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约书亚将以色列的众支派聚集在示剑,召了以色列的长老、族长、审判官,并官长来,他们就站在神面前。」二十三章是约书亚在临别之前给以色列领袖的赠言,二十四章是约书亚在临别之前带领全体百姓重新与神立约(
25节 )),目的都是为了让神的百姓能灵里清醒地迎接他去世之后的属灵争战。
「示剑」(
1节 ))位于迦南地的中部,是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的交叉口。亚伯拉罕进入迦南地之后,首先在示剑为神筑坛,神在这里第一次与亚伯拉罕立约(
创十二6-7 ));雅各全家从亚兰回到迦南,首先在示剑为神筑坛、清除偶像(
创三十三18-20 、
三十五4 ));而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也首先在示剑筑坛,并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上宣告祝福和咒诅,立志顺服圣约(
八30-35 ))。因此,约书亚将百姓召集到示剑,正是为了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从头数算神的恩典(
2节 )),激励百姓坚定与神所立的约。
「站在神面前」(
1节 )),指站在约柜面前。约柜已经被从示罗运到这里,见证百姓与神立约。
上图:示剑位于迦南地的中央、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是迦南地南北道路和东西道路的十字路口。
2 「约书亚对众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
3 「我将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领他走遍迦南全地,又使他的子孙众多,把以撒赐给他;」
4 「又把雅各和以扫赐给以撒,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后来雅各和他的子孙下到埃及去了。」人都是健忘的,很容易被环境遮住心眼,以致对神的旨意模糊不清,迷失在恩典之中。神不会让祂所选召的百姓在心思上迷糊,因此,在重新立约之前,神首先总结救赎的历史(
2-13节 )),借着回顾祂在选民身上的所作,显明祂救赎的计划。
从神的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有四个阶段:选召列祖(
2-4节 ))、出埃及(
5-7节 ))、河东得胜(
8-10节 ))、进迦南(
11-13节 ))。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神不住地宣告:「我……带」(
3节 )),「(我))赐给」(
4节 )),「我差遣」(
5节 )),「我领」(
6 、
8节 )),「我不肯听」(
10节 )),「我……救」(
10节 )),「我……交」(
11节 )),「我打发」(
12节 )),「我赐给」(
13节 ))。神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历史的主角乃是神自己;成就这一切的,不是列祖的功德,不是摩西和约书亚的领导,也不是百姓的努力,而是神的计划和大能。凡是神定意要成就的事,人跟得上也好,跟不上也好,神自己必负责成就。人若明白神是「独行奇事的耶和华」(
诗七十二18 )),就应当专一跟从祂,拣选神必然成就的蒙福之路。
「大河」(
2节 ))指幼发拉底河,「大河那边」(
2节 ))指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亚伯拉罕的老家是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吾珥(
创十一31 )),他的父亲他拉和兄弟拿鹤后来定居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哈兰(
创十一31 ))。吾珥和哈兰都是敬拜月神的中心,亚伯拉罕的家族和现在被神灭绝的迦南人一样,都是拜偶像的。
神借着第一段选召列祖的历史,启示祂的百姓:
上图:亚伯拉罕从吾珥到迦南的路线,全程约1900公里。「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书二十四2),神呼召亚伯拉罕离开了幼发拉底河那边的老家吾珥。他们可能是沿着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商业大道前往迦南,沿途经过巴比伦、利马、哈兰和大马士革等城市,从吾珥到哈兰大约1100公里,从哈兰到迦南地大约800公里。亚伯拉罕信靠神,凭信心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路程,所以圣经说:「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十五6)。
5 「我差遣摩西、亚伦,并照我在埃及中所行的降灾与埃及,然后把你们领出来。」
6 「我领你们列祖出埃及,他们就到了红海;埃及人带领车辆马兵追赶你们列祖到红海。」
7 「你们列祖哀求耶和华,祂就使你们和埃及人中间黑暗了,又使海水淹没埃及人。我在埃及所行的事,你们亲眼见过。你们在旷野也住了许多年日。」「你们」(5节 ))指在场的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他们中间许多人已经出生,只是还不到二十岁,所以都经历过十灾和过红海的神迹(5-7节 ))。 神借着第二段出埃及的历史,启示祂的百姓:
8 「我领你们到约旦河东亚摩利人所住之地。他们与你们争战,我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你们便得了他们的地为业;我也在你们面前将他们灭绝。」
9 「那时,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打发人召了比珥的儿子巴兰来咒诅你们。」
10 「我不肯听巴兰的话,所以他倒为你们连连祝福。这样,我便救你们脱离巴勒的手。」神借着第三段河东得胜的历史,启示祂的百姓:
11 「你们过了约旦河,到了耶利哥;耶利哥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迦南人、赫人、革迦撒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与你们争战;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
12 「我打发黄蜂飞在你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
13 「我赐给你们地土,非你们所修治的;我赐给你们城邑,非你们所建造的;你们就住在其中,又得吃非你们所栽种的葡萄园、橄榄园的果子。”」「黄蜂 Zirah」(
12节 ))原文与「埃及 Mizraim」发音相近,可能是双关语,指劫掠迦南地的埃及军队。埃及法老的王座名正是以代表上埃及的树和下埃及的蜜蜂作头衔。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位的法老是第十八王朝的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主前1479–1425在位 )),他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战争,包括著名的米吉多战役(Battle of Megiddo)),恢复了对叙利亚和迦南地的统治。图特摩斯三世死后,阿蒙霍特普二世继位(Amenhotep II、
主前1427-1401年在位 )),于主前1418年最后一次经过迦南地进军叙利亚,此后埃及不再进攻迦南。主前1407年,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了迦南。
神借着第四段进迦南的历史,启示祂的百姓:
上图: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主前1479-1425年)的纹章,从上到下分别是:1、荷鲁斯名(Horus Name):以代表王权保护神荷鲁斯的隼鹰作头衔,名字写在后面的塞拉赫纹章(Serekh)中。2、王座名(Throne Name or Prenomen):以代表上埃及的树和下埃及的蜜蜂作头衔,名字写在后面的象形茧纹章(Cartouche)中。3、个人名(Personal Name or Nomen):以「拉之子(Sa-Rê)」作为头衔,象形文字是一只鸭子(与儿子同音)和太阳(象征太阳神拉),法老出生时的名字写在后面的象形茧纹章(Cartouche)中。
14 「『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祂,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华。」
15 「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今天,许多人不愿意信主,是因为不想被神约束。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离开神的结果不是得自由,而是「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来二15 )),「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罗六19 ))。人不是事奉神,就是事奉偶像,并没有第三条道路,只能在事奉神和事奉偶像之间做一个选择(15节 )):「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六16 ))。 人堕落以后的天性,就是「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罗一25 ))。「列祖在大河那边」(14节 ))所事奉的,是代表祖先传统的偶像;「在埃及所事奉的」(14节 ))的,是代表先进文明的偶像;「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15节 )),是代表现实利益的偶像。无论哪种偶像,只要有一个不除掉,都会使人与「圣洁的神、忌邪的神」(19节 ))隔绝,失去事奉神的资格,结果是与偶像一起灭亡。 神把自己的百姓「从埃及地的为奴之家领出来」(17节 )),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再事奉偶像,而是单单事奉神(出四23 、出二十3 ))。但神并不强迫人,祂将「生死、祸福」都陈明在百姓面前,然后让百姓用自由意志去「拣选生命」(申三十19 ))。 在埃及为奴的人,并没有「选择所要事奉的」(15节 ))神的自由;只有被神领出埃及的百姓,才有自由和权力来「选择所要事奉的」神。同样,今天自由意志还在罪的捆绑之中的人,并没有选择事奉神的能力;只有那些自由意志已经得着圣灵释放的人,才有自由和能力来选择事奉神。 约书亚知道百姓中间还藏着许多偶像(23节 )),因此,他在劝勉之后(14节 )),就挑战百姓「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15节 )),并宣告「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15节 ))。
16 「百姓回答说:『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
17 「因耶和华——我们的神曾将我们和我们列祖从埃及地的为奴之家领出来,在我们眼前行了那些大神迹,在我们所行的道上,所经过的诸国,都保护了我们。」
18 「耶和华又把住此地的亚摩利人都从我们面前赶出去。所以,我们必事奉耶和华,因为祂是我们的神。』」这一代百姓亲身经历了神的救赎、保护和得胜(17-18节 )),知道神是自己唯一能倚靠的神(18节 )),所以「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16节 ))。但由于他们与迦南人妥协(士二2-3 )),导致后代很快就「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士二12 ))。 今天,有些基督徒的儿女也是从小上主日学,长大以后却远离教会、远离了父母的神。我们应当反省自己,是否重蹈了以色列人的覆辙:1、有没有在真理原则上与罪妥协;2、有没有帮助儿女与神建立个人的关系,让他们能亲身经历神,承认父母的神也是他们自己的神。
19 「约书亚对百姓说:『你们不能事奉耶和华;因为祂是圣洁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
20 「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耶和华在降福之后,必转而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
21 「百姓回答约书亚说:『不然,我们定要事奉耶和华。』」许多信徒以为可以一面事奉神,一面继续追求名利、地位、事业和成功的偶像。但约书亚清楚地宣告:选择事奉神是要付代价的,因为神的性情是「圣洁的、忌邪的」(19节 )),祂只接受人「专心归向」(23节 ))祂。一个已经蒙神恩典的人,如果心里还藏着各种偶像,不但「不能事奉耶和华」(19节 ))的,而且神「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19节 )),祂「在降福之后,必转而降祸与你们」(20节 ))。 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事奉偶像就是离弃神,「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雅四4-5 ))?
22 「约书亚对百姓说:『你们选定耶和华,要事奉祂,你们自己作见证吧!』他们说:『我们愿意作见证。』」
23 「约书亚说:『你们现在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专心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24 「百姓回答约书亚说:『我们必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听从祂的话。』」当雅各在示剑要求全家「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创三十五2 ))的时候,他们立刻「把外邦人的神像和他们的耳朵上的环子交给雅各,雅各都藏在示剑那里的橡树底下」(创三十五4 ))。 而当约书亚在示剑要求百姓「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23节 ))的时候,百姓却只是用「我们必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24节 ))来回应「你们现在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23节 ))。这可能暗示有些人没有彻底清除偶像,结果留下了破口,导致后代「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士二12 ))。
25 「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在示剑为他们立定律例典章。」
26 「约书亚将这些话都写在神的律法书上,又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
27 「约书亚对百姓说:『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见证;因为是听见了耶和华所吩咐我们的一切话,倘或你们背弃你们的神,这石头就可以向你们作见证(倘或……见证:或译所以要向你们作见证,免得你们背弃耶和华——你们的神)。』」
28 「于是约书亚打发百姓各归自己的地业去了。」「耶和华的圣所」(
26节 )),指神特别指定的一个地方。
这是以色列人进迦南后第七次立起石头作见证(
四20 、
七26 、
八29 、
八32 、
十27 、
二十二27 )),为要提醒后人。今天,当我们软弱、跌倒或失败的时候,圣经中的历史和这些石头也会起来向我们作见证,「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林前十11 ))。
上图:示剑的巨石,被认为可能就是约书亚在示剑与百姓立约所立的大石头(书二十四26-27)。
29 「这些事以后,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
30 「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地业的境内,就是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在迦实山的北边。」
31 「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华。」
32 「以色列人从埃及所带来约瑟的骸骨,葬埋在示剑,就是在雅各从前用一百块银子向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子孙所买的那块地里;这就作了约瑟子孙的产业。」
33 「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也死了,就把他葬在他儿子非尼哈所得以法莲山地的小山上。」约书亚活了「一百一十岁」(29节 )),如果他是80岁进迦南,就治理了百姓30年,去世时是主前1377年。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认为约书亚治理了百姓25年(《犹太古史记》卷5第2章117节 )),这样约书亚可能是85岁进迦南,去世时是主前1382年。犹太教传统认为约书亚治理了百姓28年(《米大示 Midrash》Seder Olam Rabbah 第12章 )),这样约书亚可能是82岁进迦南,去世时是主前1379年。 「耶和华的仆人」(29节 ))死了,乃是回天家向神交帐。虽然以色列人将面临许多软弱、跌倒和失败,但「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华」(31节 ))。因此,约书亚可以坦然地在神面前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四7 ))。至于神的百姓以后的道路,可以放心地交在神的手中;因为神埋葬祂的仆人,但会继续祂的工作。 约书亚活了「一百一十岁」,约瑟也是活了「一百一十岁」(创五十26 ))。圣灵把约书亚的死和约瑟照着他的愿望「葬埋在示剑」(32节 、创五十25 ))联系到一起,表明从创世记到约书亚记,是神救赎计划中一个阶段的结束。约瑟对神应许的信心等候,终于得着了成全。 神把特别的权威赐给摩西和约书亚(三7 、四14 )),让他们执行出埃及、进迦南的特殊任务。现在这两项任务都已经完成了,神就不再指定约书亚的接班人,而是安排非尼哈接替他父亲以利亚撒做大祭司,维持人与神之间的交通。在接下来的士师时代,神将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带领祂的百姓,让他们在形式上的各自为政中,学习尊神为王(撒上八7 )),「听从祂的话」(24节 )),长久地活在应许之地。在整个士师时代,神并没有让百姓跟随一个中央集权的领袖,而是让每个支派都尊神为王:当某个支派走偏的时候,神将兴起仇敌来管教悖逆的百姓;当某个支派回转的时候,神也将兴起士师来拯救悔改的百姓。这也是神今天带领我们的方式。
约书亚的回顾(二十四1) 约书亚记的结尾提及众支派在示剑的集会。这是我们想不到的,因为吉甲与示罗一向是约书亚召集民众的地方(八30) 。当时的示剑必定是适合作宗教性集会的地方,因为二十四章一节 说:‘他们就站在神面前’,不是说他们应约书亚之邀请。在这里约书亚很明显的以神的名誉说话(2节 )。这篇严肃讲辞中的要点,是在回顾以色列古代及近代的历史,从亚伯拉罕在伯拉大河那边被带领开始,走遍迦南全地,又谈及他的许多子子孙孙。很快便提及以撒、雅各及以扫。以扫在死海东的西珥山地定居,但是雅各家族则离开迦南流浪到埃及去。故事追述有关迫害、降灾,在红海获救以及长期在旷野流浪的事。这可以说是圣经中的一段家族历史回顾。有些叙述较短,有些比较长。与约书亚记二十四章最有关的两处记载是在申命记。第一处我们前面已提及,在约书亚记四章。孩子问及为甚么要有这些律例典章,就可以这样作答:‘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下到埃及寄居,他人口稀少,在那里却成了又大、又强、人数很多的国民。埃及人恶待我们,苦害我们,将苦工加在我们身上……。’(申二十六5)
诗一三五及一三六篇是回顾以往,用歌唱方式称颂耶和华的好例证;诗一○五与一○六篇说明这些历史性诗歌有多么的详尽。总之,约书亚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教导不在于称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技巧,他如何去适应他用来与他的听众分享的传统,以达成现在的某种目标。约书亚的回顾,特别是最近的事,从一些题目类似但观点不同的方面看,是非常有趣的。它与约书亚记的前部极不一样。希实本与巴珊二王西宏与噩,跟以色列人争战在约但河东,他们的命运第八节提及了。接下的两节是巴兰的故事。然而,‘你们过了约但河到了耶利哥,耶利哥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迦南人、赫人、革迦撒人……都与你们争战,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与约书亚记二与六章的说法回然不同。在那两章中的指引刺探行动是在过约但河之先,耶利哥正为自己的命运抖缩在紧闭的铁柙后面。读者所得的印象是以色列人不知道所发生的事。‘这是出于自卫!我凑巧在场。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我们都熟悉这种愕然不知所措的表情。神藉着‘人格化’的黄蜂去引起恐慌的记载,在其他部分也提及(出二十三28 ,申七20) 。这令我们想起以赛亚书提及成群昆虫代表敌意的游牧民族的情景: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 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 栽种美好的葡萄园,却不得喝所出的酒。(摩五11)
这种命运明显已落在那地的居民身上,而以色列人是受益者。对于那些多受托的,对他的期望也多。今天就选择所要事奉的(二十四14) (一 )圣经很少用长篇文字记载由人自行拣选的事。自行拣选是一种权利。一般的说,这权利是操在神手里。申命记不断地提及他拣选一个‘地方’──圣所。他拣选大卫和他的家,从亚伦家拣选祭司行列。从整体上说,他当然也拣选了圣经人物:‘……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且爱耶和华你的神,听从他的话,专靠他,因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长久也在乎他;这样你就可以在耶和华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所赐的地上居住。’(申三十19)
(二 )约书亚在安顿工作完毕时,向以色列人所提出的就更重要了:拣选所事奉的神!约书亚记二十四章的经文为人所共知,因此对所提出的并不感惊奇。再者,我们生活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里,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宗教、自己的家宅、自己的学校和自己所喜爱的电视机。我们不会真正意识到‘选择所事奉的神’是给以色列人的一种特权。‘这样或那样’,可任取其一,但不是等待着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情况很清楚地展示在眼前,可能选择亚伯拉罕未曾蒙召之前所认识的美索不达米亚神明,或是他们现住地的亚摩利人(迦南人 )所崇拜的神。在另一方面,则是耶和华,他是与其他神明完全没有关连的神,他选召亚伯拉罕离开美索不达米亚,带领以色列‘他的子民’离开埃及。以色列人可作选择,但约书亚已经选定了(15节 )。民众回答说他们已经蒙神大恩,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带领他们脱离埃及,用很特别的方式来保守他们安全,使他们有地方安住下来,耶和华比任何他们住过的国土上的神明都更值得他们事奉。‘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我们必事奉耶和华,因为他是我们的神’(16-18节 )。这是一个十分专一的选择,约书亚坦白的警告他们选择时的危险性。拣选耶和华意味着事奉一位不容许有别的神明在他面前出现的神(十诫的第一诫 )。当百姓坚决表示忠心时,约书亚要他们对自己的决定作两个不同的见证:(一 )他们要对自己作见证;(二 )在圣所里竖立一块大石头,默然静听他们庄严的声明。我们都知道自己比别人更能提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明。我们珍惜我们曾经参加过崇拜的地方和圣所所留下的一切记忆。我们参加婚礼或洗礼时,我们被对面立着的石块的记忆所挑战;石块听见我们的认信、奉献儿女、应许毕生忠诚的严肃宣誓。好像石头也能说话一般。圣洁与妒忌的神(二十四14) (续 ) (一 )约书亚为了劝勉百姓委身于耶和华,以耶和华的性格警告他们(19节 )。我们或以为‘圣洁’不是大问题。但是在旧约圣经里,这种质量比起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或虔敬行为,更为重要。基督教的神观是定型的──有时甚至是平淡乏味的──认为有关神的事都已经说了,惟有把思想集中在耶稣身上以及其他一切有关神的教训上就够了。这种吸引人的说法忽视了一件事实,即是耶稣有关神的教训并不全备,许多他所相信的是从旧约圣经演绎得来的,他与他的门徒都是自旧约圣经取得丰富的源泉。约书亚是想警告过分激进的以色列人,指出神可以是一种危险的力量,轻慢不得。约书亚心中的这种圣洁在约柜从非利士之地搬回以色列的伯示麦的故事末了再次提及。那城里的人因擅观约柜致死。因我为你的缘故受了辱、满面羞愧。 我的弟兄看我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为外邦人。 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并且辱你人的辱,都落在我身上。(诗六十九7)
从上面的一段经文看,其中的区别并不大。(三 )神的‘圣洁’道出了他的与别不同,他的‘妒忌’(或他的‘热心’ )则说明他的专一。一个有此特征的是不准许有敌意的对立面。摆在我们面前的英译文不是那么的有帮助。希伯来文的句子译成‘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19节 )显得不寻常也有点难于理解,但是译作‘他不会忍受你们的背叛’的意思较为接近。神不能容许这种‘罪’阻挡他去达成目的。经文接下去说:‘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耶和华在降福之后,必转而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二十四20) 。这一点也帮助来解释十诫之中为甚么不许有偶像及跪拜偶像。当我们读‘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与我们交往的不是渺小怀恶意的神,而是一位以爱回应恨的神。这种‘完全与别不同’的热心或热情不容忍全然的反抗。它很容易被当作为偏袒的、盲目的、过了时的,而被嘲笑和责难──就像妒忌心重的情人成为取笑的目标一样。但是维护真理及高标准的妒忌有它一定的地位。在完全的事奉中保留着地位──假定仍然保持正确的目标。而难处也在这里!但是要记得耶稣在逾越节进入耶路撒冷;--《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 C示剑的立约大典(二十四1~27) 将摩西五经分成四大文学文献或来源的来源鉴别,近年来经过了重大的变革。它的一些基本假设受到了挑战。或许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何有人视约书亚记二十四1~27 有各种来源。十九世纪的学者认为,E(Elohist)来源是二十四章的起源,但是,过去这几十年却出现了好几种看法。有人视约书亚记二十四章为主前九~八世纪的北国文献(Sperling),另有人认为是第七世纪的申命记式文献(Perlitt),还有人将它列为主前第六世纪被掳之雅巍信徒的作品(Van Seters)。673 导论中曾经提到(第56页),约书亚记二十四25 把这一章定为立约典礼。学者们曾在圣经的约和古代近东的立约条款中,发现类似的形式,尤其是主前1200年之前,赫人所保存的记录。赫人藩属条约和圣经的摩西五经及约书亚的约中,可以找到以下几项内容:开场白、历史序、一系列条款、置于神庙中、读给会众听、列出神圣的见证、不顺服的咒诅与顺服的祝福。基钦(Kitchen)认为约书亚记二十四章的结构与赫人的立约文献相仿,他的分析颇适合作为经文的大纲。674 他发现这是“非常浓缩的记录”,675 有开场白(2b)、历史序(2c~13节)、一系列条款(14~24节)、经文的放置(26节),和见证人(26~27节)。咒诅和祝福则隐含在20节中。673 L. Perlitt, Bundestheologie im Alten Testament (Neukirchen-Vluyn: Neukirchener, 1969); S. D. Sperling, 'Joshua 24 Re-examined', Hebrew Union College Annual , 58, 1987, 119~136页;J. Van Seters, 'Joshua 24 and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in W. B. Barrick and J. R. Spencer (eds.), In the Shelter of Elyon. Essays on Ancient Palestinian Life and Literature in Honor of G. W. Ahlstro/m , JSOT Supplemnt 31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4), 139~158页。
674 K. A. Kitchen, 'The Patriarchal Age. Myth or History?', 52~56页。
675 前书,56页注。
i. 会众再次聚集于示剑(二十四1) 约书亚所召聚的领袖,,,和二十三2 相仿,成为这两章的连系。第二十三章的演说,并不是约书亚和以色列关系的结束。若要让约书亚所事奉过的百姓清楚得着他的异象,还需要再作一些事。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记载了圣约的确认,就像与别国行签约典礼一样,全国(或其法定的代表)都聚集在耶和华面前,要签署这项协定。示剑成了立约大典的所在,正如约书亚记八30~35 。 百姓站在神面前,有两个意思: (1) 神即将与他们立约; (2) 这是领导转移的时刻。在圣经前文的记载中,也曾有一次像这里一样,动词站在面前和神的名字并列。676 在出埃及记十九17 ,百姓站在神面前,为要聆听圣约,表示赞同,并藉一个典礼来确认。这里也是记同样的事件。这个特殊的动词也出现在申命记三十一14 ,摩西和约书亚站在神面前,约书亚承接使命,在摩西离世之后要带领百姓。在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约书亚快要离世,而他的“接班人”则是百姓的代表(31节)。 对基督徒而言,经常以敬拜来到神面前,是信心生活的要素(来十25) 。当我们聚集敬拜的时候,基督便会提供机会,让人接受祂以十架宝血所立的新约(太二十六28 ;可十四24 ;路二十二10 ;林前十一25) 。
676 希伯来文动词是 yit[yas]s]e%b[u^ 。神的名字前面有定冠词,即“那位神”。在出十九和二十四也曾经出现。
ii. 神为以色列所行的拯救(二十四2~13) 在条约文献中,前面会有一段序言,让藩属认识宗主是谁。在这里,约书亚以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宗主。在艾城打败仗的时候,也是用这些词汇来引介对神的说明,指出以色列当中有罪(书七13) 。现在,这些词汇则是强调此一场合的重要性,以色列的未来与他们是否注意听有关。 一般条约文献的历史序,是追溯宗主过去给藩属的各种好处,与彼此之间良好的关系,显示由于藩属忠于宗主,他们便得到了保护与成功。过去悖逆的行为则带来了危险和苦难。这序言形成藩属要忠诚维护条约的理由。第2~13节也是同样的事,神追溯以色列的历史,和从一开始祂如何对待他们。这次回顾的原因,是要向百姓显示,他们过去的忠心,带来了神的祝福。此外,神主动为以色列施行救恩,并且持续如此,毫无间断,直到现今的世代。 对基督徒也相同,神为祂子民施展拯救之工,乃是基督信仰的根本要素(约贰一十31 ,林前十五1~11 ,来十一)。 神把以色列的历史总结为四部分:列祖(2~4节)、出埃及(5~7节)、约但河东的得胜(8~10节)、应许之地的征服(11~13节)。每一部分都包括一个重复语,强调神乃是主角。祂总是说,是祂亲自施行拯救,即,“我将……”。这个国家的诞生和成功,不是靠约书亚,也不是百姓的功劳(亦非他们祖先的功勋)。成就这事的,惟独是神,以色列必须明白神所作的一切,才会欣赏祂要与他们立的约。 2. 列祖的祖先曾敬拜别神。创世记三十一53 曾提到拿鹤与他拉所拜的神o,拉班在那里指着那些神o起誓,保证他和雅各互不侵犯。那些神o或许是指祖先,因此与地业和产权有关。677 若是如此,这里两次重复提到大河那边,就别具意义。大河是指幼发拉底河,指亚伯兰祖先的家园。 3. 神将亚伯兰从那地方带出来时,也使他离开了过去的祖先崇拜。拉班则留在大河那边的哈兰,所以仍继续这种宗教。神在以色列当中的工作,始自让亚伯兰单单来敬拜神。这段历史回顾,便是向约书亚的那一代人发出挑战,要他们单单敬拜神(14节)。除了带亚伯兰出来,神还引领他,又使他的子孙众多。 4. 神说,列祖的每一代祂都负责,所以,不可以把列祖当作祖先来崇拜。列祖的成果也不是其他神o所赐的,从头开始,一直是神在掌控,每件事都是按照祂的计划在进行,甚至包括下埃及在内。 5 ~7.神用大奇事把以色列人从埃及拯救出来。678 所以约书亚说,神降灾与埃及,在埃及追兵临近的时候,祂保护以色列人,使海水淹没埃及人。679 这段与喇合的告白(二10) 不同,没有提到神使红海变为干地,让以色列人过去。喇合想要强调,无论是自然界或是人,都不能拦阻以色列的前进。在约书亚记二十四章,重点则是神拯救他们脱离仇敌,从埃及就开始如此。680 以色列人必须了解,这位神能使他们胜过该地所有剩余的仇敌。为这缘故,过红海的神迹、旷野吗哪的供应,都没有提出来。这里只说,以色列人亲眼见过神向他们仇敌所行的事。第4节讲到列祖,以埃及的事作结束,为以下出埃及的事件铺路。这件事的结尾则讲到旷野,为下一段以色列在约但河东的事铺路。 8 ~10.这里追忆民数记二十一~二十四章的事。约书亚记十5 记载,亚摩利人占据死海和约但河以西山地的南边。正如民数记第二十一章,这里也说亚摩利人在死海东边一带相当昌盛。681 以色列人击败亚摩利人,得了地为业,这个动词和描述约书亚得约但河以西之地为业相同。这两片土地就是以色列支派的地业。正如第二十二章所示,以色列人,无论住在约但河的东岸或是西岸,都事奉同一位神。 9. 巴勒和巴兰的故事,记在民数记二十二~二十四章。耶弗他在士师记十一25 也提到,在那里他否认巴勒曾攻击以色列人,这显然与约书亚记二十四9 相反。或许这是一种反讽的说法,讲到巴勒雇用巴兰来咒诅,就等于已经“耗尽”了他作战的力量。682 10. 神的能力“救”了亚伯兰脱离别神。祂救以色列脱离埃及强大的军队。在巴兰的事上,神克服了先知和他咒诅的力量,把它变为祂子民的祝福,因此也是救了他们。683 11 ~13.这里讲到约但河西的征服。和在河东的情形一样,战争是仇敌发动的:他们与你们争战。又如第8节一样,当神说,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状况就改变了。所以,得胜也单单出于神(12节);百姓只是进去占领这地,享受其中的丰富而已(13节)。 11. 第一回合的胜利,就是在耶利哥的得胜,乃是以后胜利的象征。这里的国家清单,和约书亚记三10 相同,在那里神应许要让以色列得胜。耶利哥人(或译:耶利哥的居民)或许是指该城的一些领袖。684 12. 黄蜂究竟是指什么,引起不少辩论。它是否为 (1) 埃及, (2) 战争中的昆虫,还是 (3) 惊骇?685 埃及似乎不大可能,因为经文中并没有提到它,而且圣经也没有这种辨认的例子。昆虫在战争中可能会用到,但是它们不太可能出现在这段经文中,因为此处只提到一种黄蜂,而约书亚或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记载过使用黄蜂。这个字的另一个翻译是“惊骇”,或是以黄蜂为图喻,象征这种惊恐,这个说法似乎可以充分解释出埃及记十五14~16 ,约书亚记二9~11 、24,五1 ,六27 对仇敌的描述。 黄蜂曾出现在立约之书的末了,神所赐的祝福中(出二十三27~28 ,那里与惊骇平行使用)。亚摩利的两个王是西宏和噩,如约书亚记二10 ,九10 等处所提。以色列的胜利不是用刀,也不是用弓赢来的;这个说法出现在雅各的祝福中,就是创世记四十八21~22 ,他把山地赐给约瑟的那段话;雅各说,那块地是他用弓用刀夺来的。约书亚记二十四12 把摩西五经中好些应许以色列得胜的经文,都放在一起。因此它显明,神曾经应许以色列的,如今已然实现;祂会继续为以色列赢得争战,只要他们向祂尽忠。 13. 神的恩典赐给以色列这块地,和其中的丰盛。这一节正像申命记六10~11 一样,用以色列从神白白得到的财富和祝福,来形容神的一切应许都已实现。对基督徒而言,读这些经文便自然会连想到以弗所书二8~10 ,以及神藉基督与其工作所赐下的恩惠。
677 R. S. Hess, 'Nahor (Person)' in ABD , IV, 996~997页。Koopmans, Joshua 24 , 313页注意到,许多条约壹开始都提到现今世代的“列祖”。在希伯来文,“父亲”和“祖先”乃是同一个字。
678 参类似的用语,在出三20 ,十1 ;民十四11 ;诗七十八4 。
679 讲到神,从第一人称(“我”)转到第三人称(“他”),在希伯来散文和西闪族的一般文学中相当常见。参 S. Gevirtz, 'On Canaaite Rhetoric: The Evidence of the Amarna Letters from Tyre', Or , 42, 1973, 170~171页。
680 神带来“黑暗”,这个字只出现在这里。不过,在出十四19~20 ,它是描写保护的云。在赫人和荷马的文学中,也看见神这样使用云。参 M. Weinfeld, 'Divine intervention in War in Ancient Israel and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144~145页。
681 参 E. C. Hostette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Pre-Israelite Peoples of Ancient Palestine', BZ , 38, 1994, 81~86页。这个词可以包括其他团体。参:书十三4 。
682 Boling and Wright, 536页。亦参 Keil and Delitzsch, 299页。
683 有关古代近东情境的用语,诸如,“我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和“我救你们脱离他的手”,参 Koopmans, Joshua 24 , 329~330页。在这两种说法中,手都代表能力或掌权。
684 这种用语出现在士九2 和撒上二十三11~12 。在这两处,它都是指一群人,可能是作决定的一个团体,或在示剑,或在基伊拉。这个用语出现在亚马拿和乌加列文献中,指一群人,但不是王,也不是首领。W. L. Moran, The Amarna Letters , 175页,注5。
685 有关 (1) 说,参 O. Borowski, 'The Identity of the Biblical s]ir`a^~ in E. L. Meyers and M. O'Connor (eds), The Word of the Lord Shall Go Forth. Essays in Honor of David Noel Freedman in Celebration of His Sixtieth Birthday (Philadelphia: ASOR;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83), 315~319页。有关 (2) 说,参 E. Neufeld, 'Insects as Warfare Agent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Ex. 23:28; Dt. 7:20; Jos. 24:12; Is. 7:18~20)', Orientalia , 49, 1980, 30~57页。有关 (3) 说,参 L. Ko/hler, 'Hebra/ische Vokabeln I', ZAW , 54, 1936, 291页。
iii. 立约的承诺(二十四14~24) 第14~24节相当于条约中的条款。在一个条约中,前一部分是过去历史的摘要,作为效忠的理由,然后便是列出个别的条款,说明如何才算继续效忠。申命记也是一份立约的文件,其中第十二~二十六章的律法便是这类条款。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中,是以约书亚和百姓对话的形式来写,讲到他们对神的忠心:约书亚向百姓挑战,要他们决定是否单单事奉神(14~15节),而百姓则追忆神拯救他们、保护全国之恩(16~18节)。他们同意要事奉耶和华。约书亚警告百姓,这个抉择会有难处,但以色列人坚持到底(19~21节),他们起誓要效忠神(22~24节)。 14 ~15.“事奉”(希伯来: `bd )耶和华共重复了七次。四次是指以色列现今的一代。约书亚两次命令他们要事奉以色列的神;又向以色列两次发出挑战,要他们选择究竟要事奉谁;其中两次提到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就像第2节一样。约书亚以自己和他的家要向神委身,作为总结。686 亚摩利人的神代表以色列周围列国的神o。尽管约书亚曾提出警告,以色列人又在约书亚记二十四章作过信仰告白,但在约书亚死后,百姓便去敬拜这些神o(士二11~13 ,六10) 。约书亚和他的家,代表向神忠心耿耿的少数人。对基督徒而言,约书亚的见证是个榜样,即使众人皆不从,我们仍应坚持自己的信仰,为此作见证。在新约中,司提反(徒七章)和保罗(徒九20~25) 可以代表不惧潮流,敢于承认自己信仰的基督徒。 16 ~18.百姓述及神如何建立并拯救他们的国家。他们重复讲到最近所经历从神而来的胜利,一方面是表明他们相信以色列的神,一方面也显示他们同意约书亚在5~13节立约的演说。百姓拒绝离弃耶和华,坚持他们不会事奉别神。687 而事奉别神和事奉耶和华(16、18节)这两个词所用的字根( `bd ),和神救百姓离开的为奴之家的字根相同。 17. 这是百姓信仰告白的理由。688 他们曾是另一个国家(即埃及)的奴隶,神把他们从奴役中释放出来,所以他们理当事奉祂。神已经使他们脱离受强迫的事奉,现在他们要以感恩和赞赏来事奉。基督徒也已经得救,脱离黑暗国度的奴役,被带进神光明的国度,同样有机会可以敬拜事奉主基督(加四1~20 ;弗二11~22 ,五8~21) 。至于神所行的大神迹,请与二12 对照,那里的证据(希伯来: ~o^t[ ;译注:英文同为 sign)是指探子向喇合所起的誓,保证会兑现他们给她的应许,还有四6 ,约书亚用它指从约但河搬来的石头,作为以色列人过河的记号。不过,在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这个字是讲出埃及和占领迦南地的奇迹(5~13节)。 18. 以色列人这样宣告,就是承认过去的历史乃是神救赎的明证,祂有权要求他们完全忠诚。耶和华又把那里的诸国都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去,因为惟有以色列的神是掌管世上列国的神,所以祂能任意将各族人迁移。689 19 ~20.约书亚向百姓挑战。在14~15节,约书亚曾让他们选择,但是这还不够,他指控百姓没有能力跟随这位真神。约书亚的理由是用 A - B - B' - A' 的交错形式写出: A. 祂是圣洁的神,是忌邪的神, B. 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 B'.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 A'.祂必转而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 这里外层的“封套”讲到神圣洁的属性,以及这属性对以色列的罪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中间的两行,焦点是约书亚担心以色列会犯的罪,就是去敬拜外邦神。约书亚希望以色列能特别注意这一点,而正如士师记二11~13 所示,百姓在这方面最容易犯罪。约书亚警告说,神必不赦免以色列的罪,有人认为这“或许是旧约中最具震撼力的宣告”。690 连在你们的过犯罪恶之后的复数代名词,暗示是指所有以色列人。神不会忽视一个国家的罪,就像迦南人一样。虽然一个国家中有少数人悔改,但审判必会临到犯罪的全国(赛六9~13) 。神是忌邪的神。忌邪一字(希伯来: qanno%~ ,19节)用来形容神(希伯来: ~e{l ),曾出现在十诫中,形式类似( qanno{~ )。那里也是指神不能容忍他们敬拜别神(出二十5 ;申五9) 。691 21. 百姓的回答,是直接而坚定的“不!”他们否认约书亚的指控,决定选择效忠耶和华神。对基督徒而言,以色列代表承认自己信仰的人(太十32 ;路十二8 ;罗十9) 。这是信仰的第一步,不过,这种信心究竟有多少能耐,还需要经过考验。 22 ~24.百姓以自己和自己的证言为见证,表明他们要事奉耶和华的应许是真实的。692 约书亚吩咐百姓,要除掉外邦神,并要专心归向神,而百姓的回覆是应许要事奉神,并顺服(直译:听,听从)祂。在其他的经文中,顺服命令是由一则特定的声明(四8 ,以色列人就照约书亚所吩咐的去作),或一个描述命令执行的故事(五2~3 ,“你制造火石刀”……约书亚就制造了火石刀),来作说明。 24. 百姓并没有对约书亚所命令的事作出特定的回应。他们只是重述前面的应许,要事奉耶和华。省略掉顺服的说明,是不祥之兆。这里不像雅各的全家,他们把所有的偶像和拜假神的东西,都埋在示剑(创三十五2~4) 。由此可见,虽然百姓起誓要效忠,但他们仍保留了其他神o的偶像和象征。信仰不单要用言词表明,更要用行动表明。这些百姓却没有付诸行动。对基督徒而言,在宣告信心之后,也必须要有服事的行动(雅二14~16) 。
686 有关家的单位,请参七14~18 的注释,而家中的领导,请参二13 。
687 有关“离弃”,请参一5 的注释。
688 “为奴之家”在圣经共出现十三次,都是指埃及,和出埃及的事件。在颁布十诫时,神也以此作为自我介绍的一部分(出二十2 ;申五6) 。亦参:出十三3、14 ;申六12 ,七8 ,八14 ,十三6、11 ;士六8 ;耶三十四13 ;弥六4 。
689 Hertzberg, 136~137页。
690 Butler, 274页。Butler 认为,这是神的圣洁之特色,就是不能容忍任何的罪。
691 同一个片语,“忌邪的神”,出现在那鸿书一2 ,其上下文描述神是报复者。
692 圣经希伯来文有一个字指“不”( lo{~ ),但圣经却没有一个字指“是”(yes)。而百姓在22节同意约书亚时,是重复用“作见证”一语。
iv. 立约的确认(二十四25~27) 正如条约文献的结构,第25~27节讲到文献的放置,和见证人。693 示剑亦曾出现在第1节,这里用此一地点将整个立约大典作一结束。694 26. 约书亚把立约的话写下来,很像条约中需有几句话,讲到整个文献已经写下,并放在圣所中。约书亚所写的约,成为神的律法书的一部分。约书亚记二十四26 提到耶和华的圣所。这意味圣约放在那里,而那是过去更大作品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将刚才所写的,和摩西的律法相连,不过,这里没有再提摩西的名字。约书亚记前面几章经常出现摩西的名字,以支持约书亚的工作,但在这一章,年迈的约书亚写约书时,已经不再需要援用摩西的权威。约书是什么?经文没有清楚交代,可能是指第二十四章前面的那些话,或是类似的话。约书亚写约书,使它能具持久性,有固定的权威,可以研读,并作参考。对古代以色列而言,圣约的写作与保存,使得许多人能够阅读。对基督徒而言,神的话乃是圣约的记录,经常读它,才能用它作为信仰与生活的指导(参:提后三16~17 ;彼前一10~12) 。 27. 见证的石头是采用以石头为纪念的传统,在过约但河时已经这样作过(四1~9) 。不过,这石头既是誓约的见证,就比较像雅各在伯特利(创二十八16~22) ,以及他与拉班协商之后所立的石头(创三十一43~54) 。那两次,各都起了誓,而石头与誓言有关。条约的见证人通常是国家所拜的神o,而约书亚和百姓不拜别神,只拜耶和华,因此他们不可能要别的神o来作见证。石头可以作为恒久的纪念,提醒未来的世代在示剑曾立过的约,以及这约的重要性。695 雅各与石头和示剑的关系,对这段经文别具意义。 雅各把他的妻妾从哈兰带来的所有外邦神o,都埋在示剑(创三十五2~4) 。在这个地点立石为证,肯定了百姓不愿去敬拜这些神o。但同时,它也指出了埋偶像的地点,因此,这个地方仍具模棱两可的性质。以色列是否会单单敬拜耶和华,正如见证石所象征的?还是他们会回到这里,要来敬拜其他神o,正如被埋的偶像所象征的?以色列后来选择违背自己的允诺(士二11~13) ,在他们回应约书亚的挑战时,未提到要除掉外邦神o,就已露出端倪(二十四23~24) 。这与雅各正相反,他命令全家要除掉他们的神o,大家就都照办了(创三十五2~4) 。693 M. Weinfeld, 'The Loyalty Oath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UF , 8, 1976, 379~414页,把这里算作一种效忠的誓言(405页)。不过,Weinfeld 列出的效忠誓言之要素,有相当的多样性,而书二十四24~26 只包含其中的几项。所以,若要作比较,立约/条约的结构要素较少,而每一项要素和这里的对应十分接近,是更恰当的比较。
694 示剑在旧约中的角色,参八30~35 的注释。
695 有关石头的辨认问题,参增注:“约书亚的祭坛是否在以巴路山?”。
D在迦南地定居(二十四28~33) 28. 虽然前面已经讲过地业的分配,正式在迦南地的定居则是在立约大典之后才开始。这里讲到四件事:约书亚之死、以色列的忠心、约瑟的下葬,和以利亚撒之死。这些事件的开头,先讲到约书亚要以色列人各归自己的地业。约书亚打发某人的话,在本书中前面已经出现三次:二1 ,他打发两个探子去窥探迦南地;七2 ,他打发探子去侦察艾城;七22 ,他派使者去亚干的帐棚找出掠物;每一次都是指一项使命的开始。在第28节,约书亚打发全国去占领他们的地业。他们已经与神立了约,现在可以开始忠心地住在这地方了。 29 ~31.在 MT 的约书亚记中,领导人之死是在讲以色列的忠心之前。在七十士译本的约书亚记,及士师记二6~9 的平行经文中,次序正好相反。士师记较合适按时间顺序的讲法,因为百姓在约书亚在世的时候保持忠心,这一定是在他去世之前;不过约书亚记里的顺序则是按逻辑写,因第1~28节都讲到约书亚。他既是主角,自然应当先思想他的命运。接下来才提到百姓,因为在第二十四章和全卷书里,百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后提到示剑的重要性,因那是约瑟下葬的地点;又提到以利亚撒,因他在分配地业的事上有份。 29. 约书亚去世的时候,和摩西一样(参一1 的注释),得着了那特殊的头衔“耶和华的仆人”。约书亚活了一百一十岁,比一般人都长寿(诗九十10) ,但比不上摩西(一百二十岁;申三十四7) 。696 这显示,他一生蒙神祝福,也蒙了特殊的呼召,要遵行神所吩咐的一切事。约瑟也是一百一十岁去世(创五十26) 。这个数字把将以色列带进迦南的约书亚,和把以色列带入埃及的祖先连在一起。它也为第32节提到约瑟铺路。 30. 约书亚葬在亭拿西拉的“边界”(希伯来: g]#b[u^l )上。697 这个字在约书亚记第十二~十九章的分配地业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加上他地业的境内一语,不但表明约书亚的生命到此告终,也表示支派分配地业的时期也已结束。约书亚的产业是支派分配地业时所分的最后一份。他也是最后一个去“自己的地业”之人,因为他必须先打发所有以色列人归到他们的地业去(28节)。698 31. 这一节很像士师记二7 ,那里提到约书亚的死,和后来以色列的背道。在约书亚记,第30节结束了以色列领袖的故事,而第31节讲完了约书亚那一代以色列人的事,但却没有提到未来如何。相反的,这里停顿下来,回顾那个世代,就是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所行诸事的那一代。他们对神的认识非常特别,因着这种认识,他们一直向神忠心。对基督徒而言,这段话可以和约翰的见证相媲,他说自己亲眼见证过耶稣基督和祂的教导、神迹、死亡和复活(约壹一1) 。结果,约翰和其他使徒的见证特别重要,也格外有权威(徒二十一22 ;林前十五8~11) 。 32. 这里提到约瑟的遗骸(创五24~26) ,又重述雅各所买的墓地(创三十三18~20) ,便将约书亚记和创世记连起来,成为一个大时代的总结,也就是说,从创世记开始直到约书亚记为止,乃是讲到这群属神的子民如何从一个家族变成众支派,进而形成一个国家。699 33. 大祭司以利亚撒曾经帮助分配地业的事(参:书十四1) ,他也过去了。提到他的儿子非尼哈(参二十二14 的注释),则是为下一代与士师记铺路。700 这里也讲到以利亚撒的后代,好像提约瑟的事时一样。这点与约书亚不同,他的后代从未被提及。他和摩西与以利亚撒相反,没有后代,也没有继承人。理由有二:第一 ,圣经从来没有说,约书亚的领导方式要延续下去。这不是列王的时代,领袖乃是由神兴起的,为要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约书亚的特殊角色,是把以色列人带进迦南地,他过世的时候,这项任务已经完成了。其他有待进行的事,是百姓和神要去作的。第二个理由接续这一点。士师的时代,神按着祂的心意,在各个时代、各个地方兴起领袖。这不是约书亚,或长老决定的,甚至也不是全以色列可以决定的。神会按祂的旨意拣选未来的领袖。 对基督徒而言,也正如以色列一样,这个结论成为忠心领导与事奉者的墓志铭。耶和华的仆人之墓志铭,是所有愿意跟随神之人的挑战。因此,圣经把使徒临终之前的见证放在基督徒面前:“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后四7~8) 。
696 Fritz, 250页。亦请参:书二十四23~27 的注释。
697 请参:十九49~50 的注释。“迦实山”在别处未出现过。撒下二十三30 (=代上十二32) 提到“迦实溪”。
698 七十士译本加上一段:“在埋葬他的墓里,他们把他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后,照上主的吩咐给他们行割礼的火石刀,放在他身边。那些刀存在那里,直到今日。”参五1~9 ,和七十士译本在二十一42 的增添语。
699 Boling and Wright, 541~542页。
700 七十士译本预示了这一点,它的约书亚记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和士三12、14 的结论相同:“那天以色列人亲自抬着约柜。非尼哈取代了他父亲以利亚撒的位置,直到他过世。后来他被埋在迦巴,他自己的坟墓里。以色列人都各回各的地方和家园。他们在那里拜亚斯他特和亚斯他录,以及周围各国的神o。因此上主把他们交在摩押王伊矶伦的手中,他统管他们十八年。”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书二十四1 】「约书亚将以色列的众支派聚集在示剑,召了以色列的长老、族长、审判官,并官长来,他们就站在神面前。」
约书亚召集全民来重申他们对神的承诺,以及重申神的约。本章使用宗主条约(一个王及其藩属之间的约 )的惯用形式。参看出埃及记十九章3节 和申命记三十章9 至14节的脚注。这形式包括前言(1-2节 )、历史序言(2~13节 )、主要条款(14~24节 ),以及契约的抄写和存放(25~28节 )。这约的重申在“示剑”举行(1节 ),即亚伯拉罕在迦南地为耶和华所筑的第一座坛那里。参看创世记十二章6节 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示剑在迦南中部,是以色列人历史上的宗教圣地。亚伯拉罕进入迦南地之后,最先在示剑向耶和华筑坛(创十二6~7) 。雅各全家回到迦南,在示剑清除偶像(创三十三18 ,三十五4)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也在示剑的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上宣讲律法(八30~35) 。示剑对以色列人来说是很有纪念性的地方,有历史的传统,所以约书亚在这里召开大会。
约书亚带领百姓与神重订昔日在西奈山之约(出十九1) ,全国要以耶和华为神。约的内容有似古代宗主与属国间的条约,先是序言(1~2节 ),然后是历史的追述(2~13节 ),接上是条款(14~24节 )。最后是协议达成的记载(25~28节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示剑: 位于耶路撒冷北约62公里处,是今日位于以巴路山与基利心山中间的Tell el—Balatah,约书亚之所以选此地作重申圣约的场所,是因为自族长时代以来,示剑一直被视为圣地(创12:7-8 ,33:10)。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 示剑】
位于以法莲山地,耶路撒冷以北三十五哩的示剑(巴拉塔遗址 ),支配了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的山隘和商道。其考古史从铜石器时代起,到希腊时代为止,一共包括了二十四个文化层。中铜器时代期间显然是许克所斯人统治或操纵这城,在此兴建了巨大的护堤和庙宇。埃及于主前十六世纪复兴,彻底摧毁了中铜器时代第三期的城市。然而这城在晚铜器时代重建,亚马拿文献提到它是当地君王拉布阿尤的根据地。拉布阿尤虽然向埃及表示效忠,却在迦南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小帝国(约主前1400年 )。遗址的铁器时代并没有毁灭层,因此以色列人可能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争战,便获取了这城的控制权(约书亚攻取城市的名单并没有包括示剑 十二7~23)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四1~28 】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与神重新订约:使他们列祖与神所立的约继续有效。这约大致与摩西经手立的约相同。
(参附注神与以色列的圣约与古代近东的盟约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33 】
重申圣约及约书亚的死亡: 虽然约书亚已在前章作了告别的嘱托,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心,直到最后时刻,为了坚固对神的信仰,仍利用所剩无几的时间,将整个百姓召集在示剑。比起前一章,本章的内容更加严肃,众百姓的反应也都真挚而强烈。①首先,约书亚作为神的代言人(2节 ),讲了一篇讲道,其内容是回顾以色列自亚伯拉罕蒙召之时起到歼灭迦南人的历史。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神掌管一切历史。历史(History )实可谓神(His )的故事(story )。永生之神统治着整个宇宙与人类历史,这是所有圣徒莫大的安慰与喜乐;②本文并没有单方面地宣告约书亚的讲道,在神的代言人约书亚劝告和命令百姓之后,全体百姓反复表明了自己的决志(1-15节与16-18节 19-20节与21节 22节的上半节与下半节 23节与24节 )。之后,约书亚与众百姓重新立约,并作为证据在耶和华的圣所旁边立了纪念碑(25-28节 );③本章的最后部分记录了约书亚与以利亚撒的死,以及遵照约瑟的遗言(创50:25) ,将其骸骨葬在示剑的事件(29-33节 )。自出埃及到进入迦南为业,作为以色列的领袖,约书亚立下了无数功绩。但本章却很简单地论及了他的死亡。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本书并非约书亚的传记,乃是记录神藉约书亚所作之工的书。在本章,约书亚死去之时并没有立继承人,而是由蒙神直接呼召的士师作以色列的领袖,本章也可算是士师记的前言。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 】「约书亚对众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
列祖的祖先曾敬拜别神。创世记三十一53 曾提到拿鹤与他拉所拜的神祇,拉班在那里指着那些神祇起誓,保证他和雅各互不侵犯。那些神祇或许是指祖先,因此与地业和产权有关。677 若是如此,这里两次重复提到大河那边,就别具意义。大河是指幼发拉底河,指亚伯兰祖先的家园。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大河那边”指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米所波大米。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立约的神── 与民立约的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大河那边」:指米所波大米一带。
(参考大河那边和埃及的神 )――《串珠圣经注释》
古时……事奉: 作为神恩典的实际证据,约书亚首先指出了神从偶像崇拜中呼召亚伯拉罕的事。以色列的列祖古时曾生活在约但河对面的迦勒底的吾珥,后居住在米所波大米的哈兰(创11:28-31) 。本书之所以在他拉的三个儿子中只论及亚伯拉罕与拿鹤,是因为长子哈兰很早就过世了(创11:26-28) 。他拉的家人所事奉的“别神”就是当时的米所波大米人普遍崇拜的月神。如此看来,被尊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当初与其它的外邦人一样,也是偶像崇拜者,后因神的主权性恩典蒙神拣选与引领和祝福(创17:5)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 以色列的异教背景】
列祖的本乡美索不达米亚,是个充满多神宗教传统的地方。本段指出亚伯兰一家崇拜不少的神明,本城的守护神、祖先的神明,以及有能力医治疾病或导致丰饶的神祇,都在崇拜之列。惟有耶和华的盟约应许,才使他们戒除这种作为(见创世记十二章有关「亚伯拉罕的信仰」之附论-52页 )。这是重要的证据,证明亚伯拉罕并没有承袭某个不绝如缕的古代一神信仰传统。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四2~4 】
见创11:27-50 章。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13 】
立约的前提── 神过去对列祖与当代以色列人的恩惠。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3 】「我将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领他走遍迦南全地,又使他的子孙众多,把以撒赐给他;」
神将亚伯兰从那地方带出来时,也使他离开了过去的祖先崇拜。拉班则留在大河那边的哈兰,所以仍继续这种宗教。神在以色列当中的工作,始自让亚伯兰单单来敬拜神。这段历史回顾,便是向约书亚的那一代人发出挑战,要他们单单敬拜神(14节 )。除了带亚伯兰出来,神还引领他,又使他的子孙众多。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大河那边”。即幼发拉底河北面和东面的土地。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二十四4 】「又把雅各和以扫赐给以撒,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后来雅各和他的子孙下到埃及去了。」
神说,列祖的每一代祂都负责,所以,不可以把列祖当作祖先来崇拜。列祖的成果也不是其他神祇所赐的,从头开始,一直是神在掌控,每件事都是按照祂的计划在进行,甚至包括下埃及在内。
──《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各和……下到埃及去了: 创25-37章详细记录了这件事。雅各的人生充满了许多失败。然而,神却用人的软弱而邪恶的性情,成就了自己的旨意(罗8:28) 。因此不论是后来雅各入住迦南地还是生下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祖先,我们只能认为这些都出自神奇妙的护理与恩典。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5 】「我差遣摩西、亚伦,并照我在埃及中所行的降灾与埃及,然后把你们领出来。」
【书二十四5~7 】见出埃及记1-15章。
――《串珠圣经注释》
与选民同在的神: 无论是出埃及之前发生的事还是横渡红海的事,都如实地反映了神主权性的帮助(出1-14章 )。神若定意要为自己的子民成就什么,就必成就到底。其成就的方法,有时是借着超自然的奇迹,有时则使用人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6 】「我领你们列祖出埃及,他们就到了红海,埃及人带领车辆马兵追赶你们列祖到红海。」
【书二十四7 】「你们列祖哀求耶和华,他就使你们和埃及人中间黑暗了,又使海水淹没埃及人。我在埃及所行的事,你们亲眼见过;你们在旷野也住了许多年日。」
【书二十四7~10 】见民13-14章;21-24章。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8 】「我领你们到约旦河东亚摩利人所住之地。他们与你们争战,我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你们便得了他们的地为业,我也在你们面前将他们灭绝。」
【书二十四9 】「那时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打发人召了比珥的儿子巴兰来咒诅你们。」
巴勒和巴兰的故事,记在民数记二十二~二十四章。耶弗他在士师记十一25 也提到,在那里他否认巴勒曾攻击以色列人,这显然与约书亚记二十四9 相反。或许这是一种反讽的说法,讲到巴勒雇用巴兰来咒诅,就等于已经「耗尽」了他作战的力量。
682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9~10 】
“巴勒……巴兰”。参看民数记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书亚论及有关巴兰的事,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此事件(民22-24章 )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教训:①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神的作为(罗8:35-39) :巴兰的嘴唇不仅没有向以色列发出咒诅,反而为其祝福,充分体现了神的绝对主权(民24章 );②要戒备那迷惑之人(彼后2:15) :虽然巴兰为耶和华的权能所震摄而未敢咒诅以色列,但他贪婪成性,违背真理,想借着假预言来迷惑百姓。因此约书亚警戒那些迷惑者。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0 】「我不肯听巴兰的话,所以他倒为你们连连祝福。这样,我便救你们脱离巴勒的手。」
神的能力「救」了亚伯兰脱离别神。祂救以色列脱离埃及强大的军队。在巴兰的事上,神克服了先知和他咒诅的力量,把它变为祂子民的祝福,因此也是救了他们。
683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1 】「你们过了约旦河,到了耶利哥;耶利哥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迦南人、赫人、革迦撒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与你们争战,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
第一回合的胜利,就是在耶利哥的得胜,乃是以后胜利的象征。这里的国家清单,和约书亚记三10 相同,在那里神应许要让以色列得胜。耶利哥人(或译耶利哥的居民 )或许是指该城的一些领袖。
684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1~12 】
见书1-12章。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1~13 】
这里讲到约但河西的征服。和在河东的情形一样,战争是仇敌发动的:他们与你们争战。又如第8节一样,当神说,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状况就改变了。所以,得胜也单单出于神(12节 );百姓只是进去占领这地,享受其中的丰富而已(13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2 】「我打发黄蜂飞在你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
黄蜂究竟是指什么,引起不少辩论。它是否为 (1 ) 埃及, (2 ) 战争中的昆虫,还是 (3 ) 惊骇?685 埃及似乎不大可能,因为经文中并没有提到它,而且圣经也没有这种辨认的例子。昆虫在战争中可能会用到,但是它们不太可能出现在这段经文中,因为此处只提到一种黄蜂,而约书亚或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记载过使用黄蜂。这个字的另一个翻译是「惊骇」,或是以黄蜂为图喻,象征这种惊恐,这个说法似乎可以充分解释出埃及记十五14~16 ,约书亚记二9~11 、24,五1 ,六27 对仇敌的描述。
──《丁道尔圣经注释》
“黄蜂”。可能是实在的,也可能是比喻。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三章28节 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黄蜂」:乃寓意,表明神的帮助。
――《串珠圣经注释》
我打发黄蜂飞在你们面前: 这就应验了神对以色列百姓的应许(出23:28 ,申7:20) 。有人认为本节的“黄蜂”象征着埃及王法老的力量,即在以色列百姓尚未到达迦南地之前,神先使埃及军队入侵迦南,从而削弱了迦南居民的势力。但是更加稳妥的解释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认为神使用繁殖在巴勒斯坦全城的黄蜂来审判迦南人。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3 】「我赐给你们地土,非你们所修治的;我赐给你们城邑,非你们所建造的;你们就住在其中,又得吃非你们所栽种的葡萄园、橄榄园的果子。」
神的恩典赐给以色列这块地,和其中的丰盛。这一节正像申命记六10~11 一样,用以色列从神白白得到的财富和祝福,来形容神的一切应许都已实现。对基督徒而言,读这些经文便自然会连想到以弗所书二8~10 ,以及神藉基督与其工作所赐下的恩惠。
──《丁道尔圣经注释》
非你们所治的……葡萄园: 这节经文与申6:10 ,11的内容相似。作为永恒救赎计划的一部分,神将迦南地赐给了以色列,在这一点上,迦南地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创造万物相同,新的创造使万物得救赎,这是靠着神的主权性计划与工作才能得以成就。我们不可曲解本节的含意,犯下将从神所领的银钱藏在地下的愚蠢过失(太25:24)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4 】「“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侍奉他,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侍奉的神除掉,去侍奉耶和华。」
“大河那边”。参看第3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二十四14~15 】
「事奉」(希伯来`bd )耶和华共重复了七次。四次是指以色列现今的一代。约书亚两次命令他们要事奉以色列的神;又向以色列两次发出挑战,要他们选择究竟要事奉谁;其中两次提到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就像第2节一样。约书亚以自己和他的家要向神委身,作为总结。686 亚摩利人的神代表以色列周围列国的神祇。尽管约书亚曾提出警告,以色列人又在约书亚记二十四章作过信仰告白,但在约书亚死后,百姓便去敬拜这些神祇(士二11~13 ,六10) 。约书亚和他的家,代表向神忠心耿耿的少数人。对基督徒而言,约书亚的见证是个榜样,即使众人皆不从,我们仍应坚持自己的信仰,为此作见证。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并没有强迫以色列盲目地信仰神,他首先具体地指出神祝福以色列百姓的恩典(1-13节 ),然后督促百姓决志。对神的顺服并不是强加的束缚与宗教重轭(徒15:10) ,而是使人的生命更加丰盛,更加有意义的祝福。若约书亚强制性地要求百姓信仰神,恐怕以色列百姓只会在形式上服侍神。然而,这并不是神所要求的信仰,因为神不看人的外貌,而看人的内心(撒上16:7) 。 若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 直译的话就是“若你们看为恶”(KJV )。马丁路得根据70士译本,将本节译成“若不合你们的意”。 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 约书亚在重申神与以色列的圣约时,放下模棱两可的态度,督促百姓进行明确的选择非此即彼。信仰中不存在中立地带,也不能同时选择两个(太6:24) 。事奉耶和华就意味着否定其他的一切神灵。因此,当承认外邦神皆为虚妄,惟有耶和华是真神(林前8:4) 。基督教是一神论(Monotheism ),并不是单神论(Monolatry-不否认他神存在 )。耶和华并不是在众神之中最有能力的神,乃是永活的真神,除耶和华之外并不存在别神(诗86:10)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4~24 】
立约的内容──百姓不忘记神的恩典,矢志专一事奉耶和华,不事奉别神,甘受违约的刑罚与设立见证。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5 】「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
【书二十四16 】「百姓回答说:“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别神,」
【书二十四16~18 】以色列的耶和华信仰决意: 以色列百姓积极地响应了约书亚的号召,决志坚定地信靠与顺服耶和华神。他们再次概要约书亚的演讲(2-13节 ),积极地响应在以色列历史中动工的神之护理。他们的信仰并不局限在借着合理的理论体系所建立的理性范围之内,而是靠着亲身经历与亲眼目睹而建立的信仰(约壹1:1) 。因此,对他们而言,过去对神的所有经历并不是只存在一时,如今却消失的,乃是应当常记在心中的。与此相同,我们在信仰耶稣基督之时,不可偏向理性或一时的感情冲动,乃当敞开我们的全身心,去经历与主的奇妙联合(约17:21-26)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17 】 「因耶和华我们的神曾将我们和我们列祖从埃及地的为奴之家领出来,在我们眼前行了那些大神迹,在我们所行的道上,所经过的诸国,都保护了我们。」
【书二十四18 】「耶和华又把住此地的亚摩利人都从我们面前赶出去。所以,我们必侍奉耶和华,因为他是我们的神。”」
以色列人这样宣告,就是承认过去的历史乃是神救赎的明证,祂有权要求他们完全忠诚。耶和华又把那里的诸国都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去,因为惟有以色列的神是掌管世上列国的神,所以祂能任意将各族人迁移。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9 】「约书亚对百姓说:“你们不能侍奉耶和华,因为他是圣洁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
【书二十四19~20 】约书亚并不因百姓的决志而感到满意,因为一时的强烈决志很容易淡化消失。并且,外邦宗教与文化深深扎根于迦南地,因此必会有诱惑,约书亚为了坚固百姓顺服到底而强烈地警告以色列民。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0 】「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外邦神,耶和华在降福之后,必转而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
【书二十四21 】「 百姓回答约书亚说:“不然,我们定要侍奉耶和华。”」
百姓的回答,是直接而坚定的「不!」他们否认约书亚的指控,决定选择效忠耶和华神。对基督徒而言,以色列代表承认自己信仰的人(太十32 ,路十二8 ,罗十9) 。这是信仰的第一步,不过,这种信心究竟有多少能耐,还需要经过考验。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2 】「约书亚对百姓说:“你们选定耶和华,要侍奉他,你们自己作见证吧!”他们说:“我们愿意作见证。”」
你们自己作见证吧: 这句话是指若以色列百姓再次遗忘耶和华,他们将自己定自己的罪。即他们若决志如此,不必再立其他证人,将会自己承认所犯的罪。耶稣再来施行最后审判之时,所有人将会在神的审判台前承认自己的罪(罗14:12 ,彼前4:5)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2~24 】
百姓以自己和自己的证言为见证,表明他们要事奉耶和华的应许是真实的。692 约书亚吩咐百姓,要除掉外邦神,并要专心归向神,而百姓的回复是应许要事奉神,并顺服(直译听 听从 )祂。在其他的经文中,顺服命令是由一则特定的声明(四8 ,以色列人就照约书亚所吩咐的去作 ),或一个描述命令执行的故事(五2~3 ,「你制造火石刀」……约书亚就制造了火石刀 ),来作说明。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3 】「约书亚说:“你们现在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专心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人: 即使是约书亚在世时,以色列百姓中似乎也有私藏偶像的人和精神上的偶像崇拜者(利17:7 ,结20:7) 。因此,约书亚督促那些既想事奉耶和华又不能丢弃偶像的人下定决心单单信仰神。即使不是有形象的偶像,只要是爱其如爱神,或爱其甚于爱神,那便是偶像(西4:35) 。今日,也有一些基督徒在信耶稣的同时,也去求算命者的预言。圣徒不应满足于因信称义,乃要竭力成圣。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4 】「百姓回答约书亚说:“我们必侍奉耶和华我们的神,听从他的话。”」
【书二十四25 】「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在示剑为他们立定律例典章。」
立定律例典章: “律例”指一般的规条或义务,“典章”则指具有法律意义的律法。出15:25 将与此相同的希伯来语译成“律例、典章”。总之是当时的以色列百姓所当遵守的规条,不论是已成文的还是尚未成文的。在这里约书亚并不是提出了新的律法条款,乃是重申了摩西的律法。即约书亚是更新了从前的律法。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5~27 石头怎能听见神的话向人作见证?】
答:这是约书亚在示剑与以色列人立约时,曾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述,「他对百姓说,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见证,因为是听见了耶和华所吩咐我们的一切话,倘或你们背弃你们的神,这石头就可以向你们作见证」 (书二十四27) 。参文理译本的题目是「立石为证」。类如伯特利许愿之石——作神的殿(创二十八18) 。米斯巴鉴察之石——神在人中间鉴察(创三十一44) 。约旦河断流之石——永远的纪念(书四1) 。以巴路山录法之石——记载宣律法,(书八30) 。米斯巴救助之石——以便以谢,(神的帮助 撒上七11 12) 。示剑城盟约之石——作见证(书二十四27) 等等。这些都是以石头为记,作人与神之间坚定不移立约的证据,表明神——住人中间,鉴察人心,被人纪念,启示话语,施行帮助,警戒人免得离弃祂,(书二十四37) 。由此可知石头本身并非能听见神的话,向人作见证。我们若再从灵意的领受上说,神乃是坚固的盘石,且预言基督成为头一块房角石,称为活石。(诗十八2 ,一一八22 ,太二十一42 ,彼前二4) 。祂曾在临近示剑的叙加城见证自己是基督。(约四5-25) 。神的话在祂里面,我们若背弃神,祂就会见证我们的不是。缘此,我们对于以上的问题,就有了一番属灵的认识和了解,而不致发生误会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书二十四25~28 】
立约的见证──约书亚将约记录下并立石为证。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6 】「约书亚将这些话都写在神的律法书上,又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
“耶和华的圣所旁边”。或指那仍然存在的旧祭坛,或指约书亚在附近以巴路山所筑的祭坛(八30) ,或译作:“在耶和华看为圣的橡树下面”(创一二6) 。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那写在石头上的约(27节 )。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的圣所”不是指示罗的会幕,因为以色列人当时聚集在示剑。这“圣所”也许指古人在那里敬拜神的地方(创十二6~7 ,三十五2~4)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橡树...... 圣所」:指示剑旁、神特别启示自己的一块地方,见创12:6 , 7。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圣所: 并不是指摩西在旷野所设立的会幕,因为当时会幕设立在示罗(18:1),并不可能为了特别的仪式,随处移动。因此,本节的“圣所”可以说是指筑在以巴路山附近的坛(8:30)。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指示剑橡树之下的“圣地”。理由是亚伯拉罕与雅各曾在此地筑坛敬拜了耶和华(创28:18 ,33:20)。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6 石头和橡树】
立石和称圣的树木或树林,是迦南人(见乌加列的《阿赫特史诗》 )和早期以色列人祭仪场所的一部分(立石 创二十八18~22 ,出二十四4 ,撒下十八18 ,树木 创十二6 ,申十一30 ,士六11 ,九6 ,撒上十3) 。虽然两者都受到后期正典的谴责(出二十三24 ,利二十六1 ,申十二2 ,王下十六4) ,在此的使用却很自然。其功用可能也是纪念重要事件(书四2~9 ,纪念渡过约但河的十二磈石头 )。此外,这石和木也有使更新盟约的典礼,有别于示剑之巴力庙宇的作用。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四27 】「约书亚对百姓说:“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见证,因为是听见了耶和华所吩咐我们的一切话,倘或你们背弃你们的神,这石头就可以向你们作见证(“倘或云云”或作“所以要向你们作见证 免得你们背弃耶和华你们的神” )。” 」
见证的石头是采用以石头为纪念的传统,在过约但河时已经这样作过(四1~9) 。不过,这石头既是誓约的见证,就比较像雅各在伯特利(创二十八16~22) ,以及他与拉班协商之后所立的石头(创三十一43~54) 。那两次,各都起了誓,而石头与誓言有关。条约的见证人通常是国家所拜的神祇,而约书亚和百姓不拜别神,只拜耶和华,因此他们不可能要别的神祇来作见证。石头可以作为恒久的纪念,提醒未来的世代在示剑曾立过的约,以及这约的重要性。695 雅各与石头和示剑的关系,对这段经文别具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此重申前约,立巨石为记。这是约书亚进入迦南地后以民第七次立石,以前六次见四20 ;七26 ;八29 ,32;十27 ;二十二27 。有人将永远被毁的耶利哥也当作神在以色列人中履行应许、施行拯救的见证。看见这些石头和废墟,从古到今的人应思念神的大爱与公义,而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二十四28 】「于是约书亚打发百姓各归自己的地业去了。」
【书二十四29 】「这些事以后,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
约书亚去世的时候,和摩西一样(一1) ,得着了那特殊的头衔「耶和华的仆人」。约书亚活了一百一十岁,比一般人都长寿(诗九十10) ,但比不上摩西(一百二十岁 申三十四7) 。696 这显示,他一生蒙神祝福,也蒙了特殊的呼召,要遵行神所吩咐的一切事。约瑟也是一百一十岁去世(创五十26) 。这个数字把将以色列带进迦南的约书亚,和把以色列带入埃及的祖先连在一起。它也为第32节提到约瑟铺路。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的地业,见19:49-50。
――《串珠圣经注释》
即使约书亚死后,以色列百姓依然尊他为“耶和华的仆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领袖去世不久之后他们的信仰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29~33 】
约书亚卒:约瑟的骸骨下葬及祭司以利亚撒之死。
――《串珠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30 】「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地业的境内,就是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在迦实山的北边。」
约书亚葬在亭拿西拉的「边界」(希伯来g]#b[u^l )上。697 这个字在约书亚记第十二~十九章的分配地业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加上他地业的境内一语,不但表明约书亚的生命到此告终,也表示支派分配地业的时期也已结束。约书亚的产业是支派分配地业时所分的最后一份。他也是最后一个去「自己的地业」之人,因为他必须先打发所有以色列人归到他们的地业去(28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30 迦实山】
这山的位置虽然不明,却应该是在以法莲山地,亭拿西拉(蒂布纳废墟 )以南的地方。如此它当在示剑西南二十哩左右之处。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四31 】「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侍奉耶和华。」
知道……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 曾经历拯救以色列民族脱离暴政与压迫的神之恩典的人,直至最后都相信耶和华,但是,他们的后裔却与他们不同,最终还是事奉了偶像。相继而来的士师记就是记录了以色列重新受到外敌的入侵与强占而痛苦的故事。为了使我们的信仰成熟而经历神的恩典固然是好事,但过于追求神秘主义体验则存在将我们引上歧途的危险。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复活的基督却能信他是救主且跟随他的人,是更加有福的人(路16:31 ,约20:29)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32 】「以色列人从埃及所带来约瑟的骸骨,葬埋在示剑,就是在雅各从前用一百块银子向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子孙所买的那块地里,这就作了约瑟子孙的产业。」
这里提到约瑟的遗骸(创五24~26) ,又重述雅各所买的墓地(创三十三18~20) ,便将约书亚记和创世记连起来,成为一个大时代的总结,也就是说,从创世记开始直到约书亚记为止,乃是讲到这群属神的子民如何从一个家族变成众支派,进而形成一个国家。
——丁道尔《约书亚记圣经注释》
埋葬“约瑟”的骸骨,为要使以色列人记得,约瑟深信神赐下迦南地的应许,以及神应验祂应许的信实。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那块地”:雅各曾应许将这块在示剑所买的地给约瑟的子孙为业(创三十三19) 。约瑟死时嘱咐停柩在埃及,凭信心相信有一日全族必可回归故里(创五十25) 。约瑟的愿望实现,以色列人从埃及带来的约瑟骸骨现在葬在这里。约瑟骸骨的下葬和约书亚及大祭司以利亚撒的逝世,结束了以色列人寄居外邦和流浪旷野的时代。接上是以色列人在这块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王国的故事。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以色列人把约瑟骸骨带出埃及的原因,见创50:24-25 。
「用一百块...... 那块地」:参创33:18-20 。
――《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的骸骨,埋葬在示剑: 约瑟曾遗命将自己的骸骨葬在迦南地,显明他即使是在埃及享受荣华富贵,也未曾失去对神应许的信心(创50:25) 。过了500年之后将约瑟的骸骨葬在迦南地的事实,表明神的应许(创15:16) 必会成就。约瑟的骸骨被埋在示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雅各不仅从哈抹的子孙买了那地,且在那里为子孙筑了坛,使那地圣洁(创33:19-20)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十四32 以色列列祖在迦南的坟地】
列祖所用的两块坟地都是从此地的原居民买来的。第一个坟地麦比拉洞,是亚伯拉罕在希伯仑附近,从赫人以弗仑手上买来的。亚伯拉罕、撒拉、以撒、利百加、雅各都在此安葬。只有拉结不是在此埋葬,原因是她在伯利恒附近猝死于难产(创三十五19) 。雅各在她坟墓立碑,是这地区游牧民族安葬于坟丘(tumulus )的习俗。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十四33 】「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也死了,就把他葬在他儿子非尼哈、以法莲山地所得的小山上。」
【书二十四33 小山】新国际本作「基比亚」,和合本(意译 )作「小山」。亚伦之子以利亚撒的坟墓是在以法莲属地。优西比乌记载它是在戈夫纳(Gophna )以北五哩之处。然而名叫基比亚的地点有好几个,经文可能只是称之为「非尼哈的小山」而已。这种地方性的地名暂时是无法辨识的。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24章 )】
11节显示:约书亚给百姓的嘱咐都是出于神,因为百姓是站在神面前领受。基督徒对神仆人的教导应有什么态度?参16节。
2假若亚伯拉罕没有蒙神带领离开拜偶像的环境(2-3 ),你想他的信仰会有任何的改变?人可以在神的救恩上夸口么?参约15:16 。
3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陆续遇到什么困难(5-11 )?神怎样施恩给他们,使他们得到应许的迦南地?今日信徒蒙神带领离开罪恶走永生道路,会有类似的经历么?
4约书亚不但严嘱咐百姓敬畏及事奉耶和华,且以身作则,表明他的家只事奉耶和华(15 )。今日教导神话语的人,是否也该如此?
5约书亚吩咐百姓要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23 ),这有可指住在他们中间的迦南人所信奉的偶像。你周围不认识神的人拜偶像的风气有否影响你,妨碍你专一服事神呢?
631节有什么含意?参士2:8-13 。以色列人容易偏离神,他们的失败给基督徒什么警惕。
【
书二十四2~3 】
「古时你们的列祖事奉别神,我将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领他走遍迦南全地,又使他的子孙众多。」
亚伯拉罕的蒙召和被拣选,不单是为着他自己,也是为着他的后裔,不仅是为着自己接受恩典,也是为着将恩典传给别人。在他以前,有一些信心的伟人,如亚伯、以诺、挪亚等,他们都是超然不群,与众迥别的一班人。但从记载他们的历史上判断,他们似乎从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可是,亚伯拉罕一开始,就是一个偶像的崇拜者,像他周围的人一样。若非神呼召他,凭着他自己,是不可能与上述那三位属灵伟人相提并列的。
然而,马太福音却以他的名字为开始,所有旧约里的人名,主耶稣口中题起最多的,就是亚伯拉罕了。这位偶像的崇拜者竟被神所选召,将祝福带给无数的群众。他被拣选的唯一理由,只是因着神喜欢拣选他。他身上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特殊质量,叫他能以将祝福带给这么多的人。神选召他,带领他,又加添他的后裔。这位恩待亚伯拉罕的神,难道不能同样的恩待你,选召你并使用你么。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书二十四15 全家事神「至于我和我的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神是宇宙万有的主,是创造救赎我们的神,应当事奉祂,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是祂的子民,是祂的受造之物,是属祂的。而且只有事奉祂才能蒙恩得福,那些不事奉真神而事奉别神,敬拜偶像的人都要灭亡,是有祸了。我们从以色列人身上可以看见,当他们离弃神,随从外邦人的风俗和自己的欲望,去敬拜事奉别神和偶像时,受到多么重的刑罚,这在历史书和先知书中满了记载。
但事奉神的人却大蒙恩惠,我们看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大卫等所蒙的应许和所得的福分,今生的以及永远的是太大太多了。若事奉神,讨神的喜悦,会有许多超人意外,奇妙的事发生,真是一生一世有神的恩惠慈爱随着他们(诗235 6 ),一样好处都不缺(诗348~10 )。像约伯一样遭遇苦难,损失,都成为他的益处,使他末后所蒙的福分比先前更多(怕4212 ),更认识神,蒙神的悦纳,而这些至暂至轻的苦楚,都要成为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
拣选事奉神,没有错误,最为值得,比什么都宝贵。神若施恩,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神若祝福,谁也不能拦阻,对于自己的家,最大的贡献和责任,就是使全家都事奉神。
──《每日天粮》
【书二十四15 神赋予人自由意志,人也当小心善用,我当怎样过一生?】
现在是以色列人抉择的时候:究竟要顺从耶和华,还是随从当地的许多神祇。耶和华已经证明祂是可信可靠的,本地的神祇不过是人所造的偶像而已。人很容易悄悄地悖逆神,在生活上偏行己路。可是有时你必须选择让谁或让甚么来控制你。神给你自由选择权,你是让神来管理,还是由自己有限的心智来掌权,抑或任由其他不完美的人来管理你呢?只要你选择由神的灵管理一生,你就要每天重新坚定自己的选择。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5 别人都不那样,我是不是也要……】
约书亚斩钉截铁地表示,他和他一家都要事奉耶和华,他再次表现出属灵领袖的气质。不管别人怎样决定,他总是对神作出委身的承诺,并愿留下照此生活的榜样。我们生活的方式,应叫别人领会全心事主的益处。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书二十四15 事奉神】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约书亚将全国领袖召聚到示剑,那古老的通衢要邑,南有基利心山,北有以巴路山,与全民重新立约。 站在这里有年纪的人,还能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约书亚帅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时候,曾将摩西所写的律法书,抄写在石头上,现在还在那里。记得:祭司在示剑的祭坛上,献过了燔祭和平安祭之后,馨香的气味缭绕,祭物的血还没有干;群众都环集在约柜的两旁,祭司们宣告祝福和咒诅的话,要他们选择生命的路,敬畏事奉耶和华。(书八30-35) 明显的,两山相对,最能象征选择,也唤起了长久失去的记忆。
事奉神的福分约书亚在以色列人面前,向他们叙述五百年来的历史:从神选召亚伯拉罕出离两河流域的偶像文化,使他认识真神,敬拜祂,到神领他们进入现在所站的地方,神所应许的福分,都向信靠祂的人成就。(书二四1-13)
事奉神的态度事奉神必须“诚心实意”,不能虚假,不能心持两意。约书亚向以色列人民挑战:现在你们可以作选择,决定是否要事奉神。在这个历史性的地点,建国的元老,指给他们看不远的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赐福或咒诅,在你们转念之间,大家要向神诚实。(书二四14-15)
事奉神的见证作为全国的领袖,约书亚没有犹豫,率先表明坚定立场:“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身为最高领袖,他必须立下好的榜样。他自己事奉神,也不愿意让家中的儿女们,以及仆婢,财物,归给偶像假神使用。因为必须先齐家,才可以治国。使徒保罗也告诉教会:作监督的,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三4-5) 约书亚自己有好见证,也与百姓一同在圣所前立约。二十多年前的祭坛和写着律法的石头,还在那里。约书亚“又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作永远的见证。 约书亚,以利亚撒,和从埃及带上来约瑟的骸骨,都葬在示剑,作为忠心圣洁事奉神的见证。
(书二四22-33)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书二十四16~18 ,21 以色列人回答得那么斩钉截铁,可是……】
全体百姓都放胆宣告,他们绝不离弃耶和华,但以后却没有守住那个承诺。过了不久,神就责备人违背与祂所立的约(士2:2-3) 。我们也能够不加思索的说顺从神,但脚踏实地去过那样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因为口说比实干来得容易。不过,以色列人在约书亚有生之年仍顺从神,表现出对约书亚信靠神、为全民领袖的支持与敬意。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19 「你们不能事奉耶和华。」】
约书亚似乎在压抑百姓们的热心。他们都心里火热,愿意事奉神,但是他们的热烈被压住了,约书亚好似大声喊叫说:回去!回去!没有你们的分。在福音书中,似乎有类似的情形。耶稣对彼得及别人说:「你们现在不能跟从我。」(约翰福音十三章三十一至三十八节 )。为什么不能呢?
属灵的卓见——这答案很清楚,如果我们加以思索,只要详细读圣经的内容。他们还没有学会顺服。以后以色列人果然失败,他们背道的事记在士师记中。彼得与别人也终于离弃过主。可见人自信的想法,究竟与圣洁的神之卓见有很大的距离。以色列人应在这事上得教训,使徒们也应学习圣灵的指引,而培养属灵的卓见。
谦卑的顺服——我们以为有力量顺服,我们确有敬虔与宽宏的心,但未免太高估我们的力量。我们人力究竟有限,圣神的要求多么高,我们又怎能达到呢?时常失败只会使我们衰弱,好似一个门在墙上破裂,那部分一定十分损坏。上一代的软弱,可能影响下一代失败。我们虽然立志,但却无能为 ,也无从下手。别人在我们身上观察,未必看得出来。我们需要神以稳健恒久的圣灵支持我们,除去我们的软弱。所以我们必须谦卑顺服。
【书二十四19~24 过分自信】
约书亚的意思是说他们凭着自己的能力,不能作任何事。自信,只有令他们失败和犯罪而已。但是他们没有学到这功课,他们的自信和自满果然失败,并坠到罪恶和痛苦的深渊,使耶利哥城和希伯仑和基遍的得胜,至终变成波金的眼泪,连他们自己也被仇敌掳去。
感谢神!还有一个喝波金相对的地方,这就是先知受启示所论到的另一个地方,他如此说:『你确要称为我所喜悦的,你的地也必称为有夫之妇』(赛六十二4) 波金是哭泣的地方,“有夫之妇”是爱和喜乐的地方。「波金」的意思是「我们能力的失败」;“有夫之妇”的意思是嫁给神并且被祂的能力保守,免于跌倒和失败。
让我们去到波金学习我们的无能,然后往前走到“有夫之妇”依靠祂的慈爱和能力前进,唱着:『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林后二14)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腓四13) ——基督人《士师记灵训》
【书二十四23 我心中的“偶像”?不能说没有吧……】
约书亚吩咐以色列人,要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和偶像。人若顺从神,就必须除掉妨碍人专心敬拜祂的事物。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偶像──贪心、妄自尊大、嫉妒、成见──这一切都会妨碍人对神的敬拜。假使我们把这些偶像暗藏心中,神就不会喜悦,因此必须将偶像从生活中除净。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4~26 事奉耶和华就是为祂做事吗?我做事的目的是──】
百姓与神所立的约,是要单单敬拜、顺服耶和华。他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圣洁的民族,并带动世界上其他各族归向神。攻占迦南就是达成这目标的一个步骤,可惜以色列人太过着重于得土地,反而看不到耶和华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能有同样的情形。我们可能花费极多的时间做事,却忘记其目的本该为要荣耀神。例如,教会可能极力保护自己的设施设备,只是为着满足自我,或者怕别人使用。如果有这种事发生的话,就表示人只注重物质或建筑物,却看不见它们的用处乃是要领人归向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29~31 约书亚走完了他一生的路,我从他身上学到甚么?】
这卷书的开头讲到一位新领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任务──领以色列百姓攻占迦南地。约书亚紧紧地跟随神,带领百姓对神尽忠,一心顺服,终于大获全胜。从24章16节我们看到,百姓清楚表明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在这许多年间全民响应约书亚的带领,乃是表明他们尊重他的领导,也尊崇他们忠心事奉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十四33 属灵领袖的去世,有没有影响教会的事务?】
约书亚与大祭司以利亚撒都死了,但是他们在世之时,已经给百姓立下信仰的根基。我们应当单单敬畏神、事奉耶和华(24:14)。这是一种抉择:顺从神不顺从其他的假神(24:15)。不过,由于我们犯罪悖逆(24:19),所以不能尽心尽意地敬拜祂。我们若选择神为我们的主,就是与祂立了约(24:25),因着这种关系,祂不仅应许赦免我们的罪、爱我们,并且赐下祂的灵,使我们在今生能够做祂的工作。我们与神立约,就定规要离弃凡与祂计划相违的原则与生活(24:23)。这并非个人的事,乃要与其他信徒同心齐步,全心靠神!(申30:15-20 ,摩西所讲类似的信息。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