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这时候约为正午,遍地都黑暗了,直到午后三时,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在耶稣大声叫喊时,他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他说了这话,气就断了。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善人。’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着,看这些事。(巴氏译文 )
这段经文,每一句话都蕴藏着丰富的意义。(一 )耶稣死亡的时候,遍地有大黑暗。就好像连太阳自己,也不忍目睹这些人手所作的恶事。当人要除灭耶稣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成暗无天日。(二 )殿里头的幔子裂为两半。这幔子就是那用来遮蔽至圣所的,这地方是神临在的居所,除了大祭司之外,任何人也不得进入,而大祭司亦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赎罪日才可进去。幔子的裂开,意味着一向隔绝着人神的藩篱,已为世人而除去。亦好比一向隐藏着的神的心意,此刻已亦露敞开。耶稣的降生、成长和死亡,把那隔绝神与世人的幔子撕裂。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空前绝后的,人类在十字架上看见了神的大爱。(三 )耶稣大声的叫喊。三卷福音书,记载了耶稣的大声叫喊。,另一方面,约翰并没有提到耶稣的大声叫喊,而记载了耶稣在死前说:成了。在希腊文和亚兰文,成了只是一个字。而事实上成了和大声叫喊乃是同一回事。耶稣死的时候,唇边发出了胜利的呼声。祂并不像一个被迫双膝下脆,承认失败者,悄然的说:‘成了。’祂乃是大声叫喊着说,就好比一个战胜者在与敌人在最后的争战中得胜一样。成了!是基督的叫声,虽然被钉十架,却最终得胜了。(四 )耶稣以祷告来成就祂的死。‘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这句话是出于,只是加上了──父啊。这节经文,是犹太人每一个作母亲的,在晚间教导孩童最后要说的一句话。这好比我们或会受这样的教导,说:‘今夜我要躺上床安睡。’而犹太人的母亲,在可怕的黑夜来临以先,则教导她的孩子说:‘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稣把这话说得更为可爱,因为祂是以父啊!来开始。甚至在十字架上,耶稣却像婴孩般安睡在父的膀臂里。(五 )百夫长和百姓在耶稣死时深受感动。祂的死成就了祂生前未能成就的,那就是把人类刚硬的心破碎了。耶稣的话语已经开始证实了──‘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吸引万人来归我。’在耶稣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十字架的大能已经展开了。给耶稣坟墓的人依据习惯,罪犯的尸体并不加以收殓,而任凭狗和兀鹰来吞噬;但亚利马太城的约瑟,却收取了耶稣的身体,免除了这种折辱。这一日已时候无多。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的;犹太人的安息日就是我们今天的星期六。而犹太人的日子是从下午六时开始计算的,这即是说,在星期五下牛六时,安息日便已开始。这样解释了为甚么这一班妇女只能看着身体如何安放,和回去预备香料香膏,此外便没有甚么行动,因为在下午六时以后工作,是不合法度的。亚利马太的约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一 )传说在主后六十一年,他奉腓力(Philip )之遣,远赴英伦。他来到格拉斯敦布利(Glastonbury )。他随身带着最后晚餐所用过的杯子,当中盛载着基督的宝血。这杯子后来成为了圣杯,并且是阿瑟王(King Arthur )的武士梦寐以求,极欲一见的圣物。据说当约瑟抵达格拉斯敦布利的时候,他把手杖插在地上,靠着它来休息,以解疲怠。这手杖竟然发芽生长,成为了一棵树,而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开花。直到今天,圣约瑟之树仍然在格拉斯敦布利开花,而它的枝子亦已遍布全球。全英国第一所教堂就是在格拉斯敦布利建立,到了今天,这所带着约瑟的传说的教堂,依然是基督徒朝圣者的圣地。(二 )亚利马太的约瑟,亦带着一些悲剧。他是为耶稣预备坟墓的人。他是公会里的议士;路加告诉我们他并没有附从法院的裁决。但是他却没有一言反对。或许他在保持缄默;或许他眼见自己无力反对这一决议,便借故缺席。假如他敢发一言,情况将会是如何的大大不同!在那满布憎恨的阴冷集会中,即使是一声寂寥的吶喊,能够为祂说话,耶稣的心怀该当是何等的高兴!但约瑟一直在等待,到耶稣死了,他然后为祂预备了一个坟墓。人生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安放在朋友墓前的花束,本应在生前就予以奉送。好些赞美和感谢之辞,我们本当在他们在世之时,就应表达致意,但却留待在追思会和纪录里头才表达出来。往往我们神恩不安,为的是我们过去的缄默无言。生前一语,胜过死后千言。H耶稣在彼拉多前
犹太人的领袖定耶稣的罪,是出于许多不同的动机。法利赛人认为祂是一个亵渎者,对祂锐利地责备他们的假冒为善,他们也感到刺痛。耶稣洁净圣殿时,祭司长无疑地会发现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该亚法则指出:祂的存在,在政治上是不利的,祂可能会导致罗马人把保留给他们的一点点自由夺走。所以他们不只为了一个理由想要置祂于死地,但他们没有这个权力。罗马人显然不许臣民使用他们自己合法的手续来铲除她的支持者,所以运行死刑的权力仍然保留在巡抚手中。从犹太人的观点看来,这一次麻烦的是:耶稣的罪名是亵渎自称为神的儿子,这在罗马人看来不是一件应该判死刑的罪;所以犹太人必须捏造他们的控诉,所用的罪名必须是令罗马人感到很严重的。所以,他们控告耶稣自立为王政治上的革命家。
1~2.「全群的」(吕译)众人都起来,把耶稣押送到彼拉多面前,可以看出抓往公会的深刻感受。这不是一些代表们的事,虽然正式的控诉当然是只由他们当中的一位,或两位所提出的。他们以三点罪状来起诉kU诱惑国民(一个令人感到好奇的、未明确说明的控诉,意思可能是指叛乱,参 JB:「煽动我们的人民起来革命」)、禁止纳税给该撒的阴影!),以及说自己是基督、是王(虽然在他们查验祂之时,耶稣已经拒绝使用这个词,及下)。第二个与第三个罪名都很严重,在预料中,彼拉多应该会对这两个罪名当中的一个有不好的想法。
3.在四卷福音书中,彼拉多问耶稣的第一个问题都完全一样,四卷书中的你也都是强调用词。犹太人所说的,已经使他准备要面对一个顽强的斗士;但是对耶稣稍加一瞥,却又足以证明这种观点是全然荒谬的,它扭转了彼拉多的态度,从他口中发出这个深表怀疑的问题来。耶稣再次使用一个表示出非常勉强才同意的回答(见注释)。祂是犹太人的王(这是路加强调的一个重点),所以祂无法直接地否定它。但祂又不是彼拉多言下之意的王。
4.路加把下面的过程大大地缩减了,彼拉多所问的问题肯定是不只一个,但路加都越过了这些审讯的细节,直接来到巡抚对祭司长和众人所宣读的判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公开的声明,而不是私下与那些带耶稣来见他的人沟通),他说U我查不出这人有甚么罪来!彼拉多看出耶稣之所以会出现在他面前,是因着犹太人的怨恨,而不是任何罪大恶极的罪状。
5.但这对祭司长来说可不满意,他们越发「坚持」(思高、现中),这是指激烈的抗议。他们抱怨说耶稣煽惑百姓,又是另一个不明确的抱怨。他们强调祂影响的范围,包括了犹太遍地,以及加利利。
1. 西门背十字架
根据惯例,被定罪的罪犯必须背负十字架或十字架的横木到刑场。耶稣开始走向各各他的行程时,背着祂的十字架;但祂显然因着钉十字架前惯常有的鞭打而虚弱不堪,所以兵丁强迫一个过路人来作这件事。路加告诉我们说这个人名叫西门,来自古利奈,这时正好从乡下来。我们从别的地方可以知道,他的家庭在教会中是为人所熟知的;可能,据推测:他是在那一天,被他所代背十架的那个人赢得了。2. 耶路撒冷的女子
这件事只有出现在路加福音中,清楚说明有许多人,尤其是妇女们都对耶稣深表同情。我们务须谨记在心的是:那些大声要求将耶稣处死的人,未必是许多人,他们虽然可以围绕审判厅,但耶路撒冷仍有许多爱慕耶稣的人,我们现在就看见其中的一些人。 27.有许多人对事情的变化感到悲伤,路加说有许多百姓为祂号啕痛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声表示极深的悲恸。路加特别提及妇女们,这是他一向所最关切的对象之一。 28.耶稣称她们为耶路撒冷的女子!所以组成这一群的乃是居住在城内的人,而不是上来过节的加利利人。在这个时刻,当祂出去受死时,耶稣所顾念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祂要的是他们的悔改,而不是他们的同情。祂不是在说他们为祂哀哭错了,而是对这座命运已经注定了的城以及它的居民感到不忍。祂的话引导妇女们越过现在这时刻,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这国家的罪恶所带来那不可避免的后果。 29~30.这种的苦难将要来临,甚至那从来不曾生养孩子的,要被视为是有福的,这正好与一般犹太人的观点反向,他们认为孩子是神美善的礼物(参,。因为在那一天,孩子们将要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倒不如没有家庭来得好。先知们曾经说到:众人都要求死,以逃避那将要来的忿怒;参,。 31.这句话看来像是一句谚语,至于它的意义,曾有几种不同的提议:如果无罪的耶稣都要受这种苦,那有罪之犹太人又会有甚么样的命运呢?如果罗马人对待一位被他们认为是无罪的人都已如此,那他们将会如何对待那有罪的人呢?如果犹太人都如此对待这位带来救恩的耶稣,那他们该为杀害祂而受甚么刑罚呢?如果在他们的罪恶达到极致之前,犹太人都如此行,那他们的罪达到顶峰时又会做甚么呢?如果因着现在的事而感到悲恸,那么当后续的灾祸击打众人时,又会如何呢?没有一个是不可能的,但或许第一个提议是比较适合的。3. 钉十字架
路加非常简略地说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了罪人的得救而献上之至高的祭物。这种处死的方式,是用绳索或钉子把一个人固定在十字架上(它的形状可能像我们常见的十字架,或者像一个 T、X、Y,甚至于 I)。耶稣的手被钉子钉着,祂的脚可能也是如此(,虽然没有一本福音书的作者用这类的词句。有一个角状突出物,可以将被钉十字架之人的双脚交叠在上面,支撑大部分的重量,免得将身体从钉子上撕裂。有人发现一具尸骨,大约是在耶稣同一时代被钉十字架之人的,可能是将双腿弯曲缠绕,然后用一根钉子穿过脚后跟、固定在十字架上218;如此扭曲身体,一定会增加痛苦。钉十字架的死是缓慢的、痛苦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本福音书的作者强调耶稣所忍受的痛苦,新约圣经专注在耶稣之死的重要含义上,而不是在令我们感到悲惨。 32~33.有另外两个人也同时被钉在十字架上,路加只有说他们是犯人,马太与马可则说他们是强盗。这三个人被带到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吕译:「头盖骨」;拉丁文是 calvaria ,英文 Calvary「加略山」即由此而来),之所以叫这个名字,理由不详,一般都主张是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那座山的外形,但无论是路加或其它任何一位,连山都没有提到,更不用说它的外形了。四卷福音书的作者全都告诉我们,耶稣被钉在另外两个人的中间,显然是要说明这个事实:耶稣是以罪犯的身分被处死的(。在受死的时候,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参,。 34.这个祷告在经文上有点问题,有许多最好的抄本都没有,因此有许多批判学者主张应该拒绝接受它,因为它如果是真的,几乎不可能会被删掉。反对这个看法的事实是:其它非常好的抄本都证实有这段话,早期的抄写者很可能想要删掉这段话,反映出或许神不会赦免这个有罪的国家。主后七十年及以后所发生的事,让人看来像是绝无赦免之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接受这些话是真的,它可以说明耶稣自己的灵,关怀那些将祂钉死的人。祂并没有将祂代祷的对象界定在狭窄的范围内,祂所用的他们,可能同时包括了该为钉十字架负责的犹太人,以及那些运行这个工作的罗马人(参,,,;。习惯上,一个被钉十字架之人的衣服是行刑之人的额外津贴;这一次,这件衣服被他们瓜分了,并且为了无缝的里衣而拈阄及下;参,。 35.路加将多数人描绘成只是在一旁观看。死刑是在公开的场合运行,这一次无疑会有很多人参与。但那嗤笑耶稣的是官府,不是百姓(参,。当他们说到祂拯救的行动时,是彼此互相说话,而不是向着耶稣说的。他们用了两个名称:「神的」(RSV)基督与神所拣选的。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耶稣曾经多方使用这两个名称中的任何一个,所以他们为何会这么说多少有点神秘,但两个名称都说出神特别的恩宠,无疑地,他们是在说反话,用神的恩宠来凸显出耶稣实际的状态就在十字架上。 36~37.我们读到在钉十字架开始时,有人拿麻醉性的酒给耶稣,祂拒绝了;,而就在祂临死前,有人拿醋(也就是说:廉价的酒)给祂。但只有路加告诉我们:兵丁之所以这么做,是与他们自己戏弄祂的举动有关(参,。他们叫耶稣救祂自己,如果祂是犹太人的王。 38.四卷福音书全都提到十字架上的牌子,这一种牌子是要宣告被处死之人的罪名;四本福音书对耶稣头上这块牌子的教导全都不一样,但因这牌子本身是用三种文字写的;思高、和合本小字、AV、RSV 边注在此所用与之相符的话,没有很好的证明,应该拒绝),我们无法得知这四位福音书的作者分别是根据那一种文字报导的,因此这一点也不奇怪。很清楚的是,彼拉多是在宣布:耶稣是以犹太人的王这个身分而死的。他是在对那些催逼他的犹太领袖们作出顽强的报复;但他也是在宣告耶稣的王权,这个主题对路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4. 悔改的强盗
这件事是路加所特有的,而马太与马可都只有告诉我们说,与耶稣同钉的两个强盗都讥诮祂。事实上,那两本福音书的作者可能是在说:「这是罪人反应的方法」(或许是不知道有一个强盗悔改)。或者这两个人可能都是以辱骂耶稣开始的,但一个人的内心起了改变。 39.这是我们在其它对观福音书中所见的态度。这个强盗问:祂不是基督么?他的问题所预设的答案是「是的」,但这是恶毒的讽刺。他叫耶稣拯救他们,却根本不相信祂能做这件事。 40~41.他的同伴责备他。本革尔认为,他处在「格外艰困的十字架上」可能与态度的改变有关,因为「归正很少发生在柔软而舒适的床榻上」。他的问题应该理解为「你连上帝还不怕吗?」(吕译、思高、Barclay)他可能相当惧怕神,而在他目前的处境中,他一定更加惧怕。这位改变了的强盗接着就说明他们两个人受刑是应该的,他们已经违背了律法,他们现在所受的苦是罪有应得,但耶稣不是如此:祂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由此看来,认为耶稣无罪的说法,一定流传甚广。 42~43.然后这强盗就求耶稣记念他,也就是说:对他有益的记念。抄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在你的国里」(也就是说,在王权特有的荣耀中;参,现中:「你作王临到的时候」)、或「进入你的国里」(也就是说:当你进入你作王的状态中时;参,吕译:「你进你国的时候」,NEB:「当你坐在你的宝座上」)。前者当然是比较多提及弥赛亚在得胜中再回到地上来,后者则是提及祂藉着死进入下一个世界的国度中。两者都有很好的抄本支持;但或许说成「进入你的国里」是比较好的读法。我们不容易完全明白,这悔改的强盗如何能对耶稣的位格与工作有所了解;但他的话可以证明他至少体会到,死不是每一件事的终点,在死亡之后乃是国度。耶稣对他的保证,所给予他的比他所要求的更多。他不仅要在国度里有一席之地(无论这国度在何时建立起来),他更要在这一天就进到乐园里。实在凸显出下面的话是强调的、重要的(见注释)。今日有时会被说成是与前面的话连用(译注:即译成「我今日实在告诉你」),但这似乎毫无理由;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它是与在乐园里连用。这个波斯字的意思是「园子」,在旧约圣经中用来指许多种园子,尤其重要的是用它指伊甸园。或许因为这样,这个字变成用来指蒙福之人在来世的居所(参,;,在这里就是这个用法。耶稣向这个人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蒙福一种与祂自己(同我)密切联合的福。5. 耶稣的死
路加对耶稣之死的记载,着重在它的安详与它对那些观看之人的影响。 44~45.「第六时辰」(思高、吕译注)是在中午时分。一天分成十二部分,从黎明开始。一个时辰在一年中的不同时候有不同的长度,但第六时辰总是在正午时候。在约翰的记载中,当彼拉多预备要对耶稣作出判决时,「约莫第六时辰」,思高),马可说「正是第三时辰」,思高)。我们务须谨记在心的是: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不像我们那么精确,在钟表出现以前,他们能怎么办呢?在古代文件中,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倾向于近似值。所以,约翰一定是指彼拉多在早晨稍晚时宣判,路加是说耶稣约在中午时被钉在十字架上,马可的意思可能是指钉十字架发生在比较早一点的时候,或者可能是指钉十字架时正值早晨时刻。福音书的作者们显然不只是彼此重复,但也没有重要的矛盾。路加接着说:有三个小时,遍地都黑暗了。他并没有说是甚么因素导致这种现象;有些译经者与解经家说是日蚀,他们错了,日蚀不可能发生在月圆之时(这当然决定了逾越节的时间),我们不该坚持说路加的语句是这个意思。他一定不是将这黑暗与天文学的现象连在一起,而是与导致耶稣之死的可悲事件连在一起。殿里的幔子裂开也是这样,这是将至圣所与圣殿其余部分隔开的幔子(另一个幔子是隔开圣所与平民可以进去的地方,但这似乎比较不可能),预表隔断与神远隔。幔子在此时裂开,乃是具有预表的含义,说明这个真理:耶稣的死已经开通了这条进到神面前的道路(参,,及下)。或许也有可能是像郭得特所想的:圣殿不再是神的居所。 46.当耶稣用诗的话将自己交托给父神时,祂这临终之言很美地表达出祂的信靠。马太与马可用这些话:「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来强调耶稣的死为罪人受死的可怕性质。路加不是在说这个,但他也不是在否认这个洞察力。他正在强调的是:在祂那可怕的死亡中,极为矛盾的是:耶稣与父合而为一,祂正在遵行父的旨意。译作气就断了的这个字( exepneusen )不是经常用来说到某个人死了的字,事实上,福音书的作者没有一个人说「耶稣死了」,这可能是他们用来表明这个真理的部分方式:在耶稣的死里,存在着某种最不寻常的事。 47.路加接着叙述有些看见耶稣断气之人的反应。百夫长(他一定是负责运行死刑的)归荣耀与神(现中:「颂赞上帝」),这似乎意味着他对耶稣所表达的赞词是不知不觉的举动。耶稣是个义人(这译法比 RSV 的「无辜的」要好),也就是说,祂是蒙神悦纳的。卡利斯主张说:「在耶稣的死里,这百夫长看见神在作工。」219这百夫长认识了祂的公义,因此就赞美神。马太与马可是用「神的儿子」,但路加所用的字眼比较能够用来表达罗马人的感受。蒲隆模改写为:「祂是一个好人,相当够格可以称神为祂的父。」 48众人一定是耶路撒冷人,他们对耶稣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来到这里只是要看看行刑的情形;但是他们非但没有获得娱乐,反倒因着所见的一切而悲伤,都捶着胸回去了。有许多人认为,这个反应为五旬节那天成功的讲道作好了准备工作,那天在这座城里有三千人相信。为甚么有这么多人呢?部分的答案肯定是:那些看见钉十字架情景后回家去的人,他们的内心翻腾不已,并且认真思考。 49.很令人好奇的是:路加并没有提及这件事对跟从耶稣之人的影响。他告诉我们说他们当中有些人也在场,但他特别提及一些妇女们,这也符合他的特色。不过,他只告诉我们说,这些人都远远的站着(靠得太近可能不是善策),看这些事。L耶稣的埋葬
所有福音书都一致说亚利马太的约瑟带头埋葬耶稣,也有一些妇人与他同去。除了我们在这件事中所看见的以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50~51.亚利马太的地点并不清楚。但约瑟既然在耶路撒冷附近有座坟墓,他显然已经离开家乡,住在京城里。他是公会的一员(议士),但路加清楚说明他并不赞同将耶稣处死,他当时一定不在场,因为当时的表决结果是全场一致同意(注意的「都」;。路加提及他的善良品德,以及他素常盼望神国。他可能是用这个方式告诉我们:约瑟是跟从耶稣的人(参,;。
52~53.要埋葬耶稣显然必须先取得彼拉多的许可,约瑟这么作了。他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约翰说到长布条或绷带,;裹尸布可以把整个身体包裹起来)。坟墓是石头凿成的,从来没有用过(坟墓价钱昂贵,通常都尽其最大限度来使用;现存这个时期之犹太人坟墓,经常都有几个房间,所以可以容纳许多尸体;译注:读者可参看思高圣经所附「耶稣时代坟墓的构造」,1676页)。我们从他处得知:约瑟这个坟墓是为他自己预备的。
54.预备日是在星期五,众人要在这天为守安息日预备妥当。由于安息日不可做工,而星期五即将退出,太阳一下山,安息日就开始了,所以,埋葬的工作必须略为匆忙来完成。
55~56.忠心的加利利妇人看着这些事,直到退出。根据犹太人的风俗,尸体必须用香料香膏包裹,但这时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事实上,在节期时膏抹尸身并不受禁止( Shabbath 23U5),但却有其它的禁令,诸如预备棺材或坟墓( Shabbath 23U4)或甚至移动死人的四肢,都有禁令限制( Shabbath 23U5),所以必须尽快埋葬。他们把身体安放在坟墓里,然后妇女们就回去她们居住的地方,预备好必须用的材料,等安息日过去时可以作适当的膏抹。他们预备妥当后,就顺服律法,在安息日安息了。在约翰福音中,尼哥底母所带来的香料与身体一起埋葬了;在路加福音中,妇女们在安息日前预备香料;在马可福音中,妇女们在安息日退出后买香料;但在马太福音中,根本没有提到香料。我们或许应该将这一切理解为:在星期五的埋葬必须仓促进行,只能利用手边现有的香料;然后,忠心的妇女们在安息日前后,为了完成埋葬的工作而作了必要的预备。
「我们见」:原文的意义是他们「亲眼看见」耶稣犯这些罪,而不是审问后的结果。 「诱惑」:「摇摆不定」、「扭曲」、「扰乱」。──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煽惑」:「上下摇晃」、「左右摇晃」。──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既晓得」:「全部了解」。──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诱惑」:「从某处转离」、「引诱」、「误导」。──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注:有古卷在此有」
「责打」:原意是「训练孩童」。──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释放」:原文时态表示「立刻释放」、「现在就释放」。──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作乱」:煽动、引发暴乱。──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
「喊着」:「继续不断高声喊叫」。 「钉他十字架」:原文的时态也是表达出「现在马上钉他十字架」的意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十字架一词原文何意,古时这种刑具有多少款式?】
“十字架”三字乃是根据天主教沿用拉丁文译成。拉丁文为cRUX,原指两根木头搭成的一体刑具。大概有三种:
一、T字形的称为cRUX COMMISSA,又称为安东尼形十宇架(ST。ANTHONY’SCROSS )。
二、x字形的称为cRUX DECUSSATA,又称为安得烈形十字架(ST。ANDREw’S CROSS )。
三、十字形的称为cRUX IMMISSA,又称为拉丁形十字架(LATIN CROSS )。主那稣所钉的刑具为十字形的,原因是在他的刑具上可以悬挂一个犯人的名号,所以传说他的刑具一定是十字形的 )。
但在希腊文,十字架一词为STAUROS ataup《,并无“十字”意味。原意为“一根木头”。“钉十字架”原意则为“在木头上受刑”8TAUROOdtaupeco。
这种刑具最初在波斯,后来腓尼基人也效尤,最后罗马人作更残忍的使用。受此种刑罚的人多为奴隶、殖民地的居民及大盗。主那稣与彼得被看为殖民地的居民,与奴隶地位相同,所以受此酷刑。至于保罗,因有罗马国籍,所以不被钉在十架上,乃是被斩首。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有汁水的树和枯干的树是指什么?】
答①耶稣说:「这件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样呢。」这一句话显然是一种寓意的说法,所谓「这些事」——乃指犹太人弃绝主,要钉祂十字架,行了不法的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乃指耶稣,祂有丰盛的生命,像一颗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意思是指以色列民说的,他们没有神的生命,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犹12 ),有圣经注视家以为本节的话是一种俗语,乃是说义人既受这样的苦难,恶人要怎么样呢,,换一句话说,巡抚彼拉多自己既然承认他所钉死的义者无罪基督,将来要怎样惩治那背叛的以色列民呢,试看在主后七十年,罗马人在围困耶路撒冷的时候,曾被毁灭,乃因为以色列人弃绝了主而所遭受的刑罚与灾祸,这是摩西早已预言的,已经应验了。
②关于这「有汁水的树」与「那枯干的树」,另一种寓意的说法,根据前文主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这是暗指他们多是耶路撒冷的人,然后说到「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则这「有汁水的树」就是指着代表犹太人,至于「那枯干的树」——乃应指为当时的外邦罗马人,所以本节的意思,就是说犹太人原是神的选民,尚且因为弃绝基督,将祂钉十字架上,以致受到将来的灾祸,那不认识神的外邦人,岂能逃避将来的审判刑罚呢。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耶稣被钉的十字架是什么刑具?】
答①在古时候钉十字架的刑罚,原是挂在木架上,,如同摩西律法上的定例,是先将犯人治死以后,才挂在木头上,其尸首是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的,罗马人对于无本国民籍的犯人,其所用的刑具,有时用独木桩,以木桩的尖端从犯人的肋旁刺入胸膈内,或使犯人们卧在木桩上,使他将臂,和腿伸直与桩平行,用绳绑上,然后竖起,栽在地上,有时是用两根木头,作成丁字形或十字形,或是斜十字形的木架,将犯人绑上或是钉上去,这些方法皆称为钉十字架,大约最初是起于腓尼基流传到希腊,以至于最后为罗马人所使用者。
②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刑具是为十字形,原因是在祂的刑具上,有彼拉多所写悬挂一个罪状的牌子,,。罗马人使用这种刑具,有时先将十字架放在地上叫犯人仰卧在十字架上,钉穿他的手脚,或用带着毒汁的粗绳子绑上以后,才将十字架竖起来,在十字架中间有一块横木伸出,可以承住犯人的体重,以免犯人因双手被钉悬挂所负整个体重而坠下,这种处死之法,无异前清的凌迟,是叫犯人头眩神昏,口干舌燥,时时惊搐,以致慢慢的痛苦死去,乃为处决殖民地的居民,强盗,叛逆,掳民,以及奴隶之用。耶稣被视为殖民地的居民,与奴隶地位相同,所以受此酷刑,至罗马皇康司坦丁(Constantine )大帝时(生与公元二七二年 死与三三七年 ),他信主后,以救主既流血于此,为体恤人类,不复再用,以示崇敬基督,此刑由是以后诸般各国也就渐渐废止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古时的犯人被钉十字架,是否一定把手脚钉穿?与耶稣同钉的两个犯人,如何受刑?】
“钉十字架”刑罚的原来说法是“挂在木头上”。以斯帖的时代,哈曼被挂在自己特制的五丈高木架上,后来哈曼的十个儿子也被挂在架上。
摩西的律法也提及犯罪的人被挂在木头上,而且说木架上的尸首不可留在上面过夜。约书亚也曾将艾城的王挂在树上 )。
古时并没有把犯人钉穿手脚挂在木架上的。至于钉穿手脚,那是罗马时代变本加厉的刑法之一。主那稣是被钉穿手的 ),至于是否脚也被钉穿,只有路加福音有暗示,因为那稣吩咐门徒看他的手、他的脚,表示他的脚也是被钉穿的 )。那两位与那稣一同受刑的犯人,四福音也未说明他们是否被钉穿手脚。当时被挂在十字架上的犯人,有时只用带着毒质的粗绳子把犯人捆在十字架上,使犯人慢慢死去。
被钉十架的人多是赤身露体的,十字架中间有一凸出木头可以承住犯人的身体重量,免得因双手被钉悬挂后,整个身体下坠。犯人往往因流血过多,而头昏脑胀心悸怔忡口干舌燥痛苦难堪,以后长久在昏迷中,然后失去知觉死去。
主那稣在十架上被钉的痛苦是笔墨难以形容的,我们应该不断感恩,他为我们死,我们应该为他活,而且要活得有价值。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乐国”一词何意?古时及今时的乐园是否同在一处?】
根据过去数十年来外国解经家的传统解释是这样:
在主那稣完成救恩大功以前,义人的灵魂所在的乐园,乃是与不义的人所在的受苦地方遥遥相对的,这是根据l节财主与拉撒路的记载中所表示的。等到主那稣完成救恩大功之后,他便下到阴间(使徒信经“下阴间”一语是根据编成的 ),带着所有的灵魂到天上去(等于说义人的乐园有一次大徙置 )。所以现在义人所在的乐园已经换了地方,与以前的乐园地点不同。
这种说法在许多传道人的解经中占了相当的势力,可是这种传统的说法并无圣经充分的经文作根据。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重要解经原则,那就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灵魂世界”(中国人称之为阴间 )是属于“隐秘之事”。隐秘之事,是属于耶和华,惟有明显的事,是属于我们 )。一切隐秘的事,耶和华神并不需要我们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只限于圣经所透露的若子部分。比方说:到底有多少天使呢?我们不需要知道。
除了那稣以外,没有一个曾活在世上的人能完全了解人死后的情况,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透露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圣经并没有任何一处提及“乐园搬家”的事。解经家曾引用原文,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带走了许多被掳的”(指被魔鬼掳去的 指死亡权力所拘禁的义人灵魂 )。他们根据这节经文来指出,乐园有一次大迁徙。可惜这一节圣经所指的也属“隐秘之事”(本书在以弗所书难题中将有详解 )。神学家对该一节圣经有过许多辩论和解说。所以根据这节圣经来强调说乐园“从下面搬到天上”,是不足为信的。
我们的看法是这样:
阴间之事,肉眼未见,很难全部明白。一个住在香港的人没有到过泰国,虽然看过有关泰国的书,也不如那些亲身到过泰国的人能明白得那么多。泰国的夏天在三、四月,不在七、八月,单这一点已经不同,已经使住在香港的人无法明白。
乐园所在地,是住在地上的人所不能了解的,我们不能用地上人的地域观念来指出乐园在天上那一部分。我们只能说有乐园,是义人灵魂所在地。乐园,保罗的灵曾被提到该处,又称之为三层天,所以有些解经家认为主那稣升天时曾将乐园搬到三层天上去。其实,乐园、三层天、天堂(原文无天堂之名 只有天字 )、天上的耶路撒冷,都应该是同一地方,而且未经变动,因为照天文学者看来,一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便都是“天上”,天上并无上下之分,灵魂的去处更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怎能说“从下面搬到天上”去呢?
财主与拉撒路的事是告诉我们信者与不信者的结局,对地域的解释,只说两者不能彼此来往。其实两者距离甚远,因为那财主是远远看见亚伯拉罕的。既然相距很远,又各不相干,何必一定要造出一个“乐园大迁徙”的教义呢。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他」若是基督:「这家伙」,表示轻视的意思。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
「得国降临」:显然表达这犯人接受耶稣是弥赛亚。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乐园」:来自波斯文,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圣经用此字来形容「伊甸园」。后来此字用来表达义人在来世享福之处,而非用来表达「介于天堂与人间的中间站」。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今日!你不是求我以后纪念你吗?就是等那国度来临的时候,现在我正在奠下根基,成为这得胜的国度,你不需要等待那么久。我告诉你,就在今日,当灼热的太阳从当头逐渐西斜,斯之间的阴影落下,你就与我在一起。那里日间不再需要太阳,晚间也不再需要月亮,主是你永远的光。
你要同我——不要求我纪念,我不是只在片刻间想念你,记得你的声音与容貌、你要与我在一起,我在天家等候你,天使群侍候我的要看着你来。我坐在水晶般的宝座,让你也坐在我旁边。在我极端痛苦的时候,你同我一起走在幽暗的山谷,现在也与我一同在荣耀光明的道途上。
在乐园里——我要将乐园完全恢复,一切失落的必回复,在不久的时候,我必赐给,我手中将握着钥匙。你可在天起凉风的时候,与我一起在园中走,那赶逐亚当的天使必小心把守着,不让蛇进来干扰。
我实在告诉你——一切已经完全确定。我说「实在」,因为父已经实在的告诉了我,你要逃到避难所,持定盼望;你可以从我的话以及我受死的事实,得着鼓励。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乐园在哪里?信徒死后要往何处去?】
答①乐园Paradise一词,希腊原文是( ),在旧约中的伊甸园亦称为乐园,实有此地,,,,,(注 ),在新约圣经中,保罗曾经提到乐园是在三层天上,那就是指着天堂之所在,,原文只是天字 ),耶稣用这名称只有一次祂曾对那个悔改的强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这个乐园根据解经家传统的解释,就是义人灵魂在未复活以前安息阴间之乐园,与不义的人所居受苦的地方遥遥相对,有深渊的界限,到了主受死之后,祂曾下到阴间,才将乐园迁到天上,,,九五题 ),所以现在的乐园是在天上了。
②耶稣既然应许那个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即已显明那个强盗死后,是立时与主同在乐园里得享安乐,可是今日信徒死后,照样是到乐园里,他的身体复活,却是等主二次降临再来之时,那是改变成为一个复活荣耀的灵体,永远与主同在,,,。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八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那个临死的贼人,怎能在他死亡的那天与基督同在乐园里?】
根据路的记载,基督向那个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临终而悔改的囚犯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然而,耶稣不是要待星期天复活之后,才升到天上吗?假如耶稣要到星期天才在乐园里,那悔改了的囚犯又怎能与他在一起呢?要寻着这问题的答案,必须研究耶稣被钉那天,乐园在那里。
显而易见的是,乐园要待耶稣复活那天才升到天上。耶稣在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也说到,那敬虔的乞丐拉撒路死后,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故此,「亚伯拉罕的怀里」指一块地方,是那些得赎的灵魂在基督复活之前所停留的。我们假定这块地方就是乐园。乐园仍未升到天上,却仍然是阴间(seol )的一部份,专为去世的信徒而设;要待救赎的工价真真正正在各各他付上了,去世的信徒才被允准进入天堂,得睹神的荣耀。
毫无疑问,耶稣及那悔改了的囚犯在星期五去世后,都进了仍在阴间里的乐园。但到了星期天,耶稣复活并显现与抹大拉的马利亚及她的两个同伴;之后,我们认为耶稣带同本来停留在阴间的已死信徒升到天上荣耀之境。在这些信徒之中,包括了亚伯拉罕、拉撒路及那个悔改了的强盗。如此论及基督:「他升到高天的时候,接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第9节接着说:「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么。」文中「降在地下」,所指的就是阴间。第10节指出:「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我们可推测,耶稣带领乐园里的所有信徒离开阴间,升上了高天的荣耀之境,就是三位一体神所在之处。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乐园】
问::「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这三个「乐园」有分别否?
答:的乐园,是「神的乐园」,就是将来的新耶路撒冷。比较其中的生命树就知,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和哥林多后书十二章的乐园,乃是指在地中心的乐园,就是信徒死后的去处。―― 倪柝声
【安息日会人士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与肉体一同埋葬在坟墓中,灵魂并无知觉,所以灵魂不是马上到天堂或地狱去,要等到主那稣再来时便复活,此说有何错误?】
根据那稣在此对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所说的话,他死了以后,马上要到乐园里去。那稣所说的“今日”,只能作“今日”解,并非若干年之后。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证明人死后无知觉之说不合主那稣的话。
可是安息日会人士却把这节圣经这样译:
“今日我实在告诉你,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但这样译法,与说话的口气不合,而原文该节亦无此种表示。
此外,主那稣在所说财主与拉撒路的叙述中,证明人死后的灵魂已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去,安息日会人士却认为主那稣所说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教训。但是,如果主那稣所讲的也不足信的话,就不必信那稣了。辩论何用?
还有,是安息日会人士无法解释的。那里所说很清楚的是指着天上,其中有一句是,天上有“义人的灵魂”。为何他们说人死后不到天堂或地狱,乃是无知觉与肉体一同埋在坟墓呢。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申初」:下午三点。
「遍地」:应该是指着巴勒斯坦当地。──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日头变黑」:应该不是「日蚀」,因为当时正是月圆。而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百夫长」:负责在场监督士兵执行死刑的军官。──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捶着胸」:表示悲伤、懊悔。──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议士」:亦即是「犹太公会成员」。──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亚利马太」:为犹太市镇,在耶路撒冷西北约叁一十公里。──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豫备日」:,犹太人的专有名词,指逾越节安息日前那一天。──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良心的罪感】
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恶人虽无人追赶他,也拼命逃跑。他那良心的罪感,使他受制于毫无理由的恐惧之中。希律的一生亦正是这个谚语的写照。自从他下令杀害施洗约翰之后,他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受到良心的谴责,而深怕这位神人突然从死里复活。当他听到拿撒勒人耶稣的事,更是寝食难安,始终怀疑他就是约翰的化身。古代历史学家约瑟夫告诉我们,希律王手下有许多巫师,相命的、和宗教法术家,以便万一在他心灵受磨难时,可召他们来为他解围。当他看见基督最后站在他的面前时,他高兴得不得了,一心想看他显一些神迹。当他审问耶稣一些问题时,他希望耶稣能说一些话,来镇压他的罪感,可是耶稣一言不发,据学者解释,这样使希律王受到良心的谴责更深更重,他才会承认他自己的罪。
一个人良心的呼声是多么可怕、持久啊!良心指责我们所犯的过错。最近一位由贪爱世界回到信仰的姊妹告诉我,「我不但得不到快乐,心灵反而更加苦闷!」不错,只要回到基督跟前,蒙受祂的赦罪,才有真正的平安,因为这是上帝的公式。
——H.V.L.——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
【活着的贼】希律把耶稣视为一件可供观赏的景物。在希律来说,祂只不过是一件展品而已。但耶稣并不是一件展品供人观赏;而是一位人人当顺服的君王。希腊著名的斯多亚学派老师伊比克德(Epitetus )便经常抱怨说,从世界四方八面前来聆听他讲演的人,只懂得瞪着眼望着他,好比他是一尊著名的雕像,而不是前来接受和遵行他的教训。耶稣并不是供人观赏的,祂是人人当顺服的主。
──《每日研经丛书》
路记载:「另一个囚犯对耶稣说:『耶稣啊,你做王来临的时候,求你记得我!』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乐园里了。』」
这一段记载使我联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位牧师和一位自认重生得救,但行为生活的表现适得其反的青年交谈。牧师问他有没有想到要加入那一个教会?青年回答说,「没有,那位将死的囚犯并没有加入任何教会,结果他还是得救了。」于是牧师问他有没有向人见证过耶稣基督的救恩?「没有,那位将死的囚犯并没有向任何人作过见证。」牧师又问他:你有没有捐款给传道机构?「没有,那位将死的囚犯也没有捐过一分钱。」牧师对这个年轻人端详良久之后,才对那位青年说:「你难道不知道在你得救之后,你的一切都归主所有吗?你不知道主要求你为他献身、服事他、把一切献给他吗?你之所以不参加主日上午十点钟的崇拜,可能是因为你只读了的记载;然而路加福音却明明告诉我们,第二个囚犯得救后向他的同伴见证说:『我们同在这里受刑,你就不怕上帝吗?我们受刑是活该的,我们所受的,不正是我们该得的报应吗?但是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对的事。』那名死囚已尽其所能的去做了,年轻人,很坦白的说,我发现那个死囚和你之间的差异在于他是一名将死的贼,你却是一个活生生的贼!你向主盗取了生命、团契、和财物,你最好检查一下你是否还活在『信仰之中』?」
也许这位牧师的话,正也是今天要对你对我说的,盼望圣灵唤醒你被蒙蔽了的心,作及时的悔悟。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
有一个传说把他吹捧成犹太的罗宾汉(RobinHood ),专门劫富济贫。而最动人的一则,是说及在约瑟和马利亚抱着孩童耶稣从伯利恒逃到埃及时,这神圣之家遇上盗匪的经过?耶稣为群盗首领的儿子所救。这位年青的盗匪,看着这位可爱的婴孩,竟然不忍下手,并且释放了祂,说:『啊!孩童之中最蒙福的,如果有一天要施怜悯予我,那样便请记念我,并忘记这一刻吧!』这一位曾经救助过孩提的耶稣的年青盗匪,与祂在加略山重遇。而这时候,耶稣拯救了他。
──《每日研经丛书》
【】
亚利马太的约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
(一 )传说在主后六十一年,他奉腓力(Philip )之遣,远赴英伦。他来到格拉斯敦布利(Glastonbury )。他随身带着最后晚餐所用过的杯子,当中盛载着基督的宝血。这杯子后来成为了圣杯,并且是阿瑟王(KingArthur )的武士梦寐以求,极欲一见的圣物。据说当约瑟抵达格拉斯敦布利的时候,他把手杖插在地上,靠着它来休息,以解疲怠。这手杖竟然发芽生长,成为了一棵树,而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开花。直到今天,圣何塞之树仍然在格拉斯敦布利开花,而它的枝子亦已遍布全球。全英国第一所教堂就是在格拉斯敦布利建立,到了今天,这所带着约瑟的传说的教堂,依然是基督徒朝圣者的圣地。
(二 )亚利马太的约瑟,亦带着一些悲剧。他是为耶稣预备坟墓的人。他是公会里的议士;路加告诉我们他并没有附从法院的裁决。但是他却没有一言反对。或许他在保持缄默;或许他眼见自己无力反对这一决议,便借故缺席。假如他敢发一言,情况将会是如何的大大不同!在那满布憎恨的阴冷集会中,即使是一声寂寥的吶喊,能够为祂说话,耶稣的心怀该当是何等的高兴!但约瑟一直在等待,到耶稣死了,他然后为祂预备了一个坟墓。人生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安放在朋友墓前的花束,本应在生前就予以奉送。好些赞美和感谢之辞,我们本当在他们在世之时,就应表达致意,但却留待在追思会和纪录里头才表达出来。往往我们神恩不安,为的是我们过去的缄默无言。生前一语,胜过死后千言。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