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约翰福音 第1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替门徒洗完脚后,主耶稣说到一些令人十分困扰的事:他们当中的一位会出卖祂())、祂将离开他们()),彼得会不认祂())。门徒们无法理解这些事,因此对他们自己往后的处境感到恐慌,心里忧愁。
在上十字架之前,三本对观福音中都记载了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三次祷告()),唯有约翰福音没有记载,却记载主耶稣安慰祂的门徒。因为约翰福音强调的是主耶稣「神子」的身份,而不是对观福音中强调的「人子」。

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并非指主耶稣回到天家后,为门徒准备天堂里的住处忙了两千年,而是指透过祂的被钉、复活和升天,使门徒能得以住在神的面前。
「住处 monēn」原文的意思是「房间」,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23节的「同住 monēn」也是这个字。因此,「住处」不是指在天堂里的房间,而是指与神同在的特权。只要我们随时活在神面前,这「住处」既在天上,也在地上。
上图:以色列人的家族大院,被称为「父亲的家室」(Bet Ab)。Bet Ab由同一家族的一些房子和一个公共空间组成,每个房子居住着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土地,但所有的家庭听从同一个大家长。Bet Ab是古代以色列社会的基础单元,可能几代同堂,居住着家长夫妻、儿子、儿媳、孙子、孙媳、未婚子女、奴仆、雇工、寄居的客人、寡妇、孤儿。其中雇工、寄居的客人属于「外人」。主耶稣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十四2),意思就是把教会聘为新娘,然后要回到「父亲的家室」去准备建造新的房子,迎娶新娘。

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是因为父神「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去」())。根据上下文,这里的「再来」应该是指主耶稣升天之后在圣灵里再来()18-19节;二十19-22)。主耶稣在圣灵里临到信徒,乃是要将信徒接到祂自己里面()),而祂自己乃是在父神里面()),所以信徒在祂里面也就都被带到父神里面())。
「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基督从死里复活之后,已经在天上坐在神的右边()),所以我们也是与祂「一同坐在天上」()),一面生活在地上,一面却是属天的人,过着在地如在天的生活,我们的眼光、生活和言行,就不应该再被地上的事物所辖制了。
上图:主后3世纪哥拉汛的庭院(Bet Ab)遗址。一个家族住在同一个庭院里,每个儿子订婚以后,父亲就在庭院里加盖一间房子。约十四2说「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可能就是指这种情形。

4「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5「多马对祂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基督是通往神的「道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打开了人到父神面前的道路。基督之所以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也因为祂将认识神的「真理」带入人间()),祂的所是、所言、所行都活出了真理,我们要认识神、认识真理,就必须更多地认识并经历基督。
基督之所以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因为祂是永远的丰盛「生命」()),人可以从祂身上找到神的生命,我们属灵生命的长进,乃是「祂增加,我减少」的结果())。
「到父那里去」按原文更好翻作「到达父」,不是指父所在的地方,而是指父自己。主作我们的道路、真理、生命,不只是把我们带到天上去,乃是要把我们带到父神里面。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因为除祂之外,没有别人见过神或能将神彰显出来()),没有别人像祂一样将神的真理说出来和活出来,没有别人能将神的生命赐给人,没有别人能解决人类罪的问题,因而能将人带回圣洁之神的面前。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主耶稣用七个「我是」来启示自己的第六次()),这词组在原文是庄严而加重的语气,表明祂就是「我是那我是」())的神。

7「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已经看见祂。』」

8「腓力对祂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9「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0「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

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主耶稣与父神合而为一,任何人见了主耶稣,也就见到了神性所有的美德。
主耶稣「所做的事」())乃是住在他「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所以是父神差祂来人间的证据()),是祂是基督的证据()),也是祂在父神里面、父神也在祂里面的证据())。

12「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指门徒们也要让「住在我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
主耶稣来到地上,是奉差遣「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只有两次离开犹太地到外邦人中间(可五一、))。将来门徒们却要做比主耶稣「更大的事」,不但要把福音传给犹太人,也把福音传给外邦人;不但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传福音,也要把福音传到「地极」()),使万民做主的门徒())。
因为主耶稣「往父那里去」()),所以才能得着「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并且差遣圣灵保惠师来内住在门徒里面())。圣灵降临以后,门徒们才能得着能力为主作见证()),做「更大的事」。

13「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奉我的名」原文是「在我的名里」,在主的名里就是在主的里面,与主合而为一,主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的事也就成了主的事。
「奉耶稣的名祷告」,不是为了借着主耶稣的名接近父神,而是指为着主的缘故、按着主的性情向祂祈求那些能让祂荣耀神的事情。惟有这样的祷告,主耶稣「必成就」())。
主耶稣既要我们做「更大的事」()),祂就必然亲自负责供应,使我们能做成这「更大的事」。因此,信徒所做的比主耶稣「更大的事」()),是靠着祷告成就的;信徒所做的,实际上是主耶稣自己做的;是我们祷告、祂来做事,目的是「叫父因儿子得荣耀」()):就是「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3-14节是主耶稣四个「必成就」祷告的应许中的第一个())。我们若肯顺服「住在我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主必能让我们奉祂的名「做比这更大的事」())。

15「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6「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

「保惠师」原文是法律用语,指一个陪伴当事人出庭,照料有关案件一切事务的人,其工作乃是代言、辩护、安慰、教导。
「保惠师」原文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是指圣灵()),另一次译作「中保」()),指主耶稣基督。主是我们的「保惠师」,当我们失脚犯罪的时候,祂在父神面前作我们的中保、帮助、代求者())。圣灵是我们的另一位「保惠师」,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当我们软弱、灰心、愚昧、无知的时候,圣灵是我们的帮助者、带领者、代求者())。

17「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你们却认识祂,因祂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圣灵之所以被称为「真理的圣灵」,乃因为圣灵感动人说出神的话()),祂绝不引人趋向谬妄()),祂为这位是真理的基督作见证()),祂要引导人进入真理())。
世人因属乎血气,圣灵不能住在他们里面()),所以「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圣灵会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只有肯接受圣灵如此感动的、才能得着圣灵的内住。
世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是因为世人不认识主耶稣、「你们却认识祂」、是因为门徒认识主耶稣。
圣灵并不是因为门徒的虔诚而赐下的、而是因为父神垂听主耶稣的祷告、以及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而赐下的。因此、))圣灵永远与信徒同在,不像旧约时圣灵会离开扫罗;2)圣灵内住在所有的信徒里面,不是只给某些特殊的先知、祭司、君王或士师。

18「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9「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20「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到那日」是指主耶稣死而复活,在圣灵里进到信徒里面的那日()),也就是「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的那一天。
「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指门徒将不只在头脑里「知道」,更是因着在基督里面的经历而「知道」,在与基督的合一里享用主、经历主。原来只有「子在父里面,父在子里面」()),将来因着圣灵的内住,信徒也被带进到这个奥秘的「里面」了。
「你们在我里面」指信徒借着圣灵与基督联合,借着遵守主的命令就常在祂的爱中())。
「我也在你们里面」指基督借着圣灵住在信徒里面。

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爱是遵行主命令的动机()),遵行主的命令是爱的显明。
「并且要向他显现」,指信徒在圣灵里经历到主。信徒在道理上虽然知道主就在我们的里面,但只有当我们爱祂、遵行祂命令的时候,才会经历到祂的同在。我们不是痛苦地遵行主的命令,因为爱会使我们经历到圣父和圣子的爱,以及圣子在圣灵里向我们的显现,这是我们遵行基督的命令的最大动力。

22「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犹大」指雅各的儿子犹大()),又名达太())。「世人」指不信的犹太人。
犹大以为主耶稣所说的「显现」())是指肉眼可见的显现。当时犹太人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有分于弥赛亚国度,所以不信的犹太人应该也能够看见弥赛亚的显现,主耶稣不应该只向这些门徒显现。

23「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我们」())包括圣父、圣子、圣灵。
犹太人认为末世时神会来与祂的子民同住())。但主耶稣应许说,人们盼望在末世时会来临的事,此时此刻就能经历到一部分:因为随着圣灵的来临,圣父、圣子将借着圣灵与爱主并遵行祂旨意的人同住。信徒的生命成长过程是:1) 爱主耶稣;2)遵守主的道;3)尝到神的大爱;4) 享受三一真神的同住。
三一真神不会与不遵行祂旨意的人「同住」())。不爱主的人就不会遵守主的道,因此,当主耶稣借着圣灵向门徒显现时,不会向那些不爱主的犹太人显现;而是到了末日,才以审判活人和死人的法官的身份向所有人显现())。

25「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26「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因我的名」指「代表我」,圣灵在门徒里面代表主耶稣,主耶稣借着圣灵与门徒同住。
「一切的事」指当年主耶稣亲自教导他们的所有事情。新约圣经中所保存的目击证人的证词,都是在圣灵带领下将当年主耶稣教导他们的真理记录下来,虽然他们在听教导时并不明白其中所含的意思。

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十字架的冲击,也许会使门徒丧胆困惑,不能再「作比这更大的事」()),因此主耶稣应许赐下祂的平安。
「我的平安」指「基督的平安」()),是在人生风暴中的宁静,是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和平,这平安建立在人与神恢复和睦的基础上,没有任何的人、事、物可以动摇基督所赐的平安。有了基督,才有基督的平安;没有基督,就没有基督的平安。什么时候信徒里面失去了基督的平安,说明与基督的关系出了问题。

28「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指主耶稣在圣灵里来临。
「因为父是比我大的」,指主耶稣自己卑微,存心顺服()),而显在人面前的职分区别()),并不是指圣父与圣子之间的地位的高低、权柄的大小、荣耀的多寡。
主耶稣回到父那里去,是为了恢复祂与父神在创世之前共享的完全荣耀()),因此祂希望门徒能与祂一同喜乐。

29「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30「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牠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世界的王」())指魔鬼,「将到」())指主耶稣将受难、受死。
「牠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指撒但在主耶稣里面什么也得不着,只能杀害主耶稣外面的身体,却一点都不能掌控祂的生命。

31「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主耶稣的受难和受死,并非因为祂的失败,而是因为祂对父神旨意的顺服。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彰显了神对世人的爱())和对信徒的特别之爱()),但本节提醒我们,祂的受死最主要的是「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一切事不是绕着我们转,而是绕着神转,祂才是万事万物的中心。
主耶稣说完「起来,我们走吧」,就离开了吃最后晚餐的房子,在途中继续临别赠言())和祷告()),然后才出了耶路撒冷城,「过了汲沦溪」()十八1)。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荣耀的应许(Ⅰ )

再过不久,门徒都将跌倒,他们的世界在四周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件事可以作──固执地信靠神。诗人说得好:“我相信必在活人之地得见神的恩惠”。“主耶和华阿,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求你不要将我撇得孤苦”。有时我们的遭遇是:虽然不能证明,却又不得不信;虽然不明白,却又不得不接受。假如在最困惑的时刻,我们仍旧相信人生有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爱的话,那么无法忍受的就会变成可以忍受;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见到一线曙光。

耶稣还补充说,我们不但要信神,也当信他。如果诗人都相信能够看见神的恩惠,我们岂不应该更相信吗?因为耶稣乃是神将恩惠赐给我们的明证。正如保罗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人32 )。假使我们相信,看见耶稣就是看见神,那么我们既然亲眼看见耶稣奇妙的爱,万一人生遭遇风暴,即使不明白人生风浪的原因,也能信心坚定不移,内心宁静,不为所动。

耶稣继续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所谓我父的家,就是指天堂。然而他说在天堂有许多住处到底是甚么意思呢?住处的原文是monai,含有三种意思。

(一 )犹太人相信天堂有分成好几种等级的福气,给与在世上良善、忠诚程度不同的人。以诺秘记(The Book of the Secrets of Enoch )说:“在来世有许多住处供给人住;好的住处给好人;坏的住处给坏人。”就像是说天上如若一个有许多房间的大宫殿。每一个房间都根据世人在地上的表现而指定由谁去住。

(二 )希腊作家包杉尼亚斯(Pausanias )认为Monai这个字的意思是一条路的各阶段,如果这里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那么不但通往天堂的路似乎有许多阶段,即连天堂本身也不断在进步,发展和迈进。至少有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抱这种观念。教父俄利根(Origen )即是其中的一位。他说,一个人在死后,灵魂到达地上一个叫乐园(Paradise )的地方。在那儿接受教诲和训练,等到了相当的程度,灵魂才升到天上。它要经过好几个不同的阶段(monai )也就是希腊人所谓的spheres或基督徒所谓的高天(heavens ),最后才进入天上的国度。这样,灵魂就是跟随着耶稣,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我们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爱任纽(Irenaeus )提到马太福音十三章人节所记撒下的种子有结实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因此他说,既然结实的程度不同,报赏也随着不同。有人能够直接进到神面前,有人只能提升到乐园;有人则成为“天国”的公民。亚历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相信荣耀、报赏、阶段都分好几等级,依照人在世上生活的圣洁程度而分配给他们。

这里还包含很动人的一点。那就是不要误认天堂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天堂还是不断地在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观念。若用人类不完全的言词来说,如果我们立刻被带到神面前,必然会因为受不了如此的辉煌灿烂而头晕目炫。我们觉得即令在天堂里,我们也必须不断受到帮助来洁净自己,直到能够面对较大的荣耀。

(三 )耶稣这句话可能是很单纯很可爱,不像其它的推测那么深奥。“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可能只是说,天上有足够的地方容纳所有的人。我们地上的住处太拥挤了,世上的旅社有时因为设备陈旧,使得投宿的旅客望而却步。然而在父的家里绝不是这样,因为天堂就像神的心一样宽广,有足够的地方容纳所有的人。耶稣好像是对他的门生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世人可能让你们尝闭门羹,但是在天上你们绝不会被拒在外面。”

荣耀的应许(Ⅱ )(续 )

本段经文还含有一些别的重要真理。

(一 )它告诉我们耶稣的诚实。耶稣质问他们:“天上若是没有住处,难道我会告诉你们,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吗?”没有人能说他信基督教是被人用不真实的应许或受到甜言蜜语诱骗的。耶稣很坦白地说,做基督徒绝不能图生活享受。耶稣警告跟随他的人必须承受迫害、怨恨、和刑罚。他说跟随他的人还必须背负十字架;甚至也提到基督徒结局的荣耀。他很坦白地说,跟从他不但有荣耀,也有苦难。他身为领袖,不是藉着应许我们走平坦的道路来收买我们;而是向我们发出挑战,藉着苦难培养我们崇高的人格。

(二 )它告诉我们耶稣的工作性质。他说:“我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新约圣经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就是指出:耶稣经常走在我们前面,让我们跟随。他打开一条路,因此我们可以跟随他的脚步。用来形容耶稣最重要的字之一,就是prodromos。有些版本译为先锋。这个字含有两个意像。在罗马军队里,prodromoi系指侦察部队而言。他们走在主要部队之前作开路先锋,让其余的部队能够平安地跟着走。亚历山大的海岸很难靠岸,载运谷物的大船到达时,港口就遣派小船出去导航,带它安全入港,这只导航的小船也叫prodromoi,它走在前面导航,让别的船只安全地跟在后面。这正是耶稣所作的,他作通往天堂,通往神的开路先锋,好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走。

(三 )它告诉我们耶稣最终的胜利。他说:“我必再来。”耶稣的再临渐渐很少受到人的注意,牧师在讲台上也很少讲。基督徒若不是忽视它,不然就是认为它不重要。诚然,我们不知道主甚么时候再临,也不知道再临的方式如何,然而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历史正来到某一个时刻。没有高潮是不完全的,历史必须有一个完结点,而这一点就是耶稣荣耀的再临;到那一天,耶稣将胜利地回来接他的朋友。

(四 )耶稣说:“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这也是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真理的奥秘。有耶稣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我们不用胡乱猜测天堂的样子究竟像甚么。我们只要知道将来必永远与主在一起,这就够了。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只要我们和那人在一起就会感到心满意足。我们与主的关系也是如此,在这世上,我们与主的交往是模糊的,就像从昏暗的镜子看他一样。不过我们可以为天堂下一个最好的定义:天堂乃是我们永远与主同在的状况。

道路真理生命

耶稣三番四次告诉门徒他要到那里去,但是他们都不明白。他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他告诉他们他要同到差他来的父那里去,因为他与父原为一,不过门徒并不了解他要到那里去。他们更不明白耶稣所要走的那条路──就是十字架。这时门徒都感到十分困惑。然而门徒之中有一位,他绝不会不知道反而装成知道的样子,那就是多马,他是一个很诚实的人,想彻底了解每一样事。他不希望一知半解,所以心里所不明白的事就提出质问。多奇妙啊!藉着一个问题,竟导使耶稣说出一项最重要的真理。任何人若有疑惑,并不可耻,因为他若肯细心寻求,就必会找到答案。

耶稣对多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实在是一句重大的宣告,犹太人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更会觉得非同小可。耶稣把犹太宗教的三大基本观念都汇合在自己身上,等于说这三件事实现在他身上。

犹太人常常提起道路,不管是人所走的路或神的道路,都是他们热衷谈论的主题。神对摩西说:“你们不可偏离左右,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你们行的(路 ),你们要照着去行”摩西对以色列民说:“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赛亚说:“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又说:“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诗人也祷告说:“耶和华阿,求你将你的道路指教我,因我仇敌的缘故引导我走平坦的路”。犹太人深知人必须在神的道中行走,因此耶稣说:“我就是道路”。

耶稣这样说是甚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向人问路。别人若告诉我们:“第一个路口右转,第二个路口左转,穿过广场,经过教会,在第三路口右转,然后在第四个路口左转就到了。”相信你若照他的指示,走不到半途就会迷路。假如我们所问路的人说:“来,我带你去。”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我们的路,使我们不致迷失。耶稣之于我们正是如此。他不仅指示我们怎么走,他还拉着我们的手,为我们带路;他每天引领我们,加添力量给我们。他不但告诉我们方向;而他本身就是道路。

耶稣说:“我就是真理。”诗人说:“耶和华阿,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因为你的慈爱常在我跟前,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我拣选了忠信的道,将你的典章摆在我面前”。许多人把真理告诉我们;但没有人把真理行出来给我们看。关于道德真理有一件极重要的事。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道德好坏和他所教的几何、星象学或拉丁动词,没有任何关系。但一个人教的若是道德真理,那么他的人品和他所教的就很有关系。试想一个犯奸淫的人教人贞洁的必要;一个贪婪的人教人慷慨的价值;一个专制的人教人谦卑的美德;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教人宁静的艺术;一个刻薄的人教人爱心的珍贵……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道德真理不能光用言词表达,而必须以身作则行出来给我们看。正因为如此,即使世上最伟大的教师也要被难倒。除耶稣外,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所教导的真理行出来。许多人说,“我用真理教过你了。”只有耶稣能说:“我就是真理。”耶稣的奇妙不止在于其道德教训的完美,同时道德也在他的身上实现得淋漓尽致。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箴的作者说:“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诗人说:“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总之,生命乃是人始终在寻找的。人们不是为了知识的缘故而寻找生命的知识;乃是希望了解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显得更有意义。小说家笔下的一个人物对恋人说:“直到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生命,否则我不了解生命是何物。”爱能带来生命,这正是耶稣所带来的。和耶稣同在的生命,才是真生命。

把以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只有一个方法。耶稣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只有耶稣是通往神的路。只有藉着他,我们才晓得神的样子;只有他才能带领我们毫无畏惧毫无羞耻地来到神面前。

神的异象(Ⅰ )

耶稣在这段经文里所说的,古代的人听来会觉得难以理解。希腊人认为神是看不见的。没有人在任何时候能看见神,这也可说是犹太人的信条。听见耶稣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的人,会和腓力一样,觉得不可信。也许他回想到从前神向摩西显现祂的荣光的时候,即令在那伟大的日子,神还对摩西说:“你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受到压迫,虽然他们知道神是无所不在的,却还在思索神与人之间有多少差距。他们从来不敢想象他们能看见神。耶稣竟说得那么简便:“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人看见了耶稣,就知道了神的样子。最近有一位作家说,路加福音内的神是一位“习于家事的神”。他说,路加笔下描写的耶稣做了许多家常的事。我们一旦看见耶稣,自然会觉得:“神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事实也是如此,我们谨提出几点来思索:

(一 )神进入一般人的家里。汤普生(Francis Thompson )在一首可爱的诗里写道:

他们在寻找一位君王,
好为他们除灭仇敌,提高自己的地位;
你到世上来,
却是个使一位女人哭泣的小婴儿。

他又说: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翰福音第十四章

iii 去到父神之路

替门徒洗完脚后,耶稣说到一些令人十分困扰的事:他们当中的一位会出卖祂、祂将离开他们,和彼得会不认祂。不久之后,门徒将看到他们的老师被抓去受审,然后被判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时他们的信心会受到极大的考验,耶稣为了帮助他们在那些情况下仍能坚定不移,就在先作了一些教导。

1. 耶稣虽为祂自己即将面对的出卖和钉十字架极为忧伤,可是仍关切门徒的忧愁,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99。当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时,他们对神的信心,特别是对耶稣的信心,能使他们沉着应付。

2. 耶稣在鼓励门徒持守对祂的信心后,虽然祂即将离开,仍然给了他们更多需如此做的理由: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100。神永久的居所被描绘为祂的“家”(oikia),其中有许多“住处”(monai,房间之意),足够为耶稣所有的门徒提供住的“地方”(topos)。耶稣将为门徒在神的“家”中,预备一个“地方”,祂向他们保证,若非如此,祂早就告诉他们了。

翻译为“住处”(monai,房间之意)的这字十分罕见,希腊七十士译本中没有,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都在第四卷福音书(1、23节)。耶稣在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monēn)”,这经节说到父神与圣子将与信徒“同住”,即与他们同在。于是当我们要解开的比喻时,不该太想到在神的家中有许多“房间”(更不是AV版本所说的“大厦”),而是有与神同在的特权和荣幸。

当耶稣说:“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我们不该想成祂回到天家后,开始为门徒建筑住处――祂已忙于此任务长达两千年之久!而是应当觉悟到,是透过祂的被出卖、被钉十字架和高举,祂才能使我们住在神的面前。耶稣迫在眉睫的离去,令门徒十分忧愁,其实这对他们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3. 耶稣接着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有人对耶稣的再来作了不同的解释:(1)祂复活后来找门徒(;(2)祂在圣灵里再来(;(3)世界末日时祂的再来(;(4)当门徒去世时,祂“来”接他们回去。第三种解释是正确的: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是回到天父的天家(透过祂的被钉十字架、复活和升天),当祂回来接门徒时,要将他们带到天堂。当祂复活后来见门徒时,此事并没发生,圣灵降下时,此事也没发生,它是在祂第二次再来时才发生。(第四种建议,让我们想到在与世长辞时,耶稣会“来”接我们回去,这能使人心得到安慰,可是上下文并不支持如此的说法)。耶稣在世界末日时会再来,并非第四卷福音书的一个主题。然而此事在本福音书其他两三处经文隐约提到(28节,,足以显示,第四卷福音书虽然强调现在就可经历永生,以及门徒透过圣灵能经历到耶稣的同在,可是对耶稣再来的盼望,和在父神面前与祂同在的盼望,仍是终极的目标。

耶稣应许会再回来,接门徒去到“祂那里”,这字原文是proshemauton,是指“去我家”的惯用语(参:,NRSV版)。因此,耶稣为了坚定门徒的信心,就先跟他们打声招呼,祂离开是为他们在祂父家中预备住处,祂还会回来接他们去祂家。

4-5. 耶稣告诉门徒祂离去的目的后,说道,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祂已说到要去哪里――父神那里――和以何法去到那里――透过十字架和复活――并且祂盼望门徒了解此点。可是他们不明白,多马就代表众门徒发言,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他们愿跟随耶稣,可是不知道祂往哪里走,因此就不知道祂走哪条路。

6. 多马其实是在问如何去到父神那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句话包含了第四卷福音书中七个“我是+述词”这公式、51,的第六个。在耶稣回答多马的问话中,基本真理是祂自己就是那条道路――祂是真理和生命101,都作为辅助之用。耶稣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主要因为祂的死替罪人打开了去到父神面前的路。祂之所以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也因为祂是真理:祂将神的真理带入人间、45-46,,并且传扬它、活出它。因此当人们来到耶稣面前时,就可在祂身上找到有关父神的真理。

耶稣也因为是生命,才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第四卷福音书以不同的方式说到耶稣是“生命”,说:“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耶稣在说:“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在、48、51节耶稣说祂自己是“生命的粮”,在又说:“我是复活和生命”(直译)。这些经文显示,神的生命可在耶稣身上找到的事实。因此当人来到耶稣这里时,就可从祂身上找到神的生命。从这方面看,耶稣也是通往父神的道路。

耶稣在这段经文不仅说,祂是“道路、真理、生命”,并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除祂之外,没有别人能将人带到神面前,因为没有人见过神或能将神彰显出来,没有别人像祂一样将神的真理说出来和活出来,没有别人能将神的生命赐给人,没有别人解决了人类罪的问题,因而能将人带回圣洁之神的面前。这意味着,凡拒绝接受耶稣是神儿子的人,都不能说他认识神

7-8. 由于耶稣与父神契合为一,并且将父神的真理和生命活出来,祂就能对门徒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NIV版在此处多加了‘really’这字,原文并没有,他们如此作是为加强耶稣所说的话的分量。祂是指门徒尚未真正地认识祂是谁,他们若认识,就会晓得他们也认识父神。耶稣解释道,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他们认识父神且已见过祂,是因他们认识耶稣且见过祂,而耶稣与父神原为一,且将有关神的真正启示活出来。此时腓力代表所有门徒回应道,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他的回应显示他们还不明白耶稣的真身分,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的基本渴望――见到神。

9-10. 耶稣对腓力所代表的门徒的反应很失望,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复数)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耶稣虽然与门徒在一起很久了,他们仍然不知道祂到底是谁。于是祂进一步解释道,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由于耶稣与父神合而为一,任何人见了耶稣,也等于见到神。耶稣问道,你(单数)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单数)不信吗?门徒虽然承认耶稣是神的圣者,有永生之道,是他们的老师和主,可是仍然不能领悟祂与父神合一的关系。所以耶稣解释说,我对你们(复数)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连祂所说的话都不是出于自己,因为当祂说话时,是活在祂里面的父神在“做他自己的事”。

11. 耶稣对门徒的期望从这些话中表达出来,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祂要他们明白祂不仅是个先知、老师、他们的师傅或弥赛亚而已,祂是道成肉身,是神但取了人的样式,在祂面前就是在神面前。耶稣觉察到要门徒接受这教导,对他们的信心是过分强求,就加上一句说,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英文圣经翻译为“神迹”(erga)的字,原文是“工作”的意思。耶稣有好几次鼓励“犹太人”,将祂的工作看为父神差祂来人间的证据,祂是基督的证据,和祂在父神里面,父神也在祂里面的证据。现在门徒若不能信祂的话,也可凭着祂的工作相信祂。

iv 更大的工作和祷告

12. 耶稣鼓励门徒凭着祂的工作(erga)相信祂之后,又说了一句了不得的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直译为“工作”〔erga〕),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若想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首先需明白耶稣“所做的事”是指何意。这名词常与耶稣的圣工连在一起用,是指(1)传福音给撒玛利亚妇人;(2)医治毕士大池旁的瘸子;(3)治好生来瞎眼的人;(4)耶稣所行的一般神迹、、33、37、38,;(5)耶稣的教导(10节);和(6)泛指耶稣整个的圣工。其次,我们需晓得门徒能做比耶稣更大的事,是因为祂“往父那里去”(。祂应许说,当祂回到父那里去后,会差遣圣灵保惠师来到他们这里,靠着圣灵的能力,他们能做“更大的事”。

耶稣的事工若指祂的神迹、教导和祂整个圣工,那怎么能说门徒能做比祂更大的事呢?一个说法是,当耶稣回到父那里去,圣灵来临后,门徒的工作是广传福音建立教会,在数量上会比耶稣所做的多――由许多门徒在许多不同地方,做更多的事。可是“更大的”这字的原文是meizona,不是指数量而是品质,是更重要或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在第四卷福音书从头到尾都是这意思。那么耶稣是说门徒会做在品质上比祂更好的事吗?这不可能!门徒后来果真奉主耶稣的名医病赶鬼,彼得祷告后,多加就起死回生,透过保罗的事工,犹推古也起死回生,可是他们没有奇迹般地喂饱几千人、平静风浪、使生来瞎眼的看得见或使断气四天的人从坟墓里复活。门徒的事工,不像耶稣在世时所做的事和教导那样,将父神显明出来。从使徒时代直到现今,就我们所知,耶稣的跟随者尚未做出与耶稣同样品质的工作,更别提更好的事了。

门徒能做的“更大的事”,若不能以数量和品质来解释,那么耶稣说他们要做比祂更大的事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建议是,门徒所做的更大的事,是指他们所有宣教事工的结果,带领许多人悔改进入教会。也有人建议,耶稣所说关于施洗约翰的话能提供个线索:“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约翰是为耶稣所带来的国度作传令官,可是约翰在世工作完毕后,离世前并没看见人们进入神的国度。因此就特权而言,神国度中最小的比约翰还大。若将此道理应用在耶稣的圣工与门徒的差异上,就能说,门徒的事工比祂的大,是因他们有特权以言语和行为为基督已完成的圣工作见证,且让神的国度更丰满地进入人间,而耶稣在受死复活前的圣工,只是预表这些事而已。

13. 当耶稣说门徒会做比祂更大的事时,连带也赐下一个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门徒的宣道事工成功与否,与他们奉耶稣的名祈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耶稣在临别赠言中,四次提到有关祷告的应许中的第一次(13-14节,,除了一次之外,每次祷告都需“奉耶稣的名”,那例外是,神垂听祷告的条件是,门徒“常在”祂里面,祂的话也“常在”他们里面。

这节经节中有几件事需作些解说。首先,“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何意思?不可能指需利用耶稣的名,才能接近父神,因为接下来的经节(14节)清楚说明,奉耶稣的名祷告不是对父神说的,而是对耶稣说的。因此,奉耶稣的名祷告,最好解释为为耶稣的缘故求些东西(见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在这段经文中为耶稣的缘故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从祂赐给我们这应许的原由中清楚看出:“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为耶稣的缘故祈求,就是祈求那些能让祂荣耀神的东西。

其次,如何能叫父得荣耀呢?在本卷福音书中,叫神得荣耀的事情包括(1)将拉撒路起死回生;(2)耶稣顺服地走上十架;(3)耶稣门徒的生活中结出果子;(4)耶稣完成父神交代祂在世的圣工;和(5)彼得的殉道。这些全都显示,叫神得荣耀的事,就是我们顺服地行出父神的旨意,亦即将神在祂救恩计划中派给我们的角色作好。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更能了解哪种祷告必蒙垂听。为别的事情祷告绝不是错事(例:我们日用的需要),可是神应许祂要垂听的祷告,主要与我们在神计划中扮演的角色有关。难怪耶稣要教导我们如此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一个奉耶稣的名祷告的具体例子,是,早期基督教会受到犹太领袖的威胁,就祷告说:“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这是个奉耶稣的名向至高无上之主的祷告,它立时得到垂听:“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

14. 这节将所隐含的意思显明出来,即这些经节所说奉耶稣的名祷告,是直接向耶稣祈求: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这是重复所给的应许,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为耶稣的缘故作的祷告,当耶稣照着祂的应许垂听祷告时,就叫祂的父神得荣耀。

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

第四卷福音书有好几处地方显示,名字清楚地就是代表那人。因此信“祂的名”,就指相信k/耶稣,“荣耀某人的名”或“将某人的名显明”是指荣耀那人或将他显明,NRSV),“因某人的名”是指因为与那人有关,“奉某人的名来”就是代表那人来。“奉某人的名”也可表示使用那人的能力和权柄

“奉某人的名求”这片语在第四卷福音书总共出现六次(13、14节,、26),可是它的意思不太容易确定。但无论如何解释,一定要让和14节说得通。耶稣在这两节中说,无论奉祂的名求什么,祂都会做到,祂说“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因此奉祂的名祈求,显然不是指使用祂的名字得以觐见另一人。奉祂的名求,也许是指以一个符合祂性格的方式向祂求东西(在圣经时代,人的名字常是他性格的写照)。然而一个更直截了当的解释是,“奉耶稣的名求”意指为耶稣的缘故而求,亦即与祂想要荣耀祂父神的意愿和目的相符合。因此可以读成:“无论你为我的缘故祈求什么,我都会去做,好叫父亲因为儿子而得荣耀。你可以为我的缘故求任何事,我都会做到”。

v 首次应许差遣保惠师

眼看祂离去的时刻一步步逼近,耶稣应许不会让祂的门徒成为孤儿,会再次在保惠师,圣灵里来到他们当中。祂第一次应许要差保惠师来的话就在此段经文中,且夹在耶稣所说的两句话中间,那两句话都是说遵守祂命令的人就是爱祂的人(15、21节)。

15. 耶稣在应许差派保惠师之前,对门徒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对耶稣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以遵守祂的命令表现出来,即以信心和顺服回应祂的一切教导。其他经文将耶稣的教导描写为祂的话(logos),意指祂所有的教导,人们需接受且顺服它们-52,

16-17a. 耶稣对爱祂且顺服祂的人应许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翻译为“保惠师”(parakletos)的这字,此处是在第四卷福音书第一次出现,它不是新约圣经常见的字眼,在继续查考下去之前,需先做些澄清。

增注:保惠师

paraklētos这字在第四卷福音书出现四次(16、26节,,在约翰壹书出现一次,此外再也没在新约圣经出现过,在希腊七十士译本更是一次都没出现。paraklētos这字在第四卷福音书中,每次都指耶稣回到父神那里后,被差来与门徒同在的圣灵paraklētos这字在约翰壹书则指主耶稣自己,祂是信徒的中保(这没什么奇怪,因为耶稣描述圣灵为“另一位”保惠师,意指祂自己也是一位保惠师paraklētos)。

在古老希腊文献中,paraklētos一直是指一位“辩护人”,替被告发言(是指为一位被告说有利于他之话的朋友或赞助人,不像现今学术界将此字作为“倡导者”之意)。在第四卷福音书,paraklētos的一个功用,是在敌视耶稣的世界,为耶稣作正面的见证

然而paraklētos的意义不能仅凭希腊用法而定,还需从它在第四卷福音书里的用法,和使用这字的不同经文所赋予paraklētos的功能上摘撷出来。这些功能包括当耶稣离世之后,安慰门徒(16-17节),教导他们(26节),为耶稣作见证,让世人在罪、义和审判方面知道自己有罪,引导门徒进入一切真理,且告诉他们未来的事。因此当paraklētos被翻译为不同的“安慰者”、“老师”、“辩护人”、“顾问”、“助手”和“导师”时是可理解的。单用这些名词中的一个,都不足以表达paraklētos的所有功能,因此有些人宁愿不翻译它的意义,而以音译的方式来用,英文就用‘Paraclete’这字。

现在让我们回到a节,在耶稣应许要差遣保惠师来的事上,有几件事需注意。首先,父神是将保惠师赐给爱且顺服祂儿子之人。请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爱和顺服使我们配得这恩典,而是因为我们与父神的圣子有如此的关系,祂才赐下保惠师。另外也需注意到,顺服耶稣虽是使人得到保惠师的主要关键,我们千万不能将它变成一种超属灵的顺服,只有超凡绝伦的基督徒才能达到的这种顺服。此处的顺服是指,信靠耶稣且承诺要跟随祂。耶稣的第一批门徒,并非有着卓越信心和顺服、配得到保惠师的超级门徒。他们不明白许多事情,常以人意而非神意看事情。当耶稣最需要帮助时,却弃祂而逃之夭夭,彼得甚至说他根本不认得耶稣。可是与那些不爱耶稣不顺服耶稣的世人相比之下,他们仍以自己不完全的爱来顺服耶稣。耶稣是应许将保惠师赐给这样的门徒。

其次,父神是回应耶稣的请求而将保惠师赐给门徒。作者在说,是凭着耶稣的“得荣耀”(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圣灵才得以赐给门徒。耶稣“得荣耀”之后,就会求父神将圣灵赐给祂的门徒。

第三,耶稣是在提到祂的离世时,才应许将“另一位”102保惠师赐下,好叫门徒不被撇下成为孤儿。这表示保惠师来,是替代耶稣身体上的同在,当耶稣离世后,保惠师会替门徒做耶稣离世前替他们做的事。这可由保惠师的圣工与耶稣的圣工相同一事中得到证明。一如耶稣,保惠师安慰且教导门徒,在罪、义和审判的事上让世人知道自己有罪,引导门徒进入真理,且将未来之事告诉他们。

第四,耶稣应许门徒说,保惠师会与他们“永远”同在。圣灵一旦赐下后,绝不会被收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圣灵并不是因为门徒的虔诚而赐下,而是因为神垂听主耶稣的祷告,以及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才可能有的。耶稣赐给门徒的圣灵,与旧约时代圣灵的工作有两点不同:(1)圣灵一旦降临后,就永远与门徒同在;(2)圣灵是赐给每位信徒,没有例外,不是只给某些特殊的人。

第五,此处和其他两处经文将保惠师描写为“真理的圣灵”。在这方面,保惠师与耶稣一样,将真理启示出来、40、45-46,,且将神的真理具体活出来103。

17b. 耶稣在应许要将圣灵赐给门徒后,又加了些解释,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世人”在此是指不接受耶稣和祂所带来的启示之人。他们不能接受保惠师,是因为没见过也不认识祂。我们也许觉得奇怪,保惠师是在耶稣离世之后才降下,在耶稣离世之前,怎么会有人“见过”和“认识”祂呢?当耶稣接着说道,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104时,祂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当我们觉察到当保惠师来到门徒这里时,耶稣自己也一同来到,就能了解这事了。由于门徒认识耶稣,祂就能说他们已认识保惠师,并且祂现在已与他们住在“一起”。世人为何不“认识”保惠师也很清楚了,是因为他们与门徒不同,不“认识”耶稣。

耶稣说保惠师会“在你们里面”,这是什么意思?NIV版所翻译的“在你们里面”(en hymin),也可解作“在你们中间”,因为此处的代名词“你们”是复数。可是没过几节经节之后,耶稣将此应许个人化,祂说(当圣灵来了之后)圣父与圣子会与每位信徒同在(21-23节),从后面这经文来看,最好将保惠师会“在你们里面”这应许解释为,既是圣灵的内住,祂也住在信徒当中。

18. 耶稣应许门徒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孤儿”这字在新约圣经极为罕见,只出现在此节和(“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在那节强调了孤儿的苦难。可有两种方式解释,在此节中耶稣如何来到门徒这里。第一种,当祂复活后,来到门徒当中,将他们的忧伤化为喜乐,就解除了他们的痛苦。可是祂复活后是向他们时有时无地显现,后来复活的主也离他们而去。第二种解释,祂在保惠师里来到他们这里。当耶稣为祂要回到父神那里去而准备门徒的心时,就应许有保惠师来替代祂身体的同在,所以耶稣来到他们这里,最好解释为祂在保惠师里来到(23、28节)。

随着保惠师的到来,被高举的耶稣就能在此时此地与祂的门徒同在。这提醒我们记得,圣灵的功能不限于赐下属灵恩赐,或将基督的性格雕琢在信徒生命中,还包括在信徒心中产生与耶稣亲近的感觉。

19. 耶稣应许门徒说,祂会在保惠师里再来到他们那里。然而对那些不信祂的“世人”,情形并非如此: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复活的耶稣不会将祂自己显现给世人看。可是门徒就不同了:你们却看见我。他们会看到复活的耶稣。然后祂再加上一句说,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乍看之下,这好像说由于耶稣已从死里复活,门徒也一样会如此。可是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是强调保惠师的角色,最好解释为,因为耶稣已从死里复活,且要求父神将圣灵赐给祂的门徒,他们就能透过圣灵在此时此地经历生命。下面几节(20-24节)就可证明此事。

20. 耶稣继续讲这主题,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门徒何时能知道这些事呢?就是圣灵降临的日子。那时他们会了解两件事,第一,他们会明白在那之前所不明白的事(7-11节),即耶稣与父神原为一,见到耶稣就是见到父神。第二,他们会明白一件新事:随着圣灵的来临,他们会在耶稣“里面”,耶稣也会在他们“里面”。这相互内住的概念出现在第四卷福音书的几处经文、7)。基督住在信徒里面这意思够清楚了:由于圣灵与圣子合而为一,所以当圣灵来住在信徒里面时,也可说基督也住在他们“里面”。可是信徒住在基督“里面”,这意思就比较难解释。从一个层面来说,似乎指对基督忠诚和顺服的比喻――至少在耶稣说到信徒住在祂里面时,就强调这点。关键的经文是,那里以葡萄枝子和葡萄树来描述门徒与祂的关系,当门徒让耶稣的话“常在”他们里面时,门徒/葡萄枝子就会“常在”k/葡萄树里面,这意味着与靠着遵守祂的命令就常在祂的爱中是同样情形。然而在耶稣“里面”涉及了比忠诚和顺服更多的东西,祂在的祷告中表示:“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或许应当从圣灵所带来的与耶稣的联合来了解此事。

21. 在这段中(15-21节)第一次提到要赐下保惠师的事,这最后一节又回到这段开头所说的爱与顺服的主题: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对基督的爱涉及打心地景仰祂(,并且应当显出对耶稣的喜乐有所关心(28节),可是耶稣所强调的,是爱祂的人必须遵守祂的命令。这意味着,以信心和顺服回应祂一切的教导。

耶稣应许说,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我们对耶稣的爱虽不完全,可是仍会以两种相关的方式得到回报。第一,我们成为神所爱的对象。第二,我们成为耶稣所爱和启示的对象。对耶稣的爱最终不应当成为咬紧牙关、痛苦地遵行祂的旨意。爱中的确包含顺服,可是爱会使我们经历父神和圣子的爱,以及圣子向信徒的显现――无疑地,这应当是让我们以顺服基督的旨意来表现对祂之爱的最大策动力。

vi 耶稣不将自己显现给世人看

22. 第一世纪的许多犹太人翘首盼望着弥赛亚的来临,等着看祂以万夫莫敌的能力向世人显现。现在门徒晓得耶稣是弥赛亚了,当祂说祂会向他们“显现”时(21节),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就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也是耶稣拣选的十二个门徒之一。像许多犹太同胞一样,门徒也渴望看到弥赛亚向世人显现。犹大认为耶稣应许向门徒显现祂自己还嫌不够,于是问道,为何不也向世人显现祂自己呢?

23-24. 耶稣开始以下面的话回应这问题,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最初神只向爱耶稣且遵守祂教训的人显现祂自己,父神也会爱这些人,并且与耶稣一起和这些人“同住”。根据犹太传统的教导,末世时神会来与祂的子民同住;参:。耶稣应许说,人们盼望在末世时会来临的事,此时此刻就能经历到(一部分)。随着圣灵的来临,此事就发生,父神与圣子将与信徒同住。值得注意的是,这应许可应用在每个信徒身上,它是给“任何”(tis)爱祂且顺服祂的人。当耶稣说圣父与圣子会与信徒同“住”时,祂用了与同样的字(monē)在十四章祂说祂父亲的家中有许多住处(monai)。当门徒翘首盼望将来在这些“住处”/父神面前占一席之地时,随着圣灵的来到,圣父和圣子在此时此刻就会与他们同住(monē)。

耶稣继续回答犹大的问题,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这是为何当耶稣向祂的门徒显现时,不向世人显现。当然,在末日时祂会以审判活人和死人的法官身分向所有人显现。耶稣最后结束对犹大的问题时回答说,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耶稣在好几处经文强调祂是传达父神的话:父神要祂说什么祂就说什么,此处祂再度强调此事,好让门徒确实知道,圣父和圣子要来与信徒同住的应许,完全可靠。

vii 耶稣再次提到即将离世

本段是将耶稣临别赠言的前半段作结束,在赠言中耶稣预备门徒去面对祂即将离去的事,让他们知道当祂的身体不在世时该如何继续生活。

25-26. 耶稣提到祂在-的话说,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然后也提到祂离世之后的日子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这是临别赠言四次中第二次提到保惠师(paraklētos)(16、26节,,可是也是惟一的一次明说保惠师就是“圣灵”。

耶稣此次是说父神会差保惠师来也隐约表示如此),其他几次则说祂自己差派保惠师来。我们不应在这差别上吹毛求疵,因为耶稣一再强调,在祂道成肉身的期间,全都遵照父神的命令行事,并且父神透过祂来执行祂的圣工。我们能安心地认为,当圣子回到圣父那里去之后,在差派保惠师的事上,圣父与圣子在行动和目标上都是同心同德的。

耶稣说祂会“因我的名”差派保惠师来,“因我的名”在此处是指“代表我”(见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耶稣在说,保惠师的角色是向祂的门徒代表祂,以致在祂离世后他们不会觉得孤苦无依。其实耶稣说祂自己会在保惠师里面来到他们这里。

保惠师的角色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教诲的部分,祂会将“一切的事”教导门徒。可是“一切的事”并非指世上一切可知之事,而是当年耶稣亲自教导他们的所有事情:祂“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这应许对今日的信徒非常重要,因为它让信徒有从主来的把握,知道新约圣经中所保存的目击证人的证词,都是在圣灵带领下将当年耶稣教导他们的真理记录下来,虽然当时耶稣教导时,他们并不明白其中所含的意义。

27. 除了保惠师之外,耶稣还应许赐下祂的平安: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耶稣所赐的平安与世界所给的平安不同。旧约时假先知常在没平安时,向人宣告平安,新约时罗马帝国的平安则是靠武力得来且维持。当世人说“祝你平安”时,是表示一种愿望和好意,可是当耶稣说祂会将祂的平安赐给门徒时,所指的不仅是这些。祂留给他们的,是在人生风暴中的宁静,是在保惠师来临后他们能经历的平安(参:。基于这些理由,耶稣能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祂是在重复早些时所说的话(1节),当时祂劝勉他们不要忧愁,是因他们对神的信心,此处则是因祂赐下了平安。

28. 耶稣应许要赐下平安后,又提醒门徒记得祂即将离去的事,但也应许祂要再回来: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当耶稣离世后,祂可以两种方式回到门徒这里,一种是以复活的基督出现,另一种则在圣灵里来临。在这里祂是指第二种方式,我们知道如此,是因祂离去是指祂回到父神那里。一旦祂回到父神那里之后,就不再有复活以后的显现,可是祂是在圣灵里来到门徒这里。接下来的这句话,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让我们看到回到父神那里,对耶稣本身是何等重大的事。可惜的是,当时门徒对此事的认知真是太少了,他们只知沉溺在自己的问题里,无心在此事上与祂一同喜乐。

耶稣对回到父神那里去真是望眼欲穿,因为祂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这句话在基督的神性和三位一体之神之间的关系上,引起许多争议。然而,最后晚餐时,耶稣是在帮助门徒对祂以后不在时作心理准备,就不太可能是在发表关于三位一体或基督论的声明。因此最好是以被差者不大于差他之人的一般说法来解释此句。是父神差遣圣子来到世间,而圣子也心甘情愿地顺服。是道成肉身的圣子挂在十字架上,也是父神将祂从死里复活。作为被差遣之人,耶稣可以说差祂来的父神比祂大,可是后来祂会要求父,恢复祂与父神在创世之前共享的完全荣耀。祂回到父那里去就是为了此事,因此祂也才希望门徒能与祂一同喜乐。

29. 耶稣简短地提到祂的离世对祂自己所具的意义之后,也说到此事对祂门徒的意义: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祂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会使他们错愕震惊。事先将那些事告诉他们,可以确保情势对他们不会如五雷轰顶,他们的信心就不致被摧毁。耶稣以此方式关注门徒即将经历的情绪压力,且确保他们不会被打倒。

30. 耶稣能预备门徒的心接受祂要离世之事的时间现在已剩下不多,祂说,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三次中第二次提到“这世界的王”,它就是撒但。它是透过加略人犹大的出卖举动,和得到犹大所出卖之耶稣的犹太领袖而来到世界。虽然耶稣说这世界之王的阴谋,迫使祂与门徒不能说太多的话,可是祂清楚说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除了基督之外的所有人类,因为罪的缘故,都落在这世界之王的魔掌之中,可是耶稣连丝毫的罪都没有,因此这世界的王一点都不能掌控祂。

31. 耶稣说,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耶稣迫在眉睫的受难和受死,并不表示祂是这世界之王的手下败将,而是祂顺服父神的举动。世上的每个族群都须知道此点,他们若真知道,就不再属于“世界”,而成为耶稣的门徒。我们常认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彰显了神对世人的爱,和耶稣对信徒的特别之爱,这看法是正确的。可是本节提醒我们,祂的受死最主要是向世人显明耶稣对父神的爱和顺服。这是个适时的提醒,一切事不是绕着我们转,而是绕着神转,祂才是万事万物的中心。

耶稣以起来,我们走吧!结束临别赠言前半段。这句话让人纳闷,因为他们并没有离开吃最后晚餐的房子,反而开始了临别赠言的后半段,和耶稣的祷告。当这两件事做完后,作者才说耶稣“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有各式各样的说法被提出解释此事:(1)耶稣在对门徒说了要走之后,又给了门徒一些教导和祷告――正如今天人们说了要走后,又留下来聊一阵子;(2)穿插在临别赠言之中的这生硬转折,显示作者引用了两种不同的资料来源;(3)临别赠言后半段和耶稣的祷告,其实是在离开房间,前往耶稣被出卖的客西马尼园,但还没离开耶路撒冷城的途中说的105。若采用这最后一种解释,就能将解释为,是指耶稣和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城前往位于汲沦溪对岸的客西马尼园的途中,不是离开他们吃最后晚餐的房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你们信神,也当信我」:也可以翻译为「你们应当信上帝,也应当信我」。

「忧愁」:「震荡不安」,并原文的时态显示门徒已经开始忧愁了。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也当信我。」】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句话,就会在含义上感到惊奇。祂竟然要求人们对祂有同样的信心,好似信靠神一般。祂并不是强调祂的要求,祂是最谦卑温和的人。这无可抗拒的结论在我们身上,祂是神在内身显现的,祂自己深切地知道。

信主得着心灵的医治——「你的心里不是忧愁。」必须加上「信靠基督」,才可功效。如果我们能够信靠主,就有安息,我们将生命的责任交给主,主的看顾永不失败,于是我们的痛哭变为荣耀与说不尽的喜乐。

信主导致对神的认识——「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腓力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耶稣说信心看见。世人说:看见才能相信;主说相信就能看见。认识神真正的途径,不是以辩论或研究这种理性的过程,而是顺服主的命令,跟随主的脚踪,与祂有相交。

信主使我们与祂同工——「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十三节 )。福音书与使徒行传会有一切证实的事。主一直工作,凡信从祂的人也必与祂同工,并且成为福分的导管,将主的能力带出来。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住处」:有「永存居所」的意思。

「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豫备地方去」:有古卷写成「若是没有,我怎么会告诉你们说『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呢?」。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在那里”不是单指着一处地方,也是指着在那地方的光景。这是极大的安慰,“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这个回答真的是丰富!道路是说出主在我们身上作工的方法,真理是主在我们身上作工的内容,生命是主在我们身上作工的结果,叫我们接受了神的性情。这三样是彼此相连的,道路引进真理,活出生命。真理坚固道路,也作生命的根据。生命见证了真理,也确定了道路。这三样都在主的身上,归总起来,就成了引人到父神面前去的路。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可能这句话的意义是「我就是道路,因为我就是真理和生命」。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要不住的注意主的所作,从主的所作就知道主的所是。因为主的所作并不是普通的人所能作的,主的所作叫人看见权柄,叫人遇见神,因为主的所作是根据神而作,并且是神在祂里面作出来。因此,在信心里,就可以从主的身上看见父,因为有子就有父。所以主一再的说“信我”,信心若长成,就越多看见父。信心必须要长成,但总得在信心上有开始。信心一接上了主,人就能看见神,因为主是神向人显出的路。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奉主名求「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主对基督徒有一个极大极重要的应许,比千万的金银更宝贵,更有用,可惜不是每个信徒都曾运用而得着其中的福分,乃是有些人仍然过着贫穷、软弱、可怜、恐惧的生活。有人不知道,有人是不相信,也有人是半信半疑,或仅仅运用它支取一点权利。主在这里应许说,奉祂的名无论求什么,祂必成就。这可以证明我们所求的是太小太少了,因而所得的也太小太少,和主的应许极不相合。

可能有人会想自己也常奉主的名祈求,却没有得到,甚至求小的少的都未得到,还奢望求大的多的吗?这并不表明主的应许不可靠,乃是我们的信心太小太少。虽然我们求了,却不相信一定得着。所以祈求就不迫切、坚定、持久,以致半途而废,渐渐灰心,甚至发怨言,心不耐烦,不肯等候主的成就。

奉主的名求,并不是一句公式话,乃是一种实际的运用,那就是以主的名义来祈求,不是靠自己,凭自己来求,也就是站在主的地位上按着主的旨意求。我们不能奉主的名求祂所不喜悦的事、祂所不同意的事。如果是符合主的意思,也必定有信心,那样所求的必能成就。虽然时候可能或早或晚,方式可能或此或彼,但绝不会使我们所求的落空。若犯罪或远离主,就会失去奉主名的权利。

──《每日天粮》

我们祷告,应说“奉主的名”呢,还是说“靠主的功劳”呢?】

有些人在祈祷的未了说“靠主的功劳”,然后说阿们,可是这种遗传的错误说法应该更正,因为没有圣经的根据。主耶稣说得很清楚,我们祈祷要“奉他的名”。因此我们在祈祷时应这样说:“我们这样祷告,是奉主耶稣的圣名”或“奉主耶稣的名而求”。有些人只说“因主耶稣而求”或“靠主耶稣”,均无不可,但“靠主的功劳”而祈祷,则不合主耶稣的吩咐。

除了祈祷要奉主耶稣的名以外,新约圣经多处说要“奉主耶稣的名”行事,使徒也如此行。

一、主耶稣吩咐我们“奉他的名聚会” )。

二、奉主的名行异能 )。

三、奉主的名赴鬼 )。

四、奉主的名传道 )。

五、奉主的名施洗 )。

六、奉主的名行事为人 )。

七、奉主的名吩咐信徒 )。

可见“奉主的名”的重要。让我们学习在祈祷时奉主名,在一切言行上均奉主名,好获得上主的认可与赐福。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主让信祂的人使用祂的名,从浅处看,那是人借着祂可以到父那里去支取神的丰富;从深处看,却是主与信的人的合一。合一原是神的心意,人会使用主的名字,就是进到合一的实际里,在合一的实际里,神无限的丰富都要流进人里面,叫人可以溢出神的荣耀与丰富。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门徒要作更大的事,必须知道更大的事的内容,和作更大的事的法则,不然就茫无所从。“保惠师”就是“训慰师”,也是作“中保”的意思,是站在人旁边给人作帮助的。“保惠师”所表现的功用是重在作真理的指导,对于爱主和遵行主命令的人,真理的圣灵是不住的指引他们认识并走在正路上。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注或作“训慰师”。下同 ),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另外赐给你们一位」:原文是「赐给你们另外一位」。

「另外」:原文是指「别个同质的东西」。

「保惠师」:法庭用语,指一个出庭为被告辩护或帮助他脱离困境的朋友。他们的工作是「助辩」、「训勉」、「代言」、「忠告」和「安慰」。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保惠师”一名原意为何,应如何作更合原文的译名?】

“保惠师”,在中文圣经的小字有“或作训慰师”一语,早年译经的先进们对此译名曾作辩论,原文名为PARAKL ETOS(7tapa以下吨 )。

该字涵意甚广,指“安慰、教导、施恩、保护、引导、好友、耳语”等而言。英文译为COMFORTER(安慰者 ),比中文更简单,但不能包括该名词原有的意义。中文在大字“保惠师”之后,又有小字“训慰师”,目的使人明白该名词较多的意义。

“保惠师”一名既然包含丰富的意义,表示他在各方面帮助信徒,那么把这名词译为“全助师”,实在更佳。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17保惠师一名的原意如何解释?】

答:耶稣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小字或作训慰师 ),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这里保惠师的名称,在约翰福音上提到四次,在约翰壹书上提到一次,参五七题 ),此话在官话和合译本作「中保」,文理和合译作「代言者」,皆是指着耶稣说的。保惠师的原文字是( ),其原意是被召到旁边来作帮助者,就广义而言,含有安慰,教导,施恩,保护,作代求者,作中保者的意思,这名称暗指圣灵的神格,但主耶稣还在世上的时候,是护卫,帮助,坚固,教导门徒,到祂升天以后,就差遣圣灵来作这工,祂在天父那里仍然作信徒的中保,帮助信徒,为代替信徒祈祷。如是借着圣灵,与圣徒永远同在,显明主亦就是三位一体的神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这里的世人是指那些不相信神的人。

──《每日研经丛书》

圣灵的内住只是在信主的人身上显出功用,只要人爱慕主,内住的圣灵就显出功用,叫人认识并看见主。主要在身体里与门徒分离,但却在生命中常与门徒在一起,因为主不撇下他们为孤儿。主说,“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将来 )你们也要活着”(19 )。十字架并不是叫主结束,而是给主显出生命,主就在这生命中与门徒在一起,门徒也在这生命中享用复活的大能,直活到永永远远。没有内住的圣灵来启示,谁也不能知道这生命的奥秘。圣灵作工了,人就在生命中看见了主,也看见生命的主已经救他们脱离死亡的辖制,因此就可以永远的与主在一起。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耶稣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他所用的字是Orphanos,意思是没有父亲的孤儿,但也指学生和门徒失去恩师和他的教诲。

“我必到你们这里来。”他是指复活和显现。因为他活着,门徒便能够见到他;同时门徒也要活着,因此能够见到他。耶稣所指的,是他们灵命的活着。当时门徒都很困惑,对所面临的悲剧感到心中苦闷;但有一天他们的眼睛被开启,心窍开通,心志又重新点燃──便能真正看见他。这正是耶稣复活之后他们所看见的。他的复活使绝望变为希望,因此他们真正了解耶稣乃是神的儿子。

──《每日研经丛书》

】「……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全本约翰福音显示着该书的写作,是为着末后的日子。使徒约翰的负担是关乎永远的生命,以及我们与这永远生命所发生的正当关系。他暗示说,如果我们同到这永远的生命里,一切的难处就迎刃而解了。约翰在这本书里不注重那些外面的,暂时的事物。他所专心关切的,乃是要我们撇开这些而进入生命。现今所有的事物都破败堕落,人必需回到这「从天降下来」的生命那里,这样一切有失去之危险的东西都要得到保守。从一方面来说,约翰所提的,其他新约的作者都已接触到了,他没有拿出什么新东西,他并没有带我们更往前去,因为那最高之点,神已经显明出来了。神托付给约翰的启示,乃是要带领神的子民,与复活的主自己有新鲜的接触,而使他们同到原初的旨意里。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圣灵的启示把这个生命关系的奥秘向我们解开,我们也该受吸引去活出生命的实际,也不因地上的反对而离开主的道,叫神借着我们可以更大的显出来。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怎样爱主「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

真的吗?天上的神竟爱我们这渺小、卑微、污秽的人吗?不只如此,神的儿子竟爱我们到一个地步,来为我们成为人,舍命流血吗?更希奇是祂竟以新郎,丈夫的爱来聘娶我们吗?是的,这是圣经的启示,不然也不足以说明祂爱的奇妙了。歌书就是预表这一种爱的关系,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2 )。

良人爱他的佳偶,爱她的美丽、贞洁、柔顺、忠诚(歌214 41-7-9-12 )。特别是女子的爱,使他恋慕不已(歌113 23 31 516 710-13 86-8 )。如果佳偶样样都好,美丽可爱,却不爱他,那就失去一切意义,甚至变作痛苦了。

基督也是愿意祂的配偶,贞洁、美丽、柔顺、更愿意得到她完全的爱,只有爱主才能满足祂的心。祂在宇宙万有之中,别的都不喜爱、寻求,只愿意得着教会,信徒的爱。如果有人爱祂,必蒙天父和基督的爱, 并向他显现,这不是对一般人,甚至对一般信徒的爱,乃是对爱祂之人的特别的爱,与神的儿子万王之王,万有之主相爱,不是一件小事。

──《每日天粮》

主说得够清楚了,爱主不是情绪的激动,也不是工作的热诚,而是遵从主的话去生活和事奉。遵守主所说的,就是走在维持十字架的成果的路上,这样的人是父所爱的,也是主所爱的,主自己更清楚的说,父与子都“要向他显现”(22 ),也就是说,父与子都不向他隐藏,要让他看见,也要给他经历。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犹大有哪几个?其出身行事如何?】

答:犹大——意是敬拜的意思Worship,在新约圣经中提到有好几位犹大的名字,关于他们的出身行事经过情形,除了卖主的犹大以外,其他多无详细的记载:

①十二使徒中的犹大——是雅各的儿子(儿子或作兄弟 ,又名达太项 )。

②卖主耶稣的犹大——是加略人西门的儿子,本是十二门徒之一,因撒旦入了他的心,被主称为魔鬼,后来要出卖主,参五十题项 ),他的为人贪心,是个贼,带着公款钱囊,时常私自取用其中所存的,以致竟然作了出卖主的事来

③耶稣的兄弟犹大——是犹大书一的作者,犹1 参六四题 ),至于他究竟是否与犹大书一的作者同为一人,解经家仍常持意见不同的看法。

④报名上册时的犹大——是加利利人,他在主后六至七年,曾经引起了一次叛变,引诱百姓跟从他一起生乱,说付税给该撒是不会合理的,以致被杀灭亡,附从他的人都四散了

⑤住大马色的犹大——是以为信徒,保罗曾经居留在他家中,他是否就是后来与保罗一同去安提阿的犹大,亦未可知

⑥称呼巴撒巴的犹大——是一位先知,曾被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和长老并全教会所拣选,他和西拉在弟兄中作首领,为送信的使者,同保罗和巴拿巴至安提阿教会,并劝勉坚固那里的弟兄们

⑦耶稣家谱中的犹大——有属所罗巴伯的子孙,有是约南的孙子,有是雅各的儿子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 )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父与子与圣灵都与信的人同住,神的无限丰富就作了人完全的供应,要作成更大的事也不至发生缺欠。享用神的同住的门是爱主,爱主的实际是遵从主的命令,活在主的道中就是给主开了门。主是在圣灵中与我们同住。祂一面是住在天上的荣耀中,一面又是住在人里面。父、子、灵一同住在人里面。主就是人享用这丰富供应的关键,但愿圣灵的引导把我们的心贴在主的身上,使我们可享用祂去成就更大的事。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在肉身同住的时候,主就教导了门徒,当肉身的同住结束,而由圣灵(生命 )的引导来代替作教导的时候,所有的引导都是主曾说过的话。圣灵的启示一定不会违背真理的,祂给人的光照总是主说过的话,字句也许不一样,精意可一定是相同的。门徒从此可以知道,一切出于神的话,绝不受时空的变化而有所更改的。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指教」:「教导」。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主内平安「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

没有平安是非常痛苦的,常言说,「平安是福」,是不错的。平安有两种,一种是外面的平安,即指平安无事,没有什么苦难、烦扰、危险。另一种是里面的,乃指心里的平静、安稳、无扰、非常释放、舒畅。这两种平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人外面有平安,内心却没有,也有人外面不平安,内心却平安,究竟那一种平安更宝贵呢?主所赐给我们的是那一种平安呢?

如果外面没有特别的艰难,困苦,但内心仍没有平安,这和那些外面有苦难的有什么分别呢?内心不安,心中痛苦;内心的不平安才是真的不平安。因为没有进到里面来的原故,好像在房子外面虽有狂风暴雨,或野兽吼叫,但在房子里面仍是安然的。而内心的不安,却如同强盗已经进入室内,屋子里面起了火,这才是真正的危险不安。

外面的平安,无风无浪,不是一直有的情况。因为我们在世上难免有苦难,但主却使我们在祂里面有平安(约1633 )。这就是说,外面虽有苦难,因为我们在主里面,就有主所赐的平安,外面的一切打不进来,我们的心可以因主有平安,祂在保卫我们,看顾我们,任何事临到我们要先临到祂,就是临到我们身上,祂也要使我们能有力量承担,可以平安度过。

──《每日天粮》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义是一种「健全的状态」,亦即全人在一终极和末世性的意义上获得拯救的状态。其次(次要的意义 ),平安指人因进入了健全的状态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他提到他的恩赐,他的恩赐就是平安。圣经所说的平安Shalom,不单是指没有遭遇困难,而且是含有承受一切福分的意思。

──《每日研经丛书》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懮愁,也不要胆怯。」

这不只是平安的问题,乃是主所说的「我的平安」;不只是神赐给我们平安,乃是神自己那深厚、永不能被搅扰的平安,保守了我们的心。当事情出了毛病或失败的时候,我们立刻感觉不宁,但让我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的事:神拣选这世界作为实现祂计划的范围,成为祂自己工作的中心。祂有一个确定的目的,撒但却进来打岔。虽然如此,(撒但叛乱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知道得很少 )神仍维持着极深沉、不受波动的平安。如果有需要的话,再等一千年,祂也一点不焦急。神所赐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平安。保罗说,神的平安如同卫戍部队守卫着我们的心。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乃是指着敌人必须先打仗,通过卫戍部队纔能够达到我,他必须先胜过这个卫戍部队纔能摸着我。故此,我敢如同神那样的宁静安稳,因为神的平安——护卫着神的平安——也在护卫着我。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内在的平安“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

人类寻找平安,却常在寻不着之处去寻;他们在世上找,但世界虽应许平安,却不能给踏实的平安。因这是基督独特的赐予,祂使人与祂和好,征服了邪情,限制其私欲,激发对永恒福气之盼望,赐下圣灵中的喜乐,那是在患难中发出的喜乐,是从一永不枯竭的源头流出的,且成为不断涌流的喜乐之泉,是这世界无法干扰或消灭的。
除了在神的产业中,你找不着平安,而只有借着信心与顺从才能得着神的产业:除去一切被禁止的事物,拒绝一切不合法的欲望,消除一切忧虑愁烦,只渴慕神自己,寻求神自己,这样你将得着平安,是世界不能干扰的平安。因为还有什么能搅扰你呢?是贫穷吗?是羞辱吗?是失望吗?是里面或外面的十字架吗?这一切在神手中都成为真正的益处,是祂给你的分。那时,这世界将穿上新的外貌,你的平安则不再被侵犯了。

­­­­-- 芬乃伦《灵思默想》
耶稣曾说「父是比我大的」,这话如何能与三位一体神的教义相称?】

,主耶稣这样说:「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根据「西敏寺简明教理问答」第六条,三位一体神有如下定义:「神有三位格,就是圣父、圣子及圣灵,他们都是同一位神,其本质如——、权力无异、荣耀亦相同。」那么,主耶稣怎能说父比他大(meizon )呢?

事实上,耶稣这句说话并非指他作为圣子的神圣身份而言,却表白了他的人子身份,具有人性。基督来到世界由马利亚而生,成为第二个亚当,为人类受苦身死;这时候,基督并不具神的身份,因为神不受苦,更不能死亡。耶稣基督唯独取了人子的身份才能成为人类的弥赛亚救赎主。成为真真正正的人,具人类性情,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才能背负亚当族类的众罪。耶稣基督作为人子,其地位当然远逊父神,正如所言,基督必先成为耶和华的仆人,才可作人类救主。仆人当然不能大过主人。基督来到父神跟前时,是胜过死亡、人类救主、神人的身份。因此,基督作为人子,父神当然比他更神圣,地位更高了。

然而,除却道成肉身,在世生活的那段期间,圣经从未指出圣子的荣耀与圣父的有分别。关于这一点,下述经文有清楚陈述:约壹1、18,(基督……永远可称颂的神 );;又参看,该处证实以马内利生于童贞女,他也是权能的神——'elgibbor。

英文圣经英王钦定本,作「在天上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父、子及圣灵。这三样都归于一。」上述经文中,只有首句出现于公元十五世纪以前的希腊文抄本,此首句即「作见证的原来有三」,然后就紧接着第八节,「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至于第七节的其余部分,至早只出现于第五世纪的古拉丁文抄本,但要待六三五年小写字母抄本,才出现于希腊文抄本的边注。由此看来,虽然英王钦定本的似乎很有神学价值,但最好还是不援引此句指明三位一体神的教义。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世界的王」:指「撒旦」。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主宣告了祂无限的得胜,外面似是丧失,实际是成就神的安排。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他们离开了吃逾越节晚饭的大楼,走向客西马尼去。主说这话的含意,除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以外,恐怕也包含着叫门徒离开灵里的幽暗,走上“作比这更大的事”的路上。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例证

上帝的形像】

上帝对世人所做最仁慈的事,其中之一,即是把祂自己向世人显明。借着基督的降生,于是我们对永恒的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一位不知名的作者说,「直到耶稣降世,我们才从上帝创造宇宙的知识,进一步知道祂也乐意和木匠一起劳作。我们才从上帝和众天使在一起的知识,进一步知道祂也肯与卑微的罪人和恶名的税吏同席。我们从前知道上帝掌管世界,却不知道上帝连一只雀鸟堕地都那样的重视。耶稣来到我们当中,祂借着祂的言行、教导、死亡、复活,让我们更加认识宇宙的主宰者上帝,因为耶稣亲自说过:『凡看见子的,就已经看见父了。』」

非洲刚果某些部落,他们也把一尊偶像当作他们灵性上的父亲。他们非常敬畏他们的偶像,因此就掘一个极深的土坑把偶像置于其中。宣教师发现这些土著,不敢把这偶像拿上来,因为他们说,「如果我们面对面的看我们的『父亲』,我们就要丧命了。」我们的天父是不同,我们在耶稣身上看见了父,我们不至于死,反得更丰盛的生命。这位加利利的奇妙工人,祂不顾报复,因为祂有慈爱、怜悯和宽恕的心,只要你研读圣经的福音书,你就会更清楚认识上帝的形像了。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许多层】

多年以前一位美国宣教师和韩国高山上的一名樵夫交谈。那个樵夫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但他对美国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问:「美国那里的房子究竟像什么样子呢?」宣教师反问:「你见过两层楼的房子吗?」樵夫思索片刻之后说:「是的,我见过一次。」接着他就描述那个房子有多大。宣教师告诉他,美国有许多两层楼的房子,此外,还有三层楼的。樵夫一时十分惊讶,立刻想象着三层楼的房子该是什么样子。在接下去的半小时里,宣教师一步步地告诉他,美国有八层的、九层的房子。樵夫露出就像是亲眼看见那般兴奋的神色。后来,宣教师告诉他,美国还有更现代的楼房:三十层、四十层、五十层……的。樵夫说:「了不起,真高真大。」宣教师很清楚,他后来所说的对樵夫而言是不具太大意义的,因为这样高的房子已经超过樵夫的想象之外了。如果一个普通的东方人都无法想象美国豪华壮丽的大厦,那么世人又怎能了解主为重生得救的人所预备的家事多么荣耀呢。

——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用来形容耶稣最重要的字之一,就是prodromos。有些版本译为先锋。这个字含有两个意像。在罗马军队里,prodromoi系指侦察部队而言。他们走在主要部队之前作开路先锋,让其余的部队能够平安地跟着走。亚历山大的海岸很难靠岸,载运谷物的大船到达时,港口就遣派小船出去导航,带它安全入港,这只导航的小船也叫prodromoi,它走在前面导航,让别的船只安全地跟在后面。这正是耶稣所作的,他作通往天堂,通往上帝的开路先锋,好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走。

――《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耶稣这样说是甚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向人问路。别人若告诉我们:「第一个路口右转,第二个路口左转,穿过广场,经过教会,在第三路口右转,然后在第四个路口左转就到了。」相信你若照他的指示,走不到半途就会迷路。假如我们所问路的人说:「来,我带你去。」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我们的路,使我们不致迷失。耶稣之于我们正是如此。他不仅指示我们怎么走,他还拉着我们的手,为我们带路;他每天引领我们,加添力量给我们。他不但告诉我们方向;而他本身就是道路。

――《每日研经丛书》

行路客】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古代有人坐车在大路上走着﹐看样子好象是要出远门的﹐车直向北走﹐路上有人问说﹕“先生﹗你上那里去呀﹗”答道﹕“上楚国去。”路上的人说﹕“先生﹗错啦﹐楚国在南面﹐”行路客说﹕“我的马很好﹐是千里驹﹐走起来可快哩﹐我的旅费也多﹐而且马车夫也好本事呀﹗”
今日有不少人就是这样﹐似乎具备生活上种种好条件﹐但越走离神越远﹐因为他们把根本方向弄错了。若有人想到天父那里去﹐想走天路﹐就得先找到正确的方向(耶稣 )﹐除痘以外﹐别无救法。
“所以我奔跑﹐不象无定向的﹔我门拳﹐不象打空气的。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让我们举两个简单但不完全的比喻,来说明师生关系。缪尔赫德博士(Dr.LewisMuirhead )提到伟大的解经家布如司(A.B.Bruce )说「从人身上就看得见上帝的荣耀。」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把他讲授课程的荣耀转交给听课的学生;凡讲授耶稣基督的人,本身如果足够圣洁的话,就能够把上帝的同在和异象传给学生。布如司的确做到了这点,然而耶稣所做的更是无可限量的伟大。他把上帝的荣耀和慈爱都转交给我们了。

另一个比喻是:伟大的老师都会把自己的特色注入学生身上。麦格里各(W.M.Macgregor )是布如司的门生。葛西普(A.J.Gossip )在其麦格里各回忆录里说,「传闻麦格里各打算放弃牧会工作,改执教鞭,许多人不解地问他何以作此转变?他很谦卑地回答,自己从恩师布如司得到了一些教诲,很渴望再传给别人。」克尔恩校长(JohnCairns )提起他的老师汉美顿爵士(WilliamHamilton ):「我不知道前面的道路如何,但我确知的一件事是,我终究会带着你的印记。」有时一个神学生若受教于他所敬爱的伟大教师门下,自然也会活出他的老师的样式,或说话像他的老师。耶稣的表现正是如此,他说话带着上帝的口音、上帝的信息、上帝的思想和上帝对人类的爱心。

我们必须时常记得耶稣的一切表现都是从上帝来的。耶稣到世上来,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他来是因为上帝爱世人,差他到世上来。上帝始终在耶稣的背后,也在他里面。

――《每日研经丛书》

「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人看见了耶稣,就知道了上帝的样子。最近有一位作家说,路加福音内的上帝是一位「习于家事的上帝」。他说,路加笔下描写的耶稣做了许多家常的事。我们一旦看见耶稣,自然会觉得:「上帝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每日研经丛书》

】「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我常常读到这里就被困住,我不明白它的意义。我想:真有人能做比耶稣更大的事吗?有人能像耶稣那样,使一位躺在棺材里好几天,已经「归于尘土」的人,只用一句话,就使他从死里复生吗?然而我越来越体会到,使一个敌对神、在罪中活的人,毁弃其敌对的态度,变成顺服神的人,这岂不是一件比使人从死里复生更大的事吗?我觉得这一个才是这世上最大的神迹。

─ 慕迪《有福的盼望》

他应许赐给我们另一位帮手。希腊文是parakle{tos,这个字实际上无法翻译。钦定版译作训慰师,尽管大家多年来已习惯这个用法,然而这并不是最好的翻译。摩法特把它译为帮手。我们必须彻底研究parakle{tos一词,始能掌握圣灵的丰富含义。它可解作召唤来的一个人;然而由于召唤的理由不同,使得含义也因之而异。希腊文这个字的用法十分广泛。parakle{tos可能是法庭召来为被告作有利见证的一个人;也可能是为重罪的嫌犯请命的一个人;或许是为难题提供顾问意见的专家;也可能是在一连士兵士气低落时前来鼓舞打气的一个人。综合而论,parakle{tos是一位在困境之际受召唤水解决问题的人。训慰师曾经也是一个好的译法,威克里夫(Wycliffe )创先这样翻译。不过当时的含义比今日要广泛得多。这字系由拉丁文fortis,意为勇敢,演变而来;一位训慰师乃是在别人气馁丧志时来鼓励人奋发的人。不过今天安慰只限于用在忧伤方面;训慰师乃是我们在忧伤的时候同情我们遭遇的人。当然,圣灵的确做着安慰人的工作,但如果把圣灵的工作局限在安慰的工作,未免太小看他了。我们往往自信能够应付某事,这就是圣灵的工作。他除去我们不妥当的地方,使我们能够应付生活上的问题。圣灵以成功来代替我们颓败的人生。

――《每日研经丛书》
随时应召】

当护士为我整理床铺,还没有道晚安之前,她提醒我注意床头的电铃——当我需要求助的时候,我只要单击电钮。护士小姐很和蔼的说:「假使你需要什么,只要单击电钮,我们立刻就会来的!」

到了晚上十二点半,我觉得浑身痛得不得了,于是就按了一下电钮。电铃闪了一下,我知道信号已送出去了。可是我一等再等——五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过去了,到四十五分钟以后,两位护士始匆匆而来。我非常生气,开口就责备她们:「我请问你们的实时服务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我知道她们为什么迟延时,不禁为自己的失态感到难过。她们因为人手不足,一个病人情况紧急,使她们无法脱身。这是很不得已的事,我只好向她们赔罪。「误会」是不对的,「不谅解」,尤其不好。护士时常被人误会,实在也很可怜。

我写这些不是为了指责护士或批评医院,有这些「白衣天使」我很感谢上帝。我乃是要指出人的帮助有时是靠不住的。如果我们指望人的说明,迟早我们都会失望的。即使我们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有他的限制。然而有一位他永远不会太忙得无法答应我们「祷告的电铃」,不错,他永远在那里,因为他曾经说过:「我要常跟你们同在,一直到世界的末日」。切记,要不住的祷告,即使最微弱的祷告,上帝也听得见的。

——M.R.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耶稣接着说世人不认识圣灵。这里的世人是指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耶稣的意思是:人只能看见所配见到的。航天员在太空里所看见的比一般人更多。植物学家对灌木树篱所见到的,比不懂植物的人多些。一个懂艺术的人对一幅画的了解,比不懂艺术的人更为深入。一个稍微懂一点音乐的人,对交向乐的欣赏力总比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高些。一个人的眼光和经历,往往有助于他见得越多,经历越多。一个不相信上帝的人永远听不到上帝的声音;除非我们期待圣灵并在祷告中求圣灵来住在我们里面,否则圣灵不会充满我们。

――《每日研经丛书》


是的,主“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


我在得克萨斯住家附近的一个店主经常会把经文或其它警句挂在他房子的外面。我们很欣赏这个店主在大众场合为基督作见证,并向他表示感谢。有一天,当我开车经过时,我只看到三个字“是的,主。”
我在整个上午奔忙于事务的过程中,脑了里老是出现这几个字,会不会有什么场合这几个字不适用呢?如果我们每天都以这几个字开始,这将给耶稣带来多大的快乐。
“是的,主,我满足于我现在的处境,而不是去寻找其它的地方”。“是的,主,我相信你会给我内心的不安找到答案。”“是的,主,我会敞开我的心扉,慷慨欢乐地给你我的爱。”
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向他显现。”(约1421 )。这其中并没有任何无法推卸的重担,只要以爱心作出回应。
如果我们碰到任何困难,我们可以找到的解决办法是相信我们的救主,对他说:“是的,主!”
主啊,让我怀着顺服的心,
倾心聆听你的话,
满怀喜悦去执行,
一丝一毫也不差。
当你顺服基督,你就决不会出错。


──《生命隽语》

】「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画一幅图画,表露安息之意。

第一个画家画了一个大湖;风平浪静,湖面如镜,山上的美景在水中映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画家画了一片极大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灌木的枝子弯在水中,它顶端的分枝上搁着一个小巢,几乎被浪花浸湿,中间睡着一只知更雀。

第一幅画仅是停滞,第二幅画纔是安息。要有安息,须先有安息的对象。

基督在地上的生活,外表无时无刻不在患难和危险之中,可是祂里面的生活却是极端安息,所以十字架就在前面,祂仍能对祂的门徒说:「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安息并不是我们坐在礼拜堂里的那种肃静,安息乃是我们的心在神里面得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