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M耶弗他及嫉妒的以法莲人
在这里,以法莲人的性格与先前在相同情况下对基甸的反应极为一致。但是这两个事件的相似之处仅止于此;耶弗他这个前土匪头子并非好惹的人,他的言行与「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的基甸完全反向(基甸是那位因畏惧米甸人而躲在窖里打麦子的人)。以法莲人无疑全副武装前来,清楚表示他们对耶弗他的憎恶情绪。他们是以色列中部及北部的领导支派,却未受征召争战,使他们大感受轻视。现在,他们打算向这个傲慢自负的人报复。他们似乎漠视了他们共同的敌人刚被打败这个事实。控诉及分诉在混乱中进行;他们宣称他们没有被召,耶弗他却控诉他们没有回应他的召集。在争辩的情况下,这种混乱十分常见,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基列在耶弗他起而作士师以前,受了亚扪人十八年的苦,必定曾经向邻近支派帮助,但他们没有前来支援(参:。耶弗他知道这个背景,认为不值得为了这次只影响到基列之事件帮助,以致单单用当地的力量完成拯救。他的话(3节)指出以法莲人不合理的态度,因为得胜的大元帅乃是耶和华。以法莲人在战争退出后才大发脾气,这是多么典型的人性啊!AV 及 RSV 所载之以法莲人及耶弗他辩论之地点,模糊不清:北方( northward )应译为一地名 Zaphon (RSV),乃约但河谷的一个小城,约在疏割以北五哩之处。此战役的发展清楚显示以法莲人已经过了约但河,因此他们的路线应当是向东,而非向北。 情况很快恶化,因为以法莲人的讥笑及中伤煽动起愤怒的烈焰(4节),他们说基列人只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耶弗他的军队原已在打败亚扪人后解散了,现在又被紧急召回,他们打败他们的同胞,大获全胜,正如上次对外来入侵者大胜一样。基甸与米甸人打仗时,以法莲人把守渡口以防止败军逃逸,现在约但河渡口却被用来拦截他们自己的败军。耶弗他果决的领导才能在此彰显无遗,事实证明基列长老们的选择显然没有走眼。他们发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以确定任何想要过约但河之人的身分。若有人承认是以法莲人,将立即被杀;若有人否认,则他们必须说示播列( Shibboleth ;意为「玉蜀黍穗」),以法莲人的发音构造天生无法作出正确发音。以法莲的方言与亚摩利人及阿拉伯人很相似,用 s 来代替 sh 的音,因此他们说示播列发音不准而变成西播列( Sibboleth )时,很快便暴露出他们是以法莲人的身分,导致被杀。任何其他有 sh 的字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示播列」常被用来作某一派系或团体的暗语或标语。以法莲人的口音暴露出他们的身分,多年后的彼得也有同样的经历。以法莲被杀的人数(42,000人),在以色列人此段历史时期中,多得不可思议。旧约中许多的大数目字常是悬疑未决的难题;其意义很可能是「千」(thousand,希伯来文为 ʾelep ̄ ;参看之注释)的数种不同表达方式。 7.此节提到耶弗他作士师之年数,可能是在约但河以东,因为在他屠杀以法莲人后,在约但河以西可能已成为一位不受欢迎的人物了!希伯来经文中并未清楚指出他被安葬的地点,只指出是在基列的一座城里。有些七十士译本的抄本支持「在他的城(基列的米斯巴)里」的读法。以法莲支派遭屠杀后,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个一向处心积虑想要跃上领袖宝座的支派从此失去了优势。这对王朝制度的建立影响不小,因为到目前为止,以法莲一向太强,很难接受由另一个支派兴起的君王。另一方面来说,支派间的嫉妒会使得其他支派难以接受一位以法莲人作君王。最后当选王时,一位便雅悯支派(极弱的支派,特别是经过第二十章的事件之后)的人被选中为王,其后继者为来自强大的犹大支派之大卫,不久之后便发生支派之间的对立。 我们或已注意到这段经文并未提及「支派联盟」,或任何其他支派调停或干预以避免屠杀之事发生。支派结构的瓦解在此时期已然明显可见,但是外约但地区离中央圣所距离遥远,以及危机发展之迅速,或可解释其他支派未有干预的部分原因。 N以比赞 旧约并无别处提到以比赞。由他的儿女人数,可以看出他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及财富。所谓外乡( abroad ,AV、RV),不过是指他的儿女嫁娶其他支派的人罢了(RSV)。伯利恒并非犹大地的伯利恒,后者通常会指明为犹大地的伯利恒。犹大支派除了偶被提及以外,显然在大部分士师时期中均被排除于支派交往之外。有可能这个伯利恒是指离米吉多北方约十哩之处的伯利恒,在西布伦之西边的一个城镇。 O以伦 若伯利恒之辨识无误(8节),则以比赞及以伦均为西布伦支派之人。有关以伦之资料只限于他的支派、任职年限及埋葬地。既说是西布伦地的亚雅仑,显然不是但支派境内较出名的亚雅仑了。西布伦的亚雅仑可能位于临门(Rimmon)境内,但按无标点符号的希伯来文来看,此字与以伦一字一模一样,因此士师之名可能与七十士译本中其埋葬之地同名。 P押顿 比拉顿( Pirathon )可能是现代的 Farʿâtā,位于示剑西南西六哩之处,南方为玛拿西境界的边缘,但其边界可能并非固定,因为以法莲支派较强,常仗势将其境界扩展超越其分地境界之外(因此才会有第15节的现象)。比拉顿是大卫之将军比拿雅的出生地;,。由押顿儿孙(并非如 AV 所指的甥)之众多及所骑驴驹(,可见其地位尊贵且富裕。亚玛力人的山地(15节)一词令人费解,有人根据此处主张在以法莲境内可能有少数亚玛力人的领土。虽然以色列人和亚玛力人宿怨不浅,但不一定必须排除上述可能性(参看之注释)。此处可能与一次或数次侵犯以色列人境界的敌对团体有关,其中可能包括亚玛力人,,,。应当注意的是,因为亚玛力人在以色列人飘流旷野的早期背叛攻击他们,因此永受咒诅,应予毁灭;;。【】「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北方」:应译作「洗分」,这小镇在河东疏割与利但中间。以法莲支派到约但河东跟耶弗他争论,问他出兵攻打亚扪人时为何没有邀请以法莲人参加。(有关以法莲人爱出锋头一事 8:1-3)。他们须在约但河渡口过河。
──《串珠圣经注释》
以法莲人在基甸时代(约壹百年前 ),曾有过一次类似的抗议,但给士师基甸用智慧的言词消解。这次,结果却大大不同。耶弗他手段强硬,造成流血内乱。以法莲经此巨变,一蹶不振。后来以色列选立君王,以地理位置及势力,应出自以法莲,但只能选出支派中位分最小的便雅悯的扫罗。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暴露了当时以法莲支派的堕落程度。他们结伴远行,好像远征仇敌,恐吓威逼耶弗他。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以法莲人再次埋怨他们没有被征召去攻打亚扪人,但耶弗他否认这指控。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
基列人与以法莲人的内战。
──《串珠圣经注释》
前章记载士师耶弗他,从亚扪人手中拯救以色列。本章则描述战争后以色列内部出现纷争,最终导致自相残杀。悲剧的起源是以法莲支派,他们也曾挑衅过基甸(8:1-2)。然而,这次有些过分,或许耶弗他认为有必要好好惩治他们。本文教训:①耶弗他及手下冒着性命危险孤军奋战,终于获胜。本当携手共战之际,以法莲支派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如今却厚颜无耻地抢夺他人冠冕。若真心希望共同体发展,所有成员就当同甘共苦,甚至牺牲自己,;②以法莲支派出于优越意识,无视基列人耶弗他,就像耶稣生于拿撒勒,倍受蔑视。但神看人的内心,不看外表,;③人奸诈的本性,使其因嫉妒除掉配得荣耀的人,耶稣基督因此惨遭杀害。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拼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耶弗他“拼命前去攻击”亚扪人,取得了胜利。他指出取胜的原因是神的帮助。这与以法莲人无劳而荣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同第一次面对亚扪人(11:12-28),耶弗他首先试图说服对方。倘若以法莲人省察、悔改,就可以避免手足相残。人被欲望控制,通常会失去理智,被冲动驱使,陷入不可挽回的困境。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本节下半的一段奚落话,暗指约但河以东的支派是从河西的以法莲和玛拿西这里逃亡出来的。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以法莲人除了事后发难外,更恶意诋毁基列人。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中间: 侮辱的言词,足以激怒基列人。为了诽谤基列人,以法莲人任意捏造与事实完全不符的事情。因为:(1 )基列人是玛拿西支派的一个分支,是基列的后裔;(2 )他们不是从以法莲支派逃亡的人。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同是面对以法莲人的指责,耶弗他和基甸,谁的做法高明?】
以法莲支派的人对耶弗他发难,正如对基甸一样(8:1-3)。耶弗他派人守住位于边境上的约旦河渡口,以便在以法莲人渡河时击杀他们。他们用试验口音的方法,辨认来人是否为以法莲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显然以法莲人不敌基列人,企图从约但河渡口逃返河西属地。把守渡口是古代战略的要着,用以截断敌军退路。
──《串珠圣经注释》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以法莲人诽谤基列人是“逃亡的人”,自己却作了“逃走的人”。他们曾因自己属于以法莲支派而自豪,如今却说自己“不是”以法莲人。所谓“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渡口: 能蹚过的水浅之处。约但河从加利利海流入死海,平均宽度约27m,深1-3m,通常无须桥或船,可从渡口过去。渡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点(3:28,7:24)。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基列人封锁约但河的渡口,采取语言的测试来筛选出以法莲人。以法莲人把“示播列”读成“西播列”。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示播列」:意思是洪水或谷穗,以法莲人咬音不准,将sh音读作s音,即把「示」读作「西」。此事显示当时各支派间发音上已有差异。
──《串珠圣经注释》
“示播列”和“西播列”都是“河水泛滥”的意思,。“示”的发音是sh,“西”的发音是s。以法莲人发音把“示”的音咬成“西”,就象有些人“四”“十”不分一样,基列人一听便知道是以法莲人。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为了搜索以法莲人,看守渡口的基列人,辨别不同的发音方法。以法莲人习惯把“示”发成“西”,不能正确发出“示播列”(小溪 ),而是发成“西播列”(重担 )。据说,约但河东的人通常会发“西”音,河西的人发“示”音。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本节只提及约但河边的大屠杀,但浴血之战似乎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出埃及时进行的第一次人口调查,以法莲支派的男丁是四万零五百名,第二次人口调查,减少到三万二千五百名。看来,当时死去的人几乎是以法莲全体男丁。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古希伯来语发音方面的歧异】
古代近东的闪族语言之间,部分子音的发音略有不同。其中一个歧异之处是希伯来语的子音 sh 综合了乌加列语(类似迦南语 )sh 和 th 两个子音。如是者希伯来语的「三」字 shalosh,在乌加列语是 thalath,在亚兰语则是 talat。最重要的一点是亚扪语也有这个 th 的子音变化,以法莲人和基列人发音不同也是因此之故。与其说是方言有别,不如说是地区性的变化。要不加练习就咬准母语所无的子音,对任何人都是极困难的事。伦斯堡(G. Rendsburg )对当时情况的重构,最能符合语言和上文下理的细节。以法莲人平常将「示播列」读作 shibboleth,基列人则和亚扪人一样,将这字读作 thibboleth。基列人遇到怀疑是以法莲人的人之时,逼使他们说 thibboleth,然而以法莲人只能说出 sibboleth。「示播列」一字可以有「穗」或「急流」两个意思。照当时情形后者较为合理。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耶弗他……葬在: 叙述形式与其他士师(Minor Judges )生平相似:士师的统治期限、死亡、埋葬地等(10:2-5,12:10-12)。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伯利恒”。不是基督出生的伯利恒城,而是米吉多以北的一个城。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此伯利恒有别于犹大境的伯利恒,可能是在西布伦境之西北,米吉多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伯利恒是属西布伦支派的一个城,不是犹大的伯利恒。以比赞和以伦(11节 )都是西布伦他,他们的影响力在以色列东北地区。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耶弗他以后: 耶弗他死后,出现以比赞、以伦、押顿等士师。小士师的交替均以“之后”开始(11-13节 )。他们的故事均从属耶弗他的故事。如同陀拉和睚珥的故事,从属亚比米勒(10:1-5)。伯利恒人以比赞: 无法确定是犹大支派的伯利恒,还是西布伦支派的伯利恒。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 )主张,以比赞的出生地是犹大支派的伯利恒。据此,有学者认为以比赞是大卫的祖先,甚至猜测他与路得记中的波阿斯是同一人。但这观点并无说服力。因为:①本章所有士师,都活动在北以色列境界,除了俄陀聂,其他士师都在那个地区活动;②提及犹大伯利恒,习惯称为“犹大的伯利恒”或“伯利恒以法莲”,不会单叫“伯利恒”。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以比赞作士师。
──《串珠圣经注释》
【】
耶弗他时代似充斥着各样争斗:异母兄弟之间、与亚扪人之间、信仰和迷信之间、同胞之间。如今,风暴过去了,以色列地进入和平安宁时期。既没有外敌的入侵,也没有内部的分裂,和睦的家庭生活代替军事对峙和血腥战争(14节 )。神通过士师看顾百姓,百姓似乎也忠诚事奉神。但没有外界的压力,持续的和平很容易瓦解属灵的警醒,使人陷入宴乐和放荡的生活。下章就如实见证此点(13:1)。圣徒要铭记这历史教训,在所有环境中警醒不怠,。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又有三位士师被一带而过……】
我们对于这三位士师,和他们的重要性所知甚少。有许多儿女和牲畜,表示他们富有。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以比赞有众多儿女,显示他有财富及地位。
──《串珠圣经注释》
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 与耶弗他相反,以比赞是有福之人,有三十个儿子和三十个女儿。古代社会,子女数目象征财富和权势。由此可推测以比赞享受着极富裕的生活。嫁出去了: 除KJV,其他大部分英译本都译为“其他支派”(outside his clan )。本节希伯来文意为“外面”、“往外”,并未指具体地点。不能断言以比赞使子女与外邦人结婚。犹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①教导读律法书;②教一门手艺;③找到妻子。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政治性婚姻】
古代统治者的妻子儿女,通常都是他政治联盟的代表。想要与这统治者结盟或受他保护的村镇、城邦、部落、国家,都会将首领家族的女儿嫁给宗主或他儿子,来缔结条约。这是藩属效忠的表示,因为王朝的延续如今对他有了切身的关系。儿子众多表示家族强盛,人丁旺盛就能保证家系不会断绝。对统治者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政府的关键性职位,通常都是由戚族把持。因此在理论上,大家庭才能保证王朝的延续。第9节显示这是一个庞大的政治联盟网络。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以伦作士师:他与以比赞先后在西布伦作士师。
──《串珠圣经注释》
以比赞死后,以伦作士师。在所有士师的记录中,以伦的最简单,只提及名字、出身、埋葬地和统治期。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亚雅仑」:字根与「以伦」同,可能这下葬之地与士师本人同名,位于临门附近。
──《串珠圣经注释》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比拉顿」:在玛拿西境内,近南面边界。
──《串珠圣经注释》
比拉顿在以法莲支派境内。大卫王的一位军官比拿雅也是比拉顿人,,。押顿的儿孙甚多,又各有驴,当属有势力地位的人,。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押顿: 没有详细说明押顿的一生,70名子孙各自骑驴驹,表明他极其富裕。他的统治期(8年 )平安无事,似乎没有发生特殊事件。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押顿作士师:他是财富、地位兼备的一位。
──《串珠圣经注释》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七十匹驴驹”。这是地位与富裕的象征(比较。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亚玛力人的山地”有几个解释:1,亚玛力人中有一部分已和其他异族迁到以色列的境内居住。2,有些译本作“在色拉宾地的以法莲山地”,亚玛力人一度曾住在以法莲。3,或属抄写错误。此语的背景不详。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12章 )】
1耶弗他(12:1-2)在战争完结、献上女儿之后又要处理什么问题?面对接踵而来的难关,他有否气馁?教会领袖可从中学到什么功课?
2以法莲人不肯帮助基列人抗外敌,但事后又想邀功,将不参战的责任推卸给耶弗他,这种无赖作风是否今人的写照?他们的惨败给你什么警惕?
3耶弗他先前尽量寻求与外敌和平共处的方法,避免爆发战争,殃及无辜。基列人用发音来辨别以法莲人,是否可以减低战争所造成的损害?
4试比较耶弗他和基甸对待外敌与以法莲人的手法。
──《串珠圣经注释》
【 对不讲道理的人也不能讲道理,你说是不是有道理?】
【另一种勇力】以色列人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本应有喜乐,不料却有忿怒争吵。以法莲支派的人因为耶弗他没有召集他们去争战(不过耶弗他说 他曾请求他们协助 )就忿怒嫉妒。他们的辱骂激怒了耶弗他,他便召聚军队争战,杀了他们四万二千人。
耶弗他通常是先礼后兵的,但这一次竟迅速地报复,使以色列人受到重大损失,这本是可以避免的。在我们觉得被撇下、受轻视的时候,嫉妒、侮辱别人是不应当有的反应;但是受了侮辱后报复同样不对,常会两败俱伤。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们今日为甚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勇敢是人良好的质量之一,不过,要看使用的对象,和使用的时间是否正当,使用对了,才有价值。有的看来也似是勇敢,实则全没有价值,经不得考验。
勇于内争耶弗他战胜了亚扪人,兵凶战危已经成为过去。以法莲支派的人,却纠集来向耶弗他寻衅。他们的理由是,你不曾等我们一同去和亚扪人交战,使我们失去了得荣耀,得战利品的机会,而心生出嫉妒。他们宣告说:“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真个是来势汹汹,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勇于口舌
但耶弗他知道,大敌当前,召他们来相助,同心御敌的时候,他们早不知躲到哪个山洞里去了。等耶弗他奋战得胜,敌人退走了,他们怯于外敌,却勇于内战!耶弗他没有等他们来放火烧死他,又烧他的房屋,召集同族的基列人来,与以法莲人交战,轻易把他们击溃。
圣徒应当对仇敌撒但勇敢,对罪恶争战勇敢,与同属主的人和睦,嫉妒分争是出于私欲,出于鬼魔。手底下不争气的人,往往口舌上勇敢。以法莲人说些跟争议不相干的话,讥诮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好像说了这样的话,贬损别人,就显得自己优越。哪知,惹动基列人的怒气,为自己招致灾祸,被击杀许多人。
口舌肇祸圣经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以法莲人不善用舌头讲好话造就人,结出苦果。人的舌头,也显明其健康的状况,所以医生察看病人的舌头。在属灵方面,口舌发出恶言,证明其心中所存有的恶念。基列人用“示播列”(“河水泛滥”的意思 这字,试验以法莲人,因为他们不会发sh的卷舌音,就被发现处死。在属灵方面,真不可让言语泛滥成灾。
求主圣灵管理我们,让我们善用勇力。更愿圣徒能有诚实的爱心,能欣赏别人的好处,用口舌说造就人的好话,能增强团结,面对共同的仇敌撒但。── 于中旻《圣经研究》
【「示播列……便说西播列。」】
在发音方面只差少许,就导致人丧失生命。这怎么有这样重大的关连呢?我们应该感谢恩主,因为我们不是凭着什么言词进入神的国,重生也不是以信条为依据。我们更不必拘泥字句或发音,而被拒于新耶路撒冷城门之外。生命究竟是尊贵而优美的,怎可为了些微的理由而丧失呢?
我们被神接纳,也决不在我们信心的程度。那个患血漏的妇女得到主的医治,祂信心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因为她以为摸耶稣的衣服可以得着福分。但是主看重她的态度,而医治了她。十字架的强盗在临死时,只看见一线荣光,很有限地认识基督的尊贵与全能,他就与主一同在乐园里了。对我们来说,信心不是信条,而是信赖依靠的心,这不在我们队祂的认识,而在我们切实地信靠祂,这不在乎我们能否答复真道的问题,而在乎我们进到祂面前,在祂里面得着安息,真正经过约旦河。「你若口里承认主耶稣,心里相信神使祂从死里复活,就可以得救。因为心里相信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可以得救。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