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箴言 第3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

2「我的儿啊,我腹中生的儿啊,我许愿得的儿啊,我当怎样教训你呢?」

3「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也不要有败坏君王的行为。」

本章是「母亲的训诲」()),与一至九章「父亲的训诲」())首尾对应,把整卷《箴言》完美地合成一体,一同教给儿女。在教养儿女的事情上,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互补、不可或缺;只要是「从上头来的智慧」()),父亲和母亲的训诲是相辅相成的。
「利慕伊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属于神」,以色列历史上并没有叫「利慕伊勒」的王,可能是所罗门王的母亲拔示巴对他的昵称。由于2-4节原文的一些词汇与外来语同源,「利慕伊勒王」也可能是一位归信神的外邦君王。
「真言」()),又被译为「默示」()),意思是神的启示。
「我的儿啊,我腹中生的儿啊,我许愿得的儿啊,我当怎样教训你呢」()),可译为「我儿,怎么了?我腹中生的儿,怎么了?我许愿而得的儿,怎么了」。「怎么了 מָה/mä」原文也可能是阿拉伯语「留心、听着」。本节的三个「儿 בַּר/bar」,原文都是亚兰语。
「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也不要有败坏君王的行为」()),「行为 דֶּרֶךְ/deh’·rek」原文也可能是乌加列语「力量」,「君王 מֶלֶךְ/meh’·lek」则是亚兰语。
最容易败坏君王的第一个因素是女色,所以「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也不要有败坏君王的行为」())。所罗门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法老的女儿之外,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
「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写了本书大部分的箴言,但却因为不听神的警告、恋爱外邦女子()),「所罗门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结果空有智慧而行不出来,最终落在神的管教之下())。因此,用利慕伊勒王母亲的真言作为本书的结尾,实在是非常合宜。

4「利慕伊勒啊,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说浓酒在那里也不相宜;」

5「恐怕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

6「可以把浓酒给将亡的人喝,把清酒给苦心的人喝,」

7「让他喝了,就忘记他的贫穷,不再纪念他的苦楚。」

8「你当为哑巴(或译:不能自辩的)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

9「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最容易败坏君王的第二个因素是喝酒。
「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说浓酒在那里也不相宜」()),可译为「君王不宜,君王不宜喝酒,王子寻找烈酒也不相宜」(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君王并非必须禁酒,而是要节制喝酒,「恐怕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一切容易使君王忘记神的律法、颠倒是非的因素,都要远离。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真智慧的首要任务就是拒绝肉体、抵制天性的冲动;任何能释放我们的天性,却不能让我们有所节制的事物,最终都是祸害。
「酒 יַיִן/yah’·yin」())可以指一切经过发酵的葡萄汁()),也可以指尚未发酵的葡萄汁()),又被译为「清酒」())、葡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清酒」通常可能用四分水对一分酒冲淡。
「浓酒 שֵׁכָר/sha·kär’」())原文是「会使人醉的酒」,指未经稀释的发酵饮料,容易使人喝醉。
3、4、8、9节原文的动词都是单数,而第6节原文的动词是复数,表示6-7节并非像其它各节那样、是明确地吩咐君王用酒去麻醉「将亡的人」())和「苦心的人」()),而是讽刺「浓酒」一无是处,唯一可能的作用就是麻醉心灵、逃避问题())。相反,8-9节则明确地吩咐君王「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弱势群体秉公行义。
今天,许多福利社会的执政者既没有「公义判断」的智慧,也拒绝「公义判断」的标准,而是另辟蹊径,帮助「将亡的人」和「苦心的人」在各种麻醉品中永远昏迷不醒、逃避现实,似乎是解决了社会的问题,实际上制造了更多的问题,不过是以爱心之名、行谋杀之实。

10「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

11「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

12「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可译为「出色的妻子谁能得着呢」(英文ESV、NASB译本))。这种修辞方法,是为了激发男人不要追求那些庸脂俗粉()),而是渴望寻找这样一位出色的妻子。
「才德 חַיִל/khah’·yil」在圣经中也被译为「才能」())、「大能」())、「贤德」())、「力量」())、「财宝」())、「精力」())。因此,这位「才德的妇人」())实际上是一位大能的女英雄、勇猛的母狮子()),「才德」这个词的内涵是如此丰富,以致需要用13-27节的事例详加描述。
「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意思是值得有智慧的男人不惜代价迎娶,并且努力寻找她的价值,乃是神所赐的礼物())。「珍珠」原文是「宝石」,可能指珍珠、红宝石或珊瑚。才德的妇人都是在婚姻生活中成长起来的,爱情需要明智的经营和浇灌,礼物需要智慧的珍惜和欣赏;愚昧人就是得着了才德的妇人,照样也会失去,比如拿八())。
「她丈夫心里倚靠她」()),这是圣经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倚靠 בָּטַח/bä·takh’」原文在《箴言》中出现了十次,四次是指倚靠神()),三次是负面地指倚靠自己()),两处是指义人内心的安稳())和胆壮()),只有这里是正面地说「她丈夫心里倚靠她」。《箴言》谴责倚靠神以外的人、事、物,但「才德的妇人」却是唯一的例外。一位敬畏神的出色妻子,不是与丈夫互相辖制、互相伤害()),而是与丈夫「二人成为一体」()),专心作为丈夫一生稳固可靠的帮手()),所以在丈夫心中的信赖程度仅次于神。许多婚姻的悲剧,是妻子倚赖丈夫,却总是得不到所要的满足。但在神的设计里,妻子才是丈夫「倚靠」的对象;她的智慧不是被动地拴住丈夫、防备第三者,而是主动地成为丈夫的支柱和全家的灵魂。这位大能的女英雄所得到的回报,乃是永久的幸福和爱情())。
「必不缺少利益」()),原文是「必不缺少掳物」,用战利品来比喻「利益」,暗示这位妻子就像一位将军,运筹帷幄、进退得当,所以能胜过世界,获取生活的必需品。
这位「敬畏耶和华」())的「才德的妇人」,是「智慧妇人建立家室」())的榜样,成就了神起初「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的心意。她丈夫与她真正「二人成为一体」,「心里倚靠她」,相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智慧的,因此「必不缺少利益」。她并不是家中的保姆,也不是社交的花瓶,更不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而是丈夫一生的属灵同伴。她对丈夫的帮助绝不是空谈智慧,而是具体地在生活中实践出智慧,「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10-31节是一首离合诗,每节的第一个字母按照希伯来文22个字母的顺序排列,分为三大部分:

她的价值());
她所做的工作());
她所得的称赞())。

13「她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做工。」

14「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

15「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将当做的工分派婢女。」

16「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

17「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

18「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

13-18节是一个交错平行的单元,主题是才德的妇人运用智慧,使家中富足。这个单元原文每一节都以动词开始,并用相同的关键词前后呼应:

A. 她用「手 כַּף/kaf」做工,从事纺织业());
 B. 她通过「贸易 סָחַר/sä·khar’」换取粮食());
  C. 她在「夜 לַיִל/lah’·yil」里起来分配食物和工作());
A1. 她用「手 כַּף/kaf」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
 B1. 她从「贸易 סַחַר/sakh’·ar」中得利());
  C1. 她的灯终「夜 לַיִל/lah’·yil」不灭,享有长久的财富())。
上图:耶斯列平原的葡萄园。以色列盛产葡萄,葡萄酒是古代中东人的重要饮料。

19「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

20「她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

21「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

22「她为自己制作绣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做的。」

23「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

24「她做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

25「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

26「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

27「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

19-27节是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才德的妇人运用财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A. 她用手做工,周济穷困人());
 B. 她不因下雪为家人担心());
  C. 她使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
   D. 她为自己做毯子和高档衣服());
    E. 她丈夫在城门口得着敬重());
   D1. 她做高档衣服和腰带卖给商家());
  C1. 她以能力和威仪为衣服());
 B1. 她为日后的景况喜笑());
A1. 她开口发智慧,管理家务())。
上图:拉吉(Lachish)城门口的遗址及复原示意图。从城门进来,两侧各有3个房间,平时作为交易、诉讼、公告的公共会所,战时作为防御工事。基色、米吉多、夏琐、撒玛利亚和但的遗址都有相同的城门结构。
上图:别是巴遗址(Tel Beer Sheva)的城门口。本城的审判官在这里断案,才德妇人的「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箴三十一23)。

28「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

29「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30「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31「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28-31节是才德的妇人所得的称赞。28-29节是家人的称赞,30-31节是社会的称赞。
才德的妇人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承认:因为「未到黎明她就起来(קוּם/küm))」())工作,所以「她的儿女起来(קוּם/küm))称她有福」())。「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表明这位妻子是丈夫心中的最爱。一个女子是否真的「才德」,儿女和丈夫的见证是最好的证据。「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妻子觉得「他真的爱我」,丈夫认为「她值得我爱」。但许多「愚妄妇人」())的悲剧,是自己觉得非常努力地「建立家室」()),一心都是为了家人好,结果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不但「亲手拆毁」()),而且贻害后代())。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可译为「魅力是骗人的,美丽是徒然的」(英文ESV译本)),这是对世人观点的彻底否定。无论是古代中东的文学,还是今天的时尚,都是诱导女性把年轻美貌当作资本。但「魅力是骗人的」,「艳丽」和「美容」消逝的速度比人想象的更快;它答应给人一生幸福,但却中途溜走,快乐和希望也如泡沫破灭,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易逝的焦虑。因此,「美丽是徒然的」,人若靠脸吃饭,也必因脸被弃;当人没有更好的办法展现自己的时候,才会倚赖穿着打扮。但「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外表的美丽只能暂时取悦人的眼目,里面的美丽才能免受时间的伤害。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只要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外面就能长久地活出美丽和尊荣,这样的美丽既不会「骗人」、也不会「徒然」,一生都能感染丈夫的心。所以,「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才德的妇人不「惧怕」())下雪天,却「敬畏耶和华」。「敬畏耶和华」是她「智慧」())的开端,使她不必惧怕环境,也不必忧虑未来。
才德的妇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最终成了众人称赞的中心,「享受操作所得的」()),圆满地活过了一生。过去她在城门口行善()),现在「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她「顺服自己的丈夫」()),神就使她在家中和社区被高举())。这正是「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箴言》并不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却指出家庭因智慧建造()),所以我们要远离「愚妄妇人」())。《箴言》并不看重容貌学历和门当户对,但却认为口舌是婚姻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远离「争吵的妇人」())。《箴言》很少提到婚前怎样找对象,但却更多地教导婚后怎样过日子,所以我们只需把恋爱当作婚姻的广告,不要太长地停留和执着。人在婚前看到的固然是光鲜的对方,婚后面对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彼此,因为时间会改变一切——婚前的眼光再精准,婚后的对方也会走样;婚前的爱情再火热,婚后的双方也会厌倦;婚前的承诺再真诚,婚后的环境也会变化。岁月是涓涓细流,不停地冲蚀人的外貌、脾气、能力和情感,但却把罪性的沟壑越刻越深。许多婚姻的失败,并不是婚前选错了另一半,而是面对婚后的变化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以把婚姻变成地狱,也可以变成天堂;可以变成沉重的枷锁()),也可以变成自由的保障())。婚姻是两个罪人「二人成为一体」()),所以并不存在圆满的婚姻,但神却乐意教导我们营造幸福——幸福婚姻的秘诀不是爱情,而是舍己;不是消极地忍耐,而是积极地满足;不是被动地包容对方,而是主动地约束自己;不是越来越看透别人的败坏,而是越来越认清自己的罪性。神所设计的婚姻不是牢笼,而是堡垒;不是浪漫的结束,而是成熟的开始;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艺术的课堂。神陶造我们的旨意蕴藏于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一个人不管事奉有多摆上、传福音有多热心,若是不肯在婚姻中操练「舍己」())和「彼此相爱」()),不肯在家庭里见证基督())、实践大使命()),所谓的属灵都是虚的。因为「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
家庭是人类文明的避风港、「是非之心」())的最后堡垒,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东西都在家庭中被培养、持守和传承。仇敌试图借着愚妄妇人())和淫妇()),里应外合地攻破这个堡垒;但神却兴起才德的妇人,「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成为这个堡垒中最有力的守护者、这个避风港里最明亮的灯塔。因此,圣灵在31节用了两个命令句,命令所有的人都称赞她;因为不称赞真正的美丽是丑陋的,不爱慕真正的智慧是愚蠢的。愚昧并非不知智慧,而是主动放弃智慧;愚蒙并非缺乏理性,而是懒得运用理性;愚蠢并非不会思考,而是没有勇气思考。傲慢、懒惰、怯懦和实惠使人不愿摆脱愚昧,不肯分辨美丽和丑陋、勇敢和懦弱、生存和毁灭、永恒和短暂,最终必将自食其果,铸成一生难以挽回的错误。信徒若不肯学习明智的选择——敬畏耶和华())、不交坏朋友())、别娶也别做愚妄妇人())——将来在基督台前())如何为自己失败的人生交账呢?
上图:箴言三十一篇10-31节所描绘的才德的妇人,是一个母狮子的形象。妻子是母狮子,丈夫才能成为坐在城门口的公狮子,孩子才能成长为小狮子:「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箴三十一28)。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箴第三十一章

Ⅵ利慕伊勒王的言语

王的呼唤

这几节经文把放荡生活的魅力除去(3~7节),赞扬保护其臣民之君王的荣耀(8、9节)。这就是第6、7节的上下文,这两节经文是个尖锐的提醒,使人想起一个行政官有比麻醉自己更好的事待做。

1.利慕伊勒不是以色列的君王(除非这个名字“属于神”是个笔名)。古代译本支持 RSV 的译法“玛撒王”(见的注释,在“神谕”项下),这个字显示出外来(但或许只是地区性的)方言的痕迹。这教训是他母亲的;但没有暗示说她是出自以色列。见导论:“a结构与作者”第九段,原书第21页。

2.这里的叫唤是深具情感的申斥:王的母亲因他所知的两件事而使他羞愧:他对她极为重要(2a节),她曾为他向神许愿(2b节;参他名字的解释,1节)。儿:这个字( bar )在亚兰文比在希伯来文普遍;但

3.“给那毁灭的事”(AV、RV)是不正确的译法,它应该译作“以致毁灭”,或重新标注母音成为“给那些毁灭的人(阴性)”(RSV 即采此读法)。

4.希伯来文隐晦不明:有许多人提出许多的修正95;但德莱弗96保留了原来的子音,而读作:“但愿没有( ~al )饮酒之事……;但愿统治者没有对浓酒的渴想( ~w 标注为 ~awwo{ )”。

6、7.见本段(1~9节)的概述。

8.哑吧指的是那些不能得到合理听诉之人。这节经文最后一个片语直译为“变迁的众子”,即不安的人。

95 参 J. Gray, The legacy of Canaan , 1957, p.194n.; D. W. Thomas, VT , 1962, p.499.
96 Biblica , 1951, p.195.
Ⅶ才德妇人的字母诗

这一首字母诗十之八九是个清楚而匿名的段落,多过于是接续利慕伊勒母亲的言语。七十士译本以五章经文将后者与这首字母诗分隔开来(见导论:“a结构与作者”第十段,原书第21页)。

这幅肖像画的主角是个具有某种地位的女士,她有仆人要管理(15c节),有金钱可投资买卖(16节)。身为她丈夫可靠的伙伴(11节),她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有其全权的责任,这范围越过她的家庭,而及于土地的管理(16节)和市场中的交易,她在那里像个商人(11、18、24节)和客户(13、14节)一样的机伶。她不是把她的优势当作放纵自己的凭藉,而是当作她的责任的扩展(27节),因为她是一个不厌倦的工作者(15、18、19节):有贫穷人需要她帮助(20节),有生活的循环变化要她未雨绸缪(21、25b节)。她虽然非常节俭,却不苛刻(22节);她虽具有生意头脑,却不冷酷无情,而是穷乏人的朋友(20节),是她儿女与丈夫的喜悦(28、29节)。她的魅力与她的成就(30、31节)与机运丝毫无关,因为她的外貌(30节)与她的影响力(26节)有坚实的根基敬畏耶和华以及耶和华的智慧。

除了最后这一方面之外,这位女士的标准并未被暗示为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因为它是以不寻常的恩赐和物质的资源为前提的;它也不是与个人的婚姻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毋宁说,它显示出专心持家所绽放出最丰富的花朵,这一点被显明为并不是芝麻小事,也不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的,而它的主妇也不是没有价值的人。这就是难以敌对的能力与伟大的成就之机会后者有部分是在家庭主妇自己所培育和造成之领域里面(31节);有部分则是在于她对于她的丈夫之好名声潜在的贡献(23节)。

10.才德的妇人(和合、AV、RV);更好译作“美好的妻子”(参,。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希伯来文 h]ayil 分别是指力量、财富、才能(参,“有勇气的强人”)。

15.“分”(AV)或“工”(RV、RSV;和合:当作的工):两者都有可能。这个字的意思是“所指派的”。

16.“她手的收益”(AV;和合:手所得之利):就是她的手所赚来的金钱,参第13、24节。

19.纺线车,AV“卷线杆”:这个希伯来字只有出现在这里,其意义只是推测而来的。德莱弗97主张其含义为“修补工作”。

21.朱红衣服:如果这是正确的译法,其重点乃是在于它指出高的价值。她可以买得起最好的东西,而且所暗示的是足够充分的。但这个字有着复数字尾,这用来指“朱红色衣服”是不太寻常的,所以其形式与含义都令人起疑。其子音容许读作“双层”(AV 边注),也就是指两层厚的,这读法有武加大译本与七十士译本支持(后者将之连于下一节经文)。这个读法保留了子音经文而未加更动,绝对比托伊的作法更为可取,后者以独创的权宜之计将第22a节接在第21a节之后,第21b节则接着第22b节〔所以第21节说到温暖,第22节(读作“朱红色衣服”)则是说到典雅高贵〕;这种作法没有证据支持,而且弄乱了字母诗的次序。

26.仁慈: h]esed[ ;见的注释。

30.“宠爱”(AV、RV):较好的译法是艳丽(和合、RSV)。见的注释。

97 JTS , 1922, p.407.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

利慕伊勒不是以色列的君王(除非这个名字--「属于神」--是个笔名 )。古代译本支持 RSV 的译法「玛撒王」,在「神谕」项下 ),这个字显示出外来(但或许只是地区性的 )方言的痕迹。这教训是他母亲的;但没有暗示说她是出自以色列。见导论:「a结构与作者」第九段,原书第21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他母亲教训他”:国王的母亲在宫廷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全章强调贤德的妇女的重要。

「利慕伊勒王」:有学者以他为亚拉伯君王。

真言。或音译为“Massa”(玛撒 )。关于Massa,见注释。本章在风格和思想上比第30章更接近于《箴》的其他章节。故有人认为是所罗门所写的。他们把利慕伊勒看作是所罗门的另一个名字。但这无法确定,而且作者的准确身份也并不很重要。本章的话语是出于灵感的,充满着有价值的勉言。七十士译本用一下的话引出本章:“我是话是神所说的,是一位国王出于灵感的回答。他是受他母亲教导的。”

1~9这段经文,也许还有其后的离合诗(10~31节 ),是利慕伊勒王的作品,但我们对这人却一无所知。有些人认为利慕伊勒(“属于神” )是拔示巴称呼所罗门的名字,但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1~9利慕伊勒一名只见此处,背景不详,很可能是一位亚拉伯的国君,本段“所罗门的箴”为第二集的增补。

1~9这一段文字记录了利慕伊勒王的母亲,对利慕伊勒的教导,其内容是治理国家时所必须铭记在心的基本事项。作为母后,王的母亲似乎受到了恭敬的礼遇,14:21),母亲似乎也尽力勉励和劝告王。圣经没有记载名叫利慕伊勒的王。关于这王的身份,大概有以下三种观点:①玛撒地的王;②所罗门的异名。因为,“利慕伊勒”意指“为神”,所罗门王从小就委身于神,人们却说“耶和华爱他”;③象征理想的君王。其中,许多学者都支持第二种解释。

31:1-9 给利慕伊勒王的箴:在当时埃及和米所波大米的文献中,也有类似本段、给王子的劝勉。

亚古珥、利慕伊勒王时何人?】

答:1 亚古珥Agur——乃聚集之意。他是雅基Jakeh(意虔诚 )的儿子,为以铁Ithiel(意神和我同在 ),和乌甲Ucal(意权能 )二人之师或朋友。据说这父子二人乃为大卫和所罗门之化名,或说亚古珥为所罗门之朋友。

2 利慕伊勒Lemuel——乃奉献之意,为一君王。据说是所罗门的别名,其母亲系拔示巴Bath-Sheba(意起誓的女儿 )。若然,箴三十一章乃是她训诲教导戒子之真言。上述亚古珥,利慕伊勒二人的出身背景,圣经记载未详,传说难以确定,我们只能作为一种揣想而已。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我的儿啊,我腹中生的儿啊,我许愿得的儿啊,我当怎样教训你呢?」

这里的叫唤是深具情感的申斥:王的母亲因他所知的两件事而使他羞愧:他对她极为重要(2a节 ),她曾为他向神许愿(2b节 参他名字的解释-1节 )。儿:这个字(bar )在亚兰文比在希伯来文普遍;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我许愿得的儿”。利慕伊勒是他母亲许愿所得的儿子

母亲用责备的口吻教训儿子,尤其是借着重复三次“我当怎样教训你呢?”,来引起儿子的注意,表达了母亲的深深忧虑。儿子的希伯来语通常都是ben,但此处却使用了残留亚兰语影响的bar。 许愿得的儿: 哈拿曾许愿,若生儿子,必将他完全归与神,神应允她,哈拿就生了撒母耳。在本节中,这句话是指“母亲恳切地为儿子祈祷”。

“我该告诉你什么呢?”“我该劝你什么呢?”

2-9君王要远离酒色,并且保护弱小,秉公行义。

】「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也不要有败坏君王的行为。」

「给那毁灭的事」(AV、RV )是不正确的译法,它应该译作「以致毁灭」,或重新标注元音成为「给那些毁灭的人(阴性 )」(RSV 即采此读法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利慕伊勒的母亲警告他不要沉迷女色,耽误朝政。

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 回顾历史,不计其数的君王都曾耽溺于女色与诸般享乐之中,并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故王的母亲首先对利慕伊勒指出了这种危险。也不要有败坏君王的行为: 倘若略微修改标点符号,作者所欲传达的意思就更加明确了,那就是“不要将你的精力给那败坏君王的妇女”。

败坏君王的行为。可以理解为“败坏君王的人。”所以本节是对淫乱的警告。

3~4“不要将你的精力给妇女”:告诫君王不可沉迷女色,应以国事为重;又叮嘱不可喝酒,保持清明的头脑,作公正的判断。

】「利慕伊勒啊,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说,浓酒在那里也不相宜。」

希伯来文隐晦不明:有许多人提出许多的修正95;但德莱弗96保留了原来的子音,而读作:「但愿没有(~al )饮酒之事……;但愿统治者没有对浓酒的渴想(~w 标注为 ~awwo{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滥饮即使对于一般平民也有许多害处。统治者一旦染上了酒瘾,不但为害自己,更因他们不负责任的统治而大大为害百姓。

4~7王的母亲提醒他不要酗酒。参看至11节的脚注。

古代的醉酒问题】

从文字发轫时代开始(约主前四○○○年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已经有酿造麦酒,以及用枣和葡萄发酵酿酒的记录。亚述艺术经常以宴会场面为主题,描绘男女在高堆食物的桌前大燕,并用杯子或吸管喝饮料。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描述诸神设筵,「使甜酒流过他们的饮管」(酒糟太厚 不得不用饮管 )。一首赞美女神宁卡西(Ninkasi )的诗歌颂扬酿造过程,并为能够解渴,并如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涌流的饮料,而献上感谢。醉酒之害,在都提及过,都有醉酒的宴会,这是古代近东到处都承认的弊端。埃及智慧文学警告人不可醉酒,因为会使人失去自制,被社会所摒弃。马里文献有证据显示在领受神谕之时,醉酒被视作有利的状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恐怕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

〔暂编注解〕“律例”。直译作:所判决的。“是非”。即权利或正义。

酒精会使统治者感官迟钝,私欲增加,从而无视正义,只按自己的利益来作决定,为害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和困苦的贫穷人。

】「可以把浓酒给将亡的人喝,把清酒给苦心的人喝,」

〔暂编注解〕可以把浓酒。;23:29-35;见注释。

将亡的人。古代不具备现代医生所拥有的麻醉知识。他们只能用各种酒和麻醉性药草饮料,来缓解致命疾病的痛苦。在基督的时代,要向被钉十字架的人提供醋和胆汁混合饮料。我们的主拒绝喝这种饮料。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抵抗撒但的试探,保持对神的坚定信心

6~7这不是在赞美清酒之好,劝人去喝它,而是表明古时因医学尚未发达,酒常用以医治各样的病

6~7这两节不是宽恕醉酒的行径,而是指出古时酒精的药用。

】「让他喝了,就忘记他的贫穷,不再纪念他的苦楚。」

〔暂编注解〕“哑巴”。即不能为自己申诉的人。更可作:要为哑巴以及变动(即不安稳 )之子的正义(即权力 )开口。

身处惨境的人,无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要么因为贫穷,要么因为国家统治者的敌意。他们需要义人帮助,替他们说话

】「你当为哑巴(或作“不能自辩的” )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

哑巴指的是那些不能得到合理听诉之人。这节经文最后一个词组直译为「变迁的众子」,即不安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哑巴”。即不能为自己申诉的人。更可作:要为哑巴以及变动(即不安稳 )之子的正义(即权力 )开口。

身处惨境的人,无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要么因为贫穷,要么因为国家统治者的敌意。他们需要义人帮助,替他们说话

】「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暂编注解〕「按公义判断」:这是君王首要的责任

;8:16。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

才德的妇人(和合、AV、RV );更好译作「美好的妻子」(。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希伯来文 h]ayil 分别是指力量、财富、才能(参 「有勇气的强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才德的”。这形容词在不同的经文中分别指力量、才干、效率、财富和刚勇。她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出色的妇女。“珍珠”指珊瑚。

「谁能得着呢」

:即十分稀有,很难找得着。

才德的妇人: 字面意思是“有力量的妇人”。这力量兼指灵性上的和身体上的刚强。以我国的农村为例,妇女所做的农活并不比男性少。当时亦然,因为妇女要做的农活和家务很多,应有健康的身体。

以下的22节采用巧妙的离合体,以希伯来语22个字母为序。第10节用第一个字母开始,第11节用第二个,以此类推。有些诗也采用这种结构(诗9 10 25 34 37 111 112 119 145 )。

“才德的妇人”直译为“有能力的女人”。七十士译本是gunaika andreian,直译是 “有丈夫气概的女人”,指她坚强,充满活力,具有优秀的质量。原文可理解为“具有坚强品格的女人”。

10~31这段有关贤妇的描写是一首离合诗,当中高举女性的荣誉和尊严。这诗可能出自利慕伊勒手笔,也可能是附录于箴的一首无名氏作品。

10~31本段以一首“字母诗”结束,赞美贤德的妻子。她“敬畏耶和华”(30节 ),“价值远胜过珍珠”(10节 ),负责家务,打理田地,还从事买卖。她卖出物产十分精明(11-18-24节 ),购入货物又极具眼光(14-16己恶 )。十分勤劳(18~19节 ),乐于助人(20节 )。她做这一切非为自己,而是为了家,让家里的人不虞缺乏(21节 ),丈夫有体面(23节 )。几乎《箴》所称赞的一切好德行都在她身上具现,可说是智慧的化身。

31:10-31 赞贤妇诗:本段原文每节诗句的第一个字母,按希伯来文的22个字母顺序排列,所采的文学技巧强调这位贤妇是十全十美的女子。

31:10~31这一段文字,有别于利慕伊勒的箴,属于另外一篇独立的箴。在利慕伊勒的箴与这一段箴之间,七十士译本夹述了长达五章的箴。这一段箴采用了字母诗的形式(诗9-10-25-119篇 哀1-4章 ),其主题是理想的妻子。整个箴多处谈论了妇人,一方面警戒了那些恶妻(19:13,23:27),一方面赞誉了贤妻(12:4)。作为贤妻的条件,箴尤其强调了敬畏神(30节 )与诚实(31节 )。

】「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

〔暂编注解〕“必不缺少利益”有决不至于穷困的意思。她是丈夫的好帮手。

「倚靠她」:信赖她,深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和合理的。【】「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暂编注解〕有时一个女人在行善上会表现得消极。这可能是因为丈夫没有表扬她的善行,没有注意到她是精明的管家,而只把她视为伴侣而已(见第28节 ),所以她变得懒散,粗心,固执而蛮横。

】「她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作工。」

〔暂编注解〕“麻”制成麻布。

「寻找」:暗示她辛勤工作。

羊绒和麻历来都是纺织衣裳的材料。神禁止将羊毛和细麻搀在一起作衣裳。本节的属灵意义是,不可在神所启示的话语上,加添人为的内容。

勤劳的妻子以自己的高效为乐。她积极利用手头的材料工作,造福于家庭。

寻找羊绒和麻】这个长篇箴所描述的理想妻子,有能力明智地挑选(和合本「寻找」 )最上等的羊绒和麻作为纺织的材料。亚麻是为供应种子和纤维而种植的。其纤维可以制造衣料、腰带、灯芯。亦将羊毛和麻配对。他又提到这两样以及五榖新酒,都是以色列的丈夫耶和华的赐与,作为立约应许的一部分(汉摩拉比法典和中亚述法律都把它视作丈夫对妻子的责任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

〔暂编注解〕“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懂得怎样购入货物,善于经营。

“好像商船”。即有事业心。

「商船从远方运粮来」:比喻她善于经商。

女性的精明使她们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她们会到较远的地方,去获得附近的市场所得不到的好处。她们还喜欢从远方购买食物,带来餐桌上的惊喜。

】「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将当作的工分派婢女。」

「分」(AV )或「工」(RV、RSV 和合当作的工 ):两者都有可能。这个字的意思是「所指派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好女人会在清晨就安排使女一天的工作,训练她们和她一样勤劳。

】「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

「她手的收益」(AV 和合手所得之利 ):就是她的手所赚来的金钱,参第13、24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利用赚来的钱聪明地购置田地,并耕作那块土地,种上葡萄。她就这样用原来的利润来赚取多的利润,而又不使别人受损。她的收益不是以他人的损失为代价的。她是在用自己的精明来创造新的财富。

女子进行企业】

汉摩拉比法典记载了好几条管制巴比伦女子经营旅店和酒馆的法例。然而有能力置买田地及以职业裁缝身分售卖精工织染衣物,却未必可与之同日而语。本段箴所描述之「完美妻子」的理想化图画,对于女子所能从事之业务的形容,远比圣经其他经文所述的范围广泛。女子虽然与家人一起辛苦劳碌耕耘,处理所出的农产,但她们通常没有置买土地的法律地位。古代近东文献中惟一提到女子可以从事的工业是纺织。这可能是其他一切活动的模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

〔暂编注解〕“使膀臂有力”。使她的手强壮;即殷勤工作。

本节指贤妇殷勤作工。

以能力束腰: 用腰带束起修长飘动的外衣,意味着就要开始作繁重的劳动了。圣经曾以类似的隐喻,来描述神动工的样子。使徒保罗劝勉那些与撒但争战的所有圣徒,当以真理为腰带束腰。

可能指是束紧衣袍,好自由活动。她的体格和活力因不断的活动而增强。

】「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

〔暂编注解〕“她的灯终夜不灭”。她工作至深夜。

下半节表示贤妇工作至深夜。

她觉得。经过调查,她确认自己的工作是有益的。

不灭。一个秩序井然的东方人家庭中,灯火是整夜长明的。只有在困难时才不点灯

】「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

纺线车,AV「卷线杆」:这个希伯来字只有出现在这里,其意义只是推测而来的。德莱弗97主张其含义为「修补工作」。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手拿捻线竿: 意指捻线的纺车。因此,本文可以解释为“为了捻线而把手放在纺车上”。 手把纺线车: 这里的“纺线车”指纺锤。纺锤由木头、动物之骨、象牙等作成。以色列的贵妇与仆人一起纺线,这并不是件卑贱的事。很多记录表明,中世纪的许多贵妇也常从事此工作。

捻线竿(kishor )。该词只出现在这里。女人伸手用卷在捻线杆上的亚麻或羊毛纺线。她手里所拿的更有可能是纺锤,好把纱捻成毛线。

纺线车(pelek )。译成“纺锤”更准确一些。

捻线竿和纺线车】

译作捻线竿、纺线车的字眼,全本圣经惟独在此出现。然而上文下理显示这是合理的翻译,这些都不过是纺织业的专用术语而已。本节所表达的是一位有魄力的女子「束起腰来」(如同现代人「卷起衣袖」 )积极生产了大量的纺织制品。不但够她一家所用,更足以交给商贾为她售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

〔暂编注解〕前半节的“手”,指物质上的救济;后半节的“手”,则指亲切暖人的爱或同情。才德的妇人,不仅建造自己的家,而且也伸手帮助贫乏的邻舍。旧约圣经也曾多次吩咐以色列,当怜恤穷人、孤儿寡妇等,并为之寻找出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也教会的执事们,就是为了专门负责救济之事而设立的(6:1-3)<,救济的对象与方法>。

这里所描述的高效有时会使人不同情那些没有技术的穷人。但这个好女人关心却他们。她关心穷人,从而获得神的祝福和悦钠,这无疑又增加了她的财富

】「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

朱红衣服:如果这是正确的译法,其重点乃是在于它指出高的价值。她可以买得起最好的东西,而且所暗示的是足够充分的。但这个字有着复数字尾,这用来指「朱红色衣服」是不太寻常的,所以其形式与含义都令人起疑。其子音容许读作「双层」(AV 边注 ),也就是指两层厚的,这读法有武加大译本与七十士译本支持(后者将之连于下一节经文 )。这个读法保留了子音经文而未加更动,绝对比托伊的作法更为可取,后者以独创的权宜之计将第22a节接在第21a节之后,第21b节则接着第22b节〔所以第21节说到温暖,第22节(读作「朱红色衣服」 )则是说到典雅高贵〕;这种作法没有证据支持,而且弄乱了字母诗的次序。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朱红衣服“:质地好的衣服。此处意味一家大小衣着充足且温暖。

“朱红衣服”。即用最好的衣料造成的衣服。

「朱红衣服」:双层的衣服,故可以保暖御寒。

巴勒斯坦的许多地区冬季有时会降少量的雪,所以很需要暖和的衣服。

朱红衣服】

有关用来制造颜色衣物──特别是细麻──之各种染料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红色和紫色的染料十分昂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为自己制作绣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作的。」

〔暂编注解〕“细麻和紫色布“都是高贵的布料,意味家人穿着十分体面。

「细麻和紫色布」:财主的衣服

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作的: 细麻是指用细麻线纺出来的布料。当时,在一般家庭中,妇女会直接从麻布挑选纤维。只有那些肉眼所不能分辨的细纤维,才由专业纺织工来甄选。摩西时代就已经有了织细麻布的纺织工人。细麻布非常华美光滑,多用来作祭司的礼服、君王或贵族的衣裳中的细麻布,则象征着被藏在耶稣基督里的圣徒之义。

细麻。或“白色的细麻”。

紫色布。可能指腓尼基人所销售的很受欢迎的衣服。

细麻和紫色布】整片的细麻布是十分珍贵和受欢迎的货品,可以用作床单或分割来做衣服。紫色染料提炼自一种海产软件动物的腺,颇为昂贵。用于本节是强调理想妻子令她一家变得何等富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

〔暂编注解〕“城门口”。城里长老审断和讨论地方事务的所在地。参看的脚注。

贤妇有德行,持家有道,使丈夫在外可建立好名声和地位。

在城门口受到城里长老的认可和欢迎,是很大的荣誉。妻子的名声,和她协助创造的财富,大大提高了这个人在同胞眼中的威望

城门口的长老】城门口是该城长老集合作买卖和听取诉讼的传统地方。旧巴比伦的史料记载长老在法律上的地位,其职务包括审判土地争执,听取宣誓,并充任各种交易的证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她作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

〔暂编注解〕「细麻布衣裳」:与22节之「细麻布」原文用字不同,这里可能指披肩。

这里的腰带指富人所束刺绣华丽的细麻腰带,而不是普通的皮带。妻子把细麻布衣裳和腰带与腓尼基商人交易,就能穿得起豪华的紫色布衣服而在不致奢侈(见第22节 )。

】「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

〔暂编注解〕“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她没有忧虑,因为她的家人得到很好的照顾。

「能力和威仪」:指贤妇持家的才干而言。

才德的妇人不仅诚实,而且有威仪地经营每天的生活,照料家人,并使之亨通。她也盼望着将来的荣耀,在微笑中忍耐并度过每一天。

能干的妻子和母亲具有一种威严,因她的能力已得到了证明。 她可以笑对未来,因为她已作了充分的准备。

】「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

〔暂编注解〕「法则」:教导人的话,或指现代流行的「辅导」、「协谈」。

一个花费大量时间闲聊的女人,不可能取得这个女人那样的许多成就。她的声音表现出仁慈。她温柔的话语,为保持家庭的安宁起到很大的作用。

】「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

〔暂编注解〕她精力充沛,总不会闲着。

「观察家务」:善于管理家务,不让任何事情出差错。

】「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

〔暂编注解〕她持家有道,全家喜乐,儿女尊敬她,丈夫称赞她

儿女公开见证她的仁爱和关怀,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乃是丰富的奖赏。对于一个兢兢业业,勤俭持家的好妻子,丈夫不论怎么称赞再不过分。

】「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暂编注解〕这是丈夫的证词。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宠爱」(AV、RV ):较好的译法是艳丽(和合、RSV )。见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她美好品格的要诀在于她的属灵生活。她是一个敬虔的妇人,敬畏耶和华。参看的脚注。这样,本书便首尾呼应,强调敬畏神的重要。

「敬畏耶和华的妇女」

:即是有智慧的妇女。

箴以智慧开始,也以智慧结束。

古代以色列人,并没有对女性的外在美全然无动于衷,歌书就是有力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只是阐明了妇人所当具备的品德之优先级。“敬畏耶和华”(God-fearing )这一原理,既是本书的绪论所要强调的(1:7),也是传道书的结论(12:13)。

魅力和美丽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一些形体和面容都很美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并不显可爱。美丽会赢得无心的称赞。但真有价值的女人乃是敬畏神的人。只有她才拥有真正的美丽和魅力。敬畏神涉及到人生和品格的许多重要方面。

30~31妇女外表的美丽短暂,重要的是内心有智慧。敬畏神而又谦卑的必得到尊荣。全书以敬畏神始,以敬畏神终(30节 )。

】「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暂编注解〕人心无法测度。所以只能通过生活行为中所结出的果实,来判断别人的品格。城门口是议论城里居民的场所。才德的女人有她的行为替她说话。她不需要人替她辩护。她将永远享受自己无私劳动和好榜样所结出的甜蜜果实。

【思想问题(第31章 )】

1按本章的标准,一个理想的君王应具备什么条件呢?对个人的德行、国民、公义当有什么态度?参3-4, 7, 9节。你对自己的品行有没有以上的要求呢?

2若本章10-31节是一个才德女子的典范,所注重的是那些方面?「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中国谚语,与这里的描绘是否吻合。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母亲的影响力】

一位懂得祈祷交托、忠心诚实、影响儿子生命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将带来国家的复兴。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领英国的英雄人物 Lloyd George,婴孩时母亲抱着他翻山越岭,中途遇上暴风雪,求助无门,母亲只好伏在儿子身上让他取暖。到了天亮,路人经过看见这个妇人的尸体,把她翻转一看,尸体下竟然有一个温暖的男婴,这个小孩为了纪念母亲,决定一生要做个好人。有一次报纸的编辑要报导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带领英国的英雄人物丘吉尔和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把以前曾教过他的老师名单寄给他核对,他回信给编辑说名单中遗漏了影响他一生最重要最和最伟大的教师──母亲,他的母亲没有教导他政治,也没有教导他如何做军人,只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及至后来,他一生虽然遭遇不少挫折失败,就是母亲的教导使他能从挫折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另一位被誉为最出色最伟大的美国总统林肯,他一生经历的挫折失败、痛苦贫穷比丘吉尔更多,但他从来没有提及他是一个痛苦贫穷的人,因为他说一个人如果有一位敬虔的母亲,他永不会贫穷。

国之兴衰实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英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法国大革命给法国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英国之所以能够幸免于难,是因为神兴起一位名叫 Susana Wesley的母亲,神在她悉心严格教导的十九名儿女中兴起其中一位──韦斯利约翰,他建立了一间完全反映母亲严谨生活方式的教会,开的课程非常严谨,这就是今日的循道会。历史学家说就是因为这位母亲训练出来的韦斯利约翰所带领的复兴运动,改变了整个英国的命运。所以,改变人类历史的不是军人或商人而是母亲。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母亲的忠告——逃避酒精的捆绑 】

酒精给人带来的祸害是严重的,是可怕的,它能叫人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而且酒精叫人上瘾,不能自拔。

第五世纪,一位敬虔爱神的人St.Basil说:「醉酒是一个人的沉沦,是未老先衰,暂时的死亡」。今日的研究指出,酒精所带来的祸害实在是难以想象:造成50%的交通意外身亡,80%的家庭暴力,30%的自杀,60%的虐儿行为,65%的遇溺身故和95%的大学校园暴力,都是离不开酒精的祸害。因此,有人为酒精写了一封的自白书──「我是历史上最大的罪犯,杀人无数,远远超过历史上各场战争的死亡人数。我将人变成禽兽,制造成千上万不快乐的家庭;我将有为的青年变成没有盼望的寄生虫;毁灭软弱的,叫强壮的变成软弱;将聪明的人变成愚蠢,将无辜的人变成缠累;我已经毁人无数,还有更多的人将要毁灭,我的名字叫酒精。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母亲的忠告——眷顾困苦的人】

一个国家的兴衰最重要是建立道德的能力,因为「公义使邦国高举」(箴1434上 )。历史上文明的堕落亦是因为国家失去道德的能力,可惜很多人仍然摒弃历史的教训和圣经的提醒。

在今天的世代,我们何等需要兴起更多基督徒,关心和帮助在极度痛苦中的人。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史怀哲医生(A.Schweitzer ),他同时是一位神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他为了服侍非洲土人而习医,最终无私地在非洲服侍了52年,终年90岁。当他在85岁时,跟一群来探望他的人行山,在一个烈日当空的路途上,看见一个妇人携带着重甸甸的柴枝上山,他立即过去帮她一把。他说:「没有人应该自己独自背负这样的重担」。圣经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今日,就让我们省察自己有否分担别人的困难和需要?还是仍然专顾自己。美国有一个富豪,他没法忘记十六岁时捉襟见肘的日子,所以,成为大富翁之后,不单祇愿意捐出一亿美元的善款回馈社会,而且时常寻找有需要帮助的人。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这里所形容的妇女有无限的价值(10 ),她是丈夫的贤内助,她的丈夫全然信任她主理家中的事务(11~12 ),因此他可投入社会事务,得着人群的敬重(23 );她也赢得丈夫的称赞(28b )。

——《新旧约辅读》

「丈夫心里依靠她。」

这是论虔敬的妇女的一首离合诗(以字母排列为每行的首句字 ),可谓旧约圣经中一块瑰宝,如果细心研读,必感到其中的秀丽。希伯来妇女的地位崇高,在基督教国家,妇女是相当自由的,这与当时一般社会的情况不同。在这里赞扬妇女的,最主要炙人口舌的是她绝对忠信可靠。你看当丈夫与长老开会之后,为社会公益,心中沉重,他回家时需要妻子的关怀与建议,他不必担心妻子会泄漏秘密,因为他完全信托。

这确是妇女最大的喜乐,丈夫可以与她商量研究,她完全被信托,可以与丈夫一同分担辛劳宇与责任,谁还不顾勤劳工作!她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起身,不听地做着工作,因为她心中甚有这样的感动!爱的心意即使受苦,仍可欢乐,在予取之间,必为爱主而有荣耀!

那么主会信托我们吗?祂会否将秘密、与兴趣及财物向信托我们?亚伯拉罕是神可信托的,祂把亚伯拉罕当作知己的朋友。「我所作的,岂可瞒过亚伯兰呢?我知道他。」我们也需要被信托,人们要绝对信托我。

──迈尔《珍贵的片刻》

应当竭尽全力的工作】

完美主义者往往订立一个崇高的目标,常在目标达到后又感不满,抱怨自己未能做到最好,就如儿女虽然考到优异成绩仍未能满意一般。追求完美者则喜欢订立一个较高的目标,若未能达到目标也愿意接受现实,既已善用神的恩赐,对神有所交代,一切后果便交给神,将来神要称他为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历史曾经出现过一位离谱的理想主义者约翰?亚当斯JohnQuincy Adams,他曾出任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位政治家担任过的公职比他多,曾担任过总统、参议员、国会议员的他内战时期也投身许多事务又去过欧洲担任许多政治上的工作,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可是他在七十岁时却感叹说:「我一生只是一连串的失望在我记忆中,我一生未做过一件成功的事。」有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多么可惜!今日我们所遭遇的困难大部分只是未尽本分而已,例如求学但求成绩合格,在职人士但求有工作可以维持生活,然而世界所有成功的专业人士都是专心喜乐地工作,竭尽全力追求完美的人。有些人经常埋怨工作辛苦,难以享受工作的乐趣,其实研究报告指出,一般人只是投入四分之一的生命力于工作上,所以法国一位哲学兼神学家帕斯卡尔的话言之有理,他说若是劳动者或士兵经常抱怨工作辛苦,最佳的方法就是完全停止工作,因为长期失业比出卖劳动力更辛苦;没有作好心理准备而退休的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容易衰残;退休后离开了事业岗位的基督徒,可以参加教会事奉,因为事奉是一生之久,何等宝贵。

——张慕皑《箴查经信息》


言与行“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


有一个人决定要令太太过一个特别的母亲节,于是他买礼物给她,带她上餐馆,又帮她整理家居让她过得舒服些。
但事后,她告诉他,在那一个周末里真正使她感到特别的是她在母亲节那一天在教会所做的事。那天在教会,许多基督徒被邀请公开述说他们生命中一个特别的女人。当最后一个发言的机会来到时,他站起,从未如此勇敢地说出他对太太的感受——他很感激她树立了一个敬畏神的榜样。他在众人面前夸耀她,使她非常感动。那十八秒是她那个周末里最重要的时刻。她甚至要求取得一盒当日的录音带,藉以保存他那段体贴的话。
一个男人为他的太太做一些体贴的事是令人羡慕的,而他在众人面前称赞太太则是他智慧的表现。当一个男人在其他人面前说:“对我来说你很特别,我感激你”,他们夫妇之间的关系会更为亲密。在里,那丈夫赞美他的太太说:“你超过一切。”一个男人夸耀他的太太莫过于说这类的话了。
找到一个敬畏神的太太,
是一个男人无与伦比的祝福;
她是他生命中最伟大的奖项,
一个稀有贵重的宝藏。
美满的婚姻在尊重和为对方
自豪的气候里茁壮成长。


──《生命隽语》
识贤妻】

「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好的社会,是由好的家庭组成的。夫妇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家庭坚固的根基,建立在贤慧的妻子上面。有贤妻,才可以成为良母,而建立蒙福的家庭。
家庭是由二人共同开始的,夫妇彼此的关系,自然非常重要,真是合则共荣,分则两伤。社会的解体,实由于家庭的解组,夫妇不能互相欣赏,互相信任而发展所长,为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夫妇共同合作,建立美好的家庭,兴家才可立业。

在丈夫方面

“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信任是倚靠的基础。夫妇之间不可疑忌或嫉妒。诚实可信,是一切品德的价值所在,是和睦家庭的基础。最伤害人际关系的是欺骗;世上的虚假已经够多了,绝不能让它侵入家庭。
“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我们一般以为称赞是一种礼貌,多少带着虚假的意味,自己人可以免了。实际上,称赞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甚至是一项责任。对于人好的表现,不加以承认,是对人的亏欠。但称赞是由于认知;不辨是非好歹的人,不会觉得人家有甚么好。所以不要以为吝于称赞是诚实的表现,实在是自己供认愚騃无知。而且称赞有鼓励的作用,表明“我知道了,作得好!”这欣赏的表现,给人力量继续去作。

在妻子方面

“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可见她的生活有目标,以丈夫的利益为利益。自私是丑恶的;为了别人,爱丈夫,是工作和品德的根源。教会也当为爱主而工作,凡事讨祂的喜悦,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不是要建立自己的事业,不是为了雇价而事奉。
随着时间的逝去,儿女也长成了,能够见证母亲的蒙福,她该是渐渐进入老年。那时,她的皮肤起了皱纹,头上的青丝变成了华发,不再容光照人。她用不着怕丈夫“中年危机”,不必“化装”成花枝招展的青春少女。因为“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愿我们有美满的家庭。愿教会作基督贞洁的新妇。阿们。

── 于中旻《箴笺记》
貌与德】

许允娶了阮卫尉的女儿为妻,见她的相貌奇丑,不肯和她同室;经朋友相劝,才肯入内。
许允说:“女子有四德:德行,言语,容貌,工作,你有几项?”
妻子说:“新妇只缺容貌。士人应有百行,你有多少?”
许回答说:“俱备。”
妻子说:“君子百行,以德为首要。您好色,而不注重品德,哪说得上俱备?”
许允觉得惭愧,以后互相敬重。
圣经论到容貌与品德时说:“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又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