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终于可以分地了!他们要怎么样来分呢──
13-19章 这卷书余下的十二章,讲述十二个支派拈阄分应许之地的情形。首先是利未支派不可有地业,因为他们要全力服事百姓,不得去经营自己的私业,21 )。其次是吕便,迦得,与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得到约旦河东之地了,那是摩西所答允他们的(参民32 )。另外犹大与约瑟支派(以法莲与玛拿西半个支派 ),已经领受了他们祖宗雅各在四百五十年以前应许给他们的地,书15-17章 )。这样,其余的几个支派拈阄分所剩之地(18章 )。
从雅各最初对他众子的祝福(参创49 ),以及摩西给十二支派的祝福看来,(参申33 )各支派所要得的土地,已经大致明了。他们二人的祝福,皆有预言性质,尽管约书亚为余下的几个支派拈阄决定这地的分配,所拈出的结果却与雅各和摩西预言的相同。
人老了,事奉神是有心无力了──真的吗?
约书亚年纪渐老──这时介乎八十五至一百岁之间。不过,神仍有工作给他做。我们的社会常常高举年轻力壮的人,将老人放在一边。其实,老人的经验满有智慧,如若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去做的话,他们确实是有用之材。基督徒绝不可从事奉神的职务上退休。过了退休年龄的人,不要以为年老使自己不能事奉神,或为自己找借口。
待征之地
哪里是神给我们的“应许之地”?我们有没有去占领?
迦南地之中,还有许多以色列人未得之地,但是神的计划是要他们继续向前去得那地,将那地也归在各支派所占的地中;祂的心意是要他们征服全地。神知道未来,祂既然领导你,就知道摆在你前面的胜利。当年以色列人仍需出征作战,如今我们为自己的“未得之地”,也需面对试炼,力战而得。
甚么是我们的“未得之地”?可能是海外宣教,将圣经译成新的语言文字,本地新的宣教工作,尚未得救的群体或机构,没有揭发的公众问题,或是道德上的争论,生活中没有承认的罪,或者是未充分开发的人力与物力。神要你去征服甚么地方,那个地方就是神对你的“应许之地”。只要成全神吩咐我们去完成的任务,将来就会得新天新地为产业。
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以后,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那地的所有居民全赶出去。剩下来信奉异教的百姓,好像瘟疫一样,令他们苦难不息,士师记记载了这些事件。以色列人没有将生活中的罪恶完全除尽,现代的基督徒,也常常未将自己生活中的罪完全除掉──二者都会有同样悲惨的后果。请再读出埃及第二十章中的十条诫命,然后扪心自问,我是否容忍犯罪的习惯与想法?我是否同意,认为做到一半就算够好?我是否严以责人,宽以恕己?
在约旦河东居住的支派有──
每个支派所分得的土地,和那个支派始祖的性格常常有很微妙的关系。例如,约瑟的品格敬虔,他的后裔以法莲与玛拿西这两个支派就得到迦南地之中最肥沃、出产最丰富的土地。犹大甘愿亲自代替弟弟便雅悯被留下,换取兄弟的安全,他的后裔就得到迦南地中最大的一分,最后建立了南国犹大,成了大卫王朝的基地。吕便因为与父亲的妾侍同寝,所以在这段经文中说,他的后裔只得到荒凉的地区。
玛拿西支派为甚么分为二?
玛拿西支派一分为二。他们有许多人选择在河东定居下来,因为那地特别适于牧放牛羊,其余的人则喜欢在河西之地居住,所以这支派就分为两半。
神不给利未支派地业,是因为──
利未支派被分别出来,专心事奉神,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流动性,而其他有地的支派则做不到这点。如果给利未人土地的话,就意味着叫他们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反而阻碍他们事奉神。因此神安排其他支派奉献财物,以供给利未人的需要,那里讲到利未人从其他支派地业中得到城邑的情形 )。
今天的讲题是要从三全篇和约翰十章九│十节,耶稣对众人所说的话:他是门从门进去的必得丰盛生命。这与三:五节的「足愿」和「一生幸福满足」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敬拜上帝顺从耶稣基督的人所追求的目的,其实那是主的应许。那麽为什麽有人不得其门呢?我不想知道理由,但要由这两段上帝的话语得到圣灵的引导而知其「入门」。
下列以三个引导来和大家分享,也盼望大家能得着丰盛生命。入门是每种学习中开始的阶段,但若入门与目标不一样时,就会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错和结果。比如如何种兰花的技巧入门,绝对不可能变成会打或使用电脑的,或是你去学佛学入门,绝对不可能成为基督教牧师,或经验基督的救赎。
第一,必用心:「我的心哪;凡在我e面的,要称颂上主和祂的圣名。」用「心」是成就一切的开始和结束,故诗人在书的首和尾都包起来讲。用「心」在希伯来文是指「生命力」,是专心,不心怀二意,心神不定,想左右逢源,而是全心全意地,这样的人信徒一定会记得神的恩惠。用心去「称颂美上帝」而人是得丰盛生命,得饱足生命的一个入门。书约翰叁书1:二:二十一节美是神的宝座」,故会用心称颂美的人诚如上帝的临在,有如来到宝座前。想想看有多丰盛在神的宝座前,基督徒要从上主得到什麽?
有位行乞的十岁小男孩,每次向人行乞十元。有一天一位无后裔的富翁从那e经过,那小孩向他行乞要十元,而那位富翁心想这位小孩可怜,我应该帮助他,于是向他说:「请你跟我来。」那小孩仍口口声声要十元,转个弯,小男孩不见了,其实这富翁盘算的是带这小孩回家,给他洗澡,吃饱,送他去上学,过着和一般小孩一般,收养这位流浪的小孩。
或许大家觉得太可惜了。同样,我们若只在向上帝祈求十元而已,而没有用心听那句跟我来就会失去更丰盛的东西。心只专注在十元而没去或阻碍了去专注到那「将来性」「长远性」「更价值性」的东西。十元能解决当天的短暂痛苦,满足短暂性的需要,但却失去了更丰盛的机会。现代年轻人出去打工,普遍有些人的心态是为了「赚钱」,可以弥补一些需要。因此,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不会去想学一点什麽,或培养什麽耐心,毅力,忠诚的内在修养。当「义工」也只在想累积一点「功德」的分数,或在教会当什麽会员干部,常有一种我能Show一下,牧师长执就已经很感谢了。还叫我不迟到,负责任吗?
各位什麽是「称颂,美」?只用口,唱一唱,心中漏一漏吗?不是的,应以信仰的行动。千万不要想说,保罗勉励腓立比教会信徒要靠主常常喜乐,是在夜总会舞会中写的信,反而他是在为主的福音被监禁的监狱中。他用心的称颂美神,是因为他赶去迎接接受许多的福音苦难,他不是躲在冷气间e自己或支持那些会Y钱A钱,开口闭口美主,哈利路亚的基督徒,漠视上帝的公义和慈爱改造更新社会,最后休想得丰盛的生命,也不可能来到神的宝座。:四「当称谢进入祂的门」。
第二,敢接受「冠冕」三:四):上主对那些会称颂祂的人他会用仁爱和慈悲为他们的冠冕,而得惯面是生命有关,是与死亡远离有关生命。如诗八:四十五「人算什麽,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神)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为冠冕。」
有些基督徒活得很痛苦,限制太多,就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才可以随便发脾气,做不负责任的事。其实,这样的基督徒是把上帝赐的冠冕视为像孙悟空头上带着的念咒环。那是因为没有用心的正视那顶冠冕是什麽,也就不敢去接受了。结果当然失去接受丰盛生命的机会。因为「没进到『敢』的入门」。人不算什麽如花草,泥土而已,但他却那麽看重,给人的生命。(十四│十六)冠冕在世上是国王戴的份,平民不可能戴的,那是封建及集权国家象徵权威,权柄和权力。其实上帝给每一个人都有一顶。那麽人若继续再有那种「奴隶的心态」是无法当基督徒的。上帝要往上提升人,但有些人却自愿下沉。上帝所赐的是以「仁爱,慈悲,尊贵,荣耀」四个珍珠为冠冕的。今天祂要赐给台湾的人民,但我们「敢去接受」吗?
用什麽心态去接受?再像当时出埃及的以色列民的抱怨,宁可回去埃及为奴,而不要自由为主人死在旷野。上帝在挑战我们,不是吗?
一位友人到中国去玩,并照了一张自己穿着清朝皇帝的皇服的相片,很神气的对我说:看我像不像清朝皇帝。实在很像。但向又有什麽用?那只是几秒,几分钟的快乐而已。
基督徒要真正得到那冠冕的,但怎麽去得到?就是「敢」,因为他已赐给我们了,而我们就是要把它活出来在生活中,成为一位仁爱,慈悲,尊贵,荣耀的人。
今天有些基督徒和牧长,只强调教会增长,灵命成长,而避开正视和对抗黑金黄牛的政zh i势力,其实,那些漠视会阻碍我们「拥有那冠冕」,也不可能让我们得着丰盛的生命。
第三,愿意被「更新」的愿三:三│五,六,十│十二节)诗人说:「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救赎你的生命脱离死亡,他用美物,使你的愿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反老还童。」人会生病,死亡,腐败的,但上帝应许人可以得生命。今天台湾的社会病态累积已久,每天都有凶杀,放火,偷抢,强Γ污钱正正当当,从个人到社会受到伤害的到处多的是。特别「心灵的受伤」,「心灵累积太多的垃圾」导致无法通顺。「那种受伤和没有清除的心灵垃圾」是因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私人的利益,而对公义,慈爱,信实缺乏兴趣。对「罪」,不敏感,对疾病的原因不求正确诊断,对台湾生命力的杀伤不去重视,那是得不到赦免,医治和生存的。
贝多芬小时候常被凶恶酗酒的父亲乱打,半夜清晨,不定时的被叫醒要练琴,母亲也因为丈夫的暴力和缺钱而常饿肚子,生活凄凉,早逝。贝多芬也因为如此,身体不好,他虽然最终聋的听不见的,还能写作出第九号D小调的交响曲「快乐颂」一位能被上帝医治,赦免,拯救的人,绝对胜过恶劣环境,而仍然能对人类的真善美做出贡献的人。那种医治赦免救赎是能带给别人的生命向上提升,不是往下沉沦的。各位,台湾人要被医治,赦免和救赎,由我们先愿意做起,祂答应我们一定能像鹰一样能返老还童更新生命。
结论:各位,我们用心当基督徒吗?我们敢接受那冠冕吗?我们愿意被更新吗?因为每一项都是带我们到上帝面前,面对面的。真正的灵性生活,丰盛的生活,属灵的生活是无时无刻的把自己带到上帝面前,让上帝的灵随时愿意同在向你我当把出信仰的挑战,生命的医治和更新而终能持守那冠冕。
证道经文:;
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证道内容: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大家这个年过的怎么样?春晚有一个节目让我感动不已,是一首钢琴弹唱。歌曲过程中一直有一组照片在播放,一个女孩 和她的爸爸,从女孩一岁、二岁、三岁,一直到她长大,歌中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所以,今天我想和弟兄姊妹一起分享一段经文,这 段经文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神给我们的恩典。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送红包,神也送了很多红包给我们,可我们就是没有打开。我们一直说,主啊!给我恩赐!主 啊!给我恩典!其实,主给了你很多,你有没有打开红包呢?今天我们就分享怎么打开神给我们的红包。教导我们说:“约 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 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们知道,耶和华神拣选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进入迦南地,他也拣选了他的仆人约书亚 率领以色列民在迦南美地去安家乐业。并且,在约书亚年纪老迈之时,耶和华指出,你年纪老迈了,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当然,约书亚记11-12章记载了摩西 和约书亚的许多丰功伟绩,但人总是有限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在约书亚年纪老迈之时,耶和华神说,你年纪老迈了,依然有许多未得之地。我相信这 句话语不是批评他也不是表扬他,乃是指出他生命的有限,他年岁已高。弟兄姊妹,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一定的年龄了,好像只是一转眼,又像是一场梦,但我们要珍 惜神给我们的日子,珍惜神给我们的时间,我们要察验何为神的旨意,去思考我们新年的未得之地是什么。首先,什么是旧约圣经中所说的未得之 地。我们都知道,约书亚跟随摩西有四十年之久,虽然他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忠心耿耿,一生当中满了辉煌的战绩,但是他的生命依然是有限的。就在他年老之时, 耶和华神点破了他的有限性。相比约书亚我们都还很年轻,我们也有许多的未得之地。那什么是未得之地呢?未得之地就是神给你、你还没有得到的。给你开的支票 你还没有去兑现,这就是未得之地。未得之地好比我们家用的微波炉,微波炉有许多功能,但平时我们用到的也只是两三个功能,还有许多功能是未使用的。又好比 我们的手机有许多功能,但我们只是用它接打电话、发个短信而已,它还有许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就是未得之地。其实,在亚伯拉罕时期,耶和华神已经亲口应 许亚伯拉罕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这个时候,亚 伯拉罕多么希望自己的眼光能看得再远一点,更远一点,越远越好,因为他看到的一切神都要赐给他和他的后裔。在创世记第15章,耶和华神再一次向亚伯拉罕颁 立这样的圣约。神对亚伯拉罕说:“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 过来吗?”“你的子孙要像天上的繁星那样众多,像海边的尘沙那样无数。”这是耶和华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五百年后,耶和华神再 一次将这个应许颁布给摩西,记载在:“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以前神是告诉亚伯拉罕要向东西南北观看,要向天上观看,但是神 告诉摩西要行动起来:凡你脚掌走遍的地方,都是你的。一百二十岁的摩西离世之后,耶和华神继续将这个应许告诉约书亚说:“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 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这段圣经告诉我们,不是看,乃是要行动,乃是要走动,要踏入恩典之地。弟兄姊妹,既然神已经应许给 亚伯拉罕,应许给摩西和约书亚,他们为什么没有去领取呢?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听见了,看见了,天天谈论着,未得之地就得到了,乃是我们要付出行动,用信心 的脚掌去走遍未得之地,然后才能得到。那么,神既然赐下未得之地,我们应该如何去得这个未得之地呢?当然,约书亚并不是无心去得未得之地,他是无力,因为 他已经年纪老迈。可是,以色列下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是在旷野里生的,他们还年轻力壮,他们不是无力,而是无心去得那未得之地。他们知道这个迦南流奶与蜜之 地已经够用了,不用再征服了,够他们这代用了。因此,他们没有按照神的应许去得更远、更广的未得之地。所以,约书亚责备以色列民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 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他很无奈,因为他没有办法再率兵。他只能说,你们去吧,去吧!这是耶和华神交付给你们的。 可他们没有去。我父亲有一次跟我探讨这段经文。他说,我年轻时,愿意为主多传福音,现在年老了,眼睛看不见了,我有心也不能做,因为我有局限 性,相比你们年轻人,你们有的是力气,但缺乏内心的火热。他的这句话刺痛了我,但也激励了我,我不要等到年老发白才说:主啊,我愿意全然摆上,我愿意奉献 给你,你让我去哪儿我都去。到那时估计我已经走不动了。相比之下,我们都要比约书亚年轻得多,我们应当趁着还年轻,求神怜悯我们。我们知道,圣经当中充满 诸多神的恩典和丰富的应许,那不是我们能唾手而得的,乃是凭着信心,向神叩门祈求,他才给我们的。他没有白白地赐下,他没有送到我们家里,他乃是让我们去 寻找他,去叩门,去寻求他。弟兄姊妹,耶和华神将这个美好的应许之地赐给亚伯拉罕,赐给他的子孙,他也指名给摩西,指名给约书亚,但他们没有去得。但是,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属灵的异象很清晰,一直到新约时代,一直到今天,这个未得之地就是神的恩典,就是十字架掌权的地方,就如同“主祷文”中所讲的“愿 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般,这是神的未得之地,也是我们的未得之地。其次,新约圣经中的未得之地是什么?刚才我们 说旧约中的未得之地就是耶和华神赐给亚伯拉罕和他子孙看得见的迦南美地。但对于我们新约的儿女来讲,它不是一个看得见的,乃是看不见的,是我们生命当中向 往的属灵的国度,是属灵的迦南流奶与蜜之地。在新约时代,这个异象成为福音的大使命,由耶稣基督颁布,由门徒去执行。“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 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 界的末了。’”新约中的未得之地就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我们想一想,今天是不是万民都成为主的门徒了?我们有没有以主的心为心?以 主的事为念?不单是大使命的催促,我们也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保罗在异象当中看到一个马其顿人,他站着呼唤保罗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 我们!”保罗因着被圣灵感动,就去了马其顿,去传福音,去建立教会。弟兄姊妹,传福音的使命摆在我们面前,马其顿的呼声在呼唤着我们,我们 岂能一直静坐,只是思考而不去行动呢?除此,保罗属灵的异象也在激励着我们。保罗告诉我们:“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 人的根基上。”保罗希望在福音的禾场上传得更远,传到未闻福音的地方。他不是说哪个地方有教会我要去那里建立教会。他没有这样,所以他无 愧于“外邦人使徒”的称号。弟兄姊妹,我们放眼看今日教会的牧者们,有谁甘心像保罗一样摆上自己?有谁愿意把福音传到未闻福音的地方?不少 的牧师、传道人、老基督徒,他们只肯收割老一代牧者流泪撒种所获得的属灵的果实,自己却不肯在灵性上追求,不肯在传福音方面付代价。很多弟兄姊妹是哪个地 方有培灵会都去,什么聚会都参加,什么属灵书籍都阅读,要武装自己,丰富自己,似乎自己是个精兵,其实他只是个不上战场的精兵,这在神面前是不蒙悦纳的。 弟兄姊妹,使命已经显明,我们的志向在哪里?我们的地极在哪里?我们的马其顿在哪里?我们的福音禾场在哪里?这就是我们的未得之地。我们放眼来看今日教会 的未得之地,我们如何去得到神所赐给我们的未得之地?对于教会来说,未得之地就是向未闻福音的地方传福音,在没有建立教会的地方建立教会,在没有聚会点的 地方建立聚会点,在没有查经小组的地方建立查经小组。我们祷告,希望神在北京各个区县、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带领我们建立聚会点,我相信神会垂听我们的祷 告。我们祷告是希望在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单位有神的儿女,每一个家庭有属灵的继承人,这就是我们的未得之地。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但是像海淀教堂这样 规模的教堂才有十八个,对于一个有两千万人的国际大都市,十八个教堂再加上几百个聚会点,福音的力量太微弱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未得之地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我们怎样去得着未得之地?在座的弟兄姊妹和牧师们都有着各自的未得之地。对于牧师们,保罗和彼得有这样的劝勉。保罗劝勉提摩太说: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又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他 对于传道人的要求是“专心”。彼得说:“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一个牧师会传道、会祷告,他有没有专心呢?神会衡量一个传道人的本 质。彼得还教导我们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 乃是按着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是什么?圣经已经教导我们,对于牧者来讲,不但要传道,更深的是要背起十字架,走十字架的道路,要天天跟随主,活在十字架里 面,因为拯救我们的就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新鲜的方法、新鲜的组织和个人的技巧,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占的比例和分量都很轻,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拯救我们。但愿我 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基督的精兵,福音的使者,祷告大军中的一员,能为北京教会、海淀教会的复兴献上祷告。在座的弟兄姊妹,其实我们每一位 基督徒都有许多未得之地,想一下我们信主的年日和我们属灵的生命是不是成正比?有些弟兄姊妹告诉我说,我信主好几年了,圣经还没有读一遍。弟兄姊妹,我们 要把圣经读下去,让主的话语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有一位牧师说,应该信主几年就要读几遍圣经。我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我们真需要去做到,需要在 新的一年立志:主啊!我愿意在新的一年立志多读你的话语。同样,祷告是神给我们的特权,凡事藉着祷告,凡事在祷告之中交托给神。很多时候我们不肯祷告,我 们求助于别人。我昨天读《荒漠甘泉》的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去求助于别人,神反而不让那个人帮助我们呢?神的目的是让我们回到他里面 去,让我们单单地仰望他。弟兄姊妹,这就是神对我们特殊的恩典。我们的未得之地不但是读经和祷告,在爱心方面我们还有许多未得之地。神将爱心、爱的礼物赏 赐给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爱”,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钉死了,从此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他希望我们的爱不是自私的爱,只爱我们的家人、同事、 邻居,而是普世的爱,甚至爱我们的仇敌。这是他教导我们的,因为他给我们做了这样的示范。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加强传福音,因为这正是我们的大使命,正是神 给我们的恩典。假如你家里只有你一个人信主,你千万不要说,主啊!我家里已经有一个基督徒了,等上天堂的时候有我一个代表就够了。神喜欢每一个人归向他, 他的心意是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每一个人的灵魂在神看来都是那么的宝贵,比世界都贵重。在我们见主的那一天,我们是否也能像保罗一样唱 出人生的凯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我们能不能求神怜悯我们,趁我们还年轻,还能 动,使我们为主去赢取未得之地,以主的心为心,以主的事为念。我们祈求神将启示给以赛亚的看见启示给我们:“要扩张你帐幕之地,张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 止;要放长你的绳子,坚固你的橛子。因为你要向左向右开展,你的后裔必得多国为业,又使荒凉的城邑有人居住。”弟兄姊妹,耶 稣基督来到世界的目的就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拣选我们的目的岂不是如此吗?他希望我们和他一道去拯救迷失的羊,成为他的儿女,他希望我们和他一道去 栽培信徒成为门徒。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立定心志,走神所喜悦的道路,立定心志,去得神所赐给我们的未得之地。阿们!书名:失落的一角; 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他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向前滚动,唱着这样的一首歌:「喔,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啊哈哈,上路啦,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有时候,他要忍受日晒。接着又是一场冰凉的大雨。有时候冰雪把他冻僵了,接着太阳又出来替他暖身。
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也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小虫:嗨),或者闻闻花香(花:不要靠我那麽近)。有时候,他超甲虫的车(甲虫:等等我啦)。有时候,甲虫也超他的车(甲虫:哈哈哈真是慢乌龟)。最愉快的,就是这样的时刻(蝴蝶,蝴蝶,生得真美丽)。
他继续前进,渡过海洋。「喔,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走片天涯和海角,千里行不怕路迢迢,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穿越沼泽和丛林,上山,下山。直到有一天,请看!「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他唱了起来。「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千里独行不怕路迢迢。我找到了。」「我不是失落的一角。我不是谁的一角。我是自己的一角。就算我是谁失落的一角,相信也不会是你的。」「喔。」他伤心的说。「打扰你了,真对不起。」他继续上路。他找到另外一角,但是这个太小,这个又太大。这个太尖锐了,这个又太方正了。有一回,他好像找到合适的一角,但是他没有抓牢,又掉了。另外一次,他抓得太紧,弄碎了。他继续上路,遇到了些危险,跌进了坑洞,撞上了石。
后来有一天,他又遇上了另外的一角,看起来很合适。「嗨!」他说。「嗨!」那一角也说。「你是谁失落的一角吗?」「我不是。」「那麽,你是你自己的一角吗?」「我可以当别人的一角,同时又是自己的一角。」「你大概不会想当我的一角吧?」「也不一定是这样。」「也许我们并不很适合。」「别这麽说……」「怎麽样?」「感觉真好!」很适合!合适极了!总算找到了!总算找到了!他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麽,所以越滚越快,从来没有滚过这麽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说话。(小虫:喂喂喂!)也不能闻闻花香。(花:你都不理我。)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蝴蝶,蝴蝶,生得真美丽。)但是他可以唱他的快乐歌。他总是可以这样唱:「我找到了我的失落的一角。」他开口唱了:「哦高告哥科格一搞,哦高告哥科格一搞,坎给古狠姑哈鸟好好。」天啊,他现在什麽也不缺,却再也不能唱歌了。「我懂了。」他想。「这e头有点道理。」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他一边走着,一边轻轻的唱。「喔,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啊哈哈,上路啦,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本论 一、经文背景 (一)大卫的困境童话故事总是让人觉得很有趣。「失落的一角」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看到什麽,也不知道你们从这e想到什麽。这缺了一角的圆,他因为缺了一角,所以不快乐,我想我们的人生当中,也会缺一项或一样东西。有人说:先生他永远缺一个美丽的女孩在他旁边,太太她永远缺了一件衣服。那我想,在我们的生命e面,我们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有些事情也不见得能向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我们都有一些不为人道的事情,我们不能讲,心e面那个苦楚。有时候,也没有人能够懂。其实人生的苦难、人生的困苦,也不是现在才有,其实古时的人,他们也要面对这样的苦难。今天我要用一段圣经,经文中是我们都很熟的人:大卫。从他的历史故事来认识,当他面对他的困境时,怎麽呼求他所相信的上帝。
第一,我们来看大卫的困境。在书十三篇e面,其实没有很详细的写他遇到什麽事情,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生病?还是有人追杀?没有这麽详细的记载。但是,从这个经节一开始就可以知道,他说:「耶和华,你要忘记我到几时呢?你要掩面不看我到几时呢?」我不知道大家对熟的人或不熟的人是否也能够这样呼喊,但我想大卫跟上帝的关S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一开始就呼喊说:「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
(二)大卫的疑惑我们来看他对上帝的疑惑,他说:「我心e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在白话圣经e面,筹算翻译成「想来想去」,这样翻比较传神。就是当你愁苦、想事情的时候,走来走去,可能怎麽样都想不出来。大卫遇到困境的时候,在那e走来走去、想来想去。他会想:「为什麽,怎麽这麽久了,上帝竟然还不理我,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都高过我,都压过我了,上帝我怎麽还不见你的影子呢?」这是大卫他从心e面所对上帝发出的声音。
(三)大卫的恳求接下来,大卫知道他唯有跟上帝祈求,于是他开始祈求,他说:「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求你看顾我,应允我,免得我沉睡至死。」意思是,难道你要看我痛苦到死去吗?你要不理我到我死了吗?大卫对上帝呼求,怎麽你到现在都还不理我?仇敌都胜过我了,但是你还不理我。要他们在我摇动的时候、软弱的时候、跌倒的时候,让他们来欢喜吗?这是非常强烈的呼求。大卫甚至向上地说:「你要这样来待我吗?」「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 免得我的仇敌说:我胜了他;免得我的敌人在我摇动的时候喜乐。」-(
(四)大卫的出口接着,大卫说:「我倚靠你的慈爱,我心因你的救恩快乐。因你用厚恩待我。」-(这段话在圣经e面用的是过去式,因为大卫曾经体会过、经历过,上帝曾救过他、曾经厚恩待过大卫,这是他的经验。所以这e大卫向上帝求说:「我倚靠你,我要向你歌唱,因为我曾经有这样的经验,你曾经救过我,你曾经用厚恩待我。」
我们也来看自己的生命,就像是刚刚那个圆,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角。因为他缺了一个角,他觉得很痛苦,一直很不快乐。在我们人生、生命中,你是不是也因为工作要被日晒、要被雨淋?你有时候会因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太快,或许可以停下来跟孩子们讲讲话、可以跟你的亲朋好友聚聚餐;你有时还可以超超车、可以闯闯红灯,还可以旅行、上山、下山。直到有一天,你可能已经找到了一角,对方可能说我不是你的那一角。然后你又要继续走,有时候可能太大、太尖、太圆、太方,你找不到一个适合你的人。有一回可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要跟他结婚了,但你可能抓得太牢,他却跑掉了;你的孩子可能抓得太紧,弄碎了。我们的人生就像是这个圆,会遇到危险,会跌倒,但最后他似乎找到适合他的一角。他说他感觉很好,总算找到了。然后呢?他已经圆了,开始滚动,越滚越快,快到他没有时间停下来跟小花、小虫讲话。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跟那个圆一样,当我们圆的时候,没有时间理我们周遭的人,没有时间理我们的父母亲、理我们周遭的同学,因为我们已经滚得太快。所以当他发现说,他什麽都不缺,已经开始滚了,已经圆了,却不能唱歌。此时,他说他懂了,轻轻的把那一角放下,他继续再寻找,失落的一角。
各位弟兄姊妹,你找到了吗?你找到那一角吗?你想过,这个角他已经找到了,为什麽要把他放下来,不是继续滚就好了吗?为什麽要继续寻找,寻找的路不是很不容易吗?需要经过风雨和很多的困难,他为什麽要把他放下来?那到底是什麽能够满足我们心e面的那一角,什麽才能真正满足呢?对基督徒而言,我们不只是肉体的生命,世上这些事物的每一个角我们必须要找到,我们可能活到七、八十岁享受快乐,但能够满足我们的,就像是那个圆,他越滚越快,然后在我们人生的时间一到,这些都不能带走。所以,我们不要忘记,有一个永远的生命,那是无形的,唯有那个永远的生命能够来弥补他,这些物质是没有办法弥补他的。
有些人认为世上的学位能够弥补你那一角,或许有很高的职位使得圆已经满了,又或许你的婚姻已经觉得很美满,你有房子,你有健康,所以觉得已经不再缺什麽,虽然有人已经失掉健康。但是,还有一些无形的困境,前面那些或许可以用金钱来解决,但是无形的困境、心e的虚空,是车子、房子没有办法来代替、弥补的。那我们要用什麽方法来解决呢?用什麽方法来解决这个困境呢?我们刚才看到大卫,他对上帝的信心,因为他曾经有过那样的经验,上帝可以带他走出生命的困境,所以他向上帝来祈求。「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二、信仰反省 (一)生命的困境我们来学习在信仰上面,遇到生命上困境的时候,应该怎样来选择。上礼拜献诗的薛悦悦姊妹,她是个旅美的声乐家,在美国已经很久了,最近回来台湾举办音乐会,今天用她的代祷信,来分享她的见证。这封代祷信让人非常的感动,因为她从去年到今年四月,发生了非常多的事情,两个月e面他们家发生了三次的车祸,四个月e面她的先生被解雇两次,她自己也因为生病被送急诊,医生说她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三次的车祸都不是小车祸,一次是在高速公路上,很急速的被一台车擦撞。另外一次更严重,她的先生有一天早上要出门的时候,因为外面有雪又很暗,车子掉到他家外面的水沟,挂在树上九十度,当警察通知她来的时候,她已经认不出那是他们家的车子。警察评估说,车子e的人应该也受严重的伤。她说她试试看打电话给他,没想到她先生竟然能够很清醒的跟她讲电话,警察就叫他从天窗爬出来。在这几次的车祸当中,竟然没有人受伤。她在代祷信上说:「洪水患难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给他的百姓。」那几次的车祸让她体会到耶和华赐福给他的百姓。她先生在四个月中被解雇两次。她说:「虽然可以选择担忧,但也可感谢。」感谢上帝让她们夫妻能够因为那段几个月的被解雇在家,可以一起服事,也可以让她先生有休息的时间。她也分享书一百二十六篇:「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她的先生有次讲道当中说:「我们生命当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因主耶稣变得有意义,苦难就不再是个审判,而是磨练;苦难不再是惩罚,而是训练。并且让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你能想像吗?一个家庭,短短几个月当中,他们家三部车毁了两部,几个月当中被解雇两次,自己也进急诊室。这样的生命,可以抱怨吗?但是她说,我选择不担忧,我选择仰望上帝。在困境e面,可以向我们的上帝说你的困境有多大。她可以向上帝说:「我这几个月来怎麽这麽倒楣,而且我是一直有在服事的人,竟然遇到这麽倒楣的事情。」但是她却没有向上帝这样说,而是向困境说,我的上帝有多大。其实有时候我们的上帝要我们美他,要我们歌颂他,不是他缺我们的美要我们歌颂,而是要我们在其中,心境转一个弯,才不会沉溺,说,「上帝阿,我的困境有多大,上帝阿,我出了几次车祸,我的车全毁了。」你会一直困在那e面,告诉上帝困境有多大多大,整个人是沉溺在困境e面。我们可以向我们的困境说,我们的上帝有多大多大,这样的转变是帮助我们从困境中、从被压在困苦e面能够美,能够向上帝说,上帝阿,你有多大。原本可以选择忧虑、可以选择抱怨,但是她说:「我要感谢上帝。」因为她感谢上帝,让那些周遭的人也能因着她的感谢说,「你们的上帝行了大事,的上帝为了行了大事。」这就是我们的主耶稣,他要为我们行大事。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说,「我们虽然四面受敌,但也不会被困住;心e作难,却也不至失望;遭逼 -/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他身上所带着的是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他身上。这是保罗向我们作的见证,他的四面受敌,不会因为这样就被困住。保罗告诉我们,这样的应许,也要对我们每个人同样的应许。「 我们遭遇各样的困难,却没有被压碎;常有疑虑,却未尝绝望;有许多仇敌,但总有朋友;常被打倒,却没有丧亡。我们必朽的身体时常带着耶稣的死,为要使耶稣的生命也同时显明在我们身上。」-(
(二)困境的疑惑我想我们遇到困境时也会怀疑,也会问为什麽,也会对我们所信的上帝问,像大卫一直问:「要到几时?你要到永远吗?要到敌人都赢过我了,要让我们都到死去吗?」他会一直向上帝说:「你要让我怎样,你要我等到几时阿?」我们对我们所信、沉默的上帝,有时候会失望,怎麽会这样?怎麽会祷告了一个月、两个月怎麽还是这样?怎麽我的困境还是这样?你对你的上帝失望吗?你曾经对你的上帝失望吗?或者我们曾经会对上帝说:「上帝阿,不公平。」我看到她的代祷信后,在想,如果今天是发生在我身上,我会不会告诉上帝说,太不公平了吧,我一天到晚服事你,二十四小时服事你,太不公平了吧!我们会不会这样讲,大卫对上帝是这样亲密的人,他一样会这样对上帝说,一样对上帝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我来讲,我找到一帖良药,什麽叫一帖良药?就是坚定相信。当你遇到任何的困境的时候,唯有回到相信,回到你信靠的上帝面前。以赛亚书说:他要保守你十分的平安,因为你与他同在,你要相信他、倚靠他,他要保守你十分的平安,外在的环境可能没有改变,但是你的心会有十分的平安,你不再是抱怨、不再是埋怨。「 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
(三)所信者求助第三,我想每个人相信的上帝不一样,一定会对他相信的上帝去呼求。列王记第十八章提到,以利亚跟巴力战争的时候,那些人跟谁呼求,跟巴力呼求。我们有些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火还不降下来的时候,跟巴力呼求。那还有谁?还有以赛亚。这些人向谁呼求,抬着那些凋刻的木偶,祷告不能救人的上帝。我想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不知道向谁呼求,他们可能还在向木偶呼求、他们可能还在向巴力呼求,但是我们知道,感谢上帝,我们有我们的上主可以呼求。「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亚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上帝,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 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列
约伯记说,你六次遭难,他必救你;就是七次,灾祸也无法害你。「七」我想我们都知道,在基督教e面是一个完整,不管你遭遇过多少次,其实不管怎样,上帝就是会救你,你不用担心他必救你,灾难不会害你。这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向上帝呼求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他要来救你。「你六次遭难,他必救你;就是七次,灾祸也无法害你。」
我们向我们的上帝呼求,他必要引导、必要扶持你。书三十七篇说,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力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他虽失脚也不致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我们是有限的人,我们有时候会跌倒,有时候会软弱,有时候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有困境,但是他说,他的脚步虽跌倒,但是不会全身仆倒。这是上帝对我们的应许,这是我们所信的上帝的应许,他必要引导我们,要扶持我们。「 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他虽失脚也不致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或译:搀扶他的手)。」
我们的上帝只要你向他叩门,他就要给你开门,你寻找,就会寻见。路加福音第十一章九到十节说,我们的上帝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应许,还有许许多多的应许跟经文都一再地告诉我的,我们在困境e面,只要我们寻求,只要我们敲门,只要我祈求,我们的上帝都会帮助我们,不只六次、不只七次,他会一直看顾我们。「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得到;寻找,就找到;敲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那祈求的,就得到;寻找的,就找到;敲门的,门就开了。」(路
彼得前书说,你们要将一切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我们的上帝他是顾念我们的,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但是,你们受了短暂的苦难以后,那位赐一切恩典的上帝,就是呼召你们藉着跟基督耶稣连结来分享他永远的荣耀的上帝,必定亲自重建你们,坚定你们,赐力量和巩固的根基给你们。」
(四)生命的出口前面提到,有人在寻找,寻找地位、学位,健康、车子,我想对基督徒而言,那是个短暂的出口,人生大概七、八十年,这些车子、房子,可以跟着我们去吗?当然是不行,所以我们寻找的那些外在世界,只能在今生满足我们,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永远的生命。其他我们所享受的成就,你今天或许已经是个教授、或许已经是个大老、已经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成就,但这些都只能停留在你的今生,你的来生其实都没有办法带去,所以我们知道说,生命的出口绝对不在这e。
主耶稣说,我就是那条道路、真理、生命。「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亲那里去。』」感谢上帝,因为有我们的主耶稣,他自己要来,他自己来带领我们,要补足我们生命的缺口;他自己来,他不是要来看好戏、不是要来看我们生命的痛苦,他自己就经历生命最大的痛苦,他将生命给我们,要让我们得着那更丰盛的生命。让我们知道,在世上的缺口,或许你用金钱可以补足,但是生命的缺口,唯有上帝,他自己才能够补足那个生命的缺口,没有任何世上的东西可以补足,唯有上帝。当我们生命的缺口能够愿意摆在主耶稣的面前,让他来补足我们,让我们在滚动的时候,他带领我们,他扶持我们,你才不用担心会滚得太快或滚得太慢,因为有他带领、有他保守。「上帝那麽爱世人,甚至赐下他的独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a的生命。」
结论耶利米书二十九章十一到十三节,也是刚才献诗的出处。这首诗歌有一个背景,是一个女孩子,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被杀,是她结婚前的几个月,她的家人用耶利米书得到安慰,这首歌是这样写成的。经文是这样:「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这是耶利米告诉我们,我们的上帝向我们怀的意念,是要赐给我们平安,赐给我们喜乐,赐给我们福,他让我们的末后有指望,当我们呼求,当我们祷告的时候,他会为我们开门,我们会寻到他。
弟兄姊妹我们一起来想,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时会遇到不为人知的难处,不好向别人讲的,有时遇到的苦就像大卫,向上帝说:我要忍难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要让敌人胜过我吗?你还不救我吗?或许我们也可以向上帝这样呼喊,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生命常常缺这个缺那个,好像永永远远都补不了我们所缺乏的。圣经告诉我们,唯有我们主耶稣基督,他来就是要来补足我们每一个缺口,来补足我们在我们人生当中的每一个困境,包括赐给我们永永远远的生命。
祷告主耶稣我们谢谢你,谢谢你因着我们而来,因着你的爱,你要补足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不同的缺口、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困境。主,或许有时我们也不方便向别人说的困境,主你都知道,因此主我们真的是求你来帮助我们,来补足我们在你面前所摆上的,你就这样按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听我们的祷告,因为你应允我们,我们找你、我们寻求你,你就要让我们遇到,我们专心的寻求你,你就要让我们遇到。你也应允我们,你要赏赐给我们平安,你要赏赐给我们盼望,愿你自己的爱,时常在我们当中来帮助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在你的恩典e面,来寻找你自己,来找到我们唯一的盼望在于你。孩子们感恩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主题经文:书13篇
引言
弟兄姐妹主内平安!人生有起伏,灵程有曲折。在我们基督徒的信仰道路上,也是不可能一帆顺风的,难免有挣扎、有软弱、有困惑、有沮丧、有痛苦、有曲折甚至还有跌倒……问题不在于这些人生处境如何临到我们,而在于我们如何能在这些处境中经历神,并且把其中的忧愁(负面的情绪)转化为得救的乐歌(健康的心境)。大卫所写的书13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书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诗人在不同人生际遇、不同生命处境向上帝发出的真情呼喊。关于书,我们曾经和弟兄姐妹们分享过其概论,在此再次回顾一遍:
《书》的内涵及意义:
1)《书》是以色列人的民族史诗,具历史性:历经摩西(出埃及)大卫(立国)以斯拉(被掳回归),跨越一千余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期间以色列人各种尝尽酸甜苦辣,他们所传唱的诗歌发自内心深处,是他们本民族的历史写照;
2)《书》是旧约子民敬拜上帝的指导手册,具实用性:神的子民带着各样的心情唱颂给至高的耶和华上帝,《书》向我们展现了神的子民来到神面前敬拜可以带有各样的心境,神对人的忧愁、伤痛、灰心、惧怕、惆怅、低落等等负面心境并不排斥,反而全然接纳并予以医治和更新;
3)《书》是仰望基督(弥赛亚)要来的盼望之书,具福音性:书指向基督,充满盼望,是神子民的盼望之诗,参见主耶稣对包括书在内的整个旧约的讲道及解经;
4)《书》是基督徒的祷告学校,具属灵性:《书》是基督徒学习操练祷告的标准教科书,展现了各种处境下的不同类型的活泼的祷告生活。
就书13篇而言,先进行文脉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转变
挣扎(充满惊慌)→确据(满有把握)
忧愁(负面情绪)→欢喜(健康心境)
我们要问的是,这一转变在大卫身上是如何发生的呢?
据此,信息分享提纲如下
一、挣扎:基督徒的挣扎是真实的
二、祈祷:无论如何不可停止祷告
三、信靠:宣告神的慈爱(hesed)
四、转化:愁苦变欢乐,惊慌变确信
结语:“书”里的基督基督耶稣是那真正的大卫,而且是更美的大卫!
一、挣扎:基督徒的挣扎是真实的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
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
这是大卫的“天问”(再如,,朝向那位又真又活的造物之主、立约之神。
对比屈原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méngàn],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àn],惟时何为?”关于造物界的来历及其奥秘,显示出屈原的“天问”不过是一位准慕道友的“天问”而已,与大卫的“天问”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大卫在诗的一开始一连四个“要到几时呢?”的急促呼喊,表达了诗人极度的哀痛,展现了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挣扎!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大卫写此诗的时候身陷怎样的处境,他遭遇到了什么,仇敌从何而来,他为何如此急促地向上帝呼喊?
大卫的处境是什么呢?这是理解书的钥匙。有些书注明了书的写作背景(比如书3、51等),有些则没有,这就需要我们从书的字里行间去判断。
延伸:“书”里的大卫(大卫所写的)书犹如大卫的私密日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历史书的大卫形象(从旁观者的视角看大卫乃是一位猛士、勇士、大丈夫),而是一个更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大卫,从大卫自己的视角看大卫大卫是一位:
软弱的大卫
迷惘的大卫
流泪的大卫
忏悔的大卫
挣扎的大卫
饱受煎熬的大卫
更人性化的大卫!
读撒母耳记上下这两卷旧约历史书,关于大卫的生平故事,有三个重要人物与其紧密相关:扫罗-拔示巴-押沙龙。扫罗的逼 -/迫和押沙龙的反叛犹如大卫生平故事的两端,前者在大卫年轻时,后者在大卫年老时,中间则是和拔示巴有关。
看书13篇的描述,大卫遭遇了严重的仇敌逼 -/迫,这场危机让他几近心碎。很显然,这里的仇敌逼 -/迫要么是来自扫罗(大卫年轻时),要么是来自押沙龙(大卫晚年时)。不过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大卫的呼喊表现在三个关系层面
对神(与神的关系):大卫感觉不到神的同在,甚至有了怀疑。大卫一边向神陈述仇敌的来势凶猛,一边也承认这可能也是出自神的管教。
对己(与自己的关系):大卫心潮澎湃,满了愁苦,心灵承受的痛苦远胜过身体的痛苦,毫无安宁可言,几乎到了死亡的绝境!
对人(与他人的关系):对眼前的人和环境几近绝望,看不到出路,也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真是束手无策,似乎是大卫的王权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很可能是来自押沙龙的反叛)!
在旧约子民看来,神“忘记”、神“掩面”,是最让人痛苦惊惧的事情,等于是失去神的同在,等于是神停止伸出援手而置之不理。反面则是:神“纪念”“看见”。
此时此景,诗人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充满担心而又无比急切“要到永远吗?”真是一位心灵饱受煎熬的大卫!
可是,神似乎保持了沉默。大卫为此剧烈地挣扎,影响到他对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影响到他的情绪。大卫的这种挣扎是非常真实的。大卫急切地想知道出路和答案,也显示出人性的脆弱,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无法掌控所有的事情!答案在于神,主权在于神,但神没有将所有的答案告诉我们!
对照大卫的经历,神有时候也会许可这种怀疑、困惑的感觉临到我们,为的是引导我们更能体认人性的有限和脆弱,从而吸引我们更加靠近他。而我们可以透过祷告向神表达这种感觉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感,但要切记:感觉≠事实,事实≠真理!
有时候,我们在某些人生处境中常常不晓得“为何”,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唯有走过这段历程后回顾的时候才会发觉。比如所揭示的约瑟的故事,神是掌权者,但他没有把所有的答案告诉我们,当我们走过这段路途并回望过往的人生境遇时,也许能发现神的美意,这就是神给出的答案了。
思考与应用:今天你为何挣扎呢?基督徒信仰生活中常常伴随着挣扎,这种挣扎是真实的,也是正常的,显出我们人性的本相,催促我们更靠近神。
觉察挣扎的原因有多种私欲和圣灵的争战;神许可的试炼临到;神施加的管教;……
认识“我们的仇敌”也有多种内里的私欲、外在的忧患、负面的情绪、隐藏的罪……
二、祈祷:无论如何不可停止祷告
如果是一般的人遇到这种挣扎的痛苦,往往导向情绪抑郁如林黛玉情结,或愤世嫉俗如鲁迅情结!
但是当圣徒落到一种属灵的低潮或黑暗中,该怎么办?出路还是有的,透过祷告回到神那里。挣扎不是远离神的借口,而是靠近神的契机,如何和神相联相通?透过祷告!不可停止祈祷!
大卫看似对神带有怨言,其实他的心紧紧跟随神、信靠神:
“耶和华我的神”确信建基于与神的个人关系、立约关系!
“求你看顾我”确信这位神是“看顾人的神”!
“应允我”确信这位神是听祷告的神“听祷告的主啊,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
“使我……免得……”“摇动”一词原文是描述一个人失去了根,也用来描述建筑物地基的摇动,而我确信这位神纵然在我人生遭遇危机的时候,仍然“坐着为王的主”,我的命运、生命不是取决于我或环境,而是这位神,唯有他有能力“将我再次带回生命中”!
这就是出于信心的祷告!神虽然没有向我告知有关我人生际遇的答案,但我的人生是在他手里!这就是我的安慰和得胜!
弟兄姐妹们,不论我们遭遇到怎样的人生际遇,无论如何不要停止祷告,以免中了仇敌的诡计,而是随时随地祷告,恒切地祷告,有时候叹息也是一种祷告,以有声的祷告和无声的叹息深深地和我们的神契合吧!
三、突破:宣告依靠神的慈爱(hesed)
“但我倚靠你的慈爱……”a)
大卫在反复不断的恒切祷告中,信心得到了坚固,他的眼光越过了纷繁杂乱的环境而定睛在神身上,看到了盼望看到了出路,他的心境也由此一举实现了突破!这也正是大卫倚靠神的信心表现!
何为倚靠神?基于对神性情的认识,以及对神的作为神在救赎历史的和我们个人生命中的恩典作为的认识,更深地投靠神,向神委身!
旧约的希伯来文“Hesed”在这个词在中文和合本圣经往往被译成“慈爱”,有时被译成“良善”、“怜恤”,:1,“良善、怜恤”等),在英语版本圣经中被译成“faithfulness”、“steadfastlove”、“lovingkindness”。旧约希伯来文“Hesed”原文含有“神牺牲的爱”、“惊人的(坚定的)爱”、“仁慈良善”、“基于圣约的信实性”等丰富深刻的意思,表现的是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上帝这种至诚不变的爱基于他的本性,彰显了上帝完全的恩典,这足以让我们确信他永不会让他所爱所拣选的子民失落!
弟兄姐妹们,你对神的爱有这种确信吗?你有没有体验到神的这种爱?愿我们对神的爱的确信和体验成为我们生命的支柱!
四、转化:欢乐和确信
“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b、6)
透过祷告,越过环境,注目在神,大卫的心境得到了完全的改变和更新,走出了雾霾,实现了升华:从重重忧愁苦海中突破了,从漫漫愁苦中转化了。这是因为大卫确信这位神不会从他身上生命中拿走那立约的爱神的hesed!
从忧愁到欢乐:“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我的生命以神为乐,这是我的心和神的关系,而不在乎外在环境如何)
从绝望到盼望:“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的生命导向赞美神,外在的环境并不能阻挡或影响我对神的赞美敬拜)
从惊惶到稳妥:“因他用厚恩待我”(虽然我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但我的生命是在神手里,我可以享受神丰盛的恩典)
结语:“书”里的基督
在大卫之后的一千年后,有位大卫的后裔(大卫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完全无罪、完全无辜,却被交在死地。在他走上十字架的前夕,他在客西马尼园经历了剧烈的挣扎,但是他以顺服父神的旨意为先。紧接着他在十字架上经历了被父神的“忘记”和“掩面不顾”,承受了无比深沉的痛苦,以致他发出了“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的呼喊,这是撕心裂肺的痛!这位大卫之子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完全是为了我们的缘故,担当了我们一切的罪孽和忧患,为要将我们的伤痛和绝望化为喜乐和盼望,将我们的忧愁化为平安,“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他是神的hesed之爱的最真实的彰显。他是我们的依靠和盼望,他是我们终极的医治者、引导者和安慰者!
信息小结:基督徒的挣扎是真实的,也是正常的,是基督徒成长的催化剂。我们挣扎,显出我们的软弱,显出我们急需靠近那位信实的神。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挣扎感同身受,他能体恤我们的软弱,背负我们的患难,他必会引导我们走过那漫漫长夜,甚至是经历那“死荫的幽谷”,但这一切经历为要让我们得益处,使我们更深信靠神认识神经历神!
思考:
1、你为什么事情而陷入挣扎?(比如,外在的忧患、突发的病痛、负面的情绪、隐藏的罪、……)
2、你将如何通过祷告和信靠而从中走出并获得益处?
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美好的一天来到了、我们要感谢慈爱的父神的保守和看顾;因为他的慈爱永远常存、他的信实直到万代;因此我们要向神献上无限的感恩和赞美;现在求神带领我们分享书第十三篇的经文内容(请大家读一下书原文):绝望中的盼望:
在生活当中我们在遇到极大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求助他人而忽略了一向所信的神,这显出他的信心,尚未能使他肯定神的同在。诗人在几乎绝望的处境里,仍找到了光明的盼望,使他不为逆境所胜,因他的信心有根有基,使他不致于忽略了神的大能。当他经历过神的同在后,便藉诗歌歌颂神。
本篇的写作背景是大卫四面受敌,但特别提出其中一个敌人(2、3节)。由于大卫没有在祷告中祈求这人灭亡,故这人可能是扫罗()或是押沙龙()。诗中先是困恼的境况(1、2节),然后化为迫切的祷告(3、4节),最后在心意更新下进入宁静安息(5、6节)。焦虑和不安被带到祷告中,最后化为欢呼喜乐。
一、绝望的处境(1~2)─诗人在恶势力高涨之中终日痛苦忧伤,满是心烦意乱的苦恼,在逆境中因看不见转机而感绝望。由于感到被神离弃,诗人发出四次刻划孤立无援心境的质询:要到几时呢?有时我们的心境与处境不是与诗人很相似吗?你会怎样做?你会埋怨与质询神吗?
二、绝望中的呼求(3~4)─神是人唯一亦是最终极的倚靠,亦是诗人的倚靠,因祂是“他的”神。他愿意借着祷告,将问题带到主面前,和祂分享,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这是一段亲切个人的关系,祂必定会看顾和应允他,使他得救,重见光明。在这个己力不能胜的困境里,他要呼求神,因他不愿意失落在恶势力之下,亦不甘心看见恶人得胜。
三、绝望中的救援(5~6)─当我们想到神那永不叫人失望、可供人倚靠的慈爱时,我们就该欢乐,因为祂的救恩必然临到。诗人就是因为想到这点而以信心唱出得胜之歌,因为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神都是厚待他的。今天我们可有在绝望中抓紧这个救援呢?
祈祷:全能、慈爱的神,请开我属灵的心眼,让我看见你的拯救和扶助,使我能不断胜过逆境;并可在逆境中持定你的信实恩典,一生歌颂你。
| 神呼召人完成祂的工作 神介入人类历史。祂呼召人顺从祂、塑造人成为他的器皿、使用人来完成祂的工作。 神也介入我们个人的历史。呼召我们归向祂、同时祂也要塑造我们、使用我们来完成祂的工作。因此我们相信借研究历代圣徒、或圣经人物,从其中我们可以明白属灵领袖被塑造的过程。 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何要进入服事? 这是一个养生的行业? 想寻找某一种的自我实现? 盼借事奉神,找到自我? 还是: 你知道神呼召你出来服侍?即使你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愿意顺服。 底下是保罗说的为什么: 保罗服侍的态度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扰亂、勤勞、儆醒、不食、廉洁、知識、恒忍、恩慈、圣靈的感化、无伪的爱心、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荣耀、羞辱;惡名、美名; 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林后 所以 这是你服事神所要得到的吗? 什么是如此的事奉所需要的呢? 什么是保羅的焦点呢? - 事奉所完成的成就? - 人的称赞? - 锻炼更好的品格? - 还是与神的紧密的关系? 记得这句经文吗? (希伯來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重译 「追忆那在你之前的領袖,效法他们那些能尊荣神的素质及成就,因为他们領导的源头耶稣,今天仍然活着!!祂今天仍然能激勵你,并赋予你領导的能力。」(來 那要如何做呢? 我们如何「追忆」那在我们之前的領袖? 我们如何能「效法」他们的信心? 我们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命中? 利用Time-line(人生时间线)來研究領袖们的一生。 观察他们所活出來的圣经原则,并运用到我们的生命中來。 分析自己的一生,耶稣在今日仍是一样的:祂如何做成在他们身上,祂也一样做在你身上。 领袖兴起的理论:什麽是神所拣选的的基督徒领袖 A Christian leader is a person with God-given capacity and God-given responsibility who is influencing a specific group of God’s people towards God’s purposes. 翻译如下: 一个基督徒領袖是一个 具有神所赐与的涵容/能力,及从神托付责任的人,他/她影响 一群特定的神子民,达成神所定的目的。 領袖的兴起出自神的塑造 領袖的兴起(Leadership emergence)是个一生之久的过程(lifetime process),神不断的以关键、特别的方式干预其中,塑造他/她,达成神为这領袖所定的目的。 此塑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起于神,再加上这个人的回应。此回应决定神塑造行动的结果,此領袖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因此被强化,也可能有因阻碍无法成功。 以弗所的生命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以弗所 For we are his workmanship, created in Christ Jesus for good works, which God prepared beforehand, that we should walk in them. (ESV( For we are God's Masterpiece. He has created us anew in Christ Jesus, so that we can do the things he planned for us long ago.(New Living Translation) 我们是神的巧工、神的杰作。 基本架构 領导 = f -T, P, R( 領导是一个方程式,包括下列变项: 时间 Time 操練/人生经历 Processing 回应 Response 操練/人生经历 许许多多的事件/情况(Incidents),是神用來塑造領袖的。 是个别并独特情境化地,但也有与其他領袖相通之处。 操練要项 (Process Items):标示了约50个操練要项 时间 分析随时间变迁所有的人生操練。 线性的人生时间线/年谱的分析。 提供视野/远景。 让你晓得「身处何处」。 帮助你看見有什么可能是在前面的。 制作你自己独特的人生时间线,并与一般概括性的人生时间线做比较。 时间 阶段I 阶段II 阶段III 阶段IV 事奉的奠基 成长中的事奉 熟練胜任的事奉 汇聚专注的事奉 阶段I : 事奉的奠基 -15-25岁( 包括所有在你进入全职事奉前所发生的每件事,或是 所有在你回应神呼召你进入任何一种形式的服事前的每一件事。 品格发展与立基的时期。 学习基本人生技能。 阶段II: 成长中的事奉(25-40岁) 早期事奉的时期,是当你学习「如何」事奉的时候。 尝试、发现期试做任何事或每件有兴趣的事。 重点是在此領袖这个人本身的发展。 学习品格、技巧、及价值观。 可能持续10到30年。 阶段III:熟練胜任的事奉(40-60岁) 此人知道他/她自己是谁。 此人知道他/她如何能做的最好。 此人的事奉有信心及果效。 神继续塑造此領袖的性格/品格及发展与神自己的关系。 阶段IV: 汇聚专注的事奉(60-75岁) 来到人生最后阶段,已经无法再漫无目标的尝试。只能专注在自己能留下贡献的方向服侍。 通常是品格深层操練对付后的结果 事奉及其果效从其「所是」而來,多过于他/她「所做」。 其事奉的专精、角色、事奉岗位,聚合而为一体,因而更增加此領袖事奉的果效。 少有領袖结束得漂亮 Few Leaders Finish Well 「至终完美」是什么样子? 至终仍与主同行 留下属靈产业 完成神所给所托 持续学习及成长 几种属灵超练、塑造 (1)灵命塑造 (2)事奉技巧塑造 (3)策略塑造 灵命塑造 一領袖仍谏命的l展,以致: 他/她经验更多基督的生命 在品格及每日生活中,更多反映出像基督、 属基督的特性 在事奉中,越发显出基督的能力与同在。 事奉技巧塑造 就是有关事奉技巧及知識的发展,在一个領袖 的几个方面反应出來: 領导观念在经验层面了解的增加 对神的心意、目的不断增加之敏感度 有激勵跟随者的能力 策略塑造 指的是一个对「事奉」的整体看法(perspective),是一事奉哲学(ministry philosophy),是由一生中各种塑造结果,累积产生,并将各种人生功课学习所得,交织于一逐渐显明能提供方向、焦点、及此領袖一生终极目的之事奉架构。 时间 阶段I 阶段II 阶段III 阶段IV 事奉的奠基 成长中的事奉 熟練胜任的事奉 汇聚专注的事奉 灵命塑造 事奉技巧塑造 策略塑造 灵命塑造 回应方式 一个領袖如何回应,将决定他/她如何被发展成一 領袖。 可以找出约20个不同的回应模式。 忠心的回应方式出现于整个成长中事奉的阶段中。 忠心于简单事奉指派、及繁复事奉任务。 配合以正面回应的态度,面对操練要项的考验,将导至事奉范围的扩大。 在新层次的事奉中,再接受神对其忠心的考验。 终极見证 终极見证每日平凡見证的累积。 •每个人都有高低起伏但终极見证是那整体趋势-overall trend(。 每个基督徒都有一终极見证。 一基督徒領袖的终极見证是特别重要的因其在别人身上的影响。 很少人思考其终极見证。 原则 #1 如何有一完美的终极見证 坚守内在属靈生命 GUARD YOUR INNER LIFE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z --6-阿斗 2010-11-19
--7-光明顶 2009-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