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
「提比哩亚海」:这湖最初名叫「革尼撒勒」,后称为「加利利海」,最后因为湖畔新建的「提比哩亚城」而改名为「提比哩亚海」。──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
这些事以后,耶稣……显现。”这句话里的动词是主动的,表示这件事在耶稣的心中是有目的的。
──《摩根解经丛书》
【+二使徒中并无拿但业之名,何以在约翰福音一章及二+一章题及他与众徒同列,到底他是谁?】
拿但业(NATHANAEL )意即神的恩赐,新约只在约翰福音题及他两次,似乎与约翰是很熟悉的。他是腓力带领来信主的(约壹章45节 )。自九世纪以来,多数解经家推测拿但业就是巴多罗买,因为巴多罗买是一个外国名字,拿但业是希伯来名字,可能同一人,他的全名应为“拿但业·多罗买之子”。
在十二使徒名单中,腓力和巴多罗买是在一起的 )因为他是腓力带领信主的。
解经家同时推测约翰福音二章在迦拿结婚的新郎就是拿但业,因为他是迦拿人云 )。
这些推测虽然被研经者一致接受,但缺乏可靠的证明。天主教人士则甚为相信这种说法,每年八月二十四日开会纪念他。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小子」:亲昵的称呼,也可以翻译成「朋友」。──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
当主耶稣站在岸上的时候,那最令人感觉惊奇的,就是门徒竟没有一个认识祂,甚至与祂最亲密的彼得、约翰和那位曾亲自用手探摸祂伤痕的多马,也都不认识祂。复活的主不是只凭着肉眼或人手可以认识的。虽然主耶稣与他们共话家常,他们仍然认不出祂来。但当鱼网满了大鱼时,约翰才突然认出是主耶稣。
后来到了岸上,主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吃早饭」。我们知道,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祂:「你是谁!」因为他们知道是主。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一个矛盾,在普通的情形下,如果你向别人问问题,那就暗示你缺乏有关那问题的知识。但如果你不敢问,那就意味着你惧怕你认识的不足被暴露出来。然而在这里,却同时包括了惧怕和认识,门徒在外面(外面的人 )惧怕,不敢问他,但他们在里面(里面的人 )却认识祂。在属灵的事上,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然而在我们里面却有了神所赐内在的把握和保证。这就是基督教的特征。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耶稣所爱的门徒对彼得说:是主。」】
这神迹也有比喻的用意。我们离开主去打鱼,整晚劳碌,却得不着什么,但是在黑暗中,主会来,在海浪声中祂要告诉我们在那里撒网,我们与祂有交往,与祂同工;我们虽没有看见祂,却听从祂的吩咐,网一定装满了鱼。
被爱的,要爱——约翰是神所爱的,这就使他成为受的使徒,爱在对象上常有奇异的能力,使他反映出爱来而有光辉。煤炭要燃着发光,必须先仍在火中,你想爱主吗?先让主的爱在你身上。
爱主的,看见——看见主在岸上,那时正有阳光,使人眼睛看不清楚。彼得看不见,因为他忙于行动;只有约翰,内心爱主才看得见。爱能识别一切的乔装,只看见一点动作就可辨认,我们的眼睛就不再受感觉或被罪污所碍。你越爱祂,你越能看见祂的手,尤其在失望忧苦之中。
寻求的,见证——他们必定即刻告诉同伴,心跳、话中尤其兴奋,约翰对彼得说是主!安静的心一经别人的催促,会更适当地将计划实现出来,我们越接近永恒的时候也必经历这事吗?我们进过夜晚的劳累,就看见主站在岸上,正欢迎我们呢。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
「炭火」:煤炭。──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我们相信主的供应是丰富的,为甚么还要再向门徒拿几条鱼呢?最简单的领会该是主欣赏他们所作的,主没有忘记他们的劳苦。严格说起来,他们网得这些鱼,还是主的功劳。但主不是这样看,那些肯顺从祂带领的人,那怕是只出过一点点的力气,主都非常欣赏,不是欣赏工作的成效,而是欣赏作工的人的顺从。“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问」:「详究」、「查考」的意思。──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
【】祂说,你们来,止一止你们的饿肚吧!我们好像能够看到这一群人坐在岸上,看着祂。祂作了甚么呢?祂使他们坐下,自己侍候也们。祂竟成了一个侍者了!不要怕我提这一点。我们若是到了一个旅馆,就会有一个男人或女人来侍候我们。这就是耶稣所作的。祂递给他们饼,也递给他们鱼。祂服侍他们,直到他们都吃饱了。这一群人就代表着整个教会。祂显现祂自己,就进入我们最贴身的经历中,供应我们肉身的需要,供应早餐,并服侍我们。
──《摩根解经丛书》
主像仆人一样的服事他们。钉十字架以前,主给他们洗脚,复活以后,主一面作主人给他们供应,一面又作仆人去服事他们。主实在是纪念顺从祂的人的劳苦,祂要以祂的纪念来作顺从祂的人的安慰。“主人来了,看见仆人儆醒,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复活的主实践了祂说过的话,也只有主才会作这样的事,这太叫人受感动,并得安慰。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爱主更深「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神难道还有什么不满足吗?还需要向人有什么要求吗?是的,神在旧约律法中很明显的要求以色列人尽心尽性尽力的爱祂,却没有得着,以色列人反而喜爱偶像,远离真神。
当神的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也是带着祂极大的爱而来的,并怀着极大的愿望,就是要得到人的爱,特别是祂用舍命流血的爱,所要换的,祂本是远超万人之上的那位至美至善至尊的神,理应得到人最高的爱,何况祂那样先来爱我们,寻求我们呢?
祂在信徒中间并没得到使祂满足的爱,不是说许多信徒不爱主,但是他们同时也爱别的,甚至爱别的比爱主更深,这当然不能令主满意,正如新郎不能容忍他的新妇别有所爱,甚至爱之更深一样。主和我们的关系,当远超过人间最亲密的关系,比亲父子,夫妻,弟兄,友朋的关系都密切。祂的爱也远超过人间的一切情爱,祂的要求绝不过分,我们整个的生命,整个的人都是祂用宝血所换来的,我们的爱和我们的一切应当属祂。
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别的所爱吗,还爱什么比爱主更深吗?只有爱主,专一地爱主,比一切更深,才真的找到安息,得到永恒的快乐和幸福。
──《每日天粮》
【耶稣为何要三次查问彼得的爱心?其要义如何?】
答:彼得曾经认主耶稣是神的圣者,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他原是耶稣所爱的门徒之一,主称他为有福的,,,项 ),但他也曾经犯了几样的过错,就是阻止主上耶路撒冷去受苦,并且自作主张要为主搭三座棚,其最大的失败是他三次不认主,信心后退,以后又凭着血气之勇,削掉大祭司仆人马勒古的一个耳朵,,而且又曾装过假与外邦人隔开,所行的不正。从彼得这些言行表现情形看来,可知他是真心爱主,对主认识最为清楚明确,却因他的自恃太重,自以为刚强站立得稳,却无谨慎而致多次跌倒失败了,。想必主是为了警戒彼得防备这些错失,免再跌倒,要使彼得愿意作成主所托付的圣工,必须切心爱主,所以主来向他显现,特别三次考问他对主的爱心如何,显示彼得虽然三次不认主,主并没有不认他,对于他的爱并不改变,这些将三次考问彼得的爱心要义分述如下:
①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
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主耶稣在这里第一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照原文( )是「义理之爱」是不改变,如神之爱,在新约圣经中大部分是用这个爱字,而彼得回答主所用的「爱」字,其原文( )是「情感之爱」,如母子或亲戚朋友之爱,是会改变的爱,这两个爱字的差别,在汉文上是无法显明出来的,惟在浅文理和合译本圣经中将耶稣所用的「爱」字译作「亲爱」,将彼得所用的爱译作「友爱」,以示分别。至于「必这些更深么?」这一句的意思,大概不是指比爱这些鱼、船、网,一切捕鱼器具,或是指这些门徒说,乃因彼得曾经逞强夸口,说过大话,所以耶稣可能暗示他,有这样问:「你爱我比这些门徒爱我更深么?」的意思。
②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么?」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一句主所用的「爱」字,和彼得所用的「爱」字,是与前一次所用的两个「爱」字意思一样,可知主所问的,总是问彼得用「义理的爱」来爱祂,而彼得的回答,总是用「情感的爱」来爱祂,这是所答非所问的一句话。
③耶稣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么?」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祂说,你爱我么,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一次耶稣却用了彼得所用的「爱」字,表明主对彼得的爱心要求降低了,体贴他的心意,彼得因为耶稣这一次对他说:「你用情感的爱来爱我么?」就忧愁,表示想起往日他的错失,对于爱主之心不够真实,显出他的谦逊卑微表情来,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实在是用情感的爱来爱你。」
在这三次主的问话中,彼得皆是以情感的爱来回答祂,可知彼得以前对主实在是用情感的爱,因此他是容易血气用事,轻举妄动,随意发言,喜露锋芒,好自逞强,但经不起打击,竟然在一个弱女子面前不认主而失败了,他曾受到主的三次警戒,,,这回又经过主对他作三次爱心的考验,得着安慰勉励和扶持,使他能再一次将自己完全奉献在主的手中,全心爱主,为主而活,担负主所托付的使命。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
【】耶稣问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就这话来说,它意味着两件事。
(1 )可能耶稣指着那条船、鱼网、工具和鱼,然后问彼得:「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你准备放弃这些东西,放弃成功顺遂的属世生活,放弃一个固定的工作和适度的享受,而为我的百姓和我的工作献身么?」对彼得来说,做这样的最后决定,放弃旧日的生活,而去传扬福音,照顾基督的羊群,真是一项挑战。
(2 )可能耶稣望着剩下的一小群门徒,对彼得说:「西门,你爱我的程度比你的同伴对我的爱更深么?」也许耶稣想起有一晚,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也许他是温和的提醒彼得,他曾经自以为比别人站得更稳,事实上却失去了勇气。第二个含意的可能性此较大,因为彼得的回答不敢再和人比较,而只是简洁的说:「你知道我爱你。
」――《每日研经丛书》
彼得为了爱惜自己的性命,曾经三次否认过主的名;彼得爱作领袖,曾经和其它门徒争论过谁为大;彼得也爱今世的生活,又回去打鱼。所以主就三次考问他,到底爱主重要,还是爱这些比较重要。
在第一次及第二次考问时,主所用的爱是“agape”,是至高的爱,上好的爱,神圣的爱。但是彼得没有这样的爱。他实在是爱主,但是他在这上面失败了,他没有勇气说,他有这样的爱。所以他回答时所用的爱是“phileo”,是朋友的爱,普通的爱。他实在再也说不出,我爱你到一个地步,愿意为你舍命那样的大话。
因此,主就体贴他软弱的心情,第三次考问时就用普通的爱。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他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到这个时候,他的天然,好胜,完全被对付了,被问垮了,他真的谦卑俯伏下来了。
虽然那时的彼得不敢说,他有“至圣的爱”;但当他蒙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他的心里,蒙圣灵更新活出基督之后,在使徒行传和彼得前后书信里,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人彼得。
“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罢;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这些话一点也不像曾经三次不认主名的彼得;而是刚强,勇敢的新人彼得。他在晚年所写的书信中,所用的爱都是被主考问时,所不敢用的“至高、上好、至圣的爱”,,,,,,。他终于学会了,活出这样的爱。
──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耶稣第一、二次的问题中所出用的「爱」字是「agape」,表达的是至高的爱,第三次的问题中所用的「爱」字是「philia」,表达的是朋友之间或人间的至爱。彼得三次的回答都是「philia」亦即人间的至爱。──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失败不是叫我们自暴自弃】「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人生不患于失败,但患于失败以后,不再起来。一个经过失败而再起的人,更认识自己;因着内心的创伤,他比别人有更高的警觉性。从前自负的彼得,经过了惨重之跌,前后已判若两人。彼得现在知道他的心是有的,但他能否做到,就不敢自夸了──可是一个不敢再倚靠自己,惟有让主知道他的人,才会倚靠主的力量,才能受任「喂养群羊」的使命。
─ 桑安柱《这时候》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主耶稣如何借着死荣耀父神,,彼得也答应祂的呼召,跟从祂,至终也是为主殉道,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荣耀神。他把自己的殉道,看作荣耀神,预备随时脱离地上的帐棚去见主。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因着恩赐的不同,主在各人身上有不同的带领。彼得的恩赐是撒网,得人如得鱼。但是主赐给约翰的恩赐是补网。主让约翰留在地上较长的时间,好叫他作补网,补救,改正的职事。当其它的十一个使徒都殉道之后,有许多异端邪说出来,混乱纯正的救恩之道。主借着约翰所写的约翰福音、约翰壹书、贰书、参书,澄清真理;并且叫他写出启示录,让世人明白将来必成的事;就是神救恩的终极总成是甚么。因此约翰虽有为主殉道之志,也屡次几乎被置死地,但是主保守他脱离重重凶恶,好让他尽了补网的职事。或早,或晚,我们都要去见主;或在主里安睡,等候黎明来临,或是活着被提,迎接主的再来;虽然各人有不同的情形,但是主所托付给各人的,人人都必须忠心到底。因为到那日,人人都要交账;都要站在基督台前。或得赏赐,或得惩罚,都根据今生是否忠心到底。但愿主保守我们的心怀和意念,好叫我们在祂再来的时候,有平安和喜乐。
──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
使徒约翰并没有不死,主耶稣是用这句话来责备彼得的,因为彼得有点在妒忌约翰,问:『他这个将来如何?』
『若』这个字并不是指一个将成的事实,就等于主耶稣在说:『我若叫约翰永远不死,又与你何干?』
但是也有人这么解释,使徒约翰是所有的使徒中最后一个死的。他在拔摩海岛上看见主耶稣向他显现,而写了启示录。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从前我对使徒约翰这一句话,有所不了解,我认为形容过分。因耶稣在地上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多;门徒们跟随主只有三年多。即是把每一分每一秒所发生的事,都作记录,也不至于全世界也容不下了。但是当我把约翰福音读过大约壹千遍之后的今天,我发觉他实在不是言过其实。虽然故事并不多,但属灵的含义却是无限量的。其中所表明的,是测不透的丰富。像我们这样渺小的人,怎能领会那充满万有者的丰富。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不是靠少数人就能领会得完全。必须借着古今中外千千万万的信徒,今世,来世,直到永世,一同去经历,一同来明白。直到如今,我每读一遍,就有不同深度的新领会;这就是叫我迟迟不敢下笔的原因。但是我若要等到完全明白才写书,那么永远等不到那一天。我由衷渴望,人人把自己所看到,所领会的都见证出来,一同来写这一本永远写不完的福音。我深信住在每一位信徒里面的保惠师,会带领我们促成这事。
──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在约翰福音里,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约翰明确地提出,鱼的数目总共是一百五十三条,这不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有人说清点鱼的数目,目的只是因为要平分给全船的渔夫,而记载鱼的数目,只是因为数量相当多而已。但我们一想到约翰一贯的手法都是在他所写的福音书里,置入许多隐藏的意义,让我们有幸阅读的人,认真加以思索。这里蕴藏着许多巧妙的暗示。
(一 )西利尔(CyrilofAlexandria )说,一百五十三这个数字系由三件事组成:第一,其中的一百,代表「外邦人的完全数」。他说一百是完全数,牧羊人全部的羊是一百只,好的种子最大的收成,多达一百倍。所以,一百代表将在基督面前聚集的外邦人的完全数字。第二,其中的五十,代表将要被聚集的以色列遗民。第三,其中的三,代表三位一体,借着他的荣耀成就一切的事。
(二 )奥古斯丁另有巧妙的解释。他说十是律法的数目,代表十诫;七是恩典的数目,因为圣灵的赏赐是七倍的:
「你是膏抹人的圣灵,
你的恩赐是七倍的」。七加十是十七;而一百五十三正是一加二加三加四……到十七,这些数字的总和。于是一百五十三代表那些借着律法或恩典已经到耶稣基督面前的人。
(三 )最简单的解释是由耶柔米(Jerome )提出来的。他说加利利海里有一百五十三种不同的鱼;这次捕到的鱼包括了每一个种类。所以这个数目象征:有一天万国万民都要在耶稣基督面前聚集的事实。
――《每日研经丛书》
【谁最爱】
“你爱我吗?”(约2116 )
四个孩子者争着对母亲:“妈妈,我爱你。”
老大说:“我最大,爱妈妈也爱得最久。”
老二说:“我是唯一的女孩,最知道爱妈妈。”
老三说:“妈妈,如果有危险临到,我定会保护你。”
老四说:“妈妈,我说不出来,但我爱你。”一会儿,门铃响了,孩子们争着去开门,原来是邮递员送来的一封急信。母亲写好回信已是傍晚。她希望孩子中有人今晚就去二里路外的城镇投邮。
老大说:‘我还有五道数学题没有做。”
老二说:“明天上学带去不是顺便吗?”
老三说:“天下雨,有危险的。”
老四说:“好的,我去吧!”只有用行动来证明的才是真的! 彼得曾保证说:“主啊,……我愿意为你舍命。”(约1337 ) 但隔不多久,就三次不认主耶稣。,25-27 )
我们对主的爱和对人的爱都当具体。“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佚名《喻道小品》
【爱心流露 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我所参加的第一个青年查经班是由一个女士带领的,她爱护我们每个人。她每天为我们每个人提名祈祷。如果我们没有参加集会,她就会来找我们;如果我们的行为不当,她就会劝导我们;如果我们犯罪,她就会告诫我们。她是我们的保护人,也是我们的知心女友。在教会的事务会议上,她不止一次站出来为我们说话。
对我来说,她把约翰福音第21章15至17节所教导的真理具体落实在行动上。主问了彼得三次,是否爱他。每次彼得都回答:“爱”。然后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这就向我们提出,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基督的爱,这种爱就会表现在别人身上,并通过充满爱心的行动来表明。
如果我们只是向我们的救主说我们爱他,而从来没有在行动上表现出爱他的“羊”,这毫无用处。这就好像说我们为被囚禁的基督徒操心,但却从来不去和他们联系一样。
如果我们真的爱耶稣,我们就会对他子民表现出有同情心。如果我们仅仅说我们爱基督,而不为他的信徒做任何事情,我们爱的真实性一定受到质疑。你爱他吗?将你的爱向他流露吧!
爱要有爱的行为,
当你看到他人需要帮助,
别仅仅说你真的爱他,
动来证明你的爱。
能感觉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生命隽语》
【像彼得那样的小孩“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
你是否有个只有在他想听话时才会听你说话的孩子?第一次要他把数学书带回家以便帮他复习功课时,他不会听你的;你第二次再跟他提,他似乎也不听;你得告诉他第三次。
使徒彼得也是如此。记得加利利海边早餐后,他和主耶稣的对话吗?他们的谈话中,耶稣三次问彼得,他是否爱他,耶稣也三次告诉彼得,如果真爱他,他将牧养他的羊群(约2115~17 )。
另一次,耶稣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又向彼得重复了三遍(徒10章 )。彼得看见一块大布从天而降,上面有彼得认为不洁净的动物,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13节 )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三次(16节 )。
从这些事看来,彼得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人。从中也可看出神对彼得的耐心。这应该可以鼓舞我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像彼得那样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什么是他或她所应该做的。彼得后来不也成为神所重用的使徒吗?
主啊,虽然我时常悖逆;
你对我们如此耐心,给我们恩典,
让那些我们最亲近的人,也尝到我们的耐心。
对待孩子,如神对待你。
──《生命隽语》
【】
有一回,一位年老的美国宣教士,从非洲回到自己的祖国,同船有刚狩猎回来的罗斯福总统;岸上挤涌着大批人群及仪仗队,热闹非常,在欢迎总统回来。当总统离去后,宣教士提着行李,独自站在甲板上观看,便开始流泪,他说:「父神啊,我遵守?的呼召,到非洲偏僻之地宣教。我在那里埋葬了我的妻子,儿女,现在独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却没有一人来欢迎我。」那时,他彷佛听见有声音说:「我儿,你还没有回到家里。」传教士将自己一生摆上,得到甚么呢?一无所有;然而神却透过这种方式来荣耀自己的名,这就是爱的代价了。
── 许道良《从约翰福音看门徒的含意》
【】
公元四世纪,东罗马国王下令所有人民,向当地的神灵献祭。当时,黑海南面城里有一支军队;有四十位基督徒士兵,一致抗拒王命。于是他们被捕,并判死刑;要在寒冷的天气,赤身走向湖心,直至冻死。但是,这四十个士兵说:「你们可拥有我们的服装,我们的身体,但我们仍决心追随基督。」一个寒冷的晚上,死刑就执行;他们赤身步向湖中,一面行,一面唱:「基督的四十勇士,你既将生命赐予我们,我们永不离开你。」很有勇气地步向湖中,声音逐渐微弱。深夜时,有一人爬出来,走向温暖的浴室,口里惭愧地说:「基督的三十九勇士。」但因温差太大就倒毙了。这时,有一人脚脱下制服,走向湖中心,边走边说:「基督的四十勇士。」第二天,在湖中捞起四十具尸体,其中有一个是狱长的尸体,他在监守那四十个士兵时,自己的生命也得到改变,这个缺口已由狱长补上了。
── 许道良《从约翰福音看门徒的含意》
【彼得问主何往】
经文: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约2118-19 )
古教会传说:彼得在主后六十六年,年七十五岁时在罗马尼罗王被判处死刑,在受刑前夜,禁卒因同情他,将他私自释放了。彼得乘月夜,沿雅比安大道向南逃跑,在路上忽然遇见救主。他面带愁容背着苦架迎面而来,彼得忙问:“主阿!你到那里去?”(QuoVadis? )"你不愿为我死,我要再去罗马钉十字架。”
彼得闻言,深感羞愧,便毅然返回,不再逃避。在受刑时,主动要求倒钉十架,因与主同死深觉不配。
从新约圣经看到彼得为人,富有希望心,刚毅自信,直率活泼且极仁爱。虽然在主遇难前略有过失实,但无损对主忠诚。当他依从主的话下网打鱼,结果出乎意外圈了许多鱼,他在主前承认自己是个罪人。还有一次有许多门徒离主退去时,“耶稣就对那十二门徒主:你们也要去么?”但彼得站出来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6-68 )?尔后,主当面又对彼得说到,撒但要筛他如同筛麦子一样。可是彼得不服气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21-33 )。不出主所料,他一连三次不认主,当他痛改前非,亲眼看见到复活的主以后,他的人生又有一番大改变。他经过五旬节圣灵的充满,大声疾呼传扬这位被他们钉死在十字架的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虽然公会恐吓他们,禁止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但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19-20 )。第二次他们在公会被鞭打后释放,“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嗣后希律王不仅杀死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又下手把彼得下在监里。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了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直至天使拍他的肋旁,才把他拍醒。彼得睡得那么甘甜,说明他为了主名,确实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人不禁要问,历代以来有数不清的殉道者前仆后继接踵而至,这是什么力量催促他们这样大的牺牲?无他,这完全是我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大爱激励着他们,推动着他们。──《为甚么要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