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下次你遇见愚妄人……
石头重,沙土沉,愚妄人的恼怒比这两样更重。
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你不要说话给愚昧人听,因他必藐视你智慧的言语。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智慧人与愚妄人相争,或怒或笑,总不能使他止息。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原文作喝 )损害。
雇愚昧人的,与雇过路人的,就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
到愚昧人面前,不见他嘴中有知识。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
将尊荣给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
,,,,
愚妄人因他不负责和无自制的恼怒,易彻底引起纠纷和令人吃不消。举起一块大石头或一个大沙包周围走动,都比忍耐他要轻省。人遇见正行愚妄的愚妄人的确不幸。他比一头狂怒的熊更加危险,更难抑制,。但无论如何,由于人遇见愚妄人比遇见熊更加可能,哲人传递一些劝戒的话,就是最好怎样对待他:
(甲 )保持缄默!。‘说话给……听〔按字义是‘耳’〕’这措辞含有直接对愚妄人讲的意思,而不是他偶然听到时讲的。哲人的忠告背后,包含设法供愚妄人操练的智慧,乃积累多年的经验。只因他拒绝学习智慧言语或从中获益,便给他机会把双唇呶起,在他的愚妄中证实自己是愚妄人。有关耶稣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的言论,表明了类似的要点。有时候最好任凭愚妄人独自去学习行那条难行的路。
(乙 )留心你怎样回答他!。拉比为这两节之间明显的矛盾所困扰,不愿接受箴为圣卷。他们以第四节指属世的事、并以第五节指属灵的事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它们之间的矛盾便没有比格言‘慎思而后行’与‘迟疑则失之交臂’之间的更甚了。哪一样最好呢?答案是清楚的:一切要看情形而定!知道最好怎样回答愚妄人需要机巧。你保持缄默么?若不保持,可能很快便发现自己与他在同样的水平上说话,使自己成了愚妄人。另一方面,你若不毫无拘束的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愚妄人的自负便无人加以抑制;更糟的是:他可能因此给别人和他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认为他有可矜夸的智慧。愚妄人无论何时开口,智慧人便处于进退维谷之境,正如使徒保罗灵敏地知道的。知道哪一种做法,缄默或申斥,会在当时的情况造成最少的损害,乃是智慧和正确判断的考验。
(丙 )勿与他争论!。这言论特别涉及在法庭解决的争论(见新英文译本 ),并说,与愚妄人涉及诉讼,往往是麻烦多于价值,而且很少能圆满解决的。就大体而论,这在辩论上同样真实。愚妄人不能平心静气讨论和辩论。他不会听从理由,也不会被论据说服。相反地,他不是控制不住发怒,便是在庭外嘲笑你的观点。因此与愚妄人争论,除了使所有有关的人忿忿不平以外,不会有结论也不会有所得。
(丁 )不可依赖他为你做任何事!,。请求愚妄人为你做一件事,准要知道事情一定做不好。至于在进行中他会导致的麻烦,……就别说了!打发愚妄人给你带信,非但不能借助其脚力,你反而等于砍了你自己的脚;你给他一样工作做,你可能也像用你的弓和箭去乱冲一般。至少,这是标准修订本对这言论的了解。希伯来经文是绝不可能的。其困难的尺度可以比较钦定本的译法便能看出来:‘作成万事的伟大上帝惩罚愚妄人,也惩罚违犯者’。但在经文中没有一个人是代表‘上帝’的。译作‘伟大’(希伯来文为rav )的那个字在和是‘弓箭手’的意思,现代大多数版本都这样翻译(新英文译本、新国际译本、耶路撒冷译本 但现代英文译本则译作‘雇主’ );它们在细节上虽然不同,大多数也都同意这是一句关于雇用愚妄人愚妄的谚语。
(戊 )避免与他作伴!,。愚妄人很慷慨与他的友人分享他的愚妄,以色列哲人确信,与他作伴,是变成像他一样的人最快的方法。因此他们再三警告我们要留意我们与谁为同伴,,,。与愚妄人为伍,既不能藉逖杂铩⒁膊荒芙濯灏裱学到智慧。愚妄人能教的唯一智慧的功课,是在他遭受不幸时。但他的同伴会发现,他们自己成了实物教材的一部分!
(己 )不可尊荣他!(二十六\cs161这两部表明人想把尊荣赐予愚妄人,擢升他担任社区中负公众责任的某种职位。愚妄人既不配受这样的尊荣,他们也不能负责任地尽他们在公众的职责。因此用这种方法(或任何其他方法 )去尊荣愚妄人,是曲解合时合宜的事,就像夏天降雪或收割时下雨一般(就是从三月至十月那漫长而又干燥的季节 );那就像大骋对抗歌利亚,而又不知道怎样把石子适当地套在机弦的摺缝中一样可笑。今日的英雄崇拜,有些便落在同样的判决下。
愚昧人高升(i );参第8节。收割时下雨所提示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只有不调和而已,这是从任意的评价而来的。(现今的世代 透过公开之欺诈手段 尤其容易将「虚有其表而轻浮的人」偶像化——《丁道尔圣经注释》
愚昧人非指智商不高的人,而是特别指那些对智慧之言麻木的人。因此他们失去得荣耀的机会(1 ),只等待刑杖。
——《新旧约辅读》
〔暂编注解〕“尊荣”。即尊荣的位置。
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 巴勒斯坦地区冬天很少下雪,夏天下雪更是前所未闻的事。从春天到10月是干燥期,若在这期间下雨,反而对农耕不利,甚至被视为不祥之兆。愚昧人得尊荣,危险不亚于此(11:22)。
本节开始有关愚昧人的箴。在巴勒斯坦,夏天下雪是很不自然的。秋天降雨也是很不适宜的。同样,愚昧人得到尊荣也是不合宜并且有危险性的。把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提到尊位上,就等于向他提供害人的机会,使真正有资格提拔的人灰心。
1-12 愚人的素描。
1~12这段经文讨论愚昧人。
【巴勒斯坦的气候循环】
【】「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巴勒斯坦夏季永不下雪,春夏两季收割之时亦极少下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地中海气候是冬季(公历十月至二月 )清凉有雨(在耶路撒冷等地势较高之处 气温在冰点以下 ),年中其他时候则十分干燥,只在偶尔有反常的骤雨。因此,这句话就和很多古代的智慧文学(《阿曼尼摩比的教诲》、《安肖桑基的教诲》 )一样,将愚昧人形容为不受教、不知羞耻的人。阿希卡尔说得好,派(游牧沙漠的 )贝督因人出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海不是他自然的居住环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给迷信的答复;和合、RSV: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借着它对漫无目的之飞翔所作的描绘,这则箴轻蔑地拒绝了以下的观念:咒诅有如神奇的箭一般,迅速射中其标靶、而无视于公义。巴兰身不由己地针对所有的迷信作了见证:「神没有咒诅的,我焉能咒诅?」。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这言论后面包含古时一种思想,即要一个人承担的一种咒诅(或一种祝福 ),一旦说了出来,其本身便有能力使所表达的发生。律法为宣布咒诅作了规定,尤其是在有罪的关系人可能逃避被人发觉的情形:咒诅会把他找出来。这言论作了限制:针对无辜受害者之恶毒的咒诅,会无害地飞越其目标而去。
――《每日研经丛书》
〔暂编注解〕毫无根据随便咒诅人,就象麻雀和燕子飞来飞去,害不到人。示每咒诅大卫,巴兰被请咒诅以色列人,都没有效果。作者要人破除咒诅带有魔力的迷信。
不合理的咒诅总不能生效。
作者驳斥人对咒诅的迷信,指出无故的咒诅是不会有效的,就像麻雀和燕子往返飞翔,停不下来一样。
圣经中经常出现的咒诅与祝福,是指相反的状态。咒诅的主权在于神,27:27-29),因此,与神的旨意相悖的咒诅没有效力,。当时闪族血统的人,普遍相信不管诅咒正当与否,诅咒本身具有功效。本节可以说是纠正了外邦的这些错误信念。
恶敌所发出的咒诅不会干扰正直无辜的人,因为他们受神的保护,也不怕邪术。神也不允许世界或灵界的仇敌给祂的儿女带来他们所无法忍受的苦难,2:4-6,。
【】「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对付愚昧人;警告我们:这一则箴以及与它类似的其他箴,是为了我们可能会拥有的两种身分而写的:一种是对付愚昧人的身分,另一种则是我们自己有可能就是愚昧人。那些招惹杖责的人,乃是那些图谋忽视这一景象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辔头」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指勒制驴子口部的嚼环。
鞭子是为策励骡马,辔头是为掌握方向,踢马刺是为控制速度。要防止愚昧人因不智之举害人害已,就得进行严厉的管教,19:29)。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暂编注解〕一个巴掌拍不响,因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与愚昧人争论不休也是愚蒙之举。耶稣并没有回答设陷阱谋害他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待看穿他们的奸计之后,反倒提出了反问。甚至他面对彼拉多的提问,也保持了沉默。
本节似乎与下一节相矛盾,但所罗门是在运用双关的手法。Ki在这里译为“照”。按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就是把自己降格到他的水平,接受他的人生观念。那些询问基督有关纳税事项的人,是想引诱祂接受他们自私的思维方式。如果祂照祂仇敌的愚妄答复他们,他们就会抓住指控祂。但祂不接受他们的前提。祂的回答出于真正的智慧,使他们蒙羞住口。
4~5这两节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虽然在愚昧人的水平上与他争辩,以及认可他愚蠢的推测,是不智的做法,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有力地反驳他,以免他以为自己愚昧的见解已经得到证实了。
4~5对付愚昧人须看环境说话。在正常情形,不要和他一样说愚昧的话;但有时应力加驳斥,使之醒悟,以免他自以为是。
4-5 这两节的意思并非矛盾,乃是相辅相承的,表示与恶人争辩是毫无意义的(4 ),但有时却要指出他的错误,免得他愚昧下去(5 )。
【】回答愚昧人;这两句类似的话若不是并列在一起,必然会招来批评,被指责为不协调(即使是并列在一起 仍是招致一些拉比的责难 他们因此而质疑本书的正典地位 );但是并列在一起出现,却说明了那些想要与不可理喻之人讲理的人进退维谷的困境。,以及把话题转入这一点的,保罗在那里发现自己有如一个愚昧人一样的说话(参这里的4b节 ),然而却知道若拒绝使用他们的术语,必然会使他这?愚昧的羊?坚持己见(参这里的5b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这里的“照”是“针对”(见第4节注释 )的意思。要回答愚昧人,向听的人和他本人揭露其愚蠢。也许他会认识到自己缺乏智慧,而需要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在回答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时,见第4节注释 ),就是实行了这两节表面上矛盾的经文(第4-5节 )。祂没有降格到他们愚昧的意识,同时又揭露了提问者的愚昧。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自受”原文作“喝” )。」〔暂编注解〕托愚昧人带信息,不是把信息误传,便是引起误解,费时失事。
“砍断自己的脚”。即一个愚昧的报信者会有负发信人所托,以至他的目的不能达成。
托愚昧人办事只会弄糟事情。
依靠愚昧人办大事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的。这个使者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要超过从来没有把信发出去的损失。
【】「瘸子的脚空存无用,箴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把愚昧人当哲学家(i );参第9节,与分题研究:「Ⅱ愚昧人」第1点,37~39页。第一行的述语(只有一个动词 dalyu^ )是无从捉摸的。这个动词的意思是从井中汲水(,这引起了许多的猜测。德里慈认为它可能是指吊着(像水桶吊在绳索上一样 ),这约略等于大部分现代释经学者的看法,他们假设有抄写者将 dallu^(松弛的悬挂着 )误写成 dalyu^。Knox 把武加大译本译得极为动人:「允许愚昧人说话,全然是美丽的腿,却不能行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空存无用。显然源于希伯来词根dalah,意为“打(水 )”。但在这里含义不明。有人认为dalah 应译为“悬着”或“无力垂下”。东方有一种畸形儿,腿又细又弯,根本无用。
说箴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所热中的娱乐。一个人的智慧往往通过这种讲演竞赛表现出来。愚昧人说箴可能抓不住要点,所以达不到效果。
【】「将尊荣给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愚昧人高升(ii );参第1节。和合本与 RSV(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 )支持 AV 与 RV 边注,但反对 RV 的译法。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石子是要用机弦甩出去,这种方法是很无聊的。这就是愚昧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石子应该甩出去,却绑在机弦上射不出;有用的武器落在愚昧人手里,变得毫无用处;把权柄交在愚昧人手里也是一样,起不了作用。
“把石子包在机弦里”。一个无意义的行动,因为石子应当从机弦甩出去。
将石子包在机弦里,不能发射出来,真是愚蠢!
就像离开机弦的石子得到了自由一样,愚昧人得到尊荣,就会更加骄傲,他的鲁莽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也必自取灭亡。
把石子包在机弦里,投射时石子发不出去,不仅打不中目标,而且还危及自身的安全,因为石子很可能反弹到机弦皮带的另一端,击中身体的部位。
【】「箴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把愚昧人当哲学家(ii );参第7节。Moffatt 译作:「好像荆枝被醉汉挥舞着」。与此相反的是:灵活地掌握这些尖锐的言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醉汉挥动荆棘树枝,伤己也伤人;箴到了愚昧人口里也会变成损人害己的话。
愚昧人引用箴,不但无用,且会伤害自己。
这是按原文直译。但该比喻含义不明。`alah不一定是指 “刺入”。根据`alah以后的用法,这句话还可译为“荆棘落到醉汉手中”。醉汉手中有了荆棘,就会在愚昧的怒火中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愚昧人所说的箴不但无用,而且有危险。
【】「雇愚昧人的,与雇过路人的,就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雇用愚昧人;经文似乎受了伤损,不堪修复。因为有几个字都有一个以上的意思,就有许多的组合被人尝试过,但其中没有一个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在第一行中,rab 的意思可能是「射手」,或「多」,或「伟大的一位」;而 m#h]o^le{l 的意思可能是「伤害」或「产生」。第二行的意思似乎是:愚昧人与临时工同样都是糟榚的雇员(但 RSV 根据叙利亚文而译作「醉汉」 所代表的是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方式 将第二行的「雇主」之子音重新标注元音而成 就如 RV 一样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原文翻译不容易。中文和合本已是接近原文的中文翻译。
本节残缺,可能指随意雇用愚昧人和过路人工作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正如弓箭手乱箭射伤多人。
本节的含义有许多争议。。可能指雇愚昧人和不胜任的人会危及所雇的人和雇主,就像毒箭会危及被射的人和射箭的人一样。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描写至为真实,因为他们没法在生活中积聚智慧。愿主带领我们,不要作世上的愚昧人,而要作在主里的智慧人。
——《新旧约辅读》
根深蒂固的愚昧人;引用这节经文,说明这样的人用这种举动现出自己的原形。他的考验并不是在于他去尝试较好的事,而是在于他回头去做较差的事──就如狗所拥有,而人却没有的嗜好,标示出他乃是一条如假包换的狗一样。根据这个角度,见希伯来书六\cs164~8,。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愚昧人像狗一样,会重复他以前低劣的行径。引述这节来形容假教师。
愚昧人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教训,会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任何人都有可能做错事,但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反省自己,努力使自己不再重蹈覆辙。本节将不肯悔改与反省的人比作狗,使人高度警觉,。等处,将背道的人比作“回转过来又吃所吐之物的狗”。
如狗。见。
行了又行。由于他是愚昧人,只要他一直愚昧,就一定会重蹈覆辙。无论他是否经常说想要聪明一点,只有完全改变身心,才能治得了他。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愚昧人也自叹不如;第二行显示出这个人并不是傻瓜。虽然在箴中所嘲弄的愚昧人是个顽固的家伙,但他的愚蠢至少还可能给他学到一个功课。然而,一个稍有才能的人越自负,所造成的破坏也就越大(。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自以为有智慧」
【】「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这是亵慢人最恰当的写照。
自以为有智慧的人: 指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而判断所有的是非,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完善的人。使徒保罗指出了“属世智慧”的有限性,劝勉众人当谦卑地自以为愚拙,鼓励大家当为得着神救人的真智慧而努力。事实上,阻挡福音的最大障碍,是陷入主观的宗教武断。谦卑的人总以圣经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使自己的意愿降服在神的话语面前。
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愿意学习,,12:16,,但承认自己愚昧的人却乐意受教。
【】「懒惰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暂编注解〕看注。
“街上”。直译作:宽阔露天的地方;即市场或广场。
。
13~16这段关乎懒惰的人。
13-16 懒人的素描。
【懒惰人】我们在赞赏这幅肖像的生动风趣之余,不免也会加上一些担忧,因为当我们思想这段经文时,会发现懒惰人是最后一个看见在这里所描绘他自己的德性(见16节 ),因为他对于自己是个懒人毫无概念;照着他的看法:他不是一个偷懒的人,而是一个「务实的人」(13节 );他不是一个放纵自我的人,而只是认为「早晨不是他最佳状态的时候」(14节 );他的不动是「对于慌张的生活所作的抗议」(15节 );他心理上的懒惰是「坚守立场」(16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节所用的比喻,是指门在枢纽中转来转去却不离枢纽,懒惰人也是这样在床上翻转。他们虽然懒动脑筋,却认为自己最聪明。世上的懒惰人真叫人吃惊,但教会中却充满属灵的懒惰人,小心啊。
——《新旧约辅读》
〔暂编注解〕懒惰人贪睡,整天翻来覆去赖在床上不起身,就像门装在枢纽上,转来转去却离不开。
“懒惰人”赖在床上,好像门附在铰链上一样。
「门在枢纽转动」
【】「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描写懒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却不愿起床。
在床上辗转反侧说明他不需要睡太多。他起来又躺下是因为懒惰,不愿意面对人生的问题,24:33)。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暂编注解〕看注。
比较。
。
【】「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暂编注解〕懒惰人不知自己懒且愚昧,反认为比任何人都聪明:他不是偷懒,只是比人现实(13节 );不是不肯起床,只是早上不适工作(14节 );不是懒得动手,而是吃东西不用急(15节 )。
「七」:代表全部;懒人不肯动脑筋,却自以为比所有人聪明。
“七”意指完美的数字或许多数字,此处的“七”属于后者。本节是在责备那些听到众人的忠告之后,依然不思悔改的人。懒惰人最关心的是身体的安逸,他们很容易掉进自我合理化的深渊,尤甚者还怜悯努力经营的人。
懒惰人自以为比任何聪明人都更有智慧,因为他懒于自己动脑筋。他满足于先入之见,接受所有顺耳的观点。“善于应对的人”则对问题作长时间的思考,认识到许多问题都有着多面性。他们避免了不假思索所造成的武断愚昧。
【七个人】克利福德(R. Clifford )提出,这里所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传说中,将文明和智慧带到世上的七哲。洪水之前来的是七位阿普卡卢,而在洪水之后来的,是对应的七位温玛努(ummanu )。这说法虽有可能,但如果真是指他们的话,「七」字之前应该有定冠词(「那」七位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干涉;过路可以修饰那爱管闲事的人(和合、AV、RV 强调的是突然插入 ),或者修饰狗(RSV 强调的是危险性 )。虽然「干涉」(AV、RSV 和合被激动 )表达的含义极为出色,也有武加大译本和叙利亚译本支持,但它最有可能是从字根 `-r-b 而来,与希伯来经文之字根 `-b-r(「生气」 参 RV )不同,后者几乎不可能有改良的必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揪住狗耳“立即有被狗咬伤的危险。好管闲事、与人争吵,立即招来是非。
两个行动都会给那人带来麻烦。
人揪住狗耳结果被狗咬伤,好管闲事也会如此。
揪住一条东方野狗的耳朵,制服它或赶它走是很费气力的。干预别人的争吵,可能使人卷入超出他预料的困境。
17-28 说谗言者与伪君子的素描。
17~28这段谈及那卑鄙或胡闹的人。
【】「人欺凌邻舍,却说:“我岂不是戏耍吗?”他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利箭与杀人的兵器。(“杀人的兵器”原文作“死亡” )。」令人困惑的戏耍。箴强调事先盘算的责任,并不鼓励临时例外的举动(19b节 ,更何况是借口:「我无意要伤害人,我从来没有想到……」。参分题研究:「b好朋友」。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伤害了别人却说成戏耍,是极危险的人,应远离他。
“戏耍”即开玩笑。轻率地开玩笑的人是危险人物,切勿走近。
欺凌。图谋陷害邻舍的人就像疯子(第18节 )。他的行为会置人于死地。一旦被发现,他就说自己是开玩笑。严重的伤害往往是那些对陷入愚蠢阴谋的朋友幸灾乐祸的人所造成的。
像疯狂的人。不是职业杀手。胡乱射箭,抛掷火把,伤害无辜的人一定是失去理智了。
【】「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暂编注解〕“争竞便止息”。争辩就平静下来。
燃料烧完以后,火就会熄灭。如果没有传话的人火上加油,许多争吵就会马上平息。
20~21警诫了好说闲话的传舌人,因为:①这些人毫无缘由地诽谤他人,并离间众人;②诱发争吵与纷争;③用夸张、造作的言语混淆事实。
【】「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炭」煽动余火的,乃是说悄悄话的人或好争竞的人自己,而不是(像他所说的 )实话本身;因为他的心思把事实重新设计成燃料。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好争论的人兴旺争辩的火。
黑炭放入火中,会重新燃起火焰。挑拨离间的人不愿看到争吵平息,所以他要煽起新的仇恨和怒火。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暂编注解〕见注释。
【】「火热的嘴,奸恶的心,好像银渣包的瓦器。」〔暂编注解〕“火热的嘴”。即热切于表达好意的嘴唇。“瓦器”。陶器。虚假的态度也许能隐藏丑陋的内心。
「好像银渣包的瓦器」:正如透明玻璃背后的瓦器,口蜜腹剑也很易为人识透。
银渣。可能指一氧化铅,涂在陶器上形成光滑的表面,使容器表面平滑而有良好的触感,尽管底下粗糙而又低值。引发真情的亲吻可能掩盖着邪恶诡诈的心。人嘴里可以说热情友好的话,心里却冰冷自私。
23~25瓦器外面包上银,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正是嘴里说得甜,心里却包藏奸恶的好写照。“七样“:许多。
【银渣包的瓦器】瓦器上釉(NIV )或包以银渣虽然可以用作装饰,它也有掩饰瑕疵的作用,因此能够用来欺骗买瓦器的人。同样银渣或含有杂质,氧化了的金属制造的釉料起初或许会很好看,但会迅速失去光泽或者剥落。如此,无赖的嘴唇火热或「着了火」,也可能是试图用欺骗的说话,掩饰内心的憎恨和恶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怨恨人的,用嘴粉饰,心里却藏着诡诈。」口蜜腹剑;第24~26节详细叙述了第23节所作之表面与底层的明喻。其对比不是在于昂贵(银 )与廉价之间,而是在于圆滑与粗糙之间,或耀眼与朴素之间。银渣(和合、AV、RV kesep{ si^gi^m )所造成的困惑,可能可以透过来自拉斯珊拉(Ras Shamra )的一处经文而得到解决,金斯伯(H. L. Ginsberg )根据那个经文而提议重新为子音加上元音,读作 k#sap{sa{gi^m:「像上釉一样」(参 吕译、RSV )86。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暂编注解〕他掩饰自己的怨恨,再等待适当的时机去表达出来。
怨恨人的不一定会向对方表露真情,而是假装友好,心里却积怨,直到有机会采取行动。
【嘴/心】某个亚喀得谚语也有提到这个不一致之处,指出嘴唇说友善的话的人,心中仍可充满杀人的念头。书尔普咒语系列提到一个言语率直,内心却狡猾的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节的意思是心中充满怨恨,这些人藉谣言生争端,以此为乐,但他们的结果却是自害己命(27 );由此可见,在神掌管的世界当中,祂不会容许恶人无休止的行恶,他们必要承担自己的一切罪行。亲爱的弟兄姊妹,别以为犯罪者暂时的平安可羡慕,神的公义必要彰显,叫一切人为自己所行的付上代价。
——《新旧约辅读》
〔暂编注解〕「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
:心中充满憎恨。
他用甜言蜜语。他说甜言蜜语的时候,正是需要警惕的时候。因为他儒雅的态度,只是为了欺骗听的人。
七样可憎恶的。七象征完全。
【】「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暂编注解〕“在会中”:指审判的大会。
虽然人会掩饰自己的怨恨,但有一天他会在审判集会上表露出来。
「必在会中显露」:指人人都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怨恨。
怨恨迟早会在言行中表现出来。性情暴躁的人将在全民的大会中受审。到了审判的日子,他和地上的百姓都将明白,恨弟兄的就是谋杀,就是恨神,4:20)。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陷阱;根据这里的上下文,乃是着重在第26节的保证,这个隐喻显示出毫无诚意的言语具有后挫力,会反弹而报应在睁眼说瞎话的人身上。它在诸如与等处是用在比较一般性的含义上;参《阿希家的言语》,三十八87。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邪恶最终得报应是必然的事。
;。如果报应在今生没有像落在哈曼身上那样落在恶人身上,在最后的审判时就一定会降临。
【】「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整件事(20~28节 )的核心陈明在第28节,说明欺骗无论是伤人的或讨人欢心的,其实都是具有恨意的,因为在作正确的抉择上,诚实是具有生命力的,而骄傲则是具有毁灭性的。比较。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不问虚谎的目的是伤人或引诱人,本质上乃出诸恨恶。用言语中伤人乃因恨他。
那些说谎话和谄媚人的人,憎恨那因他的伤害而失败的人。
「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或作「虚谎的舌伤害所憎恨的人」。
谄陷是危险的,因为它使对方产生骄傲,从而得不到上天所要赐予的帮助,还使他信任恭维者而成为恭维者的猎物。恭维使人看不到培养品格的必要性。
【思想问题(第26章 )】
1愚昧人的言行有什么可作你的监戒?参1-12节。
2懒惰人除了浪费光阴之外,还会为自己的行径提出辩护。(13- 16 )你有否以「人多手脚乱」为借口,不肯殷勤事奉神?。
3本章17节是否完全反对人在别人的争竞中充当调停人?世间最伟大的调停者是谁?。
──《串珠圣经注释》
【灵活面对愚昧】
【用好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 为要得软弱的人;向甚么样的人,我就作甚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从前外国的宣教士来华传道,就正如保罗所讲的那样入乡随俗。耶稣基督教导我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如鸽子 在神的绝对原则里面,某些事可灵活处理,但不可照着愚昧人的愚妄话去回应。这并不表示神的真理是相对性,而是教我们灵活地应用神的原则,又不致失去神的智慧。
以前,苏格兰有一位诗人,当他读圣经时,晓得耶稣并不主张我们以牙还牙,反鼓励我们爱仇敌,为那逼迫我们的祷告,觉得难以想象。有一天,当他逛街时被一只小狗缠绕着,一时怒不可遏就拾起石头砸跛了小狗的后腿。然而,小狗却依然一拐一拐地爬到他跟前,轻轻地舔着他的手,他于是深受感动,因为连小狗也可以不记仇,为什甚人不可以奉行这绝对的真理?求主帮助我们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那些反对基督徒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愚昧人。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
有时电灯或电热出了问题,倒不是没有电源,而是不能交流,因为电必须能交流才可以发光,发热,发出能力。人不能遗世而独立,需要有交流心思。写信是为要表达心意;但信不论写得多么美,多么动人,却没有脚,不能自行,总需要有人把信息传送到接受的人那里。所以不但信息重要,传送的媒介也同样的重要。
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天使告诉去墓地的妇女们,要他们去加利利见主;主也自己证实了这信息。他们忠实的传送,门徒“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果然见到了主,而且接受了大使命,传福音并教训万民。
保罗是主忠心的仆人,传主的福音,绝不为了讨人欢喜而妥协更改。他说:“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可见他是何等的严格,忠心!他能向提摩太说:“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可见忠心与拣选的关系。当他不能往所爱的教会去,就差“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代表,,,,保罗每提到这人的名字,就是跟传送信息有关,可见推基古是可信赖的使者;他可以正确的传送保罗的信息,报告使徒的景况,不至于歪曲离实。
福音是好信息,关系人救恩的事,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有好的人,奉教会的差遣,印证,才可以传福音,不是随便来历不明,生命不清的人可以滥竽充数的。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相反的,“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不认识主,主也不认识他们的人,绝不能受主托付传生命的信息。只有“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里舒畅,就如在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因为“忠信的使臣,乃医人的良药。”
主耶稣不是凭自己的意思说话,祂说:“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祂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导我的。”惟愿神的仆人,都效法主的忠心,作主的脚,把祂生命的信息带到全地。── 于中旻《箴笺记》
【突破冲突,迈向和谐】
一个过路人看见两个人在争执就义愤填膺,十分激动,可惜心余力绌,好像人看见两只狗在打架,就揪住狗耳来平息,结果是弄巧反拙,惹祸上身。以前,我在美国德州福和市读神学,有一次报纸上刊登一则新闻,报导附近小镇短时间内接二连三有40场火灾发生,调查发现纵火者竟然是那小镇的消防员。原来他们之所以故意纵火只因太过清闲,不欲无所事事便做出这场闹剧。美国约翰逊总统,有一次被记者拍摄到他揪住爱犬耳朵的照片。这消息震动了全国,爱护动物人士,群起向约翰逊提出抗议,有人甚至引用这节经文来影射他发动美越战争,造成死伤枕藉。
八十年代的歌星Amy Grant是位基督徒,不幸下嫁一个吸毒者,后来两人感情破裂,濒临离婚边缘。Amy Grant一蹶不振,整天都瑟缩在被窝里,更想跑往欧洲重新生活。她姊姊知道后亲往探望她,请她在离去前向姨甥女交代一声,为何她以前教姨甥女唱的那首诗歌未能帮助她自己,这曲使她茅塞顿开,并和丈夫一起寻求辅导,结果和好如初。现今,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成为和平之子,这是人生唯一的目标。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突破自私,迈向关爱】
在今日虚谎的世代里,我们晓得脱离自私,坚守真理;即使吃亏,仍要站稳真理的一边。脱离自私,造就别人,建立别人的生命,神必定赐福这样的基督徒。立志无论身在何处,时常都将神的祝福带给别人,并以此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当凯瑟琳孩提时,有一天在街上玩耍,看见一个人被扣押去警察局,沿路上备受群众侮辱和唾骂。凯瑟琳立刻走到那人身旁,伴着他走人生中最需要人同行的一程。求主帮助,教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对有需要帮助和扶持的人能够感同身受,因为这是基督徒应有的责任,也是圣经的教导。贵格会有一位弟兄,Stephen gretllet,他所说的一番话不知帮助了几许的人,他曾说:「我在世上祗不过走这一趟,有什么好事我可以做,有什么事我可以助人,就让我坐言起行,不再耽延,因为我在世上不过是过客!」有时,我们吝啬鼓励,吝啬安慰,求主帮助我们,学效主耶稣基督的样式,随时随地成为别人的祝褔,建立别人的生命。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
「火缺了柴,就必熄灭。」
这比喻多么简单,也必须使人容易明白。当火烧到尽头,无法再着下去,就熄灭了。
闲话的火就是这样,只要有耳朵听,舌头传,闲话就会川流不息。但是听的人不再传过去,到此为止,就无法再进行了。你为什么不采取这个角色,也鼓励别人去作呢?如果你听了,就在你这里停止,将这秘密锁在你心里,别人也许对你很不以为然,但是你至少救了许多人不致被恶毒与伪善所侵蚀。
传舌常是谗语的方式,人们告诉你一定不要对别人说,其实他们的意思并不希望你完全秘而不宣,这是以亲嘴的方式卖友的。常要告诉他们,你不愿恶事上有份,如果你既不采取行动,也不说话,你最好干脆不要去听。
圣灵的火也有同样传开的功效。你若爱神顺服祂,有信心与祷告,研读神的话,完全将自己奉献给祂,你的身心灵及一切行动意欲作为神的灵的燃料,常将柴木堆积继续奉献与舍己,一直等圣火向天上升。这正似以利亚献祭时的木柴,虽被水浸湿,仍可使神的火完全征服,烧尽。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从传舌到传福音】
们就像群体生活中调和的盐一样,学习从传舌变为传福音。群体生活常被冲突、争竞所破坏,两人之间的冲突和纷争较容易解决,但传舌的人就如火上加油,使冲突之火蔓延开去。传舌的人背后讲人是非,中伤人,散播谣言,这些动作破坏了群体生活。
在一场紧张的考试中,有人的笔墨水干了,便向隔邻的同学借笔用,明明看到同学口袋里插着一枝笔,他却说没有,令这人心里很难过:平日这么要好的朋友,关键时刻却不肯帮忙,想置人于死地……事后将心中怨忿转告了另一人,如此传来传去,结果,全班人都知这个人不够朋友,甚至是个无情义的人!后来才知道,原来同学口袋的那枝笔也是没墨水的,只是考试时不方便解释而已。此外,夫妇之间若发生了小问题,因着双都各自讲了出去,结果问题就愈来愈大。所以,千万莫传舌,有问题应留给当事人自己靠着神来解决。
好事没人信,坏话或闲言闲语,许多人会十足相信。有个小乡村,人人都上教会,但当中有个妇人专喜欢揭发别人的私隐,大家都很困扰,于是请牧师来处理这事。牧师说:「传舌者破坏教会的合一及和睦,拜托你以后不再这样做罢!」。妇人说:「是的,但某太太整天酗酒,那岂不更加不好么?」牧师说:「你知否犯了多么严重的罪?圣经中把这罪与偷窃罪、谋杀罪并列!」妇人说:「可没有这么严重吧!我只不过有时聊聊天,讲讲电话罢!」牧师说:「人有私隐权,把人家的私隐传出去不就是犯了偷窃罪吗?当你?肂/span>了人家的清誉时,岂不是谋杀了人家内在的生命和品格吗?」品格是一生人逐渐建立起来的,当中付出了好大的牺牲和代价,一句谣言将人家的品格破坏了,真是罪该万死!虽然政府不会捉这些人去坐牢,但终有一天在神的审判台前,我们所讲的闲言闲语每一句都要供出来。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