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谁是好牧人?谁是不称职的牧人?
34章 以西结把被掳的人称为“以色列”,说的是所有从南北两国掳来的犹太人。以西结批评以色列的领袖只顾自己不顾百姓,列举了他们的罪,并宣布了对他们的审判。然后他应许说,那真牧人(弥赛亚 )就要来临。真牧人要照顾群羊──百姓,这本来是领袖们该做的事。这一美好的信息描绘了现有牧人的命运、新牧人的工作以及群羊的未来。
我这作领袖的,有没有使“群羊流离”?
神要审判宗教领袖,因为他们非常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对他人的服事。作属灵领袖的人必须要小心,不要以百姓“流离失所”为代价来追逐自我发展。当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需要和主张上的时候,我们就把神放到了一边,而且将依靠我们的人弃置不顾。
坏牧人与好牧人
教会领袖的职责是甚么?
没能照顾自己的羊的牧者将被革职,并要为他们的百姓所遭受的一切负责。基督徒的领袖必须留意这个警告,去照顾他们的羊,否则后果便是遭彻底的失败和审判。真正的领袖要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别人上面,而不是处处高人一等。
你对教会的牧者有何看法?是否感到失望?
神应许说自己要给失散的羊群作牧者。如果我们的领袖没能顾到我们,我们也不要失望。我们要记住,神在掌管一切。神已应许说要回来照顾自己的羊群,如此我们知道了可以向神求助。神仍然在掌权并能为其国度化悲剧为美事,。
在我们的教会中,有没有人在“搅浑水”?
一个坏牧人不仅自私,而且颇具毁坏性。一个传道人如果在犯罪,教导假见解,制造不必要的疑惑,他就是在搅浑水。这样的人是在破坏羊群的属灵营养。
“我的仆人大卫”代表的是──
同现有的邪恶牧者(领袖 )形成对比的是,神将要差遣一位完美的牧者弥赛亚来(“我的仆人大卫” )。弥赛亚要照顾百姓的每一项需要,建立其完全公义和平的国度(参诗23 ,,,启21章 )。和平在这里的意思不止于不出现纷争,它代表满足、成就和安全。
“……,我也必叫时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
如同天怎样滋润大地、让草生长,神也照样恩待看顾我们。,主应许:“必叫时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
神丰沛的恩福就是这样,如同“时雨”与“甘霖”倾盆而落,使我们的福杯满溢,甚至无处可容。神既然给我们得救的恩典,他也会给我们得胜的恩典。所以一个蒙恩的基督徒不再依靠从世界来的欢乐,而是仰望从神而来的赐福。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灵命干涸,因为我们里头的老我惯性,使我们总是依靠自己。当一个人依靠自己,过不了多久,他就开始感到疲乏、倦怠。但当我们渴望神的同在及他的能力的时候,神就使我们得见他的慈爱。
有一位牧师分享神的意念如何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如何高过人的道路。他说,他一心要为教会买地建堂。在买下建堂的用地之前,他们是借用戏院聚会。当时,他和长执们看中了一块地,也计划购买。于是全教会人人尽力奉献,但还缺少二十万美金。他感到很丧气,很想半途而废,甚至想死了算了。因为他不能忍受继续在黝黑、肮脏的戏院里聚会。然而,偶然间他发现,原本想购买的地,在不久前被规划为森林保护区。假使购买了那块地,就必须交还给政府,而他们的钱将会因此被冻结几个月之久。
接下来,他们得知有一位医生在附近地区有一块地,他不但愿意出售这块地,而且他所要求的头期款,刚刚好是他们筹到的钱。牧师说:“感谢神,神以他的智慧,用更好的结局来取代我们失败的计划。”
另外一位在美国牧养教会的牧师,也分享了一个美好的见证。他说,他长年在美国东岸费城的华人教会牧会。由于聚会的地方小,只能够供周间聚会使用,到了礼拜天就必须向当地“教会学校”租用礼堂作为主日聚会的场地。因为周日大人加上小孩通常有四百多人聚会,本堂的场地容纳不了。
但是租别人的地方总是不方便。每逢主日聚会结束,下午三点钟以前,教会聚会的一切的痕迹都必须从租用的场地消失。要是在餐厅留下几粒米饭没有清理干净,就会收到学校寄来的电子邮件的责备,长久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们就积极地展开购置新礼拜堂的工作。大家分头去找寻适合聚会的地点。
有人找到一间原本作为仓库使用大房子,但是要价三百万美金,太贵了,教会负担不起。于是大家继续祷告,后来到了年底发现有一间犹太人不用的会堂,离主日所租借的学校很近,要价两百五十万美金,这个价钱是在教会能力许可范围以内。
当牧师参观这间犹太人不用的会堂的时候,觉得那个会堂既便宜又美观,比起那间要价三百万美金的仓库,实在划算。于是很盼望教会能把它买下来,但按照教会现有的组织章程,必须先由“执事会”通过,然后由会员大会通过,得到了长执和弟兄姐妹的支持才能购买。牧师心想,要是能够得到一致通过,顺利的买下这间既美丽、地点又适中的会堂该有多好。
但是,让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执事会投票达不到所规定的百分之九十的绝对多数。有几位执事可能嫌贵不赞成,只好放弃。这个结果让牧师感到很沮丧,接连几天很难集中精神做任何的事。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间美丽的会堂,心想:“好可惜啊!”有人建议他:“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干脆就直接交由会员大会表决,只要多数会友支持,就可以否决“执事会”的决定,顺利的把会堂买下来。”
但是,牧师当下拒绝这个试探,因为他知道,这是对少数说“不赞成”的执事的不尊重,他不愿意因为买下了会堂,而破坏弟兄姐妹之间的合一。于是当他灵修在主前省察的时候,他求神帮助他不要让那间吸引人的会堂变成他心中的“偶像”,影响他对神和对人的爱。他祷告说:“主啊,若是你要我放弃那个会堂,我愿意顺服。”
奇妙的是,就在执事会投票一个多礼拜后,卖方的房屋中介又打电话来问说,若是他们降价到一百六十五万美金,教会会不会愿意重新考虑?结果执事会又重新讨论这个议案,最后一致通过“由会员大会决定”,最后在多数会友的支持下,他们顺利的把这间会堂买下来了。
牧师见证,当他愿意顺服神,等候他的时候,不但美观的会堂买成了,还保守了叫会的合一,和节省了将近一百万美金。,神说:“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
感谢神!他是行奇事的神。当我们的心向神敞开,就看见他的荣耀,见证他是真神,是活神。,经文说:“当归向耶和华,用言语祷告他。”
神已经预备了赏赐,并且感动我们祷告。他赐下施恩叫人恳求的圣灵,在我们里面感动我们,叫我们寻求他。神乐意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
考门夫人很欢引用苏格兰最有名的盲眼牧师乔治‧梅森(George Matheson)所写的诗句。乔治‧梅森从小眼睛因为受到感染,视力逐渐变坏,只能用微弱的视力来阅读,十五岁那年,医生宣布不久他将完全失明,到十八岁几乎近于全盲,二十岁时,残酷的事实终于临到,他完全失明。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改善他的视力,但是没有用。他所担心的事终于来临,医生宣布他视力全失,不可能再看见。他说:“老实说,医生宣布我视力全失,以后我必须过昏天暗地的日子,心灵的创伤比肉体的损伤,打击更大。”
为了顾及他未婚妻的幸福,他怀着矛盾、悲痛的心情,请求解除婚约。另外一种说法是,他的未婚妻告诉他,决定和他取消婚约,因为不愿意嫁给一个盲人,他的心几乎碎了。像约伯一样,乔治‧梅森为自己受苦的问题挣扎良久,也曾学像保罗,祷告求主把这肉身的“刺”挪去。结果神赐下够用的恩典,带领他经过他生命的“客西马尼”,借着祷告灵修,他终于找到新的能力与平安。
他说:“当我无法成眠时,便默想圣经上的话,结果我竟然学会已往未曾有过的祷告。”他说:“我在身体的软弱中学习更多与主相交,也因此认识了基督为爱所受的苦难。”他越认识基督,就越学会像保罗那样,丢弃属世一切的虚荣,那些先前以为与他有益的事,以得着基督耶稣为至宝。
神不因为他的眼睛看不见就不用他,相反的,借着他的失明,神叫他自觉软弱而紧紧的抓住神,渐渐的他成为一位深具属灵深度的作家。四十二岁时乔治‧梅森被接纳成为爱丁堡圣伯纳堂的牧师,牧养两千多位信徒。长年以来,他的妹妹是他忠心的同工,在他身边协助他、服事他。1882年6月6号那一天是他妹妹出嫁的日子。想到妹妹即将离开他,他的心情难免沮丧。
在妹妹婚礼的当夜,起先他倍感孤寂。但很快的,神的爱就充满他,他想到神那不肯放他的爱,他疲惫的灵魂完全可以安息。有了这样的确信,他就提笔写下了“哦,你那不肯放我的爱”这首诗歌。歌词说到:“哦,你那不肯放我的爱,我将疲惫的灵魂安息于你。”
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所做最快速的一件事。当时好像里面有个声音把歌词念给我听,我不用自己努力地构思琢磨,我很确定在不到五分钟之内,这首诗歌就完成了。”因为他曾经经历过许多内心的痛苦忧愁,所写的诗特别能感动人。
基督徒作家华伦‧魏斯比牧师,提到乔治‧梅森和他所写的诗歌的时候,说:“神使他双眼失明,好叫他在其它方面看得更清楚,能成为别人的向导。”他借着自身的苦难引领许多心灵渴慕主的信徒进入“与主交通、甘心背十架跟随主”的属灵复兴之路,为英国教会在清教徒之后,信仰逐渐没有落的年间带来改变。因为学会在“信心”和“盼望”中等候神,他的属灵经历大大的帮助需要长期照顾丈夫的考门夫人。
约伯经历试炼之后,更认识神,更明白神以人测不透的方式行事,对神的信心更加坚定。先前所有的苦,都没有白费,一切的忧伤,后来都化成了冠冕。英国讲道王子司布真曾说:“若无四月的乌云与阵雨,哪来五月美丽的花朵?”神要使星光璀璨,他必需先造黑夜。
“暗室之后”蔡苏娟也说:“很多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乌云之上的阳光永远闪烁;悲伤之后,常有得胜与喜乐。”考门夫人也说:“困难是神迹的前期。”他们得胜的经历,就给以后受苦中的信徒带来了心灵的安慰。
司布真说:“通常我们对乌云总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它是漆黑的、遮蔽日光的。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我们容易恐慌,但尽管乌云笼罩,只要见主对我们微笑,我们就可以安心。”神如何借着环境预备我们,以及借着我们所遭遇事成就他的美意,云何时满了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晓得神不误时,也不误事。他在万事中间行做,为了爱他的人,就是按他旨意蒙召的人的益处,使万事一同效力。
我们只管在盼望中等候他的施恩,在赞美中等候他的帮助,在感谢中等候他的拯救。因为他向我们所怀的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他不会叫“黑暗”成为我们永久的住处,他许可的“灾难”和“眼泪”,只是生活中的“插曲”。他是赐诸般恩典的神,他向我们所怀的永远是赐平安的意念,所以不要忧愁,只管预备心,领受神所赐的福,在指望中喜乐。
美国知名的牧者陶恕牧师曾说:“今天,教会十分缺少一种特质,就是“属灵的期待”。”神要我们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记载摩西对神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
,保罗说:“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求主帮助我们,不丢弃勇敢的心,而是像摩西和保罗一样,渴慕更多的认识神。
请我们一起祷告:“主啊,你喜爱敬畏你和盼望你慈爱的人,你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你是赐平安的神,信你就必立稳,靠你就必得胜有余。求主用你的话使我们的信心坚固,用你大能的手扶持我们,使我们懂得专心仰望你。赦免我们的小信,叫我们对你充满热情,对你复活的大能充满确信。求主的灵更新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因为更明白真理,得着更大的自由,领受更丰盛的生命。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我也必叫时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
今天早晨你的光景如何?是不是感觉干枯和枯燥?那么你正需要时雨的滋润。是不是觉得忧愁烦恼?那么你正需要时雨的调剂。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必有福如甘霖而降。”“福”字在原文中是复数形态,意思是神要降不止一样福气。神一切的祝福联在一起,如金链般一样接一样降下。如果他给我们得救的恩典,他也要给我们得胜的恩典。恩典还要加上恩典。他的祝福真如甘霖一般。哦,枯萎的植物啊,张开你的叶子和花瓣来接受从天上来的时雨吧!
——司布真(Spurgeon)
主啊,你能使我的荆棘变成花朵。我愿我的荆棘变成花朵。约伯在雨后获得阳光,然而雨是完全白费的吗?约伯想知道,我也想知道,那倾盆大雨和雨后的阳光,是否毫无关系?你能告诉我——你的十字架能告诉我。你已给你的苦难加上王冠。主啊!愿这是我的王冠。我知道了雨的荣耀,我唯有为你而欢欣。
——马得逊
为了收获丰富的生命,我们要求阳光,也要求时雨。
我们从以西结第三十四章,再来温习一个功课。在以西结三十四章里,特别提到牧人的事情。在新约圣经里,有两种的人,是特别被神在教会中兴起作牧养的人。一种在以弗所主为着爱教会,把四种的人赐给教会。其中有一种人是“牧师”和“教师”。在中文圣经里,这个地方翻作“牧师”。英文圣经也把它翻成“Pastor”。但是,这一个字在其他地方,圣经都是翻成“牧人”、“牧养”。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翻成“牧师”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有牧师制度,所以人就认为说这个就是“牧师”。我们知道“牧师”,或者说是“牧养”、“牧者”不是一个制度,乃是有一些人,神特别给他恩赐,能做牧养的工作。神把这样的人赐给祂的教会,用神的话来做牧养的工作。我个人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说,神所赐给教会的不是五种人。有人说神给教会五种人。但是,就着中文的原文文法看,实在是四种人,不是五种人。因为那里说是“牧师”和“教师”。换一句话说,这个“牧人”和“教师”是一种的人。它的不同在哪里呢?“教师”的对象可能是大众,他对于会众好像公开地在那里教导,把神的话语教导神的儿女。那么,这个“牧人”呢?可以说是私下,在各人中间用神的话来教导神的儿女。他们的工作特别是用神的话来与神的儿女单独地在那里教导、帮助,针对他生活上、或者一切的问题,用神的话来开导他。这是神对教会的一个恩赐,是一种的人。我们感谢神,因为我们实在看见神有把这样的人赐给祂的教会。那么,究竟这样的人是不是今天的牧师呢?这个我们不知道。也许有的牧师,神实在是给他有这样牧养教导的恩赐,但是,这个制度不是圣经里头的东西。这个工作,这个恩赐,圣经里头给我们看见是神给祂的教会的。另外一面,彼得前书第五章里说,神在教会中也设立一些长老,作长老的人,他们牧养神的百姓。所以作长老的也是做牧养的工作。他们在那里带领弟兄姊妹往主里头去。这也是神在教会中所预备的一个恩典。
不过,我想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除了神给教会牧养的人和长老,就是一班负责的、负牧养责任作教导工作的人,我想在坐的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是在这一个牧养上面有份的。主对我们说,要彼此相顾,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到别人的事,要帮助那一些软弱的人。所以,我相信除了这两种的人之外,在教会中间,还有许多的弟兄姊妹都在做牧养的工作。好像你稍微在主里面长大一点,那么,你就要带着一、二个,或者更多的在属灵方面比较幼稚一点的人,你要去照顾他、关心他、为他祷告,劝勉他、鼓励他,有的时候也要改正他。在教会中,所有在主面前多蒙恩典的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因此,这一个所谓“牧人”,牧养的这一个责任实在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所以在牧养方面,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一点的学习,而不光是两种的人要学习。一、羊都是神的,当照神旨意牧养以西结第三十四章是完全讲“牧人”的事。神的话临到以西结,叫他对以色列的牧人发预言。神在以色列人中间设立了一些人作牧人,但是神所设立的那些牧人,实在是没有照着神的旨意牧养神的羊群。所以,神就藉着以西结对这一班不尽责任的牧人,说了一番话。在这一章圣经里头,我想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神在那里说,神一再说:“我的羊,我的群羊。”换一句话说,神是在那里一再对那些牧人说,“这些的羊不是你的,这羊群也不是你的,这羊是我的,这羊群是我的羊群,我的-Floc祂(。你不过是被我设立来牧养我的羊和牧养我的羊群。”我想这一点,我们应该要清楚的。我们知道,所有神的儿女,凡是神放在我们的手里,叫我们来牧养的,都是神的羊,不是我们的。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误,不知不觉的,因为神把这些弟兄姊妹放在我们手里,叫我们来看顾,我们渐渐就认为这些的羊是我的,是我的产业,因此可以照着我的意思来支配他们,来控制他们。有这一种的危险。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这些人都是我的羊群-MyFloc祂(,是属于我的。”我们很容易讲这样的话。但是主给我们看见,不但羊是祂的,羊群也是祂的。同时,在约翰第十章里,主说是一个牧人,一个羊群主自己就是那个牧人,所有神的儿女都是一个羊群。主说:“我还有羊在这圈的外面,不在这圈的里头。我要把他们领回来,叫他们成为一群。”主给我们看见,这里有圈,犹太人是一个圈,在犹太人这个圈之外,还有外邦人。主说:“不但在犹太的圈里有我的羊,并且,在犹太圈的外面,外邦的圈里头,也有我的羊。我要把这些羊都领出来,把他们合成一群。”所以我们要紧记,教会只有一个,羊群只有一群,不是有很多的-Flocks(,只有一个-Floc祂(,只有一群。这群乃是主说的“我的羊群,是属于我。”我们虽然好像很多,我们虽然分散在各地,好像一班一班的人。但是,从主的眼光看,他认为只有一群,而这一群与世界来比较的话,是小群。这就是路加第十二章里所说的,主说:“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神乐意把祂的国赐给你们。”所以“小群”这个字实在是代表教会说的,因为教会与世界来比较的话,是一小群,而且不是许多的小群,乃是一小群。那么,说一个笑话。当年倪弟兄出诗歌,那时有疏忽了一下,结果给人领会错误。就是他给诗歌起名字时,用-Singsforthelittlefloc祂(“小群诗歌”。它的意思是说,这个诗歌是为着教会的,为着小群的。其实这并没有违背圣经。但是没有想到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聚会没有什么名称,所以人就觉得,对你们这一班人,没有名称就好像没有把柄,抓不住了,不晓得你们是怎么一回事。我想我们人总是喜欢要有一个把柄来抓,那你就觉得安全了;如果你抓不到把柄,就觉得不安全。所以那个时候,基督教觉得非常不安全,他找来找去找不出一个名字来。他说:“你们用的诗歌是小群诗歌,所以你们就是小群。”那么,一直到今天,人还在那里称有一班人叫小群。很可惜,有一班人自己也承认是小群。那个承认是一个-Exclusive(的承认,如果是-Inclusive(的承认是没有错。如果是-Exclusive(的承认,好像人说:“我是属基督的。你是属保罗,你是属亚波罗,你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那就是大问题,恐怕这个问题比属保罗还厉害。所以以后我们看见犯了这一个毛病,马上就把“小群”两个字从诗歌上拿掉。只剩下诗歌两字,但是“小群”这个-Minimum(,好像标签粘在上面,一直到今天脱不掉。很多人,尤其在美国,我到了美国,人还在那里问我:“你是不是小群?”我知道他的意思,我说:“我不是。”如果我们真正能懂得圣经的名词,那么,感谢神,我们都是小群,我们都是那一群的羊,这一群羊的牧人是我们的主,主是牧人,一个牧人,一群羊。不过,主为着要看顾祂的羊群,祂就设立了一些牧人在祂的底下。你看彼得就很清楚,他在彼得前书里说,你们作长老的是要牧养神的羊群,等到牧长显现的时候,可以得着荣耀的冠冕。我们的主耶稣,祂是-ChiefShepherd(,祂是牧长,我们这些人,都是在这个牧长底下作小牧人,作帮助的,好像助手一样,在那里照着我们牧长的意思,来替牧长做应当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说,羊是属于主的,羊只有一群,牧长只有一位,是我们的主。我们不过都是在祂的底下作祂的帮手,服侍我们的弟兄姊妹。圣经给我们看见,我们的主不但是牧长,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同时,在希伯来书第十三章里我们看见,祂是个大牧人-GreatShepherdofthesheep(。因为祂凭着永远的血要把我们带到完全的地步,祂牧养,是把我们牧养到一个地步,叫我们能与祂的性情有份,能被模成祂自己的形像。所以谈到牧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我们的主,因为只有祂是那个牧人,而所有的牧人都是在这牧人的荫下,都照着祂的旨意,来牧养祂自己的羊。我想这一个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稍微提一下就是了。二、不忠心的牧人叫羊受亏损在以西结那个时候,北方以色列国是早已被亚述吞灭了。南方犹大国也有一部份人已经被掳到巴比伦去了,虽然耶路撒冷还在那里,但是很快的整个犹太国都要灭亡。那个灭亡原因,当然是因为以色列百姓违背神,他们拜偶像。但是如果我们看主的话语,我们也看见说,以色列灭亡与牧人也发生很大关系。那个时候,有很多假先知起来害了这一班犹太人,假先知在那里安慰他们说:“有平安,有平安。被掳的人两年之内都要回来的。”在那里用谎言安慰他们,一直使他们不去悔改,以为说有平安,结果叫犹大国也遭灭亡。所以这一班假先知在神面前实在要负很大的责任。同时,牧人在神面前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神设立牧人,目的就是要他们照着神的旨意来牧养祂的百姓。结果呢?这些牧人不但没有照着神的旨意牧养他们。神说:“你们只知道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吗?”换一句话说,他们把这些羊当作自己的羊,不但没有为神去牧养他们,反而从羊的身上得好处,来满足自己。他们吃羊的脂油,我们知道脂油在旧约圣经里是人不能吃的,羊的脂油都要献给神,因为脂油是代表生命的丰富。如果你吃东西,除了身体要消耗之外,还有剩余的就变成油了。所以,这个可以说是生命的丰富。在当时,这个是最宝贝的,所以要献给神,人不能吃的。但是,这一班的牧人,他们在那里吃羊的脂油,还要穿它的皮,把肥壮的宰了吃,叫自己穿得暖,吃得饱,生命好像滋润,自己能增长,完全失去了牧养的责任。所以你看见说,一个牧人可能会落到这样一个地步。如果我们开始觉得羊是我的,接下去你就会利用羊来肥己,这是自然的趋势。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当然只会顾到能从羊身上得着什么,并不关心到羊的光景是如何。所以主在那里责备他们,说:“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严的辖制。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我相信当神差遣以西结来责备这些牧人的时候,神的心是何等的伤痛,因祂看见这些羊分散,没有人去寻,没有人去找。我们记得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的心情也是一样。当祂看见众人的时候,祂里面就说:“好像羊没有牧人一样,都散开了,都作了野兽的食物了。但是没有去找的,也没有人去寻。”主的心是何等的伤痛。所以祂来就是来寻找、拯救失散的人,这是主的工作。弟兄姊妹,我们在这里能不能体会主的心肠?今天在教会中,在神的儿女中,当我们在那里服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主的心肠在我们里面?有没有看见今天神的群羊那么的瘦,没有供应;很多神的儿女受伤,没有人去替他包扎;许多神的儿女有病,没有人医治,迷路了,没有人去寻找;没有人来领导,四处分散,都作了仇敌吞吃的食物。我们里面有没有看见这样一幅图画?我们的主祂看见了这幅图画,所以,祂吩咐门徒说:“你们要求神差遣工人,因为庄稼已经熟了。”弟兄姊妹,今天在教会里就是这样光景。在教会里面,好像所注重的就是主日的讲台。如果主日有人讲一篇道,算是好的,那么,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能得着一点供应。但是,对弟兄姊妹的照顾,我们是不是都同心合意地在那里尽责任,把弟兄姊妹带到主面前,丰丰富富地带到主里面去,让他们不至于消瘦,让他们能肥壮、有供应、有属灵的供应?许多的时候,连我们主日的讲台也不过是一些道理,不能叫他们灵里得着供应。三、效法神的牧养、作忠心的牧人我们今天是不是有这样同感?主的心情是不是也成了我们的心情?如果有主的心情在我们里面,那么,看见瘦弱的,当然要供应他,帮助他;看见受伤的,当然要去帮助他;看见哪个有病的,要医治地;看见失散的,要去寻找,要去把他们带回到这个羊群里面。当时以色列的那些牧人,可能是指着君王说的,也可能是指着祭司说的,也可能指着先知、文士说的,总之他们应当照着神的旨意来喂养、保护神的群羊。但是,他们却是为着自己,都是为着自己,利用百姓来叫自己得益,完全违背了神的旨意。我读了这一段话,觉得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警戒。所以,到第十一节开始,你就看见,主说祂自己要来作牧人,因为牧人都失职了。主说:“我自己要来,我自己要来聚集他们,我自己要来喂养他们,我自己要来作他们的牧人,一直把他们带回到犹太、以色列,带回肥美的地方。”神自己要来作恢复的工作。这叫我联想到一件事:除了主之外,在圣经里有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能帮助我们看见我们当怎样来作牧人,当怎样照着神的旨意来牧养祂的羊群。我想到大卫。我们知道大卫从小就是一个牧羊人,因为他忠心牧养他父亲的一点点的羊,所以,后来神就叫他来牧养整个以色列人。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写书第二十三篇。有的人认为说是他看他父亲羊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乃是到他作王之后,年长经验更丰富的时候,他才能写这样一篇书?我们不知道。但是无论如何,这一篇书给我们看见神怎样来牧养祂的羊群。大卫在那里把自己当作神的羊。他一面是根据他自己牧养的经历,一面加上他得着神牧养他的那个经历,然后产生出这个书第二十三篇。所以,我想我们稍微把它看一下。1、牧人先要经历神的牧养“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在这里,大卫给我们看见,耶和华神是我的牧者。所以我们提到牧者的时候,实在说来神是我的牧者。人虽然可以被神用来牧养我们,但是,真正牧养我们的是神自己。如果我们没有经历神的牧养,我们就没有办法来牧养弟兄姊妹。今天的问题是在这里,我们经历神的牧养有多少?我们经历神的牧养有多少,我们能被神用来牧养弟兄姊妹的也就有多少,我们对于弟兄姊妹的牧养,不能超过我们受主的牧养。所以,属灵的牧养是生命的故事,不是职事的问题。我们不是光拿一些知识去喂养神的羊群,知识不能叫他们吃饱,只有生命的东西能叫他们吃饱。生命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在神面前没有受到神的喂养,我们便什么都没有。大卫所以能牧养一个国家,因为他受神的喂养是那么的多。他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把自己当作神的羊,放在耶和华的手上,让耶和华来牧养他。在这里我们看见,有一个交托,大卫在神面前有一个交托,一个-Commitment(,他把自己交托在主的手里,接受耶和华作他的牧者,让耶和华来牧养他。按着神的救恩来说,我们都是神的羊。但是,我们常常觉得,在神的羊群里,有的羊不听牧人,有的羊顺服牧人。有的羊不接受牧人的喂养,他-它(以为自己可以喂养;有的羊知道自己非主来牧养不可,自己没有办法,所以把自己完全交给牧人来喂养。好像那一百只羊里头,有一只跑出去了,它以为自己可以活。在神的儿女中间,我们看见这样的事;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发生这样的事,有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主不交通,不够交通,没有这个-Commitment(。如果你把你自己-Commitment(交付给祂了,让祂来牧养你,祂要领你到哪里就到那里,祂要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祂要怎样对付你,你就接受那个对付,你就是一个交托的人了。一个交托的人,在神面前能得着最多的荣耀。不是神对于我们有偏待,神不偏待任何的人,神的恩典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蒙恩多,有的人蒙恩少?有的人好像神给他的喂养特别多,有的人好像神给他的喂养不多?原因在于我们交托不交托,我们有没有把我们自己放在我们牧人的手下。所以我觉得书二十三篇是大卫自己的经历。他能经历神那样的喂养,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主,让主来带领他,不管主怎样带他,他就跟,总不离开这个牧人。所以你就看见,他一生的道路是合乎神心意的。“耶和华是我的牧人,我必不至缺乏。”这是他的信心。他相信:我如果把自己交托给主,祂一定会喂养我,叫我一无所缺。弟兄姊妹,今天我们在主面前,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如果我们真正看见祂是耶和华,全有、全足、全丰的神,万有的主,我们真能认识祂的话,我们能相信不至缺乏,只要在祂的手下,没有问题,如果我们跑出了祂的手,当然有问题。那么,神怎样来牧养大卫?他说:“抱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你知道羊需要吃草,注意这里的青草地是多数的-Greenpastures(,这个-Stillwaters(也是-Waters(,也是多数的。因为在我们人生经历上,某一个时期,我们需要某一种的供应,所以这个草场有不同的草场。并且是青草,表明是新鲜的,不是枯干的,是满有生命的东西。牧人一定要先为羊寻找这个青草地,因为羊本身不懂。人看见羊都觉得很可爱,这个是真的,你看见了,你的感觉和看见一头羊的感觉是不同的。但是羊最笨,可爱是可爱,但是非常的笨。我们基督徒就是这样,可爱是可爱,笨实在是笨。羊自己不懂得分辨哪些草是可以吃的,哪些草是毒草。同时,羊如果迷了路,找不着回来的路,不像狗。还有,羊吃草的时候,如果钻到荆棘里去,它自己不会退出来。所以说,羊实在是很笨很笨的一种动物。如果没有牧人替它寻找草场的话,它要饿死,它要被毒死。所以牧羊的人先要去找草场,他知道哪里有青草,哪里没有毒草,就把羊带到那里去。羊到了那里它就吃,它不分、也不管,它根本不会分毒草、好草,不会分的。它就是吃、吃、吃,一直吃,吃到饱了,就躺下来,躺下来就睡觉,开始消化了。它不是一面吃一面消化,不是慢慢地吃,它拼命地吃,吃到里面胀满了,就躺下来睡觉,消化它了。就是“躺卧在青草地上”,因为它吃饱了,现在要经过消化的工作。这用新约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的主祂为我们寻找草场,祂知道我们在哪一阶段需要哪一种的牧养。这青草就是神的话,神的话就像青草长在一个个地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不同的滋养在那里。主带领我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真理来喂养我们,不让我们受毒,叫我们能吃饱,叫我们能消化。这是主牧养我们的方法。2、把圣徒带进主的话语和圣灵里主这样喂养我们,那么,当我们这些受了主喂养的人去喂养别人的时候,也当照着这样。对那些主放在我们手里、要我们去牧养的人,我们也得替他们寻找青草的地场。因为神的儿女不知道什么是毒的,什么是滋养的。今天我们在教会里看见,牧养的人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受主喂养,所以他不懂怎样来喂养主的群羊。我们在那里帮助弟兄姊妹的时候,不会替他找合适的草场,有的时候把毒草也给他们吃了,所以异端就充满了神儿女的中间,他们不能分辨,结果就中了毒。这是牧人的责任。同时,受了主喂养的人,有这样经验的人,还要知道怎样按时分粮。我们一面不能把神所给我们看见的保留在里面,不肯交通给别人,另外一面,我们交通的时候,也应当按时分粮,因为不合时宜的教育会叫年轻的人受伤害,能伤害人的。所以你看见,主喂养我们实在周到,祂带我们到青草地上,吃饱了,叫我们消化。属灵的带领就是这样。那么,领我们到可安歇的水边,那水是-Stillwaters(,不是像大浪凶怒情形,羊看见这样就怕了。它一定是很安静的河流、溪水,羊在那里喝水,就在那里得着安歇。这用新约的话来说,就是主不但用祂的话来喂养我们,也赐祂的灵来叫我们里面得着安歇。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就像这个静流的水一样,它对我们说话,不像狂风暴雨,也不像山崩,不像大火在燃烧。以利亚听见的是一个微小的声音-Astillvoice(。所以圣经说“BestillandknowthatIamGod.你要安静,你要知道我是神。”圣灵在我们里面就像安静的水一样,叫我们能喝,叫我们得着安歇。这是主的带领。如果我们受主带领之后,我们怎样来带领弟兄姊妹呢?我们带领弟兄姊妹,一面是要带他们到主的话语里,另外一面,我们要把他们带到圣灵里。我们要叫他们知道怎样在灵里接受圣灵的带领,那恩膏在他们里面怎样来教训他们。那个恩喜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凡事上,大事、小事上,恩膏都会教训他们。叫他按着恩膏的教训,可以常常住在主的里面。这是我们在牧养弟兄姊妹的时候,应当做的工作。很多时候,弟兄姊妹因为不懂,所以他-她(们常常来问我:“我这件事可以做吗?我那件事是不是不可以做?”常常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怎么带领他们呢?如果马上对他们说:“这些事不可以做。”听了你的话,他-她(就不做了。结果你就看见说,虽然他-她(在这件事情上好像是解决了,但是他-她(与主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他-她(所受的教导都是外面的,在里头没有发生圣灵的教导。假如有一个弟兄姊妹来问,比方说:“我看电影可以不可以看?”你马上说:“电影不可以看。”如果他很听话,他就不去看电影了。他虽然不去看电影,心里还是爱看电影,里头还没有受对付,这个还不过说律法而已。如果他来问你:“电影该不该看?”你应当问他说:“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你里面有什么威觉?是不是怀里面发生问题了,所以问这个问题?你可不可以好好到主面前去祷告,去寻求,看看究竟可以不可以?等到你得着了主的引导,你可以再来,我替你验证一下,看你所得着的是正确不正确。”这个我们可以做。弟兄姊妹,你看主在那里喂养我们,在那里牧养我们,祂是把我们带到安静的水边去,带到圣灵里去。如果我们带领弟兄姊妹,能这样的带领,实在能叫他们得着安歇。反过来,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地带领弟兄姊妹呢?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受这带领。如果我们今天真是以耶和华为我们的牧者,我相信祂必定是这样带领我们。那我们受了这样带领,我们就能去带领我们的弟兄姊妹。接下去,“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们今天还在这个世界,走路的时候,难免有时会碰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如果要跟从主,如果要照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带领,如果要遵守主的话语,你就看见,这条路不大容易走。按照世界来讲,这是一条窄路。所以有时难免我们的魂就软弱起来,好像觉得主的话太难了。就像约翰六章主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这些话连祂的门徒听了也觉得:“这个话太难了。”而离开祂走了。所以当我们读神的话,圣灵在里面带领,有的时候我们的魂软弱下来了,我们的魂不愿意,我们的魂不肯合作,我们的魂反抗,我们的魂觉得没有这个力量,实在没有这个力量可以照着神的话语、照着圣灵的引导去做。我们不能做!感谢主,在那时候你就看见,主叫我们的魂苏醒过来。圣灵的能力要加强我们里面的人,好叫基督因着信,能住在我们的心里,叫我们的心被主的爱所激励。这样,我们这个人就苏醒过来,祂就引导我们走义路。换一句话说,神在圣经里所指引的路,圣灵在我们里头所带领的路是义路,祂就带领我们走在这条路上。这是神在我们里面牧养我们,祂天天在那里牧养我们。我相信弟兄妹妹都有这样的经历。没有一个人他信主之后,好像跟随主是一帆风顺的,一直直线往上去。我想我们在跟从主的路上,常常有弯弯曲曲的时候,有时候停顿下来了,有时候还倒退了几步,有时候还躺下来了,都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感谢主,主不放我们过去,祂总是叫我们的魂苏醒过来,引导我们走义路。今天我们看见许多弟兄妹妹也同样,好像走不上去,灰心了,有一点自暴自弃情形,有的好像生病了,不消化,觉得太难了。那么,对这些软弱的人,我们有没有去扶持他们?或者我们说,他软弱,活该,就让他躺下去完了。或者因着主在我们身上的恩典,我们就去扶持他,帮助他,叫他的魂苏醒过来,帮助他走在义路上。这就是我们的牧养,我们的事奉,我们的责任。我想这是教会中非常缺少的东西,只靠一两个人来做这工作绝对不可能,需要那些在主里面受到一点喂养的人都起来尽这个职份。因为今天魂软弱、昏迷的人太多了,需要很多弟兄姊妹起来帮助他们。3、死荫幽谷中的帮助很希奇的,有时候,我们的主也会带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这是主的带领。幽谷不见太阳,好像尽是黑暗。但是,这里告诉我们,是死荫的幽谷,不是死,还不是死,不过是个影儿,是个影儿而已,不过很像死一样。有的时候,祂带我们经过一个好像死一样的光景,像保罗说:“死在我身上好像定了罪,我自己没有活命的盼望。”祂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好像四面受敌,我们被困住了,好像无路可走了。但是,大卫说:“我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那里你就看见那个代名词改了,在第一节,第三节里头说:“祂要领我到青草地上,祂要带我到可安歇的水边,祂要苏醒我的灵魂,祂要引导我走义路。”但是,当他经过死阴幽谷的时候,你就看见,不是他了,是你了。所以弟兄姊妹,主有时带我们进到一种像死荫的幽谷那一种光景里去,这是为着祂与我们有更亲密的交通。在那时候,不是祂,那个时候是你了。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祂的话,死荫的幽谷你就过不去了。因为是你,换一句话说,主与你一同在那里走,祂就在你的旁边与你一同走,“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祢不但在那里用祢的杖,祢的竿来引导我;祢用祢的杖,祢的竿来教训我,来管教我;祢也用祢的杖,祢的竿数点我,表明说我还是属于祢的。而且,神就在那里进一步带领我们经历,好像保罗在腓立比书说的:“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3*10(这个就是等于效法祂的死一样。主把我们带到一个死荫的幽谷去,叫我们这个己、己的生命完全经过死,活不了,但是,复活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被带出来了,叫我们能够经过,不会是停留在那里。在经过死荫幽谷的时候,祂的杖,祂的竿都安慰我。安慰在原文里是“Sterngth”-加我力量(,祂加我力量,叫我能走过这个死,进到复活里头去。所以这也是主牧养我们的一个经历。那么,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我们碰到弟兄姊妹也进到同样的环境,就知道当怎样去牧养他们。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要怎样帮助他们。所以你就看见,我们作主的羊,如果作得好,我们就能被主使用来牧养其他的羊。这个原则是没有办法超越的。如果我们自己学习不够,我们是没有办法帮助别人的。那么,“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你经过了这样经历,就进到基督复活里去。进到基督复活里,当然里面就有一个反应:“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且到永远。”现在我知道主是不改变的,祂既然这样带领我,祂一定带领我达到基督的丰满,并且,我要一直住在祂的殿中,直到永远。我也要留在祂的羊群里面,永远不离开。四、作爱和顺服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到牧人,就是主怎样来牧养我们,我们就照着主牧养我们来牧养神放在我们手里的这些祂自己的羊,就是照着神的旨意来牧养他们。使徒彼得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是按着神照管他们。不是按着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能按着神照管他们呢?因为神在我们身上已经作了工。祂又说:“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不是本份的催促,乃是出于里面的爱。所以你记得约翰二十二章里头,主耶稣三次问彼得说:“你爱我吗?”三次主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老羊。”所以说,这一个牧养完全是从爱出发的。如果不是主的爱在我们里面,要我们去做这牧养的工作,是出于勉强的,不是出于甘心的。如果我们甘心,就表明是主的爱在我们里面激励,叫我们不能不去喂养祂的羊群。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不是为着要得着什么,从弟兄姊妹身上得着什么,乃是乐意把我们自己给祂。所以保罗说:“我愿意为着你们费财、费力,我愿意把我自己为着你们舍弃。”这就是作牧人的心志。彼得他接着又说:“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不是在那里辖管他们,把他们当作我们的私财,产业一样,乃是在那里作他们的榜样。因为我们走在前面,他们才能跟上。在东方的国家,牧羊的人都是走在羊群的前面,不是在后面赶它们,是在前面领它们。所以,如果主给我们有什么托付的话,我们是走在前面作榜样,在我们身上表露出基督的喂养来,以这样来喂养神的羊群。严格地说,羊是主的,只有一群,牧人只有一位,就是主自己。但是,在神的教会中,神的的确确是把这个牧养的责任分给许多神的儿女,要照着祂来牧养他们。所以,盼望主藉着这些话,叫我们温习一下,在神的面前再看看,究竟我们自己在神面前学了多少?只要我们把自己完全摆在大牧人的手下,这样才能产生忠心、良善的好仆人。愿神恩待我们。本文为深度文章连载,请阅读第一部分:
警惕: 神仆世俗化、神学知识化、门徒机械化…!异象机构化
“没有异象,民就灭亡。”所以今天有很多人有异象。有人对录音有异象,有人对视频有异象,有人对神学教育有异象,有人对儿童工作有异象,有人对……有异象,笔者甚佩服有异象的人。但对异象后面所采取的行动,却有异议。据所观察,每有一个异象就产生一个机构。有时类似的机构屈指难数,并且这些机构都是自立门户,有的甚至夫妻二人加上一个孩子就成立了董事会,大权在握,谁也不能干涉。对传福音来说,不论福音机构或是教会,愈多愈好,但有时也不一定要一个异象,一个机构。我们中国人的“餐馆心态”父亲掌橱,母亲掌柜(台),孩子跑堂(侍应生),一家人搞殿(粤语解决一切的意思),应该从福音的事工上铲除,而应学习“麦当劳”的企业经营法,集中实力,共建神国。多年前在晓士顿曾召开教会与机构合作会议,其中曾有人提出从事同样事工的机构何不合并?当时的反应是重点不一样,作法不一样。看来,不是异象问题,而是“谁是老板”问题。异象是不是一定要机构化?没有机构能不能达成异象?是不是每一个异象都是出于神?人没有权利作审判官,但有一个原则,我们可以遵循,就是戴德生牧师所用的原则s“神的工作用神的方法,永不缺乏神的供应。”神兴起的工作,神一定负责,祂一定供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果我们的机构一直在赤字中挣扎,我们要问,我们是不是走在神的旨意里?保罗是一位多次见异象的人,但他从没有成立任何机构。他不是没有领导才干,他也不是没有经济支持。笔者认为,保罗的异象,就是传福音,实现异象的方法就是宣教与建立教会。今天在北美,在香港,在台湾,上千间的教会没有牧师,却有许多有牧师头衔的传道人在机构里。早年在香港时,教会人士,曾为要不要按立一位在录音室服事的弟兄为牧师而大事辩论,如今这已不再是话题,牧师不一定要牧会。那不过是一个“可尊敬的”头衔罢了。笔者无意冒犯任何人,但眼见神家荒凉,羊群无牧者。耶和华神对先知以西结所发出的警语,我们是否也该听听s“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吗?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如果有一半在机构服事的牧人能回到教会,牧养羊群。这样羊群有牧者,牧人有羊群,机构减少,机构的开消缩减,归化类似事工,集合群力,这样,教会与机构皆能收加倍的成效。当然我们也知道神给我们各人的恩赐不一样。我们也不能断定在教会就好,在机构就不好。但从整体来看,神的家是否需要“从新整顿”一下,作一些取舍,以使神国的资源妥善的使用,以达事半功倍之效。长执雇主化在呼求教牧回到牧场教会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提出一项很重要的质问:为什么有些牧师不再牧会了?笔者经多年在教会中的观察,得到这样一个结论s“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女人的问题是男人,教会的问题是牧师。”这是很大的课题,非本文范围之内,简单来说,养子不教父之过,男人不争气,女人就会取而代之,牧师领导无方,言行不一,教友就会反弹。这只是笼统的看法,当然有例外。教会的问题牧者固然有责任,在牧者愿意负起主要责任的前提下,信徒领袖也不无责任。要明白华人教会内部的复杂现象,我们必须由教会形成的经过着手。就以北美华人教会为例,六十年代,留美的学生来自港,台,亚洲各国的人数,日见增多。有些来美时已信了主,基于需要,在校园里就开始了查经班。查经班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在华人留学生中确实作了许多工,引不少人归主。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由于社会的转型,许多留美的学生,学成,业就,妻娶(夫嫁),子(女)生,就真的留美留在美国了。这样一来,因为他们不再是学生,不再好意思去学生查经班,因此,许多查经班就变成教会了。教会与查经班的性质与功能,总归是不一样的,加上教会的需要愈来愈多,已不是信徒领袖所能忙得过来的,于是就要请牧师。在这样的教会中常发生牧者与长执的冲突。原因不外两点s教会的制度与角色的混淆。
教会的制度s有些教会是“长执大权在握”,牧师是受聘被雇,一切听命于长执,加上两年投票一次,如果牧师“表现”(Performance)不好,就要被会友“炒鱿鱼”(粤语,解雇之意)。在这种制度下,牧师只有乖乖的听话,不听话的都被“炒”了。这是教会的悲剧,可是却一再的在发生。角色的混淆s牧者(Pastor)的意思就是领导(Leader)。传道人蒙召,作神的仆人,牧养神的羊群。带领羊群本是他们的职责;正如羊不能带领牧人,同样信徒也不能带领牧师。角色要分明。但有些人在查经班里作惯了带头的,进到教会,仍然不肯退位。笔者听闻眼见教会里的权势之争无以计数。有一次参加一位新任牧师就职,执事会主席在请牧师证道之前,在台上对牧师说s“我现在把这群羊交给你。”我心一愣,是谁交给谁?另一方面,有些牧者也没有负起带领的责任,因而引起信徒的不满,也是事实。教会与牧师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角色能分明,制度合情理,大家以爱相系,以主的事为念,神的家不难显出神的荣美与光耀。教会附庸化在美国主流宗派日见衰退之际,随之而兴的,是许多独立的教会。华人教会的增长,就是在这个夹缝中。由于华人信徒来自不同的背景,所以独立的华人教会为数也不少。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华人宗派教会。现在要谈的是一些宗派教会与参与者。华人教会加入宗派的原因是什么?有多少是为传统?有多少是为信仰?有多少是为经济资助?咱们中国人的老毛病,就是吃人家的饭,作自己的事,而面不改色。前两个问题,在此暂不谈。只论第三个问题为经济资助。福音初传神州大地,正值国难当头之日。依靠宣教士Q济,是无可厚非的。但华人信徒,至少有些在北美的,在经济上仍然想靠西方的教会来Q济,那应是我们华人的奇耻大辱。我们的经济实力,不亚于西方,有些地方已超过西方的经济水平。现在该是华人教会回馈西方教会的时候了,怎么好意思还向人拿钱?更可怕的是,拿人家的钱,不守人家的规矩。问教友,你所加入的宗派基本的信仰是什么?一问三不知。他们的目的不是信仰,是为了方便,有美国人支持,自己的经济负担也轻一点,何乐而不为?至于对教会的委身,也就避而不谈了。说到对教会的委身,今日华人教会也面对着一大挑战。西方的教会是会友多,礼拜的人数少。华人的教会是礼拜的人数多,加入教会的人数少。不加入教会的理由当然很多,有人舍不得以前的教会,有人是地方教会的背景,有人在此暂住,大多数的人是觉得无所谓,我能聚会就行了,何必麻烦。其实,这是说明一件非常重要的伦理心理。基本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华人所到之处,除了自己的事业,对当地的政治,社会,经济一概不理,这种心态也明显的表达在华人的教会里。对“别人”的事,不理不睬。对教会也是一样,我只来做个礼拜就可以了,什么会友不会友,都一样嘛。有人会在一个教会十几年,还是慕道友。不要委身,不要信主,不要参与,说得好听一点儿,不管闲事,也不用掏腰包。礼拜天去教堂,不过是例行公事,尽点本份,或者安慰一下自己的良心。有的教会,下雨天,出席律减少百分之二十,下雪天,减少百分之八十,风雨无阻的十字架精神在哪里?这也难怪有些牧者同工不要牧会了。一个最扎心的例子,就是教会在敬拜后开会员大会通过年度财政预算的时候,一大批人拔腿就走,与我何干,我又不是会友。这就好像有人与人合租公寓,却从不付房租,有的可能付了房租,但对该理的事却一概不管。不知道信仰耶稣与不信有何分别?难怪常听人说,不信耶稣的人比信的人还好。当然这好不能救他,但信耶稣的人,至少要顾全他人,且要有高超的伦理美德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