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何西阿书第11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四章,所讲的是神的公义和慈爱,这一一都应验在以色列人身上……

11-14章 在最后四章中,何西阿把主题转到神对以色列的爱上。神爱以色列一直像父母爱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正因为此祂才不免除以色列自食其恶行所带来的后果,以色列人是有罪的,他们要像被父母带到长老面前的忤逆子那样受到惩罚。纵观以色列可悲的历史,神反复提到只要百姓肯归向祂,祂便会复兴这个国家,然而北国顽固地拒绝神的呼召,注定了自己的厄运,就是永远灭亡不再复兴。尽管这样,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是不会被消灭的。有一天,坚定相信神的以色列余民将重回耶路撒冷,弥赛亚会到这里给所有忠实跟随祂的人带来宽恕和与神和好。

是神用膀臂抱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神一直提供人们所需,但其子民却视而不见,毫无感谢之心。忘恩负义是人的通病。你还记得何时谢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你的牧师为教会的服务、老师对你孩子的培育和天父对你的引导吗?我们今天享受的许多利益和权力都是前人付出爱心的结果,我们要感谢这些因着爱默默付出而使世界更美好的人,但首先要感谢的是赐福的神。

神是怎样用慈绳爱索牵引我走过从前的日子的?

神对我们的管教有引导也有喂养;慈绳有时紧,有时松。神的管教就是爱,目的是为我们好。在管教孩子、学生、雇员或教会会友时不要僵硬,要根据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灵活变化;对不同的人,我们要先问自己:“此人所需的是引导还是培育?”

先知的预言人不听,结果……

自从与耶路撒冷分裂之后,北国只生存了二个世纪。它的属灵和政治领袖没有帮助百姓学习神的道,因此这民族不知悔改。何西阿预言以色列将陷落;公元前722年亚述王撒缦以色征服了以色列,何西阿的预言应验了。犹大也会被掳,但其余民会重回故土。

押玛,洗扁的命运……

押玛和洗扁曾是平原上的城镇,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一起被灭

这位圣洁慈爱的神,在哪些方面远超出我的认识和想象?

“我是神,并非世人。”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作为来定义神。这样构思出来的神只是比人大一点而已。事实上,神无限量地超越人。我们应努力活出神的样子,而不是按自己的想象去再造一个神出来。

犹大国之所以较北国多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是因为……

犹大与以色列不同。犹大有过一些比较好的国王,如亚撒、约沙法、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亚、约坦,特别是希西家和约西亚。在他们的统治下,神的律法有机会被重新拿出来教导民众;祭司继续在耶路撒冷神指定的殿中服事,神的节日有时也得以纪念。可惜,政治和宗教领袖们未能完全摒弃敬拜偶像和异教礼仪(虽然希西家和约西亚几乎做到了摒弃偶像 ),这情形反而继续恶化,最后终于蔓延至全国,不可收拾。不管怎样,这些国王的正面影响使犹大国比以色列多存了一百五十多年,也坚定了一部分忠实的犹大人的信仰。这些余民有一天将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家园和神的殿。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脚踏两船,毫无益处

经文:

第十一章

12以法莲用谎言围绕我,以色列家用诡计环绕我;犹大却仍与神同行,向圣者忠心。

第十二章

1以法莲以风为食物,终日追逐东风,增添虚谎和残暴,与亚述立约,也把油送到埃及。2耶和华指控犹大,要照雅各所行的惩罚他,按他所做的报应他。

先知承接之前对北国以法莲的摇摆不定,背道的行径说话。从历史背景看,北国何细亚王最少看错了三件事:依仗自己短暂的富足、错判形势,以为埃及是可依靠的盟友,及以为亚述王无暇实践他的霸权。结果就做了一件致命的错事,向埃及求盟来抗拒亚述,最后促成亡国的悲剧(主前722年)。

以法莲「与亚述立约,也把油送到埃及」(1b节)。古代用「油」作立约的条款,将油滴在水面上,从油呈现的形状判断立约者的真伪和忠诚。而「送到」有混和的意思,因此先知是说以法莲「用油与埃及混杂」,意思是与埃及结盟。照常理一个国家要生存自保,与外国发生某种外交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以法莲为求自保,与邻近的埃及结盟和与国势强大的亚述立约,是上算的外交策略。但先知要指出问题的核心是以色列试图在神以外建立安全感,却忽略神所立的约才是最终的保护网。

以法莲追求他们以为可以依靠、可以满足自己的东西,最终却是徒劳无功,像追逐东风一样。以色列国东南方沙漠吹过来的那种干旱之风闷热难耐,是没有人会欢迎的,人畜不单呼吸困难、农作物亦容易枯死。先知用追逐东风这样荒谬的图画来描写以色列百姓心中所追求的是何等荒谬的举措!

然而,犹大又如何呢?「耶和华指控犹大,要照雅各所行的惩罚他,按他所做的报应他。」(2节)。这个指控跟之前说:「犹大却仍与神同行,向圣者忠心」(1b节)看来自相矛盾。这表面上的矛盾,主要是采用了七十士译本(即旧约的希腊文译本)或是采用希伯来文原文译本造成的差别。大部分的中文译本均与《和合本》及本翻译不同。赫伯特(David A. Hubbard)将此节译作「以法莲用谎言围绕我。以色列家用诡计环绕我。犹大仍与外邦神(El)游荡,向(神殿里的)众圣者忠心」(1节)。这样的翻译与下文对犹大的指控,及随后用雅各的诡诈为例(3-4节)更为吻合。先知要指出的是北国的以色列和南国的犹大是一样摇摆不定、脚踏两船、追随东风,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思想:

诗人说:「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这也是你的信念吗?耶和华神是你最终的保护网、你的高台和你的山寨吗?

--1-尔道自建 6月24日

02、神不舍的爱

经文:

1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我的儿子出来。2先知越是呼唤他们,他们越是远离,向诸巴力献祭,为雕刻的偶像烧香。3我曾教导以法莲行走,我用膀臂抱起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4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松开牛两腮旁边的轭,弯下身来喂养他们。5他们必不返回埃及地;然而亚述人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6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镇,毁坏门闩,吞灭众人,都因他们自己的计谋。7我的百姓偏要背离我,他们虽向至高者呼求,他却不抬举他们。8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悯燃了起来。9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10耶和华如狮子吼叫,他的儿女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从西方战兢而来。11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战兢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这是耶和华说的。

今天再读昨天的经文,从另一角度思考神的爱,就是祂对子民不离不弃的爱。我们先从整件事的历史背景思考。第11a节指出「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战兢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似乎是暗示当时以色列有掳民在亚述,亦有难民在埃及。学者大致认为这时正是何细阿在位的中期,即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驾崩(主前727年),撒缦以色五世(主前727-722年)继位之时,以色列王认为正是挣脱亚述,停止进贡,又向埃及求盟的大好时机(参

然而,事实却与他的期望相反。先知指出「他们必不返回埃及地;然而亚述人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镇,毁坏门闩,吞灭众人,都因他们自己的计谋」(5-6节)。究竟是他们「不必」抑或是「必须」要返回埃及呢?这问题是因为抄本不同而造成两个不同的翻译,但无论是要返回或不用返回埃及,重点并没有改变,那就是他们于埃及与亚述之间摇摆,却不依靠耶和华神,刑罚就必临到他们身上。

神的惩罚其实只是祂对以色列的管教。俗语有云:「打在子女身上,痛在父母心」。神的管教并非出于发泄祂的冤气,而是出于祂不离不弃的爱,为要子民归回。因此,先知呼喊说:「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悯燃了起来。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8-9节)。押玛、洗扁是读者较为生疏的城市,没有所多玛、蛾摩拉那么为人熟识。然而,它们跟所多玛、蛾摩拉一样都因罪孽深重,而遭到天火所灭。神是圣者,是不可冒犯的,祂必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然而,祂始终都渴望子民悔改,不愿他们沉沦。虽然以色列国执意离弃神而最后走向国破家亡的凄惨结局,但回转得生的盼望仍是留给愿意回到父神怀抱的人,因为神对祂的子民的爱乃是不离不弃的爱。

思想:

写到这里就想到《真神之爱》(The Love of God)这首歌的第二节歌词说:「天上诸天,当为纸张,地下万茎,当为笔杆,世上海洋,当为墨水,全球文人,集合苦干,耗尽智力,描写神爱,海洋墨水会干,案卷虽长,如天连天,仍难表达透畅。」你有同感吗?

--2-尔道自建 6月23日

03、神的慈绳爱索

经文:

1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我的儿子出来。2先知越是呼唤他们,他们越是远离,向诸巴力献祭,为雕刻的偶像烧香。3我曾教导以法莲行走,我用膀臂抱起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4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松开牛两腮旁边的轭,弯下身来喂养他们。5他们不必返回埃及地;然而亚述人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6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镇,毁坏门闩,吞灭众人,都因他们自己的计谋。7我的百姓偏要背离我,他们虽向至高者呼求,他却不抬举他们。8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悯燃了起来。9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10耶和华如狮子吼叫,他的儿女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从西方战兢而来。11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战兢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这是耶和华说的。

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何西阿书的一个新段落,这段落的重点论到神对以色列的怜悯和拯救,祂一直都没有放弃以色列,无论他们怎样悖逆,祂对子民的爱始终如一,没有丝毫的改变。读者研读何西阿书,必会发现整卷书只字不提先知的内心世界,重点只在先知的所作所为,因为何西阿书并非论及先知,而是针对神自己。先知信息的焦点是要显明神面对子民堕落悖逆行为时的哀痛、忿怒却又仁慈的反应。

何西阿先知借着拟人法呈现神的心思和意念,用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呈现神对子民的爱意无限:祂爱年幼的以色列a)、不断招呼他们a)、教导并拥抱他们a),更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a)。先知指出以色列回应神的爱是:他们不肯归向b)及偏要背道而驰b)。然而,神却不忍也不愿放弃,仍然向他们大施慈爱

神对祂子民的爱是怎样的长阔高深呢?先知用父亲怎样提携他的孩子的拟人法来表达神深情的爱;神自以色列年幼时就已深爱他。但最痛苦的是父亲越呼唤他的儿子,儿子却越发远离他。按照七十士译本和配合第1节的呼唤者既是耶和华,那么「先知越呼唤他们」(2a节)这句话译作「我越发呼唤他们」《吕振中译本》《思高译本》则较为适切,亦即是说是神自己不断呼唤祂的子民。虽然子民伤透神的心,祂的爱仍是始终如一,没有改变。

先知在第3 、4节将父亲爱孩子的图画刻划得淋漓尽致;他用三个动作,即行走、抱着和医治表达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备至。神曾领子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地,在旷野教导他们行走。当他们疲累时,神赶快的把他们抱起;当他们失脚跌倒受伤,神又赶快的医治他们。然而,神一连串爱他们的行动,他们却不知道是耶和华的作为,而非巴力,更不是迦南人。

神并没有用高压手段,像昔日战胜者用绳将战败者捆绑、俘掳外地的残忍手法,而是用如人一般的温柔,将绳套在以色列的脖子上牵引他们。近代学者承接父亲与儿子的画像及参照七十士译本,对第4b节「松开牛两腮旁边的轭,弯下身来喂养他们」这句话多翻译作「我待他们就像人抱起婴儿到胸前;屈身就着他们、去喂养他们」《吕振中译本》《思高译本》。这种父亲将幼儿拉近自己,以脸依偎他的脸,有时更自己屈腰俯身,去喂养他们的图画将神的爱表达得更透彻、更淋漓尽致。

神用慈绳爱索牵引以色列,可惜的是子民却在亚述与埃及之间摇摆,执意的离开呼召他、引领他、教导他及医治他的耶和华神。

思想:

让我们细味《慈绳爱索》这首歌的副歌:「慈绳爱索紧紧索引我,为我舍生背起我罪,护我一生飞奔展翅上腾,在主里能得安稳。我愿一生歇力同行,让我的心每天赞颂,仿徨人生不担心因有祢伴我行,靠着祢能走出黑暗。」求主帮助我们回到祂慈爱的怀抱里。

--3-尔道自建 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