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西结书 第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人子啊,你要拿一把快刀,当作剃头刀,用这刀剃你的头发和你的胡须,用天平将须发平分。」

2「围困城的日子满了,你要将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烧,将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围用刀砍碎,将三分之一任风吹散;我也要拔刀追赶。」

3「你要从其中取几根包在衣襟里,」

4「再从这几根中取些扔在火中焚烧,从里面必有火出来烧入以色列全家。」

四-五章用四个哑剧预言耶路撒冷的结局。第四个哑剧())预言,耶路撒冷的百姓将有四种命运。
「快刀 חֶרֶב/kheh’-reb」())原文指军队使用的武器()),并非普通的「剃头刀 תַּעַר/tah’-ar」())。
「头发、胡须」()),代表耶路撒冷的百姓。古代中东人被剃去胡须,是一种羞辱())。
「将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烧」()),象征三分之一的百姓将遭遇瘟疫和饥荒());「将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围用刀砍碎」()),象征三分之一的百姓将倒在刀下());「三分之一任风吹散」()),象征三分之一的百姓将被分散四方())。
「你要从其中取几根包在衣襟里」()),象征神使分散列邦的余民中「有剩下脱离刀剑的人」())。「再从这几根中取些扔在火中焚烧」()),可能指这些逃脱的余民中,仍有因不顺服而灭亡的,就像那些执意逃亡埃及的百姓())。

5「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就是耶路撒冷。我曾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列国都在她的四围。」

6「她行恶,违背我的典章,过于列国;干犯我的律例,过于四围的列邦,因为她弃掉我的典章。至于我的律例,她并没有遵行。」

7「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你们纷争过于四围的列国,也不遵行我的律例,不谨守我的典章,并以遵从四围列国的恶规尚不满意,」

8「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与你反对,必在列国的眼前,在你中间,施行审判;」

9「并且因你一切可憎的事,我要在你中间行我所未曾行的,以后我也不再照着行。」

10「在你中间父亲要吃儿子,儿子要吃父亲。我必向你施行审判,我必将你所剩下的分散四方(方:原文是风)。』」

11「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因你用一切可憎的物、可厌的事玷污了我的圣所,故此,我定要使你人数减少,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

12「你的民三分之一必遭瘟疫而死,在你中间必因饥荒消灭;三分之一必在你四围倒在刀下;我必将三分之一分散四方(方:原文是风),并要拔刀追赶他们。」

「我曾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指耶路撒冷被神安置在敬拜偶像的列邦之中,作为神的见证。耶路撒冷「住世界中间」()),位于古代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南面是埃及和以东,西面是非利士和腓尼基,北面是亚兰和美索不达米亚,东面是摩押和亚扪,全部都是敬拜偶像、不认识神的国家。但是,立约的百姓享受了圣约的恩典,却忽略了圣约的责任,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所以犯罪的程度「过于列国、过于四围的列邦」())。
第7节可译为「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你们混乱,过于四围的列国,不遵行我的律例,不顺从我的典章,甚至也不顺从四围列国的规条」(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我要在你中间行我所未曾行的,以后我也不再照着行」()),可译为「我要在你中间行未曾行过,将来也不会行的事」(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在你中间父亲要吃儿子,儿子要吃父亲」()),这是圣约的咒诅())。
「我必将你所剩下的分散四方」()),这也是圣约的咒诅())。
「故此,我定要使你人数减少」()),可译为「所以,我要把你剃光」(和合本修订版)),呼应先知剃光须发())。
12节解释了第2节所象征的意义。
恩典是白白得来的,没有人能倚靠功德赚取恩典;但蒙恩的人却要承担责任,恩典与责任不可分割,「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人若漠视责任,就是藐视恩典,但恩典的果效却不会落空;既然百姓不肯在「列邦之中」做正面的见证,神就「必在列国的眼前」())刑罚他们,让他们成为反面的教材。今天,基督对教会的管理也是如此,「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
上图:应许之地迦南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南方的非洲有埃及帝国,东方的亚洲后来崛起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西方的欧洲后来崛起了希腊帝国、罗马帝国,附近又有亚兰、摩押、以东、非利士等国。无论是和平时期的国际贸易,还是战争时期的列强争霸,迦南都是必经之地。神把以色列人摆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亲自保守他们的安全,让百姓在蒙福中作神祭司的国度。当百姓顺服神的时候,这个位置有利于向来往的天下万民作见证;但如果百姓背离神,优势却会成为劣势,百姓必然经常遭受来往的列强侵扰,不得安宁。

13「『我要这样成就怒中所定的;我向他们发的忿怒止息了,自己就得着安慰。我在他们身上成就怒中所定的那时,他们就知道我——耶和华所说的是出于热心;」

14「并且我必使你在四围的列国中,在经过的众人眼前,成了荒凉和羞辱。」

15「这样,我必以怒气和忿怒,并烈怒的责备,向你施行审判。那时,你就在四围的列国中成为羞辱、讥刺、警戒、惊骇。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16「那时,我要将灭人、使人饥荒的恶箭,就是射去灭人的,射在你们身上,并要加增你们的饥荒,断绝你们所倚靠的粮食;」

17「又要使饥荒和恶兽到你那里,叫你丧子,瘟疫和流血的事也必盛行在你那里;我也要使刀剑临到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自己就得着安慰」()),指神的公义得着满足。「热心」())原文是「忌邪」,指神是圣洁公义的,祂绝不能容忍人玷污祂的圣所(、八章)),「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13节可译为「我要这样发尽我的怒气;我向他们发的愤怒停止以后,自己就得到平息。当我向他们发尽我的愤怒时,他们就知道我——耶和华所说的是出于妒忌」(和合本修订版))。
16-17节中的饥荒、恶兽、瘟疫和刀剑四样大灾,并非神「不教而诛」,更不是神喜怒无常,而是圣约之中的背约咒诅())。百姓还没有进入埃及,神就已经宣告:他们若离弃神,「我要将祸患堆在他们身上,把我的箭向他们射尽」()),只是「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随从自己的计谋和顽梗的恶心,向后不向前」())。
旧约的百姓本来应该在列国中作为神的见证,地上万国都要因着他们蒙福())。结果却因为犯罪,「在四围的列国中成为羞辱、讥刺、警戒、惊骇」())。新约的信徒也是如此,「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神的恩典是白白的,但却不是廉价的,因为是主「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因此,蒙恩的信徒「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用生命「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所有这些灾难,都是神要向以色列和列国证明「这是我——耶和华说的」()),好让人认识祂是信实守约、永不改变的立约之神。人可以忘记自己的承诺、忽略自己的责任,但神却永远记得。百姓越不肯听从神的话,祂就讲得越大声;信徒越在「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面前装聋作哑,祂就越要兴起环境来管教我们。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先知的剃发

以西结现在得到指示,表演这些动作的时间并不确定,可能要在第四章所说各种象征性的动作完毕之后,再来表演这些动作。这个预言有两种形式。首先,这些动作(即在此段经文中所叙述的 )本身,就具有含蓄的象征,随后在下面的几节经文里,立即说出神的晓谕;神所晓谕的话语,就是要详细说明这些象征动作的意义。

再者,这位先知的动作,必然是面对大众表演,并有一大群人注意观察,看看这个疯子,下次要作甚么呢?以西结拿起一把刀,并将厚刃放在磨石上磨快,为进行一个不同凡响的表演,作好准备。当时,那些旁观的人一定都可以看见,他从头上和颚上开始剃,并且小心谨慎的将发须搜集成一堆,放在他面前。他们过去所认识那位头发很多的先知,慢慢的变成一个秃头,同时面孔也刮得精光,毫无疑问,由于他是用那么笨重的刀剃刮,皮肤一定非常疼痛。然后他将胡须和头发平分,就像一个商人所做的那样,小心地将头发秤好,平均分成三堆。这时那些观众看见这种情景,一定觉得非常可笑,秤头发岂不好像使用羽毛稳定气球一样!

第一堆头发,要在先知身边用火焚烧。然后第二堆要用刀切碎,直等到那些长辫变成短发。第三堆,也就是最后的一部分,要抛在空中,任风吹散;这个不和谐的情景,竟藉着那幅图画收场,就是先知追赶被风吹散的头发,并且用刀砍碎。但是还有一个动作并未完成,就是这位秃头先知,在地上爬行,要取几根被风吹散的头发,包在他的衣襟里。他回到火的旁边,将包在衣襟里的头发取出,扔在火中灰烧,当时他头顶光秃,勇敢的站在观众面前,发出神的呼声,那些象征性的动作,意义非常清楚,并且公开传扬(见下面的5-12节 )。

但是,甚至在他传讲神的晓谕之前,那些领悟力较深的人,已经明白各种动作的象征性。在希伯来人中间,剃头可能是羞辱和哀恸的征兆,这个象征固有两种因素,但羞辱居多。就像一个有尊荣的人,在一群讥嘲的观众面前,公然剃光头发,受辱蒙羞一样,照样将来必有一个城,也要使其中的居民撤出,遭受羞辱。正如头发与头的关系如何,照样居民与城的关系也将如何。

但是在这个象征里,不只含有羞辱和悲哀;那三堆头发的处理,显示城中居民的命运。在火中所烧的部分,代表在围困的艰难期间,那些将要死亡的居民;用刀砍碎代表那些为城作战死亡的人;最后的部分被风吹散,代表那些在耶城陷落之后,由城里逃出,奔向各方的人。然而就是那些逃出的人中,即使有一部分可以存活,其余的人,由于生存的艰难,最后都死亡;就是在被掳期间,也绝对没有安全。

在象征性的动作里面,没有附带其他的话语,这种信息乃是一种决不能逃避的命运。有时,当罪恶已达极点时,只有审判才能使人觉醒。这些象征性的动作,虽然不能代表以西结所传先知信息的全部,但确可代表他所传的信息非常严肃,灾祸即将来临!

再一次,在这一段简短的经文里,信息藉使者身上所发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我们无法想象以西结表演这些怪异的动作,会是轻而易举的;以后过着没有头发的生活,也不是舒服的。但是这个事件指出,难传的信息带给使者苦难,对于差遣他的‘那一位,也同样感觉痛苦。

耶路撒冷被修剪

在以西结表演了那些象征动作(即在前面几节经文所叙述的 )以后,现在他开始向观众宣讲神的话语。这些话语和那些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那些动作的意义,就是对于以西结处理的三堆头发(12节 ),他们得到特别的解释。

研读古代历史的人,总是比那些亲身参与其事的人更得教益。从开始,我们已经晓得,以西结所表演的那些象征动作,都是与耶路撒冷有关。画在砖上的地图,乃是耶路撒冷的地图;剃光的头代表耶路撒冷被劫赤裸。但是至今以西结还没有公开宣布,这些象征动作的意义。凡是亲眼看见事实的,应该够清楚,但是有许多人不愿去看。他们偏见地把所预表的那个城当作巴比伦,和以为该城的审判已迫在眉睫。然而所有这一类的希望和妄想,都随着先知的宣告而破产,以西结宣告说:‘这就是耶路撒冷。’(5节 )

再一次,我们必须想象这种情景,传讲这一类戏剧性话语的人,提供一个怪异的景象:这时他的头是童山濯濯,下颚所留传统的胡须也刮得精光,当他说‘这就是耶路撒冷’时,他的样子是指着他自己;你看见这位怪异而剃光胡须的人,站在你的面前,表示耶路撒冷将来悲伤的状况。这个可怕的信息,不是关乎巴比伦,那座可恨的仇敌之城,乃是关乎他们自己心爱的京城。

然而这位先知所宣告的神旨,远超过那些动作所象征的。那些动作只宣告即将临到耶城的审判;这些话语却详细说明,那个迫在眉前之审判的理由。因为耶路撒冷已经弃绝神,所以将来必被弃绝,该城被安置在列国的中间,却未充分发挥中枢的功用。城中神圣的殿,应该是至圣的所在,居然变为污秽可憎。所以这位先知便代表神宣告一些可怕的话语:‘我与你反对,’(8节 )凡是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主义的人,可能一直盼望,耶路撒冷唯一的问题,是巴比伦的反对;现在所宣告的,确是一个可怕的事实,是神反对耶路撒冷!

从反对耶路撒冷的这个神谕里,出现几个严肃的神学观点。

(一 )关于管家的职分,耶稣教导门徒一个最基本的功课:‘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这个教训也适用于耶路撒冷,该城被安置在‘列邦之中’,城中是圣殿所在之地,一般人都知道,是神与人亲密同在的处所。神给耶路撒冷的托付很多,故该向她多要,但是她并没有负超责任。

正如以西结的听众一样,我们必须存心谨慎,不可欺骗,如同信息论到的主旨一般。‘这就是耶路撒冷’──这些话语可以使那些听众了解信息的意义。然而,从基督徒的观点来说,其中含有一种意思,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耶路撒冷,我们是神的殿,从这些祂所多托的,就必向他们多要。

(二 )在研读旧约预言书的时候,读者可能非常熟悉,那些审判和灭亡之预言所发生的影响,它们冲击力是很大的。然而在圣经里面,没有其他的地方,比此处所说更为可怕的:‘我与你反对’(8节 ),又说:‘我必不可怜你’(11节 )──这些攻击的话语竟出自满有怜悯的‘那一位’!人们往往想象,慈父母向他们的孩子说话的方式,以为这是抓住神向人说话的要领。如果没有其他的用意,这一类的话语只是公开宣告宗教的严肃;宗教不是一种安逸,可以轻率的假定,或者像随便掷出无用的纸牌那样。宗教影响整个的人生,我们必须以最严肃的态度来对待。

(三 )像通常的情况那样,信息常论到发出信息的神;但是这些低沉的话语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来,这显示出神可畏的一种形像,出现在这些预言的背后,藉以可以了解神较完整的本性。

一个不经心的人,他不会有深切的悲伤。一个心底深处从未被爱渗透的人,也绝对无法了解恨的力量。深沉的情绪显示出对立的一部分。那位说‘我与你反对’的那一位,经常就是那位同情你的那一位;公然宣告‘我不可怜你’的,正是根本无法压制内心怜悯之源的那一位。所以此处所描绘的,正是满腔同情的神,引发出盼望和惧怕。假如没有这样的忿怒,也就不会有先前的慈爱。神气质的改变,不是出于一种恶性幻想的心情,乃是对于蒙爱之人的行为,作出一种爱心的反应。因此每一位先知描述神的烈怒,都是希望的信息的一部分;神变脸的可能性,完全由那些引发烈怒的人而定。

在列国当中受责备

这几节经文一方面加强前面说的话,把审判的下场交代明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详细说明,在以西结的信息中又有一个新的泉源,当他的服事工作继续下去时,必然变得更为宽广,这与神的旨意有关,因为四围的列国,是以耶路撒冷为焦点。

乍看之下,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四围之列国的角色,是神审判的执行者。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最后将要失败。对四围的列国来说,耶路撒冷必然成为一种‘羞辱、讥剌、警戒、和惊骇’(15节 )。但是除非我们依照历史背景,并知道神选民在世上列国中所有的处境,不然我们实在无法看出以西结信息所发生的全部冲击力。那么他们被指定的位置是甚么呢?

按照古时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地上的万国,应该因他的后裔得福。根据西乃之约的定规,以色列必成为一个‘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国民’。那就是说,以色列人作神的选民,必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与世上的万国都有密切的关系。藉着以色列的立国,所有其他的国家,将了解神在世上所施行的公义:他们将根据所看见的来学习。在列国遭遇黑暗痛苦时,以色列人必将成为神的灯塔。

然而这些事情,没有一样发生过。在以西结所处的那个时代,真正的悲剧,并不是即将临到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国的毁灭,乃是这个民族,对那些高尚的呼召,并没有尽到责任。在先知所说的预言中,选民的罪恶这样经常被谴责,现在甚至比起初更加厉害。他们的行为非常败坏;并没有按照从前的呼召去作。

面对着这个普遍的背景,我们发觉以西结的神学,是如何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如果以色列不能成为列国的光,她就要成为列国的一种耻辱。这种见解的反喻,就是列国可以领受同样的信息,分享给以色列的拣选和高尚的呼召。如果以色列人已经成就了她的呼召,她将显明神的公义和公平。但是若失败了,这个信息同样也可以传递出去;对于犹大和耶路撒冷之可怕的审判,乃是宣告神的公平和公义,正如祂对待世上的列国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开始了解,神的信息是如何的传递出去,纵使使者失败了,也于事无妨。这个信息原来的计划是藉着一个公义而强盛的国家实施,但当这个国家毁坏时,它也可以传递。然而同样的,最后这位先知的信息变得很清楚,它是传给两种听众,而每一种听众彼此之间也都互相发生影响。

(一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这位先知是向选民传讲。但是那些听众所处的环境是如此,所以他们有自我反省的倾向,‘这事为何发生在我身上?我作了甚么错事呢?’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反省有藉着审判而来的知罪成分,他们将开始了解失职的责任,使列国受到损害,是因为没有去实现神的呼召。因此,这位先知渐渐地去拓广当场听众的心胸。他们决不能只以自私的方式表示悲哀而已,而必须了解远方列国永远填不满的需要。

(二 )此外,这位先知所传信息的范围正在扩大。他虽然不能实际的向列国,或是向俘掳他们的人传讲,但以西结对于各种事物架构的了解,已经日渐清楚,在某种方式上来说,以色列的神,也是万国的神。这种看法是含蓄性的,圣经中有许多地方作这种叙述,在以西结书里面,这种说法比其他地方更为清楚。因此,我们虽是属于别的民族,而不是以色列人,但是这位古代先知的信息,不会与我们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开始看到,外邦人的世界将要成为焦点。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西结书第五章

iv. 耶路撒冷居民的三重命运

中所描述的四种举动,都论到即将临到耶路撒冷之灾难的某一方面。先是围城的事实,然后是以色列和犹大受罚的时期,再是围城的饥荒情况和被掳。最后是用行动表达出来的神谕,论到耶路撒冷居民的厄运

1~4.以西结受命去演出的举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第1、2节中描述了,包括将先知头上剃下来的头发秤一秤,分为三等份。当这些头发照着第2节所描述的三种方法被处理后,神好像又想起一件事似的,吩咐先知从第三份取回几根头发,照着进一步不同的吩咐处理(3、4节)。我们无需据此下结论说,以西结原来的预言只包括1、2两节经文,其余的是次要的资料。因为全部经文对于了解先知的资讯,都是需要的。象征的意义清楚可见:耶路撒冷居民的三分之一会在城中被杀,三分之一会在城四周的争战中被刀剑所杀,三分之一会分散于列国中,而且继续受敌人的势力蹂躏。在这些残存的人中,有一小撮人会蒙保守。

快刀(1节,AV)一词的希伯来文是刀剑的一个普通字(所以 RV、RSV:刀剑),但它需要一个利刃作两项特定的用途。第一,它要用来作理发匠的剃刀(新译、RV、RSV;不是一种分开的工具,如 AV 暗示的),用来剃先知的头发及胡须。剃去头发是哀哭或受辱的标记,可能两个意思都存在这象征中。第二,它用来砍碎城周围那一部分头发(2节,RSV),而且在头发被风吹散后,用来挥舞。我们只需要用少许想象力,就可以看见行动中的以西结。当群众聚集要看有什么新的表演正在进行,他首先将刀剑磨得锋利。然后,用那粗糙的剃刀剃头,接着是在天平中小心翼翼地秤头发,令旁观者目瞪口呆。最后,当所有头发或烧了,或砍碎了,或让风吹去了,他就将刀放下,继续望向沙地上,要找几根剩下的头发,把它们卷进他的衣服中,甚至其中一部分要取出来,丢进那块代表耶路撒冷的砖旁边烧着的火。

衣袍下摆(3节,RSV;和合:「衣襟」。字面的意思是,在你的衣摆里,AV、RV)是指一件长及踝骨的袍子(希伯来文 kutto ̄neṯ )的末端,可以拉起来,塞进腰带,成为一个小袋,用作携带东西(参:。第4节上半节的意思是,在逃脱城陷的人当中,有些虽然不在城内,也会与城一同灭亡,也就是说,他们的厄运与那些在城陷中灭亡的人一样。从里面必有火出来,烧入以色列全家(4b节),从上下文看,这一句必定是指毁灭进一步由耶路撒冷如火蔓延出去,可能是指那些在焚城附近留下的、变节的余民,他们在被掳的人回归后,必被剔出来(参:。98

5~17.这些经节解释那些表演出来的象征,以及神严厉对付祂子民的根据。这就是耶路撒冷(5节)一语带我们回到及那块雕刻的瓦片的象征。耶路撒冷在列国中央(吕译)的位置,不但反映了实际的围城情况及其四周的军队,也反映了在神学上的地位,她是神在世界中所喜爱的重心,又是神立约之爱的对象。从这个观念引申为耶路撒冷是「大地的肚脐」,RV 旁注)这个观念,这信念在拉比的写作中很流行,且被带进早期教父时代及中世纪的地图制作中。99

6~10.耶路撒冷百姓的罪是,虽然他们在神所赐的一切恩惠中,却仍然叛逆祂的律例、典章。与利未记和申命记一样,以西结常常用这两个字,它们是指已经建立的一套律法,服从该律法是构成立约关系不可以少的一部分。更甚的是,百姓在罪恶上竟然超越了列国,连你们四围列国的法规你们也不遵守(7节,新译)。RSV 略去了这里的否定语气,但理由并不充足。为了这一切的罪,审判是清楚的:我,甚至我,要反对你(8节,RSV)。极大的罪是要极大的惩罚(9节)。吃人的现象在极度艰难的围城情况下,并非不可能(参:,在此被描述为神所施行的一种审判(10节),这将会在列国的眼前成就(8节),这样就伸张了神的圣洁,同时公开了祂的叛逆百姓的样子。

11.以色列人不仅不顺服神,悖逆神,又用可憎的物和可厌的事污秽了神的圣所。这是以西结首次提起在约雅斤被掳与西元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城最后被毁之间,在圣殿中进行的败坏恶行。第八章描述了这些事的可怕细节。为了这一切,神说,我就一定要将你剪除(吕译、RSV)。这是与马索拉经文的不同读法,且是较可取的,马索拉经文作减少(和合、AV、RV)或撤回(参吕译、RSV 旁注;即我的眼?)的意思;但两者之中没有一个读法令人满意。

12.第2节的象征意义在这里解开了。我们留意到,「用火焚烧」被解释为,当围城的时候,人们因瘟疫和饥荒而死,而不是指城被攻陷时的四周烈焰。很多人在围城的时期身亡,当西底家尝试从被困的城中突围而出的时候,好几百人又死了。以西结用行动表达出来的预言应验了圣经上的记述可在下列经文读到:

13~17.这段结语,更充分的描述了神在第8节所应许的审判。中提到神的忿怒攻击祂的敌人,同样的字在以西结书用来攻击祂自己的百姓(13节)。我向他们发的忿怒止息了,字面意思是「我要安静我的激愤」,有「平息」或「缓和」(如的意思;同时自己就得着安慰(AV、RV)也暗示强烈的情绪,如忧伤或忿怒解脱后如释重负的感觉。使我满足(现中、RSV)是对希伯来文 hinneḥamtî 字最误导的翻译。

惩罚的目的是要使犹大和耶路撒冷成为四周的列国一个警戒(15节)。这正好有违立约的原意,原来以色列应该在列国中成为神的真理与怜悯的见证:地上的邦国都要因以色列蒙福。但由于她的罪,结果她成了羞辱、讥刺、警戒和惊骇(15节)。这些词语交迭,表达了受创的耶路撒冷将受到众多嘲讽。它们的应验可以在找到。

惩罚包括了饥荒的恶箭(16节,RSV),在 AV 及 RV 翻译作恶的字,一般的意思是「有毒的」,「有害的」,不是含有道德意义的「罪恶」。饥荒的惩罚是第16节的主题,在第17节中提到的四大恶事中只有饥荒出现于此。饥荒、瘟疫和刀剑三者常常出现于启示文学,有时也加上野兽(参:。同样的四重组合也见于。瘟疫和流血(17节)是一对押头韵的字,应该当作一个整体。所有这些灾难都是要向以色列和列国证明我耶和华所说的(13、15、17节)。人们越不关心神的律法,祂就讲得越大声。第13节加入了出于热心(AV、RV),或出于嫉恨(新译、RSV)一语。希伯来文 qinʾâ 一字的意思有「热烈」、「热情的感觉」(字根的意思是「面部发紫」),因此包括了热心和嫉妒两个意思,同时有愤慨和厌恶的意思,就是当自己或另一个人的尊严被侮辱时所引起的那种情绪。这个最后的含义常常用于神身上,并没有任何罪恶的或不合基督教标准的意思(一如我们的字「嫉妒」通常所暗示的),乃是表示神为了圣洁及公义的缘故,激发起的深深的关切。当一个基督徒的情绪同样受激时,绝不该觉得可耻。这样的热情在今日二十世纪的信仰中已经太少见了。

95有些解经家比较了亚述雕刻石版上所描绘的围城工事(如 NBD 中的,图89、94),但这并不是希伯来文 leḇe ̄nâ 的自然意思。如果它可以翻译为「砖的工作」,这当然可以是对以西结的一个吩咐,叫他将全景绘画在他房屋的外墙上。

96比较埃及的诅咒古卷; ANET , pp. 328f.

97 History of Israel ,英译本,1885年,273页注。

98但凯尔(85~86页)为克雷福(Kliefoth)的观点辩护得蛮有道理,他说,那火是洁净的火,不是审判的火。他比较了的要旨,那里宣告被分散的以色列余民得以悔改,他又引证。如果4b节解释为「后来的注解」,凯尔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但这解释并不与经文的上下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因它给与这个字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

99参 Jubilee 8:12;巴比伦勒目 Yoma 54b; Sanhedrin 37a;存于希勒佛得(Hereford)大教堂内,由哈尔丁罕(Haldingham)的理查(Richard)所制的世界地图(约1280年)。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人子啊,你要拿一把快刀,当作剃头刀,用这刀剃你的头发和你的胡须,用天平将须发平分。」

,描述剃头刀剃去毛发,现在这里的人民也同样遭凌辱,成为战俘。耶利米书以及以赛亚书也有类似的描述。先知备剃头刀,如一般人腰怀的利刃,或可作割礼之用的小刀(书五\cs162起 ),有些是备作切石之刀。以西结备有这样的刀,甚易用来剃须。

以分割下来之须发,加以数算与称量,都可说是审判的动作,可参阅起。神的审判是十分准确的,不会偏差。这是先知所体会,且传出来的信息,传给以色列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头发: 并非只是指身体的一部分,而是象征众百姓。因为耶路撒冷的人口很多,犹大百姓骄傲地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悲哀与伤痛必会临到他们,就如以西结的头发被剃掉一样,22:12,。平分: 意指:①百姓所要受到的审判将取决于各自的行为;②每个人的命运均不同。焚烧: 荣耀之城将会被包围,饥馑、缺乏和疾病将会摧毁圣城(12节 )。用刀砍碎: 指西底家王和臣仆逃往耶利哥平原的途中,被迦勒底士兵所掳去,并遭到杀害。 任风吹散……拔刀追赶: 指大屠杀过后,许多人将会分别逃到其他国家。但是神警告他们说即使逃到他国,他们也不会安全。因为神所降的灾祸必追赶他们到底,而且神必成就他欲除掉罪恶的旨意。暂时的逃避并不能解决灾殃,只有彻底悔改认罪而归向神,才是终极的解决方法。取几根包在衣襟里: 在巴比伦入侵犹大时,许多百姓灭亡,但极少数的犹大人却会安全。审判自己的子民时,神并没有彻底歼灭他们,总是留下少数人来继承救赎史的脉络。这就是圣经中的“余剩者”思想<,余剩者思想>。 取些……焚烧: 意指有一些余剩者将被消灭,遭到排斥。这些人可能是指存活到基大利的统治时代,后来却图谋造反而逃到埃及的人。根据历史学家约瑟夫的记录,占领耶路撒冷的第5年,巴比伦王攻打了埃及,将生活在埃及的犹大人抓到了巴比伦。

剃头刀。要先知拿一把快刀当作剃头刀,显然具有象征的意义。关于剃头刀的比喻,在象征入侵的军队所造成的荒凉。

本章继续第四章所开始的预言。

剃你的头发。以西结奉命去做一件不可以做的事情作为表号。祭司剃自己的头发或剃胡须是违背律法的。这一次以西结没有提出异议。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要求改动或撤销神的命令,什么时候应该无条件地顺从。

天平。可能指神公平而细心地对待每一个人。祂将仔细权衡每一个人的心来决定赏罚。到了末日审判的时侯,在广袤的宇宙中将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从最小到最大的都将不得不承认:“万世之王啊,你的途径义哉,诚哉”

1~4以西结的“头发”表明四种犹大人的命运。一种在城陷时死亡,一种在战场上牺牲,一种被掳到巴比伦去,一种( “几根”〔〕成为日后回归故土的“余民”。

1~4以西结剃下来的头发代表百姓当中的四类人。一类要在城中被毁灭;一类在战争中被杀;一类被掳到外邦去;而一群忠心的余民(“几根”-3节 ),只会面对将来的试炼。

1-4 剃发平分:提示了先知剃发的步骤。先知以刀剃头,代表耶和华已举刀对付耶京,而耶京将如发落一样失去她的尊荣与喜乐。

1~4本文是以西结的第四个行为预言,象征犹大民族将因神的审判而完全灭亡。此处的“火”、“刀”、“风”,表明神的审判极其严峻(2节 )。把须发分为三分,表明刑罚的公平性和必然性(7:4,

用刀剃头】

军刀用来剃须剃发当然十分不便。然而军用的「刀」虽是本节所用之希伯来语字眼最常见的翻译,这字也可以是指其他锋利的器具,如:斧头、匕首、錾凿等。乌加列文献一处地方,提到用这字所形容的工具切割烤肉。译作「刀」(和合本 )等意义比较广泛的字眼,大概是较为理想的作法。选用这字的原因,可能正是有必要同时描述巴比伦人用刀使耶路撒冷蒙羞被征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围困城的日子满了,你要将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烧,将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围用刀砍碎,将三分之一任风吹散,我也要拔刀追赶。」

当神施行刑罚的时候,常有三方面的灾祸:火、刀剑及分散。此处也指耶路撒冷居民要遭灾,在围城中等候战火的焚烧,刀剑的杀戳,以及烈火的吹散。

这里提到三分之一,未必都是平均的,只是说明有三方面的灾祸,是神的审判与刑罚,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必须承受的。火的焚烧,除实际的火灾之外,也可指饥荒与瘟疫。在防守城巿的战争中,多人倒于刀下。风的吹散,指被掳到外邦。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火」:根据下文12节的解释,是指瘟疫和饥荒(参12注 )。

在城中。就是在以西结所描述的异象中。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烧,象征城里那些死于瘟疫和饥荒的人。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围用刀(或“剑” )砍碎,象征在试图逃跑时被杀,如同西底家的儿子们和国王的其他随从。三分之一任风吹散,象征躲过毁灭的少数人,被分散在外邦之中。即使到了那里,还会有刀剑追杀他们

以发为祭】

剪发和剃发最常是与哀悼仪式有关。但拿细耳之愿期满时,律法规定许愿期间奉献的头发必须剃下来焚烧为祭。按照初民的想法,头发(以及血 )是人生命精华的主要表征之一。故此,感应法术经常以它为原料。例如被称为先知的人向马里君王传达信息时,习惯附上一束头发。使他们可以用头发占卜,断定这先知的信息可否可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从其中取几根包在衣襟里,」

〔暂编注解〕余逃过浩劫,表示神在审判中仍施恩典

象征留下来的人在基大利的统治下受到有限的保护

】从分散的人群中,应有少数遗留下来,他们是劫后余生的人,是余数或余民,蒙保守,包在衣襟里,他们是被隐藏起来的。这些蒙受保护的余民,是被掳至巴比伦的。他们就这样得了神的保守,但是并非全部都这样得蒙保护,日后在归回时,已不复存在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再从这几根中取些扔在火中焚烧,从里面必有火出来烧入以色列全家。”」

〔暂编注解〕即使在余民中,仍有一部分(也许是败坏之人 )要被消灭。

许多留下来的人会死在暴力之下。这个预言不幸应验在以实玛利谋害基大利的时候,以及随后的灾难中(耶40和41章 )。许多人进入埃及,结果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而死在那里。剩下的人被尼布撒拉旦掳走,结果整个圣地空无一人。

】「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就是耶路撒冷。我曾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列国都在她的四围。」

「这就是耶路撒冷」神的审判与救赎,决定耶路撒冷的兴衰。神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耶路撒冷是在中心,是世界之中心。

列国在她的四围,不仅说明以色列在中心,也描绘她位置的重要,她应向列邦宣道,因为她有这样的责任,成为宣道的国家,向邻邦宣扬主道,向南埃及与埃提阿伯(即埃塞俄比亚 ),向北赫人之地叙利亚及亚述,向西非利亚与腓尼基,向东南以东亚扪及摩押。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列邦之中」:应「列邦的中心」,指以色列被神安置在崇尚异教鄙俗的列邦中,益显出以色列是神所特别拣选的民族;正因她地位特殊,所以她的恶行愈发有目共睹,无可推诿。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列邦之中」

:应「列邦的中心」,指以色列被神安置在崇尚异教鄙俗的列邦中,益显出以色列是神所特别拣选的民族;正因她地位特殊,所以她的恶行愈发有目共睹,无可推诿。

本节描述耶路撒冷的战略地位。她位于近东各国的中心和古代的交通要冲。其独特的位置为以色列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南面是埃及,东北是亚述和巴比伦,北面是叙利亚人。海边是非利士人,再北边是腓尼基人。东边有摩押人和亚扪人,南面有以东人。

神把祂的子民安置在“在列邦之中”,是要他们成为布道的中心,把认识真神的知识传遍全世界。祂希望以色列民族能证明真宗教对于一切假宗教的优越性。以色列的经历和繁荣要吸引所有的国家来寻求以色列的神。

这个教训也是给我们的。作为基督徒,神让我们成为邻里的灯光。祂希望我们也能表现出基督教的优越性。祂要让我们使自己的宗教富有魅力,能吸引别人来追求。

5~17作为蒙神祝福的国家,也作为救赎史的中心国家,犹大理当遵守神的律例。但是,他们却忘了自己的使命,反而犯了比外邦人更加邪恶的罪。这就惹动了神的震怒,如今已无法挽回。神的百姓理应去爱神,传讲神的律例,当他们堕落的时候神所降的惩戒和审判远远超过神对不信之人的审判。以西结在本文所要力言的也正是这一点。因此,今天的圣徒当竭尽全力地使自己的生活与作为神儿女的身份相称,且要努力传讲福音。若不如此,神必对我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

5-17 宣告耶京的覆灭:这段宣告粗略地解释象征性动作的真正内涵;整段明显地根据的咒语,指出耶和华违约之民的惩罚。

】「她行恶,违背我的典章,过于列国;干犯我的律例,过于四围的列邦。因为她弃掉我的典章。至于我的律例,她并没有遵行。」

以色列人行恶,甚至过于列国,因为他们有律法可以遵循,当他们故意干犯,罪就更大了。神并未将律法赐给列邦。他们弃掉神的律法,几乎与所提说的,他们必受咒诅,被掳至外邦。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犹大违背了神的律例,沉溺于不敬虔的生活(8:17,14:3)。他们堕落并非因他们无知而不认识神的心意,乃是因他们虽然认识神的旨意,却心存骄傲而随从了自己的私欲。神厌恶和降卑骄傲之人,圣徒当铭记在神面前骄傲导致人走向灭亡,18:21)。

她行恶,违背我的典章。悖逆是一种故意的行为,是有预谋的。

过于列国。就是以色列人得罪了更大的亮光。神审判人,是根据他们已经拥有或如果追求就可能拥有的亮光和机会。今日神教会的信徒拥有历代所累积的亮光。神对他们的要求高过以前任何世代的人。如果他们像以色列人那样拒绝和悖逆,他们犯罪的性质就更加严重了。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你们纷争过于四围的列国,也不遵行我的律例,不谨守我的典章,并以遵从四围列国的恶规尚不满意。」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在本书有二十四次出现。「所以」好似说:根据先前的实况,必有现在的后果。

「纷争」一词似嫌模糊,可能为的「喧嚷」(hama 与此处 h#mon 相似 ),是否「分争」指以色列过分嚣张狂妄?在七十士译本作为「荣华」,拉丁通俗文作「卓越」,犹太解经家(Kimhi )译作「繁荣」,都是极为合理的解释。

以色列显然模仿外邦的恶规,必指他们崇尚偶像与异教的习俗。他们完全失去神选民的地位,完全忘却见证的责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外邦事奉的神是假神,虚妄而没有崇拜的价值,而以色列虽然服侍真神耶和华,却做不敬虔的事,他们不但没有履行领受律法之人的义务,也没有改变列邦,反而比他们更堕落(16:49-51)。这不禁令我们想起耶稣“你们是世上的盐”的教训。我们当铭记,失味的盐只会被人践踏,遭受污辱和蔑视。故此,我们应当作有咸味的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可或缺的存在

纷争。该动词原义不确定。根据一些权威人士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你们悖逆[神],超过周围的国家”。

尚不满意。一些希伯来文本里省略了“不”字。那样的话,意思就完全清楚了。如果保留“不”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色列所做的,还不及其他国家,因为他们至少忠于自己所敬拜的神,以色列却悖逆了她的神。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与你反对,必在列国的眼前,在你中间,施行审判。」

「看哪,我与你反对」。在耶利米书也出现数次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我: 此常见于神宣告审判的时候,表明:①审判者是神(8-11-13节 );②神要坚定而明确地报应罪。巴比伦是神审判犹大的工具。神借着外邦而审判选民,并非因他们公义,乃是为了恢复自己被玷污的名字和被损伤的荣耀

】「并且因你一切可憎的事,我要在你中间行我所未曾行的,以后我也不再照着行。」

「可憎的事」是申命记中专指拜偶像的事。最清楚的说明在,敬拜别神就是行可憎恶的事。在再经提说。

神要在以色列中,行祂所未曾行的,神的审判是空前的。以后也不再照着行,这也是绝后的。可见被掳的事是神对祂的选民最重的刑罚。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不清楚迫近的灾难是与什么比较,也不知是否指过去洪水或所多玛毁灭这样的灾难。但这两次灾难都不能代表第10节所预言如此悲惨的死亡。以色列显然曾比其他国家获得更好的机会和特权,所以他们犯罪的惩罚比神过去或将来降给其他任何国家的都要更加严厉和醒目。

9~10本文说明了神借着巴比伦的侵略所施行审判的程度:①父亲要吃儿子:昔日,当撒玛利亚被亚兰王所围攻的时候,亦发生过这种悲剧。②余民将分散在各处:幸存的犹大百姓都像风前的糠秕一样,毫无指望地被分散在各处。这表明,神是公义的神,即便是自己的选民,一旦犯了罪就断不会容忍

】「在你中间父亲要吃儿子,儿子要吃父亲。我必向你施行审判,我必将你所剩下的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 )。”」

在饥荒中竟然吃众人的肉,是所列出的咒诅。这些都是破坏圣约者必有的刑罚。。在有实例。

你剩下的分散四方,那是已经提及的。这些余民仍将再遭受分散,如风将他们吹散,被掳至外邦,在列国中间抛来抛去,漂泊中没有定居。这是在以色列民族中可见证的事,也是成为教会的鉴戒,因为历史的功课实在太严峻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种人吃人的情况也在中提及。

摩西和后来的耶利米都曾预言这种可怕的报应。这个预言无情地应验在亚兰人围困撒玛利亚,迦勒底人围攻耶路撒冷和以及罗马人最后围困耶路撒冷(约瑟弗斯《战争史》vi.3.4 )之时。摩西也预言过“分散在万民中”

人吃人】

食物短缺是有墙城市被长期围攻的可怕结果之一。情况有时严重到居民采取吃人手段的地步。例如亚述年表记载了巴比伦城于主前六五○至六四八年被亚述巴尼帕围攻的情形,又描述濒临饥馑的人被逼以人为食的状况。美索不达米亚好几个条约,都有咒诅叛盟者吃自己家人或百姓的条款(如亚述尼拉里五世与阿尔帕德王玛蒂伊鲁〔Mati'ilu〕所立的条约 )。圣经中这一类的咒诅可见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因你用一切可憎的物、可厌的事玷污了我的圣所,故此,我定要使你人数减少,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

「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原意为「我活着」,只凭我的存活。这是起誓的形式,可比较。这里有耶和华宣告的话。「说」字原意为「低语」(N#um ),在耶利米书与以西结书用得最多。在以西结书用了十四次,每次都有「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可见这是十分重要的言词。

「我眼必不顾惜」。神对以色列仍有极深厚的感情,祂实在舍不得让以色列受苦。祂对待他们,不是凭律法的公义,而是凭祂无限的爱。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使你人数减少」

:或作「离开你」。

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这种严肃的誓言在《以西结书》中共出现十四次。

玷污了我的圣所。详见结8章。

减少。一些希伯来语文稿和古版为“切除”或“打碎”。

11~12耶路撒冷的存留与灭亡取决于百姓与神是否恢复了正确的关系。但是他们淫乱、事奉可憎的偶像<,偶像论>,亵渎了本当单单献给神的敬拜,玷污了圣所(23:39,。因此,疾病、饥荒和战争将会彻底摧毁耶路撒冷。圣徒当深深地认识到用心灵和诚实所献的礼拜是何等重要,从而竭尽全力地营造神所喜悦的生活

】「你的民三分之一必遭瘟疫而死,在你中间必因饥荒消灭;三分之一必在你四围倒在刀下;我必将三分之一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 ),并要拔刀追赶他们。」

在第二节指三分之一用火焚烧,不是他们被火活活烧死,本节说明是象征瘟疫与饥荒,是受战火所害。这是起所提出的咒诅。

另两种三分之一的人所遭的灾就十分明显了,因为那些不倒在刀下的,必被掳至外邦,如被风吹散的碎?一般,分散在四方。这是一幅十分凄惨的败亡之图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瘟疫」

、「饥荒」:都是战争所致,前者来自遍地的死尸;后者是因为被敌围困。

现在开始解释本章前面部份的象征性情节。火(第2节 )代表饥荒和瘟疫。

】「我要这样成就怒中所定的,我向他们发的忿怒止息了,自己就得着安慰;我在他们身上成就怒中所定的,那时,他们就知道我耶和华所说的是出于热心。」

本节三次提起神的怒气,表明神的忿怒已到极点。神的怒气(qin~a )是祂的激情,从婚姻关系中而有的忌恨,如怀疑妻子不贞,发现她不忠于丈夫。在十诫中,神是忌邪的神,如,非尼哈使神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消了,因他在他们中间,以神的忌邪为心。本节最后说神是出于热心。这热心仍是忿恨或忿怒的涵义。另外两个字在本节表明忿怒(~aph-h]ema ),也是同义。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就得着安慰」:指神因着惩罚以色列,报复他们的不忠,心里的忿怒得到平息,便感到好像满足了一般。「热心」:或作「忌邪」,指圣洁的神不能容忍人任意行恶干犯。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就得着安慰」

:指神因着惩罚以色列,报复他们的不忠,心里的忿怒得到平息,便感到好像满足了一般。

「热心」:或作「忌邪」,指圣洁的神不能容忍人任意行恶干犯祂。

自己就得着安慰(nacham )。原意为“用力呼吸”,“喘息”,“叹息”“呻吟”。其阿拉伯语的对应词意思是“气喘吁吁”。我们难以想象神会在执行如此严酷的惩罚中得到安慰。以西结自己后宣称:“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以赛亚把毁灭说成是“奇异的事”。何西阿描写了神在被迫进行惩罚时的心情:“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阿,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基于上述思考,把nacham 理解为在必要的惩罚之后的悲叹较为自然,因为原定的计划竟致这样的结果。

】「并且我必使你在四围的列国中,在经过的众人眼前,成了荒凉和羞辱。」

过路的人看见耶路撒冷的荒凉必惊讶不已,也在耶利米书中描述。以色列人公然受羞辱,是十分难堪的事。这圣城原是神安置在列邦中间(5节 ),有尊荣。现在却受极大的羞辱。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参利26-31-33。

比起昔日的华丽,因审判而遭到破坏变成荒场的耶路撒冷过于凄凉,以致于受到外邦人的嘲弄和讥笑。犹大本应遵守神的律法并向列邦传讲神的律法,却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而专门事奉可憎的偶像,这就是悲惨的灾难临到他们的根本原因。

】「这样,我必以怒气和忿怒,并烈怒的责备,向你施行审判。那时,你就在四围的列国中成为羞辱、讥刺、警戒、惊骇。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在四围的列国中,以色列的尊荣变成羞辱。羞辱与讥刺成对,警戒与惊骇成对,四个用词,成为两对,是耶利米书中的形式。

「责备」一词有管教的涵义。这是烈怒的管教,这管教也是爱的动机。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耶路撒冷要成为神教育人类的实例。她的战略位置使她成为许多国家注意的对象。如今她的灾难,以及对于她宗教真正性质的不利反应,也广为人知了。

】「那时,我要将灭人、使人饥荒的恶箭,就是射去灭人的,射在你们身上,并要加增你们的饥荒,断绝你们所倚靠的粮食,」

饥荒在申命记,也称为神的箭。在利未记所降的灾。可见饥荒是律法所发的咒诅,临到以色列人。

神的箭除申命记三十二章外,尚在。这些未必都指饥荒,面对一切的灾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恶箭」

:指伤人或带来毁灭的箭。

16和17节概括了耶路撒冷的悲剧。在其他地方用箭象征神的惩罚,64:7)。用恶兽和其他毁灭性灾难代表对犹太人的惩罚。狮子和熊等野兽会在无人居住之地繁衍。“流血”无疑指暴力下的死亡。

16~17神的审判,将使城邑缺乏食粮,战争又夺去年轻人的生命,因此出现很多孤儿和寡妇。现今的许多圣徒也常常因着拒绝牧人“你要回转”的声音而固执己见,最终被神所击打,9:13,。因此,我们每天都要以“不顺服是毁灭,顺服是胜利”的信仰面对生活

】「又要使饥荒和恶兽到你那里,叫你丧子,瘟疫和流血的事也必盛行在你那里,我也要使刀剑临到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这里仍应引述申命记及利未记。饥荒与恶兽并提,是否都是指?人在恐惧无助的状况之下?流血或因恶兽的加害,或因战争的凶杀。瘟疫杀人性命似乎也与刀剑一样迅速与残忍。丧子就完全丧失以色列民族后续的生命,这样就元气大伤,无法再振作起来。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饥荒和恶兽】

这两种惩罚的惟一关联,只是两者都是神明可降的典型惩罚之一(本节后来提到的瘟疫和流血是另外两样 )。早至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加墨斯史诗》,神祇伊亚已经责备恩里勒神,因为他不派狮子蹂躏人间,反而使用洪水这么戏剧性的办法。除了野兽以外,神明更使用疾病、旱灾、饥荒来削减人类的数目。狮、狼在遍地游行,是亚述时代凶兆所带来的常见威胁。同样,被野兽所残害也是违犯条约的咒诅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5章 )】

1试将以西结书5章与利未记26章(特别是14节以后 )作一比较。从中你能否更多了解神的性情及对子民的要求?

2试将5:5-8与;等经文作一比较。从这些经文中你是否可以找到一些相同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今日的基督徒有什么提示。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榜样与责任】

「我曾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列国都在她的四围。」

站在最显目地位的人,常常有经不起注视的危险。一般人算不得甚么大不了的缺失,落在领袖身上,就成为大问题。没有人去太计较石头的瑕疵,但白圭有玷,谁愿意放过不管?
神拣选以色列,要他作列国之首,把他放在列邦的中间,仿佛是得意的杰作,陈列给世人看他的好榜样。因此,传律法给他们,特别引导,眷顾,更拣选耶路撒冷,作为祂立名的居所,这是何等的荣耀。可惜,以色列没有荣耀主的名,反倒使祂的名在外邦中受了羞辱,因此要受主的审判。

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就是耶路撒冷。我曾将她安置在列邦之中,列国都在她的四围。她行恶,违背我的典章过于列国,干犯我的律例过于四围的列邦…看哪,我与你反对,必在列国的眼前,在你中间施行审判。”

按照律法:以色列的男子要蓄须发,作为他们的荣耀,不能剃除。至于归神为圣的祭司,在民中为首,更是应该谨守。以西结身为祭司,神竟然叫他剃荣耀的须发,表明悲哀的象征。同样的,以色列人本该是神的荣耀,但他们犯罪,是何等悲哀的事。
剃下的须发,神要以西结用天平平分。天平是表明神公义的审判:三分之一在受围困的城中遭饥荒,瘟疫而死;三分之一死于保卫城的战争;三分之一在逃散被掳中灭亡。只有少数包在衣襟里面的,是蒙保守的余民。这些是蒙神恩典的,如经上所记:“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祂的话,叫祂的话都成全,速速的完结。”神有完全的主权,祂如何的命定,我们不能知道,也无从反对。
在这可怕的表征中,我们看到神审判的严厉;但祂在严厉中,仍然有恩慈:祂保守的一部分,保守得非常稳妥,绝不会失去,这是祂儿女的安慰:神拯救的角,要从余民中兴起。
以色列人的失足,从恩典中坠落:从列国中间的荣耀,沦为分散列邦中,遭迫害,受藐视,成为外邦蒙恩典的机会,信从基督,除去污秽,作真以色列人,就是祂荣耀的教会。圣徒应当常存感恩的心,遵行祂的旨意,“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 于中旻《以西结书笺记》

】「我要在你中间行我所未曾行的。」

那些人原有福分与机会得着神的恩惠,他们却拒绝,得罪神,这是可怕的事。他们的刑罚要比从来不认识神的更重大。仆人知道主人的心意而不遵行,应多受鞭打,迦百农被升至高天,所以必降卑至阴间,天使长堕落,只有下到地狱。

神的儿女像以色列一般,在列国之中,要为纯正的宗教作见证。但是假若他悖逆神的审判,行恶不归正,他所受的管教必然与他先前的特权成为比例。神对自己的百姓的罪,不会从轻发落。如果祂不施以重刑,就被人批评为偏心了。在「学效基督」一书中说:「不要看自己比别人强,恐怕在神的眼中,你比别人差得多,因为神是鉴察人心的。」

我们要省察自己的心,看自己有否拒绝神的审判,拒绝遵祂的旨意行,沾污祂的圣所。在白的背景有一下点点,比黑的背景上大点更显著。祂的孩子稍有一点不宜,天上的父必不轻忽,重重管教。一个学生越趋向完善,教师的管束必更严厉。你若不大会结果,祂就不会那么修剪。你要在祂大能的手下谦卑,到了时候,必使你升高。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