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前章所记约押和押尼珥第一次交手虽暂时结束,但内战并未停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扫罗家日衰,大卫家日强。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用一句话概括了一直持续的大卫家和扫罗家的对立和矛盾。两个势力的对比好象向我们显明世上的国和神国之间的紧张和对抗,以及扩张和没落。与神同在的国和人必然时常与世上的势力处于紧张关系。借着这样紧张关系能够使人得到信仰上的操练。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人与人之间的争端,往往起于眼前的得失,这种短视的眼光怎样才可以突破?】
第二章所记载的事件发生以后,大卫家与忠于押尼珥和伊施波设的军队之间,就有了长期的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也动摇了国家的基础。这场战争的兴起是因为以色列与犹大都没有看到神的异象,也忘记了神要他们定居在迦南的原意是要他们赶出迦南人、遵行神的律法,百姓没有联合一致完成使命,反而彼此争战。在你面对冲突的时候,先想想你与对方有没有高过双方歧见的共同目标。要放眼彼此共通的地方,努力解决争端。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在希伯仑得了几个儿子:长子暗嫩,是耶斯列人亚希暖所生的;」
●「暗嫩」:字义是「有信心的」。
【】虽然大卫的六段婚姻有助他与其它国家联盟,但律法禁止以色列人这样做。“暗嫩”悲惨的结局在第十三章有所描述,“押沙龙”的故事记载在第十三至十八章,“亚多尼亚”的叛乱记载在列王纪上第一章。“基述”。在加利利海的东北面。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2~5此处的记载透露出大卫另外娶了四个妻子。此处记载家谱的目的,应该是要显出大卫家平稳的成长,以对照扫罗家的动荡不安。
◎2~5另外此处没有纪录米甲,可能是因为米甲没有生小孩,或者因为此时米甲已经归与别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本节至5节记叙大卫在希伯仑为王期间,其家庭人口日旺的情况。大卫在此城共生六子,出自不同母亲,说明大卫在亚希暖和亚比该之外,又娶了四个妻子。
大卫的长子暗嫩因奸污同父异母胞妹他玛而为其弟押沙龙所杀。次子基利押下落不详,可能早夭;《代上》叫他做但以利。三子押沙龙后来叛父被杀(十五~十八章 )。他的母亲玛迦只见此处,圣经无其他记载。四子亚多尼雅曾图取代所罗门继承王位(王上一章 )。五子示法提雅也无下文。六子以特念可能就是所记的耶利摩,他的女儿嫁给了罗波安为妻。
摩西在昔日曾警告以色列人所立之王“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以免“心偏邪”。大卫和所罗门都未能遵守此例。从前面所记发生在他诸子身上的事,可证多妻贻害子女至深且大。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在希伯仑所生的儿子:大卫日后儿子的名单,见; ; 14:3-7。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的妻子和子女们: 大卫在希伯伦统治的7年半中生了6个儿子,此后大卫在耶路撒冷统治的35年中又生了13名儿子,因此大卫共有19个儿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次子基利押(“基利押”作“但以利” ),是作过迦密人拿八的妻亚比该所生的;三子押沙龙,是基述王达买的女儿玛迦所生的;」
●「基利押」:字义是「如同其父」。不过圣经没有记载此人的其他事迹,可能很早就去世。
●「押沙龙」:字义是「我父是平安」。
●「基述」:是一个亚兰城邦,位于加利利海东北。
●「达买」:字义是「犁沟」。
●「玛迦」:字义是「压制」。
――《蔡哲民查经资料》
【】「四子亚多尼雅,是哈及所生的;五子示法提雅,是亚比他所生的;」
●「亚多尼雅」:字义是「我主是耶和华」。
●「哈及」:字义是「欢庆的」。
●「示法提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审判」。
●「亚比她」:字义是「我父是露」。
――《蔡哲民查经资料》
【】
所提的三个妻子未见于前文。
――《串珠圣经注释》
【】「六子以特念,是大卫的妻以格拉所生的。大卫这六个儿子,都是在希伯仑生的。」
●「以特念」:字义是「人民的利益」。
●「以格拉」:字义是「少女」。
――《蔡哲民查经资料》
【】「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的时候,押尼珥在扫罗家大有权势。」
●「大有权势」:「奋勇自强」、「使出力量」、「用力量」。此处有「设让自己的势力强大」的意思。
――《蔡哲民查经资料》
伊施波设作王有名无实,事实上大权落在押尼珥手上。后者因而跋扈嚣张。
――《串珠圣经注释》
押尼珥……大有权势: 扫罗王国能持续维持其命脉,正是由于押尼珥的军事力量,因此他掌握扫罗家的实权并不是件奇怪的事。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押尼珥的做法意味着甚么?】
与君王的妻妾同寝,就是宣告得到王位;臣仆这样行,就表示不忠和叛国。由于伊施波设软弱无能,押尼珥统管全国,所以他觉得与扫罗的妾侍同寝乃是合法合理的事,不过伊施波设已看出押尼珥的权力太大。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押尼珥的嚣张不只见于和扫罗的妃嫔同房(大有他也可称王之势,,也反映在对伊施波设的态度上(完全未把他放在眼里 )。伊施波设生性怯懦,或已察觉押尼珥僭纂王位的打算,始加责备,押尼珥怒而倒戈。
“从但直到别是巴”指以色列全国。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扫罗家的没落: 与大卫对立的玛哈念的扫罗家经过两个阶段的过程急速没落。第一阶段是扫罗家的军长押尼珥的死,第二阶段是扫罗的继承人伊施波设的死(4章 )。详细记述了第一阶段,即押尼珥的被杀事件:①事件的起因,押尼珥和伊施波设因通奸事件产生不合(6-11 );②事情的进展:押尼珥先派使者,然后亲自访问大卫,讲明统一国家的意图后就返程回去(12-21节 );③事情的发生:正好从战场上回来的约押叫回正要回去的押尼珥,并杀害他(22-27节 );④事情的结局(4:1);i.大卫哀悼押尼珥之死并举行国葬,安抚民心(28-39节 );ii.伊施波设和他的百姓听闻押尼珥被杀,感到失望(4:1)。通过这些事情神甚至利用人的嫉妒、权力欲来成就扩张大卫王国的应许。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扫罗有一妃嫔,名叫利斯巴,是爱亚的女儿。一日,伊施波设对押尼珥说:“你为什么与我父的妃嫔同房呢?”」
●「妃嫔」:「妾」、「妃嫔」、「情妇」。是指没有妆奁陪嫁的女子。
●「利斯巴」:字义是「铺好的路」,他是「亚摩尼」和「米非波设」的母亲。
●「爱亚」:字义是「猎鹰」。
◎当时先王的妃嫔是由后王继承 撒下 12:816:20-23 王上 2:13-25 都显示这种风俗,因此此处押尼珥的举动,也是「篡位」的表征。
――《蔡哲民查经资料》
“妃嫔”。女奴是主人的合法动产,而且通常要负责为他传宗接代。在列王的时代,拥有妃嫔似乎是王室的特权。与王的妃嫔同房是叛国的行为,因为那在实质意义上就是争夺王位。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按当时的风俗,前王遗下的后妃会转给其继位人。押尼珥亲近扫罗的妃嫔不独道德上出问题,更含有篡夺君权的动机(16:21,。
――《串珠圣经注释》
利斯巴: 她曾是扫罗的妾,是很有思想,具有献身精神的人(21:1-4)。你……为什么同房呢: 伊施波设把押尼珥的通奸事件看作是窥探王位的叛逆行为。事实上拥有先王的妾的特权是只有次任王才有的惯例(16:21)。但从押尼珥表现出极度愤怒的行动来看(10节 ),可认为他没有叛逆的意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与妃嫔同房】
妾(和合本「妃嫔」 )是没有妆奁陪嫁的女子,职务包括为家庭生儿育女。在王室中她们可能是次要政治联盟的结果。由于妾是性伴侣,占用父亲的妾不单要负乱伦之名,更被视为试图僭夺族长的权威。同样继承王位的人有时也会将上一任君主的妃嫔据为己有,从而夺取其权柄。以色列此时正值部落社会和王国之间的过渡时期,支持君王的关系网主要来自有权势的宗室和家族。娶妻立妾是在各处地方拉拢支持的方法。富商、军事领袖,甚至祭司家族,都能提供支持。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押尼珥因伊施波设的话,就甚发怒,说:“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我恩待你父扫罗的家,和他的弟兄、朋友,不将你交在大卫手里,今日你竟为这妇人责备我吗?」
●「狗头」:「狗」表示卑贱、一文不值 撒上 24:14 ,「狗头」指的可能是「比狗还不如」。
●「我恩待」:原文是「我到今日一直恩待」。
●「恩待」:「良善」、「慈爱」、「忠诚」。
●「责备」:「定罪」、「刑罚」。由用词看起来,押尼珥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被社会接纳,但是他还是觉得伊施波设应该容忍他。
◎此处已经可以看出押尼珥的悲惨下场是一个必然。因为押尼珥明知道神的心意,却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决心要阻挡神。然后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权力与欲望,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被指出之后,近乎耍赖的要求别人因为自己的功绩容忍他的错误。
◎我们自己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贡献大,就要别人容忍自己的无理要求?在教会与外面的组织中,这种「多奉献多说话」的人造成的悲剧多不胜数。
――《蔡哲民查经资料》
“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即我岂是卑鄙的叛逆者呢。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犹大的狗头」:七十士译本没有「犹大」。押尼珥的话表示他亲近扫罗的妃嫔是小事,而他为扫罗家所立的功劳则是大事,伊施波设不应与他斤斤计较。
――《串珠圣经注释》
「狗头」全本旧约惟独在此出现这措词。有关自比为狗的自贬语,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 这句话是“我是站在犹大一边的狗头吗”的意思,或“难道我是不知无耻,站在你的敌人犹大一边,该受藐视的人吗”的意思。责备我吗: 良心麻痹之人的话。这句话是伊施波设身为政权的掌权者,认为自己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正当的悖逆的想法。自从人起初犯罪,人就习惯于不看自己的缺点,而责备他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押尼珥何以敢痛骂王?】
押尼珥说“我岂是犹大家的狗头呢?”,意味着“我岂是私通犹大的卖国贼呢?”他可能反驳伊施波设说他有篡位的图谋,也可能是向伊施波设发怒,因为刚刚把他扶上王位,就受他责骂。在此以前,押尼珥已经看出难以阻挡大卫作以色列的王,现在既对伊施波设发怒,就定计要将以色列国交给大卫。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推卸罪的押尼珥。不顾自己的过犯,押尼珥却发起怒来,摆出自己过去功绩的同时,也把所有责任推给伊施波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从但直到别是巴”。以色列从北至南的全地。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起誓 ...... 的话」:大概指大卫被膏立作王一事。
「从但直到别是巴」:注。
――《串珠圣经注释》
押尼珥放言说与其被当作反叛,倒不如把全以色列归向大卫手中。像这样通过押尼珥突变的态度,可以发现他拥立伊施波设建立政府,不是因为他的爱国之心或出于对扫罗王朝的忠心,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押尼珥要以高度的政治手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地位。但他的这些计划在约押的手中落了空(27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咒诅程序】
这个程序在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十分普遍,通常出自王族口中。路得在使用这程序,是个例外。这程序在阿拉拉赫和马里文献中也有出现。押尼珥没有说明神会怎样做。由于这一类的誓言通常包括肢解祭牲的仪式,一般假定这人是自招肢解之咒。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押尼珥转移王位】
【】「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上文的注释已经提过,在这临时政府中,伊施波设大概只是傀儡王,押尼珥才是手握实权的人。军队若是效忠押尼珥,押尼珥一旦变节,伊施波设就会无人保护。押尼珥大概还能成功地改变依然臣服扫罗王朝之北方支派的效忠对象。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押尼珥打发人去见大卫,替他说:“这国归谁呢?”又说:“你与我立约,我必帮助你,使以色列人都归服你。”」
●「人」:「使者」,原文的型态是复数,表示不只一个使者。
●「国」:「土地」、「疆界」。
――《蔡哲民查经资料》
押尼珥派人见大卫,从他问“这国归谁呢?”和接上所说可以帮助大卫取得全以色列的归服看,他俨然认为自己控有全国。他要大卫答应和他立约,或因他曾另外立王,须确保归顺后不予报复。大卫答应了,但条件是将前妻米甲归还。大卫和米甲的婚姻本为扫罗安排。大卫逃亡时,扫罗把女儿米甲给了帕提为妻,;更可能是他可以扫罗驸马身分,成为扫罗家的人,取得效忠扫罗诸支派及臣民的拥护。
大卫将归还米甲的事向伊施波设直接提出,等于公开他与押尼珥之间的约定,成为双方正式协议。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立约」:大概包括保证既往不咎,并给予厚待。
――《串珠圣经注释》
这国归谁呢: 这句话隐含双重意思:①“全以色列的领土是大卫的”;②掌握扫罗王家所拥有的领土的人就是我押尼珥,即押尼珥强调了为了顺利达成统一王国,必须需要自己协助的现实。其实他是没有理解赐给大卫王权的神的旨意,以自己为中心,企图左右以色列命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大卫和押尼珥协商的意思: 押尼珥和大卫的一次幕后协商: 对伊施波设的责备大大发怒的押尼珥向大卫派密使讲明自己要帮助大卫的意图,探听大卫的反应。在这个协商中,大卫作为先决条件提出归还自己的第一个妻子米甲,押尼珥无条件接受并迅速履行。通过这次的协商我们可以看出:①大卫为确保自己失去的权力和以色列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扫罗的女儿米甲的重新结合-表示自己与扫罗家无怨恨-有名份作为扫罗的继承者 );② 相反押尼珥却期望,与将要倒下的扫罗家决别,并要在大卫手下确保自己的位置。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说:“好!我与你立约。但有一件,你来见我面的时候,若不将扫罗的女儿米甲带来,必不得见我的面。”」
◎ 米甲是扫罗的次女,大卫得回米甲,就有了扫罗王女婿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有继承扫罗王位的合法地位。 3:14 中大卫似乎是透过伊施波设取回米甲,不过我们很合理可以想象押尼珥在扫罗王朝中如何发挥影响力,让这事成就。
◎大卫讨回米甲的事情,似乎是违反 申 24:1-4 要求前夫不可娶回另嫁的妻子,但大卫并没有休弃米甲,且当时的风俗是丈夫如果因为被放逐或其他理由被迫离开家庭,当他返回家园时,是可以讨回妻子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希望取回他的妻子(“扫罗的女儿米甲” ),为的是使自己更有权要求继承扫罗的王位。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索回妻子米甲实在有政治作用:表明他与扫罗家并无怨恨,使以色列人更信任他和接纳他。
――《串珠圣经注释》
米甲带来: 理由是:①对救自己性命的过去恋人的情分,10:11-13);②洗去妻子被夺事件的耻辱;③迎娶扫罗的女儿来取得亲扫罗家的好感,顺利接管王权。律法禁止与一次离婚的妻子再结合 。但大卫不是自愿抛弃米甲,实际上两人之间也并没有正式成立离婚。
【】
伊施波设还未察觉押尼珥的阴谋,只是为了解除这个危机而爽快地答应了大卫提出的条件。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米甲的地位】
上文的注释经已指出,内宫是在国内国外建立支持基础的公认方法。身为扫罗女儿的米甲对于试图承袭扫罗王国的大卫来说,能够代表一定程度的正统性。古代的法律(可见于汉摩拉比、埃施嫩纳 和中亚述的法律 )规定被武力逐离家门的人,归回时可以收回妻子。即使在妻子改嫁(有时是维生所必须 )生育之后,他依然保有这权利。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事隔多年,发妻已为人妇,大卫为何还要讨回米甲?】
大卫奋勇作战立下功勋,他杀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后,扫罗便将女儿米甲嫁给他作为奖赏,18:24-27),后来因扫罗的嫉妒恼怒,又将女儿从大卫家夺回,强迫她改嫁给帕提。现在大卫要得回妻子,然后才与北方的支派和谈。大卫也许仍然爱米甲(6:20-23,却记载他们意见相左 ),也可能是他认为以扫罗女婿的身分,更适合作全以色列的王,而且可以消除扫罗家的敌意。帕提只是因扫罗的嫉妒而被卷入漩涡中的牺牲品。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就打发人去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说:“你要将我的妻米甲归还我,她是我从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
●「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 撒上 18:25,27 记载大卫拿出两百阳皮。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就打发人去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说:“你要将我的妻米甲归还我,她是我从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
「一百阳皮」这是大卫为米甲所下的聘礼。杀死一百非利士人的功绩,证明他是有价值的军事盟友,有资格成为王室的姻亲。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伊施波设就打发人去,将米甲从拉亿的儿子她丈夫帕铁那里接回来。」
●「拉亿」:字义是「狮子」。
●「帕铁」: 撒上 25:44 作「帕提」, 撒下 21:8 米何拉人巴西莱亚得列。「帕铁」字义是「神拯救」,「帕提」字义是「我的拯救」,两者差异不大。 撒下 21:8 的米甲应该是「米拉」撒上 18:19 的错误。
――《蔡哲民查经资料》
【】「米甲的丈夫跟着她,一面走一面哭,直跟到巴户琳。押尼珥说:“你回去吧!”帕铁就回去了。」
●「巴户琳」:字义是「年轻人的村庄」,是便雅悯地的村落,在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路上。可能是路上最后的一个便雅悯村庄。
●「你回去吧」:原文是命令句「去,转回去」。
◎显然帕铁相当爱米甲,所以会一路哭泣跟随,不过形式比人强,押尼珥还是把帕铁赶走。
――《蔡哲民查经资料》
巴户琳为从便雅悯支派业地去希伯仑的最后一城。帕铁与米甲伉俪情深,在此生离死别。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巴户琳」:近耶路撒冷,大概是途中最后一个便雅悯人村庄(参串20 )。
――《串珠圣经注释》
【】「押尼珥对以色列长老说:“从前你们愿意大卫作王治理你们,」
◎ 3:17 显示押尼珥清楚知道以色列人也希望大卫统治,但之前他就是拒绝这种想法,强要让扫罗王朝继续下去(其实是他自己想掌权 )。
――《蔡哲民查经资料》
【】
押尼珥为大卫奔走游说以色列人,对扫罗所属的便雅悯支派更要多下工夫,因为这支派势必拥护伊施波设。
――《串珠圣经注释》
【押尼珥的外交】
押尼珥如今成了大卫王国的代表。他不但计划自己变节,更同时带来北方各支派。支派性的决定是由召集一起的长老作出的。他特地亲访便雅悯支派的长老,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是便雅悯支派的首要领袖,但更重要的,却是因为扫罗出自便雅悯支派,因此便雅悯支派最是忠于扫罗及其子孙。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从押尼珥对以色列众长老说的话,可知当日拥戴伊施波设为王的人的确不多,也许只有扫罗自己所属的便雅悯支派和一直忠于他的基列雅比人。押尼珥游说各支派领袖同拥大卫为全以色列的王,然后携同一个代表团来见大卫并立约。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大卫和押尼珥的协商结果: 押尼珥履行大卫提出的协调条件后(13-16 ),亲自访问大卫促成二次协商。这次协调以大卫的智慧(20节 )取得成功,因此大卫的统一王国的实现已近在眼前。但局势差点被意外发生的押尼珥被杀的意外事件(27节 )而遭破坏 。如此,促进的事看似成功,但很多时候因突发事件成了泡影。我们应认识到,不论人的奸计和过犯如何,神的计划总会毫无差错地成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因为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我必藉我仆人大卫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和众仇敌的手。’”」
●「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原文是命令句「现在做吧」。
◎ 3:18 押尼珥把自己的意图隐藏在神的预言之下。不过由于扫罗也是便雅悯支派的人,所以 3:19 扫罗特别告诉去告诉便雅悯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耶和华……说: 这里押尼珥谈论的内容,圣经上并没有说神直接对大卫说的话。,这可能是当时广为流传的关于大卫预言的传言。如果押尼珥相信这传言的话,那么到现在为止,他包庇伊施波设维持玛哈念政府是主动抵挡神旨意的行为。像这样沉迷于自己的名誉和利益的人是机会主义分子,得不到他人的信赖。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押尼珥也用这话说给便雅悯人听。又到希伯仑,将以色列人和便雅悯全家一切所喜悦的事说给大卫听。」
【 长老们为甚么支持押尼珥的行动?】扫罗、伊施波设、押尼珥都属于便雅悯支派,这支派众长老支持押尼珥把国交给大卫,他们很可能捐弃支派的成见和嫉妒心,一心想要国家统一。
――《灵修版圣经注释》
【】「押尼珥带着二十个人,来到希伯仑见大卫,大卫就为押尼珥和他带来的人设摆筵席。」
大卫摆设的筵席表示结盟的确立,31:33-35)。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押尼珥与大卫的协议】
重要契约缔结时,典型的作法是立约各方共享筵席,庆贺刚刚圆满结束的法律协议。与押尼珥同行的二十人可能是以色列中有势力宗派的代表,和一小群扈从的高级军官。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押尼珥对大卫说:“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众人来见我主我王,与你立约,你就可以照着心愿作王。”于是大卫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地去了。」
以色列众人……立约: 指王正式即位的仪式(5:1-3,。虽然按照大卫和押尼珥的协商,名义上已形成了全以色列的统一,押尼珥和长老们也必须发誓要顺从大卫,但此事因押尼珥突然被暗杀而暂时延期了(27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约押和大卫的仆人攻击敌军,带回许多的掠物。那时押尼珥不在希伯仑大卫那里,因大卫已经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地去了。」
◎大卫可能特别安排约押和押尼珥不要见面,以免破坏与押尼珥的协议。
――《蔡哲民查经资料》
显然大卫安排不让约押与押尼珥这两个死对头碰头,以免破坏了与押尼珥的协议。
――《串珠圣经注释》
「约押和大卫的仆人攻击敌军,带回许多的掠物。那时押尼珥不在希伯仑大卫那里,因大卫已经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地去了。」
「攻击、劫掠」无论是雇佣兵、被征入伍者,还是正规军中的职业军人,都视掠物为当兵薪酬的一部分(如侍者视小费 )。有时攻击的是军事目标(扩张领土或控制商道等 ),有时则旨在打扰敌方,同时为士兵争取额外薪酬。由于大卫并无资金经营政府或军队,劫掠可能是军粮的惟一来源。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学者们认为在大卫和押尼珥的协商进展过程中,把在基遍战斗的约押派去战场绝不是偶然事件,是大卫故意使约押远离希伯伦,试图要进行协商。理由为:①为抵制约押拥有过分强大的势力(39节 ),排除与押尼珥协商时约押的干涉 ;②为了提前防止约押、押尼珥两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许多的掳物: 约押分明不是为击退来攻击犹大的敌人而出征,而是以掠夺边境地区为目的。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约押听见大卫让押尼珥平安回去,顿生疑心。他和押尼珥有过一场血战,其弟亚撒黑且死于押尼珥之手。其次,他害怕以押尼珥的能干不难取得大卫的信任,影响到他的职位。他一面在大卫前诋毁押尼珥,一面瞒着大卫去把押尼珥追回来,然后用不正当手段把他杀害(27节 ),此种行径为律法所不容。希伯仑为一逃城,是不许报仇杀人的地方;何况约押之弟的被杀是在战场上,约押偷袭杀人以复仇,尤其不义。大卫咒诅约押,须承担一切后果(28~30节 )。
另参.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押尼珥之死: 约押杀害押尼珥的动机是对亚撒黑之死的报复。(27-30节 )。但这只是在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约押好象考虑到了这个协商实现时,自己作为军长的地位将不稳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约押和跟随他的全军到了,就有人告诉约押说:“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见王,王送他去,他也平平安安地去了。”」
【】「约押去见王说:“你这是作什么呢?押尼珥来见你,你为何送他去,他就踪影不见了呢?」
●「你这是做甚么呢」:这是约押对大卫的指责而非询问。
【】「你当晓得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来,是要诓哄你,要知道你的出入和你一切所行的事。”」
晓得……诓哄你: 约押为了了解押尼珥的访问目的,向大卫指明押尼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无耻之人,他来的目的绝对是为了诓哄你。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约押从大卫那里出来,就打发人去追赶押尼珥,在西拉井追上他,将他带回来。大卫却不知道。」
●「西拉井」:字义是「回转井」。位于希伯仑北方3公里左右。
――《蔡哲民查经资料》
「约押从大卫那里出来,就打发人去追赶押尼珥,在西拉井追上他,将他带回来。大卫却不知道。」
「西拉井」这个绿洲的传统大概位置是在希伯仑以北约两哩之处。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约押招回押尼珥是假借大卫之名。约押假借大卫有话还没对押尼珥说完的样子,不让人怀疑地使押尼珥回到希伯仑。西拉井位于希伯仑以北约4km的地方,据说这里是大商人们的住处。押尼珥可能在这里一边休息一边等待适合行军的傍晚的时间,这时遇到了约押所派来的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押尼珥回到希伯仑,约押领他到城门的瓮洞,假作要与他说机密话,就在那里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这是报杀他兄弟亚撒黑的仇。」
●「城门的瓮洞」:原文是「城门的中间」。
●「报杀他兄弟亚撒黑的仇」:参考 2:23 。不过亚撒黑的死亡乃是战争的结果,这种情形下好像也没有报血仇的义务,因此有人认为这可能也是约押为了要除去前途上的障碍才杀掉押尼珥。
――《蔡哲民查经资料》
约押谋杀押尼珥是为了报复,因为押尼珥在战争中杀死了亚撒黑。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城门的瓮洞」:即城门洞口。城门是交通繁忙的地点,约押刺杀押尼珥可能是在城门旁隐蔽的地方。
约押这样做实在一举两得,不独可以为弟报仇,而且除去对自己军事领导地位的威胁。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听见了就说:“流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的血,这罪在耶和华面前必永不归我和我的国。」
约押轻率鲁莽的行动,使本可顺利统一全国的计划陷入危机,众民难免以为此事一定出诸大卫授意。大卫立即采取行动:1,咒诅约押,痛责其非(28~29节 );2,责成约押为押尼珥举哀(31节 );3,亲自参加丧礼、禁食(31-35节 ),并厚葬押尼珥(32节 )。国人这才知道杀押尼珥并非大卫的主意(37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约押为弟报仇杀人是不合理的,因为押尼珥杀亚撒黑是出于自卫。约押杀人罪不可赦(1:16),应受咒诅:他的后代不是患上不洁之症(「患漏症」 「长大麻疯」 )、终身残废,便是不得善终或饱受饥饿之苦。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一接到押尼珥被杀的报告,即刻宣布自己与此事绝对无关。为了表明自己对此事的清白,并咒诅约押,愿神公义的审判和报应临到约押和他的家。同时,大卫没能实时处罚约押有如下理由:①作为军长,约押有强大的势力 ;②担心处罚他时,会发生犹大支派的内乱 ;③要统一全以色列,需要象约押那样的勇将。后来,大卫向所罗门留遗言,处罚一直未悔改,继续对王国有叛逆行为的约押(20:9-1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大卫表明与押尼珥之死无关:事实上,约押杀押尼珥大大破坏了大卫成为以色列王的计划。大卫为让全国知道暗杀押尼珥并非他的主意,便为他举行隆重的丧礼。
――《串珠圣经注释》
【】「愿流他血的罪归到约押头上和他父的全家;又愿约押家不断有患漏症的,长大麻风的,架拐而行的,被刀杀死的,缺乏饮食的。”」
●「患漏症的,长大痲疯的」: 利 13:1-15:33 这样的病症是不洁净的病症。
●「架拐而行」:原文是「抓住纺锤」,意思就是「只能做女性纺织工作」。
◎其实约押家族是大卫姊姊的家族,大卫这样咒诅,表示他真的对这样的罪行非常愤恨。
――《蔡哲民查经资料》
从大卫说出那样强烈的咒诅可见,他认为约押的行动一点也不合理。希伯仑——约押杀死押尼珥的地方——是一个逃城,在那里,即使是报血仇者也不能在未经审讯之下把杀人者杀死。“架拐而行的”。更可作:握住卷线杆的。即适合做女性工作的人(柔弱、女人气的 )。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架拐而行”亦作“手扶纺锤”,指约押后人无丈夫气慨,只堪担当女人工作。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患漏症(希伯来文“流”之意 )也译为“漏症”。据推断此病的症状类似于痢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咒诅约押一家】
大卫所宣告之咒诅的范围十分广阔。第一个咒诅(漏症、大痲疯 )所牵涉的是最严重、最令人羞耻的疾病(进一步细节 见利十三的注释 )。第二个咒诅意思最为难解。新国际本与和合本译作「拐」的字眼,现时按照乌加列和亚喀得文献显明是指纺纱用的「纺锤」或「绕杆」。本节所用的措词普遍用来描述做粗重工作的妇女。赫人士兵若是背誓就会失去男性地位,誓言描述这惩罚的方法,就是违者要手执纺锤和镜子。换言之,这是以绝后咒诅约押一家。第三个咒诅是横死,第四咒诅则是缺乏或饥荒之灾。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大卫因何震怒,以致诅咒约押?】
大卫说,约押的后裔必不洁净、不健康并且贫穷缺乏。他为何这样严厉地咒诅约押呢?他为押尼珥的死而恼怒,是因为:(1 )他痛失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英才。(2 )他想表明谋杀押尼珥的罪责在于约押,不在于他自己。(3 )他作以色列全族之王已经在望,他要招降北方众支派,押尼珥本是个关键的人物,现在押尼珥的死可能令内战死灰复燃。(4 )约押破坏了大卫保护押尼珥的约定。约押谋害人,破坏了大卫的计划,而这罪魁祸首竟是大卫的元帅,难怪大卫如此震怒。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杀了押尼珥,是因押尼珥在基遍争战的时候,杀了他们的兄弟亚撒黑。」
表明约押的弟弟亚比筛也与押尼珥被杀的事件有关。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吩咐约押和跟随他的众人说:“你们当撕裂衣服,腰束麻布,在押尼珥棺前哀哭。”大卫王也跟在棺后。」
◎押尼珥是约押杀死的,但大卫却要求约押要「披麻带孝」。
――《蔡哲民查经资料》
【 大卫的哀哭意味着甚么?】
大卫跟在灵柩后面哭,表示丧礼由他主持。
――《灵修版圣经注释》
【 让凶手为受害人哀哭,大卫此举的用心是──】
大卫吩咐约押为押尼珥哀哭,可能由于很少人知道真凶正是约押,而且大卫也不想再惹麻烦。如果他真是这么考虑的话,大卫就是看坚固国位重于秉行公义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为押尼珥作哀歌。介绍大卫为押尼珥举行葬礼时放声哭泣(32节 ),作哀歌(33-34节 ),并禁食(35节 )哀悼。这样的葬礼等于国葬,大卫周到地安排一切,甚至让杀死押尼珥的约押也参加葬礼。同时,押尼珥被杀事件完全可以把大卫卷入政治上的困境。弄不好会使不信任大卫势力的北方支派的人,加入伊施波设一方。假如伊施波设没有被两个机会主义分子(4:2-5)杀害的话(4:6-7),势态肯定会往对大卫非常不利的方向展开,大卫对押尼珥的葬礼花尽心思,正是因为担心这些事情发生。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他们将押尼珥葬在希伯仑。王在押尼珥的墓旁放声而哭,众民也都哭了。」
对希伯来人来说,痛哭是葬礼必须有的,哭被当作是:①悲伤的表现; ②同时也是对已故之人的礼仪。因此所有问丧的人都必须痛哭。本文中随着大卫的哀哭,众百姓一同哭泣。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王为押尼珥举哀说:“押尼珥何竟像愚顽人死呢?」
【】这里的意思是:这样伟大的战士由于叛逆不忠,竟然卑贱地、象愚顽人一样死去。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押尼珥何竟像愚顽人 ...... 手下一样」:意思是只有愚顽人的愚行使自己早逝。而押尼珥却死得像愚顽人:他一生虽驰骋战场上,未曾作过战俘,但现在竟疏于防范而被杀身亡。
――《串珠圣经注释》
【】「你手未曾捆绑,脚未曾锁住;你死如人死在罪孽之辈手下一样。”于是众民又为押尼珥哀哭。」
●「你手未曾捆绑,脚未曾锁住」:表示押尼珥并非是罪犯,不应被杀。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本节意思是说,押尼珥人死时,既未给他反抗的机会,也非因战败被绑而遭杀。一代英雄竞象个凡夫为罪恶之手所害。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你手未曾捆绑: 他虽未被法律宣布死刑,却遭受意外的死亡。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日头未落的时候,众民来劝大卫吃饭,但大卫起誓说:“我若在日头未落以前吃饭,或吃别物,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日头未落」:以色列人是以日落为一天的开始,亦即大卫要为押尼珥之死禁食一整天。
――《蔡哲民查经资料》
【】「众民知道了,就都喜悦。凡王所行的,众民无不喜悦。」
【】当押尼珥在希伯伦的城里被杀死的消息一传出,以色列百姓们甚至连犹大百姓自然都以疑惑的眼光注视大卫。但因着大卫的禁食行动(35节 ),所有的百姓都明白了大卫与押尼珥之死绝对无关的事实。这决不是靠大卫的辩解,而是大卫恳切而真诚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那日以色列众民才知道杀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并非出于王意。」
【】「王对臣仆说:“你们岂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个作元帅的大丈夫吗?」
●「作元帅的大丈夫」:字义是「伟大的领袖」。
――《蔡哲民查经资料》
【】
大卫的意思是押尼珥是个能干、可受重用的大将军,杀押尼珥的人理应处死;但他自觉本身实力有限,未能惩办约押和亚比筛两人,只有求神他日施行报应(后来他遗命所罗门将约押除掉 。
――《串珠圣经注释》
【】「我虽然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愿耶和华照着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
●「软弱」:「胆小」、「怯懦」、「柔和」。暗指自己怕神,还会为了公义缩手。
●「刚强」:「凶猛」、「冥顽不灵」。 「什么都不怕」的意思。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大卫痛心已极,叹息身为一国之王,却不能救押尼珥脱离约押兄弟之手。此情此景,他显得何其软弱;但相信公义的神必报应约押的恶行。
约押此时手握兵权,势力甚大,大卫投鼠忌器,未敢实时采对付行动,后来遗命所罗门把他杀掉。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为甚么不秉行公义,惩罚约押?】
大卫提到约押与亚比筛,二人乃是洗鲁雅的儿子。大卫尤其难以驾驭约押,尽管他对大卫忠心忠诚,却我行我素、倔强顽强;不过大卫为了得他的效忠,甘愿对他的事作弹性处理,没有严加惩处。
约押谋害押尼珥,显明根本不服王法。大卫虽然不满他的恶行,却容许他不受惩罚,因为(1 )处罚约押,军队可能造反;(2 )约押是他的外甥,严惩他会引起家庭纷争;(3 )约押也是出于犹大支派,大卫不愿意自己支派众叛亲离;(4 )约押治军有方,除掉他会失去能征善战的元帅。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章 )】
1试分析押尼珥对伊施波设的态度。你对上司或长辈的态度又如何呢?
2押尼珥知道耶和华膏立大卫(9-10 ),却又擅自立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2:8-9),你认为他的用意何在?参7节注。你是否也会为着个人利益而与神的旨意相违?
3押尼珥原是伊施波设的属下,现在却归顺大卫,并处处讨好大卫。他的动机是什么?你认为他这样做会得到神的悦纳吗?
4比较大卫和约押对押尼珥的态度。你会怎样对待曾经与你为敌的人呢。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
圣灵与情欲的交战是冗长的,但是结局是确定的。施浸约翰论耶稣,正如情欲看圣灵:祂必兴旺,我必衰微。有时在长期的争战中,心灵可能低落。号角并没有停止鸣吹,最后的结果尚未显明,我们还不致到尽头。在没有进入安息地之前,我们怎可将宝剑与护心镜收起来呢?我们总要像使徒那样宣告:「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也已经跑尽了,当守的道也已经守住了。」
要用心,受攻击的情形已经减轻,而抵抗的力量却有增无减。每次在抵御上成功,使抗力更为容易,被征服者的力量进入那征服者了。
最后的胜利必可获得。「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如果一个兵士属于那常胜将军的一营中,从来未曾战败的,究竟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心中不必疑惑结果如何。祂将一切仇敌放在脚下,就必作王治理,罪恶的权势败落之后,好似押尼珥来希伯仑来投诚于大卫一样,罪恶虽长期困扰,必会突然崩溃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人与人之间的争端,往往起于眼前的得失,这种短视的眼光怎样才可以突破?】
第二章所记载的事件发生以后,大卫家与忠于押尼珥和伊施波设的军队之间,就有了长期的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也动摇了国家的基础。这场战争的兴起是因为以色列与犹大都没有看到神的异象,也忘记了神要他们定居在迦南的原意是要他们赶出迦南人、遵行神的律法,百姓没有联合一致完成使命,反而彼此争战。在你面对冲突的时候,先想想你与对方有没有高过双方歧见的共同目标。要放眼彼此共通的地方,努力解决争端。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在家庭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否在某程度上也困扰着我?】
大卫因妻妾众多,困扰不休。昔日的社会习俗虽容许君王多妻,但神早就有明令禁止。大卫众妻妾所生的众儿女,令他吃尽苦头,他的儿子有强奸同父异母之妹的(13:14),有谋杀的(13:28),还有背叛(15:13)与贪图王位的。这一切皆因同父异母兄弟之间嫉妒争竞所致。大卫的儿子,也是他的王位继承人所罗门娶了更多的妻妾妃嫔,而其中的外邦女子引他偏离了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持守信念是顶不容易的事,然而若能赢得神的称赞,我会……】
【动作与动机】伊施波设公开指责押尼珥也许是对的,但是他没有道德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威望(3:11)。缺少道德支柱,是以色列以后的四百年中祸乱的根源。在以后的四十个君王之中,只有四个被认为是好的(敬畏神的 )。持定你的信念,对抗错谬、面对反对势力很需要勇气与魄力。若你认定某些事是错的,就不要畏惧人的反对,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要坚定不屈,拒绝错谬,持定真理。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
有的人知道神的旨意,却不去行。也有人看来是行神的旨意,动机却不单纯。
我们知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不可取的;但也有人用看来似乎正当的手段,而怀有低下难以告人的原因,则是更有问题的事。
押尼珥在扫罗王阵亡之后,本来能顺理成章的拥护大卫登位,因为他是神所膏立的王,扫罗曾公开承认过,谅押尼珥也听得清楚。但那个军阀宁作功臣,立他的傀儡伊施波设作扫罗王二世。果然,他“大有权势”!更为显明可见的权势具体象征,是续娶前王的妃嫔,。押尼珥自恃功高权重,纳了扫罗的妃嫔利斯巴。伊施波设温和的责问,招来押尼珥的盛怒,恶声相向:“我岂是犹大的狗头呢?我恩待你父扫罗的家,和他的弟兄,朋友,不将你交在大卫手里,你竟为这妇人责备我吗?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神重重的降罚与我!”
这一番盛气凌人的话,公开声明他最有势力,竟然以“我要行神的旨意了”为要挟;行神的旨意当然是好事,不过为甚么他早不想到,只拣别人指责他的时候,才一气之下如此作?他简直是公然卖国,差人去见大卫说:“这国归谁呢?”仿佛地是属于他的,是手中的礼物。然后他自己同大卫讲定交易。
押尼珥诚然作的是神的旨意,谁都不怀疑;但是其动机有问题。押尼珥刚离去不久,又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物来了。
约押出征凯旋归来,听说押尼珥来过,先向大卫声称押尼珥是间谍,再差人诓他回来,在城门假作跟他说机密话,趁其不防,用刀将他刺死,以报杀他兄弟亚撒黑之仇。其实,因为押尼珥是在战场上,为了自卫,在极不得已的情势下,才杀死亚撒黑,自己问心无愧;约押没有报血仇的理由,即使有,也该公开搏斗才是。否则押尼珥哪敢想参加大卫的阵营,而在约押要跟他讲话时,又不曾防备?约押实是出于妒忌,怕人代替自己的地位。别有用心的人,押尼珥和约押,都延迟了神国的统一,为了自己,危害国家,实在可怕。──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 怨恨容易使人以恶报恶,我心中是否也隐藏着一些怨怼,忘记伸冤在神?】
约押没有让神来伸冤,反而自行报押尼珥杀他兄弟之仇。但是报仇使他自己也遭灾。罪有应得之人,神必报应,不要因仇敌遭难就幸灾乐祸,更不要图谋报复。存心报复会使你心里失去平安,并增加冤冤相报的机会。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冤冤相报,不单种下深仇,而且更是对神的律法的蔑视……】
押尼珥出于自卫,杀了约押的兄弟亚撒黑,约押则为了报兄弟之仇,也为着保全自己作以色列军事领袖的地位,杀死了押尼珥。出于自卫而杀人的,在逃城之中应得保障。约押在逃城希伯仑施行报复、杀害押尼珥,显示他毫不尊重神的律法。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