实际上是一种暗喻。即,“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是荣耀神之创造的证据,而砍伐这些树木就意味着毁坏这些树木所象征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繁荣与荣誉。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
以赛亚在此变换措词,意指亚述王西拿基立的自夸。穿越难行的山隘,砍伐高大的树木,以食水供给军队,是主前第九至第八世纪的亚述年表一再出现的题材。西拿基立自称曾经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用来建筑尼尼微的王宫和政府大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19:23-24 应该是历数亚述王的战绩,说明亚述征服过的地区。 则是神用造物者的身份来指责亚述王不知道自己仅仅是神的工具。
◎ 19:23-24 的记载也出现在公元前8-9世纪的亚述年表。西拿基立自称曾经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用来建筑尼尼微的王宫和政府大楼。――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我已经在外邦挖井喝水,我必用脚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
「被围之城的所有河流」(ma{s]a{r AV )可能较我必……踏干埃及的一切河更近于 MT 原意,因为希伯来文原文中并没有埃及(mis]rayi^m )一字。除了希罗多德提及西拿基立曾扺训(II.141 )以外,并没有任何史迹记载亚述于当时进入埃及,因此大部分解经家视此为夸大之辞。但因为经文中有「一个碉堡的河流」(ma{s]o^r ),另外有解经家指此为地点不详的 Mis]s]o{r(亚马拿泥版 ),或较不可能的 Mus]ri 412。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说:‘我早先所作的、古时所立的,就是现在藉你使坚固城荒废,变为乱堆,这事你岂没有听见吗?」
●「变为乱堆」:原文是「成为毁成断垣残壁的石堆」。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是一幅彻底摧毁的景象,有防御工事的坚固城被践踏成为石堆(NIV )或「成堆的乱石」(NEB、REB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作」:或作「所命定」。
――《串珠圣经注释》
【】
指出亚述王其实是神的器皿,神是借着他的强暴成就自己的计划。
――《串珠圣经注释》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惊惶羞愧。他们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顶上的草,又如未长成而枯干的禾稼。」
●「房顶上的草」:房顶上会铺一层薄土来保持阴凉并挡雨,下雨后植物会在上面发芽,但因为土薄无法保水,一等沙漠的热风吹来,植物很快就枯萎死亡;用此比喻被亚述攻击的国家毫无招架之力。
●「又如(田间 )未长成的禾稼」:死海古卷作「被东风刮散。你站起」。――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些象征脆弱不堪一击:「膀臂缩短」(MT ,力量甚小。房顶上未成长便已枯干的草或「东风未来以前」(REB 的比喻与1Qis@古卷中的比喻一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青菜」:原作「青绿的植物」,通常指易枯干的花草,是软弱无力的象征。
「又如...... 禾稼」:原文仅作「未长成而枯干」,指生长在房顶上的植物,因没有根而不能长成。
――《串珠圣经注释》
野草: 这是圣经中表示弱小时常使用的比喻,102:11,。“青菜”指“嫩草”,是每年3月份春雨过后长出的青草。“房顶上的草”是指比野草更稚嫩的草,还没有长成而枯干。犹大地方因在房顶上铺一层土,所以会长出一些草。另外,“禾稼”一般比野生的草更容易枯干。可见受神惩诫的百姓必然变得无力。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
古卷中的的同一段经文在「你坐下」(NIV作「留下」 )之前加上「你起来」。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坐下」:或作「你的住处」。
――《串珠圣经注释》
【】「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话达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钩子钩上你的鼻子,把嚼环放在你口里,使你从你来的路转回去。’」
●「钩子钩上你的鼻子」:亚述的文学和石碑中常常用这样的描述,考古发现一个石碑描绘以撒哈顿用绳拉着穿在唇上的环子,拖带推罗的巴力和埃及王特哈加。以赛亚是用亚述人熟悉的意象来描述神管制亚述王的行动。
●「嚼环放在你口里」:「把缰辔放在你的嘴唇」,显示神是骑士而亚述只是马,被骑士控制。――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据亚述人的石碑所记,他们用钩子钩住俘虏和奴隶的鼻子,以防逃走,是历史上最残忍的一个民族。先知宣告,将来会有人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钩子」和「嚼环」:是当时猎人用以制服猛兽的工具;另一方面,以钩子钩鼻,亦是当时亚述人对待战俘的习惯。
――《串珠圣经注释》
在古代亚述地区出土的碑文如实地反映了当时被掳的君王的形象。神按人所行的报应人,因此在此也警告他们残忍的行为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钩上鼻子】
这意象在亚述文学和图像中也有对应的例证。叙利亚津吉尔利(Zinjirli )一个石碑描绘以撒哈顿用绳拉着穿在唇上的环子,拖带推罗的巴力和埃及王特哈加。亚述巴尼帕又自称曾用尖利的工具,刺穿(以实玛利王 )乌阿特(Uate' )的双颊,把环子穿在他的颚骨上。同样,以赛亚也是模仿嘲弄亚述的作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哪,我赐你们一个证据: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证据」:「记号」、「神迹」、「兆头」。此处应该是指「神迹」。
●「自生的....自长的」:表示农田已被亚述军蹂躏而无法耕种。「故意摧残敌国的农田,以削减敌军战力,是亚述军队常用的战略之一。 19:29 的意思是亚述军队两年内会撤兵。亦即今年该收获的已经被破坏了,明年又来不及播种,但后年就可以正常耕种收割了。
●「葡萄园」:葡萄需要比较多的照顾,所以在敌军威胁下无法种植葡萄。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自生的”指去年收割时遗在田里的种子长出来的谷。“今年要吃自生的”指亚述人是年春季来攻,把去年秋天撒种正待收割的田地全毁,不能再种,只有吃自生的。第二年也吃不到自种的,可能是因为亚述人留到是年秋天下种期已过后才走。但到第二年下半年,亚述人必走,百姓可以耕种;次年(第三年 )收割,吃自己所栽种的。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今年」的收割和耕种都被战争破坏,所以「明年」仍要靠野生的粮食。
――《串珠圣经注释》
今年要吃自生的: 王出战的时候正是春季播种的时候。由于耶路撒冷百姓错过了这个时节,只能秋收野生的谷物。 如果不是神赐福与他们,用如此少量的收成能够维持两年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农业更新】
本节显示农田已被亚述军蹂躏不堪。亚述年表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们是故意摧残敌国的农田。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破坏大马色的办法是砍伐它四周的果园。他的年表形容他攻打巴比伦时,也是进行同样的破坏。即使如此,以赛亚告诉希西家说,正常耕作恢复之前,「再生」的作物依然能够供给他们两年的需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个信息指出应许地将会在亚述入侵以后的两年内恢复元气,为幸存者(余民 )带来盼望。证据('o^t{ 便是于三月或四月份被毁的存粮或谷物仅存「自生自长的」(REB 作「自种谷物」 )。此字(sa{p{iah] )乃指在安息年遗下的种子。亚述人军队可能于十月份离去,因此已不可能有下一季的谷物收成。然而,到第三年(新译 和合作后年 )的时候,一切均会恢复正常。
──《丁道尔圣经注释》
预言耶路撒冷必会获救,生还的犹大人只损失两年的收割。
――《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提到了神应允希西家之祷告的预兆:①要吃自生的(29节 ):如果耶路撒冷因战争而荒废或被沦陷,那么犹大百姓就不可能吃到自生的谷物。因此这一征兆暗示了亚述将不放一枪一炮而走(32-35节 )。可见,在百姓困苦的日子里,神是他们的避难所和拯救的盘石,46:1,59:16,89:26)。②“余剩的民”必繁衍生息(30-31节 ):北以色列因没有悔改而亡国,但犹大却因悔改而在绝处逢生。可见神总会为自己留有余种,并通过他们成就神对人类的伟大计划,。而且神所使用的是少数人,是全副军装的精兵。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余民一字(p#le^t]at )并未出现于以赛亚,s%#'{a{r )为儿子取名为施亚雅述(「余民必回归」 )的经文中,此教义却充斥于旧约及新约之中,意指被神保守留待将来得救赎者,,,。因为许多以色列人于此时逃往犹大,因此,就此而言犹大成了以色列的余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代表坚稳和兴旺。
――《串珠圣经注释》
【】「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热心」:「狂热」、「热心」、「妒忌」。
◎ 19:31 提到神拯救的主要理由是「自己的热心」, 19:34 又提到为了大卫的缘故。神为了自己的缘故工作,当然是没问题,很难想象大卫已经去世很久了,神居然还纪念。――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在此一如在以赛亚书中一样,是指耶路撒冷奇迹式地得到拯救。用此词来形容必将有一位独特的救主君王降生,并统治大卫的国度。
──《丁道尔圣经注释》
看注。“余剩的民”:有的地方作“所剩下的”、“其余的”、“余剩的人”。这个词的内涵最早见于先知以赛亚给他儿子取名施亚雅述(Shear-jashub )。亚兰人此时和以色列联盟攻打耶路撒冷,,以赛亚用此名预言同盟必遭亚述军击败,只剩下少数人逃脱(“施亚雅述”是“只余少数”的意思 )。
此处“余剩的民”原见,指犹大家(南国 )在亚述人攻打下(主前701年 )存活的人。南国亡于巴比伦后,此词指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后来更用以指犹太人中得脱神的刑罚成为新子民的人,,,。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筑垒攻城」:原文是「在上面倾倒土堤石堆」。
◎ 19:32 的意思是目前亚述王还在立拿,但他没有机会来围攻耶路撒冷,将直接退兵回亚述。――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不射箭、不筑垒】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年表中详述他围攻犹大四十六个城镇的经过。他又自称用「土工」围绕耶路撒冷,把希西家困为笼中之鸟。但和其他城镇不同,年表并没有记录西拿基立何时开始围攻耶路撒冷。他继续描述希西家献上的贡物,只是没有明言攻取这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二章的附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是耶和华的话」(NEB )译自两个希伯来文(n#~um yhwh ),这是耶和华说的一向是证明预言的权柄。这节中的重复乃是为了加强语气,第34节强调耶路撒冷得拯救的神学意义。这是希西家任内一直很明显的主题,并不表示犹太人的首都永远是坚不可破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有关「为我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的特别关系,请见:。耶利米后来指出,若有人因此以为耶路撒冷的圣殿永远不会失守,乃是迷信及自以为是的想法。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说明神拯救犹大人的理由:①为神:拯救耶路撒冷并不是靠犹大百姓或希西家王,而是神为自己的荣耀而战。这也是神创造并治理天地万物的第一目的。所以神要所有的被造物把荣耀归给神。②为大卫:神曾应许大卫的国位必永远坚立,神必坚守他的约。神的信实也适用于今天通过基督与神建立永恒之约的信徒,。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此时,亚述军大概已经到了以革伦,与埃及军队打仗,并且打胜。希罗多德记载埃及人传说是鼠疫赶走亚述军。不过一夜发作的鼠疫应该不可能是事情的真相。
●「当夜」:「当那个夜晚」,指的应该是以赛亚预言的那一夜。
●「起来」:原文是「早起」。
●「一看」:原文是「看哪」。
●「耶和华的使者」:原文是单数型态。表示某一个使者。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耶和华的使者是奉神差遣执行命令的仆人,有时传达信息,,有时执行刑罚,。圣经中“天使”和“神的使者”互用,因为希伯来文的“天使”便是“使者”的意思。有时“使者”和“神”为一位,,,,,,。天使看顾、安慰一切信靠神的人,,。
耶和华的使者曾击杀埃及一切头生的,又在要灭耶路撒冷时,听神的命令停手。本节说天使一夜之间击杀了亚述人十八万五千。希腊史家赫洛多塔斯记录此事时,说亚述军因感染鼠疫,几全军覆没。这正应验了先知的预言(32~34节 。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可能是借着鼠疫击杀亚述军,有历史记载大群老鼠毁坏亚述军的武器,以致他们被敌军屠杀。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明铲除敌人】
亚述巴尼帕在一个碑文中宣称舒穆伊卢(Shumuilu )的阿拉伯王乌艾特(Uaite )因为没有遵守约中条款,全军被瘟神埃拉击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关于耶和华打败西拿基立的方法,参看的脚注。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拔营」:原文是「拉出(帐篷的栓子 )」,引申为「出发」、「动身」。
●「回去」:原文是「返回」、「离开」两个字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尼尼微」:是亚述的首都。
――《串珠圣经注释》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尼斯洛」庙里:字义是「巨鹰」,是尼尼微城的一个雕像,鹰头人身状。
●「亚得米勒」:字义是「王的荣耀」。
●「沙利色」:字义是「烈火之君」、「火的王子」。
●「亚拉腊」:「撤销的诅咒: 降下诅咒」,今亚美尼亚东部一多山区域,挪亚方舟最后停在这座山脉。
●「以撒哈顿」:字义是「亚施户已献上弟兄」。是西拿基立最小的儿子。
◎西拿基立后来又作了几年王,公元前 681年提别月(阳历12月到1月 )20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一封新巴比伦书信提及当时他的长子Arda-mulissi领导策画此一阴谋。参与者逃往 Urartu(亚拉腊 )的 Hanigalbat,因此最后由小儿子以撒哈顿接管亚述(公元前681到668年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看注。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一日」:指主前六八一年的时候,与36节相隔二十年。
「尼斯洛」:有学者认为它是亚述城的神只,亦可能是指巴比伦的神玛特。
「亚拉腊」:在亚述以北。
――《串珠圣经注释》
以撒哈顿(B.C.681-669 ): 继承其父西拿基立之愿,发动征服战争,占领了埃及的孟斐斯。在与犹大的关系上他是一个极端恶劣的统治者。因为他在玛拿西统治期间侵略犹大,并将玛拿西用铜链捆绑带到了巴比伦。在尼尼微发掘的B.C.8世纪时的一封信中写到“犹大人送来银子”,其中也有玛拿西的名字。而且他还把很多犹大和便雅悯族人掳到巴比伦或强行移居到他国。对以色列百姓如此残暴的以撒哈顿在镇压埃及发生的内乱时病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西拿基立之死】
亚述王在数年后(因此有一日 ),在他统治的第二十三年(主前六八一年 )提别月二十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一封新巴比伦书信提及当时他的长子 Arda-mulissi(因此译为亚得米勒 Berossus Adramelos Ardamuzan )领导策画此一阴谋。参与者逃往 Urartu(亚拉腊 )的 Hanigalbat,因此最后由小儿子以撒哈顿接管亚述(主前681-668年 ),参:414。由后来亚述巴尼帕被暗杀的事件看来,这次的暗杀亦发生于圣殿入口的护卫雕像处。尼斯洛可能是指国神亚述(Assur 参LXX 作 Esdrach Asorach ),而非努斯古神(nswk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尼斯洛】
美索不达米亚已知的神明中,没有一个以此为名。这字可能是故意修改的神祇名号,所指的可能是玛尔杜克、努斯库(Nusku ),或宁努他。本节所记的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之围以后二十年,即主前六八一年,第十个月的二十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拉腊】
【尼斯洛是什么?】亚拉腊(又名乌拉尔图 )是个强大的王国,位于今日亚美尼亚境内凡湖、乌米亚湖(Lake Urmia )、塞凡湖(Lake Sevan )一带。以撒哈顿有提及与他争夺王位的兄弟,却没说他们逃到哪里寻求庇护。但他曾经勒令亚拉腊南部舒尔比亚(Shurpia )的王,将逃到当地的亚述人遣送回国,所指的可能就是他这些兄弟。三个世纪之久(约主前900~600年 ),亚拉腊的几个王国一直是亚述北方的边患。当地的挖掘显示一个繁荣的文明,图像和文学十分进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答:尼斯洛Nisroch是古时亚述人所崇拜的神,亚述王西拿基立曾在尼尼微此神调中行礼叩拜时,为其子用刀所杀。,。此名即或指日神,他处未有记载,无可详考也。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思想问题(第十九章 )】
1试比较希西家和他父亲亚哈斯对强敌犯境的反应。参16章; ;37:1-2。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分别?他们给予你什么榜样?
2细读希西家的祈祷,然后将内容分析、点列。他祈祷的重点是什么?试学习他祈祷的方式,写出你的祷文,向神祷告。
3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看来,他昔日打败列国是因他们的神不及他有力(18:33),希西家对这事有何解释(18 )?耶和华又有什么解释?参25-26节。你由此得到什么教训?
434节的话与希西家的盼望(4 )是否相符?这表明神那方面的属性?。
──《串珠圣经注释》
【 面对绝境,首先要做的是甚么?对,是──祷告!】
西拿基立攻占了犹大所有的坚固城,并打发人劝希西家投降。希西家处于绝境,就上圣殿去祷告。神垂听祈求,派一支军队攻击亚述,迫使西拿基立即刻撤兵,拯救了犹大。我们在面对危机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祷告,不要等到绝望的时刻,要每天祈求神引导。我们的困难是神施展作为的机会。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先知是神的代言人,重视或漠视先知的预言有何不同的结局?】
以赛亚先知自从乌西雅王驾崩的那年蒙召,开始事奉神,至此已经有四十年了。亚述虽然是世界的强国,但是只要有以赛亚给犹大王献策,他们就不能征服犹大。以赛亚在乌西雅(亚撒利雅 )、约坦、亚哈斯与希西家作王期间发预言。亚哈斯不听他的话,希西家则听他的劝告。我们从以赛亚书可以读到他的预言。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
在耶路撒冷城危机之中,王与先知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独有安静与信靠的心,我们很难想象这中情形。但是堆想起来,已经足以令人心悸。以色列没有地上的盟友,她唯一的依靠是在天上,有这两个属神的人,他们知道这是永生神的力量得以制胜(第四节 )。信心能使我们得胜这世界,深知神必在我们家中及环境里生活。祂必拯救我们,我们不可失败,免得祂的圣名受羞辱。祂是我们的审判者、律法的颁布者,又是我们的王,祂必照严肃的应许施行救恩,祂的名不受亏损。
如果你收到信件,匿名的,或恶毒的,说些不大客气的话;有时一切希望都已断绝,不禁发起怨言,你最好将案件呈明在神面前,信件、言词及谣传等都放下,将一切的祈求告诉神,你要禀告神你有绝对的信心,于是恶毒与惧怕必从你心中除去,而有平安与仁爱的感觉。况且神即可赐下一道安慰的信息,好似给阿摩司的儿子以赛亚传给希西家,「你所求的,我都已听见了。」
我们在没有祈求以先,神早已知道一切。但是我们所呈上的,祂乐意在众人面前宣读。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从希西家的祷告我领悟到……】
希西家虽然大胆地来到神面前,却不是轻慢地来朝见神。他承认神掌王权和犹大要完全倚靠祂。他的祷告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不应当畏缩不前,不敢向神祷告;但是我们来到祂面前时,必须以神当得的来尊崇祂,并且信靠祂所行的大能。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西拿基立如何冒犯了神?】
神斥责西拿基立侮慢的话语(18:19-25),指责他的狂傲。他以为国家日渐强大,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与治理得当。事实上,他的成就只是因为神许可所致。把成就归功于自己就是狂傲,神是造物主宰,惟有祂管理万国万民。
――《灵修版圣经注释》
【 非人刑罚,天人不容。恶人必遭神惩罚……】
【两种信息】亚述人残酷地虐待被掳之人。他们剜去俘虏的眼,砍断他的肢体,剥人皮将人虐待至死,自己却乐此不疲。为叫俘虏作奴仆,他们常常把勾子穿进他们的鼻孔,好像对牲畜一样牵着他们走。神说,祂要像亚述人待别人那样待他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希西家登位作犹大王,不甘心作亚述王的臣属,觉得他父王亚哈斯归附亚述,不仅是丧权辱国,更是卖国辱神。神应许大卫的后裔坐在他的宝座上,岂是这样可耻的情形?
希西家拒绝纳贡,换来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南征,循海边大道,征伐腓尼基,犹大,和埃及。援军不至,犹大所有的坚城尽失,无力单独抗战。西拿基立的纪年史载:希西家“成笼中之鸟”,被困在耶路撒冷。希西家不得已付了巨额罚金;但亚述王仍不退兵,条件是投降退位,另由他立合意效忠的王。
不过,希西家并没有绝望。他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他知道,将要有欢喜盼望,但不能靠自己度过眼前的难关,必须仰望神的帮助,从产难得救。
一方面是新生喜庆,一方面是危疑忧患。两种信息,交替传来:是希望,也是失望;是光明,也是黑暗。
亚述军的统帅,对犹大王希西家所说的话,并非是完全错误:“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是实有其事。如果单看那些史迹,足够有惧怕灰心的理由,使人感到仿佛地狱张开的口,就要把你吞下去。
在另一方面,从先知以赛亚那里,王所派去的使者,给希西家王带回从神来的信息,带给他希望:“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我必惊动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看,神说的事情有多简单!神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完全解决。敌人必不能进入平安之城,要回去给他儿子杀死。
在这样的危机中,希西家有两方面的力量,可以支持他度过:请求神的仆人祷告,也自己把书信带到神面前,交在祂的手里,承认自己解决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只仰望神。
耶和华告诉他:敌人就要退却,围城中的人要出去,虽然撒种季节已过,他们要收取田间自长的,并恢复耕作;犹大余民也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不被拔出。
信徒有时会遇到患难疾病,也会听到两样不同的声音;总要坚信靠主得胜。── 于中旻《列王纪下笺记》
【 星火燎原,我心里的福音之火,也能点燃一片火炬吗?】
只要星星之火尚未熄灭,它就能点起光明的火炬,属灵的事也是一样,只要还有少数剩下来的真信徒仍保留信仰的火花,神就能使用他们重建强大的民族。在人心里,如果有一点点信仰的微光,神就能使用它去重燃光明的信心。如果你觉得在你里面仍有少许信心的火花,你应当求神使用它,重燃你对祂至死忠心的烈焰。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