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E四个以行动表达的资讯
i. 耶路撒冷被围 我们要发挥想象力:以西结现在被吩咐在屋内去表演怪异动作,或许更可能是在他前门外的空地。除非有很多百姓看见,否则这些动作是无意义的,而我们也必须假定,四周很快会有传言,说以西结正在他家的附近做些不寻常的事情。像提勒亚毕被掳者的社群,彼此联系紧密,任何事在那里都不能长久保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俘营的生活故事很清楚地表明了,消息在数以千计的战俘中扩散,好像野火一样。根据的记载,以西结恍惚如梦幻一般的状况显然已经被人注意,这样,随后自然会有一些超自然的或情感激动的宣告。 他的默剧重点是一块巨大、长方形、晒干了的砖(RSV;AV:瓦;希伯来文 leḇe ̄nâ ),其上他画了很容易辨认的耶路撒冷戍楼的轮廓,以所罗门圣殿的殿顶轮廓为主。他把这砖放在沙地上,让每个人观看。然后,他围困这城。这些事如何完成,就只有留待我们去想象了。如果说第2节的一切详情都画在同一块砖上,那就不切实际:因为要这个戏剧的资讯被人明白,它一定要大型的道具。95以西结很可能用一些模型,把代表耶路撒冷的中央部分围起来,或是就沙地之便,在上面画一些攻城塔、土墩,或军营。 在 AV 中翻译为堡垒,而 RSV 则译为攻城之墙的,是一个集合名词 da ̄ye ̄q ,经常以单数出现。它出现于(=,那里的意思似乎是指围城四周筑起的一连串攻击用的楼台。它与土墩 so ̄lelâ 不同,土墩只是在城墙外面用泥土「堆起来」(希伯来文字根为 S-l-l )的土堆,目的是让攻城者可以与城墙上的防卫者站在同一高度上。注95中提及,一些亚述的浮雕,所雕绘的楼台即与 da ̄ye ̄q 相似,由弓箭手操纵,有时可以移动,且配备了固定的撞墙锤。(参:, 当一切完成后,以西结受命拿个铁鏊,放在你和城的中间作为铁墙(3节)。铁鏊(AV、RV,锅)可能是一个大的茶碟型的金属器具,以色列人用来烘饼。把它倒转放在火红的炭火上,就成为传热快速的盘面,在上面烙大麦面饼或烧饼(希伯来文 ʿug ̄â )。依瓦德觉得它是耶路撒冷坚强防卫的象征,围城就是要攻破这防卫;这样,以西结代表了攻城的一方,攻击这城。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象征「那无情的和铁般严峻的围城」(大卫生),但先知仍然扮演攻城者的角色。以西结身为耶和华的先知,他在此戏剧中事实上是代表耶和华,而铁墙代表了耶和华对圣城的坚决敌对态度,这种解释似乎更合乎以西结的象征手法。领军队来攻击耶路撒冷是神的行动;耶路撒冷已经被她的神离弃,很快要夷为平地。这样,在象征行动之外,以西结本身在剧中的部分也成为以色列家的预兆。这是有一天要发生的。 在现阶段,我们需要看,以西结的象征行动是否称得上是一种感应巫术。这名称是指一种人所共知的原始行为:就是一个人作些动作,通常借助于模型或肖像,目的在产生那些动作所象征的实际果效。最简单的方式是诅咒,此法在古时很普遍,其果效需要先将受害者的名字写在一块陶瓦片上,然后在墙上摔碎。96这不是单单发泄一个人愤恨的方法;乃是认真地将受害者摔碎,就如那片陶器一样。更复杂的方式会包括,把敌人做成蜡像样式,然后焚烧之,目的是要毁灭他们。在古埃及、亚述及巴比伦,很多行巫术和交鬼的,都如法泡制。根据近东文化模式的一般相同点,有人会认为,经常用象征举动的以色列先知像以西结一样,其实与其同时代的外邦人同出一辙。但这样一来,以色列信仰的特殊性就显得模糊了,同时也忽略了先知书中经常对巫术与魔法的明显罪责(参:,,;结17~23)。这些魔术有违耶和华的律法,因为这是企图挟制灵的力量(因而是邪恶的灵)去完成人的旨意。因此,这么作就拒绝了耶和华的能力,应该受到罪责。也许有人辩称,这里先知借着这种方法,透过来自神之灵的能力,所要成就的是好事,但实际上做起来,个中的分别太细微,旁观者根本看不出来,所以我们必须拒绝这种说法,因为有违先知的一般教训。这样,我们只有一个更可取的解释是;这些举动是神打算行事的预兆,并非要勉强神的旨意去附从该举动所象征的意思。在以西结的情况,这种程式实际上借着保持仪式上的静默方式,强加在他身上。其他先知曾用象征性的行动为辅,或说明其资讯的有亚希雅、西底家、以利沙、以赛亚、耶利米,、亚迦布及下)。 ii. 以色列和犹大受惩罚之日 耶路撒冷围城的模型安放在那里,似乎当作半永久性的视觉教材,直到以西结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先知先前扮演了耶和华的角色,面向耶路撒冷反对它。在这里,他扮演同胞的角色,为他们的罪承受刑罚。这不是代赎的行动,好像他能够代替他的百姓受苦。这完全是描述性的,目的是要表明这两个国家所受刑罚的时期,也表明犹大和以色列都要分担这刑罚。以色列国的痛苦是显然的:自从她的京城撒玛利亚在西元前七二一/二年被亚述的撒耳根二世毁灭后(其前撒曼以色五世已经围攻该城三年),以色列的人口被迁徙,百姓散布在全亚述帝国。现在以西结的举动要表明,犹大也要同样受苦,虽然受苦的时期要短得多。 4.我们无须照 RSV 去修改马索拉经文,译为我要将以色列家的刑罚放在你身上。这修改没有古代经文抄本的支持,也没有把意思变得更简明。经文本身似乎暗示,先知将身体的重量放在他的左边,象征以色列要承担自己的罪罚重负(AV 及 RSV 旁注)。向左侧卧的象征意义有先知的行动辅助,更形清楚:先知东西向躺在地上,向左侧卧时头向耶路撒冷,面向北方,即向着以色列,当他向右侧卧时,向南对着犹大。 5、6.为以色列的三百九十日及为犹大的四十日代表了一定的年数,这些年数在经文上及解释上都有困难。一日顶一年的计算基础是明确的,无须多加注解。同样的象征也见于;及下。定规给犹大的惩罚为四十年,这是一个整数,无须过分执着字面上的意思。它显然有追忆旷野飘流时期的含义。被掳的时期,由西元前五七九年以西结被掳算起,实际上是五十九年,由耶路撒冷陷落算起则为四十九年。耶利米的七十年这个数目,指的并非被掳的实际时期,乃是巴比伦的全盛期,即由西元前六○五年迦基米施战役起,至西元前五三九年(特别参见,「这些国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 但三百九十这个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呢?下列各点需要留意:(a)两个情况所提及的时期都是指以往所犯之罪应该受罚的时期。(b)直到这些为以往的罪而赎罪的时期满足为止,复兴不会发生。只有到那时,才能够说:「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又向她宣告说,她争战的日子已满了,她的罪孽赦免了,她为自己的一切罪,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RSV 及旁注)。(c)复兴最后会来临(及下),且会同时临到犹大和以色列。这种想法导致一个结论:上述两个时期是同时退出的,以色列单独受惩罚的时期是三百五十年,其余四十年与犹大一同承受。以此为背景,我们可以主张,以西结向左侧卧三百九十日,其后(你满了这些日子)向右侧卧四十日,这样的举动很难符合两个时期同时发生的说法。但我们必须提防,不要混淆象征举动与我们对它们的解释。它们代表全部时期:以色列的惩罚总共为三百九十年,而犹大的惩罚则总共为四十年。这一点一旦弄清楚了,一如以西结的举动已经清楚表明,我们仍然需要解释,如何把其中的资讯应用于相关国家的历史。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坚持,先知必须在最后四十天里向左右两边侧卧,好代表以色列和犹大同时受苦。然而,根据年代次序,这种说法比较可取。艾理逊指出,与所提到的日期,在时间上的差别是一年零两个月。由于阴历以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年(六个三十天的月份与六个二十九天的月份互相交替),以西结的侧卧行动只可以有四百一十三日。纵使容许有一个闰年,总日数最多只能延到四百四十二日。这会刚好,但只是刚好,容许以西结有四百三十天行动表演。我们仍需谨记,必须预留中的七天,还有他在准备工夫上所需要的任何额外的日子。艾理逊承认如此一来,上述的两个时期可能是先后发生,但根据所提及的三百九十日,他宁取两个时期同时发生的观点。这似乎是这难题的最佳解决之道。 当然,我们在处理这些经节时,有可能不必要地拘泥字面。以西结对象征的热爱很容易助长读者忽略了当时的现实环境,纵使现实中发生过任何事情,也绝少关注。但如果他确曾用过象征的举动去传递他的资讯,那么我们尝试去了解他实际作过什么和如何作,便是很重要的了。这显然对他来说很重要,也对他的观者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要观看得准确,也解释得准确,究竟他要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要同样这么作,就必须融入与先知一同被掳的同伴的心境中,坐在他们坐过的地方,并且尽量细心留意先知的每一个动作。 在离开这段经文之前,我们必须提及七十士译本。在第5节和第9节,它的日子是一百九十而不是三百九十,而且又有一百五十这个数目加插在第4节中。这显然假定了这些数目是并存的。很多解经家都随从这种读法(例如托依、大卫生、司金纳、司徒克),他们辩称,这会更符合理智,也更符合历史。可能这个数字是由撒玛利亚陷落后开始计算的,但由那时到犹大在西元前五八七年遭难只有一百三十四天,而不是一百五十天。如果将该数目放在犹大被掳的末期,即西元前五三九年巴比伦陷落的时候,那么就比较接近:这会使整个时期变为一百八十二年。但第二次计算更为准确,这显示可能七十士译本的数目是在事后加插进去的,好将非常艰难的希伯来原文作一次较为合理的修改。马索拉经文中的三百九十年可能不只要追溯到撒玛利亚城被围攻的日子,而是到以色列当初分裂的时候。当时正值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掌权,他使以色列犯罪,时为西元前约九三一年。究竟以色列犯罪的整个时期是否也算为以色列为自己的罪恶而受罚的时期,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经文本身也并非没有困难,很多解经家都根据可能性及解释上的标准,决定他们选择哪一个经文版本。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若依照上述的推论,我们可以圆满的解释马索拉版本的经文。解经上的一个原则是,有时应该采纳较难解的经文,这里可能就是一个例子。 7、8.如果以西结的手如所示,长期受绑,他就不可能照至所吩咐全部做出来。那些吩咐可能是象征性的,否则,更有可能的是,他用每天的部分时间朝向指定的方向躺卧,面向着围城的模型,露出他的手,表示准备作激烈的动作(参:,而身体则用绳索捆绑着。他一旦作完了这个每天的表演,就可能将自己松绑,去做一些其他与围城有关的象征行动。然后,当无人围观的时候,他会在他的屋内恢复做日常的事。 iii. 耶路撒冷的饥荒 在整个三百九十天的表演中,以西结严格限制自己的饮食。有两个课题结合在这里:第一,以色列和犹大需要按饥荒时的情况生活,第二,他们的粮食将是不洁的。这两点在应用上有些混淆,因为我们不很清楚,究竟这是指被围攻之耶路撒冷内的情况,还是指在被掳的情况下,生活不洁净及经济受制。威尔浩生97认为,全段经文皆指围城;以西结以为,这种情况会维持三百九十天(9节)。威氏又认为,第5节的三百九十日是错误地由第9节移过来的,因此,第9节原指围城的日子,在第5节中变成了以色列被掳的年数。由于这种混乱,第13节便被当作一个注解。科尼尔(C. Cornill)更大胆地将全章经文重组,将提及围城与被掳的经文分别放在一起。结果第4~6、8、9、12~15各节被列在一起,资讯是关于被掳的不洁,而第1~3、10、11、16、17各节的资讯则为围城的饥馑。第7节无可避免地被看成为一个注解,需要剔除。但是从现有经文来看,我们的结论则不同。对于这个明显的混淆,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以色列人在亚述领土内被放逐的恶劣生活情况,围城饥馑的可怕,还有被掳在巴比伦的生活污秽,都混合在一起。或许,那些人观看以西结在秤他的食物,量他每天的饮水,看他烹调,对于这些动作的意义,也会和今天的解经家一样,有纷纭不同的解释。 9~11.以西结每日定规的粮食有二十舍客勒的饼,是用各种谷物混合而成的,通常吃的小麦和大麦之外,再加上豆子、扁豆、小米和粗麦任何可以解决饥饿的东西。AV 释本的臭猫是基于武加大译本的 viciam ,「野豌豆」:该希伯来字在 RSV 译本(参:;译为粗麦,播种收割这种植物显然是作劣质面粉用。从利末记,及米示拿(Mishnah)看,把这些不同的谷类混合在一起,没有什么礼仪上的不洁。一舍客勒是11.4克,以西结一天的粮食几乎刚刚好是八盎司的饼。一欣六分之一的水等于一品脱多,或0.61升。无论如何计算,这是离挨饿不远的份量,以西结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维持超过一年多,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主张这种食物只是与他的公开表演的动作有关,而无人观看时,他可能改吃其他较好的食物,与我们对这段经文的解释,也没什么不协调的! 10.一天一天(RSV)。依此,AV 及 RV 字面翻译是时常,但这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同样的词语也见于,清楚表明,该词是指一种每天同一时间重复的动作。库奇翻译为「在既定的时间」,但没有他的解释,这是不够清楚的,「即在某天特定的时间及在隔天相同的时间」。 12~17.先知安然接受餐食的各样规限,然而叫他在人粪上烙饼,他禁不住躁动起来。这样做原是要表明,污秽会临到那些被掳的人,因为他们会被迫在一个异教的环境中生活、吃喝。他们不能确定,所买的或领取的肉是否按着利未记的规定宰杀;他们也不能知道,究竟那些肉是否已经先作异教祭牲用。(在使徒时代,早期的基督徒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参:及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维持礼仪上的洁净,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加上离开耶路撒冷,这些被掳的人悉数被列为礼仪上的不洁者。以西结显然意识到这个象征的含义,就向神力陈说,如果没有其他人,最少让他在吃肉的事上,仍能保持洁净(14节)。为了迁就以西结的感受,神将燃料改为牛粪(15节),那是东方沿用到今天很平常的生火方式。以色列人可能也不认为这种方式不洁,与邻邦人一样,经常采用。 第14节中提及的两种不洁的肉,自死的动物和被野兽撕裂的肉,都是被禁止的,因为这些肉的血可能没有照规矩放出来(参:及下;。有关条例可见于;;。可憎的肉(希伯来文 piggûl )在利未记中是指留了三天而未吃的祭肉,就会变成不洁,,但在,这种肉与猪肉同等,即是指本质上不洁的东西。大卫生认为该字的意思是「腐肉」。 神命令了一件事,然后很快又取消,或更改,似乎很奇怪。当彼得在约帕的一个楼房顶上,他看见异象,有一块布垂下在他跟前,布内有各种不洁的动物,当时神并没有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彼得。若一开始就用牛粪,神原先的命令,用意就只在表明饮食的不洁,而以西结与旁观者也不能领会,因为如前所述,牛粪并不算为不洁(参12节,在众人眼前;是否意谓已经行出来了?)无论如何,令人喜悦的是,神在这次机会中,对祂仆人的一丝不苟的祭司操守,作了恩慈的让步。以砖石当作一种文件,在巴勒士坦并不普遍。这是巴比伦的作法,甚至从示拿建造巴别城与塔,已予例证可援。作砖也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劳工,埃及人也在砖石上画图样,有历史的考古可寻。这是建屋用的砖,在未曾被阳光烤烘干燥之前,先刻划,干了之后,就成为清楚的地图。在巴比伦的用途,专在砖上刻有列王的名字,作为史记的资料。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砖: 是古代巴比伦常用以筑城或砌墙的土砖,此砖是太阳光晒干的,并没有用以火烤。耶路撒冷: 是以色列信仰的中心,希望,也是神所居住的圣洁之地。然而,就是这耶路撒冷如今竟成了神的审判对象,19:8)。由此可知,神所审判的并不是人的外表,而是人的内心,。
你要拿一块砖。研究预言的人尚弄不清楚本章所描写的奇事是真实存在的呢,还仅仅是先知在异象中看见,再说给百姓听的。有人认为真的发生在百姓眼前。理由如下:一,这些事件是针对以色列家的预兆(第3节 );二,其他先知也有类似的经历,都是真实发生的。如西底家的铁角,以赛亚“赤脚”行走三年,耶利米的木轭和何西阿迎娶妓女。以西结在百姓眼前携带自己的对象,挖通墙壁,显然是真实的,预示即将来临的围城。这种形象的表演无疑是为了引起重视,因为形象要比语言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今日的宗教礼拜中仍采用同样形象的手法,为了让神的真理显得更加生动。
砖(lebenah )。见;等。砖在古时用来雕刻。已经发现许多这样的实物。
1-3 画围城图。
1~3先知用四种“实物”作象征,向百姓描绘耶路撒冷被围困时的情况。在“砖”上书写:绘画是巴比伦人的习惯表达方式;当时先知身在巴比伦。
1~3神吩咐以西结“演出”耶路撒冷即将被围困(在主前587年 ,,的情景。以西结在一块用软土造成的“砖”上画上耶路撒冷的形状,造“台”(高楼 ),筑“垒”(斜坡 )把两者连接起来,然后“安营”(士兵 )来围攻它。围攻者的力量和难以逃脱的景况,用以西结所设立的“铁鏊”(或盆 )来表示(3节 )。
1~3指出了耶路撒冷被包围的紧迫状况。西底家王治理之时,神通过耶利米吩咐他们应该向巴比伦王屈服,并事奉巴比伦。但是,西底家却听从了亲埃及派的意见无视神的警告而对抗了巴比伦(17:15-16,。因此,巴比伦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终于攻陷了城池(17:17,,。没有认识自己的卑微无视神爱的警告而背约的人(17:16-18),均会落到这种下场。
1~17以西结以独特的姿势和动作,象征性地表现了将要临到耶路撒冷的审判(4:1-5)。这是为了集中被掳之民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弄清其意义,也是因为倘若不用这种独特的方法,就不能唤起他们对神话语的关心。犹大比周围的国家更堕落,它的结局是战争、疾病和饥饿,审判会使他们成为亡国之奴(5:12-17)。由此可知,所谓神的审判就是神以公义来处理百姓恶贯满盈的罪,就如挪亚洪水和放逐迦南民族一样(5:6-11,,。审判的结局就是苦涩的痛苦、眼泪、遭到抛弃和被邻舍取笑(5:12-17)。
4:1~24:27以讲道、象征、比喻的形式,揭露了选民犹大百姓所犯的罪,宣告了由此而带来的神之审判。本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大部分:①神的审判通过独特的动作得以宣布(4:1-5) ;②说明审判的原因和遭到毁坏的光景(6:1-7):主要通过讲道文章来宣布;③关于圣殿和耶路撒冷被毁的预言(8:1-11):这一部分的信息最为悲惨。因为本文描述了圣城耶路撒冷和神的圣名所居住的圣殿被毁的悲惨情景。神以可怕的震怒来对待不守自己律例的人。圣徒不可因得着了救恩而懈怠或心存骄傲,乃要以恐惧战兢的心继续走向成圣;教会也要紧紧地抓住神的话语,从而不至于被神挪走灯台,必须紧紧握住神道;④审判堕落的犹大人(12:1-24)。
4至24章记载先知关于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预言。其中包括:1,预言犹大国将要倾倒(4~7章 );2,关于耶路撒冷之罪和审判的异象(8~11章 );3,宣告耶路撒冷必定受审判(12~19章 );4,耶路撒冷倾毁前最后的警告(20~24章 )。
【象征性行动】
以西结之前一千多年,马里文献中的先知已经使用象征性行动和双关语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介了。在一个案例中,先知生吞了一只羔羊,藉以宣告吞吃全地的危险即将临到。以赛亚(赛二十--露身赤脚行走 )和耶利米(耶十九--游行之后进行碎瓶咒诅仪式 )都使用街头戏剧的方式,来吸引听众,藉行动向百姓表明危险的严重程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泥版地图】
在泥版(和合本「砖」 )上绘制的地图虽然十分罕见,加瑟时代(主前十五世纪 )却有一幅尼普尔城的地图。其上绘有从幼发拉底河伸展出来的多条运河,并且显示这些水道流入城中分割出来的各区。图中有两条并行线,表示三个城门和城墙。庙宇和仓库也都在地图中标明。西帕尔的遗址附近又发现了一个世界地图,按考证来自主前七世纪。一条河环绕圆盘状的世界,图顶绘有群山。图中标明了巴比伦、亚述,以及其他城市和国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围困这城,造台筑垒,安营攻击,在四围安设撞锤攻城,」
围城之战咯,为亚述人所发明。围城最主要的先断绝一切的支持供应,使城完全孤立。造台筑垒,使外面任何支持,都无法送至围困的城。锤子是为撞城门的,城门里为防御,也置放这样锤子,为使城墙坚硬,不被撞破。可见锤可攻也可守。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围困。被掳的人希望耶路撒冷不再遭遇围攻。他们在假先知的怂恿下,盼望很快就能回到故乡。如果他们接受以西结关于另一次围城的预言,他们的希望就会破灭。但他们所爱之城的厄运是不可避免的。这里用形象生动的标志把迫在眉睫的惩罚摆在百姓面前,比平铺直叙更加有力和有效。
台(dayeq )。泛指围城的工事。可能要高出被围的城墙,好让围城者可以用箭射,并便于观察。
垒。是人工堆积的小山,使围城者可以登上城墙。
撞锤。系两端有铁的粗木,用绳子平挂在塔楼或可以移动的架子上,用来撞击城墙。这种机械常出现在亚述的浮雕上,似乎是当时所常用的。
2~3围攻城邑是古代战争的一种方式。在人看来,这种游戏般的行动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它象征性地表明耶路撒冷将被攻陷的预言。铁鏊……铁墙: 铁鏊是用以烧饼的薄薄器皿,用铁鏊作城墙,意味着城内居民的浴血抵抗和巴比伦军队的不断攻击。
【围城战略】
本段所述的全都是亚述和巴比伦典型的攻城器械和战略。尼尼微和巴比伦的王宫壁画很多时候都绘有攻城场面。有关攻城工程和攻城坡道的讨论,可参看:;的讨论。撞城锤有时安装在有轮的攻城塔架上,可以推到城墙或城门旁边。斜堤是斜建在城墙侧面的土坡,其功用是防止撞城锤发挥效用。帐幕绕城搭建,以确保居民不能逃脱。现存最生动的例证,是主前七十年革命时罗马攻打马萨大城堡,留下的罗马军营绕城而建的遗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要拿个铁鏊放在你和城的中间,作为铁墙。你要对面攻击这城,使城被困,这样,好作以色列家的预兆。」
「铁鏊」是指围困的军队面对的铁墙,围困的情况实在太严重了,以致城里的人一定无法逃脱。这「铁墙」也可指神与他们的阻碍,他们的罪也太多了,无法蒙神搭救。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铁鏊」:代表截断耶路撒冷四面生路的铁幕,也象征耶京百姓已与耶和华完全断绝关系。
铁鏊(machabath ),一种平底锅,是东方常用的烹饪工具,可能先知的家里就有。这是代表盾牌,或敌人所建的防御墙。他们从墙后投弹。铁可能象征敌人的防线难以突破。
预兆。如此生动的描写证明本章所预言的是真实的事件(见第1节注释 )。关于“预兆”,见注释。
【铁鏊的用途】
以色列人制饼和预备素祭的方法,是用烤盘烧在明火之上,或在泥制烤炉中烘制。有钱人买得起铜鏊铁鏊,穷人则使用陶瓷的小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铁墙的象征】
铁在较早时代被视为贵重金属。到了主前六世纪虽然比较普及,由于坚固耐用,铁器依然很有价值。以西结指挥围城,因此是扮演神的角色。因此铁墙必须解作神和耶路撒冷居民之间的分隔。它表示即将被围攻的他们,不必指望神圣战士耶和华为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向左侧卧,承当以色列家的罪孽,要按你向左侧卧的日数,担当他们的罪孽,」
在前一个象征的动作,有关围城的事。在后一个象征的动作,是关乎日后的灾祸。在这二者中间的动作,是专指以色列及犹大的罪孽,由先知的象征的动作,表示担当。
此处以色列全家是指犹大,事实上包括北方以色列与南方犹大,是神的子民整体,在二十三章阿荷拉就是北国撒玛利亚、阿荷利巴是南国耶路撒冷。两国都包括在内。指北国,六节才指犹大南国。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左侧。可能指撒玛利亚在耶路撒冷的北面。因为一个人面朝东方时,左侧就是北方。不一定指以西结在这里所提到的日期中一天连续躺24个小时。一天中可能只有一段时间进行这种象征性的布道。
以色列家。这里限于十个支派。
承当以色列家的罪孽。关于以西结蒙召是象征以色列的罪还是罪的惩罚,存在着不同不意见。可能两种意思都有。以西结和其他古代的先知一样,要用福音的乳香来减缓他有关厄运的信息。但是罪恶是不可以忽略的。它需要救赎。以西结承当以色列罪孽的举动可能暗示神愿意饶恕百姓的罪。虽已耽搁,祂现在仍愿借着他们来成就祂的旨意。
4, 6 「左侧」、「右侧」:左可指北部,右则指南部;因此左侧可指北国以色列,而右侧指南国犹大。
4-8 左右侧卧:目的是要表明以色列的罪孽,并声明这罪孽现在由先知来担当。
4~8以西结“向左侧卧”(不是连续不断的 而是在白天说预言的时候 ),表明北国以色列的罪,而“向右侧卧”却表明南国犹大的罪。当中的数目难以理解(七十士译本在第5和9节作190日 而不是390日 )。从王国分裂(主前931年 )开始算三百九十年,是主前541年(被掳的人在538年重获自由返回本国 )。从主前722年亚述的掳掠开始算一百九十年,是主前532年。那四十年可能从主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 )至主前546年,那时古列是一股威胁巴比伦的势力。
4~8以西结的第二个象征动作,说明了北以色列和南犹大遭受苦难的日期。日数: 北以色列受刑罚的时间是390年,南犹大受刑罚的时间则是40年,总共长达430年。有些人根据在埃及为奴430年的历史事实,认为这只是象征性的数字,表明以色列要像在埃及一样,将在巴比伦过痛苦的俘虏生活。但是,大部分解经家都认为这430年是把两段时间加在一起的年数,即从北以色列因耶罗波安而分裂到以色列得以从巴比伦归还的约390年时间,和从犹大王国灭亡到得以归还的约40年时间。这告诉我们:①神对圣徒的审判并不是为要永远毁灭;②乃是为了锤炼圣徒,借着审判使之悔改认罪并在崭新的信心中得到圣洁,。
【先知借着种种象征的动作,是要表达甚么信息?百姓有何反应?】
以西结不寻常的行为象征着耶路撒冷的命运。他向左侧卧了390天,是说以色列将受到390年的惩罚;然后向右侧卧了40天,是说犹大将受到40年的惩罚。以西结不能动地方,象征着在耶路撒冷的人将被囚禁在城内。我们知道,以西结并不需要整天卧着,这些经文也交待了神让他在此期间做的其他事情。他获准吃少量的食物,代表着在敌人围城的时候,城中的人尚有口粮可吃。但这食物要用粪来烧烤,象征着犹大的不洁净。
不少百姓一定看到了这些景象,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时地听到了以西结的信息。可惜的是,他们并未做出应有的响应。我们要学习以西结,有勇气为神作见证。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因为我已将他们作孽的年数,定为你向左侧卧的日数,就是三百九十日,你要这样担当以色列家的罪孽。」
当先知向左侧卧,是向北方,所以这是特别指以色列北国,他向左侧卧的日数竟需有三百九十日。北国的罪孽更加沉重,所以被掳的时间也长。
照七十士译本,不是三百九十日,而是一百九十日,在本节及九节都是如此。如果计算以色列人被掳,首先是被提勒毗勒撒在主前七三四年的作为。从那时起至耶路撒冷城陷落,南国沦亡,时在主前五八六年,那么共一百四十八年。可见数字未必完全正确,但为时较长却是事实。
另一种计算的方法,是在此有三百九十天,再加上六节的四十天,共四百三十日,正好是他们在埃及为奴的时期共四百三十年。但在与,只作四百年的时期。
「作孽的年数」也有译为受罚的年数,四百三十年是从扫罗王(一○一七年 )至南国败亡(五八七年 )。这些又可作相当理由的解释。有人认为北国比南国败亡早一百五十年,则与上述一百四十八年十分接近。可见不同的算法,似都有充分的理由。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三百九十日」(同9 ):七十士译本作「一百九十日」。这两个数目的计算法无从确定,因此不能决定那个抄本正确。有的学者认为三百九十年是从南北国分裂至被掳归回的期间,四十年是从南国亡至古列开始压制巴比伦的一段时间;有的学者依从七十士译本,认为一百九十年是从北国亡至被掳归回为止。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三百九十日」(同9 ):七十士译本作「一百九十日」。这两个数目的计算法无从确定,因此不能决定那个抄本正确。有的学者认为三百九十年是从南北国分裂至被掳归回的期间,四十年是从南国亡至古列开始压制巴比伦的一段时间;有的学者依从七十士译本,认为一百九十年是从北国亡至被掳归回为止。
关于这段时间有各种解释。有人接受七十士译本的说法:150日承担以色列的罪孽,40日承担犹大的罪孽,合计190日。这种看法有其缺点。因为150天不代表十个支派被掳的年分。他们是公元前723或722年被掳的。
如果我们接受希伯来语圣经的比喻,就要视390年为以色列背道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开始是耶罗波安和十个支派退出犹大。这标志着以色列犯罪的开始。北方王国既然摆脱了神所任命的君主,就长期受邪恶国王的统治。这些国王没有一个敬畏神。但我们还是遇到了难题。根据统计列王所用的短年表,十个支派脱离的年代是公元前931年。从这时到以西结见异象的公元前593或592年,大约只有339年,到耶路撒冷的陷落只有345年,到从被掳归回有395年。根据统计列王所用的另一种长年表,十个支派脱离的年代是公元前932年,到公元前592年正好是390年。但这种象征性规定的细节还不足以用这种吻合来证实长年表是准确的。
5~6先知每日大概要用数小时来做这些象征的动作以替代说预言。390年可能计自所罗门王到耶城险敌。40年为恶王玛拿西登基至认罪中间的时期,。
【,6你要向左侧卧三百九十日,向右侧卧四十日,何意?】
答:这是先知以西结以侧卧来「承当以色列家的罪孽」(4 ),就是豫言以色列家将因罪而受刑罚的年数。他们作孽被掳的年数是三百九十年,在七十士译本(The Septuagint )中,把5及9节的三百九十,译作一百九十年,正是自主前七二一年,以色列人被掳至亚述之时,至五三六年之间的大概年数;如果原文是三百九十年的话,就要延伸到希腊时代亚力山大皇帝的时候了。他征服列国时,曾以宽大的态度对待犹太人,有人认为那四百三十年的时期,就是三百九十加上四十年的总数,正是以色列人流落埃及的年数,参上册43题 )。至于那犹大的四十年,可能是一个概括的年数,一般称之为一代的时间,大约是自主前五八六年至五三六年,就是犹大人被掳至巴比伦的时间。据库克氏Coode的意见,认为那三百九十的数字,乃是由于善写者,把「以色列家的罪孽」(4 ),解释为以色列家犯罪的整个时期之故,根据列王的年谱,从王国在罗波安统治下分裂时起,至主前五三六年止,一共是三百九十四年有半的时间。总而言之,这时间上的计算相差多少,无关紧要。先知豫言的主要目的,乃在用他这生动的动作,来向以色列发出豫言:耶路撒冷不久将被毁灭,百姓将要被掳受苦受罚。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再者,你满了这些日子,还要向右侧卧,担当犹大家的罪孽,我给你定规侧卧四十日,一日顶一年。」
「再者」是指第二次,另一个阶段,新的开始,一项新的动作。向右是向着犹大家,右边是指南方。
「四十日」一日为一年,则共四十年,,摩西遣十二个探子在迦南地窥探四十日,一年顶一日,担当罪孽。先知以历史的借镜,将四十年旷野的漂泊作为以色列人因背逆而遭受的苦楚,来说明犹大未来所受的刑罚。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四十日。按照第5节所探讨的推论,40年代表犹大犯罪的年份。与以色列不同,犹大继续忠于神所任命的大卫家的领袖。但越来越多的犹大居民陷入偶像崇拜之中。虽然犹大王国中有几位虔诚的国王要阻止罪恶的狂澜,但这个民族还是不断地堕落。最后一次改革的良机是约西亚在位的时候。他在统治的第八年,“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这是一种高尚的尝试,但百姓只是做了表面的文章。后来先知告诉他们,他们已走得太远了,无法免除迫近的惩罚。如果我们把约西亚第8年即公元前633或632年视为犹大特别犯罪时期的开始,从那时起到公元前593或592年390日的结束,正好就是40年。
有人解释这段时间说, 390天加上40天就是430天,参照,430年是以色列民寄居国外的年数。但这样的推算似乎不着边际。还有人完全根据想象,把390日和的40次责打联系起来。犹太人的教师把它降到“每次四十,减去一下”。故十个支派中每一个分到39次,有40次留给犹大。
一日顶一年。的类似说法:“按你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你们要担当罪孽四十年”。这些经文最先提示了预言的时限,后来广泛用于解释时间的大预言,如“一载、二载、半载”,和“二千三百日”。
【】「你要露出膀臂,面向被困的耶路撒冷,说预言攻击这城。」
〔暂编注解〕面向。指目标的坚定,20:3-5,26:17,,20:46),“面向被困的耶路撒冷”。这要在先知侧卧,象征性地承担以色列和犹大的罪孽时完成。这种举动的联系,最好依据神在此时通过耶利米所显示的旨意来理解。神借着各种表号和象征,以及直接的预言向留在犹大的人宣布,他们唯一平安的出路就是顺服巴比伦的国王。他们的罪孽太重了,无法改变耶路撒冷及其居民的厄运。他们必须承担自己的罪孽。被掳是免不了的。这与好斗者骄傲的野心直接冲突。这些人在假先知的支持下,公然拒绝了耶利米的恳劝,实施抵抗的计划。耶利米则被视为内奸和叛徒。和以西结一同被掳的人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们不肯耐心地接受神的计划,承担自己的罪孽,弄清他们苦难的根源,就是他们顽梗不化的心,倒希望他们所爱的城邑能继续保存下来,并且他们很快就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露出。象征准备行动。
【】「我用绳索捆绑你,使你不能辗转,直等你满了困城的日子。」
〔暂编注解〕用绳索捆绑你: 这是神继续让先知处在痛苦的状态。这象征耶路撒冷的毁灭是神的惩罚,犹大百姓绝对不能避开那惩罚。
没有说是什么绳索,但显然是象征性的,说明所预言之事件的不可避免性。百姓不论做什么,不论怎样勤劳,都不能避免耶路撒冷的荒芜和剩下之人的被掳。
【】「你要取小麦、大麦、豆子、红豆、小米、粗麦,装在一个器皿中,用以为自己作饼。要按你侧卧的三百九十日吃这饼。」
小麦与大麦是巴勒士坦与巴比伦的主食,在用字方面,似指巴比伦的农产。豆子与红豆是巴勒士坦的土产,。这里小麦与大麦为一组,豆子与红豆为一组,以成双为单元。
「小米」在旧约中只有此处出现,此字dhn与亚甲文duh\nu十分近似,似只在巴比伦出产。粗麦在提及,是在埃及出产的。,在麦田的边上种这种粗麦。这食物是在侧卧的三百九十日吃的,即指先知向左侧卧的时候。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小麦。所列食物的顺序无疑指暗示围城时食物的紧缺。小麦和大麦不够供应,所以要用粗粮补充。
豆子。见。
红豆。见,34;。
小米(dochan )。该词只出现在这里。
粗麦(kussemim )。今为Triticum sativum。这种混杂的食物肯定是很难吃的。
9-17 按时量吃喝:这是代表耶京被围困时饥荒的威胁。
9~17以西结终于明白到即将临到之围城的可怖。他每天只可喝一夸脱的水,吃八安士的粗饼,还要用人粪作燃料来烤饼。以西结求主豁免他不用做最后那件事,他恐怕会玷污自己(14节 ,,因此,神容许他用“牛粪”来代替人粪(15节 )。
9~17本文象征性地表现了犹大将被包围,百姓会惊惶战兢地喝极少的水、吃不净之饼。本文预言他们:①将因得不着所需的粮食,而陷入极度的饥馑;②将被掳到外邦人之中,吃不洁净的饼(13节 )。神之所以使这些苦难临到自己的百姓,是为了使他们回顾曾经所享受的丰盛恩典,从而认识到自己犯的罪。
【饼的原料】
这里所列供以西结作饼的材料,包括一些普通的谷物(硬粒小麦、大麦、双穗小麦〔和合本「粗麦」〕 )。这几种谷物都是古代近东所有民族的日常食物,每一个在亚喀得语和乌加列语都有对应的同源字眼。小米是夏季收割的谷物。这配方中不寻常的作料是豆子和红豆(NIV「兵豆」 )。这些蔬菜主要是作汤的材料,虽然偶尔磨碎加在小麦中制造粗面包,但并不常见。布洛克(D. Block )很合理地提出以西结所调制的,是象征围城的面包,材料是从各个容器底部收集回来的碎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所吃的要按分两吃,每日二十舍客勒,按时而吃。」
以当时的量度计萛,一舍客勒为一一.三公分,二十舍客勒应为二二六公分,即为七.九两,不到八两。在那时穷苦人每日只吃两餐,而每餐四两,怎能果腹?这是粮食极为缺乏的日子。这是每日的量,又「按时」而吃,只有那么多,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日子,必艰苦万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二十舍客勒」,约贰一二七克(八安士 )。
你所吃的(máakal )。泛指“食物”。
二十舍客勒。约八盎斯。数量极少,不足以维持生活。
10~11以西结所吃的食物极差,量也极少。二十舍客勒的饼(228.5g )和1/6欣的(0.64l )的水就是他一天的粮食。现代人的饥馑并不是粮食的缺乏,乃是:①因听不到耶和华的话语而导致的贫乏;②因没有领受圣灵的活水而导致的属灵饥渴和困乏,7:38)。
【食物的分量】
以西结的食物必须过秤并在指定时候食用,代表围城之时粮食必须实行严格配给。二十舍客勒等于八盎司。他不会饿死,但这么少的热量却会使他严重虚弱。食而不饱的衰弱,正好反映了耶路撒冷的状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喝水也要按制子,每日喝一欣六分之一,按时而喝。」
一欣为一加命,共四夸特(quart )。现只○.七五夸特,也可说十分有限。围城的情况十分严重。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一欣六分之一」:约六十毫升。
一欣约为3.87夸脱。一欣六分之一约为1.33品脱。以西结所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十分紧缺。这里说给死人太多,给或人又太少。
【水的分量】
围城之时亦有必要配给食水,因为城中居民必须倚靠水库的存水,以及来自西罗亚水道的池水。以西结每日的配给是六分之一欣,即三分之二夸脱。主前五八八年夏秋的酷热天气对耶路撒冷的居民来说,必然十分难受。食水配给这么少,只会加增他们的痛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吃这饼像吃大麦饼一样,要用人粪在众人眼前烧烤。”」
大麦饼是穷人吃的,中产阶级以上的才吃小麦的食品。在东方,以牲畜的粪,渗有碎草,晒干后可作燃料,是极普遍的。但在律法中必视为污秽,更河况是人粪。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用人粪…烧烤”:表示犹大人在被掳时要吃不洁净的食物。中东民族有用牛粪加禾草当燃料,用人粪烤的饼是难以接受的食物。
「人粪」:在律法中被视为污秽。用人粪烧烤,表示以色列人于被掳之地将被玷污,无法遵守宗教上有关洁净的条例。
用人粪……烧烤: 因人粪是不洁净的,所以把人粪当作燃料也是不洁净的行为。然而神却如此命令以西结,这是为了表明:①将来,耶路撒冷城中不再有燃料;②以色列百姓将会过不洁净的生活。
在受到围困的情况下,没有木柴可供燃烧,而且随着围城的继续,动物的粪也被烧尽。所以不得不用耶路撒冷厕所里的干粪作为燃料。
【燃料】
牲畜的干粪和压榨橄榄剩下的渣饼,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区最常用的燃料。树木十分珍贵,不能作煮食、取暖之用。但当神命令他用人粪煮食之时,以西结却大为嫌恶。因为人粪是不洁之物,必须埋在远离人类住处的地方。以西结是个祭司,这样做会使他不洁,他实在无法顺从。神折衷让他用牛粪煮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在我所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也必这样吃不洁净的食物。”」
以色列人被赶逐出本国,至外邦那些不洁净之地。在以色列外,都不洁净。可能那些地方都是拜偶像之地。以色列人被掳到外邦,是在不洁净的状况中,食物的预备与吃用,都不洁净,好似吃居丧者的食物,。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可能指犹太人在被掳时不可能全部遵守摩西律法中关于饮食的条款。
【】「我说:“哎!主耶和华啊,我素来未曾被玷污,从幼年到如今没有吃过自死的,或被野兽撕裂的,那可憎的肉也未曾入我的口。”」
先知的话确实表明圣洁的理想,既否认罪愆,也表明清白。试比较申命记有一连串的否认,其中以四节上为最主要的。
污秽是以口为主,入口必为不洁,也以「口」为玷污之处,所以先知再经强调。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自死...... 撕裂的」
:律法禁止吃这些肉,22:8),原因是没法把里头的血适当地放尽。
「可憎的肉」:原文指留到第三天的祭肉;律法规定把它烧掉,19:7)。
以西结认为把人粪当作燃料是不洁净的,所以祈求神不要把人粪当作燃料。但以理、彼得等信实之人,亦拒绝用不洁净之物,圣徒的生活与灵魂当因主的话语变得圣洁无瑕疵,,。
以西结对神的命令提出异议。他像彼得一样,说自己一直小心遵守律法。他的话被接受。命令的语气缓和了。他得到允许使用当地烹饪所常用的燃料。
【】「于是他对我说:“看哪,我给你牛粪代替人粪,你要将你的饼烤在其上。”」
这里神给予以西结特殊的许可,让他将牛粪当作燃料,仍是象征性的。在这些象征的动作与对象,主为使先知明白未来败亡与被掳的事无可避免,玷染污秽也是必有的。在宣告审判与刑罚中,神不是没有怜悯,仍有无限的恩慈,不但供应食物,使先知不致饥饿与干渴至死,而且给予许可,将污秽的都可成为洁净,至少使先知不会那么困难而接受与遵行。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牛粪」
:是平日所用的燃料。
【】「他又对我说:“人子啊,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杖,就是断绝他们的粮。他们吃饼要按分两,忧虑而吃;喝水也要按制子,惊惶而喝。」
这节经文几乎是引述,折断他们的杖,是使他们断绝粮食而失去力量。在饥荒的严重,也有与本节同样的涵义。在:他们因罪孽而消灭,在十七节也有同样的语句,可参阅本。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见;14:13;;。预言性的演示的实用性没有被显示。以西结所生动描述的饥荒状况,适用于耶路撒冷。
16~17耶路撒冷居民将会沦落到最坏的状态,穷乏而败落。他们将借着这些惩罚而发现神的公义(6:10,7:4-27)。神惩罚圣徒是因为爱他们,也是因他们是神真正的儿子。
【】「使他们缺粮、缺水,彼此惊惶,因自己的罪孽消灭。”」
「使」可译为「结果」,是一种结语的形式,,,。他们缺少饮食,物质的贫乏是说明神旳咒诅,而他们是自取灭亡,因为罪孽有自行毁灭的力量,无人可以逃脱。他们自知罪愆,因此惊惶不已,而且被此恐吓,自知无法退避,惟有等候神大而可畏的审判。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思想问题(第4章 )】
1神为何要对一班已经被掳在外的犹大人,如此生动地预言耶路撒冷被围困,被攻陷的惨况,及她受罚的年数?留意历史背景。
2在传信息的日子,以西结先知的生活要受什么限制?试找出二二七克(八安士 )面包和六十毫升水的确实分量。你若要在生活上见证你的信仰,你的行动是否也会受到诸多限制?你愿意吗。
──《串珠圣经注释》
【】
【围城的预兆】「我说:哎,主耶和华啊!」
先知受神的嘱咐,作一连串的动作,为要说明他们民族与城市将要遭受的浩劫。在许多的嘱咐中,有的是他难以忍受的。他说:「哎,主耶和华啊,求你使我免去这些。」他祈求神,希望重担的压力不致加上祂仆人身上。
在我们的经验中岂不也这样吗?我们感到有些试炼很难经受,某些要求实在超过我们的力量。在这样艰苦之中,我们到至高者面前,倾吐我们的怨言说:哎,主 耶和华啊!主允许我们自由向祂说话,也表露我们的哀痛。唉,主耶和华啊,求你为我撤去这杯,愿你差天使来加我力量。哎,主耶和华啊,这十字架实在太沉重了,这刺在肉体中也太尖锐了,食物令人作呕。神必立即赐下更大的恩典,减轻的负担。
受苦的肢体啊,你要单独与神在一起,自由地与祂交谈。心中的话都可不加犹豫地告诉祂。记得主耶稣的说父亲爱我们。我们到父面前,向祂描述受苦的情况,不只为我们,也为那些比我们生命更亲近的人。愿他们快乐,满足,完全!现在的责任是否十分艰难?是否有难治的症状?交给神,当你肯向神求!哎,主耶和华啊!这就是很重要的时刻。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人子啊,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杖。」
犹大被掳的民,在迦巴鲁河边,已经落地生根了。以西结所在的提勒亚毕(TelAbib ),是“粮堆”的意思,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小区;地处大运河旁边的沃土,农产丰盛,粮食充足,夫复何求?对于那个残破的故国,在他们的思想中,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是在另一个世界。
但神的先知,引颈西望,穿越巴比伦的浓雾,能看到地中海边那块苦难的土地上:凄凉的耶路撒冷,没有粮堆,也没有自由流动的水,遭遇着围城与饥荒。是谁,让神所爱的城邑,遭受这样的困苦?是甚么原因,使神忘记眷顾祂的子民?
在丰饶的环境中,先知以西结是“斯人独憔悴”。他为了残存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在神面前恳求,希望他们能度过难关,希望神再给他们悔改的机会。神的信息却不一样。祂又对我说:“人子啊,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杖,就是断绝他们的粮。他们吃饼要按分量忧虑而吃;喝水也要按制子惊惶而喝;使他们缺粮,缺水,彼此惊惶,因自己的罪孽消灭。”
以西结先知的心灵,与全以色列的人同受苦难。他一方面把人的事向神陈诉,一方面向人宣告神的信息:神向耶路撒冷的忿怒不会转消,饥荒缺乏还要继续下去,直到全国被灭。
神叫他在生活上,实际表演出罪孽必有刑罚:三百九十年是从耶罗波安与十个支派叛离,建立北国以色列,到被亚述灭亡,人民被掳的概略年数;四十年是从犹大国被巴比伦所灭,到归返故国的年数。二者合计四百三十年,是以色列在埃及为奴负轭的年数。神看祂子民在异教的轭下,同在外邦的轭下一样,都是在罪孽下面过日子。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人的强项悖逆,不肯悔改,使罪恶刑罚的痛苦加深。在危城枯守无援,没有希望的被饥荒啃噬,一天天的消瘦,那是甚么样的生活!他们本来只为了肉体活着,倚靠粮食维持生命,像行路的人靠杖扶持;现在粮和水都缺乏,要按着分量每日配给。虽然如此,也不能延迟最后命运的临到。
违背神的结果,是灵性的饥荒:“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这对于我们该是深切的儆戒。──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