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西结书 第3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人子啊,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罗施、米设、土巴的王歌革啊,我与你为敌。」

2「我必调转你,领你前往,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带你到以色列的山上。」

1-2节的主题是「神带歌革来到以色列山」,与三十八1-9平行。
「罗施、米设、土巴的王」()),可译为「米设和土巴的大王」(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歌革的联军并非都来自北方,古实人和弗人就是来自南方()),但神却说「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比喻他就像狂傲自大、向神夸口的巴比伦王())。

3「我必从你左手打落你的弓,从你右手打掉你的箭。」

4「你和你的军队,并同着你的列国人,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我必将你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

5「你必倒在田野,因为我曾说过。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6「我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3-6节的主题是「歌革引火烧身」,与三十八10-13「歌革图谋败露」平行。
「海岛」()),指地中海沿岸地区,可能是歌革军队的补给站。
「我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这是对比以色列的「安然居住」())。以色列「安然居住」,但她的和平却引起了不怀好意的觊觎。这些人千里迢迢地前往以色列抢掠,以为自己可以隔岸观火、「安然居住」。但他们却要发现「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神不但亲自保护自己的百姓,而且还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让入侵者引火烧身、玩火者自焚,因此,世人就认识祂是「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7「『我要在我民以色列中显出我的圣名,也不容我的圣名再被亵渎,列国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

8「主耶和华说: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

7-8节的主题是「神让列国人认识自己」,与三十八14-17「神要让外邦人认识自己」平行。
「圣名」())是本书的关键词,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了二十五次,其中六次在《利未记》())、八次在《以西结书》())。神宣告:「我要在我民以色列中显出我的圣名,也不容我的圣名再被亵渎,列国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对应于「到我在外邦人眼前,在你身上显为圣的时候,好叫他们认识我」()),这也是重申立约时的宣告())。借着这场争战,神不但要在仇敌身上「显为圣」,也要在自己的百姓中显明「圣名」,目的都是为了列国认识祂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也认识祂的另一个名字「耶和华玛卡代西 Yahweh Maccaddeschcem」())。
「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对应于「当日他们多年预言我必带你来攻击以色列人」()()),再次强调:这一天的来临绝不是意外,而是神自古就有的计划——「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人的余怒,祢要禁止」())。

9「『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

10「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树林伐木;因为他们要用器械烧火,并且抢夺那抢夺他们的人,掳掠那掳掠他们的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11「『当那日,我必将以色列地的谷,就是海东人所经过的谷,赐给歌革为坟地,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在那里人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

12「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

13「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当我得荣耀的日子,这事必叫他们得名声。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14「他们必分派人时常巡查遍地,与过路的人一同葬埋那剩在地面上的尸首,好洁净全地。过了七个月,他们还要巡查。」

15「巡查遍地的人要经过全地,见有人的骸骨,就在旁边立一标记,等葬埋的人来将骸骨葬在哈们·歌革谷。」

16「他们必这样洁净那地,并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9-20节的主题是「歌革将被埋葬」,与三十八18-22「歌革将被刑罚」平行。
以色列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这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但百姓却好像暴敛天物,既没有把这些兵器转卖给「示巴人、底但人、他施的客商」()),也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留下预备将来可能的侵略,而是「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因为经过了歌革之战,百姓更加不打算再靠自己争战,而是诚实倚靠「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11节可译为「当那日,我要把以色列境内、海东边的旅人谷给歌革在那里作坟地,阻挡了旅行的人。在那里,人要埋葬歌革和他的军兵,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海东」指死海东面。「哈们·歌革谷」,意思是「歌革军兵谷」。
在整个争战的过程中,以色列家「极大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参战,只是负责在战后打扫战场())、收拾战利品())。敌人失败得如此彻底,以致「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并且七个月后,还要按照律法())认真巡查()),才能避免应许之地因不洁净而被神「掩面不顾」())。
「七年」、「七个月」不一定是实际的时间,而是形容时间很长,表明敌军数量庞大。
「哈摩那」()),意思是「军兵城」,可能是给清理战场的人临时居住的。
虽然百姓努力勤奋地清理战场,但在争战中却没有半点功劳,因为一切荣耀都是神的。但是,当神「得荣耀的日子」()),却也「必叫他们得名声」())。这就是属灵的规则:人越不求自己的荣耀,神就越要「使我们得荣耀」());人越不追求「得人的荣耀」()),神就越「叫他们得荣耀」())。因为不求自己荣耀的人,乃是与基督「一同得荣耀」()),也「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
今天,我们都「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但却不是我们为主争战,而是主为我们争战。人应当警醒守望(三十三章)),但负责争战的是神自己(三十八-三十九章));教会这支「极大的军队」,只是为了打扫战场。无论是事奉传道、还是属灵争战,都是因为我们主「已经胜了世界」())、「掳掠了仇敌」()),我们只是凭着信心收拾战利品——「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17「『人子啊,主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对各类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吧,要从四方聚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献大祭之地,好叫你们吃肉、喝血。」

18「你们必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就如吃公绵羊、羊羔、公山羊、公牛,都是巴珊的肥畜。」

19「你们吃我为你们所献的祭,必吃饱了脂油,喝醉了血。」

20「你们必在我席上饱吃马匹和坐车的人,并勇士和一切的战士。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17-20节是神邀请飞鸟和走兽来参与一个盛大的祭牲筵席()),神早已宣告要将歌革「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启十九17-21引用了17-20节,表明这一幕很可能将应验在基督再来时的哈米吉多顿大战期间。
犹太传统认为,歌革之战将发生在住棚节())。万民在住棚节聚集攻击以色列,结果却成了一场盛大的住棚节献祭())。住棚节的前七日一共要献上七十只公牛()),代表挪亚的后裔在地上建立的七十个邦国());而犹太传统指出,「歌革和玛各 גּוֹג וּמָגוֹג‎/Gōg ū-Māgōg」的希伯来字母代码(Gematria))是七十,正好代表七十个邦国(《米大示 Midrash》Midrash Tanchuma、 Korach、))。
「歌革 גּוֹג/gohg」原文里隐藏着「房顶 גָּג/gawg」()),两者谐音、书写相似。中东的房顶都很坚固,上面甚至可以住人()),而住棚节的棚子上面只是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树叶,可以看到星星。因此,有犹太传统认为(如十九世纪拉比Samson Raphael Hirsch)),歌革之战是房顶(Gag))和棚子(Sukkah))之间的战争——是信靠自己,还是靠神?是在自己建造的坚固屋顶下「安然居住」()),还是在棚子里仰望星空、「安然居住」())?
上图:主后132-135年犹太巴尔·科赫巴(Bar Kokhba)起义期间的银舍客勒。正面是上面带着弥赛亚之星的第二圣殿,环绕着巴尔·科赫巴的名字「西蒙」。反面是住棚节的四样植物(Lulav和Etrog,利二十三40),环绕的文字是「为了耶路撒冷的自由」。这个硬币证明,住棚节的四样植物已经成为新约犹太人末世救赎的象征,住棚节意味着弥赛亚的救赎。

21「『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国中;万民就必看见我所行的审判与我在他们身上所加的手。」

22「这样,从那日以后,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23「列国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掳掠是因他们的罪孽。他们得罪我,我就掩面不顾,将他们交在敌人手中,他们便都倒在刀下。」

24「我是照他们的污秽和罪过待他们,并且我掩面不顾他们。」

25「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

26「他们在本地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是我将他们从万民中领回,从仇敌之地召来。我在许多国的民眼前,在他们身上显为圣的时候,他们要担当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

28「因我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后又聚集他们归回本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

29「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21-29节的主题是「神向列国彰显荣耀」,与三十八23「神向多国自显为圣」平行。
21节可译为「我要在列国中彰显我的荣耀,万国就必看见我怎样把手加在他们身上,施行审判」(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在弥赛亚牧人的国度里,神「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而经过歌革之战以后,「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
「他们要担当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指蒙恩的百姓将在恩典中追念自己过去所行的,「自觉惭愧」()),「又要因所做的一切恶事厌恶自己」())。
过去,被掳的百姓使神的「圣名被亵渎;因为人谈论他们说,这是耶和华的民,是从耶和华的地出来的」())。百姓回归之后,这种误解仍未消除,所以歌革看到百姓「没有城墙,无门、无闩」()),就敢聚众上门打劫。经过了歌革之战,神亲自在列国中彰显了祂的荣耀,永远平息了世人对神的误解和毁谤:

歌革之战,是神向万民显明祂审判的大能())。因此,以色列家必知道祂仍然是值得信靠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地保护他们的「耶和华——他们的神」())。
歌革之战,是神让列国看到祂管教的公义()),也看到祂保护的大能。因此,「列国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掳掠是因他们的罪孽」()),而不是神的软弱无能。神过去按照圣约「掩面不顾」())他们,是为了将来的「不再掩面不顾」())和圣灵浇灌())。
歌革之战,表明国度的复兴不只是让枯骨得生命()),而且要「得的更丰盛」())。因此,神不但要带领百姓第二次出埃及()),也要让他们第二次过红海())、真正进入安息,从「安然居住」())进一步变为「安然居住,无人惊吓」())。这既是好牧人的工作结果()),也是圣约的祝福应许())。


今天,神已经将圣灵浇灌在每一个信徒里面,我们已经在大牧者基督的看顾下「安然居住」())。但是,我们也像「没有城墙,无门、无闩」的以色列一样,外表安静、心里打鼓,常常被环境惊吓,看不到神是我们「四围的火城」())、也看不到「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而世界也像歌革一样,常常把我们的和平忍让当作软弱可欺()),甚至我们自己也常备感窝囊。因此,神也不需要我们硬着头皮、冒充刚强,祂不但会激动法老来追赶我们())、也会领着歌革「从北方的极处上来」()),然后亲自为我们争战,「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也向列国彰显荣耀())。当我们在歌革之战中经历神以后,才能真正体会神是我们的神()),因此信心产生飞跃,从此越来越能放下血气的手()),不再被肉体惹动、不再被环境摸着、也不再被仇敌惊吓,而是进入基督里面「安然居住,无人惊吓」())的安息!
上图:纽约街头的住棚节棚子(Sukkah),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树叶,与周围坚固的屋顶形成鲜明对比。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歌革和远方的征服

在继续描述的战争中,有若干因素与前章重复;还有一部分,使范围扩大。邪恶侵略的军队终于失败,并被彻底驱除,由于这种失败的结果,神的名必在以色列中被尊敬,在世界各国中不再被亵渎(7节 )。然后,是一连串相当沉闷的景象,在战争之后,又叙述了一些扫荡的行动,遗留的各种兵器布满战场,数目非常庞大,足可供给当地居民作七年的燃料。在坟谷中的尸堆是那么高大,致使许多客旅无法通过。埋葬的工作,需要七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所有的死人必须埋葬,全地始得洁净。

这位先知继续详述,在那场最后的大战中,那些邪恶的军队,全被击败和消灭。因为全部是用启示文学的语言,所以叙述非常生动,而且富于象征性,但不能作写实性的解释。这一部分预言所强调的,乃是藉着神的干豫,终于使那些邪恶的军队完全消灭。有一部分的叙述,显然是强调得胜。在人类大多数的战争结束之后,所有的兵器,应该仍然保留,作为未来的战争之用。但是这位先知主要的用意,乃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各种争战的兵器,最后都可以改作和平的用途;应将这些兵器放在火中,当作木柴焚烧,可使一个冰冷的世界增加一点温暖。

关于歌革的预言最后一部分,这位先知再度强调,那些邪恶军队所遭受的彻底失败,捕食的飞鸟和野兽都被请来聚集,以被杀的尸体作为筵席(17-20节 )。这种情景是前面一段(叙述埋葬死人 )的补充说明,并不是在那件事情之后。有许多野兽饱享那些战败之人的尸体,强调战争的结局;按照创造的样式,人类曾经支配并管理自然界,但是由于他们追求邪恶,所以最后他们变成自然的牺牲品。

当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神的荣耀必然建立(21-29节 )。世上各国必定知道,神掌管人类的历史,祂必秉公行义。而以色列和其他的国家都会明白,从前以色列的失败和被掳,并不是以色列神软弱,乃是祂审判罪恶的一种方式。祂有最高的权柄,并且关心祂的百姓,最后神必使他们在应许之地复兴,安然居住。

对于歌革所传预言结束的时候,这位先知的信心特别突出,非常引人注目,带给人很大的安慰。他说,良善终必胜过邪恶,但是当他讲论自己经历的时候,他只提到巴比伦各种罪恶的行为,而他预知他本国的百姓,最后必在应许之地重新坚立。固然,在他讲论这件事情时,却有更多的难民,逃出断垣残壁的耶路撒冷,到达他所住的被掳之地。虽然他自己正经历着住在巴比伦的一个俘虏营,但他竟传讲邪恶的国家,最后必定失败。从实际的角度观察,他所说的一切话,都有一点精神失常;他所说的许多事情,在当时找不到丝毫凭据。然而由于以西结看见神的异象,所以他的看法便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他知道神的伟大和良善,而且遥见祂将要建立一个世界,其中不再有战争,也不再有罪恶。他自己无法亲眼目睹,他也不知道那个日子何时出现,但是那个日子必将来临。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西结书第三十九章

1~16.入侵军队的毁灭。这里用了不同的语言更详细地重述了歌革及其军队被推翻的情况。这是希伯来诗歌的典型写作方式,也是这些神谕所应用的半诗歌体。这种方式乐于复述,又喜欢回到前面已经说过的事,将它们扩大,纵使结果会完全破坏事与事之间连贯性的感觉也在所不惜。很多西方解经家不懂欣赏这种写作方式,以致他们以为自己发现了重复、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因而假定有多个作者的存在,这是颇为不必要的。头两节经文重复了两节,但「用钩子钩住你的腮颊」一句被的一个新字代替了,AV 将这个字的意思错误地揣测为只留下你的第六部分。虽然这个动词的字根与希伯来文「六」有联系,其他版本将它翻译为「引向前」,前进(RSV)。这幅图画是神将祂的敌人引向前,为要解除他们的武装,毁灭他们(3~5节),他们的最终羞辱是尸体不得埋葬,给野兽吞吃(4节)。本神谕继续形容,掠夺别人的将要如何被掠夺,他们的武器给以色列人当烧火的柴,足可以用七年之久(9、10节),歌革军队的残余部分要被埋在死海东面的哈门歌革(即「歌革的群众」)谷,刚好在以色列的地域之外。这个清扫行动需用七个月的时间,杀戮是那么的厉害;该时期的末了,要设立一个长期性的委员会,去搜寻任何还未埋葬的残骸,保证没有污染的因素仍然留在地上(14、15节)。重复出现的数目字「七」提醒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启示性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不能要求细节上的字面应验。这个杀戮背后的目的被形容为 (a) 神预言话语的应验(我已经说了,5、8节);(b) 神的圣名需要显明,以色列的受苦与惩罚在这方面已经造成了很多损害(7节);还有 (c) 异教徒得着光照(列国要知道我是耶和华,7节),然而以西结尚未好像其他先知一样进一步看见,透过这种知识他们最终获得救恩。

17~24.祭牲大筵席。先知再一次回到他先前的主题,耶和华邀请飞鸟和野兽来参与一个盛大的祭牲筵席,吃那些倒下了之战士的肉和血,这幅可怕图画的背后是。这样看来,残骸埋葬之后才被吃掉的矛盾就不复存在了。耶和华的筵席这个观念源于;而以西结的用语又完全沿用于。这虽然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画,却是生动写实的;不好受的情况要提醒我们,可怖的情况需要用相应的形像来表达,正如神公义的管治所带来的福分也需要用黄金时期的言语来象征。审判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的描述越是惨烈,人们越会惧怕它。以西结肯定不会因为直言不讳而负罪。然而,正如司金纳评论说:「我们从这些屠杀和死亡的图像中释然,是其中所隐藏的道德目的」(21~24节)。这里神行动的全部目的都已经表达了,在这以前该目的只有暗示而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它要帮助以色列明白耶和华仍然是他们的神,而且他们被逐出家园所表明的显然被弃的光景不是永久性的(22节)。其次,世界列国要从这些事件中知道,以色列的惩罚是神的旨意,并非祂软弱的表示,以色列人被掳是公义的神要给全世界看见祂的公义(23、24节):一位圣洁的神在祂自己的百姓中和其他人中惩罚罪恶。这样,耶和华就在列国中彰显了祂的荣耀,因为以色列的经历显明了以色列之神的性格(21节),而的诽谤就要永远止息了。

C神为以色列的最后目的

第23节所提到的充军使以西结在这个最后神谕里再回到他现在的处境中。有些人可能说,这些经文与歌革启示录毫无关系,事实上它们的风格和内容也真的不再是启示性的了。但它们似乎是特意要总结歌革神谕的,并将这些神谕的资讯与西元前五八七年被掳一代的即时需要联系起来。这里没有新的东西是以西结以前没有说过的,但作为他的教导的一个撮要,正好在第四十章加入的新圣所异象之前,代表了一至三十九章的总结。

25.我要恢复雅各的繁荣(RSV;有别于 AV、RV 的)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语,在恢复个人或国家的福分上,几乎是一个专门用语(等等)。它放在这里的背景是神对以色列和犹大的怜悯(以色列的全家),和对祂自己圣名的关注。

26.他们要忘掉自己的羞辱(RSV)是对马索拉经文作了少许修改的,该经文是,他们要承受自己的羞辱(一如 RV),后者更为可取,因为与的教训更接近。库奇形容它为「一种自我责备的内在感觉,这是因为以色列人在现有的幸福中想起了过去」。

28、29.本神谕以一个完全将被掳的光景扭转过来的应许作结。被掳的人要被招聚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园,他们没有一个会被留在列国中(古列的谕旨之后仍然有很多人选择留在巴比伦的事实是不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向他们隐藏我的面,一个永远赐福与恩待的应许。最后,以有力的话语重新出现,且被放在预言性的完成时式中,我已经将我的灵浇灌在以色列家之上(RV)。将这一句放在未来式中(一如 RSV)会削弱了这个肯定的戏剧性力量。是的,神在现实中尚未作这事;但它是如此肯定的话语,以西结可以将它说成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事实。

195这是 LXX 的一个版本,所以属年期大概是西元后第三世纪初叶,其中包括了。参 OTMS ,第249页的注脚。

196Josephus, Antiquities , x. 5. I:「关于这些事,以西结……在他身后留下了两本书。」

197这方面 Skinner 的辩论很好,第367~368页。

198对于好像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历久鼓吹的奇想来说,这话特别真确,它的注译是,「这里基本上指的是北方(欧洲)势力,由俄罗斯带领,全部都同意。米设和土巴(莫斯科和土布尔斯克)的出现是一个清楚的明证。」其实这段经文谈论的不是以色列邻国的遭遇,那在二十五至三十二章中已经充分交代了,这里谈论的是在已知世界边缘上的列国。从字面上他们可以被看为对真神一点认识也没有的异教徒代表,又可以被看为神话中黑暗势力的象征(「北方」),该势力要列阵对抗耶和华和祂的百姓。同样属于神话性战争和死海古卷中( Book of Enoch ; 4 Esdras ; War of the Sons of Light and the Sons of Darkness )。

199更详细的研究,可以参 W. F. Albright, 'Gog and Magog', JBL , XLIII, 1924, pp. 378~385; J. L. Myres, 'Gog and the Danger from the North in Ezekiel', PEFQ , LXIV, 1932, pp. 213~219.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人子啊,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罗施、米设、土巴的王歌革啊,我与你为敌。」

〔暂编注解〕地名解释见注。

「罗施」:见38:2注。

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 “攻击”一词是以西结表现神的审判时常使用的词。这种表现既简洁,又具有充分传达其内容的果效(5:8,13:8,21:4,26:3)。

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本章继续上一章的主题,部分重述了有关于歌革的内容,但增加了一些细节,如有许多战利品(第9、10节 ),埋葬的方法(第11-16节 ),尸体之多(第17-20节 )等。第21-29节重述神有关复兴的慈悲应许。

歌革。见注释。

1~8不但入侵的军队要被毁灭(4节 ),就是他们的家园也一样(7节 )。

1~16使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更加详细地论到了歌革及其联合军的灭亡。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希伯来诗或文章,为了强调某一特定主题,希伯来人会重复同一内容,或重新回到开头,以使内容得到深化。因此,如果不能彻底掌握这种希伯来体裁,读者就会误认为这诗出于多人之作。如39:1,2是对38:3,4的反复,用“领你前往”代替了“我必用钩子钩住你的腮颊”。

1-20 耶和华重新吩咐先知向歌革发预言。

】「我必调转你,领你前往,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带你到以色列的山上。」

这里有四个动作,神调转他,领他前往,使他上来,带他上山。从北方的极处来,到以色列山去,歌革好似完全在被动的状态之中。

耶和华带歌革上来,只为将他毁灭。照,这北方的侵略者还佩有弓箭,但在他攻击之前,先被打倒了,虽然并未说明失败的过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领你前往(shasha' )。只出现在这里,意为“像孩子那样引领”。只出现在这里。英KJV版译为“只留下第六部份”,因为它把shasha' 的词根当作shesh(“六” )。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塔古姆》为nasha',意为“引到错误中”,“欺骗人”。七十士译本为kathodēgēsō(“我要打倒你” )。这些文本均符合,16总的含义。

】「我必从你左手打落你的弓,从你右手打掉你的箭。」

歌革是以骑兵的战略来侵犯,有马匹与马兵,可参考以赛,虽然这两位先知都未说明歌革是北方来的仇敌。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弓箭手代表侵略者。

3-4这处的描写有如歌革与耶和华真的作战,耶和华占了优势,轻易击败歌革。

】「你和你的军队,并同着你的列国人,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我必将你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

〔暂编注解〕“鸷鸟”指鸟类中的凶猛者,如鹰、鵰之类,嗜食腐肉。看说明。

「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耶和华与以色列军队一起作战,全力保卫的选民,侵略者必无法抗拒。

将你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 预言在以色列山上歌革的联合军惨败于神的权能下,其死尸未得安葬而成为走兽的美餐。根据古代近东极为看重尸体的习俗来看,这里包含有恶人死后也仍受羞辱的意思

兀鹫和豺狼随时准备享用战场中尸体

给鸷鸟走兽作食物】死而不葬,暴露在风霜和野兽之下是最可怕的遭遇。再者,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身体和灵魂并没有明确的分界,死亡并不视为两者的分离。故此,他们相信死而不得埋葬的人(在一定程度上 )对自己的命运仍有知觉。在古代近东,死而未葬的人不得安息,直至正当的葬礼执行为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必倒在田野,因为我曾说过。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我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神的审判,是降火在列国,但在此处,只提到玛各,在七十士译本改为歌革。其实若提地名,应提玛各,除了玛各之外,还有海岛,在论推罗的预言中,海岛是指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城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海岛”。直译作:沿海地区。

「海岛」

:指爱琴海沿岸岛屿, 是小亚细亚西部供应歌革军队给站。

我要降火在: 对歌革的惩罚将波及到他们的国土及援助他们的列国。在此表明了神的审判思想,即外邦虽然没有直接去攻打以色列,但支持军事物品,间接参与恶势力的列国也必须付出罪的代价。神会审判极其可憎的邪恶,同时也不会因恶小而置之度外。因此,作为基督徒要禁戒不作各样的恶事。海岛安然居住的人: 是支持歌革联合军的外邦国家,指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国家和岛国。

玛各属于歌革。惩罚也降到那里,并波及沿海地区和海岛。

】「“我要在我民以色列中显出我的圣名,也不容我的圣名再被亵渎,列国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

〔暂编注解〕我的圣名: 神的圣名本身彰显神的存在和属性。如果神对以色列败于仇敌的事件置之不理,那么他的圣名将再一次被外邦人玷污。于是,神为了自己的圣名,亲自与仇敌展开争战。显然以色列之所以战胜歌革是因着神的帮助与恩典,而非他们自己的功劳。从中我们领略到我们得救:①也不是靠着我们的善行,或功劳;②乃是因着神的绝对主权与恩典;③故当谦卑且存有感恩之心。

这些惩罚将要彰显神的圣名

】「主耶和华说:“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

这是救恩的应许,以色列得拯救的日子临近。这末后的日子即将来到,歌革必受审判,他将在以色列地被毁灭,这末事的预言也快要应验。这日就是末后的日子,是耶和华的日子。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事情临近,也必成就: 以西结表现出强烈的确信,犹如那预言已经得到成就一样。所谓信仰就是把未成就的神的应许确信为已成就的,把未见到的视为已见到的那样确信

】「“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

「器械」只在此处有,「弓箭」可参考,也在。「盾牌」有两种,中译词译为大小盾牌,再加上梃杖及枪矛,可参考。梃杖究竟是甚么,无法稽考,可能就是一种普通的杖

武器那么多,当柴烧,也可烧七年。武器全毁了,表明战事完全止息了。七年未必足有七年,是指许多年,又因为七年就有一安息年,可谓一个完整的时期。

这里的描写表明武器的多,也就是军队的庞大,军力的强盛。虽然他们那么壮大,但是还经不起耶和华伸手一击,他们就一败涂地,完全消灭了。于是和平真正来到,黄金时代就来到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把武器当柴烧是消弭战争。保障和平的象征。

「七年」:一个完整的周期;「直烧七年」指完全被烧毁,不再有威胁力。

直烧七年: 与歌革进行了那场战争规模极大,以致只烧战场上被弃的武器,也作七年的柴火。“七年”在希伯来人的数字概念上是完全数,意味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七”也是摸死尸的人得洁净的期限。因此,用七年时间烧尽器械,意味着彻底除去外邦人的残余势力,而洁净那地。这一切告诉我们,神的审判极为彻底。

从字面上说,本段预言显然不是在基督复临和一千年时应验。根据注释所阐述的原则,如果以色列人让神实施祂对于他们的计划,以后的历史进程就大不相同了。以色列的复兴和繁荣自然会引起那些拒绝接受以色列真神信息的外邦国家的嫉妒和攻击。在本段所描述的战争中,神会保佑祂的子民,使他们取得完全的胜利。这段预言有关大斗争的描述,本来无疑会按照赐给回归的以色列人民族复兴和对世界传道的应许一一应验。有人可能要问,现在的巴勒斯坦既然有以色列国存在,为什么这些事情没有应验呢?原因是犹太人拒绝了耶稣。作为一个民族,她被神抛弃了。在二千年时间里,这些应许给了基督教会,并从属灵意义上实现在属灵的以色列身上(见第35、36节 )。

9~10焚烧兵器需要“七年”时间。

武器作为燃料】

讨论兵器被毁的段落,重点主要是其实用或有益之处。如本节所说,木制部分可以当柴燃烧(这一点有时甚至延伸到衣物 。金属的部分可以循环处理作农务之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树林伐木。因为他们要用器械烧火。并且抢夺那抢夺他们的人,掳掠那掳掠他们的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检来的器械已没有毁灭的作用。只能当烧饭用的柴木。

】「“当那日,我必将以色列地的谷,就是海东人所经过的谷,赐给歌革为坟地,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在那里,人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

「哈门歌革」,哈门原意为众多,多指外邦的众人,此处指歌革之军队尸体众多,使经过的人停步观望,于是掩鼻而过,或口说咒诅的话。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海东」:即海的东部,可能指死海一带;或指路人朝着死海的方向东行。

「人所经过的谷」:可能是专有名称,指连贯东西两部的通道。这样看来歌革的坟地可能是一个叫「人所经过的谷」的地方,位于死海一带,但因尸首众多,经过的人无法顺利通行(「到此停步」 )。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这“谷”是指位于死海东部一个山谷。“哈们歌革”:意即“歌革之众”。

“海东人所经过的谷”。死海以东的山谷。“哈们歌革”。直译作:歌革的群众。

本节的地名与普通名词很难分辨。

「海东」:即海的东部,可能指死海一带;或指路人朝着死海的方向东行。

「人所经过的谷」:可能是专有名称,指连贯东西两部的通道。这样看来歌革的坟地可能是一个叫「人所经过的谷」的地方,位于死海一带,但因尸首众多,经过的人无法顺利通行(「到此停步」 )。

「哈们歌革」:即「歌革的群众」之意。

我必……赐给歌革为坟地: 歌革原本试图葬埋神的百姓并霸占那地,但他最终被神的百姓所埋葬,且只给他作坟地之地。海东人所经过的谷: 指位于埃及和迦勒底之间贸易之路,死海东部地带。经过那地的商队,将纪念神对敌对自己子民的恶人所行的严厉审判。那地被称为“哈们歌革谷”,意指“歌革之众的谷”。神为救赎自己的子民,牺牲众多仇敌,就像为了带领以色列进入迦南地,神剪除众多迦南人;为要寻找那一只迷失的羊,慈爱的牧人放弃了99只羊一样

赐给歌革为坟地。歌革本来希望完全控制以色列地,但耶和华在那里只给他留了一块葬身之地。

经过的人(`oberim )。这个山谷不知在哪里。“海东”无疑指死海东边。其准确的位置对于本段的解释并不重要。

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可能指过路的人在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时不得不止步,想一想神子民的仇敌所受的严厉惩罚。也可能指这个山谷有一头没有出口。

哈们歌革谷。直译是“歌革大众的山谷”。

坟地】

学者无法肯定这个坟地的位置。他们只能把它解作「旅人('oberim )之谷」,或按照乌加列语的对应字眼,译作「过去(或逝去 )之人」。后者比较合理。歌革一心想与古代的伟大君王同等,如今他达到理想了,因他们都已死亡。乌加列文献提到一个称为利乏音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冥界的活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

这里再提礼仪的洁净,七年来焚烧战争的武器,七个月来作埋葬的事。起,人碰到尸体,就会不洁,必须行洁净的礼,使圣地真正洁净。烧武器时间要那么久,也许表明这极大的胜利,长期记念。尸体的埋葬却越快越快好,圣地早日洁净。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七个月”:“七”为完全之数与9节的“七年”都是形容其多。

埋葬死人需要“七个月”。

未埋葬的尸首使地沾污,所以「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

,好完全的洁净土地。

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 “七”是完全数,此处的七个月与其说是字面意义七个月,倒不如说这是意味相当长的时间(9节 )。总之,这里表明用七个月葬埋侵略者的死尸,表明其死尸极其多。为要洁净全地: 摩西律法把死尸定为不洁净。因为死亡是亚当犯罪之后人类承受最大的咒诅。所以,他们把摸死尸的人也规定为不洁净的人,规定必须行洁净礼,以色列百姓埋葬歌革死尸的理由也在此。他们不希望因着不洁净的尸体而玷污神的圣洁之地。

】「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当我得荣耀的日子,这事必叫他们得名声,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歌革军败落的日子也是他们被葬的日子,这更是耶和华得荣耀的日子,连以色列也得享荣誉。

全地的居民……得名声: 基督徒行善,其善使信仰更加得荣耀。虽然歌革的联合军是侵略以色列地的仇敌,但葬埋他们是良善之举。因着这些可以使别人将荣耀归给神,而神的荣耀就是他们的美名,结果就是以色列也将扬名四海。有人认为本节论到以色列借着这些胜利而站立在列邦之间。【】十三至十六节,提到埋葬的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地的居民,指以色列人。在埋葬的日子,是神得胜的日子,所以大得荣耀。神的荣耀在本书多次提说,因为神彰显祂的大能。这样以色列人的名声就可长久地存在。名声也是光荣,继续传开,甚至人在死后,这名声仍不会埋没。以色列人同得胜歌革,又将他们埋葬,而扬名天下。所以耶和华得荣耀,祂的百姓有名声,这也都是末世的信息。耶和华的子民,因耶和华的荣耀而尊荣,这是神的作为,他们也有机会参予。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们必分派人时常巡查遍地,与过路的人一同葬埋那剩在地面上的尸首,好洁净全地。过了七个月,他们还要巡查。」

〔暂编注解〕分派人时常巡查。直译是“时常巡查的人”,指被任命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留到任务完成。这项工作要有组织地进行。

与过路的人。原文也可理解为 “路过那地,埋葬过路的人和剩下的人。”在七十士译本和亚兰语圣经里没有“过路的人”,只有“埋葬剩下的人”。

14-15百姓必须巡查全地,不容一具尸首沾污土地。

14~15委任一组调查员会去完成移走尸体的工作(14节 ),同时平民也会帮忙(15节 )。

】「巡查遍地的人要经过全地。见有人的骸骨,就在旁边立一标记,等葬埋的人来将骸骨葬在哈们歌革谷。」

七个月之后,遍地的人都在巡查,并树立标记,耶利米,有指路碑、引路柱,有墓碑。所以树立标记,表明是埋葬之地。这里仍再提说这名称。可谓歌革众军埋葬之谷。

这样的标记目的是使以色列人远离,以致不玷污,才可保持洁净,因为这是祭司所着重的,促以色列人多加注意。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个标记会引起送葬者的注意力。

】「他们必这样洁净那地,并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哈摩那只是歌革埋葬之地,似乎没有这座城的存在。有人作不同之猜测,如米吉多(Megiddo-legio )。以马忤斯等,但无法证实。

如果这真是一座城,可能是靠近哈门歌革谷。对以色列人来说,这是永久纪念之地。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哈摩那”。直译作:群众。参看的脚注。显然是一个供洁净那地之工作人员居住的城镇。

「哈摩那」

:位置不详,可能是「哈们歌革」的别称。此名称于原文与「哈门」同一字根。

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拥有哈们歌革谷的城邑被称为哈摩那,此名源自“哈门”(“众”之意 )。这些名字,使人永远纪念抵挡神和其百姓的仇敌所遭受的毁灭。恶人即便是死了,其耻辱之名也会传到后世

哈摩那。可能源于希伯来词hamon,意为“许多”。

】「“人子啊,主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对各类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吧!要从四方聚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献大祭之地,好叫你们吃肉喝血。」

〔暂编注解〕“献祭”表示在这里发生的杀戮乃出于神的审判。神以军队的尸首来飨鸟兽。

你们聚集来吧: 神之所以邀请各类兽禽参加本文中的筵席,是为要借着彻底歼灭“歌革之众”来安慰以色列百姓。与此相同,神也会为现今的圣徒伸冤

不要把第17-20节的描写视为本章前面部分的继续。它只是用另一个比喻来描述同样的事件。这个新的比喻是要加深对毁灭场面的描写。也把神毁灭性的惩罚比作献祭。本段与,18惊人地相似。该处说明本段在何时并如何充分应验在基督教的时代。约翰运用了同样的想象,描述了基督复临时对恶人彻底毁灭,甚至没有人去埋葬尸体。

17-20歌革的军队被描述为祭牲,飞禽走兽则被邀请同赴血腥的筵席;这神最后审判的一个高潮

17~20通常是人吃动物,这里却相反。

17~24以西结再次回到了本章的开头,即神再度召唤飞禽猛兽来参加吃死尸之肉,喝死尸之血的大祭。如此看来,本文与上文的埋葬并不矛盾。关于耶和华之牺牲的思想源自中,而且在中也重新出现。此场面虽然有些残忍,却极具说服力,神对恶人的咒诅是极其严厉而可怕。

】「你们必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就如吃公绵羊、羊羔、公山羊、公牛,都是巴珊的肥畜。」

〔暂编注解〕「巴珊」:位于约但河东,以畜牧著称。

巴珊: 是约但河以东肥沃的牧场,南临基列,北临黑门山的广阔地区。具有这种地理背景的巴珊以畜牧业为主

】「你们吃我为你们所献的祭,必吃饱了脂油,喝醉了血。」

脂油与血原是分别归神的,在最早的法典(约书 说明。血通常是浇奠的,甚至用火烧尽。但是歌革的尸体是不洁的,较祭牲更没有价值,只好供鸟兽来吃。血有时也指忿怒,那些恶者的血是忿怒的酒。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们必在我席上饱吃马匹和坐车的人,并勇士和一切的战士。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国中,万民就必看见我所行的审判与我在他们身上所加的手。」

〔暂编注解〕我的荣耀: “荣耀”一词具有“尊贵”、“名誉”、“重量”、“困难”等多种涵意,表明神的能力和圣洁、神性和权威。神以各种方式向人们彰显自己的荣耀,时而借着火,时而借着云彩。审判是神针对轻蔑祂的尊贵和圣洁的狂傲之人的惩罚。因此我们不能故意或无意,遮掩神的荣耀。

以西结预言了以色列人在完全接受被掳教训的前提下,他们将来的历史轨迹。歌革大批群众的覆灭,并不意味着一切犯罪因素的最后根除,和新天新地的开始。它只是代表一个中间的步骤。宏大的场面将会引起普世的惊奇。各地的人都将注意力转向神和祂对于地上居民的旨意。这就给了以色列人开展布道活动的绝好机会。而这样的活动最终将实现神的国度。

21-29 以色列复兴的应许:(36:16-28,37:11-14)。以色列的被掳与复兴,如同歌革的倾覆一样,目的都是为叫以色列与列邦知道耶和华是神。

21~29这审判的双重目的是叫列国承认神的荣耀,也叫以色列认识神的恩典。

】 「这样,从那日以后,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从那日,就是在歌革败亡之后,他们就真正认识耶和华,直到永远。那日,是末后之年,也是末后的日子。所以这是末事,以色列看见神的审判,认识这位公义的神。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列国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掳掠,是因他们的罪孽。他们得罪我,我就掩面不顾,将他们交在敌人手中,他们便都倒在刀下。」

〔暂编注解〕「得罪我」:或作「对我不忠」。以色列的两大罪行是本身犯罪及对耶和华不忠。

「掩面」:耶和华的脸光照百姓代表赐恩祝福,祂掉头掩面则是使人惊惶,死亡的象征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声称以色列的受苦是因为神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他们会看出神旨意公正与合理。结果他们会被吸引到祂的国度,并设法被接纳。

23-29可说是整本以西结书信息的撮要:以色列因为自己的罪而被惩罚,但因耶和华的恩典和怜悯而得复兴。

】「我是照他们的污秽和罪过待他们,并且我掩面不顾他们。」

以色列的污秽,是在偶像与可憎之物,他们存心离弃神,故意叛逆耶和华。离弃的是他们,不是耶和华。他们自抱自弃,终遭神的忿怒,神不会转眼在他们身上,他们被神弃绝了,所以才会被掳至外邦。这是有历史的见证,是有目共睹的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我掩面不顾他们: 在圣经中神的容面象征神的荣耀。因此,本节是指以色列百姓因犯罪而玷污了神的荣耀。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

〔暂编注解〕「被掳的人归回」:原文或作「从苦境转回」。

要怜悯以色列全家: 预言了以色列的归回。但是,严格地讲,这也只是部分性的恢复,只有基督的再来才能完成真正的恢复

25~29本文与关于“歌革”的默示性预言无关,内容和体裁也不再具有末世性意义。作者故意把本文安排在关于“歌革”的预言之后,在下一章将要开始的新圣殿的异象之前,再次简略概括1-39章的内容。本文并没有特意添加新的内容,只是再次论到B.C.586后,被掳之民的盼望

】「他们在本地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是我将他们从万民中领回,从仇敌之地召来。我在许多国的民眼前,在他们身上显为圣的时候,他们要担当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

他们要担当羞辱和罪,「担当」一词(nasu )有人以为应改为「忘记」(nashu )。当神拯救他们以后,他们就可完全忘记以往外邦人的羞辱及一切的罪。在解释方面是合理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担当自己的羞辱」:前事不忘是后事之师。耶和华的怜悯是建立在子民的悔改上,这是不可遗忘的事实。有学者认为「担当」可译为「忘记」(原文两者甚为接近 ),但前者的意思较为适合,亦有其他经文的支持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担当自己的羞辱」

:前事不忘是后事之师。耶和华的怜悯是建立在子民的悔改上,这是不可遗忘的事实。有学者认为「担当」可译为「忘记」(原文两者甚为接近 ),但前者的意思较为适合,亦有其他经文的支持(6:9,16:61,36:31)。

担当自己的羞辱: 有译本译作“忘记羞辱”,这是因对玛索拉译本的误解而造成,并且与6:9;16:61;20:43;36:31的内容不相符。本文所描绘的是在现今的幸福中,回忆昔日的罪而谴责自己的心情。罪人一旦蒙受了神的恩典,就会为过去自己的罪感到羞耻,从而像使徒保罗那样告白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

】「因我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后又聚集他们归回本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

】「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神看顾的恩典,在于将祂的灵浇灌以色列家。神还不只将灵放在他们里面,而是浇灌。这是有特别的意义,因为神与他们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使他们有特别的能力。从约珥书中得到同样的话,也是以西结书有关救恩重要的宣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耶和华与子民永远同在的象征。

「已将」:原文或作「必将」。

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 有几个译本用将来时译出本节,失去了玛索拉译本的生动。虽然,此事是还没有成就的将来之事,但以西结却使用了过去时,仿佛这件事已得到成就,从而表现出他坚定的确信。

以色列的复兴将伴随着圣灵的倾降。所应许的能力将帮助他们加快把福音传给世界,为弥赛亚的来作准备。

【思想问题(第38- 39章 )】

138, 39章的信息,是以西结先知在耶路撒冷被毁消息传来的前夕,从神领受一连串信息的最后一个(33:21-22)。你认为当耶路撒冷被毁的消息传来之时,这班被掳于巴比伦的犹太人会有什么感受?他们对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会有什么看法?

2试重温先知在33:23-37:28的信息。神在论歌革的预言中所重申的是什么?对当日犹太人又有什么意义?作为整个信息的总结,39:21-29有何重要性?当中,21-24对你了解38,39章有什么帮助?面对今日这个充满了罪恶和痛苦的世界,你曾否质疑过神的存在或神的能力?

3神昔日对以色列人的审判和应许,能否帮助你了解神对现今世界的心意?另; 3:31-26;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

我们不可忽略这应许的实际含义,以色列全家是外邦人的使徒,却不可失去对自己同胞的爱,以后必定得救。他们的盲目只是等待外邦人的日子满足,使教会带入合一。神的恩赐与呼召是不会后悔的,那与他们列祖所立约也不能废去。

但是以色列人归回,必出于神。羊群只会流浪得更远,远离了羊圈,到深山里去,无法再回来了。如果他们归回,因为牧羊人去寻找他们,把他们找回。

我们的想法常常是与神相逆的,我们的 生活离神更远,我们心理的趋向只是虚荣、败坏与扰乱。神若退后这自然的世界,甚至稍为离开,这世界教会幽暗不堪混乱非常。神若离开道德的世界,我们会回到原来的亚当的形态中。但是神有丰富的恩慈,祂愿除去我们的罪性,唤召我们归回。祂甚至追逐我们,为祂的名的缘故,带我们离开被掳之地。你自己无法从坏习惯或不良的友伴中脱离,你的处境好似铁栅一般囚住你,你自己的努力全然失败,越挣扎使情况更加恶劣,那时你仰望神,支取祂的应许,求祂为圣名的缘故,将你归回。

──迈尔《珍贵的片刻》
神得荣耀的日子】

「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

当诵主祷文的时候,说到:“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你有否感觉到,内心的颤动?神的名得荣耀,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岂不是多少先圣所向往的日子?多少圣徒,为了神的名被亵渎而忧伤?多少神的儿女,渴想与祂同得荣耀的现实?我们更难以想象,神的子民沉溺在愚昧,罪恶中,神圣洁的心,是如何切愿他们洁净!
先知以西结,与犯罪蒙羞的犹大遗民,同被掳到巴比伦,不知背负着多么深长的余恨,多么沉重的亡国羞辱,该是如何的期望以色列能有再站起来的一天!为了本国人民的有宗教而无义行,使徒保罗不得不沈痛的说:“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他们都想到,有那么一天,神要领以色列的全家归回安然居住,全地要得到洁净,神的荣耀要完全彰显,神要永远与他们同在。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要为我的圣名发热心。他们在本地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是我将他们从万民中领回,从仇敌之地召来…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所临到神子民的一切事,都是出于神。祂是群羊的牧人:“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祂使我的灵魂苏醒”,当然是出于神的作为;“行过死荫幽谷”,就如被掳到外邦,神也不撇下他们:“因为你与我同在”,神在外邦中作他们的圣所。神的子民因犯罪被掳,是神让他们经验,服事神与服事外邦人的分别;到他们觉悟了,为罪惭愧后悔,除去偶像归向神,神就再带他们回来:“因我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后又聚集他们归回本地”,是神的怜悯,为自己的圣名发热心,要在全地得荣耀。
那时,攻击以色列的歌革,就知道与神的百姓为敌,就是与神为敌,就完全被毁灭,神的圣名得了荣耀。那是旧秩序的终结,这是主应许:“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新的开始:“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主的国度临到地上。
我们既然有这美好的盼望,就当坚定对主忠心,不论敌对的势力多大,总不要灰心,因为主旨意必成就。

──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