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约翰福音 第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2「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3「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4「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5「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6「耶稣说了这话,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7「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是接受主的权柄叫他得医治,是顺服使他脱离了黑暗的辖制。
「西罗亚池」的水是经过希西家王所凿的水道从基训溪引进来的,是当时最大的洁净池(Mikvah))。过节的犹太人上到圣殿之前,要先在这里洁净全身,住棚节用来行浇水礼的水也是从西罗亚池取来的。
上图:位于耶路撒冷的西罗亚池(Pool of Siloam)遗址,是当时最大的浸池(Mikvah)。到耶路撒冷来过节的犹太人在登圣殿山之前,要在这里行净身礼,然后一边走台阶上行到圣殿,一边吟唱上行之诗诗篇第125-129篇。

8「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

9「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

10「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

11「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祂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12「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13「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14「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15「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祂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16「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祂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17「他们又对瞎子说:『祂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祂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个先知。』」

18「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19「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20「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

21「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22「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23「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24「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25「他说:『祂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26「他们就问他说:『祂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27「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祂的门徒吗?』」

28「他们就骂他说:『你是祂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29「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祂从哪里来。』」

30「那人回答说:『祂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祂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31「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祂旨意的,神才听祂。」

32「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33「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瞎子的眼睛开了」())是先知预言弥赛亚时代所要发生的事情之一())。
宗教的传统思想与观念,蒙蔽了法利赛人的心眼,叫他们不能看见「神的作为」()),成为属灵的瞎子())。这位肉身的瞎子虽然眼瞎,心里却非常明亮,所以满有属灵的智慧,给这些法利赛人上了一堂精彩的神学课()):

34「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35「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

36「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祂呢?』」

37「耶稣说:『你已经看见祂,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祂。』」

38「他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

39「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主耶稣降世为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但主耶稣到这世上来的结果,使审判已经发生了())。
「不能看见的」指认识自己的残缺,承认自己心眼需要被打开的人。
「能看见的」指不认识自己的残缺,自以为完全的人。

40「同祂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41「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瞎眼的见到了光(Ⅰ )

这是福音书所记载惟一生来就残障的事例。使徒行传记载两个人生来就残废。然而四本福音书里,只提到这个人是生来就残障的。他一定相当出名,门徒才会都认识他。

他们看到他的时候,就利用机会请教耶稣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犹太人一直不解的,而门徒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犹太人习惯把犯罪和受苦联在一起,当作因果关系。他们总认为一个人受苦,必然是犯罪的结果。因此,他们问耶稣:“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昵!是他父母呢?”

既然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怎会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犯罪的结果呢?犹太神学家以两种角度来同答这个问题。

(一 )部份犹太神学家有某些人能在出生前犯罪的奇怪想法。他们相信一个人在母亲的腹中就有可能犯罪。在安东尼拿斯(Antoninus )与族长拉比犹大(Rabbi Judah the Patriarch )的假设对话中,安东尼拿斯问:“邪恶对人的影向从何时开始呢?是从一个人在母亲腹里成形开始,或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呢?”拉比起先同答:“从在母亲腹里成形开始。”安东尼拿斯不同意这看法,遂据理力争,来说服犹大,犹大后来才让步,说,如果一个人在成形的时候就开始受到邪恶的影向,势必在母亲腹中踢他母亲,并想办法跑出来。于是犹大找到作为依据,把“罪就伏在门前”解释作罪在母亲的腹外等候,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罪的感染。从这些言论,我们看出犹太人有出生前犯罪的观念。

(二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相信灵魂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这种观念是受到柏拉图(Plato )和希腊人的影向。他们相信灵魂在创造世界之前,既已存在于伊甸园,或在七重天,或在某处,等候住进人的身体,希腊人相信灵魂是良善的,然而在它们住进人的身体之后,才受到身体的污染。不过也有部份犹太人相信有些灵魂本来是好的,有些本来是坏的。智慧书(The Book of Wisdom )的作者说:“我作孩子时本性是良善的,上主也赐给我良善的灵魂。”(智慧

在耶稣的时代,有些犹太人相信,一个人生来就残障,极可能是他在出生前犯罪所带来的结果。这是奇特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更是不可思议。是“宇宙受罪恶感染”的这个观念,促使犹太人产生这种想法。

再不然,一个人生来就残废,必是他父母犯罪的结果。因为旧约早就有子女承袭父母的罪的思想。“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诗人论到坏人,说:“愿他祖宗的罪孽被耶和华记念,愿他母亲的罪过不被涂抹”。以赛亚也说:“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旧约圣经再三强调列祖的罪,会连累到后代的人。因此,我们必须记住:没有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人为自己死。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就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瞎眼的见到了光(Ⅱ )(续 )

本段指出两个永恒的大原则。

(一 )耶稣不打算把犯罪和受苦连在一起讲,也不打算解释犯罪和受苦的关系。他说这人受苦,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兹以两点来说明。

(1 )约翰认为神迹就是神的荣耀和能力的记号。其它福音书的作者持不同见解,认为神迹乃是表现耶稣的怜悯。耶稣看见一大群饥渴慕义的民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有一个长大痲疯的,来求耶稣洁净,耶稣动了慈心,就医治了他。我们时常听说约翰福音与其它福音书对神迹的观点不同。但事实上,并不冲突。他们祗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神的荣耀其实是基于他的怜悯而发的。神在何处充分表现他的怜悯,该处就充分显出神的荣耀。

(2 )就另一方面而论,人的受苦可以显出神的作为。人的受苦、忧伤.痛苦、失望、丧失常是显明神恩典的良机。第一,从受苦者的身上,我们看见神的行动。如果苦难临到不认识主的人身上,他立刻就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如果苦难临到信主的人身上,他会由于与主同行而表现出能力、美德、忍耐和高尚的气质,这是因为神在他心里的缘故。据说老迈的圣徒在极痛苦中离世之前,常把家人招来,对他们说:“你们来看基督徒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如果我们受到惨重的打击,就能趁机向世界见证基督徒怎样面对逆境,甚至怎样视死如归。那么,我们所受的每一种苦难,都是在生活上显明神荣耀的良机。第二,对于那些在苦难当中的人,我们能向他们显明神的荣耀。劳拔克(Frank Laubach )对基督就是道路,有一个新鲜的看法。他说:“基督的道路进入我们里面,我们就成为道路的一部分,因为神的路直达我们心里。”我们若去帮助受难、受苦、悲伤、痛苦、忧虑中的人,神就藉着我们这条道路,把天上的帮助带给那些人。我们若表现出神的样式去帮助苦难中的同胞,即是显明神的荣耀。

耶稣接着说,他和门徒必须趁有机会的时候做神的工作。神让人在白天做工,晚上休息。白天结束之际,也就是停止工作的时候。因此,耶稣赶紧趁着白天的机会多做神的工作,因为他知道十字架的黑夜就要来临。其实,每一个人的情形也都是这样。神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做的事,都要在此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格拉斯哥的一个日晷仪上面刻着一句格言:“充分别用时间,免得时间一去不回。”我们不宜把当做的事,留到以后才做,因为以后你可能永远没机会做它。基督徒的责任,就是充分别用时间来服事神和同胞,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一生的岁月究竟是多少。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有些应做的事我们们没有做,到发现时已没有时间做了。

但另有一种机会可能被我们错过。耶稣说:“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耶稣如此说,非谓他的生命和做工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是指我们信靠他的机会并不太多。每一个人几乎都有接受基督作他们个人的救主的机会,如果忽略这个机会不予把握,机会可能不会再来。

史塔巴克(E. D. Starbuck )在其人作宗教心理学,对那一种年龄的人此较容易归主,提出有趣和令人警惕的统计数字。他说,一个人信主的最早年龄约在七、八岁左右;从那时起至十或十一岁,信主的人数逐渐增加;从十一岁至十六岁这一段期间,信主的人递增;十六岁至二十岁这段期间;信主的人数急剧下降;三十岁以后信主的,则如凤毛麟角,少而又少了。神时常对我们说:“把握现在。”问题不是耶稣的能力减少,或他的光减弱;如果我们忽略跟前的决志机会,年纪越来越大,就更不可能归主了。工作必须做,归主的决定也须趁早,趁白天的时候工作,因为黑夜就要来临。

一种神迹的方式

耶稣在这个神迹之中,用唾沫医治人;此外,还有一个神迹,耶稣也是采取同样的治疗方式。根据,耶稣吐唾沫抹在人的舌头,医治一个耳聋舌结的人。对我们来说,用唾沫医病是既奇怪,又使人厌恶,而且也不卫生的;但在古时候,这却是十分寻常的动作。他们相信,一个人的唾沫,尤其是伟人的唾沫具有医疗的功用。据塔西特斯(Tacitus )说维斯巴先(Vespasian )前往亚历山大(Alexandria )时,有两个人来求他。这两个人,一个眼睛有毛病,一个手有毛病,经他们的神明指示,求见维斯巴先。眼睛有毛病的那人希望他“吐唾沫来抹他的眼珠”;手有毛病的人希望维斯巴先“用脚掌踩他的手。”维斯巴先很不愿意这样做,但经不起人再三怂恿,只好照做。“那人的手立刻有劲;瞎眼的人立刻恢复视力。这两件事实,迄今还有人作证。”(见塔西特斯着通史Histories

罗马著名的科学资料搜集家皮里纽(Pliny )曾以整章的篇幅记述唾沫的妙用。他说,唾沫是预防蛇的毒液最好的药物;此外尚可治疗癫痫,苔癣和癞病,眼炎,癌,颈部痉挛,和毒眼。唾沫既有无穷妙用,因此,在古代使用唾沫是极其寻常的事。甚至今日,假使我们烫伤了手指头,第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把手指头含在口里;也有人相信唾沫亦可治愈赘瘤。

耶稣使用唾沫,祗是顺应当时的习俗。他是一位聪明的医生,因此治病必须先赢得病人的信心。他并不是相信唾沫的功能,用唾沫治疗既然是病人对医生的期望,他就这样做以取信病人。无论那一个时代,一个病人之能获得治愈,药物本身和病人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两个因素。耶稣吐唾沫抹那人的眼睛之后,吩咐他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池子是耶路撒冷陆标之一,它是古代世界重要的工程成就。耶路撒冷倘被围攻,给水就成为大问题,因主要水源是靠汲沦谷的处女泉和基训泉。有一个三十三级石头凿成的楼梯通往水泉;然而水泉完全曝露在外,一旦受敌军围攻,水源被切断,后果堪虞。

希西家知道西拿基立想攻打巴勒斯坦,就决定凿穿一个石头的地道,把水从水泉引入耶路撒冷城里。如果工程是笔直的,则全长为三百六十六码;事贾上,他们的暗渠是曲折的,推测其原因若不是顺着岩石的罅隙,则为故意避开神圣的地点,筑成后的水道计长五百八十三码。水道宽约贰一呎,高约六呎。工程人员分别从两头挖掘,在中央点相遇──在古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主后一八八○年偶然发现的碑文,对挖掘水渠工程的经过记述甚详。

西罗亚池子位于自处女泉引水入城之处。是一个露天的水池,宽二十呎长三十呎。这个池子因其作用而得名,西罗亚一词的意思,就是“遣送”,因为池子里的水经暗渠,被送进城里。耶稣也差遣这人到西罗亚池子去洗;他洗过之后就看见了。

这人的眼开了以后,许多人不相信他就是他们素常见到的那个讨饭的人。但他坚决地见证耶稣所行的神迹。耶稣继续行许多神迹奇事,但对不信的人来说.这些事都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成见与确信

不可避免的麻烦终于发生。因为耶稣和泥开瞎子的眼睛那一天,碰巧是安息日。根据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看法,耶稣至少在三方面违犯了安息日的律法。

(一 )耶稣和着泥巴开瞎子的眼睛,犯了安息日不可工作的规定。那怕是最小的动作,也算是工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有如下列:“安息日不许加添灯油,或把灯芯放在油里”、“为了节省灯油或灯芯,在安息日把灯火吹媳,是有罪的”、“安息日不可穿附有钉子的草鞋行走”。(钉子被视为有重量的物品、安息日带着有重量的东西是违犯传统的规定 )。安息日不许剪指甲,不许拔头发或胡蒙。在这种观点之下,耶稣和着泥巴就是作工,违反了安息日的律法。

(二 )安息日不许治病。只有在一个人生命垂危时,始得在安息日施用药物。然而医疗的范围,也只限于勿使病情恶化,但不许把病治好。比方说,牙痛不许用醋;跌断四肢,不得接合。“人的手或脚,骨节脱位,不许把冷水倒在其上”。显然,那生来是瞎眼的人,并无生命的危险;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他,是触犯了律法的规定。

(三 )传统很清楚的规定:“安息日吐唾沫,数量不得超过敷盖眼脸的范围。”

法利赛人是典型的特殊人物,每一时代都有这一类人,他们对那些宗教观念未尽与他们相符的人一律加以攻击。认为只有他们的表现,才是服事神最好的方式。可是法利赛人当中也有人观点不同,他们不相信罪人能行这样的神迹。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查验。人家问他耶稣是怎样的人,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个先知。”旧约的先知,必须藉着所行的奇事,作为身分的凭据。摩西藉着他所行的奇事向法老证明他确实是神所派的使者。以利亚做出巴力的先知做不到的事,证明他是真神神的先知(王上十八 )。这个人可能是想起这些事,才断言耶稣是个先知。

再说,这个人是有道德勇气的人。因为他深知法利赛人对耶稣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他知道,如果站到耶稣这一边,他会被赶出会堂。然而,他毫无顾忌地为耶稣作见证,像是说:“由于他在我身上所做的,我绝对相信他,绝对要站在他这一边。”这人的见证和坚定的立场,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法利赛人公然挑战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以本段经文对人性的刻绘最为生动。约翰藉熟练和清晰的笔触,使得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就像在我们面前一样。

(一 )我们先看到瞎子。法利赛人的顽固激怒了他。他说:“你们怎样说这个人都行,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基督徒的共同经历,就是许多人不懂得怎样用正确的神学语言,来说明他所相信的耶稣到底是谁。然而瞎子见证了耶稣在他心灵和身上所成就的一切,别人虽然不明白他所想的,却体会得出他的心境。其实,我们爱耶稣,比爱关于耶稣的理论更重要。

(二 )我们也看到瞎子的父母。他们在态度上很不合作,也显得很害怕。会堂当局一项有力的武器,就是把人赶出会堂,使人失去和神的百姓来往的机会。远在以斯拉的时代,有个训令谓凡不遵当局(即首领和长老 )的,“就必抄他的家,使他离开被掳归回之人的会”。耶稣也警告他的门徒:“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耶路撒冷的官长中却有好些相信耶稣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赶出会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终生的(the cherem ),一个人终生彼逐出会堂之外。这种人当着众人的面受到咒诅,因此永远和神和人隔绝。另一种是短期被赶出会堂。比方说,被赶出会堂一个月,或其它的期限。犹太人也怕这种惩罚,因为他们认为此种刑罚,不但是和会堂隔绝,也和神隔绝。我们由此了解,何以瞎子的父母说,他们的儿子已经成了人,可当法定见证人,回答一切问题。法利赛人已经狠狠地恼怒耶稣,他们随时准备藉教会的权柄来对付他,藉教会的法律程序以遂报复的目的。

(三 )我们也看到一些法利赛人。他们起初不相信那人就是瞎子。换句话说,他们以为这是耶稣和这人设好的圈套,欺骗众人说这是一个神迹。他们也相信假先知能藉着假神迹来达到私人的目的。所以,法利赛人继续威吓这个人,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将荣耀归给神”是犹太人诘问时常用的句子,意思是“在神的名和在神面前诚实地说”。约书亚为以色列人所遭受的不幸,诘问亚干的罪状时说:“我劝你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认罪,将你所作的事告诉我,不要向我隐瞒”

由于法利赛人还无意接受那人的见证,因此甚为恼怒。其实那人说:“耶稣行了奇事;他能行出奇事,证明神听了他的祷告;神既然不听罪人的祷告,足见耶稣不是罪人。”这是圣经上的基本观念,因为旧约说,神不听罪人的祷告。约伯提到伪善者时说:“患难临到他,神岂能听他的呼求”。诗人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以赛亚听见神对罪人说:“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的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以西结提到神对不听从他的人说:“我眼必不顾惜,也不可怜他们,他们虽向我耳中大声呼求,我还是不听”。相对地,犹太人相信义人的祷告必蒙主垂听。“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听他们的呼求”。“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这人以前虽然眼瞎,但说起话来,却令法利赛人无词以对。

法利赛人既然词穷,他们怎么办呢?第一,“他们就他”;第二,他们污辱他,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人在出生以前既已犯罪。第三,他们诉诸暴力,“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我们时常会和别人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谩、侮辱、暴力一旦进到言谈之中,就成为了恶意的争论。如果在言谈之中,我们取剧烈手段、动怒或说不雅的话,只是证明我们理屈罢了。

启示与定罪

本段开头含有两个重要的属灵真理。

(一 )耶稣寻找这人。屈梭多模(Chrysostom )说:“犹太人把那人赶出会堂;会堂的主却找到了他。”如果一个人所作的基督徒见证,使他受到同胞的排斥,结果反而让他更接近主。任何人只要忠实于基督,主也必以信实待他。

(二 )耶稣向这人启示,他就是实于主的人,常常会得到启示;凡对主忠实的人,主必向他作彻底的启示。虽然忠实于主,往往会受到逼迫,或遭人排斥;但其报赏却是与主更为亲近,更深地认识主的奇妙。

约翰用两个他最喜欢的观念,作为这段故事的结束。

(一 )耶稣为审判到这世上来。一个人遇见耶稣的时候,就等于面临审判。如果他不喜欢耶稣,不赞美他,不爱他,那么这人就为自己定了罪。如果他仰望耶稣,对耶稣的呼召有反应,并亲近他,那么这人就走在神所喜悦的道路。凡是自觉看不见,而希望看得更清楚更深入的,主使开他的眼睛,让他明白更多的真理。凡是自认甚么都知道的人,就等于不知道自己看不见,是真正的瞎子,这样的人没有希望,也没有救药。一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弱点,才可能变为强壮。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不懂,才可能追求新的知识;一个人必须晓得自己有罪,才可能蒙主赦免。

(二 )一个人懂得越多,面对面见到主时,却不认得他,就越容易受到定罪。假定法利赛人是无知的,他们则还不至于被定罪。他们之所以被定罪,是因为他们懂得多,也自认看得很清楚,事实上,他们面对面见到神的儿子,却又不认得他。一个人权力多,责任也大,这乃是人生的法则。

大而又大(九章 )

在我们讨论下一章之前,我希望各位把这宝贵的第九章,从头到尾好好地再读一遍。如果我们很细心地读,就会注意到那个瞎眼的人,对耶稣的认识是逐渐进步的。而这三阶段的境地,又一个比一个更高。

(一 )起初他称呼耶稣为一个人。“有一个人名叫耶稣,开我的眼睛”(11节 )。起初他只认为耶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从来没有碰到一个人能做出耶稣所做的事;因此,他认为耶稣高人一等。

有时候我们也只是想到耶稣的人性。在世界的伟人之中,耶稣占有一席之地。任何记述动人生平的文选,耶稣的生平必然会被收录在内。在任何世界文学名著里,一定也会提到耶稣的比喻。莎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Mark Antony )提到该撒(Julius Caesar )时,称道:

如果耶稣基督是人
仅是一个凡人─我宣布
在所有世人当中,我愿忠心于他
且永远忠于他。
如果耶稣基督是神
且是独一的神──我立誓
无论在天堂或地狱,
陆上、海洋或空中,我都要追随他!

耶稣真是奇妙,我们越认识他,他就越显得伟大。然而人际间的关系却不是这样,我们对一个人认识得越深,就越发现那人的缺点和失败;我们对主认识越深,就越发现他神奇伟大;不但在有限的时间如此,在无限的永恒里也是如此。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约翰福音第九章

N 耶稣医治生来瞎眼之人

生来瞎眼之人得医治的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住棚节结束之后,耶稣离开圣殿的时候。这精彩卓越、生动传神的事迹由八幕剧组成。

i 耶稣的门徒问生来瞎眼之事

1-2. 耶稣离开圣殿,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作者提到那人生来是瞎眼的,就是要预备读者的心,好接受一个即将发生、非比寻常的神迹。门徒见到那人就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此问题反映出当时的一个看法,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源自某种罪过。由于人类始祖犯罪,罪与受苦之间大致而言有一个关联,有时候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罪与他的受苦有直接关系(,可是并非总是如此(参:,先天性的疾病特别会引起罪与苦难之间尖锐的争论。门徒的这问题暗指先天性疾病与罪的惩罚之间有关联,(1)未出生婴儿的罪也许是在他母亲腹中犯下的,或他前世所犯;(2)父母的罪报应在婴儿身上。

3. 耶稣否定了这两种有关人的苦难的解释: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可是祂并没提供第三种解释,只说到,这个先天缺陷提供一个显明神的大能的机会,接着祂就会行出一个无与伦比的医治。“神的作为”在第四卷福音书几乎全都指神透过耶稣所做的事(

4. 在医治那人之前,耶稣说要紧的是,需把握机会做神的事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耶稣被差到人间,是要做父神交代祂的事,在做此事时,祂也将门徒包括在内(“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耶稣的工作是透过祂的教导和行为/神迹将父神彰显出来,当犹大出卖祂,祂被捕、受审和钉十字架后,就是黑夜临到耶稣的时刻,祂在人间的工作机会就会划上句点。可是在“黑夜将到”之前,祂抱定主意要继续工作,不受仇敌任何阴谋的拦阻()。

在NIV版本中(和大多数英文版本与现代希腊文圣经)第3和4节的标点符号,呈现一个不令人激赏的神义论,意味着神允许那人生来瞎眼,为的是在许多年以后,藉着使他恢复视力而使神的大能显出。然而,不需以此法念这段经文。应当注意两件事,第一,“这事发生”(和合本没有译出)是NIV翻译者自行加入的,在希腊原文没有,第二,古老的新约希腊文手抄本没有标点符号,是后来的编辑加上去的。若没标点符号则应当如此:“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为了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另一个放标点符号的方式可以是:“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为了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如此标点的方式,使这段经文不意味着,这人生来瞎眼是为了让神的作为在他身上彰显,而是说耶稣必须趁着白日赶紧做神的工作,好让神的作为在这生来瞎眼的人身上显现出来。

5. 耶稣以下面这句话结束与门徒的讨论,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来到人间的真光、7),祂将真理之光带入世间――是关于神和人类的状况的真理。对不信祂的人而言,这光只有在耶稣在世时才发亮,因为祂在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可是对信祂的人而言,即使耶稣离开了人间,这光仍然照耀着,他们绝不会在黑暗中行走

ii 耶稣医治生来瞎眼之人

6. 作者继续说,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耶稣在另外两次医病时也用了口水,可是此处却用口水和着泥土做成泥浆,在故事的后半段此事就变得非常要紧,祂在安息日医治此人,而这揉搓的动作(将口水与泥土搀和起来)就是在安息日被禁止的三十九项工作之一(b-10注释)。“抹”这动词原文是epichriō,是“膏抹”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此节。根据拉比律法米示拿,在周间做的一般膏抹工作,也可在安息日做。可是用异常之物膏抹则被禁止,因被视为做医治工作,是绝对禁止的(?abbat 14:4)。

7. 耶稣将泥浆和好且抹在瞎子眼睛上后,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这位瞎子与旧约的乃缦不同,当以利沙要他去约但河洗一洗时,立即提出抗议,可是当耶稣叫瞎子去西罗亚池洗一洗时,他却毫无异议地服从(是真信心的表率)。当他洗过后,回家时就看得见了。

西罗亚池的水是经过希西家王所凿的水道,从基训溪引进来的。住棚节所用来行浇水礼的水,就是从西罗亚池取来的(注释)。作者解释说西罗亚是“奉差遣”的意思。希伯来文“奉差遣”(?ālah)这字的子音与“西罗亚”(?il?ah)的子音一样,因此人们喜欢用语源学在这两字之间作个联系。也许作者将池名解释一下,是想清楚说明耶稣差瞎子去洗一洗和发生这神迹之间有关联,不是因为池水带有任何医治能力。

iii 邻舍询问此人

8-9. 耶稣治好了生来瞎眼之人后,他身上立即产生了显著变化:他不再坐着讨饭。面对这样的事情,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人各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后者认为生来瞎眼的不可能医好,就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眼前的这人肯定是另外一个人。没人费事去问那人说他是不是从前坐着讨饭的那人,可是他自己说:“是我。”瞎子用了一个耶稣常用的“我是”(egō eimi)这公式(直译是“我是”;此处该翻译为“我就是那人”),耶稣有时是指这话的基本意思“我就是祂”,有时却含有更重要的神学意义(见增注:我是)。

10-12. 由于这人坚持说他就是那位生来瞎眼的,邻居们就问道,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这人知道耶稣的名字(“有一个人名叫耶稣”),可是还没有见过祂――当他离开耶稣去池子洗眼睛时还是个瞎子。所以邻居问他说,那个人在哪里时,他只能回答说,我不知道。即使见到耶稣,他也认不出来!

iv 法利赛人盘问此人

13-14. 接下来的事令人困惑不已,邻居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他们或许想让法利赛人注意到耶稣确实行了一件伟大的神迹。可是接下来的话预告他们的行动会惹来麻烦: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将唾沫和泥土搀和起来被视为揉搓的动作,将异常的膏药抹在人身上,则是医疗的举止,根据法利赛人的传统,这两项都是安息日禁止做的事(注释)。不论这些邻居的居心为何,他们的行动却给法利赛人提供了一个控告耶稣的把柄,且将这生来瞎眼的人推入狼群。

15. 听到有奇迹发生在安息日,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他们对奇迹本身没兴趣,也不关心此事带给这人的益处,只想知道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好拿到告耶稣的把柄。这人回答法利赛人的话较回答邻居要谨慎些: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他没提耶稣将口水和泥土“揉搓”成泥浆,只是将泥浆放在他眼睛上,也没说耶稣差他去西罗亚池洗眼睛,只是说在他洗眼睛后,现在“就看见了”。

16. 听了这人简短的见证后,法利赛人就分成两派: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这些人认为最重要的关键是遵守安息日,无论耶稣行了什么神迹,祂都不可能是“从神来的”,因为违反了神的诫命。这虽是基于对安息日的一个错误解释,可是却遵守了的警告,它警告以色列人说,要小心防备那些能行奇迹但却引领他们离弃神的人,应将这种人处死,因为他们传讲悖逆神的事。有些法利赛人就是以此法解释耶稣的行为,祂行了神迹,但犯了安息日的规炬,肯定是个罪人,当然不会是从神来的。可是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耶稣所行神迹的本质,特别是医治一位生来瞎眼之人,迫使第二组人问道,做这种事的人怎么会是个犯法的“罪人”呢?他们的结论虽然正确,可是他们的推理有些毛病(正如所说明的,假先知有时也能行神迹)。由于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就起了分争。

17. 意见有了这样的分歧,他们又对瞎子说:“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当他们自己在耶稣的事上无法达成协议时,使人不解的是,他们为何还要问此人的意见呢?乍看之下,他们问他仿佛是因他得到耶稣的医治,理当认识他的恩人。可是当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时,清楚显示他们根本不是要接受他的证词(24节)。而这人却毫不犹豫地说:祂是个先知。在旧约圣经和犹太传统中,都认为先知是行神迹之人,似乎这人认为他的恩人理当属于这一类。

v “犹太人”盘问此人的父母

18-19. 当作者继续记录这故事时,他不是说“法利赛人”而是“犹太人”,这也许是换个文笔风格,但或许“犹太人”是指犹太公会,公会委员中也有一些法利赛人、47-48,。当法利赛人早先盘问生来瞎眼的人是如何被医治时,心中都有些保留,只是随着当时有关神迹的报告而问。作者说,其实,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因为他们不接受被治好的那人和他邻居的证词,就把他父母叫了来,要他们回答三个问题: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20-21. 这人的父母以肯定语气回答前面两个问题,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可是第三个问题对他们隐藏着危机,需小心斟酌用词: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犹太男孩过了十三岁以后,就可以在法庭作证――他的誓言有效85。他父母说他已过了法定年龄,就可为自己作答。他们肯定已从邻居或自己的儿子听到他的视力是如何恢复的,可是他们不敢在“犹太人”面前说出来。

22-23. 作者解释说他们为何需要如此谨慎小心: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三次中第一次将信耶稣是基督与有可能被逐出犹太会堂连在,每次都用aposynagōgos这字,在整本新约圣经中,它只出现在第四卷福音书,意思是“被赶出会堂”或“开除会籍”。可以有两种开除会籍的方式,一种是作为挽回罪人之用的暂时性(希伯来文是nidd?),另一种是永久性(希伯来文是hērem),可是这是否使用在新约时代犹太人当中则不清楚。可是当时确实有逐出会堂的事,不仅可从第四卷福音书的这三段经文,也可从知道(“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保罗在、6-7和13,要求教会将犯乱伦罪之人暂时赶出教会,以惩戒他。从、21;可知,诅咒别人则会被永远开除会籍。作者重复说道,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们怕被开除会籍。

作者三次提到信耶稣的人会被逐出会堂,暗示当他撰写本福音书时,凡考虑是否要信耶稣的人仍面临这威胁。这并不是指作者所说耶稣时代被赶出会堂之事已成往事,但确实暗示在他撰写此书的时代,犹太会堂和基督社团之间存着紧绷的张力。犹太人晓得,他不能同时信基督又继续做会堂的会员,可是在早期基督教运动中,这是可能的。

vi “犹太人”再盘问此人

24. 审讯完那人的父母后,“犹太人”不能再否认一个神迹发生了,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犹太人”坚信耶稣是罪人,因为祂犯了他们安息日的规定。叫生来瞎眼的“将荣耀归给神”,意思是要他把有关耶稣的所有事实供出来,他们怀疑他还隐瞒了一些事情。当亚干的罪被揭发时,约书亚也以同样方式劝告亚干“将荣耀归给神”,要他承认他私藏战利品的罪。拉比律法米示拿也引述亚干的事,当一个人被判决用石头砸死的罪时,法官就会劝告他作最后的招供,以承认自己的罪来“将荣耀归给神”(Sanhedrin 6:2)。

25. 这人一点也没被这些命令吓住: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他不想辩论耶稣性格的问题,只重申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26. “犹太人”知道如此下去还是无法使这人作出反对耶稣的证词,就更改一个策略:他们就问他说:“他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他们又回到原先已问过耶稣到底怎么使他恢复视力的问题(15a节),希望在严厉的审讯之下,这人或许会作出与刚才相反的证词,或说耶稣犯了安息日的规定,是个罪人。

27. 此人的回答显出他越发有胆量,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他已经回答了这问题(15b节),但他们不信他的答案,现在有了什么改变呢?他大胆地以为,他们重复问这问题表示也想成为耶稣的门徒。

28-29. “犹太人”对这人大胆的假设七窍生烟地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他们将他所说的他们“也”要作耶稣的门徒这话解释为,他自己已是祂的门徒。于是他们宣告他们效忠一个更高的权威人物:我们是摩西的门徒。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中几次说到犹太人对摩西的忠贞高过对耶稣的忠贞其中的一次,〔〕,。有证据显示法利赛人自称是“摩西的门徒”,但将撒都该人排除在外(Str-B2,535),可是这段经文中是“犹太人”作这样的宣告,或许是指犹太公会的委员(包括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

为了提高摩西的地位,同时也贬低耶稣的地位,“犹太人”还加上一句说,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摩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神对他说话,派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且将赐给以色列的律法交给他。至于耶稣,“犹太人”相信祂没有任何来头,祂的家世、出生地都不为这些“犹太人”所知(这些事在古时建立一个人的身分地位上极度重要),因此一口咬定祂是来历不明的无名小卒。

30-33. 虽然一连串的侮辱话语迎头喷来,这人却越发勇猛: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鉴于耶稣所行的神迹,“犹太人”仍然不信祂,这真是奇怪透顶。他们不知耶稣从何而来,并不能因此降低耶稣的价值,只是显出他们是何等孤陋寡闻罢了。有一人在此治好了生来瞎眼的人,而他们竟然对祂一无所知!然后这人给“犹太人”上了一堂神学课: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犹太人”坚称神对摩西说话,这是不错的,可是生来瞎眼的人却指出神听耶稣的话!神如何听耶稣的话呢?证据就是神将使生来瞎眼的人能恢复视力的大能赐给了耶稣。神能听耶稣的话,表示“犹太人”所说的耶稣是罪人的话是错的(24节)。生来瞎眼之人所说的话隐含着对“敬虔之人”的定义:遵行神旨意的人。这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他的立场: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这是整本圣经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记录到生来瞎眼的人能看得见,耶稣确实行了一个奇异的神迹。这事加强了这人认为耶稣是从神来的信念,否则祂“什么也不能做”。这人的话用在耶稣身上是正确的,可是若用在一般人身上就会引人误入歧途,因为假先知也能行神迹(参:,可是尚无证据显示他们医好过一个生来瞎眼的人。

34. 瞎子恢复视力是弥赛亚时代的福祉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是由一个未进过学堂的无名小子来教“犹太人”神学课,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他们火大他居然敢指责他们愚昧无知,可是对他单刀直入的神学却无言以对,只好采取辱骂的舌战,侮辱他“全然生在罪孽中”,或许是反映他瞎眼是受到罪的报应这看法(2节)。“犹太人”的反应显示他们拒绝这人的见证、这神迹的意义和行此神迹之人的宣称,他们拒绝光,喜爱黑暗,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11,

作者在这段结尾写着,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可以意味着当时他们怒气冲天地把他轰出去,或者是因为他支持耶稣而将他开除会籍(22节)。

vii 耶稣向此人启示自己

35. 作者继续写道,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这位生来瞎眼的人自从看得见之后,被邻居带到法利赛人面前(13节),独自一人被父母丢在那里为自己辩护(23节),被“犹太人”审讯、侮辱和赶出会堂(24-34节),在经历这一切时,他却越发感激耶稣。最初他称耶稣为“有一个人名叫耶稣”(11节),然后说祂是“先知”(17节),最后分辩道祂必定是位遵行神旨意的敬虔人(31节),现在这人被耶稣“遇见(原文是〔找到〕)”。

耶稣在一个公共场所找到他,也许是圣殿地区(40节),祂问他说:“你信神的儿子吗?”作者在前面已经介绍耶稣是人子:神在祂里面显现祂自己,祂从天上来,神在祂身上盖了认可的印记,祂还会回到祂的家去,即天堂。在第四卷福音书后半段他将说到人子经过受死和复活后,会回到祂荣耀的地方去,请参考增注:“人子”。

36-37. 这人对耶稣这问题的回答是典型的直截了当,“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他知道关于人子的一些事,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这位荣耀的人物在谁身上显现出来。于是他说,请告诉我,好叫我信他。耶稣回答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这人以他新近得到的视力已见过人子,可是还没认出祂来。其实他的恩人、正在对他说话的耶稣,就是人子。

38. 这人毫不迟疑地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他正踏出信心的最后一步相信耶稣。他“拜”耶稣,表示他认为耶稣就是所说的荣耀人子。这位生来瞎眼的人得到极大的福气,恢复了生理和灵里的视觉,他信耶稣的历程对第四卷福音书的读者是个强有力的表率,这卷福音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领读者产生相同的信心

39. 耶稣一方面想到生来瞎眼之人立即以信心回应,另一方面却看到刚愎自用的“犹太人”坚决不信,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耶稣来人间的目的不是要审判世界,可是因为祂已来到人世,就一方面而言,审判已经发生了。此事分别由生来瞎眼之人和“犹太人”的反应显出。生来瞎眼之人是无知无识的小民,不知道耶稣是不是罪人(25节),不知道人子是谁(36节),惟一知道的是,从前他瞎眼,现在看得见了(25节),耶稣就向这“瞎眼”之人显现祂自己是人子,而且这瞎子能够“看见”!反之,“犹太人”自称博学多闻,“知道”耶稣不是从神而来(16节),祂是个罪人(24节),因此就不是基督。这些“犹太人”极有把握自己“看得见”,反被肯定是睁眼瞎子。当耶稣来到人间时,审判就已应运而生,它的功能就像福音使者事工一样,保罗将它形容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

viii 耶稣指控法利赛人是“瞎子”

40. 当耶稣告诉生来瞎眼的人说祂是人子,和说祂来到世上是让瞎子“看见”,而那些自以为看得见的人反成了“瞎子”时,都不只有他们两人在场,所以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他们问话的方式按照原文更好的翻译是:“我们也没瞎眼,瞎了吗?”他们期待一个否定的答案。

41. 耶稣的回答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他们若像生来瞎眼的人一样,承认自己无知,就会像他一样没罪。可是由于他们自称知道,不愿虚心学习,就仍然有罪。他们自以为有知识的态度拦阻他们看见真理,正如所说: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

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法利赛人在此是作为殷鉴,本卷福音书的读者千万别重蹈覆辙。他们犯了不信之罪,是第四卷福音书认为最严重的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

主坚决地描述祂自己从事特殊的工作,这话多么柔和与美!在这福音书中,祂屡次说自己是奉差者,祂也很恩慈地要将祂的门徒与朋友包括在一起:我们必须作……祂好似说:我有一项指定的工作必须完全,但我不独自来做,你我必须一起来努力。

与神同工是一切事业的原则——每当黄金谷物在夏日的和风摇撼,都是自然界的主在呼唤着农人说:来吧!让我们一起工作。工厂作坊一切的工作都是神与人合作的。我们必须工作,这是神经常的呼吁。

与主相交是天国首要的法则——我们蒙召与神的儿子相交合作,将人们带回神面前,我们必须将最后的结果献给祂,因为这是祂所用心的。

圣灵合作是事奉成功的准则——在祝福语中,圣灵的交通是特别有意义的。我们是见证人,圣灵与我们同作见证。「圣灵与新妇说来!」当彼得讲道的时候,圣灵就降临了。我们要有清洁的手与清洁的心,才可与神合作。

── 迈尔《珍贵的片刻》

】「白日」

就是基督在世上时,「黑夜」就是基督离世之日。── 倪柝声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耶稣说:“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耶稣如此说,非谓他的生命和做工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是指我们信靠他的机会并不太多。每一个人几乎都有接受基督作他们个人的救主的机会,如果忽略这个机会不予把握,机会可能不会再来。

──《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用唾沫和泥」:犹太人认为这种举动等于「搓面揉面」,而将泥团涂抹在眼皮上,就等于「膏抹」的工作,都是安息日不应该做的事。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一、唾沫:代表从神口里所出的,而从神口里出来的乃是祂的话和圣灵,就是灵,就是生命。

二、泥:经上告诉我们:“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又说:“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所以泥是代表人肉体的本质。

三、和泥:和泥表明神性调和在人性里。表明人得着救恩的光景。我们本来是土制的瓦器接受救恩之后,“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乃是圣灵进到人的灵里,所以变成“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

四、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原文的意思是奉差遣,所以往西罗亚池子里,就是顺服主的差遣,洗又表明主话的洗,重生的洗,也表明洗罪的洗,也表明受浸。“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祂的死么。所以我们藉洗礼归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的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五、回头就看见了:“看见了”表明眼睛的生机复活了,能接受生命之光了,从前是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现在是活过来了,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能看见了,能认识神了

──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 就是“ 奉差遣” )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西罗亚」:是「奉差遣」的意思。在此应该是表明医治的能力由奉差遣的耶稣身上而来。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41西罗亚池在何处?为何瞎了眼就没有罪呢?】

答①西罗亚池按尼希米记所载,此池靠近耶路撒冷城外的瓦那个国,或与西罗亚楼相近。希西家王曾将圣城西南方的基训泉源口子塞住,另挖了一条沟,把泉源引入西罗亚池中。古时这池子东西长约七丈五尺,南北宽约七丈一尺,高二丈二尺五寸,西罗亚池,由挖通水道之后,即以「引水出去」

为池之名,以后逐渐变成「奉差遣出去」之意思,因此西罗亚池可为耶稣奉天父差遣,到世界作救主之预表,祂曾使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因信往这池里去一洗,就能看见而蒙主接纳了

②耶稣曾对那一班目中无主对祂的法利赛人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你们若是真的瞎了自己肉体的眼睛,就不会犯罪骄傲狂妄,自以为义,而抵挡主弃绝救恩的,但你们现在自认能看见,你们犯的这些罪还是存在,即因你们的肉眼能看见,你们不信我是基督,你们心眼却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如果你们的肉眼瞎了不能看见,罪恶除去,那你们的心灵眼睛就开了,就能明白真理,诚实敬拜,信靠认识我是你们的救主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

】这个分争一直延长到今。── 倪柝声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该将荣耀归给神」:意思是「要向神自己表示感谢」、「当敬畏神,坦白供出任何隐蔽的罪」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世上最好的见证。── 倪柝声

】人一掉进宗教的泥潭里,他的眼睛就变瞎了,只看见宗教,却看不见神。不单是犹太教是这样,所有的宗教也都是这样,连基督教也不例外。基督徒若不是尊重神过于基督教的遗传,也一样的掉进宗教的泥淖里,愿神怜悯并拯救我们脱离这属灵的陷阱,不让我们成为一个灵里面残缺的人。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法利赛人所看不见的,他看见了,他确定了主耶稣是从神来的。生命的大能开了他的眼睛,他顺服主的吩,脱离了传统的束缚,他看见了主。他也知道那天是安息日,但是在主对他说话里,他感觉到主的权柄,他就接受了,也就如此蒙了大恩。结果他是给赶出了会堂,但他没有后悔。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

「神的儿子」:比较可靠的抄本做「人子」。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信主为先知(17节 )是不够的,也是无用的(太十六 );所以,主再教他当信祂为神的儿子。── 倪柝声

】这三重的认识是非常重要,因为这认识的经历表达了是人又是神,是神又是人的属灵史实。能使人从残缺恢复到完全,绝不是人能作得到的,因为人都是残缺的。也不是先知能作得到的,因为先知虽给神使用,但他仍旧完完全全是一个人。只有神的儿子才能使人从残缺恢复到完全,是人,祂带去了罪对人的辖制与败坏,是神,祂把神的荣美与丰富都带了给人。因此,神的儿子是把人恢复到神的荣耀里去的关键。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不能看见的”是那些认识自己是残缺的人,“能看见的”是指那些不认识自己,反倒自以为是的人。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难道我们也瞎了眼么」:直译是「我们不是眼瞎的,是吗?」。

──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不承认自己有残缺的人,一定不肯来到神的儿子那里去得怜恤,结果一定是把自己留在罪中。不要以为罪只是限于不道德的行为,要看见不顺服神是在神面前最大的罪,人堕落的种根也正是它。法利赛人所怯的是律法和宗教的遗传,若是他们真领会律法,他们就不会拒绝神的儿子,因为律法正是为神的儿子作见证的。律法并没有错,而是自以为行律法的人错了,因为他们所行的是掺杂了人意的律法,所以他们错了。基督徒若不认定神的儿子,而把掺了人意的宗教观念和工作来代替主,那怕那些称为基督教的神学,或是基督教的工作,都会使我们成为属灵的瞎子。愿主怜悯,愿主怜悯。

──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例证

史塔巴克(E.D.Starbuck )在其人作宗教心理学,对那一种年龄的人此较容易归主,提出有趣和令人警惕的统计数字。他说,一个人信主的最早年龄约在七、八岁左右;从那时起至十或十一岁,信主的人数逐渐增加;从十一岁至十六岁这一段期间,信主的人递增;十六岁至二十岁这段期间;信主的人数急剧下降;三十岁以后信主的,则如凤毛麟角,少而又少了。上帝时常对我们说:「把握现在。」问题不是耶稣的能力减少,或他的光减弱;如果我们忽略跟前的决志机会,年纪越来越大,就更不可能归主了。工作必须做,归主的决定也须趁早,趁白天的时候工作,因为黑夜就要来临。

──《每日研经丛书》

那生来的瞎子已经看不见,为何主耶稣在医治他之时,竟然用唾沫和泥抹在他的眼睛上,使他更加看不见呢?耶稣为何要用这种方法?】

瞎子,在中东一带是很多的,据今日专家的统计,以中东、北非为最多。可能是因为不懂卫生及阳光太强所致。

“用唾沫可以医眼睛”,乃是中东人、甚至东方人都有这种传统的信念。他们认为人的唾沫是人身上一种宝贵的分泌物。中国古代医书对于唾沫(口水 )也认为对健康有重要关系。一个经常在口中有津液的人,是身体健康的象征。因此,时常将口中津液吞回用胃中,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又有古医书云:在睡醒而尚未开口之前,可用大拇指指甲将自己口中的口水(多数是胶状物 )涂在自己眼睛内,可使眼睛明亮,是保护眼球最佳方法云。

耶稣也曾用唾沫医治伯赛大的一个瞎子。此外,他医治那耳聋舌结的人,也用唾沫抹他的舌头。用唾沫,一般犹太人传统上相信是一种民间医治的媒介物。同时,可使受医治的人有信心去接受治疗。

不过,主耶稣还要这个生来的瞎子到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这就表示主耶稣所用的方法是带着深邃的教训。医治“肉体的瞎”在主耶稣看来并不困难,但主耶稣还要医治他“心灵的瞎”,那是很重要的。“唾沫”代表拉比与法利赛人的错误与律法的外表解释,“泥”代表人们传统的错误、遗传的观点与偏见。所以主耶稣叫他到西罗亚池去洗,先洗掉“唾沫和泥”,然后洗掉肉眼的“瞎”,使他获得两重的“复明”。

“西罗亚”(SILOM ),意即“奉差遣”,其实这名字的最早含义为“引水出去”,因为西罗亚池是希西家王下令凿成的,引水从城外到池中,凿通水道之后,即以“引水出去”为池之名,以后渐渐变成“奉差遣出去”。

“西罗亚”池可以预表主耶稣是奉天父差遣到世间来作人类的救主。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