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肃晨的更鼓在我渴切的耳畔响彻
震颤未忘;晨露犹湿
躺卧于我午间的田野。
有一位伯利恒的武士,
祂的财富是眼泪和忧伤,
祂的骑兵是群小羔羊,
祂的号角手是些麻雀。
神的碉堡是木头十字架
高高的祂被挂在上面;
祂的头盔是荆棘冠冕,
冠饰竟确然上触于天。
7. 法利赛人的酵
关于酵的谈论,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有记载;但是关于掩盖之事终必揭露的谈论,马可福音却付诸阙如,而马太福音则是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这不该太过困扰我们,因为我们毫无理由主张,三卷对观福音书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必须全都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却很有理由可以认为,耶稣会在不同的场合重复祂的教训,并只作些微的修改。 1.只有路加说到有几万人的聚集。 myrias 这个字的意思可能是「一万」(在,五个 'myriads' 的总数是五万);但这个字也经常用来指不定数量的大批群众,这必定是这里的意思;在希腊文中与它连在一起的冠词,意思可以是指「常见的大批群众」。也是只有路加才告诉我们,说众人拥挤得如此厉害,甚至彼此践踏。虽然,耶稣毫无疑问地希望群众能听见祂说甚么,却先向门徒讲述祂的教训。那些宣称要跟随耶稣的人,当耶稣在吩咐他们圈外的众人时,可不能安舒地坐下来旁听,门徒们必须把主的教训当作最先是对他们讲的,无论它们对圈外人可能有甚么含义。这一次,耶稣开讲时是警告防备法利赛人的酵,这隐喻在那时一定会比现在更明显,因为众人必须自己做饼,每一个人都会对一点儿酵慢慢变成大量生面团很熟悉174。酵是说到缓慢的、不知不觉的、持续不断的渗透。在这里,酵是假冒为善。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的行为,会像锈一样吞噬我们的道德生活。 2~3.关于假冒为善,有许多可说的;但在这一次,耶稣只指出它是短视的;假冒为善的技巧,有赖于把某些东西隐藏起来的能力,当不再能隐藏的时候,假冒为善的假面具就无可避免地会揭开来了。现在,法利赛人可以把某些东西掩盖起来,或隐藏起来;但最后,在审判的日子,一切都会被人知道。人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在暗中说的话很安全,但一切都要被带到明处。他们在内室附耳所说的,这些内室其实是「贮藏室」,但那时的墙壁可以轻易地打穿,而贮藏室因为有外面的墙壁圈住,所以可以当内室使用,因此就发展出第二个意义「内室」来。但在如此隐密的地方附耳说的,却要在房上被人宣扬。对演讲者来说,房顶是最适合发表言论的平台,因为声音可以传得很远,所以耶稣用它来指极尽可能的公开。8. 预备受审判
从对法利赛人的教训和审判,很自然地引申到论及较一般性之审判的段落,以及为此而作准备的重要。 4~5.在对观福音书中,耶稣只有在这里才称门徒为朋友(参,。祂首先警告他们,必须要把他们的价值观弄清楚。惧怕那些杀身体的人,乃是一种自然的倾向,这一生的退出似乎是最严重的灾祸,我们普遍都惧怕它。但耶稣却指出,杀身体之人不能再做甚么,死亡是他们最后的成就,他们的力量就到此为止了,我们不该惧怕能力这么有限的那些人;我们反倒应该要惧怕神,祂的权柄超越死亡界限,有权柄丢在地狱里。在这些日子,惧怕神已经过时了,我们太喜欢强调爱神;但是,尽管在一方面来说,完全的爱可以把惧怕除去;但另一方面,惧怕与爱是相当并行不悖的。在圣经中,一直把这种惧怕当作是合宜之生活的要素;一方面是承认神的伟大与公义,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自己的易于犯罪,调和成此一态度。这一种惧怕是防备僭越的,在合宜的信仰中必须有它的地位。这儿的地狱是 Gehenna ,不应该与 Hades 混淆了,后者在较古老的译本中也是译作「地狱」。 Hades 是泛指死后之灵所在之处,而 Gehenna 则有刑罚的观念在内。这字是从希伯来文的 gē Hinnōm ,「欣嫩子谷」而来的,这是邻接耶路撒冷的谷地,早年是将孩童当作祭物献给摩洛神的地方;等),约西亚退出了这种行为,但这谷地仍被视为是受咒诅的及下,。有位古代作家认为受咒诅的情况是永久的:「这个受咒诅的谷地,是为了那些永远受咒诅之人预备的。」(1 Enoch 27U2)在新约圣经时代,这地方用来作垃圾坑,而毫无疑问地,在那里总是有火在燃烧,这词的联想是个适切的象征,描写地狱里面永久的痛苦。一些解经家主张,有权柄把人丢在地狱里的是撒但,但这当然是应该拒绝的观点。恶者的运行,只能限制在神所指定给的范围内,我们找不到有任何记载说神曾给这个权柄。而且,我们不该惧怕撒但,而是要抵挡;。那有权柄掌管永远之事的,乃是神;耶稣重复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祂。 6~7.但祂主要的用意,是要使祂的朋友们安心,而不是要惊吓他们;祂接着就说到神眷顾祂的百姓,并举小鸟之例来证明。五个麻雀是卖二分银子,马太告诉我们说,两个麻雀卖一分银子,显然有一只是买两分银子时的附赠品。但是,们在神面前一个(甚至是免费的那一个!)也不忘记。神看顾最普通的、最廉价的鸟,那么,更何况是人,祂岂不是更要看顾吗?耶稣带出这一点时,告诉我们说我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这件事的重要不在实际上的数算,而是在于这个事实:神充分眷顾祂的百姓,祂知道他们最小的细节,甚至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事,祂都知道。所以那些比许多麻雀还贵重的人可以不惧怕地迎向人生。 8~9.我们对耶稣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任何人在人面前认祂,耶稣也会在神的使者面前(马太福音作「在我天上的父面前」)认他。这是对审判的日子温馨的鼓励。但任何人若不认(NEB:「否认与自己有关系」)耶稣,最终也必面对被否认的结局;他已经拒绝把自己列在跟从耶稣之人的行列中,当他站立在神面前的时候,他的抉择将要受到确认。耶稣不容祂的听众对这真理有所怀疑:永恒的问题是取决于他们对祂的态度。慕尔曼(John R. H. Moorman)提醒我们:否认耶稣的方式不只一种,他认为在这些日子,我们否认耶稣的方式不会像彼得(举例来说)所做的一样,但我们却有可能会否认「祂的教训无与伦比的权威,想象自己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会比祂多,或者祂所说的话大部分经过解释后就无足轻重了」。我们也可能会否认祂的神性,拒绝接受祂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是骄傲与自信的罪,是人……对神与基督之超越性的终极否认。」 10.这就导致这个严肃的思想:有一种罪极其严重,甚至不能得到赦免。耶稣介绍这一点时,宣称干犯祂自己的话都可以被赦免,这不是意味着这种话是小事;前一节经文已经证明人子的尊严,祂不是可以轻率对待的;但甚至连干犯如此尊贵之人的罪都可以得到赦免。人们可能会亵渎,然后又悔改,亵渎并不是他们最后所说的话。但亵渎圣灵的,却是更糟的一种情形。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并不是说出任何形式的话,而是生命的倾向(「它是指故意的、恶意的拒绝神对人拯救的能力与恩典」175)。这亵渎是这么严重,因为它关系到的是整个人,而不只关乎在任何场合所说的一些话。马太与马可把这些话跟别西卜的辩论摆在一起,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意义。那时,耶稣的敌人将祂怜悯的工作归诸魔鬼,他们称良善的为邪恶的;在这种情形下的人不能悔改、寻求赦免,他们缺乏罪恶感,他们拒绝了神宣称甚么事是对的能力。最重大的罪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态度。神赦罪的能力并未减退,但这种罪人却不再有力量可以悔改和相信176。 11~12.但当我们想到圣灵时,不要以为祂只是我们必须谨慎不要去亵渎的那一位。事实上,祂是我们的帮助者,祂与神的百姓同在,尤其是与受逼迫的神的百姓同在,当他们站立在当权者面前时,祂要把他们所需的帮助赐给他们。耶稣最先说到的是被带到会堂,这指出所受的逼迫是从犹太人来的。会堂可以是一座法庭,或一所学校,或一个崇拜的地方。祂也说到官府和有权柄的人,这是一个包罗很广的说法,可以指犹太人或外邦人,或将两者都包括在内。被如此控诉,必定是个叫人不寒而栗的经验,但耶稣却告诉属祂的人,在这种处境下不要想怎么分诉(这个希腊文经常用在特定的意义上,「作法律上的辩护」)。理由呢?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注意圣灵的教训将会在那个时刻临到,祂不会在事前预先指示人。说甚么话可能最好是译作「你们必须说甚么话」;耶稣所关注的是落在信徒身上那强制性的责任,即使是在这么危险的时候,祂不是在告诉他们如何可以安全地获释;祂是在告诉他们:在他们受试炼的时候,该如何竭尽所能地事奉神。圣灵会感动他们该如何辩护,藉着这辩护,福音将要被传扬开来,神的旨意将要获得进展。9. 无知的财主
忽然从群众中来了个打岔,遂又开始了论物质财产之正确运用的教训。 13~14.耶稣的听众中有个人跟他的兄弟之间有了麻烦,是如何适当地分产业的问题。犹太人的继承法涵盖了大部分的情况(参,,但有时仍然会有存疑之处;在这种情形下,这个人提高声音说出自己感觉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的兄弟显然获得了财产,他要求耶稣说服他把财产交出来。他不是要求耶稣对两方的案情真相作出裁决,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请求裁决。他的行动似乎是片面的要求,没有任何迹象说他的兄弟同意让耶稣来裁决这个案子。这个人把耶稣当作是一个典型的拉比看待,因为拉比通常会对法律上的争执作出裁决。然而,耶稣却拒绝与这件事有任何牵连。祂说话的方式,「人哪!」(吕译、思高)是非常生疏的(参Bengel,「祂把这个人当作是个陌生人来说话」)。祂来了,是要带领人归向神,不是要带财产给人。在这个情况下,祂所关注的,是那些牵涉在内之人的态度,而不是谁得了甚么。 15.耶稣针对防备一切的贪心(吕译、现中、GNB:「各样的贪婪」)发出强烈的警告。祂的引言是你们要谨慎、自守,使这个劝告显得更加郑重。事实上,自守丝毫没有合宜地表达出 phylassesthe 这个字的意义,它更正确的说应是指「自我防御」(GNB),是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抵挡敌人。耶稣接着就指出一个原则来: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对那些生活在富裕时代的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警告。 16~17.耶稣照着祂的特色,用一个比喻使人明白这一点。祂描绘了一个富有的农夫,有了丰富的出产,他的仓库装满了,没有地方可以容纳最近丰收的b物。 18~19.那么,他决定要怎么办呢?把他的仓房拆了,再盖更大的仓房!这样就可以解决贮藏的问题了。只要把每一样东西都充分安顿好,他就能宽心地享受他的财富。他预期前面将是享乐的岁月。注意重复的我的(和合本在第17至19节有四次,而希腊文中我字出现了八次),这说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私心态。这人并不关心如何有智慧地运用他的财富,既不想要服事神,也没想到帮助其它人,他甚至对自己能有一个更富足的、更丰满的人生也不关切。他所关心的,只有放任自我! 20.神说:无知的人哪!一个人的生命充其量只是个无定数,没有人可以保证他能如愿地活到自己想活的岁数。真正愚蠢的事是:这个财主竟然那么容易地肯定未来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神对他说:今夜(放在句首作强调用)必要你的灵魂。动词照字面翻译是「他们要」,是拉比当中常用来指神的行动的句法(SB),也就是说「神要你的灵魂」。一个人的生命在千钧一发中,随时都有可能被要求要交帐,如果倚赖属物质的东西,他就是一个无知的人(吕译、思高、现中:「糊涂人」)。 21.耶稣在退出这一段时,将为自己积财与在神面前……富足(也就是说,「在神所关注的地方」富足,Phillips)作个对比。重要的是后者,而以次要之事为满足的就是无知的人。10. 寻求神的国
从贪婪与自私的罪,耶稣转向忧虑的罪,这在某方面是与另外两个连在一起的。「贪婪是永远获得不够,忧虑则是害怕已有的还不够」(Arndt)。对那些没有财富的人,以及那些拥有财富的人,财富都可能是代表一个危险。耶稣强调信靠神与超越事物的重要性。 22~23.前面的话是对群众说的,这些话则是对耶稣的门徒说的。祂现在所说的,是前面那些话的延伸,就如所以我告诉你们所显示出来的一样;但这却不是给大众的教训。耶稣是对属祂自己的人说:不要为生命忧虑。信徒可以在事先对他的需要作出合理的考虑,但他不应为食物或衣服而忧虑。生命要比这些事物重要多了(。 24.耶稣为了加强这一点,遂诉诸于乌鸦,这在新约圣经中只有在这里提及(在,们是神看顾的对象)。鸟类并不从事耕种的活动,但们却一无所缺,因为神喂养们。乌鸦是不洁净的,这事实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示神甚至供应那些不洁净的飞鸟。耶稣接着就提醒祂的听众:他们比飞鸟贵重得多了(参7节)。 25.无论如何,人是有限的;我们不十分清楚耶稣所挑出来作例子的限制是甚么: hēlikia 这个字可以指年纪或身量。肘(和合本小字)是长度的单位(从指尖到手肘的距离);但长度单位有时候也用来指时间(如:的「手掌」)。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给他的生命加长一小段时间」,或者是「给他的身高加上18寸」。喜爱前一个意义的人,主张很少人会为了想增加18寸身高而忧虑,但许多人却会为了延长他们的寿命而忧虑。当神的召唤来到时,无知的财主不能给他短暂的人生多加上一刻。他们也主张这比较适合下一节所提起的「小」事。虽然延长生命对我们而言似乎是件大事,但在这里,它对神很可能只是一件小事。那些认为是论及身高的人指出:同样的事也可以用来说到一个人的身高增加18寸。他们也说这比较适合上下文所提及之植物的生长。植物并不忧虑,但它们在高度上却是大大地增加。我们不可能确定它究竟是哪一种意义,但这些字眼常见的用法较偏好第二种观点。 26.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人甚至连这么一件「非常小的事」(Fitzmyer)都做不到,那么他们为甚么还要为其它的事忧虑呢?那看顾我们成长的神,也必看顾我们一切的需要。 27~28.耶稣已经举飞鸟为例了;现在祂转向植物的生命。百合花可能不是我们常指的百合花。BAGD提议说这可能是秋天的番红花、或土耳其人的伞状百合花、或白头翁属、或剑兰。薛威尔库伯(W. E. Shewell Cooper)则加上鸢尾花和岩燕百合177。在旧约圣经中,它是用来描写嘴唇的颜色,这使得一些人偏好深红色的白头翁属。但显然这很难肯定,更适合的观点是:这个字并不是特指哪一种植物;这样,耶稣就是用一般的方式泛指「花朵」。这些花不像人一样会制造衣服,但神却把它们装扮得非常美丽,甚至连所罗门最华丽的外袍也无法相匹配。除了花之外,现在说的是草(这支持它不是特指哪一种植物的观点),是非常短暂的。它们今天还活着,明天就被烧掉了。这论点是无可反驳的:如果神为这些如此迅速就消失的花朵做了这一切,何况是祂的百姓,祂「岂不更要」(现中)装饰他们吗?你们这小信的人哪证明有些门徒曾经表现出忧虑来,那是不需要的。 29~30.耶稣命令(不是劝告)跟从祂的人不要忧虑。忧虑会使行动受到严重的抑制,活在忧虑中会忽略掉生命的一切意义。门徒不应该求(吕译:「寻求」;参思高)吃甚么和喝甚么;这当然不是排除正当的努力,但它确是禁止人专注在这些项目上。腓利浦的译法相当能掌握这句话的精髓:「你们一定不可以把你们的心放在吃甚么或喝甚么上。」(现中:「你们不要整天为着吃甚么、喝甚么的事烦恼」;参,无知的财主,16~20节)。同样的,门徒们也不可以挂心;为食物与穿着而忧虑可能适合「世上的列国」(RSV;这是拉比们常用来描写外邦人的称呼,参,各中文译本的译法,见SB),但却不适合神的百姓。你们必须用的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那知道我们所须用之东西的,也必供应它。 31.耶稣从消极的转向积极的,并且指示门徒们如何生活。他们应当要求(吕译、思高:「寻求」)祂的国,这是指专注于有关这国度的一切。门徒们已经誓言要依从他们的主,所以就必须把他们的时间花费在做祂的工作、寻求祂的国上,这意味着要在他们的生活上,产生出切合那些已经接受神的律则之人的行为,它也意味着要带领其它人进入同样的生活方式里,因为神的国是以这种方式增长的。耶稣加上了这个保证:当跟从祂的人专注在国度上时,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当人们真正地尊重神时,神就尊重他们的信心。祂的门徒可能不会像世人所理解的富足一样,变得富有起来,但是他们必定不会缺乏。 32.你们这小群不是个常见的称呼方式,在新约圣经中只有出现在这里;诗与先知书当然经常用「群」这个字来指神的百姓(如:;;,。它说到真门徒的数量是少的,但也说出他们可以盼望从他们的牧者得到眷顾。事实上,耶稣接着就直率地说到父神给祂百姓的礼物。这些礼物不是从祂那里逼出来,彷佛祂不愿意给一样,祂乐意给!祂的礼物是国,就是他们刚刚才受吩咐要去寻求的那个国。 33~34.耶稣回到属地与属天财富的比较上。祂劝告跟从祂的人要专注在真正的财富属天的宝藏上。这可能涉及变卖属地的「资财」(吕译),用来Q济人。但我们却不该把这些话的意义理解成,好像所有跟从耶稣的人,都必须把他们所有的财产变卖掉一样,如此所产生出来的圣洁乞丐阶级,是干犯了爱的罪,因为这些乞丐会变成他们劳苦工作之邻舍的重担。无论如何,在此适合回忆一下耶稣在马大的房子里所受的款待,以及祂后来把祂的母亲交托给祂所爱的门徒带回家去照顾;在这两个例子中,耶稣都不曾责备跟从祂之人拥有财产。事实上,耶稣与使徒们本身也都拥有钱财,可用来购买食物和施舍。很明显地,耶稣似乎不是在反对私有财产,但祂是在强调信徒一定不可受他们的财产所支配。信靠财富会拦阻人信靠神;当这种事发生时,财产会变成生命中致命的障碍。真正的财富是用不尽的财宝,是在永不坏的钱囊里的。这种财富是安全的,不会有盗贼来偷,不会有蛀虫来蛀(蛀虫会吃掉一些属地的财富,例如有价值的衣裳)。心与财宝是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人的心(他的能力与兴趣的集中点),总是与他的财宝(也就是他看为最有价值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11. 人子的降临
耶稣要加强祂论正确运用财富的教训,遂提醒说属地的事物是短暂的,而人子的来临是必然的。我们很自然地便会把这解释为第二次的来临;但有许多学者感觉,这对耶稣的听众而言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主张耶稣是在警告他们:要为一个危机作准备,这危机可能被认为是环绕着钉十字架的事件。我们很难将这种意义排除在外,并且也有其永存不变的含义,即跟从耶稣的人必须随时预备好要面对生活的危机,如此才符合真门徒的精神;但我们却不可能主张这已穷尽了所有的意义,它还有更丰富的意义,即瞻望第二次的降临。 35~36.耶稣要求门徒们要预备。你们是强调用词,强调了「你们」与你们「自己……」。无论其它人做甚么,你们都必须要预备。腰间束带是预备妥当的一个步骤。东方人长而下垂的袍子是美丽的,但却容易妨碍认真的工作;所以当工作在进行中的时候,它们就要用条带子束在腰间。耶稣继续描绘一些仆人,他们的主人出去参加婚姻的筵席,他们则等候他随时回来。当主人叩门时,他们会立刻开门,并且显出他们已经预备好要提供他所要的任何服事。 37.任何主人发现自己的仆人如此预备妥当,都会很高兴。高兴之余,这位主人甚至将正常的角色易位,叫他们坐在桌旁,自己则服事他们用餐。这件预料之外急转直下的事,不可能是取自生活中,但却是为神的百姓额外预备的(。而到那时神百姓的赏赐永远不是平凡的,它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38~40.无论人子何时会降临,预备妥当的重要性都是现在所强调的。当主人在二更天、或是三更天回来的时候,仆人若预备好了,耶稣说他们是有福的。罗马人将夜晚分成四个更次,但犹太人则分作三个(参,。所以耶稣正在说的这些仆人是彻夜等候他们的主人回来,他们不知道他回来的时间,但他们却知道很可能会延迟甚久。所用的比喻又改变了,提醒我们:若是知道盗贼何时要来,没有一个家主会任凭自己有所损失。这里所说的房屋是泥砖所造成,可以被挖透(现中与RSV作「破门而入」)。家主必须要准备好,那是他可以确保自己免受这种劫掠的唯一方法。耶稣退出这个段落时,作了一个清楚的宣告:门徒不知道人子甚么时候要来。来临是必然的,但时间却不得而知,是在想不到的时候。所以他们必须生活在持续不断预备的状态中,就如前面一整个段落所清楚说明的。12. 仆人的责任
彼得的问题可能意味着对使徒地位的权利与责任有个疑惑。它当然是与服事的工作有关的,这个主题对路加的读者而言,一定是很重要的。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注意力引向所有仆人的责任;祂强调:权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41~44.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说发问的是彼得,问这个问题是相当符合彼得的个性的。正如祂常做的一样,耶稣用另一个问题来促使发问的人去思想。管家是个奴隶(在第43节称他为仆人),管理所有财产的工作是交付给他的。这使主人可以免于例行的行政工作,它意味着管家当然拥有相当的行动自由。如果他是忠心有见识的,他必定可以注意到财产是否适当地在经营,这也包括确保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喂养。耶稣谈及一种情况,就是主人不在家,但却会在想不到的时候回来(43节),所以,当主人突然回来的时候,发现精明的管家有果效地工作着,必会拔擢他(44节)。 45~46.但主人延长出外的时间,可能会导致不谨慎的管家落入虚假的独立自主感中,没有甚么事可以阻止他耽溺于他的幻想中,毕竟是他在负责。当管家滥用主人对他的信赖与委任时,主人的回来必会令他惊奇。结果则是这位不可靠的管家受到刑罚与降职。处治是个生动的字眼(见小字),指一种严厉的刑罚。耶稣所想的,主要是跟从祂的人,而不是这小故事里的人物背景,这可从定管家和不忠心的人同罪看得出来。这不会给自我放任的管家太多的烦恼(除非我们将之理解成「仆人为了他们的不忠心而受刑罚」),但对一个基督徒却是很要紧的。 47~48.耶稣退出这个段落时,针对那些失职之人提出警告:刑罚是一定会有的。责任是落在领受得多的人身上(参,。注意人之所以受罚,不只是因为做错了,也是因为没有做对的事(参,。耶稣的仆人必须主动遵行祂的旨意,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易于受到一个想法的困扰,那就是:因无知而犯罪的人也受刑罚(48节);但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是:「没有绝对的道德无知这一回事,」(Farrar),再者,「我们的无知本身就是罪的一部分」(Ryle)。着重点在这个事实上:责任是少的(现中:「比较轻的」);但我们却不应把遵行神旨意的重要性给贬低了。神的仆人必须竭尽一切的努力,来找出神的旨意,并且遵行它。一切都是要负起责任的。13. 地上的火
众人有一种感觉,以为耶稣来了,是要带来和平;但有些事是比和平更重要的,有时候祂的信息与领受信息的方式却意味着分裂。耶稣清楚说明这一点。 49~50.这段经文的意义非常不明显。有些人认为火意味着分裂,有些人则认为是圣洁或信心;但这词较常用来指审判,这可能就是它在这里的意义。耶稣的来临意味着审判,例如:对不信的审判。祂向前瞻望它着起来,也就是说:在十字架上祂所有行动的焦点。有些人的确是以下面这个意义来理解它:「倘若已经着起来,那我要的是甚么呢?」(Rieu);但这不大像是这个希腊文的意义,也与下面的平行句不吻合。耶稣是在说神拯救的计画涉及审判,但却是弥赛亚为其它人背负的审判,而不是祂使其它人受苦的审判。这不是个吸引人的前景,但耶稣却渴望它的来临,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完成拯救的工作。祂接着说到以十字架为一个洗的想法,这是祂在别处用过的意象。这跟「洗礼」与「施洗」经常和死亡有关联是切合的178。我们从耶稣的解释中可以略为捕捉到十字架的代价:「我受了何等的压迫,直到这严厉的考验过去啊!」(NEB)十字架的阴影迫近了祂,祂知道那是不可避免的,那正是祂来的目的(成就= telesthē ,不是运气或意外,而是「要去应验的天命」,Marshall)。但是,祂虽然接受它的不可避免性,却没有一件事可以使它具有吸引力。 51~53.耶稣来了,到底是不是要带来太平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大部分人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的」;但耶稣却用强调语气说不是( ouchi )。当然了,就着某种意义来说,祂来了,的确是要带来和平,就是与神之间极深的和平,这导致与人之间真正的和平。但另一方面,祂的信息却是分裂的,十字架对人发出挑战。耶稣要求跟从祂的人背起他们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及下,。当人不回应这个挑战时,通常都还会批评那些如此做的人,所以分裂就因此而起,可能遍及整个家庭中(参,。附带一提的是,第52节的五个人在下一节并没有变成六个,因为母亲与婆婆是同一个人。这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儿子、儿子的妻子(如今来与他们同住)和女儿。14. 时候的征兆
我们并不清楚这些话跟前一段是不是在同一个场合说的,两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马太是以类似的言论作为对要求神迹的回应。可能路加只是在报导一个言论,而没有介绍它的背景。 54~55.耶稣对祂的同乡们预报天气的能力作出评论。他们学会如何解释云彩和风,他们的预报是准确的。 56.但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他们专注在肤浅的事物上,他们分辨( dokimazein )令他们感到有趣的天气,却忽略了重要的事。「他们不能看见时候的真正特征,因为他们并不想要看见它」(Arndt)。他们善于预测天气,却不能分辨在那时就已兴起的风云,与将要在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爆发的剧变。他们了解地上的风,却不了解神的风;他们可以分辨天气,却不能分辨诸天。他们宗教上的形式主义拦阻他们认识耶稣来临的重大意义。 57~59.耶稣鼓励跟从祂的人去与神和好。在属地的事上,人尽其所能地在法庭外寻求和解,而不是坚持看见一件无望的案子判决出来。或者,在一个像犹太这样的地方,有两个裁判权罗马人的与犹太人的,某人在一个裁判权下看来似乎是陷入困境的,却可能会在另一个裁判权下上诉成功。但罪人却不该被哄入虚假的安全感,认为他们悖逆神的案子虽然是没有希望的,他们仍可以在地上的裁判权获得好处。如果他们依靠这个,至终将会发现他们在那位要紧的法官神面前失去每一样东西,因为他们终必无法逃避祂的裁判。所以,他们不该吝于努力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当最后祂要定罪任何人时,刑罚的痛苦都是最严厉的(半文钱 = lepton ,是通用的钱币中最小的)。【】「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开讲,先对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
「几万人」:应该是夸张的语法,和用法一样。指大量的群众聚集。 「甚至彼此践踏」:描述群众拥挤的程度。 「先对门徒....」:先对门徒讲的这段话到十二节为止。 「要防备」:原意是「把你的悟性用于你自己身上,以避免....」。 「酵」:犹太人往往以「酵」来比喻罪恶的腐化作用,可以参见加 5:9 。 这里指这些法利赛人的错谬教训以及虚伪、邪恶的心态。──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
假冒为善。侨君子(hypocrite )一辞,开始时的意思是作答的某人;而伪善(hypocrisy )原意是回应。起初这些字是用于平常对话中普通的一问一答,后来便与戏剧里头的问答发生了关系,随后更申衍为扮演角色的意思。伪善者是永不真诚的;他常常在演戏。伪善的基础,乃是植根于不忠诚之上,上帝宁愿接纳一个坦白诚实的罪人,也不喜欢矫饰造作的伪善者。
──《每日研经丛书》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掩盖」:原意是「四面八方完全掩盖起来」。──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
「房上」:当时的人公布事情之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
「怕」:也可以翻译成「敬畏」。 「地狱」:由希伯来文「欣嫩子」音译成希腊文。──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
二分银子大约是合美金一角。麻雀是当时穷人的食物。──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
参考 太 12:31和可 3:28-29 ,而马太福音中「亵渎圣灵」的上下文显明这行为是把耶稣靠圣灵能力所行的真正神迹奇事,当作是撒旦的作为。「干犯」:against。 「亵渎」:羞辱。──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人带你们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面前,不要思虑怎么分诉,说什么话,」
「不要思虑」:「不要开始挂虑」。──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要思虑。」】
主常提到我们的思虑,「不要思虑说什么话。」(十一节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二十五节 )「为什么还忧虑呢?」(二十六节 )当时在听众中间必有紧张的情况,可能门徒们以后更有很多的忧虑。今日的时代真是充满着紧张的情形,很多人在焦虑之中。
但是主的心经常是安静的,祂的生活是风雨中的宁静,好似珊瑚岛那样有棕树与平静的水面。由于珊瑚的礁石,使海浪冲到那里就无法侵犯了。所以海洋怎样翻腾,那里却一片宁静。主耶稣常在神的里面,祂的内心既有神的同在,在神爱的安排下有永不衰残的信心,所以生活充满平安、不受侵扰。
我们有这样的平安吗?如果我们肯付代价,我们是可以有这经验的。我们必须完全奉献给祂,除去一切障碍,使我们瞻仰祂的荣面,我们要整个的人全交给祂,好让祂来居住与使用。我们不要再计划设想了,只让神来看顾与施恩,要绝对信靠祂,因为祂是最可靠的。我们敢信靠神必维护我们并配备我们,尽量为求祂的荣耀,我们生活中必充满阳光,忧虑好似亚拉伯人的帐篷,拆除之后就静悄悄地逝去了。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
「当说的话」:直译是「必须要说的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免去一切的贪心」:直译是「要离去贪求更多的欲望」。──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
「田产丰富」:直译是「出产量很大」。【】「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自己心里思想」:原文的时态表示财主继续不断担心他的问题。──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知何时「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为死亡预备好自己“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只有现在,这片刻的时间是在自己手中,可是人常想到多年之后如何(路1219 ),其实明天如何,谁也不知道(雅414 箴271 )。世上曾有不少忽然发生的事件,灾祸,死亡都是在预料之外发生。俗语说:「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这话一点也不错,神今夜就可能要一个人的灵魂,谁能阻止呢?
所以必须在今天悔改,因为机会不是一直存在的(启221 罗24 )。要追求必须在今天,因为时候也不是常有的(林后62 诗326 赛556 ),预备见主更不是可以延迟的,因为祂随时都可能来到(太2444-50 ),行善,爱主都得趁着现今的机会,因为一错过时候就来不及了。(加610 帖414 可147-8 )
的确,恩门可能忽然关闭,天门忽然关了,迟来一步再哀哭祈求也无用了(路1325 太2510 来1217 )。真的,当主来的时候,即使有千万颗心要献给主也太迟了,千万个世界要撇下也太晚了,所有的问题都要趁今天解决(来37-13 罗1311 )。不可再存不信的恶心,拒绝神的恩典,不要受迷惑,心中刚硬,不肯立刻悔改,想等到明天,等一等再决定作吧!这都是撒但的提议,圣灵的话是「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来37 )。
──《每日天粮》
那些不想到死亡,只一再地将他们的心思由这件不可避免,且预期将要放弃快乐的事上转开的人,其盲目是可悲的。对喜爱生命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如死亡之可怕;奇怪的是,这历代以来的经验,竟没使我们正确地判断现在及将来,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溺爱这个世界,如同它永无末日;我们忽略下一个将来之世界,如同它永无开始。
“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太24∶44 ),这些话是对每一个人说的。然而所有人(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属于虔敬人 也在意料之中。 )都仗恃着自己的寿命长,并依此做计划。是什么理由使人对生命有如此顽固的希望呢?是因我们热爱这生命。而何以我们却爱好把死亡挪开一段距离呢?是因为我不喜爱神的国及那个伟大世界的来临。哦!粗鄙而愚蠢的人哪!即使借着忏悔,也无法把自己提升至他们所处的世界以上,真是可怜!预备那最后时刻到来的真实态度是:好好利用眼前的日子,并在生活中持续地期待着其来临。-- 芬乃伦《灵思默想》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
「乌鸦」:泛指一切乌鸦类的鸟。──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注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
「寿数多加一刻」:原文直译是「使身量多加一肘」。
「一肘」:四十六公分、十八英吋。──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百合花」:此字特别是用来指「白色的百合花」,不过一般也用来指许多类似百合花的花朵。──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不要求」:「现在停止求」,原文是现在命令语气。 「求」:寻求、see祂。 「挂心」:原意是「悬在半空中」,后来转为「忧虑、怀疑」。──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小群」:这样的语法有「怜悯」的意思。 「国」:参照,指主权和治权。──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 」
「坏」:原意是「老的」、「变老」。 「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理由是在34节。而此句话是不是要按字面遵守?还是当成耶稣对12:34与赒济穷人的加强语气教导?本身无法由此段经文看出,而我们如果参照 和,可知耶稣的跟随者仍有私人财产,而耶稣也没有反对他们拥有。由这些经文可以对照了解这句经文应该做「加强语气」解!意思是吩咐门徒「不要被钱财缠累」。──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
「束腰」:当时东方人穿长外衣,不容易走得很快,所以在走动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腰束起来。 「点着」:原文时态显示:「已经点着了,还要继续点着」。──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或是二更天来,或是三更天来,看见仆人这样,那仆人就有福了。」
罗马人把一夜分成四更,犹太人及希腊人把一夜分成三更。都是由晚上六点到早上六点等分为四份或三份。──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50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我有当受的浸是指什么?】
答:耶稣说,「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在圣经上常把苦难比作火,,,,这里所说的火,乃是指为圣灵的火,「倘若已经着起,不也是我所愿意的么」——耶稣的意思,是巴不得这火能早已着起来,「我有当受的浸,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这里所说的浸就是指主要被钉十字架所受的苦难,七三题 ),祂是迫切的要这苦难过去,因基督必须钉十字架,复活,进入父神的荣耀以后,圣灵才降临,直等到五旬节降临的时候,圣灵像火焰一般的浇灌下来,那时使徒们开始遍传福音,教会被建立,从此他们要遭遇各样的逼迫与患难,在地上人因对于主的真理看法有所不同,有领受而信的,有抵挡而不信的,于是起了纷争,没有太平,不能和睦安居,参二十五题 ),当圣灵的火丢在地上烧着的时候,特别是在犹太人的一家之中,上下要彼此纷争,不得安居,因为主的缘故,信与与不信的发生扰乱,他们将要受到伤害与苦难的来临。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主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管家」:当时人家中所请管理家务的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注或作“把他腰斩了” ),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
「重重的处治他」:原意是「切为两半」。 「和不忠心的同罪」:通常是指不信,但这里可能指不可靠、不能信任。──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预备见主「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着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
我们都是主的仆人,将来要向主交账,我们的一切生活工作要向主负责,不是可以自由自主的。祂对我们有吩咐,有交托。虽然对各人的恩赐和托付不同,多给多取,多托多要,是不变的原则。
我们从神的恩典说起,神赐给我们的好处是太多了。我们蒙祂的恩典真是数不尽,我们所需用的一切,连我们的身体、光阴、力量和生命都是祂所赐的,祂看顾我们,听我们多少祷告,祂怜悯,赦免我们,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乃一直恩待我们,祂给我们的太多了,我们应怎样对待祂,报答祂呢?我们怎样利用祂所赐的这一切?是为自私和属世的情欲吗?或是一生忠心事奉神,将祂所赐的为祂用呢?
我们再想想,我们称主耶稣基督为主,我们都是祂买来的奴仆,祂仍然尊重我们,将工作托付我们,将真道交托我们,将救人爱人的责任吩咐我们,将荣耀神为主作见证的本分赐给我们,也给我们各种恩赐可以为祂使用。可是我们怎样对待主呢?我们是为自己活着、工作、忙碌,按自己的兴趣行事,或是完全照主的意思行呢?主快来了,怎样见祂呢?如何交账呢?趁还有一点点的时候,赶快预备吧。
──《每日天粮》
【】「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
领导人必须知道神的旨意,才会知道自己所负责任的界限。若我们不知道神的旨意,虽仍会遭到沈判,却不至于严厉。我们必须知道神的知道,才能按祂的意思行。要知道祂的旨意,必须听祂的话。就是这么简单。
── 麦瑞福《领导人的历炼》
【】「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
「不也是我所愿意....」:直译是「我何等愿意这火已经烧着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当受的洗」:显然是指十字架的死。──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又对众人说:“你们看见西边起了云彩,就说:‘要下一阵雨’果然就有。」
「西边」:地中海的方向。──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起了南风,就说:‘将要燥热’也就有了。」
「南风」:吹自阿拉伯沙漠地带。──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假冒为善的人哪,你们知道分辨天地的气色,怎么不知道分辨这时候呢?」
「这时候」:只耶稣所带来的新纪元与抉择关头。──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同告你的对头去见官,还在路上,务要尽力地和他了结;恐怕他拉你到官面前,官交付差役,差役把你下在监里。」
「拉你」:「粗鲁的拉下去」。
「官」:「执行者」的意思。同英文的practor,执行惩罚的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告诉你,若有半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半文钱」:约等于美金半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经文:“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老师在上课时,向学生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子在深山里抬到一顶帽子,他将帽子往头上一戴,与他同去的同伴就看不见他了,慌慌张张东找西找,谁知他就在身边,他将帽子一摘下来,伙伴们又看见了他。所以这顶帽子就叫作“隐身帽”。老师最后说:“大家回去后考虑下面一个问题:你喜爱不喜爱这顶隐身帽?为什么喜爱?明天上课时回答。”
这一下学生们讨论可热闹了。虽然是童话,却使大家非常兴奋。
第二天老师听第一位同学的回答:“我若有这顶帽子,那有多高兴,我戴着它,要什么有什么,不花钱可以拿到东西,不用买票去乘公共汽车,看电影也用不着买票,不论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样样都不用愁。”
第二位接着说:我若有这种帽。可以爬上树去捉鸟,鸟看不见我。我把一向欺侮我的同学,一下子把他打倒在地,他也不知道是我对他的报复。这该有多痛快啊!
第三位是个基督徒。他说:这样帽子我们不应该戴它作恶事,人虽然看不见我们,但是神却看得一请二楚,一切的一切都逃不出他的视野。
"这就对了。”老师说:“许多人不作恶事是勉强的,他们怕被人看见,怕受刑罚。我们不应该在暗地里作坏事,应当作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这个童话故事虽然讲给小学生听,可是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值得深思。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如若有隐身术的话,我们究竟属于那一类型?是损人利己,还是荣神益人?当时法利赛人的为人!主曾斥责他们是假冒为善,因为他们的行善施舍等在人前吹号,故意叫人看见,故意要得人的称赞和荣耀。所以主教导我们“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基督徒的行事为人应该是光明磊落,正如保罗所说:“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我们不健忘的话,还能记起大卫王一生有一次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就是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大卫所作所为以为非常巧妙,认为神不知鬼不觉。但事实上神早已鉴察了。因此祂对大卫说:“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 ──《为甚么要用比喻》
【】
一个人可以毁灭别人的生命,却不能伤害他的灵魂。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欧战期间,笨拙杂志(Punch一八四一--伦敦 编者注 )刊了一张著名的卡通漫画,内容是描述德国皇帝和比利时阿伯特王的对话。德皇说:『现在你已失去一切了』:阿伯特回答说:『但我还有灵魂!』在另一方面,上帝能力之大足以消灭人的灵魂。因此,惧怕上帝才是合理的,而不是怕人。当诺克斯约翰(JohnKnox )的遗体放进坟墓里的时候,有人致辞说:『这里躺着的,是个极度惧怕上帝的人,以致他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人。
』──《每日研经丛书》
【】
曾经有人计算过,金发的人大约有十四万五千根头发;黑发的人有十二万根。而红发的人则有九万根!犹太人对于上帝对人个别的眷顾,感受十分强烈,以致认为每一片草也有守护它们的天使。我们当中任何人也不用惧怕,因为我们可以说:『上帝眷顾我。
』──《每日研经丛书》
【】
在犹太人而言,上帝的灵有两大功能。透过圣灵,上帝可以把祂的真理向人传达,传达的过程就是圣灵在人心意上工作,好叫他能够认识和把握上帝的真理。假如一个人长久以来放弃使用某一种才能,他便会失去这才能。如果我们拒绝运用身体的某部份,日子一久这部份的功能便会退化。达尔文(Darwin )说及当他年青时,他是如何的喜欢诗歌与音乐,但由于他后来醉心于生物学,以致他忽略了这些乐趣。结果在他晚年时候,诗歌对他已显得一无意义,而音乐只余下一片声音而已。达尔文说,如果生命可再,他可以确定,他会诵读诗,聆听音乐,好叫他不会失去欣赏这些东西的能力。
同样我们可以失去认识上帝的能力。不断地拒绝上帝的道,不断地走自己的路,不断地闭眼不看上帝,不断地对祂的话掩耳,可以使我们落在视而不见的地步。
──《每日研经丛书》
【】
他只顾自己,没有别人。从来没有一个比喻会像这个充满这么多的『我』和『我的』。有一次有一个学童被问及我的和是我的在文法中属于那一类分词,他回答说:『侵略性代名词。』无知的财主是个满有侵略性、自我中心的人。有人这样描述一位自我中心的年青女士,『艾迪芙(Edith )生活在一个细小的世界,东南西北都是以艾迪芙为界限。』有一句名言是用来批评自我中心的人的,『在他的宇宙中有着太多的自我。』当这个人拥有太多好的东西时,有一件事是从来不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的,那就是把多余的分予别人。
──《每日研经丛书》
【生命大限】约翰卫理斯的生活守则,是尽可能的节省,无保留的付出。当他还在牛津时,他的年俸是三十镑。他以二十八镑来维持生活,把余下的两镑奉献出来。在他的年薪增加至六十镑,九十镑,以至一百二十镑,他仍然是以二十八镑过活,把余下的全部拿出来。餐具公司的会计主任要求他买一些银器,他回答说:『在伦敦我有两条银匙,在布里斯托(Bristol )也有两个,这些就是目前我所有的;在我周围的人还在为吃的事烦恼之际,我不会添置甚么的。』
罗马人有句格言谓,钱财如海水,愈喝愈渴。只要一日持有无知的财主的态度,人的欲望便不会餍足──而这是与基督徒的操守相反的。
──《每日研经丛书》
【蜡烛台的故事】在我们平日生活中,时常有许多的截止日期。譬如付款、领取执照、或缴纳牌照税、所得税等均有其最终截止日。虽然在不同的情况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势必面对许多「期限」。然而有一种「期限」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不但具有重大的意义,且也是最普遍的。人若忽略了它,将造成悲剧,而导致永恒的可怕后果。圣经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除了那些耶稣再临时,他仍然活着的信徒外,所有读这话的人,有一天都将面临死亡。面对着这个总账,人若疏忽应有的准备,将是一件多么愚昧的事啊!
在今天所读的圣经里,耶稣曾告诉我们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财主的,当上帝正出其不意地宣布他的死讯时,他还正计划建造一个仓库来储藏财物。然而上帝却告诉他说:「你这个胡涂人,就在今夜,你得交出你的生命;那你为自己所积存的一切财物,要归给谁呢?」这句令人感伤的话,也许就将临到读这文章的某一个人也说不定,今天若是你被算总账的日子,你是否准备妥当了呢?
如果你从未曾接受主耶稣作你的教主,那你可千万不要拖延,相信他为你死,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为赦免你的罪过,而流出宝血,为叫我们称义并且复活,请他来住在你的心中,并且相信他曾拯救你,你才能在信心里面对着生命大限的来临而无所恐惧。
——R.W.D.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要「生活」而不是「竞争」】「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
在一位朋友的记事本上,我读到下面的一则真实的故事:『祖母死后,有一天,母亲带回忆对铜制的蜡烛台。我妹妹和我一下就认出是祖母房里所用的那对蜡烛。母亲拿着烛台问我们:「这是谁的蜡台?」我们异口同声的说:「祖母既已死了,这蜡台现在是你的了。」母亲告诉我们说:「大约在一百年前。我的曾祖父买下这对蜡台,他以为这对蜡台是他的,因为由他花钱买的。但过不久他就死了。这东西就交到祖父手里。祖父以为这东西是他的,因为他的父亲留下这东西给他。但后来祖父死了。蜡台就交给了姨妈。姨妈使用这蜡台多年,后来她也死了,蜡台就由你们的祖母保管,我记得从我小时她就用这蜡台。现在祖母也死了,房子也卖掉了,这东西就交到我们手里,到底谁才是这东西的主人?」妹妹和我一时哑口无言,因为母亲的暗示使我们无话可说。母亲把这东西带回来已经多年了,它们一直放在母亲的房里,妹妹和我虽不常见那对蜡台,但我们常常深感人生短暂,上帝才是真正所有财物的主人,人不过是一时拥有使用权罢了!』
这故事使我想起路加福音十二章所记的那位富人。外表看来他十分成功,他愚笨地试图以物质来满足他的灵魂,并认为他既有房地、有仓库、又有钱。他不晓得这些东西全是上帝暂时借给他用的!最坏的是,这富人在不愁衣食之余不懂得为永生做准备。
除非上帝认为你是富足的,否则即使你有万贯家财,在上帝眼中你不过是一个「愚者」。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有时,我在想,整个资本主义的基本错误便是它为现代人所下「成功」的定义了。我们激励儿女在班上争取第一名的荣誉,使他们因此而感到压力。这种要求对他们好坏兼有;精神科医师们已注意到孩子们普遍患有习惯性的紧张现象,他们对此束手无策。
这是一个疯狂竞争的时代。人们竞争拥有更名贵的轿车和更奢华的寓所。而真正的财富乃要看一个人能享受和欣赏生活中情趣能力的高下而定。一位扛着钓竿打着赤脚的孩童,可能比那驾着飞车,盲目冲刺的人,享受着更丰盛的人生。一个自种自栽玫瑰的人,远较那拥有一千朵玫瑰却交由他人照管的人富裕。
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能「腾」出时间和他们玩乐前,已长大成人了;我们疏于与朋友交往;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在生活上的追风捕影或花太多时间在电视上,而失去彼此间的关心。
我建议基督徒们,我们必须诚实地重估我们生活目标的真正价值。它们确实有价值吗?是否只为一己之利?它是否值得我倾尽全力去实现它?它能带来永恒的快乐吗。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好消息,坏消息“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
【忠诚的管家】
老师因有事要离开教室一会儿,她就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有事要到大厅去,我不会离开很久。我相信你们会安静地做功课,不会有任何问题。”
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四十分钟过去了。老师突然出现了。在那一刻,丹尼斯正把橡皮擦往专心在做数学的卡萝那边扔,史蒂芬则站在讲台上扮鬼脸。那些按照老师指示去做的学生,都非常高兴看到老师回来了;只有丹尼斯和史蒂芬不希望老师回来。
在新约中,主耶稣再来是个应许,也是警告。至于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在教会,我们唱着:“久已期待的主,请来。”守圣餐时,牧师必定会提到:“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 )主日的清晨,耶稣再临是个大好的消息,然而我们是否已预备好,迎接主的再临呢?
主必再临!也可能突然间临到。
这个消息是好或是坏,取决于你!
当耶稣再临来接他的仆人时,
不管是白昼或夜晚,
只要我们忠心等候,
他必看见我们一切就绪,且灯是点燃的!
所以,你们要警醒,
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生命隽语》
圣经里面所说的管家,是指看顾别人财物的人。他是主人把自己的事业信托给他的仆人。他对所托付的东西,当尽妥为保管的责任,此外,他尚须伺机善予投资,以求最大的进益。我们的主对相信他的人,也将恩赐、才能、物品等付讬他们;当祂回来的时候,便要跟他们结账。主并不是看我们做了多少,而是看我们应该能做多少。主对被付讬最多人的,对他也要求得最多!有一天许多人会带着很少的成果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来交给主,这些人原是被期望得到更多成果的。主的奖赏不是根据人的成败,乃是根据一个人的忠诚有多少。主的审判不止看我们做了多少,祂还要看我们有多少没有去做。一个乞丐向一个看来像是贵妇的女人要求施舍。她给了他一个铜钱,对乞丐说:「上帝给我的还没有这样多呢!」
乞丐说:「噢,太太,凡你所有的,都是上帝赐给你的啊。」「你错了,上帝并没有给我什么,我的财物全部还是上帝的,祂只是借给我去分给别人而已。」
美国花生大王卡佛有一次求主向他启示宇宙的奥秘。卡佛说,主告诉我,宇宙太大了,不易了解,还是让主来管吧。卡佛求主向他启示花生的奥秘,主说:「这还差不多,你努力去做,我会帮助你的。」结果卡佛认真研究花生,主就让他在这一方面大有成就。
——M.R.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
在希腊文中,受洗这个动词意思是浸。在被动形式而言,意即被掩没于水中。通常这个字是作为隐喻使用。举例来说,这是用来表示一只船沉没于波浪之中。这个字亦可用来描述一个人沉溺于饮酒当中,因而烂醉如泥。这亦可用于描写一个学者沉思于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之中。总言之,这是主要用来表示一个人沉溺于一些可怕的经验里头──他可以说:『所有的巨浪都打在我的头上。』
耶稣在这里使用的意思是,『我有一个可怕的经验,而我得通过这经验;除非我成就了这个经验,和成功的通过它,否则生命便充满着紧张。』十字架一直摆在祂的眼前。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