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我不求看见
遥远的那边──只定意跟前的恩眷。’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主对他说:‘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么?只要洁净里面的──看哪──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上问你们的安。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巴氏译文 )
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起来。这事其实与卫生无关,这只是犹太人的礼仪律法。律法规定,人在吃饭以先必得循规定的方法洗手,在每道菜之间,也须如此。正如往常一样,每一个小节都得照顾周全。为此他们预备了一个大型石瓶,因为恐怕普通的水不洁净。水的用量也有规定,规定不少于木勺的四分之一,即是可用来倒满一个半蛋壳。起先水要倒在指尖,顺流至手腕而上。然后用手掌擦在另一只手的拳头上,来回数番把手掌洗净。最后,又要把水泼在乎上,这一次则是由手腕开始,让水流落指尖。对法利赛人而言,忽略任何小节那便是犯了罪。耶稣的评论是这样子,他们若足能够把自己的心像手掌般耐心细致的洁净,那么他们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人。有些应尽之分是那些精细的正统之士所不会忘记的。(甲 )初熟的果子。有七种初熟的收成──小麦、大麦、葡萄、无花果、石榴、橄榄和蜂蜜──这些都要奉献给圣殿。(乙 )祭司捐。初熟之果呈献给神,而祭司捐要来奉养祭司的。所献的是所有农作物的初熟之果,数量则是收成全部的五十分之一。(丙 )十一捐。十一之捐是直接的交予利未人的,他们收到了以后,从中再抽取十分一交与祭司。十一捐的内容是‘所有从土地里种出来,可以作成食物的。’法利赛人在十一捐中的拘泥,正好表现在芸香的奉献之中,因为律法也注明不用献上芸香的。无论他们的内心和感受是怎样,无论他们忽略了多少公义和爱意,他们总不会漏掉十一之捐。会堂的首位是安排在前面,面对听众。在会堂里最好的位子是在前排的,愈是向后排的,荣誉亦相对的减少。首席的好处是可以给所有人看到。法利赛人在街上所得到的问安愈是夸张,他们便愈是高兴。第四十四节的意思是这样的:记载,‘无论何人在田野里摸了坟墓,就要七天不洁净。’不洁净的人士,被拒于一切宗教礼拜之外。现在,有这样的可能,人可以摸到坟墓而自己却不知道。知道与否并无多大重要,反正一触摸上便不得洁净。耶稣说法利赛人就正好是这样,虽然人们可能不知情,但带来的影响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人要是碰到这些事物,虽然并不知情,也就是与邪恶接触了。人对这些腐朽可能绝不觉察,但腐朽却着实的存在;并且时刻受着影响,以致对神与及祂的要求抱着错误的观念。有两件事情在法利赛人身上显露出来,耶稣为此而责备他们。(一 )他们集中注意外表的东西。他们所着意的,就是叫宗教信仰的外在东西,毫不间断的实行出来。他们的心却可能像地狱一般的黑暗;他们可能全无慈惠之心,甚且全无公正;但只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活动,他们便认为自己在神眼中是良善的。一个人可以毫不间断的参加教会的聚会;他可能很用功的学习圣经;他亦可能在教会中慷慨奉献;但如果他心存骄傲或轻蔑的想法,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朋友缺乏慈爱,如果对待他的下属缺乏公正,或是对雇主有任何不忠,他便不是个基督徒。当一个人只是拘泥于持守信仰上的习例而忘记了信仰的本质,他便不可能是基督徒。(二 )他们着意于小节。若跟恩怨和仁爱,公义和慷慨相比较,饭前洗手和那么精确的计算十一捐,就并算不得甚么。有一次有一个人来到庄信博士面前,告诉他一个悲痛的故事,他是在纸品厂里头工作;有一次他为自己取走了一小张纸和一根绳子,而他深信自己已犯了死罪,不断的在人前倾诉这事。最后庄信按捺不住,说:‘先生,不要再为纸张和绳子烦恼,如今我们大家是生活在充斥着罪恶与忧伤的世界。’教会的议会与教会的会众,有多少次不是迷失于教会架构和行政上无关痛痒的小节上,而甚至乎为此而发生争论和争战!至于基督徒生命的重要本质却忘得一乾二净!律法师的罪咎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密切的注视他,引动他多说话,因为他们正在设下陷阱,要从他口中得着指控他的把柄。(巴氏译文 )
责备文士的三个罪名。(一 )他们是律法的专家;他们把数目繁多的律法仪文加在人的身上;但他们自己却不遵守,因他们都是找遁词的专家。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借口。安息日旅程的局限是二千肘(一千码 ),以人的居所为起点计算。但假如在街的尽头横绑着一条绳子,街的尽头即视为他的居所,他可以从该处走一千码。又如果在星期五的黄昏,于某个选定的地点,摆置足够为两餐之用的食物,在技术上这也算为他的居所,他亦可从该处向前走一千码!其中一项在安息日被禁止的工作,那就是打结,无论是水手或是驱骆驼者打的结,或是在绳子上打结。但是一个妇人却可以在她的腰带上作结。因此,如果要从井里打一桶水,便用不上绳子,因为绳子上不可作结;但却可以利用打了结的妇人的腰带!背负重物也是在禁止之列,但律法明文规定:‘人无论背负甚么东西,无论是以右手,或是左手,或是胸怀,或是肩膊,俱属有罪。但人无论背负甚么东西,是以手背、脚、口、手肘、耳朵、头发,倒置的钱囊,或是在钱囊与衬衣之间的地方,或是折迭过的衬衣,或是在鞋内,或是以凉鞋,俱属无罪;因为他并不是以平常负重的方法来运载东西。’这真是难以置信,人竟然会相信神会颁布这么样的律法,并且认为遵守这些细则是一种宗教的礼仪和生死攸关的大事,但这就是文士的宗教。无怪乎耶稣会针对这些文士;而这些文士视祂为反教的异端。(二 )文士对待先知们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他们对先知抱有极深的敬仰。但他们所敬仰的先知却限于死去的先知,当他们遇上了活先知时,他们却要杀害他。他们以坟墓和纪念碑表示对死去的先知的敬仰,但他们却以逼迫和死亡来玷辱这个活的先知。‘你们的月朔’,以赛亚说,‘和节期,我心里恨恶。’‘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弥迦道:‘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就是先知信息里头的精要;而这正是与文士们教训背道而驰的地方。怪不得文士们因着他们对外在细节的着意,而会恨恶先知,而耶稣与先知们乃走在同一路向。谋杀先知撒迦利亚一事,记载在,二十一节。(三 )文士们使百姓和圣经隔绝。他们解释圣经的怪诞程度,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理解。圣经在他们手中变成了谜语。在他们错误的机智底下,他们拒绝直截了当地了解圣经的真义,并且也不肯让别人去了解。圣经已变成专家们的专利,普通人不可解的奥秘。以上的事物并不过时。今日仍然有不少人以某一套标准要求别人,而自己却不去履行。有些人的宗教除了律法主义以外,便空无一物。有些人把神的道说成那么艰深,使饥渴慕义的平常人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信甚么,不知道要听从谁。路加对祷告有极深的兴趣(见导论,53页)。他在这里汇集了主的模范祷文,以及一些有关祷告的教训。
1. 主祷文
这篇祷文与那个更完全的版本间的关系,是许多人讨论的题目。有些人认为耶稣教导这篇祷文不只一次,他们指出先天上就是如此:在马太福音的祷文,是在耶稣服事早期的一篇讲章中陈述的;但这里的这篇祷文显然要晚很多,是耶稣回应门徒们的请求,这些门徒在较早那个场合很可能并不在场。如果耶稣所关切的是个示范、多于是呆板地坚持一种方式的字眼,那有所不同也是自然的。其它人则主张,耶稣教训这篇祷文只有一次(我很诧异为何如此主张;如果耶稣只是以之为示范的话,那祂竟然不重复它,似乎也很令人好奇),他们通常以较短的路加版本为较原始的,但却主张马太在一些地方保留了较多亚兰原文的特色。近来学者们经常认为这篇祷文最主要的是末世论,他们把「愿你的国降临」看作是祈求的核心,其它的部分则是这要来的国度的详尽说明。根据这个观点,这祷文求神藉着祂所有的仇敌最后的毁灭来使祂的名为圣,然后盼望弥赛亚筵席的食物、神在审判日所要赐下的赦免、蒙拯救脱离最后的试炼时刻。然而,对这些词句来说,这样的解释似乎是不自然的。较好的解释是:这篇祷文是基督徒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神的帮助时所用的。当然了,基督徒(他们认为自己是活在「末日」)把每一天跟末世论的含义结合起来,这也是不无可能的。但我以为没有理由主张末世论的观点,因为这篇祷文本身已经足够了。最后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篇祷文可以用在私下的祷告,它在本质上却是团体的祷告。所有的代名词都是复数的。
1.有个门徒对耶稣祷告的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便请求耶稣指导,像施洗约翰所做的那样。当时的宗教领袖经常教导跟从他们的人如何祷告(见SB)。他的要求U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可能意味着他要的是一篇可供他使用的祷文,或作祷告模式的示范,或是对这题目一般性的指示。
2.耶稣讲了一段话来回答。祂开头的话,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显示祂要人照着这篇祷文来祷告,马太福音中祷文的引言则是,「你们要这样祷告」(吕译),是以那篇祷文为基础,但我们可以在上面加上其它的祷词。基督徒发现这两种方式都是有帮助的。耶稣用简单的称呼来开始U父啊(和合本小字)!这等于是亚兰文的阿爸( abba ),是孩子用来称呼父亲的;犹太人在祷告中所用的形式是 abinu ,「我们的父啊」〔举例来说:出现在「十八篇感恩祷文」(Eighteen Benedictions)的第四、六篇中〕,通常加上「在天上的」或类似的词句,这刻意把众人放在离伟大的神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然而,耶稣却教导跟从祂的人:把神当作是他们的父(从;可见他们学会了这个功课)。
尊……为圣的意思是「使……成为圣洁的」、「尊崇的」。名在古代所代表的,远比我们现在为多,它总结了一个人的整个特性,他所有为人所知或显出来的一切。这篇祷文所关注的,不只是人们口中提及神的名的方式(虽然这也包括在其中),它乃是提及神一切所是的、已经自我启示出来的,要求个人以适当的态度来面对。这篇祷文不像是要人感觉神要使祂的名显为圣(参,,而是要众人显出对神的尊崇。这样的祷文是要说明「神就是神,人不可以将神削减成容易控制的尺寸与样式」(Melinsky)。
愿你的国降临是仰望国度的出现,这是耶稣的教训中常见的主题。就这一面来说,国度已经实现在这里,在现在,在顺服神、接受神为他们安排道路之人的心中和生活中;但另一方面,它尚未来临,直等到神的旨意在全世界上被人完全遵行(参,马太福音中的附加语:「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正是为此而祷告。
3.下一个祈求是为了饮食,也就是我们逐日所需的供应。继续进行的现在时态,「继续赐」,和天天,清楚说明我们应该常常仰望神,不是求长时期的供应,然后就把祂给遗忘了;基督徒生活在持续不断倚靠神的状态中。但 epiousios (日用的)的主要意义并不清楚,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字,大部分的讨论都集中在可能语源的追溯上,因为没有实例可供参考(见 BAGD,MM)。最受赞成的意义有日用的(和合、吕译、思高、现中、RSV)、「明日的」(吕译注、现中注、Moffatt)、「所需的食物」( GNB ,即「生存的食物」;参,,第一个意义适合这个字,跟这篇祷文的要旨最为吻合。
4.赦免我们的罪,紧跟在这个祷告之后的,是断言我们也赦免了凡得罪我们的人(凡亏欠我们的人不是指商业上的交易,而是指罪,在此看作是一笔债务)。这并不是以人的行动饶恕别人作为赦免的根据;新约圣经清楚说明赦免是从神的恩典来的,不是从任何人的功德来的。说得更恰当一点,这里的思路是从较小的渐进到较大的:既然连我们这样有罪的人都赦免别人,那么我们就能安心地向充满怜悯的神恳求(参 Hendriksen,「一颗不赦免人的心,就不在能接受赦免的状态中」)。有些人照着NEB的译法「不要把我们带到试验中」,来理解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但只有当我们把整篇祷文都解作末世性的时候,这一点才有可能。 peirasmos 这个字正常的译法是「试探」(虽然它的意思也可以是「试验」),这里译作试探当然是正确的了。这并不意味着神有时的确会使我们遭受试探,事实上,雅各布还向我们保证祂绝不会如此作呢!说得更准确一点,耶稣是在鼓励一种态度逃避试探的态度(参,,;;。基督徒承认他们的软弱,容易为世界、肉体和魔鬼的试探留地步;所以他们祷告求神救他们脱离这一切。
2. 半夜朋友的比喻
耶稣接着就讲了一个幽默的比喻,使人明白这一点:祷告必须持续不断,而神总是随时准备好要赐予。
5~7.场景是在一个没有商店的小村庄,一个家庭会在每天早晨把饼烤好。耶稣描绘的这一个人,他们家人已经把家中的粮食吃光了,有一个旅行的朋友忽然意外来访。时候正在半夜,这可能是意味着这个朋友是趁入夜之后才行路,以免日晒之苦。这人必须提供食物给他的朋友,因为款待客人是神圣的责任;所以他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去,要借三个饼,也就是够供一个人食用的三个小饼。但这第二个家庭的主人已经关上了门,和他的孩子们一同上床了;他显然是个贫穷人,住在只有一个房间的屋子里,整个家庭都睡在这个房间末端升高的平台上,动物则可能是安置在地面那一层。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起床是不可能不惊动全家的;他可以毫无困难地起来拿饼给他,但起来所引发的困扰却又完全是另一回事,留在床上要容易多了。
8.但那人却坚持不懈,他不肯走开,也不让他的朋友回去睡觉;友谊不能奏效的地方,他情词迫切的直求(思高:「他恬不知耻地切求」;吕译:「他那不顾一切的恳求」)却获胜了。这功课是很明显的,我们在祷告上一定不可不认真;但如果我们没有立刻得到回应,也一定要坚持不懈。这个比喻并不是说神不愿垂听祷告,必须被人强求才会垂听。整段经文都清楚说明祂是急切地要赐给的;但如果我们不愿为我们所要的付上足够持久的祷告,我们就不是非常迫切想要得到。蒙神答应的祷告不是这种不热切的祷告。
3. 求与给
这比喻很自然地引入了神赐给那些寻求之人的方式。
9~10.耶稣告诉跟从祂的人要祈求、要寻找、要叩门。祂向他们保证:在每一种情形下,都会有合适的回应。这三个动词都是持续进行的:耶稣不是在说单单一次的行动,而是持续不断的;祂是在说到一种态度,是跟比喻的教训类似的。在第10节的重复叙述是强调回应的肯定性。人们不该以为神是不愿意给的神,祂总是随时准备要把美善的恩赐赐给祂的百姓,但他们尽他们这一面的责任祈求是很重要的。耶稣并不是说,也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们祷告,我们就总是会完全得到我们所祈求的;毕竟,「不」跟「是」同样都是明确的答复。祂是在说:真正的祷告既不是不蒙垂听的,也不是不被留意的,神总是照着祂看为最好的方式来回答。
11~12.这里从人类生活中取了两个实例,用来使人明白这一点。耶稣问:当自己的孩子要求吃某种东西时,哪个父亲会给他有害的东西蛇和蝎子呢?
13.有人竟然会拿这种邪恶的东西当礼物给自己的孩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反向的,他们虽然「邪恶」(现中,RSV;和合U不好),尚且会拿好东西当礼物。甚至在谈及众人所做的善事时,耶稣都没忘记他们事实上是邪恶的,「人类天生是有罪的,这对耶稣而言,是个基本的前设」(Ellis)。但如果连邪恶的人都不伤害自己的儿女,反而善待儿女,何况神,岂不更要善待祂的儿女吗?这个好东西并不是普通的措词,祂所赐的乃是圣灵。路加非常关注圣灵的工作,在这里,他认为圣灵这个礼物是我们最大的好东西。似乎没有理由可以从「灵恩的」恩赐来解释这一点;说得更准确一点,这里所说的,是圣灵在基督徒一般的生活中所做的工作,就像罗马书第八章中所说的一样。
1. 别西卜的辩论
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描写了耶稣与邪恶势力间的冲突,部分是藉着指出祂不断地赶鬼来说明的。祂运用大能胜过邪灵,似乎不曾受到怀疑,甚至连祂的仇敌亦然;但他们的确想要羞辱祂,把祂能力的源头归于魔鬼,而不是归于神。路加给了我们这个批评的实例,以及耶稣应付它的方法。
14.这件事并没有放在它正确的年代次序中;路加只是告诉我们:耶稣正在医治一个被鬼附的人,这人是哑吧(马太说他也是个瞎子)。在赶鬼之后,哑吧就说出话来。着重点落在随之而来的争辩中,所以路加叙述神迹故事时非常简略,附加的词句只不过是众人都希奇。
15~16.内中却有人将这神迹归因于鬼王别西卜。马太加上了这个资讯:这些人是法利赛人;而马可说他们是从耶路撒冷来的文士。在有些抄本中,鬼王的名字是读作「比西卜」(Beezebul,这显然只是同一个名字较容易的发音罢了),武加大译本(Vulgate)则是读作 'Beelzebub' 。这名字似乎非常清楚是 'Beelzebul' ,但为甚么使用它,它是甚么意思,却是难解的问题。以革伦神只的名字是以「巴力西卜」(Baalzebub)的形式出现、6、16;是在希伯来经文,不是七十士译本),意思是「苍蝇之主」,很可能是一个发音类似非利士名字的希伯来文相关语(就像下面所要解释的字 Ras Shamra 名字)。有些人提议:犹太人进一步把这个字讹误成发音类似的 'Baalzebul' (「粪肥之主」),是提及异教神只的一个方式,后来又把这个名字转移到魔鬼身上;但 'Baalzebul' 这个形式也出现在拉斯珊拉泥版(Ras Shamra tablets)上,是迦南人神只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意义显然是「居所之主」或「高处之主」。根据证据,最好的解释似乎是:犹太人采用了这个异教神只的名字,并且根据发音类似的希伯来文「粪肥之主」来解释它,把它用来指重要的鬼魔,可能是指撒但本身。耶稣明显是以这个名字指撒但的。
其它人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们试探耶稣,向祂求从天上来的神迹。这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因为它意味着他们并未把刚刚才看见的赶鬼神迹看作是国度的表记。耶稣立刻处理了别西卜的争辩,在第29节才开始处理神迹的要求。
17~18.这些批评显然是在私下议论,而不是对耶稣说的;但祂却知道这些人在想甚么。所以祂指出:如果他们是对的,那么就是邪恶的势力在毁灭们自己。祂的理据是取自这个普世的原则U凡一国自相分争,就成为荒场;马可加上有关一个房子(即家庭)的类似解释,马太更加上一座城。路加说的凡一家自相分争,就必败落,似乎是要解释上一句话。当一个国家因着不和而毁灭,「一家接一家地倾倒」(Moffatt);耶稣用这个问题从一般性的原则转向特别的U若撒但自相分争,的国怎能站得住呢?邪恶的力量是被良善的力量所毁灭的,而不是彼此毁灭。
19.耶稣援引犹太人赶鬼的习惯来加强祂的论证。如果赶鬼意味着与魔鬼结盟,那么犹太人中赶鬼的人也同样是这样了。这论点太厉害了。你们的子弟是强烈的强调用词,它可以指耶稣正在对他们讲话的那些人真正的儿子(「你们的儿子」,RSV),或者可能是表示「你们自己的人」(Rieu)或「跟从你们的人」(GNB)。
20.耶稣进行赶鬼的工作,是「靠着上帝的手指头」(吕译,思高;参,:「手段」,吕译、思高:「手指头」),祂请祂的仇敌来思想其结论。附带一提的,路加读作「神的手指头」,马太却是作「神的灵」,这是较令人好奇的,因为路加一般说来都是强调圣灵的。这两种说法都是强调耶稣胜过鬼魔的能力是从神来的,不是来自其它任何人。既然是这样,那么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神国的出现要被人看见,不是在好的劝告中或敬虔的行为中,而是在赶逐邪恶权势的能力中,就是现在!
21~22.耶稣以一幅图画中肯的说明这一点。祂将撒但描绘成「壮士」看守的财产,亦即在能力管辖之下的东西。那些东西在撒但的掌控下,显得平安无事,但壮士也可能会被击败,当一个比更壮的来胜过,像耶稣方才在赶鬼时所做的一样,整个情势就改观了。撒但的武器被夺去,的赃(可能是从的俘虏那里夺来的)也被瓜分了,这两个措词都是图画式的,代表撒但完全没有能力可以站在神的面前。邪恶厉害地控制着人;但是当神的国来到时,那个厉害的控制就断然被打破了。国度不仅止于优美的言词,而是邪恶的倾覆。
23.关于这一点,没有中立地带。当一个人了解了国度的意义,他就必须为这国度效力,或者是敌挡它。在对抗邪恶的这场战争中,任何人若不站在基督这一边,就是敌挡祂的。凡是不与基督相合的人,他就是分散的(这意象是取自将羊群聚集在一起)。
2. 邪灵的回来
耶稣加上了一个小故事,证明祂正在谈论的,不是关于某种短暂的道德改革运动,而是藉着良善的力量,给予邪恶彻底的、最后的挫败。
24.在这里,污鬼并没有从人身上被赶出去,只不过是离开了。沙漠地区,普遍被认为是邪灵出没的地方。耶稣把这个污鬼描绘成在这种无水之地漂流,却找不着安歇;所以就决定要回到所出来的地方去,虽然已经离开了那个人,却仍然称他为我……的屋子。
25.当回去之后,就发现房子已经打扫干净、修饰好了。没有邪灵,这人的生活比较好了,能够把事情处理妥当。耶稣描绘的,是道德上的修整。
26.这恶鬼现在却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全都进去住在那人里面。住( katoikei )的意思是「定居」、「永久居住」。现在有八个鬼住在里面,那人的景况就比最初只有一个鬼时更不好了。当任何一个人身上的邪灵被赶出去,却没有别的来取代的地位,那他就有了严重的道德危机。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在道德真空中;神的国不是要带来这样的真空,乃是胜过邪恶,以致邪恶被良善和神所取代。
1. 真正的有福
根据路加特有的风格,只有他告诉我们:众人中间一个女人自发的感叹。她显然认为有像耶稣这么一位儿子一定是棒极了,所以就对生祂的母亲发出了祝福之语。她的话包括承认祂的弥赛亚职分,部分则是对耶稣的问候。祂并没有否认这个女人的话,但却接着说明更重要的事。 menoun 这个字译作是、却还不如,「并未质疑前面所说的真理,但却强调后面所说的更为适当」( THB )。最重要的,不是肉身上与耶稣有关系,而是听神的道,并且遵守。这指出恒忍的、寻常无奇的宗教习惯。神的道临到当日的众人,是藉着耶稣的教训,也藉着圣经的研读。他们比别人有某种优势,但耶稣是在说:无论在哪里,众人有了圣经,蒙福的路就是敞开的。2. 约拿的神迹
耶稣已经处理了说祂使用能力胜过鬼魔,是靠着别西卜的主张(15节);祂现在开始要处理求神迹这件事(16节)。 29.当众人聚集的时候(「群众越来越多的时候」,吕译),耶稣就开始回应了。显然神迹的需求是非常普及的,祂把它当作是这世代的特征。但求看神迹的世代,却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众人应该信靠神,而不是指望神迹。祂并未对神迹下界定,但它的意思显然是指某种超自然的、神的作为。不会有这种神迹给他们看的;这些人所能得到的神迹就只有约拿的神迹173。在马可的记载中,耶稣只是说:「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本质上,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杰里迈亚亚说:「在实质上,绝对拒绝给他们神迹,跟约拿神迹的提示之间并没有矛盾;两种说法都使人明白:神绝不会赐下任何一个抽离了耶稣的位格、不具攻击力的神迹。」 在尼尼微所发生的事件中,先知与他所传的道引起城里众人的悔改;但无论是耶稣的复活或是祂所传的道,都没有使祂当日的众人悔改。 30.耶稣作解释。约拿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耶稣自己则要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最好似乎是将这点解释为复活,就像马太福音中的相关经文所作的一样。换句话说,约拿在重新活过来之前,曾经在鱼腹中三日之久。对尼尼微人而言,神迹是显然已经死了三天之人的再现;对耶稣当时的人而言,神迹则是人子在祂死后第三天的再现。近来有许多学者认为,这里的神迹与马太所说的不是相同的,不过是单纯诉诸于约拿传讲了神可信的话语这个事实,而尼尼微人认识了这个事实就悔改了;同样的,耶稣传扬神的道,众人也应该悔改。要接受这种普遍为人所主张的观点,其中一个困难是:在甚么意义上,传道可以适切地被称为是个神迹?第二个困难则是:耶稣并没有说约拿和祂自己的话语是神迹,而是说约拿和祂自己是神迹;无论是上面哪一种情形,神迹都是人。第三个困难是使用未来时态:耶稣并不是说祂现在是神迹,而是说祂「将来」(思高)是个神迹。这与马太的记载吻合,也切合于约翰所告诉我们的这个事实:另一次,当耶稣被人要求行个神迹时,祂指出将来的复活。这样,耶稣使人明白,当祂赐下一个神迹时,那一定是祂自己所拣选的一个神迹,而不是应一个不信世代的要求而行的。 31.祂提起示巴女王,中肯地指出那个世代的罪。虽然示巴女王几乎可以肯定是个不信神的人,她却曾长途跋涉、历经艰辛〔示巴是在南阿拉伯,在现代的叶门(Yemen)〕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当审判的时候,这个榜样将要定耶稣那世代的罪;他们不必旅行,因为耶稣就在他们当中。在男性优越的时代,用 andrōn 这个词语,而不是用较一般性的 anthrōpōn (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是人类),这可能是很重要的,暗示她只不过是个女人,而他们却是男人,但他们却没有回应。「更重大的事」(希腊文的中性,意思不只是和合本所译的更大的人)似乎是代表所有与耶稣的来临、与祂国度的开创有关的事。这是神的行动,是远比祂在所罗门里所做的更大的。 32.尼尼微人也要定耶稣当代人的罪,因为他们因着先知的传道就悔改了。神在基督里的行动怎样比所罗门更大,它也照样比约拿更大。如果我们以所罗门和约拿来代表整个智慧传统与整个先知传统,那么更大就是指出非常惊人的宣称。示巴女王与尼尼微城的居民全都是外邦人,这是一个有力的论点。3. 你里头的光
耶稣开始讲论光的教训。祂是用身体的光来开头的,但却继续用寓意法讲到我们里头的光。 33.光的功用是照明,没有人点灯后却把它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反向地,是放在它的光能够尽量被人看见的地方(。 34.眼睛是接受亮光的器官,耶稣说它是身上的灯。当眼睛对亮光的反应在正常的状态下,整个身体都能获益;只要有好的照明,一个人几乎可以运用身体的任一功能。但眼睛若受到伤害,甚至无法看见亮光,那么身体上的许多功能也都会受到伤害,眼睛失去功能会影响到这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使之变糟。这在属灵方面也是类似的。眼睛可能是了亮(这个希腊文的意义是「单一的」,参,思高:「纯洁」,吕译注:「纯全」)。一个人的眼睛可能是专心地凝视着良善,那么整个人全身就光明(参,。但若眼睛昏花(这个希腊字的意思可以是「邪恶的」,参,思高),注意力集中在邪恶上,那整个人就败坏了,他全身就黑暗。 35~36.既然事关整个生活,而它可能热心于对或错,众人就必须谨慎,免得他们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那可就是最可怕的祸患了;那时,人里面的良善全都被败坏了。但耶稣在退出时却是用鼓励的话,即一个人是有可能全身光明、毫无黑暗的,那个人就必全然光明,照明的灯正是这个人的例证。4. 真正的洁净
耶稣接受一个法利赛人的邀请,到他家去吃饭,连带着讲说一番教训,祂在其中尖锐的批判法利赛人的某些行为。 37~38.路加简略地提及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去吃饭,而耶稣也接受了( aristaō 的意思是「用便餐」,而非「用正餐」),但没有说明邀请的理由,不过这项邀请是在一段讲论之后(译为说话的时候,可能性不高,因忽略了简单过去时态;较好的是JB的译法,「祂刚刚说完话」),这很清楚地说明这个主人对耶稣的教训感兴趣。当耶稣进去的时候,这法利赛人很诧异耶稣在饭前竟然不先洗濯(动词是 baptizō )。这与卫生无关,而是关注洁净礼仪所定的规则。在吃任何东西以前,认真的犹太人会把水倒在手上,好除掉他们与罪恶世界接触所沾染的污秽。在米示中,对水质与洗濯方式的细节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Yadaim 1U1及下)。耶稣既然身为一个有名的宗教教师,这法利赛人显然以为祂会遵守众所公认的习惯。 39~41.这里并没有记载这法利赛人说了甚么话;但耶稣察觉出他的诧异,所以就解释了。祂强调内在的重要性;然而,法利赛人那么重视大量的规则,所关注的却只是外在而已。结果就变成他们遵行他们的规则,却仍然满了勒索和邪恶。他们关心的是一个人做甚么,耶稣却也关心一个人是甚么。祂直率地申斥他们,称他们为无知的人(吕译、思高:「糊涂人」)。祂接着是对施舍提出指示,主要的用意是在驳斥。和合本与 RSV 的把里面的施舍给人是较为直接照字面的译法,但甚么是里面的呢?有些人以为是指杯、盘里面的东西,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众人应该把食物给穷人,不要自己奢华宴乐。参NEB,「要用慈爱把杯子中的东西给出去,那么一切就都洁净了。」其它人则把杯和盘当作是一般财产的象征,如Knox,「你们要把所拥有的积蓄施舍出去,那么你们一切所有的立刻都要成为洁净的了。」其它人则认为这句话是暗讽式的:「至于灵魂(里面的东西)方面,施舍出去,每一件东西就都洁净了(你们如此想)。」Moffatt的「更好是洁净里面的」,这颇有道理,但有赖于对亚兰文的基本意义所作的臆测。这种意义不是不可能;但耶稣似乎是在强调内在的重要性,与外在成为对比,较好的方式是以这些话来指我们施舍时,里面正确的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内心中来给,而不是只在外面做做样子。「离了施予者,礼物就是失去了意义」(Lowell,为 Arndt 所引用)。当一个人从内心来给的时候,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倒再多的水也不能补偿内在生命的错误状态。5. 法利赛人有祸了
法利赛人的其它行为也都着重在外面的,导致重大的错误。 42.有祸了,是一种遗憾的表示,而不是报复性的,意思就像「哀哉」一样(见注释)。耶稣为法利赛人奉献十分之一的行为而悲叹。奉献十分之一是律法上的命令;等),有喜乐的、爱的奉献的意思;但是甚至连田间作物所有的茎也都必须计算十分之一,就变成恼人的笑柄。事实上,这种细节并不是律法所要求的,然而,无论如何,米示却清楚地规定茴香是不必纳十分之一的( Shebiith 9U1)。法利赛人所做的是超过了所要求的;那么做,事实上并没有甚么错误,而耶稣也不是在说他们不该如此做。但当人们拘泥于琐碎的事时,他们就容易忽略那重要的事。法利赛人被定罪,不是因着他们奉献农作物的十分之一这个事实,而是因为他们热心于琐碎的事,却忽略了那公义和爱神的事。我们可能会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们「爱人」胜过「爱神」,但其实它是指我们对神的态度应该控制我们所有的行为。 43~44.法利赛人以外在为最关心的事物,进一步的结果是这些人喜爱在众人面前出风头,他们喜欢坐在会堂里的首位上,也就是会堂前面,面对会众的座位,任何一个坐在那里的人都是很显眼的,被认为是卓越的人物。人在街上问你们的安详尽地说明在公共场所的问安,凸显出接受问安的人是应该受到尊敬的。对普通百姓而言,这一切都是阻碍,多过帮助。耶稣接着遗憾地将法利赛人比拟成不显露的坟墓。接触到坟墓会招致礼仪上的不洁净;有时候人会葬在不明显的坟墓中,不经心的旅行者容易从这种坟墓上走过,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接触了礼仪上的不洁净;这件事遂产生一个问题。将这些自认为是优秀宗教人士的法利赛人,比拟成意想不到的不洁之源,这是一种暗讽。走在不显露之坟墓的人会在礼仪上成为不洁净的,依从法利赛人的教训和方法而行事为人,也会使人在道德上成为不洁净的。6. 律法师有祸了
正如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的,律法师是那些献身致力于研究旧约圣经律法的人,他们是宗教人士,其中有许多都是法利赛人;其间的不同在于:律法师是博学的专业人士,而法利赛人则是宗教党派的成员;其间的关联则是,法利赛人的地位在本质上是建立在仔细研读律法的上面。 45.我们不清楚是甚么因素,使这律法师认为耶稣的话不适用于他和他同伴的身上;但是提及奉献十分之一(这有法律的特色)似乎可能是误解的一个来源,因为在他的观点中,耶稣不可能把律法师也包括在祂抨击的对象中,他给祂机会将他们排除在外。你……把我们糟蹋(RSV:「谴责」)了几乎不能表达语气上的强烈,这个动词的意思是「侮辱」(吕译、思高、现中)。 46.但耶稣并无意将律法师排除在外,祂接着就挑出他们来,作特别的批判。头一个评价是:他们要求别人做难做的事,却不帮助他们。难担的担子是文士对律法的解释,以及长老们的遗传,他们以最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这些。米示规定:遵守文士的解释要比律法本身重要( Sanhedrin 11U3);理由是:律法有时候是难以了解的,如果干犯律法都是一件严重的事,那么干犯文士的解释就更严重了(文士们认为:这些解释清楚地说明了每一件事)。律法师解说神的律法的方式,本当帮助并启发众人;然而,他们反倒使它成为沉重的重担。律法师们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那些担子」(吕译),意思可能是指,他们不肯伸出一根指头来帮助其它人;或者是他们的解释使自己得以规避这些重担,甚至不需用到一根指头。举一个例子,或许我们就能略微了解这种情况:他们教导说,在安息日的时候,一个人不可以「在他右手中、或在他左手中、在他怀中、或在他肩上」携带重的物品;但他却可以「在他手背上,或用他的脚,或用他的嘴,或用他的手肘,或在他耳朵里面,或在他头发里面,或在袋口朝下的旅行袋中,或在他的旅行袋与他的衬衫间,或在他鞋子里面,或在他的凉鞋里面」带着它( Shabbath 10U3)。他们为律法增添这一切的规条,普通百姓则背着难以负荷的重担,甚至不知道甚么是他们可以做的,甚么又是他们不能做的;但对于一个懂得遗传的律法师而言,也有许多的漏洞,使他可以相当愉快地去做他想做的事。 47~48.第二个评价是律法师对待先知的方式。他们认为自己为那些信心英雄修造壮丽的坟墓,是尊敬他们;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完成那些杀害先知之人的工作,两者的动机是一样的,他们的行动是不知不觉地赞同了那些谋杀先知之人的作为。尊敬死了的圣徒总是比尊敬活人更容易。修造先知坟墓之人的生活,清楚证明了他们与这些杀人犯是一体的。 49~51.如果耶稣的话「神的智慧」(吕译、思高,参现中、和合本小字)是引用任何一本书,我们并不清楚是引用自何处。这句话在旧约圣经中找不到,但有些人主张耶稣是在引用一卷非正典的书籍,当然了,我们也不可能证明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切记:耶稣在别的地方从未引用过这卷书,也没有任何一卷已知的书籍是有这些话的;而且,这段话中提及使徒,更有可能是出自耶稣自己,多于是出自一卷非正典的书籍。或许祂不是在引用,而是在说:「这是与神的智慧一致的」(。差遣先知和使徒是神的旨意;但是,虽然神知道众人会拒绝祂的使者,那拒绝并不因此就是无可责难的。这世代的人受到申斥,因为他们拒绝了先知们的基本立场,与那些逼迫他们、杀害他们之人站在同一阵线上,所以,众先知的血都要「向这一代追讨」(吕译、思高;和合: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亚伯当然是第一个殉道者;我们不明白他为何会被称为先知)。依据犹太人正常的希伯来文圣经次序,撒迦利亚之死是旧约圣经中最后提及的先知之死。耶稣是在说,那些为了向神忠心而被杀害之人的血债都要追讨,这是这世代的人的责任,因为当日这些人在态度上是完全有分于造成这些先知之死的责任。 52.最后一个有祸了显明另一个矛盾。律法师是专门解释律法意义的,所以应该是众人的教师;但事实上,他们却把知识的钥匙夺去了,那是打开圣经的意义,使众人认识神的钥匙。他们的方法却是使众人无法得知神话语的重要意义,非但没有打开知识的宝库,律法师们反倒将它们紧紧地关闭起来。他们把圣经变成是一本难以明白的书,只有专家才能了解的一团谜,而这些专家却如此喜欢、耽溺于他们所制造的奥理中,甚至忽略了神正在说的奇妙事物。他们自己既不进去,也不容许其它人进去。有些普通的百姓想要认识神,这些教师们却使他们转离了这条路。 53~54.耶稣的仇敌被激怒了。文士(律法师的另一个名字)和法利赛人想要设法使耶稣落入他们的圈套中;他们「开始」(思高、现中)极力的催逼祂,显出他们的激动与他们的暴怒。他们的方法是想要激动祂贸然发言,他们就可以用这些话来反对祂。译作拿的这个字是 thēreusai ,是用在猎取野兽上的字眼,这个字生动地表达出强烈的反对来。【「求主教导我们祷告。」】
这是一个善与智慧的祈求,由救主自己现身说法。祂没有要求门徒祈祷,并不命令我们。由于祂自己在祷告生活的表现,而促使他们急切要知道并且练习这圣洁的艺术。这是鼓励别人学习的好方法,我们不是先劝导他们,只在他们里面活出这样圣洁爱人、奉献与敬虔的榜样,以致他们必来问你,要你说出秘诀,使他们能像你一样。圣洁的生活是我们最佳的讲坛。
我们应该每日求主教导我们祷告,每当我们跪下祷告,我们要这样说:我们知道祷告得不够也不对,求主以圣灵教导我们祷告。也许主会将教导门徒的祷告形式与模样向我们解说,这是主祷文,其实应称之为徒祷文。
祷告是靠圣子向天父的,祷告不可自私,要看见别人的需要,所以在用词上是「我们」,「我们的」。我们是向神祷告要将祂的尊贵荣耀放在首要的地位,先尊祂的名,再求祂的国,然后才有个人的需要。我们要赦免别人,饶恕的事好似日用的饮食那样经常。在祷告中,必须直接而且肯定。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有个门徒对祂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愿你的国降临。」
当门徒对祂说「教导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的主就想起了永世,所以祂说「你们祷告,要这样说」。主所教导我们的祷告,和我们所常听见的祷告,相差多远呢?我们常照我们自己的心意祷告说,「哦,主啊,祝福我、我的家、我的教会、我的本乡...」我们所求的,和神的国相差得太远了。我们的主放在前面的,我们偏把它漏去。主的次序是:先世界,后个人。主教导我们先按照神对于全世界的愿望和目的,为全世界祈求,然后纔为自己祈求日用的饮食。主耶稣既然把一切都给我们,连性命也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弃,如果祂要求我们把祂的国放在第一位祈求,岂是过份的呢?只有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的人,纔能得着属天的能力。─ 法兰西丝
【】「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注有古卷只作“父啊”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注有古卷没有“愿你的旨意云云” )。」
「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 指大家而非个人, 「在天上」提示了上帝的圣洁与能力, 「父」象征着造物主与我们的关系是亲密的。「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和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圣」:希腊形容词「hagios」,原意为「不同」或「分别」。动词「hagiazesthai」,意为不同,给予一个独特的地位。 「国」:神的国,即指神的旨意能像在天上那样完全的实行在地上的一个环境。(3:2-4),所以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解说「你的国降临」。──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
「日用」:epiousios,原指「跟着的一天」。
「赐给」:原文的时态表示是「继续赐给」。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注有古卷无末句 )。”」
「试探」:peirazein,译做「试炼」比较恰当。
「凶恶」:指那「恶者」,即魔鬼。
「不叫...凶恶」:表示不要让我们遇到无法抵受的试探或试炼,并救我们脱离魔鬼的权势。──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
「借」:在此原文所用的「借」是指为朋友的缘故把东西借给对方,与另一种收利息或生意上来往的借贷不同。 「请借给我....」:原文语态显示有「现在就借给我....」之意,表示有急迫性。──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
「搅扰」:有「促成、造成厌烦及疲惫」之意,可对照 路 18:5 。「我不能」:有「我不愿」之意。──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
「情词迫切」:有「不顾羞耻」之意,迦南妇人为她女儿的祈求,及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的祷告( 是很好的例子。──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祈求」、「寻找」、「叩门」:此三字的原文时态皆表达出持续的意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更求圣灵「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赐给求祂的人吗?」】
圣经在这里将我们比作孩子,指明我们不是已经自给自足,样样全备了。我们仍要从父亲那里不断地得到供给(雅116 )。一切好处不是我们自备的,或从别处可以得到的。所以我们需要常常祷告,不住的祷告。因为离开神我们就活不下去,更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我们不能厌烦祈求,以为不靠神仍可以生存下去,甚至更自由一些。
不但在物质方面,身体方面的需要,属灵方面更是如此,不倚靠神,不常常祷告是不行的。我们靠自己不能胜过世界,肉体和撒但的各种引诱、迷惑、攻击。我们靠自己也无力追求属灵的事,达到神的标竿。所以必须倚靠主,借着祷告求神的恩典和帮助,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满足一切的需要。
我们需要信心,爱心,忍耐,谦卑,圣洁,能力,亮光,真理。但我们是一样一样地求,而神零零碎碎地给,或是另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有时求这样,求那样,得这个,丢那个,零零碎碎地合不起来,不能成为一个丰满的生命和完美的形像。为此主教训说,天父岂不更将圣灵(最好的东西 )赐给求祂的人吗?是的,我们得着圣灵,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他好处都包含在内了,所以让我们求圣灵,满有圣灵吧。
──《每日天粮》
【别西卜是谁?在魔鬼国度里,是否也有许多不同的领袖?】
别西卜(BAALZEBUB )希拉文Bee*e如叭或Bes人us卜p是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所崇拜的“苍蝇之主”。可能是古迦南语BAALZEBUL(字尾是L 不是B )的变体,该字原意’为“高地之主”,指献祭时在高地,高地之主指他们所崇拜的神而言。但希伯来文把这字字尾由L改为B之后,意义就变成苍蝇之主。
到了用希腊文来拼音之时,便变成BEELZEBOUL或BEELzEBOUB,意义亦变为“粪堆之主”,意义变得更坏。
犹太人将此名转义为“鬼王”,实为一污浊的绰号。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又有人试探耶稣,向他求从天上来的神迹。」
「求」:为持续动作(12:38) 「天上来的神迹」:为属天能力的表现。如,16:1提到之约拿神迹。──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他晓得他们的意念,便对他们说:“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 凡一家自相纷争,就必败落。」
「自相分争」:直译是「一家敌对另一家」。──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靠着神的能力」:直译为「神的手指」, 太 12:28 所用为「神的灵」, 出 8:19 则为「神的手段」。──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
「披挂整齐」:「全副武装」。 「住宅」:「家园」,指撒旦的国。──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
「倚靠」:原意是「说服」,引伸为「信靠」、「倚靠」。
「他的赃」:His plunder,指耶稣把人夺回。──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相合」:With,指站在同一边。 「收聚」:如稻的收割、羊群的聚合。【路如何能与路和谐一致?】──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记载耶稣的说话:「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路却有如下记载,也是耶稣的说话:「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两段说话相比,后者的语气似乎较为婉转,态度仁慈。
两段经文之间的冲突,是可以缓和下来的。公元第八世纪以前的希腊文圣经抄本,这段经文并非读成「敌挡我们……帮助我们」(kath'hemon……hyper hemon ),而是「敌挡你们……帮助你们(kath'hymon……hyper hymon )。两者的受词刚好相反;公元八世纪以前,这段经文中的受词均读作「你们」。为什么会起了这种混乱呢?原来在公元八世纪的时候,「你们」及「我们」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就是emon;到了今天,希腊文中这两词的读音亦相同。但在此之前,于耶稣基督及门徒的那些年代,这两个字的读音并不相同。故此,两段经文之间并没有冲突。
但在此仍要指出,即使路的「我们」是圣经原稿里的正确读法,与仍无大冲突。因为路的上文下理,都充满了仇视及敌对的气氛;基督相对于别西卜(15节 );国度对抗着国度(17节 );人们以为撒但要自相残杀(18节 );壮士严阵以待,保卫家园(21节 )。基于这背境,耶稣才会说:「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耶稣的听众之中,有些人以为他赶鬼治病的能力来自撒但,他们看见耶稣的神迹亦听过他的教训,于是必须面对一个影响他们命运的决定。听众若不归入基督就必委身于撒但,他们必须明白,假如不真真正正站在基督的一边,他们的生命必然会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灭亡之途。
至于路的背境,则与截然不同。的上文下理,论及不入于门徒一伙的其他信徒(假定他们是真心相信耶稣的 ),能否奉耶稣的名将污鬼从被鬼附的人身上赶走。在这情况下,我们的主就回答,纵然那赶鬼的人并不在十二门徒那小圈子之内,但仍是信耶稣的,就像十二门徒一样;因此,从这方面看来,那赶鬼的人应被视为与门徒同伙,他奉耶稣名赶鬼,是应被接受的。从这个方向看来,奉耶稣名治病及赶鬼的信徒,就是「帮助」门徒的,故此不会敌挡他们。因此,无论用「帮助你们」或「帮助我们」,若从经文的上文下理看来,路与之间并无冲突。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
「无水之地」:指沙漠旷野之地,鬼魔出现的地方。 「寻不着」:Not finding any,持续的动作。──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这里的基本真理就是要说明,你不可以容许一个人的灵魂空虚。单是把污秽的思想,邪恶的陋习和旧习除去,却让灵魂空虚,这是不够的。一个虚室的灵魂,便是一个处于危机的灵魂。韦尔契(Adam C. Welch )讲道,喜欢讲述这节经文,『不要醉酒,因为这是放荡的行为;乃要被圣灵充满。』。当他讲到这个题目,他开头的说话便是:『你一定要以一些东西占据人心。』光是逐走了邪恶是不足够的;必须让良善接踵而来。
──《每日研经丛书》
「南方的女王」: 见 王上 10:1-10 ,代下 9:1-12,远道而来的示巴女王。 「地极」:指「最远之处」。 「要起来」:Shall rise up with,可能指「从死里一起复活」或为反映希伯来文或亚兰文在法律上的本意「一起站起来」,也就是原告站起来对被告的指控。 「一人比所罗门 ( 约拿 ) 更大」:一人,是指耶稣。祂比所罗门更大,讲说神的智慧,祂比约拿更大,经过死且进入复活。──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南方女王】
问::「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南方女王何指?
答:就是旧约的示巴女王。「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的名声,就来到耶路撒冷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 倪柝声
【】「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
「灯」:指「耶稣」或「耶稣的工作」,让进来的人都看得见。
「地窖」:指一个隐密的地方。──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瞭亮」:Clear,指「单纯」、「纯一无二」。此字也可以用来指道德上的「真诚」、「纯洁」或「慷慨」。 「昏花」:基本意义是指「身体上的不适」,也可以用来指「眼睛的病」或者「道德上的邪恶」。──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
「饭」:是指在会堂祷告完以后回来时吃的那一餐,而非指早餐。「坐席」:Recline at table,「躺卧」,「躺在沙发上」。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
「洗手」:原文是「洗」,意思是「浸入水中」,是宗教礼仪上的洗濯。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主对他说:“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
「如今」:原文是指法利赛人现在作的,也是古时的人所作的。
「你们里面」:Inside of you,耶稣指责法利赛人把杯子的外面洗干净,但却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当然,里面和外面都一样要洗干净,不过在程序上应该把洗里面放在优先。「勒索」:「夺取」 (23:25) 。 「邪恶」:「恶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里面的」:Which is within,确切意思不明,可能是把杯盘内的东西拿去救济别人,同时内心也有爱弟兄的情感和公义,那么外面的也要因此「洁净了」。也有可能是讽刺法利赛人内心注意的其实是「财富」与「利益」,因此要把自己内心所看重的分给穷人,执行出「公义」与「怜悯」,那礼仪上的洁净与否,就反而是次要的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薄荷、芸香」:两者都是调味品和药材,上帝本来只吩咐人由五谷、酒、油等出产中捐出十分之一,而法利赛人为了表示敬虔,连薄荷、芸香、菜也捐出十分之一。「反倒不行」:这里直译为「忽略」,意思为「从旁边走过」。在太 23:23 的原文才应当译为「反倒不行」。 本文 ( 路加 ) 中为公义和爱神的事;马太则为公义、怜悯、信实之事。 「当行的」:应当有的。 「不可不行的」:Without neglecting,「不可忽略」。──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
「会堂里的首位」:指会堂中,台上面对会众的那种半圆形的位置。──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 」
「不显露的坟墓」:若有人沾染了坟墓,要有七天的不洁净(19:16)。在 太 23:27 中则称为「粉饰的坟墓」,指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败坏。──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律法师中有一个回答耶稣说:“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
「蹧蹋」:「侮辱对方」。这里律法师发言辩解,是因为通常律法师也是法利赛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
「担子」: 是指律法师靠自己口头遗传,编纂成一套详尽而锁碎的条规,对一般以色列人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重担。 「动」:移动、改进。可能指「帮助遵守」或「修正使之可行」。──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
「修造先知的坟墓」:表面意思为尊崇并纪念对先知的记忆。 但在上下文里,可能另有这样的含意:「他们修造沉重的坟墓,为的是确保这些先知再也不会回来找活人的麻烦」。「祖宗」:亦可指「同质」之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可见你们祖宗所做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
「喜欢」:完全赞同别人作为。外表上这些律法师为那些被他们祖先所杀害的先知修建坟墓,彷佛他们不同意他们祖先的作法,可是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他们反对先知的教导,他们所作的竟和他们祖先过去所作的完全一样。所以他们乃「证明他们自己的不是」。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所以神用智慧(注“用智慧”或作“的智者” )曾说:‘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
「神用智慧」: 太 23:34 ,耶稣用「我差遣」而没有用「神的智慧」,本节耶稣乃「靠着神全备的智慧说」。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都要问」:May be charged against, 「讨 ( 流先知血的 )债」。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从亚伯的血起,直到... 撒迦利亚的血为止」:亚伯的血是在旧约中(4:10) 第一个被流出来,撒迦利亚 (24:22) 是最后的一个。从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言,乌利亚被约雅敬王所杀是发生在撒迦利亚被杀之后。不过,在旧约正典中,创世纪是第一卷书,历代志则是最后一卷书 (23:35)。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知识的钥匙是什么?】
答:耶稣说,「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这里所说的知识,乃是指为明白圣经真理正义的真知识,,参一八八题 ),钥匙乃是指属神权柄说的,如大卫的钥匙,,参四九O题 ),天国的钥匙,参三十一题④项 ),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参四八O题 ),律法师是最注重人的知识学问,和拘守古人的遗传,他们是承接遗传而废弃了神的道,并且是自居首位,自以为义,弃绝基督,仗着他们的权柄,不但自己不进天国,反而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借着他们的恶行,阻挡了别人进去,所以受到了主耶稣的责备,他们是有祸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地催逼他,引动他多说话,」
「极力的催逼他」:原文的意思是「怀恨于心」、「对某事愤恨」。 「引动祂」:诱导祂。 「引动他多说话」:直译是「他们又用许多问题,想要诱导他多开口说话」。【】「私下窥听,要拿他的话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私下窥探」:意思是「藏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伺机攻击」。
「拿」:「用网罗捕捉」、「打猎捕捉东西」、「打猎」。──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信心的求告】行商客旅往往喜欢在夜间行走,以避免正午日头的酷热。在耶稣所述的故事中出现的,就是这样的旅客;他在半夜的时候抵达朋友的家门。在东方,款待客人是一件神圣的职责。光是招待还是不足够,必要殷懃款待才合体统。在村庄里头,饼是在家里做的。一天所做的只为一天的供应,因为放久了发了霉,便没有人肯吃。
客人的迟来,使做主人的陷于困窘的处境。因为这时候盘飧已空,难以尽地主之谊。虽然已届深夜,他还是跑出去找朋友商借。朋友的门扉已经关上。在东方,门户一旦关上,别人便不会来敲门的,除非他有必需。在白大,门户是洞开的,而且会终日如此,当中并无甚么隐私;但假若大门一旦关上,那就表示家主人不愿被人打扰。但现在这个要款客的主人,并没有因此而断念。他在叩门,并且不停的叩门。
较为贫穷的巴勒斯坦人的房舍,只有一个房间,一扇小窗。地板只是一片简单的经过压实的泥土,上面铺了些干的芦苇和灯心草。房间分成两部分,当中并没有隔壁,只是以一片低矮的平台来划分。房子的三分之二是一般地板高低,其他的三分之一便是那稍为升起的平台。在这升起的平台上,彻夜烧起炭炉,一家人便是这样的围炉而睡。他们是不用床的,乃是睡在席子上。一般的人家都是大家庭的,他们靠在一块儿睡,正好藉此取暖。要是有人起来,自不免会骚扰全屋的人,再者,在村子里人们都习惯把家畜、鸡只、羊群,都赶回屋子里过夜。
──《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徒常常因为在祷告中对主求的太少,才陷入于穷困之中,旧约中先知耶利米也教训我们,耶和华说:「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
在历史上发生这样的一个故事:亚历山大帝手下有一个人向他要求一笔巨款,用以解除他女儿的婚约。大帝应许他到财务大臣处领取。不料那人却碰了一个钉子,因为财长认为金额太大未便照办,于是启奏国王,请求减额。亚历山大大帝说,「不行,他要多少就给多少,我喜欢那小子,因为他尊崇我,把我当国王看待,我要让他知道我是富有的,也是慷慨的。」同样,当我们来到主的施恩座前,向神恳求时,我们的信心要大,不要只求一个微不足道的少许。我们哟啊知道上帝是仁爱的、富蔗的、厚道的,祂是我们的主,也是万王之王。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清洁的心,恳求神的怜悯,即使我们所求的多,也必蒙神应允。马,耶稣提醒我们:「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吧。」
求的多,得的也多,因为祈祷推动那塑造世界的手。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