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征服完毕,
(一 )
初听起来,约书亚记十一章与十章的开头几节叙述的内容有点相类似,都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国王,这里是夏琐王耶宾,那里则是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两章的开始都报导约书亚的勇敢行为驱使国王挻身组织联盟,对抗以色列。但是留心的听众知道这两个故事有个不同的环节。夏琐像耶路撒冷、拉吉和伊矶伦一样,曾在圣经历史上重现;而耶宾打发人去的城邑,却只出现在约书亚记十二及十九章的城邑名单上。诸王的名称只提一个,而提了三个不太重要的地方之后,报导转变成为一般性的叙述。
夏琐位于加利利海北面,离约但西岸约叁一里,它的极北面几达现代利巴嫩南边疆界。靠近利巴嫩的约但旁边是一个古代浅滩,一直到一九四八年,从耶路撒冷通往大马色的主要公路在此浅滩横过一道窄桥。此桥有一浪漫名称:‘雅各的诸女儿’。耶宾的使者由此处直上加利利海的南端(2节、基尼烈 )及地中海海岸的现代海法南面(2节、多珥山岗 )。迦南人的旧名单上,额外加了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甚至耶布斯人(属于耶路撒冷城 )及希未人亦被提及。结果,以色列所面对的是一支大军,其数目之多有如海边砂粒不可胜数。
虽然敌人众多,耶和华再次叮嘱约书亚不要惧怕。米伦水边所发生的事是不可能改变的。发生战事的地点是在今日山顶城镇沙法(Safad )的西面,沙法因长久以来与犹太神秘教及神秘哲学的连系而闻名;事实上,此地在夏琐西部,相距约八里。这一段太简短的报导,谈及以色列人突然出现,挥军向西北征讨现在称为利巴嫩和上约但山谷一带。没有人被俘掳。这么简短的报导竟连续两次用上含有小说成份的句子。神除了答应将敌人交在约书亚手里(6节 ),且吩咐他用砍断马的蹄筋及用火焚烧车辆的方法去摧毁敌人的兵力,约书亚就照样做(9节 )。初读起来,这样摧毁强大的迦南人的武器,像是接在胜利后的步骤,也可能是报导故意这样写,用来说明以色列并不需用新技术。但在这简短的故事中两次提及同一件事,再加上圣经作者不习惯根据历史严格的年代次序去叙述故事,难免令读者对约书亚记十一章的部分内容有另一想法了。摧毁兵力不是胜利的结果而是促成胜利的原因。神促成具体的胜利(6节 ),在计划中表现了。以色列人的偷袭(7节 )也包括了暗地里摧毁了战车。此一行动引起了惊恐及匆促的逃亡,拿现代中东的情形作比较,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战事,以色列军以出奇制胜的手法摧毁了邻国空军。这就是第九节所强调全面胜利的关键。耶和华参与这场战争的事实,使统帅约书亚在战术上拥有了不起的洞察力。
(二 )
夏琐及其联盟城邑遭遇相同的命运。城中的人死于刀下,国王也劫数难逃,他们的财产也成为战利品。但是只有夏琐被焚烧,其他与它类似的城邑是造在山岗上,因而得以保全。
有人怀疑约书亚的攻城计划在较早的译本中是在第十五节结束:‘耶和华怎样吩咐他的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接下去的五节是对整个攻城计划一般性的连串叙述。首先,从它与第十章结尾相类似这点看,以色列人在地理上的扩展是显而易见的,即是从埃及边境直至黑门山(现代以色列、利巴嫩及叙利亚的前线 ),且特别提及擒获及杀死那全地诸王的事。但接下去的一点是令人惊奇的。用了十章的篇幅报导了四个具有战略性的计划的完全胜利,包括第一次攻下迦南地的中心及再次挥军南征北讨之后,我们想不到会有(18节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这样的说法。如果战争不是顺利的话,至少也曾发展迅速。这是约书亚记中谈及以色列人怎样完全征服的自相矛盾之处。这件事以前提过,以后会再讨论。我们在士师记二及三章将找到属于神意的两个原因去证实它不是彻底的征服。
‘耶和华的旨意’,(续 )
最后的一般性的报导值得稍加留意。宗教问题的得失攸关,有一部分是(笔者认为 )被熟悉的但稍带偏见的译文所掩饰了。
(一 )
我们都知道旧约的神,是他使法老的心刚硬,所以坚持拒绝摩西的‘容我的百姓去’的请求;但这个说法含着不必要而且不公允的语调。一般人对第三者的态度特别含有敌意,若第三者是反对我们的敌人,尤其有此情形。希伯来动词hazaq的意义不那么拘谨且更为有趣,在我们回到出埃及记和约书亚记之前,我们会从一两处经文中去查出其风味。约伯记的以利法的开场白是一个好的开端:
‘你素来教导许多的人,又坚固软弱的手。你的言语曾扶助那将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软弱的膝稳固。’
问题中所用的动词与以赛亚书三十五章的正面意义相同:
你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对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强,不要惧怕。’
以西结也同样的描述耶和华答应以色列人的牧者:
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他们。’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个字含有提高士气及有加以鼓励之意。是对某些人加以支持,对另一些人加以否定:
我必使巴比伦王的膀臂有力,将我的刀交在他手中;却要打断法老的膀臂,他就在巴比伦王面前唉哼,如同受死伤的人一样。
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说耶和华在提高法老士气及给他有勇气拒绝以色列离开,这样对出埃及记的法老以及这个希伯来字的意义都会较适当。‘固执’像‘硬颈’一样,在现代英文用词中都有坏的含意。两词本身的‘固’与‘硬’又有联带关系。但在军事用词里,‘锻练年轻的新兵’和‘加强决定’都含积极的意思。
摩西面对的埃及国王,可能是一个‘硬心’的人,但是根据出埃及记的希伯来译本并不是耶和华使他固执。最清楚说明这一点的经文是出埃及记十四章。以色列人已经逃出埃及,现在的问题是让他们走算了或把他们追回来呢?
有人告诉埃及王说百姓逃跑,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变心说:‘我们容以色列人去不再服事我们,这作的是甚么事呢?’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并带着六百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耶和华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刚硬,他就追赶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是昂然无惧的出埃及。
从下面的经文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
‘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他们就跟着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军、车辆、马兵上得荣耀。’
(二 )
让我们回到我们开始的地方,也就是约书所说的话。鼓励及提高迦南王决心与以色列人作对的是耶和华。如果我说在出埃及记、约伯记、以赛亚书和以西结书所讨论的话,跟神对约书亚在、九和十九节说的‘当刚强壮胆’是同一句话,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会将神学问题清楚表达出来。耶和华对双方所做的事相同,没有分别。约书亚和迦南王一样的被怂恿行事以达到战争的目的,但在此战争中,约书亚获胜,迦南诸王败北。
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概念难以接受。我们对人们做错了事付代价,或者因愚昧而受骗的事例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对于神只帮助我们不帮助他们的观念,也不会过分惊讶。但是神藉着帮他们的途径以达到帮助我们的目的,以致令他们死于神赐给他们的力量之下,却是另一回事。神性不偏不移是一件事,但这是一种属于受人操纵和任由摆布的击打。
读者应该决定到底他是在可靠的人手里,或在怀疑人生价值的叙述者手中。信徒应该考虑到底神是否只关心另一世界的事,又他与现实政治家到底相差到甚么程度?
我们可以假定这里所说的,是与获取迦南地的竞争的性质及素质有关。写故事的人可能想指出双方都有其崇高的动机甚至宗教狂热。他说双方都是由神鼓励行事,藉此引起读者的注意。问题也可能是因故作连贯的安排所引起。以色列人是耶和华所喜爱,而迦南人也各有喜爱他们的神。一位较为后期对圣经更深思熟虑的作者将一切神圣动机全归于真神,知道耶和华只有一位,是完整不能分开的。
这段经文所引起的宗教问题不能单凭谈论去解决。但如果说这段经文不是讲故事的本人写的,而是后来的一位注释家的著作,这样或会有所帮助。我们已经看到是一个好结论。十六至二十节及本书的前面某些部分之间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将基遍的和平行动作为值得称赞的事去引述;而在第九章,它的欺骗行为,像以色列人不寻求神的指引失去信心却受责备。除了第六章说耶利哥的城门关紧无人出入之外,其他的经文记载都说是神鼓励他们出来与以色列对抗而且被杀灭。总之,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情形一样,约书亚记没有将攻城的经过作直截了当的叙述。
第十一章的末了以约书亚灭绝亚衲族人为结束,而亚衲族是以色列人记忆中的初期历史遇见的两三大族之一。约书亚记的后面几章将会谈及亚衲族,申命记的开头两章也已提及。
第十二章用总述以色列人征服约但河两岸的经过,完美地结束了约书亚记的前半部。前六节回忆申命记开头三章所说,有关摩西在约但河外为以色列人所取得的土地──大部分是希实本王西宏及巴珊王噩所有。接下的十八节则简略的描述以色列在约但河西的土地(7-8节 ),且列出被攻陷的三十一个城邑及其国王,这些国王的名称在以前的十一章中没有明确的指出(9-24节 )。我们已经留意到约书亚记是怎样强调迦南诸王的命运。这可能是提示以色列,没有国王的统治,事情可能好些;而事实上没有国王时,以色列的情况是好些。
【】「夏琐王耶宾听见这事,就打发人去见玛顿王约巴、伸仑王、押煞王,」
这一章的开头与第五章和第十章相同,都是不吉祥的「当某人听见……」表达法。这个短语的意思也像前几章一样,是指以色列人前面的胜利;其主词(某人 )便将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主要对头。因此,战事即将登场,又有一次机会让神来建立以色列人的信心了。与以色列人作对的,是夏琐王耶宾。耶宾是西闪族人的名字,在主前二千年左右,这名字在夏琐可以找得到。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在南部胜利的消息使得加利利和西部地带各城邦的王联合起来。这联盟以“夏琐”王为首;夏琐是今天已干涸的户勒湖(Lake Huleh )西南面约五英里(8公里 )、加利利海以北十英里(16公里 )以外的一座城。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夏琐为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坚固的大城,位于加利利地北,米伦湖西南。考古学家发现古时的夏琐,人烟稠密,是政治、经济中心(10节 )。这时,夏琐发起北方连手抵抗入侵的以色列人,加入联军的有北方、东北、西北方诸王(2~5节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夏琐」:为大城(参10 ),位于米伦湖之西部和南部。
「玛顿」:在加利利海以西。
「伸仑」:于西布伦境。
「押煞」:在北部沿岸地区,近亚柯之东南。
――《串珠圣经注释》
夏琐: 是北部迦南的重要王都,位于呼勒(Huleh )湖西北8公里处。此城虽被约书亚所毁灭(13节 ),后却被重建,成为外邦人的王都,。夏琐王耶宾是当时迦南地的最高领袖,具有很大的权柄,且有超人的智谋。因此,他在使北部迦南的所有君王结成联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
北部迦南民族的团结: 据本文所论及的地名,从约但河到西部海岸整个北部巴勒斯坦的势力都加入了北部迦南同盟。他们为了与以色列决一死战,全都聚集在米伦水边。以色列面对此番大战可能也禁不住心惊胆颤。然而,神一举歼灭了聚集在一起的仇敌,就其结果而言,反而使征服迦南更易进行。若约书亚的军队依次征服北部城邑,恐怕必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 叫耶宾的夏琐王好像不只一个……】
有两个夏琐王名字皆叫作耶宾。士师记所记的那一个,显然不如这一个。这里的耶宾很有势力,因为他能与多国结盟。表面来看,耶宾显然比约书亚占优势,他的军队也较多。不管敌方人数多么庞大,凡敬畏神的人都必能得胜。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北部战役:占领迦南南部后,以色列人乘北上征服加利利地区的城邑。夏琐王耶宾立刻联合北部诸王来阻挡。
――《串珠圣经注释》
【】
征服迦南北部: 继征服迦南中部(6:1-8)与南部地区(9:1-10)的战争之后,本章记录了以色列借着占领北部地区,名符其实地成为迦南之主。此后,以色列的任务就是,分配与占据所占领的迦南地(13:1-21)。我们可以借着本文中的所有战争场面,得到以下的教训:①圣徒争战的对象追根究底是撒但的势力,因此,圣徒惟有以神的真理全副武装自己,才能获得胜利。若比较当时以色列军队与迦南同盟国之间的战斗力,不论是在兵器、军队数量,还是在兵力方面,以色列都明显地劣于他们。然而,以色列之所以获得名垂千史的大胜,是因为以色列军队拥有“顺服神”这一最强有力的武器;②神是历史的主宰,因此,他的计划与计划的实施丝毫也没有差错。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高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这里所记的地区,可与所描述的南方地带作比较。这两段都是用四个词来总括整个地区,而一开始都提到山地。这里包括的区域,后来划归以法莲和玛拿西,就是南到耶斯列谷,北到加利利的高地。南边(Negev )一词曾在出现,这里用作普通名词,意思是的南边,即,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基尼烈,就是乌瑞玛废墟(Khirbet el~`Ur~eima = 金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废丘 Tel Kinrot ),它俯瞰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南边是古哇珥(el~Ghuwayer )平原,或许就是这里所指的地方。414不过,这里更可能是指整个北边的约但河谷,在加利利海(= 基尼烈海 )以南。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尼烈”就是加利利海。“多珥”位于地中海沿岸,在该撒利亚和迦密山中间。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多珥山冈在地中海旁迦密山以南,包括该撒利亚以北的地区。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本节应译作:「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低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基尼烈」:或许是近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 )的一个城,其南边的「亚拉巴」大概指加利利海南部之约但河谷。(8:14)
「多珥」:位于地中海岸,靠近迦密山,故被描述为多珥山岗。
――《串珠圣经注释》
【】「又去见东方和西方的迦南人,与山地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并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
南方的联盟被称为是亚摩利人,但北方则不同,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416这些种族曾出现在。最后两族人又加上地理位置的说明。这里的耶布斯人是住在山地的人,有关这些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寻。至于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参东边米斯巴的平原(8节 )和黑门山下利巴嫩平原(17节 )的说明。这是指黑门山西边坡地的一些山谷平原带。417不过,黑门山可以包括利巴嫩前山(Ante~Lebanon )的草场,就是今天的黑门山北方的一片地区。418所以,米斯巴应当含括里他尼河(Litani River )的东部,419这条河是从贝卡(Beqa )平原的南端,沿着玛迦云(Marj` Ayyun )平原,经过呼勒(Huleh )盆地的北端,然后再转西,流向推罗。
──《丁道尔圣经注释》
「黑门山」:于利巴嫩山对面,为北部最高的山。
――《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王和他们的众军都出来,人数多如海边的沙,并有许多马匹、车辆。」
这些众军组成的联盟,军容壮大,而马匹车辆为数也不少。这个说法在希伯来圣经还出现在八个地方,420所描述的,是当时最可怕的战争工具。例如,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时,马匹车辆都进入海中。则提到,以色列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神会保护他们。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的众军”。虽然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约瑟夫称北方的军队有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二万辆战车。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如海边的沙: 圣经多处使用了这句话,32:12,,,在本节是指迦南联军的数量多得不计其数。与此相同,今日拦阻并敌挡圣徒的黑暗势力也无比强大。因此,若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这些势力,都会陷入恐惧与失败中。然而,耶稣亲自成为圣徒的盾牌,折断仇敌所有的箭,并帮助圣徒脱离撒但的奸计、绝望、罪的意念和对死亡的恐怖,居住在完全的光之世界中,,,。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诸王会合,来到米伦水边,一同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
北方联军在米伦水边安营。瓜纳希丁废丘的北边是哈曼溪(el~Hamam ),这可能就是米伦的水边所在。421这些军队在夏琐以北的路上会合。这里和第十章开头的结构很相似,显明与夏琐的战争并不是零星的小战役,就像第十章最后征服的那些小城一样。这场战争的规模与南方联盟之役旗鼓相当。北方诸首领也像南方联盟一样,以联军来对付以色列,不过这群军队更可怕,因为拥有马匹和车辆。
──《丁道尔圣经注释》
“米伦水边”。明显不是户勒湖,而是在户勒和加利利海中间的众多水泉。北方联盟的军队在这里集合。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米伦水」:指米伦湖与加利利海之间的水泉。
――《串珠圣经注释》
米伦……安营: 一般认为“米伦”是位于加利利海西北约15公里处的现在的Meiron,但是,其确切位置还未确定。米伦水边之战是决定以色列征服迦南的决定性战争。若以色列在这场争战中遭到失败,攻占迦南的所有战绩将会毁于一旦。相反,若以色列获胜,征服迦南的大业就等于成功了。因为,迦南的所有残余势力全都聚集在米伦水边,参加决定胜负的一战。在如此重大的时刻,神再一次使约书亚刚强壮胆(6节 ),深信神之帮助的以色列军队借着果断勇敢的袭击,瞬时击败了仇敌(7节 )。至此,历经7年的迦南征服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你不要因他们惧怕。明日这时,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你要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神吩咐约书亚砍断敌人马的蹄筋,使之瘫痪,并焚烧他们的战车,而不是把他们捉回来。这样,以色列人便不会把信心放在马匹和战车上了。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神吩咐砍断敌人的马蹄和焚烧其车辆,免得百姓倚靠这些而不倚靠。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不要因他们惧怕: 大敌当前,神再一次显现在约书亚面前,坚定他对胜利的信心。虽然神已赐下关于征服迦南得胜的应许(1:6),但在每次争战之前,神都重新纪念这一应许,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神深奥的用意。我们所经历的属灵争战,并不是一次性的,乃是持续的。虽然如此,有很多得到装备的基督之兵,时间一长其信仰就变得日益懈怠。因此,圣徒当时刻警醒人性懒惰的弱点,勤于每日省察自己。使徒保罗也曾说,这于他并不为难,于圣徒则是妥当。 砍断……车辆: 意指以色列不可象外邦人一样想靠着马匹与车辆之力争战,乃要依靠神的大能。马匹与车辆是可以加强以色列军队之战斗力的最新装备,不论是为了争战,还是为了交通,马匹都是必备之物。然而,约书亚果断地顺服了神的命令,因为他确信以色列的所有胜利都是信仰之胜利。人的才华、有利的环境都是重要的,但这些也有可能使人的信仰生活停滞不前或后退。因为,人会依靠环境,而不再依靠神,很容易骄傲,认为没有神的帮助也可以过得很好。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于是约书亚率领一切兵丁,在米伦水边突然向前攻打他们。」
突然向前攻击: 因神的激励,士气冲天的约书亚为了以神的名义惩罚仇敌立即展开了争战。迦南联军虽数量庞大,但以色列在他们尚未建立纹丝不乱的指挥体系之前的黎明进行突然袭击,给他们决定性的打击。以色列军队之所以能够获得此番胜利,是因为:①神的帮助;②约书亚卓越的战术;③整个以色列军兵充满确信的英勇进攻等。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追赶他们到西顿大城,到米斯利弗玛音,直到东边米斯巴的平原,将他们击杀,没有留下一个。」
这里的追赶,似乎是指以色列军队沿着加利利的边界顺时针方向走。422假定西顿大城(= 西顿 )是各支派地业的西北界,而米斯利弗玛音是东北界(位于里他尼河旁 ),便可以看出这次的追赶起初是向西到耶斯列谷,然后顺着通道往北(或许是在汉那顿废丘 Tel Hannathon ),行经亚割平原,绕着「推罗之梯」,略过推罗,向北直到西顿。然后,军队再朝东南走,经过米斯利弗玛音来到玛迦云谷,又向南沿着里他尼河(= 米斯巴溪谷 ),直到能进入呼勒谷,继续向南到夏琐。他们侵入了盟军每个国家,把未来以色列北方的地业周游了一遍。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将北方的敌军赶入非利士人(腓尼基 )境内。西顿乃腓尼基的大城邦。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西顿」:位于腓尼基海岸。
「米斯利弗玛音」:在亚柯平原之尽头,这些地方是西部界限。
――《串珠圣经注释》
【】「约书亚就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去行,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当时约书亚转回夺了夏琐,用刀击杀夏琐王,素来夏琐在这诸国中是为首的。」
【 在进军迦南的战役中,以色列人烧过几座城?为甚么?】胜利的入侵者通常会将攻占的城市完整保存下来,变为商业中心,或防卫基地。例如,摩西在申命记中预言,以色列人要占领非他们所建造的城市;但是夏琐却被焚毁了。它在过去既然是那地的京城,就是邪恶风俗的象征,以色列人必须毁灭它。它被占领、被毁灭,就折断了联军的支柱,也削弱当地百姓想顽抗的意志。
【】完成征服迦南: 约书亚占领了列祖渴望得到的应许之地迦南大部分领土,终于完成了征服迦南的伟业。由于以色列百姓顺服神的命令,以色列历史终于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救赎史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胜利可以视为神成就了他的应许。神亲自参加这场争战,为以色列夺取了这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以色列人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口,将他们尽行杀灭,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约书亚又用火焚烧夏琐。」
约书亚夺得夏琐是北征中最大的胜利。夏琐王的军队早已在米伦战败,现又杀其王;群龙无首,以军轻易取得其余各王的城邑。
夏琐城被焚后不久,迦南人曾图重建,在记有另一个夏琐王耶宾起来压迫以色列人,为女士师底波拉所杀(士4~5章 )。夏琐后来归属拿弗他利支派。考古学家发现此城遗址有三次被焚痕迹,各在主前1400、1300及1230年左右。1300年的焚城当属埃及法老塞提一世所为。1400年者或为此处所记焚城。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夺了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获其中的诸王,用刀击杀他们,将他们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的。」
【】「至于造在山岗上的城,除了夏琐以外,以色列人都没有焚烧。约书亚只将夏琐焚烧了。」
“山冈”。由早期城镇的瓦砾堆积而成的山丘或废丘。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
虽然以色列子孙除了焚尽夏琐之外,留下了所有山上的城邑,但圣经记载说“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这意味着神允许以色列占有所掳获的财物与家畜(8:2)。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那些城邑所有的财物和牲畜,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惟有一切人口都用刀击杀,直到杀尽。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
【】「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
为什么这些城要毁掉?因为摩西曾忠心地将神的命令交付约书亚,要他去得迦南地为业。请参照,在那里,摩西吩咐约书亚去征服迦南地,并分配给以色列为业。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夺了那全地,就是山地、一带南地、歌珊全地、高原、亚拉巴、以色列的山地和山下的高原。」
「高原」:应作「低原」。
「以色列的山地」:指巴勒坦中部的山地。
――《串珠圣经注释》
【】
约书亚至此已大致征服了迦南全境,从南端的加低斯巴尼亚(哈拉山在其东 为沙漠中的山峰 ),到北方加利利海东北约65公里的黑门山一带。巴力迦得为黑门山西边的一个谷地,自南徂北,尽入其版图,虽有少数迦南人存留,当时起不了什么作用。
黑门山为巴勒斯坦地最高的一座山,有两个山峰,海拔2813公尺,山脉全长33公里。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征服的范围】
第16节所列的地名,除了北至加利利,南达尼革的海岸以外,全地所有区域都包括在内。第17节用两个地标描述所征服的土地。哈拉山接近南部以东的边境,通常考证为位于马拉干河畔,别是巴和寻的旷野之间的哈拉克山(Jebel Halaq )。巴力迦得是这地的北界,位于夏琐以北,但/拉亿一带。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但城东面不远的班雅斯(Banias )。学者一般认为利巴嫩平原即是米斯巴谷,与利坦尼河谷会合,注入胡列谷。有关「尽行杀灭」等用语,可参看的注释。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
南北战役概括的总结。
――《串珠圣经注释》
【】「从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门山下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并且擒获那些地的诸王,将他们杀死。」
“哈拉山”位于南部,在别是巴东南约贰一十三英里(37公里 )以外。“黑门山”位于北部,在加利利海东北约四十英里(64公里 )以外。约书亚已经控制整片土地。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西珥」:约在亚拉巴以西,后属犹大支派,与约但河东以东人的西珥山有(15:10)。
「哈拉山」:在别是巴以南四十九公里(二十七英里 )。
「巴力迦得」:大概是位于黑门山西面之山谷。
――《串珠圣经注释》
哈拉山: 位于迦南地南部边境,与今日位于别是巴南42公里处的Jebel Halap是同一处。巴力迦得: 是位于黎巴嫩平原的城邑,是迦南地的北部边境。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这里与前面快速的行动正成反比,讲到这一切的争战花了许多年日,意思是说,除了前面所讲的争战之外,还有其他的战役。这一点在十二章中很清楚,那里所列被征服之王的清单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争战中。这里的重点是领导人,诸王,而不是城邑。与约书亚作对的,是领导群。而这些城的居民和他们的态度,则没有说明。
430──《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先后用了六、七年时间征服浙大片土地,“许多年月”指此。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许多年日: 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被差遣为探子之时是40岁(14:7),而迦南征服战结束时,其年纪为85岁(14:10)。除去在加低斯巴尼亚的旷野生活40年,迦南征服战等于持续了5年。其实,严格地讲,在旷野的生活是38年。若除去出埃及的那一年与在西乃停留的一年时间,迦南之战等于持续了7年,这7年大都花费在北部战争中。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
只有基遍人的领袖和以色列人讲和。在约书亚记的前文,这个动词只出现于亚多尼洗德听见的消息,就是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第九章的注释曾经提到(208~209页 ),基遍人可能不是由王统治。这种治理的模式究竟多普遍,则无法得知。这里的重点是,以色列和约书亚要去得神所赐给他们的地,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复杂。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此处和《申命记》七章说明了以色列人在战争中杀灭敌人的理由。以色列人进迦南是一次圣战,神的土地必须洁净,没有拜偶像的异教信仰者居住。以色列人既为圣洁的子民,不可与拜偶像的人混合,以免信仰受损,或受引诱接受他神。以色列人常不能完全遵守此定例;但神宽容,希望借此考验以民肯不肯遵行祂的道路。参。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耶和华的意思: 作者用这种表达方式,强有力地表示了恶人因自己的顽梗悖逆而落到了只能被遗弃的境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当时约书亚来到,将住山地、希伯仑、底璧、亚拿伯、犹大山地、以色列山地所有的亚衲族人剪除了。约书亚将他们和他们的城邑尽都毁灭。」
“亚衲族人”。住在南部的巨人,他们在四十年前曾吓跑以色列人的探子。参看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亚拿伯」:在底璧以南约五点六公里(三英里半 )。
――《串珠圣经注释》
【亚衲族人】
亚衲的子孙通常被视为「巨人」(和合本「伟人」 33节 ,,,但「巨大」可能是更合适的形容。圣经以外的史料没有提到过亚衲族人,但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可能提及他们。此外,阿纳斯塔西第一蒲草纸(主前十三世纪 )中的一封埃及书函,则形容迦南有些勇猛战士,直立有七至九呎之高。两副来自主前十二世纪,体高七呎左右的女性骸骨,亦在外约但的扎伊尔德叶遗址出土。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
这些地方都在迦南南方。四十年前,“亚衲族人”曾令摩西派出窥探迦南的探子胆战心惊,叫以色列人上一代谈虎色变;今天在约书亚的军队前豕突狼奔。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在以色列人的地没有留下一个亚衲族人,只在迦萨、迦特和亚实突有留下的。」
这里所举迦萨等城为当日非利士人所居。非利士人到大卫时代才被以色列人控制。
参.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这样,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迦特」:在迦萨之东北约叁一十二公里(二十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南征北讨,大小战役无数,一共征战了六、七年。本书详加记载的著名战事计有:1,耶利哥城之役;2,艾城和伯特利之役,;3,讨伐南方联盟之役;4,玛基大之役;5,立拿之役;6,拉吉之役;7,基色之役;8,伊矶伦之役;9,希伯仑之役;10,底璧之役;11;讨伐北方联盟之役;12,夏琐之役;13;征讨北方诸城之役。
现在战争已经过去,“国中太平”。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主要的敌对势力虽然被攻破了,但以色列人还要继续将迦南人克服,本节乃简单的总结而已。
──《串珠圣经注释》
至此,约书亚的迦南征服战落下了帷幕,定居于迦南的生活开始了。 夺了那全地: 第二部——以色列并没有完全占领所有迦南城邑与村落(13:2-6)。他们只是征服了迦南地的主要城邑,获得了支配迦南的实权。那些尚未攻占的地,神应许将随着以色列的繁荣将渐渐地被攻陷。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11章 )】
1自耶利哥之役开始,以色列人的争战是否一次比一次厉害?神在每次争战中怎样帮助祂的百姓?今日信徒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考验,是否愈来愈难应付?神会给予怎样的帮助?。
2为什么神吩咐约书亚将敌人的马匹和车辆尽行毁坏(11:6)呢?你有否依靠任何人、物(包括你自己 )过于依靠神呢?。
3夏琐是当代中东一带的贸易中心,但居民的罪恶却使它迈向灭亡的结局(11:13)。你对此有何感受?
411:15提到约书亚对神的吩咐没有一件懈怠不行,这给你什么提醒或教训?
520节解释迦南人被灭是因心里刚硬,而惟有信服神才得怜悯。作为神的儿女,你对的教导是否也应提防刚硬的态度?
6亚衲族人曾经使以色列人丧胆,现在却大部分被以色列民剪除了(21 )。是什么原因使以色列人如此勇敢?。
──《串珠圣经注释》
哈立特博士有一回说:「当我跑完人生的道路时,我不希望在墓碑上出现太多的赞词,我所期望的毋宁是这样的一句话:主所托付于他的事,他未曾疏漏一件!无疑的,在约书亚所做的事当中,有些是需要上帝来宽恕他的。然而其疏忽之罪,并不显著,我们在这方面就差得远了。」
我们有时忙得无暇去关怀一位贫困的弟兄,有时忘记为别人代祷,有时见证的机会来了却不予把握。我们的过失要提也提不完!
疏忽之罪常常是因为我们过分强调现世追求的结果。我们过分重视世事易变,微小的享乐,以致于忽略了去追求具有永恒价值的喜乐。因此,使许多服事主的机会白白失去,像沙土从手指缝中溜过一般。
有一个人对布道家说:「你这个礼拜的讲章使我获益极多,但你来这里也使我很难过。」看到布道家蒙上一脸迷惑的神色,于是他解释说:「因为你重新提醒我注意到我已失去生命中最好的时机。上帝曾经呼召我去非洲传道,但我坚持先打好经济基础才去,结果我的业务越来越大,我放不下手,就一直留在美国。现在我在生活上可说应有尽有,不过我依然感到空虚贫乏,大概是因为我失去了上好的福份!」
朋友,我们必须全心降服于主,作成主所托付的每一件事,才不致于有疏忽之罪啊。
——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 约书亚是顺服神的典范,从他身上我学到些甚么顺服的功课?】
【圣灵的工作】约书亚小心翼翼,顺从神的一切吩咐。这卷书常常提到顺服这个主题,部分原因是,顺服乃是每个信徒在生活中都能具体实践的事。我们不可能明白一切,因为不会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所做的,也管不了别人怎样对待我们,但是我们能管住自己,作顺服神的抉择。不管遇见甚么新的挑战,圣经都有适当的教诲,让我们明白若要顺从神,就应全心顺服。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一个人信主,是圣灵亲自的工作使人认识自己的内里需要,自我的罪,及经历神的赦免和慈爱,并且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神。在我事奉的教会中有一位年长的姊妹,她的女儿在温哥华生病过世;她的女婿是一位回教徒,不经过这次事件,她的女婿是绝对不会信主的。当时他伤心难过,偶然在妻子的遗物中发现一本岳母的圣经,他好奇打开圣经,就翻到诗二十三篇,又留心细阅,特别对最尾的两节,感受很深。为了更了解这些经文,他便去找另一位信主的亲戚;那位基督徒便带他往教会,给予他帮助。过了个多月,他就决志信主;后来更安慰伤心的岳母,那位年长的姊妹就介绍他给我认识。在这事件中,神已预备好他的心,并且再次祷告接受神,现在他在温哥华一间教会中热心事奉神。
我认识一位曾患上精神病的弟兄,在患病期间遍寻各地名医,病却没有起色;反而日益严重,接近精神分裂的地步。但偶然认识一位基督徒的中医师,那位医生就向他讲见证;并说明唯有神才能医治他,且介绍他到教会找我。我了解他的情况后,便引导他认识耶稣,明白福音;他信主后很奇妙地不药而愈,这完全是神的工作。后来他家中各人相继信主,并且他时常作见证,说明他过去患病的事,是有使命的;因为神用疾病作间接拯救的工作。他不单自己得益,他的家人、朋友,甚至听他见证的人,都得到很大的帮助,愿意接受主耶稣。那位基督徒医师只讲了一句语:「你要信耶稣,祂可以帮助你。」神就负责施行拯救。让我们时常作见证,完成神的工作。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 “许多时日”是多久?】
【迦南的争战】攻占迦南多处土地的过程,从书上看起来似乎很快,但实际上征战用了七年的时间!我们常指望生活中有很快的改变,或很快地胜过罪恶,但是与神同行,乃是一生之久的事,而改变与胜利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人很容易对神失去耐性,想放弃盼望,因为事情进展得太慢。我们身处其境,不容易看到进展,但是回顾以往,就会看到神从来没有停止工作。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进了神应许的迦南地,并不就是天下太平。要经过争战,而后才可以安息。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占领迦南,不是一战可以成功的事。与南方山地诸王的基遍会战,以至在北方的米伦水边,与以夏琐为首的联军会战,是最重要的战役。神都帮助祂的子民,使他们得胜。
神使以色列人,在战争中锻炼,成长;在战争中,现出了神所拣选,有忠心的领袖。“耶和华怎样吩咐祂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去行的。…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征服应许之地,须要很长的时间。约书亚的事业,大致与迦勒同时;从迦勒的生平,可以看出,从渡约但河开始征服,大约有七年之久:四十岁时由加低斯巴尼亚奉派窥探这地,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进入这地该已经七十八岁;到他得希伯仑自己的地业时,年八十五岁,其间约有七年的大小争战。
现在,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已经没有了,但有些较小的城镇,仍然有外族人占住。这是说,没有须要各支派联合军事行动的必要,“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可以将地分给各支派宗族为业,让他们自己去作肃清整建的工作。
军事上的征服,已经成功,可以说是统一完成,无须再劳师动众;进一步的争战,是文化上的占领,却仍待继续努力。事实上,这种战争,一直没有完成,直到被掳的时候。
主耶稣给教会的“大使命”,也是两重的:“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是福音的使命;“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是文化的使命。宇宙万有的主宰,不是仅以拯救人的灵魂得救为已足,而仍然任凭人的思想生活,依旧为世界所占据。祂拯救我们全人,祂要我们生命中每一寸一分的主权。这是合理的。使徒说:“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愿我们完全被主的爱所征服,完全归属祂。── 于中旻《圣经研究》
【 巨人还是巨人,怎么?是以色列人改变了──】
昔日探子窥探迦南地,报恶信息说亚纳人是巨人族,百姓因此退缩了(参民13-14 )。这一次以色列人不再因惧怕巨人而不敢争战,反而踊跃地要占领神所赐的应许之地。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书亚夺了那全地……将地分给他们为业。」
】
彼得在五旬节对听众说了类似的话:「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主以教会之首,被赎者之先锋,先得从父神领受一切属灵的产业,然后分给一切信祂的人。凡愿接受的,祂必赐给。「当圣灵降在你们身上,你们必得着能力。」
属灵的地业——一切属灵福分的全地,现在仍在耶稣手里。这世界的王将被逐出。亚纳族的人也必败退。迦南的七族及仇敌的权势要服在祂脚下。祂的能力却如江河的涌流。满溢的圣灵。在以实谷更有累累的成熟的葡萄与果实。在青草地,可安歇的水边,及安全的崖石山谷。你要什么,都要自行寻求与开发,我们若肯努力,主必赐给我们。
平安的境地——平安之后,才可承受地业。那时不再有战祸与竞争。我们必靠祂来分得地业。由神安排与决定。主所预备的,祂必赐给。恩典必然作王,我们要享受祂一切的丰盛。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