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西结书 第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2「『人子啊,你要面向以色列的众山说预言,」

3「说:以色列的众山哪,要听主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对大山、小冈、水沟、山谷如此说: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们,也必毁灭你们的邱坛。」

4「你们的祭坛必然荒凉,你们的日像必被打碎。我要使你们被杀的人倒在你们的偶像面前;」

5「我也要将以色列人的尸首放在他们的偶像面前,将你们的骸骨抛散在你们祭坛的四围。」

6「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城邑要变为荒场,邱坛必然凄凉,使你们的祭坛荒废,将你们的偶像打碎。你们的日像被砍倒,你们的工作被毁灭。」

7「被杀的人必倒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六-七章用两段信息预言以色列地的结局,神七次宣告了祂的名())。本章是第一段信息,宣告神要攻击敬拜偶像的百姓。
此时,以色列的「大山、小冈」())到处都有敬拜巴力的邱坛()),「水沟、山谷」())也成了拜偶像可憎仪式的场所,百姓在欣嫩子谷把儿童献给摩洛())。因此,神宣告必攻击「以色列的众山」()),洁净被玷污的应许之地())。将来,神还要再次恢复以色列的「大山小冈、水沟山谷」())。
神使用「刀剑」())所做的洁净工作()),正是当年祂吩咐以色列人进迦南时所做:「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民三十三52)。但现在使用「刀剑」的却不是神的百姓,而是巴比伦军队;被「毁灭」())的不是迦南人,而是以色列人。
「日像」())原文是「香坛」(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你们的工作被毁灭」()),可译为「你们所做的被涂去」(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耶和华 Yahweh」())是神与百姓立约时自我启示的名字()),意思是「自有永有」())。现在,百姓的心中却没有立约之神的地位,他们「嘻笑神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祂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立约之神要让百姓被杀在他们所敬拜的偶像面前()),好让他们知道偶像都是虚空;而悖逆的百姓只有在亲身经历管教以后,才能知道神是当敬畏的。「被杀的人必倒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是要让人知道祂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忌邪的神」())。
在圣经中,神向人启示了一百多个名字,每个名字都代表了祂某个方面的性情。神借着这些名字启示自己,帮助我们认识祂。常见带有「耶和华」的复合名包括:

「耶和华阿多乃 Yahweh Adonai」()),意思是「主耶和华」;
「耶和华以勒 Yahweh Yireh」()),意思是「耶和华必预备」;
「耶和华拉法 Yahweh Rapha」()),意思是「耶和华医治」;
「耶和华尼西 Yahweh Nissi」()),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旌旗」;
「耶和华玛卡代西 Yahweh Maccaddeschcem」()),意思是「耶和华是叫你们成为圣的」;
「耶和华坎纳实末 Yahweh Kanna Shemo」()),意思是「耶和华名为忌邪者」;
「耶和华伊罗欣 Yahweh Elohim」()),意思是「耶和华是大能的神」;
「耶和华沙龙 Yahweh Shalom」()),意思就是「耶和华赐平安」;
「耶和华哈斯哈配得 Yahweh Hashopet」()),意思就是「审判人的耶和华」;
「耶和华撒巴阿 Yahweh Sabaoth」()),意思是「万军之耶和华」;
「耶和华罗伊 Yahweh Roi」()),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耶和华欧瑞 Yahweh Ori」()),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亮光」;
「耶和华基伯 Yahweh Gibbor」()),意思是「有能的耶和华」;
「耶和华何西努 Yahweh Hoseenu」()),意思是「造我们的耶和华」;
「耶和华齐根努 Yahweh Tsidkenu」()),意思是「耶和华我们的义」;
「耶和华伊勒基目拉 Yahweh El Gemuwal」()):意思是「耶和华是施行报应的神」;
「耶和华玛加 Yahweh Makkeh」()),意思是「耶和华击打」;
「耶和华沙玛 Yahweh Shammah」()),意思是「耶和华的所在」。
上图:「耶和华」读音的由来。四字神名(Tetragrammaton)原文是「יהוה‎‎,YHWH」,与「我是 אהיה」和「自有永有 אהיה」(出三14)一样,都是「是 היה」的一个变体。古代希伯来文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因此不能根据字母直接发音,和中文一样,每个字的读法都必须由老师教。四字神名只有大祭司每年赎罪日进入至圣所祷告时,才能直接读出来。平时犹太人在说话中用「主」(אֲדֹנָי‎‎,音Adonai)来代替。主后70年圣殿被毁,犹太祭司传统中断,四字神名的正确读法就渐渐失传。希伯来文的元音符号通用之后,主后11世纪的犹太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将「אֲדֹנָי‎‎,Adonai」的元音符号标注在「יהוה‎‎,YHWH」上,变成「יְהֹוָה‎‎,YaHoWaH」,提示应读为「主 Adonai」。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将「YaHoWaH」辅音、元音结合起来,读成了「耶和华 Yehowah」。近代圣经学者对照标示元音的古代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以及当时一些非犹太人对该词读音的描述,认为发音可能是「雅威 YaHWeH」。

8「『你们分散在各国的时候,我必在列邦中使你们有剩下脱离刀剑的人。」

9「那脱离刀剑的人必在所掳到的各国中记念我,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远离我,眼对偶像行邪淫。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10「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我说要使这灾祸临到他们身上,并非空话。」

「我必在列邦中使你们有剩下脱离刀剑的人」()),表明神在使百姓被掳之前,已经预备了恢复的计划())。神管教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借着被掳百姓所受的羞辱和践踏,把他们催逼回到神面前,使他们灵里苏醒。
神使我们的「灵魂苏醒」()),有三个步骤:

使人心中记念神,体会神「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
使人「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
使人认识神())。


「那脱离刀剑的人必在所掳到的各国中记念我」()),表明被掳百姓的悔改都是神计划之中、必要成就的工作,并非靠人良心发现、主动回转。
「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表明真正的悔改不是讨厌失败、害怕后果,而是「厌恶自己」())。人若只是觉得自己某些事情做得不对、某些弱点应当改进、某些难处需要帮助,并非「厌恶自己」,而是喜爱「自己」,只想修身养性、美容健身,使「自己」变得更美。而「厌恶自己」,就是承认「自己」是可憎的,承认自己这个人就是问题,已经全然败坏,无法修修补补、只能彻底放弃。人若不「厌恶自己」,就不可能放下自己、「诚实倚靠耶和华」());更不可能否定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人若不「厌恶自己」,认罪必然是肤浅的,悔改必然是暂时的,信仰必然是自恋的。
当百姓发现神过去宣告的「灾祸」())果然实现的时候,才会明白神是信实的、更是应当敬畏的;因为神从来不会白白地说「空话」()),祂的警戒和应许都一样真实。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意思是神是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立约之神。因为8-10节所预言的,都是摩西过去的告诫:「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你和你的子孙若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照着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听从祂的话;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

11「『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当拍手顿足,说:哀哉!以色列家行这一切可憎的恶事,他们必倒在刀剑、饥荒、瘟疫之下。」

12「在远处的,必遭瘟疫而死;在近处的,必倒在刀剑之下;那存留被围困的,必因饥荒而死;我必这样在他们身上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13「他们被杀的人倒在他们祭坛四围的偶像中,就是各高冈、各山顶、各青翠树下、各茂密的橡树下,乃是他们献馨香的祭牲给一切偶像的地方。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14「我必伸手攻击他们,使他们的地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一切住处极其荒凉,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拍手顿足」()),表示震惊。
将来,百姓不必对慈爱的神降下「刀剑、饥荒、瘟疫」())这三样可怕的灾难而感到意外,因为这些都是背约的咒诅()),也是先知耶利米反复预言的刑罚())。但众先知不断地「将这一切的话告诉他们,他们却不听从;呼唤他们,他们却不答应」())。
「各高冈、各山顶、各青翠树下、各茂密的橡树下」()),是百姓效法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
「他们被杀的人倒在他们祭坛四围的偶像中」()),表明这些偶像根本不能施行拯救。
「第伯拉他」())就是北方「哈马地的利比拉」()),这里是巴比伦王围攻耶路撒冷时的大本营。利比拉是百姓心中难忘的苦难之地,他们在这里学到了最严厉的功课:犹大王约哈斯曾被法老尼哥囚禁于此,西底家也在这里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惩罚。
「旷野」())指南地的旷野。「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代表从南至北,而「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的河」())代表从北到南。
神四次重申「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表明天然人实在很难认识立约之神,不是明明地悖逆神,就是暗暗地把自己当作神;不是不听从神的警戒,就是把内心的偶像当作圣灵。神的话,人可以自己决定「或听,或不听」())。但总有一天人会发现,神说过的话必然要实现;祂会让我们知道一切偶像都是虚空,也让我们认识祂才是独一的神、全地的神、历史的神,也是不说空话的神())。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已经过了八百多年,还是难以摆脱偶像,只是形式越来越隐蔽、内容越来越自欺,甚至连圣殿也能被当作偶像())。今天,我们的光景也不比他们更好,只要有什么在我们的心中代替了神的地位,就会成为我们的偶像。并非属世的利益、成功、地位、名人才算偶像,连敬拜、事奉、宣教、神学……也会妨碍我们与神的关系,成为「圣殿里的偶像」(八章))。一个人无论信主多久、事奉多热心,只要被「圣殿里的偶像」占据了心灵,与神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明明是肉体冲动,还以为是圣灵感动;明明是自我陶醉,还以为是祷告交通;明明是钻牛角尖,还以为是属灵亮光;明明是一意孤行,还以为是唯我独醒。这时,神也会让我们倒在自己「祭坛四围的偶像中」()),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成空,并且「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上图:利比拉遗址。这是一个军事要地,位于哈马以南、大马士革西北,适合屯兵,进可攻退可守。周围有奥朗特河水源、黎巴嫩的森林,还有法拉第河以西的沃土,南面的峻岭可作屏障。犹大王约哈斯曾被法老尼哥囚禁在利比拉,西底家也在利比拉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惩罚。利比拉是犹大人心中难忘的苦难之地,他们在这里学到了最严厉的功课。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向众山传讲信息

整个第六章,等于是向‘以色列众山’所传的一篇信息,然而这篇信息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的七节,组成信息的第一部分。这些话语固然是对山地所说,那地的居民也很清楚的包括在内;以西结在这里所说的预言中,将国家和居民与那些被掳的人混合在一起。这次预言的重点,范围宽广,远超过前面的一些信息;从前以西结的话语和动作,主要是对耶路撒冷而发,现在是全地都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初看起来,对于大山、小冈、水沟、山谷所发的这篇信息,似乎相当严厉;任何人很难于责备地和在地面上所进行的残暴行为。然而,当一个人回想古时此地的宗教思想时,他才能了解这种辩论的效力。古时近东地区的宗教,并不把这个世界视为一种毫无生命的物质;一般人相信,这个世界是与神圣的力量一同活着。地上的小山与峡谷,到处都布满了古时丰年信仰的祭坛,因此,天然力的主人和女主人,就成为当地人崇拜的对象。

当希伯来人在这个地方定居的初期,他们曾将古代异教的邱坛,变为他们自己敬拜真神的地方;在许多山顶上,和乡间的殿坛中,都可以作为敬拜的场所。但是当地宗教的力量,和其中所隐伏的吸引力,随着年日的演进,再度大受欢迎,以色列人敬拜的真神,已经与巴力和自然女神相结合,这些半异教的神坛,散布在多山的乡间,在应许之地非常兴旺。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的改革,也没有办法除去他们鄙俗的兴趣。应许之地的山顶上,那种虚妄的膜拜,已经促使一部分人,从真正的信仰上急剧堕落;不但使百姓亵渎了耶路撒冷真正的圣所,同时他们也使那些虚假的神坛,遍布在乡间。

现在这些预言,是向那些在平原的百姓宣告的,所以那些大山和祭坛都受到严厉的谴责,他们的祭坛将要荒凉,他们原来的圣所,却因那些膜拜偶像之人的尸首受到亵渎。藉着这一类的事情,神的旨意必要成全,大山和水沟的假神一定晓得,唯一的真神乃是耶和华(7节 )。

在这些预言里面,以西结揭示出他信息的实体;他不只作审判的宣告,而且也将审判的原因和结果加以说明。不论在甚么时代,或在任何地区,关于宗教的持久性,有两个问题突出来。

(一 )第一个问题是混合主义(Syncretism )的危险,即是将外来宗教的因素,与历代相传真正的宗教结合。混合主义的威胁,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就以色列人的情形而论,起初本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当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安定下来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带来,很有理由接收该地原来的邱坛,并将这些东西作新的奉献,合乎圣洁的目的。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事情似乎相当合理;然而从事这种努力,总是有一点危险,正如玩火一般。不久这些旧信仰原有的力量,便会逐渐的再度大露锋芒,好像一种潜伏的毒素,突然恢复生机一样,可使整个的身体受到影响。

不论在任何世代,过去或现在都是一样,混合主义的危险,随处可见,渐进的方式一直都是不可思议。一种信仰必须不断寻求推动他那个时代的倾向,任何有活力的宗教,都有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要发现一种方式,使世人改变信仰,敬拜神;而不是被他们改变。

(二 )以西结所说的预言,也提醒我们,自然宗教一直都有吸引力。从根本上来说,那些不虔诚之希伯来人的问题是,他们并不真正的相信他们的神是‘自然的主宰’。祂是‘历史的主宰’,然而在近东地区几乎每一个人都承认,他们必须寻求自然之神或女神,和那些能使五谷丰收之魔力的帮助。一个人若开始崇拜自然的各种力量,他就不再完全相信一位‘造物的主’。这是灵性上的一种损失,可以促使人的信仰改变方向:各种‘经验上’的明证,似乎都支持这种新奇而不真实的方向。

崇拜自然的趋势不论是出于有意识或无意,随处都可以看见,在我们自己所处的这个性纪,与以西结的那个时代相较,并无逊色。但是除了虚假的宗教具有领导作用以外,这种重新改变的方向,也使旧约时代一些最基要的见解,变为模糊不清。自然的世界并不是有生命的,只鼓吹其本身非凡的力量,这只是造物主用手所作之工的实体,指向万物生存所靠托的那一位。不论以任何方式崇拜自然,都是引往错误的方向。一幅图画的活力,乃在于绘画者;伟大音乐的感力,乃指向作曲家和演奏的人;大山的威严,也正可以使人仔细思考造物主;崇拜所造之物,其实并无意义。

记忆的疗法

在这一段墨黑的预言中间,突然闪出一道亮光。现在领受预言的对象,乃是应许之地的居民,并不是那些大山。这道亮光是:在所有审判中流血和被杀的人之中,还有一部分人必然存活;那些存活的人最后将要回转去真正的认识神,他们回转得到治疗的道路,已经指明;这种回转有三个阶段。

(一 )治疗从记念开始(9节 )。从圣经的观点来说,记念不只用心智的能力,去回忆事实和资料;悟性也包括在内。在一部分人的观念里,人类的记忆力,很像一套电恼的文件系统,在操作人的控制之下。但是一部计算机是没有知觉的,而知觉是圣经所了解的记忆最具决定性的。因为真正的记忆,首先要回想若干事实,接着了解它们。历史的记忆,除了回想重大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所造成的后果以外,还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个人的回忆,不仅回想自己人生中的大事,同时也思想成功和失败的理由。真正的记念乃是智能的分支。

从变迁不定的被掳生活中,犹太人不只记得他们过去的历史,而且也记得他们的神。他们一定了解灾祸发生的原因,他们在灾祸中终于发现自己,同时也发觉这个事实,就是他们从前的健忘,是促使他们堕落的一个因素。他们的记忆力得以重新发现,将可恢复他们信心的泉源。摩西在希伯来人未进应许之地以前发出的伟大的教训,已将记念的重要性,强迫灌入他们的脑海中。如果他们要存活,他们必须谨守遵行这教训(申命记八章 )。现在由于他们已经忘却,故记念的功课,就要在外国的土地上重新学习。

在以西结所说的预言里,在审判的经历中,记忆力已经变为迟钝,必须恢复生机。但是有生命力和记念,究竟如何开始,对于任何健全和属灵的生命,都有重大的关系。我们将来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我们人生经验的影响;我们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极大倚靠我们对于那种经验的记取和领悟。正如以西结所清楚说明的,我们记忆力的中心,必须是认识神的经验,这是同样重要的。

(二 )当记忆力治疗过程开始的时候,恢复健康的途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称为憎恶:‘他们必厌恶自己’(9节 )。切断以往生活上一切的祝福,和对现在的惨状感到心碎,百姓必感到憎恶使他们陷入困境的原因。他们被带到现在所居之地,并非命运不佳,或历史的错误;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罪恶,和可憎的行为,才使他们远离家乡,被掳往远方的一个角落。换句话说,记念使他们了解过去的罪恶,和罪恶所造成的结果。在健康恢复的过程中决不会有甚么真正的进展,直等到达到这种认识。如果没有这种认识,过去的妄行和盲目非常容易重演。认识过去和其中的失败,乃是恢复过程中教育任务之最主要的一部分。

然而,自我厌恶是来自了解过去的行为,远胜于以自我为本位之内省。过去包括他们自己的失败,也包括别人的失败。但是其中最重要者,就是在神面前的失败。在过去的岁月中,忘恩负义和缺乏爱心使他们丑陋的头抬起,造成这种无价值的感觉,没有任何希望可以遮盖羞辱。在这样最基本的憎恶的经历中,有一个目的;在恢复健康的途径上,只有获得这种令人惊骇的见识之后,才能使人开始前进。

(三 )寓于治疗的最后阶段包括认识:他们终于‘知道我是耶和华’(10节 )。在历经一阵痛苦的过程之后,所有应当知道的事情终于变得十分清楚。

认识耶和华的这个题目,乃是以西结书全卷的中心,也正是本章的主要信息。这里三次提到,并且三次解释得非常清楚:(甲 )从拜偶像之人的尸体布满斜坡,大山必定认识耶和华(7节 );藉着死亡可以看见神统管的权柄。(乙 )在经历治疗过程的痛苦之后,那些被掳之人的余数,一定晓得事情(10节 )。(丙 )藉着地土的荒凉,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必知道神的主权(14节 )。但是所有这一类认识的途径,都是痛苦的,这一切都是起源于忘记;所以在你年轻时,最好要牢记这个真理,并且终身不渝。

死魔之舞

这个审判罪恶的信息,是向众山传讲的,内容简短,却弥漫着盼望的亮光;有一部分剩下的人必得存活,并且回转,真正的认识神。可是如今,这个神谕的结论,乌云再度出现;并再度以审判作为预示凶兆的威胁。在本章结束时所说的这些话,必有盼望临到少数人,这决不是假造的盼望,或在各种计划破产之后所存的妄想。

当神的晓谕开始时,指示以西结‘要面向众山’说预言;这象征性的态度,与他的话同时发出。但是作结束的话,须用更多戏剧性的象征动作和姿势同时表现。这位先知讲这些话的时候,他是拍手顿足,好像被死魔之舞抓住一般。在某程度上,这些动作象征轻慢和讥剌,不但如此,这些动作也表达致命的危险,伴随着悲哀的话语。这位先知无法站立不动,向大众冷静的宣告死亡的审判,就是他们将要遭受瘟疫、刀剑和饥荒。论到审判的内容时,他的身体扭转,动作激烈。

这些话语实在可怕,先前由于这位先知向众山说预言,告诉他们即将来临的亵渎,尸体要堆在山上;现在他对百姓说,由于他们犯罪,必要死亡。这个信息无不带着讽刺。审判的目的,乃是叫百姓‘知道我是耶和华’(13、14节 ),但是那些活着剩余的人知道吗?事实逐渐明朗,只有死亡给人一种知识。

面对这么一个可怕的信息,一个人不禁要问(研读先知书、一定会再三提出这样的问题 ):向祂的百姓作这样可怕的事的,是甚么样的神呢?祂是一位没有心肠的怪物吗?然而这个问题,是一种误解,因为神的行动,都是以‘因为’这个词语作为条件(11节、译按:中文和合本圣经、未将这个词语译出 ),表示都是人类引起神关于审判之可怕宣告。研读这些审判的预言,记住一些基本原理,永远都是重要的。

(一 )神对于祂子民的判决,是与祂的旨意和用心正好相反的。祂原决定只施慈爱和祝福,在祂的约中说得这样清楚,以致成为以色列人基本的信仰。然而人类有天赋的意志和某种程度的自由。如果没有这些属性,人与神之间就不可能有真诚的爱心和关系。但是这等属性,可以与神建立关系,也可以引起灾祸。就这种意义,以西结预言审判的结果,应追溯至对亚当和夏娃的警语。

(二 )这样,即将来临的命运,固然是神所给的审判,但却真真正正是人造成的。我们决不可将一切的不幸,都归咎于过去的行为,因为在约伯记里面,说得非常清楚。事实上,虽然有许多苦难根源还是个秘密,我们不应该因此盲目,凭着我们人的能力来为我们自己创造地狱。一个人绝对不能说:‘由于我正遭受苦难,我一定做过某种非常邪恶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以西结这卷书里面,对于这件事情说得非常明白,以上那句话反过来说时,也是非常真实的。热切追求罪恶的人,最后必定有恶报。各种后果并不只限于犯罪的人。以西结不但是向一个罪恶的世代传讲,同时他也向近代,就是罪恶家系的远裔传讲;在他所传讲的预言中,对于灾祸的根源,都说得非常清楚,其中几乎没有甚么隐密。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西结书第六章

Ⅱ审判的神谕

A攻击以色列山岭的预言

以西结先以戏剧手法谴责耶路撒冷与其百姓,现在转而向犹大全地说话。他特别提出山岭,不单因为它们是犹大崎岖地形的代表,更因为它们是邱坛的所在地,而各高岗正是将全地污秽的元凶。在以西结之前已经有很多先知攻击邱坛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虽然这些地方的敬拜表面上都是奉耶和华之名举行的,但多数原为迦南人的祭坛,以色列人接收过来为自己所用。他们的原意可能是好的,但实行上模糊了以色列宗教的独特之处,且为各地耶和华的敬拜带来各式各样的腐败现象。先知为这种作风悲叹,并且致力要除净邱坛,但成功率很小。敬拜耶和华的犹大王已经除去了很多敬拜偶像的祭坛及标记,但他们多数不愿意完全除灭各处的邱坛。两个明显的例外是希西家(约西元前716~687年)和约西亚(约西元前640~609年),但希西家的改革随即被他的继承者玛拿西取消了,看来约西亚的努力也没有多大成功。为了与本章对比,我们可以读,先知再次向以色列的山岭宣告,但却是复兴的应许。

1、2.耶和华的话临到我(字面意思:「耶和华的话对我说」),这套语暗示新的一段正开始,与前面一段在时间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句话常常出现在以西结书中,作为神谕的开始。你要面向(2节)一词可以用来指方向,或目的,AV、RV),或对抗。以西结用这些字的主要意思是最后一个(如,然而当他发出预言时,他并非不可能是面向西方,对着犹大。如果被掳的人已经养成面向耶路撒冷祷告的习惯(参:,那么以西结这样攻击的行动就会格外是个讽刺。

3~7.神说祂要用刀剑,一个毁灭的标记,去毁灭邱坛,希伯来文是 ba ̄môṯ ,当地百姓在当地祭司领导下在那里敬拜神,但圣所或祭坛虽然不一定在山项上。当耶路撒冷的圣殿尚未建立的日子,这些敬拜都视为无害。撒母耳曾在邱坛事奉,该处可能在拉玛。在基遍也有一个著名的邱坛,所罗门曾经在那里献祭牲。列王纪的作者对此曾略表不悦,但并不追究,「因为尚未有为耶和华建造的殿宇」。然而,圣殿一旦建成,任何其他地方的正式敬拜都是被正式禁止的。王国分裂后,以色列的耶罗波安一世需要在但和伯特利设立祭坛,作为北国的祭仪中心,与耶路撒冷抗衡。由于没有有效的控制可以施行于各处的高岗,迦南的生殖敬拜、祖先敬拜及形形式式的偶像敬拜很容易影响邱坛上的敬拜。邱坛所在之处,都有坛可供献祭。也许还有一根柱子(希伯来文 maṣṣe ̄ḇâ )很可能被看作生殖器的象征,或迦南女神亚舍拉或亚斯她录的像。在第4节中所提及的日像可能是「香炉」或香坛(RSV)。100所有这些偶像敬拜的特点一旦与以色列人的尸首以及骸骨接触时,都会被污秽(5节;参:。第5节的用字呼应了,同时使我们想起约西亚曾在各邱坛上焚烧骨头,作为封锁祭坛的有效方法。诗的作者以下面的话表示了恶人的最终审判:「神把那安营攻击你之人的骨头散开了」;他们的「骨头散在墓旁,好像人耕田,刨地的土块」。如要以西结同时代的例子对照,可

8~10.先知在这些经节中展现了会有一些被掳的余民,纪念耶和华,且为他们所犯的罪而觉羞耻。审判后,神的怜悯随即会临到他们:然而我必在列邦中使你们有剩下脱离刀剑的(8节)。同样的思想也见于。每次神救助他们的目的都清楚表明,是要他们透过自己的严厉审判有所学习,承认他们的罪,并知道他们受苦是理所当然的。RSV 随从一些版本,读作我打破了(9节)、取代了 AV 及 RV 的被动语气,这可能是对的,但,这个动词的第二个受词是眼睛却很奇怪:RSV 善意地加插了另一个动词,使眼瞎,补足了该意思,但在原来的希伯来文中这是不成立的。译作偶像(希伯来文 gillûlîm )的字是以西结喜用的字,在全书出现不下三十八次之多,与旧约其他地方只出现了九次成一对比。此字的衍生不能确定,但很可能是个自创的字,其中包含了希伯来文 s ̌iqqûṣ 的母音,字典据此委婉地将该字翻译成为「可憎之物」,但是子音则用了意为「一球粪」101的名词的子音,最后合成的是极尽任何一个字所能表达的玷辱与令人厌恶的感觉。

11~14.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套语引进了一个全新的神谕。这是一种胜利之歌,辩明神在施行审判中的尊荣。拍掌顿足乃表示轻蔑之喜乐的意思,这对于以西结时代的亚扪人(较之现代的基督徒读者更为贴切。然而,这首辱骂的歌有希伯来诗歌的形式,甚至可以用在神的口中而无不妥。所以我们或许应该按它所说的特殊情况去解释它,并且看出以诗体表达对神的热切与用冷静的散文,可能会有些不同。为了保持凯歌的格调,说:哀哉一句应该译作「说:欢呼!」较恰当。随后而来的反常的话语可以理解为:对可憎的恶事的审判欢呼,并非为可憎之事欢呼。在远处的……在近处的(12节)一句可以。这是典型的希伯来文总括性的用词,像「出去的和进来的」一词是指全无分别的意思。存留……的泛指一切逃脱瘟疫与刀剑之审判的人。经过这些审判,各处有祭坛的地方都变为污秽,不单高岗及山顶,用以献祭的各茂密的橡树下也不能幸免。橡树下也是埋葬之处,表明在这些地方有祖先崇拜的坛。这一切都会因死尸而被污秽,犹大地会变得极其荒凉(14节;希伯来文 s ̌ema ̄nâ û-me s ̌ammâ 惨烈的审判光景,却用了优美的头韵)。RSV 将 Diblah(第伯拉他)作 Riblah,乃基于经文的小小变动。但希伯来文「d」及「r」经常混淆,也有一些古抄卷证明是 Riblah。第伯拉他是在哈马境内,奥朗特河的极北之处。比较此句:「由哈马口到亚拉巴河」,其意思也是「由国的一端到另一端」。

神的审判目的在这一章中重述了四次: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7、10、13、14节)。这话说出了以西结的资讯及期望,即所有人都要认识耶和华,包括以色列人和非以色列人,他们认识祂是独一真神、全世界的神,历史的神,也是不说空话的神(10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暂编注解〕说明接下来是一个新的启示。在这个启示和上一个启示之间无疑有一停顿。但这个预言与第5章表号的解释密切相关。停顿不会很长,因为第8章的日期是第六年六月,稍迟于以西结开始见异象一年以后。每一次神新的启示,似乎都用“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来引出。

6:1~14神严峻的审判临到了使犹大全地沦为偶像窟穴的以色列。他们所犯的罪就是筑坛祭偶像、经火、敬拜事奉天上的万象和事奉亚舍拉、日月星晨、摩勒,并款待占卜之人,21:6,。因此,神要使战火席卷犹大全地,审判他们的罪恶而洁净他们。本文指出了神的独一性,35:15)和偶像的虚无性,以及审判的必然性。圣徒要至死事奉独一的真神,尽心竭力地行善

6:1-14 对以色列众山的宣告:先知首先以象征性动作预告耶京的结局(3:25-5),接着他口头上警告犹大全地,特别针对山冈上的邱坛。历来先知常将大山、小冈与百姓的偶像崇拜连在一起 , 约西亚王改革时曾大力除灭山冈上的邱坛崇拜 , 可惜他死后这些异教崇拜又死灰复燃。如今这一篇审判的宣告是为了表达一个事实:当灾祸临到以色列人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7- 10- 13-14 )。 此外,「余民」的观念更在此明显的表达出来(8-10 ): 这次能逃过浩劫的余民必痛悔前非,归向耶和华。这个观念在12章及14章会加以表明。

6:1~7:27本文通过讲道见证了对犹大的审判,指出了百姓为何要受神审判的明确理由,以及由此而来的受损程度。在内容上,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①神的震怒临到百姓的理由(6:1-14):一句话,就是因犹大拜偶像 ;②审判的性质(7:1-27):就其性质而言,这是最终的也是破坏性的审判。借着审判,神显露了自己的公义,审判导致了瘟疫笼罩整个犹大而百姓被掳去的悲剧。因此,圣徒首先要竭尽全力除掉信仰上的偶像(物欲、名誉欲、权欲等 )。若不然,神的震怒必会临到我们

】以色列的众山是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地业。以赛亚书中耶和华所说的「我山上」。山象征着神的能力,在(也在23节 ):「我耶和华是山神……」祂率领以色列人制胜列国的侵略。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要面向以色列的众山说预言。」

〔暂编注解〕此时巴勒斯坦多个山上都有一些巴力的祭坛。参看的脚注。这地仍有偶像膜拜,是他们征服这地时应当除灭的。这是神审判他们的原因。神只让一群余民存活(8~10节 )。

你要面向。这是以西结用语的特色之:17,20:46,21:2-16,25:2,28:21,29:2,35:2,38:2)。

以色列的众山。在诗歌中比喻住在众山的百姓。与以西结所在的广袤平原相比,犹大是处于山区。而且偶像崇拜的中心都在山上,3:6-23,

2~3以色列的众山: 并非单单指北国的十个支派,而是称南北以色列的全部领域。丘坛: 以色列百姓使用异教徒所用过的丘坛来敬拜神。过去,因为百姓要用错误的方法敬拜神,神曾多次强调要离开那里,12:31,。但是,百姓却没有顺服神的话语,反而继续淫乱地事奉偶像(6:13,。这是神施行审判的首要原因。我们要铭记耶稣所说爱人过于爱他是不配作他门徒的教训,只让神居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2~7当时在巴勒斯坦地的大小山冈上,为拜巴力而建的邱坛举目皆是。这是以色列民要遭毁灭的主要原因。约西亚死后,异教复起。不洁(“尸首”、“骸骨” )污染遍地。

】「说:以色列的众山哪,要听主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对大山、小冈、水沟、山谷如此说: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们,也必毁灭你们的邱坛。」

自然界的一切都人格化,众山都能聆听,是圣经中常提说的。从「众山」再发展至所有的范围,包括大山小冈水沟山谷,表明一切地方,各地遍处,都在先知的注意之下,他们都应该作见证,见证神公义的审判。

「邱坛」原为异教敬拜的所在,以色列人进驻迦南之后,曾在此敬拜耶和华,又逐渐成为混合宗教的敬奉之地。「邱坛」原意可能是乌格列文(Ugaritic )字源(bmt 希伯来文为 bmh ),意思为「背」,可能指山脊之地在高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邱坛」

:或作高地,可能是献祭时用的台

水沟、山谷。列出水沟和山谷,可能因为这也是举行拜偶像可憎仪式的场所,如在欣嫩子谷把儿童献给摩洛

邱坛(bamoth )。这是百姓献祭给耶和华的露天场所。但迦南人曾用邱坛来举行偶像崇拜,所以在这些地方敬拜就会贬低耶和华的宗教。耶路撒冷的圣殿建好以后,成了敬拜耶和华的合法中心。而随着偶像崇拜的蔓延,邱坛成了最堕落的异教仪式的地点。像希西家和约西亚这样虔诚的国王,都曾设法拆毁邱坛。但后来拜偶像的人又把邱坛修复了。

】「你们的祭坛必然荒凉,你们的日像必被打碎,我要使你们被杀的人倒在你们的偶像面前,」

「日像」原可译为「香坛」,这是在以西结以前,以赛亚书皆译为日像。利未记也都译为日像。希腊文为 Temene{,拉丁文作 Simulacra, delubra。犹大经学家Rashi作日像,因为该字(Haman )与日头(hamah )字源极为接近。

这里原是向众山所宣布的刑罚,但是又指山上的敬拜者,或是笼统地指那地的居民。在偶像之处,被杀的人很多,以致形成十分污秽的情景。刀剑来到尸体在祭坛旁

「偶像」原意为「圣所」,是邱坛敬奉偶像之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日像」

:或作香坛。

你们的日像(chammanim )。词根是chamam(“温暖” )。其同根词chammah在诗歌里有时指太阳本身。故有人认为chammanim 与太阳崇拜有关。但这不能确定。我们现在知道chammanim 就是香坛。它是复杂的偶像崇拜体系中的一种设施,所以要完全毁掉。本节是的回应。在那里摩西对犹太人的罪行宣布了同样的惩罚。

偶像(gillulim )。其词根可能是galal(“滚动” )。所以是指可以滚动的物体,如圆木。有人认为它与gel(“粪” )有联系,指一种受到藐视的东西。gillulim 在《以西结书》里共出现三十九次,在《旧约》其他地方出现九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偶像不再受活人的崇拜,而是受崇拜者尸体的叩拜。

4~5无视神的律法,凭着己意作不敬虔的礼拜,招致了神的烈怒。他们所信靠的偶像,并没有从神的审判中拯救他们,反而把他们逼向了死亡。由此可知,世俗的哲学、思想或制度(即偶像性要素 ),或许可以成为一时的避难所,但最终还是像“房顶上的草”一样虚妄,进而使圣徒跌倒。因此,圣徒当要以心灵和诚实单单地敬拜真神

】「我也要将以色列人的尸首放在他们的偶像面前,将你们的骸骨抛散在你们祭坛的四围。」

在上节提到日像,膜拜太阳神原是埃及的宗教,是在埃及全地敬奉的神明(Amun Worship )。他们原以「太阳」为生命之源,但是遍满的尸体足以对偶像一种极大羞辱的讽刺。以色列人被刀剑所杀,尸首暴露在外,连葬礼的尊贵也都失去了,可谓人极大的悲剧,是民族遭受刑罚极大的苦难。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尸首」、「骸骨」:代表不洁之物,拜偶像之地要因为尸首遍地而被污染

骸骨抛散在祭坛的四围】

本节的意义是基于三个要点。第一点与曝尸有关。有关埋葬得体的重要性,可参看:的注释。第二点则是关乎圣地被污秽。按照以色列人的想法,与死尸接触能够令人令物不洁。圣地若是成为安置这些不洁之物的地方,就会永远被污秽。第三点则是以色列灭亡者命运责任何在的问题。这些人死亡的责任是归在这些偶像和祭坛的头上,因为它们袖手不施拯救。此外还有第四点,请参看第13节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城邑要变为荒场,邱坛必然凄凉,使你们的祭坛荒废,将你们的偶像打碎。你们的日像被砍倒,你们的工作被毁灭。」

「你们」是指山岭小阜,在那里有不少村落乡镇,许多居民。这里必成为一片荒凉之地,所有拜偶像之处都遭毁灭了,消失得毫无存留。

「荒场(Wys%mw )」与「罪惩(Wys%mw )」是同个字。「工作」是指礼仪的动作,或许专指制作偶像的功夫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你们的工作」

:或作「你们所制作的」。

被毁灭(machah )。指 “根除”。以色列人本来应该根除迦南人的神像,从而有效地断绝试探的来源。但由于他们不听神的吩咐,他们的作品就会被摧毁。

】「被杀的人必倒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以色列人既背弃耶和华,他们的「工作」,是随从外邦的异教,所以必受外邦同样的刑罚。耶和华也因此管教他们,使他们在祸患中认识祂。耶和华是主,偶像必归于虚无。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以西结惯用的结语,表达神谕中预言成就的确实性及效果。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意指犹大百姓在遭到毁灭之后,才认识到神审判罪恶的公义性情。“知道”的希伯来文,并不单单是知识性的概念。以色列百姓从小就按照律法的规定,彻底学习关于神和律法的内容,因此无一人缺乏关于神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实际中把握“知道”的内含。第一,神“知道”人的情况:①意指神拣选人。例如“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是指在列邦中特特地拣选了以色列;②意指使之亨通。“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是希伯来诗中的反意对偶句,上半节的“知道”与下半部的“灭亡”,具有相反的含意。第二,人“知道”神的情况。此时的“知道”意指对神的爱和委身,以及与神的相交。例如“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在这里,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义解释。说从小接受祭司教育的祭司之子不可能不知道关于耶和华的知识。第三,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况。例如,“那人与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同房”的原文是“知道” )。在这里,“知道”是指有性关系。总而言之,希伯来语中的认识并非指知识上的把握,而是指全人的相交与相爱。旧约的先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督促百姓要认识神。

你们就知道。百姓不承认神,不重视祂的启示,反而“嘻笑神的使者,藐视他的言语,讥诮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他们拒绝承认神信息的真实性,直到被他们藐视的先知所预言的厄运无情地唤醒。预言的应验成了神盖在先知及其工作之上的印记。

以色列人在偶像崇拜中把耶和华与异教的神相比,视祂为所敬拜的众多神明之一。他们选择神是依据所能带来的最大利益。先知用两条证据批驳这种堕落的哲学,证明真神胜过那些所谓的神明。首先是耶和华创造的大能,第二是祂预言的能力(赛45 耶10 )。这里提出后一个证据将最终迫使顽梗的以色列人承认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神多么希望他们能在无可救药以前承认啊!祂是多么不愿意让祂的选民收获他们顽梗不信的果实!

圣经其他地方以预言及其应验作为信心的理由:“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这也许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圣经是出于神的,神是祂自己所宣布的那样。预言的证据是怀疑论者无法进行有效反驳的。我们的时代积累了无数预言的证据。那些拒绝预言有效性,因而拒绝了神要求的人,最终将和古代的以色列一样,被迫承认唯一真实的永生神乃是至高无上的。

“你们就知道”这一类的用语在《以西结书》中出现88次,成为该书的基调。正因为以色列不“知道”,才被囚掳,5:13,。囚掳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神的子民要通过逆境来学习他们在顺境中没有学到的教训。

】「你们分散在各国的时候,我必在列邦中使你们有剩下脱离刀剑的人。」

以色列人分散,不是自动的,而是被动的。原文作「我将你们分散的时候」这是神审判的作为。现在他们不再在以色列的众山,而在列邦各国中。以色列人当时被掳,只到巴比伦,所以分散在各国,还要在以后。但先知已经预见将来的盼望,尤其是余民蒙保守的应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尽管犹大的审判是那么严厉,一群余民仍能逃脱,并且被分散到列国。

剩下……的人: 信实地承继神的救赎计划,为新共同体的将来负责的人。

在阴郁的预言中有着一线希望,就像其他预言的信息中经常存在的那样。有人会因艰难的处境而受到触动,承认自己犯了罪,并开始归向他们的神。神将设法借着这些余民来实现自己的应许。

余民的概念基于得救属于个人的问题,在于个人的选择。神在一个教会里只能拯救那些在个人经验上达到所规定之标准的人。所以末日在基督徒的大团体中,只有少数余民“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神的本意并不是只让少数人得救。祂不喜欢任何人灭亡。但是人必须凭着自由意志选择救恩,并靠着神的帮助达到标准。

8-10 耶和华的惩罚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透过余民表露「心中的伤破」

,使余民了解并记念耶和华。

】「那脱离刀剑的人必在所掳到的各国中纪念我,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远离我,眼对偶像行邪淫。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纪念」有时是指神的关切。这也指人的思念

「厌恶自己」在涵义上是对自己所行的感到难堪,而且难堪的感觉,表显在脸上 "Their embarrassmentwill show itself in their faces"。

「厌恶自己」,也是指整个人的生命,以心与眼二者为代表。眼是外在的,却能影响内里的。从眼睛进入内心,人受试探而失败。心是感觉与意志的中心,从眼目到心意行邪淫远离神

「邪淫」包括肉体的情欲与属灵的不忠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起淫心”:指转向邪神偶像,是属灵的不贞。

留意罪怎样破碎神的心。在被掳的时候,百姓会醒悟过来,“厌恶”自己所做的一切。

纪念……伤破: 被掳的百姓将会因自己的罪恶,而哀痛不已。诗137篇生动地描述了他们这种悲痛欲绝的心情。

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有些版本为“我已经打破”,即神使他们伤心,以引导他们悔改。

眼。这里可能指他们的心被罪恶诱惑的途径。

邪淫。用对婚姻的背叛来比喻悖逆神

厌恶自己。厌恶自己是虔诚悲伤的标志,如果让其发展,就会导致悔改,否则就只是厌恶罪的后果。大多数以色列人都只是处于这种不圣洁的懊悔之中。但也有人是出于虔诚的忧愁。他们像约伯那样喊叫:“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 ),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真实的悲伤是这样产生的:神阻止人自行其是,吩咐他在祂完美律法的镜子中检查自己。律法的光反映无罪之耶稣的荣耀。在律法的光照下,他会发现自己的心充满罪恶。他不再会自高自大,并开始强烈地自我厌恶。罪人在这种状况中会把自己无助的心投靠在耶稣身上,完全信赖神的功劳,这样他的悔改就会得到接纳。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我说要使这灾祸临到他们身上,并非空话。”」

耶和华保留这些余民,是为使他们认识耶和华。神将灾祸降在以色列人身上,并非要除灭他们,因为耶和华不喜悦那死人之死,先知的劝导是「你们当回头而存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当拍手顿足,说:哀哉!以色列家行这一切可憎的恶事,他们必倒在刀剑、饥荒、瘟疫之下。」

拍手顿足,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是以色列对外邦人遭灾的反应,但现在耶和华要祂的子民有这动作,为自受祸患而举哀。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拍手顿足」:在是代表嘲欣喜的动作,在此则是表示神话语的确定或审判所带来的震惊,如的「拍腿」与的「拍掌」。

「刀剑、饥荒、瘟疫」:通常一并提及,是战争所带来的祸患,或代表神刑罚以色列的各种灾难。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拍手顿足”:欢喜或震惊的表示。亚扪人见以色列人遭祸,欢喜得拍手顿足,受到神的刑罚。神在这里要先知拍手顿足,为犹大国要遭的大祸表示震惊。

「拍手顿足」:在25:6是代表嘲欣喜的动作,在此则是表示神话语的确定或审判所带来的震惊,如21:12的「拍腿」与21:14的「拍掌」。

「刀剑、饥荒、瘟疫」:通常一并提及,是战争所带来的祸患,或代表上帝刑罚以色列的各种灾难。,42:17,5:12)

拍手顿足。这里吩咐用两种动作来表示复杂的感情:惊讶,奇怪,忿怒,难过,伤心,忧愁和遗憾,先是因为他所看见的罪,再是因为他所预言的罪

身体语言】

动作和身体语言的含义随着文化的不同,亦有所歧异。拍掌在现代文化中可以用来表示赞赏,或召唤属下或孩童,吸引人的注意,伴和音乐,或表示憋气(单拍一下 )。在古代社会中,这动作亦有不同的用法。拍掌可以用来表示赞美、喝彩,但亦可以有愤怒或嘲笑的用法。不同用意的拍掌在确实姿势上可能也有细微的分别。参较以下三个现代用法的不同含义:(一 )双手与身体平行循水平方向拍掌(喝彩 );(二 )以大致垂直的方向击掌(憋气 );(三 )手掌与身体成直角,双手上下交替拍掌(彷佛拍掉手上的尘埃 )。神指示以西结做出一系列象征性的动作(拍手、顿足、扬声感叹 ),来显示神的忿怒。顿足往往是憋气或忿怒的表示,乌加列史诗《阿赫特》就有一例。在这故事之中,主人翁拒绝把弓交给女神亚拿特,并且告诉她狩猎工具是男子专用的。她气愤得大力顿足,然后匆匆跑到诸神那里寻求报复。本节的感叹词(和合本「哀哉!」 )的用法,是看见有人将受应得报应的表示(「你将后悔莫及!」 )。这话增强了审判将临的气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远处的,必遭瘟疫而死;在近处的,必倒在刀剑之下;那存留被围困的,必因饥荒而死。我必这样在他们身上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在围城的状况之下,有人即使逃脱,仍不免受瘟疫所害。逃亡仍不能活命。在城内的是在近处,必被敌人攻破而杀戳,幸免于刀剑的,终于无法逃脱饥荒的困境,也必难免一死。这都是因为耶和华神公义的忿怒。

远近或近远,是包括所有的人,是整体的,如天地指所有的地方,男女指所有的人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些惩罚是躲不掉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受到追杀。

】「他们被杀的人,倒在他们祭坛四围的偶像中,就是各高冈、各山顶、各青翠树下、各茂密的橡树下,乃是他们献馨香的祭牲给一切偶像的地方。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这里又重复本章开端的主题,在山上迷信拜偶像的举动,尸体横陈在偶像四周。这也使人联想申命记及耶利米书的语句。这里提到馨香的祭品,是祭司的用语。这样「他们」就认识耶和华。七十士译本作「你们」,下节也是一样。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山邱、丛林是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地方。

神会把因着战争、疾病和饥荒而死去的尸首,放在偶像面前,从而使偶像抱愧蒙羞。献给偶像的焚香,如今变成腐烂尸首的恶臭。

这里更加详细地描述人们立偶像的地点(见第6节 )。山顶是最喜爱立偶像的地方。

在祭坛四围被杀(不受保护 )】

假祭坛不能提供圣地的庇护。正直的神嗤笑信靠其他神祇,以之为庇护盘石的人。就近或抓住祭坛一般能够使人得到的庇护,如今耶和华拒绝授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青翠树和茂密的橡树】

本节说每棵(和合本「各」 )茂密的橡树底下都有祭仪的神庙,从而强调偶像崇拜的蔓延程度(有关迦南人的「户外神庙」之讨论 也是将冈顶和叶茂的林间空地,形容为拜祭偶像的场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伸手攻击他们,使他们的地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一切住处极其荒凉。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第伯拉他是北方叙利亚多人居住的地方。「第伯拉他」是希伯来文的音译。在那里巴比伦安营的军队,在尼希甲尼撒的命令下,杀死犹大王室与贵族。耶和华实在伸手攻击他们。

利比拉(或第伯拉他 )在以西结的日子是北方的疆界。第伯拉他在以色列人心中是难忘的苦难之地。他们实在学了最严厉的历史的功课。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第伯拉他”:大多数古卷作第伯拉他,少数作“利比拉”。前者或为所记的伯低比拉太音,为摩押人的城邑;若为后者则属以色列与叙利亚边界上的一城,在哈马附近;犹大国王约哈斯曾为埃及人囚此。“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一语,表示巴勒斯坦地从南到北的全地,和“从但到别是巴”一句话意义相同。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 。“ 第伯拉他”应作“利比拉”(在哈马附近的北部城市 ),这样,此说法就等于“从但到别是巴”。换句话说,这地从北至南将要彻底被毁坏。

「第伯拉他」:或为「利比拉」之笔误,按利比拉在以色列与叙利亚边界,埃及法老曾将犹大王约哈斯囚禁于此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等于由南至北,代表完全的毁坏。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  第伯拉他又名利比拉,它是巴勒斯坦北部欧兰特河的哈马地区。本文意指自北到南的整个以色列均将灭亡。与此相同,神对恶人的审判也是全人的,包括灵、魂与肉体在内。

第伯拉(diblath )。位置尚未确定。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47曾提到亚门低比拉太音(Almon-diblathaim] ),曾提到伯低比拉太音(Beth-diblathaim )。这些都是复合地名。它们也许是摩押的同一个城镇,可能就是现在的第雷拉替什谢奎亚遗迹Khirbet Deleilâtesh-Sherqîyeh,位于东部边境的高原。过了边界就是东面的大沙漠。还一种可能性是第伯拉(diblath )应拼为“利比拉”(Riblah ),“r”可能被误拼为“d”,因为在希伯来语中这两个字母很像。利比拉在离哈马以南83.2公里处。埃及和巴比伦的国王曾以该城作为与亚兰人作战的军事基地,25:5-6)。本句也有可能译为“从旷野到利比拉”,相当于“从但到别是巴”。从南方的旷野到北方利比拉都将变成荒野。

旷野到第伯拉他】

这话和比较常见的「从但到别是巴」一样都是以整个地理范围,形容神能够从他们领土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惩罚以色列人。旷野是别是巴一带的地方,第伯拉他也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是利比拉的别名。这地位于叙利亚哈马,加低斯的南邻。它在本节提及,可能是因为尼布甲尼撒使用这城。主前五八八至五八六年他围攻耶路撒冷时,以此为军队作战的大本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6- 7章 )】

1在6章中,神特别针对那一种罪行?这一种罪在今日会以什么形式在我们的教会里出现?

2在6, 7两章中,有一句话不断重复的,是那一句?神为何要重复这句话?与先知说这些预言的目的有什么关系?参4章的思想问题1及12:22。

3神审判的百姓,为要成就什么目的?参6:8-10; 7:16-19。

4在7:4及7:9神重复说同一句话,你觉得这句话是否与103:10, 12有矛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不同的结果?, 29-31;

57:14-27就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有什么提示?金钱如会成为基督徒的「绊脚石」。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罪在当时还不会感到那么严重,但是事后有安静的时间设想,就觉得十分可怕,悔恨不已。在监禁中,被锁链捆绑,内心有时间得以回想一切的经过,使别人爱他关心的人感到伤痛。但悔恨最可怕的,是个人的因素,有厌恶自己的心。

一位作者描述负心的丈夫站在妻子的新坟边呼喊着说:「你能听见我吗?我对你不好,现在太晚了,没有办法再改正!」丈夫毁了他的家庭,使妻子多年受苦与伤心失望,他们都充满悔恨的心,厌恶自己。年青的孩子也可能行可憎的事,使家人伤痛。以后白发苍苍悲惨地下到坟墓,他实在厌恶自己,我们回想过往的生活,看到我们曾使神的灵担忧,我们只有跪倒在耶稣脚前,流泪亲吻,哀恸无尽。

为他们心中伤破!我们的罪使神伤心,因为祂实在爱我们。主在十字架上是怀着破碎的心,以致血与水流出来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心坚硬如石,神为我们伤心,我们不厌恶自己吗。

──迈尔《珍贵的片刻》
厌恶自己】

「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今代人常喜爱自荣,最怕被人低估了。其实,高估自己,是一切失败的根源。最明显的,在战争中高估自己的实力,是最大的错误,比甚么都可怕,会有导致覆灭的危险。
但是,人有一种打倒别人的倾向,总觉得再没有比自己更可爱的了。现代心理学的心法,是叫人高看自己,自尊自大;不少人就自以为是百万富翁,用钱挥霍像百万富翁,但并不真个等于家财百万,结果应许造成伟人,却产生了许多狂人。
神的道路不是叫人自尊自义,而是拆毁,降卑,使祂的子民经过被掳,才可彻底洁净,把多年代以来的丘坛崇拜除掉,治好了久年陈疾。神这样作,必须这样作,是不得已的。

那脱离刀剑的人,必在所掳到的各国中记念我,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远离我,眼对偶像行邪淫。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

神爱祂所拣选的子民,拯救他们,保守,赐恩给他们;他们却对神不贞,行淫拜偶像,惹神伤心。最后,神只有把他们交出去,让他们尽量服事外邦人,服事外邦偶像。崇拜偶像的仪式,有淫秽的节目,造成了邪淫文化,侵害家庭生活,使他们觉悟到其属灵意义,知道自己所作的,是多么败坏的事;本来他们腼不知耻,不听先知耶利米责备,聚集抗议说:“你奉耶和华的名向我们所说的话,我们必不听从!…我们向天后烧香…是外乎我们的丈夫吗?”现在他们知道悔悟了,认识自己所行的是可憎的,而“厌恶自己”:这是悔改的开始,也是走向复兴道路的起步。
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他不是自己以为满意了,而是神对他满意;然而他在经过试验后向神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神“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祂绝不是看到谁快乐就击打他;祂借着困苦拯救困苦人,叫人因所受的苦而醒悟过来,从新认识自己,厌恶自己。人必须知道自己不足,才可从神得到满足;知道自己缺乏,才可得到主里面的丰富;知道自己丑恶,污秽,可厌,才可得到神的荣美。

──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