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B论推罗和西顿
在这些神谕中,以西结从犹大周围的邦国,转向更远的政权如推罗、西顿,和埃及;这种说法完全正确,但必须谨慎。我们很容易忘记,圣地的地理范围并不大。例如,二十五章提到的地区都可以用肉眼看见。推罗只是相较之下略远,实际往加利利直走,只不过三十五哩,到耶路撒冷也才一百哩。对那些经商的人,也只是几天的骆驼的行程。 推罗在世界贸易的杰出地位是由于她的自然位置。两个优良的港口,一个在城市的大陆部分,另一个在离岛,也是该城得名的由来(推罗, ṣo ̄r =盘石)。西元前十世纪,希兰一世建造了一条堤道,连接两个港口,使推罗的商业潜力倍增。同时,危险临到的时候,可以退守到岛上的堡垒,因此成了推罗人的金库、货仓,以及牢不可破的屏障。作为商业中心,推罗以玻璃器皿与染料闻名。他们用的紫色染料是用当地的骨螺这种贝类制成的。无可避免地,推罗成了外国势力虎视眈眈的猎物,所以要向亚述缴很重的贡银,作为商业上得以自由的代价。推罗延续不断的繁盛助长他们自以为是,并且引起那些不及他们幸运的邻邦嫉妒之心;这些态度充分反映于以西结的神谕中。 这几章经文有五个主要段落,都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开始,,、20)。它们是:(i)推罗毁灭的预言;(ii)推罗沉船的哀歌;推罗被形容为一艘财物丰厚的商船;(iii)推罗王子败落的神谕;(iv)哀叹推罗王;(v)论西顿的预言。 i. 推罗毁灭的预言170 这预言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段落,每一段皆由神谕的格式主耶和华如此说为开始、19)。然而,这些段落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每一部分都加强了整章经文的资讯含义。第一段取前一章的典型风格:「因为……所以」。推罗的罪是竟为耶路撒冷的陷落而欢乐,又为自己少了一个商业上的竞争劲敌而称庆。众民之门(2节)一词表示,耶路撒冷位于众多国际商道的交会处,因而可以自行征收通行税。推罗想必期待接收这些好处。 1.这里的日子是个问题,因为不知道是一年的哪一个月份。第2节暗示以西结与推罗人都知道该城已经陷落了,但直到第十二年的第十个月才传到巴比伦。然而这个日期很有疑问,更正确的读法可能是跟从一些古版本,将的日期读作「第十一年」。若是如此,就可以成立,而失去的月份假定为第十一月,也较可靠。这个月份与年份混淆了。因此,这个神谕是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抵达被掳的人那里仅仅一个月之后宣讲的。可能是被掳的人仍然为着灾难的资讯哀痛莫名,而路过亚比毕堡的推罗商人却仍然出口伤人,因此引发了这个神谕。 4~6.推罗的惩罚是,会变成光秃秃的岩石(取其名称之意),没有建筑物,也没有耕种的土地,只适合供渔夫作晒网之用。171她的女儿们(田间的众女,和合)是指那些陆地上需要倚赖推罗的村庄,很容易成为入侵军队的猎物。 .尼布甲拉撒(和合:尼布甲尼撒)。他现在被称为审判推罗的工具,而他的军事策略也有很详细的描述(,。他的名字拼作尼布甲拉撒(Nebuchadrezzar),应该比拼作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更准确,因为前者更接近巴比伦文 Nabukudurri-usur。但两个拼法都出现于圣经中,而尼布甲尼撒是西部亚兰文常见的形式。台(8节;围城的高墙,新译)与垒可参看注释 Ⅰ . E . i.〔书版72页〕对 da ̄ye ̄q 与 so ̄lelâ 两字的注解。举起盾牌在 RSV 中正确地译为盾牌的屋顶,状似罗马的龟甲形盾牌。这里的围城描述用在推罗的海岛堡垒,似乎很不搭调,因为马一定派不上用场。或许以西结用了惯常的词语而没有理会到现实情况(梅依的意见),但更好的描述是看为以陆地为主的围城描述,一如西元前六七三年及六六八年亚述人攻击推罗的方法。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取推罗的时候,在陆地与岛上的防御工事间筑了一道巨大的防波堤,然后也用了同样的围城方法。 15~18.海上王子的狼狈。邻近各国的统治者倚赖推罗的商业维持繁盛,如今推罗倾倒,他们不禁深感泄气,而且惊骇如此大有势力的君王就此毁灭。那些海岛事实上是沿海地带(吕译、RSV),亦即地中海沿岸的众多小城邦。他们的王子要坐下举哀,唱首哀歌( qînâ )。这是传统3:2节韵的挽歌,在 RSV 中翻译的很好。 19~21.推罗下到阴府。此处以高度喻意性的言词,形容推罗这个岛城沉没在海浪之下。这些海浪成了神话中的宇宙洪涛、混沌的大水,最终将她淹没。同样的措词也在,描述埃及;而以赛亚对巴比伦王嘲弄的歌也值得参照。经文给我们的印象是,那与阴间一样的阴坑(吕译;希伯来文 bôr )是个回不了头、完全失落的地方(21节)。没有复活的盼望,只有黝暗,与古时的人在过去的残垣中长久存活;这实在是个可怕的结局。这日期可能约雅敬王第十一年,即尼布甲尼撒王十八年,应为主前五八七年。十一月初一日似在五八六年三月十五日。有关月初,在,与均有提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时是主前587年间,耶路撒冷沦陷在即。
“第十一年”。主前586年,大概在耶路撒冷被征服的前夕。
「第十一年」
:约主前五八六年,即耶京陷落后不久。
第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 指B.C.586年,这是约雅斤王被掳到巴比伦的(B.C.597 )第11年,也是耶路撒冷被毁的那一年,。
第十一年。就是约雅斤被掳第十一年。如果这是西底家即位的年份,那就是耶路撒冷沦陷之年(公元前587或586年 )。没有说是哪一个月。有人认为预言是在耶路撒冷沦陷以后发出的。如果以西结所用的是秋季年历,就有这种可能性。但也有可能是预言该城的倾覆。
关于亚扪,摩押,以东和非利士人的预言比较短。关于推罗的预言则有三章(结26-28章 )。关于以西结所斥责的另一个重要国家——埃及的预言,共有四章。
1~19本文续前章之后,继续记录了神对巴勒斯坦沿海北部的腓尼基首都推罗的审判。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成就了此审判。本文的内容可分三部分:①对推罗的审判:因为他们讥诮了耶路撒冷的灭亡(1节 );②为濒临毁灭的推罗作哀歌(27:1-36);③神审判狂傲的推罗王(28:1-19)。我们可以从推罗的灭亡中得出以下教训:①物质上的富足极有可能导致精神上的贫乏:推罗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的中心,他们的文明给周边国家带去了极大的影响,物质也极富有(27:3-25)。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跌进了堕落的深渊。科学的急速发展,使当代人的物质、经济、生活日益丰富,但是信仰却日益世俗化、低俗化,本文无疑是在为这种困境中的现代文明敲响了警钟;②过于丰盛的物质会使人以其它偶像替代神:推罗心醉于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将自己视为神明(28章 )。当今社会亦凭借世俗的思想理念和物质等替代神,藉以麻醉人的灵魂。
1-21 预言推罗倾覆。1-6 预言的核心。7节以后先知才一一精细的描写审判的步骤及内容。
26:1~21本文记载神对商业城市推罗的审判。在贸易上,推罗对以色列持有竞争意识。并且也像其他外邦人那样对耶路撒冷具有敌意和憎恶之心。当他们看到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所灭的时候,便想到贸易量更多,经济利润将会更加可观,而满心欢喜。推罗并没有从邻国的灭亡汲取属灵的教训,反而卑鄙地想要利用这机会,神就宣告要审判推罗。今天,世人巧妙地利用弱者的弱点而谋取私利,本文暗示神将会严厉地审判这卑劣无耻的行为。
26:1-28:19论推罗:推罗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壹百六十公里(一百英里 )。是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城虽小但却极富裕,居民多以海外贸易为生。城分两部分,一在陆地,一为海岛,二者有一长堤连接。临敌时,推罗人逃往海岛,以此为防御城。一直以来推罗与耶路撒冷都有贸易之争,但推罗在当时却是古代腓尼基的最大港口。主前五九四年推罗曾加入反叛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联盟, 据史家的记载,尼布甲尼撒围攻推罗达十三年,后来双方举行和谈 (29:18) , 巴比伦对推罗取得某程度的宗主权。主前三三三年亚历山大围攻推罗七个月,填海造坝直抵推罗海岛(26:12),终于消灭推罗。本段的预言主要是指尼布甲尼撒所带来的破坏,间也穿插亚历山大致命的打击。推罗的罪行大致也是幸灾乐祸:看到耶路撒冷的陷落,感到有利于自己独占国际贸易的企图,因此沾沾自喜。本段可分三部分:126:1-21预言推罗倾覆;227:1-36描述推罗有如一艘商船将沉没海底;328:1-19预言骄傲的推罗王没落。
【】「“人子啊,因推罗向耶路撒冷说:‘啊哈!那作众民之门的已经破坏,向我开放;他既变为荒场,我必丰盛。’」
推罗原甚丰富,现在再侵犯耶路撒冷而掳掠,更加丰盛了,。耶路撒冷被称为众民之门,这是贸易之门,因为自所罗门起,耶路撒冷是小亚西亚与米所波大米的转运站,也是米所波大米与埃及的中间站。这门也是阻止人们外流至推罗。
「门」也表征着尊荣与财富,现在已遭破坏,不再有商业经济的重要性。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推罗是腓尼基一个商港,繁华鼎盛,显赫一时。远在以西结之前一百多年,以赛亚已经预言过推罗的倾覆(赛二十三章 )。以西结在这里再提出,巴比伦王会来围困推罗城。注。
“众民之门”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当时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可与推罗城抗衡。
“推罗”。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柯和西顿中间的一个古代腓尼基城邦。她在希兰王(主前980~947年 )的管辖之下十分繁荣,曾为大卫的王宫、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代下二 )的兴建提供人手和材料。“开放”。若经过耶路撒冷的陆路不能使用,推罗便期望更多的贸易可透过她的港口运输出去。推罗包括大陆上一个城市和离岸的一个小岛。
「阿哈」
:参25:3。
「众民之门」:指耶路撒冷原是南北商队必经之门户,推罗庆幸耶京陷落,以为从此可取代她的地位。
众民之门……向我开放: 耶路撒冷原是列邦的经济中心,各国的巨商们频繁来往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一灭亡,推罗就独霸经济利益。推罗并没有直接的军事力量战胜犹大,而是借用第三国力量,间接地占据了有利的地位。他本当认清自己位置谦卑地面对现实,而不应该自高自大。有时我们也会亲眼目睹仇敌的灭亡,我们当怀有同情和慈悲之心,而不应盲目自大,。
推罗。推罗是一座强大的商业城市,包括位于大陆的推罗旧城,和建在离岸约半英里石岛上的推罗新城。该岛面积约有140英亩。推罗新城有两个港口,一个在北面,一个在南面。推罗人从这里派出船队,远至大西洋,非洲西部,甚至可能到英国。推罗在西班牙和非洲北部建立了殖民地,如著名的迦太基,加迪斯(Gades )和阿夫季拉( Abdera )。推罗又人因工匠而闻名于世。推罗的产品,如铜器,纺织品(特别是紫色布匹 ),玻璃器皿和陶器,在世界各处都享有盛名。
腓尼基人使用闪族的一种语言。他们的宗教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主神是推罗的保护神麦尔卡特(Melkarth] 有时称为巴力-麦尔卡特 )。这显然是以色列人在耶洗别的影响下所崇拜的巴力。他们还用最堕落的仪式崇拜亚斯他录和其他神。关于古腓尼基的历史,见,15,17,18注释。
啊哈。见注释。推罗为耶路撒冷的倾覆而高兴,完全出于自私的动机。在所罗门的时代,耶路撒冷是内陆商业的大中心。来自阿拉伯,甚至是印度的贸易都要经过她。耶路撒冷无疑借着与腓尼基人的贸易而致富。即使在她衰落的时候,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她无疑仍然是推罗人希望垄断的许多交易的中心。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推罗啊,我必与你为敌,使许多国民上来攻击你,如同海使波浪涌上来一样。」
「许多国民」,,,,「许多」也可译为大国,,,他们如同汹涌的海浪,在春季往往是涨溢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许多国民。这里可能是指尼布甲尼撒和“地上属他的各国各邦”,即他的盟国。先知可能展望到几百年以后。尼布甲尼撒摧毁了推罗旧城,并连续蹂躏了这个骄傲的城市以后,推罗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份,但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状态。后来它被马其顿人统治。再后来被罗马人统治。
3~14“许多国民”参与毁灭推罗。“尼布甲尼撒”(7节 )围攻大陆上的城十三年(主前585~572年 )才把她毁灭。主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围攻岛上的城六个月,最后用大陆上被毁之城的瓦砾建一条堤道通往海岛,才把她征服。这城后来被重建,在至28节、、和至6节都有提及。推罗在主后1291年几乎被伊斯兰教徒完全毁灭。
【主前六世纪初推罗的状况】
埃及于主前六○五年被击败之后,推罗成为了巴比伦在西亚洲头号的敌人。它是腓尼基的首要城市,以航海贸易著称。推罗的岛城离岸约六百码,与大陆相对。除了长期被围之外,岛城与海港均一无所惧。港口的深水容许重载的船只停泊卸货。推罗致力于商业活动,其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则由姊妹城乌舒(Ushu )所供应。推罗的船队在地中海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如:塞浦路斯,和北非的迦太基等。这些殖民地开发当地的资源,尤是是金属的矿藏,以及流通地中海东西部的货物。这地区各处地方,都能够挖掘到腓尼基金工和陶器的考古证据,反映出这些贸易关系的广阔性和长久程度。推罗的主要出口货品是香柏木、布匹、染料,和玻璃器皿。按照约瑟夫的记载,无数对抗巴比伦人的联盟和阴谋,都有推罗及其君王埃特巴力三世(Ethbaal III )参与其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西结所说的某些预言是否不真确?若他的预言不应验,以西结书又怎样纳入正典呢?】
记载了一连串关于推罗的预言。经文预言尼布甲尼撒的大军,将攻陷推罗这个骄傲的商业城。到了,经文清楚指出,尼布甲尼撒未能攻入离岸的海岛城。当时的情况无疑是,居民知道推罗城不能抵挡迦勒底军兵的围攻,就携带一切贵重物品,离开旧城。他们乘船往离岸的海岛堡垒,在当地,推罗的海军抵挡了尼布甲尼撒的攻击,阻挡海军登陆。尼布甲尼撒未能从推罗人民身上获得财宝,那几年间经历到挫折。于是,神容许他进入埃及,并获得胜利。
详察,可知经文描述了推罗所受到的两次惩罚。第三、四节预言推罗受「许多国民上来攻击」,墙垣及城楼将被拆毁;这预言与迦勒底人的侵略吻合,陆上的推罗城被攻陷。第五、六节继续指出,推罗城的石头、砖块和一切可移走的,都被移走。城市被攻陷后,通常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因为一般来说,战败的城市被抢掠蹂躏一番,剩下颓垣败瓦,满目疮痍。
第七至十一节特别描述尼布甲尼撒攻城的情形。他围攻推罗,抢掠城中的一切,将这陆上的旧城完全毁弃。第十二节特别用「他们」(中文和合本作「人」一一译按 ),紧接这个主词的是「必以你的财宝为掳物」;第十三、十四节所继续记载的攻击,却指后来亚历山大(约主前三三二年 )对待推罗海岛堡垒的方法。根据历史记载,亚历山大的海军未能攻入推罗的海岛(因推罗的海军实力强大 )。于是,亚历山大改用另一方法,筑哩数计的堤,由海岸伸出,到达海岛的东岸。亚历山大的军队用尽石头、砖块,将一切能搬动的物体抛下海。几经辛苦,这条堤在数个月后建成了,而推罗海岛亦被亚历山大攻克。因为要筑堤进攻,所以亚历山大的国土扩张计划受阻延,亦因这个缘故,亚历山大对推罗海岛极尽摧残的能事,甚至令这海岛不能有被重建的一天(14节 )。
事实上,到了希罗时期,陆上的推罗城被重建起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回复昔日的重要性。至于推罗海岛,经一次陆地沉降过程而被地中海淹盖了;在那次陆沉过程中,希律花掉大量金钱而建成的撒利亚港,亦一同沉入海中。到现在,推罗城对开的浅海尚余一连串黑色的珊瑚礁;这串珊瑚礁肯定不会形成于主前—、二千年,否则就极不利于该处的航运,而海港亦不会在那里兴建。现时由岸向海伸出的岬角,可能就是以前亚历山大所筑长堤的遗迹,被海浪冲擦成现在的样子。至于推罗岛,就在一次陆沉过程中沉入海底。据我们所有的证据看来,自从亚历山大那次对推罗岛极尽摧残的能事后,就再没有任何形式的重建工作在岛上进行了。从上述资料看来,以西结书二十六章所预言的事件,虽然没有在以西结的时代应验,却在后来完全成就,即是先由主前六世纪时的尼布甲尼撒,后经主前四世纪的亚历山大使其成就。
所记载的预言,提及尼布甲尼撒掳掠埃及,究竟这个预言是否有应验呢?本章八至十六节预言了埃及地将被外国侵略者蹂躏一番,从北至南,自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密夺,以至南部的阿斯旺,都被敌人摧残。有四十年之久,埃及都受外敌侵略,甚至有很多埃及人逃难至外地。
到了十七至二十节,神向尼布甲尼撒个人作出一个特别的承诺:尼布甲尼撒王在攻打推罗一役中没有收获,神便容让这王在埃及获大胜利,以作补偿。基大利于主前五八二年死后,有一些犹太人劫持耶利米逃往埃及,而尼布甲尼撒就长驱直入,捣破埃及地的犹太难民聚居地。在,耶利米自己也预言尼布甲尼撒将直捣埃及,在答比匿或犹太人所聚居的其他地方,将被尼布甲尼撒蹂躏。尼布甲尼撒将大施屠杀,烧毁犹太人的房子,并
将他们据走。
在讨论犹太人的事情时,以西结通常应用约雅斤的年号来指明事情发生的时间。但的情况有所不同,先知于此处提及的「二十七」,极可能是指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二十七年,却非约雅斤的年号。因为尼布甲尼撒于主前六O五年被加冕为王,故第二十七年应是主前五七八年。尼布甲尼撒极可能于这一年开始进侵埃及,而接着的四十年,就在第十一节有所预言。因此,到了主前五三九年,迦勒底人的侵略便停止了,而埃及也不再受到摧残,这时候,巴比伦已败于古列之手。受到迦勒底人侵略时,埃及无疑加以抗拒,但在迦勒底人大事蹂躏之下,埃及无法使国家恢复元气,亦无力将侵略者驱逐。
迦勒底人入侵埃及这段历史,无论埃及或波斯人的文件都没有记载,故此希腊史家无从得知上述史实。然而,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有提及尼布甲尼撒于主前五八二年左右进侵埃及。虽然这个年份似乎比战役发生的时间早了一点,但不能据此而认为约瑟夫的记载只是虚构杜撰。最近从考古发掘到的古代文献,包括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及埃及的象形文字写成的记录,都证明约瑟夫的记载属实。毕赛斯(Pinches )发掘到一块写有楔形文字的泥版(由Pritchard翻译 刊于ANET P.308 ),上面记着尼布甲尼撒其中一次侵略埃及的战役,当时是尼布甲尼撒的三十七年(主前569或568年 )。Nes-Hor是古埃及王Uahib-Ra统洽期间的一个将军,巴黎罗浮宫收藏了一块写有Nes-Hor的墓志铭的石碑,里面记载「北方的军旅」及亚洲人侵略尼罗河各地,并沿河谷南下,直达古实疆界。不过,这份墓志铭并未说明是次侵略的年份。
某些学者认为以西结的预言没有实现,但从埃及和巴比伦的古代文献可知,那些学者的怀疑论调实难以成立。他们亦必须承认,作出关于埃及的长期性预言,的确实现了。迦勒底人压迫埃及达四十年之久,到了主前五三九年,巴比伦败于玛代波斯。然而,古列之子甘拜西并没有让埃及有喘息的机会,他挥军进攻埃及,并在主前五二五年将埃及纳入玛代波斯帝国的版图内。在玛代波斯帝国统治下,埃及只有几次获得独立自决,但这些局面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间又受制于玛代波斯。直到主前三三二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克玛代波斯帝国,至主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驾崩,多利买王朝取得埃及的治权。此后,埃及即由多利买王朝统治,到主前三十一年为止;在那一年,克丽奥佩他的海军于阿克田之役败给亚古士督。由此时开始,罗马人统治埃及,至拜占庭时代为上。公元年,阿拉伯统治整个尼罗河谷地。换句话说,由尼布甲尼撒时代开始,以至我们现今的世代,埃及国从没有长时期由本土人统治。由此看来,提及埃及「必为列国中最低微的」,经已雁验了。
至于以西结书四十至四十八章,主要讲及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将会兴建一所圣殿。事实上,直至目前为止,这几章圣经所预言的,尚未成就。无论如何,本书将会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作出解释。在基督统治的千禧年开始之际,以西结这个预言便应验了。由此看来,以西结书所载的,并非假预言。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他们必破坏推罗的墙垣,拆毁她的城楼。我也要刮净尘土,使她成为净光的盘石。」
墙垣与城楼都将破坏,推罗的防御都已不复存在了,推罗本来只是个岩石的岛国,连麈土都刮净了,就甚么都除去,将来也没有人会记得它的存在。在主前三三二年,亚历山大全都毁灭。这净光的石头是所提及的。这些都说明耶和华的审判。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净光的盘石」
:先知在这里带有讽刺的口吻,因推罗这名称于原文解作「盘石」。
刮净尘土。比喻彻底的毁灭。后来亚历山大围攻推罗新城时,从大陆到海岛筑了一个堤道,用推罗旧城的石头作为材料。
4~5净光的盘石……晒网的地方: 推罗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之城,是海洋贸易中心。当希兰作推罗王时,曾为所罗门的建殿工程,提供过建筑材料和技术。然而,当年的华丽建筑、坚固的城墙,均遭到破坏,成为毫无用处的地方。敌挡神的所有势力均因神的审判而瓦解,89:10)。
【】「她必在海中作晒网的地方,也必成为列国的掳物。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晒网之处通常是指荒废之地,但在却是指救恩复兴的景象。此处必是相反的,推罗的城是被视为海中的,日后必然荒废。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她必在海中作晒网的地方」
:他必如海中央竖起的一块净石,只能供渔夫晒网之用。
在古推罗的遗址上,现在仍有渔夫在晒网。
【】「属推罗城邑的居民(“城邑的居民”原文作“田间的众女。”八节同 )必被刀剑杀灭,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居民」原文作「女儿」,必被刀剑杀灭,不一定是指实际的情形。试比较等,专指推罗所属的住宅区域,那些地区不是在岛屿上,分布在大陆各处,易受外邦人的攻击。所有的居民必遭受咒诅。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田间的众女 )……知道我是耶和华: 指居住在推罗的周边城邑或村庄里的居民。他们终将会在审判中确知神是活神(确信耶和华神的存在 )。
可能指与推罗结盟的城市,与她同遭厄运。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诸王之王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马匹、车辆、马兵、军队和许多人民,从北方来攻击你推罗。」
「诸王之王」这一名衔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埃及第十八朝代已经有这对王的尊称,以后不常见,直到希利尼的时代。尼布甲尼撒是否自己拥有这尊称,还是先知沿用亚述的尊称?不得而知。此处成为巴比伦王的尊称,必有其重点。
「从北方来」是耶利米的话。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诸王之王」:是当时常用的形容词,表达征服者的威势。
巴比伦是代神审判推罗的国家。他们占领了许多国家,掳走了那些国家的君王和百姓,叫他们作自己的附属国。
尼布甲尼撒。见注释)。
诸王之王。但以理也这样称呼尼布甲尼撒。波斯王也采用这个称呼。从铭文中也可看出。
从北方来。指入侵的方向。
马匹。所提到的各军种都属陆军。我们没有找到使用海军的记录。海军对于攻取海岛城市是很有用的。围攻持续了13年。尼布甲尼撒完全摧毁了陆地的城市,但没有攻下推罗岛。后来达成协议,推罗接受巴比伦的统治。
7-14描绘尼布甲尼撒攻打推罗的情形,作为审判的实现。
7~14推罗将会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彻底毁灭。凡讥诮神子民的人,均会落入这种下场。
【尼布甲尼撒围攻推罗】
按照约瑟夫的记载,巴比伦人围攻推罗达十三年之久(约主前586~573年 )。一篇巴比伦的文献宣称围城时尼布甲尼撒亲自督战。这个长期的围攻显然以和约结束。条约规定推罗的王室外迁到巴比伦,推罗王可以留下,但却在巴比伦专员的控制之下。推罗的势力因长期被围已经消耗殆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必用刀剑杀灭属你城邑的居民,也必造台、筑垒、举盾牌攻击你。」
〔暂编注解〕「属你城邑的居民」:原文作「你在陆地上的女儿(居民 )」,指最先被攻打的是推罗建在陆地上的部分,其次才是海岛。
第8-12节描写进攻陆地城市的一般方法。
8~9罗列了尼布甲尼撒为侵略推罗所动员的武器,为了攻陷沿海城市推罗,他似乎花费许多精力(29:18)。
【造台筑垒】作者对于围城战术有深刻的认识。围城者在城墙外面堆砌攻城土丘或坡道。攻城坡道多次在亚述的壁画浮雕中出现。考古学家又在拉吉挖掘到亚述人成功地攻取这座犹大城堡时,所建筑的攻城坡道。大部分的推罗城都是建筑在海岸附近的海岛上,因此特别难以攻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必安设撞城锤攻破你的墙垣,用铁器拆毁你的城楼。」
这是侵略者在围城之后作进一步的攻击,不仅撞城,打破城墙,而且以武器(这铁器可能是战斧 ),来拆毁城楼。一旦城攻,他们攻入之后,尽行毁灭,使当地的防守者片甲不留。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因他的马匹众多,尘土扬起遮蔽你。他进入你的城门,好像人进入已有破口之城。那时,你的墙垣必因骑马的和战车、辎重车的响声震动。」
城的破口不止一处,可能破城时多处破口,侵略者的军队无孔不入,长驱直入,马兵之多,麈土四扬,一片战争的惨状。城墙已经震动得无法屹立,即将倒塌,因为凶猛的进攻已经使城天翻地覆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的马蹄必践踏你一切的街道,他必用刀杀戮你的居民,你坚固的柱子(或作“柱像” )必倒在地上。」
在异族人的铁蹄之下,到处被蹂躏蹧践,街道上必满了尸体,因为杀戳的事到处发生。「柱子」可能指推罗的神庙,都必倒下,最富丽的建筑物也不能存留。这柱子也象征抵御的力量,支持不住而倾倒。推罗必将成为废墟乱堆,供后世的人凭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坚固的柱子」:史家记载推罗的祭神殿中有两大支柱,一金一翡翠,这词也可能表示城邑坚固,牢不可破。
坚固的柱子(柱像 ): 并非为纪念某一英雄或君王的碑,乃是显示推罗的力量和荣耀及民族力量的碑,立在推罗的神殿中。
柱子(或作柱像 )。“masseboth”。可能指希罗多德所描述的两根著名的柱子(ii.44 ),一根是黄金的,一根是翡翠的,安置在推罗巴力麦尔卡特(Melkarth )的殿中。
【坚固的柱子】
坚固的柱子可能是象征抵抗结束的语句。然而希罗多德提到推罗的赫拉克里(默珥卡特 )庙以祖母绿和金的柱子为装饰。亚述的壁画浮雕亦描绘推罗一座庙宇外面有两支柱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坚固的柱子抑柱像,是指什么?】
答:在本章中论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北方来攻击推罗时(7-8 ),说到「你坚固的柱子必倒在地上」(11 ),中有小字「柱子或作柱像」。犹太人的解经者以这些柱子Pillars,乃是城中之坚固的堡垒,是藉它作保障的;但也有人认为解作本章豫言之推罗有两个名字,为一国之神像刻于柱上的,故小字或作柱像,这种柱像,可能是指那些推罗所崇拜的偶像,名叫梅尔戛Melqart的,必要被倾倒在地上,以示推罗站立不住,遭受倾圯破坏的报应。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人必以你的财宝为掳物,以你的货财为掠物,破坏你的墙垣,拆毁你华美的房屋,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
墙垣与房屋拆毁,就有许多木石麈土,由巴比伦军队将这些扔入海中,正如所描述的。也可能由海浪冲上岸来,将这些都冲洗,冲入海去。这里的水无疑是指大海。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对推罗的预言得着巧妙而独特的应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推罗城,应验了《以西结书》的预言。但他却无从实现的话,将推罗城的遗物“抛”在海中。那时,推罗城中的一些人逃亡到地中海上一个小岛,离岸不远,重新建立新城。三百年之后,希腊帝国亚历山大大帝为了要征服这个岛,便把推罗旧址的遗物用来填海,成为一条通往城岛的堤道,以便攻城。他所作的应验了《以西结书》的预言。推罗旧址成了“净光的盘石”,一无所有。
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 有些人认为这是指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把推罗的木头抛在水中,用它作成堤,攻击推罗的事件(B.C.333 )。但是观其上下文脉,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推罗彻底被摧毁(4-5节 )。
历史上没有记录尼布甲尼撒曾试图在大陆和海岛之间建造堤道。但亚历山大这样做了。即使这样,他还得动用他的海军,才于公元前332年征服这个海岛城市(狄奥多罗·西库路斯xvii.40-46页 )。
【】「我必使你唱歌的声音止息,人也不再听见你弹琴的声音。」
这是一幅战争毁坏的图画,令人凭吊时感到虚空而且悲哀。这是神公义的审判,祂的刑罚那么彻底,令人惊悸不已。一切都成为荒凉,欢乐的声音没有,连哀恸的声音也止息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仔细阅读启示录,就会发现其中的表号和语言与《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十分相似。约翰显然在圣灵的引导下,广泛采用了《旧约》读者所熟悉和了解的、古代先知的语言和比喻,来描述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因此,对于巴比伦和推罗荒凉的描述,为约翰刻画奥秘之巴比伦的衰落提供了语言素材,,,47:1,,50:1)。研究古代先知对于当时事件的描述,会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启示录》的表号和语言。
【】「我必使你成为净光的盘石,作晒网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因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虽然推罗周围的地区都被占领了,但推罗城本身从未被重建。
不得再被建造: 此预言首先因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入侵而得到成就,并通过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完全成就。B.C.332年,亚历山大大帝(B.C.336-323 )修筑了连接岛屿和本土的长堤(长800m-宽60m ),彻底攻占了利用地理优势而顽强抵抗的推罗。由此可知,神的话语必然得到应验,。
不得再被建造。有人觉得这个预言难以理解,因为如今在推罗半岛上有一小区,人口约14,000。这个半岛就是从前的海岛和堤道。有人认为这个预言只适用于陆地的城市。他们指出那里一片荒凉,甚至无法确定古城的位置,这证明先知的话已经应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在大陆古城的遗址上兴建了一座新城,也不违背以西结的预言。因为以西结的预言是针对当时高度文明和辉煌的推罗。那个文明和与它相关的城市将要摧毁。这一位置上的任何现代建筑都不能代表古代文化的复苏,因此也不违背先知的话语。
况且“不得再”(lo'…`od )只是指“一段时间”,长短要依据上下文来确定。约瑟曾“伏在父亲的颈项上,哭了许久”(`od 。从推罗的历史来看,这里的“不得再”是相对的(见第21节注释 )。又见注释。
【推罗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
围攻了十五年之后,尼布甲尼撒仍无法占领推罗在海岛上的那部分。中的某些方面的描述,超过了尼布甲尼撒对推罗的实际破坏。但预言中说的将发生在岛上的事,其后在亚力山大占领期间确实都发生了。亚力山大把碎石堆进海里,弄成一座通往海岛的桥,然后他过桥毁岛(公元前332年 )。今天这个海岛仍旧是碎石一堆,这本身便是神审判的见证。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主耶和华对推罗如此说:“在你中间行杀戮,受伤之人唉哼的时候,因你倾倒的响声,海岛岂不都震动吗?」
「倾倒」一词是以西结常用的字,尤其论邦国的衰落,如十八节的倾覆,的「沉」字,的「败落」,的「仆倒」。
「震动」必指城墙,是在审判的过程中,,。推罗的伤亡与哀痛,也必使远处的海岛震惊、震动?这是普世的情形。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海岛('iyyim )。指岛屿和沿海地区。
15~16“靠海的君王”。推罗的商业贸易伙伴,他们因推罗的陷落而哀悼。
15-18 为推罗唱哀歌:当推罗倾倒时,素来与她贸易往来的城市无不震惊,纷纷为她哀悼。
15~18周边的众岛和与推罗进行贸易的众多国家,听到推罗灭亡的消息,就都惊讶不已。神的公义之审判是警告人,使人警觉的契机(49:13,。
【】「那时靠海的君王必都下位,除去朝服,脱下花衣,披上战兢,坐在地上,时刻发抖,为你惊骇。」
「靠海的君王」可能是指远方海岛的首领,他们原与推罗有贸易的交往,听见推罗的毁灭,也都震惊万分,时刻发抖。
他们下位除服,坐在地上,是举哀的举动。两次重复脱除衣服,没有撕裂衣袍,但除去衣服,已经表明哀恸。他们的衣服是除去了,而「战兢」好似衣衫一般,丧服披上,是非常生动的表像言语。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描写当时君王哀悼时的仪式。
「靠海的君王」
:是曾与推罗有贸易往来的王国之君。
海的君王: 并非指推罗周边国家的帝王,而是指在那里从商的富贾。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王,是因为他们利用自己的财富过着王公贵族一般的生活。时刻……惊骇: “时刻”的希伯来语,意指“在所有时刻”。这表明他们的惧怕和恐惧从未离开过他们半步。
海的君王。即“商人的首领”,就是那些靠经商获得财富和权势的人,而不是指国家的领袖。这里用东方人举哀的方式来描述他们的惊讶和悲伤。
【】「他们必为你作起哀歌说:‘你这有名之城,素为航海之人居住,在海上为最坚固的,平日你和居民,使一切住在那里的人无不惊恐,现在何竟毁灭了?」
「毁灭」一词,原意为「消失」。推罗城一经毁灭就消失了,使人们十分惊恐,推罗是有名之城。在海上坚立,因为航海频繁,贸易发达,可与埃及比美。她的威力足使各处畏惧,因为她的权力好似海运一段传遍各地,无往而不利,无战而不胜,到处散布惊恐。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哀歌: 推罗曾经是世界性的贸易港口,是众人所憧憬和羡慕的城邑。然而,现在人们不会再讴歌其业绩,只会唱哀歌以举哀。这种鲜明地对比,再次晓谕我们抵挡仇视神百姓的人,终会陷入悲哀的下场。因为神必以公义击败所有邪恶势力,而赢得最终的胜利。
航海之人居住。七十士译本只是“来自海洋”。
【】「如今在你这倾覆的日子,海岛都必战兢,海中的群岛见你归于无有,就都惊惶。’”」
〔暂编注解〕惊惶。无疑是因为推罗的贸易曾大大促进了它的繁荣。
【】「主耶和华如此说:“推罗啊,我使你变为荒凉,如无人居住的城邑,又使深水漫过你,大水淹没你。」
这里神使这城经过战乱而毁灭,完全荒废,如像向来无人居住的地方。普日繁华的城巿如所多玛、蛾摩拉,在神降火焚烧之后,成为无人居住的废墟。推罗也被深水大水淹没,成为深渊、荒原,甚至是阴间。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深水」
、「大水」:引用神话式词句,描写推罗永不超生的命运。
深水漫过你: 指洪水将彻底淹没推罗的诸城。本节附加说明了20节所示的刑罚——永远的灭亡,即推罗的一切均会陷进阴府。
第19-21节说推罗陷入深坑之中。所有的死人都聚集在这里。有时在诗歌里,如在赛14章中说,当一个新来者来到的时候,坑里的居民被会起来欢迎他。当然这都是比喻。以西结对埃及也用了这个比喻。
19-21 推罗下入阴府。
19~21推罗要被海水淹没(19节 ),死去(进入“地的深处” 20节 ),永不被重建(21节 )。
19~21本文的主题是推罗的灭亡。推罗曾经是豪奢淫逸的不夜城,将来却会因神的审判而变成灰暗的街头,只有漆黑的冷寂陪伴着她。
【】「那时,我要叫你下入阴府,与古时的人一同在地的深处久已荒凉之地居住,使你不再有居民。我也要在活人之地显荣耀(“我也云云”或作“在活人之地不再有荣耀” )。 」
耶和华要将推罗下入阴间,「阴间」原意为深坑,有时解为坟墓,是死亡之境界。古时的人是已经死去,不再被纪念,因为他们早已消逝,在世上已经绝迹。这些已逝的人好似古时的废墟一般早已荒凉不堪。这是死人之地,没有生命的气息。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下入阴府」:即灭绝生存的气息,没有复兴的可能。
「使你不再有居民 ...... 显荣耀」:根据古译本可译作「使你不再在人的境界重现」,指推罗被灭的终极性。
用挪亚时代的洪水审判比喻了对推罗的审判。阴府:希伯来语,指人死后去的地方。本文中的“地的深处”、“久已荒凉之地”、“古时的人所居住之地”都是相同的内涵,是指死人之地。这句话意味着推罗的华美将要从这地上销声匿迹。离弃神的人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或许会结出华美、荣耀的果子,但终必像朝露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虚空和死亡,37:35-36)。 不再……在活人之地显荣耀: “活人之地”的字面之意是指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象征与神同在的地方。本节暗示推罗不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也将会与神隔绝,而彻底灭亡。
七十士译本似乎更好一些:“你不再站立”。原文的意思是:骄傲的推罗现在对犹大幸灾乐祸,将被列入死人之中。神会支持祂的子民。
【神在活人之地究竟有否显荣耀?】
答: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本书二十六至二十八章所讲论的,都是针对当时狂傲自骄、荣美一时的推罗,发出将要倾覆沦亡的警告豫言。在这一节说到「那时我要叫你下入阴府,与古时的人一同在地的深处久已荒凉之地居住,使你不再有居民;我也要在活人之地显荣耀。」(20 )下有小字:「我也云云或作在活人之地不再有荣耀」。按照七十士译本作;「你必不再站立在活人之地」,比较切合上下文的述意。所谓「活人之地」,本是指着犹大地说的,,,,它虽曾荒凉,但将必复兴,成为活人之地。神要在此活人之地显出他的荣耀来。然而相反地,当时的推罗,虽有可夸耀之完美的建设,丰富的商业,航海和军事的发达;但因其心里高傲,目空一切,自称为神,而必要遭受到神的报应,被刀杀灭,下入阴府,变为荒凉无人居住之地。所以说,推罗在活人之地不再有荣耀,这豫言确已应验于古代的推罗(原属腓尼基之一要城 理化的推罗在黎巴嫩境内 )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我必叫你令人惊恐,不再存留于世,人虽寻找你,却永寻不见。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这是神最后的审判,使人们看到都感到惊恐,因为毁灭是可怕的,多么惊人的警戒。「人虽寻找你,却永寻不见」在七十士译本中是省略的。推罗不再存在,有类似的话在下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不再存留于世。直译是“不再有你”。
永寻不见(`od )。见第14节注释。该词与le`olam相关。le`olam直译是“一个世代”。`olam 的时间长度根据上下文来确定。`od 和le`olam 结合在一起,似乎强调时间长度。因此以西结的话象征推罗的古老文化和文明将永远消失。这个古老的帝国将一蹶不振。
【结二十六章 推罗是个甚么样的城市?有甚么特色?】
以西结于公元前586年得到了这个信息。在第26和27章中的信息可能是针对位于以色列北部的腓尼基首都推罗的。这个城巿一部分在美丽的海岛上,一部分沿着海岸。推罗对耶路撒冷的毁灭感到高兴是有原因的。推罗和犹大在有利可图的贸易上是竞争对手。这条商路是从南部的埃及到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中间贯穿两国领土。推罗控制海上商路,犹大控制陆地商路。犹大被击败之后,推罗认为所有商路都可归它了。但这种冷眼旁观没多久,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就进攻推罗。推罗城背靠海,每天都有船只运来鲜货,结果尼布甲尼撒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占领了推罗(586~571 )。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4-27章 )】
1只有神才能够洁净罪人,但这是否表示人完全是被动的呢?参24:13。我们在自己蒙神洁净的过程上应扮演什么的角色?
2神禁止先知为爱妻举丧、哭泣(24:12-24),这是否有不近人情之嫌?。
3在25章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很多次,是那一句?(见7- 11- 17 )。这句话与神审判这些国家的理由有什么关系?对一班被掳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这句话又有什么意义?参24:24。
4当我们见其他基督徒软弱倒退,受到神管教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等待他们?是幸灾乐祸,还是惋惜哀叹,为他们祈祷?
5昔日富庶繁荣的推罗城(27 )竟逃不过灭亡的厄运。同样,历史上无数辉煌的古邦、帝国也已湮灭或衰落。今天,你向往的是世间的繁华,还是神永恒的国度。
──《串珠圣经注释》
「我也要刮净尘土,使他成为净光的盘石。」
推罗原为腓尼基的商港,是繁华的罪恶渊薮,特别是巴力拜偶像文化的基地,对以色列有邪恶的影响。犹大控制沿海的道路时,可以掌握埃及和阿拉伯的主要贸易,又有以旬迦别海港,使推罗的生意减少。耶路撒冷于西底家王第十一年四月,被巴比伦攻陷;推罗以为少了竞争的对手,对他们是好消息,就说:“阿哈,那作众民之门的,已经破坏,向我开放;她既变为荒场,我必丰盛。”这样对神子民的受苦难存心幸灾乐祸,是神所不喜悦的,要使苦难临到她身上。
耶和华藉祂的仆人预言说:“推罗阿,我必与你为敌,使许多国民上来攻击你…人必以你的财宝为掳物,以你的货财为掠物,破坏你的墙垣,拆毁你华美的房屋,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我必使你成为净光的盘石,作晒网的地方。”
先知的预言,在当时看来,是极不像能成为事实。但出于神的话,必然应验。
推罗旧城在地中海岸上,另在离岸约壹公里有推罗岛,上有码头和坚垒。尼布甲尼撒王在灭犹大后不久,即开始围攻推罗,迅即攻取了岸上的城(585B.C. );但离岛的余民,凭垒坚守,拒不肯降,历十三年,不得不释围转往埃及(572B.C. )。
预言的完全应验,在希腊亚力山大帝的时候(332B.C. )。亚力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DariusIII )争雄,推罗归属波斯,不肯降服,因岛城恃险坚守。亚力山大下令兵士,拆毁旧城的房屋,尽运砖石,抛在深二十多呎的海水中,筑成长堤,历时七个月,终于攻陷。城破的时候,三万人被掳卖为奴隶,屠杀一万多人,把二千壮年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从此推罗成为半岛,完全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这有名之城,素为航海之人居住,在海上为最坚固的…现在何竟毁灭了?”人怎敢不敬畏神,相信祂的权能呢!
神的子民虽然因犯罪受神管教,神却不撇下他们为孤儿,绝不容外人欺凌。推罗以为神不存在,一切打算,行动,好像没有神。因此,神要在她的身上显为大,得荣耀。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在受苦难当中,主也与它同受苦难。今天,我们要体会主的心,记念受苦的教会,不可欢喜。──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
【】
「人虽寻找你,却不寻不见,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扫罗相当于中世纪的威尼斯,十九世纪的伦敦。她在海运方面强盛,在世界贸易中可执牛耳。加大其可与昔日的罗马竞争,在海港中常有船只。在以西结时代,那是十分众多人口的城市。但是先知预言她将来的倾覆。歌声必然停止,将墙被军队推倒,岩石上以后只供渔夫筑棚。先知预言将来的情形,人们无法到她,都不能仔细研究,说出这是推罗的旧址。
这章经文似乎预言启示录描述巴比伦倾倒的情景,有大力的天使举起大魔石,仍在海中,所以人声静止了,不要有什么响声。推焉的声音也止息了,一切制度都将消灭,传统主义、礼仪主义,以及一切人的骄妄,不忠的教会的污秽,都是使人心转离了神。
看耶利米的话有多么大的对比:「当那日子,那时候,虽寻以色列的罪孽,一无所有,虽寻犹大的罪恶,也无所见,因为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赦免。」拒绝神的爱,必然遭灾,必不能存留。惟有依靠祂的,罪必得赦免,好似从来没有犯过一样。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