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以法莲的辉煌,因他的罪而不被记念;今天我们该看重的是……
以色列(“以法莲” )曾经很强盛,但到了何西阿时代,他们背叛了神,并在各国中失去了往日的权威。过去的杰出成就不能保证未来的辉煌。最好是记住神为我们所做和通过我们所做的事;同样重要的是要把我们与神的关系保持在一种生气勃勃的、历久弥新的状态,时时刻刻把自己交托给神。
神赐人饱足,人反而高傲忘记神,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写照?
当充足的财富使以色列感到自满时,他们就骄傲,并且忘记了神。今天,自满的破坏性与何西阿时代是一样的。你是否觉察到不断地需要神的同在和帮助?要学会在顺境时和逆境中都倚靠神。若你现在一帆风顺,谨防忘记谁给你这好运;不要依靠自己的才能,而要倚赖那位赐才能与我们的神,。
我们看不到强求中神勉强允准的事实,不知道珍惜,反再三地背弃神,结果……
当以色列人求有王治理他们时,神就警告他们,国王不会为他们带来福祉。但祂答应了他们,把扫罗赐给他们作第一个王;第二任国王大卫是一个好君王,他的儿子所罗门王也颇有其父之风范。但在以色列分裂成两国后,北国再没有出过好君王。那些邪恶的王把北国领向敬拜偶像和不智的政治结盟中,随着最后一任国王何细亚被亚述人囚禁,北国终于断送在这些恶王的手上。
以法莲的罪都被记录在案!至于我们暗中所犯的罪,你猜神知道不知道?
以法莲(以色列 )的罪被记录在案,以资未来的审判。我们的罪神都知道,在末日审判时都将被显明出来,。
罪的工价就是死!那么我们的指望在乎……
使徒保罗曾用这段经文教导有关人将来从死里复活的事情。对于相信基督赦罪拯救的人来说,死亡并不带来被毁灭的恐惧。
何西阿书中审判与拯救的循环
经文:
12以法莲的罪孽被卷起来,他的罪恶被收藏起来。13产妇的疼痛必临到他身上;他是无智慧之子,如同临盆时未出现的胎儿。14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怜悯必从我眼前消逝。15他在弟兄中虽然旺盛,却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泉源必干涸,他的源头必枯竭,这风必夺走他所积蓄的一切宝物。16撒玛利亚要担当罪孽,因为背叛自己的神。他们必倒在刀下,婴孩必被摔碎,孕妇必被剖开。
何西阿书的其中一个特色是先知用了许多比喻来传递信息。昔日所有法律文件都是写在羊皮或蒲草纸上。先知说:「以法莲的罪孽是包封着的」《吕振中译本》,像写在皮卷上「被卷起来」。耶和华已收集足够以色列人犯罪的证据,并将这些证据都包封着,卷起来作为呈堂证供之用。
随后,先知用血淋淋的产房,绘形绘声的描述以色列已陷入罪无可赦,不能逆转的危急景况中。以色列危急的情况就像产妇「到了产期,不能延迟」《和合本》,即孕妇的胎囊已穿,羊水外流,是胎儿出来之时。可是胎儿「还延迟于子宫口」《吕振中译本》迟迟不能破胎而出。此时,孕妇剧痛呻吟、胎儿还卡在子宫口,母子生命亦危在旦夕,这是何等痛心欲绝的情景。此情此景正好表明怜悯已从主的面前消逝。
第十四节究竟应译为疑问句如「我要救赎他们脱离阴间的权势吗?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吗?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阴间啊,你的毁灭在哪里?怜悯必从我眼前隐藏起来」《新译本》《思高译本》,抑或应译成直述句如「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怜悯必从我眼前消逝」呢?《吕振中译本》。解经家各有不同的意见,其争议的焦点是究竟先知要传递的信息是审判?还是盼望的信息?从上文(12-13节)及下文(15-16节)的审判,看来译成疑问句,期望的答案是「否定」,表示审判已在门前,神的怜悯将要逝去较为合理。然而,盼望的曙光仍未完全消逝,但却是要等待十架救赎之恩才得以兑现(参。
以法莲的名字本为昌盛的意思(参,地土比南国的犹大肥沃;尽管他像水边生长的芦苇,长得茂盛,现在却因罪孽满盈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泉源干、源头竭,最终变成满目疮痍。历史记载亚述围攻以色列的首府撒玛利亚三年才攻下,从城里掳走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位以色列民,撒玛利亚变成亚述其中的一个省,亦变成为野生动物横行的废墟(参。这正应验先知的话说:「撒玛利亚要担当罪孽,因为背叛自己的神。他们必倒在刀下,婴孩必被摔碎,孕妇必被剖开」(16节)。到了新约时期,撒玛利亚不再是原来的以色列人,取而代之的是被亚述迁入的混杂民族(参。这全因以色列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主的怜悯已从他们面前如烟消逝。
思想:当神怒气的杖还未下垂前,当神的怜悯仍未消逝前,我们就要回头是岸。否则,惩罚就会无情的临到。求主顾念这个世代,求祂的怜悯不要从我们眼前如烟消逝!
经文:
4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除了我神以外,你不认识别的,在我以外,并没有救主。5我曾在旷野,就是那干旱之地认识你。6他们得到喂养,就饱足;既得饱足,就心高气傲,因而忘记了我。7因此我向他们如同狮子,又如豹伏在道旁。8我如失去小熊的母熊,攻击他们,撕裂他们的胸膛。在那里我必如母狮吞吃他们,如野兽撕开他们。9以色列啊,你自取灭亡了 ,因为我才是你的帮助。10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让他在你的各城中拯救你吧!你曾说「给我立君王和官长」,那些治理你的又在哪里呢?11我在怒气中将王赐给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
我们要将先知的警告和指控放在历史的框架下去了解它的意思。先知问以法莲说:「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10a节)。这时以色列王何细阿可能已被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掳去(参。以色列人又再次陷入没有王的恐惧中,群臣和祭司说不定又在考虑让那一位王来统治他们。何西阿于此用讽刺的手法说:「那些治理你的王在哪里呢?」(10b节)这句话可以是一句双关语,那就是说以色列人不依靠与他们立约的神,反而寻求王来治理他们,甚至寻求别国的王来帮助他们。现在真的是求仁得仁,不单自己的王保不住,神更把审判以色列的亚述王赐给他们了。
神在烈怒中勉为其难的应允以色列人的要求,将王赐给他们。然而,他们并没有遵守与神所立的约。守约便蒙福,背约就招受咒诅。古代近东一带,人立约时是附有毒誓的,违约者必遇猛兽撕裂,就如中国人以『天诛地灭』作违约的毒誓一般。现在以色列背弃了救他们脱离埃及,在旷野保护引导他们,及在西乃山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神。以色列犯了十诫中的第一诫,那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参4b节)。不单如此,以色列一旦丰衣足食,就心高气傲,将神的约放在一旁,忘记一切的好处都是从神而来的,正如歌蔑忘记她的丈夫何西阿一样(参。他们不是失忆的忘记,而是忘恩负义,用行动离弃神。原来,故意忘记容易产生背信弃义,而背信弃义的结果就招致败亡。
神本是以色列的拯救者,现在因他们的违约变成了他们的刽子手。耶和华是忌邪的神,祂断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犯罪违约的百姓。何西阿用最凶猛的野兽来比喻耶和华,祂如同狮子、如同豹伏在道旁、如同失去小熊的母熊,及如同母狮的吞吃他们(7-8节)。这些比喻是要指出耶和华攫取猎物时是快而准、勇而狠,更是出其不意,被猎取之物必无一幸免。再且,四种动物仍不够凶恶,最后还用上「如猛兽撕裂他们」(8b节)为总结。
以色列受到这些惩罚,全是咎由自取。先知感叹说:「以色列啊,你自取灭亡了 ,因为我才是你的帮助」(9节) 无论先知是直斥说:「以色列啊!你自取灭亡」抑或是代替耶和华说:「以色列啊!我要毁灭你」《吕振中译本》,总意都是一样,那就是要指出神自己才是他们真正的靠山。正如诗人认定他的帮助是从造天地的耶和华那里而来(参。雅各书的作者也提醒我们要认定「各样美善的恩泽和各样完美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思想:你在丰衣足食时是否深信这是从耶和华而来的恩惠呢?抑或认为是你自己的力量所获取的呢?当你有危难或遇困难时,会否投靠神呢?若你晓得唱诗一二一篇,可细声颂唱;或者可上YouTube寻找这首诗歌,闭上双眼,细味歌词内容。
经文:
1从前以法莲说话,人都战兢,他在以色列中居处高位;但他因巴力犯罪就死了。2如今他们罪上加罪,为自己铸造偶像,凭自己的聪明用银子造偶像,全都是匠人所制的。论到它,有话说:献祭的人都要亲吻牛犊。3因此,他们必如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露水,如被狂风吹离禾场的糠秕,又如烟囱冒出的烟。
十三章可以说是四至十二章的总结,因主题和用语都有明显的重复。简言之,十三章的主题有:用银铸造牛犊的拜偶像的罪(2节)、忘记出埃及所经历的恩典(4-6节)、盲目信靠政治领袖(10-11),及面对审判还矜夸自傲(13节)等。本章极有可能是以色列在主前722年被灭之前,在暂享偏安的假象下引发新一轮的犯罪发生的事(2、12节)。何西阿先知论以法莲时,他好像并不在其中,他可能于这时已逃到南国犹大,或以色列南部的边镇。先知用了首尾呼应的文学技巧,即开始时叙述以法莲犯罪(1节),结尾时记载撒玛利亚必担当自己的罪(16节),来预告毁灭即将临到以色列。再者,先知沿用回顾过去、控诉现在,及将来受审判的循环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
以法莲的问题症结在那里呢?以法莲落得如此下场,面临亡国的主因并非国外势力交替,也非国内党派斗争,而是在于一直不察觉到慢慢的将偶像巴力代替了神该有的位置。他们扭曲了神给他们的创造原意,凭自己的聪明用当时可能比金子还要贵重的银倒模溶造偶像,然后向自己制造的偶像亲嘴下拜。有学者更认为他们跟随了当时迦南宗教的败坏风气,可能也有将婴孩为祭献给偶像的败坏行径。这么严重的罪行,先知以四个急速消失、转眼即逝的比喻:早晨的云雾、速散的甘露、像狂风的慷秕和烟气腾于窗外,指出以法莲完全没有明天、没有希望。昨天和今天犯罪,明天便不再存在。
以法莲悲惨的命运成为我们的鉴戒。人类被造原为信靠神、敬拜神,享受神的爱,爱人及享用神所赐的一切万物。可惜,人却离弃神,用神赐予的聪明才智,发挥创作本能,不是去彰显神的荣耀,而是制造及敬拜自己手所作的偶像。于是,人类就慢慢变成贪爱物质及喜欢利用他人。本来应是爱神、爱人及用物,因着离弃神,扭曲了被造的原意,沦落到只贪爱物质,甚至被物质支配,不惜一切去利用他人来满足个人的欲望。
思想:我们是按神的形像被造,为要彰显神的荣美,一切的创意都是神所赋予的。我们有否扭曲了神创造我们的原意,反而去跪拜那受造之物,被它辖制和支配我们日常的生活作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