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富时就想要下手拿祂,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玩,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我们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耶稣洞见他们精妙的诡诈,就对他们说:‘拿一个第拿流给我。上面的像和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这样,’祂对他们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巴氏译文 )
在这里犹太人公会的特使又要起来攻击耶稣了。他们收买了一些人来到耶稣面前,假装他们的良知一直在受搅扰,要向耶稣请教。缴纳给该撒的人头税是一年一个第拿流,大约值四便士。男丁十四至六十五岁,女子十二至六十五岁,都必须缴纳人头税,付税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利。这一则税项在巴勒斯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不止一次的引发暴乱。这个问题并不单纯是金钱方面,而事实上,这则税项并没有对百姓构成沉重的负担。问题的中心乃是──这些对宗教有着一般狂热的犹太人,宣称除了神以外,没有别的君主,除了神以外,不可向别的人上贡。由此可知,这一个问题乃是宗教问题,许多人为此而宁死不屈。基于这个原故,这些犹太人公会的特使便想藉此而陷耶稣于两难之中。假若耶稣回答说不必向该撒上税,那么他们便可以立即向彼拉多告发,肯定可以把耶稣拘捕人罪。又假如耶稣的回答是主张要缴税的话,祂的支持者许多都会疏远祂,特别是那些热烈拥戴祂的加利利人。耶稣却巧妙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弛吩咐人拿一个第拿流来。要知道,古代货币的发行乃是以王权为记。举个例说,每一次耶路撒冷从叙利亚人手中得到自由,马加比族人(Maccabees )便立即发行他们自己的货币。这是众所公认的,一个政权有权发行货币,便自然有权征收税项。人如果有权把自己的肖像名号刻印在银钱上,ipso facto这表示他已取得了课税权。因此耶稣说;‘既然你们接纳和使用该撒的货币,你们也必须承认该撒有权征收课税。’;‘但是’,耶稣继续说,‘有一个领域是在该撒的权势之外,而是完全属于神的。’(一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之中,享受着国家所给予的种种权利,这样他便不能把自己与国家分割开来。人愈是诚实,愈能成为良好的公民。在任何国家之中,应该没有比基督徒能成为更好,更有良知的公民的。而现代人的悲剧之一,就是某督徒并没有充份的参预政府的运作。如果他们放弃责任,让那些物质化的政治家进行治理,这样基督徒又能凭甚么去批评这、批评那呢!(二 )姑勿论如何,在基督徒生命之中,神的地位始终凌驾于国家之上。而良知的声音,亦远较任何人为的律法的声音来得响亮。基督徒同时是国家的仆人,同时是国家的良心。正因为他是最好的公民,他会拒绝从事任何基督徒公民所不能做的事。他既敬畏神,同时也尊重君王。撒都该人的问题人的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有几个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好。’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甚么。犹太人公会派来的特使好不容易才闭口无言,这时候,擞都该人却又上场。他们整个问题主要落在两点。(一 )是基于利未人的婚姻法。根据此法,人死后无子嗣,他弟兄必须娶那遗孀,生养儿女,以存宗嗣。只是在耶稣的时代,已不大可能还有人在遵守。但由于包括在摩西的律法之中,因此撒都该人仍然以它为有效。(二 )是基于撒都该人的信仰。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往往被相提并论,其实两者之间的信仰,却是大相径庭。(甲 )法利赛人纯然是一宗教团体。他们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只要执政者不干预他们的宗教生活,对于任何政府,他们也会相处。而撒都该人为数不多,但却十分富有。祭司和贵族,差不多全是撒都该人。他们是统治阶层;由于不愿失去他们的财富、享受和地位,大部分撒都该人都与罗马人合作。(乙 )除了经书以外,法利赛人还接受全部上千条的烦琐律例,与及口头的和礼仪的律法,就好像安息日的律法和洗手的律法。撒都该人则只接纳旧约笔录的律法;而在旧约之中,他们所重视的,又只限于摩西的律法,至于先知书的记载,则无足重经。(丙 )法利安人相信死人复活,天使和灵魂。撒都该人则主张没有死人复活,更不相信有天使和灵魂这一回事。(丁 )法利赛人相信命运;认为人的生命遭际,是神所命定和安排的。撒都该人则相信人具有无限制的自由意志。(戊 )法利赛人相信和盼望弥赛亚的降临,而撒都该人则否。对他们来说,弥赛亚的来临,只会干扰他们小心规划得来的生活。撒都该人挟着这个问题来到耶稣面前,要弄清楚谁是这嫁过七次的妇人在天上的丈夫。他们认为这问题是他们手中的皇牌,足以使死人复活这个信念,看起来荒谬无稽。而耶稣给他们的答案,却蕴含着万古常新,永恒不变的真理。祂告诉我们,千万不可拿今生来此拟来生,因为在那里我们将会截然不同。假如我们停止对天堂作无谓的臆测,而让神的慈爱作主,这样便可避免许许多多错误的假象和失望。耶稣继续的往下说。正如前文提过,撒都该人并不相信肉体复活。他们宣称,他们之所以不相信这一回事,乃是基于在摩西的律法书中,并无此事的记载,更不用说有甚么凭证。一直以来,没有一位拉比能够面对这样的诘难节但耶稣却做到了。祂指出摩西自己听到神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而神不可能是死人的神。因此,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必然是仍然活着。因此,肉身复活这一件事是的而且确的,无怪乎文士对这个答案大为称道。因为耶稣能够就撒都该人立论所本而驳斥他们,并且把他们的立论推翻。我们可能觉得这段经文枯燥无味。内里所涉及的是耶稣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中的争论,对一个拉比来说,可能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但以今人观之,却又并不尽然。但是在枯燥之中,这段经文却蕴含着极大的真理,这对于一个愿意把基督教推介给别人的或是把真理教导人的,却是非常重要。耶稣所用的论点,是要叫那些与祂争论的人都能够明白的。祂以他们自己所用的词汇来与他们交谈;祂就他们立论所本而发为议论;这一切正好说明为甚么一般的老百姓这样喜欢聆听祂的教导。有时候,我们阅读一些宗教的或是神学的书籍,我们会发觉里头所说的,都颇为真确;但要向那些没有神学素养的人来表达,那就几乎没有可能。而最无可奈何的,就是这些人却占着绝大的比例。耶稣所用的话语和论据,都能够叫人真确明悟;祂使用他们的字汇,从他们的背景设想.并且迁就他们自己的意念。我们要效法基督,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佳的导师,和更好的见证。耶稣的警告C耶稣的权柄
1~2.耶稣这一次的教训,其特色表现在讲福音这几个字里面。正当祂的仇敌秘密计画要反对祂的时候,祂把神的好消息带给百姓。祂受到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的质问,这看来好像是来自公会的官方质问。耶稣近来的活动并没有使祂受到官方的喜爱,所以他们派这群代表来质问祂。他们关心的是祂靠着甚么权柄做这些事。他们的问题中所提及的这些事相当广泛,但他们主要关心的无疑是洁净圣殿之事。耶稣所做这类的事,有甚么权柄可以为祂辩护呢?或许祂会说:「弥赛亚的权柄」?那么是谁给了祂这个权柄呢?
3~4.耶稣的对策是:「我要问你们要一个声明」(Rieu)。施洗约翰曾经是个非常重要的宗教人物,希望公会这些权威人士对他洗礼的来源作出声明,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耶稣问题的答案,也正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约翰曾作见证说祂就是弥赛亚;但是,如果他们不相信约翰说到天国近了的预言,就不可能期望他们,会为了天国在耶稣里的显现而大声欢呼了。
5~6.耶稣的问题使祂的敌人左右为难。他们似乎并不关心事实真相,只是专注在答案所带来的影响上,而不是可能之答案的真理。他们从未接受约翰的洗礼,所以若说那洗礼是从天上来的,可就会受到广大的攻击,因为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应该要相信他,并且狂热地跟随他。他们若曾如此做,就一定可以获得他们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们一定会知道,耶稣的权柄跟约翰一样是来自天上的。无疑的,他们必定是喜欢说U从人间来,那正是他们所相信的;但约翰大受百姓欢迎,却又使他们不可能这样回答。他们怕会被石头打死。
7~8.所以他们没有作答,耶稣也就照样不回答他们。祂并未说祂没有权柄。整个四福音书从头到尾都清楚证明:祂非常明白自己拥有至高的权柄;但是对于那些明明知道答案,却又不愿回答如此容易的问题的人,耶稣都不愿论及这一点。
E想要陷害耶稣
这比喻激起他们对耶稣的反对,但有监于百姓的态度,在这时采取暴力却是危险的。这可能会引起骚动,而且没有人知道这种骚动要到甚么地步才能平息。若骚动过大,罗马人必定会插手干预,如此一来,既得利益阶级将会丧失他们的权益。所以耶稣的仇敌选择另一种方法:他们想要破坏祂的名声。
1. 纳税给该撒
没有一个人喜欢纳税给罗马人。讨论纳税的问题,似乎肯定可以导致一种答案,而这答案一定会使耶稣陷入困境,要嘛就得罪那些想要取得所纳之税金的罗马人;不然,就是得罪那些不想纳税的犹太人。所以,这个问题的目的,乃是要离间群众对耶稣的支持,不然就是使祂陷入会令罗马人(不是神职人员!)采取行动的处境中。
19~20.当权者想要逮捕耶稣,但无论是路加,或是其它福音书的作者,都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的企图究竟实行到甚么程度。但他们却都使我们知道,那些当权者之所以没有采取逮捕行动,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意图,乃是害怕百姓。在当前这种狂热之际逮捕耶稣,是件太过冒险的事。所以他们改变策略,打发奸细去,这些人不会被耶稣认出是祂的仇敌,但却可以想办法激起耶稣说出一些触怒罗马人的话来,这就使他们可以将k交在巡抚的「管理和权柄」(吕译)之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耶稣从眼前除掉,而他们却可以不必负任何责任。
21~22.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以谄媚开始的,无疑地是想解除耶稣的防卫之心,并且使他们自己戴上热切寻求真理的面具,让人以为他们对耶稣不取人的外貌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问题是关于纳税( phoros ;马太与马可是用 kēnsos ,「人头税」,参,吕译「丁税」),这是一种个人税,与习惯上常见的货物过境税不同。绝对没有人是喜欢纳这种税的,把它纳给可恨的罗马人尤其令人深恶痛绝。这些发问的人问说:这么做到底「是不是违背我们的法律呢?」(现中),也就是说,是不是符合神的律法呢?纳税给该撒显然是符合该撒的法律,但这些人是期望获得从一位宗教教师所作的声明,正如我们已经注意过的,无论怎么回答,耶稣肯定是会陷于两难之间的。
23~25.耶稣可没被他们所骗,反倒洞悉他们的诡诈( panourgia 含有诡计多端的寓意,「随时准备作任何的事情」,BAGD)。祂叫他们拿一个银钱来,也就是一第那流(见注释)。这是一个罗马银币,上面有皇帝提庇留的肖像。按规定,纳税必须使用罗马钱币,那时候流通在犹太地的,有许多其它的钱币,如:希腊、推罗,与犹太钱币;虔诚的人可能是尽量避免使用印有该撒头像的钱币。但他们却可以在需要时拿出一第那流来,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所问之问题的答案就握在他们手中,只要他们够认真思考的话。耶稣接着就问:那是谁的像?得到的答复是该撒的,这就给耶稣一个好机会来回答U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德瑞特认为耶稣在此是提到旧约圣经,他认为这段话的意义是「要遵守王的命令,(这是为了)要顺服神的诫命」;他解释说:「顺服神是包罗很广的,甚至包括顺从非犹太人之统治者在内」207。这种解释法的困难,在于了解这答案为甚么可以获得它所获得的果效,令仇敌感到希奇,且闭口无言。照上述的解释,这样的答案是很严肃的,但却不会令人感到惊奇。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清楚提到,耶稣的答复令批评者狼狈不堪,不容他们有任何把柄控告耶稣不忠于该撒,但也强调对神忠诚。耶稣是在说:我们同时是天国的公民与地上的公民,这并不是意味着把生活划分成一些区隔,彷佛神并不是在所有生活上居首位,或我们这两面的公民责任有一面可以履行,而不管另一面;它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面的忠诚。国家必须获得尊崇,它的命令应在神所命定的范围之内来顺从,所以,国家征税以履行它的功能是正当的。要注意的是:他们回答那像与那号是该撒的,耶稣的回应是说U这样( toinyn ),……当归给……这义务是起因于承认该撒的地位,这可以从使用该撒的钱币上获得证实。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发问的人问的是可以不可以纳,而耶稣的回答却是他们应该归,这个动词 apodidōmi 表达了「付那该付的」的意思。那些从国家享受利益的人,有义务将他们的税纳给国家。但是,当我们把该撒应得的归给该撒时,一定要经常紧记在心的是:该撒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该撒在神的领域内没有权利。基督徒优先的、凌驾一切之上的忠诚是向着神的忠诚。这当然不是任他免除对该撒的效忠,但它的确是意味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范围并不属于该撒;如果该撒闯入这个范围,他可以不向他效忠。
26.路加对这番话带给那些发问之人的影响,描述得比其它对观福音书更为完全。他们得不着把柄。他们的问题似乎肯定可以产生出所盼望的效果来,却变成令他们沮丧的嘲讽。所以他们感到希奇,不得不闭口无言了。
2. 七个兄弟
无休止的发问继续进行着,由一群撒都该人取代了狼狈的法利赛人。在前一群人中可能也有一些撒都该人(19节);但无论如何,他们现在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来了。
27.在这卷福音书中,只有在这里才提及撒都该人。撒都该人的著作无一存留下来,所以有关他们的讯息都是片断的,只能透过敌对他们之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教派。这个名字似乎是从撒督(Zado祂,参,,而来的,以致他们叫做「撒都该人」(Zadokites)。他们是保守的贵族阶级,属于大祭司的党派;他们汲汲于名利,非常乐意与罗马人合作,藉此得以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爱国心强的国家主义者与虔诚的人一致反对他们。一般经常说他们所承认的圣经只有摩西五经,但却没有引用任何证据,这是非常不可能的。七十士译本就是一个明证,显示在新约圣经时代以前,旧约圣经正典事实上已经确定,因此似乎没有理由会有任何一个主要的犹太党派拒绝它的大部分书卷。我们所能证实的是:撒都该人拒绝口头传统,而那对法利赛人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只接受成文的圣经(约瑟夫,《犹太古史》xiii. 297)。他们否认死后的生命及死后的赏赐与刑罚等教义(约瑟夫,《犹太古史》xviii. 16; Bellum ,ii. 165;参,。他们可能认为复活是种新奇的观念,是在旧约圣经时期之后从波斯引进的。
28.他们想要用为兄立嗣的婚姻来嘲笑复活的观念,这种婚姻是避免一个人的名字与家庭逐渐消逝,不再被纪念。当一个人没有生孩子就死了时,他的兄弟必须娶寡妇为妻,为死者生子立后及下)。这种习俗并没有许多实例记录下来;有趣的是,那少数记载下来的例子似乎总是把孩子当作是生父的孩子,而不是死者的孩子(参,。在新约时代之前,这种习俗似乎已经废弃不用了,所以这成为一个理论上的问题。但撒都该人可以辩称:在律法中既然有这种规定,所以律法(至少用暗示地)拒绝复活的教义。
29~33.他们讲了一个七兄弟的故事,这七兄弟全都先后娶了同一个妇人为妻,在每一次的婚姻中,她都没有生孩子。撒都该人提出的问题是:当复活的时候,她是哪一个人的妻子呢?他们显然是认为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而不可能有答案就证明不可能有复活。
34.耶稣首先说到今生的光景。这世界的人(吕译:「今世之子」)这个词句在新约圣经其它地方只有出现在,那里是与「光明之子」有所区别的。然而,它在这里却是指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他们有娶有嫁。有些抄本还加上「也出生、也生产」,有些人主张这是原来的读法;依证据看来似乎不像,但这读法却说明了今生的光景,那是与来生的光景反向的。
35~36.问耶稣问题的人,没有领会到,来生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与今生的生命不同的。在犹太人所主张的教义当中,经常是把复活想象成今生生命的无限延伸,虽然无疑地会有所修正与改善,到时所有的敌人都要被消灭,欢欣愉悦之事将会增加。但是,它在本质上仍是与现世的生命相同的。有些人甚至如此肯定地上光景的延续,以致于严肃地讨论:复活之人是不是需要礼仪上的洁净,因为他们曾与尸首有所接触( Niddah 70b)。耶稣拒绝这一切的看法。在天上的生命,与地上的任何事物有非常显着的不同。人际关系主要是一件属于时空内的事,当时间与空间皆不再具有意义时,这些关系必定会有所不同。犹太人的思想,充其量也只是略为体会这一点,偶尔会拒绝把天堂的概念看成是属物质上之快乐的地方,他们喜欢把它看成基本上是「在神同在的光中之筵席」( Berakhoth 17a )。耶稣所说的,只是得救的人,并不是所有死了的人。祂认为他们是算为配得的,这同时提醒我们两件事:他们不是靠着自己的功德而赚得他们的地位;另外,他们有极崇高的尊荣。祂接着就说他们达到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复活是达到那世界的方式。耶稣并没有说「死人的」复活一般的复活,而是说「从死里」复活义人的复活。
关于这一群人,耶稣说到三件事:第一,婚姻不适用于他们,婚姻在这个世界,是生命中必须有的要件;但在下一个世界的生命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二,他们不能再死,把这一句与前一句连接起来的因为是很重要的,人们在婚姻中结合在一起,是为要保存人类的生命;但在没有死亡之处,就不再需要婚姻了。耶稣并不是说他们不会死,而是说他们不能死,在来世之生命的素质是死亡所不能触及的。第三,他们和天使一样……为神的儿子。路加可能是造出这个新字 isangelloi 和天使一样,因为在这段经文之前,这个字无法证实曾经出现过。它的意义包括拥有天使的一些特性,因为所涉及的不只是地位而已,它也是个性质与功能的问题,因为是特别论及婚姻的。其中有个意义是:信徒已经是神的儿子了,他们已经重生了,已经蒙收纳进入神的家庭中,可以称神为「我们的父」;但其中却也意味着,他们的儿子身分在那世界来临之前无法达到极致,这里所说的正是这种较为完满的意义。换句话说,婚姻不再存在,并不意味着降低关系的标准以致生命位在较低的水平上,它毋宁是把生命提升到神家中更丰满的层次上。路加附加了理由,既是复活的人(在平行经文中没有这句话);他们的复活证明他们拥有儿子身分的素质,使他们可堪与天使相比拟。
37~38.耶稣自己并不以回避了他们的质问为满足,反倒接着指出复活是旧约圣经中所暗示的;而且,祂并不是诉诸一些偏僻难解、一直以来被人忽视的经文,而是最重要的一段经文。神在这段经文中启示了祂自己的名字,人称这段经文为荆棘篇(圣经还没有分章分节,这是他们提及的方式)。神在这里被称为亚伯拉罕的神、艾萨克的神、雅各布的神。当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每一个提名的祖先当然都早已死去了。所以只有当他们在死后仍然活着时,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这段话才是真实的;不然的话,就是把神看作是并不存在之人的神,这是荒谬的。盖德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用非常强烈的语气而重述这段论证:「所有的生命此生与来生的都包含着与神的友谊在内……死亡可能为肉身的存在画上句点,却无法退出一种天生就是永恒的关系。因着死亡,人可能失去他们的朋友,却不会失去神。」我们之所以肯定有复活,并非根据某种纯理论的「灵魂不朽」的教义,而是根据「神永远的爱」这个事实。
路加附加了一些话是其它的叙述所没有的U因为在祂那里,人都是活的,或者像小字及NEB的译法:「因为在祂看来,人都是活的。」对我们而言,他们是死的;但对神却不然,死亡不能破坏他们与神的关系。当时的犹太人有句话,大致上的意思是:「那些为了神的缘故而死的人,向神活着」(句法结构与路加这句话相同),「就像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以及所有的列祖一样」(《玛喀比肆。
39~40.这段话退出了撒都该人的质问。有几个文士(也就是其它党派的成员,在此可能是法利赛人)夸奖耶稣,说祂说得好:「那真是个棒极了的答案!」(Moffatt)。撒都该人并不受人欢迎,可能有许多人很乐于看见他们如此狼狈,以致他们不敢再问耶稣甚么。
3. 大卫的儿子
耶稣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来,藉以退出这段质问。祂所提的问题是从古代人的习惯而来的,他们认为早期之人要比现存之人伟大。大卫是个理想的君王,他的后裔被认为是比他小的;但他自己提及弥赛亚时却称祂为主,那么祂又怎么像文士们所说的一样,是大卫的子孙(思高:「大卫之子」)呢?路加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耶稣否认自己是大卫的后代,他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了祂是大卫的后代、69,,,而他所记童女生子的故事(他的读者可从其中看出基督的先存性来),证明甚至连文士们都是以耶稣比大卫更大为前提的。但问题是:「文士是如何理解诗的呢?」耶稣也清除了对弥赛亚身分的一种误解。使用「大卫的儿子」;这个头衔的人,显然是把弥赛亚当作是某一个要打败以色列人所有的仇敌、带进一个新的大卫国度之人;他们认为大卫的儿子是与大卫活着时类似的,无论在前途或成就上皆是如此。这时期之犹太人著作,并不乏从狭隘之国家主义的角度来说到大卫的儿子的,期望以色列人能够胜过她一切的敌人〔例如:《所罗门诗》( Psalms of Solomon )〕。耶稣要我们看见:弥赛亚是大卫的儿子,并不是在这种琐碎的意义上。祂是主,是众人内心与生活中的主;称祂为主具有丰富的意义,绝不只是以祂为另一个大卫而已,而是比大卫大得太多了。
207J. D. M. Derrett,上引书,pp. 335f .
文士所穿的长衣(NIV:「下垂的长袍」)是个荣誉的标志,凸显出穿的人是悠闲的绅士,因为任何一个为生活而工作的人一定不会穿这种衣服来妨碍自己。公共场所的问安(「尊敬的问安」,Fitzmyer)、会堂里的高位,与筵席上的首座,更进一步露骨地凸显出文士热切贪爱的显着地位;但在他们如此喜欢在人面前炫耀的同时,却毫不考虑到自己在神面前的光景。他们侵吞了寡妇的家产,是指会导致寡妇(当时最为无助之人)损失的手段。文士是不许因着施教而接受钱财的,他们必须(也的确是)使人不必付钱即可获得知识;但却没有甚么可以阻止人送礼物给教师的,这被认为是值得称赞的。显然有些文士运用手段,鼓励易受影响的寡妇送超过她们财力所能负荷的礼物给他们。另一个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是:处理寡妇的事务时索取离谱的佣金。对文士提出进一步控诉的罪状是:他们祷告的特色是又臭又长,却没有深度。他们的祷告使人对他们产生敬虔的错觉,但所作的祷告却是假意(吕译、思高:「掩饰」;现中:「表演」),所以在神面前得不着甚么。文士们装作敬虔,其实却是不诚实的,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比他们造成百姓对他们之评价的比例更重、或按着他们假冒为善的程度更重之刑罚。
你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直译是「你是凭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
在昔日正统的犹太人心目中,耶稣这种不言而喻的权柄,委实使他们感到惊异万分。所有的拉比,在作出某一判断,或是讲述道理时,总要诉诸某种权柄。他或会说:『有一个教训……。』又或是说:『这是某某拉比所肯定的说法……。』但从来没有人像耶稣这样,只是完全仗赖自己的权威。
──《每日研经丛书》
【】「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商议」:意思是「把资料凑在一起」。【】「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们「信」:原文的时态表示「已经确信」。──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直译是「他又加派另一个仆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这是万不可的」:直译是「但愿这事不发生」。──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
「房角的头块石头」:指位于角落,决定两边位置的巨大基石,或指墙顶上,最中间并支撑整体的石块。──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
「砸得稀烂」:原意是「把谷物筛过又磨成粉末」。──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
「看出」:直译是「因为他们知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窥探」:「在旁注视」、「不怀好意的看着」的意思。 「奸细」:「指奉派暗中去工作的人」。马太福音中说这些人是法利赛人的学生,马可福音中表示希律党人也参与了这项计划。 「得」:「用手抓住」的意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西泽的。”」
「银钱」:重三点八公克的钱币,自公元前268年起使用到公元200年左右。一面印着罗马皇帝「提庇留」的像,一面写着「西泽提庇留,奥古斯都,奥古斯都神之子」。──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闭口无言」:原文的时态表示「就开始闭口无言」。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
「复活的人」:原文为「复活之子」。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诗上大卫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主」:指耶和华。
「我主」:指耶和华膏立的君王,在此是指「基督」。──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长衣」:是当时绅士阶级的标志。──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侵吞寡妇的家产」:文士多来自贫穷家庭,而他们的工作是没有薪酬的,然而犹太人喜欢款待他们,认为款待文士是敬虔的举动。而耶稣这里的指责是针对文士滥用这权利,剥削敬虔寡妇的家产。──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洞悉即将发生的事。耶稣来到耶路撒冷,并没有抱着逃避十架的梦想,祂乃是仰起头来,坦然无惧的勇往直前。女先知卡珊得娜(Cassandra )警告伟大的希腊英雄亚溪理(Achilles ),如果他一上战场,那就必死无疑。亚溪理回答说:『无论如何,我必然前往。』在耶稣来说,那是没有向后转这一回事。
──《每日研经丛书》
【】
缴纳给该撒的人头税是一年一个第拿流,大约值四便士。男丁十四至六十五岁,女子十二至六十五岁,都必须缴纳人头税,付税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利。这一则税项在巴勒斯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不止一次的引发暴乱。这个问题并不单纯是金钱方面,而事实上,这则税项并没有对百姓构成沉重的负担。问题的中心乃是──这些对宗教有着一般狂热的犹太人,宣称除了上帝以外,没有别的君主,除了上帝以外,不可向别的人上贡。由此可知,这一个问题乃是宗教问题,许多人为此而宁死不屈。
──《每日研经丛书》
【「这像和这号是谁的?」】
我们的主不止一次以钱币喻为人。祂说妇人失落的银币,要找回来,这种比喻也可应用在其他细节上,有的炼金的过程之后,还须其他的步骤,最后钱币上才印有像相。我们心灵也许这样经过不同的阶段,到最后在天上的造币厂铸印耶稣的形象。
你带有谁的像?如果在你身上有基督形象清楚的轮廓,人们与你接触立即想起主,主是你的王,祂的形象必会清楚地表露出来。
你的号是什么?有没有写出你进入神国的日期,是主后几年,在你永生的年号是什么?有没有注明「神的恩典」?你无论何时都可注明神无限的爱。有没有基督的王衔名号?有没有注明守卫信仰的短句?你是否忠心保守基督圣福音,就是你交托祂来保守的?有没有犹大狮子的印记,你有那样的能力好似狮子吗?有没有一些图案说明你生命的经纬在祂手指中编成?有皇冠的记号吗?神有你的生命来治理呢?你可以沙漠的玫瑰与谷中的百合花为表像。
── 迈尔《珍贵的片刻》
【】
要知道,古代货币的发行乃是以王权为记。举个例说,每一次耶路撒冷从叙利亚人手中得到自由,马加比族人(Maccabees )便立即发行他们自己的货币。这是众所公认的,一个政权有权发行货币,便自然有权征收税项。人如果有权把自己的肖像名号刻印在银钱上,ipso facto这表示他已取得了课税权。因此耶稣说;『既然你们接纳和使用该撒的货币,你们也必须承认该撒有权征收课税。』;『但是』,耶稣继续说,『有一个领域是在该撒的权势之外,而是完全属于上帝的。
』──《每日研经丛书》
【】
文士和拉比期望要得到的名誉颇不寻常。名位的条款,他们一律记载得极其周详。在学院最有学问的拉比则居首位;在宴会则以长幼论列。据文献记载,有两位拉比从街上进来,一脸的忧伤疑惑,只因为有几个人对他们说:『愿你们大得平安』,而没有提到『我主』两字。他们甚至宣称他们的地位凌驾父母之上。他们说:『对朋友的敬重要像对老师般的敬重,对老师的尊敬要像敬畏上帝。』『敬重老师要过于敬重父亲,因为做父亲的和做儿子的都当敬重老师。』『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和老师同时丢掉了东西,老师的失物当优先受到重视,因为父亲只是把一个人带到世上来,而他的老师却以智慧教导他,把他的生命带到未来的世界……。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和老师背负重物,他当首先协助老师,然后才转过来帮助他的父亲。如果他的父亲和老师被囚,他要首先解救老师,然后才救助父亲。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