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N阿荷拉和阿荷利巴
第十六章中以色列历史的寓言在本章中继续,但形式上稍有不同,且比之前有更令人厌恶的细节。它提到两姊妹,阿荷拉和阿荷利巴;她们代表了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行文中没有特意说她们是耶和华的新娘,但是第4节的「她们归于我」显然隐指此种关系,还有第5节,「阿荷拉归我之后行邪淫」也有此意。这章经文以极其粗俗的用语,描述她们与外邦势力乱七八糟的关系。虽然主题低俗,用词不雅,读者必须领会到,这是表达不可言喻之厌恶的用语,也必须尝试去体会以西结为神的尊荣所发的热心,和他对神的立约子民淫乱行为的烈怒。这种经文引人憎嫌,不能怪罪于作者,甚至不能怪罪于内容,而是需要用如此令人厌恶之词语去形容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西结的用语显示了,他对叛离正道的特性有相当的认识。 本章可以分成为四个方便的段落,首先分别论及了两姊妹(1~10节、11~21节);随后是阿荷利巴的遭遇(22~35节),最后检视了两姊妹可憎的行为及宣布了她们的审判(36~49节)。 1~4.引言。我们绝不可过度推敲引言的寓意细节。两姊妹代表的是城及其中的居民,不是支派。无论如何,犹大和以法莲甚至不是兄弟,因为以法莲是约瑟的一个儿子,因此是犹大的侄儿。这里的论点只是说,这两个城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密切的关系,它们的根源都在埃及,其后的行为也可以溯源于它们在埃及进入之前的历史。 阿荷拉和阿荷利巴两个名称由一个希伯来文 ʾo ̄hel 衍化而来,意思为「帐幕」。它可能指一个有帐幕的敬拜地点,但我们不清楚,究竟这是以色列在旷野的会幕,还是一个异教神坛呢?以扫的妻子名为阿何利巴玛,或「高岗上的帐幕」。由此看来,以及乌加列文献中也提到神的帐幕,帐幕是指异教神坛。另一方面,阿荷拉的意思可以是「她的帐幕」,而阿荷利巴的意思几乎肯定是「我的帐幕(是)在她那里」,暗示耶和华对耶路撒冷的支持。对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过度的推敲,只要知道这两个名字有异教的意味就够了。 5~10.阿荷拉。阿荷拉主动将自己献给她的亚述情夫,撒玛利亚的堕落已经在此显明了。何西阿也有同样的暗示:「他们上去投奔亚述,像一只独行的野驴,以法莲贿买爱人。」,新译;,,。这个指控的历史性有很多证明。撒缦以色三世的黑方尖碑描绘了耶户己身在亚述王的前面(日期可能为西元前840年,耶户统治的开头)献上礼物,可能是要换取支持去反对大马士革的哈薛。161在宁录发现的一块碑文中,亚大得尼拉力三世(约西元前812~782年)也宣称从「暗利的疆土」接受了贡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其真实性。162列王纪下也形容在米拿现(约西元前745~738年)和何细亚(约西元前732~724年)统治时期,以色列曾付贡银给亚述;参:及下,。 亚述的情人被生动地形容为战士(5节,新译、RSV),这样翻译需要将原文根据亚述文 qura ̄du ,「战士」163稍作修改,也是因为他们身穿威荣的紫色衣料裁作的盛装(希伯来文 teḵeleṯ ;参 IDB ,第一册,450页,「蓝」)。省长及副省长是两个借自阿卡得文的字。如和合本所译,第一个的意思为「地方首长」,如所罗巴伯或尼希米;,第二个的意思为「太守」或任何资历较低的官。以色列与他们的淫行不单在政治上私通,也接纳亚述的偶像,这在第7b节可以清楚看见。在这一切,她只是继续她在埃及所学到的行为模式。希伯来人从来都不容易抵挡更精美之文化的试探与诱惑,无论是埃及的肉锅子,或英勇神武的亚述骑兵团,都是如此。但以色列所得的回报与她的期望相差很远。她被拥有、利用完毕后,就被蔑视和遭受公众的讪笑,最后被蹂躏和毁灭。 11~21.阿荷利巴。耶路撒冷的罪比她姊姊的更大。她模仿撒玛利亚贪恋亚述人,显然并未从撒玛利亚的遭遇学习教训。这个指控背后的历史事件显然是,当叙利亚与以法莲之战的时候,亚哈斯帮助于亚述人。这事受以赛亚大力谴责。他警告亚哈斯,如此愚昧和不信的动议将有何结果。但以西结的资讯集中于耶路撒冷进一步与巴比伦人的淫行。这一次试探又是因为看见了衣饰威荣的军人(14~15节),并非血肉之躯,乃是美丽的鲜明色彩(典型的巴比伦风格)画在墙上的军人。迷人的视觉挑起了要去享受淫乱的感官快乐的意欲,而一旦做了,又很快生厌恶(17节)。然而,不仅她自己生厌,因为她的淫荡也使耶和华在厌恶中转离她。因此,埃及开始的生活方式再一次在犹大后期的历史中重演。 第17节反映了在「亲巴比伦」、「反巴比伦」之间摇摆不定的政策,也就是犹大在被掳之前最后一百年间的政治史标记。发现了(18节,AV、RV)在 RSV 的翻译很好,它的用词是继续公开及炫耀(和合本:显露)。19~21节中提到埃及,这可能反映了当时主张与埃及媾和者的阴谋(参:,但并非必须如此解释。主导思想是犹大身受埃及的影响。 22~35.阿荷利巴的遭遇。本段经文有四个神谕皆以「耶和华神如此说」的形式开始(22、28、32、35节)。当然头两个与最后一个有一些用语是相同的,但第三个自成一格,包含了一首关于审判之杯的诗歌。第一个神谕(22~27节)描述阿荷利巴受她的外邦情人审判,那些人被神招聚在一起,在战阵中环绕她,好像军队围城一样。他们包括巴比伦人和迦勒底人。两者虽然不是不同的民族,但特别提出来,可能是巴比伦帝国东部边界上的小支派,比割人、书亚人和哥亚人。辨认这些部族虽然仍有不确定的地方,通常被认为是 Puqûdu,Sutû 和 Qutû,也就是底格里斯河以东的亚兰部族;他们在一些亚述和巴比伦的碑文中也被提及。所有这些人,加上同着他们的还有亚述众人(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一句是后来加上去的),都要成为神审判耶路撒冷的工具。虽然第25节中描述了他们实施残忍的人身损毁和杀戮,同样清楚的是,在终极上这些都是神的工作,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祂允许的旨意。第26节好像一样,可能甚至回顾了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如何对待埃及人的方法:真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个神谕(28~31节)的用语较没那么强烈。巴比伦人并未被形容为情人,他们是你所恨恶的人,但是以牙还牙的作风还存留:他们必以恨恶办你(29节)。这里没有残暴行为的描述,但敌意侵略的结果是夺取一切劳碌得来的,例如财富,就是他们劳力的果子,并且留下他们赤身露体,好像他们的军队或防城被消灭后的情况。第31节使人想起第13节,显明了耶路撒冷的灾难即将来临。她快要喝神愤怒的杯,分尝她姊姊撒玛利亚的可怕命运。 她的杯(31节)一词是一个接环,引向关于撒玛利亚之杯的诗歌(32~34节)。这是一首奇异的小诗:它并没有谈到很多未被提及的事情,由于经文上的不确定,它的解释更形困难。它的主要力量乃在其惊人用语和意思丰满的词句,一如这一类希伯来诗歌经常有的情况。要译成英文需要很多意译和解释,诗的效果,特别是3:2的韵律通常都会丧失。RSV尝试尽量跟随希伯来文;JB将它逐字译出,稍嫌累赘,但效果不错。它的生硬可以见于下面的字面翻译: 你姊姊的杯你要喝 (那是)深且广的。 她/它/你要成为嗤笑和讥刺 盛载很多。 酒醉和恼怒你会满了, 孤单和荒凉的杯。 撒玛利亚,你姊姊的杯, 你要喝它且喝干(它); 而且它的碎块你要破碎(?) 而你的双乳你要撕裂。 RSV根据叙利亚版本,将倒数第二行译作以「而且你要拔出你的头发」,刚好配合平行句法。但这个句子过于平板,而马索拉版本虽然用了不寻常的字,也是可以有理由说明的:名词的意思是「它的碎片」,就是杯打破后的碎陶片,而动词的意思是「咬噬」(一种疯狂的动作)或「破碎」,通常指折断骨头,但这里是指将杯打碎。这里所见的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首命运之杯的歌,以西结加以剪裁,用在自己的资讯(JB的注脚如是说)。 36~49.在两姊妹身上的审判。这段末了的经文多为重提或扩充先前的内容。以西结分别描述了她们的历史之后,又一并论及她们的罪与责罚的相似处。再一次,审判(36节,新译)的意思是宣告及报告周知。这里特别提出来的罪是宗教的(37~39节)和政治的(40~44节)。前者中有些罪是关乎偶像敬拜,都冠以行淫,献儿童为祭使手中染血(37节,新译);他们进入神的殿时仍然带着这罪,因此神的殿被污秽了;她们也亵渎了安息日(38节)。值得留意的是,二姊妹都被控污秽了耶路撒冷的圣所:这提醒了我们,以色列从耶路撒冷分离的事仍然被苦涩地纪念着,除非这里所指的是,以色列人的继承者(后来叫做撒玛利亚人)仍然到南方的耶路撒冷去敬拜耶和华(参:。在以西结的眼中,那地方已经因为他们的出现被污秽了。招徕异族人结盟,描述为妓女描绘眼睛(参:;,斜靠在一张长椅上(参:,娱乐她的客人。在本阶段,复数要改为单数,因为这里所指的只有阿荷利巴一个人,而求婚者贬为低俗的沙漠游民或酒徒;164 他们带了手镯和臂环作为他们嫖妓的代价(42节)。 45.那义人很难说是22~24节的情人,纵使列邦最终会成为神审判的工具。其意思必定是,那审判二姊妹的会公义地审判她们。这里所强调的是如何审判,不是谁会运行审判。惩罚将会是一切淫乱和流血罪一般的惩罚:用石头打死,此外再加上用火烧毁他们的产业(参:;。这惩罚与一座围城被弹石及燃烧弹攻击的情况很相似,绝非是偶然。在摩西律法之下,一个罪人羞辱的下场,完全可以与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遭遇相对比。 161见 DOTT ,第48~49页及图3。 162见 DOTT ,第50~52页。更有碑文描述亚大得尼拉力三世从撒玛利亚的约阿施接收贡物,这事已刊登于 Iraq , XXX, 1968, p. 143. 163无需修改马索拉经文的 qerôḇîm ,也并非不可能有同样的意思。虽然这个字通常是指「那些接近的」、「邻居」(无论如何也难适合亚述人),还有一个后期的希伯来文 qera ̄ḇ ,意思是「战争」,这个字可能是由我们在马索拉经文这里的字演变而来的。换一个说法,有一个亚述官职叫 qurbutu ,他因为「接近」皇帝,被用在情报工作上。 164希伯来人有「带入」( mûḇa ̄ʾîm ),也有「酒徒」( sa ̄ḇa ̄ʾîm ,有些人翻译此字为 'Sabeans'),但可能这是多抄写了一次,其中一字应被删除。〔暂编注解〕本章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明犹大的罪。它与结16章相似,但有些区别。本章主要是说与外国在政治上结盟。
1-4 起初不正。
1~10本文以名叫“阿荷拉”的妇人,比喻了没有丢弃旧人的性情,被自己情欲所牵引而拜偶像的撒玛利亚。“阿荷拉”离弃耶和华而走上罪恶之路,终被亚述所灭。不顺服圣灵而随从情欲的人,也会如此抱愧蒙羞。
1~49第二十三章是两姐妹的寓言:“撒玛利亚”(代表北国以色列 4节 )和“耶路撒冷(代表南国犹大 4节 )。第1至10节描述“阿荷拉”(撒玛利亚 )的不忠与受罚;第11至21节叙述“阿荷利巴”(耶路撒冷 )的不忠;第22至35节叙述她的惩罚。第36至49节也描述两姐妹的惩罚。
1-49 阿荷拉与阿荷利巴:本章的风格类似16章,所不同的是:本章不仅讽喻耶路撒冷(代表南国犹大 ),更针对撒玛利亚(代表北国以色列 );除了指责宗教上的堕落外,更针对政治联盟的不当。与16章不同的另一点是这里把子民的罪行追溯至他们尚在埃及的日子:16章描写孤女初时备受耶和华的看顾,日后长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显出耶和华的宠爱及恩典;但这里却描述二女从起初就是水性杨花,违背耶和华;表明了选民早已他们与神所立的约表示冷淡的态度。二女的恶行是离弃丈夫,与不同的男人行淫,表示撒玛亚及耶路撒冷企图倚靠列邦的势力而不求神的援助。
23:1~49自15章以后,作者一直用比喻手法说明了以色列所犯的罪和神的报应。本章则与16章一样,以女子为喻,进行了具体的比喻。本章的核心是,北以色列和南犹大完全陷进了偶像崇拜与背道,因此审判必然会临到他们。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撒玛利亚的不信及神的惩罚(1-10节 );②耶路撒冷的堕落和巴比伦的入侵(11-35节 );③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最后审判(36-49节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耶路撒冷亲眼目睹撒玛利亚因着自己的罪行而遭毁灭,却仍然重蹈覆辙。如同撒玛利亚被自己依靠的亚述国灭亡那样,神也让耶路撒冷灭亡在他们所依靠的外邦势力下。同样,我们若相信并依靠神之外的存在,那就是属灵奸淫。因此,圣徒当竭尽全力抵挡世界的诱惑,而持守纯洁的信仰,。
【】「“人子啊,有两个女子,是一母所生,」
「两个女子」两姐妹在年青时与埃及有不正常的关系。耶和华还是怜悯她们,娶为新妇。姐姐阿荷拉(北国 )与亚述苟合,耶和华就离开她,她就被杀害,使儿女被掳。这是讲述北国的历史,时在主前七三五至七二二年。撒玛利亚终被撒珥根夺取。她的妹妹(南国 )仍是邪淫的,先是与巴比伦,以后又背弃而转向埃及。耶和华把他们交给巴比伦的手,使她无法再投靠埃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一母所生」
:以色列与犹大本属一国。
两个女子……一母所生: 两个女子指北以色列和南犹大,一母指分裂之前的以色列。
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这二座城市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就是希伯来人。他们有同一个祖先。
【】「她们在埃及行邪淫,在幼年时行邪淫。她们在那里作处女的时候,有人拥抱她们的怀,抚摸她们的乳。」
在埃及行邪淫,可能指拜埃及的偶像,也指在政治上结盟附庸,照,以色列在早期的历史曾寄居于埃及,受埃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在,所罗门王曾与埃及王室联姻,娶埃及的公主,使他以后敬奉偶像,而心偏邪。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在埃及行邪淫: 指以色列在埃及地为奴时,就已被埃及的思想所同化,而拜偶像(20:7-8,。他们在与神立约之前就已腐败、堕落。然而,神爱他们,签定了圣约(16:8)。这就体现了人根本的罪性,以及神无条件地拣选人的慈爱。
比喻描述他们在埃及时就已独居。在“幼年时”就与神疏远。这时以色列尚未结婚。与耶和华成婚是在西奈山立约的时候(出19章 )。
【古代近东的娼妓】
有关古代世界之娼妓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的注释,为祭仪娼妓的问题提供更详尽的讨论。然而以西结所指的,却是以色列和犹大的祭偶行为:她们从埃及和亚述结识「情夫」(即其他神祇 又请参较何一~三中 何西阿和妻子歌篾的婚姻象喻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历史中的埃及和亚述】
埃及和亚述之间的政治斗争,表示以色列和犹大必须和这两个超级强国维持关系。以西结所谴责的调情行径,则是小国被逼接受的政治妥协。以色列和犹大与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法老有无数的接触,外交互换和联盟可能都包括在内(如主前597年埃及出兵为耶路撒冷暂时解围的联盟 )。黑色棱柱上耶户向撒缦以色三世跪拜,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年表记载米拿现朝贡,都是以色列和亚述有邦交的证据。犹大亦需臣服在亚述权势之下,例如:亚哈斯在叙利亚—以法莲战争中求救,以及希西家向西拿基立的军队赎回耶路撒冷。此外,玛拿西在位五十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臣服于亚述霸主的手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们的名字,姐姐名叫阿荷拉,妹妹名叫阿荷利巴。她们都归于我,生了儿女。论到她们的名字,阿荷拉就是撒玛利亚,阿荷利巴就是耶路撒冷。」
姐妹俩的名字,根据传统的解释,「阿荷拉」原意「她有自己的帐棚」,或简单说来「她的帐棚」。帐棚是指敬拜的所在。以色列以邱坛为敬拜的地方,是她们自行选择的,她们设立自己的圣所,却采取混合的宗教,没有纯正的信仰与敬拜。
「阿荷利巴」原意为「我的帐棚在她之内」。南国在耶路撒冷确有神选立的圣所,这是合法敬拜的地方。可惜犹大的敬拜有名无实,只有外表,没有实际,成为虚伪的事。所以姐姐的名字表明不忠,妹妹的名字表明不真。
她们是两姐妹,是南北二个,姐姐是以色列,以撒玛利亚为代表,妹妹是犹大,以耶路撒冷为中心。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她们都归于我」:即「她们属于我」:圣经通常都是以婚约来象征神与以色列的约(参何二章 )。
「阿荷拉」:意即「她的帐幕」。
「阿荷利巴」:意即「我的帐幕在她里面」。二词的象征意义不详,可能是指二女本非埃及属土居民,也不在那里出世,她们是属于沙漠的民族,原住在帐幕中。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阿荷拉”和“阿荷利巴”这两个名字的意思都和“帐棚”有关。可能指在以色列原本设有的神的账幕,也可能指迦南人拜偶像的高冈。
从阿荷拉、阿荷利巴两姊妹的故事,看见神的百姓对神不忠的丑恶情景,读了令人心酸。属神的人如果行属灵上的淫乱何等可憎可厌!
“撒玛利亚”代表北国以色列。“耶路撒冷”代表南国犹大。北国早已在主前722~721年为亚述所灭。
“ 阿荷拉” 的意思是“ 她的帐棚” ; “ 阿荷利巴” 的意思是“ 帐棚在她里面”。帐棚可能象征神与祂的子民同住,或帐棚被视为与虚假的膜拜有关。
「她们都归于我」
:即「她们属于我」:圣经通常都是以婚约来象征神与以色列的约(参何2章 )。
「阿荷拉」:意即「她的帐幕」。
「阿荷利巴」:意即「我的帐幕在她里面」。二词的象征意义不详,可能是指二女本非埃及属土居民,也不在那里出世,她们是属于沙漠的民族,原住在帐幕中。
阿荷拉: 指“那女子的帐棚”意指一个女子所独自生活的家。“帐棚”原意指“圣所”。这里指北以色列在伯特利筑坛拜偶像的事实。阿荷利巴:具有“我的帐棚在她里面”之意,表明犹大拥有耶和华的圣所。姐姐……妹妹: 之所以叫撒玛利亚为姐姐,称耶路撒冷为妹妹,是因为:①撒玛利亚首先因拜偶像而堕落;②犹大紧随其后。
阿荷拉('Oholah )。“帐棚”。稍微改动一下原文,就成了“她的帐棚”。若是这样,就是指撒玛利亚设立自己的崇拜,不让百姓到圣殿去。如果'Oholah 只是“帐棚”,那就可能指卖淫的帐棚,可能支搭在经过装饰的高地上。
阿荷利巴('Oholibah )。或者像'Oholah那样,是名词的强调形式,或稍微改动一下原文,成了 “我的帐棚在她那里”,说明神的圣所在犹大。关于“帐棚”的意义,见上面“阿荷拉”的注释。
她们都归于我。她们都说自己效忠于真神。
【】「“阿荷拉归我之后行邪淫,贪恋所爱的人,就是她的邻邦亚述人。」
「归我」原意是「在我以下」或「在我这里」,是强调以色列与神的关系。他们不重视与神的关系,只注意与亚述的关系,可参考及二十九节。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责北国与亚述结盟。按北国君王米拿现与何细亚曾向亚述王称臣纳贡,;考古学资料也显示,在北国耶户王朝期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及亚大得力拉力三世曾自称接受以色列的进贡。
「邻邦」:此字原文乃出自亚述文,应译作「战士」。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责北国与亚述结盟。按北国君王米拿现与何细亚曾向亚述王称臣纳贡,17:3);考古学资料也显示,在北国耶户王朝期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及亚大得力拉力三世曾自称接受以色列的进贡。
「邻邦」
:此字原文乃出自亚述文,应译作「战士」。
关于撒玛利亚与外国结盟,见,12。
5~8以色列因与亚述和埃及结盟而受责备。
5~8责备北国以色列与亚述、埃及等民族结盟。
5-10 北国的不忠与惩罚。
【】「这些人都穿蓝衣,作省长、副省长,都骑着马,是可爱的少年人。」
「蓝衣」有译为紫色衣袍,可能是蓝中带紫,是军装的颜色。在叙述,推罗的装运货物中,有绣花蓝色的包袱,但在,有蓝色紫色的布。可见蓝色与紫色相提并论,为主要的色彩。
在此处就有四种人:军人战士以外,还有省长、军长与骑兵。军长在中译词为副省长,实则为军事首长,为高级指挥官,也是行政长官,骑着马的少年人是骑兵,年青健壮,使以色列人摄服。
「省长」可能原为亚甲文,通常为大使,「副省长」也有译为大使或代表,也来自亚甲文,曾在。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亚述的战士被描写为撒玛利亚看了着迷的威武骑士。
形容了亚述强大与荣美。归根结底,以色列被这种奢侈所迷惑,事奉了亚述的偶像。堕落的第一步就是追求充满魅力的今生之骄傲与眼目的情欲,。“省长”(希伯来语 )和“副省长”(希伯来语 )指“统治者”或“司令官”,“骑着马”表明这人是贵族,与骑驴或骑骆驼的人形成对比,。
亚述人的骑兵是有名的。
【穿蓝衣】
考古学的证据显示腓尼基沿岸大量采猎骨螺,来供应珍贵的紫色染料。由于需要极大数量的螺,才能从其鳃下腺中提炼足够的染料来维持整个企业,染料的价格必须极为高昂(进一步资料 。这些军官衣着是蓝色,证明他们官大钱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骑着马】
亚述和巴比伦军队都设有骑兵单位(主前九世纪亚述王杜库提宁努他的年表中已有提及 )。然而按照亚喀得语的对应字眼(paras%s%annu ),本节的希伯来语字眼(paras%im ),似乎更宜解作战车兵。留意亚哈王在主前八五三年夸夸之役中,提供了二千辆战车加入联军,抵抗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阿荷拉就与亚述人中最美的男子放纵淫行,她因所恋爱之人的一切偶像,玷污自己。」
〔暂编注解〕以色列寻求与亚述结盟,并因此拜起亚述的假神来。
【】「自从在埃及的时候,她就没有离开淫乱,因为她年幼作处女的时候,埃及人与她行淫,抚摸她的乳,纵欲与她行淫。」
〔暂编注解〕自从……时候: 具体指以色列民族在埃及为奴时。撒玛利亚犯了拜自己在埃及所拜偶像的罪(20:7)。圣徒有时会因儿时的不良习惯,在信仰生活中经历磨难。因此,当像提摩太一样从小殷勤事主。
可能指撒玛利亚陷落以前的一个事件,。
【】「因此,我将她交在她所爱的人手中,就是她所恋爱的亚述人手中。」
〔暂编注解〕见,6。撒玛利亚的历史只是简单提到,因为她已不复存在,这里仅仅是用来与更加详细的犹大愚行进行对比。
9~10指北以色列无视先知的警告继续背道,终于遭到灭亡。B.C.722亚述王撒缦摧毁了以色列,百姓被迫移居外邦。 在妇女中留下臭名: 名字意味着人格。因此“臭名”象征以色列所要遭受的耻辱。以色列失去了荣耀,终于沦为外邦人讥诮的对象。
9-10 北国的结局是被亚述蹂躏。按主前七三二年,亚述王提革拉毗色得寸进尺地夺去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更于七二二年攻陷撒玛利亚。
【】「他们就露了她的下体,掳掠她的儿女,用刀杀了她,使她在妇女中留下臭名,因他们向她施行审判。」
〔暂编注解〕北国以色列在主前722年为亚述所灭,民被掳去。
北方支派被亚述掳去的事约于一百三十年前发生。
【】「“她妹妹阿荷利巴虽然看见了,却还贪恋,比她姐姐更丑,行淫乱比她姐姐更多。」
姐姐以色列北国已经遭受审判,她已经成为前车之鉴,已足够成为见证,阻止阿荷利巴,临崖勒马,不可再犯相同的罪。但是照耶利米书,犹大的心仍旧刚硬,仍不肯悔改,犹大的罪既与巴比伦结盟,又向埃及誓约。结果自食其果,埃及无力拯救他,而巴比伦将他并吞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虽然看见了,却: 犹大亲眼目睹北以色列因着拜偶像的淫乱,受到神的审判以致于被亚述所灭。熟知这一事实的犹大仍然未除掉偶像,反而更加疯狂地拜偶像。在神面前明知顾犯的罪更加严重,比不知而犯的罪招致更大的审判。在这种意义上,耶路撒冷比撒玛利亚更腐败。圣经人物在信仰生活中遭到失败的事件,或周围圣徒的跌倒,均是对我们的警告和教训,圣徒当以此为鉴。
犹大除了与亚述和埃及结盟以外,还向巴比伦人求助(第16节 )。
11~21犹大因与亚述、巴比伦和埃及(比较结盟而受谴责。
11~21责备犹大国先后和亚述、巴比伦及埃及(赛三十~三十一章 )等国结盟。
11-21 南国的不忠:南国本应体会到北国灭亡的原因,加以自省,但事实上南国并没有学到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的放纵自己。
11~21犹大没有将北以色列的灭亡视为神的警告,继续在政治、军事上与外邦建立不义的关系悖逆神。
【】「她贪恋邻邦的亚述人,就是穿极华美的衣服,骑着马的省长、副省长,都是可爱的少年人。」
〔暂编注解〕犹大也步以色列后尘与亚述缔盟,亚哈斯王曾向亚述乞援以抗亚兰与以色列的联军。
贪恋邻邦的亚述人: 比喻犹大曾依赖亚述,在军事上求助的事件。当北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马色王利汛,要求犹大王亚哈斯一同背叛亚述时,亚哈斯却无视以赛亚的警告,请求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予以军事援助,从而击败了两个国家。但是,犹大却因此受到了 压迫。由此可知,当危机袭来的时候,圣徒不应该人为的自救,乃要单单依靠神,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如亚哈斯向提革拉毗列色求助,来对抗亚兰人和以色列人;希西家企图收买西拿基立,同时又依赖埃及。
【】「我看见她被玷污了,她姐妹二人同行一路。」
〔暂编注解〕指两姊妹走同样的道路。
【】姐妹二人同行一路,因为她们同被亚述所污辱。以色列北国被亚述所侵,终于被他所占。犹大当时也被叙利亚的侵略所迫,去投靠亚述,就是在亚哈斯王所作的,虽受以赛亚警告,仍不醒悟,记载在以赛亚书第七章。南国犹大将迦勒底拜偶像的罪搬来,在耶路撒冷宫殿中也有丹色的房间。人像画在墙上,可谓迦勒底十分普遍的现象,但这也是亚述人所作的,是米所波大米的迷信。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阿荷利巴又加增淫行,因她看见人像画在墙上,就是用丹色所画迦勒底人的像,」
「迦勒底」:即巴比伦。南国向亚述进贡后,又与巴比伦结盟。巴比伦王曾企图与希西家联盟以抗亚述,约雅敬王时犹大向巴比伦称臣。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迦勒底」:即巴比伦。南国向亚述进贡后,又与巴比伦结盟。巴比伦王曾企图与希西家联盟以抗亚述,约雅敬王时犹大向巴比伦称臣。
看见人像画在墙上: 根据古代的碑文,迦勒底人为夸耀自己的业绩,叫艺术家在墙上雕刻战争场面,或军队凯旋而归的场面。关于本文中的画像出自谁手,有以下三种观点:①移居撒玛利亚的迦勒底人;②因着各国的文化交流,迦勒底的壁画自然而然地流传到犹大;③以色列人看到尼尼微的宫殿壁画,回国后自己雕刻。其中,第三个见解最缺乏妥当性和说服力。
这些美丽的彩像是亚述人所画的。巴比伦人也用彩色的画像装饰墙壁。
14~15以西结警告说,她们墙上那些图画很容易使她们参与更多的偶像膜拜。
【人像画在墙上】
士兵、君王,或象征性活物的图画,是美索不达米亚装饰宫殿门口和墙壁的标准办法之一(巴比伦伊施他尔门上的龙是一个例子 )。譬如说:尼尼微的亚述王宫保存了围城战事和出猎场面,以及王族和神祇的肖像。现今对当时士兵的外貌和衣着,军事技术和武器的认识,很多都是来自这些浮雕。其上的颜料虽然大都剥落,这些图形很明显都曾经是色彩鲜明的。其中有些更比真人巨大,用处无疑是威吓臣民。犹大的首领可能正如以西结所述,是被这些想象中的势力所诱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勒底人的服饰】
现存绝大部分的壁画都是亚述或波斯的,以致巴比伦服饰的细节只有较少的资料,这是很可惜的事。根据现有的画像,这些人的腰带必然是绣花的装饰性衣物。图画中的巴比伦士兵都是头戴无沿帽子,或束着末梢有缨络的发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腰间系着带子,头上有下垂的裹头巾,都是军长的形状,仿照巴比伦人的形像,他们的故土就是迦勒底。」
有腰带与头巾,是官长的装束,在是描述亚述兵士的样子,有带子束在腰间。
「军长」原意为第三人,可能是指战车上第三个位子,在列王纪下,用同样的字,他是装甲兵队的指挥官。
巴比伦与迦勒底应是同义字,但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本章二十三节,特别列出巴比伦人与迦勒底人。如果迦勒底是故土,可能是指通称,所包含的较广。巴比伦只是首都的城。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军长】
和合本的「军长」,新国际本作「战车军官」。亚述和巴比伦的战车通常载有三人:一人负责驾车,一人是配弓配枪的车长,一人负责持盾;后者还需按需要将兵器递给车长。亚述语称这人为沙珥舒(s%als%u ),本节所用的希伯来语字眼沙利欣(s%ali^s%i^m )可能与这字同源(按照希伯来字根 这字可能与「三」有关 )。另一个解释认为这字是指一名军阶为第三级的军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勒底】
主前第六世纪的巴比伦是由外族的迦勒底王朝所统治。这族人于主前九世纪首先在巴比伦南面地区出现。他们的部落结构与邻近的亚兰人相似,但却是另为一族。到了以西结时代,形容一个人是迦勒底人(kasdim ),意思就是说这人有高社会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阿荷利巴一看见就贪恋他们,打发使者往迦勒底去见他们。」
〔暂编注解〕打发使者: 似乎是指西底家为讨得巴比伦王的欢心,差遣犹大使臣的事件。当我们的心远离神时,我们就会急于追随这个世界。
玛拿西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可能看出巴比伦是亚述的潜在对手。比罗达-巴拉但的使者向希西家(赛39章 )建议,巴比伦希望得到犹大的支持来对抗亚述。但不知本节是指哪几次犹大派遣使者。
【】「巴比伦人就来登她爱情的床,与她行淫玷污她。她被玷污,随后心里与他们生疏。」
从历史的背景看,自约西亚在卡基米施(六○五年 )阵亡之后,在巴勒士坦的全境,已经在巴比伦王的强权之下。尼布甲尼撒打败埃及之后,犹大就成为巴比伦的附庸国。这样的归顺后果是可以设想的,他虽被玷污,以后仍被生疏与遗弃。这是必然的,因为神不会救拔犹大,任凭她因背弃耶和华而自食其果。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犹大受惑于迦勒底的外表,即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水平,就通过与他们的贸易往来或政治同盟,而效法他们的生活习惯,纵欲拜偶像。犹大与迦勒底政治上的连手,导致了犹大宗教上的堕落。但是,这种关系最终未能维持很长时间,当亚泊利斯(B.C.588-568 )作埃及王时,犹大背叛巴比伦,而推行了亲埃及政策。
犹大厌烦了与巴比伦的结盟,就向埃及求助。第17-19节描述这种政策上的反复无常(见王下24 25 )。
【】「这样,她显露淫行,又显露下体,我心就与她生疏,像先前与她姐姐生疏一样。」
犹大不是只被巴比伦生疏,实际是遭神生疏弃绝。这原有前车之鉴,因为她姐姐早曾被神生疏,已有历史的见证,只是犹大非但没有警觉,也未曾醒悟,这种经验是必有的,因为神的公义只有再行启示,祂是公正的,不会偏护,犹大也不可存侥幸的心,神在历史中的作为,是历历可数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神厌烦了犹大,反感地离开她。
【】「她还加增她的淫行,追念她幼年在埃及地行邪淫的日子,」
〔暂编注解〕约雅敬亦曾转而谄媚埃及。犹大末期,朝廷对外政策摇摆不定,一时亲巴比伦,一时亲埃及。
【】「贪恋情人身壮精足,如驴如马。」
〔暂编注解〕比喻西底家王10年(B.C.587 ),犹大背叛巴比伦而与埃及结盟的行为(17:15)。西底家没有积极增强国力以使国民自助,反而试图依靠强国来保障国家的安全,这些举动暴露他急于解决表面上存在的问题。作为神百姓的带领者,他当以单单信靠神,寻求根本上的自立之路,按照先知的劝告,与巴比伦继续维持友好关系。
情人(pilagshim )。一般指妾,。这里指犹大所讨好的埃及首领。
驴。用这些动物象征强烈的情欲,5:8,。
【】贪恋情人是一种变态的情欲,是以娼妓或下贱的小妾任遭男子来蹂躏。这里所描写的身壮精足,如驴如马,是描写男性在情欲的发泄,完全是兽欲的呈现,可谓是一种性暴行。这样的强暴岂不是在以色列早年的时候已经历过的,那时施暴的是埃及,以后是亚述,在犹大的经验中,有亚述,更有巴比伦。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样,你就想起你幼年的淫行,那时,埃及人拥抱你的怀,抚摸你的乳。”」
【】「阿荷利巴啊,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激动你先爱而后生疏的人来攻击你。我必使他们来,在你四围攻击你。」
本来只论阿荷利巴,现在直接向她说话,有耶和华严正的申明,再重述邪淫的后果,使她根本无法逃脱。现在不只是巴比伦,而是多方面的仇敌,可说是四面楚歌,使她无法躲避。况且现在是耶和华使那些仇敌来攻击,是神所引发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22~35神审判了阿荷利巴,即犹大所犯的罪。本文可分为两部分,22-26节记载巴比伦如何歼灭背叛他们的犹大,27-35节则记载犹大的毁灭所带来的后果。本文体现了:①神拥有施行审判的主权(24节 );②离弃神的人终将落入悲惨的境地。
22-35 南国遭报:阿荷利巴(耶路撒冷 )的命运已定,先知四次 (22- 28- 32- 36 )用「耶和华如此说」
道出南国的下场。阿荷利巴的奸夫们因被离弃,会老羞成怒,转而向她施以强暴,而阿荷利巴以往以为威武难当的少年骑士最终却是置她于死地的战士。自始至终,耶和华控诉民子对约不忠,甚至把耶和华也忘了(35 )。
【】「所来的就是巴比伦人、迦勒底的众人、比割人、书亚人、哥亚人,同着他们的还有亚述众人,乃是作省长、副省长、作军长有名声的,都骑着马,是可爱的少年人。」
比割人见耶利米书,那是巴比伦之东部亚兰人,他们曾受亚述王征服,在碑文中有记述。12书亚人也是在底格里斯河(Tigris )的东部,也属亚兰人的部落,为游牧民族,被称为Sutu,在。在马里泥版(Mari Tablets )、亚玛拿信件(Amarna Letters )以及亚述碑文中可以查到。
「哥亚人」不能确定,从经文评鉴的猜测,也有不同的意见,但照七十士译本似指有名望的,或受人尊重的,似乎可与下文「有名声的」相连,可能也是在米所波大米地区。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些都是在希底结河(今底格里斯河 )以东的民族;当时属巴比伦帝国。
“比割人、书亚人、哥亚人”。底格里斯河以东的部落,也是巴比伦帝国的一部分。
「巴比伦人」连同「迦勒底的众人」指巴比伦帝国。
「比割人」:巴比伦以东的族类。
「书亚人」:可能是亚拉伯沙漠一带的游牧民族。
「哥亚人」:身分不详,可能来自巴比伦以东一带。
比割人,书亚人,哥亚人: 这些种族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东部,从属于亚述人。但是,从巴比伦统治巴勒斯坦东部地区之后,亚述就被巴比伦所吞并,这三个民族也就受到巴比伦的控制。
比割人。一个亚兰部族。他们住在底格里斯河东,靠近河口。
书亚人、哥亚人。据认为指住在底格里斯河东的苏图(Sutû ) 和库图(Qutû )部族。
【比割人、书亚人和哥亚人】
这几个族名虽然是指底格里斯河外地区与巴比伦结盟的种族,名字的含义却令人心寒:「惩罚、战斗口号、尖叫」。比割是个亚兰的部族,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曾经提及他们。书亚大概是指苏提(Suti )。对于马里的亚摩利诸王来说,他们是出了名难以管理的一族。哥亚的身分至今未明,部分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古提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必带兵器、战车、辎重车,率领大众来攻击你。他们要拿大小盾牌,顶盔摆阵,在你四围攻击你。我要将审判的事交给他们,他们必按着自己的条例审判你。」
他们巴比伦军队终于来攻击犹大,他们自北方向东进攻巴勒士坦。「北方」是希伯来文没有的字,是七十士译本所加注的。在,他们来攻击,曾用石头打死以色列人。用石头打死,是对淫妇的刑罚,所以「攻击」一词原有法律的用词。
巴比伦已经作完备的战争计划,兵器、战车、辎重车都是攻击的,而盾牌顶盔是防守的,这些都是十分凶猛战事必有的准备。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我要将审判的事……审判你: 本文明确地指出巴比伦的入侵是在神的主权之下发生的。即这次入侵是神惩罚犹大之罪的一种审判。悖逆神的人不仅会被神所遗弃,也会被自己所依靠的一切所背叛。
兵器(hosen )。含义不名。七十士译本为“从北方”,更合理一些。
辎重车。。
【武器和军备】
按照亚述的浮雕,战车兵所戴的是尖顶的头盔或缠头巾,上身穿着锁子甲,并有圆盾防身。步兵需要有更大的弹性和速度,因此武装较为轻便,但也佩有大型圆盾。他们的衣服束以一条斜带,用圆锥形的头盔保护头部。每名战士都用枪、刀、斧,或棒作战(乌西雅步兵的配备清单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以忌恨攻击你,他们必以忿怒办你。他们必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你遗留(或作“余剩”。下同 )的人必倒在刀下。他们必掳去你的儿女,你所遗留的必被火焚烧。」
外邦为征服犹大,而以忿怒来报复犹大的叛逆。其实这是耶和华的忌恨,神是忌邪的,不容异族外邦来替代耶和华,。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是近东某些地方惩罚淫妇的方式。
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 这种刑罚用在犯淫乱的人身上,主要施行在迦勒底、埃及、希腊等地。神以这种方法刑罚犹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下了属灵的淫乱。
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有割除犯人身体部位的做法。据狄奥多罗·西库路斯(I.78 )说,埃及人对通奸妇女的惩罚是割鼻。
【面遭毁容】
征服者对部分俘虏予以毁容虽非罕见,本节亦有可能是延伸上文婚姻的象喻,在此形容对不贞的阿荷利巴/耶路撒冷的惩罚。以西结可能熟悉中亚述法典或类似的法律,给予丈夫惩罚妻子的权力。按照这些亚述的法律,丈夫有权切除妻子的鼻子,又能损毁奸夫的容貌,或把他变为太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必剥去你的衣服,夺取你华美的宝器。」
〔暂编注解〕参16:39。
【】「这样,我必使你的淫行和你从埃及地染来的淫乱止息了,使你不再仰望亚述,也不再追念埃及。」
「淫乱」是以两个用词说明,一个是「邪淫」,另一个是「贪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不再追念埃及」
:以色列在军逢敌手时,有意投靠埃及,与她结盟。但耶和华及时的惩罚阻止了这个联盟。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将你交在你所恨恶的人手中,就是你心与他生疏的人手中。」
〔暂编注解〕你所恨恶的人,就是你心与他生疏的人: 指巴比伦。起初,犹大与巴比伦结盟,但随即又与埃及结盟而疏远了巴比伦。此番作为,从周边国家的军力互动关系上看或许是很明智的,但在神看来却极为败坏。因为神的旨意就是使犹大服从巴比伦。
你所恨恶的人。见第17节。28-31节用处罚妓女的比喻来描述对耶路撒冷的惩罚。
【】「他们必以恨恶办你,夺取你一切劳碌得来的,留下你赤身露体。你淫乱的下体,连你的淫行,带你的淫乱,都被显露。」
【】「人必向你行这些事,因为你随从外邦人行邪淫,被他们的偶像玷污了。」
【】「你走了你姐姐所走的路,所以我必将她的杯交在你手中。”」
〔暂编注解〕「杯」:象征审判所带来的灾祸。
我必将她的杯交在你手中: “杯”的希伯来语是,指“份”。这句话是指撒玛利亚也曾因罪付出了死亡的代价,而如今,犯罪的犹大也将参与他们的份而遭到灭亡。因此,不可无视神的警告,重蹈罪人的辙,而使人生遭到毁坏与失败。
【】「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必喝你姐姐所喝的杯,那杯又深又广,盛得甚多,使你被人嗤笑讥刺。」
现在再继续论述这忿怒的杯,又深又厚指面积很大,容量大,忿怒更多,这都是犹大必需承受的,无法推诿。神的忿怒多,刑罚也多,苦难必是难堪的。这样她就得承受人们的嗤笑与讥刺。这似是附加的,因为在七十士译本并无这句话。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喝…杯”代表受审判。本节意思是:犹大国也要受到以色列国同样的审判。
“你姐姐〔撒玛利亚〕……杯”。犹大将要象以色列那样受审判。
「那杯又深又广」
:表示审判的严厉。
即忿怒的杯,。
32-34 属哀歌的体裁:先知可能采用当时流行的哀歌来表达耶和华对以色列的盛怒,犹大将遭遇撒玛利亚式的命运。
【】「你必酩酊大醉,满有愁苦,喝干你姐姐撒玛利亚的杯,就是令人惊骇凄凉的杯。」
「凄凉」原意为「荒凉」,应指地土方面,不是指醉酒者的心情,在七十士译本就省去这个用词。姐姐北国以色列已经喝了这杯,但妹妹犹大要再喝,要完全喝下去,甚至喝干了,神给予的审判是完全的、彻底的,犹大只有完全承受,真正体会耶和华神的公义,公义是多么可怕。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必喝这杯,以致喝尽。杯破又啃杯片,撕裂自己的乳,因为这事我曾说过。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犹大喝尽了神忿怒的杯,因为这是神所命令的,他无法抗拒。杯喝尽了,就想抛掉而打破。但在叙利亚译本作「撕裂头发」,那就是举哀的行动了。
「撕裂自己的乳」原意为捶胸,也是举哀的动作。她的乳任人抚摸,成为淫行的举动,现在完全成为悲哀的感觉。这句话在七十士译本与亚兰文译本也是没有提及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描写审判的终极:以色列人不只要喝祸杯,而且要尝到最严厉的苦头。
杯破又啃杯片,撕裂自己的乳: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犹大因巴比伦的入侵,而所要经受极大的痛苦和患难。这不仅是离弃神的人所要遭受的最后痛苦,也是撒但的最终结局。在新约中,当加大拉被鬼附的人,遇见耶稣时,就作出极其凶猛的样子。
形象地比喻犹太人在受苦时的绝望心情。
【】
「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忘记我,将我丢在背后,所以你要担当你淫行和淫乱的报应。”」
忘记神,是向神不忠贞,犯属灵的淫乱,是邪淫的行为所致的,也曾提及。将神丢在背后,。将罪扔在背后,不仅赦免,也完全忘记。以色列人却背叛神,将律法丢在背后,故意不记得。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神虽然信实,不忘记与祂的百姓所立之约;但当神的百姓忘记祂时,便要受惩治。
【】「耶和华又对我说:“人子啊,你要审问阿荷拉与阿荷利巴吗?当指出她们所行可憎的事。」
「他们可憎的事」是指污秽的事,拜偶像的玷污的,与外邦人交往与联盟也是成为污秽的。以色列既是祭司的团体,若玷污之后不寻求洁净,应受审问。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22:2。这里开始了新的一段。先知总结了阿荷拉和阿荷利巴的罪,但与第1-22节的角度不同。他提到三件罪行:一,拜摩洛(第37节 ),二,亵渎圣殿(第38节 ),三,干犯安息日(第38节 )。
36~49本文说明犹大和撒玛利亚将因着自己的罪,而受到神的惩罚。撒玛利亚虽然已遭毁灭,在本文却使用了将来时,把撒玛利亚和犹大放在相同的位置,强调他们在属灵上都是堕落之辈。
36-49 二妇应得的审判:先知重申南北国的罪行,包括拜异邦假神(37-39 ),与外邦结盟(40-44 )。这些罪行必定招来神的审判,透过外邦的敌军,南北国都会遭受灭亡的命运。
【】「她们行淫,手中有杀人的血,又与偶像行淫,并使她们为我所生的儿女经火烧给偶像。」
拜偶像是邪淫的罪。儿女经火更是极大的罪。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他们是为神而生的,本来就归给神的,现在却归给假神。这是双重的罪,又犯邪淫又杀儿女流血。这是神十分憎恶的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此外,她们还有向我所行的,就是同日玷污我的圣所,干犯我的安息日。」
〔暂编注解〕同日玷污我的圣所: 指犹大人把子女献祭给外邦神摩洛之后,又进入神的圣所敬拜神的事件。这表明他们把神和摩洛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这一实例也表明他们在圣殿内外的信仰竟有天壤之别。今天亦不乏过这种信仰生活的人。他们在社会上犯下了种种罪孽,一到主日却又来到教会敬拜神。真圣徒在教会中的信仰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是和谐一致的。
38-39「同日」、「当天」:表示没有间断;百姓把儿女当祭牲献上后,立即又来圣所朝拜耶和华,将两件水火不容的事接踵进行。
【玷污圣所】以儿童为祭是流无辜人的血,此举玷污了耶路撒冷百姓的手。但他们竟然在献上这种祭给其他神祇之后,轻率地进入耶和华的圣所。污秽圣所是十分严重的罪名,不但对于个人和全城构成危险(因为被得罪的神祇可能会灭城 ),甚至更会驱走神明。他们将带来不洁,就是玷污了神的圣洁,使神的临在无法逗留(见结十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干犯安息日】
【】有关安息日作为盟约关系之记号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侵犯圣殿的圣洁空间能够导致失去神的临在,同样干犯圣洁时间亦能危害神临在所维持的均衡。圣所是神安歇之处,是完全均衡的所在。安息日设立给人的目的,是将这段时间保留,让他们可以在生命中体现这个均衡,同时反映均衡之源。不守安息日就会危害这均衡,使之趋向混沌的状态。对这些圣日和圣事的亵渎,直接侵犯盟约协议的核心。在任何古代近东条约中,此举都能使惩罚或咒诅条款生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同日」并不出现在七十士译本。但在同日玷污圣所,因为他们没有分别为圣,并不守安息日。再可参考,干犯圣洁是最严重的祸患。
玷污圣所,是他们没有洁净却擅自进入圣所。这样不将圣的与俗的分开,将圣所亵渎,是极大的罪。他们又杀了儿女献给假神偶像,这就是他们所行的,可说是污秽的行为,神怎能容忍。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她们杀了儿女献与偶像,当天又入我的圣所,将圣所亵渎了,她们在我殿中所行的乃是如此。」
〔暂编注解〕有关献孩童为祭,参看的脚注。
犹太人崇拜偶像,胆大妄为,竟在欣嫩子谷烧死儿女献给摩洛的当天,假装自己在耶和华的圣殿里崇拜。
【】「“况且你们二妇打发使者去请远方人,使者到他们那里,他们就来了。你们为他们沐浴己身,粉饰眼目,佩戴妆饰,」
〔暂编注解〕南北国有如淫妇打发使者招徕情夫。
打发使者去: 意指犹大和以色列为了走出眼前的军事危机,而向外邦求助,。其实,当时两个国家所面临的真正的危机是宗教上的问题。 沐浴己身,粉饰眼目: 就像女人为取悦男人的欢心,而精心装扮自己一样,比喻犹大和以色列为了赢得外邦的信任,倾注一切努力。
打发使者去请远方人。原文的动词时态暗示这是习惯性做法。他们经常打发使者去。
粉饰眼目。古代人把黑色的锑粉涂在眼圈周围,使眼神更具魅力。
【粉饰眼目】古代近东各地的女子都习惯使用橄榄油和孔雀石(malachite 绿色 )或方铅矿(黑色 制造的调剂,使眼睛看起来更大,颜色更深。巴比伦史料提到含有辉锑矿(三硫化二锑 )的眼影。他们使用装饰华丽的调色板来磨碎矿石,调和使用。以色列很多铁器时代第二期的遗址,都挖掘到这些调色板;米吉多是其中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坐在华美的床上,前面摆设桌案,将我的香料、膏油摆在其上。」
〔暂编注解〕坐在华美的床上,前面摆设桌案: 这是娼妓在为嫖客设宴的情景,以此比喻以色列民族在款待外邦人,且与之相交远离神,从而堕落。当“世界”代替神而占据我们内心的时候,堕落便开始了。 我的香料膏油摆在其上: 指犹大为取悦外邦统治者,而进行贿赂赠送礼物,。在本文,神说香料和膏油属于自己,由此可知犹大玷污了本当献给神的圣物,而以满足自己欲望为目的。犹大的行为与在攻占耶利哥时,偷窃神物品的亚干,22:20)、用圣殿的器皿摆设筵席的伯沙撒,具有相同的本质。圣徒当把属于神的分别为圣归给神,切不可用属神的圣物满足私人的目的。
华美的床。这里指爱好宴席,。
【华美的床上】淫妇耶路撒冷被形容成与的妓女相差无几。两者都用极具吸引人的床榻、香料、甜言蜜语,来勾引情夫。在希腊时代之前,文献中的躺椅(NIV 和合本「床」 )全部都是位于寝室之中,,不是安放在举行宴会的大厅里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桌案上的香料膏油】
预期进行性活动的淫妇耶路撒冷用香料熏香了卧室,,又预备了膏在头发和身上的香油。考古学家在位于卢克索(Luxor )之卡纳克神庙复合建筑所发现的埃及情歌,也有类似的意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那里有群众安逸欢乐的声音,并有粗俗的人和酒徒从旷野同来,把镯子戴在二妇的手上,把华冠戴在她们的头上。」
这似乎是在节期的场合中,大家欢乐喧嚷,成为一种反常的现像。这些酒徒和粗俗的人不是以色列人,而是来自旷野的异邦人。他们在装扮她们,为要与他们行淫。这他们在装扮两姐妹,使她们成为新娘,可供他们泄欲。
这节也可译作:这些放荡的群众发出欢乐的声音在其中。七十士译本作:「他们一齐歌唱,声音流荡一片。」也有译为:「这些粗俗与醉酒之徒,将她遗弃,就沦为娼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酒徒”指住在以色列民附近的以东、摩押等民族。
“酒徒”。指以色列邻近的国民,以东人和摩押人。
淫妇甚至招徕俗夫酒徒,其低贱无耻可见一斑。
「镯子」、「华冠」:是给妓女的报酬。
有群众安逸欢乐的声音: 犹大为了表示政治友好,与外邦人一同举行宗教仪式时,发出的亵渎神的声音(Heny Stenbery )。也就是说他们为了赚取属世的权益,出卖了宗教信仰。当人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利用宗教的时候,宗教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有粗俗的人和酒徒从旷野同来: 比喻亚述和巴比伦。 把镯子戴在二妇的手上: 意指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与外邦人建立政治、宗教上的交流关系,心中充满了虚荣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他们与世界同流合污,赚取了世界却失去了神。圣徒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拥有神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失去神就无异于失去了所有。因为唯有神是我们的存在根据,也是真幸福的根源。
酒徒(sawba'im )。原文词义不明。但稍作改动,就成了“酒徒” 。先知似乎强调妓女所象征的城市每况愈下。七十士译本没有这个词。来自旷野的粗俗的人和酒徒,都投入她的怀抱。
【酒徒】
无论所指的是称为示巴人(NIV ,的阿拉伯部落,还是喝醉酒的游牧部落首领(和合本「酒徒」 ),本节的重点都是强调这个以流氓和外族人为情夫之淫妇的无耻之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论这行淫衰老的妇人说:现在人还要与她行淫,她也要与人行淫。」
〔暂编注解〕原意不详。
「行淫衰老」:意思是尽行淫乱以致变得衰弱。
「她也要与人行淫」:或作「因为她便是这样的人。」
行淫衰老的妇人: 指以色列百姓。他们背弃与神所立的约,投靠了外邦人。先知曾警告他们,不可与外邦相交,也不可依靠外邦,他们却充而不闻,从而自取了灭亡。本文教导我们,离弃神的人,终必灭亡。
本节原文含义不明。七十士译本为:“所以我说,她不像妓女行淫吗?”
【】「人与阿荷拉,并阿荷利巴二淫妇苟合,好像与妓女苟合。」
【】「必有义人,照审判淫妇和流人血的妇人之例审判她们,因为她们是淫妇,手中有杀人的血。”」
这里的义人是指审判者,应照公平审问与判罪。审判官应召集众人开会,。杀婴孩必应处以极刑。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义人」
:指按公义审判的人。
「流人血的妇人」:参16:38注。
义人: 指将要惩罚犹大的巴比伦。这并非指在道德上巴比伦比犹大有义,或拥有更多的义人。本文只是强调他们虽然邪恶,却是神藉以施行神公义审判的工具。
义人。相对而言,是指巴比伦人。这是对不义姊妹的严厉斥责。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泛指的执行公义惩罚的人。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多人来攻击她们,使她们抛来抛去,被人抢夺。」
耶和华的审判,是兴起多人来攻击。「多人」原意为军队,是外邦的军队,成为神刑罚的工具。神必使多人,「使」原为命令词,是神呼召他们来攻击,神容许外邦人来攻击,「抛来抛去」大多译为使他们惊惶惧怕。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些人必用石头打死她们,用刀剑杀害她们,又杀戮她们的儿女,用火焚烧她们的房屋。」
〔暂编注解〕被石头打死是当时社会上对行奸淫者的刑罚。
“用石头打死”是犯奸淫者指定的惩罚。
「用石头打死她们」:根据摩西的法例,这是对淫妇的刑罚,。
用石头。这是比喻和现实的结合。石刑是法定对通奸的惩罚,,但耶路撒冷是用刀剑摧毁的。
【】「这样,我必使淫行从境内止息,好叫一切妇人都受警戒,不效法你们的淫行。」
这节经文是根据二十七节。这二姐妹的命运,成为众邦国的鉴戒,因为邪淫必使邦国败落蒙羞。但是受警戒的不只是邦国,此处是否也指个人,尤其是以色列的妇女,一定要远离偶像,不可有属灵的淫乱。妇女的美德在于贞洁,圣洁的国民必须有圣洁的母亲成为儿女的楷模。因此,这里特别提出「一切妇人」,妇道是国之本。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一切妇人。指用以色列所鉴戒的所有国家。
48~49以色列和犹大的毁灭,使巴勒斯坦诸国清楚地看到向神犯罪的人将要遭受何等审判,同时也教导了我们。他们所受的惩罚,体现了罪人必按所作之恶受罚的“惩戒原理”。现今的圣徒容易遗忘神对这世界的护理和主权,他们的灭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诗93篇 )。
【】「人必照着你们的淫行报应你们,你们要担当拜偶像的罪,就知道我是主耶和华。”」
【思想问题(第21-23章 )】
1是谁燃起审判的火(20:47),是谁拔出审判的刀(21:3)?神使用的审判工具不是什么超然现象,而是外邦的侵略(21:19);你觉得这对今日充满罪恶的世界有什么意义?近年发现的「艾滋病」会否是神审判的工具之一?
2谁是那「应得的人」(21:27)?为什么他是应得的?; 。
322:6-13列举了神选民的恶行;你有否犯上同样的罪?有否令神叹息?
4在这个充满痛苦和罪恶的世界里;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自问不能做些什么?22:30-31可否给你一些安慰和提醒?
5在23:1-20里,不计「行淫」之类的说法,出现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什么?见5, 11-12, 16, 20节。由此看来,以色列人是为了什么而离弃耶和华?犹大在以色列跌倒的事上学不到功课(11 ),你在他们身上又是否学到功课。
──《串珠圣经注释》
【】
【忘记神的结果】「我必激动你先爱而后生疏的人来攻击你,我必使他们来,在你四围攻击你。」
这章经文对我们也许不十分熟悉,但正如主耶稣的教训,有革命性的成分。
属灵的不忠好似婚姻的关系,可以此为喻,如果我们心灵远离了神,祂是丈夫,心中必有嫉妒好似火一般焚烧,因为我们的心可喻为妻子。在上述的经文,再进一步说到我们的情况,我们很难使爱我们的人满意,所以我们必受管教,可能就出于他们的安排。
这样的实例很多。如果信徒要属世的荣贵或名誉,以及一些事物不是出于神的,他必为这些受苦。他所喜爱的东西或起来攻击他,好似以色列的失败,被巴比伦掳掠一般。神以人自行的罪恶成为鞭子,鞭策人们回到祂面前。
在新约中,使徒的话有很尖锐的对比,就是主从死里复活,得了荣耀,我们可以许配给祂!在看着祂受死,就哭泣,但看见祂复活,就感吸引,而归向祂,溶入在祂的爱中。没有基督能满足祂,但与祂的灵完全联合,当看自己是死的,借着基督的身体,永远向祂活着。
──迈尔《珍贵的片刻》
「因你忘记我…要担当你淫行和淫乱。」
圣经常把属神的以色列人,比作耶和华的配偶;他们的责任是专爱主,向祂忠贞不二。可是,人的本性就是那么败坏,不论神的恩典怎样丰富,神所行的奇事怎样多,怎样大,总不肯全心归向神。
在进入神应许的迦南地之前,以色列人有四百多年在埃及为奴的经验,在法老的鞭子下受了漫长的痛苦。但他们总不能忘怀埃及。建国以后,继又分裂,受强国亚述的欺凌。但他们心中恋念亚述。但人跟神不同:神是守约施慈爱的,总不忘记祂的子民;与地上的强国结盟,虽然尽量服事承欢,还是要受他们的欺凌。北国以色列就亡在所倚靠的亚述手下。神兴起了巴比伦,总算征服了埃及和亚述。这样,我必使你的淫行,和你从埃及染来的淫乱,止息了,使你不再仰望亚述,也不再追念埃及。
残存的犹大国,在约西亚王的时代,曾有一度复兴,归向神;但在约西亚崩逝以后,继位的恶王,却转向巴比伦,后又反复无常,想同埃及结盟。最后的结局,是被巴比伦灭亡。
先知以西结的事奉,是在犹大暮霭已结的时候,向被掳的余民,综述神启示祂子民背逆的历史,以两个不贞的姊妹为比喻:分裂以后,在北方的以色列,或称撒玛利亚为代表,名叫阿荷拉,意思是“她的帐幕”;南国犹大,或耶路撒冷,名叫阿荷利巴,意思是“我的帐幕在她中间”。北国从立国之始,就崇拜金牛犊和各样异邦假神;南国则大致保持圣殿敬拜,但也在丘坛烧香。他们共同的毛病,是另一种邪淫,就是取媚强国,为了实际利益,埃及,亚述,巴比伦,哪一个都好,以为他们比神更可靠,投靠在强国的荫下。这样作的结果,是要把神所赐的财物,向强国纳贡,常是强迫苛征;更重大的代价,是依古时的通例,属国要接受宗主国的神只,因此要崇拜外邦的神,把耶和华降为次等的属神,这是羞辱神的名,是祂不能容忍的严重淫行。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忘记我,将我丢在背后,所以你要担当你淫行和淫乱的报应。”结果是神的审判临到,把以色列和犹大,扫进历史的灰烬中。
神的儿女要向神忠贞,在信仰上,不可与异教混合;也不可仰望人的势力,牺牲真理,总要时时想到神的荣耀。──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