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以色列人选择跟从他们的领袖而泥足深陷;我看我今天所作的选择,是……
米斯巴和他泊是敬拜假神巴力的主要地点,领袖甚至教唆百姓在这些地方犯罪。朝野腐败堕落令人失望,以色列的百姓可说是没甚么指望了。他们仰望领袖引导时应有此发现。今日,我们常可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但仍须注意他们是在带领我们接近还是远离神。神要求人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同样,祂也要我们为自己的行为和抉择负责。
人会对罪感到麻木!?我……
持续不断地犯罪使人心变得刚硬、不易悔改。故意选择跟神对抗使人的良心麻木,犯了一次罪,下次就更易再犯。要尽量远离罪恶的行为,避免让它在你里面留下轨迹。
吹号,带来的信息是……
基比亚和拉玛是离耶路撒冷不远的以色列的城。何西阿预言这两座城将要吹响审判将至的警号。
犹大为何惹得神发怒?
移动地界是严重的罪行。何西阿在这里指责犹大首领如同那些移动界石来欺骗百姓的人。
神的旨意,我能改变吗?我……
在米拿现和何细亚统治年间,以色列向亚述求助,。但即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也不能帮以色列的忙,因为神已决意要审判这个国家。如果我们轻视神对我们发出的悔罪的呼召,又怎能逃过祂的审判呢?
经文:
第五章
15我要去,我要回到原处,等他们自觉有罪,寻求我的面;急难时他们必切切寻求我。
第六章
1来,我们归向耶和华吧!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打伤我们,也必包扎。2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3我们要认识,要追求认识耶和华。他如黎明必然出现,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霖,像滋润土地的春雨。
先知呼吁邀请子民悔改归回及寻求认识神。在整段的结构上刚好成了前段和后段的转折句,而短短几节经文里出现的「来」(1a节)、「撕裂」(1b节)、「医治」(1c节)及「苏醒」(2a节)等这几个动词与相似之处,都使人想起这忏悔之歌是回应前面神的条例精心作成的。
悔改归向(1节)和认识耶和华(3节)是在一连串低迷的气氛下,突然出现的一个高潮,以色列民可从黑暗的深谷里看到一丝的曙光。以色列民要得到医治、得到痊愈,及得到存活,唯一的途径是悔改归回耶和华爱的怀抱里。究竟这个归家的呼唤是先知何西阿向以色列人恳求的独白、是他个人的祈愿,抑或是子民已甘愿回应先知回归的呼唤呢?无论是先知自作多情,抑或是子民已主动回应,看来这个「归家」的行动在这时候并未彻底实现。但回转归家始终都是唯一的途径,更是蒙福的开始。
先知提醒以色列民耶和华的惩治并非要灭绝,最终的目的仍是要医治。神要在病入膏肓的以色列民身上施行手术,而手术则要撕裂皮肉,但并非要伤害,而是医治的必然过程。古时三天就能痊愈的疾病,乃不值一提的小事。因此,先知用「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2a节)的比喻来形容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短暂的。以色列若决心离弃偏离的路,归向耶和华,他们必像以西结先知预言的枯骨复活,也像约拿在鱼腹中三天后得到复生。
这失而复得、死而复生的应许,同样也可实现在那些愿意离开自己的道路,归回神怀抱的人身上,这当然也包括了未信主的人和基督徒。归向神、归到祂的怀抱里就能更深经历死而复生的成长生命。使徒保罗见证说:「使我认识基督,知道他复活的大能,并且知道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原来,我们愈向罪及向自己死去,就愈体会到耶稣基督复活的能力;我们愈愿意放下自己,就会得着更多;我们若愿意卸下重担,就更能体会在基督里的轻省。每次的放下,都有惊喜的得着;归回的步履愈渐近家门,就更深体会到神慈爱的手是何等温暖。俗语有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愿我们都听从神的呼唤,归回到祂的怀抱中,因为归回才是蒙福的唯一途径。
思想:让我们今天用《耶稣温柔慈声》(Softly and Tenderly)的副歌作为我们的默想和回应。「归家,归家,伤心愁闷者归家,……耶稣温柔慈声恳切呼唤你,归家,恳请你归家!」
经文:
8你们当在基比亚吹角,在拉玛吹号,在伯‧亚文发出警报;便雅悯哪,留意你的背后!9到了惩罚的日子,以法莲必变为废墟;我在以色列众支派中,已指示将来必成的事。10犹大的领袖如同挪移地界的人,我必把我的愤怒如水倾倒在他们身上。11以法莲因喜爱遵从荒谬的命令就受欺压,在审判中被压碎。12我对以法莲竟如蛀虫,向犹大家竟如朽烂。13以法莲见自己有病,犹大见自己有伤,以法莲就前往亚述,差遣人去见大王;他却不能医治你们,不能治好你们的伤。14我必向以法莲如狮子,向犹大家如少壮狮子。我要撕裂,并且离去,我必夺去,无人搭救。
今天的经文承接上一段1至7节的严厉审判,但这段经文应纳入的框架下研究,这段属于以色列及犹大政治最动荡的时期,处于靠拢亚述抑或是与埃及联盟的摇摆政策中。已故旧约学者赫伯特(David A. Hubbard)指出作者在第8节使用的是祈使语气、风格是战争的警告,而内容是以法莲南部接壤犹大边境遭受侵略的危机。因此,从语气、风格及内容都显出全然的转变。
这段提到以色列病入膏肓、离灭亡也近在咫尺,而犹大也是重病在身,不久也要步以色列的后尘。学者对于这一段的历史背景,众说纷纭。有认为是米拿现于主前743年为稳固自己的王位,而向亚述王普勒[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的巴比伦名字]进贡(参,亦有认为是北国比加(Pekah)死后,何细亚王于主前732年向亚述撒缦以色(Shalmaneser)进贡(参。这段经文的历史背景实在不易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何西阿是透过这段经文来警告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的读者,千万不要靠拢亚述来解决国家面临的困境,免得最终的结局是自讨苦吃。
先知何西阿用两个暗喻来警告犹大和以色列。第一个暗喻是「挪移地界」(参10a节),先知指出犹大的领袖不要在别人危难时图谋趁机捞过界。挪移地界可以是指挪移道德标准的比喻,指犹大的领袖道德每况愈下,但较为明确的是比拟那些偷偷挪移邻舍地界、夺取别人产业的,必会招来咒诅(参;。这警告可能是指北国米拿现王执政时(主前752-742),犹大意图趁亚述来袭北国时,偷袭夺回先前被北国侵占的地土(参。
第二个暗喻是用「朽坏和虫蛀」(参12-13节),来形容北国和南国的国势同样是岌岌可危,危在旦夕。北国以法莲如一棵被虫蛀的树,树心已腐烂及掏空,树将倒下来。最可怕的是以法莲仍未知死期已近,更令神伤痛的是以色列不晓得依靠神,反而愚蠢到「前往亚述,差遣人去见大王」(13b节),即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王。其实,以色列向一位只求自己经济利益和版图扩阔的「大王」求救治,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反而延误了医治良机,最终于主前722年亡国。
然而,犹大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他也同样向亚述进贡最少两次(参,。虽然犹大国可暂时苟延残喘,最后也步北国的后尘,约壹百年后也同样亡国。以色列有病,犹大也很伤,两者都需要耶和华的医治拯救。可惜病危的以色列列和受伤的犹大还自寻解救的方法,错托终身对象,最后获得的是耶和华像豹(NIV)或狮子一样快速的夺去他们的一切(参14节)。
思想:人最危险的是有病不知,但更危险的是有病找错了医生。同样地,请思想你我有难时,投靠的是谁呢?是那位信实可靠的主吗?求主怜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灵性光景,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立刻到主跟前,求祂施恩拯救。
经文:
1众祭司啊,要听这话!以色列家啊,要留心听!王室啊,要侧耳而听!审判将临到你们,因你们在米斯巴如罗网,在他泊山如张开的网。2这些悖逆的人大行杀戮,我要斥责他们众人。3至于我,我认识以法莲,以色列不能向我隐藏。以法莲哪,现在你竟然行淫,以色列竟然被污辱。4他们所做的使他们不能归向神,因有淫乱的心在他们里面;他们不认识耶和华。5以色列的骄傲使自己脸面无光;以色列和以法莲必因自己的罪孽跌倒,犹大也必与他们一同跌倒。6他们牵着牛羊去寻求耶和华,却寻不着;因他已转去离开他们。7他们不忠于耶和华,生了私生子。现在新月必吞灭他们和他们的地业。
先知何西阿警告的对象从之前的以色列民、先知和祭司,延伸到君王(2b节)。他首先藉三个相同的动词——「要听」、「要留心听」、「要侧耳而听」,呼吁听者注意聆听。因为以色列犹大全然跌倒,而这事实正是本段的中心信息。作者用了希伯来文学的交叉配对形式来突显这个信息。他先提到神严厉的审判(1-2、7b节),随后指出以色列背道背教(3、7a 节),情况已病入膏肓,行淫离弃神(4、6节),最后是严重到全民跌倒(5节)。
以色列犹大离弃耶和华,在米斯巴和他泊山随处可见。米斯巴、伯特利和吉甲曾经是撒母耳每年巡行判案的地方(参、15-16),更是以色列判官聚集之处(参士二十 - 二十章)。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亚斯他特(Astarte),这可能是主前八世纪风行一时的掌管生殖之宗教遗物。他泊山位于耶斯列平原东北面,是另一个异教祭祀之地。米斯巴和他泊山这两个联合王国时期代表神祝福的地点(参,,现在已沦为异教祭祀的地方。这是何等可悲的现象!何西阿先知提到这两个地点,重点凸显以色列的领袖,特别是政治领袖已经借着宗教手腕全然污秽以色列全国。
以色列犹大全然跌倒,异教祭祀遍布全国。「这些悖逆的人大行杀戮」(2a节)这可能是指他们效法外邦宗教的残忍行为,杀戮婴孩献祭给外邦神只。神的子民被领袖们迷惑欺骗,引领到全然沦亡的道路去,但神却不被蒙蔽,一切都在祂的线视之内。先知说:「我(耶和华)认识以法莲,以色列不能向我(耶和华)隐藏」(3a节)。简言之,神知道以法莲(3节),以法莲却不认识神(4节)。
神伤痛的是祂的子民在信仰生活行礼如仪,但心却远离了祂,有宗教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以色列犹大「因有淫乱的心在他们里面」(4b节),使他们不能归向神。信徒最恐怖的情况就是有恒常的宗教活动,却没有信仰的实质,自欺欺神,心已远离神也懵然不知,如温水煮蛙,这是最令神痛心的。箴提醒我们「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生命的泉源由心发出」。求主怜悯!
思想:圣诗〈主耶稣,我曾应许〉(Oh! Jesus I have promised)由刘凝慧新译的第二节:「恩主恳请你靠近!常处纷扰尘俗,目睹景致极耀眼,听到诱惑美声;我身心所处里外,常有冲击困忧;愿主亲靠近看顾,助我远离罪恶。」这段话成为我们今天的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