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或译:主)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2 「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3 「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4 「她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她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她们。」
5 「除了约旦河东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还有十分地归玛拿西,」
6 「因为玛拿西的孙女们在玛拿西的孙子中得了产业。基列地是属玛拿西其余的子孙。」虽然雅各预言约瑟的次子以法莲比玛拿西更大(
创四十八19 )),但以法莲支派只是影响力更大,玛拿西作为「约瑟的长子」(
1节 )),仍然分得两分产业,在约旦河西和河东都有土地。
「玛吉」(
1节 ))一族因为战斗能力强,所以承担防守边界巴珊的任务。
玛拿西的地一共分成十二分。河东的「基列和巴珊」(
5节 ))两分地给了玛吉和睚珥两个宗族(
申三14-15 )),河西「还有十分地」(
5节 )),可能给了五个男丁的宗族(
2节 ))和西罗非哈五个女儿的宗族(
3节 ))。
古代中东只有儿子有承受产业的权利。西罗非哈没有儿子,但神定意要让他在以色列中留名,所以就允许他的女儿承受产业(
民二十七1-7 ))。而新约的信徒肉身虽然有男女之分,但「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
加三26 )),都有承受神产业的权利。
上图:东玛拿西和西玛拿西支派所分得的两分地。
7 「玛拿西的境界: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
8 「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9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边。在玛拿西城邑中的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为止;」
10 「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
11 「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又有三处山冈,就是隐·多珥和属隐·多珥的镇市;他纳的居民和属他纳的镇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属米吉多的镇市。」
12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13 「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在约瑟的子孙的地业中,以法莲在南面,玛拿西在北面,一直到耶斯列平原。具体位置和地点参见地图。 以法莲支派在玛拿西的境内拥有「他普亚城」(8节 )),因为这两个支派本来就属于同「一阄一段之地」(14节 ))。 「亚设和以萨迦境内」(11节 )),可能代指亚柯平原和耶斯列平原,不一定指这几个城邑原来属于亚设和以萨迦支派。 「伯·善」(11节 ))位于在耶斯列谷的东端,把守进出约旦河谷的重要道路。这个地名的希伯来文「בֵּית שְׁאָן」有「伯·善 Beth-shean」和「伯·珊 Beth-shan」两个读法。一直到扫罗时代,迦南人可能还占据着这座孤城,所以扫罗战败自刎而死后,非利士人把他的尸体挂在「伯·珊」的城墙上示众(撒上三十一10 ))。在新约时代这里被罗马人建成一个奢华的城市,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浪子挥霍财产的地方可能就是「伯·善」。 「隐·多珥」(11节 ))是扫罗交鬼的地方(撒上二十八7 ))。 「米吉多」(11节 ))是控制耶斯列平原和古代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的重要城市,是著名的古战场,主耶稣再来时的「哈米吉多顿」(启十六16 ))决战将在这里进行。 约瑟家的两个支派都没有记录很多城邑,可能因为当时这里大部分是森林,城市很少,后来各宗族都用自己祖先的名字作为新建城名(1-3节 ))。仅有的一些城邑都在平原,住在其中的迦南人使用铁车,所以一时很难攻取。 一面是「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12节 )),一面是玛拿西人半推半就(十六10 )),等到强盛了也「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13节 )),而是「使迦南人作苦工」(13节 ))。约瑟的子孙贪图眼前的好处,没有彻底执行神的命令(申七1-26 )),这种属灵的近视却给后代埋下了属灵的危机。他们舍不得「全然赶出」迦南人,结果自己因为「不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违背祂的约」(王下十八11-12 )),被神赶出了应许之地。
14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仅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
15 「约书亚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约瑟的子孙抱怨自己只有「一阄一段之地」(
14节 )),可能还想再拈「一阄」。但这「一阄一段之地」听起来很少,其实是迦南最大、也是最肥沃的地段。约瑟的子孙对神的恩典挑三拣四,感觉神的恩典对不起他们的「族大人多」(
14节 )),实际上就是藐视恩典。各支派的面积对比参见地图。
约书亚也是以法莲支派的一员,但他却没有迁就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约书亚对于怨言的回答是:既然你们蒙神「赐福」而「族大人多」(
14节 )),就应该善用已有的恩典,赶走「比利洗人、利乏音人」(
15 )),「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15 )),而不是要求更多现成的城邑。
约瑟的子孙在恩典中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不愿意付代价开拓山地,只想捡现成的城邑。人若没有感恩知足的心,就会注意自己的需要,夸大自己的需要;也会忽略已有的恩典,只盯着没得到的恩典。结果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和爱发怨言,失去了平安和喜乐。
上图:约瑟的两个支派与犹大支派、但支派、以萨迦支派的土地面积对比。以法莲支派有32,500人 ( 民二十六37) ,玛拿西半支派有26,350人(民二十六34),加起来是58,850人,比犹大支派(76,500人,民二十六22)、但支派(64,400,民二十六43)和以萨迦支派(64,300人,民二十六25)的人口都少。但约瑟的子孙拥有的土地却比但支派与以萨迦支派多得多;而犹大支派的土地有一半以上是干旱的南地、旷野。因此,约瑟的两个支派所分得的人均土地是最多、最好的。
16 「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并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17 「约书亚对约瑟家,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人,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18 「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铁车」(
16节 ))可能指车身加铁巩固的战车,车轴与车轮可能用铁包边,上面可能还安装了钉子或箭头,用于加重和冲锋,在平原作战很有优势。当时刚刚进入铁器时代,以色列人还不具备炼铁技术,青铜兵器不如铁器坚硬。但虽然迦南人有铁车,以色列人只要照着神所吩咐的去行,照样能「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十一9 ))。
约瑟的子孙再次抱怨「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16节 )),认为敌人太强,约书亚应该替他们把敌人赶走。犹大支派八十五岁的迦勒凭着信心争取最危险的希伯仑(
十四6-15 )),约瑟的子孙却只想坐享其成,圣灵把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林前十11 ))。
约书亚对于怨言的回答是:既然你们「族大人多,并且强盛」(
17节 )),就更应该刚强壮胆,靠神争战:「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18 ))。神把产业分给我们的同时,也把「未得之地」分给了我们,让我们一面享用应许、一面学习神所量给的功课。因此,在属灵成长的道路上,当尽的本分不能让别人承担,当学的功课也不能让别人代劳。
约书亚说:「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17节 )),意思可能是「你们不是仅有一阄之地」,而是有很大的一片山地和相邻区域(
18节 ))。
约瑟的子孙因着他们的祖宗约瑟敬畏神、被神使用,享受了比其他各支派更大的恩典,但他们却把恩典当作理所当然的,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发怨言;不但不反省自己的信心,反而一味地强调客观理由。约瑟的子孙后来越来越骄傲(
士八1 )),不断招来灾难(
士十二1-6 )),最终在恩典中失落,被神赶出了应许之地(
何十二14 ))。
上图:以法莲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书亚记第十七章 十七1~13 .第十六章的开始,是讲约瑟两个家族整体的边界。第4节讲到以法莲南界其余的细节(5~6a),以及以法莲/玛拿西的边界(6b~8)。约瑟支派没有城邑清单,有两个原因: (1) 这突显出,在约书亚记十七12~18 森林众多的地带,除了大城市外,很难有聚居之处; (2) 在约书亚记十七2~6节 ,讲到玛拿西支派男性与女性的后裔时,曾经提到。玛吉之家代表约但河以东主要的承受地业者,而亚比以谢、希勒、亚斯列、示剑、希弗、示米大,则得着约但河西的地业。561 除了希弗之外,其他的名字都为城名,在撒玛利亚的陶片中都可以找到。希弗是西罗非哈的父亲,他的五名孙女从摩西得着了产业。562 五个儿子所得的地,是在玛拿西山地的南方和西方,而西罗非哈的五个女儿所得的地,是在整个地业的北边与东边。563 表十四~十七是玛拿西所得之地的摘要。 表十四:玛吉的儿子所得之地564 (十七2) 经节 地名(NIV)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以色列 地图号码 2 亚比以谢 有 有 希勒 有 有 亚斯列 有 有 示剑 有 有 T Bala^t]ah 176179 希弗 有 示米大 有 有
表十五:西罗非哈的女儿所得之地565 (十七3) 经节 地名(NIV)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以色列 地图号码 3 玛拉 有 有 挪阿 有 有 曷拉 有 有 Yas]i^d 176189 密迦 有 有 ?566 得撒 有 有 T el-Far`a North 182188
表十六:玛拿西的疆界(十七7~10) 经节 地名(NIV)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以色列 地图号码 7 密米 有 无 Jebel el-Kabi^r 181183 示剑 有 无 T Bala^t]ah 176179 亚设 无 有 Ya{su^f? 172168 隐他普亚 有 有 Sheikh Abu{ Zarad 172168 加拿河 有 有 ( = Wa^di{ Qa^nah)
表十七: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的城邑(十七11) 经节 地名(NIV)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以色列 地图号码 11 伯善 有 有 T el-H]us]n T Bet Shean 197212 以伯莲 有 无 T Bal `ameh 177205 多珥(拿弗特多珥) 有 有 Kh el-Burj T Dor 142224 隐多珥 有 无 Kh S]afs]a^-feh Kh S]afs]a-fot 187227 他纳 有 有 T Ti`innik 171214 米吉多 有 有 T el-Mut- esellim T Megiddo 167214 拿弗特(= 多珥) 有 有
14 ~18.耶斯列和伯善谷的迦南人用铁车作战,所以玛拿西人无法进入这一带。约书亚记十七16、18 重复这句话,显示这个因素十分影响以色列人的定居。铁车,顾名思义,就是战车上有一些铁器的设备。567 它们只在平原和山谷地带可以使用,那个时期所有的战车都是如此。主前十二世纪之后定居的证据显示,最早、最主要的定居之处,是在玛拿西(和以法莲)的山地。这里出现了几百个小村庄。568 从第三千年与第二千年以降,这里和中东许多森林众多的地带,都有逐渐开伐森林的现象。主前第一千二百年左右,这种过程突然加速,相当有计划的整地成高原,以作农业之用。虽然这一带早已有高原,而最早在山地定居的村落也不在取得高原的地带,不过,这一时期高原的迅速扩展,证实了住进山地的人数正在史无前例地增加。569 高原很难定日期,可是艾和拉大拿的丘陵地遗址,乃是这个时期。因此,由各种经文和考古的证据综合看来,这里的事件日期应定在早期的铁器时期(约主前十二世纪),而可由当时古代近东的情境,来了解这里的叙述。570
553 Na'aman, Borders , 145~166页。
554 参三10 对族名的说明。
555 这一族人与创十17 的亚基人应当是不同的,其拼音并不一样,是 ~rky 而不是 `rqy 。代上七32~33 提到一名亚设人,是希别的儿子,叫雅弗勒。
556 S. Mittmann, 'Josua 16, 1 und die Pra/position l#' , Biblische Notizen , 70, 1993, 14~20页,主张在“耶利哥的水”之前的前置词,是讲关系,而不是讲方向。他反对 Noth 的看法,即“耶利哥的水”是指 'Ain ed-Dug 或 'Ain en-Nu'eimeh(地图号码 190145),因为这两者都在耶利哥的西北,这样,本节下半所说朝东的方向,就毫无意义了。
557 Na'aman, Borders , 151~153页。这里不需要假设经文有遗漏,正如 Na'aman 所指;这可能是指自然景观的一种名字,如“山”。
558 前书,157~158页,把它列为 Tirzah 河沿岸三个可能的铁器时代第二期遗址之一。
559 Kallai, 164页。
560 EA365, 8~14行。A. F. Rainey, El Amarna Tablets 359-379. Supplement to J. A. Kundzon Die El-Amarna-Tafeln , AOAT 8 (Kevelaer: Butzon & Bercker; Neukirchen-Vluyn: Neukirchener, 2 1978), 29页;同作者,'Compulsory Labor Gangs in Ancient Israel', IEJ , 20, 1970, 194~195页。
561 民二十六30~33 ,二十七1~11 。
562 民二十七1~11 。至于女儿承受产业之习俗的背景,参 G. J. Wenham 的著作, Number.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 (Leicester and Downers Grove: IVP, 1981), 191~194页。古代近东有一种作法,是把女儿视为“儿子”,这样,她就能够承受家业,这是晚铜时期叙利亚的 Emar 和 Nuzi 两个城内的习俗,参 Z. Ben-Barak, 'Inheritance by Daughter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Journal of Semitic Sutdies , 25, 1980, 22~33页;R. S. Hess, 'Milcah' in ABD , IV, 824~825页;J. Huehnergard, 'Biblical Notes on Some New Akkadian Texts from Emar (Syria)', CBQ , 47, 1985, 428~434 (429~430)页;J. Paradise, 'A Daughter and Her Father's Property at Nuzi',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 32, 1980, 189~207页;同作者,'Daughters as "Sons" at Nuzi', in D. I. Owen and M. A. Morrison (eds.), Studies on th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of Nuzi and the Hurrians , 2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87), 203~213页。
563 A. Lemaire, 'Le "pays de Hepher" et les "files de Zelophehad" a& la lumie&re des ostraca de Samarie', Semitica , 22, 1972, 13~20页;Na'aman, Borders, 160~162页。 564 这些是家族名,指一片地区,而不是城邑。参 A. Lamaire, Inscriptions he*rai/ques . Tome I: Les ostraca , Litte*ratures anciennes du proche-orient 9 (Paris: Cerf, 1977), 59~65页。Lemaire 认为亚比以谢是在示剑的西南,而亚斯列是在亚比以谢之南。希勒在示剑的西北,而示米大则在希勒的西边。
565 前书。Lemaire 认为曷拉是在示剑以北,得撒是在示剑东北。玛拉地区是在得撒的东北,马里河在那里进入约但河谷。挪阿是在曷拉以北。
566 前书。Lemaire 认为它在挪阿的正西。不过,A. Demsky, 'The Genealogies of Manasseh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Territory of Milcah Daughter of Zelophehad', Eretz Israel , 16, 1982, 70~75页,却将密迦与代上七18 的哈摩利吉连在一起,指认它的位置在 Tell el-Far'a 的北边。
567 铁的存在,参 A. R. Millard, 'King Og's Bed and Other Ancient Ironmongery', in L. Eslinger and G. Taylor (eds.), Ascribe to the Lord. Biblical and Other Studies in Memory of Peter C. Craigie , JSOT Supplement 67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8), 481~492页。R. Drews 持反对立场,'The "Chariots of Iron" of Joshua and Judges', JSOT , 45, 1989, 15~23页,他认为铁太重,晚铜时期的轻型战车不堪承载,会压垮的。对他的反驳,参 A. R. Millard, 'Back to the Iron Bed: Og's or Procrustes'?' 194~195页。Millard 主张,这种战车可以载小量的铁,作防御用。
568 I. Finkelstein, The Archaeology of the Israelite Settlement (Jerusalem: IES, 1988); R. S. Hess, 'Tribes, Territories of' in G. W. Bromiley et al . (ed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 Revised edition, 4 vol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9-1988), IV, 907-913页。这个看法受到 T. L. Thompason 的挑战, Early History of the Israelite People from the Written and Archaeological Sources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4 (Leiden: Brill, 1992), 259页。他否认早期铁器时期在加利利的聚居之人的文化,与在山地聚居之人不同,他指出,这种文化与晚铜时期下加利利遗址的文化有连续性。这个解释又受到 Z. Gal 的挑战, Lower Galilee during the Iron Age , ASOR Dissertation Series 8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92), 88~93页。他主张,虽然在山谷地带的一些聚居处,或许支持迦南人是从晚铜时期的城邑到乡村重新定居的解释,但在加利利山地新聚居住的模式,以及晚铜时期迦南城邑的毁灭,与乡村聚居处在时间上的差异,“暗示有一批新的移居者,他们与在他们之前的迦南文化没有直接的关系”(88页)。A. Zertal, 'The Trek of the Tribes as They Settled in Canaan', BAR , 17/5, September-October 1991, 48~49、75页,主张以色列进迦南是在主前十三和十二世纪,最初在玛拿西境内定居,在那里圣经至少提到六个以色列支派(尤其在书十三~十九章,和士四~五章),或是经过那里,或是与玛拿西人有接触。
569 有关高原,请参 L. E. Stager, 'The Archaeology of the East Slope of Jerusalem and the Terraces of the Kidron',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 41, 1982, 111~121页;同作者,'The Family in Ancient Israel', BASOR , 260, 1985, 5~10页;D. C. Hopkins, The Highlands of Canaan , 173~186页;及 I. Findelstein 和 W. Dever 两人的讨论,在 H. Shanks et al ., The Rise of Ancient Israel (Washington, D. C.: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1992), 64~65, 79页。
570 第15节的比利洗人,参三10 的注释。利乏音人,参十一21~22 的注释。利乏音人似乎等于约书亚记中的亚衲族人,但是亚衲族人住在犹大南方一带,利乏音人则在较北边,属玛拿西的中央山地。参 Z. Kallai, 'The Land of the Perizzites and the Rephaim (Joshua 17, 14~18)', in C. Brekelmans and J. Lust (eds.), Pentateuchal and Deuteronomistic Studies. Papers Read at the XIIIth IOSOT Congress. Leuven 1989 , BETL 94 (Leuven: Peeters and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7~205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书十七1 】「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父”或作“主” )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约瑟的长子“玛拿西”被幼子以法莲抢先分得土地。参看创世记四十八章14节 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玛吉……吉列与巴珊: 玛吉的子孙所得之地是约但河以东的整个巴珊王国与半个基列。他们英勇如壮士的父,因此不仅轻松地征服了巴珊与基列,在占据那地之后,为了帮助兄弟支派而带头渡过了约但河。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6 】
玛拿西支派的子孙: 本文详细记录了承受迦南地为业的玛拿西支派的剩余子孙,包括六个男丁与五个女性后裔。被造时男女原拥有平等的人格(创2:22-23) ,夫妻则当以爱与顺服的关系联合成一体(弗5:22-23) 。然而,据旧约圣经记载,女性象东西般被买卖(出21:7-8) ,有时则成为施虐的对象。就原则而言,女性并没有权利继承父或夫的产业。只是到了后来,才承认女性在没有儿子的家庭中有继承权(民27:4-7 ,36:1-12)。在本文中,西罗非哈拥有继承权的女儿们只能嫁给本支派的人(民36:8) 。因为,她们若嫁到其它支派,产业亦会属于其它支派(民36:3) 。神为了同时保护个人(女性 )的地位与各支派的权利而拟定了这些规例。最后,西罗非哈的女儿们顺服了耶和华的命令嫁给了玛拿西支派的子孙,保存了先祖的产业(民36:10-12) 。总之,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没有放弃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堂堂正正地行了当行之事。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18 】
玛拿西所得之地:包括河东(1-6 )及河西(7-13 )之地。
――《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半支派的产业: 本章描述了玛拿西半支派分得产业的过程。其中尤为详细地记录了玛拿西的子孙按宗族分得产业的过程(1-6节 ),这是为了表明女性也有分得产业的权利(民24:4-7) 。约瑟的子孙(玛拿西、以法莲 )分得了迦南中部的辽阔土地。然而,他们还不满足,说自己分得之地不够宽广(14节 )。对此,约书亚命令他们自己去“开拓”(18节 )。事实上,约瑟的子孙(玛拿西、以法莲 )不愿去开垦分给自己的土地,反倒以山地多为理由来表示不满的情绪。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2 】「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亚比以谢、希勒、亚斯列、示剑、希弗、示米大:为基列的子孙(参3 )。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七3 】「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依希伯来法律,父亲的财产只可以分给儿子,女儿通常不可继承,但可得一笔嫁妆,包括女奴、陪嫁田地(创二十九24-29 ,王上九16) 。摩西死前,因西罗非哈的女儿提出抗辩,确立了有条件的女子继承权,因西罗非哈无子,而众女儿也同意只嫁给本族人(民二十七6 ,三十六10) 。此处所记为他的五个女儿根据摩西的决定,要求取得产业,如愿以偿。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七3~4 】
摩西曾说女儿可以继承父亲的产业。参看民数记二十七章3、7 至11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七4 】「她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她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她们。」
【书十七5 】「除了约旦河东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还有十份地归玛拿西,」
“基列”。参看第十三章24 至28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玛拿西支派所分得的土地之大仅次于犹大,且肥沃过之。这十分地中的五分给了亚比以谢等五兄弟的子孙(2节 ),不包括希弗,因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另外的五分给了他的五个女儿玛拉、挪阿等(3节 )。在这事上,男女是十分平等的。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十分地」:有五分给希弗的五个孙女,另外五分给基列其余的子孙。
――《串珠圣经注释》
十份: 就是分给除了希弗之外的基列五子之五份与分给西罗非哈之五女的五份。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6 】「因为玛拿西的孙女们在玛拿西的孙子中得了产业。基列地是属玛拿西其余的子孙。」
【书十七7 】「玛拿西的境界: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
「亚设」:在玛拿西以北,「示剑前的密米他」:为玛拿西南界,「前」意指「东」。
「北」:原文为「南」。
「隐他普亚」:即他普亚的水泉。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七7~11 】
玛拿西控制中央山地的北部,直到耶斯列谷。“又有三处山冈”(11节 )。“山冈”(Napheth )一词并未在别处出现。它可能指三个区域、城镇或山冈,也可能要说明多珥(名单上的第三个城 )是拿法特多珥(Naphathdor )。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七7~11 玛拿西的疆界】
本段对这支派范围的描述颇为含糊,只说其领土在以法莲的北邻,示剑一带,延伸至与亚设支派毗邻。领土有时亦会重迭,至少他普亚城(书十二17) 属于以法莲,但其周围的区域却分配给玛拿西(书十六9) 。西界是地中海,东面与以萨迦接壤。在其他支派境内分配给玛拿西的城市,除多珥以外,全在以斯德伦平原(Plain of Esdraelon 耶斯列平原东部不包括耶斯列谷的地区 书十二21) 之上。这些城市计有伯善(胡斯恩遗址〔Tell el~Husn〕 )、米吉多(穆特瑟林遗址〔Tell el~Mutesellim〕 ),纳布卢斯附近的以伯莲,迦密山南面沿海的多珥,隐多珥(拿撒勒东南七哩 )、他纳(米吉多西北四哩的蒂因尼克遗址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七7~13 】
约但河以西玛拿西半个支派的境界: 这一段经文描述了在约但河以西迦南地玛拿西支派所分得的产业的境界。其境界北接亚设、西布伦、以萨迦支派的境界,南则沿着加拿河到他普亚。东从加利利海的南端到约但河地带,西临地中海。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8 】「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书十七9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边,在玛拿西城邑中的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为止。」
【书十七10 】「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
【书十七11 】「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又有三处山冈,就是隐多珥和属隐多珥的镇市,他纳的居民和属他纳的镇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属米吉多的镇市。」
分给玛拿西支派在以萨迦和亚设的不少镇市,这时尚未取得,伯善便是其中一个。扫罗王战败自刎而死后,非利士人曾把他的尸体挂在伯善的城墙上示众,说明此城与非利士人连手抵抗以色列人(撒上三十一10 ,义为“寂静之屋”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伯善」:在耶斯列与约但谷之界面。
「以伯莲」:在米吉多之东南约十六公里(十英里 )。
「隐多珥」:在他泊山以南六公里(四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在以萨迦与亚设境内: 亚设与以萨迦支派是在玛拿西支派后才分得产业(19:17-31)。因此,本节并非按照分地的时间顺序记录,只是为了说明玛拿西支派的境界而这样记录。虽然每一个支派各自拥有自己的产业,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未隔绝,作为同胞,他们当彼此协力,彼此相爱。调整境界依据的是平衡的原则,当在彼此理解与协助中进行。 他纳: 是现今的TellTaannak,在地理上非常重要的地方。此处是西连沙仑平原,东北接以色列平原,北通亚柯平原的商道要地。玛拿西支派更加强盛之后,才得以占领此地(士1:27-28)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2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书十七12~13 】当时居住在从伯善到米吉多之间地区的迦南人拥有铁制兵器。因此,尚未走出青铜器文化圈的玛拿西子孙只能服在他们的淫威之下。但是,他们若以真正的信仰装备自己,借着神的帮助定能战胜任何强敌。在迦南征服初期,玛拿西子孙一马当先与极其强大的迦南联军英勇奋战(4:12),如今,却不能驱逐其残余势力,这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信仰已懈怠。这些原因加增了以色列的网罗、陷阱与鞭打(23:13,士2:2-3)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2~18 】
约瑟的子孙没有把境内的迦南人消灭,却要求他们进贡;跟,他们又抱怨没有足够的土地。约书亚建议他们把树木清除,住在树林区的山地。“铁车”。大概是木制的战车,只有车轴是用铁做成的。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七13 】「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书十七14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但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
【书十七14~18 】约瑟子孙要求得到更大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子孙的不满与约书亚的命令: 16:5-17:13记录了约瑟的子孙以法莲支派与玛拿西支派所分得的产业。他们占据了迦南地的中心地带,若加上分给约瑟支派的两个产业,他们所得的地宽阔得不能与其它支派相提并论。约书亚“你们自己开拓吧”的命令中,隐含着双重意义,即当驱逐残存于约瑟支派境内的迦南居民,并开垦荒地使其成为肥沃之地。耶稣也曾警告轻看所领受之银钱的现象(太25:26-30)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5 】「约书亚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约书亚鼓励他们砍伐法莲山西北的树林区来扩张土地。
「利乏音」:在河东(12:4,13:12),但这名也出现于河西。(15:8)
「比利洗人」:居河西(3:10,9:1,11:3)。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七16 】「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并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平原才可供战车、战马驰聘。“铁车”在铁器刚发展出来的时代(此时仍处后铜器时代 ),当非后来的铁甲车可比。古代人有了铁金属以后,竞相用于战争中,制成刀枪。战车中须承受重大摩擦的部分,例如车轴与车轮的边,可能用铁来替代或包边,故称“铁车”。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铁车」:见士1:19 注。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七17 】「约书亚对约瑟家,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人,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书十七17~18 】约书亚使约瑟子孙建立必能驱逐迦南列族的确信。只要那分开约但河,用超自然的方法使坚固的耶利哥城倒塌的神与之同在(申20:1) ,谁都不是以色列的对手。我们可以通过约书亚在本节中的回答,领悟蒙应许得到永恒产业的圣徒当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人因执迷于追求世界就容易失去对神之永恒应许的信心。因此,就不会因巨大的属灵祝福而感恩,反而常因迷恋吃喝之事而抱怨不平(太6:25) 。然而,想要成为一名成熟的基督徒,当以作天国子民为荣(腓3:20) ,怀着对救恩的确信,竭力传扬天国的福音(太25:14-30 ,启2:10)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七18 】「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思想问题(第17章 )】
1西罗非哈的五个女儿为什么要求与叔伯的子弟一同分得地业呢?参民27:1-11 注,36章。这事有否增添你对神的认识?
2约瑟的子孙为何埋怨约书亚(14 )呢?从约书亚的回答可见他们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呢?若有信徒表示他的处境使他不作好的见证,或认为他的恩赐太小,以致他不能有效地服事神,你对这些埋怨有何意见。
【书十七3~4 没有先例的事,要不要争取,要不要网开一面?原则是──】
在以色列社会中按照传统习俗,妇女并不承受产业。但是摩西以公平打破惯例,将这五个女人所当得的田地分给她们(民27:1-11) 。实际上,是神吩咐摩西加上一条律例,使处于同样情况之下的妇女也可以承受产业。约书亚现在便执行这条律例。人很容易用一句“事无先例”来拒绝合理的要求,但摩西与约书亚的做法是,先仔细研究这条律例的目的,以及每宗个案的法律依据,然后才作出决定。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七14~15 强调困难与积极进取,你常偏向哪一边?】
要留意两种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去得神应许他们的地土。迦勒欣然前往,去占领神赐给他的产业,实现神对他的计划(14:12),他深信神必要帮助他赶出恶人,不久就会完全占领那些土地(15:14-15)。约瑟的子孙拈得肥沃的土地,但是不敢把那地的居民赶出去,反而要求得更多的地,他们和迦勒真是有天壤之别。但是约书亚要他们表示诚意,首先去未得之地砍伐树木,以扩大地土,他们虽然答应,却未能做得彻底(士1:27) 。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七17 神赐福的问题】「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有时候我们过分注意自己的困境,只想到在自己已知的范围内求解决,忘记了外面还有发展的可能。 雅各为约瑟祝福说:“约瑟是多结果子的树枝,是泉旁多结果的枝子,他的枝条探出墙外。”(创四九22) 摩西为约瑟支派祝福说:“他为牛群中头生的,有威严;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用以抵触万邦,直到地极;这角是以法莲的万万,玛拿西的千千。”(申三三17) 在进入应许之地以后,约瑟子孙的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分得了地业。不过,他们遇到一项困难:所分得的地,有一些原住民,坚持不肯离开,好像是自然死亡损减也很少,把他们挤在一个角落,显得地方狭小,限制他们的发展。 这些人保守了在旷野发怨言的传统文化,一有问题,不省察自己,向约书亚质问:“你为甚么?”他们说,耶和华赐福给我们,族大人多,带来了问题;我们不想找神,你为甚么对我们不住,给我们的地太小。如果忘记分地是神叫他们的,也忘记看看地图,他们两个支派,跨约但河两岸,占的地面有多大,我们会同情他们受了多少委屈。其实,全不是那么回事! 约书亚说:地已经分定了,多给你们别人岂不是该减少?“族大人多”,正可以派得上用场,人越多越好,去打仗呀! 他们说出了真正的困难:山地不够住,平地有敌人,不给我们去住。因此,他们不向外对付敌人,对付自己人容易些。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约书亚听了,回答说:
“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书十七17-18)
今天教会不肯向外发展,总是以环境困难为借口。他们托辞山上有树林,是天然的问题;平原有可怕的铁车,那时铁器还不普遍,是高度文明的代表,组合成战车群,岂不可怜束手无策?但这些野牛的角,应该用以“抵触万邦,直到地极”,不要对内争地盘,找大家长的麻烦,向他诉苦。正如圣殿驮铜海的十二只牛,如果牛头向内,牛眼瞪得大,牛角相抵,必定问题无穷;但他们是牛尾向内,牛头对外。神赐福不是问题。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书十七18 「山地也要归你。」】
山地十分崎岖、曲折,很多叶林。约书亚对约瑟的子孙说:这些全是你们的,你么是极多的人民,很有力量。所以应砍下树木,在山坡铺路,开垦土地,辟为麦田与葡萄园,在那广大的土地满有生命的活力与歌咏。
向上发展——山谷中有很多迦南人,他们的铁车阻止你们的进路。你们应当向山地上去,占据那些高地。如果你们不再为神工作,为那些能事奉的人代求。如果你不能移山,却要移动上天。低处的山坡不能发展,环境受限制,维持别人也困难,还有其他的限制。那么向那不可见的境界发展,那是属神的,是永恒的。
排除万难——那些支派知道他们高处有宝藏,又不能放弃山地浓密的树林。但是神必指示他们应作的任务,以及需要的力量。有些困难,好似树林所笼罩的斜坡,似乎无法步行。但是它们却使我们振作,在属灵方面勉力。神也必使我们里面的力量刚强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我们以信心的祈祷与事奉,看见神的大能。你如果在山谷的狭处无法施展,上山去在那里住下。从岩石中取蜜,从树林掩蔽中找出宝藏。
【书十七18 】
「山地也要归你。」 山上有宽畅的地盘。平原上住满了迦南人,他们都有铁车阻碍你的扩张,所以你该上山去,占据山上的地业。也许你今日受阻不能为神作工,你该求神兴起能做工的。也许你的话语不能感动人,你可以感动天。也许你的工作受经济,人才,恩赐,以及种种难处的限制,你可以在上面看不见的,永活的神那里发展。 山上有树林的拦阻,然而凭着信心可以砍伐。当初以色列各支派虽然明知山上有宽地和宝藏,他们还不敢自信能砍伐最密的树林,开路上山。但是神指示他们,提醒他们︰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树木砍去。今天许多的拦阻,许多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像山上的树林一般,并不是来嘲笑我们的,乃是来催促我们向神恳求应许和支取力量的。 每一次难处来到,都是暗示我们神怎样答应我们信心的祷告和工作的。读者,你觉得平原太窄小么?上山去罢,住在那里,在那里发展罢;在那里你可以从盘石中得蜜,从地中得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