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我又观看,见羔羊站在锡安山,同祂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写在额上。」
2「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像众水的声音和大雷的声音,并且我所听见的好像弹琴的所弹的琴声。」
3「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仿佛是新歌;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
4「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
5「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
1-5节是第五个异象。
龙「站在海边的沙上」()),两个兽则是从海中和从地中「上来」(、)),那些拜兽的人「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而羔羊却「站在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与羔羊在一起的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写在额上」())。两者恰成对比。
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不一定是之前「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很可能是另外一批人。「十四万四千」就是十二个十二千,象征神丰满的见证。当世人都在拜兽(、))、信徒在地上难以生存的时候()),约翰却看到一批同羔羊一起「站在锡安山」的得胜者。他们可能是从「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殉道者,「因为照耶和华所说的,在锡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脱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华所召的」())。
「新 καινήν/kainos」())的原文不是表达时间上的「新 νέος/neos」,而是表达性质上的新;不单在时间上是新的,并且是独特的、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些人经历了救恩,这经历没有任何其他的诗歌适用,必须有专用的「新歌」())。「没有人能学这歌」()),指未曾经历救赎之恩的人,就无法在神面前唱出这歌。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并不是说他们都没有结婚,而是象征他们没有与大淫妇行淫()),始终持守着「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不沾染世俗」()),「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童身」原文在新约里都是阴性(、、、、、)),只有这里是阳性。
「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表明他们是真实跟随基督的门徒。正如主所说的:「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从人间买来的」()),指他们是羔羊「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来的重生信徒。
「初熟的果子」()),表明他们是律法规定献给神的祭物())。这「十四万四千人」是那即将来到的收割的一部分()),首先用来献给神())。
「初熟的果子」也是以后众果子的保证和标本,初熟的果子熟了,就保证其余的果子即将成熟;初熟的果子形色和质地如何,就表明以后也必更多地结出同样的果子。主耶稣在逾越节后的「安息日的次日」初熟节复活(、)),初熟节所献的是第一天的收割,主耶稣是初熟节第一个复活「初熟的果子」(、、)),祂复活进入丰满荣耀,就保证所有的信徒也必随祂进入丰满荣耀。教会从五旬节开始()),五旬节所献的是第一茬的收割(夏收))()),教会是五旬节第一批「初熟的果子」()),蒙恩得救的信徒是由万物中首先被分别出来归与神和基督的一班人,「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这些人「没有瑕疵」()),并不是说他们道德上毫无过失,而是表明他们是蒙神悦纳的祭物(、))。因为基督已经「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所以他们可以「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
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7「他大声说:『应当敬畏神,将荣耀归给祂!因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6-20节是第六个异象。约翰看见羔羊和跟随祂的人「站在锡安山」())之后,又看到七位天使相继出现,宣告和执行神的追讨。
「空中」()),原文指中午太阳所到达的天顶位置,和之前那只鹰所飞行的位置是一样的。在吹第五号之前,鹰已经在「空中」向地上的居民宣布「祸哉!祸哉!祸哉」())。现在第七号已经吹响()),即将倾倒七碗,这位天使也「飞在空中」()),向世人宣扬「永远的福音」()),「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第一位天使宣告「永远的福音」,劝人「应当敬畏神」())、回转向祂。这是向受逼迫的信徒宣告「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也是向即将受审判的世人所作的最后警告())。
「住在地上的人」()),就是那些敬拜龙和兽的世人(、、、)),天使呼吁他们「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敬拜那真正的权柄。神是慈爱、公义的,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已经给了世人太多的机会,但现在已经「不再有时日了」())。
8「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第二位天使宣告对「巴比伦大城」())的判决())。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这是引自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巴比伦大城」就是「大淫妇」())、「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代表一个抵挡神、诱惑人的社会、经济体系()),是用地上的天国假冒神的国。对于最初的读者来说,就是长达两百年的「罗马和平 Pax Romana」。神怎样倾倒巴比伦帝国,也将怎样倾倒罗马帝国;将来,神还要照样倾倒末后的「巴比伦大城」。
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就是大洪水之后人们建造通天塔的「巴别」(、)),代表高举人、荣耀人的文明和势力。「巴比伦大城」之所以要被倾倒,是因为她叫万民喝「邪淫大怒的酒」(、、)),「用淫行败坏世界」())。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成了一个抵挡神、引诱人的「巴比伦大城」,自己给自己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最终的结局也将是「倾倒」。
9「又有第三位天使接着他们,大声说:『若有人拜兽和兽像,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
10「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
11「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它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
12「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是守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
第三位天使宣告对「拜兽和兽像者」())的判决。
古代地中海地区的人喝酒时, 通常会加水稀释。「纯一不杂」()),比喻神的忿怒之酒不再用怜悯和恩典())来稀释,完全是「以忿怒、恼恨报应」那些「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人。
「火与硫磺」()),比喻神刑罚的工具(、、、))。「喝神大怒的酒」())的结果,是「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也就是在地狱中受苦(、、))。
信徒为真理受苦,是在败坏的世人围观之下()),而罪人因罪恶受报应,是在绝对圣洁的「圣天使和羔羊面前」()),正如主耶稣说的:「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
「受痛苦的烟往上冒」()),引自赛三十四10。「痛苦 βασανισμοῦ/basanismos」原文与蝗虫所带来的「痛苦 βασανισμοῦ/basanismos」())是同一个字,但那些没有神印记的人受苦只有五个月,这些有兽印记的人受苦却是「直到永永远远」()),是永远无法解脱的永远痛苦,并非人死如灯灭那么简单。四活物是「昼夜不住」())地敬拜神,罪人却将「昼夜不得安宁」())地「受痛苦」。
拒绝敬拜凯撒的信徒虽然要受逼迫,但这些苦难都是暂时的,而有兽印记的人的刑罚却是「直到永永远远」。这个看见使信徒能够忍耐到底,在大逼迫中靠着「神诫命和耶稣真道」()),胜过两个兽和整个世界。所以约翰再次强调:「圣徒的忍耐就在此」(、))。
使徒约翰说:「神就是爱」()),又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使徒约翰接着又说:「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还说:「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昼夜不得安宁」。任何想冲淡此处永刑之痛苦的解释,纵然是存心慈悲,也是无济于事,只会自欺欺人。神不是要用可怕的痛苦来恐吓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而是要我们明白,罪的结果必然会跟随罪人到永远。因此,每一位读者现在就当悔改:「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13「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表明最后收割的时间到了。最终蒙福的是殉道者,而不是猖獗一时的仇敌。
殉道者的苦难是暂时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但「做工的果效」())却跟随他们到永世里。「劳苦」的意思是工作到筋疲力倦。天国不是一个没有工作的地方,而是一个不再有「劳苦」的地方。
此时提到「圣灵说」()),可能是因为在他们受苦之时,圣灵一直在帮助他们渡过苦难())。这是启示录中的第二福(、、、、、、))。
14「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
15「又有一位天使从殿中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
16「那坐在云上的,就把镰刀扔在地上,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
第四位天使拿着收割的「快镰刀」(
)),目的是向信徒施行拯救。
有人根据「白云、人子」(
))就认为这是基督,但负责收割的是天使(
)),前后七位天使一致。这里的「人子」原文并不是四福音中专称基督的「那人子」,而是「一位人子」,这位「人子」还要接受另一位天使的命令(
)),所戴的「冠冕」原文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象征胜利。
第五位天使宣告神对「庄稼」的「收割」命令(
))。「庄稼」代表信徒(
、
)),「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
)),这是早已预定好的收割时刻,神的时间不迟不早。因此,受苦的信徒可以确信,如果神尚未伸冤、拯救,只是因为时机未成熟。一旦庄稼熟透时,收割将马上临到。
14-16节的异象对应于以色列人从初熟节到五旬节对「庄稼」的收割。这些「庄稼」就是五旬节献上的「初熟的果子」(
)),也就是教会(
))。「收割」可能象征教会被提,这些被提的信徒也和那十四万四千人一样是「初熟的果子」(
))。此时正是「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
、
)),这次被提可能与两位见证人的被提(
))是同时发生的:那时「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
))。而掺杂在教会里的稗子,此时也将被分开,麦子被提、稗子留在地上等着焚烧(
、
))。
上图:一位正统犹太人用镰刀割麦子庆祝五旬节。
17「又有一位天使从天上的殿中出来,他也拿着快镰刀。」
18「又有一位天使从祭坛中出来,是有权柄管火的,向拿着快镰刀的大声喊着说:『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葡萄树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
19「那天使就把镰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丢在神忿怒的大酒榨中。」
20「那酒榨踹在城外,就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
第六位天使也拿着收割的「快镰刀」(
)),目的是对仇敌执行刑罚。
第七位天使宣告神对「葡萄」的「收取」命令(
))。
「从祭坛中出来」(
)),表明这判决是回应祭坛底下殉道者灵魂的祷告(
))。
「有权柄管火」(
)),表明这可能对应于揭开第七印时,天使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的时候(
))。
「葡萄熟透了」(
)),象征世人已经恶贯满盈(
))。
古代以色列收葡萄的工人用脚在槽中压榨葡萄,流出红色的葡萄汁,「酒榨踹在城外」(
)),形容在城外杀戮流血。
「六百里」(
)),原文是「一千六百斯塔德 στάδιον/Stadia」,约 300 公里,但强调的不是距离,而是「一千六百」这个数目。「一千六百」等于四十乘四十,而「四十」在圣经中是刑罚、试炼的数目:在大洪水的审判中,「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飘流,「担当罪孽四十年」(
));律法规定的鞭刑不超过四十下(
))。因此,「一千六百」可能象征世界受到彻底的审判。
这「城」(
))可能就是耶路撒冷,这场空前绝后的大屠杀可能就是哈米吉多顿大战(
、
)),地点是耶路撒冷城外的「约沙法谷」(
)),从「以东的波斯拉」(
))向北延伸到耶斯列平原的米吉多(
))。
17-20节的异象对应于以色列人从五旬节到住棚节对「葡萄」的收割。「神忿怒的大酒榨」(
))形容神的审判,如同在大酒榨中践踏葡萄一样(
、
))。正如约珥先知的预言:「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践踏吧!因为酒榨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恶甚大」(
))。古代以色列人从初熟节到五旬节收割庄稼,五旬节之后收取葡萄,收完葡萄就庆祝住棚节,而住棚节预表进入国度、与神同在。这预表神的计划是先收割庄稼、拯救教会,然后收取葡萄、刑罚世人,最后庆祝住棚节、进入国度。
上图:耶和华的节期和古代以色列人的收割季节。以色列人从初熟节到五旬节收割大麦和小麦,五旬节之后收取橄榄和葡萄,收完葡萄就庆祝住棚节。
上图:古代以色列酒榨的示意图。酒榨分上下两层酒池,中间有一条通管相连。酒池可能是一块凿空的石头,也可能用砖石砌成。葡萄放在位置稍高的上层酒池中,工人用脚踹葡萄,汁液透过通管流到下层的酒池中。
属天父自己的约翰次一个异象是以羔羊带着凯旋的姿态站在锡安山上作开始的,而第七章中所描写的十四万四千人,也与祂一同站立。他们在额上印了羔羊与父的名。我们已经查考过受印的意义,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每一次覆看一遍。在古代世界中,把即刻在一个人的身上,最少象征五种不同的意义。(一 )它代表所有权。许多时候,奴隶是烙上主人的印,如同牛羊一般。与羔羊为伴的人是属于神的。(二 )它代表忠诚。士兵有时把他们共赴患难,誓死效忠的将领名字刻在手臂上。这羔羊的队伍就是一群干练的军人,而他们曾在战场上证实自己的忠诚。(三 )它代表保障。我们看见一封第三或第四世纪写在蒲草纸上的信;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一个儿子写信给在各处一方的父亲,亚波罗(Apollo ),在信中除了问安致意以外,还写上思念的亲情:‘我从前已经对你说过,自你别后我真是心里悲伤得很,而且我一直恐惧将来有一天,不测的事情会临到你的身上,那时我怕没有办法认出你的身体来,我终日为此惆怅,认为这是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我真希望把一个印记盖在你的身上。’(P. OXY680 )。儿子希望把一个印盖在父亲的身上而获得保障。同样与羔羊站在一起的同伴,已经获得一个印记,无论是生或死,也得到保障。(四 )它代表倚赖。罗拔逊史密夫(Robertson Smith )引述一个很古怪的习俗。在阿拉伯国家中,那些财势雄厚的酋长是拥有许多受保护人,他们对酋长卑躬屈节,因为他们完全倚赖酋长而过活。许多时候,酋长会在这些人的身上烙印,好像印在骆驼的身上一般,表示他们是他的臣属,完全倚赖他的人。羔羊的同伴就是完全倚赖祂的慈爱与恩典的人。(五 )它代表安全。从前有些拜神的善男信女都会把神的象征符号印在自己的身上的。有些时候,进行这种盖印的手段是非常残忍的。蒲鲁他克(Plutarch )讲述有一次尼斯亚斯(Nicias?──414 B.C. )率领下的雅典人在西西里惨败;西西里人俘掳了雅典人后,便强迫把一个‘跳跃飞马’的印盖在他们的前额,这只马就是西西里人的信仰徽号(Plutarch : Nicias 29 )。马加比三书描述多利买四世在他统治埃及的时候,曾命令‘所有犹太人必须贬降至社会最低的地位,只准替人作奴隶;凡说怨言反对的必须用武力禁制和处死。当他们登记的时候,又必须用常春藤叶把巴加斯(Bacchus )的徽号印在他们的身上。’(马加比三 )这些事例都是涉及贬降身分与残忍的行为。但还有别的例子。叙利亚人经常把他们的神的记号纹在自己的手腕或颈项上。此外我们看见一个最适切的例子。希罗多德(Herodotus ),描述在尼罗河口的一座赫拉克里神庙(Temple of Heracles )是有庇护特权的。任何一个犯人,不论是奴隶抑或自由人,当他被人缉捕或追杀的时候,只要他能够踏足进入神庙内,便可以获得完全的庇护了。每逢一个逃亡者追到庙门内,他便会接受一个神圣的标志印记在他的身上,作为他已经接受神力拯救的证据,此后再没有人能够触犯他。这些象征表示绝对保障的记号。羔羊的同伴已经藉着耶稣基督而投身进入神的恩典中;他们此后永远是安全的。只有属神的人才能学这歌(一 )这声音像众水的响声。令我们想起神声音的威力;自然界的威力,排山倒海的巨浪;那洪涛翻腾打击峭壁和冲击沙滩的威力,总比不上神之威力。(二 )这声音像大雷,提醒我们神的声音是不会有错误的。当天上雷轰的时候,从来没有人会说他听不到雷声。(三 )这声音像许多琴师一起弹出来的琴声。提醒我们神的声音是悦耳有旋律的。当人听闻这种柔和的琴声时,烦扰的心必会获得平静。与羔羊结伴的人所唱出来的歌,是只有他们才能学会唱的。这实在是一切生活中的常存的真理。人必须成为某一种人,然后可以有资格学某一种事物的。与羔羊结伴的人能够学会这首新歌,纯粹是因为他们在人生旅程中已经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甲 )他们曾经受苦。世上有些事情,是只有藉着苦恼的经验然后才学会的。有人曾经引述诗人作诗的经验说:‘我们经过痛苦中的学习,才能以诗歌教人。’不错,苦恼会使人怨恨;但是它又能够结出信仰,和平和唱新歌的果子来,(乙 )他们曾过着忠诚的生活。很显明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光慢慢过去,作为领袖的自然会和忠心的跟从者相亲密起来,而他的跟从者也乐于接近自己的领袖;只有在这种融洽密切的关系中,领袖才可以教导他们。但是不忠诚和时隐时现的跟从者将永远不会学会这些事情的。(丙 )另一种说法,指出那些与羔羊为伍的人,在灵性上稳步向前迈进。教师能够向成熟的学生教导深奥的知识;而未成熟的初学者则不能够学。只有那些愿意每天在祂里面长进的人,耶稣基督才会把更多的智慧宝藏展示给他。但世上的悲剧源于因为大多数人仍然抱着一种静止的基督徒信仰态度,不肯向前迈进!最美的花我们只看这节经文的一半,因为它是全启示录中最难明白的一句话,而我们认为必须把它所指的意思弄清楚,这是极其重要的。它描写未曾沾染妇女的人站在羔羊的队伍里面,但到底这里所指的贞洁是甚么呢?(一 )这里所指的贞洁是男女的性关系吗?但这句经文所指的却不应作这样的解释,因为它指明童身,而不单止贞洁,这乃是说他们从来未曾有过性关系的。(二 )那么它是否会指灵性上保持不奸淫──也就是说要完全效忠耶稣基督呢?我们在旧约的记载中,经常看见这个描写,指出以色列民随从外邦人的神,如同宿娼一般,,,,。但是这句经文并不似用隐喻的方式写出来的。(三 )它是否描写人应守独身主义呢?教会很快便会出现了高举褒扬贞洁独身主义,认为能够摒弃婚姻生活的基督徒才是最崇高的人生。诺斯底主义的信徒则说‘婚姻与生育都是从撒但出来的。’他提安(Tatian )坚持‘婚姻是败坏与好色邪荡的行为。’马吉安(Marcion )设立教会,收容那些守独身主义并因此把其它的信徒摒弃于门外。最伟大的早期圣教父中之一位俄利根(Oregon ),情愿阉割自己,表明永远守着童身的志愿。在一本名叫保罗与斐加拉传(Acts of Paul and Thecla 11 )的书中,底马(Demas )指控保罗‘倡说除了持守肉身贞洁外,没有其它方法可以获得身体复活,如此便剥夺了年轻已婚男子失去妻子,童女不嫁丈夫,已婚男女们生育的权益。’此外还有一个罗马法庭的审讯纪录(Ruinart )殉道传(Acts of the Martyrs, 27-4-304 ),指控基督徒诱劝‘一些无知少女,采取独身主义而过着一种引人入胜的贞洁童女生活。’真的这种精神后来便成了基督徒曾侣传道院的基础,而整套思想的含义就是凡和性与身体有关的事情都是错谬的。这种思想其实远远脱离了新约的教训。耶稣本身是赞扬婚姻的,祂说人因此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成为一体;祂并且警告,凭神旨意结合的人,不可分开。保罗在他的崇高教训中亦赞扬婚姻,他把丈夫与妻子的结合比拟基督与教会的密切关系。希伯来书作者也曾这样劝勉信徒:‘婚姻人人都当尊重’。那么,我们对这半节经文应怎样解释呢?倘若我们采取诚实的态度去阐释的话,我们就难免这样的结论,它企图褒扬独身主义与守童贞的观念,并且把婚姻的价值贬低。但我们可以提供两点可能的解释。(一 )启示录的作者可能真的有意思高举独身主义与守童身的思想;这个可能性是因为当时在公元后九十年代的教会已经习染了这种思想的潮流。果真如此,我们便应该把这半节经文放置在一旁,因为我们已经把新约的中心思想当作试金石,证明这个思想是超出正确基督教伦理范围以外的。(二 )第二个可能性的解释就是从前抄写新约圣经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注释写在经文旁边。这种习惯便可以解释为甚么这半节经文会在这里出现。这就是后来抄写圣经的人把他自己的意见写在上面──注释这十四万四千人是谁──:‘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特别是后期抄写圣经的人都是寺院里的僧侣,故此这个解释的可能性很高。后来当圣经再次抄写的时候,往往把经文旁边的脚注都抄写过来,而这些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若照着这个解释,第四节上半句并不是出自约翰的意思,而是一位抄写圣经的人自己加上去的脚注。效法基督那与羔羊为伍的就是跟从羔羊所往的地方走的人。基督徒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个跟从基督的人。耶稣对腓力说:‘来跟从我吧!’(约壹43),同样叫马太跟从祂。祂对那位年青的财主说:‘你还要来跟从我。’;同样又叫那位没有名称记录的门徒跟从祂。后来当彼得问耶稣关于约翰将来会发生甚么事情,耶稣着他不要理会别人的事,只要自己专心跟从祂便可以了。彼得又说,祂留下榜样给我们,就是叫我们跟从祂的脚踪行。约翰用三件事情来称呼与羔羊为伍的人。(一 )他们就是一个呈献给神和羔羊的祭。献祭这个字是aparche,它的原本意思是献初熟的果子,初熟的果子就是指最佳和最上乘的物产;它是收成的象征;也就是代表把全部收成献与神的一个象征。所以一个基督徒就是把自己献与神;每一个基督徒能够预先亲尝当将来整个世界献呈给神时的滋味;而基督徒本身就是一个能够把整个生命虔诚的献给神的人。(二 )他们的口里不会说谎言。这是圣经十分喜爱引用的一个观念。诗人说:‘凡心里没有诡诈……这人是有福的。’。以赛亚描写神的仆人:‘口中也没有诡诈。’西番雅讲及那些神的余民:‘必不作孽,不说谎言,口中也没有诡诈的舌头。’彼得论到作仆人的品性,因而叫信徒学效基督的榜样:‘口里也没有诡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的事情──我们既然也渴望自己的朋友忠诚。口中不说谎言,同样耶稣也希望我们能够这样做出来。(三 )他们是没有瑕疵的。瑕疪(amomos )是一个典型献祭用的字。它用来描写献祭的牲畜是没有瑕疵,适合作祭牲献献给神的。我们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它常常用来描写基督徒的品格。神既然拣选了我们,所以我们应当在祂面前保持圣洁,和毫无瑕疵,。教会必须充满荣耀,毫无玷污,或者皱纹等类。彼得也说耶稣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我们的生命是从神接受得来的;我们要把它当作祭物献给神;所以我们所献上的,必须无瑕疵的。接着,就是三个天使的异象;一个是带来呼召,叫人崇拜一位真的神(6、7节 );另一个预告罗马帝国的灭亡(8节 );第三个预告那些凡否认自己的信仰;和拜那兽的人面对审判与灭亡的结局(9-12节 )。呼召人崇拜神在末世前出现的征兆当中,有一个是要把福音传遍地上,在各国各民当中为祂作见证。这里所描写的就是应验预言应许的。那天使前来要把福音的信息向各国、各族、各方和各民宣布。那天使是带着永远的福音而来的。永远的意思是指福音永远都有效;虽然这个世界到了审判末日时,被压碎了,但福音仍然屹立不动。它也可以解作亘古以来,福音已经存在了。保罗在罗马书的三一颂讲到耶稣基督是神启示的奥秘,是从创世以来隐藏的,这就能指福音是神对人的永世的目的,也可以说它论到永世的事。当天使传播福音后,随即出现第二个宣布末日的天使。这样看来似乎有些令人诧异的地方,但是福音本身就是一把锋利的两刃剑──对那些接受福音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信息,但是对拒绝的人就会带来审判,而且这个审判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们事先给了一次听福音的机会!这个天使的话是很有趣的──就是叫人崇拜一位创造万物的神。其实这个信息不单是基督教要特别宣扬的,一切的宗教也是以它作基础信念。这些话和保罗与巴拿巴在路司得(Lystra )对当地人民宣讲的道是互相辉映的,他们叫听众‘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遂特称这些话是‘一个向未受教育的异教徒的良心作出的呼吁;他们除了这点认识外,实在是不能领略其它的知识。’巴比伦的倾倒这里所讲的就是预言罗马的覆没。在整本启示录中,罗马是描述为巴比伦,而这个描述也是新旧约间各经卷著述时所采纳的一个陪喻。巴录二书宣布0, 1, 1, 0罗马的罪状时,是这样作开始的:‘我,巴录,向你提出抗议──巴比伦。’(巴录二。西婆的神语描写那次幻想尼罗从罗马逃亡的时候,他们说:‘然后从巴比伦逃出一个无耻和毫无畏惧的君王;地上凡有血气与一切善良的人对他都会厌恶的。’在古代,众先知认为巴比伦就是淫欲,奢侈与罪恶的化身;对初期的基督教信徒来说,罗马的淫欲,奢侈与不道德生活似乎就是巴比伦复活的表现了。昔日巴比伦在波斯王古列(Cyrus )手下倾倒,实在是古代历史中使人闻而胆寒的一件事迹。启示录所描写的字句其实就是反映古代先知预言巴比伦倾倒。以赛亚曾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他的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于地。’耶利米又说:‘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经文说巴比伦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在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见它是把旧约两个思想合并而写出来的。在中,先知是这样描写巴比伦的:‘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他的酒,就癫狂了。’这句经文的意思是指巴比伦有一种能败坏人的力量,他能迷惑万国堕入不道德的痴狂境界里面。这幅景象的背后就是一个妓女把酒斟满杯中,向人献媚尽饮,使人再不能抗拒她的骗人奸计,进行不道德的勾当。罗马的情形好比一个灿烂迷人的妓女,能把全世界的人诱惑。另一幅图画就是描述神烈怒的杯。约伯曾这样讲述邪恶的人:‘愿他亲自饮全能者的忿怒。’诗人也说神手里有杯,其中的酒起沫,杯内满了搀杂的酒,祂倒出来,地上的恶人必都喝这酒的渣滓。以赛亚说耶路撒冷也喝了神忿怒之杯。。神指示耶利米从祂手中接过这杯忿怒的酒,给各国的民喝。我们可以把这句经文再意译出来──巴比伦能叫各国的人饮下他所赐的酒,因而诱惑人进入邪恶的境界,结果就会招致神的忿怒。在这些解释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永恒的真理存在,凡是国家或个人,甘愿受邪恶败德的力量影响自己的话,结果终必难逃神报复的忿怒的。不认主的人遭灭亡有关那兽的能力与他把兽印盖在他们身上的警告已经说过了(十三章 )。现在就是向那些在试炼中跌倒的人提出警告。我们要注意一件重要的事,本段经文是一切警告中最凌厉的一次。按照启示录所见,在最后审判当中,最可怕的一种过犯就是离经叛道。这个理由是因为当时的教会正处于挣扎求存的恶劣环境中,故此作为基督徒,他必须准备面对受苦、审讯、下狱、与死亡;倘基督徒本身在信仰的试炼中失败,整个教会便会灭亡。我们今天作基督徒对这点也须存着同样的警惕,虽然我们不是因为护卫信仰而准备受死,但我们仍应该竭力活出我们的信仰,并且把我们所信的福音郑重地推荐给别人。背道者的结局可算是地上一切审判刑罚中最严苛的──像昔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灭亡。‘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约翰的描写大概是反映出以赛亚叙述主报仇的日子来临时的情形:‘以东的河水要变为石油,尘埃要变为硫磺,地土成为烧的石油。昼夜总不熄灭,烟气永远上腾,必世世代代成为荒废,永永远远无人经过。’。那些邪恶的人在众圣天使与羔羊面前被毁灭。正如我们在稍前的时候已经说过,天上一部分的福祉就是使人能够目睹罪人在地狱中受苦的惨情。这就是次经中描写的景象。在以斯拉续编(Ⅱ Esdras )中,我们看见这样的一句话:‘在那儿会展示出地狱的火窑,而对面是那欢乐的天堂。’;在以诺书,我们也找到同样的记载:‘我会把那些人(邪恶者 )交在我的选民手中;他们在圣者的面前如同禾秸在火中烧着;又在正直的人面前,如铅放在水中下沉;此后再看不见他们的踪迹’(以诺。末日的一个特色就是出现一个宏伟公正的大审判,就是在正直的人面前进行的(以诺 )。当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 )勉励奥林匹亚斯(Olympias )要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他就是用这个应许激发她的信心──当那时候来到,她便会看见那些迫害她的人接受神圣的苦刑,正如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看见财主在地狱火焰中受苦一般。我们或者不喜欢这种思想;我们或者判断这是一种次等的基督徒信仰──其实它就是这样,但我们除非自己也像早期的基督徒曾经历过酷刑的苦楚,否则我们是没有资格对他们妄作批评的。许多时候,当他们在比武场中接受这些刑罚的时候,坐在挤迫看台上的异教徒,往往带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讥讽受苦的基督徒;初期基督徒能够赴汤蹈火而殉道,完全是因为他们心里存着这种盼望──将来天上神圣的公义必会调整地上不公平的天秤的。忠诚的灵魂得享安息在描述过恐怖的事情快要来临的可怕预言;和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提出可怕的警告后,跟着是充满恩慈的应许。在主怀中而死的人有福了──在主怀中安息这个思想在新约中出现也不止一次。保罗曾提及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另外对哥林多人也提及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这些话的意思是指那些人到了。最后仍然能够与基督合而为一。虽然每一件事物都企图把人与基督分离;但这里却看见极大的喜乐,为那些到了最后仍然不会与他们所爱的主分隔的人存留。这是赐与安息的应许。他们将会脱离劳苦的工作而得享安息。人若经过辛苦劳碌后而获得安息,这样的经验才是甜蜜的,正如斯宾塞(Spencer )所写:劳碌后的睡眠,狂涛骇浪后的海港,战役后的宁静,生存后的死亡──充满极大的喜乐!他们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骤然看来,启示录在这里好像传讲人藉着行为而得救的信仰。但是我们必须小心注意约翰所讲的作工到底具有甚么意义。他曾对以弗所的教会谈及作工──就是指他们的劳碌与忍耐;他曾对推雅推喇教会的信徒讲及他们的作工──就是指他们的善行,他们的服务和他们的信心。故此约翰所讲的作工就是指品格(Character )。他实在想这样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唯一能够拿走的,就是你自己。倘若到了这个生命结束的时候,你仍能够与基督合而为一,你便能够得着一个像受过试炼的精金一般的人格,而在这人格里面自然会反映出基督自己;将来在你带着这个人格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便蒙福了。’审判的庄稼本章经文的最后一个异象就是描写审判了,而引用的景象都是犹太人思想所熟识的。它是以一个像人子的凯旋形像作开始的。这个思想是出自,十四节:‘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出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接着这幅图画用两个圣经熟识的隐喻把审判描写出来。它用庄稼喻作审判。当约珥盼望那审判临近的时候,他说:‘开镰罢,因为庄稼熟了。’;耶稣说:‘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另外在麦子与稗子的比喻中,耶稣也把收割喻作一幅审判的图画,37-43 )。它用酒醡喻作审判。酒醡是分上下两层酒池的,中间有一条通管相连。酒池是可以凿空一块石头,或用砖石砌成;葡萄则放在位置稍高的上层酒池中,工人用脚踹葡萄,汁液则透过通管,流到下层的酒池中。在旧约中,神的审判是常以践踏葡萄的景象描写出来的。‘主轻弃我中间的一切勇士……要压碎我的少年人,主将犹大居民踹下,像在酒醡中一样’;‘我独自踹酒醡,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并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所以我们在这里看见描写审判的两幅图画──庄稼与酒醡。作者在这里再加上一幅图画──当时是在城外,就是耶路撒冷的城外,进行踹葡萄的。在旧约和新旧约之间的书籍中,所持的一贯信念,认为外邦人必须被带到耶路撒冷接受审判。约珥也有一幅类似的景象,万民都要被带到约沙法谷(Jehoshaphat );神在那里施行审判。撒迦利亚亦用一幅这样的图画描写外邦人最后一次向耶路撒冷城袭击,并且在那里遭受审判。本段经文有两处难以解释的地方。第一,我们看见一个事实,一位像人子的收割了;另一位天使又再进行收割。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解释──人子就是指那得胜的主,祂收割的庄稼就是自己的子民;而那位手执快镰刀的天使则把那些注定受审判的人当作庄稼收割了。第二,就是有血从酒醡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没有人能够对这句话给予一个真正满意的解答。但我愿意提供一个意见,虽然它仍有未尽善之处,但却可以作为我们参考之用──六百里刚好是巴勒斯坦南北相距的长度;这个意思可能是指整个审判的范围是包括全地的。照着这个意思,经文的象征就是描写审判的完全──概括了全地的居民。――《每日研经丛书》--《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启示录第十四章 F锡安山上的羔羊 上两章的异象都是关于魔鬼和它的帮凶,由本章开始,约翰的注意力又转回圣善的神,得胜的羔羊。有的解经家认为本章记载的是七个短短的预言,我却以为将七个天使的异象(6~20)视作一个七重的预言更为恰当。 1.“我又观看,见……”这是一个生动的画面。约翰见到“羔羊”站在锡安山上,同祂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写在额上。这些有神印记的人,与跟随兽,右手和额头印有兽印记的人恰成一个对照。锡安山有时是预表释放,这正是此处的意思。神的子民终于得胜了。有人说,这儿的锡安是指世上的锡安,若然,这就必须是指千禧年了。但我觉得不可能。第一、羔羊是何时由天上落到地上并没有任何交待。第二、约翰在这儿所提到的分明是最后的全胜,而不是插在中间的小胜。还有一点请注意:羔羊是立在山上,兽是站在沙土。 十四万四千的解释详见注释。此处与相同,这数目不是代表一允袅榈木英,例如殉道者。这一个完全的数目是代表耶稣基督的全教会。请注意,“受印记者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得着拯救的也是十四万四千”(Kiddle)。受印记的时候,这些人是在世上,正面临仇敌的攻击,如今他们已到了天下,没有一个失落。 2.“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这是约翰常用的笔法。声音是从天上来,但没有明说是神自己的声音、天使的声音,或是其他。这声音给约翰很深的印象,他足足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这声音像众水的声音(,换言之,是基督的声音。又像“大雷的声音”(,声大之极。又像弹琴的所弹的琴声。声音不只是大,而且十分动听,很有可能是那十四万四千人的声音。 3.新歌的意义详见注释。歌是在宝座前唱的。虽然未曾提神的名,歌却分明是在神面前唱。“宝座”一词很可能是强调神的统治。为什么只有这十四万四千人才能学所唱之歌,这里没有说。但看下文便知道这些人是从人间买来的。我们不难猜测,所唱的歌是与救赎有关。未曾经历过救赎之恩的人就无法唱出这歌。“从地上买来”表示由世事世人中赎来归神所有。 4.这一匀擞腥个特色。第一、他们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若照字面看,这一句不免令人诧异。这十四万四千人果真代表全教会的话,那自然是包括了妇女,那么这句子的前半却不适用于女性,而下半句也不适合男性。再者,新约圣经也并没有将婚嫁列在污秽之列。禁止婚嫁保持童身在古代是教外先有,后来才逐渐在教会中流行起来的。然而在新约中,婚姻是蒙祝福的,而男女关系自然也是婚姻的一部分以下)。圣经顶多只是说,有些事奉是没有家累的人会做得更好,如是而已。有人说,“沾染”或应解作“淫乱”(例如 BAGD)。但这一段明明是说这十四万四千人从未亲近过妇女,乃是童身。 这种咬文嚼字的矛盾、困难,正如许多其他段落,只要我们记得约翰在启示录中是用预表的手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处女童身在旧约中是用来形容神的选民(例见;;等等);对神不忠也是用淫乱作比喻(结十六;等等)。在新约中,保罗以教会比作基督的新妇。他说:“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到启示录卷末,约翰看见“新妇、羔羊的妻”,这是后话。行文至此,羔羊的婚姻还是将来的事,但无论如何,新妇必须保持贞洁,没有肉体的沾染。换言之,这十四万四千人向他们的主一直忠贞,他们以自己的身子荣耀神。 “沾染”一词在此以“童身”加重语气。未曾沾染妇女几字难以应用在妇女身上,而以“童身”形容男人也是不寻常。以“童身”用在男性身上,在古文中固然有好几处,但没有一处的年代比启示录早。新约圣经原文用“童身”共十五次,只此一次是形容男性,意义当然也是预表了。这匀擞胍彀钍澜缑挥兴亢恋慕缓稀K们完全忠于许配基督的契约。就这样,约翰以两句话(一句适合男性,另一句到此为止是属于女性,两句形成平行的一对)带出了属灵的真理。 这一匀说诙个特色是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k。他们不自己选择,也不能自己选择他们要在何地服侍神。祂领导;他们只顾跟随。 第三个特点是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归与” NIV 译作“献与”,这是原文所没有的意思。“买赎”的解释详见注释。“从人间买来”就是说不再属于世界。“初熟的果子”是头造新收的出产,是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不能作世俗之用;;。“初熟果子”有时不一定要指新的出产,总言之是献给神的礼物(参 MM);“归神所有”是“初熟果子”的主要意思。雅各将教会比作神创造之中的“初熟果子”。教会是属神的,教会的托负就是为神所用。神与羔羊在这一节,正如其他多处,都是相提并论,不分彼此(注释)。 5.这匀嘶褂幸桓鎏氐悖就是全然诚实,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今日的世界,讲实话的人真是寥若晨星,所以不说谎言的基督徒特别明显(参旧约次经便西拉智训,尤其在他们拒绝接受敌基督的谎言上,更引人注目。总而言之,这些人是没有瑕疵的。“无瑕疵”经常是用来形容献祭的牲口,意味着信徒的事奉是带着牺牲的。 G地上庄稼的收割 这第七个预兆虽没有格外着重的语气,这一个预兆的本身却分成七层,共有七位天使出现,宣布或施行审判。这系列的最后高潮十分可怕;遍地浴血。我们可以把前三个天使和“天上的声音”当作第六与第七预兆之间的插曲(参第六与第七印之间,;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的插曲)。 i. 三天使的宣判 三位天使鱼贯宣布审判,信徒再一次得着保证,罪恶的得胜是短暂的,神到了祂的时间,必要追讨恶人。 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这儿的“另一位天使”颇为费解,因为自之后就没有天使出现过。或者这“另一位”是为与下面各天使识别。反正“另一位”在这一章内几乎是个口头禅(在原文中出现在以下各节:8、9、15、17、18)。 上文注释)曾出现过一只飞鹰“在空中”,向地上的居民宣布三个“祸哉!”此处的天使,也飞在空中,向世人宣扬“一个(原文在此用不定冠词 "a",而不是 "the")永远的福音”。这是全启示录中唯一一处用“福音”一词。 骤听之,这天使所宣布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若仔细思想,审判确是福音的一个先决条件(。天使乃是向行将受审的人作最后一次悔改的呼吁(;等)。其次,罪恶将要被倾覆,这是“好消息”(“神掌权的福音”Hoeksema)。第三,启示录是写给受逼迫的信徒。世人,包括逼迫信徒的人,将一一要在神面前交账;罪恶夸胜的期限是有了结的,这当然是好消息。托伦斯说:“在任何的时期,教会和当权势力总不容易和谐……十字架和永远福音传到之处,神的爱必定审判国家、社会、历史的罪恶。这些罪恶的产生乃是由于世人联合起来,敌挡神的旨音和神的话”。 永远的福音即永不失效。住在地上的人详见注释。各国各族……注释。 7.天使用大声说话,因为信息是向普天下人宣扬。他呼吁世人应当敬畏神。罪恶之辈应大大畏惧(。但天使的信息基本上不是消极的,他呼吁世人“将荣耀归”神,敬拜神。神是万物的创造主;这儿特别提出祂所造的天地海和众水泉源。凡受造的都受神手所造创。与神敌对是没有前途的。兽的敬拜者曾经佩服其权能至五体投地,7~8、13、15),如今这些人却被逼面对真真正正的权柄。“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这些人曾因不肯面对真理而将自己永远定罪;但有一天,他们却再无选择,非面对真理不可。他们有自由选择时曾拒绝‘归给’创造者的‘荣耀’,迟早有一日神的忿怒使他们不能不归荣耀于祂”(Kiddle)。 8.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倾倒”这个动词在原文句中放在重要的位置,再加上两次重复,更见举足轻重。动词形式是用简单过去式,暗示动作的完成。这一切意味着肯定、不可避免,城必要倾倒。 “巴比伦”在启示录中这是头一次出现(以下还有,在,,、21),每次均被称为“大城”。约翰虽可能联想起,但这儿的巴比伦分明不是米所波大米的巴比伦城。巴比伦在圣经中首次出现是在大洪水之后;众人聚在一起要建造高塔,塔顶通天,塔所在亡城后称“巴别”,。从此“巴比伦”(“巴别”)就代表了人的高傲,和目中无神的城市帝国。对约翰来说,巴比伦是那大城,代表了联合起来敌挡神的人浴T谕时代的其他文献中,巴比伦又代表当时的罗马(2 Bar. ;西比喇神谕记、434;也可能是暗示罗马)。约翰不至于以巴比伦喻意罗马,但对第一世纪的人,实在找不到比当时罗马代表巴比伦更为切当的比喻。约翰仰望有那么一天,巴比伦所代表的恶要全然倾覆。 巴比伦之所以倾覆是因为她影响万民,与她同流合污,叫万民喝她邪淫大怒之酒(又见。这句的要点有巴比伦叫万民喝她邪淫的酒,换言之,以其恶行败坏万民;二、这邪淫激动神倾下震怒(。“万民喝巴比伦邪淫之酒,也就等于喝神忿怒的酒”(Charles)。 9~10.又有第三位天使……大声说,对象是“拜兽和兽像,并受了兽印记的人”,他们要受神的忿怒。 约翰用两个不同的字来形容神的怒气:第一个大怒原文是 thymos ,第二个“忿怒”原文是 orge{ (注释)。两字的分别不是太大,除了前者是冲动的暴怒,而后者是脾气稳定的人所发的怒。新约圣经绝大多数以后者形容神的忿怒;事实上除了启示录之外,只有一处用 thymos 称神所发的怒。两字比较,形容“暴怒”的 thymos 字当然更为生动,正合启示录的内容,因此在启示录也甚常见,、19,,,。史特令(Sta/hlin)说:“冲动的烈怒 thymos 正好应用在启示录中的异象,但却不适用于保罗笔下的神怒气”93。 “这些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这儿的“斟”字其实是“调合”之意,是配酒的专用语,即饮酒前加入的调味品、水等等。“调合”和“纯一不杂”相提并论似是自相矛盾,但这儿的意思只是,此大怒的酒绝对不折不扣。神的忿怒倾倒在这些罪人的身上,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所罗门。喝尽神大怒的酒,结果是“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火与硫磺当然是预表,但却是绝对严肃的事。现代流行的否定地狱观,在启示录是找不到根据的。约翰绝对肯定,罪的结果必跟随罪人到永世里。在今生,作孽的人尽管欢喜,但等到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他们必要受报应之苦。信徒为道受苦是在众人围观之下;最后,那些使他们受苦的人要在更威严的观众前接受刑罚。“这一幕异象和本书其他异象相仿:苦毒良心将受的最深痛刺就是在绝对圣洁的观众前受刑罚之苦”(Love)。 11.上节所提的痛苦是永远的痛苦(遂特认为这是全书“最可怕”的一幕)。拜兽的人昼夜不得安宁。四活物敬拜神的那一幕也是用“昼夜不住”来形容。完全相同的描写,却是天渊之别的对照。约翰在此又再提名解释,受苦的人就是那些拜兽和兽像受它名之印记的。 有人批评,约翰不应该这么尽情地描写这个报应的主题。但请注意,约翰在此没有因恶人遭报而大喜;幸灾乐祸的态度是后世的一些信徒所表现的,与约翰的初衷无关。约翰也不是为描写痛苦而描写痛苦,像一些恐怖小说的作者。他的目的是严肃的。当时许多信徒因各种自私的动机而欲放弃信仰,避免殉道,苟且偷安。约翰要他们知道永世的一切事实,以致不会苟存幻想。现代人对永世之事或有踌躇,但我们也不能不面对事实。闭上眼睛并不能将事实驱除。 12.想到永世的事实,神的子民便得着扶持。不错,他们要经过水火,但这些苦难都是暂时的,而逼害他们的人的刑罚却是永远。这一个价值观使他们安心,叫他们能够忍耐(注释\cf0)。这些圣徒是守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圣徒的特色有二:道德方面行为端正,信仰方面全心信靠救主。93 TDNT , V, p.422。并参拙着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of the Cross 3, pp.180ff。
ii. 在主里死的人 这儿插入一段,详述在基督里死的人有何等的福气。我们的自然倾向是注意今生的福。在一个苦难逼迫的环境中,约翰要我们清楚知道,有许多事比今生今世重要得多。 13.再一次,约翰又听见天上有声音。声音来自神或神的使者,不得而知,总之是带着权柄。声音宣告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启示录中的七福,详见注释)。在圣徒为信仰持守、忍受苦难的环境下,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神的子民受凌辱甚至被处死,但到头来,蒙福的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的人。 从今以后这几个字是承上或接下,是指“从今以后在主里面死”,还是“从今以后息了劳苦”,不易决定。原文文法是两者都可能。鉴于“圣灵说,是的”这一句不易与“从今以后”配合,大多数的译本都将“从今以后”归在“在主里面而死”的句子。但困难在于意思不合,因为从来在主里面死的人都是有福的,不是以后死的才蒙福,因此有人就建议“从今以后”应指“息了劳苦”。倘若不是因为中间有“圣灵说,是的”几个挥之不去的字隔开,以上这个提议实在是诱人。不错,间中有古卷删去这几个字(详参 GNT, TCGNT 注释),但大多数版本却保留了这句,NIV 是一例。以上都撇开不说,我们倒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原文的 ap* arti (“从今以后”)可以是 aparti (“保证”,“无可怀疑”),若然,译文可以如下:“无可怀疑的,”圣灵说:“他们息了劳苦……”(参 NEB mg.)。话是出自圣灵的口,因而更见严肃。在启示录中,圣灵很少讲话,除了卷首写信给众教会时,和卷末的邀请,叫口渴的人来取水。 劳苦( kopos )的意思有二:指工作至筋疲力倦; kopos 也可指“疼痛”。这儿其实是“疼痛”的意思才合。天堂不是一个闲懒无工可做,而是一个不有痛苦的地方。信主的人息了劳苦,作工( erga )的果效却跟随他们到永世里。信徒在世所作的工多么尊贵,没有任何工作是卑贱的。 iii. 云中的收割者 约翰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上拿着快镰刀”。世界的庄稼已熟,也被收割了。以秋收比喻世界末日,古时较熟悉农事的人听起来是十分生动的。农事的高峰就是收割。三位天使已先后宣布审判,最后这位坐在云上的,终于向世间举起收割的镰刀。这举动既戏剧化,也喻意大结局之到临。 14.“我又观看,见……”:详见注释。出现在约翰眼前是十分生动的一幕。一位好像人子的坐在云上。许多人认为这是基督,因为这一位不只名称“人子”,坐在云上(,更是头戴金冠冕,当然手拿镰刀也未尝不可。但希腊原文中,这儿的“人子”不是福音书中专称基督用的那“人子”("the son of man"),而是“一位人子”("a son of man")。在15节中,又有天使向这人子下严令,实在很难想像接受命令的是基督。我们可以自圆其说,认为命令是由神而来,使者不过传命而已,但命令又为什么要这么重的吩咐语气?再者神与使者的关系,比神与已经得着荣耀的基督的关系更密切也是费解。不错,耶稣在世时,并不知道末日的日子和时辰,这日子只有父知道。即使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仍不能解释为何天使可以向高高在上的基督用这样的语气下这样的命令。还有,在神宝座中的羔羊在整本启示录中都是与父神不分彼此的亲密,又何需天使将神的旨意传与祂呢?道成肉身的耶稣不知道末日的日子不希奇,但是在宝座中的羔羊仍不知道(需要天使告诉祂“时候已经到了”)就奇怪之极了。 还有,荣耀的基督和天使做的工无大分别(19节)与约翰的一贯描写并不协调。此外另有一个小节:若这位坐在云中的是基督,那么这一系列只有六个天使。启示录一贯都是以七为各系列的数目,为何这次忽然破例也不对劲,因此我认为坐在云中的虽然重要,却仍是一位天使。我们还须记得,对现代信徒来说,“一位好像人子”的人似乎必是基督,但要知道在古代启示文学中,“人子”往往是指天使,而人则以动物来预表。 15~16.又有一位天使:这是另一段落开始时惯见的引言。天使从殿(亦作“圣所”)中出来,即由神面前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话虽是只向一人说,但天使的声音总是雄亮的。时候(最值接的翻译是“钟点”)到了:这句话在约翰福音中也是常见的,指耶稣钉十字架、受难的时候将到,这儿则是指万物的结局已到,已经无可逃避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等候收割,末日就在当前。 熟透( exe{ranthe{ )指庄稼成熟时,禾堑目莞伞J帜昧刀的人不是胡乱举刀,而是早已预定好收割的时刻,下刀不迟不早,正适其时。受苦的信徒可以知道,如果神的伸冤未到,只是因为时机未成熟。庄稼熟透时,收割必临到。有人将这段收割当成义人的麦收(;,认为下一段的葡萄收割,酒m被踹才是恶人的审判。这是有可能。但义人如麦收被接去,收割的人一般必是基督自己,但这坐在云上的不大可能是基督,我们已在上面讨论过了。再者,这一段字里行间根本没有义人出现,比方说,代表义人的麦子连提也不见提。我认为这个收割是一般的收割。 在云中的天使遵命而行,“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这句何意?没有下文解释,我们可自己去思想。 iv. 大酒m 17.又有一位天使,这是第六位,像先前的一样,也拿着镰刀,也是“从天上的殿中出来”,“镰刀”且亦是快镰刀。 18.第七位天使从祭坛中出来(见六9注释)。在(见该段注释),审判是和圣徒的祷告连在一起,相信此处亦有同样的含意。约翰看见神最后以审判来答应受苦圣徒的呼求。这第七位天使有权柄管火,这是何意不太清楚,但火经常是与审判相连。这天使吩咐拿镰刀的天使收取地上葡萄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参15节)。这儿的“镰刀”( drepanon )也可以是修剪的剪刀,但不论如何,其意味都是可怕。约翰甚有可能是在呼应约珥书的典故:“开镰罢,因为庄稼熟了,践踏罢,因为酒m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恶甚大。” 19.天使遵命,收割了地上的葡萄,并将之丢在神忿怒的大酒m中(:这是恶人受审判的一个生动描写。 20.谁将那酒m踹在城外,“城”是那一个城,约翰既都未明说,我们便假定这些都不是重要的细节。有关踹踏酒m,可;关于“城外”,可和希伯来书的“城门外”作比较。总言之,约翰要我们知道,在世界末日时,人类将受巨大的毁灭。血泉汹涌(参以诺壹:“马将走在罪人的血中。血高至马的胸膛”),说明全人类的灭绝。世界末日已到:这是后话,约翰在此只先提一提,以后有更详尽的描写。 “血从酒m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中文的“六百里”在原文其实是 1600 stadia ,相当于 184 英里(300 公里)。但约翰在此所强调的不是距离的量度,而是 1600 这个数目。有关这数目的解释不少,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以 1600 为 16 和 100 的延伸。100 是 10 的平方;10 是代表完全的数目。1600 又是 40 的平方;40 是刑罚的数目。总而言之,1600 stadia 表全世界受审判,一切恶人的灭绝。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我又观看,见羔羊站在锡安山,同他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写在额上。」『额』是人身上最明显易见的地方。羔羊的名和父的名都写在他们的额,意思是说,羔羊的名和父的名所包含一切丰满的意义,都明明的、具体的,表显在他们身上。
──《读经指引》
【站在锡安山上与基督在一起的十四万四千人,是否即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
对此问题,有正反两派的说法,一派说是相同,另一派说是不同,其解释如下:
一、这两处所题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相同的,因为任何一个作者没有理由在书内用同一庞大数目,去描写两个不同的团体的。
①数目相同,均为十四万四千人。不过在第七章是指明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每一支派有一万二千人接受神的印记。
②两者都曾受神印记,而且都在额上。不过第七章未曾说明该印的内容,此处则说明该印是有“他的名他父的名”,是一个( 双名印”。
③第七章所说的十四万四千人是要为神工作,出外去宣传福音,以后可能都被杀,灵魂回到天上,所以说他们与羔羊一同站在锡安山。显然地,这锡安山不是“地上的锡安山”(虽然有些解经家以为他们仍在地上 ),乃是天上的锡安山(参阅 )。理由是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从地上买来的”(已经不在地上 ),又说“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这些活物和众长老是在天上,不是在地上。又说他们跟随羔羊,显然是在天上,因为羔羊尚未降临到地上。
④至于说,他们未曾沾染妇女,原是童身,应作灵意解,表示他们在地上未曾崇拜偶像或那兽像而言,是忠贞的人。有关此点,下面另为文研究。
⑤他们也称为初熟的果子,这特有的名称,是保罗曾用在主耶稣身上。基督是头一个真正复活的(复活后 身体变成灵体 而且不再死 才是真正的复活 至于主耶稣在世上曾叫三个人由死中再活 只能称为“还魂” 参阅本难题第一集 路加福音八章及第三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研究 )。以后所有复活不再死的基督徒都排列在基督之后。但何以这十四万四千人竟称为初熟的果子呢。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初熟的果子”并未提及与复活有关,所以这些人只是在大灾难中首先被拣选为主工作的,他们已为主被杀,以后还有更多以色列人也步武他们的脚踪归向基督,渐渐完成“以色列人全家得救”的计划。
二、但另一派解经人士认为这些十四万四千人是另外的一班人。
①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有印“印”在额上,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是有他的名和父的名“写”在额上,表示不同一群人。
②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神的众仆人”,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童身”,未曾沾染妇女,可能是一群未婚青年人,也可能是守独身主义的信徒。
③七章的那一群是作神的仆人出外传道的,但这一群童身是紧紧跟随羔羊的。
三、此外,还有些解经家相信这一群童身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三种不同的人:
①历代一切守独身的基督徒,到天上之后,有特殊的地位。
可是,难道没有女子守独身吗?为何说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呢!
②这些人是历代灵性高尚的圣徒,他们不与世同流合污,过圣洁的生活,在主前有特别地位。
可是,历代的信徒,都已复活被提,或早已回到天家去,他们的地位是“二十四位长老”,何以这一群人却在众长老前唱新歌呢?
③这些人是在大灾难中为主殉道的男性基督徒,他们的灵魂到天上去之后,在主前有特别的地位。
此说近乎上述第一派人士所主张的。
本书作者认为第一派人士所解释的,合乎解释启示录的原则,应予采用。
【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何所指?】
根据,「神的仆人」要在额上受神的印记,之后,神才容许掌管风暴能摧毁世界的四位天使施行毁灭性的大灾难。受神印记的总共有十四万四千人(5-8节 ),来自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每支派有一万二千人。请留意上述经文没有包括但支派,原因可能是但支派中一些坏分子不愿留在划分给他们的地业内,却擅自北上,甚至越过亚设北界。根据,这批但人还屠杀掳掠,又闯入以法莲山地米迦的住宅,抢走他的神像以弗得,供奉为他们自己的神像。还有一点使人感兴趣的是利未人;根据摩西律法,利末人生生世世为祭司,不入任何一支派,但启示录七章视利未人为一支派。此外,上述名单中的约瑟应该是指以法莲;而玛拿西自成一支派。因为以法莲全支派居住于约旦河西,而玛拿西有半支派留在约旦河东岸,因此,用约瑟代表以法莲,也是以法莲支派应得的光荣。
有些学者假设所指十四万四千这总数,是十二支派中归向基督的犹太人。那时是米吉多大战前最后七年的首三年半。然而,上述假设难以成立,尤其是现今的犹太人多半自称属犹太支派,只有一小部分自称利末人或源于利未的柯亨人(Cohens )。纵使小数犹太人源于其余十支派,但绝大部份归信基督的都属犹大族,这情况在公元一世纪时已是如此。究其原因,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二一年及其后亚述掳去北国十支派。
至于为数一万二千一组,合共十二组的人,所有解经家都认为是指旧约神子民的十二支派,以及新约时代由十二使徒领导的信众。上述两类人由二十四长老代表,启示录多次记载二十四长老在天堂的情景,,,。若将上述两组的十二相乘,结果应是一四四,却非相加而得的二十四!若将十二乘以一千,所得结果可比较,该段经文是圣经之中首次记载特别选派神的子民到战阵迎敌。其后在士师时代,以色列人也循相似步骤从十一族中选派战士惩罚犯了罪的便雅悯人。在摩西及大卫时代,一个军团包括一千名战士。
综合上述因素可知,七十个七的最后一个七,外邦与犹太信徒同心协力,使宣教工作更有果效,福音传得更广。十四万四千可能是宣教士的总数,他们都热心为主,是主的精兵,由十二个地区领袖领导着。从看来,十四万四千名宣教士的工作异常成功,他们传福音使「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的」信靠了基督,这许多的人来自世界各族各方。教会被提之前,最后一七的首三年半,福音传得前所未有的热烈。(这当然假设了教会于最后七年的中间被提 这个观点未成定论 尚待学者讨论研究。 )
至于的十四万四千,似乎是选民的总数;换言之,是代表被提到天上的教会,信徒因得以与基督面对面而欢欣雀跃。要符合上述假设,经文中的「锡安山」应该是天上的锡安山,而非地上的圣城耶路撒冷。据可知,天上也有耶路撒冷:「但那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他是我们的母。」也指出:「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这样看来,将的「锡安山」解作天上的耶路撒冷,实有先
例可援。这锡安山位于天庭,有天使吹号角,又有得荣耀的圣徒。
特别强调这十四万四千名圣徒的忠信与贞洁。他们有神的名字在额上;寄居世上时,他们拒绝接受兽的印记。其次,经文指出他们是「守童身」的(parthenoi ),因为他们「未曾沾染妇女」。(经文并非指嫁娶而言 ,嫁娶之事乃神圣的 毫无污秽可言。因此 启示录所言似乎是行淫杂交 在这末世 道德沦亡 行淫杂交越来越普遍。 )然而,启示录十四章所谓「童身」,其含意远超婚姻贞洁方面,而是指完全信靠神,忠于天上的新郎,热切盼望他重临世上,迎接新妇回天家参与羔羊的婚谦。
关于万四千人的身份,福音派学者解释可归纳为两类。一般来说,佩恩(Payne J.B Encyclopedia ofBiblical Prophecy p.597 )、昆高尔、亚尔弗、林斯基及米利根(Bengel Alford Lenski Milligan )认为启示录七章及十四章的十四万四千都是指新约信徒教会。他们没有顾及第七章提及支派的原因,又认为十四万四千这数目只含象征意义,代表古老十二族长和新约十二使徒。但昆高尔有如下评述:「因为利未礼仪尚未断绝,所以利未与众弟兄同列。」(Gnomon of theNew Testament [LondonNutt William andNorgate [19621] )
我们必须回顾主耶稣对门徒的应许:「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荣耀的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主耶稣这句说话,肯定是指十二支派齐集一起接受审判。(当然有人认为上述说话的含意是 在旧约时代已经散失了的十二支派 最后会齐集天庭 获得赏赐或者惩罚。 )千禧年划分圣地时,十二支派的地位显然保存着。(至低限度是以历史上的名字命定此十二区。 )根据以西结书
四十八章,有七块互相平行东西走向的地业分给七族(但[虽则可能是错误了 不过原文如此]、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并非约瑟]、流便及犹大 )。圣城南面的地业划分给余下五支派: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及迦得(约但河东再无支派居留了 )。
时代论的学者认为启示录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乃单指犹太人而言,因为提及以色列的众支派。冯士色(Fausset )指出:「在摧毁一切反基督势力的审判中,十二支派里信靠神的余民得以保存。」(Jamieson-Fausset-Brown-Commentary )宁哈录(HarolLindsell )采取中间路线:「十四万四千似乎难以被视为全数是归信了的犹太人,但有人认为十四万四千是犹太人归信的总数,他们凭信心作亚伯拉罕的后裔,神预知又拣选了他们。在历史最后一页,他们会转向基督。
」(Harold Lindsell ed Harper Study Bible-New YorkHarperand Row-1964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同羔羊站在锡安山十四万四千人是何等人?】答:①这十四万四千人的一个团体,是由以色列十二支派选出的,就是所论的团体(参五O五题 ),他们的数目一样,均为十四万四千人,并且两者都曾受了神的印记。此处虽未言明受印记,但两处都说明在额上,与受印记显然是无异的,这两处的数目,印记,并受印之处既是一样的,可知他们不是两个团体,乃在互相说明,同是指为十四万四千的以色列人,虽然有些解经人士以为这是两个团体,但其理由并不正确,未可置论。
②在七章所说的十四万四千人,当 期中蒙神保护,为神的名作见证,出去宣传福音于普天下,直到大患难期的结束;但他们仍然是为羔羊基督忠心到底,无人失落,全数存留。现今是大患难的末了,他们与羔羊基督一同站在锡安山上,这锡安山,有些人认为是在地上,但有些人认为是在天上的锡安山。其理由是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从「地上买来的」,表示他们已经不在地上,且说「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这些活物和众长老也是在天上。又说他们都是跟随羔羊,此时羔羊尚未降临到地上,显然却是在天上了。
③这些人才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这里若按字句解释,则表示这十四万四千人,无论是男的或女的,皆没有嫁娶。但圣经上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禁止嫁娶是魔鬼的道理,天主教曾禁止受圣职的人嫁娶之事,以为不结婚乃圣洁;可是此乃违反神的旨意,也不合乎主的教训。所以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必按灵意来解释,即表示他们在大患难中,还能保守自己的忠贞,未曾加入当时流行的假宗教,七崇拜偶像或那兽像而言。如此,他们是站稳在圣洁的地位,不沾染世俗的污秽,是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作主忠心的仆人。
④他们是归于神作初熟的果子。基督的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表明后来因祂的复活,而有许多的人复活,成了极大的收获。照样此处所说初熟之果,也表明了因这十四万四千人的见证,就必有许多人归向主,成为极大的收获,所以他们是作初熟之果子,完全归于神和羔羊基督,今日我们凡作神的儿女,基督的信徒,也可称为初熟的果子,。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收割地上的庄稼和葡萄所指为何事?】
答:在这一段经文中提到两种不同的收割,一种是坐在白云之上的人子,就是预表耶稣基督,「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表明祂的胜利和执掌王权,要迅速收割地上的庄稼,因神所定的「收割时候已经到了,庄稼已经成熟了」,。这收割庄稼,是预表基督第二次从天降临时所行的事,因祂曾用过这样的比喻,要容稗子和麦子两样一齐长,等到收割的时候,先将稗子薅出来焚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这种好的麦子,乃表示属于主的人;那实际上被收割的庄稼,就是指为义人了,,;;。他们是那大患难中坚守真道的信徒,末了将要被提与主同在。关于另外一种,是又有一位从天上的殿中出来的天使,他也拿着快镰刀,表明为要执行从神而来的审判。又有一位管火权柄的天使,要他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葡萄树上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天使管火之权,也是表明审判之意,因这火就是烧灭那众敌人的烈火,。收割葡萄则是审判恶人的表示,因为那天使收取了地上的葡萄,是丢在神忿怒的大酒酢中。从这忿怒的表意看来,可知是神的报仇之日,正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我惟独踹酒酢……发怒将他们踹下。」「我发怒踹下众民,发烈怒使他们沉醉,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这都是指相同的事,,。
「那酒酢踹在城外,就有血从酒酢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这城就是末日重建的圣城耶路撒冷,城外则包括巴勒斯坦全地,到了灾难的末期,敌基督者的全军,要来攻打以色列全地,必须很多人死亡,他们所流的血,高到马的嚼环,表明所流血面积之广。有人以为这是包括巴勒斯坦地,从南到北的里数,虽面积不大,却是足以表明空前绝后的大屠杀,是一个极重无比的刑罚。这种普遍大流血的事,可能就是指为哈米吉多顿之大战而言,参五二八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
有一种歌,既非艺术所能教,也非乐理所能编,只有在患难中能学会的。这种歌是凭记忆的,凭经验的。
没有一个天使能唱得像我们这么好听。他们要唱,他们就必须走我们所走的道路,经历我们所经历的经历。没有一人能学会,除了十架之子。
所以,我的魂哪,你现在正在从父学习音乐功课。祂训练你,要使你有资格加入天上的大歌咏团。有一部分声音,没有别人能担任,连天使和天使长也不能,只有你一人能担任。天使虽能唱高音,但是这幽而且沉的低音,只有你一人能唱。
你的父在训练你担任那天使所不能担任的一部分;训练你的学校就是苦难。很多人说,神给你苦难,为了要证验你;但有一个更确当的说法,就是神给你的苦难,为了要教育你,训练你能参加天上的歌咏团。
在黑云中祂试你的声音,在忧伤中祂教你歌唱的表情,在患难中祂练你的气,在试炼中祂教你发音的准确。── 马得胜
【十四万四千得胜者】问:究竟何指呢?天主教的神甫似乎以此自居呢?——菲岛林
答:,乃是指着得胜者中间一个班次说的。凡读启示录的人,都知道得胜者有好多班次。得胜的原因各有不同。人岂能单因“童身”,就自以为是得胜者呢?试问对于其他条件,如“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又如何呢。
── 江守道《问题解答》
【】
这里说到有一班人,是『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我们能不能说,羔羊无论往那里去,我们都跟随祂呢?十字架是交通的工具,十字架把我们的肉体对付了,把我们的自己打碎了,就无论羔羊往那里去,都能跟随祂。── 倪柝声
我们是跟随羔羊的人。因为羔羊是被杀的,我们与主一同站在这个地位上。凡不是与主一同站在一个地位上的,凡是与主的地位相反的,就是世界,就非脱离不可。── 倪柝声
【「作初熟的果子归于神和羔羊。」】
这是多么重要的语句!使徒指着那群荣耀的人们,在基督宝座周围侍卫着。我们在前一章看到有大群在黑暗的王管辖下,现在再看这一些有能力与容美的群众,就有强烈的对比。我们在注意经期的时候,他们在未有大的收成之前成为初熟的果子。
从初熟的果子,我们可以说出所有在禾田站着的禾稼,浸浴在阳光之下,是有什么的性质了。我们看见这些快乐与圣洁的灵,就知道我们以后会成为何等的境况。有一日我们这些被拣选的人必有怎样的身体,算算他们的数目,看看他们的特性与工作就知道了。
他们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人。这些不过是初熟的果子,还不是整个的收成;整个的收成没有人可以算过来。
他们的性格——他们印有神与羔羊的名字,他们唱新歌。只有得救的人才会开口唱得出来,因为他们有得赎的心可以学习,他们的心好似童女,完全没有玷污,在他们口中没有谎言,生命毫无瑕疵。是跟随羔羊的,必在宝座面前。
他们的工作——他们歌颂神,唱新歌,跟随神而与祂一起,羔羊无论到那里,他们都跟随着。他们是被买赎出来的,他们所敬爱的羔羊用血赎他们。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一语,如何解释?】
如果我们认定他们是与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是同一的人,那么,这句话便不难解释,上文亦又略为解释。但历代解经家对此语有不同的解说,而且有人因误解这句话而甘心作一个“独身的人”(包括男女 )。他们以为即然有一群人在天上有这种特殊的地位,紧紧跟随耶稣,如果他们肯谨守独身,过圣洁无瑕的生活,则将来定必在这十四万四千人中有份。下列是这些人的见解与行动:
一、著名教父阿利金(ORIGEN )甘愿“自闭”,终身不娶,表示要过一个完全童贞的生活。他可能误解主耶稣在的话,同时也可能学习保罗,也可能误解启示录本处经文的涵意。
二、有一本伪经名为“保罗与德可拉”(PAUL—THECLA ),说底马与保罗曾因意见不同而争辩,底马指责保罗剥夺青年男女结婚的权利,说:只有守独身的人将来才能复活。
虽然这是伪经不可靠的记载,但在教会初期,确实有许多人误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有关男女婚姻的解释而甘愿守独身。所以当约翰的启示录问世之后,本处经文,更增强了他们守独身的决心。
三、天主教在罗马帝国内获得势力后,许多修道士主张独身,包括男女在内,他们认为结婚是错误与不洁的,既然跟随耶稣,便应该和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一样。
四、有些人认为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既然与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相同,他们是蒙神拣选为仆人,盖上印,所以他们也甘愿守独身,不沾染妇女。
五、但多数解经家相信“未曾沾染妇女”及“童身”的意义是属灵的,非属体的。这些人忠心事主,在人们被迫拜偶像的时期,坚守信仰,不拜任何偶像,因此被杀,成为主所重视的一群。
我们相信如此解释是合解经的原则,因为:
①主耶稣尊重婚姻,他也参加婚筵,并且坚持“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的原则。
②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详细分析婚姻大事,但绝非主张人人应独身,亦绝不会说守独身才能在复活的事上有份,正如上述伪经的误解。因为他说“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③有一个非常可能的事乃是:约翰写启示录这一段有关这十四万四千人的事时,从1节写到3节,以后便是本4节的下半,即“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他”,原文并设有“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这两句话。后来抄圣经的人,把这句话写在古卷旁边作为为“脚注”。因为在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时约在纪元后90年,当时因基督徒受逼迫,许多人甘守独身,独身之风甚炽。所以抄经之土加上这两句,以适应那些守独身者的心理。等到下一代抄经的人再抄圣经古卷时,这两句话竟抄进经文里去,成了正式经文了。
这个可能如属实,则约翰的本文并无刻二语,解释这段经文便减少许多困难。
【,15】
在启示录十四章里,有初熟的果子(4节 ),和熟透的庄稼(15节 )。成熟和初熟之间的不同是甚么?当然不是性质的不同,因为所有的收成都是一样的。祂的不同只在于成熟的时间。有些果子达到成熟先于别的果子,因此就成了『初熟的果子』。全部总会达到成熟。但羔赢乃是寻求初熟的果子。要作初熟的果子,就要在我们今生地上生活中爱惜光阴。── 倪柝声
【死的见证】亚狄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 )将要离世的时候,差人去叫他的继子来,就是后来的 LordWarwic祂, 早年浪荡不检,对他说:“看基督徒的死有何等的平安。”之后安然离世。“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
”── 于中旻《喻道集锦》
【】
两个教训︰(1 )麦子的教训(14~16 );(2 )稗子的教训(17~20 )。── 牛述光
【收割庄稼与收割葡萄何所指?二者有何异同?】
一、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收割,第一种收割是坐在云上的人子去执行的。人子是耶稣,是毫无疑问的。这两种收割代表两件事,收割庄稼是预表主耶稣降临世时收取属他的人到天上去,因为主耶稣自己曾用过这种比喻说:“容这两样(即麦子与稗子 )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至于收割葡萄,则是审判恶人的表示,以赛亚书有这种说法:“我独自踹酒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表示在末日时要审判恶人。又说;“我发怒,踹下众民……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6节 )。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与这里所描写收割葡萄的情形相同。
收割庄稼的异象中提及“白云”,云预表慈爱;但收割葡萄时题及管“火”的天使,火当然预表烈怒,所以这两种收割是预表善人与恶人的收集,善人蒙福,恶人遭殃。
请注意,这是异象,异像是不按时间的,收割庄稼预表属主的信徒已被提到空中与主相见,那些留在地上而且作恶的人则将受刑罚。
二、有一部份解经家认为这一段经文是预告下文第十五章与第十六章将要发生的事。
十五章提及那些胜了兽和兽像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这些人便是人子要在大灾难中收割的、复活或改变,然后一同被提到天上,站在玻璃海上。但第十六章乃是神的审判要作最后一次的执行,使地上的恶人受苦,也就是那些有兽印和拜兽像的人们。
至于说“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的话,颇使解经家纳闷。据一般解释,圣地(即未来的以色列 )南北共长六百华里[六百里三字原文是600个“司他地安”,一个司他地安(STADION )等于约六十丈( 参阅四福音手册“圣经中的度”一文有详细说明]。
但1948年以色列复国后,据政府公布,南北最长处为280哩,连所占领的西乃区有内,则为420哩。所以这个解释未必正确,除非将来的以色列国土南北长度有变更,或者刚好是600个“司他地安”亦未可料。
在碗的灾难中,有两个灾难提及“血”,即“海变成血”及“江河与众水的泉源也变成血”(3-4节 )。又说,因为仇敌曾流圣徒与先知的血,所以神给他们血喝。这些有关流血的叙述,表示仇敌流血远至六百里,是一个极重的刑罚,以致仇敌的血流遍以色列全地、可能指的“哈米吉多顿”的大战而言。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他。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
我的家乡(福建省 )出产著名的橘子,我肯定的说(这也许是我的偏见 ),全世界任何地方难得找出像这样优良品种的橘子。当橘子盛产的季节开始后,你可遥望山上那一整片碧绿葱翠的橘林!如果你更加细心的观察,你将发现在橘林的这边和那边,已经有了少数黄金色的橘子出现在树梢上。哦!万绿丛中散布着点点抢眼的金黄果子,那是一幅多么令人悦目的美丽图画!以后,全部橘林的果子都成熟了,整个橘林也由深绿色转变为金黄色。但在目前,只有些初熟的果子先被收获。果农们很细心逐个逐个的摘取下来,以争取市场上那高昂的价钱。最初上市的橘子,比其余陆续上市的橘子,价钱通常高出三倍。我们确信所有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论以何种方式,迟早总要达到成熟的阶段。但是,「羔羊」却在极端渴市的时期,搜寻一班初熟的果子。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经文﹕“……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启14﹕6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痘的手段。”诗19﹕1
一九Ο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圣诞节前夕的晚上八点钟左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从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一二八米高的无线电塔进行了一次广播。广播的节目最主要的是读《圣经》路加福音第二章从第一节至二十节﹐有关主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另外还配有小提琴演奏曲﹐播送德国音乐家韩德尔所作的《舒缓曲》等。人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正式广播。其实早在一九ΟΟ年费森登曾进行过声音极不清楚的演说广播﹐不过第一次成功的广播﹐应该是一九Ο二年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的一次广播。
不管怎样费森登在这次的广播可以说是最成功也是最有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奇怪发明家在这次进行正式无线电广播﹐为何既没有聘请名人演讲﹐也没有作自我如何发明无线电的成败与经历介绍给听众。而是选上了《圣经》为主题有关主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这能说是偶然的吗﹖不﹐科学家费森登定必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作出决定的。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所谓“大喜的信息”。应该永远归属于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因为这是事关历世历代普世万民的生与死“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
无线电的发明﹐也让我们看到了﹐星球缩小距离﹐给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带来莫大的方便和利益。发明家不敢叨天之功﹐乃是将荣耀归给万物的主宰--真神。
谦哉﹗发明家费森登。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长远的果效】
"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一天,因大风大雨,礼拜堂里只来了一个躲避的人,传道上培森照常上讲台,如对几百个人讲道一样地尽力,结果这个人得救了。
慕迪到鞋店学手艺,参加波士顿少年查经班,大家查约翰福音,他到旧约圣经里去找,同伴们都暗暗笑他。但主领人很关心他,帮他翻圣经,会后扶着他的膀臂,问道:"你愿意作基督徒吗?"他的爱的体贴使慕迪悔改了,不知救了多少人。试想,若这位主领人抱着轻蔑的态度对待他,将有何结果?
1857年7月7日,英国政府下令在水晶宫开祷告会,请司市真讲道。会前三天,司布真去水晶宫看现场,选择一合宜地点架设讲台,以使二万多听众都能听见。讲台架好以后,司布真对着空房子试一试声音,便大声诵读:"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获了怜悯。"(提前l 15 )
哪知,有一个泥瓦匠在屋顶修理,从司布真的声调语气中受了感动,悔改归主。司布真直到死时还不知道这事,直到泥瓦匠离世时刻,司市真的弟弟去看望他,才对他说起自己悔改的经过。
布道家司提反歌来提一次在森林中行路,见一板屋,进去时空无一人。当时他心中被主爱激动,放声讲了一篇道。
多年后在伦敦桥头,有一个人很粗野地抓住他:"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
"朋友,你认错了人吧!"
"没有错,先生,你有一天不是在树林中的空屋子里讲过道吗?"
"有,但那里空无一人呀!"
"不,有一个人听见了,那就是我。我是伐木队队长,当时要回来拿工具,在外面听见里头有声音,原来是你在讲道。你的话如箭穿心,想起自己的罪,后来得了一本圣经,看后便悔改了。使我救了我的同伴们,其中有三个成了传道人,已救了一千多人。今天碰到你真是喜乐。
"── 佚名《喻道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