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阿摩司书第7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一章充满了异象……

7章 以下一连串的异象,是利用百姓熟悉的景像传递神的信息,包括蝗虫、火及准绳。

阿摩司的异象

神要降罚,先知遂即祷告;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我们又……

神两度把将要降临到以色列的惩罚,藉异象预示给阿摩司看。阿摩司实时的反应都是祈求神不降罚与以色列。祈祷是带有能力的特权;阿摩司的祷告提醒我们,要多为自己的国家祈求。

圣所不合神的准绳而荒废,我的生命若不合神的准绳……

准绳是用来量度墙壁是否垂直的工具;倾斜的墙最终必倒塌。神希望百姓能与祂一同站立,因此,那些使我们弯曲的罪要立刻清除。神的话语就是准绳,叫我们察验自己的罪。在神的准绳以下,你的表现如何?

像阿摩司这样的先知,往往会被人看为是乱党,是卖国贼,因为他们总是针对王和王的谋士,质疑他们的权柄,揭露他们的罪行。所以,列王总会视先知为敌人,而非真心帮助他们及国家的人,也不承认先知是来自神、代表神发言的人。

亚玛谢身为祭司,竟不听神的真理,是为了一己的权位吗?我不会如他一样吧……

亚玛谢是伯特利的大祭司,代表以色列的官方宗教。可是,他并不关注神的信息,只在乎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保障一己的地位,竟然比认识真理更为重要。切勿让你自己的欲望(如对声望、权力及金钱的追求 )把你捆绑在本来应该离开的工作或位置上。切勿让任何人或事物阻隔你与神的关系。

我虽不配,但我愿顺服──这是阿摩司的态度,也是我的态度吗?

虽然没受过特别的训练、教育或培养,阿摩司却顺服了神的呼召:“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顺服是测试神的仆人是否忠心的灵药。你是否顺服神向你所发的呼召?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承受痛苦的负担(增订版)

“主耶和华指示我一件事。为王割菜之后,菜又发生,刚发生的时候,主造蝗虫。蝗虫吃尽那地的青物,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赦免。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可以免了。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他命火来惩罚以色列,火就吞灭深渊,险些将地烧灭。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也可免了。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道墙是按准绳建筑的,主手拿准绳站在其上。耶和华对我说,阿摩司阿,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准绳。主说,我要吊起准绳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宽恕他们。以撒的丘坛必然凄凉,以色列的圣所必然荒废。我必兴起,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

先知在旧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分,他们是耶和华神的代言人,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痛斥时弊,引领航向。先知如同一个人身体中的神经系统,是选民属灵的命脉,先知事工的兴衰关乎着选民最终的命运。在旧约记录十七卷先知书的先知们各有特色,他们的不同不但包括传达的内容,也包括传达的对象。有的先知是犹大的先知,只向犹大说预言;有的先知是北国的先知,只向北国说预言;有的先知虽是犹大或北国的先知,却同时向南北两国说预言。唯独先知阿摩司与众不同,他是犹大的先知,却跑到北国说预言,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的服侍更加充满了艰辛。

为我们讲述了神让阿摩司所见的三个异象,这三个异象都是审判性的。面对恶人即将遭受审判,阿摩司不是幸灾乐祸,乃是迫切呼求,深盼神的赦免。面对恶人极具腐败堕落,阿摩司不是冷漠旁观,乃是大声呼喊,深望人的悔改。从其中仿佛让我们面对面看到了一位真先知的爱恨情仇,悲喜情怀。真先知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一生,真先知的呼召注定是一种痛苦的呼召。他们的痛苦来源于乐于担当,勇于担当,敢于担当。

一、有看见,这是负担的来源

先知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他们能看见过去,他们能看见现在,他们能看见未来。总之,别人看不见的,他们能看见。这些看见是他们负担的来源,而正确传达信息是负担唯一的出口。

首先,他们能看到百姓的罪恶。每一位真先知一定有超乎常人的洞察能力,这种矫捷敏锐的属灵目光让他们看到常人不能察觉的罪恶。神或是直接向他们说话,或是间接给他们异象。这种看见使他们左右为难,如果指出百姓的罪恶,遭受的却是凌辱,讥笑,不去指出百姓的罪恶,忍受的却是自责,内疚。“耶和华阿,你曾劝导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真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反正说了就得罪人,不说就得罪神。

其次,他们能看到真神的忧伤,每一位真先知一定有超乎寻常的属灵境界,这种亲密无间的属灵关系让他们感知常人无法察觉的心意。“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因着真神的差遣,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痛苦结局,也使他们愿意舍身取义。

还有,他们能看到被惩罚的惨景,每一位真先知一定有超乎常人的属灵远见,他们看到的不是外在的,暂时的繁荣景象,而是内在的,永远的荒凉惨景。当他们看到可怕的审判即将来临时怎能不大声疾呼,但他们的声嘶力竭得到的却是不信,嘲弄,误解,甚至咒骂。

二、有爱心,这是负担的动力

爱心是先知必备的品格,是先知负担的原动力。

首先,爱心使他们忧国忧民,因着爱神使他们爱人,爱国。别人单顾自己的事情,他们是舍己忘我,自己承受着贫穷,痛苦,伤害,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他们遭受的是伤害,施与的是慈惠。真的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正常人?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常人不能做,不愿做,不会做,不肯做的。他们给出去的是爱心,收获的却是伤害。他们施出去的是钱财,收获的却是以恶报善。但他们依然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其次,爱心使他们责备管教,“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其他人可能为了“明哲保身”而缄默不言,但真先知却因着真爱使他们明知“好心不得好报”,也愿意“多管闲事”。

还有,爱心使他们真切代求,“……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赦免。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当阿摩司在异象中看到神即将对以色列民施行审判时,他不是对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幸灾乐祸,乃是为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迫切代求。此种大爱谁能理解,谁能同情。

三、有正直,这是负担的流露

正直是先知必有的品格,一个有真负担的先知一定拥有正直品格。

首先,正直使他们痛斥罪恶,看见百姓作恶,他不能不去指责。他明知道这样会得罪人,但正直的品格使他们不能不说。爱百姓的心使他看见百姓陷在罪中,又不能不高声呼喊。即使是好心不得好报,但在爱的驱动下,他们又不能不去痛责。别人可能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但正直的品格使他们不能不恨恶邪恶,正直的品格使他们不能不斥责罪恶。

其次,正直使他们远离恶人,真先知阿摩司没有像假祭司亚玛谢那样攀附权贵,阿谀奉承,寻得左右逢源。正直的品格使他们即使失去利益,也不愿与恶人为伍,不愿与恶人同流合污。

还有,正直使他们不徇私情,不顾情面。正直,注定了他们一生或许都是孤独的旅程。

真先知的呼召注定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好牧者的呼召注定是一种心酸的旅程。看见了,即使得罪别人,自己受损,也必须指责。爱过了,别人不会感恩,甚至得到的是误解,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的奉献着。正直的品格注定了他们的一生都常常活在忍耐等待之中......

--1-倪宏恩 2019-03-03

02、令人深思的冲突

“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打发人到以色列王耶罗波安那里,说:“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图谋背判你:他所说的一切话,这国担当不起;因为阿摩司如此说:‘耶罗波安必被刀杀,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亚玛谢又对阿摩司说:“你这先见哪,要逃往犹大地去,在那里糊口,在那里说预言,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预言;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亚玛谢啊,现在你要听耶和华的话。你说:‘不要向以色列说预言,也不要向以撒家滴下预言’。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你的儿女必倒在刀下;你的地必有人用绳子量了分取,你自己必死在污秽之地。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

《圣经》本身就是一本记录善恶之争的书籍。在真神与撒旦的对立相争中,正义与邪恶之间产生了难以融合的冲突。这种属灵的冲突也产生了角色的冲突。角色冲突就是《圣经》叙事中角色之间因为信仰不同,生命不同,观点不同等,而产生的冲突。就为我们讲到了一次《令人深思的冲突》。

一、冲突的人员令人深思

这次冲突双方一个是耶和华的仆人阿摩司,一个是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之所以说他们的冲突令人深思,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份都是与众不同。

其一,截然不同的阿摩司,在众先知中,神对阿摩司的引导截然不同,因为其他的先知,有的是南国犹大的先知,只向南国犹大说预言,有的是北国以色列的先知,只向北国以色列说预言,有的是南国犹大的先知,同时对南国和北国说预言,有的是北国以色列的先知,同时向北国和南国说预言。惟有阿摩司是南国的先知,却向北国以色列说预言。这就给阿摩司的侍奉带来了挑战和张力

其二,绝对另类的亚玛谢,亚玛谢虽然被称为祭司,但却不是耶和华神的祭司,而是耶罗波安的祭司。这个祭司的地位是他出卖信仰得来的。这个“来之不易”的地位,使他的侍奉忐忑不安,心中充满了“五味杂陈”。也使他常常心怀叵测,助纣为虐,黑白颠倒。可见阿摩司所面对的是来至于以敌对神的权利体制为背景的违背神的宗教领袖。

二、冲突的背景令人深思

《阿摩司书》的故事发生于北国以色列耶罗波安二世执政的末期。耶罗波安在撒玛利亚执政有四十年之久。耶罗波安执政期间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阶段。

其一,从外表看极其强大,耶罗波安做王时期,得以继承他父王约阿施的战果,在军事上非常强大,不但收复了失地,也扩张了疆土;在经济上非常繁荣,不但政zh i平稳,而且国富民强。可谓以色列最鼎盛时期(列下

其二,从实质看极其危险,在以色列军事强大,经济强盛的浮华外壳里面却隐藏很多致命的危机。他们的宗教正是犹太宗教北国化的鼎盛时期,虽然外表盛况惊人,奉献极多,但是信仰越发偏离。他们的道德极度沦落,生活极其奢靡,社会问题丛生,富人强取豪夺,司法屈枉正直。其间,假祭司亚玛谢因着以色列表明的繁荣而歌功颂德,真先知阿摩司因着以色列实际的危机而痛斥不已。可见亚玛谢和阿摩司所看到的的截然不同。属灵的视野不同常常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三、冲突的描写令人深思

神在借着阿摩司先知记录这段冲突时,用了交错呼应的结构模式显明了其中的张力。很明显10-11节与16-17节对应,12-13节与14-15节对应。而10节对应16节,11节对应17节,12节对应14节,13节对应15节。如下图所示:

A¹\控告10-11

a¹、阻止先知讲道

b¹、诬告先知讲道

B¹\攻击12-13

a²、毁谤先知的动机

b²、诋毁先知的职分

B²\澄清14-15

a³、以原来的身份申辩

b³、以属灵的身份申辩

A²\宣判16-17

a⁴、阻止讲道的表现

b⁴、诬告讲道的结果

四、冲突的核心令人深思

中提到亚玛谢时,透过对他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他是伯特利的祭司,这说明他只是一位侍奉王,而不是侍奉神的祭司。并且从他的谈话中,只字不提神的名字,却说到:“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13节)。可见他只懂得随声附和恶王耶罗波安的作为。亚玛谢在伯特利有崇高的地位,诸多的财富,特殊的权利。可是先知阿摩司传道的信息,完全损害了他的美梦。在这样一个以宗教权利和既得利益为至上的亚玛谢心中,恨罪恶、讲真话的先知早已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他的心目中认为只有真先知被赶走了,才能息事宁人。他对阿摩司的攻击非常的阴险诡诈。他在耶罗波安王的面前控告阿摩司两个罪名,都是极具效力的。第一个是图谋背叛(10节),他把阿摩司斥责百姓罪恶的行动说成煽动百姓背叛国家。第二个是攻击领袖(11节),他对王说的话一部分是事实,一部分是诬告,阿摩司的确对王室说了话-9节(;但他根本没有提到耶罗波安被刀杀死-11节(。“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 -/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 -/迫他们”。栽赃陷害,捏造谣言历来是假祭司攻击真先知常用的手段。

当亚玛谢对先知阿摩司的毁谤、陷害时。阿摩司宣告了神对亚玛谢的审判和刑罚。他的妻子做妓女,他的儿女倒刀下,他的土地被分取,他的地位遭剥夺。想出卖信仰获得财利,最终还是一场空。

五、冲突的对话令人深思

一位勇于斥责罪恶的真先知和一位善于阿谀奉承的假祭司相遇,定会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真先知和假祭司相差悬殊。

首先,假祭司亚玛谢,在亚玛谢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对真先知的错误认识。

其一,藐视真先知的身份,“你这先见哪”并不是对阿摩司身份的认证,乃是对阿摩司身份的藐视。在亚玛谢眼中,从犹大国来的阿摩斯乃是一个未经过先知学院培训,未得到传道许可证的乡村“野传道人”。此次亚玛谢来见阿摩司就是要警告他,没有北国合法的证件,别想在这里讲道,否则……。

其二,毁谤真先知的动机,“……在那里糊口,……”。亚玛谢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是为了利益而侍奉就怀疑阿摩司也是为了糊口而侍奉。“不为半斗米折腰”乃是真仆人的体现。只因糊口问题就出卖信仰,妥协信仰,这些只是假祭司之流所为。

其三,拒绝真先知的侍奉,“要逃往犹大地去,……在那里说预言。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预言,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亚玛谢认为阿摩司是南国犹大的,不应该跨地区来到北方传道,这明显有狭窄的地区观念“我的地盘我做主”。对于亚玛谢来说,耶罗波安王拟定“定点”,“定人”,“定地”的北国宗教管理模式再好不过了。因为那些从犹大来的真先知才是他权利和地位最大的威胁。

还有,真先知阿摩司,在阿摩司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对真先知的正确认识。

其一,真先知身份的来源,“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阿摩司两次重复地提起耶和华的名字,以显明他并不是如亚玛谢所说,只是一个私立的野传道而已,他侍奉的身份是源于神,他所传的是神的话。一方面他有神的选召,“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一方面他有神的差派,“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对于侍奉的身份,亚玛谢注重的是哪一个先知学院毕业的,阿摩司注重的是有没有神的选召和差派。当然后者才是至关重要的。

其二,真先知动机的所在,在叙述过去的身份时,阿摩司两次以“我”字,来强调自身的经历,“‘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这两个“我”都是加重语气,有力地反驳了亚玛谢的攻击。他与那些科班出身,接受薪资,加入编制的先知截然不同。他原是农民,也是牧民,本来拥有很多的羊群,很多的土地。对于当时以农牧业为主的社会来讲,阿摩司本来是一个拥有丰富财力,颇具影响力的人。他不是借着侍奉而获得财利,乃是因着侍奉而舍弃财富。

其三,真先知侍奉的范围,亚玛谢要求阿摩司“逃往”犹大,但阿摩司知道侍奉的范围不是人的规定,乃是神的指定。“普天下都是我的禾场”。阿摩司所以来到伯特利作先知,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耶和华曾对他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正如当年的使徒彼得面对官府和长老不允许他们传讲主耶稣复活时,所说的:“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参。“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参。顺服神的呼召和命令是忠心的仆人应有的表现。

智慧的君王所罗门曾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虽然历史年代不断变迁,但是魔鬼诡计依然如故。属灵与属世的冲突一直上演,但历史却令人沉思不已。

--2-倪宏恩 2019-01-08

03、王的祭司亚玛谢与平民先知阿摩司

我们所念的这段经文主要记载了两个人的对话,一个是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一个是先知阿摩司。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这两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信仰立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一段对话事实上也是一个信仰立场上的冲突。祭司和先知不都是神的仆人吗?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信仰立场的冲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王的祭司亚玛谢和平民先知阿摩司。

一、阿摩司写书的背景

本书开宗明义向我们介绍了本书的作者,写作的年代,以及本书写作的对象。《圣经》说:“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这样我们就知道本书的作者就是阿摩司,写作时间在犹大王乌西雅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在位时期,大概在公元前760年到公元前750年之间,写作的对象是北国以色列人。此外,从这节经文中我们还知道阿摩司是南国犹大人,他的家乡在提哥亚,提哥亚是耶路撒冷以南大约十五公里的一个小镇。所以阿摩司本是南国犹大人,他被神差遣往北国去宣讲神对北国以色列人所讲的信息。

当阿摩司在北国以色列传道时,以色列正处于一个外无入侵、内无忧患、经济繁荣、人心乐观的时期,许多人正因此享受并且满足于他们富裕奢华的生活。但是贸易的繁荣和经济的富裕又使得人们对财富、权力进一步无休止地追逐,整个社会逐渐变成一个只追求物质,信仰和道德堕落的物质化的社会,人们的内心充满了贪婪、自私、和各样的不法:贪图土地、买卖奴隶、过度抽税、残酷对待穷人,各种极端不公平的此起彼伏地在社会各个角落上演……《圣经》说:“(他们)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摆开麦子;卖出用小升斗,收银用大戥子,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好用银子买贫寒人,用一双鞋换穷乏人,将坏了的麦子卖给人。

许多人尽管心中早已弃绝对神的真实信仰,但是他们仍旧装得很虔诚,他们按时守耶和华的节期,他们又似乎慷慨地向耶和华献燔祭和素祭,他们还向耶和华守严肃会,又向耶和华唱歌弹琴赞美他。他们用宗教的表演来代替他们在神面前正直的心灵,他们用外面的宗教礼节来遮掩他们对神悖逆不顺从的恶心,目的就是企图叫神大大祝福他们。所以神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伪善,不再容忍他们的不义,因此就差遣阿摩司去宣讲他对以色列人的话。

二、先知阿摩司的信息

从本书的一开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神藉着阿摩司对以色列人所传递的是忿怒和审判的信息。《圣经》说:“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干。”这样审判的信息从邻国叙利亚的亚兰宣告起,很快到非利士、推罗、以东、亚扪、摩押,而且这样严厉审判的信息也临到了南国犹大。或许当以色列人因为听到神藉着先知对邻国宣告这些审判的信息时心里正欢呼的时候,神严厉的审判信息就落在了以色列人的头上:“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看哪,在你们所住之地,我必压你们,如同装满禾捆的车压物一样。快跑的不能逃脱,有力的不能用力,刚勇的也不能自救,拿弓的不能站立,退快的不能逃脱,骑马的也不能自救。到那日,勇士中最有胆量的必赤身逃跑。,13-16)”所以《阿摩司书》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内容就是宣告神对列国和以色列的审判。

第三章到第六章,是讲述神对以色列审判的原因。其中《圣经》说:“你们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憎恶那说正直话的;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栽种美好的葡萄园,却不得喝所出的酒。我知道你们的罪过何等多,你们的罪恶何等大。你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在城门口屈枉穷乏人。所以通达人见这样的时势,必静默不言,因为时势真恶。……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21-24)”

最后从第七章到第九章结束,所讲的就是神将要审判以色列人的五个异象:第一个是蝗虫的异象,意思是神要惩罚以色列;第二个是火的异象,意思就是神要灭以色列全地;第三个是准绳的异象,意思就是神要用公义的准绳量以色列,来见证他们的弯曲,并定意惩罚他们;第四个是夏天果子的异象,意思就是以色列的罪恶已经到了应当接受报应的时候了;第五个是主站在祭坛旁边的异象,意思就是审判的到来。《圣经》让我们看到正因为先知阿摩司勇敢无畏地传讲神的信息激动了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于是亚玛谢就出来作阻止阿摩司的工作。

三、祭司亚玛谢的阻挠

从《圣经》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祭司亚玛谢的阻止阿摩司的行动中先后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打发人去见王,在王面前控告阿摩司的不是。第二步则直接阻止阿摩司在以色列宣讲神的话。从表面上看亚玛谢打发人在王面前控告阿摩司的行为不过属于世人常说的打小报告,不过属于个人道德上的小人行为。但是如果你再深入一想,便会发现其实问题远不止一个小报告这么简单。小报告每个人都可以打,但是未必所有的人打小报告都行得通。但是我们从亚玛谢打发人去禀报王的一番话中却不难看出亚玛谢和王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沟通似乎不存在任何屏障,也没有太多礼仪和客套的话语,简单地几句话与其说是祭司对王所说的话,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合作伙伴与另一个合作伙伴的话。总之从亚玛谢对王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亚玛谢是一个祭司,而耶罗波安是世俗君王,这两个人的关系何以如此密切呢?《圣经》让我们看到祭司和君王关系密切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祭司和君王都敬畏神,而另一种则是祭司和君王都联合起来叛逆神。而这两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的机率在历史上是相当小的。而历史一再证明政教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往往就是教会最堕落、最黑暗,是教会沦为权力机构的附庸与政zh i统治工具的时期。从主耶稣的时代开始,耶稣降生的时候,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分封王希律因为听见哟新生王降生心里不安,于是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就是当时的宗教领袖,从《圣经》的记载中让我们看到希律王和当时的宗教领袖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而那个时候,犹太人的信仰是荒凉的,耶稣基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最终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到了罗马帝国的晚期,当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国家对教会的逼 -/迫从此停止,政教关系空前密切,而正当人们以为基督教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的时候,历史却无情地见证了之后将近一千年的漫长时期是历史上基督教会在世界范围内最有权却是最黑暗的时期,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的中世纪”。到了近代,历史也一再见证相同的事实:二战时期,德国的政教关系密切,德国的基督教会积极配合纳粹z /-府,结果成为政权统治的工具,教会背信弃义,成为德国教会历史上最大的污点。苏联时期的东正教会,以及今天的北朝鲜教会都无不是如此。

那么,我们继续要来问伯特利祭司亚玛谢与王何竟如此之密切?他们亲密关系的渊源究竟在哪里?回到《圣经》我们便发现,原来从一开始伯特利的祭司就是王所安排在宗教界的人。《列王记上:“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

哦,原来伯特利的祭司是君王所钦定、所册封的,他们存在的意义在是在于为君王与他的统治而服务,所以从本质上讲他们不是神的仆人而是王的用人,不是羊群的牧者,而是政zh i的傀儡、权力的附庸,他们的工作不是要把人带到神那里去,叫人认识神,遵行神的道,而是为了巩固世俗君王的的权力。而对于这些祭司而言,他们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信仰,更不会向神负责,他们只向君王负责,也从而君王那里得到自己虚荣、地位与利益,所以君王的脸色才是他们所最关心的事情。

另外,从亚玛谢对阿摩司所说的话中亚玛谢的真实信仰光景,与信仰立场。亚玛谢对阿摩司说:“你这先见哪,要逃亡犹大地去。在那里糊口,在那里说预言。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预言;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这句话至少透露出亚玛谢的几方面心声:第一,在亚玛谢的心里作先知说预言就是为了糊口。这不正是历代假先知、假教师的写照吗?在使徒保罗的时代有人把敬虔当作得利的门路,他们把自己的肚腹当作神,不服侍主,只服侍自己的肚腹。(参:今天不照样有这样的事情吗?鄞州区的一位何长老有一次亲口对我说这么一件事情,他说他反对恩惠相遇,因为不合《圣经》的教训,有一次他和一位负责恩惠相遇的教牧同工私下谈关于恩惠相遇是否符合《圣经》的时候,何长老说那个教牧同工坦言说他这么做只是为了生活……

第二,在亚玛谢的心里只有王的圣所与王的宫殿,却没有神的国度与神的旨意。亚玛谢根本不关心阿摩司所宣讲的到底是不是事实,是不是真理,是不是神的话,亚玛谢禁止阿摩司不是因为阿摩司话语的对错,而是因为有碍于自己祭司的地位。他为了维护自己祭司的地位不惜禁止人宣讲神的话,这样《圣经》把一个名义上的神职人员是如何成为魔鬼的工具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给我们讲得轻轻楚楚。所以许多时候最拦阻神的工作的并不是来自世界,而是来自教会中的假仆人和恶领袖原因就在这里。

四、先知阿摩司的回应

阿摩司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我们看到阿摩司谦卑又实在的话却成了对祭司亚玛谢极大的讽刺。亚玛谢身为北国以色列的大祭司,虽享有祭司的尊名和地位,实际上却是君王的傀儡和工具。相反,阿摩司看似一无所有,但是因为他忠于神的托付,却成了真正神的仆人,神手中所用尊贵的器皿。所以我们看到,到底是什么使一个人真正成为神的仆人呢?是祭司的美名吗?还是领袖的地位吗?是君王的认同吗?还是雄伟的圣殿呢?阿摩司说这些我都没有,而在阿摩司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作为一个真正神的仆人所必须的有几个方面必备的条件,那就是神的呼召和人对神专一忠心,以及对为了真理无所畏惧的伟大品格,而这些恰恰都是亚玛谢身上所无法找到的。

阿摩司不仅没有理会亚玛谢的阻拦,继续勇敢的宣讲神的话语,并且指着亚玛谢说:“亚玛谢啊,现在你要听耶和华的话。你说:‘不要向以色列说预言,也不要向以撒家滴下预言。’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你的儿女必倒在刀下;你的地必有人用绳子量了分取,你自己必死在污秽之地。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这是多么勇敢的回答,多么直言不讳地宣告。我相信这样的勇敢是来自先知对神绝对的忠心和顺服,也反应了先知完全舍己的精神。一个神的仆人就是需要有这样的忠心、这样的顺服、这样的舍己、这样的勇敢!如果一个神的仆人没有这样的勇敢,那么无论他有多么渊博的的学问,有多么好听的名分,或者有多么尊荣的地位都无济于事,因为他在真理面前无法为神作见证,相反却成为恶者手中的工具。

历史总是无比相似地重演着,如果你生活处境如同阿摩司时代的以色列,你会选择成为享有名誉地位养尊处优的王的祭司亚玛谢呢?还是情愿作一个平民先知阿摩司,被主所用,作神手里一个尊贵的器皿呢?但愿我们都说:愿感动先知阿摩司的灵加倍感动我!

--3-张雅各 2012-11-18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