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比蛇的牙齿还要尖锐的是
有一个忘恩负义的孩子!’
1. 饶恕别人
1.这里的连接环结可能是宗教领袖的态度,他们有误用财富的危险,他们也有误导较小之弟兄走岔路的危险。耶稣的门徒就跟众人(像法利赛人)一样,都会面临试探。这段话语的开头,是「使人犯罪的试探」(和合: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RSV 的这个译法可能对 skandala 这个字着墨太多;它的意思是指陷阱上之诱饵的支撑杆,是拉动陷阱的机关(相关的动词出现在,摩法特将它译作「障碍物」,包括属灵生活中一切的障碍物,但是诱惑人犯罪的试探显然是这些障碍物中最严重的。它们是免不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造成障碍的人能辞其咎。 2.耶稣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人将会有甚么结局,但前一节的「有祸了」证明它不会令人愉快,而现在我们更发现与其遭遇这种结局,倒不如此时此地就被溺毙更好。磨石是很重的石头,是磨b粒用的。与其造成属灵的伤害(即使是这小子里的一个),还不如惨遭横死呢。这小子里的一个可以指幼嫩的信徒,但也有可能是指任何阶段的信徒(;,离了神的帮助,他们就无依无靠。 3~4.跟随耶稣的人不仅不该造成罪恶,更要反对罪恶。有人犯罪的时候,他要「责备」(和合:劝戒)他。这并非意味着他要采取吹毛求疵的态度,因为下文就强调饶恕;它的意思是,虽然他应该富有同情心,却不能优柔寡断,他不能对罪恶采取中立地位;而这并不是说他应该心怀怨恨。如果跌倒之人悔改了,信徒必须饶恕他,并且是没有限制的饶恕。当耶稣说一天七次的时候,祂并不是说第八次的得罪就不需要饶恕(参,,祂是在说饶恕必须是惯常的。从世人的观点看来,一天重复七次得罪一个人,一定会令人对这罪人的悔改产生怀疑;但这却不是信徒的表现,他的本分乃是饶恕。2. 信心
使徒们(见注释)显然认为,这样的饶恕需要极大的信心,所以他们说:求主添加我们的信心!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在其它的恩赐之外,请赐给我们信心。」(参Barclay:「也赐给我们信心」);但和合本与 RSV 的译法可能是正确的,使徒们要更多的信心。耶稣的回答,将他们的思想从较小与较大的信心之比转向信心的真实性。如果有真实的信心(希腊文的句子结构似乎含有这个意思:「如果,就像事实一样」)195,果效就会跟着出现。相信一位伟大的神并不需要大到何种程度的信心。芥菜种是以细小而闻名。我们无法肯定桑树是哪一种树,但大部分人都认为是黑桑桡(参,吕译:「黑桑树」)。拉比主张这种树的根部可以在地里面存留达六百年(SB)。显然它是非常稳固地扎根在地里,所以很难移动它。耶稣并不是在建议跟从祂的人从事无意义的事,就像把树投到海里;祂所关心的是困难的程度,祂是在说:对信心而言,没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真信心可以完成经验、理性与或然率所认为不可能的事,如果它是在神的旨意里面来运用的话」(Miller)。3. 无用的仆人
当人们有这种信心时,他们可能会受试探而有属灵的骄傲。耶稣提及奴隶的标准行为来教导人谦卑的功课。在一天工作完毕的时候,主人不会叫奴隶来吃晚饭(虽然我们的主的确如此做,而且做得更多!,;反向的,他乃是叫奴隶来伺候他用饭。当奴隶照着他所吩咐的去做时,主人也不感谢他(9节),那不过是他的职责罢了。神的仆人(「奴隶」)也是如此。主要求我们要完全,无论甚么时候,我们做完了一个工作,不能说我们做了比应做的更多。「不配的」(和合:无用的, achreioi )是个难解的字,但它的意思似乎是「没有产生利益」(参看把钱藏起来的仆人的用法,。我们最好的服事并没有带给神甚么好处,也无权向神夸口(参,。我们竭尽所能地做完了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应分作的。据报导,拉比约哈难(Rabbi Johanan b. Zakkai)曾经说明相同的精神:「你如果已经遵行了许多律法,不要认为是你自己的功劳,因为你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受造的」( Aboth 2U8)。Q十个长大麻疯的
我们不可能有对神提出要求的资格,很自然地引入一个人为了神为他所做之事而感恩的故事。
11.依照故事的叙述,我们不容易了解,为甚么耶稣会在此时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见注释),这些话描写的是在两个省分间边界地带的旅行。AV、吕译、思高皆作「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中间」,但这个次序指出的旅行方向是往北的,而耶稣却似乎是往另一个方向去的。问题的提出,是因着一个事实:在此之前,耶稣似乎已经抵达了比利亚。可能是路加没有按照年代次序来叙述每一件事,而这个故事是早些时候所发生的。另一个变通的说法是:在旅经比利亚之后,耶稣又再次回到这个地区来。安得指出:在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后,耶稣来到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大约是在耶路撒冷北方二十哩,他提议说:在逾越节近了的时候,耶稣继续往北方去,好加入上耶路撒冷去的加利利朝圣者,这正是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这个说法可从一个事实得到支持:在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之时,耶稣取道比利亚;,这跟路加在此所描述的旅程很自然地接连在一起。这个建议无法得到证实,但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12~13.路加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神迹发生在甚么地方,除了说它是在一个村子的入口处。律法规定长大麻疯的必须保持距离(见注释),这十个人遵行了,但他们却放胆进到够近的距离内,大声喊叫、呼求帮助。他们并没有明确地要求医治,只是祈求可怜;然而,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所盼望的怜悯会带来甚么结果,却是无庸置疑的。
14.耶稣在开头显然没有看见他们,但是当祂看见后,就有了回应。祂并没有走向他们,或摸他们,祂甚至也没有说:「你们得医治了!」祂告诉他们:像他们这样长大麻疯的情形,就这样去给祭司察看;这是长大麻疯之人得医治的正常手续。祭司是扮演健康检查者的角色,确定病人实在是得了痊愈了及下)。耶稣要求这些人采取的行动,彷佛他们已经得了医治,藉此试验他们的信心。当他们顺服之后,也就真的痊愈了U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Fitzmyer 说「他们碰巧就洁净了」,但这是错误的,耶稣所做的事都是有计画的,不是碰巧的)。
15~16.这医治立刻带来其中一人的感恩,他并没有等着要验证自己已有资格加入社群,反倒在看见自己痊愈时,就回到耶稣这里来。他归荣耀与神,证明他在自己的痊愈上看见了神的手,并且他也准备要让每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他来到耶稣面前的动作是谦卑的,俯伏着感谢主。路加在此加上了一个讯息U这人是撒玛利亚人。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通常是彼此不相往来的,这些因着长大麻疯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无视于彼此的区别,这也是不得已的,却也成为这个可怖疾病的特色。在预料之中,若要感谢这位医治他们的犹太人,这个撒玛利亚人一定是最后一个;但他却是第一个,而且显然是唯一的一个。如果人不尽快地表示感谢,他们经常都是根本不会如此做。
17~18.在一连串的问题中,耶稣表达出对那九个人的失望。所有的人全都得了洁净,也都同样有感激之情,预期中应该是全部都要归荣耀与神的,但那九个人显然是如此专心一意在他们新的快乐上,甚至吝于拨出时间来思想得洁净的源头。唯一的例外竟然是个外族人,是一个甚至不属于选民行列的人。他的行为把那些得医治之犹太人的行为暴露出来了。
19.耶稣鼓励这个人回去;祂吩咐他起来、离去,并且向他保证:他的信心把他给「治好」(现中)了。其它九个人可能也有信心,因为信心是耶稣的神迹中常见的(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决条件;但这个撒玛利亚人不但有信心,并且他还有感谢。我们可能应该把这个动词的意义,解释为比痊愈更丰富的含义,它字面的意思是「救了你了」(和合),耶稣可能是在这个人里面看出导致得救的信心,所以祂打发他离去时,向他保证说他的灵魂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痊愈了。完全的恢复意味着一个健全的身体以及一个得救的灵魂。
【】「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绊倒」:「设下网罗、陷阱陷害人」的意思。【】「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小子」:马太福音处明显是指「信徒」,这里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磨石」:由驴子推动,用以磨麦的大圆石。──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
「七次」:「七」是完全之数,意思就是要多次的原谅他。──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拔起根来」:「连根拔出来」。 「芥菜种」:「微小不堪」的意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
在这段经文里,那仆人可能会负责两种重要的工作:「耕地」和「牧羊」。然而当他做完一切之后,主耶稣却提醒我们说,那仆人要先伺候主人,让主人吃喝完了,得着满足,然后他自己纔可以吃喝。多少时候,当我们从田间工作回来(不论是向不信的人传福音 或是照顾教会的需要 ),我们很容易满足地回来或欣赏自己所完成的多项事工。但主却向我们回答说:「束上腰带伺候我。」(路17∶8 )当然,我们自己也必须吃喝,不过必须先让主得着满足,而后才轮到我们。我们也该有享受,但必须让主的喜乐先满足了,纔可以有我们的分。让我们常常问自己:我们为主所做的工,是首先叫自己还是让主得着满足。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马利亚和加利利。」
【耶酥往耶路撒冷(是在南方 ),何以先经过撒玛利亚(在中部 ),再经加利利(在北方 )?到底他的旅程如何走法?】
我们需要看圣经地图5,即犹太地图。请注意在撒玛利亚之东,沿着约但河西有一条公路可向北行,到了公路尽头,便进入加利利境的西多波利(可能也是希腊移民区之一 )。然后再东转入利比亚区的彼拉,再南下到耶利哥之东,进入犹太地方,经耶利哥上耶路撒冷。
因此,路加福音十八与十九章便提及那稣在耶利哥传道的事,这是这节圣经的地理解释法。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主是肯医治十个长大痲疯的,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
他们在甚么时候得医治的?「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如果他们等待,要看见他们的肉洁净了,然后再去,那他们决不会得到医治。神等待着洁净他们,只要他们的信心一开始活动,祝福就来了。─ 密勒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
「见自己已经好了」:原文的时态表达「一看见自己已经好了」。亦即这人没有先去找祭司,反而回来先向耶稣献上感谢。──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
「俯伏在耶稣脚前」:这举动是特殊的,表达这人承认耶稣是君王或者是神、神的代理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法利赛人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眼所能见」:「详细察看」的意思,医学文献用此字表示「观察外在的征候来诊断内在的疾病」。这里的意思是「单单观察外在的现象无法领会神国的事」。──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
当初法利赛人在那里盼望一个看得见的国度,但是神的国在属灵的实际里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却有一定的地方─ 就是在你们的心里──心是神掌权的所在。神的权柄,因我心的顺服,可以实行在我身上,如同实行在诸天一样。(神执行权柄于诸天 是通行无阻的 但在我身上 却需要我意志的投降。 )神借着圣灵在我的灵里治理我的全人,魂与体都服在这权下,这样的人就是今天在属灵实际里进入天国的人。─ 俞成华《生命的信息》
【】主耶稣所说的国度,和世上所有一切的国度不一样。世上的国度是有形有体的,神的国是无形无体的。主耶稣在我们心中作王,我们都是祂的百姓,这就是神的国,在我们的心里。主耶稣为甚么要用『国度』这个名词呢?就是因为主耶稣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复活升天,祂完成了这个救赎的工作。神就在地上祂的儿女之中掌权,正如主祷文上所说的:『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今天,我们这些神的儿女,虽然生活在地上,都是在神的国度里面,有我们的王,主耶稣在统治着我们。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注“心里”或作“中间” )。”」
在....「心里」:「在里面」。──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又对门徒说:“日子将到,你们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 」
「日子」将到:「日子」原文是复数。──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人将要对你们说:‘看哪,在那里!看哪,在这里!’你们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随他们!」
「看哪,在那里!看哪,在这里」:直译是「看这里、看那里」。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
「也要这样」:直译是「也有同样的事」。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如果我没有弄错,这是新约圣经里一段叙述我们对被提呼召的反应。在那时刻,我们将要发现我们心里的真实财宝是放在哪里。如果主耶稣自己是我们的至宝,那我们必不用回头向后看。哦!多少时候,我们爱慕神的恩赐,过于爱慕那赐恩者。让我再说一句,我们甚至会爱慕神的工作,过于爱慕神自己。但「当那日,人在屋顶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路17∶31 )举例来说,我正在忙着写一本书,我已完成八章了,并开始为着余下的九章,在神面前心血交加的要去圆满的卸释这个负担,而假定就在这时,被提的呼召忽临,并有声音说:「你上来」,但我的反应却是:「那我写的书怎么办呢?」这样一来,我好像是在「屋顶上」而却下去关心我所写的那本书——这项似乎是宝贵的工作,就好比一个钉着的木椿,把我牢系在地上了。这岂不是一个可怕的可能吗?对于这个问题重要的关键乃是:到底我的心在哪里呢。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两个人」在一个床上:「二」是通性的,可以指一男一女在同一张床上。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门徒说:“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耶稣说:“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鹰」:原文指专吃动物尸首的鸟类。 「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也引用过,意义是「鹰是尸首的指标」,看到鹰就应该知道尸首的位置,同样的看到迹象,也该知道主的日子近了。或者是表达「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主的日子一定会来。──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每一个人首次犯罪总是受到别人的诱导的,他在歧途上的第一步也是受到别人的推动的。肯.威廉逊(KennedyWilliamson )讲述一位正在死亡边缘的老人。有些事情好像是困扰着他。最后他把这一份感受说出来,『当我还是核子的时候,我常常在野地里玩耍。就在这野地的中央附近,有两条公路在那里相交,在十字路口当中,有一枝摇摇晃晃的路标。我记起有一天我动手把它转过来,使指标所指的,是个错误的方向;从此之后,我时常在计算有多少旅客因我而走上错路。』
任何人在生命的路上,叫一位年轻的或软弱的弟兄走错路,上帝必不以他为无罪。
──《每日研经丛书》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神的国到现在仍是奥秘。肉眼不能看见,因为王自己退避在可见的世界之外。一切受造之物不住地叹息劳苦,等候那日子显现,祂必先显现,然后我们才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中,同时这不是外面的,而是内在的;并非引入注意,而是弥漫在人心中。我们要知道这个奥秘,尤其我们为宣教士工作的徐缓而忧虑,祂的国很快进步,也很快退步。在一方面似乎增进,在另一方面似乎减少。当外邦接受主的人数增加,而基督徒国家人们越来越离开主。你说那怎么解释呢?不必辩论,一切都有更好的结果,远超过你所明白的,不要以为只有以利亚一个人大发热心,其实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
不可以数字估量成功——教会人数对,奉献多,以为圣工兴旺,这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有时人数少而困难多,可能更深更久的果效有所成就。
不要以为灵命长进慢——以自己的情绪来衡量,灵命似乎毫无进步。你以为在神面前所结的果在质量上都没有增进。其实最深的工作未必是最显著的,很多工作在表面上看不清楚,但日久必有鉅效。
──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