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约书亚记 第1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以色列人在约旦河外向日出之地击杀二王,得他们的地,就是从亚嫩谷直到黑门山,并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

2「这二王,有住希实本、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他所管之地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基列一半,直到亚扪人的境界,雅博河」

3「与约旦河东边的亚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毗斯迦的山根。」

4「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

5「他所管之地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并基列一半,直到希实本王西宏的境界。」

6「这二王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耶和华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

本章总结了神在约旦河两岸赐给百姓的得胜,为十三至二十一章的分配地业作准备。
1-6节数算了摩西带领百姓在约旦河东的得胜())。「从亚嫩谷直到黑门山」()),意思是从河东二王之地的最南方一直到最北方。「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指东部的沙漠。河西诸王只是控制一座城和周边的乡村,河东二王却控制着广阔的地区,比河西诸王更强大。但神让百姓在进入迦南之前,就借着击败河东二王,预先经历了神的大能;并且因此让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为百姓进迦南预备了道路。
「亚摩利人的王西宏」(2节)的地,南起「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北至「雅博河」,西起约旦河,东至旷野的亚扪())。
「巴珊王噩」(3节)的地,南起「雅博河」()),北至「黑门山」()),西起约旦河边的「巴珊、基列」()),东至「撒迦」())。「亚斯他录」())是噩王国敬拜偶像亚斯她录女神的中心,巴珊王在「以得来」和「亚斯他录」轮流居住。
「基列」位于约旦河东,巴珊王噩控制「雅博河」以北的部分,亚摩利人的王西宏控制「雅博河」以南的部分,所以说他们分别占据「基列一半」())。
上图:以色列人征服约旦河东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国土,预备进入迦南。

7「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击杀了诸王。他们的地是从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约书亚就将那地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为业,」

8「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山地、高原亚拉巴、山坡、旷野,和南地。」

7-8节数算了约书亚带领百姓在约旦河西的得胜。「从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意思是从迦南地的最北方一直到最南方())。
第8节列举了6个被驱逐的民族,没有提到「革迦撒人」()),可能他们当时已经被周边民族同化了,或者已经迁走了。
「宗族 Clans」())原文是「部族、家族」,是十二「支派 Tribes」与各个「父家 Fathers’ houses」之间的单位,由长老领导。以色列人分配土地是按「宗族」为单位的()),同一「宗族」的土地形成一个行政区。

9「他们的王:一个是耶利哥王,一个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

10「一个是耶路撒冷王,一个是希伯仑王,」

11「 一个是耶末王,一个是拉吉王,」

12「一个是伊矶伦王,一个是基色王,」

13「一个是底璧王,一个是基德王,」

14「一个是何珥玛王,一个是亚拉得王,」

15「一个是立拿王,一个是亚杜兰王,」

16「一个是玛基大王,一个是伯特利王,」

17「一个是他普亚王,一个是希弗王,」

18「一个是亚弗王,一个是拉沙仑王,」

19「一个是玛顿王,一个是夏琐王,」

20「一个是伸仑·米仑王,一个是押煞王,」

21「一个是他纳王,一个是米吉多王,」

22「一个是基低斯王,一个是靠近迦密的约念王,」

23「一个是多珥山岗的多珥王,一个是吉甲的戈印王,」

24「一个是得撒王;共计三十一个王。」

9-16节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南方击杀的16个王,17-24节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北方击杀的15个王。有些城如示剑、多坍没有列在其中。可能这些城没有王。
在长约30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迦南地居住着6个民族,居然有「三十一个王」()),一面说明迦南确实是「流奶与蜜之地」()),一面也说明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这些王代表各城不同的利益,彼此各持己见、争斗不休,只有在抵挡神的事上才能「同心合意」()),这正是世界和肉体生命的真实写照。
以色列人在河东击杀了两个王,在河西击杀了三十一个王,一共消灭了三十三个王。没有神带领百姓这三十三次得胜,以色列人就不能承受产业;而没有主耶稣在三十三岁的得胜复活,我们也不能享受基督里的丰富。在书写很不方便的三千多年前,圣灵让作者认认真真地记下了这三十三个王的名字,让后世的抄写者每抄一个名字,心中都对神生出一份感恩;读圣经的人每念一个名字,心中都对神发出一声赞美。
在分配地业、承受应许之前,圣灵首先数算了神赐给百姓的得胜。表面上,河东的争战是在摩西的带领下,河西的争战是在约书亚的带领下,约书亚完成了摩西所开始的工作。但实际上,摩西是神的仆人,约书亚也是神的仆人,真正为百姓争战的乃是神自己())。摩西、约书亚和百姓完全顺服神,才能经历得胜、承受应许(十三至十九章))。同样,作者也要当时的读者和历代的信徒明白,神的百姓只有顺服神、遵守圣约,才能得着、并且长久享用神在圣约里的应许。
上图:以色列人进迦南所征服的33个王。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书亚记第十二章

N征服概览

这一段接续前面所讲击败的王b~22),进而描述他们的领土;约但河以东的地,是在摩西率领之下征服的,约但河以西的地,则是约书亚征服的。这些就是当地的王(1节),这句片语引介了诸王的名字,接着讲到他们的百姓,和他们的土地,包括首都和地区。第6节为这一小段的结束,说明摩西如何将那地分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第二小段的内容差不多,但却倒过来写,好像镜子反照一样。这些就是当地的王(7节)引介出约书亚的领导,和他对地业的分配。地区和边界的摘要记在第7、8节。接下来,是各地区种族的清单,包括曾在出现的名字。然后便是城市与王的清单。

这种文学结构,把约书亚记一~十二章的征服,放进以色列的整个征服画面之中。是约书亚记一~十一章的摘要,同样,第十二章也成为所有征服的摘要,摩西和约书亚都包括在内。如此,约书亚所作的便在一幅全景之内;在分配地业之前,必须先看清这幅画面。约书亚是摩西的真正接班人,他完成了摩西开始的工作。摩西是神的仆人,而约书亚既顺服摩西所说的一切话,也就是顺服了神。以色列能享有圣约中地业的祝福(十三~十九章),是因为他们在一切战争中都忠于神,也因为摩西和约书亚都对神忠心。

i. 约但河东击杀的王

1.约但河东的王与河西的王不一样,他们是控制一片地区,而不是一座城,这里将各地按着以色列的胜利顺序列出来。亚嫩谷是亚摩利王西宏的南界,443这谷以南便是摩押人之地。黑门山是这个地区的北界,以色列人直打到这里。此一南北界可与约但河以西的南北界相媲

2.击败西宏的事记在民数记和申命记。444西宏和噩出现在,喇合和基遍人提到神为以色列人行的大事,这乃是其中之一。表二(a~c)将第2、3节的地名摘要列出。

表二:与西宏有关之地

二(a):城名

经节

城名

阿拉伯名

晚铜时期 a

铁器时期 b

地图号码 c

希实本445

2

亚罗珥

`Ara`ir

228097

伯耶西末

Tell `Azeimeh

208132

附注:

a: 晚铜时期(主前1550~1220年)显示在圣经之外的考古学,或文献中,是否发现这地当时有人居住。

b: 铁器时期(主前1200~586年)显示在圣经之外的考古学,或文献中,是否发现这地当时有人居住。

c: 地图号码系统前三个号码标示出东西向,后三个号码标示出南北向。前三码愈大,表示地点愈靠东;后三码愈大,表示愈靠北。

二(b):地理特色

经节

地理特色

阿拉伯名

2

亚嫩谷

el-Mujib 河谷

雅博河

ez-Zerqa 河谷(

3

基尼烈海

加利利海(

亚拉巴海

死海(

盐海

死海

二(c):地区

经节

地区

边界/描述

3

基列

南界-亚嫩河;西界-约但河;北界-不详,可能为雅木(Yarmu祂)河;东界-沙漠

亚拉巴

约但河谷(

毗斯迦的山根

摩押平地的西北边缘

毗斯迦

在西亚迦丘(Ras Es-Siyagha)的尼波山西北西1.5哩处,地图号码为218130

4.击败噩的事,也记在民数记和申命记。446他控制的地区在西宏以北,称为巴珊。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因此或许和晚铜时期乌加列文献内的拉庇乌( Rapi~u )有关,这是 (1) 亚斯他录和以得来的某位统治者, (2) 一位过世之王的头衔, (3) 一位能使人得胜的神o。447噩也像拉庇乌一样,来自这个地区,他死的时候,正是这份文献写作的时期。在圣经其余地方,利乏音人(Rephaites 或 Rephaim)是指死去之人;希伯来圣经11),或巨人,或大能的战士448利乏音人让人想到十一章所提到的亚衲族人。(参:的注释。)他们可能是勇猛的战士,大部分人从前都战死了,有些则被以色列人击败。449西宏之名成为第2~5节的开头与结尾。

表三(a~c)将4~5节中的地名摘要列出。

表三:与噩相关之地

三(a):城名

经节

城名

阿拉伯名

晚铜时期

铁器时期

地图号码

4

亚斯他录

Tell `Ashtarah

243244

以得来

Der `a{

253224

5

撒迦

Salkhad

311212

三(b):地理特色

经节

地理特色

阿拉伯名

2

黑门山

利巴嫩前山牧地450

三(c):地区

经节

地区

边界/描述

4

巴珊

南界-雅木河;西界-拉卡得河(Nahal Raqqad);北界-黑门山;东界-得鲁斯山(Jebel Druze);包括南边的呼兰(Hauran),其中有亚他录和以得来等城。

5

基述

南界-雅木河;西界-加利利海;北界-撒玛克河(Nahal Samakh);东界-拉卡得河;包括南边肥沃的哥兰高地。451

玛迦

南界-撒玛克河;西界-呼勒盆地;北界-黑门山;东界-巴珊,比基述人所占领的哥兰较不肥沃,人口也较少。

基列

南界-亚嫩河谷;西界-约但平原;北界-雅木河;东界-沙漠。452

6.参:和32类似的话。

443 R. G. Boling and G. E. Wright, Joshua , 322页,对亚嫩的描述如下:“就是那宽阔的 el-Mujib 溪,从约但河东的高原降下约1.06公里,距离约有48公里。……”
444
445 参增注:希实本的位置。
446 [6],
447 主要的文献是 RS 24.252 (= KT:1.108)。有关此文献与拉庇乌的辨识,和巴珊地的地名,参 B. Margulis, 'A Ugaritic Psalm (RS 24.252)', JBL , 89, 1970, 292~304; R. M. Good, 'On RS 24.252', UF , 23, 1991, 155~160页,和那里的书目,以及 J. C. de Moor 的翻译, An Anthology of Religious Texts from Ugarit (Nisaba; Leiden: Brill 1987)。有关巴勒斯坦一种祖先崇拜在考古方面的问题,参 E. Bloch-Smith, Judahite Burial Practices and Beliefs about the Dead , JSOT Supplement 123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2)。由于此处的辩论和乌加列神话经文的许多翻译问题有关,兹将近日 KTU1.108前四行的两种翻译提供如下。De Moor, 187页的翻译为:“〔看哪!〕愿救主,永远的王,来痛饮!愿住在亚特达土(Athtartu)的神,并在哈杜拉由(Haddura'iyu)的神,迦特鲁(Gathru)和雅卡鲁(Yaqaru),来痛饮。”J. Day, 'Ashtoreth' in ABD , I, 491页反对这样翻译,也反对将拉庇乌与这些地名相连。他翻译第3~4行为:“伊利(或神)坐在亚斯达特(Astarte)之旁,审判者伊利(或神)在牧人哈达德(Hadad)之旁。”
448 M. S. Smith, 'Rephaim', ABD , V, 674~676页;同作者, The Early History of God, Yahweh and the Other Deities in Ancient Israel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90), 128~130页。

449 R. S. Hess, 'Nephilim' in ABD , IV, 1072~1073页。
450 不单是谁克山(Jebel esh-Sheikh)而已。的探讨。
451 Z. U. Ma'oz, 'Geshur' in ABD , II, 996页;Mazar, 113~125页;M. Kochavi et al , 'Rediscovered! The Land of Geshur', BAR , 18/4, July/August 1992, 30~44、84~85页。
452 G. L. Mattingly, 'Gilead' in W. E. Mills et. al . (eds.), Mercer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Macon, Georgia: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90), 331~332页;M. Ottosson, 'Gilead (Place)' in ABD , II, 1020~1022页。

增注:希实本的位置

有人认为希实本即希斯班废丘(Tell Hesban),在现代安曼(Amman)西南的14哩处,453不过那里没有晚铜时期的遗迹,因此有些人认为,西宏王国日期应当较晚,在铁器时期。454然而,另有人认为,五经之内既多次提到希实本,所以建议,原名希实本,后来改名为希斯班废丘的,是从另外一个地方改到这里的。455有一些圣经的地名曾有这种地点改变的现象。456一个地名可能是从几哩外的另一个遗址迁过来的。457从前的希实本可能的位置,包括:雅鲁废丘(Tell Jalul),或乌美利废丘(Tell el-Umeiri,西边),两者在晚铜时期和铁器时期都有相当多人居住,丘地的面积也不小。458在约但河东,考古证据与所以为的古代文献地点有出入的地方,还有好几处,希实本并不是惟一的困难。晚铜时期埃及文献内所提到的底本(Dibon)便是一例,可以与此参照。459

453 巴勒斯坦地图226134。L. T. Geraty, 'Heshbon' in ABD , III, 181~185页。
454 参 A. Lemaire 的总结, 'Heshbo^n= Hisba^n', Eretz-Israel , 23, 1992, 64*~70*页。
455 G. J. Wenham, Number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Leicester and Downers Grove: IVP, 1981), 160~161页,注4。

456 A. F. Rainey, 'The Toponymics of Eretz-Israel', BASOR , 231, 1978, 10页;同作者,'Historical Geography' in J. F. Drinkard, Jr, G. L. Mattingly and J. M. Miller (eds.), Benchmarks in Time and Culture. Essays in Honor of Joseph A. Callaway , Archaeology and Biblical Studies I (Atlanta: Scholars Press, 1988), 362页;Aharoni, Land , 123~124页。

457 Aharoni, Land , 124页,举出伊矶伦迁到乡下的例子, “Aquir,离 Khirbet Muqanneh 的古址六哩之处。”这与特希西班和特雅鲁的距离大致相同,而后者可能是晚铜时期希实本的所在地。由此可见,J. M. Miller, 'Site Identification: A Problem Area in Contemporary Biblical Scholarship', ZDPV , 99, 1983, 124~125页,(参 A. Lemaire, `Heshbo^n = Hisba^n~, 68*页)所说,这种距离的迁移“很难想像”,缺乏说服力。
458 L. G. Herr, 'The Search for Biblical Heshbon', BAR , 19/6. November/December 1993, 36~37页。有关特雅鲁,请参 R. D. Ibach, Jr., 'An Intensive Surface Survey at Jalul',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 16, 1978, 201~213页;R. G. Boling, The Early Biblical Community in Transjordan , The SWBA Series 6 (Sheffield: Almond, 1988), 32、47页。有关特艾乌美利(巴勒斯坦地图号码235142),参 L. G. Herr et al., 'Madaba Plains Project: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1987 Season at Tell El-'Umeiri and Vicinity' in W. E. Rast (ed.), Preliminary Reports of ASOR-Sponsored Excavations 1983-1987 , BASOR Supplement 26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59~88页。后一个遗址也被视为的亚备勒基拉明。参前书,85页。

459 参上文“增注:进入迦南的日期”。
ii. 约但河西击杀的王

7~8.这段与第1~6节的文学架构为镜中倒影,参看前文(注释ⅠMiv. “总结与转接”,原书257~258页)。此处重复的边界,接下来是地区,选自、21。

9~24.有人将此段与古代近东诸王的征服清单作比较。460这张清单很像一些法老在巴勒斯坦打仗之后的记录。这类清单的日期,多半在新王朝时期(约主前1550~1200年),内容为迎战法老,并被击败的联盟名单。这些清单可能只是选择性的记录,有时不包括所有征服的地区。461第十二章清楚说明,这些城的王被击败,但并非每一座都被毁灭,因此,不能以这张清单来核对各个遗址的毁灭层。这段提到一个数字,就是“一”,与每位王连在一起,似乎是要指明每座城首领的数目。这与基遍人不同,他们并不是由一位王管理,总数共为三十一个王,和第9~24节的实际数目相同。请注意,这里没有讲到所征服的伯特利有王。也许因为伯特利和艾是由同一个王统管。另一方面,艾城,意思是“毁灭”,或许可以指好几个地方,因此,靠近伯特利一语,或许是将它区别出来的方式。

表四:征服的南方诸城,其阿拉伯名与以色列名

经节

城名

阿拉伯名

以色列名

地图号码

9

耶利哥

艾(靠近伯特利)

T es-Sultan

192142

10

耶路撒冷

希伯仑

el-Quds

T er-Rumeideh

耶路撒冷

172131

160104

11

耶末

Kh el-Yarmuk

Yarmut

147124

12

伊基仑

基色

T `Ait]u^n

T Jezer

T `Eton

T Gezer

143100

142140

13

底璧

基德462

Kh Rabu^d

Kh Jedu^r

151093

158115

14

何珥玛

亚拉得

Kh el-Mesha^sh

T el-Milh]

T Masos

T Malh]ata

146069

152069

15

立拿

亚杜兰

T Borna^t]

T esh-Sheikh

Madhku^r

T Burna

Kh `Adullam

138115

150117

16

玛基大

伯特利

Kh el-Qo^m

Beiti^n

146104

172148

17

他普亚

希弗

Sheikh Abu{

Zarad

T el-Muh]afar463

172168

171205

18

亚弗

拉沙仑

Ra^s el-`Ain

T Afeq

沙仑平原

143168

19

玛顿

夏琐

Qarn H]at]t]i^n

T el-Qedah

T Qarnei Hittin

T Hazor

193245

203269

20

伸仑米仑

押煞

Kh Sammuniya

T Keisan

T Shimron

T Kison

170234

164253

21

他纳

米吉多

T Ti`innik

T el-Mutesellim

T Ta`anakh

T Megiddo

171214

167221

22

基低斯464

靠近迦密的约念

T Abu Qudeis

T Qeimu^n

T Qedesh

T Yoqneam

170218

160230

23

多珥山岗的多珥

吉甲的戈印465

Kh el-Burj

T Dor

加利利?

142224

24

得撒

Kh T el-Fa^r`ah 以北

182188

清单中各城的顺序,是依据第六~十一章中征服的前后而列。从耶利哥和艾城开始,然后是南方联盟,以何珥玛和亚拉得为最南方,这两个城出现在民数记。接着转向北方,伯特利和以下四个名字似乎不按次序,前面没有提到这一地区的征服。有些大城,如示剑和多坍,不在其中。这些迹象显示,约书亚的故事中没有记录山地的征服。理由为何,耐人寻味。以下十座城是北方之役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大城,是十一章没有提到的。然后回到山地,最后一座城为得撒,这成了清单的结束,而百姓又回到了他们的中心。从那里,他们将分配地业。这张清单把约书亚记的征服记录,与民数记所载何珥玛与亚拉得的征服连在一起。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张清单暗示,约书亚记六~十一章的故事,只是部分的记录,因此自有其目的,并不是要将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的征服,按时间顺序记下来。这个故事的目的具神学意义。正如前面的故事一样,这段经文显明,应许之地绝大多数的地区,都是因以色列人顺服神才征服的。虽然这些城散布在迦南地的各处,细心的读者将会注意到,有些地区并没有提到。所以,这段经文也为“有待征服之地”作了伏笔。

对基督徒而言,这些军事的胜利代表神子民在立约的祝福中所得到的产业。所以,我们的争战不是军事战争,而是属灵的。神曾使以色列人得胜,同样,在每日与罪恶的争战中,因着耶稣基督的死,我们必能得胜。以色列人将他们的得胜记录下来,基督徒也受到训勉,要记住这场胜利,并在信仰生活中时常以庆贺的仪式来纪念,参:

460 Younger, 230~232页,他提到主前十三世纪法老兰塞二世和亚述王西拿基立的例子(主前705~681年)。
461 这类清单中最有名的之一,是主前十五世纪的 Thutmose 三世的记录,当时或许迦南地的联军遇到埃及人,攻击迦南军兵的这支埃及部队,有主力军,还有以各城为名的“零星行伍”。参 K. A. Kitchen, Th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in Egypt (1100~650 BC)(Warminster: Aris & Philips, 1973), 445页。
462 S. Ben-Arich, 'Tell Jedur', Eretz Israel , 15, 1981, 115~128页,希伯来文。
463 A. Zertal, Arruboth, Hepher, and the Third Solomonic District (Tel Aviv: Hakibutz Hmeuchad, 1984), 70~72、98~99页,希伯来文。

464 V. Fritz, 'Die sogenannte Liste der besiegten Ko/nige in Josua 12', ZDPV , 85, 1969, 136~161 (152~153),注意到基低斯可能的地方有几处。不过,T Abu Qudeis 符合这张清单,因为它位于他纳和米吉多之间,并且它有自主前十二世纪至九世纪居住的遗迹。参 R. Arv, 'Kedesh, 2' in ABD , IV, 11页;Boling and Wright, 329页。
465 七十士译本读作“加利利”,而非“吉甲”。这种读法为大多数人接受,理由如下: (1) 这一地区没有证据显示有一个叫吉甲的地方; (2) 若是加利利,便可以与夏罗设哈戈印(Harosheth Haggoyim)相较,这个地名也有“戈印”(goyim)之音在内,按来看,其位置在加利利一带,或其附近; (3) 前面约念和多珥的位置,后面都有 lamed(译注,希伯来文第十二个字母)相随,加上一个地区,正如戈印的后面有 lamed,加上一个地区。加利利是一个地区,但吉甲却不是。参 Barthelemy, 27页;Aharoni, Land, 223页。不过,加利利和吉甲或许是同一个名字的变更。这两个名字可能源于同一个字根,它与 gal ,“土墩、石堆”相近。参:(希伯来圣经12),那里的加利利或许是指吉甲的异教献祭处。参 G. B. Martinez, 'Origen y significacion primera del nombre Galilea', Estudios Bi*blicos , 40, 1982, 119~126 (123~124)页; G. Mu/nderlein , 'llg gll ', in TDOT , III, 20~23页。若是如此,那么吉甲的戈印也许是指北方的一个地区。它若是夏罗施哈戈印的缩写,就是指晚铜时期为法老所拥有的皇家地业,在耶斯列谷,靠近米吉多和他纳。参 A. F. Rainey, 'The Military Camp Ground at Taanach by the Waters of Megiddo', Eretz Israel , 15, 1981, 61*~66*;同作者,'Toponymic Problems (cont.)', Tel Aviv , 10, 1983, 46~48页。吉甲的戈印是在吉甲/加利利的夏罗施哈戈印的缩写。它是一个地区,不是一座城。不过,它的王或许是从一座城来统治,那城可能保留在 Jiljuliyey(地图号码145173),是 Aphek 以北三哩之处。参 F. M. Abel, Ge*ographie de la Palestine , 2 vols. (Paris, 1933), 327页;W. R. Kotter, 'Gilgal, 4' in ABD , II, 1023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以色列人在约旦河外向日出之地击杀二王,得他们的地,就是从亚嫩谷直到黑门山,并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

约但河东的王与河西的王不一样,他们是控制一片地区,而不是一座城,这里将各地按着以色列的胜利顺序列出来。亚嫩谷是亚摩利王西宏的南界,443这谷以南便是摩押人之地。黑门山是这个地区的北界,以色列人直打到这里。此一南北界可与约但河以西的南北界相媲

──《丁道尔圣经注释》

整个范围以亚嫩谷为南界,黑门山为北界,「全亚拉巴」(即约但河谷南段之东部 )为河东领地之西界,至于东边则以沙漠为界。

――《串珠圣经注释》

从亚嫩谷直到……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 被摩西所征服赐给两个半支派的约但河东边的地界。 亚嫩谷: 是源自摩押高原的两条河川汇聚在一起流淌的险峻山谷,形成了摩押地与分给流便支派之地的天然分界。 黑门山: 位于亚拉伯地与分给玛拿西支派之地的分界,四季被白雪所覆盖。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概述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于约但河东所取得的胜利。参看民数记第二十一章和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本章是以色列人肃清约但河东、西两岸敌人经过的综述。1~6节为河东的战绩(民二十一章 ;7~8节记河西的胜利(见6~11章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摩西在生时以色列人在约但河东所得之地。

――《串珠圣经注释》

征服迦南东部的概要: 本段记录了在渡约但河之前,被摩西所征服的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事迹。以色列本想尽量避免与不属迦南地的民族争战,然而,因亚摩利人首先敌对以色列,以色列迫不得已应战。亚摩利王西宏早已征服了摩押族,拥有强大的权势。因此以色列借着打败他们,在进入迦南之前就大显了神的威风,并使迦南居民深感恐惧(2:8-11)。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战役的总结。

――《串珠圣经注释》

征服之地的地界与君王之名: 本书作者在记录分配迦南地的事件之前,首先一目了然地罗列了被以色列所攻陷的君王与其地区。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一眼就认识到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以色列惟靠着神的帮助而征服了这许多君王。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二王,有住希实本、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他所管之地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基列一半,直到亚扪人的境界,雅博河,」

「希实本」:大概在约但河口以东二十五公里(十五英里 )。

「亚罗珥」:在亚嫩河之岸,俯瞰河谷。

「基列」:大概指雅博河两岸一带的山地。

「亚扪人的境界」:包括雅博河上游。

――《串珠圣经注释》

圣经多处论及西宏所治理过的地界,就是从亚嫩谷到雅博河,4:48-49)。 希实本: 是亚摩利王西宏的都城,位于约但河东32公里处。以色列占领此地之后,分配给了流便支派(13:17),后来成了利未支派的逃城(21:3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地理概况】

由于圣经中之希实本的确实位置依然不明(黑什班遗址并没有征服时代的文物 ),它只能说是位于死海北端附近的摩押领土之内。西宏领土的东部地区从位于亚嫩谷边缘,控制当地贸易和道路的边城亚罗珥开始,包括雅博河以南的基列地区。而在约但河东岸方面,西宏统治的地区据称从雅博河以北延伸到基尼烈湖(加利利海 ),南面则直达死海的东北岸,包括耶利哥对面毘斯迦山脉的山坡。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与约旦河东边的亚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毗斯迦的山根。」

「就是盐海,通伯耶西末 ...... 」:应译作「就是盐海,东边通伯耶西末 ...... 」。

盐海即今日的死海。伯耶西末则近死海东北岸。

「毗斯迦」:为西宏所管之地的南界,在死海东北角。

――《串珠圣经注释》

】「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

击败噩的事,也记在民数记和申命记。446他控制的地区在西宏以北,称为巴珊。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因此或许和晚铜时期乌加列文献内的拉庇乌(Rapi~u )有关,这是 (1 ) 亚斯他录和以得来的某位统治者, (2 ) 一位过世之王的头衔, (3 ) 一位能使人得胜的神祇。447噩也像拉庇乌一样,来自这个地区,他死的时候,正是这份文献写作的时期。在圣经其余地方,利乏音人(Rephaites 或 Rephaim )是指死去之人,希伯来圣经11 ),或巨人,或大能的战士

──《丁道尔圣经注释》

「巴珊」:在河东地区之东北。

「亚斯她录」:在加利利海东北偏东。

「以得来」:位于流入约但河支流亚尔母克河的其中一分支附近。

――《串珠圣经注释》

利乏音人】

利乏音一词在圣经之中,不是指人死后的灵魂,就是如本节一样指外约但比珊地区的原住民。这些人以身材高大著称,并且与亚衲人和摩押地的以米人一样,被入侵的以色列人所逐。拥有巨大铁床的噩王被称为这民族的最后一人,这是他们在以色列人入侵时衰亡的另一个证据。乌加列有关古代君王和英雄的传奇,或许能够解释利乏音为何与死人有关。他们和外约但民族的关系,可能是基于乌加列对这地区的传说,同时又可能与他们的神明或以之为名的祖先拉帕(Rapah )有关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他所管之地,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并基列一半,直到希实本王西宏的境界。」

「撒迦」:位于巴珊东边的一座城。

「基述」:在加利利之东北。

「玛迦」:在黑门山以南,基述以北。

――《串珠圣经注释》

巴珊王噩的领土,北抵黑门山,南达雅博河,东至撒迦,西至约但河边的巴珊与基列。此地肥沃并以畜牧业著称。巴珊王国的居民属利乏音族,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以色列在尚未进入迦南之前,就借着击败此番强敌而经历了神的权能,他们在征服迦南期间继续经历了神的大能。神爱自己的百姓且爱到底,借着惩戒或安慰或劝勉,引领百姓走上自己所喜悦的道路。因此,我们当确信那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二王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耶和华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击杀了诸王。他们的地是从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约书亚就将那地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为业,」

从黎巴嫩的巴力迦得(在北方 )到哈拉山(在南方沙漠 ),一南一北,代表约但河西全境。

注,比较.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地理概况】

本段重复,列出约但河西所征服的土地。此举是按照所立的约,强调以色列对这地的拥有权;并且作为各支派分地的根据。南界是以东附近的哈拉山(今日之哈拉克山 )。北界是黎巴嫩边界,黑门山脚附近的巴力迦得。此外本段又列出了一些地理特征,如「山坡」,大概指山地下到萨非拉 或犹大旷野下到死海的斜坡 )和「旷野」;这是后来犹大支派定居的地区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在河西所击杀之王。

――《串珠圣经注释》

被征服的西部迦南诸王之名: 本段按照征服的顺序记录了约书亚在约但河西所征服的迦南诸王之名(南部的16名君王与北部的15名君王 )。详细的记录是为了显明必定成就所应许之事的神的信实。虽然都是些小小的国家,但是这众多的国家云集遍布在迦南地,说明了当时迦南地的肥沃。然而今天,此地已变成荒芜的不毛之地,若不经过高度的开垦,就不可能用来耕种农作物。这一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迦南地只不过是永恒天国的模型。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山地、高原亚拉巴、山坡、旷野和南地。」

本节说明了以色列征服的迦南地的地界,与10:40-42及11:16,17相符合。只是此处新添加了“旷野”这一词,指亚拉巴东南部的不毛之地。所列举的迦南民族中遗漏了迦南七族之一革迦撒人(3:10,。这是因为此民族早已被周边民族吞并。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他们的王:一个是耶利哥王,一个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

君王名单】这个君王的名单大致依照他们在约书亚记六至十一章被以色列人征服的次序。耶利哥和艾城(在伯特利旁边 出现在约书亚记六至八章。记录在的迦南南部联盟诸王,则列于第10~12节。亚述的碑文有时也会列出某位君王在战役中征服的国土和君王之名单。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一世,就描述自己在五年之内,征服了四十二国的土地。撒缦以色一世(Shalmaneser I )则自称摧毁了五十一个城市。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这里的王是按照2-10章所记录之事件的顺序记下的。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迦南南部的诸王。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综合记述南方被征服诸王名单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在南方所杀的王。

――《串珠圣经注释》

】「一个是耶路撒冷王,一个是希伯仑王,」

】「 一个是耶末王,一个是拉吉王,」

】「一个是伊矶伦王,一个是基色王,」

】「一个是底璧王,一个是基德王,」

基德】基德的位置不明。部分学者提出这可能是抄录上的错误,这城该是尼革(和合本「南地」 )西部的迦南城市基拉珥。然而所罗门王有一名官员被描述为基德人(和合本「基第利人」 ,显示真有一城以此为名。这城有可能是希伯仑北面约七哩的杰杜尔废墟(Khirbet Jedur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出现在本文中的诸王曾见于10章及其它经文中,21:1,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一个是何珥玛王,一个是亚拉得王,」

「何珥玛」:可能是在别是巴以东四点八公里(三英里 )。

「亚拉得」:在别是巴东北三十公里(十八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何珥玛】

这名的意思是「毁灭」,故此可能用于几个不同的地方。它似乎位于犹大尼革地区的南部,但确实地点依然未有定论(可能的地点包括别是巴东面七哩的米珥遗址〔Tell el~Milh〕 和别是巴东面七哩的马索斯遗址 )。这名字和以色列初尝败绩,以及击败亚拉得都有关系。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立拿王,一个是亚杜兰王,」

「亚杜兰」:在耶路撒冷和拉吉之间。

――《串珠圣经注释》

亚杜兰】

按考证亚杜兰是位于犹大南部的萨非拉,耶路撒冷西南约十六哩的玛德库尔酋长遗址。它在此虽然只是在被征服君王名单中昙花一现,别处经文却提到它与大卫有关,并且为所罗门的设防城之一。先知弥迦在预言中因它在亚述侵略时被毁而哀哭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玛基大王,一个是伯特利王,」

】是中部与北部巴勒斯坦诸王的名单。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一个是他普亚王,一个是希弗王,」

他普亚】他普亚是以法莲、玛拿西两支派属地之间的边城,按考证是纳布卢斯东南九哩,位于山顶之上的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Tell Sheikh Abu Zarad )。提到犹大有一同名的城镇,但该城的地点却未有定论。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希弗】

城邦希弗的位置未有定论,但最有可能是在玛拿西支派属地的东北部,可能北达多坍谷和基利波山脉。考古学家最近在该地区的勘测结果,显示穆哈法尔遗址(Tell el~Muhaffar )可能是希弗的遗址(有关希弗和西罗非哈地业之间的关系 见的注释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他普亚」:在以法莲山地,示剑以南。

「希弗」与「亚弗」、「拉沙仑」(18 ):在北部地中海沿岸之沙仑平原。

――《串珠圣经注释》

迦南北部的诸王。这一切的胜利都由于神的子民信靠这位永生神的能力。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综合记述北方诸王名单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在北方所杀的王。

――《串珠圣经注释》

】「一个是亚弗王,一个是拉沙仑王,」

亚弗】按照埃及法老杜得模斯三世(主前1490~1436年 )和法老亚门霍特普二世(主前约1447~1421年 )的年表,本节的亚弗位于沙仑平原,雅康河(Yarkon River )发源地的拉斯艾因遗址(Tell Ras el~'Ain ),在今日的特拉维夫附近。它也是以色列和非利士之间两场战争的战场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拉沙仑】

依照七十士译本的读法,拉沙仑可能只是亚弗地点的表示(「沙仑的亚弗」 ),因为其他地方也也有同名的城市。但拉沙仑若是独立城镇的话,它最有可能是在非利士地区附近。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玛顿王,一个是夏琐王,」

】「一个是伸仑米仑王,一个是押煞王,」

「伸仑米仑」:可能是伸仑(11:1)。

】「一个是他纳王,一个是米吉多王,」

「他纳」与「米吉多」:在耶斯列谷西南,控制进入沙仑平原之通路,故深具战略地位。

――《串珠圣经注释》

他纳】

主前二七○○年创建于米吉多西北约四哩,俯瞰耶斯列谷之山顶上,今名蒂因尼克遗址(Tell Ti'innik )的他纳,直到主前十五世纪法老杜得模斯三世,在年表中记录米吉多之役(约主前1486年 )时,才首次在经外史料中出现。米吉多由于极具战略价值之耶斯列谷的西边入口、沙仑平原、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国际沿海商道,都在米吉多的控制之下,无数古代君王都留意到它。米吉多在主前三三○○年肇建于两道泉水旁边。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基低斯王,一个是靠近迦密的约念王,」

「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境内东北山区,米伦湖之西北,

「约念」:在西布伦境,近基顺河。

――《串珠圣经注释》

约念】

约念按考证是米吉多西北不远,位于米珥干河〔Wadi Milh〕流入耶斯列谷之处,西布伦边界之上的约念遗址(Tell Yoqneam )。这城创建于初铜器时代,截至鄂图曼帝国时代为止,一直有人在此居住。它名列在杜得模斯三世征服城邑的名单中,足见其战略地位。主前十三世纪的动乱曾经毁灭这城。可能因为以色列向北扩张,它在主前十一世纪末又再度被毁。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多珥山岗的多珥王,一个是吉甲的戈印王,」

「吉甲的戈印」:可能是在亚弗以北六公里(四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吉甲的戈印王: “戈印”的单数形式具有“国家”、“民族”之意,在本节意指部族群体。此处的“吉甲”并不是以色列过了约但河之后,第一个安营扎寨的地方,70士译本与RSV译为“加利利”。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多珥】

临海城市多珥的创建,最有可能与主前十三世纪时,兰塞二世试图促进叙利亚─巴勒斯坦和爱琴之间贸易的计划有关。非利士人在此居住一段时期之后(埃及温纳蒙旅程的故事见证这一点 ),这城归所罗门所有,并且成为他的行政中心之一。它是玛拿西支派的属地,但要到王国时代才被攻取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吉甲/戈印】

称为吉甲的城市有好几个,遍布古代迦南全地。「戈印」只是「外邦人」的意思,因此这名对于地点的描述没有什么帮助。但部分学者却按照七十士译本的读法,认为这名和之「戈印的夏罗设」有关(和合本「外邦人的夏罗设」 )。约书亚记将这城列于多珥和得撒之间,可能表示它位于沙仑平原东部。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一个是得撒王。共计三十一个王。」

「得撒」:在中部以法莲山地示剑东北约十一公里(七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共计三十一个王: 长196.5公里,宽78.6公里的迦南地里居住着七个民族,其君王最多应是七名。然而,这里却有三十一个君王来治理。暗示了当时迦南内部存在着激烈的角逐与深刻的矛盾。他们看似团结一致却各自心藏根本相互对立的意念,没有真正的凝聚力。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得撒】

学者一般考证为中央高地纳布卢斯东北七哩的法尔阿遗址(Tell Far'ah )。得撒只有一次出现在圣经中,就是王国时代前,约书亚记里被征服君王的名单。它和玛拿西支派的关系,是根据家谱中一位名叫得撒之女子的名字。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Age )已经有人在这地定居,主前一七○○年左右城市规模最大,筑有厚墙和城堡。它在铁器时代中的全盛时期,则在作为北国以色列首都之时,然而迁都撒玛利亚之后,便式微为次等的驻地。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11- 12章 )】

1以色列民虽然已攻破许多城邑,但是否已完全拥有神所赐的产业?参11:19, 22, 13:1。你对12章所记的战绩有何感想。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

我们不可以一项预表或模拟,来说明圣经真理。这真理在圣经其他部分已经很实际地建立了,但在此处未必适用。这两个半支派是摩西将他们安置在约旦河东,但他们没有参与民族整体的生活。以后终于失去他们的地业,也被外族认同化,却无法感化别人。

不可与世俗同流——他们太看重物质的丰富,失败的原因就是在此。在底波拉的话中,流便似乎只贪图安逸,不肯起来与其他支派一同争战,赶逐迦南人。如果从预表方面解释,我们不可说,摩西所分给的,都会失去。那就只像石版那样从摩西手中放下摔碎。人自己的力量自会失败的,竟然是自欺的事。土地很美,也有发展,只是你不能得着。

爱惜最深的福分——这属灵生命的福,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赢取的,我们的目的无论怎样神圣与真诚,也无法争取。只有在我们的信心承受时,住在基督里面,才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必须保持与主有亲密的相交,这是我们的福分。我们要仰望神灵,求祂向我们显明祂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就是眼睛未曾看过,耳朵未曾听过,人心也未曾想过的恩典。

──迈尔《珍贵的片刻》

约但河西的胜利】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

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人。在约但河东,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
不论摩西如何为神重用,他的年日在神手中,神定规他所能征服的地界。他所占领的地,分给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征服约但河西的土地,神定规是约书亚的工作。
神有一定的旨意,谁应该作哪一部分的工作。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工作,不可比较。并不是摩西的军事天才不如约书亚,也不是说他缺乏统御术。但神叫摩西击杀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却使约书亚击杀约但河西的诸王,共三十一个。在人看来,约书亚建了赫赫战功;实在是神所命定的,人不能更改,更不该比较。
神照祂的计划,使工作相继相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的人,往往有更显耀的成就,那不过是因为承续前人的建树。我们能够看得远,不要忘记,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头上。如果没有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约书亚甚么都不能作。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建造。
这是历史的进程。谁也不能作完所有的事工,谁也不能活得比历史更长,每个人只在历史上的轨迹上,画下自己的一小段,那是靠神的恩典。正如人身体上的细胞,在一直不断的更迭;有的存在得久些,有的存在得比较短暂。
我们看历史上的人和事,如何发生,和在甚么时候,甚么地点发生,都是神的手奇妙的编织在一起,没有一点是偶然。既是这样,我们只有称颂那位伟大的设计者,祂的智慧奇妙非常,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神使摩西忽然而来,谁也不能想得到,一个以色列的男孩子,会在埃及的王宫长大;而那逃到米甸旷野的老牧人,再出现的时候,竟在何烈山接受了耶和华的使命,拯救他们脱离为奴之地。神也叫摩西忽然而去,耶和华亲自把他埋葬,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免得谁敬拜神的器皿,而不敬拜创造的神。选召摩西,使他的牧杖成为令牌的是神;使用约书亚的也是神。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书十二章 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取得辉煌战绩,何以见得?】

十二章是约书亚记前半卷的总结。它列出在约旦河东西两岸被约书亚征服的国家及君王的名单。只要信靠顺服神,那地的邪恶民族就会一个一个地被打败。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