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路加福音 第1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2「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3「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4「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5「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的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6「他说:“一百篓油(每篓约五十斤)。”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7「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8「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9「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11「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12「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13「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14「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15「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

16「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17「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18「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19「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上图:描述主后800年罗马教宗利奥三世把法兰克王查理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14世纪法国壁画。查理曼皇帝穿着紫色袍。

20「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21「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22「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23「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24「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25「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26「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27「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28「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29「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30「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31「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坏人身上的好榜样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六章

O教训大多与钱财有关

1. 不义的管家

这是出了名的最难解释的比喻之一,根本的问题是对管家的称赞,而这管家显然是那么不诚实(8节)。通常的解释是:这管家之所以受称赞,不是因着他的不诚实,而是在面临危机时能断然采取应变措施。耶稣的来临迫使众人必须作个抉择。甚至连不诚实的世人,都知道该如何及在何时采取决定性的行动,那些跟从祂的人岂不更当如此吗?管家受到称赞的,是他的机伶,而不是他的交易行为。曼松提醒我们:「我要为这不诚实的管家精明的行为而鼓掌喝采」和「我要为这精明的管家不诚实的行为而鼓掌喝采」是两个不同的境界187。这很可能是我们可以了解这个比喻的途径。与这观点同时的,是主张耶稣原来并没有教导钱财的运用,是路加自己添加进去的。有些人则认为这管家有权取佣金,账单的重写是放弃这些金钱,希望能获取更多;但这与事实几乎不可能是相符的,因为这管家是不诚实的(8节)。

或许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交易习惯来理解这一切。一般犹太人在借钱给自己的同胞时,是禁止从他们取利息的,那些想要藉着放贷取利的人会规避借钱给犹太同胞,因为律法关怀穷人,禁止人剥削他们;这并不意味着禁止双方互惠的单纯交易,在这种情形下,所付的利息等于是获利的共享。一个人就算只有一些常用的必需品,他就已经不是贫民,所以借贷给他就不是剥削了;既然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有些油和一些麦子,就使人有广泛的机会来钻法律漏洞。无论借的是甚么,在所借之油或麦子的价值(如:八十石麦子)外,再加上利息(如:二十石麦子),账单上所写应付的价钱乃是油或麦子的总数(在这里是一百石麦子),这个交易是放高利贷,但账单上却看不出来。这种交易通常都是由管家来运行的,主人表面上是不知道的。根据这背景来了解这个比喻,我们看见有个管家面临遭解雇的危机。为了保障他的将来,他把欠债的人找来,叫他们重写账单,使他们可以不再背负利息,藉此,他希望他们能表示感激之情而把自己接到他们家里去。他的行动使主人陷在困境中。最大的困难是建立对原有总数的所有权,因为先前的账单已经毁掉了,无论如何,他若否认管家所做的,就无异是承认自己放高利贷,这样,他绝对难以维护自己在法律上的权益,因为在诉讼过程中,他得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不虔诚的。所以他在这种情形下就采取最有利的措施,「称赞」这个管家,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不致招惹不虔诚的批评。管家现在被认为是在遵行神的律法,主人则是在称赞这一点,两个人都是在困境中采取断然的措施188

1~2.这个故事是对门徒说的,而前一章的三重比喻则是针对法利赛人;但法利赛人仍然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因为他们嗤笑耶稣所说的话(14节)。管家可能不是 oikonomos 这个字的最好译法(,但是仍然找不到更好的译法,因为我们不再有这种职务〔虽然有人告诉我在苏格兰仍然有些「经纪人」(与摩法特的译法一样)在运行相同的职务〕,它通常是指一个奴隶,主人将管理家产的职责授权给他,使主人可以免于日常的行政事务。在这个故事中,这管家一定是个自由人,不是个奴隶,因为他可以签订一些叫他主人受限制的合约,但奴隶却不能这么做。他是他主人家产的「经理」(NIV),却被告发浪费(这个字就是用来形容浪子的那个动词,他主人的财物。他的工作性质,使他可以轻率地滥用财物,以遂一己之私。主人显然认为这指控是正确的,因为他告诉管家,说他被撤职了,并且吩咐他要准备作最后的交代。

3~4.这给管家有时间可以想出行动的计画。不能再担任「管家的职务」(思高、现中),意味着他失去了生计。锄地的念头掠过他的脑海,却因为身体的限制而放弃了;他想到乞讨,却又怕羞(参,《传道经,「死了都比乞讨好」)。「我决定了」(RSV)这译法表达出简单过去时态的意义,像是「我知道了!」,有着灵光一闪的含义在内(参,现中:「对了,我晓得……」)。他想到一个方法,可以让他主人的债户接待他。

5~6.他很快就将计画付诸行动。他是一个一个的把债户找到,守密是有必要的。头一个债户欠了一百篓油,篓是 batos ,在新约圣经中只有这里提及,根据约瑟夫的记载(《犹太古史》viii. 57),我们知道这大约是八又四分之三加仑,所以这个人所欠的债大约是 八百七十五加仑 的油(杰里迈亚亚的估算大约是 八百加仑 ,并且认为这数量是一百四十六棵橄榄树的出产189,所以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债务)。管家告诉他写另一张账单,用五十篓油来代替。

7.这是第二个例子,这个人获准用八十石麦子来代替一百石的账单。这里所用的石是 koros ,大约是十蒲式耳(bushels,译注:一蒲式耳约为 三十六公升 ),所以总数大约是一千蒲式耳,杰里迈亚亚认为这是大约 一百英亩 土地的出产190,显然是相当大的数量。管家所给的折扣率不同,或许是因为商品的不同。相较之下,橄榄油比较容易掺杂有劣质品,所以与油有关之交易的利率比较高。狄瑞特(J. D. M. Derrett)指出:「一个债户没有甚么可以抵债的,除了把他自己和家人卖为奴隶之外,就只有自然生产的总数了,类似这里这种橄榄油的液体,他必须付给债主昂贵的差价补偿金。」191麦子比较难掺杂劣质品,所以利息相较之下就比较低。这管家很有可能继续进行与其它债户的修改手续。这两个例子已经足够说明他的原则了。

8.管家既然把放高利贷的契约给废止了,主人就陷于棘手的困境中,若是拒绝接受他所改写的账单,就等于表明自己是不虔诚的、欺压别人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称赞这管家,进而赞同他的行动,如此才能改善整个的处境。并且,这样作一定会有助于他的声望,因为别人会以为,管家所签的高利贷契约,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他则虔诚地赞同取消那些高利贷。管家之所以被称为「不诚实的」(现中、RSV;和合:不义的),可能是主人对他的财产在这些交易中所受到的剥夺提出抗议,或者可能是说明他深信这管家从一开始就是不诚实的(1~2节)。如果不是高利贷契约,我们一定会感觉这主人承认这个事实:他被机伶的恶棍以智所胜,大为赞赏这行动的智慧(虽然不是赞赏它的道德);他并没有说自己很高兴,他只是称赞管家的机伶,虽然对于它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无疑地会感到遗憾。汲汲于名利的人(今世之子)因着他们自己的见识而显出智慧来,参摩法特的译法:「这个世界的儿女,在自己的世代中处事应对,要比光明的儿女更具深谋远虑。」光明之子是神的仆人,像他们那样具有非常好的意图的人,却经常缺乏使用他们所拥有之事物的智能;不像世上之人,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结局,在利用他们的财产上那么有智慧。

9.耶稣加上指示:要有智能地使用不义的钱财(RSV:「不义的玛门」)。「玛门」是从亚兰文用词直接音译过来的,字源并不确定,是用来泛指金钱或财富。形容词提醒我们:用不相称的方式来获得这些钱财是屡见不鲜的。这词句「不义的玛门」在其它地方似乎并没有类似的说法192;然而,犹太人的著作的确包含有「假玛门」与「真玛门」间的对比193,这说明钱财是可以诚实地获得的,反之亦然。耶稣使用这个词句可能暗示:人们获取财物的方式普遍都有不义的因素在内。耶稣的门徒为了属灵的目的而使用他们的钱财,必须像这世界的人,为了他们属物质的目标而使用他们的钱财一样的有智能。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天上的财宝」,我们就该照样将自己的钱财用在诸如施舍此类的目的上,我们可以因此而结交朋友,当钱财无用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们死了,钱财再没有用处的时候),会对我们有高度的价值。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参,,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如此结交的朋友会在天上欢迎我们。更有可能的是:这是犹太人常见的用法,就是用复数来表示「神」的意思,与他们避免使用神的圣名的倾向相符(SB),亦即把人接到天上去的乃是神。

2. 神与玛门

耶稣用人对钱财的态度作为教训的方法,指出门徒必须是专心一意的。

10.首先是确立原则。忠心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忠心所构成的。一个人在生活小事上所做的,他也会做在大事上。一个人是忠心的,或是不诚实的,是从开始到结尾,始终如一的。生活是一个整体。

11~12.耶稣比较不义的「玛门」(属地的富足)与那真实的钱财(只有神才能赐给的属天的富足)。根据前一节所确立的原则,任何一个用错误的方式使用钱财的人,都证明自己不配掌管更重要的东西,如果神使他与这些事无分无关,他一定不会感到惊讶。同样的真理也用高度吊诡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会认为,如果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东西上不忠心,就不配掌管别人的东西;但耶稣却把它倒转过来,我们认为是属于自己的钱财,事实上不是我们的,它是我们从神那里得来的,我们只不过是它的管家。当我们死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带走,如果我们把它管理得很糟,就证明我们不配使用真正属天的财富;反向地,如果我们把钱财管理得很好,这些属天的财富将会赐给我们,作为我们的永久财产(参,

13.仆人是家中的奴隶(参,吕译、思高:「家仆」),事奉( douleuein )的意思是「像奴隶一样地事奉」。没有人能够同时将自己完全献给两个主人,他可以如此尝试,但只有一个主人会成为他的中心。在神与「玛门」之间也是如此,一个人可以全心地把自己奉上,服事这两者之中的一个,但却不能同时事奉两者(参,

3. 贪婪的法利赛人

这种尖锐的对比令法利赛人不悦。贪婪的人喜欢掩饰他们的罪,他们认为他们的钱财是神祝福他们行为的证据,也因此证明他们的义;所以法利赛人就嗤笑耶稣。耶稣将在人面前外在的义(这是法利赛人仅能达到的一切)与内心的状态作个对比。对于贪爱钱财的人而言,你们的心,神都知道(现中:「但是上帝洞察你们的内心」,参NEB)是令人骇怕的,这句话必然的结果是:法利赛人所最喜爱的(以及人所看重的),只不过是神看为可憎恶的。

4. 律法与先知

16.耶稣的来临标示出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神的启示是藉着律法(严格说来,是指从创世记到申命记这几卷书)和先知。这两者的结合就代表整个旧约圣经,这种的运作是到施洗约翰的时候为止。康哲民非常强调这段经文,他认为「以色列时期」是持续到这个时候,包括施洗约翰的服事在内,他对这一点的强调是超过路加的话语所要求的,但他也非常强调耶稣的来临所带给事物的全新状态。现在,神国的福音传开了。国度是耶稣的教训中最喜爱的主题(见注释),它代表着神在所有的生活中掌权。人人努力要进去这句话有点问题,如果动词 biazetai 是关身语态,它的意思就是「激烈地临到」;若是被动语态,意思就是「受到猛烈地挤压」、「受催迫」。有些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都剧烈地对待它」,但这似乎不大像。可能带有「带着最大的热切、舍己与决心,就像是用属灵的暴力一样」,用力挤进国度的意思(Geldenhuys);或者,耶稣这话的意思可能是:巴勒斯坦那些暴力份子想要用武力带入国度,那些想要挤进国度的人,至少也必须像他们一样认真才行。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将众人想成是放高利贷的管家,当他们看见进入神国的价值时,他们就准备要强行进入;反向的,法利赛人却不善用他们的机会。诺克斯将这句话译成「凡愿意的,都强行进到它里面去」。

17.这样,有人可能会认为律法已经退出了,已经废弃了;然而,耶稣却向祂的听众保证:它不能够不应验,它比天地还要持续更久。耶稣从来不曾质疑律法的效力;祂所质疑的是解释律法的方式,尤其是法利赛人的解释法,更是引来祂的批判。一点是文字上的一小点,是有些希伯来文字母上突出的部位。用这个字的意思是:律法必须完全应验,甚至是最微小的细节。

5. 离婚

这句话在此出现,显然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律法的地位。律法容许人休妻及下),虽然女人不能休她们的丈夫;耶稣把他们放在同样的水平上来看。有些法利赛人是非常随意的,容许人因着最微不足道的理由而休妻,所以,希利(Hillel)认为一个妻子如果破坏了丈夫的晚餐,就足以构成休妻的理由了,而亚基巴(Akiba,第二世纪初叶)更极端到一个地步,认为一个男人若发现有个女人比他妻子更漂亮,就可以休妻( Gittin 9U10)。这是对律法的讽刺。耶稣教训说:神设立了婚姻,所以两个人成为一体;离婚不是律法的目的,而是因着人的「心硬」而预备的。结婚必须作终身结合的打算,所以休妻又另娶的人,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如此。耶稣不是在这里建议全体社会的法律,祂是在说这是神的百姓对婚姻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祂是在公开批评希律安提帕,因为他休了亚哩达(Aretas)的女儿,娶离婚妇女希罗底为妻,所以他同时犯了两方面的罪。耶稣的话当然可以适用在希律身上,但却难以认为希律就是这些话的主要对象。

6. 财主与拉撒路

这个比喻是路加特有的,有许多人认为它是改编自流行的民间传说,可能是源自埃及,将一个坏财主与一位有德行的穷人的永恒命运相对比(见 Creed)。如果耶稣是采用流行的故事,祂也赋予它有祂自己的特色,就如它现存的形成,凸显出与不义的管家那个比喻中所谆谆教诲之态度的对比。或许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往前回溯,说这一章对前一章比喻中的大儿子,以及所有照着不义管家之精神而行事为人的可敬人士,发出挑战:他们应该要悔改,并且用他们的钱财帮助其它人;另一种使用他们钱财的方式却是为自己换来永远的定罪。

19.耶稣描绘一个富有的人。紫色袍是用非常贵重的染料(从甲壳类之骨螺贝采得)所染成之衣料做成的,是穿在外面的袍子;而细麻布衣服则是穿在里面的,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代表穷奢极侈。宴乐( euphrainomenos )含有快乐的语调,因为同一个动词在用来指快乐度日。这个人在生活中要甚么就有甚么,过着享乐、安舒的生活。这里并没有说他犯了甚么严重的罪,但他却是只为自己而活,这就是他受定罪的原因。

20~21.反向的,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也就是以利亚撒,这名字的意义是「神已经帮助了」,这意义可能很重要;人当然是不会帮助这不幸的家伙了),耶稣比喻中的人物,只有他是有名字的。有时候这个财主也称为「戴维斯」(Dives),但这个名字只不过是拉丁文的「财主」罢了。拉撒路躺在财主的门口,这个字是指像城或王宫一类的大门或门廊,这个房子非常富丽堂皇。浑身生疮说明了身体上的痛苦,尤其是「有野狗来他的疮」这细节更是强调了这种痛苦。要得(还不一定能得到)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这句话更是说明了他的穷困。一个人要甚么就有甚么,另一个人却是一无所有。

22.关于这两个人的宗教状态,都丝毫未加说明,但拉撒路显然是神忠心的仆人,因为当他死了之后,天使就把他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这句话并不常见,但它显然是意谓幸福。有些人认为其中带有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参,约壹18),但较好是把它看作故事开头时的宴会桌以及拉撒路与亚伯拉罕一同坐席(关于坐席,请见的注释)之间的对比。得救之人的极大幸福,被描绘成一个大筵席,在席间,蒙爱之人将他的头靠在这位伟大祖先的怀中的姿势;参,。但是财主死后却没有这样的喜乐。

23.阴间通常是个中立词,表示所有死了的人(无分善恶好坏)居住的所在;然而,在新约圣经中,这个字从未用在得救的人身上。它在这里似乎是地狱(Gehenna)的同义词,是指刑罚的地方,因为财主在那里受痛苦。不只如此,他还能看见拉撒路,注意到他的幸福。

24.财主对这位伟大祖先的态度是谦恭的,因为他称他为我祖亚伯拉罕哪!而他要求的话语也够谦卑的了(虽然那毫无怜悯的却祈求怜悯是饶有兴味的事)。他对于拉撒路的态度有着无意识之傲慢自大的味道,因为他认为可以叫这乞丐到这边来服事他(除非他这句话的意思只不过是说,他准备要接受来自任何来源之最微小的帮助,以减轻他的痛苦)。他还没有领悟到地上的价值观已经失效了。

25~26.亚伯拉罕对他的要求作了合理的婉拒。他称他为儿啊!语气是柔和的,但他却指出一些与这语气反向的事来。在财主的一生中,已经完全得着了他想要的美好事物,形容词你的是很有意义的,他已经得着了他所选择的。他可以把时间用在神的事上,喜爱神的话语,他可以参与施舍的工作(拉撒路可是一个够近的对象!);但是对他而言,「美物」(吕译、现中;和合:福)乃是紫色袍与细麻布衣服及天天奢华宴乐。他已经选择了他所要的,而今他必须忠于他的抉择。拉撒路却曾「受尽了祸患」(吕译;和合:受过苦),在此,却没有用「他的」这个形容词,拉撒路不需为他曾受过的苦负责。

亚伯拉罕指出,现在有组不同的价值观在运作;不公平的情形已经获得匡正了。并且有另一个要素存在:有深渊限定。无疑这是图画式的描写手法,但它的意思是:死了之后,不能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去(希腊文的含义是:这是深渊的目的,不只是结果)。财主可以知道拉撒路的情形(反之亦然),但两边的人却都不能越过这个深渊。有些犹太著作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到死后永久的分隔,如以诺壹书,有趣的是,这卷书中说义人有「光明的水泉」(《以诺壹

27~28.在这个故事中,财主头一次显露出对别人的关怀(虽然仍旧不是对贫穷人,他还是固守着属他自己的人)。他要求能警告他五个弟兄,使他们知道未来的命运。他再次认为拉撒路可以尽快被派遣出去为他跑腿,他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仍然存在。他也暗示说自己不曾受到公平的对待,如果他曾真的获知他所需的一切资讯,他的行事为人一定会大大不同。与此成对比的是,拉撒路在这个比喻中从头到尾都默默无声,这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既未抱怨自己在世界上的歹命,也没有在死后对财主幸灾乐祸地窃笑,对于财主力图差遣自己去为他跑腿,也没有表露出甚么怨恨来。从头到尾,他都接受神派给他的一切。

29~31.亚伯拉罕提出了圣经,摩西的意思当然是指「摩西的著作」,再加上先知,就是整本圣经,跟第16节一样。亚伯拉罕说:圣经可以给予他的弟兄们所需的一切。这暗示着财主不快乐的处境并非归因于他的富有(毕竟,亚伯拉罕也曾是富有的),而是因为他忽略了圣经与其教训。但这财主却不同意,他知道自己对圣经的反应如何,所以他说: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情势就会改观,可以叫他们悔改;这是天然人的谬论。这比喻退出时,是亚伯拉罕严肃的断言:一个从死里复活之人的出现,并不能说服那些拒绝接受圣经的人。「(耶稣说:)如果一个人对他手中的旧约圣经,与门口阶梯上的拉撒路不能好好对待的话,没有任何事无论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访客,或是阴间恐怖的启示可以给他教训。」194根据上下文,这个从死里复活的人一定是拉撒路,但路加的读者理所当然地会想到耶稣,祂复活了,但那些不肯从圣经中看见祂,对圣经所载之事也不留意的人,也不肯信服这位从死里复活的主。

187 SJ , p.292.

188进一步参见 J. D. M. Derrett, Law in the New Testament ( London , 1970), pp.48~77.

189J. Jeremias, The Parables of Jesus (SCM Press, 1954), p.127.

190同上。

191J. D. M. Derrett,上引书,pp. 71~72。他也指出在印度人中有许多类似的习惯,并且引用一个与油和酒有关的利率,大约是800%,为期超过六年又八个月,一年的利益大约超过100%(上引书,p.71)。

192 SJ , p.293.

193 TDNT 4, pp. 388ff.

194A . M. Hunter, Interpreting the Parables , p.84.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管家」:原文可以指一个城市的银库主管或一个富人家的首席家仆,负有照顾及管理其他仆人之责任。而在本段则指一个富人的「财产管理人」。可以代表主人处理其产业。而由后来他的遭遇是「被辞退」,可见他不是一个奴隶,而是一个雇员。

「告」:「说闲话毁谤人」的意思,指着含敌意的指控(不论是否是诬告 )。

「浪费」:表示这管家是因为疏忽职责而不适当的消耗主人的财物,而不是蓄意骗取或盗用主人财物。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义的管家】

问:,耶稣说这个比喻的意思,似乎不赞成这样的人,第八节祂又夸奖他作事聪明,似乎又有点赞成的意思,第九节又说:「我告诉你们,要藉?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帐幕里去。」这又似乎教训门徒用那不义的钱财,去结交朋友,到后来还能得点益处,问这两节圣经是甚么意思?

答:第八节的「主人」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并不是天上的主。天上的主并未尝如此称赞。主的教训是叫人用他的钱财,去作救灵魂的用处(不是捐入宗派 ),叫人们因?我们的捐助而得救。如此,当我们死时,就有我们的朋友,就是因我们的捐助而得救的人,来迎接我们进入永远的帐幕。所有的钱财,因为其与神对峙(13节 ),所以,都是不义的。「不义的钱财」就是钱财。―― 倪柝声

不义管家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耶稣在讲这个比喻内,设有三等人,就是一个财主——代表神自己,为全世界人之主。一个管家——表示主的仆人,如同我们各人都是神的管家。两个欠债的人——代表世人,如犯罪欠债的人,由于这个不义的管家仆人,他不忠于主人,浪费主人的财物,作为己用,任意挥霍,无法向主人交代明白,被主人辞了,他为打算自己将来后退的去路,于是就把欠他主人的债户叫来,擅减债额,将一个人欠一百篓油的,减少五十篓(大概是橄榄油 每篓约五十斤 篓字原文作罢特Bath 约可盛九加仑 ,又将一个欠一百石麦子的,减少二十石(石字原文作一歌珥kor 约九十加仑 ,他这样行意思是现在此处被主人所弃绝,将来能被别人所接待,好有别的去处。「主人就夸奖这个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主人并非欢喜夸奖这人诡诈的行事,不过是夸奖他的灵巧,能够狡兔三窟,早为预备,趁着现在的实际,造成将来的幸福。「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今世之子,乃指不信主的世人,光明之子,乃指已信神的人。「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去。」——耶稣的意思,是在教训门徒如何藉用世人的钱财,结交朋友,周济贫穷,行出善事,经营将来永远的好处,参九四题 ),所以主不是要门徒用这不义管家所作的行事方法,却当效法他的聪明,并且教训人,无论在最小的事上,或在最大事上都要忠心,意思乃是人的忠心不在乎他所受的交托多寡,乃在乎他是要有负责任的观念,克尽自己的本分才是。「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这是很明显的指出门徒对于神要忠心,必须以神为主,是能为自己多造天上的幸福。由此可知主所讲的以上比喻其重要之目的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可以译为「我听见的这是怎么回事」或「为什么我听到这事」。

「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意思是「提出一份报告,交代你所经管的事」。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讨饭呢﹖怕羞」:原文的时态显示这里的意思是「怕难为情,不敢开始去讨饭」。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我知道」:意思是「我想到了」、「我想通了」。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说:‘一百篓(注每篓约五十斤 )油。’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篓」:相当于八、九加仑。

「你的帐」:直译是「你的字」,亦即你的「借据」。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石」:相当于十「蒲式耳」,约等于八十七公升。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聪明」:指「分辨能力」,也可以翻译成「狡诈」。

「今世之子」:指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受这世界影响的人。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朋友」:可能可以指「穷人」,不过另有一种说法是指「上帝」,而后面的「他们」可能是为了避讳上帝的名字而用「天使」来取代。这是因为接人到永存帐幕的应该是上帝。

「无用」:「到了尽头、不复存在」的意思。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义的钱财与永存的帐幕有何意义?】

答: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这一节经文大意,已在上问题中略有所述,但其究竟用语意思如何,令人相当费解,大概是出于当时的一种隐语,或是习惯语,对于当地人来说,一听就能领会,对于今日我们而言,则必须加以解释,首先在字义和用词方面,我们需要明白,所谓不义的钱财,并非指着钱财的本身有何不义,乃是因为人在得钱财与运用钱财上所行出不义的事来;至于帐幕一词(Tabernacle )原系出自旧约圣经,亦即称为会幕(Tent of The Congregation ),为神在古时受以色列人观见叩问朝拜之所在,亦即神所启示圣旨之地方,在新约圣经中,曾经论到帐幕之事,乃为预表天上永远真圣所之影像,我们先能了解这一层的意思,则对于主所说的全句用意,可作如下的解释:

①是认为主在教训我们借着世上不义的钱财,结交天上的朋友,就是要行在地如在天的善事为天上的主多作善工,以后到钱财无用的时候,主会接我们到永存的天家去

②是更要利用不利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行善事,到了将来离世钱财无用的时候,天使会接我们到那永存的天家去

③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行善事,到了将来发生困苦的时候,那些受帮助而成为有钱有势的朋友,他们会因知恩图报,接我们到他们那里美好的住处去。

以上这三种解释好像各有道理,但是究竟哪一种为合乎主的教训本意,未能确知,不过笔者以为第一种解释,为我们所认为合适的。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不义的钱财与永存的帐幕有何关系?】

主那稣所说:“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这几句话,是相当费解的。

要解释这几句话,先要明白“原则”,就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及民族都有不同的“隐语”、“谚语”、“双关语”和“习惯语”。这些不同的,“词语”,当地人一听就明白,甚至会笑起来,因为是人人皆知的。

主那稣所讲的这几句话可能是适用于这个原则,当他一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不必要求解释。

不过,我们今日却要求解释,理由是我们不明白当时的习惯语。这几句话的各种解释如下:

一、有人认为主那稣教训我们要利用不义的钱财结交“天上的朋友”,即为天上的事,天上的主多作工,然后,等到钱财无用的时候,天上的主会将我们接到“永存的帐幕”里圭,指到天家去而言。

二、第二个解释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做善事,等到将来钱财无用之时,即离世之时,“天使”会将我们接到永存的帐幕里去。主那稣后来在讲拉撒路与财主的故事时,会提及有天使来,将拉撒路带到亚伯拉罕的怀中(22节 )。

三、第三个解释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朋友,多做善事,等到将来自己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可能那些受过帮助的朋友们变成有钱有势的时候,他们便会因为报恩而把我们接到他们的地方去供养我们。主那稣所说“永存的帐幕”并非指天家而言,乃是指朋友的“美好住所与供养”而言。

这三种解释,各有道理,但如果要获得真正的答案,要到天上人间主那稣。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小事忠心「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人都注重大事,而忽略小事,而主耶稣却不这样看,祂是看人在最小的事上如何。能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自然也忠心,在小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可能行义。主耶稣所讲的天国比喻中,论到那良善忠心的仆人,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要把许多事派他管理(太2521 )。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路1917 )

有的信徒因为主没有派他许多事,作大工,就忽略小事,轻看小工,不肯认真忠心去作,甚至怪主不肯使用他,以致灰心什么都不肯作了。其实,每个信徒最少都有被派的小事,有为主作的小工,而这些小事小工正是主试验我们忠心的所在。真正多的事,大工,还在将来,但若在这些小事小工上不忠不义,就失去将来为主重用的机会。将来的赏赐,就是根据今天这些小事小工的表现。

主试验我们在主的道上是否忠心,在人看为不重要的道理上,光阴也是主给的恩赐,我们如何使用一生的光阴。即或是一分一秒时间,是否是为主而用,或者随便的浪费掉。当然主给每个人有不同的恩赐和交托,使人可以尽力为主而活,作美好的见证,使神得荣耀,使人得益处,能够在小事上帮助人,服事人,爱人,也是对神忠心。

──《每日天粮》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不义的钱财’是指地上虚浮的事物,‘真实的钱财’是指属天的丰富。

── 王国显《配得那世界的人──路加福音读经札记》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

‘别人的东西’是指神交托我们的事物,‘自己的东西’是指神定规要赏赐给我们的丰富。

── 王国显《配得那世界的人──路加福音读经札记》

事奉二主「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主的话是何等的真实,重要,祂知道人的心,祂看出许多人是事奉两个主:既事奉神又事奉财利,或者其他的事物,两方面都不肯完全放下,丢弃神害怕,放下其他东西又舍不得。所以那一面都事奉不好,心中没有平安,行为多有矛盾,最终两面都落了空。

为什么不完全丢弃神呢?因他知道,真有神,神是主管一切的,他曾蒙神许多的恩典,不能得罪神,也不好意思丢弃神,又盼望将来到天堂去。那么为什么不完全放弃世界的情欲、名利、娱乐等等呢?因为舍不得,觉得那些是自己喜好的、现买的,没有那些会感到枯燥、空虚。因此,那一方面也放不下去,他想同时事奉两个主,两面都不得罪,都能抓住。

但这是不可能的,正如主说: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因为这两方面是彼此不兼容的,它们都想完全得着这个人,所以人无法两面应付。当你的心偏向那一方面的时候,自然觉得另一方面是一种拦阻。所以爱这个就必恶那个。当你想去照这个意思行,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时,另一方面同时也有要求,因为人同时只能作一方面的事。最后还是只能事奉一个主,却已经受尽了痛苦,耗尽了心力,还是早一点决断,拣选事奉那一个主,不要心怀二意了。

──《每日天粮》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嗤笑」:原意是「把鼻子翘起来表示轻视」的意思。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到约翰为止」:意思是包含施洗约翰在内。

「律法和先知」:这是旧约内容的总称。

「努力」:此字有几个意思:(1 )使用力量或暴力。(2 )奋力进入。(3 )迫切邀请。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一点一画」:原文是「一画」。原意是指把希伯来文的字与字分开的记号。这些小差异虽然细微,却可以改变整句文字的意义。因此这里的意思不是「字句的细微部份不能被废弃」,而是律法的意义不会被改变。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穿着」:原文时态表达出「习惯穿着」的意思。

「紫色」:这种袍子是用一种紫色鱼或紫色贝类所提炼的染料所染,价格高昂,只有财主或王室所穿的外衣才用的起。

「细麻布」:由埃及产的亚麻制成,包裹木乃伊就是用这种细麻布。这种布料是用来缝制里衣。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讨饭的」:原文意思就是「乞丐」。

「拉撒路」:这名字的意思是「神帮助」。

被人「放」在:原意是「丢」、「掷」,这字表示拉撒路不但被轻视,恐怕还遭受粗鲁的对待。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亚伯拉罕怀里」:对犹太人而言,在亚伯拉罕怀里就等于「在乐园里」或「在天堂里」。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23亚伯拉罕的怀里和阴间是指什么地方?】

答:耶稣在路加福音中讲到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描述他们各人死后不同的结局情形,讨饭的拉撒路是「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得安慰,而财主是「他在阴间受痛苦」求可怜,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可作为如下的解释:

①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乃是乐园的一种名称,因为那里是尊贵,平安快乐,得安慰的地方,这个「怀里」的名称,是因着犹太人坐席的规矩而起的,拉撒路死后,他的灵魂得救被天使效力护送到乐园里去

②在阴间受苦——这阴间在圣经希腊原文所用的字是( ),意思是看不见的世界,为死人灵魂离体后的居所,凡在阴间的灵魂,还是活着而有知觉,知道快乐与痛苦,财主因未悔改,死后他的灵魂就是到了这个地方

③耶稣在未受死之前,有人以为阴间是分为两部分,就是得救的部分,和灭亡的部分各居其一,得救之人所居之处称为乐园,亦即称为亚伯拉罕的怀里,灭亡之人所去的地方,即为地狱之所在( ),参十八题 ),那里有虫有火,极其痛苦(24 ,这两处之中有深渊隔着,似乎是平面的,可以远远望见,并且可以通话,但却是不能来往(26-23-24 )。

④耶稣在受死后,他是下了阴间之乐园,曾将得救之人的灵魂都带到天上去了,当祂升天的时候,乐园已从阴间迁至天上,因为保罗曾被提到三层天上到乐园里,「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原文意思亦即掳掠了那些被掳的人 参二八七题 ),乃指在乐园中得救的灵魂。这样看来,现在的乐园是在那里,现在的教会时代,那些得救死了的信徒,他们的灵魂与主同在,身体是要等到复活的日子,那些灭亡之人的灵魂仍在阴间,是要等到千禧年后,他们也要复活受审判,以后被仍在火湖里

⑤前面所论乐园是在阴间,以及主死后才由阴间将乐园迁至天上,我们只是根据一些经文推断,作传统的解法,但究竟实际情形如何,圣经并无明显说明,因为这是所谓肉眼看不见的灵魂世界,属于神秘的事,非我们有限的头脑智慧,能已窥察知其境界领域于万一,保罗说:「我们如今仿佛对这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参二二三题 ),所以一切的难题,只有等主再来时,便可得到解决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阴间在何处?阴间分几部分?】

首先要明白中文“阴间”一词是与“阳间”相对的。中国古来以生之事为阳,死之事为阴,生人所在之处为“阳间”,死后之所在为“阴间”。圣经原文所用的字是HAD亘S/幻( 原意亦为“看不见的世界”,与中文“阴间”意义相近。

既然“阴间”是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显然的包括“得救者的阴间”与“不得救者的阴间”而言,而不是只指着不得救者受苦的地方。

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描述阴间的情形,全部圣经只此一处记载得如此详尽,其中告诉我们那不得救的财主所在的阴间是非常痛苦之处,而拉撒路与亚伯拉罕所在的阴间,乃是得救者得安慰之处(25节 )。

不少人对这一段经文所记载的读得太快,以致有错误的观念。以为亚伯拉罕是在“上面”,那受苦的财主是在“下面”。可是亚伯拉罕说得很清楚,他说:“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26节 )。从“深渊”一词便知不是亚伯

拉罕在“上面”而财主在“下面”,乃是两个不同的阴间都是在一个“平面”,不过两者距离“很远”(23节 )。

对于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我们从圣经中所获得的资料是有限的,即使上主要我们多知道一些,也无可能,因为人的言语不够用,有许多事情,恐怕不能用人有限的言语和知识所能表达。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圣经所记载的去研究,而不作强调的解释。

阴间是一定存在的,但我们如果说恶人的阴间是在地球里,善人的阴间是在某一星球,则无圣经明文的根据,而且不能称之为“看不见的世界”。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阴间」:指人死后所去的地方,当时的犹太人认为阴间分为乐园(亚伯拉罕怀里 )和地狱(欣嫩子谷 )两部份。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凉凉」:「使凉爽」。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享过」:直译是「得到了」,亦即财主在世已经取得了他所应得的一切福份,现在已经不再有任何福份存留了。

享过「福」:「好东西」,而且原文是「他的好东西」。

受过「苦」:「坏东西」,而且所受的「坏东西」不是「他的」,意思外加给他的,而不是他本来就必须接受的。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深渊限定,以致」:深渊存在两地之间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阻止双方的来往。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

「见证」:指的是彻底、完整、而严肃的见证。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例证

「在别人的东西上。」】

我们的主论钱财及其用途。

钱财的性质——祂提到钱财,这是「不义的」。赚钱的人会不计代价甚至不折手段来求得,很可能成为一个敬奉偶像的人,每日都跪拜在玛门庙中。在他看来,那只是「小事」(十节 ),从钱财的性质来看,却是很微小的,至少它不是真正的财宝(十一节 ),也不能占为己有的,这是别人的,是神的(十二节 )。无论什么都是领受来的。

钱财的用途——这是神的,但是神放在我们手中,看我们怎样使用,然后祂才会将永世真实的钱财交托我们管理。我们实验一个孩子,先给他玩具表,以后才放心给他真的表。如果他弄坏了,你就不想再信他。他若用得小心,就可将家中其他的东西也交给他用。神也这样实验我在用钱的事上,知道在新耶路撒冷的市场可信托我们多少款项。

在钱财忠心——为神代管总要谨慎,那不义的管家只为自己,也容易浪费,他用主人的钱财讨好债户,他以后失了地位也不致流落。神就这样安排,如果你用钱得当不仅可得着祂信任,而且在世界一切都过去之后,你必受欢迎被接到天上去。

── 迈尔《珍贵的片刻》

第十三节定下了这个规则,没有奴仆可以同时事奉两个主。主人拥有奴隶,并且是拥有他的全部。今天,一个仆人或是一个工人,可以很轻巧的从事两份工作或是两个不同的人的工作。他可在工作时间从事一份工作,在空闲的时间从事另一份的工作。举一个例,他可以在日间出任文员之职,而在晚间可以从事音乐师的行业。许多人是在他兼职里头添补他的入息,或是探索到真正的兴趣。但奴隶却没有空余的时间;他每一刻的时间,每一分的力量,都是他主人所有。他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因此,服事上帝不可能是兼职的,或是工余的。人一旦选择要服事上帝,他每一刻的光阴,每一分的力量,都是属于上帝的。在芸芸主人之中,上帝的独占性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或是全属于祂,或是全不属乎祂。

──《每日研经丛书》

电缆上的白鸽】

经文:「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在某些山上面,我们会看发现有一些挂空的电缆,这些电缆带有强力的电流,故此,它是完全绝缘的,以及是位于人接触不到的地方,如果我们用手去抓这些电缆的时候,我们站立的地下就会令电流流过我们的身体,我们就会被立刻被电流电死。但是电缆上经常会有一些白鸽,它们站在上面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关键的地方在于它们的身体没有同时接触其他物品。我想我们的属灵生命就是这样,上帝是要我们在祂那里得到完全的保障,但是,如果我们的手同时抓住一些不应该抓的东西时,我们的属灵生命就会面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