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E底波拉及巴拉大战迦南人耶宾及西西拉
.耶宾之压迫。作者的焦点由南方支派转移到北部支派,以及来自耶宾及西西拉的威胁。作者并未着墨于此区较小的领土,而是记载其中六个支派如何应战。这是士师时期所面对的第一次主要威胁。 提到过夏琐王耶宾;夏琐就是曾被约书亚之军队征服及毁灭的城市。许多学者认为约书亚记十一章及士师记四、五章的记述是混淆的记载,或许此次战役其实是发生于一个世纪之后,以西布伦及拿弗他利二支派为主的军队所获得的胜利,但其功劳却被加于声名显赫的约书亚身上。然而,此记述的本身,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耶宾可能是某个夏琐王朝世代相传的称号。夏琐在一个世纪之前才被约书亚放火烧毁,显然并未有以色列人入居其中,其后迦南人将之重建,重新据为己有。这种推测并不为过,因为夏琐位于距呼勒湖(Lake Huleh)西南约四哩处的战略性位置,一如以斯德伦谷的米吉多,同样是占据埃及往返西亚帝国的主要通道。贾士丹(John Garstang)于1927年时辨认出其原址,直到1955~8年才出土,占地超过二百英亩(米吉多面积则不到二十英亩),其人口约计四万人(耶利哥约1500人),难怪圣经说「素来夏琐在这诸国中是为首的」,又称耶宾为迦南王、24;,「夏琐王」)。32西西拉居住的地方称为外邦人的夏罗设(AV、RV),原址不详,有人曾认为它是海法东南的哈巴吉废w(Tell el-Harbarj),33或是米吉多西北十二哩的艾拉马废w(Tell Amr)。34由此战役之阵势看来,后者较为可能。这两个地方,可能都距离夏琐有一段距离;显然这里的迦南诸城组成了一个联盟,名义上的领导者为其中最重要的城市之夏琐王,而军队统帅则为夏琐王手下最骁勇善战的大将西西拉。35西西拉可能是夏罗设之小王,但他在本叙事中的主要角色则为联军之军事领袖。这些事实可以解释为什么耶宾(当时可能已为年迈之人)甚少被提及(在第五章以及实际的战役中全未提及),主要人物却为西西拉。 由迦南人动员铁车九百辆一事上,可以看出他们在装备上的优势,若不是有什么非比寻常的事情发生,令这些无坚不摧的武器失效,他们可以完全控制山谷及平原。这似乎是神直接干预的神迹,为要使以色列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获胜。 .底波拉与巴拉。此时底波拉出场了,她是当时人民的拯救者,也是众士师中惟一的女性。在以色列的支派结构中,女性通常属于附属地位,但偶尔也会有机会升至高位,旧约便有显赫女性的见证,例如米利暗及户勒大。底波拉之丈夫拉比多其人其事不详,只有其名在此被提及,但因多才多艺的底波拉而黯然失色的不只他一人,连巴拉都居次要角色,他要求底波拉同在,鼓舞、支持他争战。拉比多意为「火炬」,巴拉之名意为「闪电」,因此有些人认为他们为同一人,而拯救者巴拉也就是底波拉的丈夫,这种说法之证据薄弱,不足采信。 这里有一个难题,及10节中,只提及拿弗他利及西布伦二支派;但是,在底波拉的歌中,还包括了以法莲、便雅悯、玛姬、以萨迦等支派。我们建议的解释是此战役分两期,第一期只有两个支派参与,第二期则有邻近的支派加入助阵(稍后将进行有关此问题更详尽的讨论)。36本章所提到的土地之广,可以显示将担任拯救者所要面对的任务之艰巨。底波拉自己来自以法莲南部的拉玛及伯特利中间,距此决定性战役之现场约五十哩远;以耶宾为首的迦南人联军,亦有来自南方此处的人。另一方面而言,此时期各支派间的联系可能远较一般所认为的更加紧密;底波拉显然知道北部众支派的苦况。同样的,他们不但听闻过她的名声,甚至还亲自上门帮助b)。底波拉选择巴拉作为众支派之军事统领,他来自距呼勒湖西北约五哩处、拿弗他利的基低斯(乃受迦南人欺压最剧之处)。由此可见,当时各支派间颇为合一,资讯灵通。迦南人占据主要的山谷及贸易大道,不过,显然无法阻止北部高地、南部以斯德伦,以及耶斯列(Jezreel)平原上以色列众支派间的往来。
底波拉当时已经在非军事的环境中建立其女先知及士师的地位,可能便是因她在这几方面彰显了神赐恩典的特质,导致各支派向她帮助。她奉耶和华(以色列专用对神尊称)之名召来巴拉,赋予重任,并吩咐巴拉说:「你率领……人上他泊山去」(RSV);此动词意为「抽取」(to draw out)、「扩展」(extend),带有松散成军的意思,可能是轻装备的军队,仓惶地想避过守哨的监视,由敌人的境界行军至一个中央聚集点。他泊山座落于以萨迦、拿弗他利及西布伦支派地界交汇之处,被拣选为集合整队的地方。他泊山为一圆锥形的山,海拔约壹千三百尺,在以斯德伦谷的东北角,是当地主要的地界标志,可以避免以色列人集合军队时有任何的混淆产生。 初步召集的军队来自受影响最大的拿弗他利及西布伦二支派,第五章则指出另有四个其他支派积极参与,此参与可能是在这次行动的后期。这显示可能有两场主要的战事,或这场战事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四章说战事乃在他泊山及基顺河展开的,而第五章中虽然也以基顺河为主,其南边数哩的「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也被提及为战场所在,此事实更加支持上述战事分两期之说法。另有人则推测拿弗他利及西布伦参与了在基低斯的战事、11),亦即在巴拉的故乡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参看之注释)与夏琐的耶宾之间的战事,而后来更多、更能代表以色列的军队则在基顺河与西西拉争战。或者,我们根本不应期望在底波拉充满颂赞欢欣的诗歌中,找到精确的军事记录,更应当记住以色列人保存传统的主要目的是庆祝耶和华拯救的大能,而非要帮助后来的历史家据此精确地重建每一场战役!有时,或会感叹缺乏更详尽之历史资料,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希伯来历史家根据自己的角度(亦即以耶和华为主角)来记载的权利(b;和合本: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又参:。 7.基顺河的源头在以斯德伦谷以南的山丘地,在此之后是平原主要的河流,经西北方向流入位于迦密山(Carmel ridge)北方的亚柯海湾(bay of Acre)。此河上游地带乃属季节性溪流,完全视降雨决定其水量;因此,在干旱的夏季,它只像一条水浅的小溪;但在冬季或早春雨季的时候,可成为一汹涌的急流。在多雨的季节里,沿河的低洼地区会完全被水覆盖浸湿,使铁车完全无法操作。 8、9.从人的角度来看,巴拉的推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双方阵营军势过于悬殊。值得留意的是,在这段旧约历史时期中,如巴拉一样犹豫不决的大有人在。摩西甚至在荆棘丛中与神相遇时,都踌躇再三,不肯接受神的呼召;基甸觉得他自己是最不可能的人选;耶利米以自己年幼为由抗拒神的选召。一个伟大的人,在面对神授以艰巨任务的呼召时,都会觉察到自己的不配;但是,神的呼召从来不是单独出现的,总是同时伴随神的供应。保罗针对所有受神呼召事奉的人说:「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甚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祂叫我们能承当……」。巴拉声明若要他接受此任务,底波拉必须同去。底波拉虽然接受这要求,对他如此的态度却隐约不悦,因此她宣称一个妇人的作为将赢得原属于他的荣耀。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底波拉便是那个妇人,因为后来的发展证明她是以色列得拯救的背后功臣。然而,这预言却应验在雅亿身上,因为她无情地出卖了筋疲力尽、相信她的热诚款待而投靠她的西西拉。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卑鄙的行为,但对一个在长期残酷压迫下苟延残喘的民族而言,却有全然不同的意义。这个谋杀案中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均被记录下来,一如上述伊矶伦事件一样。对那些未曾经历极度残酷逼迫或捆绑的人而言,可能会太过容易批评当时的以色列人,或是现代纳粹集中营的生还者,认为他们过度记述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然而,不论如何,基督徒所持的态度仍是反对以暴制暴的报复精神。 .召集军队击败迦南人。此处又一次提及巴拉所率领的一万人(参看之注释),藉此显示以色列军队与西西拉装备精良的大军之众寡悬殊。基低斯不当被误认为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应当是靠近战场不远之处的另一个基低斯;其名意为「圣所」,乃一极为普遍之名称。 11.这里插入有关基尼人希百的记载,以介绍雅亿所属家族。基尼人乃游牧民族,与犹大支派关系密切,故在此解释此家族之所以会去到那么北边的原因(参看之注释〕。撒拿音平原(AV)应译为「撒拿音的橡树或松香树」,在注明此地乃位于拿弗他利的地界处。除了这个资料,以及它显然座落于西西拉逃走的路线之上这个事实之外,其正确位置不详。 12~14.虽然以色列召集军队的方法可以隐藏其确实人数,但迦南人的联军领袖西西拉显然得知了以色列人的动向。为了要应付这个威胁,西西拉调动大军,包括征召全数的铁车,这对以色列人无疑是一大打击。西西拉显然不可能蠢到在雨季调动他的铁车;由、20、21节可知那是极不寻常的倾盆大雨,可能是暴风雨,是在四月及五月初的正常雨季之后才来的。可能底波拉见到暴风雨快到,知道大雨可以摧毁迦南人在数目众多及装备精良上的优势,认为这是击败他们的良机,便下令进攻(14节)。耶和华常被形容为掌管风雨的神,运用其令人生畏的威荣权能来帮助祂的子民(参:;;,这个信念可由底波拉的话中听得出来: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然而,我们必须知道这种信念并非以色列人所独有,因为最近在拉斯珊拉(Ras Shamra,古代的乌加列)的发现显示迦南人也是如此仰望巴力,视巴力为暴风雨之神、乘风驾云(参:;巴力神被描绘为一手挥动着棍棒,另一手挥动着矛,分别代表着雷和闪电。然而,在此时刻的暴风雨却对以色列有利,帮助他们发挥山坡地的优势(铁车在那里无法运作自如);不过,对一向在平原上骁勇善战的迦南人却大大不利。 15~16.使溃乱( discomfited ,AV、RV)这一动词对现代读者而言,并无法传达耶和华全部的作为。此字源自中世纪的拉丁动词 disconfigere ,意为「松绑」或是「一分为二」,乃指完全的、绝对的溃败(rout;参 RSV 的被击溃)。我们可以在脑海中重新建构当时的景象。一万名武器轻便易于行动的以色列人冲下平原,在泥泞的、铁车无法操作自如的平原上与铁车部队交战。当时西西拉惟一的可行的战略便是走为上策,希望他日在较好状况下再度交手;因此,他企图逃回他的基地外邦人的夏罗设。此时,军队所在的南边是中央山地,北边,在泛滥的河水之外的,是加利利山地。但当他们向西北方向撤退之时,以色列人则跟随在后穷追不舍;山谷越来越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铁车与铁车互相挤撞、尘土飞扬,使得跟在惊惶失措的军队后面的铁车更加寸步难行。在此同时,从周遭山地流下的无数小溪,使得河水继续不断地上涨。底波拉的话必然成为当时无数人的墓志铭:「基顺古河将他们冲没」。以色列人并没有手下留情,他们乘胜追击,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城墙之外。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效果。虽然迦南人零星不断的骚扰,一直持续到大卫的时代;不过,此役之后,以色列人及迦南人再没有类似这次场面浩大的交战。当时,西西拉可能发觉在这种混乱局势下,乘坐铁车不可能逃脱,于是舍弃了所搭乘的铁车,企图步行逃跑。很有可能他是跑向北方,因为基尼人希百的帐棚乃支搭在拿弗他利地界的撒拿音上(参看之注释)。 .西西拉的逃跑与死亡。溃不成军的迦南盟军统帅,因为全力奋战及溃败的恐惧,这个时候,已经筋疲力竭到乐于接受一个妇人的帐棚作为避难所。显然,西西拉最终的目的地为夏琐,因为以游牧为生的基尼人在夏琐附近支搭帐棚。雅亿向西西拉保证不必惧怕,即或西西拉有所迟疑、客气请求、小心翼翼,却倒头就睡着了,都显示他已到达忍耐的极限、心神恍惚,不论士气或身体情形都处于极度低落的状态。根据当时的处境,西西拉有足够理由不需要怀疑雅亿的善意款待;雅亿所表现出的友善及体贴,以及在当时受邀进入游牧民族的帐棚中便是人身安全的保证,这一点使西西拉更无防备之心。此外,任何追兵都不会想到要去妇人的帐棚中寻找任何男人,更不要说是找一个疲倦的逃兵了,因为在当时的传统中这是极度不礼貌的行为。 19.西西拉被劝诱,对这个背信的女子产生了错误的安全感。西西拉接受了雅亿的邀请,容许她用被子( Mantle ,AV)遮盖他。「被子」一字只出现在这里,至于其意义为何,曾引起许多猜测。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一种「蚊帐」(fly-net),而非毛毯(rug,RV、RSV);对西西拉的情况而言,前者较为可能,因为他当时全身污浊、大汗淋漓、筋疲力竭,只求能睡上一觉。西西拉请求喝水,雅亿却大方地打开一皮袋的奶子给他喝。动物的皮常用来储放液体,特别是奶,因为奶特别容易因搅动产生奶浆;这便是下半节所说给西西拉喝的「奶油」(butter,AV、RV),译为「凝奶」(curds,RSV)更为恰当,通常称为酸乳酪或优格(yoghurt)。今天的阿拉伯人(称之为 leben 或 shensan ),仍经常拿它来给疲倦的人喝,若中间有人病了,通常惟一能进食的便是奶浆了。另外,还有一种具有催眠作用、发酵过的牛奶;不过,这并不表示雅亿给西西拉喝的就是这种饮料。西西拉当时已疲倦到随时可以睡着,根本不需要其他催眠。 接着,雅亿冷血而迅速地进行她的计画。对于这个收留他的妇人,其所属部族与以色列人有密切关系一事,西西拉毫不知情。因此,西西拉其实是睡卧在敌人的帐棚中。在当时,一般支搭及拆卸帐棚乃妇人的工作;如此,不难明白为何雅亿能如此熟练地使用橛子及锤子(一种木制的锤)。她悄悄走近那位熟睡、毫无防备的客人身边,迅速地敲打数下,便将橛子钉入西西拉的鬓角、穿过头部,将西西拉的头完全刺穿。雅亿使劲地击打,以致橛子钉入地里。一个残暴逼迫以色列的人,就这样死在一个机警狡猾的妇人手中。在当时来说,死在妇人手中的本身已经是极大的羞辱(。 22.我们无法估计巴拉追赶西西拉到这里以前已过了多久时间,很可能已经是迦南盟军统帅出现在雅亿帐前几个钟头后的事了。当巴拉到达时,底波拉的预言已经应验(参看第9节之注释〕。杀死西西拉的荣耀,不归于巴拉。 .耶宾之结局。作者在此篇记述退出的时候,并未夸口炫耀;夏琐被制伏,以及外邦人的夏罗设之被制伏,同样低调处理。主要的声明便是迦南人压迫的轭被打破了,以色列人则锲而不舍(AV,以色列的后裔兴旺,遍及全地,显示持续的追赶;参:RSV,愈来愈多施加压力),直到耶宾及其国度灭绝为止;此为需要多年方才实现的过程。 我们已经提及雅亿所做的乃是一狡猾背信的行为,在此并不需要为她或她的行为粉饰。然而,我们也必须尝试设身处地,试着了解那批受尽残酷统治欺压的百姓,因头号敌人之死而产生的极度欢喜,甚或保存令人毛骨悚然的详细记录之心情。站在现代角度追溯往事时,必须记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我们的敌人,为咒诅我们的人祝福,向憎恨我们的人行善,并为轻视、利用、逼迫我们的人祷告。若我们以为这对身处与以色列人当年相同处境的人而言,是不可能达到之要求的话,让我们纪念基督,祂给我们留下了榜样。当祂在受审判时,受尽嘲弄;当祂受酷刑至死时,忍耐到底。主基督能够借着内住在我们心中,将我们软弱的人性转化成为祂自己的样式。 32另参:K. A. Kitchen, Ancient Orient and Old Testament (Tyndale Press, 1966), pp. 67-68. 33J. P. U. Lilley, 'Harosheth', in NBD , p. 505. 34Myers, p. 712. 35这种联盟在那个时代十分普遍,如:,;而及下的记载,则显示夏琐本身亦包括在内。 36请参阅本章4~9节第五段注释,书版第80页。【】「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本章和五章所记事女士师底波拉和巴拉的战功,以及以色列人的敌人西西拉死于一个叫做雅亿的女子之手的事。本章用散文体裁,五章用的是诗歌体。
一直不能团结对付北方强敌的以色列民,终于在底波拉的号召下,采取了一次联合行动(虽然只有六个支派参加 )。他们面对的敌人不是那些志在洗劫后便远的外族,而是住在他们为业的北方土地上的迦南人,企图用兵恢复旧日势力。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
底波拉、巴拉战耶宾、西西拉:底波拉是唯一的女士师,且是唯一在作战前已作士师的。是次出战的为北部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因他们最接近夏琐,受迦南人压制最厉害。
──《串珠圣经注释》
描述女士师底波拉和巴拉、雅亿等人击退仇敌 —“迦南”居民。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率先参与驱逐迦南军队(10节 )。女性异常活跃,特别引人注目(4-6-17-25 )。毋庸置疑,男女平等,在耶稣里同为肢体,。但自古以来,以色列社会认为,比起男性,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女性被立为以色列领袖,纯属特殊例子。本文表明神看重男女平等,若有需要,可以设立女性领袖。轻看女性的现象在以色列社会存在很长时间,这纯粹是人本主义。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耶和华就把他们付与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他的将军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罗设。」
这个“耶宾”王,跟约书亚记第十一章所提到的耶宾王相距一个世纪。“夏琐”,迦南北部最重要的坚固城,在户勒湖( L a k eHuleh )西南面四英里(6.4公里 )以外,位于一条主要的贸易路线上。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夏琐」:位于米伦湖西南四英里。
「耶宾」:乃帝号,此耶宾不是约书亚记11章提到的耶宾,他作迦南王只限于夏琐一带。
「外邦人的夏罗设」:可能不是地名,而是指南加利利一带有树林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夏琐在米伦湖西边,位于拿弗他利支派境内。“耶宾”当为王室的称呼,不是王的名字。约书亚时代曾杀死过一位夏琐王耶宾。西西拉打算夺回原由耶宾统治的土地。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把他们付与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 夏琐是迦南北部城邑之一,属拿弗他利支派境内,是强大重要的城池。约壹个世纪之前,约书亚曾率军队歼灭夏琐王耶宾,占领了那些城邑。但正如约书亚警告的预言,迦南居民重新纠合势力,甚至成为神惩罚悖逆以色列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 叫耶宾的王不是被约书亚打败了吗?这里──】
关于耶宾,我们所知不多。在许多年以前,约书亚曾打败了一个叫耶宾的王,并放火焚烧夏琐城,将之夷为平地。这时可能夏琐城已被重建,也可能是耶宾想重建它。
这是士师时代惟一的一次,有仇敌从以色列本地兴起。以色列人未能将所有的迦南人赶出去,迦南人就重整军队,想卷土重来。假使当初他们顺服神把迦南人逐出那地,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他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
耶宾王有铁车900辆,每辆若由两匹马来拉,须马1800匹。这个数字或为当时各城联合出兵的战车总数;因在所罗门王全盛时代,战车也只有1400辆。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铁车: 古代战役,铁器是获胜的关键,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战略战术,。直到大卫将势力扩张至南部以东地域,独占死海南侧的铁矿、铜矿之后,以色列才得以自由使用铁器。然而,对以色列人而言,战斗的胜败在于是否顺从耶和华的命令。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铁车九百辆】
这场战争所用战车的数量,庞大到让部分学者认为这数目流于夸大。古代近东文献有时夸大敌军的实力,使己方战胜时,将领或神明可以得到更大的荣耀。其他修史风格怀疑是夸张的例子,包括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主前858~824年 )在年表中宣称敌军有三千二百四十辆战车,和法老杜得模斯三世自称在米吉多一役中掳获敌军车辆八百九十二辆。圣经中其他战车数目极大的例子有:(30-000辆 七十士译本作3-000辆 );(1-400辆 );(32-000辆 )。有关战车加铁的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
其它的“女先知”有米利暗、户勒大、挪亚底、亚拿腓利的四个女儿。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底波拉一名有“蜜蜂”(寻求甜美生活 )之意。她的先知的能力和在以色列民中听讼作判断的声望,让她能感动象巴拉这样的领袖组织军队来保卫领土。五章的歌中称她为“以色列的母”。她的丈夫叫拉比多,与巴拉一名都有“闪电”的意思,有的解经家据此认为二者乃同一人。6节记有巴拉的父亲的名字,但记拉比多时未提父亲,可见并非一人。
底波拉是圣经旧约继米利暗之后的第二位女先知,又是士师。其他女先知有户勒大、挪亚底、亚拿等;但底波拉是唯一的一位女士师。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
「底波拉的棕树」:底波拉常在棕树下治理以色列民,于是那棵棕树与她的名字拉上关系。
──《串珠圣经注释》
拉玛和伯特利都在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上。这里说的“以法莲山地”是介乎拉玛和伯特利之间圣树所在,是山脉,不是支派的名字。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她打发人从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将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
「基低斯」:位于米伦湖西北约五英里。
「他泊山」:在米吉多东北十九公里(十二英里 )。
──《串珠圣经注释》
记有四位拯救以民的士师,其中一人为比但,可能就是此处的巴拉(希伯来文作比但 )。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或为夏琐西北不远处的城镇,受到夏琐王的压迫。他泊山在耶斯列平原上,是西布伦和以萨迦二支派交界处的一座高山,海拔600公尺,在战场东北面。此处只提到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两个支派,但在一共提到六个参加战争支派的名字。有的解经家认为,实际参加基顺河战役的只有西布伦和拿弗他利,13~18节所记为一次各支派勇士聚集的大会,共证合一。虽参加的只有六个支派,但未出席的四个也记下了名字。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耶和华……吩咐你说: 整个战斗过程,唯独底波拉顺从神的指示。属灵争战中,所有圣徒都必须持定此心志,。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在他泊山集结军队】
他泊山是耶斯列谷东北端矗然突起,形状独特的平顶山头(距离拿撒勒两哩半 )。这山位于西布伦、以萨迦、拿弗他利属地相接之处,是这三个支派兵团集合的合理地点。从这山头南望可见基利波山,西眺可见迦密山。战前战后,若要进行献祭或其他祭仪活动,这山是中立的地点。敌军如果察觉他们的动向,他们亦有险可守,又能无惧于西西拉的战车。然而实际的战事却发生在南面的基顺河谷(Wadi Kishon )。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
“基顺河”。流经耶斯列谷的河流。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基顺河」:于耶斯列谷,迦密山以北,向西北流入地中海。
──《串珠圣经注释》
【】「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
巴拉要求底波拉同去,确保神的同在,好提高军中士气。
──《串珠圣经注释》
你若同我去,我就去: 巴拉的请求并非出于胆怯,乃因他立志全然跟从耶和华。巴拉确信神通过底波拉所说的话语(6-7节 )是信实的。为了应对突变的战况,他希望得到神直接具体的指示。巴拉认为底波拉是先知,在神与自己之间起仲保作用,他愿意依靠她。伟大的中保耶稣基督居住在圣徒心中,圣徒无论何时何地,均能与神相交,在属灵争战中战胜撒但。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
底波拉说的“一个妇人”,就是希百的妻子雅亿(见17节 )。巴拉胆怯,对神无信心,要求底波拉偕往。战士的勇敢还不若妇人,受到女先知的轻责。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交在一个妇人手里: 即使巴拉率领一万军兵歼灭敌人,仇敌的将军西西拉将死在妇人手中。雅亿如此英勇无畏,单靠来自信仰的力量。与当时灵性腐败、软弱的以色列兵丁形成鲜明对照。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基顺河之役在北方进行,以军主力来自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二支派。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底波拉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亲身参与刀光剑影的战场。底波拉并未图谋自己的荣华、安逸,甘愿与百姓共存亡。耶稣为了拯救罪人,自己卑微取了奴仆的样式,向跟从的门徒强调服事的精神,,。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摩西岳父(或作“内兄” )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离开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支搭帐棚。」
介绍雅亿(17节 )家庭的一个插句。另参看的脚注。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此为所记史事的伏笔。基尼族是自摩西时代便和以色列结盟的何巴的后裔,住在南地加低斯巴尼亚附近。希百是这族的人,自南方移居到北方,住在拿弗他利的基底斯附近。此人与西西拉将军必甚熟稔,可能就是他把以军的备战情况告诉西西拉的(参17节 )。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本节似与上文无关,其实为下文17-24节之伏笔。
──《串珠圣经注释》
插叙介绍希伯之妻“雅亿”的家族与身份。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希百是雅亿的丈夫(4:17),他是基尼族人,他们虽然早已与以色列联盟,但可能因为耶宾的军队强大之故,他决定倒向耶宾。可能是希百告诉西西拉,以色列军队在他泊山附近安营(4:12,请参看地图 ),希百本人虽甘愿与耶宾和他的军队同祸福,他的妻子雅亿则有不同的选择(4:21)。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有人告诉西西拉说:“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已经上他泊山了。”」
西西拉所率领的军队,有迦南诸王(5:19-)。
──《串珠圣经注释》
【】
他泊山……基顺河: 底波拉为将军巴拉设计的战略方针,对以色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底波拉埋伏一万军兵在他泊山高地,当耶宾的将军西西拉及士兵、铁车被引到基顺河平地时,以色列军队突然偷袭。西西拉军队因基顺河的突然泛滥不知所措,以色列人乘势击败他们(5:20-21)。许多士兵被激流冲走,剩余的人被刀砍杀。在神面前,再好的铁器也不过是玩具;对神子民而言,再锋利的刀剑也不过是稻草。通过这场胜利,以色列百姓经历了神的救赎,并且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神的选民。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铁车九百辆和跟随他的全军,从外邦人的夏罗设出来,到了基顺河。」
【】「底波拉对巴拉说:“你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将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有一万人。」
你起来: 底波拉相信耶和华在前头亲自带领,所以能说出如此信心十足的话。在旷野,正是这位神用火柱和云柱带领以色列人;在无数战斗中,为百姓冲锋陷阵,,。神借着底波拉的口向百姓呼唤“起来”,如今也以同样的声音呼召自己的工人。圣徒当坚挺软弱的双膝,完成主所托付的工作。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
根据,是耶和华降雨使河流和河谷涨溢,令敌军的战车瘫痪。拿破仑于1799年在相同的地方大败土耳其人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迦南人的铁车虽然是当时最先进最犀利的武器,但在陡峭的他泊山和密林中却形同废物, 加上神藉风雨 (5:4)使基顺河泛滥(5:21),遍地泥泞,铁车部队在山上受袭后撒回谷中时陷入泥中,寸步难移。巴拉在这情况下打胜,西西拉被迫下车步行逃生。
──《串珠圣经注释》
西西拉全军溃乱的原因,参看.暴雨骤至,基顺河泛滥,冲没平原上的西西拉全军;车马深陷泥中,西西拉只能只身逃出。
这次战役,以军以寡敌众得获全胜,殊出西西拉意外。以军扎营他泊山间,虽然易守难攻,但决战在耶斯列平原,有利战车战马奔驰;与步兵作战,占尽上风。但亲率以色列军队作战的耶和华神,“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将绝对有利西西拉的战场变成他全军的葬身之地。大自然听命宇宙主宰,神左右人类历史发展,史不绝书,这不过其中一项。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因为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
「雅亿」:属摩西妻子的家族。
──《串珠圣经注释》
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 夏琐将军西西拉逃往与国君交情深厚的希百家。战败的西西拉,疲乏沉睡,充分表明他逃亡时已魂不守舍(19-21节 )。他企图靠人的交情保存性命,却彻底失算,反而在此遭到暗算。只有神是我们患难之时的帮助,是安全的避难所。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对他说:“请我主进来,不要惧怕。”西西拉就进了她的帐棚,雅亿用被将他遮盖。」
古代中东女子居住的帐棚,除了丈夫和父亲,其他男子均不得入内。希百既与夏琐王“和好”,其妻子雅亿的帐篷本为西西拉极思想的避难处,谁知却死在这妇人的一枚帐篷木钉下。雅亿可能不同意其夫背弃家族和以色列原有盟约,果敢地站在以民一边,手刃强敌。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西西拉对雅亿说:“我渴了,求你给我一点水喝。”雅亿就打开皮袋,给他奶子喝,仍旧把他遮盖。」
“奶子”。装在皮袋里的酸奶。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西西拉又对雅亿说:“请你站在帐棚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没有?’你就说:‘没有。’”」
【】「西西拉疲乏沉睡。希百的妻雅亿取了帐棚的橛子,手里拿着锤子,轻悄悄地到他旁边,将橛子从他鬓边钉进去,钉入地里。西西拉就死了。」
“帐棚的橛子”即营钉。详情比较。锤子和营钉是很容易拿到的东西,因为扎营是妇女的工作。
――《士师记雷氏研读本》
取了帐棚的橛子……钉进去: 当时妇女擅于支搭帐棚,雅亿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帐棚的橛子、锤子杀人。其实,雅亿完全可以安抚精疲力竭的西西拉留在床上,直到以色列追兵赶到。作为一个弱女子,雅亿却不顾一切杀死西西拉。原由:①基尼人希百与夏琐王耶宾和好(17节 ),雅亿可能一直担忧这个关系。为了恢复与以色列的关系,她果断采取冒险行动。因此被称颂为“多得福气”的妇人(5:24);②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旦西西拉逃跑,就有可能再次纠合党羽重新威胁以色列人。因此雅亿决心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这表现出了雅亿的信仰,她信靠耶和华,希望与以色列和好。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巴拉追赶西西拉的时候,雅亿出来迎接他说:“来吧,我将你所寻找的人给你看。”他就进入帐棚,看见西西拉已经死了,倒在地上,橛子还在他鬓中。」
来吧,我将你所寻找的人给你看: 底波拉的预言得到应验(9节 )。一个弱女子在家里完成以色列将军巴拉在战场上未完成的工作。希百之妻雅亿用谎言安抚敌将西西拉,并将他杀死。那她的行为是否正当?①不正。她用谎言使他放心,杀人手段极为残忍;②她的方法虽然过于残忍,却是神对罪恶的刑罚,她只是代神施行审判(9节 )。因此,底波拉在赞美神的权能时,甚至祝福了雅亿(5:24)。请参照以笏杀伊矶伦事件(3:19-20)。
――《圣经精读本──士师记注解》
【】「这样,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西西拉一死,耶宾王的威胁解除。神藉两个勇敢的女人——底波拉和雅亿之手,完成了以色列的勇士们没有信心去完成的任务。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
【】「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
【思想问题(第4章 )】
1底波拉是当时唯一的女士师,蒙神大大使用。今天,基督徒妇女具备优越的条件,应如何作合神所用的人?妇女在教会的地位又应如何?
2巴拉为何不肯独自挥军攻打敌人,却要求底波拉同行?
3底波拉如何激励巴拉带军攻敌?(参6- 14 )。今天我们若要胜过仇敌(魔鬼 ),所倚靠的又是什么?当我们要辅导内心软弱的信徒时,可从这里学到什么功课?
4西西拉为何会走入妇人雅亿之帐棚避难而毫不怀疑?参17-18, 21节。背后最终原因是什么?见9节。
5雅亿为何会用计杀死西西拉?参11节。她与以色列人有什么关系?雅亿助以色列人而不与夏琐王继续和好,她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6在这场战争中,你认为谁是最高的统帅?谁使以色列人得胜?在你一生中,你会碰到不少属灵争战,你如何去得胜呢?以往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串珠圣经注释》
【 人犯罪得罪的是神,因此我最先要说的话是向祂忏悔……】
以色列人又做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我们犯罪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总括来说,一切的罪皆得罪神,因为犯罪就是不尊重祂的命令、轻视祂管辖我们的权柄。大卫认罪祷告时向神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认识罪的严重性,是除去生活中罪恶的第一步。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倚仗先进武器欺压别人,这民族注定要败亡──】
铁车是古代的坦克,用铁或木头制造,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由一两头马拉着前行;有些铁车甚至有锋利的刀从轮下伸出,用以杀戮步兵。迦南人有九百辆铁车,以色列人无法打败这支强大的军队。耶宾和西西拉横行无忌地欺压以色列人,直到一位对神忠心的女先知底波拉兴起求告神,才把他们打败。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你是要到走头无路时才寻求神的帮助么?为甚么不早早呼求神?】
以色列人受了二十年的欺压,忍无可忍,终于求神帮助。我们面对困境或陷入挣扎时,应当先求神拯救,以色列人选择自行其是,自然弄得一团糟。我们也常犯同样错误。不要神帮助,想自行管理一生,就会弄得焦头烂额;对比之下,如果我们每天与神相交,就不会为自己带来痛苦,这是以色列人一直没有学到的功课。遇到困境,神要我们先来到祂面前,寻求祂的力量与指引。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下,神竟拣选女性作士师,这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圣经记载好几个妇女曾成为民族领袖,底波拉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神拣选她领导以色列人,她显然是最胜任的。神可以从男女老幼之中,随意拣选人来领导祂的百姓,所以对于神拣选来领导你的人,不要怀有成见。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接受任务时讨价还价,说到底是甚么问题?】
巴拉是胆怯,还是真需要别人的支持呢?我们对他的性格不清楚,但是底波拉毅然遵神吩咐去行,却显出伟大领袖的特质。底波拉告诉巴拉,神要与他一同争战,不过他觉得这应许并不够,还是要底波拉与他同去。这显出他内心倚靠人的力量多过相信神的应许。真正有信心的人,神一吩咐就挺身而出,即使要他独力去做也不怕。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
巴拉只要底波拉的引导,没有求全能的神帮助。耶和华已经命令他将军队调到基训河,也应许他得胜西西拉。但是他无法达到这光荣的任务。他还是靠底波拉陪伴着他前去。在希伯来书十一章的英雄谱上有他的名,算是信心的英雄,但他的信心还是靠底波拉对神的信心。所以他失去胜利大日的荣誉。
神所着重的人——巴拉只是表征属肉体的信徒,他没有直接依靠神,只借着别人的祷告、言语及引导。巴拉必须有底波拉。这样的信心必须靠媒介的力量,显得很微弱了。他很难得以上乘。神不能在他身上成就什么,不像恩待那些全心全意依靠神的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藐视我的,我也不能看重。
神所祝福的人——如果神要你去单独工作,你一定要顺从。你要不计任何代价。你敢站在神旁边,祂必与你同在。这种情形你就明白耶稣的话:无论谁对山说,移开吧,仍到海里去。你若在心里不疑惑,信祂必作成这事,事就这样成了。如果你不信,神的能力不会因你的不信而减少。祂始终是信实的,祂不能背乎自己,祂必拯救以色列。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从这件事上可看到底波拉的哪些特质?】
【有神同行】底波拉是如何得到别人尊敬的?她不但领导全民作战,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战后以诗歌激励百姓为神而活。她的行事为人吸引以色列人团结一致,甚至连军队的统帅巴拉都尊敬她;她也是女先知,主要任务是鼓励百姓顺服神。负责领导之人,不可不知被领导者的属灵情况,真正的领袖关心他所领导的群众,而不只是事业的成就。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
有神的同行,是很宝贵的经验。不过,神是看不见的;许多神的儿女,宁可选择看得见的人。
以色列人处于困境,被迦南王耶宾压制,是因为行恶离开神的结果;那么,显而易见的,有神的同在,就可制胜仇敌,而必须离开罪恶,才可以得神的同在。因此,人的勇力不是战争得胜的主要因素。
底波拉是以色列中的女先知之一,也是唯一的女士师。女子通常不是战场上的勇士;但在一个道德败坏的黑暗时代,她被神使用。正如圣经记载别的士师一样,以色列人在困苦中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兴起她作以色列的拯救者。神与她同在是显然的,以色列人就都到她那里去听判断。她差人去召了巴拉来,宣告神的信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人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
巴拉必然是一个有声威的族长,是勇士,所以底波拉发命之后,会有一万人跟随他,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他手中。而且这信息,清楚告诉他战略配置,神自己要使西西拉来投入罗网,交在巴拉手中。不过,巴拉从别处来的信息,告诉他夏琐大军的无敌,以有限的人力,敌九百辆铁车的优越武器,和强大战力,无异于自杀!而且他泊是一座588公尺高的孤山,如果集结在山上被围无援,将不堪设想。他想不通这样的计划。
巴拉回答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怎能知道这样作没错?怎知道神是这样说?如果要去冒这么大的险,让我们一起去!
底波拉为了坚固巴拉的信心,同意和他一起去;但先告诉巴拉,因为他的信心不够,神不使他得荣耀,要把敌人的元帅交在一个妇人手中,显明神能支配一切,有神的同在,必然可以得胜,不看人的条件如何。
今天我们要有摩西一样的认识,有神“与我们同去”,是最大的光荣和保证。不要看仇敌强大,只要信靠神的大能,必可得胜有余。── 于中旻《圣经研究》
【西西拉为何如此放心睡去?雅亿的举动是否出乎意料?】
雅亿同意西西拉进入她帐棚中躲藏,他心中一定极其高兴。第一,因为雅亿是希百的妻子,而希百是忠于他军队之人(参看上段经文注释 ),故他的妻子一定可靠。第二,按当时的风俗习惯,从来不准男人进入妇女的帐棚,所以不会有人想到去那里搜索他。
尽管雅亿的丈夫希百忠于西西拉的军队,她本人则不同。那时由妇女担任支搭帐棚的工作,所以在西西拉睡着的时候,雅亿轻而易举地把帐棚的橛子钉入他的头中。底波拉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打败西西拉的尊荣,要归于一位又英勇又足智多谋的妇人,却不归于巴拉(4:9)。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