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我面见神前,有没有“谨慎脚步”,小心近前去听神讲话?
“要谨慎脚步”意思是“要小心”。我们来到神的圣殿朝见祂时,应有真诚的态度,愿意聆听神的指示,而不是命令神去做我们认为祂应该做的事。
我向神许过愿吗?好像很久以前……真得好好想想……
所罗门警告读者不要向神随便许愿以免显出自己的愚昧。在以色列的习俗中,许愿是件严肃的事。许愿本是心甘情愿的,但是一许了愿,就得谨守遵行,兑现你所许的愿。许了愿而不能还愿,或只是部分兑现所许的愿,就是欺骗神,是愚昧的行为。如果向神许了愿又不还愿,倒不如不许。故许了愿一定要还愿。
我要是有了……就够了,真的吗?真有那一天会不会又……
我们常想拥有得更多。所罗门认为贪爱钱财并且沉迷于追求钱财的人,永远得不到所期待的快乐。财富会吸引爱占便宜的人与盗贼来夺取,令人失眠和恐惧,并且在人死后完全失去,因为人不能将任何财富带走。,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如果想以积聚钱财来得到快乐,你就会永远寻索金钱,得不到满足。金钱本身没有甚么不对,但贪爱钱财会引发各种罪恶。无论你现在的经济情形如何,不要倚靠钱财来令你快乐,乃要满足于你现在所拥有的,并以你所拥有的为神而活。
不因财富快乐,而因赏赐财富的神喜乐──
神要我们以正确的观点来看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多是少,我们的财富都是从神而来的赏赐。财物不是快乐的源头,它令人喜乐是因为各样美善的恩赐都是由神而来。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赏赐人的神身上,而不在祂的赏赐上。当我们知道有了神就有了所需的一切时,就能以目前所有的为满足。
贪爱钱财的,金银不能使他满足
如果你亨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上帝的旨意,祂会祝福你。如果你仅仅要致富,那么就得靠自己了!请留意:
一、金钱能收买人,但买不来真正的朋友。克里斯蒂娜·奥纳西斯(Christina Onassis)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女人之一,但不得不雇人跟她打网球和下馆子。她有一大堆花不完的钱,但生活空虚寂寞。是的,金钱只能收买人,但买不来真正的朋友。你的金钱所买来的人只会索取,不会给予。一旦你的钱花光了,他们也就消失了。
二、金钱能买到书本,但买不到头脑。约翰·哈吉(John Hagee)在他的《七个秘密》(The Seven Secrets)这本书中写道:“在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的校园中心屹立着一座漂亮的祷告塔。每天塔楼的钟声都会在整个校园回荡,但校方必须把祷告塔的铁门紧锁。原因何在?因为有些学生实现不了有钱老爸的学院梦就爬上祷告塔,纵身一跃,了结性命。”是的,金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买不到头脑。
三、金钱可以买到食物,但买不来健康的胃口。曾想过空碗是个好东西吗?当你有亲人患上绝症时,空碗就变得如此美好。你煮了最可口的饭菜,却眼看他们由于厌食而搁置一旁。下一次你看到饭桌上空盘子时,应该为上帝赐给你食物和好胃口感谢祂。金钱买不到健康的胃口。
首要之事:接受耶稣做你生命的救主,让你的资财为祂所用。
阅读:
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
从年少开始,杜康就一直担忧自己的钱财不足,所以他在二十出头时,便开始雄心勃勃地打造未来。杜康在矽谷一间出名的公司里努力往上爬,最后获得了可观的财富。他拥有大笔存款、奢华的跑车,以及百万美金的加州豪宅。他得到了一切渴求的,但却一点也不快乐。杜康说:“我只觉得焦虑和不满足。事实上,财富真的会把生活弄得更糟。”成堆的金钱无法提供友谊、同伴或喜乐,反倒经常只带给他更多失望。
有些人会耗费极大的精力试图积攒财富,努力确保自己的生活品质。但这像是傻子的游戏。圣经强调说:“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有些人拼命工作,奋斗、争挤,和别人比较自己的财产,使劲要赢得一些经济上的地位。但即便他们获得了所谓的财务自由,还是不会满足,仍然觉得不够。就如传道书的作者所述:“这也是虚空。”(10节)
其实,想在上帝之外找到满足感,始终是徒劳无用的。圣经劝勉我们勤奋工作,以自己的恩赐和才干造福世界,当知道我们所积攒的财富永远无法满足我们至深的渴望,只有耶稣才能给我们真实且令人满足的生命,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丰盛生命!
满有恩典的上帝,容我在祢里面得着真正的满足和喜乐,
帮助我对工作和物质有正确的看法。
传道书反复论述一个议题:人类能否在生活中体验到具有恒久意义或价值的事物。书中的“传道者”就是主要的讲述者(希伯来文为Qohelet,,他甚至暗示,上帝似乎对人类开了个令人痛苦的玩笑,祂把“永生”安置在人的心里,但却又让人无法掌握在生命背后那永恒或隐藏的意义,,。
在第5章中,传道者看到人们试图借由财富得到满足,却发现无论他们获得多少财富,都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还有一些人因遭受强权者的剥削或自己错误的选择,结果陷入贫困之中(13-17节)。在第18-20节中,传道者似乎找到了部分的解决方法,他暗示要经历上帝所赐的平安,并不是想办法了解或掌控现实生活的起起落落,而是体会上帝让我们在世上各种经历中所带来的喜乐。
白茉妮
阅读:
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
某一天,在大学的一堂哲学课上,有个学生对教授的观点提出一些具有煽动性的批评。但令其他学生讶异的是,这位教授不但没有反驳他,甚至还感谢他提出他的看法,之后便继续教课。后来,有人问这位教授为何没有予以反击,他回答说:“我正在学习不逞口舌之快,不坚持己见。”
这位教授爱上帝且尊荣上帝,他希望在反映这份爱的同时,也能具体呈现一个谦卑的生命。他所说的话使我想到传道书中的一句话,这是在很久以前有位非常有智慧的人所写下的。其重点并不在于教导我们如何面对怒气冲冲的人,而是提醒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时,要小心谨慎并且近前倾听,而不要冒失开口或心急发言。当我们如此行,就是承认上帝是主,而我们是祂所造的。
你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到上帝面前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态度需要调整,何不花些时间思想上帝的尊荣与伟大?在默想上帝至高的智慧、权能与同在时,我们将因祂无尽的慈爱而感到敬畏。只要带着这份谦卑的态度,我们面对上帝时就能不坚持己见。
主上帝,我愿尊荣祢,现在我在祢面前静默、屈膝,
求祢教导我如何向祢祷告,
以及如何聆听祢的声音。
圣经反复讲到我们话语的力量和重要性。传道书的作者警告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舌头,这是遵循圣经箴中的训诲,也是为耶稣和雅各的教导作铺垫(参阅,,,;;;。
为什么我们说话要谨慎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话能反映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传道书作者警告说:“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应存谦卑的态度说话,因为我们所知的有限。因此,“冒失开口”(2节)容易让我们说错话,也很容易让我们根据错误的讯息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位上帝也就是宇宙的创造者在天上,我们在地下。明白这一点,如何帮助你语带谦卑呢?
阅读:
10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 11 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 12 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13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 14 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 15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 16 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17 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
18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份。 19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 20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
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么益处呢?——
很多已开发国家的民众愈来愈热衷于购物消费,或许我们会问:到底要多少才足够呢?在美国,感恩节隔天就是所谓的黑色星期五,当天很多店家都会提早营业并提供减价优惠。现在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同样疯迷于这采购狂潮。有些经济能力有限的消费者,会趁这个时候购买所需的特价产品。但遗憾的是,有些人没有缺乏却想要得到更多,不惜为了抢购商品而与人发生冲突。
运用旧约中传道者 所启示的智慧可以矫正这种狂热的消费价值观,我们也许在购物商场或内心深处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传道者指出,贪恋钱财的人永远不会知足,一生被物欲掌控。然而死去时,分毫都不能带走,“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 。使徒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也有类似传道者的教导。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我们当竭力追求“敬虔加上知足” 。
不论我们是住在富饶之地或穷山僻壤之中,都可能因内心没有上帝而以不明智的方式去填补心中的空虚。但只要我们仰望主,求祂让我们得着平安和福乐,祂必以良善与慈爱充满我们。
祢创造了我们是为了祢自己,我们的心若不归向祢,永远得不着安息。─奥古斯丁《忏悔录》
若不以永生上帝为中心,传道书可说是旧约圣经中,内容最为矛盾的书卷之一。在这部不算长的反思性著作中,有许多篇幅描述了没有上帝掌权的生命。因此,虽然传道书也是圣灵所默示的,但其中的内容大多是描述世俗的观念。不过,今天阅读的经文,却清楚谈到生活中各方面的智慧。
弟兄姊妹,告诉我们在神的面前敬拜时,应该存什么样的心态。圣经有很多这样的经文教导我们,比如:“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诗人告诉我们:当别人对他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他心里是欢喜、快乐的。我想,在座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当别人对我们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或者我们自己来到神殿中的时候,我们的心也是欢喜的,因为我们知道,来这里是为了敬拜神、听神的话语。我们也从其它方面得到启示,比如大诗班每次进堂的时候,都会唱《安静近主歌》,清泉诗班会唱“上帝在他的圣殿中,应当肃静……”
我们来到主的面前,不但要欢喜快乐,还要谨慎自己。旧约圣经中的先知非常强调耶和华神殿的严肃性和对神的敬畏。说:“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说:“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让我们藉着这些经文的提醒,一起思想:我们每次在神面前敬拜的时候应该存有什么样的心志和谨慎态度?这里的“谨慎”或“静默”,是到神面前的一种虔诚的态度,而不是到了圣殿后什么话都不说,谁也不理,或者进堂的时候弯着腰、踏着沉重的步伐来到神的面前。说:“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传道书第5章从言语、行动、心思、意念等各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提醒。我们首先从行动上来看。说:“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这种谨慎不是特别害怕、提心吊胆,而是要预备自己的心,知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要留心听什么。“谨慎”的意思包含了留心听、近前听。人到神的面前可能有不同的理由:有人来教堂是因为喜欢基督教的音乐;有人来是想感受一下这里的气氛、了解一下这种文化;有人是因着某个讲道人而来的……但圣经提醒我们:我们到神面前,要知道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神。正如李传道在刚才的祷告中所说的,无论是诗班,是执事,是接待的义工,是在座的弟兄姐妹,是主礼的或是讲道的,我们所有人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神。不是你面对我、我面对你,你面对诗班、诗班面对你,每个人都是敬拜的一分子。所以当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时,要特别谨慎自己。因为神的殿是向神虔诚祷告和敬拜的地方。我们亲近神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在神面前的心态。当神呼召摩西为他作工的时候,摩西看见有燃烧着的荆棘,神就对他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当然,今天神没有要求我们弟兄姐妹光着脚丫进来,而是要求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敬拜时,要非常明确我们是来做什么、听什么。刚才我们唱了《新编赞美诗》第133首《安静近主歌》,每次诗班从外面进来的时候,都会伴随着这首歌的旋律轻步走到台前。歌词写道:“安静吧!安静吧!静听主声音。安静吧!要敬听,主话是宝训。”副歌唱道:“轻步走,轻步走,我主在这里……”很多教会都把这首歌作为礼拜开始之前的一个序乐,提醒会众要安静。它的曲调轻柔,所以当你在听这段旋律或者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会让你的心很安静。这首诗歌的旋律和歌词都使人安静。它更是提醒我们要安静自己的心,而不单是注意脚步。副歌的旋律很缓慢、稳重,但是你又可以知道脚步是在移动这里就有一个静和动的交替,正是提醒我们,在神面前应当持有什么样的心态。无论是这处经文还是这首歌,一方面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崇拜中的一分子在崇拜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置身度外,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但自己的心不能安静下来,甚至还影响到别人;另一方面,强调我们到神面前的时候,要认真听神的话语,因为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神。正如所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先知撒母耳对扫罗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神看重的是我们在他面前敬拜的心。传道人在提到要“谨慎”的时候,也提到了一种愚昧人的行为:不谨慎听,不近前听,不在神面前留心,也不觉得自己是站在神的面前,可能想的都是属世的事情,人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神所喜悦的,是我们在他面前的敬拜能够从我们的心灵和诚实发出来。如果我们以紧张或者浮躁的心态到圣殿,恐怕很难把神的话语领受到我们心里,“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没有内化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中。所以,传道者提醒我们,到神的面前、在神的殿中,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近前留心听。有一次我去一个聚会点分享读经的态度,我问大家:“读经时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我本以为大家会回答“有恒心、有信心”之类,但一个阿姨说,“我觉得读经的时候,要穿戴整齐。”因为她觉得即使自己没有来到教会,而是一个人在家里读圣经,只要是面对神,就应该注意自己的穿着。穿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藉着这个形式来表明她对神的敬拜、虔诚、敬畏和尊重。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报告事项里告诉大家,到教堂时要注意自己的着装,特别是在夏天不要穿比较裸露的衣服。有的弟兄姐妹明白这个道理,但也有不理解的给我们发邮件说,“你们这样做是不是限制了基督徒的自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由,基督徒也有很多的自由,但是在基督里,我们强调的不是自己的自由我们宁肯为了他人,为了爱主的缘故,限制自己的自由。我们有没有站起来随便走动的自由呢?有。我们有没有和旁边的人说话的自由呢?也有。但是我们为了爱主的缘故,就不去做,不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如保罗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他宁可为了照顾别人的软弱,而限制自己的自由,不去做一些事情。我想我们也应当这样,我们到神的面前,不将自己置身度外,而是将自己当作崇拜里真正的一分子、用心去参与,这样,神就喜悦我们的敬拜。不但如此,传道者在还告诉我们在言语上应该注意些什么:“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传道者不单告诉我们到神的面前要安静,更提醒我们不可冒失开口,不可心急发言,也不可随便、冒失地许愿(许愿在后文会重点谈到)。如果我们真的是从心里敬拜神,就不可能随随便便地在神面前毫无拘束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可能在神面前心口不一地说一些话。有人说,中东有这样一种描绘,很多人到他神的面前,是冲进神的殿去、不假思索地就举手祷告。有的时候我们也是紧紧张张、匆匆忙忙地就坐在那里开始读经、祷告,心却没有安静下来。我们常常在神面前祷告说:“主啊,求你让我们人来在这里,心也在这里。”因为我们有时真的会出现“人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的情况或许我们的心在想着家里的事情,或者想着生意上的事情……这样的侍奉对我们的灵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为我们听见了,但是不能存记在心里。说:“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你的言语要寡少。”也许弟兄姊妹会说,“既然如此,我就少祷告,少和神说话。”这里的意思不是不祷告,也不是少说话,而是要清楚自己的本分、本位是什么。圣经描述了这样的一些人,比如说,有些人祷告“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可能有一些刚刚信主的弟兄姊妹看到别人能祷告很长时间,自己却不会,于是就翻来复去地说同样的事,以为祷告的时间长神就会垂听。其实不是这样,神在天上,我们在地下,他知道我们一切的事情,一切的心思、意念和行为。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祷告?这就好像父亲渴望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一样,通过这种勾通和交流,他们之间才有一种更深、更亲近的关系。我们在神的面前,通过祷告、读经与神交流,其实也像孩子来到父母面前倾诉。圣经还告诉我们,我们祷告的时候要知道:我们祷告、敬拜的对象直接是神。有人开玩笑说,好多弟兄姊妹祷告的声音非常大,就好像神和自己之间那个连接线路信号不好,必须要大声说神才听得见。还有人说,有些人在聚会时祷告像吵架,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其实这段经文特别强调:我们应该清楚,神知道我们一切的事情,我们在神面前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祷告、敬拜他。因为神在天上,我们在地下。说:“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弟兄姊妹请回想一下: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事情多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烦躁,就会很着急地说些话,很着急地处理事务,或者很着急地下结论,过后就会后悔。有的时候我们在神的面前不能静下心来,慌慌张张来了,又慌慌张张走了。有些弟兄姊妹说,“我星期天不来聚会就难受,我害怕神不喜悦,所以就来。可是来了也不能静下心来,之后又匆忙走掉了。”教会的一个姊妹教过我弹琴,起初我坐在琴凳上想也不想,把手往琴键上一放就开始弹。后来有一天在我弹的时候,这个姊妹告诉我:“你不要这样,你手放到琴键上之前,要想一下这首歌的谱子和第一句,想一下要表达的感情,是悲伤的还是欢乐的……这样,当你把手放下去弹的时候,才是有感情、有感觉的。否则没有准备、随随便便地弹,弹出来的旋律不会打动别人。”我们敬拜神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匆匆忙忙冲进教堂坐在这里,随随便便在神面前就开始祷告。传道人一直提醒我们: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到神的殿中?你要留心听什么?你到神面前敬拜他是要得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说:“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有很多时候,我们在神的面前容易发怨言,一有什么事,就口无遮拦地说。当然神是非常有慈爱的说:“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真的是这样,如果神像我们计较别人一样计较我们,我们早就不能在这里敬拜他了但是我们在神的面前要谨慎自己的行为、言语。并不是说你成了基督徒就被限制了,而是你因为爱主的缘故,愿意限制自己的自由。这段经文更强调了许愿的事情。4-7节说:“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说是错许了。为何使神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作的呢?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传道人在这里强调的是:你许愿之前要想一下,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并且当你真的在神的面前许了愿之后,一定要还愿。许愿是一个人对神的承诺,这种承诺有的时候是在神的殿里公开说的,有的时候是在自己祷告时私下对神说的。有的时候,弟兄姐妹可能会许愿说,如果神帮助自己成就什么,自己就要如何报答。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神啊,因为我爱你的缘故,所以我要禁戒自己不做什么事情。”比如民数记第6章告诉我们,人若许愿作拿细耳人,就要禁戒做一些事,如:不喝酒,不触摸死尸,不剃头发等。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思考:我们是不是有时候在神面前着急说话,轻易就许愿说我要怎样,过后就忘了,没有认真对待所做的承诺?传道者提醒我们,在神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语,也包括在神面前的心态。其实圣经并没有要人许愿,只是有的时候,人太软弱了,我们总觉得许了愿,神就会成就我们所求的。所以,是因着我们的软弱才许愿。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许愿要出于感恩的心,因为我们对神的爱,对神的帮助有一颗感恩之心,所以才许愿,而不是作为一种交换条件。有一次一个老阿姨请我帮她祷告:如果神给她一个儿子,她就给神奉献多少钱。神的怜悯和慈爱,不是我们可以用条件交换得来的,完全都是出于他自己的意志,出于他的怜悯。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在神面前许愿时的态度和心思。士师记11章告诉我们一个事例,有人随随便便许愿,过后就非常痛苦。当时有个士师叫耶弗他,耶和华的灵在他身上帮助他。有一次他面临和亚扪人的争战,眼看就要开战了,“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很多解经学者都在研究,为什么耶弗他要许这个愿。其实圣经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神定意藉着耶弗他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外邦人的辖制和欺压。而且此前耶和华的灵与耶弗他同在,他每次出去都打胜仗。但是为什么他要这样许愿呢?可能是即将开战他小信、胆怯了,觉得没有把握?在他许愿之前,神并没有对他说你要把谁献为燔祭”就像神曾对亚伯拉罕所要求的那样。耶弗他许愿献燔祭的时候,神也没有出面拦阻。他没有想到,他打了胜仗回到家,第一个敲着鼓、跳着舞出门迎接他的是他的独生女。这本应是个使耶弗他高兴的事,但是耶弗他却“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后来他的女儿真的是终生这样来遵行他父亲在神面前所许的愿。如果耶弗他没有许这个愿,神会不会来帮助他呢?会的。但是他许了这个愿,不还愿会害怕,还了愿又非常痛苦,因为害了他的女儿。今天我们来看这个例子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件事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弟兄姐妹,我们要反思自己在神的面前是否也曾这样轻易、随便地就说了一些话。比如许愿要把孩子给神,让他为神作工,但是过后就忘了;又比如我们说要为主传福音、作见证,过后也忘了。有时我们会像耶弗他一样,以人的逻辑和思想来理解神的作为,觉得许了这样的愿,神一定会帮助我。但神不是这样的,神是以他的怜悯来对待我们的。所以传道者特别提醒我们许愿要谨慎,不要轻易许愿;但是一旦许了,就一定要还。圣经也告诉了我们一个许愿就还的人哈拿。哈拿是个多年不生育的妇人,非常愁苦。后来她在神面前祷告,“如果你赐我一个儿子,我就将他领到神的殿中,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后来,她果然生了撒母耳。当小撒母耳断了奶以后,哈拿就把他带到圣殿,对祭司以利说:“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撒母耳是一位一生非常蒙神祝福、重用的先知。记录了一个细节:哈拿每年一次去耶路撒冷圣殿敬拜神的时候,都要去看撒母耳,并给他带去一件小外袍。在这一年中,她可能都在编织这件小外袍。我们不知道她把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爱都编在里面,因为一个母亲很多年没有孩子,有了之后,却愿意奉献给神。人们从属世的角度会感觉很痛苦,但是她仍然这样做,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在神面前所许的愿,而且神也特别祝福她,后来又赐给了她五个孩子(参。从这些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应该在神的面前谨慎,没有许愿就罢了,若许了愿就一定要还愿,否则神是不喜悦的。说:“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说:“你向耶和华你的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你若不许愿,倒无罪。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圣经特别强调,我们向神许愿,必须谨守承诺。所以,弟兄姊妹,我们要在神的面前思想:我们有没有这样许过愿?我们要在神的面前非常注意。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变卖了田产以后,将价银私藏了一部分,其余的拿到教会,但却对彼得他们说,所献的是他们所有的。他们不愿意全部献上,神并不会强迫他们;但他们向神说谎,就受到了惩罚(参。所以,我们要很认真地对待许愿的事情。旧约圣经说:“行诡诈的在群中有公羊,他许愿却用有残疾的献给主,这人是可咒诅的;因为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外邦中是可畏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当时的以色列人在献祭的时候都愿意把最好的公羊献给神,但是,在玛拉基先知所谴责的那个世代,有些人许愿的时候行诡诈,把残疾的公羊给神。这种和神算账、斤斤计较的心思,是我们不可取的。有个教会里的一个弟兄刚信主的时候非常热心。有一次,他家里有一个桌子不用了,他就拉到教会,许愿说要奉献。过了一段时间,教会要选举一个负责同工,他很想被选上,但却没被选上。他就非常生气,把这个桌子又拉回去了。因为他觉得他许下了愿,却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就不奉献了。今天,在我们中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圣经特别告诉我们,当我们献上的时候,一定要献好的,甚或是最好的。有的时候,我们在神面前却忘了我们面对的是神;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一些东西没用,家里没地方放,就拿到教会。我们不是把最好的、自己所爱的给神,而是把自己不想要的给神。但圣经提醒我们,我们到神的面前、近前听主的话语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言语、心思、意念都在神的面前他在天上,我们在地下,一切他都知道。所以,藉着今天的分享,我们可以在神的面前一起反思两个问题:第一,当我们面见主、敬拜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谨慎自己不但是谨慎自己的脚步,更是谨慎自己的心有没有小心地近前去听神的话语?如果没有,我们需要求神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第二,我们要藉着圣灵的光照来回想我们有没有在神面前许过愿?如果许了,有没有还?有的人可能很多年前许了什么愿,但是一直都没有还。所以我们在神的面前要求圣灵光照我们,使我们作一个不得罪神的人,作一个谨慎、蒙神喜悦的人。盼望我们每一次在神的面前敬拜时,言语、行为、心思、意念,都能蒙主的看顾和悦纳。阿们!还有一种表现:我是大户人家,对钱根本不在乎,那他还有其他方面的在乎吧?如:贪个荣耀,索取个称赞,有个私欲,想找个对象。这一些小东西在里边掌权、拦阻了真道。也是生命的问题,这都是没有生命、缺少生命的表现。不过话再说回来,我们来到神这里谁不想捞点呢?不想得点祝福、得点生命,还来干什么?捞的得有次序,你得的是活水的供应,真道的供应,你不得都是犯罪。但另一方面,别说你得,你心里一想都不对劲。
⑷没有一点亏欠神的情感,好像是众人都该他的帐,连神也该他的帐。弟兄姊妹也总结一下人心中的状态,有一部分人,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来。神该你的还是你该神的?按正理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在神面前说:“神啊!我亏欠你。”参见:要常以为亏欠。一个人你心里或嘴里说:我付出了一点,神给我那么多,神给我的无法用钞票来衡量,应当到教会中找点活干,找到自己被造的位置。带着这么一个心来敬拜神,侍奉神,这人不出毛病,在教会里肯定打不起来。⑸与世俗为友,参见:(读)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就是指和世俗俩彼此知己、彼此投合、徇情面,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世人交上朋友了。知心话都跟世人说,和人家交心里边有个特别地顺服,他顺服你,你顺服他。在具体的事上把神放一边和鬼交上朋友,倚靠世人、君王成就自己的事。其实这话并不是叫我们不和世人来往,不与人来往怎么传福音呢?不是指认识的问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