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灾难临到,谁还站立得住?我们的指望在乎……
第六印已经揭开了,地上的众民都想避开神,说:“谁能站得住呢?”正当一切希望都似乎幻灭的时候,有四位天使执掌着那四面审判的风,好待神的子民都盖上证明自己是属祂的印。之后,才揭开第七印。
永生神的印,将来我也会有分。今天我所遭的又有甚么可惧呢?
书卷或文件用印严封是为了要鉴定它的内容并加以保护。神把印盖在祂的跟从者的额上,证明他们是属于祂的,保证他们的灵魂得着保护,显明祂重视我们。我们的身体可能被鞭打、受残害或甚至遭杀害,但当我们被神盖了印之后,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我们的灵魂了。
神的印记与兽的印记,所差的只在于……
神的印盖在祂仆人的前额,刚好与盖了兽印记的人作对比。这两个印记把地上的人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别──属于神的和属于撒但的。
十四万四千?太少了吧……
十四万四千这个数目是“12╳12╳",象征完全──所有跟从神的人都被平安地带到祂那儿去;不会遗忘了任何一个。神为这些信徒盖印,可能会把他们从地上带走(便是教会被提 );或有特别的能力赐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度过大迫害的时刻。盖印不一定保证他们能够免除身体的伤害,很多人可能会死去,但神保护他们灵魂不受伤害。不论有甚么事情发生,他们都会得着永生,这些信徒即使遭遇残酷的迫害,也不会离弃神。
这并不是说,那十四万四千人必先盖印,然后迫害才来到,但迫害开始的时候,忠贞的信徒已经被盖上印了(被神分别出来 ),他们要向神保持忠心,直到末了。
刚好有十二个名字,定是指十二支派──且慢,你看那名字……
这一个名单和旧约十二支派惯常的名单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它象征着神的真正跟从者。(1 )首先提及犹大,因为大卫和弥赛亚耶稣都是从犹大支派而出的,。(2 )利未原本不算支派,因为利未人是为神在圣殿中工作的,但是这里也把利未人包括在名单之内,作为他们忠心事奉的赏赐。(3 )未有列出但支派,因为他们反叛神和拜偶像,这些都是跟从神的人所不应当作的。(4 )代表约瑟的两个支派通常是他的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但在这里却列出约瑟支派和玛拿西支派,那是因为以法莲的叛逆。(有关十二支派的形成 5
这许多人,从哪里来?是……
谁是那不可胜数的人群呢?有人说他们是所说的殉道者,但也可能是刚刚提及的十四万四千人。神在大逼迫开始之前为那十四万四千人盖了印;正如神所应许的,他们会得到永生。他们在之前已作好准备,因此现在就能得胜。这大群在天上的人,乃是由历代以来对神忠心的人所组合起来的。真正的信徒不必担心他属于哪个组别,神一定会保护我们每一个,我们必定与神同在。
天上人间,只有一个名字叫我们能得洁净……
世人尝试用很多办法去除掉罪咎,如借着行善、学术研究、或怪责别人。但天上的人群却赞美神:“救恩来自那坐在宝座上的神和羔羊!”只有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才得蒙拯救,脱离罪的惩罚。你是否已借着这惟一的方法使罪咎除去了呢?
大患难中,仍能忠心为主;换了是我……
有些人相信大患难所指的是历代以来信徒所受的苦;另一些人相信大患难是一场将要来临的惨烈灾难。无论怎样,这些信徒经历了苦难,仍然对神忠心,因此,神赐给他们永远与祂同在的褔分。
血可以洗白了衣裳?
我们很难想象,血怎样可以使衣裳洗得洁白,但是耶稣基督的血是世上最好的洁白剂,因为能够除去罪恶的污点。
不再饥、不再饿、不再有眼泪,将来原是……
在永恒的国度里,神会供应祂儿女的需要,在那里再没有饥饿、干渴或痛苦,祂也要擦干所有的眼泪。若你正面对苦难,或在受尽折磨的时候,可以从这个看顾的应许中得到安慰。
在本章第1到第8节,我们看到信徒得着印记的保护,使他们平安度过大患难;在第7至17节,我们看到信徒最后在天上和神同在,历代以来忠贞的信徒都在神的宝座前唱歌。他们的灾难和悲哀已成过去:不再为罪而流泪,因为一切的罪都被赦免了;不再为受苦而流泪,因为一切的痛苦已成过去;不再需要为了死亡而流泪,因为所有的信徒都已复活,不用再经历死亡了。
经文:
9此后,我观看,看见有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10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于羔羊!」11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以及四个活物的周围,俯伏在宝座前,敬拜神,12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能、力量都归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13长老中有一位回应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14我对他说:「我主啊,你是知道的。」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他们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得洁白。15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那坐在宝座上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16他们不再饥,不再渴;太阳必不伤害他们,任何炎热也不伤害他们,17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本段与上段一样,都是以「此后」一词开始的,两段一前一后并列着,同属第六、七印之间的插段。这两段在内容上呈现出颇为鲜明的对比。前一段的主角是受印者,即以色列十二支派,本段的主角则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是福音的果子!前一段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本段是「没有人能数过来」(9),即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又,如果前一段的列队是意味争战的话,那么本段的敬拜和赞美(9-17)就意味得胜了——白衣人拿着棕树枝(9),不但表达敬拜的欢乐,也显出得胜的姿态,因为他们已得到了神和羔羊的救恩(10),「从大患难中出来」了(14)。
说到这些白衣人是怎样得胜的,这就令人感动了。这里隐藏着一个吊诡的信息,教导信徒如何去面对末世的争战和逼迫。在经文的记述中,这是透过众长老中的一位说出来:「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13-14)血,又怎样能把衣裳洗白净呢?但耶稣就是借着在十字架上流血,舍身,使我们得着救赎、得以洁净。同样地,当信徒忠心到底信靠他,如第五印的祭坛亡魂一样,付上血的代价,就终必在这末世的大灾难中得胜、获赏白衣了(参。
「大患难」(the great tribulation)是主再来之前越来越剧烈的灾难,至终,是前所未见的大灾,这在上文已稍见到(另参。自羔羊得胜、揭开七印,这大患难亦已逐渐展开,六印可说是个开始。
当末世的艰难、逼迫、灾难和试炼越趋剧烈,我们能不害怕吗?能抵受得到吗?插段的出现就是为安慰我们,激励我们,加力给我们去面对这末世。吊诡的是,前一段教导我们作精兵,本段却告诉我们,得胜之法并非去杀敌人,相反的,是勇于去面对被杀的试炼。于此,我们必须看到这插段先后带出的应许:「受印」对我们的应许是神在争战中的保守,而本段所描述的得胜者,他们也说明了一个好比旷野的的应许:经过患难的试炼后,在那迦南美地,他们不再饥,不再渴,不再给日头和炎热所伤,可永远在殿中事奉,享受神的覆庇,还有被杀羔羊的最慈爱的牧养(15-17)。
思想:地上的人争战的方法是用暴力、强权;但耶稣教导的方法却相反:因受苦而得胜、在软弱中见能力。我可以怎样在生活中尝试实践这些方法,以致苦难、逼迫来临时,更知道怎样去面对?
我有没有真的试过为主受苦?我愿意尝试操练受苦的心志吗?怎样操练才算是适切而不致于消极?
经文:
1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使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各种树上。2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神的印。他向那得到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3说:「你们不可伤害地、海和树林,等我们在我们神众仆人的额上盖了印。」4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吕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6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7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8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上文说完了第六印,但第七印要到下文才被揭开,所以第七章是个插段。插段中两次出现「此后」一词(1、9),引入前后两幕异象,即1-8及9-17。今天所读的是前一幕:十四万四千人受印。
段落开头有「此后」一词,也许会令人错觉,以为「受印」的事是发生于第六印大灾之后;其实不是,「此后」是指约翰「看完」第六印之后,接着「看见」下一幕、即「受印」的一幕,而上一幕的结束句:「谁能站得住呢?」也正是「受印」一幕的伏线,即是说:受印的人就站得住了。然而,这是一幕一幕异象的先后,而不是说受印的事要等到第六印的末世大灾之后才发生,这就如四匹马象征四种灾祸,那些灾也不是顺序的,而是同时、重迭发生的。同样,本段所描述的「受印」可在这六印之前或之时就发生了。那拿着印的天使(1)大声「向那得到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喊说:「……
不可伤害,等我们印……」(2-3),他所喝停的是上文所曾描述的灾祸,亦即一至四印的四位带来灾难的邪恶使者。
故此,「受印」不是将来才有的事,而是针对现今的情况,叫受印的人面对灾难和末世的审判能够站得住,所以,读者不妨省察:我是否已经受印?从旧约的用法可见,「受印」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神对受印者的主权(ownership and authority)。大祭司亚伦的额上就佩戴一个精金牌,上面刻着印章:「归耶和华为圣」,这亦好比有神的名刻在额上,表示是属神的人(参。其二,「受印」是叫受印者在灾难中得保守,在审判中得救赎(protection and redemption);这意思源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因为他们当日把羊羔的血涂在门框、门楣上,就因而得了拯救;在以西结书中,也有一个异象的叙述,述及神的子民因在额上受了印而在审判中得拯救(参。
如此,这「十四万四千人」亦有其喻意,就是属乎神、得神保护和拯救的子民。这数字整合了十二和一千,前者是族长、使徒的数目,后者带出整全的意思。经文按十二个支派逐一列出受印者的数目,这仿效军队的点算(参民一),喻意神的子民形成国度的大军,在末世中为主争战。
按象征的意义,「受印」并不为我们带来一个神秘的护身符,叫我们刀枪不入。「受印」,乃是神的保守,使我们能在属灵争战中站立得住,忠信到底。
思想:信徒看哪,万世战争已临我们时代,无数军兵,携械披甲,集合严阵以待;你是否为忠勇战士,站在信徒队中?是否立誓向祂尽忠?是否刚强奋勇?
是否你见此异象?是否你心激动?是否你听主呼召?是否你愿听从?万世战争已经来临,圣经预言已经明载,战争狂涛临到我们,临到我们时代。
——圣诗〈万世战争〉第一节,歌词见《生命圣诗,382》
| 第7章 | 第8─9章 | ||
| 受印的群眾 | 無數的群眾 | 第七印 | 七號 |
| 1 8 | 9 17 | :5 | :21 |
| 插曲 | 愈演愈烈的審判 |
金言我们时常太专注于所从事的活动而倾向于敬拜我们的工作,在游戏时工作,在敬拜中游戏起来。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参考经文: ;;提要今日的经文,约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来自列邦列族的人,因着相信基督而一同承受救恩的天上美景。由于大灾难,有数不清的人来,要用羔羊的宝血洗淨,他们将与上帝同在,不再有痛苦和悲伤;这些从大患难中出来的圣徒,他们身穿「白衣」表示复活的荣耀,手拿「棕树枝」表示争战后的得胜和欢愉,他们一同来到宝座和羔羊面前献上赞美和敬拜。他们向主大声赞美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这正回应了大卫的祷告说:「救恩属乎耶和华。」这无数的被赎者来到上帝的羔羊面前,把他们的得蒙救赎归功于上帝和羔羊。这时众天使和长者并四活物都面伏于地,彼此唱合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以此证明他们对蒙救赎的人群所发的颂赞同心称是。亲爱的读者,若你能闭上眼睛,默想这幅天上敬拜赞美的景象,你必定会深受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天使、和受造物彼此唱合同声赞美,像一首壮丽优美的交响乐,那真是天籁之音呀!祷告的操练赞美祷告的操练(26─2)3.诚信真实见证的:「那为诚信真实见证的。」中),「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淨我们一切的不义。」(-4.金坛:收集祷告的主。「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5.收割者:「又有一位天使从殿中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祷告的金言◉赞美的祷告不是空洞的恭维,而是孩子对父亲的一种无法抑制的拥抱。──选◉为主受苦可视为一种恩典。──选
祷告的应许◉「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那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您知道。祂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祂殿中事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他们不再飢、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经文:“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前言:多年前笔者曾收到一首英文诗“Holy Alphabet圣字母表”。后来把它略加修改,配上中文,共以26个不同的字来押韵。除在讲道信息或个人平台分享外,这首中英文小诗从未在正式刊物公开发表过。今有感动与《举目》的众位读者分享。纵:世事艰难,常经忧患,但:背负十架,持定永生!愿以此互勉。
主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A lthough sometimes want to cry
虽然有时想哭B ecause of trial or pain
皆因试炼痛苦C ontinue in thanksgiving and pray
继续感恩倾诉D o not begin to blame
切莫牢骚满腹
E ven when the times are hard
即使艰辛难渡F ierce winds are bound to blow
风浪催逼急促G od is forever in throne
真神宝座永固
H old on to way of eternal life
持定永生之路I magine life without His love
思想主爱若无J oy would cease to be
喜乐寻觅无处K eep thanking Him for all the things
凡事恩典要数L ove imparts to thee
祂爱使你蒙福M ove out of “Camp Complaining”
不与抱怨为伍N othing that is known
人间所知万物O n earth can yield the power
能力再大不如P raise can do alone
发自赞美而出Q uit worrying about tomorrow
忧虑明天何助R edeem the time at hand
当下才是要务
S tart every day with worship
每天敬拜起步T o “than祂” is a command
感恩本是吩咐U ntil we see Him coming
直到欢然见主V ictorious soldiers in the sky
得胜精兵天府W e‘ll run the race of the cross
奔走十架之途X alting Jesus Christ most high
高举耶稣基督Y es, there’ll be good times and yes some will be bad, but…
顺境逆境不顾
Z ion waits in glory...where none are ever sad!荣乐锡安永住 !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感谢您应许我,您的恩典够我用。感谢您,我所经历的一切苦痛,您在十字架上早已承受,并得胜有余。在我的试炼痛苦中,感谢您以钉痕的手扶持我,牵引我,擦去我的眼泪,鼓励我勇往直前!奉您的圣名祷告,阿们!
经文
1,经文描述了四个天使得到神赐的权柄,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准备用风灾来惩罚这世界;就在他们施行灾害之前,有一位天使从东边“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神的印”(),大声对这四位天使说:“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神众仆人的额”()。这段经文,我们需要作些讨论。
(1)为什么要受印?在旧约以西结书中,有这样记载:“神将那身穿细麻衣,腰间带着墨盒子的人召来。耶和华对他说,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叹息哀哭的人,画记号在额上。要将年老的,年少的,并处女,婴孩,和妇女,从圣所起全都杀尽,只是凡有记号的人不要挨近他”(,6);说明凡受了印记的人,在大灾难中,会得到保护,这是使徒约翰给当时基督徒的一个旨意信息,说明神是信实的,一定会看顾对祂忠心的子民。
(2)经文里记载了给以色列人中,耶稣的门徒受印,共有十四万四千人,每个支派都是一万二千人,一共十二个支派。这些人代表谁?为什么数目是那么整齐?这些问题在学者中间引起不少分歧,我把主要两种看法介绍给大家:
第一,关于数目字,在这方面,学者分歧较少,大多数都认为这数目是一个象征,十四万四千来自于十二的平方,这意味以色列十二支派翻了一倍;再乘上十的立方,立方形是至圣所,也是新耶路撒冷的形状,代表圣洁和完全。
第二,至于这些被印的人,究竟是肉体的以色列人,还是属灵的以色列人,学者们基本分两派,都有圣经根据:赞成是肉体以色列人的经文是:“神弃绝了祂的百姓(以色列人)吗?断乎没有”(),而且认为应当从字面解释。赞成是属灵的以色列人的经文是:“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双方都引用保罗说的话,相信保罗自己说的没有矛盾。
我个人倾向是赞成这段经文就是指犹太的基督徒。我相信神与以色列人立约是永远的约,不会因为以色列人不认耶稣而弃绝这约;非犹太基督徒确实因为因信称义,成为属灵的以色列人,神对以色列的应许也都应验在外邦基督徒身上,但他们只是接在以色列与神立约这树根上的,他们不可能替代这根,如保罗说的:“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要强调的是,不管以色列人,还是非以色列人,得救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认罪悔改,信靠耶稣;在耶稣里,这两群人合而为一了。天上的教会就是由这两部分人群组成的。
(3)需要解释的是,约翰列出的十二个支派名单与传统的不一样:与传统的十二支派名单相比,少了但支派,和以法莲支派;取而代之的是利未支派和约瑟支派;本来约瑟没有单独的支派,被他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代替,在这段经文里,没有以法莲,出现约瑟,可以合理推论,这里的约瑟支派可能就是指以法莲。但消失了“但”支派,我们不知道原因,据以色列的传统说法,但支派是与拜偶像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神把这支派排除出以色列十二支派外。本来因为利未人有担任会幕和圣殿的特殊任务,不在十二支派里,现在天上,利未支派列入进来是合情合理的。
2,经文是约翰在天上看到的另一个异象;若前面的经文,我们同意是指犹太基督徒,那么这里约翰见到的“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肯定是非犹太人的基督徒。从这节经文看,更可以肯定前面经文中的十四万四千人是指犹太人基督徒。“白衣”代表他们已经被耶稣宝血洁净了,因耶稣的名得胜。“棕树枝”也代表胜利与和平。因为有这么多人被耶稣救赎回来,当然在天上的天使和四活物,长老们同声歌颂神与被杀的羔羊耶稣基督。
3,经文记载了这些数不过来的基督徒,他们的特点,以及到了天上所受到的待遇,我们可以分几点讨论:
(1)长老对约翰说,这些基督徒“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这里说出了这些基督徒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耶稣在十字架所流的血洗清了他们的罪孽,当然,他们之所以能让耶稣的血来救赎他们,就是经文中,他们肯用羔羊的血来洗自己衣裳,是圣灵在他们心中作工结果;从这角度看,这些人虽然没有提到受神的印,但他们都有圣灵的印记(参)。
第二,他们都经历了耶稣再来之前的大灾难,这“大灾难”前面有冠词,所以不是指一般的苦难,就是指耶稣所预言的大灾难:“因为在那些日子必有灾难,自从神创造万物直到如今,并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这里没有说这些人都是殉道士,但这些都是经历严酷的试炼后,得胜的基督徒。这节经文也是主张前千禧年灾后或灾中被提的重要支持经文。
(2)长老接着谈到这些基督徒在天上所受到的待遇:
第一:“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祂殿中事奉他”(上),这是何等大的恩典,居然能在神宝座前全时间服事神,或者说,他们直接与神同在,这里的“殿”可能象征整个新耶路撒冷,因为启示录后面说:“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而基督徒在新耶路撒冷的身份,就是神的祭司,也与耶稣基督一同管理这城()。
第二:“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下),这里就是指新耶路撒冷的降临,当新耶路撒冷降临时,约翰听见:“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这说明,这些基督徒是住在神的“帐幕”里,就是神的家中,这是多么美好的应许。
第三:“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这也是在新耶路撒冷降临后出现的景象:“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说明我们将来在天上的生活之幸福和美满。
第四,启示录第七章所提到的事情,都应当在耶稣审判完世界后出现的,所以再次告诉我们,不应当把启示录完全按时间顺序来读,约翰之所以插入第七章,明显是对第六章所描述的前六印揭开后,基督徒所遇到的苦难和迫害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约翰把后面基督徒在天上欢聚一堂的情景提前告诉读者:不要被当前的可怕局势所吓倒,“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现在的苦难,甚至死亡只是通往荣耀之路的必经之门。
4,经文说:“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为什么天上要“寂静”三十分钟,圣经没有说,有的学者说,可能是天上圣徒们在祷告;也有的说这是神在给予进一步惩罚之前的一个间歇期,实际上,还是期盼世人能悔改归主,若从天上一日等于地上一千年的话,那么天上寂静三十分钟,等于地上四十三年,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几乎涉及两代人,神就是希望“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此后,我观看,看见有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
一、前言
上个礼拜六选举,我相信大家都参与了这一个特别的日子,许多人因为这一次增加的公投议题太多,排队排得十分辛苦,不过这也更加地显示出,在这自由民zh u的土地上,人们愿意珍惜这美好的价值,而摆上代价。而这次选举的结果与公投议题的呈现,也引起了众人对于结果各自的解读。其中意见的冲突,与彼此之间因为政zh i立场与议题分歧所造成的张力,更是严重了不少。
这样的冲突不只是在台湾社会中,在教会中也无可避免。我想这次的选举结果许多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也有人因着自己在信仰上的反省对于这次的结果十分地不甘心。我们看到这一个礼拜中各种检讨声浪不断,无论是对于党派立场的责难,还是对于公投议题的分析,在教会中我们应该怎麽样来看待这样的张力与不同呢?或许我们可以透过今天启示录的经文给我们一些帮助。
二、圣经中的时代处境
1.基督徒受犹太人的排挤
启示录几乎可以说是圣经中公认最难阅读的书卷,其实跟它相似的但以理书与以西结书这一类的天启文学都不容易阅读。启示录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主后七、八十年甚至九十年以后,这个时候的基督徒已经慢慢独立成为一个自主的群体。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犹太教徒与基督徒两个群体并没有分得那麽清楚。我们从圣经保罗传福音的做法就可以看得出来,保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先去找犹太的会堂,并与其中的经学教师做许多信仰上的讨论。一开始保罗并没有想要宣传一个新的宗教,保罗想要做的,是希望当时的犹太人能够认识在圣经中一再宣扬的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
不过当基督的福音慢慢传开的时候,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也同时感受到了威胁的存在,并因此开始驱逐信仰基督的犹太教徒离开犹太会堂。我们可以看到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就多次被犹太人聚集的群体追赶甚至驱逐。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提到他被犹太人鞭打过五次,被人用石头打过一次,这些都是从犹太人对他的直接攻击。启示录中在写给士每拿教会或非拉铁教会的信中也提到:有一群人说他们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是骗子。我们可以看到初代教会基督徒认为自己才是真以色列人,他们才是继承亚伯拉罕信仰的一群人。这些基督徒不把逼 -/迫基督徒的犹太教徒当作是真以色列人,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是真以色列人,一定会了解圣经对耶稣基督的启示,他们不应该与上帝的教会为敌。而他们还联合外邦人逼 -/迫基督徒,那麽这群人根本就是骗子。
2.政zh i环境的逼 -/迫
而另外一个部分的逼 -/迫就是政zh i环境对基督徒的不友善。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时期,因为国势非常兴盛,他个人的为人与治国能力广受肯定,因此有人尊他为神,并建议在罗马神庙拜他。本来奥古斯都也只是接受人们的尊敬,后来因为寻求国人对帝国的向心力,并没有拒绝部下为他安排当作神明敬拜的事情,后来几位皇帝也跟着这样子做。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真的认为自己是神的皇帝,譬如有名的尼禄皇帝,他为了重建罗马城,放火烧了大半个城市,并将罪名推给基督徒。
也因为这种敬拜皇帝的风潮兴起,许多人逼 -/迫不敬拜皇帝的基督徒为他们讨好皇帝的方法之一。而不拜罗马的神明和皇帝的神像,会被认为对帝国不忠诚。当中犹太教的一神论,因为受到z /-府的承认或许受到的影响有限,但是基督徒被当作一个有别于犹太教的其他团体,这个时候这群人坚持不祭拜帝国神像,所受到的逼 -/迫就变大了。
从古典的记录看得出,许多当时的人们认为基督徒是一群吃人肉或乱伦者,他们认为这群人有神秘的仪式又不愿意祭拜帝国的神明,这群人也不喜欢跟其他人接触,甚至不参加地方的宗教节庆或政zh i社团活动。所以若当代发生甚麽天灾人祸,基督徒这群对神明不敬虔者,便是祸害主因。也因此基督徒受到许多不明不白的攻击。
3.社会团体的反对
不过,不只外在的攻击,在圣经中最常记录的一件事情,就是有钱人欺压穷人的现象。事实上,犹太人中有许多与罗马帝国交好的有钱人,他们以经济利益为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标的,他们不在乎民族的兴亡,他们只在乎自己能够有多少经济优势,而这些人常常也成为穷人的伤害者。基督徒本着信仰的良知,常常出面反对这些人的恶行,启示录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启示录作者对这群人的批评。也因为基督徒的这种行为,更常常触怒了这些富人,并因此遭受更多的抵制与伤害。
三、圣经中上帝的心意
在现实环境的不友善之下,启示录的作者清楚指出上帝的心意,上帝不只拯救以色列各支派,上帝也呼召全地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归向祂。启示录的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氛围下,应该最深刻地感受到异邦文化对犹太文化的冲击,他甚至应该是最清楚感受到希腊文化对犹太文化影响的伤害。但是从上帝的启示中,他看见上帝要全世界各地不论如何的不同,上帝都要他们一起来敬拜祂,尊重祂,美祂。
许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段经文都叹,上帝对犹太人以外的所有人有极大的恩典。但是,当我们深刻认识当时基督徒的生命处境,我们会发现,这样子的论点对他们来说,是极度残忍并且难以接受的。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个枪击要犯受洗成为基督徒,就有人生气地说,如果天堂e面会有这种人,那麽我宁可不进去。虽然,当时的基督徒也有外邦人,也就是希腊人或在希腊地区做生意的其他种族的人,但是,大部分的基督徒依然是犹太人,对他们来说,自己在逼 -/迫中能蒙恩得救已经需要极大的盼望与信心,又怎麽能理解从上帝而来的启示?不论甚麽人,不论现在看起来多麽难以相处的人,都是将来有机会蒙恩,从世界各地来到上帝面前蒙受祝福的人。
四、今日我们时代的处境
1.不同的政zh i立场
我们怎麽来看今天我们的时代处境呢?我们刚刚谈到了犹太人成为基督徒逼 -/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缘由在于他们对基督徒信仰认知不能认同。但是,启示录的作者看见从上帝来的启示,犹太人将依照各个支派蒙上帝恩典的祝福与拣选。上帝不只拣选这一群认识基督的基督徒,上帝甚至要拯救整个以色列人回到他的面前。如果以今天的处境来看,不就像在这片土地中,不同政zh i立场的人,依然必蒙上帝拣选一般吗?在台湾的这片土地上,有人认为上帝公义的彰显,需要台湾这片土地成为独立的国家;有人认为上帝恩典的带领,是要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这是立场明确对立的两群人,也是目前在每次选举的时候造成最大张力的两种主张。启示录的作者清楚地指出从上帝来的启示,是要这所有的人都蒙上帝恩典的呼召,一起前来敬拜美上帝。想想看,今天启示录的这篇描述,如果改成各种不同政党立场的人都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那是一个什麽样的情景啊?
2.不同的信仰反省
事实上,不只是政zh i立场的不同,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更多的是信仰反省的不同,这样的人们还能够在同一个群体中一起敬拜美上帝吗?以最近社会极度冲突的公投桉来说,有人认为同志婚姻权是一个重大的议题,有人认为传统婚姻价值是一个极度需要保护的立场。这样的两群人激起了台湾社会激烈的对话,甚至选举中各样的耳语谩骂。彼此指责对方虚伪与说谎,甚至「没有爱心」、「压迫者」、「没有信仰」等等的话语都说出口了。这些人有机会一起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吗?
3.不同的性格与价值观
更不用说,教会e面我们总能看见许多性格不同,或是价值观迥异的情况。譬如说,常常看到有些人对于处理事务比较明确,他们或许会觉得,教会处理事情太花时间没有效率;而有一些人处理事情比较温柔,总是体贴人们的感受;又总觉得教会是不是太过事工导向,整天都在开会解决问题,却没有花时间在陪伴人的生命上面。曾经听说,有教会为了建堂,壁要选择甚麽样的建材,就分裂成了两个教会。但是从启示录的观点看来,这许多不同的人,却能一起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
五、圣经中的对话学
这是不可能的幻想,还是其实在圣经中,早有一些提醒,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呢?
1.以斯拉与尼西米
我们翻开尼西米记,这一处记载着「当日,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遇见书上写着说,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神的会;因为他们没有拿食物和水来迎接以色列人,且雇了巴兰咒诅他们,但我们的神使那咒诅变为祝福。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f杂人绝交。」接着后面的经文,更清楚描述出尼西米对于与外邦通婚的深恶痛绝:「我就斥责他们,咒诅他们,打了他们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叫他们指着神起誓,必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为自己和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我又说:『以色列王所罗门不是在这样的事上犯罪吗?在多国中并没有一王像他,且蒙他神所爱,神立他作以色列全国的王;然而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如此,我岂听你们行这大恶,娶外邦女子干犯我们的神呢?』」
我们翻回以斯拉记可以知道,他们不只是禁绝与外邦人交往,「现在当与我们的神立约,休这一切的妻,离绝她们所生的,照着我主和那因神命令战兢之人所议定的,按律法而行。」也就是说,凡是外邦的妻子与其妻所生下的子女,都要被赶逐离开以色列群体。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对于当时的以斯拉与尼西米来说,这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2.路得记的提醒
不过外邦人就真的那麽可恶吗?圣经中另一处的记载,有一个人名字叫路得,她是一个摩押女子。路得记的内容就不多说了,但是这个摩押女子,一个圣经上记载着永不可入上帝的会的外邦人,她的结局是什麽呢?她与波阿斯生了儿子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而这个耶西就是着名大卫王的爸爸,也就是说,路得成了大卫的曾祖母。大卫是犹太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救星,是整个以色列历史中的模范国王,若从以斯拉、尼西米的概念来说,大卫根本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是的,许多学者认为路得记的存在,正是与以斯拉尼西米当时种族洁Q政策做一个对话。圣经中完整地保留了这一段历史,除了路得温柔婉约的身影,更令人深思的是,上帝也接纳摩押人进入祂的救赎计画之中。
3.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
我们从圣经中看见两种孑然不同的立场有了对话,我们知道,原来我们认识的上帝都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在不断的对话中,看见彼此看见,并补足自己没看见的部分。关于对话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做了一个很完美的示范。在一个犹太人跟撒马利亚关S极度紧张冲突的时期,耶稣与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耶稣对他说:「请你给我水喝」,撒玛利亚妇人回答他:「你是一个犹太人,怎麽跟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接着我们看到他们精彩的对话,其中撒玛利亚妇人问耶稣:「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清楚明白地指出妇人在这件事情上面的迷思,指出正确的敬拜态度不是在敬拜的地点,而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耶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从邀请建立关S,接着是聆听,并分享信仰的理解。或许我们不能像耶稣一般清楚地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最少可以学习耶稣,先进入彼此的世界,并愿意聆听。
六、合一是彼此对话的过程
合一是彼此对话的过程,而不必然是大家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合一也不是隐藏自己的感觉,想要迎合大家而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历史中有许多事件,我们都是到了后来才能够说出一套逻辑,一个想法。当我们许多不同的人要一起回应上帝,我们所要面对的合一,应该是一个不断对话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不同的理解或声音,我们强烈地期待自己的想法能被别人认同,我们甚至完全无法容纳别人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论是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团体之间、政zh i或是民族之间,有太多的纷乱与纷争,不在于谁对或谁错,乃在于彼此之间无法听见或看见彼此所陈述内容的价值。毕竟,对话的重点不是我期望你理解我,而是我愿意开始理解你。如果我们期待更多人认识这个上帝,如果我们期待更多人经历这个美好,那麽我们必然要学习在不同中听见彼此,并开始对话。
七、万人归向上帝的上帝国
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不同的人,有人喜欢艺术的美好;有人喜欢理论所堆砌的世界;有人看大自然需要保护;有人看人类发展需要前进;有人慢慢地过生活;有人急促到一天二十四小时也不够用;有人说话大声;有人说话小声;有人凡事讲求效率;有人慢工出细活;有人喜欢黑;有人喜欢白。启示录说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除非我们认为这e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支派,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甚至每一种个性或价值观的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教会,然后自己来敬拜上帝,否则,这e对于上帝国的描述,就不会分出彼此,乃是我们虽然不同,但是我们敬拜美同一位上帝。耶稣所描述的上帝国景象--「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乃是适用于所有人,不只在于启示录中,盼望得到救赎的基督徒,也在于排挤基督徒的犹太人,罗马z /-府,或是欺压贫穷人的富人和今日的我们所有人。
八、结语
我很喜欢雅各书中这一段话「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做的,是更多地认识上帝的话,更多地与不同的人分享我们对上帝的理解,不断地彼此代祷,同心美,并寻求上帝而来的对话,而不是彼此定罪。是的,有许多观点,的确因为不同,造成了或多或少不同的痛苦与伤害,但是,就如以斯拉尼西米时代一般,我们本来就在有限的时空下,做出有限的选择。我们愿意顺着圣灵的带领,一步一步走向上帝的美好,只是现在离那完全的时刻还没有到。不过,我们可以准备好自己成为一个让万人归向上帝的教会,是一个我们虽然不同,但是我们愿意一起敬拜美同一个上帝的教会。
经文:
9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10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11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 12 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13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14 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15 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侍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16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圣经最后一卷书《启示录》为我们呈现整个历史的全貌。我们人所理解的历史,是过去时间里地上人物和事件的记载,但英文清晰的表达历史是“他的故事”(History),讲述的是上帝的故事。圣经所记载的不仅是在地上人间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更是呈现天上、将来的全貌。启示录向人类揭开帷幕,让人们看见将来的远象。基督的信仰就是如此,虽然我们在地上受时空所限,生活也充满艰辛,但信仰带给我们永恒的盼望,把我们这些活在尘世中的人,提升到天上与未来。所读经文是将来荣耀中的敬拜,有数不尽的神子民、有天使环绕羔羊与宝座,一同俯伏敬拜,神应许那些曾历经大患难的神子民得享永远的护卫与生命。我们以“坐宝座的羔羊”为题一起分享主道。一、祂配得敬拜
1、祂赐人救恩我们首先看到一大群人“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他们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发出颂赞:“愿救恩归与坐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这里神与羔羊同等、同受敬拜、同享尊荣。众人因着所蒙的恩向神献上敬拜和赞美。救恩是神为人预备的。从人犯罪的那一刻起,神就预定给予人类的拯救下,。神将救恩赐给犯罪的人,神也将救恩赐给祂所拣选的亚伯拉罕和祂的子孙后裔。每一个犹太人都知道神藉着逾越节的羔羊流血救赎他们,他们每年赎罪日献祭的羔羊就是替他们负罪、替他们受死。新约时代,这替死受罪的羔羊就是耶稣基督。神的救恩有步骤、有计划,祂将救恩先赐给犹太人,,但当犹太百姓弃绝上帝救恩的时候,神将救恩赐给了外邦人。保罗说“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这救恩是神在基督耶稣里赐给人,连天使都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耶稣荣进圣城,门徒高声赞美,耶稣告诉那些责备门徒的人,“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对于我们每个基督徒而言“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在神所预备的救恩中,我常常看到许多弟兄姊妹因这奇妙恩典受感落泪。我们从小就学会说“谢谢”,但有多少人真实地愿意感谢神呢?(参。在充满不安和焦虑的时代,若能在你的心中确信坐在宝座上的神羔羊救你、爱你,是何等喜乐满足。
2、祂本有尊荣 我们还看到众天使在神羔羊的宝座前敬拜。颂赞中为我们罗列七种归与神的属性: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众天使因着神已成全的救恩欢欣赞美,他们的颂赞以“阿们”开始,以“阿们”作结,更是带给我们确信,神的美善、权能是真实可信的、是实实在在的、是亘古永存的。众天使的赞美可以带我们进入更深的对于神羔羊的认识。所有的敬拜不是为自己得着想要的、需要的,而是因着神本有的荣耀与全能,至高无上的权柄。启示录4、5章就给我们讲述天上无比的荣耀与威严。环绕神宝座的有天使天军,羔羊受天地间一切受造之物的敬拜。诗人邀请我们赞美耶和华,“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因着神羔羊拯救了我们,因着祂至高荣耀与权能,普天下的人都当赞美祂,当我们同心祈祷、虔诚敬拜的时候,神的宝座就在我们中间!二、祂永受事奉
环绕在神羔羊宝座前的人,他们“昼夜在殿中事奉他”。事奉神是神的要求:“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事奉他”,,耶稣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从亘古到永远的神乐意接受人的事奉。1、祂洗净人的罪 在神羔羊的宝座前侍立一群身穿白衣的人,他们“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净了”;他们是一群被宝血洁净的人。圣经说:“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羔羊藉着死要洗净人的罪,把人带到神的宝座前与神亲近;这些人是在患难中仍然持守真道,经受住考验的人。约翰所处的时代,基督徒已经开始面临环境之艰难,但那些持守主道的人,他们靠主得胜。赴羔羊婚筵的人“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这义就是遵行神的真理而活在神面前。当年祭司利未人承接事奉之时,首先要行洁净之礼(出29),用水洗身,穿上内袍、外袍和以弗得,受膏油涂抹、用血涂抹,如此才能在耶和华面前服事。今天我们因着基督的血可以进到神面前服事神。2、祂带来得胜 身着白衣的人“手拿棕树枝”代表得胜,当年耶路撒冷的众人就是如此挥舞着棕枝欢迎着荣进圣城的耶稣;身穿白衣代表被主洁净,也代表也最终的胜利。当时罗马将军在举行盛典时是身着白衣。有人总结整本圣经的真理:“耶稣赢了”。诗人说:“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羔羊藉着从死里复活,将属神的子民带到神的宝座前,直接与神交通,与神同住。 昼夜事奉神,这是大卫年间为服事神的利未人制定的要求(参,但如今却给他那些“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人”,把每一个信徒都纳入到服事主的行列中。“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拜的心事奉神”使徒保罗说我们的献上与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基督徒的生命就是服事人、服事神,凡事为荣耀神而行!三、祂赐人永生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坐宝座的羔羊必牧羊他们”。覆庇与牧养都是指羔羊给予人的保护、照顾和呵护。1、祂牧养我们羊离不开牧人,成长在每一不同阶段的羊群都需要牧人的照顾。牧人的观念根植于以色列人的观念中,“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23),以赛亚描写神“他必象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耶稣宣告:“我是好牧人”。坐宝座的神羔羊是牧养群羊的大牧者,一方面祂使群羊不饥、不渴、不受伤害,另一方面,“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这帐幕让我们联想到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会幕,与百姓一路同行,是神的子民前行路上的引导,也是神子民坚固的倚靠。神不但将祂的子民从受苦为奴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还以他们可在看得见的会幕,真切享受祂的同在。
2、祂赐生命泉坐宝座的神羔羊就是群羊的大牧者,祂还要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耶稣邀请人到他那里得生命泉、得生命粮,“人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永远不渴”,。耶稣在世将自己所行的与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我与父原为一”,“父在我里面,我在父里面”,耶稣特别提到祂的羊是父所赐的:“我父把羊赐给我,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如今看到神子民在神的宝座前,将颂赞荣耀归给了神与羔羊,神也将永生透过羔羊赐给人。
在现实处境中,当苦难来临,人们常置疑神的存在,或是在艰难的时世中失去信心和勇气。透过《启示录》让我们看到,神的宝座亘古常存,坐宝座的神羔羊是我们今天所仰望的,更是历史的终结,祂配得敬拜、祂永受事奉、祂赐人生命。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确信整个历史在神的掌管中,我们生命中的昨天、今天、明天都在基督里,至终“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让我们一同在荣耀宝座前俯伏敬拜、赞美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