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列王纪下 第2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亚大雅的女儿。」

2「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约西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所医治的」,这个名字可能是他祖父玛拿西悔改时起的。他「作王三十一年」()),大约是主前639-609年,正是中国春秋五霸的时代。耶利米())、西番雅())在他执政期间做先知。
约西亚出生前三百多年,已经有神人预言他的来临())。虽然此时背道之风流行全国,但约西亚登基第八年就寻求神,第十二年开始洁净犹大()),第十八年修理圣殿,在犹大诸王中回转得最彻底。
约西亚王十三年,耶利米蒙召作先知()),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去世,亚述陷入内乱。到了约西亚王十八年的时候,东方的新巴比伦和玛代联合对抗亚述,亚述对西方的黎凡特地区已经失去了控制力,所以约西亚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到达北方的撒马利亚())。

3「约西亚王十八年,王差遣米书兰的孙子、亚萨利的儿子——书记沙番上耶和华殿去,吩咐他说:」

4「 『你去见大祭司希勒家,使他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就是守门的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数算数算,」

5「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使他们转交耶和华殿里做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6「就是转交木匠和工人,并瓦匠,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修理殿宇,」

7「将银子交在办事的人手里,不与他们算账,因为他们办事诚实。』」

「大祭司希勒家」())是文士以斯拉的祖先())。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相当于外交部长。耶利米书中经常提到「书记沙番」()),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是敬畏神的人:一个儿子亚希甘保护了耶利米()),一个儿子以利亚萨替耶利米送信给被掳巴比伦的百姓()),一个儿子基玛利雅劝约雅敬不要焚烧耶利米书卷()),一个孙子基大利被尼布甲尼撒立为犹大的省长()),一个孙子米该亚向首领们报告耶利米书卷的内容())。但后来也有一个儿子雅撒尼亚是参与拜偶像的「以色列家的七十个长老」())之一。
「守门的」())指守圣殿门的利未人。修殿的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犹大、便雅悯众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此时亚述帝国疲于应付东方的敌人,无力控制西方的行省,所以北国剩下的百姓也回到圣殿敬拜。

8「大祭司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希勒家将书递给沙番,沙番就看了。」

9「书记沙番到王那里,回复王说:『你的仆人已将殿里的银子倒出数算,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了。』」

10「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律法书」())原文是「妥拉卷轴」,指摩西五经。「得了律法书」())原文是「发现了妥拉卷轴」。古代的「妥拉卷轴」是一整卷的羊皮卷,后来才分成五卷摩西五经。因此,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妥拉卷轴」,很可能是整卷的摩西五经。
直到亚玛谢和希西家王的时候,还提到过「摩西律法书」())。因此,很可能是玛拿西时代销毁了大部分的「律法书」。但无论人怎样倒行逆施,神都会负责让祂的话语存到永远,绝不会让祂的百姓失去「律法书」。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律法书」,很可能是所罗门建殿时埋在基石中,或是玛拿西时代的忠心祭司藏在圣殿里的。
沙番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读完整卷「律法书」,他所读的,很可能是申命记中陈明福祸的部分(申二十八-三十))。约西亚的复兴,正是以申命记为根据的。
神是用话语做工的神,「诸世界是借神的话造成的」()),人心也是借着神的话「苏醒」())的。神的百姓偏离神,是因为失去了神的话;而失去了神的话,必然会更加偏离。今天,许多信徒的圣经只是摆设,既不研读、也不遵行,他们的罪与玛拿西销毁圣经没有两样。
上图:犹太人从纳粹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抢救出的《妥拉》羊皮纸经卷。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人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1600卷《妥拉》(摩西五经)。虽然犹太人有各样的属灵难处,但忠心完成了神给他们保存律法书的托付,使旧约能完整保存至今。

11「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

12「吩咐祭司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该亚的儿子亚革波、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13「『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撕裂衣服」()),是古代中东人表示忏悔、谦卑或痛苦的方法。
约西亚在神话语的光照中看到了人的亏欠,所以没有把国家遭难的责任推给神,也没有为祖先遮掩罪过,而是立刻承认了犹大的悖逆()),回转寻求神的怜悯。他是牧养神百姓的君王,心里装着神百姓团体的见证;所以「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不是只顾自己悔改,而是立志带领全体百姓回转,要「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求问神。
约西亚8岁登基,15岁开始寻求神、19岁开始洁净犹大()),表明他从小就接受了属灵的教导,但一直到25岁亲耳「听见律法书上的话」,才「撕裂衣服」。「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即使人的教导都符合真理,也只有神自己的话才有能力刺入约西亚的心,「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今天,我们若用人的说教来代替圣经的讲解,即使句句四平八稳、符合圣经,也没有扎心的能力;常常把讲道变成煽情的演讲,或者沦为苍白的唠叨。

14「于是,祭司希勒家和亚希甘、亚革波、沙番、亚撒雅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珥哈斯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她。」

当玛拿西、亚们王悖逆神的时候,神的话并不遥远,就藏在王宫北边的圣殿;神的仆人也不遥远,就住在王宫西边的「耶路撒冷第二区」())。当君王把律法书烧毁的时候,神就自己兴起先知,继续持守神的话语。
「耶路撒冷第二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第一道与第二道城墙之间,最靠近王宫。
上图:希西家时代的耶路撒冷城。第二区在西北角,最靠近王宫。

15「她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16「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17「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

「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可能指申命记或利未记中所预言的咒诅())。
女先知户勒大的第一部分信息是关于百姓的。神是公义的,即使敬虔的约西亚王为百姓代求,该执行的管教也要执行,神「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为百姓虽然表面跟随约西亚的复兴,但心里还是继续离弃神、得罪神())。此时犹大百姓真实的属灵光景,记录在耶利米书二至六章。
今天,有些信徒以为只要忏悔认错,一切管教都会免除。但这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认罪是承认自己肉体的可怕,求神对付自己的肉体,而不是躲避管教。「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即使是结果子的枝子,祂也要「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18「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19「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所说、要使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20「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你便心里敬服」())原文是「你便心里柔软」。「以色列全家是额坚心硬的人」()),但约西亚在神的话语面前却心里「柔软」,这是圣灵做工的结果。
女先知户勒大的第二部分信息是关于约西亚王的。他将「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不会看见「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神接走约西亚的时间,正是神使用巴比伦审判犹大的前夕;约西亚死后四年,尼布甲尼撒就开始进攻犹大())。
神乐意赐给人一条脱离咒诅的道路,甚至在犹大被掳的前夕,神还在向百姓发恩言:「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 」()),但以色列全家却仍然「额坚心硬」())。因此,神主动使约西亚「心里柔软」,并且应允他「平平安安」,向我们启示了祂最终成就救恩的方法:日子将到,神「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列王纪下第二十二章

C约西亚王朝及改革

参:历代志下三十四~三十五章。作者用了许多篇幅来描述犹大在被掳以前的最后一位敬虔的王。虽然他并未提及当时的耶利米先知之名,但先知耶利米及同时期的先知西番雅却有提及约西亚。

此段历史记载乃根据通常的形式:前言、有关的历史大事,特别是圣殿重修(3~7节)及律法书(8~10节)的发现与王的回应。其次,求问于女先知户勒大时所得的答案(14~20节)为两个预言,一个与耶路撒冷的命运有关(15~17节),另一个是约西亚王蒙恩,不致亲眼见到圣城的沦陷(18~20节)。公开宣读律法书乃标志着重新与神立约以及按其教导引发的一连串改革(4~25节)。作者由头到尾强调预言及其应验(26~27节)。最后是本王朝的结束公式(28~30节)。

历代志作者(代下三十四~三十五章)显然将事情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i)约西亚第十二年时洁净犹大、耶路撒冷及拿弗他利的异教之风,以及(ii)约西亚第十八年发现律法书后一连串的改革。这可能是历代志作者根据他自己的重点而选择的表达方式427。采取此立场的解经家认为头一阶段与亚述王亚述巴尼帕约死于主前六二七年有关,他的死导致犹大趁着亚述及巴比伦陷入王位继承之混乱局面中时寻求独立。另外有解经家认为在犹大的反亚述团体越来越有影响力,企图脱离亚述的控制,他们对此段叙事之解释分为两部分:(i)发现律法书后的第一次改革,以及(ii)未提及律法书的改革。第二种立场较不可能,因为整段叙事与申命记以及犹大历史中的改革整体的用语及神学都是一致的。大部分的解经家均认为是律法书卷的发现引发改革。

我们可能无法确知这里所提的律法书(参:导论ⅡB“施行审判的神”)为何。有解经家曾提出那是在约西亚任内所写成的,但这种立场无法解释祭司的变动及其他“过时”的记载,使之沦为后人所写的“敬虔的诈欺”。同样的,有些解经家视此为完整的摩西五经,但不得不承认一日公开宣读两次且能够被听者完全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这里所谓的律法书是申命记,则被重新发现的应当只有法例本文及咒诅(亦即不包括一~十一章的前言及三十一~三十四章的结语)之部分。但是因为其历史背景对其解释不可或缺,因此被发现的可能是整卷的申命记。主张发现的律法书便是申命记,主要的原因在于约西亚的改革乃以申命记为根据(例;参:;以及预言被掳之经文的影响;还有对全国的激励等等)。

越来越多解经家相信,申命记乃是一群祭司在撒玛利亚沦陷前逃出北国后的作品,此说的前提是申命记原本所指的是示剑圣所,因此必须修订以配合只有耶路撒冷一处中央敬拜地之事实。他们认为这卷书是由这群改革团体置于圣殿之内,所谓发现律法书的故事是后人的解释,或谓此卷书乃于希西家的时代写成,目的是为了要支持他的改革;这些立场均是无根据的假设。

许多解经家认为申命记有许多摩西时代的原始因素(Undeuteronomium)。本注释书的立场是认为历史及律法之约于编辑不久之后便已写成,其时期不会晚于士师记或王国早期。神与祂的子民之约的关系乃是一直没有间断过的传统(见导论Ⅱ“主题与神学”)。申命记可能遗失过一个世代,在玛拿西的、亚们及约西亚早期的时代不曾被诵读。

427 H. G. M. Williamson, 1 2 Chronicle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82),397页起。
i. 王朝总评a)

1.约西亚(“耶和华已赐给”,参:约阿施之名,之治乃界于主前六四○/三九至六○九年,死于尼哥二世于主前六○九年为支持亚述王而挥军直抵 Harran 之时(《巴比伦年鉴》)428。耶底大意为“蒙爱的”。波斯加位于拉吉及伊矶伦之间

2~3a.他行……正的事(见:;参:,一如他祖大卫所行的,因此得到如希西家一样无保留的好评。十八年(主前622/1年):他于十六岁开始事奉神,于二十岁时洁净全国。修葺圣殿的工作(按风俗而言这是所有古代近东君王的责任)可能是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去世(约主前627年)及随后西古提人入侵时才开始。

428 Nabopolassar第十七年,D. 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aean Kings 626 556 B. C. in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British Museum,1956), p. 63; A. K. Grayson,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 (Locust Valley, New York: J. J. Augustin, 1975),95页,61行。
ii. 修葺圣殿,发现律法书b~20)

a. 修葺圣殿b~7)

参:。此乃按照约阿施的方法,包括公开的奉献

3b.沙番是国家书记(MT so{p{e{r ),而非如 REB 所记的为“副将军”。此名十分通俗(参:,因此记载其父名以资辨认。有关他的职位,请见:。与他同奉差遣的另有其人

4.希勒家(“耶和华是我的份”)被称为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当时可能是已经确立的头衔,他乃是拥有此头衔的最后一人,他的继任者于犹大被掳前被巴比伦人处死。他的责任是“数算”(RSV)或准备好(希伯来文: t[mm ,意为“凑足”、“完成”)银钱。我们不需要如同 NEB 一样将之修订为“融化”(见。有关督工名单,请见:

5~7.这些经文很有可能源自圣殿记录,请见

b. 发现律法书

这里的记载似乎十分自然,律法书的辨认似乎顺理成章,很可能在将银子自箱中“倒出”时被发现。请注意最先是由沙番个人阅读(8节),接着读给王听(10节;MT "in it" ;NIV 的 "from it" 暗示选读),接着便是公开在众民面前读出。有关律法书或约见上。当向王报告时,它被指为是一卷书(或卷轴, se{p{e{r ),可能王对其性质为何尚无头绪,但第11节可能推翻这样的解释。

c. 求问神

王听到神的话语之后的反应是忧伤痛悔(为了他全国的罪而伤痛),因此他便撕裂衣服(朝服,。后来约雅敬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很有可能他所听到的是申命记中有关不守约会遭遇到的咒诅、最终导致被掳的部分。第11节开始记载王的反应(11~13节)。与此相反的理论是有解经家认为第11节为3~11节段落之结束,此段落的架构是“差遣……吩咐,……”轮流出现(Lohfin祂)。

12.这是一个官方代表团,代表王及犹大人民(王及民都必须一致行动)求问神。他们并非靠占卜求问,乃是藉着神的代言人来求问。西希甘乃沙番之子,是帮助耶利米的一位祭司,其子基大利后来作了犹大的省长。亚革波(“老鼠”)乃以利拿单之父。亚撒雅乃“王室官员”( 'eb[ed[ hammelek[ ),乃犹大行政用印玺中常见用词。这种译法较之译为王的侍从(现中)、“仆人”(AV、NRSV)或“大臣”(Gray)为佳(和合作“臣仆”)。

13.人必须视神的话为相关的、应当加以应用的(NIV 及 RSV 的关于我们(吕译)带有“针对”( `al )或“加诸我们”的意思,因此 NEB 作“放在我们身上”)。

d. 户勒大之预言

户勒大是代表团去求问的对象,有关她的身分不详也不重要,因为显然她有权柄代表神说话并解释书卷。有些解经家认为耶利米此时并不在耶路撒冷,或许尚未得到完全的公认(因为他家庭关系的缘故,这说法较不可能成立);又说西番雅可能不为人所知,或谓女先知较有怜悯心!(参:底波拉,,既然身为圣殿官员之妻,说出来的预言可能较为有利。沙龙是掌管(圣殿?)礼服者(参:,可能是耶利米之叔父。耶路撒冷的第二区或作“Mishneh 区”乃“第二”个新区,参:,筑于原耶路撒冷之西北面(并非 AV 所译之“区”,此乃希伯来文: mis%neh 后来的第二层意义。

15.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亦即那位吩咐你们来找我的人,并非指王只不过是人。真先知的话语永远是带有权柄的,耶和华……如此说。她的回答分成两部分,先是关于王的,后是关于民的。

16~17.有关耶路撒冷的信息乃是以书卷上所记的话为基础。这里的用语是典型的申命记式及耶利米式的。这地是指耶路撒冷。那书上的一切话或作“那书卷上所有的话”(RSV),亦即咒诅,乃指及申命记二十八章。许多评论者认为这些经文是后来重写的,但是就当时人的记忆所及(亦即撒玛利亚之沦亡)而言,这不一定表示此段经文一定是于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城陷之后才写成的。

18~19.给王的回覆中提及他求问时的情况(参11节)。向神忠心最终必有好报。

20.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与后来约西亚死于战场及安葬(并无抵触。有时早死可能是神的祝福,避免我们必须忍受更多令人心痛的灾难。我必使你……到你列祖那里,参:。这里特别指出这是神的作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亚大雅的女儿。」

●「耶底大」:字义是「心爱的」。

●「波斯加」:字义是「岩石高处」。位于拉吉及伊矶伦之间书 15:39 。

●「亚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荣耀了祂自己」。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约西亚(「耶和华已赐给」 参约阿施之名之治乃界于主前六四○/三九至六○九年,死于尼哥二世于主前六○九年为支持亚述王而挥军直抵 Harran 之时(《巴比伦年鉴》 )428。耶底大意为「蒙爱的」。波斯加位于拉吉及伊矶伦之间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作犹大王:约西亚全心全意遵守神的律法,在列王中他所施行的改革来得最彻底。他像约阿施一样,收集百姓所奉献的银子,用来修理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两章记录了犹大的最后一位改革者约西亚的事迹:①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2节 23:25):在约西亚统治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修缮圣殿的过程中发现了律法书(8节 ),它引领决心全心事奉神的约西亚在神面前行正的事,不偏左右。约西亚也因此在以色列列王中成了遵行律法的楷模(23:25)。同样,当信徒体会神的道时,神的话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使之走向正路。②试图推行最彻底的宗教改革(22:3-23):i.修缮圣殿(22:3-7):亚撒和约阿施时期曾经修建过圣殿(12:4-16,,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而且还被众偶像的坛所玷污(16:10-15)。约西亚决定修建圣殿,表示了他向神的热心。于是神便赐恩与他,使他发现早就被遗忘的律法书。这不仅是他推行改革的指南针,而且也是推动力。ii.颁布律法(22:12-23):约西亚发现律法书后,便命令以此教育百姓,并要求守逾越节。这一举措使以色列的信仰归正。可见,遵行神的道才是信徒离开各种思想和偶像,坚守其信仰的唯一的路。iii.拆毁偶像与邱坛(23:10-20):约西亚象希西家一样,彻底拆除了偶像与邱坛,不留一丝痕迹。这就要求那些在信仰上不冷也不热的信徒要痛下决心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耶利米与西番雅都是约西亚王时的先知。

◎ 王上 13:2 记载一个神人预言约西亚的诞生与统治。

◎一般认为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于约西亚登基第八年左右去世,亚述衰弱,让约西亚有了可以改革的空间与机会(23:15-20)。――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他行……正的事」,一如他祖大卫所行的,因此得到如希西家一样无保留的好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出生前300年,已经有神人预言他的来临。他八岁登基,到二十岁,已能掌握朝廷政务,展开革新运动。他在位功绩彪炳,不但在宗教上复兴犹大国,在政治上也有了一派中兴气象。他趁亚述势力日薄崦嵫之际,修复圣殿,彻底铲除全国拜偶像之风,连历朝未去除的耶罗波安在伯特利所设的坛也拆毁焚烧,带领全民回归耶和华。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参见;,从圣经的角度理解中庸。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约西亚王十八年,王差遣米书兰的孙子、亚萨利的儿子、书记沙番上耶和华殿去,吩咐他说:」

◎ 代下 34:3-7 说明约西亚作王第八年就已经开始寻求神,第十二年就开始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此处是由他第十八年开始重修圣殿记载起。

●「米书兰」:字义是「朋友」。

●「亚萨利」:字义是「耶和华已保留」。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沙番」:字义是「石獾」。――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十八年」(主前622/1年 ),他于十六岁开始事奉神,于二十岁时洁净全国

沙番是国家书记(MT so{p{e{r ),而非如 REB 所记的为「副将军」。此名十分通俗,因此记载其父名以资辨认。有关他的职位,请见:。与他同奉差遣的另有其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登基第十二年已开始从事宗教改革,至第十八年时犹大已完全脱离亚述的控制,约西亚便着手清理被蹂躏的圣殿。

――《串珠圣经注释》

】「 “你去见大祭司希勒家,使他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就是守门的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数算数算,」

●「希勒家」: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分」或「耶和华是我的产业」。

●「守门的」:应该是「守圣殿门的利未人」。

●「数算数算」:原文是「使正确」、「完成」的意思。

◎约西亚用和约阿施一样的方式收集整修圣殿的资金12:1-16 。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希勒家」(「耶和华是我的份」 )被称为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当时可能是已经确立的头衔,他乃是拥有此头衔的最后一人,他的继任者于犹大被掳前被巴比伦人处死

他的责任是「数算」(RSV )或准备好(希伯来文t[mm 意为「凑足」、「完成」 )银钱。我们不需要如同 NEB 一样将之修订为「融化」。有关督工名单,请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数算数算」:原文作「完成」,指「预备妥当」。

――《串珠圣经注释》

圣殿的守门人,是管理进入圣殿者,并监管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投入圣殿奉献柜中的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阿施曾有类似的做法。参看至15节的脚注。银子来自南部的支派和以色列的余民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使他们转交耶和华殿里作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办事的人」:原文是「监督耶和华殿的做工的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修葺圣殿的工作(按风俗而言这是所有古代近东君王的责任 )可能是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去世(约主前627年 )及随后西古提人入侵时才开始。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是转交木匠和工人,并瓦匠,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修理殿宇。」

●「木匠和工人」:原文是「工匠和建筑工人」。

●「瓦匠」:原文是「围起来」,指的应该是「砌墙工」。圣殿建筑中没有用到「瓦片」。――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将银子交在办事的人手里,不与他们算账,因为他们办事诚实。”」

●办事「诚实」:「坚固」、「忠诚」、「坚定不移」。

◎这些圣殿中专业管工程的人获得大家的信赖,甚至不用派人监督。我们能被人这样信赖吗?

因为他们办事诚实:可见,大臣也受约西亚的影响,办事诚实,他们的名字记录在中。秉公行义的君王身边必有正直的大臣,百姓就能够享受太平盛世。当大卫王在神面前行正路,并向百姓秉公行义时,他的身边都是正直的忠臣,百姓也享受了太平盛世。因此,无论国家、教会还是家庭,要太平和繁荣,其统治者、教会的领袖和家庭的父母应起表率作用,敬畏神,并行事正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大祭司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希勒家将书递给沙番,沙番就看了。」

◎一般认为此处找到的律法书是指「申命记」或申命记的某一种形式,因为一天中如果要被念颂两次,就不可能是整本摩西五经。而且约西亚的改革是以申命记为根据,如 23:9 与: 申 18:6-8 。

◎ 王下 14:5-6 记载「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照摩西的律法没有杀死杀他父亲的人之子」,吻合 申 24:16 的律法要求,这个记载说明约西亚之前一百八十年,就有申命记甚至整本律法书存在。

●「得了」律法书:「找到」、「发现」。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律法书”。可能是整卷五经,也可能是申命记,或谈到审判的某几段经文,如利未记第二十六章和申命记第二十八章。玛拿西无疑已毁灭所有未被藏起来的抄本。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玛拿西作王时期,可能销毁了国中藏有的律法书,但一定有敬虔的人冒生命生命私藏,未给发现。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可能是这种私藏本,也可能是所罗门当年建殿时埋存在基石中的抄本。因圣经说,这书是在修殿期间发现的。

“律法书”可指全部“ 摩西五经”,也可能是《申命记》或其中一部分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对希勒家发现的律法书,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是摩西五经的全套复印本。因为希伯来语“律法书”指完整的摩西五经,8:31,24:26,。从发现律法书的事实可以推断,虽然遗失的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以色列没有律法书。重新发现遗失已久的律法书,这本身就是莫大的祝福。因为神的百姓如果听不到神的话,其灵魂就会干渴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发现律法书】

这里的记载似乎十分自然,律法书的辨认似乎顺理成章,很可能在将银子自箱中「倒出」时被发现。请注意最先是由沙番个人阅读(8节 ),接着读给王听(10节 MT "init" NIV 的 "fromit" 暗示选读 ),接着便是公开在众民面前读出。有关律法书或约见上。当向王报告时,它被指为是一卷书(或卷轴 se{p{e{r ),可能王对其性质为何尚无头绪,但第11节可能推翻这样的解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得律法书认罪忏悔:古人将重要文件存放于建筑物的地基,大祭司在修殿时发现律法书,可能与此习俗有关。此律法书是摩西五经的一部分,包括有关离弃耶和华所招来的灾祸之经文 (见本章16 ), 如。约西亚读了这书便重新忏悔认罪,并求问耶和华,结果神没有在约西亚在世时候施行刑罚。

――《串珠圣经注释》

】「书记沙番到王那里,回复王说:“你的仆人已将殿里的银子倒出数算,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了。”」

●「你的仆人」:原文是复数型态,与 代下 34:8 的记载说另有两个官员「邑宰玛西雅」、「史官约亚」跟沙番一起去见大祭司相符。――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递给」:「给」、「交给」、「递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这是一种哀悼、痛苦的表现。――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约西亚王当然接触过律法书,作王储的时候不会不让他熟悉本国的律法和历史。这里是说,他听了书中的话,得到新的启迪和亮光,目击国势日弱,国民道德日忝,律法书将一国一族前途祸福陈明在读者前(例如申28章 ),让他顿悟前王疏离耶和华神之罪,痛下决心,清除国内妖氛,力遵摩西古训,以挽积弱。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撕裂衣服」:是忏悔和自卑的表现(见本章19 )。

――《串珠圣经注释》

求问神】

王听到神的话语之后的反应是忧伤痛悔(为了他全国的罪而伤痛 ),因此他便撕裂衣服(朝服。后来约雅敬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很有可能他所听到的是申命记中有关不守约会遭遇到的咒诅、最终导致被掳的部分。第11节开始记载王的反应(11-13节 )。与此相反的理论是有解经家认为第11节为3-11节段落之结束,此段落的架构是「差遣……吩咐,……」轮流出现(Lohfink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吩咐祭司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该亚的儿子亚革波、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亚希甘」:字义是「我兄弟已经高升」。是帮助耶利米的一位祭司 耶 28:24。

●「米该亚」:字义是「有谁像神」。

●「亚革波」:字义是「老鼠」。

●「亚撒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这是一个官方代表团,代表王及犹大人民(王及民都必须一致行动 )求问神。他们并非靠占卜求问,乃是借着神的代言人来求问。

「亚希甘」乃沙番之子,是帮助耶利米的一位祭司,其子基大利后来作了犹大的省长。「亚革波」(「老鼠」 )乃以利拿单之父。「亚撒雅」乃「王室官员」('eb[ed[ hammelek ),乃犹大行政用印玺中常见用词。这种译法较之译为王的侍从(现中 )、「仆人」(AV、NRSV )或「大臣」(Gray )为佳(和合作「臣仆」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著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原文是「为我、和为百姓、和全犹大」。

◎这个君王心中有百姓与国家,他看到律法记载,不只是想到自己,还想到所有百姓与国家的命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人必须视神的话为相关的、应当加以应用的( NIV 及 RSV 的关于我们(吕译 )带有「针对」(`al )或「加诸我们」的意思,因此 NEB 作「放在我们身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对本节的意义,有两种解释:①确认发现的律法书的真伪和其权威性。但从16节户勒大的预言来看,显然不是这个意思。②求问审判是否真会降临。即,求问耶和华神是否如所记录,将诅咒降在不遵从神的诫命之人的身上。这一观点与户勒大所说的“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的预言相符。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于是祭司希勒家和亚希甘、亚革波、沙番、亚撒雅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珥哈斯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她。」

●「户勒大」:字义是「鼬鼠」。

◎许多学者提及约西亚没有去求问耶利米、西番雅,反而去找户勒大,理由可能是当时那两位男先知人不在耶路撒冷,而户勒大是很清楚被神呼召的女先知,因此在紧急的情况下,先找户勒大询问。

●「耶路撒冷第二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部第一道与第二道城墙之间。此区地势较低,在敌人侵略时较容易被攻陷。

●「礼服」:「外袍」、「衣服」。

●「掌管礼服」:应该是属于王宫中管理各项庆典服装的职务,算是中阶的公务人员。

●「沙龙」:字义是「报应」。

●「哈珥哈斯」:字义是「非常贫穷」。

●「特瓦」:字义是「希望」。――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户勒大”。神甚少透过女性向全国讲话(比较出埃及记第十五章的米利暗章和士师记第五章的底波拉 )。“掌管礼服”。掌管王室或祭司的礼服。“第二区”。耶路撒冷城的郊区。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旧约中除了户勒大这位女先知,还有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士师底波拉。户勒大是耶路撒冷人,以能说预言受人尊敬;但在犹大地除了她,还有耶利米、西番雅等。她住在耶城,祭司和书记奉王命,就近向她求问。

掌管礼服的沙龙可能是掌管王宫或圣殿礼服的人,也许就是耶利米的叔父

“第二区”指耶路撒冷西北角的新市区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第二区」:大概是指耶路撒冷北部的近郊,专供圣殿及朝廷官员住宿之用。

――《串珠圣经注释》

户勒大之预言】

户勒大是代表团去求问的对象,有关她的身分不详也不重要,因为显然她有权柄代表神说话并解释书卷。有些解经家认为耶利米此时并不在耶路撒冷,或许尚未得到完全的公认(因为他家庭关系的缘故 这说法较不可能成立 );又说西番雅可能不为人所知,或谓女先知较有怜悯心!(参底波拉 ,既然身为圣殿官员之妻,说出来的预言可能较为有利。沙龙是掌管(圣殿? )礼服者,可能是耶利米之叔父。耶路撒冷的第二区或作「Mishneh 区」乃「第二」个新区,筑于原耶路撒冷之西北面( 并非 AV 所译之「区」,此乃希伯来文:mis%neh 后来的第二层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她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亦即那位吩咐你们来找我的人,并非指王只不过是人。真先知的话语永远是带有权柄的,耶和华……如此说。她的回答分成两部分,先是关于王的,后是关于民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文是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①神宣布按照律法书上的内容,降祸与犯罪的犹大百姓(16-17节 ):神宣布,将祝福与诅咒摆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如果他们顺从神的诫命,神将赐福与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受到诅咒。根据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的原则,神诅咒违背神的诫命,拜偶像的以色列百姓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今天信耶稣基督的人得到永生的祝福,不信的人受“审判的诅咒”,5:24-29),与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原则一脉相成。②祝福在神面前谦卑自己的约西亚王(19-20节 ):这一祝福也是根据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的原则而预言的。因为神施恩与谦卑之人,因此神宣布谦卑的约西亚将免于所预言的诅咒。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 22:16 显出神的公义,就算是好王谦卑的来悔罪,该执行的惩罚也是要执行。我们能体会神的这种「公义」吗?我们愿意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而不天真的以为只要去认认错,一切的责罚都会免除吗?――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参见,2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有关耶路撒冷的信息乃是以书卷上所记的话为基础。这里的用语是典型的申命记式及耶利米式的。这地是指耶路撒冷。那书上的一切话或作「那书卷上所有的话」(RSV ),亦即咒诅,乃指及申命记二十八章。许多评论者认为这些经文是后来重写的,但是就当时人的记忆所及(亦即撒玛利亚之沦亡 )而言,这不一定表示此段经文一定是于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城陷之后才写成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作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

●「烧香」:「献祭」、「烧香」、「烧祭物」、「使祭物冒烟」。――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本节从三个方面给出了以色列百姓触发神震怒的原因:①离弃神:人离开神,就意味着向罪恶迈出了第一步。因为离开了神就必然以罪为伴,因为一个泉源不能喷出甜苦两种水。诗的作者也说“义人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②拜偶像:离开了神,自然就拜偶像。因为人不能孤立存在,人被造只能依存于神。因此人若离开真神,就必会依靠其它被造物,或信奉所谓高尚的思想,或依靠自己。当这些都靠不住时,人甚至以自杀摆脱自身的不安。也就是说,人要么事奉神,要么得依靠其它东西。所以耶稣也曾说“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③积极地犯罪:离开神的道,其内心被其它东西填充的人就会积极地叛逆神的旨意。在国家这一大集体内也是如此。懂得国家法律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藐视法律的人就会走上犯罪之路。因为强暴蒙蔽恶人的口,而惟独求恶的人就会疾驰在邪恶的路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所说,要使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你便心里敬服」:「你的心柔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心里敬服」:原文指对神有敏锐和响应的心,是「心硬」的相反词。

――《串珠圣经注释》

就是听见:神因看见约西亚在自己面前谦卑,并为他的列祖和以色列百姓而悲痛万分,所以拖延了灾难。

可见因有了在神面前谦卑的义人,所以神延迟了审判,这与因没有10个义人而受审判的所多玛和蛾摩拉形成鲜明的对比( ;19:23-08――《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与后来约西亚死于战场及安葬并无抵触。有时早死可能是神的祝福,避免我们必须忍受更多令人心痛的灾难。我必使你……到你列祖那里,参:。这里特别指出这是神的作为。

──《丁道尔圣经注释》

“平平安安”。他有生之年不会看见耶路撒冷被毁(尼布甲尼撒第一次的攻击是在约西亚战死之后第四年

――《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户勒大预言约西亚死时不会见到耶路撒冷的沦陷。约西亚后来在与埃及法老尼哥的战役中重伤,其遗体从北方米吉多运回耶城安葬(主前609年 ),应验了女先知所说“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的话。他没有见到巴比伦王攻陷耶城,掳走其民的“灾祸”。此事发生在主前605年,为耶城第一次沦入巴比伦人手上

约西亚所作的宗教革新并不足除尽犹大列王所犯的大罪,神的刑罚仍临到以色列民;但约西亚因善行而免遭此报。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约西亚是在战场上被杀, 并不算是安然逝世。这里大概是指约西亚离世时国家仍享太平,神的灾祸还没有临到犹大。

――《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二十二章 )】

1圣经提到的贤良君王(如大卫、希西家、约西亚 ),都致力于圣殿的修建。你今日对教会的会所、礼仪是否漠不关心?

2你认为约西亚在殿里得书之前,有没有读过律法书?你以怎样的心情来读神的话?你曾否因为受神的话感动而向神痛悔认罪?

3由7, 13节看来,在处人方面约西亚有什么值得我们效法之处?

4试比较希西家(参2 )和约西亚向神祈求的结果。「神是因着人的悔改而对人撒消惩罚」,你同意吗。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约西亚是怎样一位贤君?给我何启发?】

我们读圣经所记的,犹大与以色列众君王的事,很难见到一位全心全意顺服神的人,约西亚正是鲜有的一位。他开始作王的时候只有八岁,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治国十八年都顺服神的旨意。他二十六岁时按照神的律法实施改革。儿童是我们教会与世界的未来领袖。人虽然要等到成年以后,才能为神承担大任,但是人不会因为年纪轻就不能敬畏顺服神。约西亚早年的时候,就立下以后犹大改革的根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希勒家发现律法书前,以色列人连圣经书卷都没有了……】

这卷书可能是摩西五经的全部(从创世记到申命记 ),或者仅是一卷申命记。由于犹大国长年累月有恶王当政,神律法的记载已经遗失了。这时约西亚年约贰一十六岁,他想在全国实施宗教改革,既发现神的律法书,就必须有彻底的改变,才能使全国顺从神的命令。你现在手中有本圣经,你要如何改变才能使生活符合神之道。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复兴的契机】

「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

神的子民应当敬畏神的话。这是使他们与地上万民不同的基本。任凭世上所有人都弯曲背谬,神的子民有正直的标准。
神特别规定以色列的王:

“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便可…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神要以色列的王看重祂的话,当作治国的课本。因为那时还没有印刷,所以要仔细用手抄写;从事这项工作的文士,存敬畏神爱神的心,尽心尽力的事奉,书写时端肃恭正,不敢草率。如此的困难,却使人更加珍视,常常诵读。
经过玛拿西和亚们两个恶王相继,半世纪以上,有意的破坏,无心的冷落,圣殿已经荒凉污秽得不成样子。约西亚王八岁,在他敬虔的母亲辅政下即王位;到十六岁,就自己立志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在他二十岁时,这有为的青年人,就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作洁除偶像的工作。他不仅勤于政事,不耽于私欲,更关心属灵的事,差遣人去督促大祭司,积极进行修理圣殿的工程。以前的王所看见的,只是圣殿的银库,把宗教当作聚财的路;约西亚看见的是耶和华。
到了约西亚十八年,亚述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渐渐消失。约西亚王的复兴运动到了新的境界:由外面遵守礼仪的宗教,转移到注重内心,关键是在一本律法书。
在玛拿西王的邪恶统治下,不仅不敬畏神的话,也不准人民收存诵读律法书,因为神的话指责人的背道。修建圣殿的时候,大祭司在一个角落寻得了律法书。书记沙番读给王听。王听到了,知道犯罪惹神忿怒,当受的咒诅必然临到,立即撕裂衣服,哭泣认罪,谦卑悔改,承认国人犯罪行恶,请女先知户勒大,求问耶和华。得到神的指示,应允他的祈求,在世的日子不至看见灾祸,可以平安归回坟墓。
这犹大最后的一位好王,在盛年崩逝,是最后葬于列祖坟墓,为人民悼念的王。
神的话使人知罪,使人归正蒙恩。敬畏神的话,国家和个人就必然得到灵性的复兴。

── 于中旻《列王纪下笺记》

一次听到神话语,忧伤痛悔行改革──听道而后行道,我的反应似乎没有这么快……】

约西亚听到神律法书上的话,便忧伤地撕裂衣服,立刻实施改革。只是一次读到神的律法,他就改变了全国的方向;现在许多人都有圣经,可惜很少人受神真理的影响。神之道应当使我们像约西亚一样立刻采取行动,矫正自己的生活,以便符合神的旨意。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古时中东的妇女地位低下,神使用户勒大有何意义?】

户勒大是一位女先知,就像米利暗、底波拉一样。神随祂的意思拣选仆人来实行祂的旨意──不分穷富、男女、君王或为奴的。户勒大当时显然极受人民尊敬。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以撕裂衣服表示悔改,今天我悔改却不是这样啊!悔改最要紧的是──】

约西亚看出犹大族是何等的败坏,他撕裂衣服在神面前哭泣,神就向他施怜悯。他使用当时的惯例来表示悔改,我们现在悔改,虽不必撕裂衣服,但哭泣、禁食、赔偿道歉等,也可表明真诚的悔改。悔改最难的是改变态度,因为人的态度是产生罪的根源。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

事实上约西亚并非安然逝世。他坚持要与法老尼歌争战,因为他不能容让这埃及王的侵略(参阅 )。结果他战死沙场,他的臣仆以战车将他的遗体从米吉多运回。这件悲惨的事与先知的预言是否冲突?

答案是否定的。先知的预言是说神为仆人所预备的福分,而王的遭遇是他自己的愚蠢招致的祸患,这种情形在圣经中也不乏例证。人可以阻拦神的福分,好似改变了神恩慈的目的,神要救以色列人,不在旷野流浪四十年,但以色列人因罪使神厌烦,以致神不想再理会。祂想聚集耶路撒冷,好似母鸡招聚小鸡,只是他们不愿意。

所以我们也要谨慎,恐怕我们达不到祂的期望,失去祂的应许。我们因不信的恶行而离弃了永生的神,破坏了祂有福的计划。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是我们眼睛未曾见过,耳朵未曾听过,人心也未曾想过的。但是如果我们不信,就拦阻了以色列的圣者,神的大能。祂的计划要我们有美好的人生、平安的离世,但是我们若刚愎自用,偏行己路,会在灾害与失败中合眼撒手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