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vi. 押沙龙的挫败与死亡
1~4.战争如今已经是一触即发了,大卫检阅部队,将它分成三队,每队由一位元帅统领;约押与兄弟亚比筛,并迦特人乙太共同指挥(参:,但结果证实约押还是跟从前一样独立而性急(9~16节)。大卫有意领军出战,但将士都不同意,他们的理由与亚希多弗的一致,大卫是敌军针对的目标,所以应该留在后方,从城里提供支援。当将士成群结队地开往战场,王在城门那里检阅他们。 5.最大的着重点落在王最后所下的命令上,不仅三个元帅听见了,连所有的兵都听见了: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或者就像我们可能会说的:「让我放心,别对我的孩子押沙龙太严厉。」王认为军队当然会获胜,但却不能忍受儿子可能会死这念头。综观大卫经历的一切,旁观之人很容易责怪他对背逆的儿子太过宽容了,但父亲仍然渴望能够与悔改的押沙龙和好。 6~8.这段文字简洁地描述陆续发生之战事,分成两个部分:6~7a节描绘跟随大卫之人攻打押沙龙军队的进展,以及后者被大卫的部队打败的情形,但中间部分却出现了显著的细节:在以法莲树林里交战。我们从这节经文可以得知,当时基列地遍布着树林。大卫安排在这地形上交战,在这种情形下,士兵个别的经验与勇气,要比军队的总数更重要。7b~8节则着重在多人丧命的情形,中间的子句「战事在那里蔓延到全地带」(吕译、思高、现中、RSV)解释了多树地形对战事的影响,方向感全都失去了,所以战士漫无目标地流荡,因而迷失。「外约但的地形借着当地居民王的三个朋友为饥饿的大卫和跟随之人提供了食物及下);却吞噬了押沙龙的支持者,以饥饿胜过刀剑。」245事实上,整个大自然都同心协力促成王的得胜与悖逆者的挫败,虽然后者有「所有以色列人」支持。 9.大自然扮演的角色还未充分述说。在这场捉迷藏式的战争里,押沙龙面对面地与大卫的几个仆人相遇,他们看见王的骡子跑开了,把骑在上面的押沙龙留在那里,他因头发被橡树枝绕住而悬挂起来(参:;。背叛者无助地挂在那里,所以战士无需与王的儿子作战,但他们也没有拯救他。大树虽然是没有生命的,却证实比骄傲的押沙龙更厉害。 10~11.目睹这情形的人中,有一个跑去把消息报告给约押,「看哪!」(RSV)我看见……,约押也用相同的字眼挖苦地回答他:「看哪!你看见了……」(RSV),但他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敌人杀了呢?约押打算赏钱和一条带子,是意味要晋升他(参:。 12~15.这个出身行伍之人坚拒受贿,是极为可敬的,甚至连一千舍客勒银子也不能引诱他杀害王的儿子,因为王已经清清楚楚地下了命令,是约押和其他人都听见的。这个普通士兵的可敬之处,也表现在他尊重与顺服王的命令;反向的,他的元帅却蔑视法律,刺透了押沙龙的心。根据那位元士兵的标准看来,这是叛逆(13节)。给约押拿兵器的十个少年人围绕押沙龙,「击打他」(吕译、RSV),将他杀死,所以就这样完成了叛逆的行动;但那士兵指出,倘若他作了同样的事,一定会被认为是犯了叛国罪,而约押一定不会为他辩护。这个人不怕说出内心的话。 约押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必须从他早几年带头讨好押沙龙的角度解释、21~22)。当时约押似乎认为,让押沙龙回来,在政治上是必要的,他流亡在外是不稳定的肇因,约押想要「使这事的事态有转圜」,吕译)。结果,其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没有多大改变。押沙龙与父亲从未真正复和过,所以才会有谋反背叛的结局。现在,饶过押沙龙的性命又能得到什么呢?在这场叛乱之后,王对他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吗?约押大概对于大卫放纵儿子感到不耐,认为趁着还有机会,退出这自大的年轻王子的性命才是最聪明的。根据约押的判断,这毕竟是对整个国家最有利的。天意有助于他,押沙龙的死退出了战争,防止了进一步的流血事件。 16~17.约押现在断然管理跟随大卫之人,将他们召回,阻止他们追赶那些支持押沙龙的兄弟。剩下的事就是就地将背叛者的尸体埋在树林里,只在坟墓上立起一大堆石头作记号,这种记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无法再辨认了,这是个可耻的下场。 18.押沙龙在相当短暂的有生之年,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为自己建立一座「纪念碑」(吕译、思高、现中、RSV),好在死后继续留名于世。他选择王谷,与他作王的抱负一致,但建立自己的纪念碑,却也是表明押沙龙害怕别无他法令人想念他。我没有儿子,与矛盾;大概在他三个儿子幼年时就失去他们了。一个从少时就大有希望的人,甚至连一般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目标都无法达成,未能借着后裔延续影响力;这节经文道出这悲哀。留有押沙龙名字的,就只是一块石头而已。246 四个充满悬疑的段落,展延了前线与王之间的距离;他正焦急地在玛哈念城门那里等候消息。 19~20.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是从耶路撒冷到约但河报信的那两个人之一,焦急地想要继续尽报信的职责,将他自认的好消息报与王知。约押却比较了解大卫,十分明白王所关切的就只有押沙龙发生了什么事,对他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21~23.为这缘故,约押挑选了一个外邦人报信。对此人而言,那只是一个职责而已,他的言语不会带有感情。但亚希玛斯可不是那么容易死心的。他热切地关心王的利益,相信大卫一定知道耶和华的手显在战事的结局上,他坚持要到王那里去;由于他的热心,他甚至跑得比前一个人更快。 24~27.场景又换到王这里了,他正焦急地等候消息。他坐在「两门内城门与外城门中间」(思高、RSV),那里有座位可供长老坐在高墙的阴影中开会。守望的人则是在角楼上将所能辨认的一切奏与王:有一个报信的独自带着消息而来(暗示好消息),但为什么又有一个呢?紧急而忧虑的王经过辨认后安心了:亚希玛斯是个好人,必是报好信息(希伯来: ṭôḇ ,「好」字是强调的)。约押本不想使王的幻想破灭。 28~30.平安了(希伯来: s ̌a ̄lôm ),撮述了亚希玛斯的资讯,他俯伏在王的面前,为着王的仇敌战败而称颂耶和华。王询问关于押沙龙的事,他装作不知道答案;他模糊的答复只有使大卫的焦虑益形强烈。 31~33.古示人将正式的消息带来给王,他客观但却亲切地传达它。他提及押沙龙与王的所有仇敌,却省略他的名字,并且避免使用「死亡」这个词;但他的意思很清楚,大卫悲不自禁,上到守卫室去,为要单独为儿子哀哭。如果大卫照着原先的意思领军出战(2节),而不是一直绕着自己的念头打转,可能可以避免情绪上的僵局,这僵局使他无法体会军队为了要获胜所忍受的一切。大卫若是想象可以同时挽救王位与儿子的性命,那就已经脱离现实了。他可能没有这样的幻想,但是当他想到儿子极大的潜力,里面涌出的爱却令他伤心欲碎,所以他的激情迸发出来了: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阿!我儿、我儿!这里还有另一点必须考虑的,就是大卫所犯的奸淫对家庭问题的影响。他本身难辞其咎,意识到这事实更添加他的痛苦。 弗克曼提醒我们注意发生在大卫身上的一个深邃改变,比较大卫撤离耶路撒冷时与听见战事消息得保王位时的分别。在橄榄山上,他虽然受到攻击,「在政治与情感上,却都是切合实际而且恰当的。他仍心智健全,维持本性」。但这父亲从未采取步骤矫正这野心勃勃而且被宠坏了的儿子,在却沉溺于自己的悲痛中,表达了情愿代替押沙龙死去的心愿。「它显露出大卫心灵中一个巨大而可怕的破洞,那里本该是充满自信的,应该是具有健全的自尊的。」247换句话说,即使考虑到慈爱的父亲经历丧子之恸时的一切感受,大卫的行为仍然有不健全的一面。他不再能够面对现实,以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来逃避,造成他充满了负面的感觉,封死了任何向前的途径。约押必须帮助王去克服的,正是这障碍。【】「大卫数点跟随他的人,立千夫长、百夫长率领他们。」
“数点”。即数算和召集。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准备作战,把军队分成三队,由约押、亚比筛和以太分别统领。他们不要大卫亲自出战(3节 ),大卫则要求他们别伤害押沙龙的性命(5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大卫重新编制自己手下的勇猛的军士(15:18)和志愿军(17:27),构筑了有组织,有效率的体系。内容如下:①把握能参战的百姓数目(军事数点是把握敌军的势力-构想作战计划的基础 );②任命百夫长和千夫长,指挥系统的确立起凝聚力量的作用,能够有效率地作战;③把全军分为三队,各自由约押,亚比筛,以太率领。大卫如此安排是为了对约押和亚比筛的狡猾产生不满的士兵(3:27-30)或,对外邦人支援军的(“朔比”等援军也许合在大卫的军队 )照顾,为了不使他扪感到孤立而参加战斗。这是今日天天进行属灵战争的教会有必要深思的措施。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军队编制】
【】将军兵分为三队,每队各以一千人或一百人的单位组成,是以色列典型的军队编制,,。马里文献等美索不达米亚史料,提到各种军阶地位的军官,指挥不同的军事队伍。除了一般编制的军队以外,这些文献亦有论及专事伏击侦察的轻武装特种部队,和专门负责保护司令或君王的卫兵。──《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拟订镇压叛乱的计划: 得到神的安慰和爱之后(17:27-29),大卫开始预备镇压叛军的对策。他作为信仰神的人,应该从失意和挫折中出来。大卫重新得到了力量,象战场上的英雄一样(8章 ),整理了散乱的全局,拟订细致的作战计划,进行对抗叛军的一切准备。对信徒来说,即使有瞬间的挫折,却不能永远地挫折下去。因为神给仰望他的人加力量和智慧,18:1-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押沙龙军大败,大卫亲自点阅军队,以三队出击迎敌。他本来打算亲自率兵出战,但被部下拦阻,终留在城内指挥支援。另一方面大卫仍爱悖逆的押沙龙,嘱咐将领不要杀他。大卫军队熟悉地势,利用嶙峋的山地和密林使押沙军溃败。
——《串珠圣经注释》
押沙龙军大败:大卫亲自点阅军队,以三队出击迎敌。他本来打算亲自率兵出战,但被部下拦阻,终留在城内指挥支援。另一方面大卫仍爱悖逆的押沙龙,嘱咐将领不要杀他。大卫军队熟悉地势,利用嶙峋的山地和密林使押沙军溃败。
――《串珠圣经注释》
【】
押沙龙之死和镇压叛乱: 叛乱的热潮因押沙龙之死而告一段落。神坚持对破坏律法和国家及家庭秩序的押沙龙降下已预备的灾祸(17:14)。象这样神对恶人的审判意味着神对义人的保护。虽然大卫因自己的过犯(11节 )自取神的愤怒,但通过悔改重新确立了与神正确的关系(诗51 )。对此神虽惩治他的罪,但从恶人手中保存他的生命(12:13)。信实地履行神与大卫立约的应许(7:8-16)神的意志和恩典(23:5)。神的这种恩典也是今日我们从罪恶中得救,走天路的目的,2:)。押沙龙叛乱时间虽然已结束,但大卫却留下了儿子死亡的无法挽回的伤痕(33节 )。最终,大卫因自己的罪不得不面临失去三个子女的悲惨的命运 (14-15节 12:18,13:28-2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打发军兵出战,分为三队:一队在约押手下,一队在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兄弟亚比筛手下,一队在迦特人以太手下。大卫对军兵说:“我必与你们一同出战。”」
● 18:2 意思是「三分之一在约押、三分之一在亚比筛、三分之一在以太手下」。
●「出战」:原文是「出去、出去」,大卫强调自己要一起出征。
――《蔡哲民查经资料》
【】
一同出战……不可出战: 领导者不顾自己的安危,率先做榜样,百姓担心领导者的安危过于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上大卫的军队已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互相为对方着想,不怕牺牲的团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能经受得住。教会绝对需要这种联合。如同我们的牧长耶稣基督为我们牺牲一样,我们也应为了他的荣耀,不惜生命去事奉他,,。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军兵却说:“你不可出战。若是我们逃跑,敌人必不介意;我们阵亡一半,敌人也不介意。因为你一人强似我们万人,你不如在城里预备帮助我们。”」
「你一人强似我们万人」:表示大卫王的重要。
――《串珠圣经注释》
【】
◎ 18:3-4 其实军队很清楚知道敌军的主要目标是大卫,而且大卫当时已经年老,又爱护敌军首领押沙龙,一起出战反而造成累赘。但是大卫同生共死的决心应该清楚的传递到军队心中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
【】「王向他们说:“你们以为怎样好,我就怎样行。”于是王站在城门旁,军兵或百或千地挨次出去了。」
【】「王嘱咐约押、亚比筛、以太说:“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王为押沙龙嘱咐众将的话,兵都听见了。」
●「嘱咐」:「命令」、「下令」。
●「宽待」:「温顺」、「柔和地」。
◎「王为押沙龙嘱咐众将的话,兵都听见了」:显然大卫是故意讲很大声,让所有的军队都听见。虽说是「吩咐将领」,事实上是「吩咐全军」。
――《蔡哲民查经资料》
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 从这句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卫已经饶恕押沙龙。儿子对父亲的生命虎视耽耽(17:2-4),父亲则只愿儿子的安宁。使我们联想,人类亵渎神,最终把神的儿子钉死在十字架上,神却包容所有一切,甘愿赐给人类生命和平安。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兵就出到田野迎着以色列人,在以法莲树林里交战。」
●「兵」:「百姓」、「国民」。
●「以法莲树林」:「以法莲森林」,此处应该是在约旦河东,以法莲的地业应该在约旦河西,不过可能也有少数以法莲人移居到约旦河东。显然当时的约旦河东岸还长满树林。
――《蔡哲民查经资料》
「以法莲树林」最可能是这战场的地点,是外约但的玛哈念一带。这理解符合押沙龙上门挑战大卫,而非大卫渡过约但河进攻以色列的描述。这「树林」的浓密程度颇有争议。开垦和侵蚀已经使雅博河以南地带面目全非。本节的字眼可指仅有疏落小林的崎岖山地,也可以是指真正的森林。树林冠以「以法莲」一名颇不寻常,因为以法莲属地全在约但河西。但这支派可能在此得到了一些地业,也可能有人在此定居(见士十二 )。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战役在约但河东、雅博河以北那危险的以法莲森林进行。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押沙龙大败,损兵折将达二万人。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神对破坏律法,悖逆的叛乱军施行公义的审判。“以法莲树林”如同神埋设的陷阱,夺走了押沙龙手下两万名士兵的性命。这树林里面有许多自然障碍物(池、荆棘、坑 )死亡的人数多于与对方争斗受的损失(8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以色列人败在大卫的仆人面前。那日阵亡的甚多,共有二万人。」
●「二万人」:原文是「二十千」,因为「千」是一个军队单位,所以实际的人数应该没有那么多(不过也不可能太少 )。
――《蔡哲民查经资料》
【】「因为在那里四面打仗,死于树林的,比死于刀剑的更多。」
●「因为在那里四面打仗」:原文是「战争蔓延到全地面」。
◎这次的战役,应该是大卫王透过选定战场(反正押沙龙的军队要追杀他 ),让人数众多的以色列军队无法集合成阵式作战,而熟悉游击战的大卫军队透过险峻的地形发挥独立作战的能力,因而获胜。
――《蔡哲民查经资料》
「死于树林的比死于刀剑的更多」旧约说到土地吞吃人时(如本节的树林 ),是指对人构成生命危险的严峻荒凉环境。由于挑选战场的是大卫王而非押沙龙,他的军队能够尽可能利用崎岖环境和嶙峋密林的地利,是不难想见的事。埋伏,诱敌进入沟壑或干河峡谷的佯攻,都可能是他们使用的游击战术。迷失路途、方向不辨的孤军,只能任人宰割。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由于地势崎岖,士兵在森林里追赶所造成的死伤,比在战役中更多。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树林”指乱树丛生,枝叶缠结的林子,遍地峋嶙怪石,险巇岩穴,大半为树丛所蔽。押沙龙自己和他的军队可能缺乏在这种地形中作战的经验,死伤累累,而自己也给悬在树枝上。昔日傲人的秀美长发,如今反受其累(9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死于树林...... 更多」:败军不谙当地形势,许多士兵在逃走时困死在树林中。
――《串珠圣经注释》
【】「押沙龙偶然遇见大卫的仆人。押沙龙骑着骡子,从大橡树密枝底下经过,他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就悬挂起来,所骑的骡子便离他去了。」
●「骑着骡子」:骡子是王家的坐骑 13:29 。
◎有些人提及押沙龙骑骡子经过树林,荣美的头抬太高了,所以被挂住,导致骡子(王位 )跑了,他被挂住。骄傲导致失去王位。这样的说法当然有点穿凿的嫌疑,不过颇有意思。
●「他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原文仅是「头被树挂住」。当然,也可能是头发被缠住导致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绕住”。紧紧地缠绕。押沙龙头发被树枝缠绕的传说来自约瑟夫(犹太古史7.10.2 ),而从看来,这说法是合理的。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的仆人」:即大卫的军兵。
――《串珠圣经注释》
【押沙龙的危境】
经文不是如一般人所料,说押沙龙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和合本 ),而是说他的头夹在树上。这情景充斥了象征意味:御骡(王者当骑的牲口 )弃自称为王者而去,让他挂在树上──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押沙龙之死: 押沙龙因着一直作为自己引以为荣,被许多人所注目的“头发”(14:25-26),招来悲剧性结局。长发是导致他死亡的因素。象这样,人的名誉是虚无的,,神使恶人的骄傲反成为他的羞耻和绝望(眷顾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有个人看见,就告诉约押说:“我看见押沙龙挂在橡树上了。”」
【】「约押对报信的人说:“你既看见他,为什么不将他打死落在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赏你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
●「打死」:原文只是「打击」、「击杀」。
●「十舍客勒银子」:原文没有「舍客勒」,只是「十个银子」。
●「带子」:「腰带」。
●「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是指佣兵一年薪水的奖金,加上特殊的衣饰。
――《蔡哲民查经资料》
「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一年薪水的红利,加上独特的衣饰,反映押沙龙之死对约押具有何等大的战略价值。吉加墨斯的战衣包括佩带短剑用的带子,和某种的肩带或腰带。但尽管新国际本译作「战士的带子」,本节的字眼(阴性 )却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用作形容军装的腰带(通常用阳性形式 )。用这字描述女子的腰带,所指的可能是特殊场合穿用的绶带。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我就赏你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或作:我要让你作委任官员。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一条带子」:大概指可作装饰的精致带子。
――《串珠圣经注释》
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 是对立功者奖赏。这里的“十舍客勒银子”是爱和恩典的标志,或者是不变的立约的象征。“带子”中绣上华丽的图案,位于服饰的最中央,“带子”显示人的身份和名誉。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那人对约押说:“我就是得你一千舍客勒银子,我也不敢伸手害王的儿子,因为我们听见王嘱咐你和亚比筛并以太说:‘你们要谨慎,不可害那少年人押沙龙。’」
【】「我若妄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与我为敌。原来无论何事,都瞒不过王。”」
●「妄为害了他的性命」:应该是「欺骗了我的良心」或「危害了我的生命」,原文中「生命」或「良心」是「我的」,不是「押沙龙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与我为敌: 报告押沙龙状况的士兵清楚约押狡猾而利己的性格。遵守王命为宝贵的士兵拒绝约押的赏赐,反而力图纠正约押错误的想法。由于他追求的是“真实”,因此能够脱离约押伪善的计谋。对圣徒来说,对抗不义势力最强有力的武器是在神面前的真实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约押说:“我不能与你留连。”约押手拿三杆短枪,趁押沙龙在橡树上还活着,就刺透他的心。」
●「与你留连」:「在你面前这样等候」。
●「短枪」:指「棍棒」、「杖」、「箭杆」。
●「刺透」:「刺」、「插入」、「击」。
◎一般认为约押拿木棍打押沙龙,仅是让他受重伤掉下来,他的十个随从才一起杀了押沙龙。至于约押为何不用刀枪?恐怕他也怕大卫查出自己杀了押沙龙,用木棍就比较像是押沙龙自己死于树丛。
――《蔡哲民查经资料》
「短枪」约押所用的「短枪」在别的地方,一贯是指用来打人的棍棒。动词通常是打击的意思。「心」字不一定指内脏,也可以用指胸口或上腹部。约押若想刺戳押沙龙,他大概会使用刀剑或枪矛。反之,约押的用意似乎是用棒子重击他的躯体,把他从树上打下来。由于这样猛打一根棒子可能会打断,约押用上了三根。押沙龙一下地(大概已经不省人事 ),约押十个助手便连手把他了结。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我不能与你留连」:又可作「你不用办理此事了」。
――《串珠圣经注释》
【】
把押沙龙杀死,是违抗大卫王明确的命令(5节 )。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正如耶和华所说的:如同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杀害暗嫩的(13:28-29)押沙龙以类似的方式死去。尽管约押和他的心腹所行的事是违反王命的行为,但神把律法的破坏者,人格的破坏者押沙龙交在约押手中,执行了公义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给约押拿兵器的十个少年人围绕押沙龙,将他杀死。」
【拿兵器的人】军队中的司令和军官都有拿兵器者随行(见《埃利奥特》的例证 )。这些可靠的副手在打仗时作为贴身护卫,司令若失落或打断兵器,就给他另一个。这些人显然还兼任「朋友」和顾问,。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约押吹角,拦阻众人,他们就回来,不再追赶以色列人。」
「吹角」古代近东所有军队在准备上阵之前,必然向全军公布进攻和撤退的指定信号。号角和徒步的传令兵可能是调动军队的惟一方法。此外,角声又可用作召集军队作战,和仿如马里文献的烽火一般,作为警报信号。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叛党首领押沙龙一死,叛乱便平息,毋须追击败兵。
――《串珠圣经注释》
【】
约押对以色列内乱的元凶进行公开的处刑。约押按照治理顽硬悖逆之子的律法,用石头结束他的生命,作了石碓。这石碓警告以色列人。这样,对律法破坏者留下的只有虚无和羞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他们将押沙龙丢在林中一个大坑里,上头堆起一大堆石头。以色列众人都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 18:17 应该是一种羞辱的埋葬方法 书 7:26 8:29 ,至少押沙龙没有埋入祖坟中。约押也知道押沙龙一死,以色列人就会回归大卫统治,所以他立刻就停止战争的进行。
――《蔡哲民查经资料》
把押沙龙的尸体丢入坑中,堆上石头,可能表示纪念,更可能是表示憎恶,。15节反映以色列人不齿押沙龙的所为。这个石堆和押沙龙生前为自己留名在王谷立的石柱适成对照。
王谷或在耶京近廓。押沙龙有三子一女。三子可能早夭,其女他玛所生之女玛迦,嫁给罗波安王,。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埋葬习俗】
亚述文献记载叛乱者的尸首经常插杆示众,并且不予埋葬,作为惩罚。以色列的领袖也有实行「示众」,敌对五王的处决 ),但不会将尸身无限期悬挂。因此,即使是可诅可咒的人,也可以葬在石堆之下──但不可与亚述君王荣誉的丘坟混为一谈。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石头”掷向押沙龙的坟墓,显出了押沙龙是多么被人厌恶。今天立在耶路撒冷以东之汲沦谷的押沙龙柱,并不是第18节所提到的柱子,虽然该柱子也位于相同的地点。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押沙龙是否确实被葬在汲沦谷的押沙龙墓里面呢?】
根据撒母耳记十八章的记载,约押发觉押沙龙的头发被橡树枝缠绕着,被悬挂起来,于是约押用短枪刺透押沙龙的心。第十七节记载,「他们将押沙龙丢在林中一个大坑里,上头堆起一大堆石头。」经文提及的「林」,就是所谓「以法莲林」,这个树林显然低于基列地(这地方位于约但河束岸 而以法莲支派的地业则位于约但河西岸 )。当众人取下押沙龙的尸身,立刻以一种极不荣耀的方式把他埋葬在一个深坑里,那时候,大卫甚至未闻押沙龙的死讯。
至于在汲沦谷的所谓「押沙龙坟」,我们可以在找到它的背景,经文指出,所谓「押沙龙坟」,其实是一条石柱(massebet )。这是押沙龙在汲沦谷中立起的石柱,为没有儿子为他留名而作出补偿。「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即撒母耳记下写成的时候 约主前七五O年 )。但这石柱至多只是一个纪念碑或衣冠冢,绝不是埋葬押沙龙的真正地方。押沙龙的尸身被葬于约但河东岸基列地的树林中,而那条石柱则立于约但河西岸。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押沙龙活着的时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说:“我没有儿子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
●「立了」:原文跟 18:17 「堆起」相同。
●「王谷」:又名「沙微谷」 创 14:17 位于欣嫩子谷与汲沦溪的交会处。
●「没有儿子」: 14:27 说押沙龙有三个儿子,可能这些儿子都早死。所以此处才会说他没有儿子。
――《蔡哲民查经资料》
押沙龙因无后嗣,立柱留名一事,见14:27注。
「王谷」:地点不详,传说即耶路撒冷城东的汲沦谷。
――《串珠圣经注释》
没有儿子为我留名: 押沙龙曾有三男一女(14:27)。但是神把自己祝福人的象征—子女都早已从不义的押沙龙身边带走了。因此他没有能保存自己名字的任何希望。由于这些理由,押沙龙作为把自己的名誉传给后人的方法,立碑赞扬自己的功绩。但是他的碑换成石碓,他的荣耀沦落为羞辱。象这样,骄傲人的计划在神面前将彻底崩溃,。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纪念石柱】
乌加列史诗《阿赫特》(主前约1600年 )提到为子者的责任之一,是为祖先神明竖立石碑或石柱。没有儿子(在生? )的押沙龙,只有自己动手立柱。这事颇具讽刺性,因为他自己也不是葬于家冢。他自立的纪念碑成了失败生命的记号。今日位于西珥万村(Silwan 与耶路撒冷隔着汲沦溪谷遥遥相对 ),称为押沙龙墓的古墓,是很后期的建筑(希律时代 )。
「王谷」此地的确实位置不明,但很多时候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东面的汲沦溪谷,又或者是欣嫩子、泰路平(Tyropoeon )、汲沦溪三谷的交会点。又称之为沙微谷。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说:“容我跑去,将耶和华向仇敌给王报仇的信息报与王知。”」
●「亚希玛斯」:就是 17:15-22 拼命报信给大卫的祭司儿子之一。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本节至33节记两个报信人的事,生动说明传者的信息与受众(包括读者、听众与观众 )的关系。这两个人,一个是祭司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有报信的热心,也有传递信息的技巧(27节说他擅长跑步 他的跑法很出名 为大众所熟知 )。另一个为外邦人古示,跑的速度远不如亚希玛斯(23节 ),但他知道大卫所要的是什么。结果是亚希玛斯虽先到达,并未受到大卫的欢迎,因他不知道大卫关心的是什么。因此虽知押沙龙已死,却含糊其词(29节 )。古示人迟到,却说出了大卫急于想知道的消息(32节 )。
在传福音的事工中,传者须具备一定的训练和技巧,但更重要的是信息,懂得受众,才能把真理的福音传扬。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突出了祭司出身亚希玛斯的忠诚(15:35-36)。他为了比谁都先传达战胜的消息,发自内心的要求做传令。他洋溢着胜利的热忱。同时,亚希玛斯的行为当今福音(真理 )的传播有很大的启发:①传福音的人需要自愿的心灵和;②不怕难关,不知疲倦的推动力(19-22 ;③而且特殊的恩赐(23节 ;④及不歪曲福音的内容如实传达。 据本文中出现的内容来看,亚希玛斯虽有热情,却缺乏真实性(29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报信者】
【】古代近东的军队和政府官员习惯使用徒步传令兵。马里文献形容战场上部分的军队调动是由传令兵执行的。他们又负责传递外交公文,和代表团、商队抵达的消息。这些文献和圣经记载,都似乎表示传令兵有不同的军阶。有些人如马里文献中的苏哈隆(suh\arum ),是以精力和速度作为挑选条件的年轻人。此外,外交使团中又有一些负责传信的低级官吏(大概与身为祭司的亚希玛斯相当 )。重要任务可以交托给这些人传达。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传达镇压叛军消息: 叙述传达讨伐叛军消息的事。约押虽然把在以法莲树林的战斗推向胜利,但不敢传达给大卫。因为他杀死了押沙龙,无视大卫的托付。因此他没有接受自己最疼爱的亚希玛斯的申请,派 士兵为传令。(亚希玛斯再次要求恳求受任为传令 )。 约押认为根据传达的内容决定生死(1:14-16)。但约押的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大卫不是按照传达的内容,而是它的真实与否来待他们。约押个人的错误无论怎么美化都不能隐藏(13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闻耗哀恸不已,约押禁止亚希玛斯将争战获胜及押沙龙被杀的消息告诉大卫,另派一黑奴(「古示人」- 21 )报信; 可是亚希玛斯坚持回去报捷,但隐瞒押沙龙死讯。大卫终从黑奴口中获悉儿子噩讯,悲恸不已。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闻耗哀恸不已:约押禁止亚希玛斯将争战获胜及押沙龙被杀的消息告诉大卫,另派一黑奴(「古示人」- 21 )报信 ; 可是亚希玛斯坚持回去报捷,但隐瞒押沙龙死讯。大卫终从黑奴口中获悉儿子噩讯,悲恸不已。
――《串珠圣经注释》
【】「约押对他说:“你今日不可去报信,改日可以报信,因为今日王的儿子死了,所以你不可去报信。”」
约押禁止亚希玛斯报信,恐怕大卫闻耗会对亚希玛斯不利。
(参22 )――《串珠圣经注释》
【】「约押对古示人说:“你去将你所看见的告诉王。”古示人在约押面前下拜,就跑去了。」
●「古示人」:「古实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约押希望由那古示人奴隶向大卫报告这事件,惟恐大卫的反应过于猛烈。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又对约押说:“无论怎样,求你容我随着古示人跑去。”约押说:“我儿,你报这信息,既不得赏赐,何必要跑去呢?”」
◎其实约押还蛮喜欢亚希玛斯的, 18:22 称呼他为「我儿」,因此他知道大卫一定会很难过,就特别不希望亚希玛斯去报信。不过亚希玛斯似乎很执着于「传信息」的工作,所以还是跑去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希玛斯坚持亲自报信,希望婉转地告诉大卫押沙龙已死,免得他大受打击。
――《串珠圣经注释》
报这信息,既不得赏赐: 镇压叛乱是值得庆祝的消息,但不能掩盖失去儿子的悲伤之情。此时比谁都了解大卫性格的约押,可能在内心深处里担心因杀害押沙龙而受到惩罚。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他又说:“无论怎样,我要跑去。”约押说:“你跑去吧!”亚希玛斯就从平原往前跑,跑过古示人去了。」
「从平原往前跑 ...... 去了」:显然黑奴沿山丘跑捷径,但却不及亚希玛斯沿大路跑得那样快,结果被亚希玛斯赶过了。
(17:24)――《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正坐在城瓮里。守望的人上城门楼的顶上,举目观看,见有一个人独自跑来。」
●「城瓮」:原文是「两城门之间」。也就是「外城墙」和「内城墙」之间。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城瓮」由中铜器时代开始,城市的防御设施包括了厚墙和复杂多室的城门。铁器时代的模式随地而异(夹壁城墙和实心城墙都有 ),但基本上进出的信道都是窄而有阶,以求限制能够进城的车辆类型和交通量。从外门走到内门,经常有一个九十度的拐弯。这个内外城门之间(和合本「城瓮」 )的地方,是哨兵卫房和法律商业官员会面之处。考古学家在但城的内外城门之间,挖掘到一个高台,相信是这城统治者开堂公审时安放坐位之处。
「城门楼的顶上」城门不论是圆形还是方形,都一概设有多层的城楼,供瞭望之用。米吉多、亭纳、夏琐、拉吉的例证,都证明了这些城楼是城防设施,也是哨兵的望台。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城瓮」:参3:27注。
――《串珠圣经注释》
【】「守望的人就大声告诉王。王说:“他若独自来,必是报口信的。”那人跑得渐渐近了。」
「他若独自来,必是报口信的」:大卫有此推测,因为多人分散跑来才是打败仗逃返城堡的表现。
――《串珠圣经注释》
若独自来,必是报口信的: 战败时几个逃兵逃回来,战况有利时便传令回本营。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守望的人又见一人跑来,就对守城门的人说:“又有一人独自跑来。”王说:“这也必是报信的。”」
【】「守望的人说:“我看前头人的跑法好像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的跑法一样。”王说:“他是个好人,必是报好信息。”」
大卫假设有亚希玛斯这种地位的人,必定只会带来好信息。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认为亚希玛斯不会是被差来报坏消息的。
――《串珠圣经注释》
好人是指不疏忽自己义务的人。即他不是在战场逃跑胆怯的人,因此必然他嘴里有他们期待的捷报的意思。同时,亚希玛斯如此评价,可以推测他在周围人面前生活多么有信誉(17:17-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亚希玛斯向王呼叫说:“平安了!”就在王面前脸伏于地叩拜说:“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已将那举手攻击我主我王的人交给王了。”」
「平安了」:问候语。
――《串珠圣经注释》
平安了: 是犹太人常用话语,。这部分含有如下特殊的意义:①战争后懂得平安的宝贵;②盼望押沙龙死亡的事件圆满解决。脸伏于地: 向对方的表示谦虚的特殊的礼节。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 : 亚希玛斯揭示镇压叛军的是神,26:8,。事实上圣徒的亨通和祝福不是来自人的努力或智慧,而是来自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王问说:“少年人押沙龙平安不平安?”亚希玛斯回答说:“约押打发王的仆人,那时仆人听见众民大声喧哗,却不知道是什么事。”」
◎ 18:29 亚希玛斯说他不知道押沙龙的结局,不过 18:20 显示他是知道了。他大概没想到大卫关心押沙龙比关心王位还多。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希玛斯在说谎,因为约押明明已经告诉他王的儿子死了(20节 )。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亚希玛斯的回答与事实不符,见20。
――《串珠圣经注释》
亚希玛斯没有诚实地报告,成了丧失真理的伪善者。“真实”是神向我们的要求。从这一点上,亚希玛斯的行动可以定为罪。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王说:“你退去,站在旁边。”他就退去,站在旁边。」
【】「古示人也来到,说:“有信息报给我主我王。耶和华今日向一切兴起攻击你的人给你报仇了。”」
【】哀痛押沙龙之死: 对孩子过分的眷恋是无视神公义和神恩典的行为。大卫身为一个儿子的父亲之前,首先是奉神旨意治理以色列的王。圣徒,尤其位于公众位置的人,需要在自己的感情和利益之前首先考虑神的国和义的实现,神在圣徒的一生应处于最优先地位。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王问古示人说:“少年人押沙龙平安不平安?”古示人回答说:“愿我主我王的仇敌,和一切兴起要杀害你的人,都与那少年人一样。”」
古示人不像亚希玛斯那样,他清楚而有礼地告诉王,押沙龙已经死了。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王的仇敌……都与那少年人一样: 表明押沙龙之死是神的审判。不顾传悲剧信息的人必然遭祸的后果,他没有丧失“神的意识”和“真实”,强调了押沙龙之死和他死亡的必然性。相信神的统治的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也能说出真实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王就心里伤恸,上城门楼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说:“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
●「伤恸」:「发抖」、「震动」。
◎押沙龙的名字是「我父是平安」,这段记载用了很多「平安」,这应该是作者的文字游戏。
◎大卫真的是溺爱自己的小孩,因为押沙龙如果叛变成功,下场应该是相当可怕的。这些要为大卫卖命的人,怎能接受这样的大卫?但是约押应该是非常了解大卫的,他还是愿意跟随大卫,应该是大卫这个人真是重感情的人,他现在对押沙龙这样,其实对其他帮助他的人也是重情重义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城门楼」城门既然设有多层的城楼,城墙之间自然就有充足的地方建设卫房和小室,供安置驻兵和会面议事之用。收到押沙龙死讯的大卫退到小室之中,一方面可以察看回朝的军队,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受干扰。他没有回到城内,证明他对于微妙的政治局面不是懵然不知,但同时又显示他暂时未能回复日常的作息程序。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押沙龙的悲剧是大卫与拔示巴犯罪的后果。罪可以得到赦免,但犯罪的人无可避免地要承受罪的后果。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父子之情远胜人间一切名誉、地位与财富,战场胜利的消息在大卫心中重要远不及押沙龙的死讯。大卫身为父亲,不但为痛失儿子悲,也深悔平日何以未尽教养之责。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的双重悲伤:①对儿子之死,父亲的悲伤;②自己的犯罪(11章 所带来的神的审判的伤痛(诗38篇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听到逆子的死讯,为甚么极其伤恸呢?(1 )他明白自己在押沙龙死亡的事上要负上部分责任。先知拿单说,因为他杀死乌利亚,所以儿子要背叛他。(2 )大卫因约押与其手下的军官违背他的意愿杀死押沙龙,表示忿怒。(3 )大卫真的爱儿子押沙龙,虽然儿子如此大逆不道。过去他必定曾用更慈爱的态度,对待年轻叛逆的押沙龙。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8章 )】
1大卫一方面数点人数,预备与押沙龙迎战,另一方面却吩咐部下要宽待押沙龙,他的做法是否自相矛盾?他为什么会有此表现?
2约押违背大卫的命令,擅自杀死押沙龙,他的用意何在?比当年亚玛力人杀死扫罗 (1:1-10)、 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杀死伊施波设(4:5-8)的情形,约押的做法有何不同?
3约押既知向大卫报信不会有好结果,因而选派古示人前往,以免亚希玛斯受罚。他的作为是否正当?若你是上司,你应否对下属一视同仁?
4亚希玛斯一番热诚向大卫报告胜利的好消息,然而大卫最关心的却是押沙龙的平安。试反省你的教会事奉,你所注重的是事情的成败,还是人的存亡与感受?
5押沙龙虽然背叛大卫,大卫却仍为他的死悲伤痛哭。神对背叛祂的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心态?; 。
──《串珠圣经注释》
【 人生常有高低起伏,但重要的是甚么时候才可以重新振作?】
大卫亲自统率军队,好像往常一样。他近年来优柔寡断,道德衰退。不过他这一次统领全军,又尽上他的本分。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报信者不为金银所动,可能因此救自己一命。今天我们作事可要三思而后行?】
【报信息】向约押报告押沙龙被挂在橡树上的人,指出若胆敢不遵王命必会招报,约押也会把责任推在他身上。约押无言以答,只好打发他走。想做恶事之人,常常不会花时间去想自己要做的事,他们不理会事情对与不对,是否合法。不要不经思量对错就鲁莽行事,你要三思而后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报这信息,既不得赏赐何必要跑去呢?」
在战争危难之中,人总是悬望,想要得到信息。
那天早晨,大卫王站在城门口,亲送战士们出征。那一整天,他就没有离开那里。本来王是要自己出战的;虽然他们劝他不必亲涉战阵,勉强他留在城里,但王总是放不下心。
也许,他们不知道王的心事。大卫不仅关心战争的结果,他也关心逆子的安全;或者说,他对自己将士的战力,有相当的了解和信心,相信他们会得胜,但他放心不下的,是押沙龙的安全。因此,在送军兵出战的时候,他没有叮嘱采取甚么战略,如何作战;只当着士兵们,殷殷吩咐将领们,留意保留押沙龙的性命,不要对他下手太重。不论在甚么战争中,从来没有人对敌人如此关心的。无论押沙龙如何对待他,作父亲的大卫,并没有把儿子当作敌人。
战场是在田野的树林里,杂木丛生,乱石嶙峋。当时是四面为战,不是正规的阵地战;大卫的职业军人,比较能应付;押沙龙的乌合之众,对于地形不熟悉,虽然战争不特别激烈,阵亡的却甚多。“因为四面打仗,死于树林的,比死于刀剑的更多。”战争开始不久,跟押沙龙的以色列人就溃散了。押沙龙落单而走,骑着骡子,在橡树茂密的枝下经过,他著名的头发成了问题,被树枝绕住,使他孤悬在天地之间,没有人跟从帮助他。约押根本就没有意思听从王的吩咐,也不想存留俘虏活命,任凭他呼叫,还是用短枪把无助的押沙龙刺死。酝酿许久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求约押允许他去向王报信;但约押不想他去,表示自己喜悦押沙龙的死亡,而随便差一个古示人去报告。那人只是奉命当差;不过,亚希玛斯对王忠心,为了爱所激励,不求赏赐,还是急跑报信。
虽然同是报一样胜利的好信息:古示人是说敌人的败亡,为王报了仇;亚希玛斯所着重的,是国度的建立平安,胜过仇敌,而含糊讳言押沙龙的死亡。因为他体会父亲的爱,不愿伤王的心。
传扬福音的态度,也该是如此。主的国度降临,和罪人的受审判灭亡,是同一信息的两面;但要记得:神愿人人得救,不愿一人灭亡。愿我们体贴神的心,传播福音好信息。──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何必要跑去呢?……无论怎样,我要跑去。」】
约押不爱大卫,没有亚希玛斯那么忠心。他不会明白这位少年人那么急切去报信。可惜亚希玛斯与古示人完全误解大卫的心,他们以为叛乱平息,押沙龙死了,必是大卫想知道的。所以他们急于要去,撒督的儿子认为这是急不容缓的,古示人得不着王的赏赐,王的心确很焦急,但并不欢迎他的信息。
多少时候,神的仆人也期待神的奖赏,这种想法可能只是世人的动机,正如撒旦说约伯: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我们作什么,只想有所报酬,工作而得不着利益,就使人失去兴趣。他们决不计较,仍要人加给的荣誉。如果无论有无奖赏,欢笑或眼泪,怎样的结果,我一定要跑,这才是信徒可向世人见证的。原来基督的爱激励了我。
亚希玛斯比古示人跑得快。前者因爱而自动地去,另一个只是听命与主人去作,爱在脚上加了翅翼,可以加速前去,到大卫那里。但是神的旨意在天上成就,基路伯往来奔走,好似电光一闪,神的旨意也在地上实现:他们从坟墓那里逃跑,又害怕,又大大的欢喜,要报给祂的门徒,忽然耶稣遇见他们说:愿你们平安。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亚希玛斯是感到难以启齿吧?在甚么时候,我会感到有话必须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亚希玛斯虽然先跑到城门,却不敢对大卫王讲述他儿子押沙龙的死,只是含糊其词。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