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那时,利未人的众族长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面前,」
2 「在迦南地的示罗对他们说:『从前耶和华借着摩西吩咐给我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我们的牲畜。』」
3 「于是以色列人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给了利未人。」神并没有让负责分地的「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1节 ))直接把四十八座城分给利未人,而是让已经分到地的以色列人从「自己的地业中」(3节 ))交出一部分给利未人。甘心让自己的所有减少,这在人的天性中是很难做到的,但以色列人还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3节 、民三十五2 ))做了,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所有都是神的恩典,也认识到把恩典中的所得献给神,是得着更大恩典的途径。 神把利未人摆在以色列人中间,就是要使他们成为神在百姓中间的祝福和同在。利未人的四十八座城邑(民三十五7 ))平均分布在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境内,使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常得律法的教导(利十11 )),因为没有人会住在距利未人的城半天路程以外的地方。 利未人被神拣选在会幕事奉,心思就不能被属地的追求所占据,所以「他们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民十八23 )),而是神自己作他们的产业(民十八20 ))。但丰富的神不会让事奉祂的人落到贫穷、缺乏里,因此,虽然利未人不必耕种,但也需要「城邑的郊野」(3节 ))来接受属天的祝福,牧养牲畜、安置财物。 今天,每个新约的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 )),也是被献为活祭的利未人。我们的心思也不应该被属地的物质享受、事业追求所占据,而应当求神「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祢,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三十8-9 ))。
4 「为哥辖族拈阄:利未人的祭司、亚伦的子孙,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
5 「哥辖其余的子孙,从以法莲支派、但支派、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座城。」
6 「革顺的子孙,从以萨迦支派、亚设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
7 「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从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二座城。」这些城市并不是归利未人所独有的,因为神要利未人分散在以色列人中,而不是与百姓隔离,所以利未人的城也有其他支派的人居住。 除了祭司之外的利未人都分布在后来的北国以色列境内。南北分裂以后,所有的「利未人撇下他们的郊野和产业,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是因耶罗波安和他的儿子拒绝他们,不许他们供祭司职分事奉耶和华」(代下十一14 ))。结果没有利未人的北国的信仰迅速彻底败坏,而南国犹大的属灵光景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8 「以色列人照着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将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阄分给利未人。」
9 「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给了利未支派哥辖宗族亚伦的子孙;因为给他们拈出头一阄,」
11 「将犹大山地的基列·亚巴和四围的郊野给了他们。亚巴是亚衲族的始祖。(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12 「惟将属城的田地和村庄,给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为业。」
13 「以色列人将希伯仑,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祭司亚伦的子孙;又给他们立拿和属城的郊野,」
14 「雅提珥和属城的郊野,以实提莫和属城的郊野,」
15 「何仑和属城的郊野,底璧和属城的郊野,」
16 「亚因和属城的郊野,淤他和属城的郊野,伯·示麦和属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从这二支派中分出来的。」
17 「又从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遍和属城的郊野,迦巴和属城的郊野、」
18 「亚拿突和属城的郊野,亚勒们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19 「亚伦子孙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郊野。」「亚伦子孙作祭司的」(19节 ))从犹大、西缅和便雅悯支派中得了十三座城。所有祭司的城都在后来的南国犹大境内,所以南北分裂后,北国没有亚伦的后代做祭司,就不顾神的命令,「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王上十二31 ))。 迦勒把自己付代价攻取的希伯仑城给了祭司,自己却住在乡村(12节 )),这是最美好的见证。 「伯·示麦」(16节 ))与非利士地相邻。当非利士人归还约柜的时候,就是送到「伯·示麦」。「伯·示麦」祭司的城,所以他们知道怎样献祭(撒上六14-15 ))。但这城也有其他人居住,所以「耶和华因伯·示麦人擅观祂的约柜,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人」(撒上六19 ))。 「亚拿突」(18节 ))是先知耶利米的出生地(耶一1 ))。
20 「利未支派中哥辖的宗族,就是哥辖其余的子孙,拈阄所得的城有从以法莲支派中分出来的。」
21 「以色列人将以法莲山地的示剑,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基色和属城的郊野,」
22 「基伯先和属城的郊野,伯·和仑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3 「又从但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伊利提基和属城的郊野,基比顿和属城的郊野,」
24 「亚雅仑和属城的郊野,迦特·临门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5 「又从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他纳和属城的郊野,迦特·临门和属城的郊野,共两座城。」
26 「哥辖其余的子孙共有十座城,还有属城的郊野。」「哥辖其余的子孙」(20节 ))从以法莲、但和约旦河西的玛拿西半支派得了十座城,其中有一座逃城。 「基色」(21节 ))位于沿海平原前往耶路撒冷的战略要道上,也控制着古代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此时在埃及的控制之下。以法莲支派后来并没能攻取基色(士一29 )),所罗门在位的时候,以色列人才首次占据这城(王上九16-17 )),所以这个奉献并不彻底。 玛拿西支派后来也没能攻取「他纳」(25节 、士一27 )),所以这个奉献也不彻底。
27 「以色列人又从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将巴珊的哥兰,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利未支派革顺的子孙;又给他们比·施提拉和属城的郊野,共两座城;」
28 「又从以萨迦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善和属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属城的郊野,」
29 「耶末和属城的郊野,隐·干宁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30 「又从亚设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米沙勒和属城的郊野,押顿和属城的郊野,」
31 「黑甲和属城的郊野,利合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32 「又从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业中将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哈末多珥和属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属城的郊野,共三座城。」
33 「革顺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还有属城的郊野。」「革顺的子孙」(27节 ))从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和约旦河东的玛拿西半个支派得了十三座城,其中有两座逃城。 亚设支派后来并没能攻取「利合」(31节 、士一31 )),所以这个奉献并不彻底。
34 「其余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孙,从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所得的,就是约念和属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属城的郊野,」
35 「丁拿和属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36 「又从流便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比悉和属城的郊野,雅杂和属城的郊野,」
37 「基底莫和属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38 「又从迦得支派的地业中,将基列的拉末,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玛哈念和属城的郊野,」
39 「希实本和属城的郊野,雅谢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40 「其余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所得的,共十二座城。」「米拉利的子孙」(
40节 ))从西布伦和约旦河东的流便、迦得支派得了十二座城,其中有两座逃城。
西布伦支派后来并没能攻取「拿哈拉」(
35节 、
士一30 )),所以这个奉献并不彻底。
上图:利未人的城邑及逃城。
41 「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业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并有属城的郊野。」
42 「这些城四围都有属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利未支派的四十八座城分散在十二支派中间,又把十二支派凝聚在一起,使神能借着祂的话语与百姓同在。同样,信徒的分散也是为了凝聚,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二十八19-20 ))。
七十士译本在42节的末尾加了一段话:「这样,约书亚将地分配完毕,按照耶和华的命令,以色列人给约书亚他所要的城邑;他们把以法莲的亭拿西拉给他。约书亚建造那城,住在其中。他将以色列人离开旷野之后用来行割礼的火石刀,放在亭拿西拉。」
上图:利未人的城邑尺寸示意图。关于民三十五4-5中的尺寸在几何形状上如何布局,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上图是犹太拉比Rabbi Chaim Chavel的保守解释。实际上,利未人的城邑若是边长1000肘的正方形,已经有202,500平方米,在当时已经非常大了。今天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别是巴遗址(Tel Be’er Sheva)只有2,500平方米,就能容纳100-140人居住。
43 「这样,耶和华将从前向他们列祖起誓所应许的全地赐给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为业,住在其中。」
44 「耶和华照着向他们列祖起誓所应许的一切话,使他们四境平安;他们一切仇敌中,没有一人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耶和华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
45 「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神已经将祂「所应许的全地赐给以色列人」(43节 )),凡百姓「脚掌所踏之地」(一3 )),他们都得着了。虽然迦南人还占领着「未得之地」(十三1 )),但这土地的使用权已经属于以色列人了。神留着那些「未得之地」,是按着百姓增长的程度、为了百姓的益处(出二十三30 、申七22 ))。只要百姓顺服神、遵行神的诫命,神必「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44节 )),迦南人就不足为患。 「平安」(44节 、一13 、15 、二十二4 、二十三1 ))原文是「安息」,定居迦南就是进入安息。但「四境平安」(44节 ))并不是没有仇敌,而是神让「一切仇敌中,没有一个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44节 ));安息也不是安逸混日子,而是在神的同在里继续属灵争战。「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来四8 )),神百姓的属灵争战,将一直持续到得着神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一4 ))。 「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45节 )),乃是根据利未人也得了安居之地。神就是利未人的产业,利未人若是没有得着居所,神的应许就会落空;利未人得着了居所,以色列人也就得了神全部的祝福,接下来的功课就是凭信心攻取所有的「未得之地」,收取每一个应许。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书亚记第二十一章 H利未人之城(二十一1~42) 这段经文成为分配地业的最后总结。它也像约书亚记二十章一 样,所列的地方散布在各支派当中。又如前面一章,这是以色列为事奉神而献出的礼物,它应验了民数记三十五1~8 神的命令,不过那里没有指定城邑的数目与地点。民数记三十五章特别声明,城邑周围的郊野要属于利未人。由其大小看来,这些城邑大半是小小的村庄,其中只有几户人家。628 历代志上六54~81 (希伯来圣经39~66)重复了此一清单,暗示它是以色列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629 由这一段经文也可看出,被掳归回时期对这件事有高度的兴趣,而那时候大部分的城已经不是利未人住的了。630 奥伯莱的结论为,约书亚记和历代志内的清单来源相同,631 虽然近日有些研究否定了这份清单的历史事实,但许多遗址的辨认,都可看出它们属于王国时期。632 玛撒(Mazar)认为,利未人的城可以与埃及祭司的城相较。633 这类城也有清单,但其形式与约书亚记二十一章不同。更接近的一份清单,是古代近东的亚拉拿出土有关赐与土地和财产买卖的文字。有一段文字描述一些城,“连同其区域”都赐下,正如约书亚记二十一章,城与其郊野相连。634 许多利未人的城邑从前是迦南人的,位于支派土地的边界上。由此可见,利未人的中心是为了要保存并传播以色列的信仰与文化而设的。635 对基督徒而言,每个支派都分地给利未人一事,说明了要从神所赐的物中归还给神一部分的原则。这些礼物又用来支持其他有需要的人,并帮助信仰的传扬(参:徒二44~47 ;罗十五26~27 ;腓四10~18) 。628 G. J. Wenham, Number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 234~235页。至于利未人的城对以色列人的重要性,参:书十三32~33 的注释,原书279页。
629 M. J. Selman, 1 and 2 Chronicle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 (Leicester and Downers Grove: IVP, 1994), 112页。 630 S. Japhet, 1 and 2 Chronicles. A Commentary , OTL (Louisville: Westminster / John Knox, 1993), 164~165页。
631 W. F. Albright, 'The List of Levitic Cities', Louis Ginzberg Jubilee Volume I (New York: The American Academy for Jewish Research, 1945), 49~73页。
632 Na'aman, Borders , 203~236页,解释此清单为第七世纪末小说式的创作,取材自书十三至十九的支派地名清单。亦参 E. Ben Zvi, 'The List of the Levitical Cities', JSOT , 54, 1992, 77-106页;Fritz, 212页。这些研究都没有提到 J. Peterson 的书, A Topographical Surface Survey of the Levitical 'Cities' of Joshua and 1 Chronicles 6 , PhD dissertation (Chicago Institute of Advanced Theological Studies; Evanston: Seabury-Western, 1977)。Peterson 在他所辨识的利未城邑中,找到铁器时代第二期的陶器证据。
633 B. Mazar, 'The Cities of the Priests and Levites', Supplements to VT , 7, 1960, 204~205页;reprinted in Sh. Ahituv (ed.) Biblical Israel: State and People (Jerusalem: Magnes, 1992), 145;R. G. Boling, 'Levitical Cities: Archaeology and Texts' in A. Kort and S. Morschauser (eds.), Biblical and Related Studies Presented to Samuel Iwry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85), 28页;Boling and Wright, 495。Mazar 引用从前 A. Alt 的文章,'Aegyptische Tempel in Palaestina und die Landnahme der Philister', Kleine Schriften zur Geschichte des Volkes Israel , 1 (Munich: C. H. Beck , 1953), 216页以下。
634 这段文字是 AT56。参 R. S. Hess 的探讨,'A Typology of West Semitic Place Name Lis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Joshua 13~19',待出版。有关将圣经郊野一词翻译为“区”的看法,参 J. Barr, ' migra{s% in the Old Testament', 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 , 29, 1984, 15~31页。
635 J. Peterson, A Topographical Surface Survey of the Levitical 'Cities' of Joshua 21 and 1 Chronicles 6 ,用“雅巍教导中心”一词。参 Aharoni, Land , 305页;R. S. Hess, 'Tribes, Territories of the', 911~912页。
i. 利未人之城的前言(二十一1~8) 利未人的众族长来到约书亚、以利亚撒和其他支派的族长面前,提出分地的要求,正如前面犹大所行的一样(书十四6) 。示罗是圣所的所在地,也是绘图员出发,去为北边各支派绘分地之图的地方(书十八1~10) 。有关郊野,参:约书亚记十四1~5 的探讨。 3 ~8.分地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这句话出现在第3节与第8节,成为此一过程的框架,并强调出民数记三十五1~5 神命令的应验。 4. 第4~7节说明,各支派要如何分地给利未的四个家族。亚伦的子孙在利未人中角色特殊(民十八1~6) ,因着这个角色,自然要把他们放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附近。所以,他们所得之地来自南边的支派。 5. 哥辖族是利未第二个儿子的子孙(创四十六11) 。在旷野时期,他们负责抬约柜和会幕的家具(民三1 ,四15~20 ,七9) 。他们的城邑来自中央山地,即早期以色列的中心地带,也是最初的崇拜中心(十八1~10) 。 6. 革顺人是利未第一个儿子的后代。在旷野时期,他们抬会幕的帐幕和遮盖物(民三25~26 ,四24~26) ,他们所得的城邑在加利利和巴珊一带。 7. 米拉利人是利未第三个儿子的后代。在旷野时期,他们看守会幕,并负责搬运其支柱等器具(民一47~53 ,三33~37 ,四29~33) ,他们所得的城邑在约但河东和西布伦境内。 ii. 利未人之城(二十一9~42) 利未人的四十八座城,在此仔细的架构,清楚的列出。每一小段的前后都有标题与摘要,整个段落亦然,每个摘要中都列出所分得之城的数目。有一些说明提醒读者,哪几座城是逃城,还有两座名为希伯仑/基列亚巴,是迦勒所有的(参十四6~15 的讨论)。在许多方面,这份清单的组织很接近西闪族城市(如亚拉拿和乌加列)皇宫档案内的管理文件。636 这类文件的抄本或许有一个目的,就是锁定利未人的所在,如此便能保证他们会担任祭司、教师,和以色列百姓的灵性导师,让这些重要的角色可以持续下去。 既然这些城邑大多数都已在约书亚记中出现过,在此就不必再多讨论。以下只提一下它们原来出现在本书的什么地方。至于第一次出现在约书亚记内的城名,则会提出遗址的辨认。 10 ~19.亚伦家得到了希伯仑(书十3~5 ,十36~39 ,十四13~15 ,十五13) 、立拿(十29~32) 、雅提珥(十五48) 、以实提莫(十五50) 、何仑(十五51) 、底璧(十38~39) 、亚因(十五32) 、淤他(十五55) 、伯示麦(十五10) 、基遍(九3、17) 、迦巴(Jaba`,地图号码175140)、亚拿突(Ras el Karrubeh,地图号码175135)、和亚勒们(Kh`Almit,地图号码176136)。 20 ~26.哥辖族得到示剑(书十七7) 、基色(十33 ,十六3、10) 、基伯先(不确定)、伯和仑(十10~11) 、伊利提基(十九44) 、基比顿(十九44) 、亚雅仑(十九42) 、迦特临门(十九45) 、他纳(十二21 ,十七11) 和以伯莲(十七11) 。637 27 ~33.革顺族得到巴珊的哥兰(书二十8) 、比施提拉(=亚斯他录;十二4 ,十三31) 、基善(十九20) 、大比拉(十九12) 、耶末(十3、5 、23)、隐干宁(十九21) 、米沙勒(十九26) 、押顿(十九28) 、黑甲(十九25) 、利合(十九28、30) 、加利利的基低斯(二十7) 、哈末多珥(=哈末;十九35) 和加珥坦(Kh el-Qureiyeh,地图号码194280)。 34 ~40.米拉利族得到约念(书十二22 ,十九11) 、加珥他638 (参:书十九12 ;代上六77 的〔基斯绿〕他泊)、丁拿(=书十九13 ;代上六77 的临门)、拿哈拉(十三18) 、比悉(二十8) 、雅杂(十三18) 、基底莫(十三18) 、米法押(十三18) 、基列的拉末(二十8) 、玛哈念(十三26、30) 、希实本(九10 ,十二2、5 ,十三10~27) 和雅谢(十三25) 。639
636 R. S. Hess, 'A Typology of West Semitic Place Name Lis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Joshua 13~19',待出版。
637 MT,迦特临门。七十士译本和所有平行经文的译本,在代上六55 都读为以伯莲。
638 平行的代上六76~77 (希伯来圣经61~62)并没有保存同样的名字,却把他泊写在内。
639 七十士译本在42节的末尾加了一段话:“这样,约书亚将地分配完毕,按照耶和华的命令,以色列人给约书亚他所要的城邑;他们把以法莲的亭拿西拉给他。约书亚建造那城,住在其中。他将以色列人离开旷野之后用来行割礼的火石刀,放在亭拿西拉。”
iii. 分配地业的总结(二十一43~45) 这段经文强调神应许的实现,及完全的胜利。神给列祖的应许(就是要把这地赐给他们的后裔),640 在约书亚记中不断出现。641 祂也应许要使他们脱离仇敌,得享安息(和合:平安;申十二9~10 ;书一13、15 ,二十二4 ,二十三1) 。有3次是用强调语说神的应许已经实现。在 MT 中有6次将希伯来文的一切( kol )用在交错的形式中。642 一切地 正如祂向他们列祖起誓要赐他们的。 他们的仇敌没有一人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 耶和华已经将他们的一切仇敌, 耶和华一切美好的应许 每一项都实现了。 其中所强调的,是一切以色列的仇敌都被打败了。这事的成就,是因神曾起誓要这样行。胜利的结果,以色列人得到了一切的地,而神所应许的一切都发生了。
640 创十二1~3 ,十五18~21 ,二十二17~18 ,二十四7 ,二十六3 ,五十24 ;民十一12 ,十四16、23 ;申一8、35 ,六10 。
641 书一2~3 、6、11、13、16,二9、24 ,五6 ,六2、16 ,八1、7 ,十8 。参 Woudstra, 314页。
642 Mitchell,104页。
增注:征服是全面,还是部分? 这段话总结了从十三章开始的地业分配。约书亚记十三1~7 (亦参十二22) ,神已经强调该地尚未完全征服。除了迦勒在希伯仑的征服(书十四~十五章)之外,没有任何资料暗示,十三章所提的地方是以色列人已经占有的。那么,经文怎能说,所有的地都已经征服了呢?注释家传统上都强调,这是因神的信实与百姓缺乏信心之间的差距,如,凯尔(Keil)和德里慈(Delitzsch)所引用加尔文的话:643 ……神实现祂的应许总是清清楚楚的,不会动摇、绝对信实;但百姓则十分软弱、懈怠,以致使神的祝福从手中漏过;将这两者加以区分,是很重要的;……因此,虽然他们没有把敌人完全消灭,撤空土地来占有,但神的真理仍然耸立,仿佛他们已经完成了此事;因为,他们只要有心去抓住就在手边的胜利,所有待完成的事便都可以实现,一点困难也没有。 因此,过去的倾向是将驱逐解释为逐步的过程。以色列人在神的带领之下,已经开始进行此事,但是却没有彻底完成,是因为这个国家未能顺服,遵行到底。644 不过,这几节绝对性的口气,使得近日文学研究者质疑传统的分析。波尔金认为,“倘若要了解并接受十三1~ 二十一42 背后的理念,那么,对支持二十一43~45 用语的一切概念,必须彻底拒绝。”645 解决之法在于,视43~45节为一种反讽,只是讲一种理想。以色列人并未实现这种理想,这项事实已经在十三~二十一章中暗示出来了。波尔金把这几章与申命记的律法相较,他注意到,那些内容是为以色列人的生活定出规范,同样,约书亚记十四~二十一章则在说明神应许之地的“法定范围”。646 为了要澄清这一点,他复检了这几章报告式的发言,而辨识出有关外邦基尼洗人(迦勒和俄陀聂)、妇女(押撒和西罗非哈的女儿),及依赖他人维生者(利未人)等资料。每一个案例,约书亚都让他们住在以色列人当中。在本书的前半,喇合与基遍人加入以色列人,同样,这些团体也被带入“以色列的国境或宗教文化的当中”。647 郝克也注意到这几节所言并未实现而产生的张力。648 他认为,本书的文体之一,是要将分散与毁灭,和掌控与征服的声明并列。这些互相矛盾的情节,促使读者一直读到末了,而结论则模棱两可,让未来作出判断。 米切尔注意到一13、15 提到安息(和合:平安),二十二4 和二十三1 也提到,因此将这一段与本书开头的几节相连,又为以下两章铺路。649 他发现,二十一43~45 和第一章的应许有类似之处。最重要的是,他发现,十三1~ 二十一42 对其他国家的描述,和别处对这些国家的描述,成了很大的对比。650 在十三1~ 二十一42 中的国,乃是独立的个人与团体,尚待根除,但是二十一43 之后,又以联合的势力描述诸国(像一~十二章一 样)。若是如此了解,那么,43~45节的话,和前面几章就没有冲突。事实上,在毁灭诸国的事上,这几节肯定以色列人已经实现了神的应许。这些国家不能再像约书亚记一~十二章一 样,以结盟的势力出现。联军已被击败,不过,十三~十九章的挑战依旧存在。以色列必须再度武装起来,逐出所余剩的零星抵抗势力。 针对这段似乎所言不实的困难经文,以上之研究对谜题的开释都有帮助。这些话理想式的语气,让人与申命记并未落实的理想律法相对照,如此便将申命记和约书亚记结合起来,成为神与祂的子民所立之约的两个层面。而矛盾情节的强化,促使读者往前读,可是同时读者也预期神的审判会临到,这是很可怕的事实,因为以色列必将失败。最后,若了解约书亚记里怎样讲到以色列的仇敌,也使人不再视二十一43~45 与十三~二十一章彼此冲突,而可解释为互相对照,并将这三节算作附在下一段内,即属于本书的最后三章。 对基督徒而言,这段经文说明了两件相反事情的张力。一方面,神的话语有能力来实现祂的旨意,救赎计划必定能有美满的结果(赛五十五10~11) ,另一方面,罪恶和痛苦仍旧存留在世界上。这两个世界历史成对比的“情节”,一直要等到基督的最后胜利才能解决,那时祂将永远掌权,带来救恩、健康与平安(赛二1~4 ;启十九~二十一章)。
643 Keil and Delitzsch, 216页。
644 Blaikie, 356~357页。
645 Polzin, 132页。
646 前书,128页。
647 前书,134页。
648 Hawk, 115~116页。
649 Mitchell, 103~104页。
650 前书,133~141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书二十一1 】「那时,利未人的众族长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面前。」
【书二十一1~2 】直到所有支派都分得产业之时为止,利未支派并没有索取自己的城邑,亦未因赐给他们的小小城邑与狭窄的郊野而发怨言。因为,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完成以服侍圣殿为首的诸多宗教上的任务。利未人的这种信仰态度可以说是今日站在牧会第一线的传道人的榜样,也为一些过于在意建筑物的装饰或增加财产的教会敲响了警钟。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1~8 】
抽签得城邑:利未支派共得四十八座城邑,分布约但河东西各支派境内。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1~42 】
利未支派的产业: 本章罗列了分给利未人的所有城邑。在以色列子孙中,利未支派并没有独领一份产业,因为他们有祭司的职分,神亲自成为他们的产业(13:14,申10:9) 。然而,他们也需要可居住的城邑与一些放牧用的草地。当然,利未人的主要任务是“办理帐幕一切的事”(民18:4) ,但他们也利用剩余人员与时间从事耕种与放牧。这暗示利未的子孙不仅在以色列的宗教问题上,而且在社会的诸般问题上也都担当了祭司的作用。正如耶稣掌管、引领我们的所有生活一样,利未子孙也分散在以色列的各地,行使祭司的使命。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1~45 】
本章记述分给利未支派的城邑和郊野。利未人共得到城邑48座(41~42节 ),平均分布在以色列十二支派境内,每支派约有四座;这样,全国的人民都可以得到利未人的律法教导(利十11) 。参《民数记》三十五2 注。拈阄时亚伦祭司系统拈头阄(10节 ),所得城邑在西缅、便雅悯和犹大支派的地业上。这些都是靠近耶路撒冷城的地区,将来圣殿建成,便于就近执行祭司职务。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二十一2 】「在迦南地的示罗对他们说:“从前耶和华借着摩西吩咐给我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我们的牲畜。”」
参看民数记三十五章2、4 、5节的脚注。利未人得到四十八座城连同“城邑的郊野”。这样的分配是为了给全民一种属灵的影响,因为没有人会住在距离利未人的城十英里(16公里 )以外的地方。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二十一2 利未人也分到城邑了吗?】
利未人为了全族在神面前尽事奉之职,所以约书亚和大祭司以利亚撒,将散布全境的许多城邑分给他们(是居住 不是作产业 )。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3 】「于是以色列人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给了利未人。」
本节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以色列百姓的信心。以色列子孙遵照执行土地分配的祭司以利亚撒与约书亚及各族长的命令,将自己的产业分给了利未人。这并不只是单单顺服领袖的命令,乃是遵行耶和华之命令的行为(民35:2) 。各支派根据自己所得之地的大小,按比例给利未人提供了土地。经过这样的分配之后,以色列当中的任何人都会居住在离利未支派居住地不超过16公里的地方。分给利未人的郊野是以各城为中心,前后左右各加912米的地区(民35:3-5)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4 】「为哥辖族拈阄,利未人的祭司亚伦的子孙,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
第4~7节说明,各支派要如何分地给利未的四个家族。亚伦的子孙在利未人中角色特殊(民十八1~6) ,因着这个角色,自然要把他们放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附近。所以,他们所得之地来自南边的支派。
──《丁道尔圣经注释》
“哥辖族”有看管会幕的特殊责任。参看历代志上六章33节 的脚注。给予利未另外两个儿子革顺子孙和米拉利子孙的城列在第27至40节。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在利未人中,最先得产业的是亚伦的子孙,因为他们担当着祭司的职分。关于利未人的家系分类请参照图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5 】「哥辖其余的子孙,从以法莲支派、但支派、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座城。」
哥辖族是利未第二个儿子的子孙(创四十六11) 。在旷野时期,他们负责抬约柜和会幕的家具(民三1 ,四15~20 ,七9) 。他们的城邑来自中央山地,即早期以色列的中心地带,也是最初的崇拜中心(十八1~10)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6 】「革顺的子孙,从以萨迦支派、亚设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
革顺人是利未第一个儿子的后代。在旷野时期,他们抬会幕的帐幕和遮盖物(民三25~26 ,四24~26) ,他们所得的城邑在加利利和巴珊一带。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6~7 】
革顺是利未的长子,其子孙在旷野生活时,安营在帐幕后西边,管理一切圣所的附属物与器具(民3:21-26) 。米拉利是利未的么子(创46:11) ,其宗族数量在利未支派中最少,在旷野生活时管理圣所的帐幕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器具(民3:36)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7 】「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从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二座城。」
「 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从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二座城。」
米拉利人是利未第三个儿子的后代。在旷野时期,他们看守会幕,并负责搬运其支柱等器具(民一47~53 ,三33~37 ,四29~33) ,他们所得的城邑在约但河东和西布伦境内。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8 】「以色列人照着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将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阄分给利未人。」
【书二十一8~42 】分给利未子孙的城邑: 这一段经文记录了分给利未子孙的诸城之具体名单。利未人并没有聚集在某一地生活,而是散居在四方,不论是富还是穷。神使他们服侍整个百姓的信仰生活。同样,今日服侍基督的工人也不应该守着安逸的生活,乃当投身到传福音给万民的事工中。
本文所列出的城邑如下: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9-10 】「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给了利未支派哥辖宗族亚伦的子孙,因为给他们拈出头一阄,」
【书二十一9-19 】哥辖子孙:从犹大、西缅及便雅悯支派拈得之城邑。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11 】「将犹大山地的基列亚巴和四围的郊野给了他们。亚巴是亚衲族的始祖(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
【书二十一12 】「惟将属城的田地和村庄,给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为业。」
见14:6-14。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13 】「以色列人将希伯仑,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祭司亚伦的子孙。又给他们立拿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14 】「雅提珥和属城的郊野、以实提莫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15 】「何仑和属城的郊野、底璧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16 】「亚因和属城的郊野、淤他和属城的郊野、伯示麦和属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从这二支派中分出来的。」
【书二十一16 伯示麦】这镇位于萨非拉东北部,梭烈谷的非利士边界上,按考证是鲁梅雷遗址。遗址的挖掘证明从中铜器时代第一期到罗马时期,当地几乎不断有人居住。它在圣经记载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在撒母耳记上六9~15 约柜被掳的事件中。伯示麦在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行政驻地以前,曾在主前十一世纪被毁(罗波安并没有在此设防 主前九世纪可能有一段时间无人在此居往 )。本地出土的文物包括了亚门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 )和兰塞二世的埃及圣甲虫(护身符 ),以及乌加列语的泥版,反映了这个位置具战略性的城市与其他地方的贸易联系。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一17 】「又从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遍和属城的郊野、迦巴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18 】「亚拿突和属城的郊野、亚勒们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亚拿突」:为先知耶利米之故乡(耶1:1) ,在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三英里 )。
「亚勒们」:在亚拿突之东北一点六公里(一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19 】「亚伦子孙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20 】「利未支派中哥辖的宗族,就是哥辖其余的子孙,拈阄所得的城有从以法莲支派中分出来的。」
【书二十一20~26 】哥辖其余的子孙:从以法莲、但和河西之玛拿西半支派得邑。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21 】「以色列人将以法莲山地的示剑,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基色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21 基色】把守着海岸前往耶路撒冷之战略性要道的基色,遗址在兰莱(Ramleh )东南五哩之哲色遗址。在铜石器时代(主前3400~3300年 )开始,此地已经有人类定居的迹象,但在主前二四○○年至二○○○年间,却有一段长期荒凉的时期。基色在中铜器时代重建,主前一八○○年后成为主要的设防城。主前一六五○年之后在此建筑的「邱坛」,自南至北排列了十个柱像或独立石碑。杜得模斯三世的战事(约主前1482年 ),可能是这个文化层被毁的缘由。亚马拿时代是另一个全盛时期,这时基色是埃及控制迦南的首要据点之一。铁器时代第一期的主前十二至十一世纪,此地受非利士人所操纵。以色列人于所罗门在位期间,才首次占据这城(王上九15~17) ,在此的挖掘发现了典型所罗门式的夹壁城墙和多门室的城门,与米吉多和夏琐发现的相仿。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一22 】「基伯先和属城的郊野、伯和仑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书二十一23 】「又从但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伊利提基和属城的郊野、基比顿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24 】「亚雅仑和属城的郊野、迦特临门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书二十一24 迦特临门】按考证这城与两个相邻的遗址有关:阿布泽通遗址(Tell Abu Zeitun )和哲里舍遗址(Tell Jerishe )。两个遗址都在今日的特拉维夫附近,距离地中海不超过两哩,并且很接近雅康河。可能两地都是这城的遗址。因为暂弃城址之后,往往在附近另建同名的新城。此地可能是杜得模斯三世城市名单中,称为 knt 的迦特;又有可能是亚马拿版片中提及的吉蒂临蒙尼(Giti~rimuni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一25 】「又从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他纳和属城的郊野、迦特临门和属城的郊野,共两座城。」
【书二十一26 】「哥辖其余的子孙共有十座城,还有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27 】「以色列人又从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将巴珊的哥兰,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利未支派革顺的子孙,又给他们比施提拉和属城的郊野,共两座城。」
「比施提拉」:或许是「亚斯她录」(代上6:71) 。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27~33 】
革顺子孙:从河东之玛拿西、以萨迦、亚设和拿弗他利支派得城。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28 】「又从以萨迦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善和属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29 】「耶末和属城的郊野、隐干宁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耶末」:可能是「利篾」(19:21)。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30 】「又从亚设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米沙勒和属城的郊野、押顿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31 】「黑甲和属城的郊野、利合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书二十一32 】「又从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业中将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哈末多珥和属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属城的郊野,共三座城。」
「哈末多珥」:于19:35为「哈末」。
「加珥坦」:可能在以色列现在的北界。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33 】「革顺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还有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34 】「其余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孙,从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所得的,就是约念和属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34~40 】其余利未支派:从西布伦、流便和迦得支派得城。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35 】「丁拿和属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丁拿」:或许是临摩挪(代上6:77) 。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36 】「又从流便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比悉和属城的郊野、雅杂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37 】「基底莫和属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书二十一38 】「又从迦得支派的地业中,将基列的拉末,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玛哈念和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38 基列的拉末】基列的拉末原本是分给迦得支派的土地,申命记四43 把它指定为逃城,约书亚记的名单更将之列为利未人的城邑。由于经文的描述并不清楚,而叙利亚边境亦有好几个与之相符的遗址,这城的实际地点无法肯定。可能性最高的一个是在现代叙利亚和约旦边界之上,兰撒南面三哩的兰米思遗址(Tell Ramith ),在此出土的包括了铁器时代的文物。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一39 】「希实本和属城的郊野、雅谢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希实本原为亚摩利人的要邑(民二十一26) 。《民数记》三十二37 及本书十三17 都说此城属流便支派,但在这里已转属迦得支派。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二十一40 】「其余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所得的,共十二座城。」
【书二十一41 】「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业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并有属城的郊野。」
【书二十一42 】「这些城四围都有属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
【书二十一43 】「这样,耶和华将从前向他们列祖起誓所应许的全地,赐给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为业,住在其中。」
【书二十一43~45 】神遵守祂的诺言,按照创世记十七章8节 所应许的,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确实仍未完全征服迦南地,但神已经告诉他们,他们将要逐渐占据全地。参看申命记七章22节 的脚注。创世记十五章18 至20节那覆盖较大土地的应许将会在千禧年的时候应验。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这几节经文与一5 的应许相呼应。以色列人虽未能尽灭迦南人,但神已实践了祂的应许(创十七8) ,将迦南地交给他们管理。如果以色列人顺服神,听从祂,迦南人永不足为患,长保四境平安。但是《士师记》已开始记载百姓背离神的事;迦南地的人逐渐强大,反过来辖管他们。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神果然赐以色列人地业,显出祂的信实来。
――《串珠圣经注释》
成就应许的神之信实: 这段经文为13-21章所论及的分配迦南地的事件下了最终的结论。神信实地守约,必会成就所说的一切话。神不仅对亚伯拉罕(创12:1-2) 、以撒(创26:2-3) 、雅各(创28:13) 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们,也曾向摩西、约书亚及整个以色列百姓(出3:8) 应许要将迦南地赐给他们。虽然因以色列百姓的不顺服,此应许有时看似已被解除,然而,神为了自己的名(诗23:3) ,最终成就他应许的一切。自亚伯拉罕蒙召之时到以色列百姓定居迦南之时为止,其大略的历史背景如下图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44 】「耶和华照着向他们列祖起誓所应许的一切话,使他们四境平安,他们一切仇敌中,没有一人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耶和华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
耶和华……使……平安: 神曾应许要将平安赐给以色列(出33:14 ,申3:20 ,25:19)。虽然他们尚未完全驱逐迦南居民,但那些残余势力因陷入恐惧与战兢而不敢对抗以色列百姓。在圣经中“平安”有多种意思,如:极度疲惫后的休息(创28:11) 、结束战争(23:1,士3:30) 、进入应许之地迦南而安居乐业(出33:14) 等,然而,最终极的含义就是进入耶稣基督里的永恒天国。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一45 】「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
【思想问题(第21章 )】
1约书亚与众首领忙于分地及设立逃城的工作,以致忽略了什么事情?今日教会有否忙于发展圣工而忽略了传道人的需要?按昔日十二支派所得土地之广,他们可以将四十八座给利未人(41 );今日教会有否按会众的能力供养传道人呢?有否薄待传道人,妨碍他们专一服事神呢?
243-44节中那些字眼是不断重复的?这些字眼对你个人是否贴切、真实?
3「耶和华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44 )与13:13; 15:63; 16:10; 17:12-13等经文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若说以色列人并没有竭力支取耶和华所赐的一切福气,你同意么?参15:14; 17:17-18。
【书二十一41 利未人的城】「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业中所得的城…。」
爱的实际,是在于肯给。以色列的各支派,在他们自己的地业中,分出城邑和郊野来,给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居住。 远在四百多年以前,以色列将要离开世界的时候,给自己的儿子们,按着十二个支派祝福。论到利未说:“我要使他们分居在雅各家里,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创四九7) 等到他们承受地业的时候,果然照样成就了。 神叫利未人,分散在各支派中,不是要管辖他们,而是要服事,教导各支派,在敬拜神的事上帮助他们。神人摩西未死之先,为以色列人祝福,论利未支派的话:
“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训雅各, 将你的律法教训以色列。 他们要把香焚在你面前, 把全牲的燔祭献在你的坛上。”(申三三10)
古时注重宗族世代聚居,同邑共井;利未支派的人,散居全国各地,是不平常的事,既违反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必然带来相当程度的不便。但他们为了事奉神,服事各支派的人民,乐于接受。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最早的本土宣教士,放下了事业和前途,顺从神的安排。 以色列各支派的人民,因为敬畏神,也对事奉神的利未人相当尊敬。在利未家各族中,又让作祭司的亚伦子孙,首先拈阄,从四十八座城中,得十二座城。其余哥辖,革顺和米拉利族的人,所得的城邑,也是比较大而重要的城镇,不是派他们到穷乡僻壤,就加以忘记,任利未人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他们显然知道实行神的旨意,使在坛前事奉的人,得加倍的敬奉,不是对宗教人另眼看待,以为是些脱离生产的寄生虫。 所有的六座逃城,也都在利未人分得的地业中。当然这对于各支派误杀人的,可以得到公义安全的保障。利未人被看为明白法律的专业人士,可以在神面前作无私的判断。 利未人既然分散在各支派中间居住,就应该知道生活上有好榜样,敬虔端正的度日,好教导百姓尊重,而遵从他们所教导的。可惜,利未人似乎没有都作到。生活缺乏好的见证,就失去人民的敬意;而且首次大规模的内战,就是因不端的利未人引起,几乎把一个支派消灭(士一九至二一章 )。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书二十一43~45 神的应许一句也没有落空!过去是这样,今日和将来呢?】
神成全了祂对以色列人的全部应许,证明了祂的信实。有些应许的成全经过好多年的时间,不过神应许的一切“都应验了”。祂的诸应许要按祂自己所定的日期,而不是按我们所想的时间来成就,但我们知道祂的话是可靠的。我们越相信神会实现祂的应许,并且还要不断成就,我们就越容易盼望其他的应许成真。也许我们有时会不耐烦,希望神按照我们所定的方式,实时采取行动。其实我们应当忠心,做我们知道神要我们做的事,然后把前途交托给他。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一44 】
「耶和华…使他们四境平安…耶和华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四9) 一位著名的事奉主的工人告诉我们他母亲的故事︰ 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多忧多虑的基督徒,他常花数小时和她谈话,要想叫她看见烦恼是一个罪,但是一点没有用处。她曾饱经许多苦楚,特别是那些从未来临的。 一天早晨,他母亲下楼来吃早餐;满面笑容,和平常大不相同。他心中非常诧异,就问她什么事情叫她这样喜乐;她告诉他︰夜间她做了一个奇异的梦。 梦中她和一大群疲倦,背重担的人,同在一条大路上行走。他们背上都背着许多黑色的包裹;她看见许多形状可憎的恶魔把那些黑色的包裹撒在地上,让人们去拾起来背着。 她自己也象别人一样,背着那些无须背的重担,觉得非常苦重。过了一会,她抬起头来,看见一位人子,带着一个荣耀的慈颜,在人群中走来走去安慰人们。 最后那位人子走到她身边来了;她仔细一看,原来是她的主。她仰起头来告诉他她非常疲倦,他带着一个忧愁的笑容对她说︰ “亲爱的孩子,这些重担并不是我给你的;你用不着去背它们。它们是魔鬼给你的,魔鬼要把你的命压出来,你知道么?所以只要将它们丢下来,连你的手指也不去摸一摸,你就会觉得道路容易了,你也会觉得想生了翅膀一样”。 他用手一摸,看哪,平安和喜乐充满了她的全身;她把她的重担一掷,正想倒在他脚前感谢他,她突然醒了,发觉她一切的挂虑都消失了。从这一天起,直到她死的日子,她成了全家最喜乐的一个人。——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选
【书二十一45 「耶和华应许赐福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
这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在日落时温习的。我们看见许多失败与缺点罪过,都该一一承认。我们也看见自己的不信与叛逆,失去不少的福分,就是神要我们享用的。我们应该知道凡是缺欠的都是我们自己不好。在基督里,基业已经赐给我们,可惜我们没有承认,以致损失很大。
应许的迟延——迟延并非否认,果实必须成熟才可摘取。等神让它掉落在你手中,必更加甜美。
困难的阻碍——在神的旨意前,困难好似黑夜的门在黎明时卷起。你不要自己图谋,或者忧苦烦恼,神的作为使你的生命充满恩惠与福分。要专心等候祂,遵守祂的道,祂必使你升高,来承受地土。珍珠的门就在后面,你很安全,你的喜乐不会朽坏,也不被偷窃。南风吹拂在你生命的堤岸。任何艰困的环境好似粗劣的包装,里面却有父神爱的礼物。
无知与软弱——神有办法对付你的缺欠。你的悟性不足信心微弱,他必加以纠正,使你能接受祂要赐予的一切。神必信守祂的话,凡应许的无不实现,天上充满各样美物。
【第二十一章要点:利未的产业】
利未人在迦南地的产业,共计四十八座美好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它们不是汇集一处的,乃是散布于十二支派当中,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他们散居全地,好把示罗(会幕所在 )之影响力渗入民间,使他们不忘进会幕焚香和祈祷。随着时间的过去,利未人在地上增多起来,而他们对整个以色列族的影响力也随着增大。利未人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把神的律法教导百姓,使雅各家不忘记他的审判,使以色列不背弃他的律法,也提醒他们焚香及献祭。他们教导百姓分辨洁与不洁之物,遇有纠纷时为他们作判断,他们就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申三十三10) 。
散居之利未人就像防腐剂一样,为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信仰得以延续下去,他们一定要藏着神的道在蒙福之地持守信仰,没有了信心,也就失去了祝福,信心的粮食是神的道,因此,没有神的话,信心就要失去,这是不变的法则。
──巴斯德《约书亚记研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