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D忱提之死
在耶和华的荣耀最后离开耶路撒冷之前,以西结有两个资讯要传递,一个关系耶路撒冷居民的遭遇,另一个关系那些已经与他在被掳之地的人。第一个资讯是对一个政治群体发出的,他们被控主张一些对耶路撒冷有害的政策(2节)。这些政策实际上是什么要看第3节的翻译如何,我们将于下面讨论这一点,但不出下列两种:他们是一个好战的主战派,呼吁用一切力量去抵抗巴比伦的军队,或者他们轻视以西结的审判要来的警告,仍然泰然地自信一切都会很好。对这些人,先知预告死亡,就是在保护城之墙垣外面被刀剑所杀(10~11节)。 虽然很多解经家对本章经文都表示迟疑,似乎最好还是将全章了解为至之异象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以西结在他的异象中说预言,也是在异象中,他的听众之一忱提倒地死了。任何其他解释都需要将原有的经文作一些修改或调动。我们为首的责任显然是在对经文作任何修改之前,尝试去了解原来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在第13节的注释中,我们会讨论曾提出的不同意见,关于整件事情与以西结工作的地点究竟在巴比伦或耶路撒冷的问题有何关系,读者也必须参考本书导论。118 1~4.以西结被提到圣殿东边的门口,也就是说,在神圣的范围以外,传统上公众集会的地方(参:,他看见了有二十五人的群众。这些人与的二十五个敬拜太阳的祭司并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一个政治压力团体,由民间的首领带领,也就是以色列中的贵胄成员。119他们当中有押朔的儿子雅撒尼亚,我们不要把他与另外同名同时代的三个人混淆了,即沙番的儿子,利甲族人雅利米亚的儿子,和玛迦人的儿子;,;120还有我们在这里之外就无从得知的比拿雅的儿子毗拉提。这些人被指控有恶谋,该恶谋撮要的记于他们所说的隐秘口号中:盖房屋的时候尚未临近;这城是锅,我们是肉(3节,RSV)。这句话有下列几种可能的解释:(a)AV 译作还未临近(即骇人的审判);让我们盖房屋罢。这种心态表示一切都会很好的自信,如果盖房屋拿来当作一种和平活动的象征(,那么它在主张一种政策,罔顾巴比伦进一步入侵的威胁。与此不同的把房屋解释为「防卫」,虽然这会适合备战的上下文,但这解释并不为该普通的希伯来文 ba ̄ttîm 所支援。这个解释的一个更严重的弱点是语言学上的。希伯来原文 lo ̄ʾ ḇeqa ̄rôḇ ḇenôṯ ba ̄ttîm 字面的意思是:「建造房屋尚未临近」。不定词「建造」很难可以变为劝告语「让我们建造」,同时「临近」一词的意思必须与「建造房屋」相辅。(b)基于,凯尔认为「建造房屋」应指住在被掳之地,而这句口号是特意要嘲讽耶利米的政策。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在被掳之地建造房屋仍然很遥远;耶路撒冷必定陷落……在巴比伦王手中的说法不会成就」。121然而,这个聪明的意见假定读者和听者都会自动地察觉到,这句口号暗指耶利米的教训,而这种假定相当可疑。(c)RV 及 RSV 的旁注将这句变成为一个问题:建造房屋的时候不是临近了吗?也就是说,「我们颇为平安:让我们继续进行和平时候的正常工作。」这不是不可能的,而七十士译本也翻译成一个问题:「房屋不是最近被建造起来了吗?」;但我们很难看出,以西结为什么责难主张这种和平政策的人,认为是图谋罪恶及建议恶谋。(d)因此,在语言上和按当时的情况,RV 及 RSV 的翻译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当有危险威胁的时候,为平安建筑是不合宜的。惟一正确的政策是准备争战,确保城的防卫牢不可破:防卫者会从战争的火焰中得平安,好像锅中的肉,免受火烧。这样的态度很容易被以西结看为全然愚昧,应受最严厉的责罚。它不但轻视了耶利米的明显警告:抵抗巴比伦会比投降带来更大灾难(参:,还冒出一付过度自信的德性,这也正是耶路撒冷毁灭的原因。 5~12.这个主战派的观点认为,他们是肉(3节),是国家的精英,而那些已经去了被掳之地的人却是肉屑残渣。以西结与这个观点相左,反驳说,耶路撒冷中真正上好的人是很多无辜的被杀者(6节),他们或因政治整肃被杀,更可能因这些邪恶的政策所带来之战争而被杀。他其实是说:「惟一的好耶路撒冷人是死了的耶路撒冷。」但那些战争贩子(请留意7~12节中重复的强调词你),将会从锅中被取出来,且会死在遥远的以色列的边境(新译,10、11节),这是指围城后发生在利比拉的事(参:。 13.忱提死了。经文并没有强调这件事,但似乎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忱提是耶路撒冷中一个显著人物。以西结在异象中见到他死了,事实上就同时发生在遥远的耶路撒冷。随后,这件事情的报导传到了被掳的人中,因而肯定了这个异象及以西结的超自然能力。同样的事情也可能见于耶路撒冷围城及陷落的有关事件中(、27)。好像初期教会中所发生的另一同类事件。这里的事情令以西结非常害怕,以致他再次为他的百姓向神恳求(。这个代求也引进了本章以西结的第二个资讯,是关系那些受轻视的被掳者将来的希望。 118见导论 Ⅱ〔书版20~21页〕。 119然而,大多数公民中的领袖们都已经于西元前五九七年与以西结一同被掳了,所以那些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的可能不是高资历的了。 120那个「王的仆人雅撒尼亚」,他的印章在一九三二年发现于 Tell en-Nasbeh(圣经中的米斯巴),他很可能是玛迦人的儿子,基大利在米斯巴的军队指挥官。参 DOTT , p. 222 NBD , p. 592. 121Keil, pp. 144f. E将新心赐给被掳的神子民 在现阶段为被掳的社群寻求希望的预言是早了点。大体上,这种资讯要留待耶路撒冷陷落之后的时期,即三十三章以后。但在这些为首的神谕中其他经文显示,神有计画在祂的百姓中兴起余民(如,,,等),而这些人会返回故土,成为他们国家所有产业的继承者,更要享受他们与神新的立约关系。在这一点,以西结与他同时代的长者耶利米心声相同,他们都有希望的前景(参:,,。 15.正统派的论调清楚而有理。被掳的人已经离开了圣城;他们在外邦地;他们是不洁的和离弃神的。那些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的是公义的,且是神一切恩典的承受者。以西结的看法却不同。神指示他,他被掳的同伴(用 LXX 的读法,「你被掳的人」, ga ̄lûṯekâ ,代替马索拉版本的「你的同族人,或亲属」, geʾulla ̄ṯeḵâ )现在代表了以色列全家,加上大众一词,似乎要使该身分完备了。被掳者绝不是以色列的流民,而且是真正的以色列人。使你远离耶和华这句嘲讽的话( AV 、 RV ),令人想起大卫在的哀诉,「因为他现今赶逐我,不容我在耶和华的产业上有分,说你去事奉别神吧。」 16~18.被掳者是神的百姓,有两方面的证明,一是神为他们作的事情(16节),一是祂给他们的应许(17节及下)。纵然他们被分散在列邦内,神要暂作他们的圣所,在他们没有圣殿及献祭的时候,成为他们的保护和力量的泉源。这个令人鼓舞的回顾伴随了以色列土地赏赐的应许(17节)。这些话语有摩西时代的回音,如同应许之地迦南再一次对旷野的飘流者起了支持的作用。沙漠经历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有一天他们要得着那地不是因为自大的宣告(如第15节),乃是因神恩惠的赏赐而他们的敬拜将会被洁净,除去自约书亚的日子以来一切异教的腐化影响。 19~21.尤有进者,将会有一颗新心及一个新灵赐给他们;这是恩典的最高表现。如果照 AV、RV、RSV 各英文译本一样跟随马索拉版本,那赏赐是一个心,表示以往之北国与南国的联合,一如所说的,但是从以肉心代替石心的应许来看,更有可能是不同的「新」(一些希伯来文版本、叙利亚版本)或「另一个」(19节)。扫罗是接受这种赏赐的标准圣经角色,但这是耶利米和以西结预言中重复出现的应许,LXX;,;参:。这应许如何临到并没有说明,但这里的用字表示一种彻底的移植,与以前熟知的经历迥然不同。结果是立刻对神的诫命发诸自然的顺服,这种情况只有在五旬节圣灵降临教会这件事的光照下才能充分了解。 本节中的动词「移开」或「除掉」似乎是刻意与第18节共鸣,这在 RSV 译本中丧失了,该译本第18节有移开,而第19节却是提取。但库奇122留意了这一点,且解释说:「如果那些回归的犹太人除掉外在的拦阻(18节),耶和华就会除掉内在的拦阻。」神在人里面工作之先,人需要愿意悔改,而且有实际的行动表明。这并不是说,人需要洁净他们的生活,准备让神进来,但这确实是说,人若不承认、远离他的罪,神不能作什么。身为神的特殊子民,会得到约所应许的祝福与契合(20节);同时那些心中随从一切败坏行为的人,却会遭到严重的后果,因这些败行是他们应该远离的(参18节)。值得谨记的是,神的祝福永远有正反两面。我们绝不可认为,祝福是集一切好处之大成,供人从中取利。摩西为百姓立了「祝福和咒诅」;基督讲两条道路,一条引向生命,另一条引致灭亡。在圣经中,天堂的无穷好处总是与地狱的永远失丧相提并论。 22~25.耶和华的荣耀从它所在的地方升起,由圣殿东面移到了橄榄山,城东的那座山。它暂停在那里,似乎不愿意再向前去。没有进一步移动的描述,先知似乎在说,虽然耶和华离开了祂的圣所和圣城,祂仍然站在那里,以备万一百姓悔改。另一方面,可能我们想推论说,耶和华的荣耀实在由橄榄山向前移去了,而且祂已经去了扎营在巴比伦的被掳者中间。向东离开的方向可以支持这个观点,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推测。当描述,荣耀最后回到圣殿的时候,它来的方向正是东面。凯尔123提出,耶和华乃是等候在橄榄山,为要将已经应许的审判降临在城上;他又比较;,甚至,认为基督的升天是对犹太人的一个审判行动。 灵将以西结从他的异象中带回到现实中,让他在自己的房屋中面对那些被掳的人,这灵同样是那曾藉一绺头发将他带去耶路撒冷的神圣能力(。关于异象……就离我上升这句,可以参照,。这是先知回到他的自然感觉之惟一合宜的描述方法。长老们已经等候了相当长的时间,当时以西结与他们同在,但同时又离他们很远,现在他们有很多东西要聆听了(25节)。 122Cooke, pp. 125f. 123Keil, p. 154.灵将先知举起带到东门,这东门可能不是圣殿向外的出口,而是从外院到内院的门,以后当以西结描述将来的圣殿,特别论述东门口有首领特别的职责。
在东门口有二十五个人站立着。那地点一定是很宽敞的,正如本书四十章起所描述的,这二十五个人就是所记的,那些人大概是官方的组织,是一种议会的性质,有固定的人数。
雅撒尼亚与毘拉提二人,除此处提说,其他无经文可以依据。但是犹太拉比学者认为及雅撒尼亚应该是这里所提的同一个人。又毘拉提,在有毘拉提,但毘利哈是否同一个人,不得而知。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圣殿的“东门”是公开集会的地方。这“二十五个人”都是犹大人的领袖。雅撒尼亚可能就是迫害耶利米的哈拿尼雅的兄弟。
“二十五个人”。犹大的民事领袖。“雅撒尼亚”。可能是耶利米的敌对者哈拿尼亚的兄弟。
「二十五个人」:可能与8:16的同一伙,但这里提及的首领身分不详,他们的名字常见于列王时代,故可能是普遍的名称。
灵将我举起。本章的事件在时间上并不与第9和第10章相连。异象似乎回过来详细描写耶路撒冷首领的道德状况。
东门。以西结曾看见基路伯去的地方。
二十五个人。和内院里拜太阳的人数一样,但或许不是同一批人。那些人可能是祭司,而这些则是世俗的首领。但这种区别的证据并不很明确。
雅撒尼亚。意思是“耶和华垂听”。有人认为本节名字的含义是要说明百姓所抱有的虚假信念。押朔的意思可能是“帮助者”;毗拉提的意思是“耶和华释放”;比拿雅意为“耶和华建立”。如果所强调的是名字的含义,毗拉提的暴死(第13节 )就太令人吃惊了。列举雅撒尼亚和毗拉提,也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是背道的著名首领。
1-13 东城门旁的计谋:剩下的百姓认为他们被留在耶京是蒙神恩宠,民间首领更自夸他们尚可享受城堡的保障,好像锅里的肉享受锅的保护一样;先知却对这些人宣布跟着要来的审判(7-12 )。
1~13古今中外,大部分统治者均为了长期掌权或为满足私欲,而压迫、剥削百姓。因此,腐败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社会不义和各种天灾人祸。正因为如此,神把国亡的最大责任加给政治权势者。
11:1~24在耶和华的荣耀离开耶路撒冷之前,以西结领受到了犹大百姓的两个信息:①关于腐败的首领所要受到的刑罚(1-13节 );②应许以色列的余剩者将得拯救(14-24节 )。本章是自8:2到11:24的一系列异象之一。
【首领】
这些人的名字都可以在出土的当代印章中找到。虽然除了毘拉提的以外,这些印章都不太可能与这些人有关。毘拉提的印章可能是属于其人的,但无法确定。有关印章和其上人名的进一步讨论,可参看:耶利米书三十二章的附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对我说:“人子啊,这就是图谋罪孽的人,在这城中给人设恶谋。」
〔暂编注解〕「图谋罪孽」、「设恶谋」:指他们想出骗人的计谋,给人错误的指导。
图谋罪孽的人: 百姓灭亡是因领袖腐败。正是那些伪善虚假的领袖所作的教导,使庶民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今天,有很多的领袖被声望、名誉和私欲所蒙弊。我们当铭记主“你爱我么?你喂养我的羊”的微声,以对主的信仰和爱为根基,过管家的生活。
【】「他们说:‘盖房屋的时候尚未临近,这城是锅,我们是肉。’」
照希伯来文的经义,这似乎是一句十分消极的话。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情势,不必再盖造房屋。在围城的状况之下,人们好似锅中之肉,只有供外邦的侵略者吞吃了。但是这样与上一节的经文就不连贯了,因为他们那些恶人只说些表面乐观的话来粉饰太平。七十士译本可能较易明了,那是以闲话的口吻:盖房屋的时候不是临近了么?我们好像锅中的肉,十分安全。有锅盖保护,就无任何虫类或污秽之物侵入。有锅底的火保持食物不会变坏,肉一直可以新鲜。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计谋的内容。可能的解释是:首领声称现在不是盖房子的时候,因为大难将到,百姓主要的任务是使城堡牢不可破,使人民不致被敌军屠杀(参8 ), 如同锅里的肉受到保护,不至于被火焚烧。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盖房屋的时候尚未临近“亦作”盖房子的时候不是很快就到了吗“。这些留在耶路撒冷未被掳走的人,觉得灾难不会临到他们,仍可以大兴土木。在他们眼中,已掳往巴比伦的那一批犹大人是抛掉的骨头;他们才是“肉”,有耶路撒冷这稳固的铁锅保护。
但也有人认为“盖房屋的时候尚未临近”是指现在为保卫耶城的时候,不要去盖房子。第一说较可取。
这些领袖劝百姓在耶路撒冷建房子,他们以为这些房子会像“锅”一样,能保护城中居民免受尼布甲尼撒攻击。但正如以西结的预言(11节 ),结果将会相反。
首领们的顽梗恶行导致了百姓的刚硬,他们助长百姓对义的麻木不仁,使他们忽视了告知的公义的警告。尤其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神会施行公义的审判,反而责难神和先知,甚至蔑视了神主权的权威。“这城是锅,我们是肉”,是指“这城如锅,我们如内中的肉,故此城必保护我们”。
这句希伯来语的俗语太简单,含义有些模糊,可能是讽刺耶利米寄信给巴比伦的囚虏,要他们建造房屋,住在其中,因为被掳的时间会很长。这封信曾激怒了许多囚虏。他们送信到耶路撒冷,要求惩罚耶利米。首领们的话与耶利米的信是相反的。他们说:“为长期被掳而盖房屋的时间还没有到。”
有人认为这是指耶路撒冷悖逆的首领。他们不理睬耶利米关于城市即将毁灭的警告,规划在这座注定遭劫的城市中大兴土木。
锅子的比喻似乎来自耶利米。锅子怎样在火中保护里面的肉,照样,城墙也将保护居民抵抗迦勒底的军队。七十士译本把这句话译成反问句:“盖房屋的时候不是临近了吗?”这种态度反映了耶路撒冷居民的自信和骄傲。耶利米曾奉劝城里的犹太人出来投降迦勒底人。他们傲慢地拒绝了这一忠告,选择留在“锅”里。这种解释与上下文相符。因为本节继续说明他们要放弃这项“特权”。这个比喻也可能指正如“锅”是“肉”所归属的地方,耶路撒冷也照样是其中的居民所归属的地方──暗示他们将留在那里。。
【、11锅和肉的象喻】
耶路撒冷的新统治者说他们为城中的百姓创造了安全的避难所,以西结驳斥这个论调。他将他们的说法倒转,将这锅(耶路撒冷 )从密封的储物瓶转为煮食用的锅子,百姓及其假统治者将要煮在耶和华的怒火之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人子啊,因此,你当说预言,说预言攻击他们。”」
【】「耶和华的灵降在我身上,对我说:“你当说,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家啊,你们口中所说的,心里所想的,我都知道。」
神要先知所说的,是祂完全洞悉以色列人虚妄的话。他们所说的是在三节,他们所想的在第二节图谋罪孽。耶和华都知道,祂看见人内里的思念,参阅诗一三九篇。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全知全能的神知道在外表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愿望和动机,,。
【】「你们在这城中杀人增多,使被杀的人充满街道。」
〔暂编注解〕你们……充满街道: 意味着领袖动用法律和权力等所有方法,剥削、杀害百姓而恣行不义的行动(22:12)。这些领袖不仅没有资格作圣徒,亦没有资格统治百姓。我们须铭记,在基督教伦理中,“杀人”不单单指杀害身体,亦指恨恶弟兄。
可能指这种处决没有得到神的批准,也可能指这些人被杀是因为巴比伦人的残暴。耶路撒冷的首领因其道德和宗教上的悖逆而对这场残杀负有责任。
【】耶路撒冷城甚多暴行,流血的事是社会的或是政治的必层出不穷,在先知著作中屡见不鲜,,,。人们认为在锅中可以安全(3节 ),其实耶路撒冷的城墙快要攻陷,其中的居民不是得保护,反而无法逃脱,成为瓮中的鳖,总被外邦人吞吃,被带出去,到外邦之地再被食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杀在城中的人就是肉,这城就是锅,你们却要从其中被带出去。」
〔暂编注解〕“肉” 原指“ 民间的首领” ( 3节 ),以西结在这里改为指“他们杀在城中的人”。
揭破计谋的真相:城堡可能牢不可破,但锅里的肉却没有享受锅的保护,城中百姓必备受欺压。
「从其中被带出去」:指被掳一事(9 )。
百姓以城防的坚固而自豪,不听从耶利米要他们弃城投降迦勒底人的指示。以西结的严肃警告是,只有他们所杀的人才有权留在城里。活人都要在城外遭殃。
7~11先知指出留下在城里的人不是肉,那些被他们杀害的无辜的人才是。耶城这锅也不能保护他们,通通要给“带出去”,分散列邦(9节 )。
【】「你们怕刀剑,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们。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8~10神施行惩罚的方法超过犹大人的想象。他们认为耶路撒冷是固若金汤的要塞,但是神却说要带他们出城用刀审判他们。
【】「我必从这城中带出你们去,交在外邦人的手中,且要在你们中间施行审判。」
以色列人被带出去,在第七节,又在此处提说,这是指以色列被掳至外邦。他们从此就分散在各地,在列国中被抛来抛去。他们以为可长居家乡,安全度日,但是神的刑罚使他们无法安居,审判已经在他们中间。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们必倒在刀下,我必在以色列的境界审判你们,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以色列的境界」;或作「以色列的边境」,整句指百姓被逼逃离他们原以为牢不可破的城堡,且在边境遇到杀害。这地点大概是利比拉,。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以色列的境界」
;或作「以色列的边境」,整句指百姓被逼逃离他们原以为牢不可破的城堡,且在边境遇到杀害。这地点大概是利比拉,。
这个预言在在历史上应验了。尼布甲尼撒的将军攻克耶路撒冷以后,将百姓带到国王面前。国王当时正加低斯以南16公里的利比拉。尼布甲尼撒在那里宣布了对俘虏的判决,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儿子们,处决了其它的人。西底家成了盲人以后,和剩下的人被掳往巴比伦。
【】「这城必不作你们的锅,你们也不作其中的肉。我必在以色列的境界审判你们,」
〔暂编注解〕11~12神的子民不遵守神的法度,而随从外邦人的律例,是背叛神而废弃圣约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代价就是死亡,。神以死亡刑罚了腐败的首领,这并不代表神是残忍的,反而体现了神是公义的神。由此可知:①神的惩罚是使人认识罪的鞭子(3:12,23:14,;②只有活出神话语的生活,神的百姓才不致于遭受惩戒和咒诅,,。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因为你们没有遵行我的律例,也没有顺从我的典章,却随从你们四围列国的恶规。”」
以色列人知法犯法,罪不可宥。律法是神圣约的宪章,他们必须遵守,才可以得福。律例典章实在不是予以色列人约束,而是使他们蒙福的途径。四围列国的恶规是异教的习俗,是十分低下的迷信,何等卑劣的行为,多么虚妄的举动。但是以色列人居然乐意随从,甘心堕落。这是使耶和华深切失望的事。神的审判原是对外邦的,现在先要降在祂子民身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正说预言的时候,比拿雅的儿子毗拉提死了。于是我俯伏在地,大声呼叫说:“哎!主耶和华啊,你要将以色列剩下的人灭绝净尽吗?”」
现在实际的审判已经具体地表露了,在这二十五个人中,有一个已经倒地死亡。先知的话常立时见效,有甚多的例证,,。这事必增加先知惊惧的心,知道神的公义的审判确实可怕,于是先知才俯伏在地,大声哀求。他的祷告与分相似。
死者是在二十五人当中,如果这二十五人是一个议会的组织,在议程中有这一项,是多么可怕的。他们凭人的思想所议论的或议决的,是被神完全否决了。「神的否决权」(God's Veto )是严重可怕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毗拉提的死亡,预告审判即将来临。
“毗拉提”的死,是即将临到之审判的预演。
无法确定「毗拉提」
是先知见异象时还是传信息时死的,但这景象证实神审判的预言必定成就。
以西结只在异象中看见毗拉提的死亡,但这肯定是预言。参哈拿尼雅的死亡。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暂编注解〕这似乎是上面预言的继续,是对先知祈求的响应。基路伯队伍的继续离开(第22-23节 ),把这个信息与前面的信息联系起来。
14-21 对被掳子民的应许:以色列的复兴寄望于掳民而不是耶京居民的身上(参耶24章 );被掳的人被洁净、得复兴之后,要再一次成为神立约的子民(36:16-32)。
14~21(在以西结书中 )第一个复兴的应许。耶路撒冷城中之人的嘲笑(嘲笑犹大的被掳者 以及主前722年在撒玛利亚被掳之北方支派的后裔 ),反映他们认为神的能力只限于本土。第16节反驳这种观念。关于新约(19-20节 ),参看至34节。
14~21本文记录了以色列俘虏将要归回本土的应许。这是充满恩典的应许,神不会永远毁灭犯罪的以色列,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就会拯救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但是,此应许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犯罪的百姓要断然除去偶像。我们看到,神的慈爱即便是在震怒中也不忘施行怜悯,并且倘若悖逆的圣徒欲蒙神的祝福,就必须首先更新内心,与罪决裂。
【】「“人子啊,耶路撒冷的居民对你的弟兄、你的本族、你的亲属、以色列全家,就是对大众说:‘你们远离耶和华吧!这地是赐给我们为业的。’」
耶路撒冷的居民以为凡被掳去外邦的人是被弃绝的。这些远离本地的,就是远离耶和华的人。凡留在本地的仍有产业可以承受,他们仍在强调产权及现成的权益。其实他们远离耶和华的地土,并未真实远离耶和华。耶和华不是只在耶路撒冷及该地的圣殿。祂甚至在被掳之地,在外邦,正如第一章的见证。耶和华的荣耀是无所不在的,却逐渐离开圣殿。祂在历史中仍有作为,就是救赎的恩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的亲属」:。古译本则作「你被掳的(同胞 )」。「远离耶和华」:这是针对掳民而说的。耶路撒冷的居民误以为神的同在仅局限于以色列的土地上,他们为着自己身在耶京深以为荣,认为离开那地的人就是离开耶和华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你的亲属”指已被掳的人,耶城的人以为神只在以色列的土地上与他们同在,远在巴比伦的同胞无此福分,所以被掳走的人已远离耶和华。但先知告诉他们,神也住在身居异国的犹大人当中(16节 )。
「你的亲属」
:。古译本则作「你被掳的(同胞 )」。
「远离耶和华」:这是针对掳民而说的。耶路撒冷的居民误以为神的同在仅局限于以色列的土地上,他们为着自己身在耶京深以为荣,认为离开那地的人就是离开耶和华的人。
你的弟兄。就是与以西结一起流亡的人。
本族(ge'ullah )。指go'el(近亲 )处理相关事务责任,。
你们远离耶和华吧。这句话透露出对被掳者缺乏同情的傲慢心理。耶路撒冷的居民对被掳到巴比伦的人表示出“我比你圣洁”的态度。
15~16留在耶路撒冷的居民认为自己是幸运者,而被掳去的人则是因受神的咒诅而从圣洁之地被驱逐的人。他们幸灾乐祸地以为神远离了那些俘虏,他们所留下的地均将归到自己。但是神却说,虽然巴比伦没有圣殿,但神必会亲自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并看顾被掳的人。本文中,我们看到了浅薄自私的人性,人们喜悦弟兄遭难和不幸(22:11),且将他们的苦难视作自己发财致富的一个契机。圣徒当扬弃这种自私的生活,乃要服事他人,为他人牺牲自己。 我……作他们的圣所: 指神将亲自看顾俘虏,成为与他们同在的避难所。因此,他必大大地安慰了醒悟到自己的罪且为罪悲伤的俘虏。我们可以藉此思考以下事实:①救赎史的持续性:圣殿虽然被巴比伦所摧毁,但神却亲自为他们作了圣殿,保守以色列的余剩者而推动救赎事工。②末世论性的圣殿观:神代替被毁的圣殿而亲自与百姓同在。这揭露了有形地上圣殿的局限性,同时也象征了唯有神才是圣殿的实体。这些事实与启示录中神与羔羊亲自作圣殿的信息相和谐一致。
【】「所以你当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虽将以色列全家远远迁移到列国中,将他们分散在列邦内,我还要在他们所到的列邦,暂作他们的圣所。’」
耶和华虽将那些被掳的人带到远处,却有恩惠的目的。四散在列国,分散在列邦,是以西结常用的词句,,,,,。本来都指刑罚,但在此处却是有恩惠的心意。神要在外邦,作他们的圣所,表明仍同与他们在一起,祂的同在向他们保证继续的恩惠与看顾,耶和华决不离弃他们。耶和华作他们的圣所,就是作他们的神。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以色列民面临被分散的严厉刑罚,神还为祂的百姓预备容身之所。这避难的地方,称为“圣所”,就是耶和华自己,,。无论是谁,只要是属神的人,在受神惩治的时候,神总会给他们预备容身的圣所,得到平安。
耶京居民的假设不符事实,因为即使百姓身在异域,耶和华也能居住在他们当中。
神依然关心祂的余民。祂计划通过他们来成就祂的旨意。祂要让被掳成为有益的教训,引导祂的子民回归祂,并以此作为一场热身运动,为祂耽搁已久之旨意的实现开路。
【】「你当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万民中招聚你们,从分散的列国内聚集你们,又要将以色列地赐给你们。’」
耶和华作答,不向着耶路撒冷的居民,而向着被掳的人,要招分散的人回来。归回的人要重新从耶和华得回地业,不是只属于遗留在本地的人们。这应许的十分具体,而且也满有恩慈。
以色列地可谓圣约的凭据。在十六节用「列邦」,在此处是「万民」。这两个词原是十分接近的,。列邦原专指外邦人,但万民是着重人民百姓,神不偏待人,祂的救恩是为普世的万民,但祂仍恩待祂子民以色列,藉他们再恩待万民。
这里是第二人称:「你们」,但七十士译本为第三人称:他们,好似耶和华答复在耶路撒冷的居民,提及那些被掳的人。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原有的土地产业将没有耶京居民的分儿,而是要分给被掳归回的子民。
傲慢自夸的人将会被赶出去,而他们所藐视的流亡者将会重新聚集,占领这地。
17~18指出以色列将得恢复。虽然他们目前在外邦之地历尽苦难,但时候一到,神就会向他们宣布自由,切断压迫者的绳索,使他们离开罪恶过安稳的生活。以色列当重新拥有神所赐的产业,更加诚实地服事耶和华。
【】「他们必到那里,也必从其中除掉一切可憎可厌的物。」
〔暂编注解〕犹太人被掳回归以后厌恶偶像崇拜,从而使这句预言得到部份的应验。但是神的目的还远远不止如此。在第18-21节,神概述了祂对于将来新以色列国的计划。所以这段话是预言了在以色列人完全接受和顺从神计划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状况。
18-20 归回的要作耶和华顺服的子民。
【】「我要使他们有合一的心,也要将新灵放在他们里面,又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
神的救恩是要使他们有合一的心,这里的合一不是指二者合而为一,而是着重纯一与单一的心,不再心怀两意心口不一,生发二心的,而是一心一意的,专心。专心是不分心,集中心思意念来敬畏神。
石心是刚硬的、顽梗的,没有感受的,不受感动的。肉心却不同,有感应,有生命的活力。11肉心能接受并遵行耶和华的诫命与律法。
这一个心,是:「同心」,原意为另一个心。这是完整的心,最完善,能领受神一切的恩惠。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合一的心」:有古卷作「新心」。(18:31,36:26,
合一的心。心志和行动的统一,是神新以色列人的特征。但以色列的失败使这一应许未能实现。耶稣祈祷这个福气实现在基督教会里。祂的祈祷在早期教会的热情中得到短暂的应验。当时大家“都是一心一意的”。不幸的是,这样的合一时间很短。不顾惜羊群的豺狼闯了进来,造成信徒的分裂。从此以后,基督教内一直存在着不和。这种状况要延续到我们主耶稣的复临,以致“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
石心。内心的改变就是重生的经验。这在《新约》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尽管它绝不局限于基督教的时代。神救人的方法,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神逐步显示祂的旨意。不是因为神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弱点,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天上来的启示,以致限制了神所能显示的真理。拒绝宝贵的亮光会阻碍进一步的光照。以色列人就是这样。如果被掳回归的人能完全经历上述的新生,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亮光。不幸的是,他们满足于他们对旧约的解释所造成的局限,所以只能由弥赛亚带来更充分的福音真光了。
19~20指神将要恢复以色列的灵性。即神将赐给他们“新灵”和“肉心”。这预言了将来要借着耶稣基督所立的新约:①有合一的心:除去因事奉众偶像而分散的心,赐下单单服事神的诚挚之心和共同体意识;②将新灵放在他们里面:预言崭新的信仰精神将会重新武装得到恢复的以色列百姓,同时也预言了圣灵将会降临内住在新约共同体的事件;③除掉石心:神将会以恩典开垦和更新拒绝不顺服神话语的心田,使之单单渴慕和服事神。余剩者的恢复,并不是单指以色列,也预表新约时代以色列所要得到的救恩。
【石心】
石心的概念在古代世界的思想中有一些关联之处,大部分和埃及有关。首先,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心要在审判时秤过,来决定这人能否到达来生。这人的心若有罪咎的累赘,就会面临大难。
石心当然沉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象喻和木乃伊制造过程的关系。由新王国时代开始,死者的心脏需要从木乃伊体内取出,与其他的重要内脏安放在礼葬瓮中。原因是埃及人相信到了审判之时,心可能会出卖死者,以致危害来生。
取代人心的,是一块刻成蜣螂形状的石头。这昆虫在埃及是永生的象征。他们相信把它移植入木乃伊的体内取代人心,死者的生命和活力就能保证恢复。相反地,耶和华使祂子民复生之法,是将不会出卖他们的肉心归还给他们。这个不硬化之心的象喻,在第17~20节新的出离和新的约之背景中至为适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使他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
这里再重新强调圣约的性质,因为约是有要求的,律法是圣约的宪章,使以色列人有所遵循。神是信实的,祂必守约施慈爱。圣约的条款是明显的: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顺从我的律例。只有神的恩典所更新的心才能遵守祂的律法。“原来体贴肉体的……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圣灵住在人心中发挥能力的应许,乃是神与人所立永约的重要特征。这一点是以色列人所没有把握的。他们认为得救是靠自己的努力,不肯接受 “神的义”。他们觉得不需要救主,也不需要悔改。他们完全拒绝了那唯一能使他们遵守祂律法的经验。
我要作他们的神。神计划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回来以后,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光荣前景。由于被掳归来的人没有履行新约的条件,这个应许一直未能实现,因为这是他们属灵兴旺的基础。神的应许是有条件的。但肉身的以色列人所未能实现的,神将借着属灵的以色列人来完成。这个光荣前景的最终实现,是在千禧年的结束。
【】「至于那些心中随从可憎可厌之物的,我必照他们所行的报应在他们头上。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再次刻画了神的正义。可憎可厌之物: 指违背神律例的犯罪行为,而不是指感情上的爱憎好恶。神不会像人一样根据情感而判断人。
人既拥有选择的能力,就会有人随从 “可憎可厌之物”。神巴不得人人都得救。但祂绝不强迫人的意志。灭亡的人完全是咎由自取,决不是神恩典的缺欠。
【】「于是基路伯展开翅膀,轮子都在他们旁边。在他们以上有以色列神的荣耀。」
〔暂编注解〕,19。
22-25 异象终结:耶和华的荣耀终于离开圣殿和圣城,停在城东的橄榄山,直到将来复兴时,才会从东门回来(43:2)。
22~25神的荣耀继续离开。
【】基路伯曾在东门停留,现在已经到了城中,再从城中上升,停在城东的那座山上,就是橄榄山。这也是大卫逃避押沙龙的叛乱,离城向东到橄榄山。在城东的山上,是完全离开这城了。照?犹太拉比的传统,神的荣耀停在橄榄山上,足有三年半的时间,每天都宣告说:背道的儿女阿,回来吧。但是背道的儿女没有回来,最后耶和华荣耀终于离去了,祂说:我要回到原处,等他们自觉有罪,寻求我面。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必切切寻求我。──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耶和华的荣耀从城中上升,停在城东的那座山上。」
〔暂编注解〕神的荣耀(代表神同在的标记 )离开圣殿,表示神已放弃对他百姓的管治。主耶稣在登山变像的时候,神的荣耀降临,向门徒显现,约壹14,,,。神的心意和计划,在基督身上得到完成。
神的荣耀已离开圣殿,而移到东边的橄榄山上。神的荣耀既已离开了耶路撒冷,战事即将席卷耶路撒冷。。
可能指后来的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东面的汲沦谷上,它的四个山峰海拔为823米。耶路撒冷本身的海拔是777米。神的荣光在离开圣殿以后曾停留在这里,耶稣后来从这里“看见城,就为之哀哭”。祂在这里宣布了这个顽梗悖逆的城市第二次的毁灭(太24 ),以及祂复临的预兆。祂还在这座山上升天,。新耶路撒冷将降临在这座山上。
【城东的那座山】圣殿复合建筑东面的山就是橄榄山。从山顶可以俯瞰圣殿山和城。从耶路撒冷的角度看,这山就是他们往东能见的限度。本节若非暗示神要坐在城外观看,就是说祂要在此从天上归回(这也是基督升天的传统地点 但新约支持的证据不多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灵将我举起,在异象中借着神的灵,将我带进迦勒底地,到被掳的人那里,我所见的异象就离我上升去了。」
〔暂编注解〕见注释。
【】这是异象的结束,灵将他带回原在的地方,就是在迦勒底地,回到,一切再回复到原来的情况之中。异象离去了,正如创世记所记述的,神的显现到此为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便将耶和华所指示我的一切事都说给被掳的人听。」
〔暂编注解〕犹大的长老可能一直等到以西结从异象中出来。他们已准备好接受来自神的指示。
【思想问题(第11章 )】
1以色列人的话语与思想(5 )、恐惧(8 )、行为(12 )、都为神洞悉。这对你有何警惕或安慰?
2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以为那些被掳的人是离开了神的同在、是被神所放弃的人(15 ),神对这个观点有什么回应(16-21 )?你是否因为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很大的挫折,就觉得神已不与你同在?试想想有什么可以拦阻神的同在?。
3神的荣耀若然离开了我们(参10章思想问题3 ),会否重返?在什么情况下会重返。
──《串珠圣经注释》
【】
【换心】「我还要在他们所到的列邦,暂作他们的圣所。」
被掳的人在外已没有外面的礼仪与物质的设备,但他们却体验神自己。以前只是外表或象征的,现在却有实际的经验,在应受的苦痛之中,他们找到在神面前有属灵福分与安慰的泉源。
神与那些失去恩典的人同在,在病室的病痛者,在远方的旅行者,在异教地方的传道者,这些人渴望着乡村教会的情景,但夏日的空气潜入开着的窗户,带来花卉的芳馨,或在大城市的教会,有传道人熟悉的声音,他们都等候这些,但是神自己与他们同在,岂不有更丰盛的福分?
神与那些无法蒙福的人同在,传道人可能只着重礼仪,或许太宽广,不够深度。但是我们仍应去聚会,因为在人面前的见证榜样也很重要。现在专心等候耶和华,祂必亲近你,成为圣所。
神与那些遭受迫害的人同在。古时圣所是避难之处,谁可逃至那里,就有安全,所以人们要快到圣所,在神面前。在圣所武器是不可使用的,也停止怨恨的声音。
他承认耶稣是主,吃生命的粮,也守诫命,活在爱中就必有神所作他们的圣所,神永远在他里面居住。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
换心的手术,还不过是今代医学上的事。圣经中所说的换心,虽然早得多,却并不落后,而且有更高的效果。因为圣经所说的心,不仅是把血液压送到全身的中枢机器,同时也是心思感性的中心,支配着人一切的行动;其功能既然更广,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就更增加。
圣经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所说的就是这个“心”。
神传给以色列人诫命,律法,先知的教训,但对于他们不发生作用,反而逼迫杀害先知,因为他们的心未受割礼,“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甚至神说:“我为他写了律法万条,他却以为与他毫无关涉。”
这样违背神,不肯回头,几乎使人绝望,把他们的国家,也带上了绝路;但人无法使神绝望。神要将他们迁徙到列国,却成为他们灵性的转机:神在毁灭耶路撒冷的时候,仍然存怜悯,保守剩下的“余民”,他们重新承受神的应许,作神的子民。因为被掳的人,远离耶路撒冷的圣所,神自己要代替原来敬拜的中心,“暂作他们的圣所”。“暂作”的意思,隐涵着将来永远的圣所;主耶稣到世上来,以祂的身体为殿;到祂受死复活,赐下圣灵住在信徒中间,教会成为神的居所,非物质的殿,,,。我要使他们有合一的心,也要将新灵放在他们里面,又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使他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
在当时看来,“换心”是不可能的事;现代的医学,使换心成为可能,但所换的是身体器官的心。若谈到心灵,心思的心,是绝对没有改换希望的。但神的要求,不能低于这条件。属肉体的人,心里面“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只能彼此相咬相吞,绝无法合一。因为“合而为一的心”是圣灵所赐的。只有圣灵住在信徒心中,才可以成为温柔顺从的肉心,能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求主使我们谦卑与主同死,接受主的换心,才可肢体彼此相顾,彰显基督的荣美。
──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