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启示录 第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2「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神的印。他就向那得着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3「『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神众仆人的额。』」

本章是在第六、七印之间插入的两个异象,分别用「此后」())开始,正好回答了第六印中世人提出的问题:「谁能站得住呢」())。这些异象很可能是与前六印中的灾难同时发生的,显明神在灾难中对自己百姓的保守。前六印())所带出的只是「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而第七印带出的七号()),才是真正的灾难:「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因此,圣灵在揭开第七印())之前,插入了两个异象()),好让受苦的信徒看到:神在施行审判的同时,始终不会撇下属祂的百姓。
在第六、七号之间,也插入了其他的异象())。而到了倾倒七碗的时候()),地上已经不再有信徒,所以也不再有这样的安排了。
「执掌地上四方的风」()),意思是紧紧捉住地上四方的风,目的是「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免得「伤害地和海」())。「风」在旧约中常常代表审判和毁灭的力量())。
「日出之地」()),指东方,可能代表祝福的源头。伊甸园在东方()),神的荣光从东方而来()),朝见基督的博士们也来自东方())。
不可伤害「地与海并树木」()),指不可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宇宙的一切势力都是神的差役,「四方的风」并没有随意怒吼的权柄,只有神吩咐了,它们才能发作,目的是成就神的旨意。
「永生神的印」()),原文是「活神的印」。古代的「印」用来标识所属的物主,受「永生神的印」的人,就是被分别出来事奉神的「我们神众仆人」()),包括信主的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当世人遭受大灾难时,事奉神的人将免受伤害())。
每个重生的信徒都受了圣灵的「印记」()),都应当是事奉神的人()),所以神认识我们())、保护我们。今天,有些信徒害怕公开承认自己的信徒身分会招来麻烦,其实越怕越有麻烦,不怕反而没有麻烦。因为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撒但都认识属主的人())、也会控告属主的人()),而主只应允保护在人面前认祂的人:「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上图:以色列博物馆所收藏的各种古代希伯来印章。古代的印记是物主用印章或戒指在所有物上所做的易于辨认的记号。人身上带着神的印记,表示这人是属于神的。

4「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6「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8「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以色列人各支派」()),指雅各十二个儿子的后裔()),可能是在大灾难期间信主的以色列人。
「十四万四千」()),原文是「十二个十二千」,象征完整的见证。
这里指出「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并不是说没有外邦人「受印」,而是强调神将来对以色列的恢复计划。有人把这些人解释为教会,即属灵的「真犹太人」()),但依据并不充分。既然「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应该按字面理解,这里列出的「犹大支派」())也没有理由不按字面来理解。耶和华见证人和安息日会都是按灵意解释,分别认为只有他们才是这「十四万四千」人。
在这里所列出的十二支派中,「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弥赛亚出自王族「犹大支派」,所以犹大排序领先())。「流便」是长子,但因污秽父亲的床而失去了长子的名分())。这十二支派的排名先后曾引起很多猜测,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太钻牛角尖,因为圣经中共有20次列出十二支派,其中就有18个不同的次序。
十二支派各有「十二千」())人受印,唯独没有「但」支派,而是由「玛拿西」())支派代替。但支派中没有「受印」的,可能因为「但」支派带头拜偶像()),传统认为敌基督将出于但支派())。但将来在千年国度中,仍会有但支派的产业())。
「约瑟」())得了长子双倍的产业,玛拿西和以法莲支派都是「约瑟」的后代。如果列出玛拿西支派,照理也应列出以法莲支派。但可能因为以法莲支派带头拜偶像()),所以用「约瑟」代替。
上图:弥赛亚犹太教(Messianic Judaism)的标志,由金灯台(Menorah)、大卫星(Star of David)和耶稣鱼(Ichthys)组成。弥赛亚犹太教兴起于1960年代、尤其六日战争以后,2012年全世界大约有35万成员。他们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强调摩西五经和律法,其中有的相信耶稣是道成肉身的神、有的则不相信。犹太基督徒与弥赛亚犹太教徒并不相同,信耶稣的犹太人有的是基督徒,有些的是弥赛亚犹太教徒。
 【启七9】「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10「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此后」()),开始了第二个插入的异象。
当时的信徒人数不多,但约翰却「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这是给受苦的信徒极大的鼓舞。
「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可能包括外邦信徒和受印的以色列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都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得胜者,很可能是殉道者())。当世人在大灾难中站立不住的时候()),得胜的圣徒却得以「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
「白衣」()),原文是「白色长袍」,象征尊贵,在此代表称义、得胜())。在世人看来,殉道者是卑贱、失败的,但神却用「白衣」宣告:他们才是尊贵的得胜者。
「棕树枝」()),是胜利的标记()),在住棚节的庆典中())用来庆贺出埃及的胜利())。
第10节是《启示录》中的第七个颂赞。本书一共出现了十四个颂赞()),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颂唱的诗歌。
「救恩」())是这些人赞美的惟一主题,在「救恩」的计划里,神和羔羊缺一不可())。惟有蒙恩的人才知道「救恩」的宝贵,天使虽然也称颂神和羔羊()),但他们却不像信徒能亲尝救恩的大爱。
罗马将军在凯旋时身穿白衣进城,犹太人在马加比收复耶路撒冷时手拿棕树枝进城())。而这个天上的异象却显明,忍耐、受逼迫的软弱信徒才是最后的得胜者,他们将「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来到宝座前。又如撒迦利亚先知所预言的,「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外邦人中被神所得着的圣徒,将要和以色列人一起来守天上的住棚节。
上图:正统犹太人于住棚节(Sukkot)在哭墙手拿棕树枝游行。

11「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

12「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第12节是《启示录》中的第八个颂赞,原文是诗歌。「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是用七重完全的颂词来称颂神。
五12的七重颂词以羔羊为颂赞对象,本节却是以神为颂赞对象,表明基督与父神的地位同等。

13「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14「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我主」()),是当时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大患难」())原文有冠词,指特定的患难()),即末日的大灾难,可能也包括信徒为进神国所受的苦难())。
「出来」()),原文是现在分词,表示他们还在持续不断地出来,可能指不断地殉道())。
「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洗」和「白浄」原文都是用简单过去式,表明这两个过去一次的动作具有永远的效果。这些得胜者无论是称义、还是得胜,都是凭着「羔羊的血」,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行为())。
上图:纽约犹太人在住棚节拉着棚子上街,邀请路人进去坐一坐。正统犹太人平时拘泥于洁净的礼仪,不愿与外邦人来往,但住棚节却是他们唯一乐意邀请外邦人一同欢庆的特殊节日,因为圣经说:「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亚十四16)。

15「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16「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17「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所以」()),表明蒙救赎的信徒被「洗白净」())的目的,是为了作祭司())、「在神宝座前」())昼夜事奉神())。神救恩的最终目的,是叫我们永远事奉祂())。今天我们在地上的事奉,不过是学习和操练,预备将来在天上的事奉。如果我们今天不甘心乐意事奉神())、不渴慕神的同在,将来在天上「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与神永远同在,岂不成了一种可怕的煎熬?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意思是神将与他们同住。「要用帐幕覆庇 σκηνόω/skenoo」原文就是「住在」())、「同住」())。主耶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原文就是「支搭帐幕在我们中间」,这正是住棚节所预表的())。
「不再饥,不再渴」()),指灵里完全得着满足。主耶稣曾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宣布:「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在天上的住棚节,神「要用帐幕覆庇他们」,所以「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所有的苦难都已经成为过去())。当我们借着世上的苦难、学完了有益的功课()),就再也没有任何地上的事物能伤害我们了。16-17节引自赛四十九10。
主耶稣是「好牧人」()),只有祂的「牧养」()),才能使我们「不再饥」;只有「生命水的泉源」()),才能使我们「不再渴」,使我们的心灵对神的渴慕得着饱足())。
「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是引自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象征从苦难中得安慰、蒙释放。
在前六印惊天动地的灾难之中()),神借着两个异象())显明了祂的信实和保守,就像暴风雨中的一个坚固、温暖、明亮的避难所。今天,有人认为旧约的神公义、新约的神慈爱,既然「神就是爱」()),祂必然大人有大量,不会介意人的那点小错,更不会用灾难和地狱来审判世界。但「耶稣基督的启示」())却让这些臆想不攻自破:神永远是慈爱的,也永远是公义的,但祂的公义和慈爱都不是迁就人的标准,而是按照祂自己所启示的「圣洁真实」())。祂的公义必要追讨一切恨祂的人()),祂的慈爱也向着爱祂、守祂诫命的人永远长存())!
上图:正统犹太人正在搬运棕树枝回家,做住棚节棚子(Sukkah)屋顶。
上图:犹太人所搭住棚节的棚子(Sukkah),在神所支搭的帐幕里,「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启七16)。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拯救与赏赐

我们对本段经文作出详尽研究之前,最好还是把它的背后景象刻画出来。

约翰所见的是末后恐怖日子的景象,特别是那要降临的大灾难,这就是创世以来,直到如今从来未看见过的。在这个灾难降临当中,每一种邪恶力量将会作出最后的袭击,在地上作出最后一次的蹂躏。这些风力,只是暂时被控制着,其实正在等候那个时刻来到,便立刻施展它的摧毁力量了。

那些忠实的信徒,在这个恐怖与摧毁时刻到之前,先要把神的印盖在他们身上作印记。叫他们可以存活。也们并不是可以免除灾难之苦,而是在苦难中他们可以获得带领而安全度过。

这当然是一幅十分骇人的图画,因为甚至那些忠实信徒也必须在带领下经历这种可怕的情况,这种场面真是能叫那些最勇敢的人发颤而裹足不前!

但到了第九节,见异象的人把他所见的异象再延伸一点。他看见那些忠实信徒经过了这场苦难后的情况,他们在神面前享受完全的平安和满足。不错那个最后的时刻带给他们笔墨难以形容的灾难,然而当他们度过这些苦难后,那说不尽的喜乐便是属于他们的了。

其实在这幅景象中我们可以看见三个要素。(一 )警告──这个无法比拟和不能想象的灾难快要降临。(二 )保证──在那摧毁世界的灾难中,那些忠实信徒也会受到苦楚,然而他们能够安全度过,因为他们已经盖了神的印作标记了。(三 )应许──当他们经过这个受苦的时刻后,他们便抵达那个福乐的境界;此后再没有痛苦与悲哀;除了平安与喜乐外,再没有别的了。

神的风(续 )

地面是正方而扁平的;在四个角则有四位天使,等待着释放那些摧毁的风力。以赛亚也曾说过,神将会从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太人;先知以西结描述,将来的结局是要临到地面上的四境

古代的人相信地面上的风若从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正面吹来是对人有益的;只有从对角刮起来的风才会有害的。这就解释了四个天使站立四个角的缘故了。当他们把那破坏的风力释放出来的时候,风势是从地面的对角吹来的。他们又相信宇宙的一切自然力量皆由天使操纵着。所以我们看见那位管火的天使和掌管水的天使。这些天使统称为‘服役的天使’,而在天使群中,他们是属于最低级的一种,因为他们要昼夜不停的工作,甚至连守安息日的时间也没有。有人曾这样说,虔诚的以色列民,因为能够忠诚的守安息日,所以他们的地位比这些服役的天使更高一点。

这些天使曾受嘱咐,务须把风力控制,一直等待所有忠实的信徒盖了神的印后,才把它们释放出来。这个意思在犹太人的文学中屡见。在以诺书中,管理水的天使接受神的命令,一直要等到挪亚把方舟建成之后,才把水倒下来(以诺 )。在巴录二书中,那持着火烛的天使,正当巴比伦人攻破圣城耶路撒冷之际,必须控制着火种,一直等到圣殿的神圣器皿全部收藏起来才降下来,以免这些圣物遭受劫掠(巴录二。所以天使们也须各自约束自己管辖的破坏力量,一直等到忠实的信徒做妥了安全措施,然后释放出来。我们看见类似的例子,实在不止一次。

在旧约我们找到一个有趣而景象如画的概念──它就是描写风力犹如神的仆役和代理人,特别是从东南方吹来的可怕旋风(Sirocco ),有点像从火炉吹出来的热气,能使一切草木植物枯干和毁灭。先知撒迦利亚曾描写天的四风,像战车般,从普天下的主神面前出来的。先知那鸿则描写神乘旋风(Sirocco )和暴风而来。耶和华乘南方的旋风而行。神用旋风作祂的战车。神的车辇像旋风。风就是神的气息。风能崩山碎石;使地上的草枯干,又使一切江河干涸

那从东南方吹来的暴热旋风带来可怕的后果,竟然在末世的描写景物中占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末日前出现的一个恐怖景象就是旋风吹袭。神用旋风击毁祂的敌人,叫他们像碎秸一般吹散。神的日子就是旋风狂暴的一天了。神的忿怒好像暴风,已经发出,是暴烈的旋风,必转到恶人的头上。神的风从旷野上吹来,扫除地上一切的肥美源泉。神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临到以拦人,将他们分散四方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觉得很难明白这个意思;住在温带气候的人当然不会体会到这些旋风的可怕。但是这里存着一个意义深长,而且特别具有浓厚犹太人特征的思想──犹太人从来不会想及次要的影响力的。我们譬如推论气层环境,温度改变,土地与山岭的构形会导致某种自然界的事情的发生;但是犹太人则相信一切都是由神的行动直接引起的。他会很简单的说出来,神使雨降下来;神命令风吹起;神叫雷声响;神指辉闪电。

其实两种意见都是对的,因为我们同样可以相信神藉着祂统治宇宙的定律直接施展祂自己的作为。

活的神(续 )

在大灾难未打击全地之前,忠诚的信徒必须盖上神的印记。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 )那位持印的天使来自太阳升起之处,也就是从东方出来的。约翰所用的一切景象都是内涵着意思的;因此我们亦可以在这幅图画中找到两个意思出来。(甲 )太阳从东方升起就是代表地上最崇高的光源和生命的赐与者。所以这位天使代表神在死亡与毁灭来临的时候,给他们带来生命与光。(乙 )它可能表示约翰仍记着耶稣出世时候的故事。那些聪明人跋涉前来巴勒斯坦,找寻那位新生王,因为‘我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这位持印的天使来自东方与那颗预兆救主出世的星出自天空同一的位置,这点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二 )天使手中所持的即是属于活的神的。圣经作者是很喜欢用活的神一词;当他们这样描写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是会存着若干概念的。

(甲 )在他们思想中,活的神与那些异教徒敬拜死的神是有极大的差别的。先知以赛亚曾把异教徒和他们用手做成的神,作出令人诧异的讽刺。铁匠把铁放在火炭中烧热;用锤打铁器;并且因为制造神像而致饥饿无力,不喝水而发倦;木匠拉线,用笔画出样子,用刨子刨成形状,用圆尺画了模样,仿照人的体态,作成人形;他砍了树,一部分用来烤火,又烧烤饼;一部分用来作神像,就是雕刻的偶像。异教徒的神是死的,因为它们是从人的手中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神是活的──祂是万有的造物主。

(乙 )活的神本身就存着一个鼓励的意思。昔日当以色列民为生存挣扎的时候,约书亚提醒他们活的神是与他们同在的,并且当他们与敌人交战的时候,祂必会显示出祂的力量。当人努力向前的时候,活的神必会与他同在。

(丙 )人只有投靠一位活的神,才找到心灵的满足。诗人的心灵朝夕所思念与渴慕的就是一位活的神了。人永远不会从物质中找到满足;只有与一位活的神交往才能达到;因此只有与活的神结成团契,也才找到人生最崇高的满足!

(丁 )圣经的作者强调认识与归属于一泣活的神的权利。先知何西阿提醒以色列民从前他们并不是神的子民,但后来只有藉着恩典,才能够成为永生神的儿女。我们现在所有的权利就是能够归属一位活的神,祂时刻与我们同在;我们时刻可以从祂手中支取友谊,团契,帮助与力量。

(戊 )应许与恐吓两者同时存在于活的神的意义里面。列王纪下很显明的讲述当时伟大的亚述王西拿基立差遣他的使臣,拉伯沙基前往犹太王希西家,传达亚述大军准备扫荡以色列全境的消息。从人的力量来看,一个弱小的犹太国又怎能有生存的机会呢?果真亚述大军压境,他们必会全军覆没的。但以色列民却有一位活的神作后盾。祂一方面必会阻吓那些不敬拜真神的亚述人;同时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忠诚的以色列族给予应许)。

神的印

那些能够安全度过大灾难的人的额上都有印记作标志的。这幅景象的来源很像以西结书九章的描述。在以西结描写的一幅图画中,在屠杀未开始之前,手持墨盒的人便会在忠诚的人的额上印上记号,于是执行击杀的人便不许挨近印有记号的人了

在东方君王所用的即是极有意思的。他们的戒指是可以当作私印用的。当它盖在文件上的时候,该文件就变成合法的文告,并且表示它是由皇帝亲手颁布的;当它盖在物品上的时候,这件物品就是属于皇帝自己的私有财产了。当法老王提升约瑟做宰相和作皇帝的代表时,他把自己的戒指交给约瑟,而约瑟便可以把大权承接过来。亚哈随鲁王首先把戒指交给哈曼,但后来当哈曼的阴谋被拆穿后,戒指使传交给未底改。当但以理困在狮子坑的时候,那块堵塞的大石也是有封印的;正如耶稣坟墓的石头也是由犹太人封印妥当,以策安全的

印章最通常的用处就是指示来源与所属。一个商人把地的货物盖上印,证明这件物件是属他的;葡萄园主人把他的酒瓶加上印,表示它们是从他的葡萄园出产,和得到他的信誉保证的。

故此当神的子民接受了印记的标志后,他们就是属于神,并且获得祂的力量与权柄的保证了。

在初期教会里,印记这幅图画特别与两件事有互相关连的。(甲 )它与洗礼有相连的关系;洗礼经常被描写成一种盖印的仪式。当一个人洗礼的时候,情况就好像把印盖在他的身上,表示他是神的产业和属物了。(乙 )保罗经常描写基督徒是受了圣灵的印记的。人若接受了圣灵的话,他就是获得属于神的标志了。所以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有圣灵盖印的记号,使地得着智慧和力量去应付生活,这是别人不能够做到的。

忠诚信徒的数目(续 )

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若干一般性的事情。这可以帮助我们阐释本段经文的意义的。

(一 )关于十四万四千这个数目字,我们可以提供雨点意见而加以说明:(甲 )它肯定的不会代表每一天和每一个世代中忠诚信徒的数目。它只不过是约翰当时所见的受印和安全度过大灾难的人数;当时候到了,在第九节中,这些人随即归人大队,这个庞大的群众是来自各族各民的,而它的数目实在并不能够数算清楚。(乙 )十四万四千这个数目字并不是代表一个限额的人数;它所指的是一个理想和完全的数字。它是从十二自乘而得来的,就是一个完全数目字的平方──然后再乘一千,表示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完全意义。换言之,它并不是告诉我们得救的人只限十四万四千那么少;相反的,它指出我们得救的人实在多得很。

(二 )这里列出了十二支派的名称。它并不是叫我们用单纯犹太人的观念去看这段经文。新约存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教会才是真正的以色列。旧的以色列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和应许,一切已由教会继承了。保罗写着:‘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义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保罗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倘若人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人’。所以教会才是神的以色列民。基督徒真受割礼的,乃是用灵敬拜神,并且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作者虽然在这段经文中,把十二支派的名字胪列出来,他所指的真以色列──神的以色列,其实就是指神的教会而言的。

(三 )不要太着重十二支派的名称次序,因为这些支派的序列经常是有差异的。但有两点我们应加以说明。(甲 )犹太的名称排在第一位,超越了雅各的长子流便。这个理由很简单,因为照事实来说,弥赛亚是出自犹太支派的。(乙 )但支派却没有列出来,这个原因是极有趣味的。在旧约中但族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它的名称是常常与拜偶像相连在一起的。当雅各临终的时候,对众儿子嘱咐:‘叫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在士师记中,叫族的子孙们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成为罪的金牛犊的崇拜,一只放在伯特利,另一只则安放在但。关于但的事情还有别的描述;在中,记载了一句相当古怪的话:‘听见从但那里敌人的马喷鼻气,他的壮马发嘶声,全地就都震动,因为他们来吞灭这地,和其上所有的,吞灭这城,与其中的居民。’这句话后来竟然成了‘敌基督’(Antichrist ),就是邪恶化身的思想根据;在犹太的拉比中,也有人相信,将来敌基督的是从但的后裔生出来的。教父希坡律陀(Hippolytus )说:‘基督是从犹太族生出来;那敌基督将会是但的后裔。’(敌基督论──Concerning Antichrist 14 )。这就是但族没有列在名单上的缘故。玛拿西支派却被提名,以补足十二支派的数目;通常来说玛拿西支派是归入约瑟支派当中的。

殉道者的荣耀

从这里开始我们看见殉道者接受神祝福的异象。

(一 )这里有鼓励。忠诚的信徒经历了有史以来从未经过的恐怖事情;而约翰对他们说,只要能够忍耐到底,将来必会得着荣耀,故此忍受这一切的苦楚也是值得的。约翰展示出来的,就是叫人,明白到人若能够凭借一己的忠贞而抵受殉道时带来的一切苦楚,至终便会证实它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二 )殉道者人数之众是不可胜数的。这句话可能是回忆起神曾应许亚伯拉罕子孙众多,像天上的星长一般,又如海沙一般;到了最后,真以色列族的人数是数之不尽的。

(三 )约翰引述一句他非常爱说的话;他说神忠诚的信徒是来自每一国族,支派,国民和语言的。遂特曾如此描写:‘说不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云集在亚西亚海港的市镇中,他们在市场或码头挤迫推碰着。’通常在亚西亚任何一个港口或巿场的地方,常常会看见来自不同地方和说不同语言的人凑聚在一起的,每一个传福音的人一旦看见这种情况,总会按捺不住,要向这些来自各处各阶层的群众宣讲基督的信息。这里所见的就是一个应许,到了那一天,这些形形式式的群众,来自不同国族,说不同语言的,便会在主基督的名下统于一群,归于一牧了。

(四 )忠诚的信徒最后是以胜利的姿态来到神和羔羊的面前。他们不再疲累,颓丧,他们是胜利的人,高奏凯歌的出现,白衣就是胜利的象征;罗马将军在举行祝捷盛典时是身穿白衣的。棕树枝也是胜利的象征。当马加比(Maccabees )藉着武功解放了为安提阿哥(Antiochus Epiphanes )所玷污的耶路撒冷城,犹太人就是手持棕树枝,和棕榈叶,并且唱着诗而进城的(马加比二

(五 )得胜的忠诚信徒大声呼喊;他们把得救的大功劳归于神。神带领他们经过试炼,灾难和困窘;现在他们必须与神分享这些荣耀。神是祂百姓的伟大救主,也是拯救者。神的救赎并不是叫人逃避,而是叫人克胜;不是不见患难,而是藉着患难仍能高奏凯歌,获得全胜。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是叫他们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伟大人生。基督徒盼望之中,从来没有企盼可以永远脱离患难和困苦;基督徒的盼望乃是叫人在患难与困苦中保持信心,并忍受下去;挺身面对一切苦难,大步勇敢前进,并且能够从彼处出来的时候得着荣耀。

天使的赞美

这幅景象是由天上的居民以同心圆的组合排列成的。众天使站在外围的大圈;稍近宝座的是二十四位长老;再接近一点的是那四活物;穿着白衣的殉道者则站在宝座的前面。刚才殉道者曾向神欢呼赞美,而众天使随即和声赞美歌颂。众天使齐声说:‘但愿如此’;他们就是以‘阿们’这句话响应殉道者的赞美。接着众天使再歌颂赞美。歌词中每一个字都是极有意义的。

他们把颂赞归给神。神创造的奇功──祂一切美善的创造,对人类的救赎和对一切受造物的保佑,实在是应当称颂赞美的。正如有一位圣人曾这样说过:‘你创造了我们,我们就是属于你的;你又能把我们救赎回来,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属于你的。’

他们把荣耀归给神。神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因此荣耀必须归给祂。神本来就是爱,但我们永远不应该把祂的爱加以情绪化而使之减色;人类必须谨记着祂的庄严伟大。

他们把智慧归给神。神是一切真理之源,也是一切知识的赐与者。倘若人想寻找智慧,他可以依循两种方法去做。一是自己用心努力思考;二是静候神的指示。两者同等重要。

他们把感谢献给神。神是救恩的赐与者;并且经常把恩典供给我们;祂是宇宙的造物主,并且时刻托住万有。所以诗人从内心呼喊出来:‘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沙土比亚也曾这样说过,若果一个孩子没有感恩的心,他会比毒蛇的牙还要厉害。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常存感恩的心,否则我们会犯上最丑恶最不优雅的罪过。

他们把尊贵归给神。神是当受崇拜的。我们有时会存着利用神的心;但是我们应切记崇拜的真谛──我们不单止把我们的请求向祂陈明,我们还要把自己和所有的一切献呈给祂。

他们把权柄归给神。神的权柄永远不会有减损的,而最奇妙的就是祂把权柄用在爱人的事上。神历代以来,也是依照着祂自己的旨意而行;到了最后,祂的国度便会降临了。

他们把力量归给神。生活的难题就是如何去找到力量来应付日常的工作、责任与要求。但一个基督徒可以这样说:‘我能够倚仗神的力量前进。’

在一切灵修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操练比思考众天使的赞美更为重要的了,但愿我们也能借助这些美丽的颂赞来充实我们的人生。

洗净罪污

在未详细研究本段经文之前,有一点是应该注意的。英文钦定本圣经把大患难的意思视作一个普通的经历:‘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但修订标准本则很正确的,加上一个‘这’字:‘这些人是从(the )大患难中出来的’。当时观察异象的人深信他和他的子民是站在历史中末世的时候,而那种恐怖真是难以想象出来的。他整个异象的要点就是指出当那恐怖时刻过后,荣耀便显现出来。所以他所说的大灾难不是一个普通的经历,而是耶稣也曾预言过的:‘因为在那些日子必有灾难,自从神创造万物直到如今,并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但是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仍可以把它视作普通的患难;这样也会对读者产生一种宝贵的鼓舞作用。我们当然可以接受这个意思,因为神的应许是永远常存的。不过我们同时也应该记着,约翰原来的意思实在是指读者快要经历的患难环境而说的。

本段经文有圣经通常提及的两幅景象。我们首先作个别的查看,然后把它们合并起来,再试图找出它们在本段中的全面性解释。

当时蒙福的大群都是穿白衣的。圣经有多处描写白衣和玷污的衣服。在古代世界中,这是一幅很自然的图画,因为人若穿着玷污的衣服,他便不许与神接近了。这幅景象若以基督徒受洗时的情景来看,则意义更加深刻,因为领洗的人都是穿白衣的。这些白衣就是象征受洗者接受了一个生命;若说信徒的衣服受了玷污,这就是表示他未能持守洗礼时亲口立誓的承诺的象征说法。

以赛亚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撒迦利亚看见大祭司约书亚穿了污秽的衣服;他听闻神说:‘脱去他污秽的衣服;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丽的衣服。’摩西准备接受神诫命之前,命令他的子民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诗人向神祈祷,恳求神将他的罪孽洗除净尽,用牛膝草洁净他,使他干净;并且洗涤他,让他比雪更白。先知也听闻神给他应许,他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保罗提醒哥林多的信徒,他们已经藉着神的灵,洗净成圣称义了。

这是在全本圣经都可以看见的一幅图画,囚犯了罪而玷污了衣服;但神的恩典能够把它们洗净。这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切记神的爱不单止饶恕人把衣服玷污的过犯,祂的爱根本能够把它们洗干净!

耶稣基督的血(续 )

这段经文讲述羔羊的血。新约对耶稣基督的血有极多的描述,我们必须看清楚它的详尽意思。对我们来说就是死亡;而耶稣基督的血当然涉及祂的死。不过从希伯来人的观点来看,就是代表生命。所以一位正统犹太人从来不会──现在也不会吃血的东西。血就是生命,而生命是应该归属神的;所以血必须常常用来献祭给祂。血与生命两者混为一种东西,说来实在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因为当人体内的血流干后,生命便告结束。当新约论及耶稣基督的血的时候,它不单指祂的死,同时也包括生与死的双重意义,因此基督的血代表了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同时意味着祂生与死都是为我们的缘故。当我们明白这个基本的信念时,我们便应该开始查看新约提及血的描述了。

耶稣基督的血把我们所有的罪洗干净;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藉着耶稣的血;现在我们既靠着祂的血称义;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我们力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的血;我们是藉着祂的血而能够与神建立和平;祂的血能够洗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死行,使我们可以事奉永生的神

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四个意思,第一个是最主要的,而其它三个就是从第一个孕育出来的。

(一 )主要的意思乃是建立在献祭的基础上面。献祭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重整人与神之间失落的关系。神赐人律法;人不遵守律法;律法的破坏使神与人的关系中断;献祭的用意是挽回这个破坏的情况,把失落的关系重新建立。因此耶稣的生和死达成的伟大工作就是把神与人之间中断的关系重新修好。

(二 )基督的工作与过去的事情是有关连的。它替人把以往所犯的罪过取得饶恕的胜利;把人从做罪恶之奴的桎梏中释放出来。

(三 )基督的工作与现在的事情是有关连的。它能叫人此刻生活在地上,虽然遭遇失败和犯了过错,但仍可以与神建立一个新的和亲密的关系,那里除了爱心作联系外,恐惧不复存在了。

(四 )基督的工作与将来的事情是有相连的。祂能叫人从邪恶力量的捆缚中释放出来,并且叫我们在将来的日子中,得着一个新的生命。

圣徒用羔羊的血洗他们的衣服
(续 )

现在我们把两个曾经讨论过的意思连在一起来看。蒙福的人已经把衣服洗干净,他们是用羔羊的血洗白净的。让我们用最简单的字句把整个意思描写出来。

白衣经常是指两件事情而说的。白衣代表纯洁──在生活上,过去犯罪的玷污,现在罪的感染和将来罪的侵袭也全部洗洁。白衣代表胜利──在生活上已经获取了得胜人生的秘密。简言之,这些蒙福的人已经藉着耶稣基督的生与死替他们找到一个纯洁生活的秘密,和一个胜利人生的秘密。

现在让我们看看用羔羊的血这句话到底有何意义。这有两个可能性的解释。

(一 )这可以解作羔羊的血的力量或羔羊的血的代价。这是一个鲜明的描写,这个纯洁与得胜的生命是藉着耶稣的生命与死亡,替人付出一切努力与代价而获取的。

(二 )或者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应该照着这幅图画表面的意义去解释;约翰体验的景象就是那些蒙福的人用耶稣基督身体创伤流出来的血,洗他们的衣服。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幅奇异和使人反感的图画;也是一个矛盾的见解──衣服怎能用深红色的血洗成洁白呢?但这个见解在约翰同时代的人的思想中并不觉得出奇;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对它的字义上的见解是熟识的。当时最流行的宗教势力就是那些‘神秘宗教’了。神他宗教是一些充满戏剧化的宗教,让信徒经历一些深刻动人的仪式,亲尝重生与永生的应许。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米特拉教(Mithraism ),它们是以米特拉神(Mithra )作信仰的中心。供奉米特拉教的信徒当时满布整个世界;特别是罗马军队的士兵对这种信仰是热烈笃信的,甚至在今天的英国仍遗留若干昔日罗马士兵驻守的聚集崇拜用的小教堂古迹。米特拉教最神圣的一个仪式就是用公牛的血作沐浴──taurobolium。有一位基督徒诗人,名叫普鲁顿修(Prudentius )曾把这个景象描写出来:‘先掘开一条坑道;上面以木板作平台;木板则贯穿许多小孔’。那只献祭的公牛就在平台上宰杀;准备入教的信徒则站在木板下的坑道内;公牛的血从木板的小孔滴在下面的信徒身上,他们先让自己的头顶和衣服染满牛血;稍后伸出颈项,让牛血沿着面部流进口唇,耳朵,眼睛和鼻孔;然后又以牛血弄湿嘴唇,当作一种圣礼饮进体内。当他们从坑内走出来的时候,每人都深信自己已经得到重生永活(renatus in aeternum )的保证。

这幅景象我们听来也会觉得十分冷酷无情和充满恐怖的气氛;但到头来,它的要点并不在乎那幅景象的本身;在它背后存着的真理才是重要的。我们反过来看,我们也获得一个伟大和不变的真理──我们可以藉着耶稣基督的生与死而得到纯洁与胜利;人若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没有办法得到的。

基督的牺牲与人的受用(续 )

这段经文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而它的重要性应占首位。经文是这样写的:‘这些人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这里头的意义是象征人本身对自己的拯救也须负应有的责任,那些蒙福的人是亲自把衣裳洗净的。换言之,救赎人类的行动是属于基督工作范围之内的事;但是它的果效决不是被动的,人本身必须亲身取用然后产生结果。摆在人的面前可能有一切的设备,供他洗洁衣裳,但是他若自己不动手去取用的话,结果也是没有功效的。

那么人如何利用基督牺牲带来的好处呢?

他可以藉着忏悔;他必须对自己的罪开始痛悔,渴望改正。他可以藉着信心;他必须全心相信基督活着和死亡都是为我们救赎的缘故,而且祂的牺牲有足够的能力救赎我们。他可以藉着蒙恩的方法而行。圣经可以唤醒他的忏悔与他的信心,把他心灵的火花燃烧起来;祈祷可以叫他与基督亲近,使他每天与祂的关系更加亲密;圣礼可以成为沟通的管道,藉着信心而让那更新的恩典流到他里面。他可以藉着每天的忠诚,儆醒和与基督同活,接受基督牺牲带来的好处。

在荣耀中的事奉

那些忠诚的信徒可以进到神的面前。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这里蕴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昼夜在殿中事奉的工作本来是利未人与祭司担当的职任。但在这个异象中,那些站在神宝座面前的人,正如我们在第九节中所看见的,是分别来自各族,各支派,各国民和说不同语言的。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思想。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外邦人是不准超越外邦人院庭范围的,否则他会被处死。一个以色列民则可以经过妇女的院庭,并进入以色列民的院庭,但也必须在这个地方止步。至于进深一处便是祭司的院庭,那里只准祭司进去。但是在天上的圣殿,各族各民都可以进到神的面前。这里所描写的一幅天上的图画把一切障碍拆除了;种族和阶级的分野不复存在;那条通往神面前的路已经敞开,可以让每一个忠实信徒走进去。

这里还有一个半隐藏的事实。英文钦定本圣经在第十五节中是这样写着:‘坐宝座的必会住在他们当中。’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翻译。但当我们稍看深一层,我们便会看见一个更深厚的意思。希腊文的住skenou是从skene变出来的,而skene就是帐棚。这个‘住’字就是所引用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犹太人惯常把这个‘住’字与另一读音相同,但意思相异的希伯来字相联在一起。这个字就是shechinah──它可以解作‘那能看见的神显现的荣光’。通常这个显现的形像是连同发光的云彩出现的。当十诫授与以色列民的时候,‘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乃山,云彩遮盖山六天……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形状如烈火。’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会幕当中,云彩遮盖会幕,神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在其上,这朵云彩就是日间用来带领以色列民,夜间则用火柱带领他们走路。所罗门圣殿举行献殿仪式时,神的荣光充满圣殿,众祭司不能进殿

每逢犹太人谈起skenoun(住 )的时候,他们便想起skechinah(神显现的荣光 );故此人若说神住在某个地方,就是说在某地有祂的荣光。

犹太人从前已经存着这个观念,但后来经过时间的变迁,这个思想越加深刻。犹太人日渐觉得神与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相离太远了;他们甚至认为神存在这个世界也有不妥之处;他们指出这只不过是一种人性化的语调;结果他们用shechinah取代了耶和华的名字。雅各在伯特利所说的话是这样的:‘耶和华真在这里。’但犹太人拉比则改说:‘那显现的荣光(shechinah )真在那里。’我们在哈巴谷书中读到一句话:‘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但后期的犹太人则说:‘神乐于叫祂所显现的荣光(shechinah )住在圣殿中。’在以赛亚书中,我们读到一句话:‘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后期的犹太人则将它改写:‘我眼见世界的君王显出来的荣光(shechinah )。’

没有一个犹太人听见(skenoun )这个字的时候,不会联想起显现的荣光的。本段经文的真正意思就是指那些神祝福的人将会在祂的荣光照耀的光辉中事奉和居住。

这件事情也会在我们生活的地上发生。人若忠诚的替神工作并作见证,神的荣光也常常会显现在他的工作中。

蒙福者的福祉

历代以来,信徒在哀恸和死亡当中,从这段经文找着极大的安慰,这些例子不可胜数。

这里存着灵性的应许,应许到了时候告终的日子,饥渴的灵魂必得饱足。这个应许是经常在新约中出现的,特别是耶稣自己说了出来:‘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一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圣教伟人奥古斯丁也曾说过,神是为祂自己的缘故而创造我们,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除非在祂里面,才得到安宁。另一首圣诗也曾把这个意思述说出来: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启示录第七章

I插曲

i. 神仆接受印记

第六印完毕,第七印未揭开之前有一段插曲。约翰在其他地方也用过类似的穿插手法。

在此我们看见神保护眷顾祂的仆人,为他们印上印记。这一段不容易解释,尤其有关十四万四千人的解释。十四万四千人和本章后面所提到的“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所指的是否同一匀耍渴四万四千是真正数目呢?还是代表整个属灵的以色列?十四万四千和后面的“许多的人”代不代表殉道者?那一个代表?还有两个都代表?这些问题,解经家可谓众议纷纭。书中没有什么凭据证明那一个意见是对,我们要谨慎的是不要失去全书的一贯意义就是了。

1.约翰又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这并不是说约翰以为地球是四方的(就是现在,我们不还是以“四面八方”代表全世界吗!)。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乃是说他们荫庇着全世界,全世界都在他们控制之下。他们的任务是执掌地上四方的风。风,除了东南西北风当然还有其他角度的风向,但我们不必吹毛求疵。这儿的意思非常明显:四位天使不让有害的风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树”在这儿似乎是个异数,也许是代表有生命之种类,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比“树”更怕狂风的。

四方的风也很可能是四印中的四骑士以另一个姿态出现。撒迦利亚书中就明明以“四风”代表“四马”等等)。但是撒迦利亚的是“天的四风”,强调神的掌管,启示录这儿的“四风”是“地上的风”。风象征毁灭(。这一个异象把我们带回时间的空间里,告诉我们,当上述各灾难降临的时候,信徒的命运如何。

2.约翰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而来。东方日出之地可能是代表祝福的源头。伊甸园在东方,以西结书中,神的荣光从东方而来,报基督降生的三博士也来自东方;犹太人的观念也认为弥赛亚出自东方,参 Syb. Or. 3:652)。

柏图的维克多认为东方天使是以利亚,颇为莫名其妙。天使拿着“永生神的印”。在一个普遍文盲的时代,“印记”是识别的重复记号,说明物属何主。在此受印记的是属神的人,印记将他们分别出来,当普天下人受灾难时,他们免受伤害(的意思亦大同小异)。在启示录他处,属神的人均有神的记号,恶人也另有恶人的印记。四角的四天使以伤害地和海为他们的任务。东方天使向四天使大声呼喊。

3.日出之地来的天使吩咐其他四天使不得伤害地、海、树木,直至神的仆人接受了印记。仆人在此是奴隶 doulous ),是完全服在主人权柄下的。受印记的人显明没有数目的限制,凡是属神的人全都印上了印。

“不可伤害”这个命令十分重要:托伦斯认为这是全书的关键。宇宙之间的每时每刻都是神救赎计划的差役。地四角的四风并没有随意怒吼的权柄,只有神吩咐了,它们才能发作,成就神的命令,为基督的教会服役。

4.约翰听见受印仆人的数目。印记原文是用完成式( esphragismeno{n ),带有“永远印记”的意思;神的拣选不会反悔。十四万四千的数目是十二(以色列支派的数目)平方的倍数,又是十(圆满的数目)的立方的倍数;换言之,包括整个以色列。有人照字面解释(例如 Orr),认为这些人的确就是以色列人(或说信主的以色列人),总言之,在被赎的人中,有一个完全数目的以色列人。但此说有个严重的问题:以色列人因接受印记而得到保护,但由各国各方来的被赎子民(9节),没有印记而照样得到了保护。倘若这两组是不同的人,应该两组均接受印记才对。另有解经家认为以色列代表教会,这个比喻在圣经中屡见不鲜。彼得前书的“分散”在外邦各地的“寄居”人也分明是指教会而不是指犹太人。信徒才是“真以色列人”,教会是“神的以色列民。圣经中经常描写古以色列的地位和特点,而这些描写更是常常应用在教会身上;并。只有教会才是神自己的子民,和真“受割礼”。亚伯拉罕又是众信徒之父,他的子孙就是属神的人。而哥林多前书既有“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就是意味着另有“属灵的以色列人”。

以信徒为真以色列人的比喻十分普遍,更是约翰所惯听。约翰既曾提述“那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乃是撒但一会的人”,并,亦即暗示另有真以色列人。约翰同时又以新耶路撒冷为信徒属灵的家乡等等),而新耶路撒冷又有刻着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的城门。我们实有足够理由肯定真以色列人是指教会。所以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代表全教会的信众因接受了印记而在大灾难中得蒙保守。后面所说,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无数的人当是指得胜的教会享受灾难之后的平安。不错,还有些解经家认为这十四万四千人是指殉道者,这些殉道者因另有更大的使命而免受饥荒瘟疫等大灾难。但这一说拿不出什么支持的理由,因此难以成立。

5~8.十二支派的列出本不需要,但一一详列却可强调神的子民一个也不遗漏。十二支派各有一万二千人。但十二支派的名中没有但这个支派,却有玛拿西和约瑟,而玛拿西又是已经包括在约瑟支派之中;若要列玛拿西,似乎应该也列出以法莲才合理,因为玛拿西和以法莲是约瑟分出的两支派,这实在有点令人费解。有人认为这是抄写之误:“但”(Dan),抄成“玛”(Man),而后人便以 Man 为玛拿西的缩写云云。这些猜测都不大可能,我以为但之所以被删去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支派一贯与拜偶像相连87,也或者敌基督将出于但88

十二支派名列的先后也曾引起很多猜测,因为在圣经他处从未有过这样的次序。弥赛亚,“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出自王族犹大支派,所以十二支派名列以犹大领先是有特殊意义的。但是至于其他十一个名字的先先后后,我们却无需去钻牛角尖了,正如葛里(G. B. Gray)早已指出的,圣经中共有二十次左右列出十二支派的,其中就有十八个不同的次序89

87 。希伯来的拉比传统教训也是这样说。因此 R. Johanan 认为亚伯拉罕预知“他的后裔在但敬拜偶像”( Sanh. 96a)。
88 根据“听见从但那里敌人的马喷鼻气……”爱任纽认为敌基督出自但支派( Adv. Har. v.30.2)。根据遂特,第三世纪的教内作者希坡律陀(Hippolytus)这样说:“基督出自犹大支派,敌基督则出自但支派”( De Ant. 14)。撒但又被称为“但支派之君”( Test. Dan , v.6)。但支派的恶名源来已久,因为但和希布仑两支派的名字在历代志上前几章中均被删除。
89 The Expositor , VI, v.1902, pp.225-240。

ii. 无数的人

约翰在这一段中所描写的一幕令人触目难忘。许多的人,数不胜数,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不再有痛苦、忧虑、苦难,和忧伤,在天上享受永远的祝福。

9.我观看,见……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在约翰眼前,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实在数目没有人知道。第4节的十四万四千不过是代表圆满的数目;没有一个遗漏。这儿的人员砻髅挥腥四苁得尽被救赎的人。他们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这个层层叠叠的形容词表示这匀苏媸且桓龃笸世界。

在此我们顺便再提。第4节的十四万四千人一定是指属灵的以色列人而不是指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否则这儿的无数人跃椭皇窍抻谕獍钊肆恕H粢陨列不包括在这“许多的人”中,那又何来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呢?

这数不尽的人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再一次,基督与神同等。

被赎的人身穿白衣字原文是 stolas ,长袍,不是日常的工作衣,而是荣耀的盛装。“白色”可能是代表称义。得救的人因基督所赐的义在神面前是完全人。白色也是得胜的颜色;棕树枝更是胜利的标记。因为这些胜利的记号,有人便认为这白衣人允茄车勒摺5是其他地方提到殉道者时,总有说明,例如“……为神的道……被杀……”,或“为神之道被斩……”,这儿却没有。而且这儿的得胜不是殉道者的死而是基督的死所换来的胜利。白衣是神的救恩所赐。当时的信徒终日所面对的是以剑以弓取胜的暴君,想到平静安稳倚靠神的人必获得最后胜利是多大的安慰。

10.这匀大声喊(现在式),将救恩归于神和羔羊(注释)。神和羔羊缺一不可。这儿的神是坐宝座统管万有的神。救恩,通过基督来自父神。

11~12.这两节关乎众天使。他们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被救赎的人一呼喊,他们就向神俯伏敬拜,应声说阿们,因着救恩的成全欢欣赞美。然后他们将七样美善性能归给神,每一样性能在原文中都有自己的冠词,在译文中不易看出。换言之,“颂赞、荣耀……”等等是“最高无上”,而不是一般人人可有的“颂赞、荣耀……”,“ the blessing……”,不是“ a blessing……”。

这儿所列出的七样神性与的相同(请参该节注释)。除了“感谢”;“感谢”在此取代了的“丰富”。直到永永远远是一个响亮的结语;神的美善权能亘古永存。最后又是一声阿们,道出上述一切的诚信可靠。

13~14.长老之中有一位特别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园滓氯双陨砩希他问约翰,这些人是哪里来的?约翰反过来回敬他一句说:我主!你知道!(“你”字原文是语气很强的 su 字,就是“知道的是‘你’”之意)。长老答道,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现在式)的。“大患难”原文亦有冠词,似乎是指末日的大灾难(,但同时也包括一般的苦难(,因为不是所有信徒都经过末日之灾。Niles 说:“大患难该是指我们所受的逼害,但同时也包括我们每日所面对,罪恶与神之争战。这些争战磨难,造就了一批神所救赎的人,而他们最终也要从大患难中结业出来”(Ladd 的见解亦与此类同)。

接澹长老告诉约翰,这些得胜的人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这句子中的动词都是用简单过去式,包含逡焕陀酪莸囊馑肌S醚将衣裳洗白净是个鲜明的比对,我们不要因唱赞美诗唱得太熟了而忘记了这是一个多么荣耀的事实(有关以血洗罪的主题,请。长老的回答无疑是肯定了基督的死有绝对的救赎功效。只有藉宓祂的死,我们才能穿灏滓抡玖⒃诒ψ之前。这又再一次证明,站在宝座前的人允且磺械镁鹊娜硕不只是殉道者,因为救法只有一个,一切相信的人都是靠基督的血得着拯救。

15.因寤督的救赎,这一匀瞬拍苷玖⒃谏竦谋ψ前。Beasley-Murray 指出,宝座前这个地位说明他们可直接与神交通,与神同住,昼夜地事奉神(参历上。约翰所见的天堂不是个圣洁而没有动静的地方。

本节中的殿 naos “圣所”之意)引起一些疑问,尤其因为说“未见城内有殿”。很可能这“殿”的意思是指整个天堂乃是神所在的圣所,在那儿,神的子民是祭司享受神的同在。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坐宝座的就是作王的神。“用帐幕覆庇”( ske{no{sei )这个动词令人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会幕( ske{ne{ )。我们可以这样翻译:“祂竖立自己的 shekinah 与他们同在”:古犹太人常以“ shekinah ”为“神直接的同在”。“用帐幕覆庇”一词是将来式,是那荣耀之日的盼望。

16.这儿所列出的祝福是一连串的否定词(大多引自。到那日,被赎的人得到真正的满足,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 kauma 也必不伤害他们。肉体的饥渴苦难是象征性:总言之,不论是什么痛楚,到那时都必止息,不能再伤害他们。

17.为什么呢?因为在宝座中(与神一起作王之意)的羔羊必牧养他们。“羔羊”要“牧养”:这又是一个天旋地转的颠倒。基督以自己为祭献上,供给了祂子民一切的需要。祂又要把他们领到生命水的泉源:这表明上节的不再渴是因心灵得到了满足,是满足,不是饱滞。蒙救赎的人永远渴慕神,而这渴慕必得饱足。最后,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神的子民必要从一切苦难中释放出来,并要享受神的同在,神又必以慈爱满足他们一切的需要。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何意?】

答:在第六印已经揭开之后,约翰看见了这种异象。这四位天使——为神所差遣的圣天使,他们是服役的灵(3 ,来管理地上四方的风。地的四角——是指世界四方各国。四方的风——是指东南西北之风,或指喻为各样异端左道。至于地的四角与四方的风,旧约也有多处同样的提到。这四角并不表示地球是方的。四是地的数目,表明地球为天使们工作的范围。四风在此显然表示为审判的工具,为四天使有权柄所用以伤害地和海和树木的。他们此时禁止风暂且不吹,为要保护人,直等到另一位天使在神众仆人的额上印完了印为止。可知神的降灾施刑或拯救,必按祂的旨意而行。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的四风,如何解释?】

一、地有四角与四风,有二解释;

①古时人以为地面是平的,地也是四方的(所以中国人称地为地方 ),因此地有四角,东西南北四方面的风便是从地的四个方向吹来的。管理四方的风有四位天使,因为天使是神的仆役,古人以为管理风是有不同的天使专司其事的。四是地的数目,一切有关地上的事件,均用“四”这数目字来表达。

②但根据二次大战后,某些大学科学家研究结果,地果然是有四角的,即地球在四方面有特别突出之处,颇似四个角。因此人造卫星的构造法也是在该“星”的四边有突出的四枝长管,以维持该人造卫星的飞行平衡。地球虽是圆的,但在四个相对的方向是有突出之处,并不是高山的突起,乃是地球本身的突出。如果这个事实的报告可靠,则证明启示录该处经文所说的“地的四角”,是有科学的事实为根据。不过仍需科学家对此点有更多的资料来作更详尽与清楚的证明。

二、天使执掌四方的风。这是犹太人传统的信念,他们相信天使分别管理风、火、水等自然的势力。例如有一个天使管理“火”,既然神准许约翰如此记录,相信是正确的。另有一天使管理“众水”

至于“地的四角与四方的风”,旧约圣经有数处也提及同样的观念可作参考。例如说:神要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说:以色列地的结局到了,地的四角(中文四境 原文为四角 )。说:神必从地的四角(原文 )聚集分散的犹太人。撒加利亚也提及地的四风。诗一O说神以“风为使者”

旧约又有数处提及可怕的旋风,犹太人相信也是由天使掌管的,例如“南方的旋风”,。至于的暴风,原文也是旋风。

这里说,这四位执掌地上四风的天使,“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直到另一任务完成,即下面所说的另一天使拿印去印神众仆人的额。这正如次经以诺传六十六章l-2节所说:管理众水的天使,要等到挪亚的方舟制造完成,动物都依照次序进入方舟之后,天使才“放水”到地上使成为洪水。又如次经巴录传所记,当巴比伦人围攻耶路撒冷之时,管理火的那位天使抑制火的降临,等到圣殿中的器皿被隐藏妥当之后,然后让巴比伦军攻陷该城,纵火焚烧一般。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注意但与以法莲二支派,因着拜偶像犯罪而被涂抹,又流便支派因为犯罪而失去了长子的地位。── 牛述光

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何所指?】

根据,「神的仆人」要在额上受神的印记,之后,神才容许掌管风暴能摧毁世界的四位天使施行毁灭性的大灾难。受神印记的总共有十四万四千人(5-8节 ),来自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每支派有一万二千人。请留意上述经文没有包括但支派,原因可能是但支派中一些坏分子不愿留在划分给他们的地业内,却擅自北上,甚至越过亚设北界。根据,这批但人还屠杀掳掠,又闯入以法莲山地米迦的住宅,抢走他的神像以弗得,供奉为他们自己的神像。还有一点使人感兴趣的是利未人;根据摩西律法,利末人生生世世为祭司,不入任何一支派,但启示录七章视利未人为一支派。此外,上述名单中的约瑟应该是指以法莲;而玛拿西自成一支派。因为以法莲全支派居住于约旦河西,而玛拿西有半支派留在约旦河东岸,因此,用约瑟代表以法莲,也是以法莲支派应得的光荣。

有些学者假设所指十四万四千这总数,是十二支派中归向基督的犹太人。那时是米吉多大战前最后七年的首三年半。然而,上述假设难以成立,尤其是现今的犹太人多半自称属犹太支派,只有一小部分自称利末人或源于利未的柯亨人(Cohens )。纵使小数犹太人源于其余十支派,但绝大部份归信基督的都属犹大族,这情况在公元一世纪时已是如此。究其原因,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二一年及其后亚述掳去北国十支派。

至于为数一万二千一组,合共十二组的人,所有解经家都认为是指旧约神子民的十二支派,以及新约时代由十二使徒领导的信众。上述两类人由二十四长老代表,启示录多次记载二十四长老在天堂的情景。若将上述两组的十二相乘,结果应是一四四,却非相加而得的二十四!若将十二乘以一千,所得结果可比较,该段经文是圣经之中首次记载特别选派神的子民到战阵迎敌。其后在士师时代,以色列人也循相似步骤从十一族中选派战士惩罚犯了罪的便雅悯人。在摩西及大卫时代,一个军团包括一千名战士。

综合上述因素可知,七十个七的最后一个七,外邦与犹太信徒同心协力,使宣教工作更有果效,福音传得更广。十四万四千可能是宣教士的总数,他们都热心为主,是主的精兵,由十二个地区领袖领导着。从看来,十四万四千名宣教士的工作异常成功,他们传福音使「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的」信靠了基督,这许多的人来自世界各族各方。教会被提之前,最后一七的首三年半,福音传得前所未有的热烈。(这当然假设了教会于最后七年的中间被提 这个观点未成定论 尚待学者讨论研究。 )

至于的十四万四千,似乎是选民的总数;换言之,是代表被提到天上的教会,信徒因得以与基督面对面而欢欣雀跃。要符合上述假设,经文中的「锡安山」应该是天上的锡安山,而非地上的圣城耶路撒冷。据可知,天上也有耶路撒冷:「但那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他是我们的母。」也指出:「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这样看来,将的「锡安山」解作天上的耶路撒冷,实有先

例可援。这锡安山位于天庭,有天使吹号角,又有得荣耀的圣徒。

特别强调这十四万四千名圣徒的忠信与贞洁。他们有神的名字在额上;寄居世上时,他们拒绝接受兽的印记。其次,经文指出他们是「守童身」的(parthenoi ),因为他们「未曾沾染妇女」。(经文并非指嫁娶而言 ,嫁娶之事乃神圣的 毫无污秽可言。因此 启示录所言似乎是行淫杂交 在这末世 道德沦亡 行淫杂交越来越普遍。 )然而,启示录十四章所谓「童身」,其含意远超婚姻贞洁方面,而是指完全信靠神,忠于天上的新郎,热切盼望他重临世上,迎接新妇回天家参与羔羊的婚谦

关于万四千人的身份,福音派学者解释可归纳为两类。一般来说,佩恩(Payne J.B Encyclopedia ofBiblical Prophecy p.597 )、昆高尔、亚尔弗、林斯基及米利根(Bengel Alford Lenski Milligan )认为启示录七章及十四章的十四万四千都是指新约信徒教会。他们没有顾及第七章提及支派的原因,又认为十四万四千这数目只含象征意义,代表古老十二族长和新约十二使徒。但昆高尔有如下评述:「因为利未礼仪尚未断绝,所以利未与众弟兄同列。」(Gnomon of theNew Testament [LondonNutt William andNorgate [19621] )

我们必须回顾主耶稣对门徒的应许:「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荣耀的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主耶稣这句说话,肯定是指十二支派齐集一起接受审判。(当然有人认为上述说话的含意是 在旧约时代已经散失了的十二支派 最后会齐集天庭 获得赏赐或者惩罚。 )千禧年划分圣地时,十二支派的地位显然保存着。(至低限度是以历史上的名字命定此十二区。 )根据以西结书

四十八章,有七块互相平行东西走向的地业分给七族(但[虽则可能是错误了 不过原文如此]、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并非约瑟]、流便及犹大 )。圣城南面的地业划分给余下五支派: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及迦得(约但河东再无支派居留了 )。

时代论的学者认为启示录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乃单指犹太人而言,因为提及以色列的众支派。冯士色(Fausset )指出:「在摧毁一切反基督势力的审判中,十二支派里信靠神的余民得以保存。」(Jamieson-Fausset-Brown-Commentary )宁哈录(HarolLindsell )采取中间路线:「十四万四千似乎难以被视为全数是归信了的犹太人,但有人认为十四万四千是犹太人归信的总数,他们凭信心作亚伯拉罕的后裔,神预知又拣选了他们。在历史最后一页,他们会转向基督。

」(Harold Lindsell ed Harper Study Bible-New YorkHarperand Row-1964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受印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何等人?】

答:在圣经里的印记意义,就是表明所有权的凭据,如某物属谁所有,且为谁保证和保护(参二三三题 )。这里提到( 约翰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数目,有十四万四千人,参五二四题 )。意思就是叫人认清他们是属神的。解经家认为这是在大灾难期中,赛在悔改归主得救的以色列人,因为神未永久弃绝以色列。如保罗所得启示:「以色列人有几分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这十四万四千,也就是十二乘十二的积。十二又是以色列家支派的数目。十二乘一千,等于每支派一万二千。一千是禧年国度的数目,所以这十四万四千与一万二千,必是按实意字句而解,表示他们蒙神拯救的团体人数而言。但在此以色列十二支派各册中,为何遗漏了但与以法莲的两个支派,而却将利未与约瑟带进去呢?古代的教父如爱任纽Irenaeus(主后一三O至二OO年 ),和注释家,都认为敌基督者将会出于但支派,近代的注释家们,多半认为但是最先祭拜偶像的。而以法莲也是亲近崇拜偶像。因此之故,这二支派名册上就被遗漏了。他们的额上没有神的印。不过,在先知以西结预言弥赛亚降临地上为王时,但支派和以法莲支派,都在分地业的事上有分。可见他们并非至终要被遗漏,因为敬上明言:「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在大灾难的时候,这十四万四千受印的人,要被神保护,免去那快要临到的审判。这些人乃是归耶和华为圣,为祂的圣名作见证,宣传福音于普天下。本章下文说到那在大患难期,从世界各国而来无数是救的异邦人(9-10 ),可能就是他们所作见证的结果呢。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什么人?】

十四万四千人是谁?解经家一向有不同的主张如下:

一、这是在大灾难时期中悔改信耶稣为救主的以色列人,而下文所说无数的人,乃是在大灾难中信耶稣的“非以色列人”,即各国各族的外邦人(9-14节 )。

但为何以色列人悔改归主的竟有一个整数“十四万四千人”呢?这可能是代表全以色列而言,因为根据保罗所获得的启示,以色列人要全家得救。十二乃是以色列家支派的数目,十二乘一千等于一万二千,一千乃是“千禧年”的数目,所以每支派有一万二千人,乃是代表该支派所有的人而言。

但又何以这十二支派中没有“但”与“以法莲”两支派,却把利未与约瑟放进去代替他们呢?古教父爱理纽认为将来敌基督会从但支派而出,因为但支派是北国(以色列北部 )崇拜金牛犊之处,正如在南部是在伯特利一样。

而于以法莲,也因为是拜假像之故,也在这十二支派名单中被涂抹。

二、另一派解经家认为这十四万四千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人并非按“字面解”,这些人乃是指“真以色列人”而言,理由乃是:根据新约时代的神学观念,“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又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又说:“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又说:“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的”

因此,这里所说的十四万四千人乃是代表“神的教会”,在地上已获得安全保障,即外邦人信主者的数目添满,而且已经盖上神的印,这教会是神的“新以色列”,被保罗称为“神的以色列民”,因为那肉体的以色列十二支派最少有十支派已失落,无法寻回云。

主张这一说的解经家则认为教会要经过大灾难的考验,蒙神保守,不受伤害,得蒙保守 )。但9节以下的信徒则是在大灾难中才信耶稣的,所以有无数的人也。

至于何以在十二支派名单中没有“但”与“以法莲”,其理由与第一说相同。

三、第三派的解经家认为这十四万四千人乃是在大灾难中的传道人,因为第3节明明说他们是“神的众仆人”。当教会被提之后,大灾难已来临,以色列人全家觉悟而接受耶稣为弥赛亚,立即有许多以色列人愿意作大灾难中宣传福音的人,于是每一支派有一万二千人自愿献身传道,所以神为他们盖印,不受大灾难所伤害,以便安全地在各处传福音。

至于何以没有“但”与“以法莲”二支派的人在内,可能是因为这两支派的人无人愿意作传道人,或因他们从前是热心崇拜偶像的人,所以神不拣选他们在大灾难中作传道的人。

这十四万四干人以后如何传道,并无下文记载,他们“可能”到某一时候,当他们为主作完见证之时,便为敌人所杀害,这正如在十一章那两个见证人一样(l-7节 )。

所以,在第十四章,这十四万四千人(并非另外的十四万四千人 )已经到了天上(2节 ),他们成了“从地上买来的”(3节 ),显然是在天上无疑。

四、还有一派的解经家认为这是由主耶稣升天后、直至主耶稣再来的时期中,全世界隐居各地的以色列人(包括失去的十支派 但神知道他们已经变成什么民族 ),每支派拣选一万二千人云。

不过主张这说的人,忘记本章经文所说这十四万四千人被印是在大灾难已经开始的后的一件事,神吩咐天使先为他们盖印,然后执行大灾难的下一节目。

我们宁愿采用第三说,比较合理,而第一说亦合。

── 苏佐扬《圣经难题》

何以十二支派的名单失去“但”与“以法莲”,却用利未与约瑟来代替他们”】

我们先要列出圣经中、各处所说的十二支派名单,来作一比较;

一、按着雅各所生十二儿子的次序如下及三十五章 ):

①利亚所生的乃是:

流便 西缅 利未(在悉帕生子之后又生 )犹大 以萨迦西 布伦

②拉结的使女辟拉所生的乃是:

但 拿弗他利

③利亚的使女悉帕所生的乃是:

迦得 亚设

④拉结所生的乃是:

约瑟 便雅悯

二、雅各为十二子祝福的次序及名单如下(创四十九章 ):流便 西缅 利未 犹大 西布伦 以萨迦(此二名先后有更换 )但 迦得 亚设 拿弗他利(此处次序又有更换 )约瑟 便雅悯

三、下埃及的以色列众子名单如下。流便 西缅 利未 犹大 以萨迦 西布伦 便雅悯(此名在此处排在中间 ) 但 拿弗他利 迦得 亚设 约瑟

四、在西乃山旷野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军队的数目,在此名单中,利未与约瑟不在其中,代之者为约瑟的两个儿子成为两支派的新名字(民一章 ),因此以色列的后裔变成十三支派。但利未人已分别为圣,专司会幕圣职,神拣选他们代替以色列十二支派一切头生的献给神,所以以后都不把利未支派算在十二支派名单中:

流便西缅犹大 以萨迦 西布伦 以法莲 玛拿西(约瑟此二子排列在中间 )便雅悯但亚设迦得拿弗他利(此四名亦不按原来次序 )

五、摩西吩咐十二支派守营时,其次序亦不同(民二章 ):

①东边有犹大以萨迦西布伦

②南边有流便西缅迦得

③西边有以法莲 玛拿西便雅悯

④北边有但亚设拿弗他利

利未人不在内。

六、以色列人团拜偶像,遭瘟疫而死去一部分,之后摩西再数点军队的数目,其次序又不同(民二十六章 ):

流便西缅迦得(排在犹大之前 )犹大 以萨迦 西布伦 玛拿西以法莲 便雅悯 但亚设拿弗他利

七、摩西打发十二支派的十二个首领去窥探迦南地时,其次序如下(民十三章 ):

流便 西缅 犹大 以萨迦以法莲 便雅悯

西布伦玛拿西但亚设拿弗他利 迦得

这在十二人中,只有犹大支派的迦勒和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有信心主张立刻上去攻占迦南(30节,证明以法莲族曾有一个伟大的领袖出生。

八、摩西临终为以色列人祝福的话语中,十二支派的次序恢复利来与约瑟的名字,但次序亦不同(申三十三章 ):

流便犹大利未便雅悯 约瑟(包括以法莲与玛拿西 ) 西布伦 以萨迦 迦得 但 拿弗他利 亚设

九、约书亚进占迦南后,将地业分给十二支派之时,其名单如下(书十五至十九章 );

犹大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 亚设拿弗他利 但 利未 流便 迦得(最后的这两支派全部人数已在约但河东岸 )

利未人并非得一完全的地业,只是由各支派分出若干城市给他们居住。

十、历代志上二章至九章所记以色列的众儿子的家谱,其次序如下:

犹大西缅 流便 迦得 利未 以萨迦拿弗他利 玛拿西 以法莲 亚设便雅悯

值得注意是在这十二支派后裔名单中,“但”支派失了踪,圣经没有说明原因。只有一个解释,乃是但支派后裔的名单被抄经者所遗漏。还有,使雅悯支派的名单有两次,而西布伦亦失踪,可能的便雅们是西布伦之误,的便雅悯是对的,但这问题颇难解决,只能归咎于抄经者的不小心。

十一、以西结书四十八章所列的十二支派名单,是预言弥赛亚降临在大地上为王之后、各支派所得的地业而言,该名单乃是由北至南顺序而下的。

但 亚设拿弗他利 玛拿西 以法莲 流便(在北 )犹太(在中间 )利未人之地则在犹太与便雅悯之中 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迦得(在南 )。可是王城的十二门所刻十二支派的名字则不同:

北面三门为流便犹大利未 东面三门为约瑟 便雅悯 但

南面三门为西缅 以萨迦 西布伦西面三门为迦得 亚设 拿弗他利

在这些城门的名称中,以法莲、玛拿西没有被录用。在启示录二十一章也提及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城门,门上写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但没有列出十二支派的名字是什么。可能就是以西结书所详列的名字。

在以上各处所列出的十二支派名单中,虽然有时用利未与约瑟,有时用以法莲与玛拿西代替利未与约瑟,但除了一次失去“但”的纪录外,每次均有“但”与“以法莲”二支派名字在十二支派名字中,可是何以在启示录七章这十二支派“神的仆人”名单中,有“利未”与“约瑟”,却失去了“但”与“以法莲”呢?

一、古教父爱理纽认为将来敌基督会从“但”支派中产生,正如上一题所述,他的根据是创世纪四十九章雅各临终的预言,谓“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17节 ),暗示但支派有人如蛇,即魔鬼的化身,将来成为敌基督者。

可是这种理论并不能使人十分同意,因为敌基督者到底以何处产生,解经家也是人言各殊,因圣经并无明文。

又有人说“但”是在北国以色列之北、崇拜金牛犊的地点,这是耶罗波安使北国百姓陷在罪里的恶行,因此“但”在神前有了污点,在大灾难期中传道的人,不拣选他们。

可是,难道只有但支派的人才拜金牛犊么?以色列国其他支派的人岂不也一样的拜牛犊么?所以这种解释也不能使人满意。

至于以法莲的名字被除去,理由也如上述,因为以法莲崇拜偶像。但这种解释法无法使人满意。

二、属灵派人士根据这十二支派名单每名的意义来寻求解释,谓这十二名字的涵意拼起来,成为一篇简要的救恩信息,但如加上“但”与“以法莲”,则破坏这篇救恩信息的完整,因为“但”意即“审判”,“以法莲”意即“昌盛”。

(名字 ) (涵意 )(救恩信息的结成 )

犹大赞美赞美神,因

流便 看见儿子看见神的儿子,就变成

迦得万幸万幸而

亚设有福有福之人。

拿弗他利 相争与仇敌相争而得胜,

玛拿西 忘记忘记自己,

西缅听见听从神命,

利未联合与主联合,

以萨迦有价值 成为有价值的人(乃是重价买来的 ),

西布伦同住有圣灵同住,

约瑟增添增添福气,直至主耶稣再来,

便雅悯右手之子 在世界的“晚年”,即世界末期,

(晚年之子 )为荣耀之子。

在这救恩信息中,如加上“但”(即审判 )与“以法莲”(即昌盛 ),则不适宜云。

不少人认为这一解释很动听,愿予采用。

可是,这种解释是否即为神原来的心意,则值得研究。

三、根据圣经原文抄经者的错误,可以找到一个较合理的解释。这解释乃是,启示录本处的十二支派名单与摩西临终为以色列人十二支派祝福语中的名单应完全相同,即有利未在内,同时亦有约瑟在内(约瑟包括以法莲与玛拿西二支派 ),所以这十二支派的名单应该是:

犹大、流便、迦得、亚设、拿弗他利、但(不是玛拿西 )、西缅、利未、以萨迦、西布伦、约瑟、便雅悯。

因为如果将但支派除去,代以玛拿西是不合理的。既然以法莲不在这名单内,则玛拿西也应除去,因为既有约瑟出现,则以法莲与玛拿西应包括在约瑟之内。如果玛拿西在十二支派名单中,则以法莲亦应有名,而约瑟的名字应该除去才合理。

其次“但”一名的原文为DAN,玛拿西原文为MANASS E可能在约翰记录时为“但”(DAN ),后来抄经的人,世代传下去,越抄越错,把DAN(但 )抄成MANASSE(玛拿西 ),因为玛拿西一名头三个字母与“但”近似,容易抄错①云。

这一说颇合理。所以在以西结书四十八章预言在弥赛亚降临在地上为王时,十二支派所分得的地业是有玛拿西、以法莲(即约瑟的二支派 )和但的。可是在新城耶路撒冷的十二城门的名字却采用利未和约瑟,也是很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永远保守十二支派的原有名字,但在地业的实际分配上则让玛拿西与以法莲的子孙去享受。

── 苏佐扬《圣经难题》

但被除名】

问:启示录第七章内所记,受印者十四万四千,独但支派未有受印,而约瑟与其子玛拿西,占两支派。究有何奥义?希为指教。

答:这十四万四千人,并非谓以色列人中,得救者只有此数而已。此十四万四千人,乃是当主耶稣在千年国里作王时,与主政治有关者的人。这里没有记但的名字,但是,,明记在千年国时,但的地位是在巴勒斯坦地之最北边。观此,可知,此十四万四千人并非得救进入千年国的以色列人数目,乃是另有作用。

至于但所以被除的缘故,则自创世记第四十九章始,圣经中所有对但的记载,都是表明但的背道和衰弱。历代志中,已经一度除抹其名了。因?但是一个拜偶像的支派,所以,神除掉他,叫他与基督的政治工作无关。在千年国时,他的地位,不过判断他自己的民,作一个支派而已。约瑟与其子占二支派,原因记载于。―― 倪柝声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手拿棕树枝』,棕树枝表明得胜。意即这些身穿白衣的人是得胜的信徒,他们被提到了天上。── 倪柝声

“大患难”是指什么患难?那些无数的人是什么人?他们当时是在地上抑天上?】

“大患难”一词,原文是用“重复指件字”(即英文用两次THE 此处为THETRIBULATION THE GREAT )来表示,即“那大的、那患难”,这种用重复指件字来表示的名词,往往是指过去曾有人题过,人人皆知的事而言。英文修订本与中文圣经均失去这重要性。

约翰看见无数的人,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而来,站在神面前,以后有一位长老告诉约翰,这些人是从“那大的、那患难中”出来的。究竟这十分被重视的“那大患难”是指什么大患难而言呢?我们可以从但以理书和马太福音中找到来源。

预言“七十个七”的奥秘之时,曾提及“艰难的时候”,在则提及“大艰难”,原文的涵意与“大灾难”相同,特别是的大艰难,是很清楚地预言末世的大灾难,即约翰在此处所提及的大灾难而言。

主耶稣在橄榄山上对末世的预言,是记载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在21节说,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很清楚地,主耶稣所说的这个“大灾难”一定是那位长老对约翰所指明的同样的大灾难无疑。主耶稣所预告的这个“大灾难”,被他的门徒重视,所以在谈话中必定用“那大的、那灾难”这种重复指件字,表示人人皆知的事。

这“大灾难”当然是指着由启示录六章开始一直到十七章所详述的各种灾难而言,在有话说:“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显然地,在这些灾难当中,许多人被杀。第七章这无数的人,是在大灾难当中因诚心信耶稣而被杀的,所以那位长老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出来”表示已经不在人间,他们的灵魂已到天上,他们是在被杀的人中,为要满足被杀者的数目。

二、这些无数的人乃是在教会被提到空中之后,在地上相信耶稣的,他们可能是以前听过福音,甚至已经加入教会,但未真正悔改得救,现在因为教会已被提而觉悟,所以诚心信耶稣为救主,他们也是“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的信徒,不过在地位上次于教会而已。

亦有人相信因为那十四万四千以色列人在全世界各地方去传福音,所以这些各国各族的人都愿意相信耶稣,因而被杀,成了“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无数人”。

三、这些人是在天上、并不在地上,因为这里明明说他们来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赞美神。又说神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而且羔羊必牧养他们,证明他们不在地上了。

可是仍有一些解经家相信他们仍在地上的,又有人相信这是自从耶稣升天后一切相信耶稣为救主的各国的人,他们在异象中出现,被约翰所看见而已。

有一件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乃是:当时那十四万四千为神传福音的以色列传道人,可能把福音真正的传遍“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完成这些世纪以来各国宣教师未能完成的任务。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大患难』,不是那三年半的大患难,乃是主所说『在地上你们有苦难』的大患难。怎么说它是大呢?因为从十二使徒、司提反、保罗等一直下来,都是受这样的苦难,所以说是大患难。── 倪柝声

】『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这里的『衣裳』,是指着信徒得救后的行为。我呒得救之后的行为,虽然常会受罪的玷污,但我们能借着向神认罪,而用主的血把它洗白净。

――《圣经要道》

这些得胜被提的信徒是站在神宝座前,所以他们所得的这些福气是在天堂里永远的福气。这里是讲永世里的光景,这是明显的。但从以赛看,我们现在就能预先尝到天堂里的滋味。现在虽然不能享受得完全,但至少可以得享四分之三。── 倪柝声

】『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我们并非不流泪。擦干眼泪是到了天堂才有的。连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时也常流泪哀哭,可见流泪是在今世不可免的。不过,我们的眼泪,神都记在册子上,装在皮袋里。所以,有一位基督徒说,流泪是苦的,可是,神顾念我们的流泪,这也是一种福气!── 倪柝声

「宝座中的羔羊必牧羊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

我们在重生之前,没有真的存活。重生时才开始生活,以前的年月完全浪费,但是我们接受永生神赐予的生命,就开始永远生活了。

重生后我们进入羊群——我们不再抗拒或挣扎,也不再自夸,反引以为耻,我们成为纯净,温和、谦卑与顺服。我们甚至愿意为别人舍命,我们跟随十字架的路,没有怨言。每次我们吃饼喝杯,都向世界证明神儿子羔羊的性情。所以羔羊必引导并收养我们这些小羊。

神赐的生命必然满足——干渴的羊群渴求溪水,在岩石中旋转,所以神的羊羔在今世与来世,必寻求永生的神。神的羊群只有神才可满足。我们在主耶稣里得着满足。在祂里面永生的神必走近我们,我们就欢然跟随着祂,毫无惊惧。

这生命必定增进不已——主引导我们从这水泉到另一个,越走越近天堂的地带,因为一切的中心总是神自己。

所以我们常常满足,容易不住扩大,也必有更丰富的体验,祂必照祂自己的应许更多的显明出来(约翰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例证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