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约瑟与北方居民,
(一 )
十六至十七章是将有关以法莲及玛拿西的主要数据,分别记载于,。但是有关权利的细节及部分承诺,现在只成为约瑟家族更大画面的中心部分。所描述的架构,是以南面的一条基线形式的,而下面的经文指出约瑟包括了两个宗族,不是一个。接下去是约瑟家族的代表与约书亚之间的谈话,解释了这独一无二的分配原因是约瑟家族庞大。新的经文的中间部分也不是典型的:为玛拿西在约但河东及河西的分界作轮廓式的解释。
(二 )
第十八与十九章里的画面有了突然的改变。吉甲一直是本经卷所描述的一切行动的基地,它的地位早在已获加强。当时犹大在此地将迦勒的请求提交约书亚。现在我们是在地处中部山地的示剑与伯特利之间的示罗,此地将继续成为重要的中心点,一直到第二十二章末了,然后在士师记的末了重新出现,可能因它是圣经中最为人共知的撒母耳看到异象和以利家灭绝的地方(撒上一至六章 )。与此同时,这也是重新强调拈阄分地的方法。这一段(书十八至十九章 )对北方支派所得之地的介绍与前面一段(书十六至十七章 )配合,是发生在约瑟新的架构中,前面已经提及:约瑟家分得北方土地,但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完成,。
这些连系令笔者相信,以法莲与玛拿西合为一家是土地分配传统的新措施:在两个阶段、两个地方、两个时间和使用两个方法。这里只在及以下七处的详细描述中清楚的指出分配土地的方法。便雅悯分得的土地,,其他六支派分得的土地,只是提纲挈领的描述,与有关以法莲及玛拿西的原来数据不同,那里是这个传统较为简短的初稿。约瑟家的合一,犹大与约瑟家与其他家族的对比,以及对‘拈阄’的强调,都是这较为大纲式资料中有关扩展与重组的主题。
拈阄并不是把事情的决定任由命运安排,而是在‘耶和华面前’的一种神圣行动。这原则在里表达得最清楚。
签放在怀里,
定事由耶和华。
掣签能止息争竞,
也能解散强胜的人。
根据历代志上二十四至至二十六章的记载,各种神圣的职位是用掣签的方法交给各不同的祭司家族,而把百姓乐意接受神的决定的态度很好的勾划出来:
百姓的首领住在耶路撒冷,其余的百姓掣签,每十人中使一人来住在圣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别的城邑。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为他们祝福。
使徒行传第一章的结尾有另一个好例子,那里记载在祷告祈求神的指示之后,众人摇签选出马提亚来取代了卖主之犹大的职位。所有这些比现代社会上在桌上滚钱币或抽签以定胜负的方法更‘由天定命运’。
本段的结束和上一段一样,谈及约书亚得到以法莲山地为自己的产业,正如迦勒取得犹大山地为业。
【】「约瑟的子孙拈阄所得之地,是从靠近耶利哥的约旦河起,以耶利哥东边的水为界,从耶利哥上去,通过山地的旷野,到伯特利。」
“约瑟的子孙”指以法莲、玛拿西二支派(4节 )。本节与17章记述此二支派分地事。所得土地在迦南中部,最为肥沃;日后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多以“约瑟家”或“以法莲”代表北国。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
雅各以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为自己的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两个支派的族长(应许地仍旧分给十二个支派 因为利未支派并没有分得土地为产业 )。参看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瑟子孙的产业: 此处概括性地描述了约瑟子孙,即以法莲支派与玛拿西半个支派所得之地的范围与境界。约瑟的子孙继犹大子孙之后,分得土质优良的中央地带,可以说是成就了雅各的祝福,49:22-26)。他们所占据的中部地区,南与但、与便雅悯支派相接连,北与亚设、西布伦、以萨迦支派相邻,东临约但河,西以地中海为界。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 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中怎么不见约瑟的名字……】
约瑟虽然是雅各爱妻拉结所生的长子,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之一,却没有用他的名字称呼一个支派。因为他领受了双分产业,分别归于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雅各把这两个孩子当作他自己的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以色列的两个支派,得到以色列北半部最大的土地,也最有影响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以法莲得地的范围:南界(1-3- 与便雅悯北界壤- 参串1 ),东界(6下至7 )与北界(8 )。
――《串珠圣经注释》
【】「又从伯特利到路斯,接连到亚基人的境界,至亚他绿。」
伯特利与路斯在其他经文为同一地方(18:13,,,但在此显然有别,可能雅各昔日露宿之处(后称伯特利 )并非路斯本身,而是这城邻近的地方,但后来因为此处深具重要性,以致连路斯城也纳入伯特利之范围内。
「亚他绿」: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三公里(八英里 ),与7节之「亚他绿」不同。
「密米他」:靠近示剑(17:7)。
「他纳示罗」:在示剑东南偏东十一公里(七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又往西下到押利提人的境界,到下伯和仑的境界,直到基色,通到海为止。」
【】「约瑟的儿子玛拿西、以法莲就得了他们的地业。」
在约但河以东之时,玛拿西半支派曾分得了宽阔于流便与迦得支派的地(13:8-31)。剩余的半个玛拿西支派在迦南分得的地,是以法莲支派所分得之产业的两倍。据以色列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法莲支派为32,500名,玛拿西支派为52,700名。当然,原则上应根据人口比例而分配产业,33:54),然而,玛拿西支派所分得之地与人口相比过于宽阔。因根据均衡的原则,玛拿西支派的产业中也包括了分给以法莲支派的城邑(9节 17: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以法莲子孙的境界,按着宗族所得的,记在下面:他们地业的东界,是亚他绿亚达到上伯和仑;」
【以法莲的疆界】第1~4节已经说明了南界。以法莲的疆界往北延伸到示剑一带,然后往东往南伸展到他纳示罗(塔纳福卡废墟〔Khirbet Ta'nah el~Foqa〕 )与雅挪哈(雅农废墟〔Khirbet Yanun〕 )。本区已经肯定位置的遗址包括了亚他绿(大概是迪阿布酋长遗址〔Tell Sheikhed~Diab〕或玛札尔遗址〔Tell Mazar〕 )和拿拉(耶利哥附近的吉斯尔遗址〔Tell el~Jisr〕或梅夫吉尔废墟 )。其领土的西端包括了他普亚(大概是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 。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
以法莲抽签得到中央山地的南部,从约但河延伸至地中海。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以法莲支派的产业: 以法莲虽是玛拿西的弟弟,但神曾应许他将比哥哥“还大”。在以色列以圣幕为中心安营扎阵时,以法莲支派也是西边阵营的领袖。并且,神的会幕被建立在以法莲支派领土内的“示罗”(19:51),直到士师时代,以法莲支派在政治、宗教等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身居如此重要地位的以法莲支派却犯了一个重大的过失(10节 )。即以法莲子孙并没有驱逐境内的迦南居民,反使其为奴。这就意味着他们虽有力量逐出迦南族类,却为了贪图安逸而违背了神的命令。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往西通到北边的密米他,又向东绕到他纳示罗,又接连到雅挪哈的东边,」
【】「从雅挪哈下到亚他绿,又到拿拉,达到耶利哥,通到约旦河为止。」
【】「从他普亚往西,到加拿河,直通到海为止。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另外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这都是分给以法莲子孙的。」
【】「他们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却住在以法莲人中间,成为作苦工的仆人,直到今日。」
这里也列出以法莲和玛拿西未征服的城邑,像前面犹大一样。在耶斯列谷的迦南城邑中用奴工,是众所周知的作法。的作苦工是 mas,这个字出现在主前十四世纪一封亚马拿书信中,是米吉多的首领写的。他提到一名被强迫劳动的人,在舒嫩(Shunem S%unama )一带,为法老耕种。560此处所指的苦工,便是以这类作法为背景,后来所罗门也同样使用,。迦南人的降服,或许是在士师记四至五章所讲的战争之后。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色位于耶路撒冷与海港约帕之间的通道上,为非利士境最东面的一个重要城市。基色王和军队虽被歼灭,此城仍在迦南人手中,直到所罗门王时代,才藉埃及法老之手攻陷。所罗门王重建基色为一驻防城。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
约瑟子孙所得之地:本段有多处难解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的儿子就得了他们的地业。」】
约瑟的儿子得到地业,有何等丰盛的福分。他们得着天上的宝物,如雨露与日月所照耀而生产的花果,又有地上的宝藏,如金属的矿物,使他们住得安适,满有神的恩惠 )。他们得着的福分实在超过他们所求所想的!这是神丰富的恩赐。这种产业决不是人力所能获取的,是神的爱赐予的,我们可以白白得着。
属灵的体验——这些都是预表,一切属灵的事都在基督里属于我们的。祂是珍贵的,祂的应许也是又大又可贵。我们蒙救赎是靠宝血,有更多属灵的真理值得研究。我们信心的试验是宝贵的,好似开采的金矿。这对我们信的人又是何等珍贵。但是我们仍旧贫穷可怜、瞎眼赤身,因为我们没有领取产业。
信心的领取——我们不只是寻求,更应领取。祈求的必须得着之后才会满足。我们要凭着信心祈求,承受与应用。要向主耶稣基督敞开你的心,祂使你领取并享受祂一切的宝物。在基督里,一切都是你的,要进去领受,承受这些产业,以信心接受。要感谢祂,欢喜享用。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百姓不听从神的话,结果是……】
【不求进取】他们“没有赶出”住在那地的人,这句话常出现在经文之中(15:63,17:12),因为百姓未尽力驱赶外族人,与神的命令和旨意背道而驰。以色列人未能将信奉异教之民与他们的假神赶走,以后就给民族带来许多的麻烦,士师记就记载了这类的斗争。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们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
有很多的问题,是由于人允许它形成的。
约瑟是雅各儿子们中间,最杰出的一个;是“与弟兄迥别之人”。在幼年的时候,最得父亲的钟爱;到长成以后,有高洁的品德,最卓越的成就,丰功伟业,作埃及的宰相;在父亲将死的时候,特别为他祝福,赐他双分的产业。
可是子孙就跟祖先大不相同了。到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应许之地,约瑟的子孙以法莲和玛拿西,成为两个支派,各自分得地业。但谁想得到,约瑟的子孙,竟然那么不成器!产业给了他们,他们却不能照顾。
得业是一回事,守业是另一回事。箴第二十四章说:我经过懒惰人的田地,无知人的葡萄园,荆棘长满了地皮,刺草遮盖了田面,石墙也坍塌了。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诲。(30-32节 )
智者从废弃荒芜的田园,受到儆戒。他想到:田地长出野草,正是说明人心的情形,是由于人的懒惰造成的现象。所以野草在田园滋生以前,野草的种子,先散播在人心中,从那里长起,发展。
先人可以把田园留给子孙,却不能叫地面不长野草。要田地收成土产,必须辛勤耕作,除草施肥;野草荆棘却能自然发长起来。如果承受的人不管不理,里面所有的作物,就会被挤住,长不出果实;石墙也倒下去了,野兽随便进入糟蹋,邻人也失去了界限,不妨侵入占来耕作,最后的结果,产业不是被侵占,就是贱价卖掉,归于别人。
以法莲的子孙分得了产业,但那是纸上的地业,须要用信心去实际占有。神应许“你脚掌所踏之地,要归你为业”,不能闲懒高卧,只每天看日落日出,作缺席的地主。以法莲支派的人,“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却住在以法莲人中间,成为作苦工的仆人,直到今日。”不难想象以法莲人的满意,现在有了人服事,不必再劳碌追求,不必再辛勤播种,甚么都不必作,可以消闲度日,每天放假。失去生活目标的人,就是闲懒的奴隶,下一步是效法迦南人的邪淫文化,拜偶像,吃喝玩乐,在自己的地上作了迦南文化的俘虏,为被掳往巴比伦铺路。── 于中旻《圣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