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约书亚记 第1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产业,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所分给他们的,都记在下面,」

2「是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把产业拈阄分给九个半支派。」

3「原来,摩西在约旦河东已经把产业分给那两个半支派,只是在他们中间没有把产业分给利未人。」

4「因为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就是玛拿西和以法莲,所以没有把地分给利未人,但给他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他们的牲畜,安置他们的财物。」

5「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样行,把地分了。」

神指定负责「分地为业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亚伦的接班人「祭司以利亚撒」代表神的恩典,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代表神的权柄。「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主持分地为业,表明以色列人在迦南承受产业的过程,完全是根据神的恩典和权柄。同样,将来我们「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也完全是根据「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和万王之王())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权柄。
 「祭司以利亚撒」是亚伦的第三个儿子()),他见证了摩西任命约书亚接班的仪式()),并负责「凭乌陵的判断」向约书亚指示神的旨意,所以约书亚和以色列全会众「都要遵以利亚撒的命出入」())。他可能负责主持「拈阄」())。
神不但指定了「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也指定了协助分地的河西十个支派的族长()),但却没有对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分地过程作出任何安排。人自己要做的工作,只能靠人自己来筹划;而神所定意的工作,神自己会呼召、安排。
「阄」())原文是「抽签用的小鹅卵石」。对于世人来说,「拈阄」是无奈地把事情交给命运;而对于神的百姓来说,「拈阄」是主动地把事情交在「耶和华面前」()),接受神的权柄和管理。神吩咐百姓用「拈阄」())的方法来承受产业,表明神才是全地真正的主人;百姓能得着这地,并非因为自己的努力配得,而是根据神的应许和恩典;百姓只有遵行神的诫命,神才会「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扩张你的境界,将所应许赐你列祖的地全然给你」())。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样行」()),就是用「拈阄」的方法决定各支派的位置,但地域的大小却是根据支派的人口分配的())。以色列人用「拈阄」的方法,让神来决定各支派土地的位置,才能应验雅各和摩西的预言(创四十九、申三十三))。以色列人也用「掣签」的方法来安排祭司())、事奉())、诗班())和守门())利未人的班次。「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所以对于敬畏神的人,「掣签能止息争竞,也能解散强胜的人」())。
「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指约瑟代替犯罪的雅各长子流便承受长子双份产业的祝福()),多算了一个支派;但由于事奉神的利未支派散居在以色列中,没有分地为业,少算了一个支派,所以参与分地的支派总数仍然是十二个。
上图:以色列十二支派所分得的地业。

6「那时,犹大人来到吉甲见约书亚,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在加低斯·巴尼亚指着我与你对神人摩西所说的话,你都知道了。」

7「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加低斯·巴尼亚打发我窥探这地,那时我正四十岁;我按着心意回报他。」

8「然而,同我上去的众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

9「当日摩西起誓说:“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

10「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

11「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12「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了。或者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

十二探子窥探迦南的事,参见民十三1至十四24。「按着心意回报他」()),意思是实话实说,既不是因为惧怕人、也不是为了讨好人。「你脚所踏之地」()),指「希伯仑」()),是迦勒40年前作探子到过的地方。「这四十五年」()),包括旷野飘流的三十八年和征服迦南的七年。
在以色列人顺服神的管理、开始拈阄分地之前,迦勒率先要求分得四十五年前神所应许的希伯仑())。迦勒的要求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见证神的信实。因为希伯仑是最不容易攻取的地方,「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迦勒虽然已经八十五岁了,但他的信心和力量一样,「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虽然那地仍有巨人,但他深信「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必与他同在,把仇敌赶出去。

13「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将希伯仑给他为业。」

14「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直到今日,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15「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表明攻取希伯仑是征服迦南的最后一战())。
迦勒之所以能得着「未得之地」())作产业,是「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相信神「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所以虽然希伯仑有亚纳族的巨人,但仍然能被八十五岁的迦勒攻取。
圣灵在以色列众支派面前用迦勒作见证,拉开了分地的序幕,鼓励百姓也照样凭信心领取神分给他们的「未得之地」())。今天,圣灵也在我们面前用迦勒作见证,激励我们将神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凭信心支取基督里「一切的丰盛」())。
后来,迦勒自愿把希伯仑给了祭司()),成为六座逃城之一()),自己则住在乡村())。大卫曾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
从出埃及出来、二十岁以上被数点预备争战的人中,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因为专心跟从神,得以进入迦南())。而以色列人分配地业时,正是从迦勒开始()),到约书亚结束())。这两位专心跟从神的老弟兄首尾呼应,在承受应许的过程中成为信心和顺服的榜样。
上图:约书亚开始分地时,以色列人的已得之地和未得之地。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书亚记第十四章

C约但河西地业分配的前言

九个半支派还没有分到地业。这里将前一章的分配再作摘要,并讲到约但河以西之地的分配。

1.迦南地,是对约但河以西之地的称谓。493祭司以利亚撒头一次出现在约书亚记。他是亚伦的儿子和继承人,494也是利未人的领袖。495在约书亚的任命上,他曾参与,并有责任要用乌陵和土明来判断神的旨意,以引导约书亚吩咐,以利亚撒要和约书亚一起来分配地业。前面曾提过,嫩的儿子是指约书亚,尤其是他开始出现在摩西五经和约书亚记之内时。496因此,那一位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的约书亚,现在要准备把地业分给他们了。

2.在约书亚记,这里是头一次提到阄(希伯来文 go^ra{l )。虽然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使用的,经文从未仔细说明过,但是显然它并不是一种平常用来寻求神旨意的工具,而是在指定情况中才用到的。如,赎罪日那天的替罪山羊,是由拈阄来决定的。土地要用拈阄来分配,这命令重复了好几次。497虽然在原来的吩咐中,按支派的大小略有选择性,不过,阄是用来决定神的旨意,看各支派与宗族的地业为何。按约书亚记的经文记载,所有支派的地业都是用这个方法决定的,而利未人的哥辖族、革顺族和米拉利族也是透过这个方法得着城邑。498以利亚撒在约书亚和众支派领袖的陪同下,以拈阄来分配地业

基督徒在寻求神对他一生的旨意时,是否可以用拈阄的作法,是个问题。虽然拈阄似乎只是出于机率,但事实却未必。若在神的带领下进行,其决定便表达了神的旨意。对基督徒而言,明白神的旨意并不是出于机率,对以色列人亦然。这件事需要我们首先顺服神在祂话语中所赐下的命令,并且经常藉祷告亲近祂,也要考虑成熟的基督徒所提的建议(参:、15、28)。

4.利未人城邑的郊野,这个词在都出现过。499在第一处,这种郊野紧接着利未人的城邑,属于利未人所有。在民数记,则是指约但河东之地。这个词在约书亚记还出现过32次,全都在第二十一章。

493 的注释。
494
495 视以利亚撒为撒督家的祖先,撒督家是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祭司家族。
496
497
498 、10,、17、24、32、40、51,、20、40。亦参:、63、65。
499 migra{s& 。参 D. C. Hopkins, The Highlands of Canaan , SWBA Series 3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5), 236~237页,以及下文约书亚二十一章的讨论(347~348页)。
D犹大所得之地

这似乎是约但河西分出的头一份地业。其顺序最佳的解释,是根据以下的理由:

(1) 约书亚记一~十二章中,征服的顺序大致是由南到北。

(2) 与犹大和约瑟支派相关的记录,里面都有一些小故事,提到某些人要得某些地方,因为摩西曾经应许过,或作过决定。因此,正如约但河东的各族,这些地业可说多少已经藉摩西作过决定了。

(3) 犹大支派较受重视。从约书亚记十章便可看出,因为南方(=犹大)的征服中神曾插手干预,而别处则没有。这里亦记载了迦勒征服的佳美故事(他不像其余约瑟支派的人在发出怨言,而他也成功的征服了该地),犹大地的城邑为数众多(比任何支派或地区都多),而其边界和城市清单也最完整(比任何支派都多)。500

500 Ottosson; Hawk, 102~113页;Michell, 108页。
i. 迦勒的地业,第一部分

迦勒的事分了两处记载: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在。迦勒代表犹大支派承受地业的许多家族。第一部分的故事,配合分给犹大支派地业的第一部分记录,讲到该支派大致所分配到的地业。第二部分的故事,描写迦勒家中成员所得到特定的城邑,符合第二次所记分给犹大地业的情况,就是在该支派地区内所夺得的特定地方,那里特别提到地业中的一些城邑和乡镇的名字。迦勒代表所有以色列人,得到了地业,而前去将该地夺取。

6.迦勒所讲的话、所作的事,只记在这里和民数记十三~十四章。迦勒是奉差遣去窥探迦南地之后,回来鼓励百姓进去得地为业的两名探子之一。在民数记十四章之后,迦勒便隐藏不见,直到约书亚记十五章,他才又出现说话并行动。他耐心地等了四十年,直到神的应许实现,如今他终于可以得地为业了。

犹大人来见约书亚,正如利未人在来见他一样,那里也用了同样的动词。501这两次都是以这个字来描述一项正式的请求,要得他们的地业。吉甲是约书亚的总部,也是祭司事奉耶和华的中心。在民数记十三、十四章中,迦勒被称为犹大支派的代表,奉差去窥探迦南地;惟有他和约书亚带回好消息。在加低斯巴尼亚,就是探子作报告,而以色列人不愿进迦南,神的惩罚临到之地,神曾奖励迦勒和约书亚,应许他们可以进入迦南地,得着地业。基尼洗族只与迦勒同出现过,其他无资料可寻。迦勒的族人和基尼洗人,连同亚玛力人与基利提人,占据了希伯仑一带,和南方的山地,即迦勒地的南方。502

8.迦勒重提他的经历,这是约书亚已经知道的。他追忆其他的探子怎样带回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使百姓的心消化。这句话曾用来形容神的敌人,当他们听见神为以色列人所作的大事,他们的心就消化如水。503但是,迦勒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跟随耶和华”一词,曾用在迦勒和约书亚身上,与不肯跟随耶和华的以色列人形成对比。在别处,这个词是指单单事奉与以色列立约之神,而不追随其他的神明。504

9~12.迦勒提到摩西的应许,和神的信实,这四十五年一直保守他。505提到时间,就将过去的应许,和现在的应验连在一起了。约书亚既是摩西的接班人,便顺理成章地应当来实现这应许。迦勒提到自己的强壮和力量: (1) 他仍然与领受应许的时候一样没变; (2) 他的体力足以去征服应许给他的地业。事实上,当迦勒承认是神容许他存活(10节),意思就是,他对自己英勇的自信,是有神为保证的。

13~15.因此,再没有理由可以拒绝。约书亚既是耶和华的忠仆,就必须实现这个应许。亚衲族人代表最恐怖的敌人,民数记十三章中,以色列人就是因为这族人而不愿意进迦南地。亚衲族人的背景,参:的注释(亦?4),那里预告亚衲族人将被征服,并作了总结,算为征服南方联盟的一部分。迦勒的故事,是要详述十一章之战役的进行,这两则记录的关系,可以从皆用同一词作结语看出: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因此,这故事属于征服南方之役的一部分。

约书亚的回应,正符合他身为摩西接班人的角色,摩西所有的应许都已兑现。这里又重提以希伯仑为礼物的事,506暗示这一段经文有神学用意,要显明神对排除万难、委身于祂之人必定赐福,正如迦勒一样。至于说明希伯仑从前名为基列亚巴,是要将它的创始人亚巴与亚衲族人连在一起。507这种关系显明,希伯仑原来是亚衲族人所拥有的,这是迦勒在第12节的话之重点。因此,迦勒的话便实现了,而读者可以清楚看见,神忠心的仆人如何能打败强悍的对手。

基督徒也和以色列人一样,当视迦勒为信徒的楷模,倚靠神的应许而刚强行事(来十一章)。在民数记中,迦勒不与百姓同流合污,单单因着神的应许,便相信以色列人可以承受迦南地。虽然由于其他人的不信,这件事当时并没有成就,迦勒却没有丢弃神的子民。他仍然和他们在一起,用忍耐忠心等候应许的实现。这事在迦勒老年时终于实现了。虽然他年岁已高,亚衲族人又十分强盛,但他的信心却丝毫不动摇。他说话、行事时的信心,乃是可以移山的信心。这样,他终于得着了产业,证实了神的赐福。如果“基尼洗族”一词暗示迦勒的祖先原本不是以色列人(尽管后来他入了犹大族;参:,那么这段经文也成为一个例子,表明外族人亦能加入神子民的行列中,正如喇合与基遍人一样(参:

501 ngs% 。这个动词在也曾出现,是 waw - 连续式“故事”形式,它在那里描述以色列军队和约书亚如何来到艾城。
502 。参 A. F. Rainey, 'Early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Negeb', 88~104页。倘若基尼洗族与基尼人有关,他们的位置就应该是在亚拉得附近。参:
503 喇合的告白。
504 、23、29;
505 Butler, 174页注意到,在旷野飘流既是四十年,由这句话看来,征服的时期当为五年。
506 13~14节是土地恒久属他的允诺,正如对亚伯拉罕与大卫的允诺,圣经里面和古代近东的记录里,还有类似的允诺,参 Weinfeld, Promise , 261~262页。
507 希伯来文的基列亚巴,意思是“四之城”,这个名字可能意指它与附近三个聚居点有关,即亚乃、以实各、和幔利。参 B. Mazar, Archaeology , Israel Pocket Library (Jerusalem: Keter, 1974), 100页。另外一种看法,是 E. Lipin*ski 提出的,发表在 "Anaq-Kiryat'Arba' - He*ron et ses sanctuaires tribaux', 41~44、47~48页,他认为,亚衲是希伯仑的古名,而三位“亚衲之子”,则是三个族长。这样,基列亚巴就代表四个圣所的中央,其中三个应该与那三名“儿子”有关。第四个圣所可能与迦勒有关。还有第三种看法,认为“亚巴”一字或许源于巴勒斯坦的北边,或是一名何利神o之名(Boling and Wright, 358页),或是一个赫人的字。Y. L. Arbeitman, 'The Hittite is Thy Mother: An Anatolian Approach to Genesis 23 (Ex Indo-Europea Lux)' in Y. L. Arbeitman and A. R. Bomhard (eds.), Bono Homini Donum: Essays i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in Memory of J. Alexander Kerns , Amsterdam Studies in 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 Linguistic Science, Series IV: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1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s, 1981), 889~1018页,认为“亚巴”是出于赫文,因此“基列亚巴”的意思是“立约之友的地”,与希伯来文之希伯仑的字义类似。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产业,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所分给他们的,都记在下面,」

迦南地,是对约但河以西之地的称谓。493祭司以利亚撒头一次出现在约书亚记。他是亚伦的儿子和继承人,494也是利未人的领袖。495在约书亚的任命上,他曾参与,并有责任要用乌陵和土明来判断神的旨意,以引导约书亚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祭司以利亚撒……所分给他们的”。参看至29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说明分地的执行者和解释计算九支派半没有包括利未支派的原因。

――《串珠圣经注释》

分配约但河以西之地: 这是关于分配约但河以西之地的内容,论及了分配对象、分配方法与进行分配之人。①分配对象是9个支派,按着犹大、以法莲、玛拿西的剩余一半、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但支派的顺序进行了分配;②分配时采用了先拈阄将迦南地分给各支派,接着继续重新调整所出现的问题的方法;③进行分配的人是约书亚和大祭司以利以撒及各支派的族长。族长们计算自己支派的人数,帮助公正地分配,并且处理在分配过程中所产生之诸般问题。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分河西地导言。

――《串珠圣经注释》

】「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把产业拈阄分给九个半支派。」

在约书亚记,这里是头一次提到阄(希伯来文 go^ra{l )。虽然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使用的,经文从未仔细说明过,但是显然它并不是一种平常用来寻求神旨意的工具,而是在指定情况中才用到的。如,赎罪日那天的替罪山羊,是由拈阄来决定的。土地要用拈阄来分配,这命令重复了好几次。497虽然在原来的吩咐中,按支派的大小略有选择性,不过,阄是用来决定神的旨意,看各支派与宗族的地业为何。

──《丁道尔圣经注释》

照耶和华……所吩咐的……拈阄: 神吩咐当按着各支派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但首先要采用拈阄的方法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原来摩西在约旦河东,已经把产业分给那两个半支派,只是在他们中间没有把产业分给利未人,」

】「因为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就是玛拿西和以法莲,所以没有把地分给利未人。但给他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他们的牲畜,安置他们的财物。」

长子得双分产业的权利赐给了约瑟的两个儿子。参看的脚注。利未人分得一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参看、5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雅各因长子流便犯过罪,立了约瑟为长子。约瑟所得产业比其他支派多一分;此权利依规定应传给约瑟的长子玛拿西,但雅各在世时曾将约瑟的二子玛拿西和以法莲的地位提高,与其他十一子同列,等于过继孙儿为子,约瑟一系遂分为两个支派,利未支派曾分别出来专门侍奉神,不可以有产业,因此在迦南分配土地时,未给利未支派,只给了若干城邑和郊野,分土地的支派仍是十二。参注。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起源见。利未人没有分得地业一事,; ; 35:1-8;

――《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 雅各在临终前收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与玛拿西为自己的儿子,并非视他们为孙子。因此,约瑟的后裔得以享受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中占据两个支派的祝福。 利未人……但给他们: 利未支派虽未得地为业,但也分到了所居住的城邑与可放牧牲畜的草地。亦即,利未人得到了包括6个逃城的48个城邑与城四周的放牧草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样行,把地分了。」

本节用一句话扼要地总结至19:51的分配迦南地的内容。据本节来看,迦南地的分配似乎进行得既简单又容易。然而,实际上在其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波折。尤为冲击性的事件是给犹大、以法莲及玛拿西半支派分完产业之后,分配工作暂停了一段。之后就描述了整个以色列都聚集在示罗设立会幕的事件(18:1);并且,约书亚责备了那些在领受产业的问题上态度消极的支派(18:3)。分配迦南地的工作为何遭到中断的理由,请参照18:1-28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那时犹大人来到吉甲见约书亚,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在加低斯巴尼亚指着我与你对神人摩西所说的话,你都知道了。」

迦勒: 是被摩西秘密差遣的十二探子之一,因与约书亚一起主张攻打迦南几乎被百姓用石头打死。那时,神应许惟有约书亚与迦勒能进入迦南地。因此,约书亚当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些事的来龙去脉。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详情见:38。

――《串珠圣经注释》

迦勒与约书亚在加低斯巴尼亚作少数派报告,要求并获得希伯仑城作为他特殊的产业。迦勒虽然年届八十五,但仍然精壮, 协助赶出“ 亚衲族人” ,而且后来自愿把希伯仑给了利未人,自己住在郊野地带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迦勒得希伯仑附近的地方为业,但城和城郊则归利未人(21:13)。

――《串珠圣经注释》

迦勒要求分得希伯仑地: 在以色列为了分配迦南地而开始拈阄之前,迦勒要求分得40年前摩西所应许的希伯仑地。他之所以要求分得希伯仑地并不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乃是为了忠于从神仆人摩西所得的应许。迦勒虽然是85岁的老宿,却表明要惩罚居住在希伯仑险峻山地的亚衲族人,这番心志证实了上述事实(12节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加低斯巴尼亚打发我窥探这地,那时我正四十岁,我按着心意回报他。」

迦勒奉命侦探迦南地的事见《民数记》13章,那时他正四十岁。以色列人因不信神的话,在旷野流浪逾38年。迦勒进迦南时已78岁,现在分地时他有85岁(10节 )。从他的年纪可知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征战应有六、七年之久。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然而同我上去的众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

迦勒重提他的经历,这是约书亚已经知道的。他追忆其他的探子怎样带回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使百姓的心消化。这句话曾用来形容神的敌人,当他们听见神为以色列人所作的大事,他们的心就消化如水。503但是,迦勒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跟随耶和华」一词,曾用在迦勒和约书亚身上,与不肯跟随耶和华的以色列人形成对比。在别处,这个词是指单单事奉与以色列立约之神,而不追随其他的神明。

504──《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专心跟从: 迦勒并不是因陷入英雄主义或骄傲而自吹自擂,而只是表达了信实地顺服神旨意者的心志,4:16)。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当日摩西起誓说:‘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

】迦勒提到摩西的应许,和神的信实,这四十五年一直保守他。505提到时间,就将过去的应许,和现在的应验连在一起了。约书亚既是摩西的接班人,便顺理成章地应当来实现这应许。迦勒提到自己的强壮和力量: (1 ) 他仍然与领受应许的时候一样没变; (2 ) 他的体力足以去征服应许给他的地业。事实上,当迦勒承认是神容许他存活(10节 ),意思就是,他对自己英勇的自信,是有神为保证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

「这四十五年」:包括在旷野飘流及攻取迦南时间。

――《串珠圣经注释》

使我存活: 当回顾出埃及之后所经历的艰险旷野旅程与迦南征服战,迦勒从心灵深处道出了此番告白。在开始旷野之旅时超过20岁的人当中,他是踏上迦南地的两个生存者之一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了。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

“这山地”指迦南地南方的希伯仑,是他40年前作探子见过的地方。希伯仑旧名“基列亚巴”,又名“亚巴”,亚伯拉罕和撒拉都葬在此。迦勒虽届八五高龄,老将请缨,亲自去攻打防守坚固的希伯仑城。后来,此城划归犹大支派,成为利未人城邑,又成为六座逃城之一。迦勒自己住在属城的郊区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亚衲族」: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或者耶和华……与我同在: 迦勒丝毫不肯为自身的安逸而荒度余生,体现了直到最后也想为神所用的信仰。迦勒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坚韧刚强的信心,是因为他在40年旷野生活与7年征服战中深深地经历了神的主权性大能。迦勒痛彻心扉地认识到以色列的胜败首先取决于神是否同在,而不是取决于肉身的力量,或超人的战略战术,或良好的兵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将希伯仑给他为业。」

】因此,再没有理由可以拒绝。约书亚既是耶和华的忠仆,就必须实现这个应许。亚衲族人代表最恐怖的敌人,民数记十三章中,以色列人就是因为这族人而不愿意进迦南地。亚衲族人的背景,参:的注释,那里预告亚衲族人将被征服,并作了总结,算为征服南方联盟的一部分。迦勒的故事,是要详述十一章之战役的进行,这两则记录的关系,可以从皆用同一词作结语看出: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因此,这故事属于征服南方之役的一部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直到今日,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迦勒的信心如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他靠着以神为中心的信心,终于占领迦南而带来了和平。曾为埃及之奴的迦勒,如今却蒙了身为希伯仑城主的祝福,这是他全然信靠神所得来的礼物(14节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亚衲人是巨人的一族,在约书亚占领迦南以前住在那里。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4章 )】

1以法莲及玛拿西是约瑟的儿子,他们的后人竟与约瑟兄弟的子孙同得地业,这是什么缘故?。他们得到的祝福与约瑟有何关系?

2当别人都因环境恶劣或困难重重而失却信心时,如果有一个人仍坚定不移,专心仰望神,你认为这人如何?你从迦勒这心的表现(7-8 )学到什么功课?

3从神应许赐迦勒地业那一天起,至今迦勒已翘首等待了四十五年,现在他要求得亚衲族人所住的希伯仑,可见他的信心有何特质?11节下迦勒的话对你有何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遵行神的旨意,差不多就行了。行吗?】

以色列人完全依照神在多年以前吩咐摩西的话,给各支派分配迦南的土地。约书亚没有做丝毫的更改,他毫厘不差地遵照神的命令去行。我们常常以为做到差不多就不错了,还把这种看法带到属灵的生活里。例如,我们愿照着圣经的教诲去做,但遇上严格的律例时,则不愿完全遵守。实际上,神喜欢彻底贯彻祂命令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迦勒等了四十五年,仍然没有气馁,可是我才等了多久……】

迦勒从起初就对神忠心。他是摩西最初打发去窥探迦南地的十二个探子之一,他看到那里的大城和巨人,但相信神必帮助以色列人攻占那地。因为他的信心,神应许他得一块土地作他的产业。这一段经文记载,四十五年以后,约书亚把这地分给了迦勒。迦勒的信心没有动摇,他所承受的地上虽仍有巨人,他却深信耶和华必助他得胜。我们应当像迦勒一样对神忠心,不仅在起步时与祂同行,乃要整个一生始终如一;我们切不可躺在过去的成就或名誉上。

──《灵修版圣经注释》

坚定的信心】

迦勒真是老当益壮,四十年如一日。他对神的应许,充满信心,更相信那是不会落空的。神的应许在成就前,他继续仰望,这是他生命的原动力,满有生存的意志。今日你靠甚么活着?是你所拥有的,抑或是神的应许,神的话呢?神的应许和话语是永不落空的;从迦勒对神话语的信靠,实在生发无穷的力量,这是他的生存意志的基础。穆勒从德国移民到英国,他养活了很多孤儿。他开办孤儿院的工作,从不募捐,他只向神祈求,仰望神的供应。他实在是个有信心的人,有一节圣经,是他的座右铭,那就是「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这节经文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在不同的译本中,「抚养」可解作「支持」;就算我们的担子有多么重大!神必抚养、支持我们。穆勒就靠这节圣经过他的一生。今天,我们应有神的话语才能坚定我们的信心,并且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迦勒就是那样坚信神的应许,数十年没有改变,生命充满力量。

迦勒除了信靠神的应许外,更专心跟随神。我教会所在附近有一个核桃溪Walnut Cree祂,大约从旧金山去需时两小时的车程,那里有一个有名的划则师,经营一所则师楼,有关他的见证也曾在「中信」出版的刊物仲介绍,他名字是Gerry Loving,他十二年前学习将自己的事业交托给神,无论做甚么事情都要诚实,凡事借着祷告交托给神、求问神,并遵行甚一奉献,包括他任何的收益。还有就是领人归主。这个弟兄所写的见证题目是:「退出骑墙派」。一个专心跟从神的人是不会做「骑墙派」或「一脚踏两船」;又要爱神,而又要爱世界的。专心跟随神的人必定将他的工作交托给神,凡事诚实,不断祷告仰望神。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抓紧神的应许,专心跟从祂】

在约书亚记中的配角迦勒,非常坚信神的话,神曾藉摩西对他应许的话:「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神。」他一生就记着并找紧神的应许,并且成为他数十年生活的能力。环顾历史中的属灵伟人,都是以神的话为他们的人生基础;就如大家熟悉的英国宣教士李文斯顿,他不但是神的仆人,更被誉为伟大的探险家。他一生以为他的铭言:「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他将「我们」改成为「我」,这是刻在他的记念坟墓碑石上。他只身勇敢冒险进入黑暗的非洲大陆,全凭神的话成为他的人生原动力,支持他几十年的事奉。在他离开世界时,他是正在跪在地上祷告。今天我们应以神的话成为我们人生的根基和原动力,并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引。每天领受神的话,恒心地不断追求,透过不同的聚会吸收了解神的话;并且教会在信徒以圣经为基础的建立下,向下扎根,往上结果。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一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有一件令人苦恼的事,就是我们好些人都能证实神拯救的能力,但却怀疑神保守的能力。我们有没有体会到那位施恩给我们的神,也就是那位保守我们在祂恩典中的神?让我们看一看迦勒:当摩西打发他前往窥探迦南美地,那时他是强壮的,现在,当他说这句话时,他仍然是那样的强壮。并且,神保守的能力,不仅足够应付每日生命里那些普通的要求,就是在特别吃紧的争战时期,也照样足够我们使用的!迦勒曾历尽许多风打雨击的艰难岁月,他在四十岁那时的力量如何,现在八十五岁了,他的力量还是如何。毫无差异或衰退。只有一个因素可以解释迦勒的力量来源,那就是他经历了神保守的大能,而这大能今天也必保守我们。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人在年老时容易灰心。他们说:我的智力衰退,体力也减少,工作的能力更是不济了。但是外体虽然损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主加力量——凡等候主的必重新得力,无论出去事奉争战,或进来相交与休息,还有勇气,祂必加添内里的力量。祂使你口因美物而饱足,如鹰返老还童。年月的侵蚀只是由祂够用的恩典的注入而充足。我们不会随着年事的增长而失去力量与结果的功效。最后的禾稼在镰刀下落地,是丰收的时候,经天使的触摸,嘱咐你回家。人生蒙福的秘诀在于专心跟从主。

主恩够用——迦勒并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取希伯仑。他只谦卑地说:「或者耶和华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他并不是有片刻丝毫的怀疑。他只知道八十年专心跟从神,神决不在紧要关头放弃他。他心灵的谦卑,自感配不上神的恩典。最强的人往往看自己好似虫一样,软弱不堪。我们只抓住神的应许:「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我的能力在软弱人的身上显得完全。

──迈尔《珍贵的片刻》

老而不衰】

「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

人到临老万事休。一般人到了年高发白,常是壮志消磨,感觉日暮涂穷,而倒行逆施。但犹大支派,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却是到了老年,不想退休享福,颐养天年,偏找艰险的事去作。虽老不衰,何等的雄心壮志!这出埃及硕果仅存的元老,去见当年的同志,现在以色列的统帅约书亚说:

“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

在四十五年前,约书亚和迦勒都还是四十壮年,他们与其余的十名探子,同去窥探迦南地。他们回来报告,一致同意迦南是个好地方,但大多数人认为去不得,因为有高大可怕的伟人住在那里,会把我们给吃掉,撇下孤儿寡妇无依无靠,就消灭了。只有约书亚与迦勒,相信神的大能,可以胜过任何甚么伟人而有余。
现在,以色列人六十万的壮丁都不在了,只剩下约书亚和迦勒还健在。但亚衲族的伟人也还在那里。他们当年曾吓倒以色列四十来岁的壮年人,何况八十五岁的老人家?
实际上迦勒也清楚知道,亚衲族人并不会怕老人,但他知道神仍然在那里;不靠自己,只靠神的大能,不看山高,敌人高,不论城如何宽大坚固,“或者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
这不是老人家坐下来谈当年勇的故事。信心必然有具体的表现:思想,言语,行动,凝合在一起,改变了历史。伟人亚衲族中最伟大的人名叫亚巴,他的城因而叫“基列亚巴”;那城改名为“希伯仑”,意思是“立约之地”:胆怯懒惰的人,看那是不可攻,不能克的城,会被那里的居民抓去吃掉;但有信心的人看法不同,倚赖信实的神,祂与先祖立约,老迦勒作了许多年轻人不肯作,不敢作,不能作的事,攻克了基列亚巴城,取消了亚巴的名,改名为“立约之地”。从前信心之父亚伯拉罕曾住在那里,现在成了迦勒的产业;因为他信靠那同一位神,有亚伯拉罕的信心。
神永远不老。祂仍然与专心信靠,老而不衰的迦勒同在。

── 于中旻《圣经研究》

「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直到今日,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我们足能得胜!」这是每一个全心信靠神的人必有的宣告。因他信神一切的应许,无一不可靠。因他信神直到如今是常与祂的子民同在,毫无疑议可以胜过每一个仇敌。你是否如此相信呢?许多人虽然相信了,但他们的信心却是摇摆不定的!他们虽然发出赞美神的歌声,那些话也是对的,但在他们的音调中,却是满布黯淡,踌躇和不决!迦勒却不是这样。他的歌声是多么坚定而响亮!请听他那勇敢昂扬的声调:

「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罢!

我们足能得胜」!

迦勒对他的神,是没有一点怀疑的。请特别注意上文第一句的得胜歌声:「我们立刻上去!」真实的信心,绝不迟慢耽延。凡承认神的话语是信实可靠者,他不但竭力遵行神的命令,并且也必立刻上去。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