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亚大雅的女儿。」
●「耶底大」:字义是「心爱的」。
●「波斯加」:字义是「岩石高处」。位于拉吉及伊矶伦之间书 15:39 。
●「亚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荣耀了祂自己」。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约西亚(「耶和华已赐给」 参约阿施之名之治乃界于主前六四○/三九至六○九年,死于尼哥二世于主前六○九年为支持亚述王而挥军直抵 Harran 之时(《巴比伦年鉴》 )428。耶底大意为「蒙爱的」。波斯加位于拉吉及伊矶伦之间。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约西亚作犹大王:约西亚全心全意遵守神的律法,在列王中他所施行的改革来得最彻底。他像约阿施一样,收集百姓所奉献的银子,用来修理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
这两章记录了犹大的最后一位改革者约西亚的事迹:①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2节 23:25):在约西亚统治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修缮圣殿的过程中发现了律法书(8节 ),它引领决心全心事奉神的约西亚在神面前行正的事,不偏左右。约西亚也因此在以色列列王中成了遵行律法的楷模(23:25)。同样,当信徒体会神的道时,神的话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使之走向正路。②试图推行最彻底的宗教改革(22:3-23):i.修缮圣殿(22:3-7):亚撒和约阿施时期曾经修建过圣殿(12:4-16,,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而且还被众偶像的坛所玷污(16:10-15)。约西亚决定修建圣殿,表示了他向神的热心。于是神便赐恩与他,使他发现早就被遗忘的律法书。这不仅是他推行改革的指南针,而且也是推动力。ii.颁布律法(22:12-23):约西亚发现律法书后,便命令以此教育百姓,并要求守逾越节。这一举措使以色列的信仰归正。可见,遵行神的道才是信徒离开各种思想和偶像,坚守其信仰的唯一的路。iii.拆毁偶像与邱坛(23:10-20):约西亚象希西家一样,彻底拆除了偶像与邱坛,不留一丝痕迹。这就要求那些在信仰上不冷也不热的信徒要痛下决心,。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耶利米与西番雅都是约西亚王时的先知。
◎ 王上 13:2 记载一个神人预言约西亚的诞生与统治。
◎一般认为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于约西亚登基第八年左右去世,亚述衰弱,让约西亚有了可以改革的空间与机会(23:15-20)。――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他行……正的事」,,一如他祖大卫所行的,因此得到如希西家一样无保留的好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出生前300年,已经有神人预言他的来临。他八岁登基,到二十岁,已能掌握朝廷政务,展开革新运动。他在位功绩彪炳,不但在宗教上复兴犹大国,在政治上也有了一派中兴气象。他趁亚述势力日薄崦嵫之际,修复圣殿,彻底铲除全国拜偶像之风,连历朝未去除的耶罗波安在伯特利所设的坛也拆毁焚烧,带领全民回归耶和华。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参见;,从圣经的角度理解中庸。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约西亚王十八年,王差遣米书兰的孙子、亚萨利的儿子、书记沙番上耶和华殿去,吩咐他说:」
◎ 代下 34:3-7 说明约西亚作王第八年就已经开始寻求神,第十二年就开始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此处是由他第十八年开始重修圣殿记载起。
●「米书兰」:字义是「朋友」。
●「亚萨利」:字义是「耶和华已保留」。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沙番」:字义是「石獾」。――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十八年」(主前622/1年 ),他于十六岁开始事奉神,于二十岁时洁净全国。
沙番是国家书记(MT so{p{e{r ),而非如 REB 所记的为「副将军」。此名十分通俗,,,因此记载其父名以资辨认。有关他的职位,请见:。与他同奉差遣的另有其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登基第十二年已开始从事宗教改革,至第十八年时犹大已完全脱离亚述的控制,约西亚便着手清理被蹂躏的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 “你去见大祭司希勒家,使他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就是守门的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数算数算,」
●「希勒家」: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分」或「耶和华是我的产业」。
●「守门的」:应该是「守圣殿门的利未人」。
●「数算数算」:原文是「使正确」、「完成」的意思。
◎约西亚用和约阿施一样的方式收集整修圣殿的资金12:1-16 。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希勒家」(「耶和华是我的份」 )被称为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当时可能是已经确立的头衔,他乃是拥有此头衔的最后一人,他的继任者于犹大被掳前被巴比伦人处死。
他的责任是「数算」(RSV )或准备好(希伯来文t[mm 意为「凑足」、「完成」 )银钱。我们不需要如同 NEB 一样将之修订为「融化」。有关督工名单,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数算数算」:原文作「完成」,指「预备妥当」。
――《串珠圣经注释》
圣殿的守门人,是管理进入圣殿者,并监管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投入圣殿奉献柜中的 )。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约阿施曾有类似的做法。参看至15节的脚注。银子来自南部的支派和以色列的余民。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使他们转交耶和华殿里作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办事的人」:原文是「监督耶和华殿的做工的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修葺圣殿的工作(按风俗而言这是所有古代近东君王的责任 )可能是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去世(约主前627年 )及随后西古提人入侵时才开始。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是转交木匠和工人,并瓦匠,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修理殿宇。」
●「木匠和工人」:原文是「工匠和建筑工人」。
●「瓦匠」:原文是「围起来」,指的应该是「砌墙工」。圣殿建筑中没有用到「瓦片」。――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将银子交在办事的人手里,不与他们算账,因为他们办事诚实。”」
●办事「诚实」:「坚固」、「忠诚」、「坚定不移」。
◎这些圣殿中专业管工程的人获得大家的信赖,甚至不用派人监督。我们能被人这样信赖吗?
因为他们办事诚实:可见,大臣也受约西亚的影响,办事诚实,他们的名字记录在中。秉公行义的君王身边必有正直的大臣,百姓就能够享受太平盛世。当大卫王在神面前行正路,并向百姓秉公行义时,他的身边都是正直的忠臣,百姓也享受了太平盛世。因此,无论国家、教会还是家庭,要太平和繁荣,其统治者、教会的领袖和家庭的父母应起表率作用,敬畏神,并行事正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大祭司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希勒家将书递给沙番,沙番就看了。」
◎一般认为此处找到的律法书是指「申命记」或申命记的某一种形式,因为一天中如果要被念颂两次,就不可能是整本摩西五经。而且约西亚的改革是以申命记为根据,如 23:9 与: 申 18:6-8 。
◎ 王下 14:5-6 记载「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照摩西的律法没有杀死杀他父亲的人之子」,吻合 申 24:16 的律法要求,这个记载说明约西亚之前一百八十年,就有申命记甚至整本律法书存在。
●「得了」律法书:「找到」、「发现」。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律法书”。可能是整卷五经,也可能是申命记,或谈到审判的某几段经文,如利未记第二十六章和申命记第二十八章。玛拿西无疑已毁灭所有未被藏起来的抄本。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玛拿西作王时期,可能销毁了国中藏有的律法书,但一定有敬虔的人冒生命生命私藏,未给发现。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可能是这种私藏本,也可能是所罗门当年建殿时埋存在基石中的抄本。因圣经说,这书是在修殿期间发现的。
“律法书”可指全部“ 摩西五经”,也可能是《申命记》或其中一部分,。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对希勒家发现的律法书,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是摩西五经的全套复印本。因为希伯来语“律法书”指完整的摩西五经,,8:31,24:26,。从发现律法书的事实可以推断,虽然遗失的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以色列没有律法书。重新发现遗失已久的律法书,这本身就是莫大的祝福。因为神的百姓如果听不到神的话,其灵魂就会干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发现律法书】
这里的记载似乎十分自然,律法书的辨认似乎顺理成章,很可能在将银子自箱中「倒出」时被发现。请注意最先是由沙番个人阅读(8节 ),接着读给王听(10节 MT "init" NIV 的 "fromit" 暗示选读 ),接着便是公开在众民面前读出。有关律法书或约见上。当向王报告时,它被指为是一卷书(或卷轴 se{p{e{r ),可能王对其性质为何尚无头绪,但第11节可能推翻这样的解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约西亚得律法书认罪忏悔:古人将重要文件存放于建筑物的地基,大祭司在修殿时发现律法书,可能与此习俗有关。此律法书是摩西五经的一部分,包括有关离弃耶和华所招来的灾祸之经文 (见本章16 ), 如或。约西亚读了这书便重新忏悔认罪,并求问耶和华,结果神没有在约西亚在世时候施行刑罚。
――《串珠圣经注释》
【】「书记沙番到王那里,回复王说:“你的仆人已将殿里的银子倒出数算,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了。”」
●「你的仆人」:原文是复数型态,与 代下 34:8 的记载说另有两个官员「邑宰玛西雅」、「史官约亚」跟沙番一起去见大祭司相符。――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递给」:「给」、「交给」、「递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这是一种哀悼、痛苦的表现。――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约西亚王当然接触过律法书,作王储的时候不会不让他熟悉本国的律法和历史。这里是说,他听了书中的话,得到新的启迪和亮光,目击国势日弱,国民道德日忝,律法书将一国一族前途祸福陈明在读者前(例如申28章 ),让他顿悟前王疏离耶和华神之罪,痛下决心,清除国内妖氛,力遵摩西古训,以挽积弱。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撕裂衣服」:是忏悔和自卑的表现(见本章19 )。
――《串珠圣经注释》
【求问神】
王听到神的话语之后的反应是忧伤痛悔(为了他全国的罪而伤痛 ),因此他便撕裂衣服(朝服。后来约雅敬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很有可能他所听到的是申命记中有关不守约会遭遇到的咒诅、最终导致被掳的部分,。第11节开始记载王的反应(11-13节 )。与此相反的理论是有解经家认为第11节为3-11节段落之结束,此段落的架构是「差遣……吩咐,……」轮流出现(Lohfink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吩咐祭司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该亚的儿子亚革波、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亚希甘」:字义是「我兄弟已经高升」。是帮助耶利米的一位祭司 耶 28:24。
●「米该亚」:字义是「有谁像神」。
●「亚革波」:字义是「老鼠」。
●「亚撒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是一个官方代表团,代表王及犹大人民(王及民都必须一致行动 )求问神。他们并非靠占卜求问,乃是借着神的代言人来求问。
「亚希甘」乃沙番之子,是帮助耶利米的一位祭司,其子基大利后来作了犹大的省长,。「亚革波」(「老鼠」 )乃以利拿单之父,。「亚撒雅」乃「王室官员」('eb[ed[ hammelek ),乃犹大行政用印玺中常见用词。这种译法较之译为王的侍从(现中 )、「仆人」(AV、NRSV )或「大臣」(Gray )为佳(和合作「臣仆」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著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原文是「为我、和为百姓、和全犹大」。
◎这个君王心中有百姓与国家,他看到律法记载,不只是想到自己,还想到所有百姓与国家的命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人必须视神的话为相关的、应当加以应用的( NIV 及 RSV 的关于我们(吕译 )带有「针对」(`al )或「加诸我们」的意思,因此 NEB 作「放在我们身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对本节的意义,有两种解释:①确认发现的律法书的真伪和其权威性。但从16节户勒大的预言来看,显然不是这个意思。②求问审判是否真会降临。即,求问耶和华神是否如和所记录,将诅咒降在不遵从神的诫命之人的身上。这一观点与户勒大所说的“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的预言相符。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于是祭司希勒家和亚希甘、亚革波、沙番、亚撒雅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珥哈斯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她。」
●「户勒大」:字义是「鼬鼠」。
◎许多学者提及约西亚没有去求问耶利米、西番雅,反而去找户勒大,理由可能是当时那两位男先知人不在耶路撒冷,而户勒大是很清楚被神呼召的女先知,因此在紧急的情况下,先找户勒大询问。
●「耶路撒冷第二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部第一道与第二道城墙之间。此区地势较低,在敌人侵略时较容易被攻陷。
●「礼服」:「外袍」、「衣服」。
●「掌管礼服」:应该是属于王宫中管理各项庆典服装的职务,算是中阶的公务人员。
●「沙龙」:字义是「报应」。
●「哈珥哈斯」:字义是「非常贫穷」。
●「特瓦」:字义是「希望」。――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户勒大”。神甚少透过女性向全国讲话(比较出埃及记第十五章的米利暗章和士师记第五章的底波拉 )。“掌管礼服”。掌管王室或祭司的礼服。“第二区”。耶路撒冷城的郊区。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旧约中除了户勒大这位女先知,还有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士师底波拉。户勒大是耶路撒冷人,以能说预言受人尊敬;但在犹大地除了她,还有耶利米、西番雅等。她住在耶城,祭司和书记奉王命,就近向她求问。
掌管礼服的沙龙可能是掌管王宫或圣殿礼服的人,也许就是耶利米的叔父。
“第二区”指耶路撒冷西北角的新市区。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第二区」:大概是指耶路撒冷北部的近郊,专供圣殿及朝廷官员住宿之用。
――《串珠圣经注释》
【户勒大之预言】
户勒大是代表团去求问的对象,有关她的身分不详也不重要,因为显然她有权柄代表神说话并解释书卷。有些解经家认为耶利米此时并不在耶路撒冷,或许尚未得到完全的公认(因为他家庭关系的缘故 这说法较不可能成立 );又说西番雅可能不为人所知,或谓女先知较有怜悯心!(参底波拉 ,既然身为圣殿官员之妻,说出来的预言可能较为有利。沙龙是掌管(圣殿? )礼服者,可能是耶利米之叔父。耶路撒冷的第二区或作「Mishneh 区」乃「第二」个新区,,筑于原耶路撒冷之西北面( 并非 AV 所译之「区」,此乃希伯来文:mis%neh 后来的第二层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她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亦即那位吩咐你们来找我的人,并非指王只不过是人。真先知的话语永远是带有权柄的,耶和华……如此说。她的回答分成两部分,先是关于王的,后是关于民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本文是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①神宣布按照律法书上的内容,降祸与犯罪的犹大百姓(16-17节 ):神宣布,将祝福与诅咒摆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如果他们顺从神的诫命,神将赐福与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受到诅咒。根据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的原则,神诅咒违背神的诫命,拜偶像的以色列百姓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今天信耶稣基督的人得到永生的祝福,不信的人受“审判的诅咒”,5:24-29),与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原则一脉相成。②祝福在神面前谦卑自己的约西亚王(19-20节 ):这一祝福也是根据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的原则而预言的。因为神施恩与谦卑之人,,,因此神宣布谦卑的约西亚将免于所预言的诅咒。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 22:16 显出神的公义,就算是好王谦卑的来悔罪,该执行的惩罚也是要执行。我们能体会神的这种「公义」吗?我们愿意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而不天真的以为只要去认认错,一切的责罚都会免除吗?――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参见,2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
有关耶路撒冷的信息乃是以书卷上所记的话为基础。这里的用语是典型的申命记式及耶利米式的。这地是指耶路撒冷。那书上的一切话或作「那书卷上所有的话」(RSV ),亦即咒诅,乃指及申命记二十八章。许多评论者认为这些经文是后来重写的,但是就当时人的记忆所及(亦即撒玛利亚之沦亡 )而言,这不一定表示此段经文一定是于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城陷之后才写成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作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
●「烧香」:「献祭」、「烧香」、「烧祭物」、「使祭物冒烟」。――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本节从三个方面给出了以色列百姓触发神震怒的原因:①离弃神:人离开神,就意味着向罪恶迈出了第一步。因为离开了神就必然以罪为伴,因为一个泉源不能喷出甜苦两种水。诗的作者也说“义人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②拜偶像:离开了神,自然就拜偶像。因为人不能孤立存在,人被造只能依存于神。因此人若离开真神,就必会依靠其它被造物,或信奉所谓高尚的思想,或依靠自己。当这些都靠不住时,人甚至以自杀摆脱自身的不安。也就是说,人要么事奉神,要么得依靠其它东西。所以耶稣也曾说“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③积极地犯罪:离开神的道,其内心被其它东西填充的人就会积极地叛逆神的旨意,。在国家这一大集体内也是如此。懂得国家法律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藐视法律的人就会走上犯罪之路。因为强暴蒙蔽恶人的口,而惟独求恶的人就会疾驰在邪恶的路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所说,要使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你便心里敬服」:「你的心柔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心里敬服」:原文指对神有敏锐和响应的心,是「心硬」的相反词。
――《串珠圣经注释》
就是听见:神因看见约西亚在自己面前谦卑,并为他的列祖和以色列百姓而悲痛万分,所以拖延了灾难。
可见因有了在神面前谦卑的义人,所以神延迟了审判,这与因没有10个义人而受审判的所多玛和蛾摩拉形成鲜明的对比( ;19:23-08――《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与后来约西亚死于战场及安葬并无抵触。有时早死可能是神的祝福,避免我们必须忍受更多令人心痛的灾难。我必使你……到你列祖那里,参:。这里特别指出这是神的作为。
──《丁道尔圣经注释》
“平平安安”。他有生之年不会看见耶路撒冷被毁(尼布甲尼撒第一次的攻击是在约西亚战死之后第四年。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户勒大预言约西亚死时不会见到耶路撒冷的沦陷。约西亚后来在与埃及法老尼哥的战役中重伤,其遗体从北方米吉多运回耶城安葬(主前609年 ),应验了女先知所说“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的话。他没有见到巴比伦王攻陷耶城,掳走其民的“灾祸”。此事发生在主前605年,为耶城第一次沦入巴比伦人手上。
约西亚所作的宗教革新并不足除尽犹大列王所犯的大罪,神的刑罚仍临到以色列民;但约西亚因善行而免遭此报。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约西亚是在战场上被杀, 并不算是安然逝世。这里大概是指约西亚离世时国家仍享太平,神的灾祸还没有临到犹大。
――《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二十二章 )】
1圣经提到的贤良君王(如大卫、希西家、约西亚 ),都致力于圣殿的修建。你今日对教会的会所、礼仪是否漠不关心?
2你认为约西亚在殿里得书之前,有没有读过律法书?你以怎样的心情来读神的话?你曾否因为受神的话感动而向神痛悔认罪?
3由7, 13节看来,在处人方面约西亚有什么值得我们效法之处?
4试比较希西家(参2 )和约西亚向神祈求的结果。「神是因着人的悔改而对人撒消惩罚」,你同意吗。
──《串珠圣经注释》
【 约西亚是怎样一位贤君?给我何启发?】
我们读圣经所记的,犹大与以色列众君王的事,很难见到一位全心全意顺服神的人,约西亚正是鲜有的一位。他开始作王的时候只有八岁,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治国十八年都顺服神的旨意。他二十六岁时按照神的律法实施改革。儿童是我们教会与世界的未来领袖。人虽然要等到成年以后,才能为神承担大任,但是人不会因为年纪轻就不能敬畏顺服神。约西亚早年的时候,就立下以后犹大改革的根基。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在希勒家发现律法书前,以色列人连圣经书卷都没有了……】
【复兴的契机】这卷书可能是摩西五经的全部(从创世记到申命记 ),或者仅是一卷申命记。由于犹大国长年累月有恶王当政,神律法的记载已经遗失了。这时约西亚年约贰一十六岁,他想在全国实施宗教改革,既发现神的律法书,就必须有彻底的改变,才能使全国顺从神的命令。你现在手中有本圣经,你要如何改变才能使生活符合神之道。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
神的子民应当敬畏神的话。这是使他们与地上万民不同的基本。任凭世上所有人都弯曲背谬,神的子民有正直的标准。
神特别规定以色列的王:“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便可…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神要以色列的王看重祂的话,当作治国的课本。因为那时还没有印刷,所以要仔细用手抄写;从事这项工作的文士,存敬畏神爱神的心,尽心尽力的事奉,书写时端肃恭正,不敢草率。如此的困难,却使人更加珍视,常常诵读。
经过玛拿西和亚们两个恶王相继,半世纪以上,有意的破坏,无心的冷落,圣殿已经荒凉污秽得不成样子。约西亚王八岁,在他敬虔的母亲辅政下即王位;到十六岁,就自己立志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在他二十岁时,这有为的青年人,就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作洁除偶像的工作。他不仅勤于政事,不耽于私欲,更关心属灵的事,差遣人去督促大祭司,积极进行修理圣殿的工程。以前的王所看见的,只是圣殿的银库,把宗教当作聚财的路;约西亚看见的是耶和华。
到了约西亚十八年,亚述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渐渐消失。约西亚王的复兴运动到了新的境界:由外面遵守礼仪的宗教,转移到注重内心,关键是在一本律法书。
在玛拿西王的邪恶统治下,不仅不敬畏神的话,也不准人民收存诵读律法书,因为神的话指责人的背道。修建圣殿的时候,大祭司在一个角落寻得了律法书。书记沙番读给王听。王听到了,知道犯罪惹神忿怒,当受的咒诅必然临到,立即撕裂衣服,哭泣认罪,谦卑悔改,承认国人犯罪行恶,请女先知户勒大,求问耶和华。得到神的指示,应允他的祈求,在世的日子不至看见灾祸,可以平安归回坟墓。
这犹大最后的一位好王,在盛年崩逝,是最后葬于列祖坟墓,为人民悼念的王。
神的话使人知罪,使人归正蒙恩。敬畏神的话,国家和个人就必然得到灵性的复兴。── 于中旻《列王纪下笺记》
【 一次听到神话语,忧伤痛悔行改革──听道而后行道,我的反应似乎没有这么快……】
约西亚听到神律法书上的话,便忧伤地撕裂衣服,立刻实施改革。只是一次读到神的律法,他就改变了全国的方向;现在许多人都有圣经,可惜很少人受神真理的影响。神之道应当使我们像约西亚一样立刻采取行动,矫正自己的生活,以便符合神的旨意。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古时中东的妇女地位低下,神使用户勒大有何意义?】
户勒大是一位女先知,就像米利暗、底波拉一样。神随祂的意思拣选仆人来实行祂的旨意──不分穷富、男女、君王或为奴的。户勒大当时显然极受人民尊敬。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以色列人以撕裂衣服表示悔改,今天我悔改却不是这样啊!悔改最要紧的是──】
约西亚看出犹大族是何等的败坏,他撕裂衣服在神面前哭泣,神就向他施怜悯。他使用当时的惯例来表示悔改,我们现在悔改,虽不必撕裂衣服,但哭泣、禁食、赔偿道歉等,也可表明真诚的悔改。悔改最难的是改变态度,因为人的态度是产生罪的根源。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
事实上约西亚并非安然逝世。他坚持要与法老尼歌争战,因为他不能容让这埃及王的侵略(参阅 )。结果他战死沙场,他的臣仆以战车将他的遗体从米吉多运回。这件悲惨的事与先知的预言是否冲突?
答案是否定的。先知的预言是说神为仆人所预备的福分,而王的遭遇是他自己的愚蠢招致的祸患,这种情形在圣经中也不乏例证。人可以阻拦神的福分,好似改变了神恩慈的目的,神要救以色列人,不在旷野流浪四十年,但以色列人因罪使神厌烦,以致神不想再理会。祂想聚集耶路撒冷,好似母鸡招聚小鸡,只是他们不愿意。
所以我们也要谨慎,恐怕我们达不到祂的期望,失去祂的应许。我们因不信的恶行而离弃了永生的神,破坏了祂有福的计划。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是我们眼睛未曾见过,耳朵未曾听过,人心也未曾想过的。但是如果我们不信,就拦阻了以色列的圣者,神的大能。祂的计划要我们有美好的人生、平安的离世,但是我们若刚愎自用,偏行己路,会在灾害与失败中合眼撒手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