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约书亚记 第1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用了七年时间打败了迦南诸王、征服了主要城邑。虽然此时约书亚已经年近九十,但并不是因为他「年纪老迈了」())、不能打仗了,所以才留下许多遗憾,「还有许多未得之地」())。神所使用的器皿,并不在乎年龄或体力,只在乎信心和顺服;神所定意的工作,并不根据人的所有和所是,只根据神的旨意和大能。征服迦南的争战,乃是神自己带领百姓争战:是神大能的手施行神迹奇事,用四次闪电战消灭迦南诸王;也是神定意「将这些国的民从你面前渐渐赶出」()),吩咐百姓「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所以留下了「许多未得之地」。
同样,神固然会用闪电战打败撒但的权势,使我们生命的方向得以扭转;但生命的成熟却不能通过几次奋兴、活动来速成,神要用我们一生的属灵争战一点一滴地来训练我们,将我们里面的旧人「渐渐赶出」,直到我们得着所有的「未得之地」。

2「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3「从埃及前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的境界,就算属迦南人之地。有非利士人五个首领所管的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之地,并有南方亚卫人之地。」

4「又有迦南人的全地,并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到亚弗,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

5「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并向日出的全黎巴嫩,就是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得,直到哈马口。」

神按着向摩西明确指示的迦南地四界()),从南到北列举了「未得之地」())。「未得之地」包括4个主要区域,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上图:约书亚开始分地时,以色列人的已得之地和未得之地。其中未得之城在士师时代陆续被攻占,而未被控制之城到了大卫时代才完全被攻占。

6「山地的一切居民,从黎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就是所有的西顿人,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

7「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

在神的眼中,约书亚已经完成了征服迦南的托付。虽然约书亚还要再活二十多年,一直到「一百一十岁」()),但神吩咐他不必等到所有的「未得之地」都被攻取,「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因为神带领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停留在属地的应许上,而是让百姓一面享用地上的应许,一面学习信心的功课,「等候天上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因此,神的旨意并不是让约书亚攻取所有的「未得之地」,「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就是迦南所预表的基督里的安息。在神的计划里,「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在进迦南的过程中,征服迦南是第一个阶段,分配土地是第二个阶段,而攻取「未得之地」是第三个阶段。神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来带领和训练祂的百姓,祂安排约书亚作为摩西的接班人,负责征服迦南和分配土地;但却没有安排约书亚的接班人,而是让各个支派自己负责攻取「未得之地」,让「那地的居民」成为他们信心成长的「食物」()),让百姓学习在享用应许中不断承受更多的应许,直到完全「承受那地为业」())。神也没有让新约的信徒等到生命成熟的时候才能享用基督,而是让我们一面享用基督里的丰富,一面「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直到得着丰满的基督。
虽然是「未得之地」,但神的大能既然已经攻取了已得之地,也必能「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正是神吩咐摩西的分地方式()),现在神向约书亚再次重申,表明分地的过程必须凭信心接受神的权柄和管理。百姓能得着这地,并非根据自己的努力配得的,而是根据神的应许和恩典;既然是应许和恩典,约书亚就应当凭信心分地,而百姓更应当凭信心接受。任何的攀比、抱怨、强求或改变,既不是以色列人对待分地的正确态度,也不是我们对待属灵恩赐的当有态度。

8「玛拿西那半支派和流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给他们的:」

9「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

10「和在希实本作王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直到亚扪人的境界;」

11「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并黑门全山、巴珊全地,直到撒迦;」

12「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存留的只剩下他)。这些地的人,都是摩西所击杀、所赶逐的。」

13「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神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后裔的迦南地,并不包括约旦河东之地,亚伯拉罕当日「纵横走遍这地」())的时候并没有越过约旦河。当神向摩西指明迦南地界的时候()),河东之地已经被分给两个半支派,但是神仍然没有把这地算为祂所应许的「耶和华之地」())。所以河西之地是用「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而河东之地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给他们的」());河西之地是人在信心里接受的神的应许,河东之地是人在坚持中要求的神的允许。
在拈阄分地之前,圣灵借着河东之地来提醒百姓:人所看为美的事,如果不是在神的应许之中,始终都不是上好。人所争取来的福虽然可以带来一时满足,但终究会有后患,唯有「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以色列人「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虽然他们并不列在迦南七族当中,但河东支派与这些外邦人杂居,就是住在不洁净的地方()),埋下了属灵危机的种子。
9-12节是摩西分给河东两个半支派的产业,南界是「亚嫩谷」()),北界是「黑门山」())。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上图:河东两个半支派所分得的地业。

14「只是利未支派,摩西(原文是他)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本节是提醒百姓,应当在河东之地给利未人留出城邑。虽然河东之地不在应许里,但神仍然把利未人放在河东,表明神并不丢弃河东的百姓。
河东之地的面积占全色列人所得之地的五分之二,神却在河东地设了一半的逃城()),也说明河东的百姓更需要神恩典的怜悯。虽然他们所做的不合神的心意,但神反而更加怜悯这些软弱的百姓。

15「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16「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

17「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

18「雅杂、基底莫、米法押、」

19「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细列·哈沙辖、」

20「伯·毗珥、毗斯迦山坡、伯·耶西末;」

21「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

22「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

23「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以上是流便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属西宏为首领的」()),意思是这五个米甸族长())都是属西宏统治的。假先知「巴兰」())教唆米甸妇女引诱百姓行淫乱、拜偶像()),结果米甸五王和巴兰都被神除灭())。圣灵在分地之前,再次提起米甸人和巴兰,提醒当时的读者和历代神的百姓,如果要长久地活在神的应许里,就不能跟从「巴兰的计谋」())、以致得罪神。
「宗族 Clans」())原文是「部族、家族」,是十二「支派 Tribes」与各个「父家 Fathers’ houses」之间的单位,由长老领导。以色列人分配土地是按「宗族」为单位的()),同一「宗族」的土地形成一个行政区。
15-23节是摩西分给流便支派的产业。他们与南面的摩押以「亚嫩谷」())为界,包括「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的大部分。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24「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25「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

26「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的境界,」

27「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旦河东。」

28「以上是迦得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神不允许以色列人侵占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的子孙「亚扪人的地」())。迦得支派所占据的「亚扪人的一半地」()),是亚扪人之前被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夺去的。后来亚扪人曾要求以色列归还此地()),但并不合理,因为这地已经不再属于亚扪人了,以色列人是从西宏手中夺取的。
24-28节是摩西分给迦得支派的产业。他们位于流便支派的北部,包括「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向北一直到加利利海的约旦河谷狭长地带。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29「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

30「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

31「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是按着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

玛拿西支派人口众多,一半定居在约旦河东,一半定居在约旦河西。
29-31节是摩西分给玛拿西支派一半支派的产业。他们位于迦得支派的北部,从南面雅博河畔的玛哈念,一直到北面的黑门山,包括了「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32「以上是摩西在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

33「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扩展土地──首要原则

(一 )

将圣经时代以色列的产业的律法加以系统化并不容易。任何时候我们讨论旧约时代的民族,谈的当然是那个民族在一段长时期中的改变情况。中间的一段期间,我们说的是两个相邻而且多少属于独立王国的较为稳定状态。早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分散的、较属于部落式民族的定居和合并的图画。较后的圣经时代,犹太人或者飘泊在中东,或者定居在围绕着耶路撒冷的旧犹大地,这是一个非常扩张的帝国的细小的行政区域。人们对于所有权和产业的态度随着时代而改变。

社会结构当然很不相同。然而,有两种思路经常重复出现。一是土地拥有权属于公有,而这个‘公社’("Commune" )是包罗范围较广的家族。在最早的部落式的社会,这种情形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后期的习惯法律,当家庭成员面对丧失土地的危机时,广泛的家族成员便会出手相助(读路得记时便能看到这种实例 )。

以下几章所显示的另一持续不变的思路朝向不同的方向。有时与笔者所说的发生冲突,有时却有增强的作用。这就是全部土地属神所有的观点,既非私人所有也非团体产业。他是所有权的最高持有人,有权分配给他的族人。

这是贯穿约书亚记后半部(十三至十九章 )的主要思想,说明他不仅是至高之神,也是土地拥有着,站在主动的地位提醒约书亚去做未完成的工作。或者,较清楚的说明是做为以色列的神,对以色列的土地负有责任。与迦南的宗教冲突的一个大因素是在名称上。巴力这个名称,正代表了拥有者、物主、丈夫或主人。

(二 )

神提醒年纪老迈的约书亚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节 )。拥有权是真正的但不是绝对的;神给予,但不是放弃不理。正如圣餐之前感恩祷文所说:‘不因他施予而减少,也不因他不施予而见增’。对以色列人来说,‘拥有’比名义上的拥有权有更积极的含意。说把土地分给他们作为他们的产业,这土地是需要耕种和发展的。

笔者特意将一节和七节串连起来是有原因的。圣经学者都承认接下去的几章约书亚记,内容发展错综复杂,以致资料,难于一致。初稿似乎是经过增订,而且常有打岔的情形出现。打岔的段落中又常有加插的部分。在加插过程中,一些主要的观点有了修改。我们只须读第十三章几节经文,便能找到第一个例子。

初稿(7节的大部分、然后7节 )是接在一至十二章之后,那里谈及约书亚还有广大的地方没有征服,还指出要把所得之地分给各支派为业。经过重写的二至-六节一段,揭示了一个副题:约书亚事实上没有完全征服迦南地。当然,这一段显得含糊不清。在希伯来文和英文都可作不同的阐释。‘完全征服’可以指‘完全占有’或者‘彻底拥有’。这样,地理上的计算就需要解释了。分给的方法不是按十二支派的数目划分,而是按九个半支派计算。因此另一段的插入是提醒读者另外两个半支派已在约但河东边定居。它们的疆土在八至十二节中有简单的描述(接下去一节指出在东边还有未被围困的领土 )。但在计算上仍然不够清楚。圣经用两个主要方法计算以色列共有十二支派。一个方法是将利未及约瑟支派算在里面;另一个算法是排除利未人而把约瑟算为二支派:以法莲及玛拿西。约书亚记用的是第二个方法。利未人不需要拥有土地,他们的责任与祭坛及圣火有关。只是经文上对这件工作的描述可能值得另作考虑。第三十三节重复了十四节的话。类似的重复在圣经中是常有的,为的是让读者在加插部分之后仍能找到线索──十五至三十二节阻滞我们,以便把八至十二节的内容加长。经文的初稿提及过约但河,只要说明外约但已在掌握之中。如果约书亚记是一部以色列在约但河西边产业的完整记录,最好是把约但河东的产业记录也包括在内,因此有十五至三十二节的记载。但是当利未支派又把我们带到产业的问题上时,值得注意的是经文指出神本身是他们的产业。利未支派与神的国得失攸关。

第十四章的开始又把我们带回主要问题上。它让我们面对十三章开始所指示的方向──约但河西迦南地的分配,这里还特别指出约书亚是由代表团协助。产业的分配是由拈阄的方式进行,并且现在解释了利未支派不算在内,二个半加九个半仍然成为十二支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神圣职务在我们看来好像过于超现实,但我们再次得到保证他们在俗世弟兄的土地之内有他们的城邑和公用草原。

犹大领先迦勒随后

这儿第一次而且很详细的提及犹大在迦南地南面的土地。创世记中有关雅各(即以色列 )的家庭资料,把流便、西缅和利未的名字排在犹大之前。犹大的名气不仅于此可见,而且在许多其他圣经传统中也都反映出来:在以色列北国沦陷时,她还生存;当以色列国崩溃及被掳期间,她继承和执行了所有以色列和圣经的传统。旧约圣经实际上是一本犹太人的经典。犹大与长兄流便最早串演了把做梦的约瑟卖去埃及使他生存下来(创三十七章 )──后来在接下去的一章,他与他玛有了可耻的事情。但在有关早期传统中很少提及犹大将来的角色。

约书亚记的后半部不仅给予犹大首要的地位,而且对他有详尽的描述。最先是在中对于疆界的详细描述。犹大的南邻是以东。我们常以为以东属于南外约但。但在初期的王国和很晚的罗马统治时期均称以土买是从死海与撇特拉(Petra──编者注:撇特拉是死海的首府、参见本社出版圣经地理229-300页 )之间的山寨向西伸展。犹大东岸以死海为边界。它的北面边界与便雅悯族为邻。读者若熟悉通往现代耶路撒冷城外的路线,会发觉北边疆界的东面一半靠近耶路撒冷通向耶利哥的道路,而西部是铁路路线,由耶路撒冷直达海岸平原。将地中海划为犹大西部的边界,是对拥有权作最大要求,因这样做是漠视非利士城镇在海岸平原的联盟。对土地权作要求的最方便方法,是假定别人不存在。

二十至六十二节记述犹大国土的纲要,及各地点的名单。对现代的历史地理学家来说,这些地区不是金矿便是其他矿的矿区,看他们需要甚么。许多犹大城镇以后不再在圣经中出现,但是别是巴仍是别得温(Bedouin )部落的主要市场,也是以色列南面的主要城镇。洗革拉(31节 )是赠给大卫个人的礼物,答谢他对非利士人的服务。亚杜兰附近的山洞(35节 )为大卫提供了避难所。拉吉(39节 )和希伯仑(54节 )已在第十章出现。约柜从非利士人那里送回,在大卫未曾将它送上耶路撒冷之前,基列耶琳人把它接回去。基列耶琳的另一个名字基列巴力或称巴拉(9节 ),使我们明白有些人对于含有敌意的地方名字态度审慎,有些人就不那么在意了。最后第六十二节提及死海之畔,马赛大以北的隐基底美丽绿洲。盐城可能是一九四七年发现了死海古卷之地库姆暖(Qumran )的古老的小镇。

本章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例外,一个很清楚明确,一个较为隐藏不露。最后的一节承认耶路撒冷无法征服,而它的原有居民耶布斯人与四周围的犹大人同住(这一点又令我们想起我们在第十章的讨论 )。审慎的读者会留意到四十五至四十七节列了城镇的名称,却没有写下总数。以革伦、亚实突和迦萨及一切有关联的土地不算在内,但都有提及。这张城镇名单较那表扬大堆沿海地方的描述更为可靠,但没有涉及非利士一词。

现在就留下迦勒了。迦勒在犹大的山区与希伯仑的联系似乎是一件值得争论的事。有关的圣经传统难以彼此一致。根据的记载,是迦勒将巨人亚衲的后代赶出希伯仑,又从那里攻打底璧的居民。根据的记载,犹大人在这些行动上有功劳。但是在中,我们读到约书亚彻底毁灭了希伯仑及其居民。又说约书亚毁灭了‘住在山区、希伯仑、底璧、亚拿伯、犹大山地……所有的亚衲族。’却没有列明作甚么贡献。难怪那些推动迦勒要求的人两次而且很详尽加以报导,第一段且引用摩西自己说的话。迦勒及约书亚──有的人说迦勒是精神上的领导人物──他们在以色列人过约但时,使以色列人排除惧怕迦南人的心理。迦勒终于得到希伯仑为业。后来希伯仑成为大卫的第一个首都。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书亚记第十三章

Ⅱ以色列各支派分配地业

A剩余的未得之地

1.约书亚已到了晚年;在五经中,他第一次出现是在往西乃山之时,这里的记录与其相符。当时他已经是一名战士,是百姓的领袖之一。在旷野经过四十年,而在他率领之下又经过多年的争战,有一处提及,约书亚参与征服之役,直到110岁的高龄,接近死期。这句话引介了本书新的段落。

2.剩余的城市与地区,是在迦南地的边界之内,而以色列人尚未去占有的地方。第2~7节所记的地区,成为下文的前言(参:士一章),就约书亚记十二~二十一章而言,这乃是分配地业的前言。在,讲到以色列人要进入迦南地,征服该地的事时,也同样是以介绍约书亚为前言,接下去则是神对他所说的话。第一章的信息,是勉励他们要去征服;第十三章的重点,则是强调尚未征服的地。

有关非利士人和基述人的地,参:的注释。前者居住在沿海一带,后者则在加利利海以东出没。

3.非利士人之地,是以城市清单来描述,表五所列出的是五个传统大城。

表五:非利士人之地

经节

城名

阿拉伯名

以色列名

地图号码

3

迦萨

亚实突

亚实基伦

迦特

伊革伦

T H]arube

Esdu^d

`Asqala^n

T es]-S]a^fi

K el-Muqanna`

T Ashdod

T Ashqelon

T Zafit

T Miqne

099101

117129

107118

136123

136131

正如第十二章,这里也以各城的首领来标识该城。不过,此处的“首领”一字,并不是平常译为“王”的字(希伯来: melek[ ),而是一个特别的字,非利士人的首领(希伯来: seren ),在旧约中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虽然对这个字的意思看法不同,不过它可能与早期希腊文的“领袖”一字, tyrannos ,有关。466若是如此,这就又是一个证据,显示非利士人源于爱琴海。467亚卫人是族名,亦即,不是地名,而是族群之名。非利士各城的名字亦是如此,它们都是族名。有人指认亚卫是在非利士以南一带。468

4.迦南的边界,是根据旧约其他地方,和埃及新国度的资料来界定(参:。整个巴力迦得以北并未征服,沿海一带也未夺下。这里按照其居民分为四个地区:西顿人、亚摩利人、迦巴勒人。西顿人包括整个沿岸地带,就是非利士的边界,南边到亚弗,向北则到迦巴勒人的边界。米亚拉则无从辨识。469

亚摩利人的境界,是圣经中对“亚摩利人”一词很特别的用法。在其他地方,它代表迦南人,或许特指在山地的人。这里它则是亚木鲁王国(Ammurru),这些人只存在于晚铜时期(主前1550~1200年),当时这个国以南是埃及控制的地方,以北则是赫人之地。这一带是在卡伯河(Nahr el-Kalb)以北。470

5.迦巴勒是比伯洛(Byblos)的城邦,他所控制的地区是沿海一带,是迦南人北界以北的西顿沿岸。

6a.利巴嫩包括现代利巴嫩国中央从南到北的山脉。至于巴力迦得,参:的注释。

神应许要赶出西顿所控制之地区的居民(6节),向东包括利巴嫩和米斯利弗玛音一带,直到联合王国时期,这个应许才实现。大卫当时控制了这一带,但是所罗门又失去了。雷尼(Rainey)认为,的“沿海的路”是指加利利以北的平原,倘若他的看法正确,那么这一带后来又出现在先知的预言中,471而成为应许之地的一部分。

表六:利巴嫩地区各城

经节

城名

阿拉伯名

地图号码

4

西顿

亚弗472

S]aida{

Afqa

184329

231382

5

迦巴勒(比伯洛)

哈马口

Jebeil

Lebweh

210391

277397

6

米斯利弗玛音

Serifah?473

187298

6b~7.在分配地业的时候,土地的区分是理想式的。迦南人的领域,就是应许之地,是在约但河以西。约但河以东已经分配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不过,那块地方并不属于应许之地,即,迦南地。下面所讲的未征服之地,只在迦南境内,不含约但河以东之地。约但河以东的支派已经从摩西得到了他们的地业(民三十二章)。现在,在新的分配要进行之前,先将这件事再重述一番。

波尔金注意到,第1节提到,这是神向约书亚所说的话,474他将这一点与约书亚记十三~二十一章其他的发言记录作比较。其他的例子也可说明真是如此。因为,对未征服之地的描述,是以约书亚和约瑟支派的对话,以及约书亚和其余七个支派的对话之形式来记录的。迦勒向约书亚所说的话,描述了他将去征服的地区。同样,神的话中也讲到逃城(参:的注释)。波尔金将神所说尚未征服之地的经文列了出来:(耶路撒冷),(基色),(玛拿西地内六座迦南城),(给七个支派的地业)(但所失去的地带)。波尔金注意到,约书亚记内的外人,不是被毁灭,就是被纳入圣约的团体中,475喇合与基遍人便是如此。后来,基尼洗人迦勒、西罗非哈的女儿押撒,和境内所留下的少部分迦南人也是如此。既然这些人都活下来,分享了地业,以色列人应当明白,自己并没有完全实现神的命令。在约书亚记十三~二十一章内所观察到的这些事,与这几章中讲到全地的分配成为对比。直到最后,这种对比才显出其严重性(参:的注释)。

对基督徒而言,以色列人未能完全征服迦南地,预表我们在今生无法尽享神的祝福。虽然神呼召基督徒要完全圣洁,但我们都不完全。我们生活在张力之中,一方面我们在今生应当可以完全顺服圣灵而活,从而得着奖赏,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失败,以致无法得着神的赏赐。这种矛盾在今生无法彻底解决,不过神仍然应许会与信徒同在,加添他们的力量,以得着神的赦免,并过顺服的生活

466 参 L. Koehler W. Baumgartner 和 J. J. Stamm, Hebra/isches und Arama/ isches Lexikon zum Alten Testament , 3rd edition, 5 vols. (Leiden: Brill, 1967~1995), 727页。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最前面的字母(希伯来文 samekh ,希腊文 tau )有可能是相符的。
467 G. W. Ahlstro/m, The History of Ancient Palestine from the Palaeolithic Period to Alexander's Conquest , ed. D. Edelman, JSOT Supplement 146 (Sheffield: JSOT PRESS, 1993), 306~333页。

468 S. E. McGarry, 'Avvim' in ABD , I, 531~532页。
469 这种解释( me{` a{ra^ )最能说明为何后来它在 MT 变成“洞穴”( m#`a{ra^ ),在七十士译本则成为“从迦萨”( me{` azza^ )。参 Barthe*lemy , 27~28页;Na'aman, Borders , 52页,注23。
470 M. Liverani, 'The Amorites' in POTT , 100~133 (123~124)页;Aharoni, Land , 237~239页。

471 A. F. Rainey, 'Toponymic Problems (cont.)', Tel Aviv , 8, 1981, 146~151页。

472 不是沙仑平原的亚弗,而是在西顿与比伯洛之间边界上的亚弗。它靠近比伯洛东南方的 Nahr Ibrahim 河。参 Aharoni, Land , 238页。
473 Na'aman 审慎地提出这种可能性,参 Borders , 49页,在推罗以东十二哩,里他尼河以南约壹哩处。
474 Polzin, 127~131页。
475 Plozin, 130~134页。
B约但河东的地业分配

第3~18节是按照地形的特色,来描述整个地区,最后的结语,为第二十一章利未人之城的伏笔。这块地方从南边的亚嫩河谷直到北边的巴珊和黑门山。它从约但河向东伸展,直到沙漠,雅博河上游及其他河流所能及之处,这与所描述西宏和噩加起来的国土相当。本段详述从南到北的各城,如何分配给流便(15~23节)、迦得(24~28节),和玛拿西半支派(29~31节)。

表七:分配给流便与迦得之地

经节

地名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地图号码

9

亚罗珥

亚嫩谷

谷中的城

米底巴

底本

`Ara`ir

el-Mujib 河谷

Kh el-Medein-eh)?476

Ma^deba{

T Dhiba^n?477

228097

240092

225124

至于西宏和噩的国,和第10~13节内所有的地名,的注释。

15~23.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城之外,分配给流便的地业还包括表八所列的地方。

表八:分配给流便之地

经节

地名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地图号码

17

巴末巴力

kh el-Quweiqiyeh?

220126

或 Kh Libb?478

222113

伯巴力勉

Ma{`i^n

219120

18

雅杂

Kh el-Medeineh479

236111

基底莫

`Aleiya^n 或 Saliyah

233104

米法押

Umm er-Ras]as]480

237101

19

基列亭

Qaryat el-Mek-hai-yet]

220128

或 Kh el-Qereiy-a^t?

216124

西比玛

Kh el-Qibsh?481

细列哈沙辖

ez-Za{ra^t

203111

谷中的山

Mt. `At]t]arus

20

伯毗珥

毗斯迦山坡

摩押高原西北边

伯耶西末

T el-`Az]eimeh

2008132

有关巴兰的死,参:

24~28.除了以上已经提到的各城,迦得所得的地都列在表九。482

表九:分配给迦得之地

经节

地名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地图号码

25

雅谢

kh Jazzir483

219156

巴拉

`Amma^n

238151

26

拉抹米斯巴

Kh Jel`ad

223169

比多宁

Kh Bat]neh

217154

玛哈念

Kh ed-Dhahab el-Garbi484

214177

底璧

T Dober485

209232

27

伯亚兰

T Iktanu

214136

伯宁拉

T el-Bleibil

210146

疏割

T Deir `Alla{

208178

撒分

T el-Qo^s486

208182

29~31.玛拿西半支派所得的地,其中有一些已经讨论过,只有睚珥的一切城邑487没有提到。睚珥是玛拿西的一个儿子,他的地业在加利利海(=基尼烈湖)以东,包括六十个有人口聚居的地方。488如果他就是同名的士师,那么,他的三十个儿子就统治了其中三十个中心。489到了历代志上写作的时期,当地的城或乡的数目,乃是二十三。490“城邑”一字的翻译不太有把握,不过这可能是个例子,显示当时有用家族之名来命名地区或市镇的风气。491玛吉子孙所得之地,也有这种倾向。492

32~33.第33节提到利未人的产业,说法与第14节很相似。这里总结了约但河以东的地业分配,亦即,在8~13节讲约但河以东之地的概况,而14~33节讲各支派所得之地。这段成了约但河以西地业分配的前言,那里又将这事复述了一遍。利未人被耶和华拣选,专门来事奉祂。他们代替了以色列各家的长子,神曾说凡头生的都属于祂。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约但河东分配地业时提到利未人,提醒众人,两者所承受的产业,都是在摩西的领导之下分得的,而不是由约书亚主导的。

第二,约但河两边的地业分配都提到利未人,表示他们代表所有支派各家的长子。因此,这个支派将所有的产业都连结在一起。

第三,他们对耶和华的事奉,为约但河两岸所承受之地提供了神学要素。所有支派都是在利未人的帮助下来敬拜神,因为献祭与祝福都是由他们协助处理的。这一点成为二十一章利未人所得之城的伏笔,而已经提及。利未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也代表了敬拜以色列之神的这个民族是合一的民族。

476 这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前哨基地,消失之后未留痕迹。参 D. N. Pienaar, 'Die stad aan die rivier (Jos 13:16)', Nederduits Gereformerde Teologiese Tydskrif , 30, 1989, 376~382页。其他的建议,包括 Khirbet el-Medeineh,是在 Sa{li{yeh 溪和 Sa`i{deh 溪的交口处。参 J. M. Miller, 'Six Khirbet el-Medeinehs in the Region East of the Dead Sea', BASOR , 276, 1989, 25~28页。
477 这个地点是否为底本,尚有疑议,不过埃及新国度中,有它的证据,参增注:“希实本的位置”,和“进入迦南的日期”。亦参 R. S. Hess, 'Fallacies in the Study of Early Israel', TynB , 45, 1994, 342~344页。
478 Quweiqiyeh 是传统辨识的位置。参 G. L. Mattingly, 'Bamoth-Baal' in ABD, I, 574~575页。若巴末巴力可以和 Beth Bamoth 扯上关系,Dearman 便提议 Libb。参 J. A. Dearman,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Mesha Inscription'in Moab , 185~186页。J. M. Miller, 'The Israelite Journey through (around) Moab and Moabite Toponymy', JBL , 108, 1989, 577~595 [589~590]页不认为是 Libb,不过他的论点是否定民二十一章和士十一章的宣告,就是以色列行进时绕过摩押。Miller 认为雅杂才是 Libb。
479 J. M. Miller, 'Six Khirbet el-Medeinehs in the Region East of the Dead Sea', 25页;J. A. Dearman, 'The Levitical Cities of Reuben and Moabite Toponymy, BASOR , 276, 1989, 55~66 (61~63) 页;同作者,'The Location of Jahaz', ZDPV , 100, 1984, 122~126页。
480 A. Niccacci, 'Scoperto I'antico nome di Um Er-Rasas: Mefaa', Rivista Bib , 35, 1987, 83~84页;Y. Eltizu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fa'at in View of the Discoveries from Kh. Umm er-Ras]a{s], IEJ , 39, 1989, 267~277; R. W. Younker and P. M. Daviau, 'Is Mefa'at to be Found at Tell Jawa (South)?', IEJ , 43, 1993, 23~28页;A. Kallai, 'A Note on "Is Mefa'at to be Found at Tell Jawa (South)?"', IEJ , 43, 1993, 249~251页。Kallai 仍然较喜欢视米法押为 Tell Jawa。虽然这也可能,不过,在 Kh. Umm er-Ras]a{s] 出土的拜占庭马赛克,似乎使得这晚近所辨识的地点更具说服力。

481 这个辨识有疑问,因为那里没有铁器时期的遗迹。参 Kallai, 441页。Wu/st 建议一个靠近伯巴力勉的地点。参 M. Wu/st, Untersuchungen zu den siedlungsgeographischen Texten des Alten Testaments. I O/stjordanland (Weisbaden: Harrassowitz, 1975), 160页;P. N. Franklyn, 'Sibmah' in ABD , VI, 1~2页。
482 有关基列,;有关亚扪人,;有关亚罗珥,;有关希实本,
483 J. L. Peterson, 'Jazer' in ABD , III, 650~651页。
484 D. V. Edelman, 'Mahaniam' in ABD , IV, 472~473页,描述该地点:“……位于 Zerqa 的北边,在一片宽阔的地中,从河流突然转为 S 形的弯处,在西岸可以看到南端。它旁边有一个小城,Teld ed-Dhahab es-Sharqia,在河的南岸,S 形弯的东边。后者很可能便是毗努伊勒。”
485 D. V. Edelman, 'Lo-debar' in ABD , IV, 345~346页,他描述它“很具策略地位,在哥兰西南顶端之下,在 Yarmuk 的北边,面对约但河平原,在加利利海的南边与东南边。”
486 P. N. Franklyn, 'Zaphon' in ADB , VI, 1040页。有人曾认为 Tell es-Sa'idiyeh 是撒分,但这地可能是撒拉但,的注释。
487 其他的地方,和30。
488
489 。这个睚珥被称为基列人。
490
491 Na'aman, Borders , 190页。
492 参: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

约书亚已到了晚年;在五经中,他第一次出现是在往西乃山之时,这里的记录与其相符。当时他已经是一名战士,是百姓的领袖之一。在旷野经过四十年,而在他率领之下又经过多年的争战,有一处提及,约书亚参与征服之役,直到110岁的高龄,接近死期。这句话引介了本书新的段落。

──《丁道尔圣经注释》

“年纪老迈”。约书亚此时约有九十至一百岁。“未得之地”。第2至6节所述众支派仍未征服的地区,从南到北详述出来了。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书亚此时年近百岁,故说“年纪老迈”。参书前(参考资料 )“本书作者”条。迦勒此时已85岁。二人同时代,年龄应相近。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年纪老迈: 据犹太人的习俗,老年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70岁,此时期可谓是老年期的开始;第二阶段是70-80岁,是所谓的白发期;最后一个阶段是80岁至死亡之时,处于此年龄段的人就会听到人说他“老迈”,23:1,24:1)。当时,约书亚正处于最后一个阶段(23:1,24:29)。随着岁月的流逝,有限的人只能靠一代传一代来延续生命,然而神却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他会呼召新的工人,继续不断地实行自己的计划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以色列人仍未占领地中海沿岸一带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尚未征服之地: 本文列举了尚未征服之地,请参照13:2的地图。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拈阄分取河东领地。

――《串珠圣经注释》

分配约但河以东之地: 从青年到老年,约书亚的一生都是在战场上争战。如今,他的气力已衰,不能再在战斗的第一线指挥争战,当时还有许多尚未征服的土地。然而,约书亚作为继摩西之后的神的仆人,出色地完成了神交付他的使命,完全掌握了迦南地的主导权。就在这一时刻,神使约书亚完成最后的大使命,就是为了成全以色列民族的夙愿 — 定居迦南分配土地。尚未征服之地,留待日后由各支派相互协助而获得。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剩余的城市与地区,是在迦南地的边界之内,而以色列人尚未去占有的地方。第2~7节所记的地区,成为下文的前言(参士一章 ),就约书亚记十二~二十一章而言,这乃是分配地业的前言。在,讲到以色列人要进入迦南地,征服该地的事时,也同样是以介绍约书亚为前言,接下去则是神对他所说的话。第一章的信息,是勉励他们要去征服;第十三章的重点,则是强调尚未征服的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提到“非利士人”可能是编者的注解,说明这个后来属于非利士人的地带,在约书亚的日子是属于迦南人的。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基述」:与12:5及13:11, 13的基述不同,这地方属南部。

――《串珠圣经注释》

虽然还有尚未征服之地,神却暂时中止了全面征服战,我们在此处可领悟到神充满智慧的关怀。①有必要恢复因长期争战而精疲力竭的以色列百姓之元气。倘若勉强继续争战,百姓之中就有可能出现抱怨神且陷入不信之人。神虽允许苦难临到我们,同时他会照着我们的承受力给我们所要面对的难处;②以色列百姓在旷野时期与征服过程中,只能全然依靠神的帮助。因此,必须全然地信靠神。当以色列面对歼灭所有仇敌,在富饶的迦南地定居之时,以色列百姓稍不留心便会忘记所有往事,耽溺于安逸。如此一来,他们必会对神的永恒应许视而不见,只安于现实,陷入非信仰的状态。因此,神给他们留下尚未征服之地,是要使他们常常警醒,对神充满信心地生活。 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位于迦南南部地中海沿岸。圣经中从亚伯拉罕时代开始就论及了非利士人,他们在埃及附近的巴勒斯坦西南沿岸形成了商人村落,26:1-8,。他们开始在巴勒斯坦大显头角,是B.C.12世纪左右。非利士人的土地虽分配给了犹大支派(15:47),却并未征服,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非利士人一直骚扰以色列,13:1,。在所罗门时代,此地曾被纳入以色列的版图之内,所罗门死后,又重新脱离了以色列的统治。非利士人主要服侍名叫“大衮”的神,其神殿在迦萨与亚实突。“基述”地被分配给玛拿西之子睚珥,并未驱逐其居民(2-11-13节 )。日后,大卫娶了基述王达买的女儿玛迦,押沙龙就是其子,13:37)。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些是以色列人未能完全占领的地方,称之为“未得之地”。虽然未得,仍旧分配。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从埃及前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的境界,就算属迦南人之地。有非利士人五个首领所管的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之地,并有南方亚卫人之地。」

“西曷河”可能指尼罗河或埃及河(艾亚利诗河道是Wadiel-Arish )最东面的支流。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西曷河为以色列国与埃及边界的埃及小河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西曷河」:有时指尼罗河尽东的支流,有时指西乃沙漠东北角的埃及小河,这里可能是后者。

「以革伦」:在分地时属犹大支派(15:11),后转属但支派。(19:43)

「迦萨」、「亚实突」、「亚实基伦」:均在地中海岸南部。

「迦特」、「以革伦」:则靠近内陆山麓。非利士人是地中海中部过来的移民,所住这一带原属迦南人。

――《串珠圣经注释》

迦萨,亚实基伦: 这些城邑代表着迦南南部的非利士。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又有迦南人的全地,并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到亚弗,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

迦南的边界,是根据旧约其他地方,和埃及新国度的资料来界定。整个巴力迦得以北并未征服,沿海一带也未夺下。这里按照其居民分为四个地区:西顿人、亚摩利人、迦巴勒人。西顿人包括整个沿岸地带,就是非利士的边界,南边到亚弗,向北则到迦巴勒人的边界。米亚拉则无从辨识。

亚摩利人的境界,是圣经中对「亚摩利人」一词很特别的用法。在其他地方,它代表迦南人,或许特指在山地的人。这里它则是亚木鲁王国(Ammurru ),这些人只存在于晚铜时期(主前1550~1200年 ),当时这个国以南是埃及控制的地方,以北则是赫人之地。这一带是在卡伯河(Nahr el~Kalb )以北。

470──《丁道尔圣经注释》

「米亚拉」:地点不详。

――《串珠圣经注释》

迦南人的全地:  指腓尼基(Phoenicia )亦即西顿(Sidon )和推罗(Tyre )及米亚拉一带。西顿是由挪亚之子含的孙子西顿所建的城邑,被分给了亚设支派(19:28)。然而,因原住民势力强大,终未被驱逐,最终成为以色列的祸根。日后,正如诸位先知的预言,西顿一直都隶属于列强。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并向日出的全黎巴嫩,就是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得,直到哈马口。」

迦巴勒是比伯洛(Byblos )的城邦,他所控制的地区是沿海一带,是迦南人北界以北的西顿沿岸。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迦巴勒」:在腓尼基沿岸西顿以北。

「哈马」:在利巴嫩山脉里的山谷奥良河处,是以色列地的最北界限。

――《串珠圣经注释》

迦巴勒人之地: 是位于腓尼基海岸的小城。迦巴勒人(Gebalites )拥有卓越的建筑与造船技术,得到了周边诸国的认可。 哈马: 是拥有奥朗提斯河(Orontes )的叙利亚中部城邑,圣经多次论到它属于迦南北部地界,34:8,。此城在B.C.10世纪左右曾隶属于亚兰王国,在大卫时则与以色列建立了友好关系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山地的一切居民,从黎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就是所有的西顿人,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

你……为业: KJV译为“你们只要把这地分给以色列百姓”。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神,他必成就他的应许,其成就的日期也许是将来的某一时刻。我们在祷告时能够确信凡所求的都已得到,其根据就在于此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

】「玛拿西那半支派和流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给他们的,」

“摩西……所赐给他们的”。参看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玛拿西那半支派: 希伯来语原文圣经省略了这句话。然而,70士译本与大多数英文圣经以及新译圣经与共同译本都译出了这句话。因为玛拿西半个支派理所当然地包括在内,故希伯来语原文圣经似乎故意省略了。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二支派半得地的范围。

――《串珠圣经注释》

分河东地给二支派半。

――《串珠圣经注释》

分配约但河以东之地: 约但河以东之地适于牧养牲畜。因此,拥有许多牲畜的流便子孙与迦得子孙便请求摩西将此地分给他们为业。摩西认为他们的请求是自私的,因此首先警告了他们,之后作为条件,提出他们当积极地参与迦南征服战。本段再次记录了以色列渡过约但河之前摩西分地给两个半支派的事。这是为了表明这是由神的仆人摩西所分配的。此处称摩西为“耶和华的仆人”,这暗示分配约但河以东之地是合乎神旨意。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

「米底巴的全平原」:实为一高原,在亚嫩河以北和希实本以南。其高度为海拔六百多公尺。

「底本」:在这高原之南部。

――《串珠圣经注释》

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 12:2称此地为“基列一半”。这是从亚嫩至希伯仑的亚摩利高原地带,大都是没有树木的荒山。此高原地带亦被称为“摩押地”或“米底巴的全平原”,今日则称为Madeba。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和在希实本作王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直到亚扪人的境界。」

】「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并黑门全山、巴珊全地,直到撒迦。」

】「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存留的只剩下他。这些地的人,都是摩西所击杀所赶逐的。」

巴珊: 指基尼烈海东部的高原地带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原文作“他” )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关于“献”给利未人,参看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利未支派并未承受土地为产业,他们从百姓得到什一奉献与其它祭物。并且,耶和华亲自作了利未人的产业。之所以使这些规定成文,是为了保障利未人在圣幕专心服侍神。今日,全身心投入福音事工的传道人也需要圣徒在物质上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不能视今日教会工人与圣徒之间的关系和旧约的利未人(祭司 )与以色列百姓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为了更加积极地开展福音事工,教会工人有必要摆脱由生计问题带来的压力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从前由摩押人占领,这时分给流便支派的土地,位于死海的正东面。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流便支派所得之地在约但河东之南部:这里所列的城市大概沿亚罗珥至希实本一带。

――《串珠圣经注释》

分给流便支派的城邑: 这里罗列了位于流便支派南部地界亚嫩谷与北部边界的希实本之间的所有城邑,32:37-38,。流便支派似乎未能长久保住分给他们的产业而被外邦势力所夺去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

亚嫩: 位于约但东部,是摩押与亚摩利之边界之河。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

「巴末巴力」:在米底巴附近。

「伯巴力勉」:又名巴力免或伯米恩。比稳可能是同一地方,在米底巴以南六公里(四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雅杂、基底莫、米法押、」

「基底莫」:在底本之东北十二公里(七英里半 )。

「米法押」:确实地点不详。

――《串珠圣经注释》

】「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细列哈沙辖、」

「基列亭」:在底本之西北十公里(六英里 ),后来落在摩押人手上

「细列哈沙辖」:可能在约但谷。

――《串珠圣经注释》

基列亭、西比玛: 是流便支派所重建的摩押城邑,后又被摩押夺去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伯毗珥、毗斯迦山坡、伯耶西末,」

】「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

「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并非全属流便(参27 ),此说乃大概而已。

――《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的属西宏的五族长原是米甸的五王。他们曾在米甸族类中拥有最强大的势力,却被西宏所攻陷,沦为了其封臣。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

】「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以上是流便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分给迦得支派,位于死海以北的土地,原本是基列的一部分。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迦得支派所得之地在河东山谷。

――《串珠圣经注释》

分配给迦得支派的城邑: 分给迦得支派的地,东至拉巴前的亚罗珥,北则经过位于雅博河之上的玛哈念与疏割,直到撒分、底壁与加利利海南端的约但谷地带。迦得支派之所以如此占据狭长的约但谷地带是因其地型上的优势。从雅博河到加利利海的约但山谷地带、还有东部地区长长的南北走向大山脉,形成了自然屏障。此山谷地带被命名为“直到基尼烈海的约但河东边的亚拉巴”,原属于西宏王的领土(12:2-3)。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

亚扪人的一半地: 以色列在攻打亚摩利王西宏时,并没有干犯亚扪人的地。因为神曾应许要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摩押与亚扪是在所得玛与蛾摩拉被毁之后,罗得与其女儿所生的后裔。虽然如此,位于亚嫩与雅博之间的亚扪人之地之所以被分给迦得支派,是因为当时此地属于西宏。后来,亚扪王曾要求以色列归还此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的境界,」

「拉抹米斯巴」:在希实本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 )。

「比多宁」:在拉抹米斯巴北面。

「底璧」:与10:38之底璧不同。

――《串珠圣经注释》

】「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旦河东。」

「伯亚兰」:在约但河口东北十三公里(八英里 )。

「伯宁拉」:在耶利哥以东约贰一十四公里(十五英里 )。

「疏割」:在雅博河以北三公里(二英里 )。

「撒分」:在北部。

――《串珠圣经注释》

基尼烈海: 新约圣经称此海为“加利利海”、“革尼撒勒湖”、“提比哩亚海”等。此海现今被称为提比哩亚海,新旧约圣经都有记载。此海汇聚了从约但河水源流出,经过呼勒湖,清澈见底的水与加利利海周围的温泉水,其中繁殖着大量的鱼。环绕加利利海的众山谷,地面覆盖着肥沃的冲击土,天气温暖、水量丰富,非常适于种植小麦、大麦、无花果、葡萄、蔬菜等农作物。加利利海因其四面环山,所以水面要大大低于海面,因此经常有暴风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以上是迦得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

玛拿西有半支派在约但河东已分得土地,另半支派在河西得地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玛拿西支派为甚么分为二?】

玛拿西支派一分为二。他们有许多人选择在河东定居下来,因为那地特别适于牧放牛羊,其余的人则喜欢在河西之地居住,所以这支派就分为两半。

──《灵修版圣经注释》

玛拿西的半个支派定居在约但河东;其余半个支派选择住在约但河西。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玛拿西半支派所得之地包括巴珊和基列北部一带。

――《串珠圣经注释》

分给玛拿西半个支派的城邑: 玛拿西半个支派所得之地位于迦得支派的东北部,包括了基列北部与加利利海东北部的巴珊全地。这些土地被分给了玛拿西之子玛吉的子孙睚珥与挪巴。“玛吉”是玛拿西的独子,可以代表玛拿西支派。玛拿西支派共由七个宗族组成。包括玛吉之子基列所生的六个儿子与玛吉之女的后裔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

玛拿西的地势】圣经对于分配给东面的玛拿西半支派土地的描述,不及迦得支派的详细。是其对应经文。其领土大致上从迦得支派北界玛哈念开始往北延伸,包括巴珊大部分的地方,直达黑门山。「睚珥的一切城邑」的位置无法确定,因为虽然分布巴珊各处,这些应该只是安营地点而已。至于玛拿西的后代玛吉,可参看:。这个支派属地当与基列北部有关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是按着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

】「以上是摩西在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

】结语。

――《串珠圣经注释》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思想问题(第13章 )】

1神指出以色列民未得之地目的何在?给他们什么应许?参6节。以色列人须怎样响应神的应许?参7节。

2本章章首便提出以色列人未得之地,可见他们不能满足于12章所记载的战绩。在基督应许信徒的各种福气中,你是否仍有未得之部分,; 。有否祈求神帮助你得到?

313节的记录有何含意?注。你认为以色列民是否不能将基述人及玛迦人赶出呢?为什么?

4神拣选利未人专职事奉祂,不给他们地业(14 ),你想原因何在?。今日信徒中有那些如昔日的利未人一样专职服事神?其他信徒应如何支持他们?;

5你可记得巴兰(22 )的事迹?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参民22-25;31:7-16。你从他身上得到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三至十九章】

《约书亚记》分上下两部分1~12章记述以色列人怎样征战取得迦南;13~24章记载怎样分地及与神立约,及以后住在迦南以之为业的事。

本章到19章记下分给十二支派土地的地理概况。这些记载对确定圣经中早被遗忘的古代地名甚有用处。今天考古学进步,许多难稽考的地方已被重新发现。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三~十九章 终于可以分地了!他们要怎么样来分呢──】

这卷书余下的十二章,讲述十二个支派拈阄分应许之地的情形。首先是利未支派不可有地业,因为他们要全力服事百姓,不得去经营自己的私业(13:14,21 )。其次是吕便,迦得,与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得到约旦河东之地了,那是摩西所答允他们的(参民32 )。另外犹大与约瑟支派(以法莲与玛拿西半个支派 ),已经领受了他们祖宗雅各在四百五十年以前应许给他们的地,书15-17章 )。这样,其余的几个支派拈阄分所剩之地(18章 )。

从雅各最初对他众子的祝福(参创\cs1549 ),以及摩西给十二支派的祝福看来,(参申33 )各支派所要得的土地,已经大致明了。他们二人的祝福,皆有预言性质,尽管约书亚为余下的几个支派拈阄决定这地的分配,所拈出的结果却与雅各和摩西预言的相同。

──《灵修版圣经注释》

例证

「还有许多未得之地。」】

我们在多方面有许多未得之地。

圣经方面——圣经中许多篇章,我们还未得着。我们没有划线加圈,也没有批注神的启示。那些经文没有我们的手印去触摸。我们有时也该想想,神的话语都有能力,不可轻忽。圣经实在有多处好似未开发的地区,应该承受。

真理方面——真理的经节应该加以参照,会有特别的内涵;正如自然律也会对某些现象有特别的含义。我们应当明白神预定的旨意,圣灵的恩膏,以及基督的再来。有多少地方还未开拓。如果经过垦植,才会生长葡萄、谷类及其他果品,可添心力。

经历方面——与属灵的圣徒交谈,你会发现有多少佳美的境界,甚至在约旦河之外。真正明白基督的爱长阔高深实在不多。但是在天国之内神不会偏待人,我们都可进入富饶之地,不会只在贫瘠的区域。所以起来吧,走到地的四境,纵横的范围都是你的。神在基督里面的恩赐,我们应该接受与获取。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人老了,事奉神是有心无力了──真的吗?】

约书亚年纪渐老──这时介乎八十五至一百岁之间。不过,神仍有工作给他做。我们的社会常常高举年轻力壮的人,将老人放在一边。其实,老人的经验满有智慧,如若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去做的话,他们确实是有用之材。基督徒绝不可从事奉神的职务上退休。过了退休年龄的人,不要以为年老使自己不能事奉神,或为自己找借口。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未得之地】

「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

历史上所有最伟大的英雄所不能征服的敌人,就是时间。
约书亚从作摩西的助理,与亚玛力人争战,继而统帅以色列人转战各地,由约但河东,到河西,再由南而北;终而白发苍苍,手龟力衰。
有一天,神对这忠心的仆人说:你老了,你的事工快到尽头了。还有许多地,不是你能完全征服的。该让以色列的众支派,各自负起责任,进占应许给他们的土地。现在把地分给他们吧!
不论如何忠心,如何英勇,有一天,神的仆人总会有面临“你老了!”的时候。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
我们知道,造就青年人才,培养作育后继的接棒人,是重要的。不过,那不是出于人的选择,不能由人自己拣选,而必须出于神的旨意和安排。摩西从没有考虑过,培植他的儿子接班;神在祂的时候,自然为以色列人兴起约书亚。当亚伦行完了他在世的路程,神叫他上何珥山的时候,神叫他的圣衣,自然落在他儿子以利亚撒身上。)扫罗登上以色列的第一任王位不久,就处心积虑,要建立家天下,把王位传给儿子。但神的定旨不是如此,废了扫罗,寻得合祂心意的大卫作王。神的仆人要有信心,放心放手。
神不要留约书亚在位,一直用汤匙餧以色列人,替他们冲锋陷阵;如果那样,他们永远都不会长大。神叫约书亚,“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各支派要自己去得地,不能再推诿,不能再想倚靠老将军的经验,也不能倚靠别人,各人都有自己的地要去得。神分给你产业,也就给你责任,你自己要去占领。这是圣徒灵命长成的途径。
神的儿子从天降世,顺从神的旨意,神的圣灵在祂身上是没有限量的;但神只让祂在世工作三年,就是从死里复活之后,也只与门徒同在四十天。为甚么不更久一些?主说过:“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主升天后,赐下保惠师,就是圣灵,与门徒同在;门徒长大了,遵行主的旨意,往普天下传福音,得着地业,扩张神的国度。感谢主。

── 于中旻《圣经研究》

哪里是神给我们的“应许之地”?我们有没有去占领?】

迦南地之中,还有许多以色列人未得之地,但是神的计划是要他们继续向前去得那地,将那地也归在各支派所占的地中;祂的心意是要他们征服全地。神知道未来,祂既然领导你,就知道摆在你前面的胜利。当年以色列人仍需出征作战,如今我们为自己的“未得之地”,也需面对试炼,力战而得。

甚么是我们的“未得之地”?可能是海外宣教,将圣经译成新的语言文字,本地新的宣教工作,尚未得救的群体或机构,没有揭发的公众问题,或是道德上的争论,生活中没有承认的罪,或者是未充分开发的人力与物力。神要你去征服甚么地方,那个地方就是神对你的“应许之地”。只要成全神吩咐我们去完成的任务,将来就会得新天新地为产业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以后,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那地的所有居民全赶出去。剩下来信奉异教的百姓,好像瘟疫一样,令他们苦难不息,士师记记载了这些事件。以色列人没有将生活中的罪恶完全除尽,现代的基督徒,也常常未将自己生活中的罪完全除掉──二者都会有同样悲惨的后果。请再读出埃及第二十章中的十条诫命,然后扪心自问,我是否容忍犯罪的习惯与想法?我是否同意,认为做到一半就算够好?我是否严以责人,宽以恕己。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约旦河东居住的支派有──】

每个支派所分得的土地,和那个支派始祖的性格常常有很微妙的关系。例如,约瑟的品格敬虔,他的后裔以法莲与玛拿西这两个支派就得到迦南地之中最肥沃、出产最丰富的土地。犹大甘愿亲自代替弟弟便雅悯被留下,换取兄弟的安全,他的后裔就得到迦南地中最大的一分,最后建立了南国犹大,成了大卫王朝的基地。吕便因为与父亲的妾侍同寝,所以在这段经文中说,他的后裔只得到荒凉的地区。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不给利未支派地业,是因为──】

利未支派被分别出来,专心事奉神,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流动性,而其他有地的支派则做不到这点。如果给利未人土地的话,就意味着叫他们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反而阻碍他们事奉神。因此神安排其他支派奉献财物,以供给利未人的需要,那里讲到利未人从其他支派地业中得到城邑的情形 )。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